景德镇瓷器的现状与未来

景德镇瓷器的现状与未来
景德镇瓷器的现状与未来

景德镇瓷器的现状与未来

对景德镇的印象大凡是源于中学的课本,书中对景德镇名瓷的描述却也栩栩如生,“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坐在飞往景德镇的飞机上,脑海中出现的也是诸如“景泰蓝”一类的瓷器名词。而在景德镇徜徉数月,得以一窥瓷都全貌,与想象中的景象却是差之大矣。

转身:过往烟云的浮华

长久以来,景德镇都是中国瓷器市场的领跑者,景德镇的历史,远溯至明清时代的就不必多说了,就在数十年前,景德镇的市场还是一片繁荣景象,这种繁荣的典型表现就是本地著名的“十大市场”,每个“市场”都有几千上万人的规模,数十万人的市场,带动了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而当所谓“国退民进”的浪潮来到这座名都之时,所有的市场几乎就在一夜之间消失了。个人承包,于是厂里的人们“卷走”一部分“细软珠宝”,各自散了,市场的消亡也许是历史的原因,也许还有政府的一些行为,个中原因也难以细表。

而实际上,这种转身在十几年前已经开始了。当时的潮州和淄博等地,在其瓷器行业发展之初,就纷纷来到景德镇淘金,他们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询问“您这碗是怎么做出来的”;在打探技艺的同时他们更多的是用高薪来挖取人才,就这样,随着一些技术人才,其实很多是技术工人的远走他乡,使得这些“他乡”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现状:城头变幻大王旗

说起景德镇的现状也许只能用“尴尬”这个词来形容,这种尴尬和“瓷都”这个称号有关。近些年来,不但有传统的福建德化、山东淄博等瓷器重镇与景德镇重新争夺“瓷都”的称号,而随着唐山和潮州的瓷器行业的发展,他们也在“中国瓷都”的评选中从景德镇手中夺走了这面旗帜。

如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广东省潮州市“中国瓷都”荣誉称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福建德化“中国瓷都”称号。甚至还有一些专业化的“瓷都”,如“北方瓷都”唐山、“中国钧瓷之都”河南禹州市神垕镇、“中国青瓷之都”浙江龙泉等等。

上网搜索“景德镇”,偶然看到有段“瓷都”之争的帖子,也反应了景德镇一定程度的没落,网友对话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甲:中国瓷都现在是A市已经是事实,希望景德镇人能够有勇气承认……

乙: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景德镇是景德镇,是世界的瓷都~! A市只是现代中国的瓷都……中国的瓷文化是从哪里流传出来的,景德镇被誉为瓷都自然有他的道理,他特有的高岭土以及其精湛的制瓷技艺是我们后人所感叹的……

而在这场争斗中,景德镇也许只能拿历史说事,却又毫无办法。

底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我其实不能说如今景德镇的陶瓷市场不发达,虽然景德镇市的财政收入并没有多少来自陶瓷行业。明着看来,现在景德镇没有什么大的陶瓷公司,稍有点名气的大概只是四五家稍上规模的公司。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模式现在很多是这种情况,接到一个或几个大单了,于是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因为找工人还是比较好找的,但是一旦接不到单子,厂子也就散了,当地人对这种情况也是习以为常了。来到高新区,司机指着一家名为“环球”的企业告诉我,这家公司也是刚倒闭。

但是就实际的了解,景德镇做陶瓷的很多,规模还都不小。当初的基础在,十大市场散

了之后,虽有部分人去了潮州、去了淄博、去了唐山等等,但大部分人还是在本地继续从事自己的老本行。当初的那些老板们、工艺家们也都在,在景德镇,享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就有几十位(在去景德镇的飞机上,我看到杂志上就介绍了2-3位大师的获奖作品,限量出售300件),他们各自为阵,散布在景德镇的各个区域、演变形成了无数个分散的陶瓷行业经营者。很多自营者是相当有钱的,我也在朋友的带领下,亲眼见到破旧的停车场中,整个一圈都是劳斯莱斯级的名车好车,都是陶瓷生意人的。

绝大多数的陶瓷经营者都是“地下做战”,所以在本地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就是,年底的时候,你在电视上会看到当地税务系统在屏幕上方打出的字幕,“请本地年收入在...万以上的个人及时到税务局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及时缴纳者将承担……”

未来:我的未来不是梦?

如上所述,我们需要承认景德镇的陶瓷还有着深厚的底蕴,还是有不少慕名者趋之若鹜(据称,全国各大军区总政后勤海陆空牌号的车在本地都能看到)。

虽然在景德镇陶瓷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改制和技术的流失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正如前文所说,景德镇具有良好的历史沉淀,对于现在的这个武林中虽不乏高手,但缺少一位武林盟主,将这些,或者部分有用的资源进行一个有效的整合运作,将这种沉淀凝聚起来、挥洒出去、构建资源优势、创造品牌价值!

景德镇的相关人员也许正在想办法将景德镇的牌子给做起来,每年,在景德镇市陶瓷博物馆内都会举办一届陶瓷博览会;而最近,景德镇也正在召集人马参加今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景德镇市,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景德镇的陶瓷;十大市场没落之后还留下了一部分闲置的技术和产品资源,景德镇市陶瓷局成立了一家陶瓷公司在解决这十大市场的遗留问题;当地的一些大商人也很有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去做大景德镇陶瓷的牌子……

但是这种资源整合一直以来就很难达到一个高度,国内的瓷器市场是各自为阵,还有国内的茶叶市场也是如此,有时候静下来想一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转舵市场化,许多人进行了尝试,但从市场化程度的指标来说确实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茶叶品牌是“立顿快餐茶”,国内瓷器市场上至今也还没有什么知名品牌……不知道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特性决定了这种割据局势,抑或其他原因?

若干年前,景德镇有一个地方叫昌南,因为这里的瓷器,外国人就用“china”称呼我们这个盛产瓷器的国家。而在数个世纪之后今天,大多数人早已不知晓昌南这个由来,而等若干年后,不知“景德镇”对于国人来说又会是什么样的概念。

景德镇陶瓷出口现状分析

一.瓷简介 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曾与汉口镇、镇、朱仙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素以盛产瓷而著称,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其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历史达900余年,创造出无数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用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瓷倍受世人赞赏。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灿烂的瓷历史和文化,瓷把与世界紧密相连。 作为瓷都和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皇家瓷器和民窑瓷器生产地。不仅盛产名瓷,而且保存着历代瓷精品、古代制瓷作坊的遗址、古窑及与制瓷有关的古代建筑,还有高层次的瓷研究和教学机构,是瓷生产、博览、研习和瓷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位于莲社路的瓷馆,建于1954年,珍藏古代瓷片数万片,古今瓷珍品2500余件,从五代到现代各时期代表性的瓷作品: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类精品瓷。现代各瓷工厂、瓷研究所和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 的瓷大量系生活用瓷和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

景德镇陶瓷介绍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号称“瓷器之国”。英语“CHINA”,既称中国,又名瓷器。瓷器是“泥琢火烧”的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共有的珍贵财富,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世人心目中崇高地位。 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故有“瓷都”之誉称。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以宋真宗皇帝的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尔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时至清康、雍、乾三朝,景瓷的发展跃为历史颠峰。20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丰富的陶瓷资源,绚丽的陶瓷艺术,陶瓷文化和艺技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 莹莹白玉瓷,漫漫芳菲路。景德镇上下千百年瓷路不断,瓷都声誉久盛不衰,逐渐形成了“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风格。又以“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多姿”而著称。尤其是融工艺、书法、绘书、雕塑、诗词于一炉,真是“贵逾珍宝明逾镜,书比荆关字比苏”,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斓瑰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这些绮丽多彩的名贵瓷器,通过各种渠道,沿着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经贸交往,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当代景德镇陶瓷艺坛上,其主流力量已从古代师徒相传的工匠艺人转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陶瓷艺术精英。运用陶瓷艺术专业知识和设计特长,打破了陶瓷艺术的固有格局,把沉实丰厚的传统技艺与现代寓美意识有机融合,借鉴国外艺术之精华注入日益更新的民族艺术之中,创造出了无数的具有时代意境的精美陶瓷作品,以强烈的现代陶瓷艺术创新引导着东方陶瓷艺术的新潮流。 景德镇陶瓷鉴别 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青花瓷 青花瓷创烧于元代,是以色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静、雅致。青料溶于胎釉之间,发色青翠,虽色相单一,但感觉丰富。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 粉彩瓷 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白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烘烧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有

景德镇瓷器特点

景德镇瓷器的特点(转载)万壶堂 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但真正了解其瓷器特点的人却不多,景德镇瓷究竟有那些特点?凭什么称雄天下? 景德镇主要产品青花、粉彩、高温颜色釉、雕塑瓷、以及派生出来的一些产品天下无敌,全世界任何一个厂家的瓷器产品景德镇都能仿制,而景德镇产品全世界都没有可能全面仿制。几百年里世界各地都想仿制景德镇瓷,但几百年过去了仍然无法达到景德镇的工艺水平,景德镇瓷品种几乎涵盖所有瓷器品种,过去引为自豪的“薄如纸、明如镜------”的卖点在今天的陶瓷业中已是“昨日黄花”制瓷行业基本都能达到这种水平,而景德镇的几项传统技术是任何地区永远无法做到,这几项技术是“利坯”“干接”“雕刻”“填彩”“边角”;这几项技术是制作高档瓷器的根本保证。 利坯就是用特制的利坯刀车削旋转的坯,使坯规整光洁,是景德镇专有的一项工艺,表面看各地都有这道工序,但在景德镇分成三个工种,既修坯、呙足、利坯,各司其职,不能互换,修坯工只车削碗盘等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外壁,形状变化小此外坯内有模具支撑,技术相对简单,呙足工只车削碗外底,足圈内部,在历史部分时期技术难度较大,如“过肩足”(底部胎大大薄于足圈外碗壁的厚度),利坯工则需要车削器物的所有部位,包括器物的内壁,和琢器的分段接口,这项技术难度最大,因此又分成大器利坯和小器利坯两行,这两个工种只有景德镇存在。 大器利坯先将干燥后的底座、瓶身、颈部三段里外上下车削达到要求后用特制泥浆在接口处涂匀,再将三段粘合,干燥后再将内外接口车削平整,车削时由于坯体有弧度,无法了解坯体的厚度全凭利坯工用手指弹击坯体,听声音判断壁厚再决定是否继续车削,因为口部的厚度与弧度部位的厚度不一样,传统泥料耐火度低,如果坯的厚度不一致高温烧成时会向一侧歪倒。 小器利坯敞口类内外车削达到要求,特别在车削碗、杯类坯体薄如蝉翼,车削时完全靠感觉,稍有不慎前功尽弃,琢器瓶罐同样分段拉坯,干燥后车削,最后车削外壁,如此轻薄难度可想而知,与世界各地车削修坯不可等同而论。 制瓷成型什么叫精致,简单说就是要见角见线,圆弧处要自然流畅,圆滑渐变,硬角处要线条明快清晰,不能含糊,特别是足底内角跟,明清精品基本都是清楚干净,不像仿品足跟转角处基本呈圆弧状,景德镇精品因为利坯分工细致,专业,传统产品都必须运用这项工艺,因此不仅造型漂亮,更重要釉面光洁度也大大提高,各地瓷器从成型开始就已经比不上景德镇产品,瓷器如果不利坯表面会起伏不平,虽然看上去不会发现,但釉面整体效果感觉不好。干接,也是景德镇瓷的一项特有的工艺,琢器上的一些附加装饰如瓶耳、壶嘴、杯把等,各地瓷厂都是不等坯干燥,趁着坯湿就把附加装饰粘合,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接口泥和主体与附加装饰收缩不一致而发生裂痕或变形,但是粘接后无法进行利坯,只能采用打磨的方法进行修饰,现代多采用素烧后再抛光工艺,但仍然不可能达到利坯后的质量水平,景德镇是在坯体彻底干燥以后经过利坯之后再由雕削工将粘接面修整严密后,先在接口内侧涂抹用坯泥调制的粘接泥,在接口的外侧涂抹自己祖传秘方配制的外口泥,将附加装饰对准按压,再将挤出的外口泥抹平,接口处转角要见角见线,雕削工负责制作附加装饰以避免粘接时出现问题,使用的外口泥自己配制,就是在国营工厂工作时也是自己制备,工厂每月支付给一定的费用,外口泥不会干裂,但粘结力低因此必须同时使用两种接口泥。由于雕削工专业操作附加装饰质量较高

景德镇陶瓷出口现状分析报告

一.景德镇陶瓷简介 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景德镇,曾与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景德镇素以盛产陶瓷而著称,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其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历史达900余年,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作为瓷都和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皇家瓷器和民窑瓷器生产地。景德镇不仅盛产名瓷,而且保存着历代陶瓷精品、古代制瓷作坊的遗址、古窑及与制瓷有关的古代建筑,还有高层次的陶瓷研究和教学机构,是陶瓷生产、博览、研习和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位于景德镇莲社路的景德镇陶瓷馆,建于1954年,珍藏古代陶瓷片数万片,古今陶瓷珍品2500余件,从五代到现代各时期代表性的陶瓷作品: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类精品陶瓷。现代各陶瓷工厂、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 景德镇的陶瓷大量系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景德镇的瓷器》课后感受

《景德镇的瓷器》课后感受 一、置疑引入 1. 置疑:看到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2. 利用搜集的实物和资料,初步了解景德镇瓷器。 二、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想进一步了解景德镇瓷器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欣赏欣赏景德镇的瓷器吧。 2. 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或与同学、老师合作解决。 3. 读了全文,你感觉景德镇的瓷器怎么样?你想知道的问题解决了哪些? 4. 全文是按怎样的结构写的?理清文章脉络。 三、细读课文,感受景德镇瓷器的美

1. 从第一部分(第1段)中,你了解了些什么? 2. 细读第二部分(第2~5段),这部分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景德镇瓷器?是通过哪段联系起来的?它在这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就作用作旁批。 3. 学生自由读第2段,找出描写景德镇瓷器色彩美的词,如“典雅素净”“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等,细细体会。再品读第2段,你感受到什么?并就感受作旁批。 4. 读第4段,先明确写什么(青花梧桐餐具和青花玲珑餐具),再找出描写青花梧桐餐具精美的句子,划出重点词,如“一应俱全”“恰是”“壮观”“不论是……还是……就……”等,体会青花梧桐餐具的美。然后找出描写青花玲珑餐具构造特别和质地美的句子,划出重点词,如“明净剔透”“细致精巧”“明晰优雅”等,体会青花玲珑餐具的惹人喜爱。再品读本段,找出可概括本段段意的中心句,体会这两种餐具“最受中外人士欢迎,远销海外”的原因,并作旁批。 5. 读第5段,抓住“有趣”和“神技”两个重点词,体会装饰瓷的受人欢迎。 反复品读欣赏具体描写薄胎瓷“神技”的句子。

找出本段中心句,并作旁批。 6. 齐读最后一段,强调“多次”“不少”两个重点词,读出自豪感。 四、品读课文,深化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景德镇瓷器的美的段落或句子。 五、练习与拓展 1. 摘抄你喜欢的四字词语。 2. 小练笔:学习本课结构,选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写一篇简单的小说明文。

景德镇瓷器的现状与未来

景德镇瓷器的现状与未来 对景德镇的印象大凡是源于中学的课本,书中对景德镇名瓷的描述却也栩栩如生,“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坐在飞往景德镇的飞机上,脑海中出现的也是诸如“景泰蓝”一类的瓷器名词。而在景德镇徜徉数月,得以一窥瓷都全貌,与想象中的景象却是差之大矣。 转身:过往烟云的浮华 长久以来,景德镇都是中国瓷器市场的领跑者,景德镇的历史,远溯至明清时代的就不必多说了,就在数十年前,景德镇的市场还是一片繁荣景象,这种繁荣的典型表现就是本地著名的“十大市场”,每个“市场”都有几千上万人的规模,数十万人的市场,带动了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而当所谓“国退民进”的浪潮来到这座名都之时,所有的市场几乎就在一夜之间消失了。个人承包,于是厂里的人们“卷走”一部分“细软珠宝”,各自散了,市场的消亡也许是历史的原因,也许还有政府的一些行为,个中原因也难以细表。 而实际上,这种转身在十几年前已经开始了。当时的潮州和淄博等地,在其瓷器行业发展之初,就纷纷来到景德镇淘金,他们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询问“您这碗是怎么做出来的”;在打探技艺的同时他们更多的是用高薪来挖取人才,就这样,随着一些技术人才,其实很多是技术工人的远走他乡,使得这些“他乡”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现状:城头变幻大王旗 说起景德镇的现状也许只能用“尴尬”这个词来形容,这种尴尬和“瓷都”这个称号有关。近些年来,不但有传统的福建德化、山东淄博等瓷器重镇与景德镇重新争夺“瓷都”的称号,而随着唐山和潮州的瓷器行业的发展,他们也在“中国瓷都”的评选中从景德镇手中夺走了这面旗帜。 如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广东省潮州市“中国瓷都”荣誉称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福建德化“中国瓷都”称号。甚至还有一些专业化的“瓷都”,如“北方瓷都”唐山、“中国钧瓷之都”河南禹州市神垕镇、“中国青瓷之都”浙江龙泉等等。 上网搜索“景德镇”,偶然看到有段“瓷都”之争的帖子,也反应了景德镇一定程度的没落,网友对话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甲:中国瓷都现在是A市已经是事实,希望景德镇人能够有勇气承认…… 乙: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景德镇是景德镇,是世界的瓷都~! A市只是现代中国的瓷都……中国的瓷文化是从哪里流传出来的,景德镇被誉为瓷都自然有他的道理,他特有的高岭土以及其精湛的制瓷技艺是我们后人所感叹的…… 而在这场争斗中,景德镇也许只能拿历史说事,却又毫无办法。 底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我其实不能说如今景德镇的陶瓷市场不发达,虽然景德镇市的财政收入并没有多少来自陶瓷行业。明着看来,现在景德镇没有什么大的陶瓷公司,稍有点名气的大概只是四五家稍上规模的公司。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模式现在很多是这种情况,接到一个或几个大单了,于是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因为找工人还是比较好找的,但是一旦接不到单子,厂子也就散了,当地人对这种情况也是习以为常了。来到高新区,司机指着一家名为“环球”的企业告诉我,这家公司也是刚倒闭。 但是就实际的了解,景德镇做陶瓷的很多,规模还都不小。当初的基础在,十大市场散

景德镇陶瓷介绍

一、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主管陶瓷产业的部门的领导,您认为对于景德镇市而言,陶瓷意味着什么呢? 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景德镇历史悠久、手工业单一,这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也说明陶瓷造就了今天的景德镇,没有陶瓷就没有景德镇的今天,充分显示了陶瓷是景德镇立市之本、称都之源的特殊地位。郭沫若来到景德镇考察时,曾写下“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名句,称颂景德镇瓷业是瓷国的高峰。 二、中国陶瓷历史上,景德镇的地位举足轻重。您可不可以和我们的记者简要介绍一下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历史呢? 东汉时代,景德镇出现了制陶业。 唐代,景德镇瓷器被称为“假玉器”,并有“陶窑”和“霍窑”之称。 五代,景德镇陶瓷进入普遍兴烧时期,全市包括五代以后各代古窑址共有30多处。 宋代,所烧造的青白瓷遍于全国,远销外洋。 元代,在制瓷原料方面,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 明代,形成了官搭民烧、官民竞市的兴旺局面,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清代,形成了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四大系列。 三、景德镇是中国非常著名的瓷都,而陶瓷又是起源于中国。但放眼全球,现在不仅仅中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家的陶瓷产业发展的也非常迅速。从中国瓷都角度来看,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和其他国家相比,独有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呢? 第一,水源丰富,瓷土优良。昌江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地下水资源可动量l.66亿立米。重要制瓷原料高岭土,最早就产自景德镇东45公里今属鹅湖镇的高岭山,世界通用的制瓷粘土的命名就来源于此。景德镇附近的星子、余干、临川等县也蕴藏着大量的优质制瓷原料

第二,集各地名窑之大成。景德镇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使之融化于自己已有制瓷技艺之中,在制瓷技术上,不管工艺多么复杂,制造多么困难,景德镇都能制,还发展和创造了很多新工艺、新技术,出现了许多绝技。 第三,独特的产、学、研、贸基地 1、景德镇市政府组建的江西省陶瓷工业园已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并按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标准打造,现已形成了原料、成型、花纸、颜色釉、烧炼、包装、销售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 2、景德镇陶瓷专业人才济济,不仅有陶瓷学院、陶瓷工艺美院,而且有着众多的陶瓷世家和专业技术人才。 3、科技部已批准《省部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试点方案》并组建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设立了日用陶瓷研究、建筑陶瓷研究、热工及设备研究以及装备陶瓷研究等四个技术研发平台。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硅酸盐协会陶瓷分会、中国陶瓷协会信息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全国日用陶瓷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专业协会都在中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建立。 4、利用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资源和“景德镇”品牌,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举办一年一度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将景德镇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地及会展中心之一。 四、目前,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到一个怎样的水平了呢? 1、景德镇市通过加快调整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实施品牌战略、陶瓷总量、出口、税收、产业集群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上取得了“四个突破、一个增长”的佳绩,实现了陶瓷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对景德镇国家用瓷现状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413396887.html, 对景德镇国家用瓷现状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作者:刘萍 来源:《景德镇陶瓷》2018年第03期 摘要:景德镇是“国礼尚瓷”的首选地,承制了许多国家用瓷,其中包括国宴用瓷、国礼瓷、陈设瓷,突显了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本文将回顾景德镇辉煌灿烂的国家用瓷历史,分析国家用瓷现状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景德镇国家用瓷发展 一、辉煌的“国家用瓷”历史 唐宋以来,封建王朝中的宫廷用瓷、答贡和遣派使节出国赠送的礼品用瓷等,皆由朝廷钦命景德镇特制。到了元代,不仅命制上述用瓷,还命景德镇生产枢府釉瓷,专供枢密院使用。明清时期,设御器(窑)厂,凡朝廷所需用瓷则统由御窑专门烧造。爱新觉罗载淳大婚的224件套婚典瓷,慈禧太后六十寿辰的寿典瓷皆由景德镇御窑厂烧造。民国时期,政府需要高档瓷器如纪念瓷、宴会瓷和国礼瓷,亦命景德镇组织制造。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同志提议研制“建国瓷”。1959年制作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用瓷,并由此设立国家用瓷办公室,为中央及国家机关、各部委和驻外使馆和全国各大城市涉外宾馆、饭店提供用瓷。譬如大家熟悉的“国徽瓷”、“7501主席用瓷”。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1978年访问新加坡,1979年访问美国,都是用建国瓷厂生产的颜色釉花瓶作为国礼。进入新世纪,“红叶”牌陶瓷餐具入选2001年中国上海APEC会议专用瓷;《古典园林》等系列餐具被指定为中南海专用瓷和人民大会堂“国宴用瓷”; 2009年60周年庆典用瓷也是用“红叶牌”餐具。 二、景德镇国家用瓷的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大国崛起的步伐,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在我国主办:2014年北京APEC 会议,2016年杭州G20峰会,2017年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及厦门金砖国家会议。但主宴会用瓷己不见景德镇陶瓷身影。尽管有不少景德镇名人名作在领导人活动场所陈设展示,但与主宴会用瓷是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国瓷器的顶级品质和行业的标杆相比,景德镇陶瓷缺失了在这一系列重要会议中的展示机会,意味着“景瓷”不再是“国瓷”的代表,千年官窑之名将失去光环。长此以往,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地位将受到冲击。 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分析: 1、订购渠道发生巨大变化

中国瓷器介绍

一,题目:中国瓷器之宋瓷 二,摘要: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 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 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 中国(china)同为一词。而中国历代瓷器又以宋瓷最为有名。宋代 是中国陶瓷发展的辉煌时期,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 面,均位于巅峰地位。 三,关键词:起源发展特点分类代表 正文:.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 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下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从宋代始,官、汝、钧、哥、定、龙泉等瓷窑的产品,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工艺,官窑、哥窑、汝窑以釉色润滑如玉、器型浑厚稳重、开片纹理疏密、布局有致而闻名,其中,汝窑为铁还原釉之景高成就,是青瓷之代表,制作精纯,釉色腴润,青色中尚隐含淡碧与浅粉红色,为任何青瓷所难及;官窑器色纯青,虽略逊於汝窑,但胎质之淘链,仍甚精细;哥窑亦属於青瓷之一种,但颜色每与米色相近,且以纹片出名;定窑以白瓷、刻花、印花而见长; 钧窑以釉色变化形成窑变的艺术效果,堪称一绝,其窑变最为著称,色彩鲜艳,光泽照人. 其中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好似晚霞般光辉灿烂,其“窑变色釉”釉色变化如行云流水.龙泉则以青釉.器型丰富为特色,翠绿晶润的“梅子青”则是是宋代龙泉窑中上好的青瓷。https://www.360docs.net/doc/4413396887.html, 在单纯的素色釉中,宋瓷不仅重视釉色的美观,并且追求釉的质地之美。由于釉料配方的发展,从以前的稀淡的石灰釉改变为粘稠的石灰碱釉,出现了如堆脂凝血的凝重深沉的质感。我们从宋代汝瓷、龙泉青瓷上可以看到这种效果,钧瓷也是如此、宋代越窑的青瓷在唐代就很有名,被誉为“如冰似玉”的美丽,但是从实物中看,真正取得如冰似玉效果的要算宋代的龙泉青瓷和青白瓷了。

景德镇陶瓷发展现状

文化调查报告————浅谈景德镇陶瓷文化现状 龚秋逸 摘要:进入景德镇后我们深入采访了景德镇当地文化,采访了景德镇陶瓷制作师傅,寻找从古流传至今的传统陶瓷制作工艺。走访景德镇,需找景德镇陶瓷文化,通过采访、观摩、实践参与的方式深刻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博大,参与陶瓷制泥、立胚、烧制、绘画的所有过程、了解并适当掌握陶瓷制作过程。通过我们自己的参与来寻找失传的陶瓷技术工艺。深入景德镇陶瓷制作作坊,走访景德镇陶瓷店铺,寻找景德镇真正运用传统陶瓷制作工艺的陶瓷制作基地,并通过采访的模式来需找并完善我们所不知道的知识。参与并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我们先通过在景德镇的招待人寻找的仍然使用陶瓷传统工艺的千祥云陶瓷有限公司,并参观和了解了其坐落于景德镇郊区的陶瓷制作基地,并在其基地通过绘画的方式制作了属于个人的陶瓷艺术作品。并参与和实践了关于陶瓷的传统柴窑烧制过程。并通过手中的摄像机来记录陶瓷的制作过程。 关键词:陶瓷;文化;景德镇 实习总结: 景德镇,中国瓷都位于江西省。相信世界上的人们可能不知道中国其他地方,但一定知道中国瓷都景德镇,景德镇从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4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用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清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闻名与世界。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景德镇灿然的陶瓷历史文化将景德镇与世界精密相连。 德镇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2005年7月12日,一件“鬼谷下山”元代青花图罐,在伦敦拍出2.45亿人民币,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同时刷新当时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2010年10月7日,一只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在香港拍出2.5266亿港元。11月,一件清乾隆年间的官窑瓷瓶,在伦敦以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刷新了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世界纪录。在古代瓷器拍卖价格不断攀新高的同时,近现代及当代陶瓷拍卖也是如火如荼。 2008年10月,首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154件艺术陶瓷竞拍成功,成交额为3448万元人民币。在2009年举行的第二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创作的粉彩瓷板画《黄山四千仞》拍出782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拍卖的新纪录。 2010年9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第二块《三顾茅庐》瓷板画,在北京卖出1300万元人民币,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单件成交价记录。 这无疑表现了中国陶瓷在世界艺术品上的惊人成就,但拥有这些成就的也只剩下中国历史

景德镇仿古瓷现状

景德镇仿古瓷现状 中低档仿古瓷比例最高,高档仿古瓷扰乱拍卖市场 提起景德镇仿古瓷,人们的第一联想必定是樊家井村。这片靠近景德镇火车站的弹丸之地,是全国仿古瓷“大路货”云集之所,以中低档次的仿品为主,人们在北京的潘家园、西安的八仙庵、长沙的清水塘都能够寻到它们的踪影。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这个不足3000人的村落,却有着500余家陶瓷作坊和店铺,平均6个人就拥有一家作坊,数量之多令人咋舌。这些作坊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当地农民自己雇佣工人开的作坊,一部分是当地农民把房屋出租给外来老板开的作坊。 樊家井的瓷器店面分类比较清晰,仿各个时期和品种的店铺往往是独立的,如仿元明青花的店铺、仿清代珐琅彩的店铺、仿民国粉彩的店铺等等,这些店铺和作坊往往雇佣技术熟练的工人。仿古瓷店铺的分工细化既便于掌握技术和大量生产,且有利产品仿制更到位,还可以避免产品过于接近影响销售。作坊在生产上也是分工明确,有些作坊专门生产白胎,有些作坊加工青花等釉下彩瓷,有些作坊加工粉彩等釉上彩瓷,这样划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樊家井并不大的生产空间。

除了上述的生产和销售窗口,樊家井还拥有几十家特殊的店铺,即“做旧”加工店,它们是构成樊家井仿古瓷完整产业链中必可少的一环;因为未加做旧的仿古瓷永远只能作为工艺瓷出售,价格亦将大打折扣。这些店铺由一些做旧修复技术高明的师傅开设,往往是一个人开一家店,比的是各自拥有的技术和绝活,他们将送来的仿古瓷进行后期加工做旧。此外,一些不开店铺的“自由人”也是樊家井离不了的“能人”,他们是那些水平很高的画工或写款师,哪家需要去哪家,收入不菲。 樊家井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旦自己的产品得到市场认可,作坊老板就会关闭街面上的店铺,离开樊家井,在自己家中作业。因为有了名气,他们只用等顾客上门采货。个中原由,一者是这些老板担心自己的技术被同行窃取,二者或许是他们担心樊家井“大路货”的招牌影响了自己产品的价位吧。 樊家井的中低档仿古瓷面对的是古玩市场的普通大众,收藏者很容易识别其真假,可以作为工艺品收藏;即便是那些不懂陶瓷知识的正在入门者,花几百元的“学费”,损失还不算太大。最容易扰乱市场的是那些仿制逼真、价格高昂的高档仿古瓷,其危害程度也最大。景德镇高仿瓷器集中在凉山树、罗家坞、筲箕坞、莲花山庄等社区,这些区域聚集着景德镇水平最高的古瓷仿制艺人。其实古瓷仿制也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这里的很多人最初也是在樊家井起家的。他们基

《景德镇的瓷器》教材理解的内容

《景德镇的瓷器》教材理解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熟练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感受景德镇瓷器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概括能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按要求进行旁批。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景德镇瓷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搜集几件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教材简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景德镇瓷器的美。全文共6个段,其中第1段既是对景德镇瓷器特点及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又是带出后面具体内容的引子,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第2~5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以第3段作桥梁,把景德镇瓷器色彩艳丽、品种繁多这两大内容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这部分介绍用词准确、语言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景德镇瓷器的喜爱之情,不知不觉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景德镇瓷器的美,从而不由自主地感叹:瓷器真美丽,人民真智慧,我们真骄傲。有了前面部分对景德镇瓷器的精彩介绍,景德镇瓷器为国争得荣誉、享誉国际便顺理成章。第6段的内容当然水到渠成。全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宜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本文层次清楚,用词准确,语言优美而简练,且易于理解。教学中,应把课后的几个要求融会贯通于课堂上。 本课建议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抓住概括景德镇瓷器特点的十二个字,让学生初步感受景德镇瓷器的美及制瓷工人的智慧,并根据第二句让学生揣摩作者将从哪些方面介绍景德镇瓷器。 *第2段:第一句概括地写景德镇瓷器色彩的丰富与美丽,可让学生抓住描写色彩的词语,从中领略景德镇瓷器的美。第二、三句以“三阳开泰”为例,对第一句进行具体的说明,一个“喷薄而出”把“三阳开泰”色彩静态的美写得活了起来,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精妙。本段可多让学生读一读,反复感受、体会景德镇瓷器色彩的美。旁批段意可为:色彩丰富而美丽。 *第3段:本段为过渡段,用“不但……而且……”对第2段内容进行概括,又引出了介绍景德镇瓷器品种繁多的内容,使前后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又与第1段“品种齐全,色彩艳丽”相照应。学习这段时,可抓住“有……还有……”,揣摩作者将从哪些方面描写景德镇瓷器“品种繁多”,并让学生领会“说明”不必面面俱到,可有重点地选择“说明”。 *第4段:在对日用瓷的介绍中,用了很多四字词语,如“一应俱全”“明净剔透”“细致精巧”“明晰优雅”等,让学生认真体会,可从中领略到日用瓷的惹人喜爱。本段第一句与后面几句为总分

关于景德镇陶瓷在现当代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今日参观了陶院师生的一系列作品,让我感触颇深。期间,我既领悟到了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深刻体会到了陶院师生对陶艺文化的热爱之情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已有二千余年,“新平治陶,始于汉世”。就在这个时候起,景德镇地区就已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到了晋代,据载有个名工巧匠趟慨,曾为当时景德镇地区瓷器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人尊称为“师主”,历朝立庙祭祀。随着时代的进展和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景德镇制瓷技术也有所提高,产品运销各地。公元583年,南朝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会的庭壹楼阁,诏令这里的窑户烧造雕镂精巧的陶瓷柱石。不久,隋朝建立,隋炀帝又要这里造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这都说明,当时景德镇地区的制瓷业已有相当的技艺水平,瓷器产品也有了较大的影响,以致引起了最高统治者的注意。短促的隋朝倾圮之后,强盛的唐帝国继立,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又让昌南镇的景德镇地区瓷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出了两个名人,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据志书记载:“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陶玉是镇里的钟秀里人,他所烧的“陶窑”瓷器“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这些文字记载说明了一个事实:当时的景德镇地区从汉到唐,不仅一直从事陶瓷业生产,而且经过近千年来的探索和追求,早已从制陶阶段进入制瓷阶段,唐代的瓷器已有相当成就,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代饶州刺史元崔写了《进瓷器状》赞颂了这里瓷器的美好。当然,上面所述的这些情况还只限于文字,记载著名的陶窑、霍窑,遗址也还没有被发现,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景德镇市区周围黄泥头、白虎湾、腾梅亭、湖田等地发现的五代窑址,以及挖掘出来的大量碎片,却以实物证明了那个时期这里烧造出来的瓷器主要是青瓷和白瓷,且以青瓷为多。器型主要是盘、碗、壶、水盂、碟等。瓷胎有厚有薄,釉色近似越窑的色彩,略带绿色,与玉器很象,被称为“假玉器”是很贴切的。五代时,这里除烧制青瓷外,又是南方烧造白瓷最早、规模最大的窑场,仅白虎湾一处就有30多座,可见一斑。从现存的大量出土资料看,白瓷色调纯正,纯白度高达70度,吸水率、透光度都达到现代瓷的标准。瓷质远远超过了越窑,冠于当世,从古至今景德镇瓷器与中国的文化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渊源。 目前,我国陶瓷产业正面临如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难题:我国陶瓷产业在生产和出口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出口量接近全球总交易量70%,但我国陶瓷产品出口额仅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0%左右。然而截至目前,只有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左和平教授和对外经贸大学的刘妍萍,根据我国加入WTO之前的进出口数据做出过相关定量分析,其他研究虽然不乏真知灼见,但几乎全部为定性分析,有一定主观性。本文根据我国陶瓷产业的特点,首先总结了影响我国陶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然后借鉴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张金昌博士“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的指标体系”对我国陶瓷产业国际竞争力结果做出了系统性分析。经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由于我国陶瓷产业具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以及加入WTO的影响,使我国陶瓷出口取得了较大发展,比如:出口市场占有率增加、进口市场占有率减少、出口所占比例增加。但是我国陶瓷产业竞争优势欠缺,与进口陶瓷产品相比,我国陶瓷出口产品档次明显偏低,比如:出口质量下降,进出口价格比上升。

文物鉴赏 瓷器

《中外文物鉴赏》课程论文 ——粉彩瓷器赏析 2010051019 10广电冯杨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自己就对文物有很大的兴趣,经常看央视的《鉴宝》栏目,也时常翻阅些关于文物的书籍。这门课的收获不仅仅是课堂的文物鉴赏知识,还有老师课上提到的很多考古工作以及考古工作者的真实工作经验,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真实更学术的了解,让考古和文物从小说、电视中走了出来。 课上,我们领略了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文明的物质结晶——纹饰古拙、记录大事的先秦青铜器,了解了从陶器到瓷器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作特点及演变;也了解了从中国古代建筑到古典西方建筑;还介绍了玉器文明以及现代“制造古玉”的方式,非常有意思。 其中最感兴趣的当属瓷器了。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江西景德镇被称为瓷都,其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明净,不褪色。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中国古代瓷器,特别是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存世的古代著名瓷器形体优美,釉色鲜亮美观,整体单纯而有变化,精巧而有气魄,堪称美轮美奂。最喜欢的还是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的粉彩瓷。 概说 粉彩瓷是康熙晚期景德镇窑在五彩的基础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

又一种彩瓷。它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粉彩的制作工艺是,在烧成的白瓷上勾勒出纹饰图案的轮廓,在轮廓内先用含有氧化硅、氧化砷和氧化铅的“玻璃白”打底,然后按所需颜色在上面绘画渲染,再次入窑烘烧而成。其内容多绘人物、花鸟、山水,浓淡相间,色彩丰富,画工细腻,富有立体感。 粉彩素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其装饰可以追溯到唐三彩,它是在烧好的白瓷器釉面上再施以彩绘。由于彩料中掺进了含砷的玻璃料,使色彩有粉质感而得名。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最多达数十种以上,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粉彩图案上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彩绘具有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粉彩瓷器亦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美称。 康熙时期·萌芽 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 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开始烧制粉彩瓷。当时景德镇粉彩瓷处于初创时期,主要是民窑,产品流传很少。器型比较单一,仅见盘、水丞等;图案和施彩的风格比较简朴,纹饰以龙凤、花卉、仕女为主。粉彩只限于装点图案的局部,像花蕊等,风格简朴,着色粗糙。如康熙粉彩花卉纹盘,红花用单一胭脂红,白花则施粉质釉料。其他色彩仍保留五彩的方法,是早期粉彩瓷的代表作。 这个时期的粉彩瓷器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如【清康熙】景德镇窑粉彩花卉纹盘(图1),【清康熙】景德镇窑粉彩花蝶纹水丞(图2);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如【清康熙】景德镇窑黄地粉彩花卉纹碗(图3)。

景德镇陶瓷首饰的优点和缺点

景德镇陶瓷首饰的优点和缺点 景德镇陶瓷首饰作为一个新的行业,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亲睐!但是很多朋友还是不太了解陶瓷首饰,这里给大家分享下它的优点和卖点: 第一个课题:“室无瓷不雅,人无瓷不贵”。 对于中国人来讲,历来拥有陶瓷就相当于拥有高贵;另外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曾说过:一部中国陶瓷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由此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认识到,陶瓷文化正是中国文化及及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陶瓷小工艺品则是陶瓷新文化的延续形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贵 第二个课题:“1330℃纯窑炉火--演绎中国式高温浪漫”。 陶瓷小工艺品是所有饰品中经得起最高温度考验的饰品,而且可以几千年不退色,象征着永恒的爱情及坚贞的爱的力量。 关键词:1330℃纯窑炉火--演绎中国式高温浪漫 第三个课题:“返璞归真--打造最最天然、最绿色、最健康的新饰品” 陶瓷首饰取材天然,均由最原始、最天然的泥土经过“金木水火土”五行历练而成,吉祥健康;另外有研究证实,陶瓷在常温下能发射出对人体有益的红外线,而且该红外线与人体自身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基本吻合,这样当陶瓷接近人体时,就能产生共振现象,有益于改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可算是首饰中的“一抹绿叶”。 关键词:天然、绿色、健康 第四个课题;“手工的、民族风的” 陶瓷首饰基本都是纯手工制作,不同于其它工业化饰品;并且陶瓷饰品多以传统、民族风为格调;充分展现劳动人民的手工与民族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纯手工、民族风 第五个课题:“独一无二的他只给独一无二的你--每件都是艺术品” 陶瓷首饰不像其它所有的工业饰品可以复制,在世界上找不到两款陶瓷小饰品是完全一样的,当它进入窑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它出来会是样子;另外陶瓷小首饰不仅仅是首饰,更可以定义为艺术品。 关键词:独一无二、艺术品 第六个课题:“百变,让你更美丽” 陶瓷小工艺品是所有饰品中可塑性最强的饰品,它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它或凭造型出奇,或借釉色取胜,或在装饰上展现新姿,创造了一种意蕴隽秀的艺术形象。陶瓷首饰有行云流水、斑

景德镇陶瓷产业竞争优劣势分析及对策

摘要 景德镇自古以来便有“景德瓷,万国来求”之美誉。而今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已经步入必须进行重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面对日益壮大的潮州日用陶瓷产业,品种众多的醴陵陶瓷产业,佛山、淄博建筑卫生等陶瓷产业,景德镇陶瓷产业究竟何去何从,这是一个摆在景德镇陶瓷企业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因此也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战略挑战。本文通过对景德镇陶瓷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地位及与全国其它陶瓷主产区的优劣势比较,旨在深入了解,分析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陶瓷产业经济战略结构调整

Abstract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Jingdezhen porcelain has the honor of "Jingde porcelain, thousands of State to ask for". Now Jingdezhen ceramics industry has entered into a significant period of re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Facing the growing Chaozhou ceramics industry and the ceramics industry in Liling, Foshan, Zibo construction and sanitary chinaware,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y is on the cross. This is a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of business strategy. This paper based on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y history re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other ceramics producing areas, aimed at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y Status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c. Wish to make ou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Jingdezhen Ceramics. 【Key Words】Ceramic Industry; Business strategy ; Btructure readjustm

景德镇陶瓷茶具介绍

紫砂壶-茶具套装--天下茶具,尽在茶具之家 景德镇陶瓷茶具介绍 景德镇陶瓷茶具的品种很多,按材质化分可分为两种:瓷质茶具,陶质茶具。其中瓷质茶具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1.陶质茶具 在陶质茶具中,紫砂茶具最为著名。 它兴起于北宋之初(然而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紫砂茶具则见于明代正德年间),后来逐渐成为别具一格的名优茶具,并盛行于明、清两个朝代。提梁紫砂壶茶具的由来有个动听的故事,相传,北宋著名诗人苏轼喜好饮茶,在江苏宜兴独山讲学的时候,为了方便在外出时煮茶、饮茶,专门请人烧制了由他自己设计的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便把这种壶命名为“提梁壶”或“东坡壶”。这种“提梁壶”外观精美又古朴是陶瓷礼品中的佳品。提梁壶一直在中国茶文化、茶具家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摆放在普通百姓家八仙桌上基本是提梁壶,因其造型美观大方、经济实用,走进许多普通家庭。

紫砂壶-茶具套装--天下茶具,尽在茶具之家苏轼曾在诗中写道,“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足以看出他对紫砂茶具是十分赞赏的。 与普通的陶器不一样,紫砂茶具的内部和外部皆不敷釉,而是使用独特的陶土,也就是紫泥、红泥和团山泥经过抟制和焙烧制作而成的。紫砂茶具的成品,紫似熟透的葡萄、赤似红色的枫时、黄似成熟的柑橙、赭似怒放的墨菊,华丽多姿,千变万化,它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造型,正所谓“方非”一式,圆无一相”,而且制作工艺精深,色泽质补无华。能工巧匠或名人大家在壶体上经常用钢刀代替笔,雕刻山水花鸟的图案,镌刻金石书法,令紫砂壶成了一钟将文学、绘画、书法、雕刻、金石及造型集中于一体的艺术珍品,使人们在品茶的同时还能欣赏艺术,获得知识的启发与美的享受。 如今,我国的紫砂茶具主要产自江苏宜兴,在浙江长兴也有出产。 2.瓷质茶具 ⑴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视为稀世珍品。当代,浙江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