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

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
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

景德镇陶瓷介绍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号称“瓷器之国”。英语“CHINA”,既称中国,又名瓷器。瓷器是“泥琢火烧”的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共有的珍贵财富,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世人心目中崇高地位。

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故有“瓷都”之誉称。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以宋真宗皇帝的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尔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时至清康、雍、乾三朝,景瓷的发展跃为历史颠峰。20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丰富的陶瓷资源,绚丽的陶瓷艺术,陶瓷文化和艺技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

莹莹白玉瓷,漫漫芳菲路。景德镇上下千百年瓷路不断,瓷都声誉久盛不衰,逐渐形成了“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风格。又以“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多姿”而著称。尤其是融工艺、书法、绘书、雕塑、诗词于一炉,真是“贵逾珍宝明逾镜,书比荆关字比苏”,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斓瑰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这些绮丽多彩的名贵瓷器,通过各种渠道,沿着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经贸交往,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当代景德镇陶瓷艺坛上,其主流力量已从古代师徒相传的工匠艺人转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陶瓷艺术精英。运用陶瓷艺术专业知识和设计特长,打破了陶瓷艺术的固有格局,把沉实丰厚的传统技艺与现代寓美意识有机融合,借鉴国外艺术之精华注入日益更新的民族艺术之中,创造出了无数的具有时代意境的精美陶瓷作品,以强烈的现代陶瓷艺术创新引导着东方陶瓷艺术的新潮流。

景德镇陶瓷鉴别

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青花瓷

青花瓷创烧于元代,是以色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静、雅致。青料溶于胎釉之间,发色青翠,虽色相单一,但感觉丰富。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

粉彩瓷

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白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烘烧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有

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翎毛,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案等。

颜色釉瓷

在釉料里加上下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影响色釉呈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粒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说“自然界有什么颜色,就可以烧制出什么颜色的瓷器”,您如果参观一下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就会相信此话不假。当然,有许多颜色釉的配料和烧制是十分困难的,如“祭红釉”,就有千窑一宝之说。雕塑瓷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产品多样,有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色泽艳丽

怎样区分贴花瓷和手绘瓷?

贴花是怎么回事?贴花纸有专门的生产厂生产,规模都不大,它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订制或自己创作图样,在商店里售卖。生产瓷器的个人和厂家都可以直截买来、贴上,送去烧就行了。不需技艺,也不费力气,省

工、省料、省时,适合大批量生产。如日用瓷、陈设瓷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现在工艺瓷器也大量采用贴花瓷。贴花瓷器是否有收藏价值,要看它的历史特征和数量大小,不能一概而论。收藏要尽量避开贴花瓷器。如何区分贴花瓷和手绘瓷。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学的方法。

一、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碗、杯、瓶之类。

二、细看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陶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现,要细看。

三、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四、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

五、青花分水工艺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贴花的。

六、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陶瓷颜料附

着厚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如黄色,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

七、对于有球面几何形状的瓷器,它的贴花纸,往往多片贴花纸拼块组成,如山水画,为了整体效果,也人工画一些补充图案。这样就会同种颜色(如青花颜色),手绘和贴花出现不一样色调的现象。如瓶子,元圈装饰线都是用手工画的,这个颜色往往与同种贴花颜色色调不一样。

八、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的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鱼缸用的比较多。凡瓷器上用了贴花,不论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贵。

九、从瓷体上分析,贴花瓷其瓷体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数都比较粗糙。高级日用瓷除外。好瓷体不会用贴花。

景德镇陶瓷特色

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历来以质地优良,工艺精巧,釉色齐全,造型奇特而著称于世。它对创造和发扬祖国的优秀陶瓷文化、发展陶瓷经济、沟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陶瓷史、陶瓷经济史和中外文化技术交流史上都占有重要位臵。20世纪60年代,伟大的文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来到景德镇考察时,曾写下“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瓷都”的名句,赞美中华民族对世界陶瓷、经

济、陶瓷文化的卓越贡献,称颂景德镇瓷业是瓷国的高峰。景德镇以其惊人创举闻名于世,光照千秋。正基于此,研究景德镇瓷业的历史特点是很有意义的。回顾景德镇所经过的历史道路,它的成功确有其特定的资源、技艺、人才、市场以及生产组织和经营形式等方面的优势,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一些历史特点:

第一,“水土宜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景德镇四周群山环抱,地下地表资源都很丰富,蕴藏着大量的制瓷原料和燃料,可供瓷业生产的发展需要,这是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优势,是景德镇瓷业久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景德镇陶录》中说“水土宜陶,陈以来土人多业此”,这是很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水源丰富,水质优良

昌江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昌江有东河(番源水)、南河(历降水)、西河(大演水)、小北河、梅湖河(储田水)、建溪河(建师港)六条支流,呈叶脉状分布,由东西分别流入。尚有数十条小溪,遍布乡村。据近期统计资料,地表水人平均占有8435立米,亩平均12085立米,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地下水资源可动量l.66亿立米。,这是在当代人口和用水量增加的情况下统计的数字,古代肯定比这大得多。这样就确保了瓷业和农业生产的大量用水。而且还因境内河床多古老变质岩区,岩层质坚,

侵蚀较轻,河床较稳定,河水含沙量甚微,故水质优良,很适合制瓷之用。同时因小溪很多,古代都利用流水坡降落差作动力,装臵水轮车和水碓,用以粉碎瓷矿石。最盛时水碓超过6000支。古人有“重重水破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的诗句,可见其声势之磅礴。这在当时来说可以节约大批人力,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二)矿产丰富,瓷土优良

景德镇周围以低中山和丘陵为主,其地质形成,以浮梁县境内为例,最大的岩浆体为鹅湖富斜花岗岩,出露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次为大洲、桃岭、金村和瑶里等地零星分布的小岩体,出露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这些岩体经风化蚀变。形成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床。此外,还有长石岩、微晶花岗岩、细晶岩、长石石英斑岩等脉状岩浆岩,经风化蚀变后,常形成软质或硬质瓷石。重要制瓷原料高岭土,最早就产自景德镇东45公里今属鹅湖镇的高岭山,故以此作为世界通用的这种制瓷粘土的命名地。除此以外,景德镇附近的星子、余干、临川等县也蕴藏着大量的优质制瓷原料,成为景德镇瓷业生产能延续兴盛的重要基因。

(三)森林丰富,能源充足

自古以来,景德镇烧炼瓷器,主要用松柴和搓柴作能源。以前景德镇所在地的浮梁县以及周围各县如祁门、婺源、德兴、乐平、万年、余

干、都昌等地,都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尤以松树、杉树为主要树种。而这些正是景德镇烧瓷制瓷的主要燃料和材料。如松柴油脂多,火焰长,烧成温度高,是当时烧瓷的最佳燃料,杂树、杉树又是造坯房和窑房、制料板的主要材料。古谚“一里窑,五里焦”正表明景德镇有这样的资源优势,才使制瓷业得以长期维持和发展。

第二,“艺精蜒境”,集各地名窑之大成

中国被称为“瓷器之国”,唐宋以来,全国有20多个省都生产瓷器。其中被称为历史名窑的有浙江的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河北的邢窑、定窑、磁州窑,河南的钧窑,陕西的耀州窑,福建的建窑、德化窑,四川的大邑窑,江西的景德镇窑、吉州窑等。这些名窑生产的瓷器各有特色。越窑青瓷有“干峰翠色”之誉;弟窑青瓷的粉青、梅子青可与美玉和裴翠媲美;吉州窑、哥窑和北宋官窑的碎纹釉,独树一臶;钧窑首创钧红釉;定窑以白瓷和颜色见长。有的在造型艺术上有特色,有的在装饰技术上有独创,各有所专,各有所长。但这些名窑,或因皇朝更迭而停烧,或因战争而遭破坏,或因竞争而被淘汰,或因原燃料耗尽而衰落,只有景德镇,经受住风风雨雨的侵蚀;抗拒了外来的袭击,在求生存中谋发展,在学他人长处中求创新,以精湛的技艺名扬天下。概括起来无外乎:第一,勤于积累和总结自己的经验。景德镇历史悠久,“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唐有“陶窑”、“霍窑”,五代窑场遍四周,l000多年来日积月累,代代相传,瓷工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

验,掌握了多种制瓷技巧。第二,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对各地名窑有特色的瓷器造型、装饰、色釉等,都能取其所长,为己所用,不仅仿制,还能创造性地发展和提高。由于吸取了他人的技术,使之融化于自己已有制瓷技艺之中,所以景德镇的瓷工,在制瓷技术上,不管工艺多么复杂,制造多么困难,只要是别的窑能造的,景德镇都能制,还发展和创造了很多新工艺、新技术,出现了许多绝技。青花瓷、铜红釉、釉里红、霁红、豌豆红(桃花片)、郎窑红等都是很珍贵的品种。由于集各地名窑之大成,掌握了他们的技术,超过了他们的水平,所以至明清时,景德镇的瓷业已由原来与诸名窑齐名,发展到独占鳖头,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

第三,“工匠来八方”,人才汇集于景德镇

景德镇的制瓷业能如一颗璀灿的明珠,放射着奇丽的光华,主要是凝集了历代瓷工的劳动和智慧。那些奇巧的产品,正是这些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可以说,在制瓷技术上,景德镇是个人才汇集的地方。正因为此,故无论是原料加工、配料配方、制坯成型、镂雕塑捏、窑炉烧炼、五彩描绘、各种色釉乃至成品包装等,都有一整套系统的方法,而且“行行出状元”,每一行业、每一工种,都有出类拔萃的能工巧匠,所以能做人所不能做,为人所不能为的瓷器精品。有人说:景德镇像块大磁铁,能吸取各方面的制瓷人才;景德镇又像是座大熔炉,能融炼出各种各样的制瓷技术。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在古代的景德镇,从事制瓷业的十

之八九是外籍人,其中有的是从各地名窑迁来的制瓷技术工人,有的是邻近地区来镇谋生从的,有的是来镇贩瓷的商贾,还有的是来自京城的督陶官吏。比在北宋末年。由于残酷的战争,我国北方许多窑场遭到了破坏,皇朝迁都杭州,北方窑场工入也随着南迁,有的到了景德镇,从事瓷业并传播他们的技术。明清之际,由于制瓷业更集中于景德镇,所以来镇谋业的人员增多,明嘉靖十九年时,“浮梁景德镇民以陶为业,聚佣至万余人”。各方人员都涌向景德镇,故景德镇有“十八省码头’’之称。明清以来,各地自建的会馆、公所、书院就有20座。各地、各方、各种技艺人才,大批能工巧匠纷纷来此谋生,学艺、传技艺。清人题诗“景德产佳瓷,产器不产手,工匠来八万,器成天下走”正是当时情况的写照。

第四,宫窑“刻意求精”,“官民竞市”,促进繁荣

历代官府都重视景德镇瓷业,开始可能是为了课税,以后发展到造贡器,逐渐成为全国瓷业烧造中心。尤其是朝廷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延烧数百年之久,直接把景德镇瓷业推向了历史高峰。我们可以看一看有关史料:

唐武德四年(公元625年)在昌南设署收税,臵博易务、在一定程度上对瓷业加以管理。

宋始,景德镇即有官窑、民窑之分,朝廷在镇设立监镇厅,官监民烧进御瓷器。

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皇朝在镇设立“浮梁瓷局:,进行督造,管制甚严,并更景德镇税课监为提领。

明在景德镇设御器厂,初建窑20座,宣德时增为58座,各有专用。朝廷内府每年提出式样,委派中官督烧。凡御窑出品,皆冠以帝王年号,一代有一代的特别风格,青花瓷成就首推宣德窑,五彩瓷则以成化窑为最。

清代的御窑厂,由朝廷派督陶官或委地方官督造,并以督陶官的姓氏称窑,如臧窑、郎窑、年窑、唐窑,在造窑、装饰、瓷质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清末期国运厄逆,瓷业生产日渐衰落,虽然清皇朝也曾力图兴复御窑,终因腐败无能,于事不成。光绪二十九年(公元 1907年),江西巡抚曾奏请创办景德镇瓷器公司,宣统二年(公元 1910年)正式成立江西瓷业公司。

民国期间,1929年1月江西省曾设立陶务局,1937年又设陶务管理局于景德镇。

由此可见,历代景德镇均为官办烧造重点。官窑专烧进御瓷

器,供宫廷使用,并由遣官督造到专设御窑厂,由“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到“每岁上解”。其制品用料唯上,刻意求精,不嫌豪奢,不计成本,追求“龙风花草,各有其形容,五彩玲珑,务极其华丽”,因之产量不高,质量尤精,每岁耗费银两多达巨万。如清代自乾隆五年 (公元1749年)始,“江西烧造瓷器,动用九江关税银”(《大清会典事例》一一九O卷);到嘉庆四年(公元I799年),“每年动支该关盈余项银一万两”,因之有利于制瓷业的发展。

景德镇的民窑,南宋时即有相当规模,一般劳动者也多靠此为生。不仅当地劳动者从事此业,而且“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彰”,民窑条件虽不如官窑,但完全是商品生产,在竞争中颇有长足进步,不乏名家之作,有时精品也供官府选用。明末清初,官窑民窑关系出现新的变革,除御窑厂自烧官窑若干座外,其余均搭配给优秀的民窑烧制,所需费用,按工给值,由朝廷库银支付,从而促使了民窑烧造技术和生产规模都获迅速发展,形成“官民竞市”的繁荣局面。这时镇上除官窑外,民窑有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终岁烟火相望,商贩四方云集,国内以至海外,凡舟车所到之处,都盛销景德镇瓷器。

第五,分工明细,专业化达到一定高度

景德镇制瓷业分工之细.专业化程度之高,也较国内其他诸窑为胜。

尤以御器厂内的分工协作劳动,达到明细化程度之最。明代御器厂跨珠山周围约三里许,厂内陶务有23作:大碗作、酒钟作,碟作、盘作、盅作、印作、锥龙作、画作、写字作、色作、匣作、泥水作、大木作、小木作、船木作、铁作、竹作、漆作、索作、桶作、染作、东碓作、西碓作等。有工匠300余,还有“夫”、“雇夫”,“砂土夫”、“上工夫”,总计不少于千余人。据光绪《江西通志》载:到隆庆年间“大小工匠约有五百,奔走力役之人不下千计”。这只是就工种而言,至于制瓷工序,则更为专门化、复杂化。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说:“共计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到了清代,社会分工更为完备、细致。据有关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业可分为坯作、窑户、红店三业。窑有囵窑户,指自做坯自烧窑者,为数很少;也有专烧窑不制坯,为坯作搭烧的。坯房或坯作,指一般专作坯搭别户窑烧的。红店,指在白瓷上彩绘及烧炉之家,故又称炉户。除此以外,还有为制瓷业服务的柴户、搓户、匣户、砖户、白土户、青料户、木匠户、铁匠户、蔑匠户、泥匠户等。就以上制瓷业三项来说,又可细分为:

(一)坯作:有练泥、配釉、乳料、修模、拉坯、绘画。施釉、利坯等。而因所造瓷器精粗不同,又分若干专业,如官古器作、上古器作、中古器作、沏古器作、小古器作、常古器作、粗器作、冒器作、子法器作、脱胎器作、大琢器作、洋器作、雕镶作、定单器作、仿古作、填

白器作、碎器作、紫金器作等。

(二)窑户:有制匣钵、装匣、满窑、烧窑、开窑等业。窑户还按燃料不同分柴窑户、搓窑户两行,用松柴片烧窑的叫柴窑,用枝叶茅柴的叫槎窑。同时还按所烧瓷器分为大器窑、小器窑。

(三)红店:有加彩、烧炉。在分工上“有专彩琢器者,有专彩圆器者,有专彩佛相观音者,有专彩珊瑚及浇黄浇绿者,彩不一家焉”。

以上说明景德镇制瓷业的分工和专业化在明清两代即已达到

了一定程度,有的已具有工场手工业的特征,本来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一种状态,但又不能不受到根深蒂固的封建性的束缚,再加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摧残,致使景德镇瓷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仍处于规模小、资本少、劳作苦、分散经营的个体手工业户占优势的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资本积累能力薄弱,大大延缓了由手工业向现代工业发展的进程。

第六,“昌江通衡”,产品远销海内外

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与当时地理交通条件、流通方式和市场环境都是密不可分的。从古代对瓷器制作和运销要求考察,景德镇的地理交通条件对瓷业是有利的。第一,景德镇地处赣、皖之交,自古以来,

并非兵家必争之地,较少有战争的摧残。第二,景德镇依鄱阳湖而靠长江,本身有昌江作为交通动脉。昌江上溯祁门,下接鄱阳湖。瓷业原、燃、材料由水上运入,瓷器成品也由水上输出。商船行至鄱阳湖后,一可以越湖而到长江通往长江上下游各商埠,二可由湖入赣江,到达赣南转广东。当年的产品,主要是经由以上两条水道通往口岸,输出海外。而且水上用船运载,运量大、运费低、破损少。自明以后,连运送御瓷到京城都多用水路。古人有诗形容当时最繁忙的水运情形:“茅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坯房挑得白釉去,匣厂装得黄土来,上下纷争中渡口,柴船才拢搓船开”。第三,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既基于国内市场的需求,又得益于海外贸易的兴起。早在宋代景德镇就与海外建立了贸易往来。

精美的产品,赢得了市场;广阔的市场,又促导生产。不仅产量增加,品种增多,而且花式各异,质量精进。《江西省大志》就曾记载:“其所被,自燕云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皆取于景德镇;而商贾往往是以牟大利。”明清以来就形成了瓷器商行,采办与转运瓷器至销地。据民国时期资料,客邦瓷商共有33个帮成,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地域性和垄断性色彩。但它作为一个批发运销业,对于沟通景德镇产地与销地的联系—开拓流通渠道,拓展景德镇瓷器的国内外市场,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诚然,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景德镇陶瓷业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

有其光辉的成就,杰出的贡献,也有其衰落的逆境,深刻的教训。18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以后,工业技术的进步使后起的欧洲陶瓷生产逐渐摆脱手工业方式,采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东方日本的瓷业生产也渐露头角,足与英、德、法等国的陶瓷产品抗衡争雄。而景德镇的陶瓷业不得不深受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的严重困扰,虽苦力支撑,终难脱厄运。从19世纪中叶到26世纪40年代末的近百年间,景德镇陶瓷业被迫陷入停滞、衰落的困境。但是,历史的灾难毕竟是短暂的,落后也能唤起人们的觉醒,代之而起的是历史的进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陶瓷业获得了新生,经过4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近15年的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有光荣传统的景德镇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正以前所未有的创造精神,弘扬陶瓷历史文化,全面发展瓷都经济,使千年名镇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中,重新焕发出奇丽之光。总结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这段历史,如实地记下近半个世纪景德镇陶瓷业由衰落走向振兴的巨大变化和曲折过程,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的使命了

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

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世”。就在这个时候起,景德镇地区就已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到了晋代,据载有个名工巧匠趟慨,曾为当时景德镇地区瓷器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人尊称为“师主”,历朝立庙祭祀。随着时代的进展和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景德镇制瓷技术也有所提高,产品运销各地。公元583年,南朝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会的庭壹楼阁,诏令这里的窑户烧造雕镂精巧的陶瓷柱石。不久,隋朝建立,隋炀帝又要这里造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这都说明,当时景德镇地区的制瓷业已有相当的技艺水平,瓷器产品也有了较大的影响,以致引起了最高统治者的注意。短促的隋朝倾圮之后,强盛的唐帝国继立,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又让昌南镇的景德镇地区瓷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出了两个名人,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据志书记载:“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陶玉是镇里的钟秀里人,他所烧的“陶窑”瓷器“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这些文字记载说明了一个事实:当时的景德镇地区从汉到唐,不仅一直从事陶瓷业生产,而且经过近千年来的探索和追求,早已从制陶阶段进入制瓷阶段,唐代的瓷器已有相当成就,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唐代着名文学家柳宗元代饶州刺史元崔写了《进瓷器状》赞颂了这里瓷器的美好。当然,上面所述的这些情况还只限于文字,记载着名的陶窑、霍窑,遗址也还没有被发现,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景德镇市区周围黄泥头、白虎湾、腾梅亭、湖田等地发现的五代窑址,以及挖掘出来的大量碎片,却以实物证明了那个时期这里烧造出来的瓷器主要是和白瓷,且以青瓷为多。器型主要是盘、碗、壶、水盂、碟等。瓷胎有厚有薄,釉色近似越窑的色彩,略带绿色,与玉器很象,被称为“假玉器”是很贴切的。五代时,这里除烧制青瓷外,又是南方烧造白瓷最早、规模最大的窑场,仅白虎湾一处就有30多座,可见一斑。从现存的大量出土资料看,白瓷色调纯正,纯白度高达70度,吸水率、透光度都达到现代瓷的标准。瓷质远远超过了越窑,冠于当世,从古至今景德镇瓷器与中国的文化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渊源。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们称为“瓷都”的景德镇,不仅制瓷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造出的瓷器驰名世界,享誉九洲。“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景德镇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原系浮梁县治。东晋时期名叫新平镇,唐朝改为昌南镇(又号陶阳镇),宋代景德年间始称景德镇,一直延用至今。

中国近代陶瓷创作名家一览表

中国近代陶瓷创作名家一览表 三画 广国华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 万兴光绪年间 万云岩约1910—1950年 万子铭光绪年间 万辅廷光绪年间 子云光绪年间 子珍光绪年间 子环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 义茂光绪年间 义隆光绪年间 义兴光绪年间 义太和光绪年间 马庆云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 四画 少山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王恩怀 王声怀(1930-1992)王宗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1932-1982)王宗次子,长青花。 王雪如民国末 王歧山光绪年间 王琦江西新建人,号碧珍,又号陶迷道人,斋名“萄萄斋”。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1922年当选为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珠山八友成员。 王大凡王大凡以人物仕女画见长,师从改七芗、沙山春、费晓楼,后集诸家之大成,画风工细逸丽。创“落地设色彩”工艺,即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人物形象生动,画面赏心悦目。1915年创作的“富贵寿考”人物画瓷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王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1867年生,1938年卒。 王步字元仁,号竹溪道人,晚年号陶青老人。1869年生,1968年卒。丰城县长湖竹溪人。画路较宽,艺术创作涉猎釉上、釉下瓷画和堆雕、刻花、作品较多,尤精于青花分水技法。王炳荣同治光绪,长花鸟。生卒年不详,以瓷雕艺术著称,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与晚清著名瓷雕家陈国治齐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对此有所记载:“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所作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极

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

景德镇陶瓷介绍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号称“瓷器之国”。英语“CHINA”,既称中国,又名瓷器。瓷器是“泥琢火烧”的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共有的珍贵财富,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世人心目中崇高地位。 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故有“瓷都”之誉称。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以宋真宗皇帝的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尔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时至清康、雍、乾三朝,景瓷的发展跃为历史颠峰。20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丰富的陶瓷资源,绚丽的陶瓷艺术,陶瓷文化和艺技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 莹莹白玉瓷,漫漫芳菲路。景德镇上下千百年瓷路不断,瓷都声誉久盛不衰,逐渐形成了“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风格。又以“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多姿”而著称。尤其是融工艺、书法、绘书、雕塑、诗词于一炉,真是“贵逾珍宝明逾镜,书比荆关字比苏”,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斓瑰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这些绮丽多彩的名贵瓷器,通过各种渠道,沿着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经贸交往,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当代景德镇陶瓷艺坛上,其主流力量已从古代师徒相传的工匠艺人转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陶瓷艺术精英。运用陶瓷艺术专业知识和设计特长,打破了陶瓷艺术的固有格局,把沉实丰厚的传统技艺与现代寓美意识有机融合,借鉴国外艺术之精华注入日益更新的民族艺术之中,创造出了无数的具有时代意境的精美陶瓷作品,以强烈的现代陶瓷艺术创新引导着东方陶瓷艺术的新潮流。 景德镇陶瓷鉴别 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青花瓷 青花瓷创烧于元代,是以色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静、雅致。青料溶于胎釉之间,发色青翠,虽色相单一,但感觉丰富。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 粉彩瓷 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白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烘烧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有

景德镇陶瓷介绍

一、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主管陶瓷产业的部门的领导,您认为对于景德镇市而言,陶瓷意味着什么呢? 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景德镇历史悠久、手工业单一,这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也说明陶瓷造就了今天的景德镇,没有陶瓷就没有景德镇的今天,充分显示了陶瓷是景德镇立市之本、称都之源的特殊地位。郭沫若来到景德镇考察时,曾写下“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名句,称颂景德镇瓷业是瓷国的高峰。 二、中国陶瓷历史上,景德镇的地位举足轻重。您可不可以和我们的记者简要介绍一下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历史呢? 东汉时代,景德镇出现了制陶业。 唐代,景德镇瓷器被称为“假玉器”,并有“陶窑”和“霍窑”之称。 五代,景德镇陶瓷进入普遍兴烧时期,全市包括五代以后各代古窑址共有30多处。 宋代,所烧造的青白瓷遍于全国,远销外洋。 元代,在制瓷原料方面,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 明代,形成了官搭民烧、官民竞市的兴旺局面,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清代,形成了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四大系列。 三、景德镇是中国非常著名的瓷都,而陶瓷又是起源于中国。但放眼全球,现在不仅仅中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家的陶瓷产业发展的也非常迅速。从中国瓷都角度来看,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和其他国家相比,独有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呢? 第一,水源丰富,瓷土优良。昌江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地下水资源可动量l.66亿立米。重要制瓷原料高岭土,最早就产自景德镇东45公里今属鹅湖镇的高岭山,世界通用的制瓷粘土的命名就来源于此。景德镇附近的星子、余干、临川等县也蕴藏着大量的优质制瓷原料

第二,集各地名窑之大成。景德镇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使之融化于自己已有制瓷技艺之中,在制瓷技术上,不管工艺多么复杂,制造多么困难,景德镇都能制,还发展和创造了很多新工艺、新技术,出现了许多绝技。 第三,独特的产、学、研、贸基地 1、景德镇市政府组建的江西省陶瓷工业园已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并按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标准打造,现已形成了原料、成型、花纸、颜色釉、烧炼、包装、销售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 2、景德镇陶瓷专业人才济济,不仅有陶瓷学院、陶瓷工艺美院,而且有着众多的陶瓷世家和专业技术人才。 3、科技部已批准《省部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试点方案》并组建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设立了日用陶瓷研究、建筑陶瓷研究、热工及设备研究以及装备陶瓷研究等四个技术研发平台。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硅酸盐协会陶瓷分会、中国陶瓷协会信息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全国日用陶瓷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专业协会都在中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建立。 4、利用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资源和“景德镇”品牌,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举办一年一度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将景德镇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地及会展中心之一。 四、目前,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到一个怎样的水平了呢? 1、景德镇市通过加快调整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实施品牌战略、陶瓷总量、出口、税收、产业集群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上取得了“四个突破、一个增长”的佳绩,实现了陶瓷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景德镇名称的由来及其所属管辖的变迁

景德镇名称的由来及其所属管辖的变迁 班级:09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班学号:200910330114 姓名:付瑞明 对景德镇来说,宋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朝代。在宋代之前,景德镇曾有过好几个名称:新平镇、昌南镇、陶阳镇。历史发展到宋代,南北名窒林立,突出的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而当时的景德镇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唐末、五代就有相当规模的青白瓷(影青瓷)这时更成为全国的代表产地。由于这里拉制的瓷器"土白壤而甜,质薄腻,色滋润",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皇帝赵恒派人到景德镇,要这里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于"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从此以后,这里就叫"景德镇",名称延用至今,到现在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这件事在蓝浦所著的《景德镇陶系》中说得很清楚。 以瓷都闻名天下的景德镇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毗邻浙江、安徽,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同时也位于“五山两湖”(黄山、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九华山、千岛湖、鄱阳湖)风景区的中心,是我国的王牌旅游景点之一。不过,景德镇以瓷器著称,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其名称来历与瓷器息息相关:北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1007年),由于该地烧制的精美御瓷获真宗赞赏,瓷器上底款书“景德年制”,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景德镇由此得

名,并且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景德镇陶瓷艺术成为中国和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这是景德镇瓷器的真实写照。历史上,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是根据宫廷画家设计好的画面、图案或根据民间沿袭下来的优秀图案,由专门的画工将其复制在胚胎瓷器上再经过烧制而成。由于品质佳,在唐、宋、元、明、清,景德镇便是皇宫用瓷的生产基地。瓷器从一产生便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尤其到了明代,景德镇便已成为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瓷器不仅受到国人的青睐,而且还远涉重洋到了海外,同样受到热烈欢迎。 景德镇市域春秋时属楚东境,秦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时称新平镇。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县。镇为县属,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称为昌南镇。八年撤县,开元四年(716年)复置,县治设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浮梁。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元代,浮梁县一度升为州,镇属州。明代州又改称为县,此后景德镇在行政上一直属县辖区。 清乾隆之后,由于各种社会原因,景瓷生产从巅峰走向下坡路,产量、器质、品种、造型等都呈明显萎缩状态。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战事频繁,政局动荡,外贸入侵,市场缩小,景瓷生产也受到严重摧残。延续500多年之久的御器厂也寿终正寝。民国五年(1916),浮梁县治从旧城(今浮梁县)迁至景德镇。1927年~1929年景德镇曾

景德镇陶瓷行业调查报告

景德镇陶瓷行业调查报告 据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早在汉代景德镇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雄踞长江之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53年6月国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地级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50万。 景德镇以陶瓷闻名于世,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旧时家庭作坊的民间艺人开始自发生产和经营陶瓷业,而90年代开始随着国营陶瓷企业的衰退,各级工艺美术师和瓷厂技工逐步走出企业转向个体经营,私营陶瓷生产企业开始兴旺。 景德镇陶瓷产业主要分为艺术瓷和日用瓷二大类,但由于今年景德镇的陶瓷企业对市场的变化未能快速反应,已丢失了相当一部分的日用瓷市场,外地产瓷地区如潮州已占据了日用瓷市场的主导地位,佛山的建筑卫生瓷也是市场的领导人。现时景德镇陶瓷的优势主要在艺术瓷,据调查的情况来看,店铺也以经营艺术瓷的居多。 陶瓷市场主要分为以下二类: 一类是自发形成的陶瓷市场,分布很散、细分程度不高、市场结构管理乱、道路人车混杂、鼓舞环境差、消防隐患大。产品品质、陈设低档和购物环境差的原因造成陶瓷产品大多走着低档价格路线,但市场很活跃,人气旺。主要有解放路、樊家井、东风瓷厂(现已改成国际贸易广场)、老厂、雕塑瓷厂。

景德镇瓷器特点

景德镇瓷器的特点(转载)万壶堂 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但真正了解其瓷器特点的人却不多,景德镇瓷究竟有那些特点?凭什么称雄天下? 景德镇主要产品青花、粉彩、高温颜色釉、雕塑瓷、以及派生出来的一些产品天下无敌,全世界任何一个厂家的瓷器产品景德镇都能仿制,而景德镇产品全世界都没有可能全面仿制。几百年里世界各地都想仿制景德镇瓷,但几百年过去了仍然无法达到景德镇的工艺水平,景德镇瓷品种几乎涵盖所有瓷器品种,过去引为自豪的“薄如纸、明如镜------”的卖点在今天的陶瓷业中已是“昨日黄花”制瓷行业基本都能达到这种水平,而景德镇的几项传统技术是任何地区永远无法做到,这几项技术是“利坯”“干接”“雕刻”“填彩”“边角”;这几项技术是制作高档瓷器的根本保证。 利坯就是用特制的利坯刀车削旋转的坯,使坯规整光洁,是景德镇专有的一项工艺,表面看各地都有这道工序,但在景德镇分成三个工种,既修坯、呙足、利坯,各司其职,不能互换,修坯工只车削碗盘等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外壁,形状变化小此外坯内有模具支撑,技术相对简单,呙足工只车削碗外底,足圈内部,在历史部分时期技术难度较大,如“过肩足”(底部胎大大薄于足圈外碗壁的厚度),利坯工则需要车削器物的所有部位,包括器物的内壁,和琢器的分段接口,这项技术难度最大,因此又分成大器利坯和小器利坯两行,这两个工种只有景德镇存在。 大器利坯先将干燥后的底座、瓶身、颈部三段里外上下车削达到要求后用特制泥浆在接口处涂匀,再将三段粘合,干燥后再将内外接口车削平整,车削时由于坯体有弧度,无法了解坯体的厚度全凭利坯工用手指弹击坯体,听声音判断壁厚再决定是否继续车削,因为口部的厚度与弧度部位的厚度不一样,传统泥料耐火度低,如果坯的厚度不一致高温烧成时会向一侧歪倒。 小器利坯敞口类内外车削达到要求,特别在车削碗、杯类坯体薄如蝉翼,车削时完全靠感觉,稍有不慎前功尽弃,琢器瓶罐同样分段拉坯,干燥后车削,最后车削外壁,如此轻薄难度可想而知,与世界各地车削修坯不可等同而论。 制瓷成型什么叫精致,简单说就是要见角见线,圆弧处要自然流畅,圆滑渐变,硬角处要线条明快清晰,不能含糊,特别是足底内角跟,明清精品基本都是清楚干净,不像仿品足跟转角处基本呈圆弧状,景德镇精品因为利坯分工细致,专业,传统产品都必须运用这项工艺,因此不仅造型漂亮,更重要釉面光洁度也大大提高,各地瓷器从成型开始就已经比不上景德镇产品,瓷器如果不利坯表面会起伏不平,虽然看上去不会发现,但釉面整体效果感觉不好。干接,也是景德镇瓷的一项特有的工艺,琢器上的一些附加装饰如瓶耳、壶嘴、杯把等,各地瓷厂都是不等坯干燥,趁着坯湿就把附加装饰粘合,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接口泥和主体与附加装饰收缩不一致而发生裂痕或变形,但是粘接后无法进行利坯,只能采用打磨的方法进行修饰,现代多采用素烧后再抛光工艺,但仍然不可能达到利坯后的质量水平,景德镇是在坯体彻底干燥以后经过利坯之后再由雕削工将粘接面修整严密后,先在接口内侧涂抹用坯泥调制的粘接泥,在接口的外侧涂抹自己祖传秘方配制的外口泥,将附加装饰对准按压,再将挤出的外口泥抹平,接口处转角要见角见线,雕削工负责制作附加装饰以避免粘接时出现问题,使用的外口泥自己配制,就是在国营工厂工作时也是自己制备,工厂每月支付给一定的费用,外口泥不会干裂,但粘结力低因此必须同时使用两种接口泥。由于雕削工专业操作附加装饰质量较高

中国四大陶瓷制作工艺解析

1.中国四大陶瓷制作工艺解析 关键词:陶瓷陶瓷工艺斗彩釉里红粉彩瓷釉下五彩 瓷库中国讯: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陶瓷上富有丰富多彩的图文,表达了陶瓷大师们对思想和生活上的追求美的感受,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斗彩:是一种以釉下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多种彩结合而成的品种。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例如: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图:成化斗彩鸡缸杯 斗彩的特点是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这种装饰已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和它的特色。 釉里红: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钧窑瓷的紫红斑釉。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叫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中国传统习惯上,常常以红色代表吉祥与富贵,而且釉里红的呈色稳重,敦厚,既壮丽,又朴实,这都是深受人们喜悦乐用的因素。烧成后的特点是沉着,热情。

釉里红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釉里红瓷器(20张)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主要使用釉里红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即釉里红瓷,也常简称为釉里红。 粉彩瓷:也叫“古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烤花炉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俗称“玻璃白”。 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已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釉下五彩瓷: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再在“彩炉”(在800-900 ℃之间烧成)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 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故称硬彩。古彩的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 新彩:旧称洋采,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先用五彩颜料在白瓷表层绘以各式画面或图案,再入彩炉烘烤,这种瓷器,称新彩瓷。新彩瓷,系清末民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建国后,几经改进,使新彩装饰技法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成为广泛采用的装饰形式。景德镇现时流行的新彩中除颇有中国写意画风格的扁笔新彩外,还有鲜艳明快的刷花、喷彩,规整秀丽的平印、丝印贴花等。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装饰格调已形成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地方特色。新彩包括贴花、绘画、刷花、喷花、印花、薄膜移花、描金加彩、套色印金、腐蚀金彩和各色电光彩等。其特色是色彩丰富,装饰多样,毛坯造型秀丽,花纹生动,格调新颖。 从装饰的艺术效果来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富丽堂皇的特点。凡绘画中所能表现的一切,无论工笔或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古彩所描绘的对象甚多常见的有人物、山水、龙风、鸳鸯、松柏、灵芝、花草等。古彩瓷在历次世界性的博览会上,受到广泛的称赞。是景德镇陶瓷技术的优秀传统之一。就年代说,包括大明彩和康熙彩;就色彩说,有三彩、五彩和红绿彩。其技法特点是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民间风格浓厚,装饰性强。(编辑:杨龙) 【推荐阅读】

景德镇陶瓷美术界获得荣誉称号人员名录

一、景德镇市政府授誉的陶瓷美术界人员 第一批授誉人员(1959年) 陶瓷美术家(33名) 王大凡王步王雪如王锡良毛龙汲叶震嘉刘雨岑毕渊明汪以俊余文襄余翰青吴成仁吴康张志汤张松茂张景寿杨泰川杨海生李盛春周国桢周湘甫段茂发赵惠民徐天梅龚耀庭黄海云章鉴曾龙升程兆鑫蔡寿生蔡金台潘金台潘庸秉魏荣生 陶瓷美术设计师(55名) 万覆中于锦常方庭于晓帆壬冬苟王希怀王云泉王泉水邓肖禹叶冬青石宇初刘仲卿刘祖燃朱明朱祖森朱长茂朱受之任庚元胡泰茂江显亨陈先水邹国均邹镇钦汪小亭汪桂英汪起榜邱光何念琪陆云川张新喜李永光施尔才施鸿光欧阳光赵金水胡诗看聂清泉聂杏生聂物华郭如意倪家训徐成涂菊青章仕保章文超黄晓村黄富荣康家钟崔祥燕程子旭童竹村曾山东熊晓峰熊梦轔谭有根 陶瓷美术设计员(105名): 万仁保万柏斗万凤祥于家爵于通景邓必诏王声怀王鹤亭王一亭王志友方根才方永禄刘乾喜刘子祥帅欢喜吴元清吴贤良吴谱生朱先喜朱发观朱新保孙顺寿伍发元张湖张彬张德生张金祺鄢厚生陈云峰陈振中陈庆长陈跃星陈垂谷李雨苍杨树林时幻影余贵水宋木生陆如汪少平胡茶保金运言周智义周遇员郑管杰郑瘦梅郑均鼎罗来育陶鼎鼎施林鉴施炳莲段庆舜姚德明徐慵纲徐观松徐才喜高学林涂振生袁子余敖茂林梁文庭殷经树钱焕章黄国昌黄凤绥黄金山黄生根曹献庭曹宗培曹正东章达谢集贤曾文卿程金根傅长发傅尧笙彭科长彭兆贤游海滨雷火莲蔡锦标蔡金根熊维祯熊意奇谭云亭戴金生戴仕荣(缺18名) 第二批授誉人员(1961年) 陶瓷美术家(8名) 王云泉王晓帆刘仲卿李永兴张松涛胡献雅章仕保曾山东 陶瓷美术设计师(23名) 王隆夫王筱兰王恩怀王福保尹一鹏邓必浩刘保仁陈会赵陈功金陈茂松陈冀定杨银座何水根卓安之胡明玫胡芦施振英徐焕文程金水程玉筠詹昌彬雷锦顺管定华 陶瓷美术设计员(72名) 王承显王一平王梓梁王宗玉王庆达王光魁孙金旺詹大模刘镇南刘耕詹铁成石

景德镇大师资料

一、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王锡良,男,1922年2月生,安徽黟县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书画院院长。他出身"陶瓷世家",少年时随叔父"珠山八友"王大凡先生学艺,1954年进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擅长陶瓷粉彩人物、山水、花鸟。作品笔力老道,构图严谨,师法自然,技艺精湛,形神兼备,超凡脱俗,享誉国内外。曾多次应邀赴国外举办陶瓷名作展览,不少作品被国内外馆藏机构收藏。"黄山大型陶瓷壁画"、"粉彩春风拂栏露华浓瓷瓶"等分别获国内专业奖,并在《人民日报》、《美术》与《中国陶瓷》等报刊发表。传略载入《中国美术辞典》与《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名人辞典》等书典。 二、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张松茂,男,1934年1月生,江西波阳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景东瓷业有限公司艺术顾问。他出身"陶瓷世家",多年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研究陶瓷装饰人物、山水,善画花鸟、雪景。作品技法细腻,朴实自然,富有新意。代表作"井岗春色大型陶瓷壁画"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为美国布莱德福特彩盘中心设计"北京颐和园"、"四季花鸟"两套系列彩盘,世界发行。重新创作绘制的"紫归牡怀图粉彩瓷板"作为江西省人民政府送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的礼品。曾多次应邀赴国外举办陶瓷名作展览和技艺交流,传略载入《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家辞典》等书典。 秦锡麟,男,原籍江西省南昌市,1942年5月出生于江西余干。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研究》杂志社社长、主编,系中国陶瓷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美术设计中心副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陶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瓷都景德镇陶瓷企业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景德镇市文联副主席、景德镇书画院副院长、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秦锡麟由于成绩卓著,多次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1987年被国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8年被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新加坡陶艺协会聘为该协会唯一的国外顾问。秦锡麟从事陶瓷艺术研究与创作已达40年之久,其陶艺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感和东方艺术特色,并在历届全国性评比中获金牌奖二项、银牌奖一项、第一名二项、第二名一项、一等奖五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七项、优胜奖九项。他的作品多次选到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比利时、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和联展,单件陶艺作品售价创国内作者最高纪录,已有六十多件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工艺美术馆收藏,并有不少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当礼品赠送给外国首脑。近年来,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四十多家报刊及二十多家国内外电台、电视台对他的艺术创作作了高度评价和介绍,并在国内和日本、新加坡出版了《秦锡麟陶瓷艺术品选集》、《秦锡麟陶瓷艺术作品集》、《秦锡麟陶瓷艺术》和《秦锡麟陶瓷艺术文集》。由于秦锡麟成绩卓著,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国家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连续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三、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唐自强,男,1940年1月生,湖南长沙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

景德镇陶瓷出口现状分析

一.瓷简介 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曾与汉口镇、镇、朱仙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素以盛产瓷而著称,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其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历史达900余年,创造出无数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用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瓷倍受世人赞赏。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灿烂的瓷历史和文化,瓷把与世界紧密相连。 作为瓷都和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皇家瓷器和民窑瓷器生产地。不仅盛产名瓷,而且保存着历代瓷精品、古代制瓷作坊的遗址、古窑及与制瓷有关的古代建筑,还有高层次的瓷研究和教学机构,是瓷生产、博览、研习和瓷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位于莲社路的瓷馆,建于1954年,珍藏古代瓷片数万片,古今瓷珍品2500余件,从五代到现代各时期代表性的瓷作品: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类精品瓷。现代各瓷工厂、瓷研究所和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 的瓷大量系生活用瓷和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景德镇四大名瓷

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 中国有三大特产闻名于世界,分别是:陶瓷、丝绸和茶叶。 今天我为大家讲解的是三大特产之一,陶瓷中的瓷器,即“瓷都”景德镇的传统四大名瓷。景德镇的传统四大名瓷包括: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以及颜色釉瓷。 青花瓷 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在绘瓷人手下寥寥数笔,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情趣,淡妆浓抹总相宜。 青花瓷创烧于元代,至明代,景德镇的青花瓷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更为成熟;新中国成立以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为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 青花瓷的烧造历史最为悠久,一直居四大名瓷之首,享有“瓷国明珠”的美誉。其主要是以色料在胚胎上描绘纹样,然后上透明釉,施釉后经1300度左右高温一次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净,明净雅致。画以墨为韵,瓷以青为贵,青花瓷,至美至纯,透着一种素净,低调奢华的古韵。 玲珑瓷 玲珑瓷在隋唐时就有了,其上有米粒大小的图案,剔透明净犹如水滴,被称为玲珑瓷,历史悠久,为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玲珑瓷的制作非常精细,是在细薄的胚胎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这些洞眼呈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然后施釉多次,再人窑烧制而成。玲珑瓷往往和青花相配,碧绿透明的玲珑和色呈幽兰的青花互为衬托,清新古朴,给人一种极致的美。 在瓷器的逐步发展中,“玲珑眼”的形状也从传统的米粒,发展到月牙状、流线状、圆珠状、菱角状、多角状等多种规则、不规则的形状,有时还与“半刀泥”相结合,组成各种图案。二“玲珑眼”的釉色也有原来的单一碧色发展为红、黄、绿、蓝交相辉映的“五彩玲珑”,更是丰富和增强了玲珑瓷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名录

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名录 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共23名) 1.第一批授誉1名(1979年8月) 王锡良 2.第二批授誉2名(1988年4月) 秦锡麟张松茂 3.第三批授誉4名(1993年12月) 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唐自强 4.第四批授誉5名(1997年9月) 戴荣华张育贤熊钢如刘远长徐庆庚 5.第五批授誉11名(2006年12月) 王怀俊杨苏明徐亚凤何叔水余仰贤黄卖九宁勤征赖德全饶晓晴李文跃李菊生吴锦华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12月授誉一批共9名) 汪桂英刘平戚培才舒惠娟熊汉中陆军陆如涂金水曾维开 二: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次共119名,其中23名已晋升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第一批授誉18名(1995年4月) 戴荣华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刘远长张育贤徐庆庚唐自强熊钢如王怀俊田慧棣李恭坤杨苏明戚培才徐亚凤章文超黄卖九熊汉中 2.第二批授誉8名(1997年) 候一波裴足喜刘平舒惠娟何叔水彭竞强曾维开余仰贤 3.第三批授誉19名(2001年4月) 程曲流李文跃夏忠勇王采胡光震章亮沈盛生宁勤征徐子印赖德全曹木林张正海涂翼报吴胜华刘伟饶晓晴袁世文蓝国华朱正荣 4.第四批授誉28名(2006年6月) 王怀治方文贤王秋霞王跃林王淑凝冯叔文孙同鑫孙燕明李一新张吟玲余效团赵紫云邱含陈敏戴玉梅范敏祺俞军赵明生胡景文俞海青聂乐春涂序生徐江云黄水泉黄勇喻冬华曾亚林程永安舒立洪 5.第五批授誉46名(2010年1月) 周鹏王卫平喻木华钱梅玲李映华张中闻傅长敏吴能徐硕杨青熊国辉洪南雨蔡玲玲涂志浩刘清云曾瑾梁小平高峰邓幼堂江建民杨曙华涂少波解强李少景武育伦汪春麟刘志为欧阳桑徐岚赵美云邱启先余磁

《景德镇的瓷器》教材理解的内容

《景德镇的瓷器》教材理解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熟练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感受景德镇瓷器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概括能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按要求进行旁批。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景德镇瓷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搜集几件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教材简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景德镇瓷器的美。全文共6个段,其中第1段既是对景德镇瓷器特点及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又是带出后面具体内容的引子,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第2~5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以第3段作桥梁,把景德镇瓷器色彩艳丽、品种繁多这两大内容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这部分介绍用词准确、语言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景德镇瓷器的喜爱之情,不知不觉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景德镇瓷器的美,从而不由自主地感叹:瓷器真美丽,人民真智慧,我们真骄傲。有了前面部分对景德镇瓷器的精彩介绍,景德镇瓷器为国争得荣誉、享誉国际便顺理成章。第6段的内容当然水到渠成。全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宜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本文层次清楚,用词准确,语言优美而简练,且易于理解。教学中,应把课后的几个要求融会贯通于课堂上。 本课建议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抓住概括景德镇瓷器特点的十二个字,让学生初步感受景德镇瓷器的美及制瓷工人的智慧,并根据第二句让学生揣摩作者将从哪些方面介绍景德镇瓷器。 *第2段:第一句概括地写景德镇瓷器色彩的丰富与美丽,可让学生抓住描写色彩的词语,从中领略景德镇瓷器的美。第二、三句以“三阳开泰”为例,对第一句进行具体的说明,一个“喷薄而出”把“三阳开泰”色彩静态的美写得活了起来,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精妙。本段可多让学生读一读,反复感受、体会景德镇瓷器色彩的美。旁批段意可为:色彩丰富而美丽。 *第3段:本段为过渡段,用“不但……而且……”对第2段内容进行概括,又引出了介绍景德镇瓷器品种繁多的内容,使前后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又与第1段“品种齐全,色彩艳丽”相照应。学习这段时,可抓住“有……还有……”,揣摩作者将从哪些方面描写景德镇瓷器“品种繁多”,并让学生领会“说明”不必面面俱到,可有重点地选择“说明”。 *第4段:在对日用瓷的介绍中,用了很多四字词语,如“一应俱全”“明净剔透”“细致精巧”“明晰优雅”等,让学生认真体会,可从中领略到日用瓷的惹人喜爱。本段第一句与后面几句为总分

2015 陶瓷名人录(新)

中国陶瓷美术艺术类荣誉与职称名单公示 历届中国陶瓷美术艺术类荣誉与职称推荐、评审、认证专家团名单(66人) 王锡良王隆夫周国桢戴荣华张育贤唐自强李菊生徐庆庚王怀俊涂金水何叔水宁勤征舒惠娟郭文连任瑞华龚循明饶晓晴涂翼报张景寿侯一波凌宗正朱正荣乐穹孙宪李一新黄云鹏曾维开胡光震孙同鑫龚保家张正海王成之游艺夏忠勇赖如森汪平孙詹明荣唐恺张海国王炯尧胡青胡迎建吴献忠汪义生林智育曾莉娜刘宏伟张学文郭立刘赣珍袁世文白海黄海水柴树果胡锦建赵笑平何裕宁祝正茂熊中荣雷大辉吴胜华李恭坤王璜刘少彬陈培火方建华 中国陶瓷美术艺术类荣誉与职称人才名单 中国陶瓷美术大师: 第一届届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名单(10人,排名不分先后): 徐仲南刘雨岑田鹤仙王琦汪野亭程意亭王大凡邓碧珊何许人毕伯涛第二届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名单(64人,排名不分先后): 傅尧笙胡献雅黄海云施于人吴康熊梦麟章鉴毕渊明程大有邓肖禹龚耀庭康家钟李明亮刘仲卿陆云开潘陶宇汪少平汪小亭汪晓棠汪以俊王步王锡瑞王筱兰王雪如徐天梅许达生杨海生余惠光余文襄曾龙升张晓耕赵惠民卓安之任庚元谭庚友胡诗看聂杏生聂清泉陈云峰方庭刘经杰吴八元王福保王希怀王声怀程子旭陈茂松邹正卿吴德才曾旭春蔡全根余式钊陈锦云吴杏花伍梅生熊伍桃徐顺光王承显张保喜陈功金徐克辛青山施维明徐顺元 第三届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名单(6人,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批:王锡良 第二批:任瑞华侯一波胡光震李恭坤刘少彬 第四届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名单(5人,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批:赵贯芝 第二批:黄为民卓国镇危民旺胡忠胜 中国职业陶瓷美术家: 第一届中国职业陶瓷美术家名单(1人,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批:赵贯芝 第二届中国职业陶瓷美术家名单(1人,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批:熊德茂 江西省陶瓷美术大师: 第一届江西省陶瓷美术大师名单(3人,排名不分先后): 罗冬根胡忠胜裴永中 第二届江西省陶瓷美术大师名单(7人,排名不分先后): 危民旺黄为民卓国镇朱霞马俊饶华军万小康

景德镇陶瓷首饰的优点和缺点

景德镇陶瓷首饰的优点和缺点 景德镇陶瓷首饰作为一个新的行业,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亲睐!但是很多朋友还是不太了解陶瓷首饰,这里给大家分享下它的优点和卖点: 第一个课题:“室无瓷不雅,人无瓷不贵”。 对于中国人来讲,历来拥有陶瓷就相当于拥有高贵;另外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曾说过:一部中国陶瓷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由此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认识到,陶瓷文化正是中国文化及及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陶瓷小工艺品则是陶瓷新文化的延续形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贵 第二个课题:“1330℃纯窑炉火--演绎中国式高温浪漫”。 陶瓷小工艺品是所有饰品中经得起最高温度考验的饰品,而且可以几千年不退色,象征着永恒的爱情及坚贞的爱的力量。 关键词:1330℃纯窑炉火--演绎中国式高温浪漫 第三个课题:“返璞归真--打造最最天然、最绿色、最健康的新饰品” 陶瓷首饰取材天然,均由最原始、最天然的泥土经过“金木水火土”五行历练而成,吉祥健康;另外有研究证实,陶瓷在常温下能发射出对人体有益的红外线,而且该红外线与人体自身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基本吻合,这样当陶瓷接近人体时,就能产生共振现象,有益于改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可算是首饰中的“一抹绿叶”。 关键词:天然、绿色、健康 第四个课题;“手工的、民族风的” 陶瓷首饰基本都是纯手工制作,不同于其它工业化饰品;并且陶瓷饰品多以传统、民族风为格调;充分展现劳动人民的手工与民族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纯手工、民族风 第五个课题:“独一无二的他只给独一无二的你--每件都是艺术品” 陶瓷首饰不像其它所有的工业饰品可以复制,在世界上找不到两款陶瓷小饰品是完全一样的,当它进入窑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它出来会是样子;另外陶瓷小首饰不仅仅是首饰,更可以定义为艺术品。 关键词:独一无二、艺术品 第六个课题:“百变,让你更美丽” 陶瓷小工艺品是所有饰品中可塑性最强的饰品,它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它或凭造型出奇,或借釉色取胜,或在装饰上展现新姿,创造了一种意蕴隽秀的艺术形象。陶瓷首饰有行云流水、斑

第三十一课景德镇的瓷器教案

第三十一课:景德镇的瓷器 先锋小学郑健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熟练地书写。(本文来源:轩辕文献网)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感受景德镇瓷器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培养概括能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按要求进行旁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景德镇瓷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3、搜集几件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教学设计 一、置疑引入,创设情境(课件2、3) 1. 置疑:看到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2. 利用搜集的实物和资料,初步了解景德镇瓷器。 二、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想进一步了解景德镇瓷器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欣赏欣赏景德镇的瓷器吧。 2. 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或与同学、老师合作解决。 3. 读了全文,你感觉景德镇的瓷器怎么样?你想知道的问题解决了哪些? 4. 全文是按怎样的结构写的?理清文章脉络。 三、细读课文,感受领悟景德镇瓷器的美 1、景德镇的瓷器有什么特点?课件4 薄如纸

明如镜 白如玉 声如磐 2、学生自由读第2段,找出描写景德镇瓷器色彩美的词,如“典雅素净”“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等,细细体会。再品读第2段,你感受到什么?并就感受作旁批 3、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景德镇的瓷器有那些丰富的色彩?课件展示 5 4、课件展示,感受景德镇瓷器的丰富的色彩,同时结合课文体会。课件6-14 5.课文第三段写了景德镇的瓷器有那些种类?重点介绍了哪几种?课件15 景德镇的瓷器品种繁多,应有尽有。有配套的日用瓷、礼品瓷、文具瓷,还有工艺精美的装饰瓷和小巧玲珑的旅游瓷等。 重点介绍了日用瓷中的青花梧桐餐具和青花玲珑餐具,以及装饰瓷中的“五子罗汉”和名贵的薄胎瓷。 找出描写青花梧桐餐具精美的句子,划出重点词,如“一应俱全”“恰是”“壮观”“不论是……还是……就……”等,体会青花梧桐餐具的美。然后找出描写青花玲珑餐 具构造特别和质地美的句子,划出重点词,如“明净剔透”“细致精巧”“明晰优雅”等,体会青花玲珑餐具的惹人喜爱。再品读本段,找出可概括本段段意的中心句,体会这两 种餐具“最受中外人士欢迎,远销海外”的原因,并作旁批。 6、课件展示,具体感受领悟青花梧桐餐具和青花玲珑餐具,以及装饰瓷中的“五子罗汉”和名贵的薄胎瓷课件16-19 7、品读感悟描写三阳开泰的语言精妙。课件20 它乌黑闪亮的釉面上呈现出三处扁圆形的红釉,红釉四周呈现出黄、青、绿各色光泽,恰似三颗太阳喷薄而出,美丽极了。 这句话细致地描写了“三阳开泰”的色彩。一个“喷薄而出”把“三阳开泰”色彩静态的美写得活了起来,从中可以体会语言的精妙。 8. 齐读最后一段,强调“多次”“不少”两个重点词,读出自豪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