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资料讲解

基础写作资料讲解
基础写作资料讲解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狭义的写作通常是指(作家)的写作。

2. 写作活动的缘起不外乎缘情而作、因事而作或(受命而作)。(授)

3. (商籁体),即十四行诗,是流传于欧洲的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由两节四行,两节三行组成。

4. 从反映论的角度讲,描写可分为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味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和生理反映描写。

5. 调查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有的放失、善于质疑和(勤做笔记)。

6. 想象的方式一般划分为象形想象、象征想象、类比想象、(推测想象)四个类别。

7. (卡尔·波普尔)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将写作客体分为: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对象化的精神产品、对象化的作者自身。(波普尔)

8. 一篇完整的议论文章,一般由论题、论点、(论据)、论证和结论五个要素构成。

9. 文章体式是被遵从或恪守的文章类型,是文章的体制、(结构)和格式这三方面总体要求的概括。

10. (台詞)是戏剧文学中塑造人物形象、展现矛盾冲突的最主要手段。(对话)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写作活动质量的高低乃至成败,归根到底是由写作主体的()所决定的。

A.思维

B.表达能力

C. 表达技巧D、思维和表达能力

2. 下面不属于写作活动特点的是()

A 人文性 B、综合性 C.个体性D、群体性

3. “人禀七情,应斯万物,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出自于()的《文心雕龙》。

A、司空图

B、李渔

C、刘勰

D、司马迁

4. 在写作活动中,写作者所面对的世界(对象)可以统称为()。

A、主体

B、客体 C.、受体 D、载体

5. 从表现和认知的角度划分,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客体。

A、形象和抽象

B、实在和虚拟 C.、自然和社会 D、物质和精神

6. 写作主体从所获取的材料中,经过分析研究、加工提炼,筛选后写入文章,构成文章的整体内容的材料,叫做()

A、素材

B、体裁

C、题材

D、材料。

7. 求知受益心理、猎奇探秘心理、平等对话心理、介入互动心理是()的心理特征。

A、主体

B、客体

C、受体

D、载体

8. 据考证,我国最早提出散文这个概念的罗大经是( )。

A 汉代人

B 唐代人

C 明代人 D、宋代人

9. 下列关于意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意象指的是表意的象。

B、意象中的“意”指的是作者的情感和想象。

C、意象中的“象”指的是作者内心的想象。

D、意象的形成过程不需调动以往的经验和印象

10. 在诗歌中,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

A 韵律

B 节奏C、抒情 D 想象

11. 小说一词,最早出于()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汉书》

12. 运用蒙太奇表现手段,通过具有视觉造型性和听觉造型性的画面语言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戏剧样式是()

A、戏曲

B、歌剧

C、话剧

D、影视剧

13. 下列有关杂文特征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A、杂文的题材只能来自现实生活。

B、杂文的核心是理念

C、杂文的任务是解决具体问题。

D、杂文往往从正面展开议论大问题。

14. 报告文学兴起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5. 通常论文的格式包括()

A、标题、作者、本论、注释

B、标题、作者、绪论、本论、结论

C、标题、作者、绪论、论证、结论、注释

D、标题、作者、绪论、本论、结论、注释

16. 用简约的语言将论文每层每段大意概括出来的提纲形式是()

A、单句式提纲

B、复句式提纲

C、摘要式提纲

D、通用式提纲

17. 搜集资料有一定的步骤,第一步是()。

A、整理

B、择式

C、上网

D、定向

18.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在思维方式上的重要表现是()

A、逻辑性

B、论证性

C、理论性

D、研究性

19. 下列选项中,属于搜集间接资料的方式的是()。

A、调查

B、实验

C、文献检索

D、观察

20. 我们所选修尉天骄主编的教材——《基础写作教程》,由()出版。

A、南京大学出版社

B、天津大学出版社

C 、高等教育出版社 D、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写作的目的是“为己”,并非“为人”,即想让自已永垂不朽。( × )

2. 我们身边所有的生活现象(写作客体)都能成为写作中的内容。(×)

3. 变异分形变与质变两种,形变则是创造性想象活动中对表现对象原始形态下的改造和变异。(√)

4.提炼的方法有筛选法、联系法、反推法和因果论证法。(×)

5.写文章讲究“分合”。分析是“化一为多”,追求认识的丰富性;综合则是“合多为一”,追求认识的统一性。(√)

6.确立主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感悟,主题来自于生活经验给作者的启迪与暗示;二是提炼,主题来自于对所得的材料的分析、归纳和提升。(√)

7.从共性角度来说,选材要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统一与突破、新颖与平实、作者与读者的关系。(×)

8.赋形即在心理上为“意态文”勾画具体形态,对写作的体式、结构、语言以至每一个细节,作出大致的安排。(√)

9. “前写作”、“(显)写作”、“后写作”像三个链环,相互推动呈正比关系,具有相对和谐的特点。(×)(注意:三者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为因果)

10.灵感突然而来,倏然而去,并不为人们的理智所控制,具有突然性、情绪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倒金字塔式结构

2.意识流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想象的方式

2.写作主体在认识写作客体(即主客一体化)应遵循的原则

六、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40分)

一位自以为有才华的青年因得不到重用,非常苦恼,他质问上帝,命运为何对他如此不公。

上帝从路边随便捡起一块小石子,又随便扔了出去,问青年:

“你能找到刚才扔出去的那块石子吗?”

“不能。”青年摇了摇了头。

上帝把手指上的金戒指取下来,扔到石子堆中去,又问青年:“你能找到刚才扔出去的金戒指吗?”

“能。”果然,青年没多久就找到了金戒指。

“你现在明白了吗?”

青年犹豫了一阵子,兴奋地回答:——

“明白了!”

请以“金子与石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5)结构完整。(6)文面整洁;(7)书写工整。

《基础写作》试题A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分(每小题1分)

1、作家

2、受(授)命而作

3、商籁体

4、触觉描写

5、勤做笔记

6、推测想象

7、卡尔·波普尔(波普尔)8、论据 9、结构10、台詞(对话)

二、选择题:20分(每小题各1分)

1、D

2、D

3、C

4、B

5、A、

6、C

7、C

8、D

9、D

10、C 11、C 12 D 13、B 14、A 15、D 16、C 17、D

18、A 19、C 20、C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倒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新闻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

于事件性新闻。

(倒金字塔结构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和电报的运用。在战争期间,电报业务刚开始投入使用,记者的稿件通过电报传送,但由于电报技术上的不成熟和军事临时征用的原因,稿件有时不能完全传送,时常中断,后来,记者们想出一种新的发稿方法:把战况的结果写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依次写下去,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这种应急措施产生了新的文体——倒金字塔结构。)

2、意识流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是从西方意识流小说中引入的,长于表现人物的多层面意识活动的一种写作技法。它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空交错等。

“意识流”强调思维的不间断性,即没有“空白”,始终在“流动”;也强调其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为意识是一种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它能使感觉中的现在与过去不可分割。这一概念及其内涵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文学家,并被他们借用、借鉴,从而进入文学领域,作用于作家的创作,从而导致“意识流”文学的产生。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想象的方式

想象是人的潜在理想的超现实兑现、潜在能量的超水平展示,是理想和现实矛盾的冲突、激化的一种超限度、超强度的空前突破,它在写作中丰富和补充着感知,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其方式为: (1)象形想象(抽象——具象)

(2)象征想象(具象——抽象)

(3)类比想象(具象——另一具象)

(4)推测想象(已知——未知)

2、写作主体在认识写作客体(即主客一体化)应遵循的原则

(1)主客一体化是写作主体对写作客体规律的顺应。客体是否具有使用价值或可否用于哪个领域,都不完全以写作者的主观意志来安排,换一句话来说,写作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和创造不能违背客体的规律。

(2)将自我当作客体,即将自已的主观精神世界作为对象来认知,需要从深入挖掘和捕捉自已的感受入手。这种挖掘和捕捉不能割断主观感受与客观外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也就是说,将作者与社会、自然联系起来。

(3)主客一体化除了作者要融入客体之中外,还要处理好“自我”与“外物”之间的关系,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因为自我缺席,会使写作充满套话,自我过分张扬,又会使写作流于空泛。

(注:以上黑体字可答可不答。)

六、作文:40分

抓住“只要是金子,就会发光;只要是人才,就会派上用场,就会得到重视,就会‘脱颖而出’”,便切合了主旨;就没离题。

当然——此题也可反其道而行,淡普通(石头)的重要,即平凡的伟大,普通的伟大。

(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初中作文辅导全套讲义

初中作文辅导讲义第一章审清题意的能力 【能力定位〕 审题,就是仔细辨认、审查、分析、研究题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文体和写作的范围、角度、重点等。有人说,为文审题是前提,立意是关键,表达是重点,可谓切中肯綮。确实,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首先把好审题这一关,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不对题,文不对“体”。即使文字功底很好,也难免“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在平时训练、测试甚至决定学生“命运”的考试中,这样的例子都不鲜见。 【要点阐释】 审清题意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 每道优秀的命题都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揣摩命题意图,就是分析命题者“为什么命这个文题”,探究命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善于揣摩命题意图,写作时才能深谙“行情”,投命题者“所好”。命题的依据有: (一)联系学生的阅读实际命题。特别是课文阅读,它是语文学习之“本”。有联系课文思想内容的,如《不要畏惧困难》,审题时可联系《愚公移山》揣摩命题意图。有联系课文写作特点的,如《我最敬佩的人》,审题时可联系《谁是最可爱的人》揣摩命题意图。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学生的生活包括个人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科技生活、想像生活等。面对此类文题,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联系当前的社会背景去审视题目。比如:“每位同学自身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卑、惰性、娇气……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把题

目‘我终于战胜了_’填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这个命题既切合学生自身实际,又反映了当今社会一个热门话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分辨表达体裁的能力 如果命题已对文体有明确要求,就务必要按要求作文。如果命题对文体无明确要求,就要从下面几方面人手辨明表达体裁。 (一)注意文题中表明文体的标志词语。 题中含“记”“忆”“访”“传”“纪事”“巡礼”“见闻”“赞”“颂”“歌”“抒怀”“畅想”等词语,即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如《童年纪事》、《琐忆》、《内蒙访古》、《武夷游》等; 题中含“议”“论”“说”“谈”“辩”“驳”“评”“析”“感”“看法”“启示”“谈起”等词语,即写议论文; 题中含“用途”“功能”“介绍”“说明”“解说”“性质”“怎样”“制作”“方法”“技巧”“(某物)自述”等,即写说明文。 (二)遇到没有标志词的文题,可以通过试加标志词的办法辨明文体,也可以从文题的含义发现它对文体的要求。 一般来说,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题的,要写记叙文,如《最难忘的一天》、《校园见闻》、《我和同桌》、《抉择》等; 要求阐发某种主张、论述某个道理的题目,要写议论文,如《机遇天才成功》、《要虚心“纳谏”》、《爱国主义,还是军国主义?》等,这些题目,或展示出论题,或直接点明论点,都是不难辨认的; 要求介绍、解说客观事物、事理等知识的题目,写说明文。 有些命题较为含蓄,要通过分析加以辨识。如《火车头》这一题目,不加分析,就难以把握它的文体。不过,在这里.显然它是一种比喻,比喻现实生活中起带头作用的先进人物,自然是要求写记叙文。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广义写作与狭义写作定义 2、写作载体:写作载体是指承载文章(作品)中精神内容的外在物质形式,文章体式、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是构成写作活动的载体因素。 3、所谓“主体对象化”,就是写作主体将自身置于客体之中,或把自己当作客体,用客体的规律来约束、检验自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选择出可写入文章的、完整的生活现象。这种特到主要见于文学写作的认知过程。 4、人称:人称是作者叙述时的地位和视点。 5、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出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另一件事情的叙述,然后再回到原来对主要事件的叙述上来。 6、工笔:工笔是细致入微的刻画,每一部分都要具体且富于变化地再现出来。 7、论证方式:论证方式是由论据和论题组成的推理形式。

8、类比法:类比法是指用同类的事物相比,或通过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二、填空题: 1、写作活动的特点:人文性、综合性、个体性、创造性、实践性 2、如果从引发写作主题写作行为的原因来分析,原因有(缘情而作)、(因事而作)、(受命而作)。 3、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情感与情绪)、(责任与道义)、(素质与人格)、(经验与体验) 4、根据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客体划分,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三种类型: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对象化的精神产品、第三类是对象化的作者自身。 5、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触发写作动机;②规定取材质量;③激活写作运思;④检验写作成品。 6、获取写作材料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观察、调查、检索、阅读、采访等。 7、文章体式的特点:(规范性)、(流变性)、(综合性)。 8、依模式确定结构类型: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并列式、对比式。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按导论、写作准备、写作过程、写作方式、文本要求、文本类型等几个方面为课程的基本框架。各部分既有侧重,更有联系,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写作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课程将本着拓展学生视野,为写作活动指点路径的基本思路开展教学工作。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二)电视录像资源 录像教材为专题讲授型,由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张杰教授主讲,主要以文字教材涉及的几个大专题为讲授核心,突出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强化学生写作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学习、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主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三)网上辅导 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及时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辅导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2.网上视频直播,讲解教学疑难问题。 3.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4.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直播课堂 根据教学情况安排,通过教育电视台播出,争取利用双向视频直播。

小学作文辅导教材

小学作文辅导教材 篇一:最全小学作文辅导(修改版) 小学作文辅导教案 第一讲写好作文的诀窍 1、有理想、不怕难,敢于“争强好胜”。 每个人从小都有对未来理想的向往,谁都想长大了,能出人头地,有所作为,那就离不开表达,表达就是作文呀!比如,你当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国内外先进的设备,总得让人家知道设备的原理、功能、构造和用途吧!如果你不会说也不会写,怎么能让人家认可并大批量生产使用?你总得通过书面文字来阐述吧?为此,你必须打好作文基础,争做强者、胜利者、成功者。 2,在课内外阅读中培养兴趣。 当你读了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或一篇文章,当你观看了一部激动人心的电视电影,你都会被故事波澜起伏的情节和特色鲜明的人物所感染、所吸引的时候,你在羡慕和欣赏之余,不妨问一问自己:“人家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假如我也能用手中的笔,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好书,那该多好啊!别看现在不行,但只要肯努力,一定能行!” 3、多说多写多练,品尝成功的喜悦。 开始作文写不好,没关系,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多说多写多练,总会越写越好的。写作文总会有一个从“不好”到“较好”再到“好”、“很好”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你写出了一篇老师说好、在同学面前交流的文章时,你就成功了。 第二讲作文入门 写作文要从哪开始入手呀? 要从学会语文开始。语文拆开来讲就是“语”和“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就是“语文”的真正含义。口头说话,不管说什么,只要张嘴说话或者说从你“呀呀”学语,叫“爸、妈”的时候,“语”就开始了,这实际上是“口头作文”了。而在纸上写文章,就是书面作文。所以,作文是从口头说话开始的。

不要以为写在作文本上才是作文,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口头说话,包括课堂发言、与同学、家长说话聊天等等。所以,我们学作文就应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一条腿”是书面作文,可以按老师平时指导训练的要求,郑重其事地学习写作文。另“一条腿”就是口头说话、口头作文了。我们可以在说话过程中,逐步体会、感受语言,在自然而然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学会语言。 不相信?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放学回家,妈妈问你:“孩子,今天在怎么样?学什么了?高兴吗?”你总得回答她吧?会说的同学一定说得头头是道,有头有尾。可能他会这样说:“妈妈,我今天在学校可高兴了,因为我呀,学了不少知识,收获可大了!数学课学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语文课学习的是怎样概括段意。最有意思的是科学课上,做了一个‘氧气燃烧’的实验, 我学会了怎样在空气中提取氧气。老师还表扬我做得成功、规范呢!”可不会说的同学会说:“高兴,挺好的,学了不少知识。行了,别问了,反正就是好!”这两种回答有什么不同?谁说得好?你看,前者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学校高兴,学了不少知识,收获大”然后具体说“学了什么,尤其哪一科的收获最大”,这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先概括(总说),后具体”的作文方法,这难道不是一段很好的作文吗?虽然你不是在故意地写作文,也没意识到自己回答成功,但无形中,你就是已经在展示自己作文的能力了。如果写在纸上,是不是书面作文呢?不会说的那个同学没头没脑地迸出了几个词句,说不清,道不明。你说,这口头说话跟作文有没有关系?因此,我们说,学习作文可以“两条腿走路”,可以在生活交流中从口头说话中入门、开始。 怎样练习口头说话,真正达到作文入门了呢? 第一、说话前多思考,弄清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第二、说话要看对象、场合和内容。跟谁说?在什么场合下说?说什么?跟老师和家长长辈说话和跟弟弟妹妹小孩说话一样吗?课堂发言、主题班队会上的演讲和伙伴们之间的谈笔、讲故事一样吗? 第三、说话要有头有尾、有一定的顺序、有层次和条理。比如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时,就一定按先总说“我认为??”,再具体“因为??”(谈几点理由根据),后总结“所以??”下面是一段说话的例子,请你先读后想是怎样说的?

向你推荐一本作文辅导书

向你推荐一本作文辅导书 同学们好,现在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作文辅导书,它是学习写作的好帮手,它的书名叫《小学生同步作文(五年级)》是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的。 这本书的封面非常漂亮,左上角是烫金色的四个字:黄冈作文,右边是:班主任推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最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与现行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社版、北师大版等版本语文教材同步使用等文字。这些文字的下面有淡绿色的花草作底纹。 封面的正中,是一张深绿色的大纸,绿色大纸上写有同步作文四个大大的白色美术字,看起来非常醒目,左边竖直写着小学生三个白色美术字,这三个字稍小,装在黑色的小圈里,最左边还有主编文心四个很小的宋体字。左下角有一个淡红色的像小箱子一样的东西,箱子的旁边环绕着七朵大大小小的蓝色玫瑰花。这玫瑰花正在盛开,仿佛能闻到它那浓郁醉人的芳香。封面的右下角有 5年级三个中号美术字。整个封面,设计新颖别致,色彩鲜艳,图案逼真,非常吸引人的眼睛,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 这本书一共有241页,纸张质量很好,纸面雪白,印刷精美,书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包括人物风采、成长纪事、风景如画、百物之窗、奇思异想等五个篇章。每一章的前面都有名师讲堂的内容,那里告诉了读者写作文的方法。 这本上的每一篇作文都很优美,作文的精彩句子用红线画出来了,每一段的后面

都有一两句红色的评语,编辑老师在指导我们怎样欣赏作文的妙处,读者可以从中学到写作文的技巧呢。作文的结尾还有名师精评,名师们用精炼的语言对全文作了深刻全面的评价。认真读读这本书,既可以学到写作文的方法,还可以欣赏到大量最新的优秀作文。真是一举多得呀。 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相信你也喜欢上这本书了吧,哦,对了,这本书的价格也很便宜哟,打折后才15.4元,可以说是价廉物美啊!它是小学生作文辅导系列书籍的其中一本,这个系列一共有24本书,每个年级的同学都可以选到自己需要的作文辅导书哟。听到这里,如果你动心了,就赶快到新华书店去买吧! 四川省安岳县东方红小学五年级丁东

基础写作课资料

写作课资料季羡林谈写作 季羡林以一身而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三种难能之中,我以为,最难能的还是朴厚,因为,在我见过的诸多知名学者(包括已作古的)中,像他这样的就难于找到第二位。——张中行一位令当今学人高山仰止的国学大师,一位平易近人的敦厚长者,在他的写作生涯中有多少轶闻趣事?对于写作他又有着怎样的真知灼见?人们说,季老有弟子三千。身为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季老对后生晚辈的提携可谓不遗余力。现在,就让季老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写作的真谛吧!国学大师季羡林系列之《季羡林谈写作》,为您讲述季羡林的创作生活,伴您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 学术大家季羡林,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撰写的学术著作,逻辑严谨,论证精当,又通俗易懂。他写的散文、小品文、游记,自然、洒脱,又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写了一辈子文章的季羡林先生,在写作方面积累了好多经验。本书收入了季先生谈写作的文章,相信会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季羡林谈写作》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在文章的结构方面,最重要的是开头和结尾。在这一点上,诗文皆然,细心的读者不难自己去体会。——季羡林 在中国古代,抒情的文或诗,都贵在含蓄,贵在言有尽而意无穷,如食橄榄,贵在留有余味,在文章结尾处,把读者的心带向悠远,带向缥缈,带向一个无法言传的意境。——季羡林文章之作,其道多端;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季羡林 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绝不下笔去写。——季羡林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该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犹如说话,本来不是一 件特殊的事情。作文又不该看作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而无所谓练习:这就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完全一致了。” 张化万老师指出:作文与生活相联系,不仅要让学生从五彩的生活中挖掘取之不尽的写作训练素材,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走进沸腾的生活,去认识生活、学习生活,提高思维和认识能力。要整合作文与生活,就必须关注儿童的游戏。应当想尽一切办法,开辟学生玩中学,做中学的渠道。 徐家良、徐鹄、顾维萍等的“生活中的作文”,也是基于“生活是作文之源,生活需要作文,作文要为生活所用”的基本认识,他们注重作文的实用价值,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

小学生作文辅导教材教程

第一课:写作文其实并不难 “作文、作文,难死小人!”“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这些成了某些学生的口头禅。其实啊,作文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 作文与说话本是一回事。人,每天都要说话。人们平常说话时,何曾有为难、发愁或劳累的感觉呀?作文呢,其实就是说话,只是不用口而用笔罢了。对此,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换句话讲,把嘴说的话用笔记录下来,就是作文。也可以说,凡是会说话、会写字的人,就会写作文。因为:平日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写。 第一讲:说什么就写什么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像百花筒,像七彩阳光。校内、校外,同学们聚集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说话,都说一些什么内容呢?无非是向别人讲述自己每天或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把自己用口说的这些内容,改用文字原原本本地写下来,就是作文,就是文章。换句话说,同学们作的哪一篇文章,能离得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呢?例如: 例文1、自画像 我姓王,名鑫。“王”就不用说了,是爸爸传下来的姓。“鑫”呢,从字体上看是三个“金”字落在一起,也许是爸爸妈妈希望我长大了当“大款”。 我现在已经度过了12个春秋了。我长得不算好看,大脸盘,一双不大的眼睛,高鼻梁。我的优点很多,但最大的优点就是争强好胜。记得那是在上学期,我参加了中心校举办的作文选拔赛。那时,我满有把握,心里想:肯定能被选上。可是,事实却与我想的相反,我落选了。当消息传来的时候,犹如晴天霹雳,在我的头上炸响。我放学回家,实在是控制不住了,就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妈妈见我哭得如此伤心,问明了原因,说:“这说明你作文水平不高。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嘛!这次失败了,我们还有下一次的机会。以后的机会还多着呢!”我听了哭着说:“失去了这次机会,恐怕小学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说着,我又哭了起来??我的缺点也不少。上课的时候,我经常搞小动作、说话。就因为这个,老师时不时地盯着我所在的这一片。有时候,我上课说话,老师还把我叫起来。因为有这个毛病,我感到很烦恼。我有意克制自己上课不说话,可就是管不住自己,嘴巴老想说。 同学们,你们对我有些了解了吧!对我有什么看法,请快告诉我。

初中作文辅导全套讲义

初中作文辅导讲义 第一章审清题意的能力 【能力定位〕 审题,就是仔细辨认、审查、分析、研究题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文体和写作的范围、角度、重点等。有人说,为文审题是前提,立意是关键,表达是重点,可谓切中肯綮。确实,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首先把好审题这一关,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不对题,文不对“体”。即使文字功底很好,也难免“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在平时训练、测试甚至决定学生“命运”的考试中,这样的例子都不鲜见。 【要点阐释】 审清题意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 每道优秀的命题都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揣摩命题意图,就是分析命题者“为什么命这个文题”,探究命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善于揣摩命题意图,写作时才能深谙“行情”,投命题者“所好”。命题的依据有: (一)联系学生的阅读实际命题。特别是课文阅读,它是语文学习之“本”。有联系课文思想内容的,如《不要畏惧困难》,审题时可联系《愚公移山》揣摩命题意图。有联系课文写作特点的,如《我最敬佩的人》,审题时可联系《谁是最可爱的人》揣摩命题意图。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学生的生活包括个人生活、家

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科技生活、想像生活等。面对此类文题,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联系当前的社会背景去审视题目。比如:“每位同学自身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卑、惰性、娇气……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把题目‘我终于战胜了_’填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这个命题既切合学生自身实际,又反映了当今社会一个热门话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分辨表达体裁的能力 如果命题已对文体有明确要求,就务必要按要求作文。如果命题对文体无明确要求,就要从下面几方面人手辨明表达体裁。 (一)注意文题中表明文体的标志词语。 题中含“记”“忆”“访”“传”“纪事”“巡礼”“见闻”“赞”“颂”“歌”“抒怀”“畅想”等词语,即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如《童年纪事》、《琐忆》、《内蒙访古》、《武夷游》等; 题中含“议”“论”“说”“谈”“辩”“驳”“评”“析”“感”“看法”“启示”“谈起”等词语,即写议论文; 题中含“用途”“功能”“介绍”“说明”“解说”“性质”“怎样”“制作”“方法”“技巧”“(某物)自述”等,即写说明文。 (二)遇到没有标志词的文题,可以通过试加标志词的办法辨明文体,也可以从文题的含义发现它对文体的要求。 一般来说,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题的,要写记叙文,如《最难忘的一天》、《校园见闻》、《我和同桌》、《抉择》等; 要求阐发某种主张、论述某个道理的题目,要写议论文,如《机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1、广义写作与狭义写作定义 2、写作载体:写作载体是指承载文章(作品)中精神内容的外在物质形式,文章体式、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是构成写作活动的载体因素。 3、所谓“主体对象化”,就是写作主体将自身置于客体之中,或把自己当作客体,用客体的规律来约束、检验自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选择出可写入文章的、完整的生活现象。这种特到主要见于文学写作的认知过程。 4、人称:人称是作者叙述时的地位和视点。 5、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出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另一件事情的叙述,然后再回到原来对主要事件的叙述上来。 6、工笔:工笔是细致入微的刻画,每一部分都要具体且富于变化地再现出来。 7、论证方式:论证方式是由论据和论题组成的推理形式。 8、类比法:类比法是指用同类的事物相比,或通过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1、写作活动的特点:人文性、综合性、个体性、创造性、实践性 2、如果从引发写作主题写作行为的原因来分析,原因有(缘情而作)、(因事而作)、(受命而作)。 3、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情感与情绪)、(责任与道义)、(素质与人格)、(经验与体验) 4、根据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客体划分,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三种类型: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对象化的精神产品、第三类是对象化的作者自身。 5、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触发写作动机;②规定取材质量;③激活写作运思;④检验写作成品。 6、获取写作材料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观察、调查、检索、阅读、采访等。 7、文章体式的特点:(规范性)、(流变性)、(综合性)。 8、依模式确定结构类型: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并列式、对比式。 9、描写的类型: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味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生理反应描写。 10、描写的要求:确定的要求、把握特征、言之有序。 11、文章预提的类型:科学语体、法律语体、事务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新闻语体、网络语体。 12、文章体式:文章体式是写作实践中反复出现的、被遵从或恪守的文章类型,是文章的(体制)、(结构)和(格式)这三方面的总体要求的概括。

国家开放大学答案基础写作课程形考任务1

一、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答: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有丰富而且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 的某种独特的体验或认识。它包括文本的材料和思想两方面 的因素。 文本的材料,材料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材料是泛指已被作者关注并意识到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收集积 累以被选用的一切原始材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 和数字形态的等等。狭义的材料,则是专指经过作者的选择, 已被或将被写进文本中的事实、理论和各种数据。 文本的思想,是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性的意旨或倾向。它体现作者的写作 意图和写作目的,代表着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决定阅读的效 果,在写作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答:此观点正确。 写作者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的繁杂的,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具有写作价值,就要善于按照写作的规律的要 求对其进行识别和选择。

文本的思想需要提炼,是为使写作的规律大要求,使其 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 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 的支柱。在一般的文本写作中,思想和材料往往同时出现, 因此,文本思想的确立和材料的支撑是融为一体的。在文学 创作中,文本思想隐含与材料之中而不直接说出,因此对材 料的选择和组织成为引导读者体验、理解、和接受文本思想 的唯一途径。 三、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 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 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 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 “富亦谢天,贫亦谢天,病亦谢天,苦亦谢天”。中国的“天”,与国外的“天”,是一样的,“谢”的情怀也是一样的。文章最后 一个自然段是对“谢天”的进一步阐释。 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在选择的符合思想表达要求的 同类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能够以一当十,在同类材料中 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2)材料要最有启迪效果。所选的材料,,不只是被动 地或简单的完成或印证或体现作者思想表达的任务,而且能

小学生作文辅导教案全

小学生作文辅导教案 目录 第一讲写人作文 第二讲记叙文 第三讲状物作文(动物、植物、物体) 第四讲写景作文 第五讲书信、导游词 第六讲想象作文 第七讲读后感 第一讲写人的文章 (一)写开头 请同学们先选好要写的人,想一想:你为什么要写这个人?根据下面的词句导引把想到的写出来。 1.在我熟悉的人中,是一位,我非常 他。 2. 虽然不是,不是,不是,他(她)只是,但是,他是我最敬佩的人。 3.说起来,可真是与众不同,他,他 他,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4.我有一个小伙伴,他的名字叫,他他,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5.瞧,他来了, 。他就是我敬佩的老师。 6.每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时候,我就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就是我最_________________ 人。 优秀习作 1.你认识我吗?我叫汤诗琦,是浙江省省衢州市新世纪学校第一小学三年级五班的一名学生,今年已度过了九个“六一”儿童节。

2.你瞧,镜子里出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圆圆的脸上镶着两道又黑又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里有两颗黑得像葡萄的眼珠子,小鼻子下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那不是别人,就是我!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值得我们去敬佩,有无私的教师,抚养我们成长的爸爸妈妈,辛勤的清洁工……。然而使我最敬佩的是那无私的清洁工。 4.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妈妈。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虽然小了点,但透着一股威严。那乌黑的头发,浅浅的眉毛,挺挺的鼻子,不大的嘴巴,衬在她那张瓜子脸上,显得很好看。 5.在我家的旁边!住着邻居王大妈!王大妈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不过她乐于助人!还是我们弄堂有名的开心果呢! 6.她,是我的朋友。她长着一头乱蓬蓬的短发,一双眯成一条缝的眼睛,满脸雀斑。别看她长得傻乎乎的,但是坚强的她非常值得我欣赏、学习。 这些开头都写得很好,一开头就抓住了“主旨”。这样写就不会离题偏题。 (二)写主体 主体部分要具体生动地展现人物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风貌,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要把人物写“活”,就要有具体生动的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外貌描写。 2.动作描写。 3.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优秀习作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妈妈。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虽然小了点,但透着一股威严。那乌黑的头发,浅浅的眉毛,挺挺的鼻子,不大的嘴巴,衬在她那张瓜子脸上,显得很好看。(外貌描写)妈妈对待自己的在工作总是精益求精。有一天下班前,妈妈接到了参加区朗诵比赛的任务。回家后马上选好了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写的《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只见她先把课文中不太把握的平翘舌音逐个标上记号,然后就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语调一会低缓,一会高亢,俨然一位朗诵家。中间还不断地让我和爸爸充当她的听众,要是提出一点点错误,她就再背一遍。直到背得一字不错。时间已经很晚了。爸爸和我都不耐烦了(心理描写),就说:“很好了很好了,快睡觉去吧!”可妈妈却说:“不,还有错误,语速太快,不够流畅,也没有把握好语调,还得再好好琢磨琢磨”(语言描写)。 夜深了,只有我们家还亮着灯,妈妈在灯下苦苦地琢磨着那篇课文。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外面还黑着,但客厅里却还亮着灯,妈妈早已坐在电脑前开始了工作,正在为这篇课文加试画面。她一看见我就说:”儿子,起来了。过来,再听我背昨天的课文。“妈妈真的把这篇课文琢磨出了味道,不但配上了合适的音乐,意蕴深长的画面,感情运用上也比昨天晚上不知高出了多少倍!反

基础写作复习(放学别走!)

1.写作客体:凡作者面对一切写作对象都可以看做写作客体。 2.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 3.主题: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4.论题: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论证的对象,有时也指作者要证明的基本观点。 (论题一般概括反映文章内容的性质或基本范围,具有客观性;主题是论证的结果,明确表达作者的见解,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5.风格:风格是作家的个性。风格没有优劣之分。风格源于作者的精 6.格调:指品位。格调却有高低之分。格调源于作者的思想观念。 7.抽象思维:这是舍弃了具体的感性形象,运用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为基本方法的一种思维方式。 8.形象思维:这是自始至终不舍弃感性形象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以表象为工具,通过联系、再现、想象来组成形象、画面的思维活动。 9.素材:指作者为创作需要而通过各种途径所收集的原始材料,它一般是零乱的,不完整的。 10.材料:作者为特定的写作目的而收集的、或写人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诸如人物、事件、景物、情理、数据、例证、名言等。 11.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 12.叙述:是将人物、事件本身及其原委陈述给读者或听众 的一种表述方法。它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六个基本要素。 13.顺叙: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 思想感情发展的进程,人物活动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进行叙述。 14.倒叙:先把叙述事件的结局或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突出 片段提到前边来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传统上称为“倒插笔”。 15.插叙:在叙述过程中,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插入相关的事情或必要的解说。 16.聚焦:是确立文章焦点的一种写作技法。 17.悬念:是指作者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以激活读者阅读兴趣的艺术手法。 18.那辗:就是在引出描述的主要对象和问题之后,不立即道明,而是左盘右旋,延缓事情的发展。在写到快要接近矛盾解决时,又故意停顿下来,再远远地宕开去。诗歌的分行排列:行列的形式产生了诗歌语言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一、想象的种类: 第一,再造想象。依据语言、文学、图形、符号或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再造性想象。再造想象常用的方式主要有接近想象、相似想象、原型想象、推测想象等。 第二,创造想象。是不以现成资料的描述和图片的显示为依据,而是依据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分解、综合,从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常用方式有具象想象、情化想象、层进想象、 变态想象、合成想象。 第三,幻想。是指向未来的特殊现象。较之创造想象,它离现实较远,幻象出来的东西不论怎样清晰鲜明,也不能马上付诸实现,而创造想象出的东西可以很快付诸实现。 二、人品和文品的关系 写作是一种富有个性化的精神劳动,作者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品味必然对写作成品产生巨大影响。人们常说,“语言是心灵的声音”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文章就是作者人格品味在书面语言中的回音。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命题,并使用“以人论文”的方法讨论人与文的关系。他举例了当时文坛上一些著名作家来说明他们个人的气质决定了各自的文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绪言 第一节第一节基础写作课的性质、任务 一、基础写作课的性质 二、基础写作课的任务 第二节第二节写作者的基本修养 一、加强思想修养 二、积累生活经验 三、扩展知识 四、学习语言 五、磨练写作技巧 第一章第一章作文过程 第一节写前的准备 一、感知和发现 二、确定写作目的 三、选取材料 四、形成构想 五、编写提纲 第二节起草 一、每段盘算好才能动笔 二、运用恰当的语言 三、注意文脉的贯通 四、初稿一气呵成 第三节第三节修改定稿 一、着眼于文章的内容 二、改好表现形式 三、用原稿纸誓清 第二章第二章确定写作目的 第一节写作必先确定目的 一、写作是有目的的言语行为 二、写作目的制导写作全过程 三、确定写作目的的两个条件 第二节第二节确定主题 一、主题及其相关的概念 二、确定主题的要求 三、主题的限定

第三节第三节明确读者 一、树立明确的读者意识 二、明确读者的要求

第三节 第三节 材料的使用 第四节 第四节 选择材料的要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四章 材料的安排 材料安排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第四节 发想 一、 发想的一般过程 二、 创意的整合 第三章第三章 材料的获取和使用 第一节材料及其相关的概念 一、材料 素材、题材 资料 第二节第二节 材料的获取和积累 一、材料的出处 材料的获取 材料的积累 一、 材料的解释和结论 二、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是主题形成的基础 三、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一、 材料要确实 二、 材料要有力地支持主题 三、 材料要有魅力 四、 选材还要考虑文体和篇幅 一、 列举 二、 自然的顺序 三、 对应联系的顺序 四、 叙议结合的顺序 五、 阐述的顺序 六、 论述的基本顺序 七、 容易了解的顺序 八、 增强印象的顺序 九、 习惯的顺序 十、以上各种类型的交织运用 第二节第二节 编写提纲 一、 编写提纲的意义 二、 编写提纲的方法 第五章第五章 构段 第一节段及其相关的概念 一、 段

考前作文辅导资料

考前作文辅导资料 A、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一、察物不精,浮光掠影,以至作文时叙述描写抽象空泛。 一位同学在《池塘雨景》中写道:“池塘的四面围着一些花草树木。树是各种各样的,一片郁郁葱葱。花也是各种各样的,五彩缤纷。”这段描写就显得有些空泛。空间有哪些树,树有何特征,有哪些花,这些花的形态和色彩如何,都未能出来。不仅如此,它还未能扣住“雨”字。这都是由于观察不细导致的。 二、语言干瘪,没有文采,行文不够丰满。 例如有一篇题为《我的语文老师》的习作,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她长得比较标准,戴着眼镜,说话声音不大,总爱笑,我非常喜欢她。”这段文字,从语法上看显然没有问题,但从描写人物肖像、再现人物音容笑貌的力度和效果上看,语言则欠修饰润色的功夫,显得比较平淡,缺乏生动性和表现力。 三、机械模仿,生搬硬套,没有创新精神。 有一篇写状物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放学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站一会儿工夫。”这段文字,除了将叶圣陶《牵牛花》中的“工毕”改为“放学”,“小立”改为“小站”外,其余文字几乎雷同。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仿作,与抄袭还有多大区别呢?当然,看到报刊上的一篇好文章,以启发后,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文章来,虽然这样的文章不免带有“仿”的痕迹,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是值得赞许的。而那种把X或Y代进去的“仿作”,岂不是变成数学游戏了吗? 四、生造词语,滥用语汇,令人劳神费解。 例如:“我爸爸是位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烈。”“他人老心不老,表示一定要为人民多服几年务。”心上第一句里的“严烈”,在词典里根本查不到,属生造;第二句里的“多服几年务”,把“服务”拆开,属割裂词语。 五、言重词复,不重推敲,不懂得锤炼字句。 例如:“到达目的地有三条路可走,即左路、中路和右路。左路和右路,路途较远,走中路最近,所以左中右三路中,我们决定走中路。”显然,这段文字嗦重复的地方不少,但如果能对其稍作加工锤炼,将其变成“到达目的地有左中右三条路可走,中路最近,所以我们决定走中路”,那就简洁多了。 六、追求“文气”,故作文雅,有哗众取宠之嫌。 “太阳上山了”一句,本来非常通俗晓畅,也很简洁,可有人竟将其写成“一个圆圆射出金色光芒的红红的太阳,静悄悄地从东山上探出脸儿来了”,以显示自己博学多才。 鲁迅先生一贯主张文章应该通俗易懂,要“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同学位应该从这里获得一点启示。 七、前后抵触,自相矛盾,不合思维逻辑。 例如,“我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小孩,自小到大可以说都是这样的顽皮”一句,既然前边已经承认自己是个“小孩”,后边怎么又说“从小到大”呢?因此,前后抵触,出现矛盾。 八、孤立写景,无助主旨,为写景而写景。 例如,有一篇写春节见闻的文章,其中写道:“早晨一起床,看见天空阴沉沉的,好像满有‘脸愁容。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北风呜呜地哭泣着。这时候,街上传来锣鼓声,爆竹连天,人们都在欢度春节,多热闹啊!”作者愿意是写过春节的欢东,但开头这段写景,不但不能衬托主旨,相反牛头不对马嘴,还和主旨打起架来了。 九、浅吟低唱,孤芳自赏,缺乏在气与豪放。 例如,有一位同学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亭子里格外冷清,一个人走累了,便坐下来。

小学六年级作文辅导教案

小学六年级作文辅导教 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课题六级第三课观察 教学目标 1、在写作中运用“色形声味光” 2、培养细致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色形声味光”在写作中运行 教学难点培养细致观察习惯 教具婚礼视频短片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1、点名 2、背诵《弟子规》诵读散文 复习提问 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画,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图画都有什么颜色(红色、白色、黑色)有什么形状(花瓣是椭圆形的,杯底是圆形的,杯身是圆柱形的),假如我们用笔轻轻敲击玻璃杯会发出什么声音对,清脆的响声,图片中的花朵娇艳欲滴,我们想象一下会闻到什么气息呢(花朵会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芳香),同学们看看杯子的影子,看到有一点红晕的光吗(看到了)这是阳光照射的杰作。同学们,我们刚才颜色、形状、声音、味道、光的角度来观察这幅画,使画面生动形象。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从色形声味光的角度来观察,使我们的作文也生动起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色形声味光。(板书) 新授步骤内容

一、一、新知识,色形声味光 观察到事物的特点也就把握了事物的方向。而事物普遍存在五方面的特点可以给我们提供观察的方向——色、形、声、味、光。 二、二、练习 (一)色 师:我们先来看色,同学们来说一下描写颜色的词语都有哪一些学生说颜色的词语(两字、三个字、四个字的词语) 师:我们刚才说了颜色的词语,同学们再来听一个例子这个老板娘真是个黑心肠。同学们黑心肠是不是描写颜色的词语呢(是)同学们再来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好吗 学生说 师:在我们高兴的时候,我们看到天空是明亮的蓝色,在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呢如:被批评了 生:天空是灰色的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同学们可以来说一说生说 (二)形 师:我们再来看形,同学们来说一下描写形状的词语都有哪一些 生说形状的词语,同学们再来听一个例子

四级英语作文经典辅导材料(1)

Writing Skills and Practice C o n t e n t s Part One Brief Introduction to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2 (7) Part Two Methods of Developing Paragraphs 8 (10) Part Three Various Forms of Writing (from appreciation to production) 10 (21) Part Four Selected Model Compositions 21 (30) Part Five A List of Most Commonly Employed Sentence Patterns 30 (32) Compiled by The First Sec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 Studies, Qingdao University

Part One Brief Introduction to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I. Format and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1.Format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It is stipulated in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tha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write within 30 minutes a short composition of 120 words on a general topic or an outline. The composition should be basically complete in content, appropriate in diction and coherent in discourse. More often than not, colleg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write compositions based on topic sentences, outlines given in Chinese, key words, visual aids or given situations. Accordingly, it is normally of great help to decide on what style (narration, exposition, description or argumentation) to be employed to develop the whole essay, and then to determine the controlling idea contained in each of the topic sentences/Chinese outlines, or to state the controlling idea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each paragraph in respect of writing based on key words, visual aids or given situations. 2.General Requirements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Unity(一致性)and coherence (连贯) are two important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Unity is achieved by ascertaining that each sentence in the paragraph is relevant to the topic sentence, that is, each sentence should be a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topic sent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ent writer must be positive that each of the 3 paragraphs i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in form as well as in meaning or content. Coherence is the logical connection of the sentences in a paragraph and the paragraphs in a composition to each other. Coherence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such as the employment of transitional words/link words/connectors(过渡词语), repetition of key words, consistent use of the same point of view, proper pronoun reference, logical organiz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nd arguments in a paragraph and between paragraphs. The student writer must be certain that there is appropriate transition from one sentence or one paragraph to the next. In order to make the paragraph more interesting and vivid, it is a good idea to use sentence variety. An effective way to do this is to vary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s o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