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与社会第三课个人的收入和理财 教案

政治经济与社会第三课个人的收入和理财 教案
政治经济与社会第三课个人的收入和理财 教案

第3课个人的收入和理财

教学目标:

1、认知: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意义;了解税收的含义,树立正确的纳税人意识;了解投资理财的不同渠道。

2、情感体验:培养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以成为纳税人为荣,形成正确的纳税人意识和正确的投资理财观。

3、运用:努力学习提高技能水平,为劳动致富打下基础;能正确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学会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合理的选择理财渠道。

教材分析:

1、重点:树立正确的纳税人意识,理解税收的意义。

2、难点: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其意义;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3、教具:课件

课时安排:2

导入新课:

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探讨了消费行为和消费观的相关问题,消费是我们购买维持日常生活、学习用品的必然行为,也是国家、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同时,我们也明白了,消费所使用的金钱是必须靠劳动取得的。那么,除了劳动获得收入以外,我们还有哪些获得收入的方法呢?我们又该如何管理和支配我们的各种收入,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条件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教学过程:

一、多元的家庭收入

①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②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不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离退休金、价格补贴、住房公积金、救济金、赔偿、辞退金、赠送收入、赡养收入、福利彩票收入等。

2、个人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定义: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其他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思考:为什么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课件展示: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和我国的分配制度。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课件展示:华西村的事迹

想一想:华西村为什么能那么快致富?

①坚持效率原则: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使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紧密结合,打破平均主义,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坚持公平原则:防止分配不公,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课件展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三个国家:

塞拉利昂(0.629),巴西(0.601),危地马拉(0.596 )

思考:一个国家贫富差距过大会有什么不利影响?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依法纳税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的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思考:为什么要收税?税收都用在什么地方?

课件展示:说明税收的重要性。

2、个人所得税

是国家对个人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是我国收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应纳的税额越高。

课件展示: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变化图。

实例演算:中职生小明毕业后在一家外资企业上班,因为能吃苦耐劳、工作努力,很快便成为企业销售部门的骨干,月收入达到5500元。请根据《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试计算出小明每月需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法

确立纳税人意识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而依法纳税就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

①做到依法纳税,就必须杜绝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不法行为,做一个自觉纳税的守法公民;

课件展示:

我国黑手机每年销售1500万部,偷税近100亿元;

施瓦星格被查欠税63万美元;

尼古拉斯凯奇欠税4千多万美元,将面临破产和牢狱之灾;林志玲在2003到2005年间,共漏报1700多万元薪资所得。

为了解决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鼓励更多的企业安置残疾人上岗,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凡残疾人占到职工总数35%以上的企业,可给予部分或全部返还增值税的照顾。少数不良企业却趁机打起了钻国家政策空子的主意,采取弄虚作假的方式骗取国家退税。近日达州市国税局便查处了一家这样的企业,其骗税金额高达

65.37万元,这也是目前达州查处的首例利用残疾证骗税案件。

②公民也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关注国家对收税的征管和使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讨论:有人说,中职生不是纳税人,与税收无关。这个观点对吗?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首先一个人是否是纳税人,主要看他是否取得应税的收入,而不是看他的年龄和职业。其次,中职生虽然现在还不是纳税人,但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是“负税者”,已经于税收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三、投资理财

“守财不如理财”,是现代最流行的经济理念。灵活的理财方式,不仅可以实现个人财产的“钱生钱”,更能让人们手中的钱活起来,为国家经济建设添砖加瓦,为个人营造舒适生活。

1、安全方便的储蓄

储蓄:是指将货币存入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当存款到期或储户随时提取时,由金融机构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活动。

特点:存取自由、安全性高、收益稳定。

想一想:有时候我们会发现,银行的利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经常政策行的调整银行利率。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展示课件:

近几年来,为了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增长,中央银行运用利率对宏观经济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率调整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金融杠杆。1993年5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时经济过热、市场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高的情况,两次提高了存、贷款利率;1995年1月和7月,又两次提高了贷款利率。这几次利率调整,与1994年以来出台的其他重大经济改革措施相配合,对于控制通货膨胀和固定资产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1998年以前的三年间,针对市场物价逐月回落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别于1996年5月和8月、1997年10月先后3次降低了存、贷款利率。

2、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证劵

①债券:一种稳健的投资工具,具有利率固定、风险较小的特点。

分类: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②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劵。特点:高风险、高收益

收入方式:股息和红利——持有者享有的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

买卖股票——通过买卖股票带来的差价收益。

课件展示:牛市利好;熊市惨淡;涨停,股民露出久违的微笑;跌停板,股民被套牢。

③基金:由专家经营管理,代为投资的一种方式。比较适合缺乏足够的投资知识、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投资者。

3、冷暖相知的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

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投保人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是,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

分类:财产保险、人身保险

课堂小结:投资理财有多种工具,不同的人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理财目标和投资方式。但无论如何,勤俭节约、辛勤劳动,都能创造出富足的财富。所以,养成奋发向上、节约的价值观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

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个人收入与理财》说课稿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说课稿 一、说学情 1. 从所带的15春电商班专业来看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总体活跃,对新鲜的事物有较大的好奇感。 2.总的看,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错,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目标不明确,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还没有养成,导致他们学习劲头不足、纪律松懈。 二、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个人收入与理财》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三课题的内容。本框题承接前面“商品的交换和消费”,后面是“企业生产与经营”,它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框题在《经济政治与社会》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所带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居民收入结构的构成。 (2)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3)了解投资理财的不同渠道,识记储蓄、债券、股票、基金、

商业保险含义及特点。 (4)理解不同投资品种收益和风险。 2、能力目标 (1)学会根据自己在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收入,合理地选择投资品种和理财渠道,让自己的财富增值。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意识,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中职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了解我国居民收入结构的构成及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2. 储蓄、债券、股票、基金、商业保险的含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 1. 如何进行投资理财,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2. 理解不同投资品种收益和风险。 三、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doc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二. 知识纵横本单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

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在第七课中,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从生产关系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本教材打乱了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按照“为何生产”(消费)———“是谁生产”(生产)———“为谁生产”(分配)———“怎样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系安排了全书四个单元,才将这两者活生生拆解开来。虽然体系变了,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丝毫没有因此而改变。只有讲清讲透、学会学好这部分内容,才能使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把握。接下来的第二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则是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关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虽然由来已久,但在党的xx大上又有新的发展。只有学好这一节,才能使学生做到与时俱进地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2019-10-17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全本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 教学单元] 第1 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课时] 2 课时 [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理解: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 能力目标:1、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 2、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的作用;健康的消费观念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 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由货币的产生而出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消费的问题,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堂课的主要任务。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讲授新课 第 1 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 (一)从古到今话货币 1、什么是商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例如:粮食、电视机、机器、房子等。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来的;这些物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社会和别人消费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我们把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叫作商品。 【教师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2、货币的产生过程【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看教材,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教师总结】:一般等价物的不固定、不统一使商品交换仍有许多不便。由于金银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和容易分割等自然属性,金银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什么是价值尺度? 【教师活动】: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之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有价值,如同尺子本身有长度,可以用来衡量物品的长度一样。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种计量单位,历史上金银充当货币时一般采用的是重量单位,如斤、两等;纸币产生后,采用了专有的计量名称,如人民币、美元的元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学生活动】:讨论:价值尺度需要不需要真实的货币;超市中的价签是不是货币的价值尺度?【教师总结】:价签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的作用,其并不需要真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 【教师活动】:流通手段是什么意思?【学生活动】:流通手段就是流通所需要的媒介。 【教师活动】: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交换的方式是:商品—商品。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所 有者首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货币买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此时交换的方式是:商

《个人理财》教案

钱是一种力量, 但更有力量的是 有关理财的教育。 ----[美]清崎莱希特:《富爸爸穷爸爸》(中文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财商:理财能力,投资收益能力 绪论 一、如何理解理财 个人理财:Financial Planning,个人财务规划,etc。 简单定义:个人理财,即管理个人一生的财富,具体指根据个人可容忍的风险程度,对 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进行控制与管理,及进行相应投资,以满足个人或家庭生活在各时期的 财物需要。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中央电视台二频道理财栏目主持人口头禅) 二、课前准备:心理测试——测出你的金钱观念 假设你驾着一辆轿车正要进入隧道,你觉得当过完隧道后,又会是什么风景呢? 海边 枫叶林 小村庄 山 又一个隧道 规律:理财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对金钱的意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一个人花钱的习惯可以表现出他(她)的精神境界如何以及他(她)的生活能 力的高低。 心理测试——家居布置测试你的“金钱观”(附答案) 以下六种居住条件,哪种你最喜欢?

A、适合两人世界的温馨小窝 B、每个房间都要舒适 C、坐北朝南、风水佳 D、标准三室两厅 E、重视单人独立空间的设计 F、宽阔、无多隔间的西式房子 三、个人理财的几个观念 1.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钱为人服务,而不是钱支配人。 有财能使贵推磨 4.财富是不断积累的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 5.正确理财有利于财富的增加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6、理财方式和水平可以决定贫富 7、理财需要投资,但不拒绝投机 8.理财收益与风险并存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9.理财具体决定除了个人关于钱的知识,还与人的胆识与勇气有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0.理财需要学习与训练 11、个人理财起始越早越好 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 早起的虫子………… 几个问题: 有关“中产阶级”的话题 有关家庭或者个人财富的问题 消费理念问题: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设计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本 科目: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师:王军义 班级:2015中医康复保健 2015中职检验1 2015中职检验2 2015中职口腔修复工艺时间:2016.9——12月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第一课(第一讲)商品的交换 周次:2 时间:2016 节次: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师生互动 一、教学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容: 商品与货币的发展;商品的价格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商品、货币的含义、产生 (二)商品价格变动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 1、什么是商品 2、货币的产生过程 3、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直接影响价格 2、气候、时间等因素间接影响价格 四、学习思考题: 从你喜欢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变动认识商品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邢思等《共话时政社会热点通俗读物》人民2008年版 (二)网络新闻时事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第一课(第二讲)商品的消费 周次: 3 时间:2016 节次: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法 一、教学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容: 价值规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能力目标: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健康的消费观念(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春节压岁钱大比拼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的容及表现形式 2、价值规律对人们生活影响 3、价值规律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三、丰富多彩的消费 (一)常见的消费方式(二)影响消费的因素(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活动平台] 聚焦学生名牌消费 目标:认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积极、健康的消费习惯。 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良好消费行为或不良消费行为;分组写出小品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同学中存在的这种消费现象进行分析;每组上课进行表演,坚持正确消费观,反对错误消费观;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评价。 四、学习思考题: 班级春节压岁钱消费调查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人民2008版 (二)网络新闻时事 六、课后分析小结:

个人收入与理财 教学设计课题

个人收入与理财教案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3课个人收入与理财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税收的种类和特征;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识别股票、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和含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2、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为企业和个人投资提出建设性建议;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税收是国家收入在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投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存款储蓄;我国的商业银行;股票、债券、保险。 [教学方法]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裂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展、税收、民生”共同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现在的华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职工村民

的福利待遇日益增加,免费享受20多项福利待遇,生活、住房、上学、就医等方面无后顾之忧,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华西村村民的工资加奖金及入股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华西村村民理财的方式主要是什么?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3课个人收入与理财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评论】: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方式。 【教师活动】:讨论“按需分配”、“平均分配”好不好。 【学生活动】:讨论并积极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的思路得出正确的认知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活动】:在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除去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还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为什么在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下面容的学习来了解。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学生活动】:按生产要素分配指的是哪些要素?看教材,进行总结。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 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教学设计

2 课时 [ 教学目标设计 ] 知识目标 1、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税收的种类和特征;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识别股票、 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和含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生 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2、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为企业和个人 投资提出建设性建议;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有利于 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税收是国家收入在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良好的 投资观念。 [ 教学重点、难点 ]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存款储蓄 ;我国的商业银行;股票、债券、保险。 [ 教学方法 ]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 的教学形 式。 [ 教学过程设计 ]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裂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展、税收、民 生”共同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 现在的华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职工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增加, 免费享受 20 多项福利待遇,生活、住房、上学、就医等方面无后顾之忧,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 福。华西村村民的工资加奖金及入股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华西村村民理财的方式主要是什 么?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的原因是什么? 个人收入与理财 教案 [ 课程名称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教学单 元 ] 第 3 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教育实习教案 课题名称:个人收入分配教案实习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实习班级: 实习学生: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全课概述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教师点拨: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教师活动: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中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取决于生产关系和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个人理财教案

校学京交通科技南学年下学期20142013~ 教 案 课程名称:个人理财任课教师: 50 / 1 校技工院江苏省首页教案 授课日期 级班 课题:第一章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1、个人理财的概念、业务分类、2、对比国内外理财发展现奖3、分析影响理财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影响理财的因素、业务分类 授课方法:案例分析、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本、百度文库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教学内容::理财相关知识导入讲新课第一章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1.1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和分类 引用案例讲解个人理财过程五大步骤。 1.1.2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1、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 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2、相关主体 3、相关市场 1.1.3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类 1、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 重点强调区别 2、理财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与私人银行业务。 50

50 / 3 院校工江苏省技页首教案 授课日期 班级 课题:第一章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1、宏观影响因素 2、微观影响因素 3、其他影响

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1、宏观影响因素 2、微观影响因素 授课方法:案例分析、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本、百度文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教学内容:复习:上节课内容讲新课1.3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因素 1.3.1宏观因素 政治 法律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税收政策 第一章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1.1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个人理财过程五大步骤。 1.1.2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1、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50

专题07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案)-2019年高考政治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

1.高考以选择题呈现居多,主要以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主观题以图表形式呈现,常与财政的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就业等知识相结合 2.以民生问题、收入分配政策为背景,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大意义和举措 热点题型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命题规律:本考点近几年高考出题并不是很多,但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基础理论,也不可忽视对其知识及相关热点的把握和关注。最常见的考法是对各种分配方式的含义与作用进行考查,题目难度适中。一种考法是列举生活实例,点明个人收入构成,由考生分析判断属于哪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另一种更容易出现的考法是结合社会发展,在课本知识之外延伸考查一些时事关注的新名词、新提法,如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土地使用权流转等。 例1、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据此回答4~5题。

4.鼓励土地流转,村民失地不失权、不失业,更不失利,又能跟专业人士学习养殖种植等技术。这表明实行土地流转() ①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②完善了我国的分配制度 ③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④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5.老范是一家占地一百余亩的农家乐老板,他说,他们利用流转土地发展自己的产业,请村民在这儿打工,互惠互利,实现了双赢,这个土地流转政策,真是转出了好日子。这反映出() ①土地承包权的流转给人们带来了实惠②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不断发展③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土地流转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他们的收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提分秘籍】分配方式的判断方法

政治经济与社会第3课个人收入与理财教案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授课专业药剂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5-10-23

******教案首页 课题:个人收入与理财 课时:2学时课型:理论课授课日期:2015-10-23 教学目的 1、了解多元的家庭收入来源,了解我国居民收入结构,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 2、了解税收含义、特征,及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异同,学会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树立正确的纳税人意识,理解税收的意义。 难点:理解收入分配制度及其意义;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具: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 课堂总结:收入、分配、税收、理财等经济活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千家万户。我们现在是消费者,即将成为劳动者。我们要凭借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的收入,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要从中职生开始树立纳税人意识,养成理财的习惯,学会选择正确的投资理财方式,为自己融入社会的经济生活做好准备。 课后练习: 学习了收入、分配、税收、理财等有关内容,考察学生对分配方式的掌握,要求填写个人消费账目以及他们对理财的新认识。 课后记录:

******教案续页NO:1 教学进程: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的相关内容,现在我们简单的回顾商品、消费和价值规律的内容。 【导入新课】 讨论:分粥。假设全班组成一个共同生活的小团体。大家同吃一锅粥,为了分配的公平,粥的数量不多,请问:采用什么办法分粥最公平?并说明这种办法的理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希望大家学习之后能找到答案。 【讲解新课】 一、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多元的家庭收入 1、居民的收入结构 ①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②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2知识链接: 转移性收入:是指政府、党委和社会团体支付给居民家庭的离退休金、价格补贴、住房公积金、救济金、赔偿、辞退金等,以及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如赠送收入、赡养收入等。(无偿性是转移性的收入的基本特点,政府的转移支付占主导地位) (二)、分配制度 1、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思考:为什么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超级教案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首页) NO: 1 课题: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金钱观;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挂图: 考核(或提问):1,什么是商品?商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 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 复习旧课要点:

提出学习本课的要求及学习方法,了解生活中哪些是商品 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 1、什么是商品? 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 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 课外作业(或复习题): 本课小结(或改进措施): 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商品的基本知识,课堂气氛活跃。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1、多种多样的商品 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条件:社会分工 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学生思考: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有什么区别? 生产出的废品是商品吗?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商品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学生思考:不同使用价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1、概念:货币是从商品经济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货币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因为货币也是商品,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纸币:概念: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货币除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通货膨胀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设计(复习).doc

“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教学设计 高一《经济生活》必修1 考纲呈现 一、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基础知识扫描 一、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2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菁容 按 劳 分 配 为 主 体 E费济分 消 经 劳 人 制 按 中 公 存 制 4 第 经 以 注 的 主 会 原 俭 > 社 本 诂 武 是 基 有 方 配 的 么 配 芳 刽 者 的 按 品 或 配

3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特征:个体劳动者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2)按生产要素分配。 意义: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效率与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 (1)表现: 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②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一个“保证”,两项“举措”)。①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重要举措之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髙同步。 ③重要举措之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二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 的保证。 ②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 (2)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要提高效率, 又要促进公平。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核心知识点归纳 、我国的分配制度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本 科目: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师:王军义 班级:2015中医康复保健 2015中职检验1 2015中职检验2 2015中职口腔修复工艺 时间:2016.9——12月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第一课(第一讲)商品的交换 周次:2 时间:2016 节次: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师生互动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商品与货币的发展;商品的价格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商品、货币的含义、产生 (二)商品价格变动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 1、什么是商品 2、货币的产生过程 3、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直接影响价格 2、气候、时间等因素间接影响价格 四、学习思考题: 从你喜欢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变动认识商品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邢思等《共话时政社会热点通俗读物》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二)网络新闻时事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第一课(第二讲)商品的消费 周次: 3 时间:2016 节次: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法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价值规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能力目标: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健康的消费观念(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春节压岁钱大比拼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政治经济与社会第三课个人的收入和理财 教案

第3课个人的收入和理财 教学目标: 1、认知: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意义;了解税收的含义,树立正确的纳税人意识;了解投资理财的不同渠道。 2、情感体验:培养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以成为纳税人为荣,形成正确的纳税人意识和正确的投资理财观。 3、运用:努力学习提高技能水平,为劳动致富打下基础;能正确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学会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合理的选择理财渠道。 教材分析: 1、重点:树立正确的纳税人意识,理解税收的意义。 2、难点: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其意义;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3、教具:课件 课时安排:2 导入新课: 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探讨了消费行为和消费观的相关问题,消费是我们购买维持日常生活、学习用品的必然行为,也是国家、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同时,我们也明白了,消费所使用的金钱是必须靠劳动取得的。那么,除了劳动获得收入以外,我们还有哪些获得收入的方法呢?我们又该如何管理和支配我们的各种收入,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条件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教学过程: 一、多元的家庭收入 ①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②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不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离退休金、价格补贴、住房公积金、救济金、赔偿、辞退金、赠送收入、赡养收入、福利彩票收入等。 2、个人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定义: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其他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思考:为什么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课件展示: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和我国的分配制度。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课件展示:华西村的事迹 想一想:华西村为什么能那么快致富? ①坚持效率原则: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使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紧密结合,打破平均主义,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坚持公平原则:防止分配不公,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课件展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三个国家: 塞拉利昂(0.629),巴西(0.601),危地马拉(0.59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