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

大学物理课程
大学物理课程

《大学物理》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2008099、2008100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University Physics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学分:128学时/8学分

适用专业:全校理工类本科生(除地球物理学专业)

开课部门:基础课教学部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大学物理学课程的作用:第一方面是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因此,学生应通过学习物理学获得关于物质的基本结构、物质基本运动形式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基本规律的知识,为学习其他课程打好基础。第二方面是使学生通过物理学的学习,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素质,激发求知和创新的精神。因此,学好本课程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知识的更新也有较深远的影响。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

1. 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较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通过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和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鉴于本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要,本课程适宜于大一第二学期和大二第一学期两学

期开设。

相关课程:《大学物理实验》

后续课程:各专业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如理论力学、通信原理、电工原理、地震前兆测量、工程物探等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教学内容

第一节质点运动的描述

(1)参考系、质点;

(2)位置矢量、运动方程、位移;

(3)速度、加速度;

第二节求解运动学问题举例

第三节圆周运动

(1)角位移、角速度;

(2)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角加速度;

(3)匀速率和匀变速率圆周运动;

第四节相对运动

(1)时间与空间

(2)相对运动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教学难点运动学中各物理量的矢量性

3.基本要求

(1)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能借助于极坐标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2)理解质点运动的瞬时性、矢量性和相对性。

(3)掌握运动学两类问题的求解方法。

运动学的第一类问题:由运动方程求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运动学的第二类问题:由质点的速度或加速度及初始条件,求运动方程。

第二章牛顿定律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牛顿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

第二节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第三节几种常见的力

第四节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物体受力分析、隔离体方法

(2)应用举例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牛顿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将微积分和矢量运算方法应用与力学;变力作用下牛顿定律的应用

3.基本要求

(1)掌握牛顿运动三定律及其适用范围。能求解一维变力情况下质点的动力学问题。

(2)理解力学单位制和量纲。

(3)熟练掌握用隔离体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能用微积分方法求解变力作用下的简单质点动力学问题.

(4)理解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的概念。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教学内容

第一节质点与质点系动量定理

(1)冲量质点的动量定理

(2)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第二节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守恒条件

(2)动量守恒举例

第三节动能定理

(1)变力做功的计算

(2)质点的动能定理

第四节保守力和非保守力势能

(1)万有引力、重力、弹性力作功的特点

(2)保守力和非保守力

(3)势能

第五节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1)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2)质点系的功能原理

(3)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六节碰撞

(1)几种碰撞情况

(2)相关例题

第七节能量守恒定律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并灵活运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律;变力的功;

教学难点三个运动定理及其守恒定律的应用;综合性力学问题的分析求解。

3.基本要求

(1)掌握动量、冲量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2)掌握功的概念, 能计算变力的功,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万有引力、重力和弹性力的势能。

(3)掌握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力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4)了解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并能处理较简单的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问题。

第四章刚体转动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刚体的定轴转动

(1)刚体转动的角速度与角加速度

(2)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第二节力矩转动定律转动惯量

(1)力矩

(2)转动定律

(3)转动惯量及其计算

第三节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1)质点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2)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四节力矩作功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1)力矩作功和功率

(2)转动动能

(3)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教学难点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定律求解连接体问题。

3.基本要求

(1)掌握描写刚体定轴转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并掌握角量与线量的关系.(2)掌握力矩和转动惯量概念,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理.

(3)理解角动量概念,掌握角动量定律,并能处理一般质点在平面内运动以及刚体绕定轴转动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问题

(4)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动能概念,能在有刚体绕定轴转动的问题中正确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章机械振动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

(1)简谐振动满足条件

(2)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

(3)简谐振动常数的确定

第二节旋转矢量

(1)旋转矢量的引入

(2)利用旋转矢量计算举例

第三节简谐运动的能量

第四节一维简谐运动的合成拍现象

(1)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

(2)拍现象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简谐运动和简谐波的各物理量,简谐振动方程的建立;旋转矢量法;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

教学难点谐振动方程的建立和特征量的确定。

3.基本要求

(1)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根据受力分析能建立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

(2)掌握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根据振动系统特征及初始条件,能确定振动方程中的三个特征量:振幅、初位相和圆频率。

(3)掌握旋转矢量法。

(4)了解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5)理解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生产率振动的合成规律。

(6)了解拍现象和频率,了解两个同频率相互垂直简谐振动的合成。

第六章机械波

1.教学内容

第一节机械波的基本概念

(1)机械波的形式

(2)横波与纵波

(3)波长、波的周期与频率,物体弹性与波速

(4)波线、波面、波前

第二节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1)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2)波函数的物理含义

第三节波的能量声强级

(1)波动能量的传播

(2)声强级

第四节惠更斯原理波的干涉

(1)惠更斯原理

(2)波的干涉条件

第五节驻波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波的传播规律,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波的干涉现象和规律;

教学难点波动方程的建立,波的干涉规律。

3.基本要求

(1)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了解波动与振动的联系与区别,了解波动过程的几何表式。(2)掌握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能根据波线上某一点的振动方程,写出波动方程。(3)理解波动的能量传播特征及波的能量密度能流和能流密度等概念。

(4)理解波的惠更斯原理,理解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现象,掌握波的干涉条件。(5)了解驻波的形成条件,驻波的特征及驻波与行波的区别。

第七章气体动理论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态参量平衡态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气体的物态参量

(2)平衡态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3)热力学第零定律

第二节物质的微观模型统计规律性

(1)分子的线度和分子力

(2)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及统计规律性

第三节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1)理想气体模型

(2)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第四节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第五节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内能

(1)自由度

(2)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3)理想气体的内能

第六节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率

(1)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2)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定律

(3)三种统计平均速度

第七节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质;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

教学难点微观统计平均值与宏观参量的联系。

3.基本要求

(1)理解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解理想气体的宏观定义、微观模型和统计假设。

(2)掌握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以及宏观量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质。

(3)掌握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及内能的概念,并能应用该定量计算理想气体的定压热容、定体热容和内能。

(4)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及速率分布函数和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三种速率;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及最概然速率。理解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第八章热力学基础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准静态过程功热量

(1)准静态过程

(2)气体对外作功

(3)热量

第二节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能

(2)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节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

(1)等体过程摩尔等体热容

(2)等压过程摩尔等压热容

第四节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

(1)等温过程

(2)绝热过程

(3)绝热线和等温线

第五节循环过程卡诺循环

(1)循环过程特点

(2)热机和致冷机效率

(3)卡诺循环

第六节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定理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2)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3)卡诺定理

(4)能量品质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理想气体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计算理想气体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改变量。

3.基本要求

(1)掌握功和热量的概念,理解准静态过程,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计算理想气体等体、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和内能的改变量。

(2)理解循环过程的特征及热机效率和致冷机的致冷系数。理解卡诺循环以及卡诺热机的效率和卡诺致冷机的致冷系数。

(3)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

(4)了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了解卡诺定理和能量品质。

第九章静电场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荷的量子化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的量子化

(2)电荷守恒定律

第二节库仑定律

第三节电场强度

(1)静电场的描述电场强度

(2)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3)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

(4)电偶极子的电场强度

第四节电场强度通量高斯定理

(1)电场线电通量

(2)高斯定理

(3)用高斯定理求电场强度

第五节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能

(1)静电场力作功

(2)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3)电势能

第六节电势

(1)电势

(2)点电荷电场的电势

(3)电势的叠加原理

(4)电势的计算

第七节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

(1)等势面

(2)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应用叠加原理、高斯定理计算带电体的场强;利用电势的定义和叠加原理计算带电体的电势;

教学难点叠加原理和高斯定理的理解及其应用。

3.基本要求

(1)理解库仑定律和电学单位制。

(2)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电场的叠加原理。根据电荷的分布能计算电场强度的分布,理解

电偶极子和电偶极矩的概念,能计算电偶极子在均匀电场中的力矩。

(3)掌握静电场的高斯定理。掌握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4)掌握静电场力作功的特点及静电场的环路定理,掌握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及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由电荷的分布,根据电势叠加原理会计算空间电势的分布。

(5)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第十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1.教学内容

第一节静电场中的导体

(1)静电平衡条件

(2)静电平衡时的导体性质

(3)静电屏蔽

第二节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2)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强度

第三节电位移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1)有电介质时高斯定理的推导

(2)例题解析

第四节电容

(1)导体的电容电容器

(2)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

第五节静电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1)静电场能量计算

(2)能量密度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导体和电介质处于静电场中所显示的各种特性,并利用这些特性对导体的电荷分布、电势及电介质中的场强等物理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导体处于静电场中电荷分布和电势的计算,电介质高斯定理的应用。

3.基本要求

(1)掌握静电平衡的条件,掌握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的电荷、电势、电场分布。

(2)了解电介质的极化机理,掌握电位移矢量和电场强度的关系.掌握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并会用它来计算电介质中对称电场的电场强度。

(3)掌握电容器的电容,能计算常见电容器的电容。

(4)理解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掌握电场能量的计算。

第十一章恒定磁场1.教学内容

第一节恒定电流

(1)电流电流密度

(2)电流的连续性方程恒定电流条件

第二节电源电动势

第三节磁场磁场能量

第四节毕奥-萨伐尔定律

(1)电流元毕奥-萨伐尔定律

(2)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

(3)磁矩

(4)运动电荷的磁场

第五节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

(1)磁感应线磁通量

(2)磁场的高斯定理

第六节安培环路定理

(1)安培环路定理

(2)用安培环路定理求磁感应强度

第七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3)带电粒子在电场与磁场中的运动应用举例第八节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1)安培力国际单位制

(2)载流线圈受外磁场的磁力矩

第九节磁场中的磁介质

(1)磁介质磁化强度

(2)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

(3)铁介质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磁感应强度的计算以及对稳恒磁场的基本规律的理解;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安培环路定理应用。

3.基本要求

(1)理解恒定电流产生的条件,理解电流密度和电动势的概念。

(2)掌握描述磁场的物理量——磁感强度的概念,理解它是矢量点函数。

(3)理解毕奥-萨伐尔定律,能利用它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强度。

(4)掌握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掌握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5)理解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公式,能分析电荷在均匀电场和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了解磁矩的概念。

(6)了解磁介质的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了解磁场强度的概念以及在各向同性介质中H 和B的关系,理解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了解铁磁质的特性。

第十二章电磁感应电磁场和电磁波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磁感应定律

(1)电磁感应定律

(2)楞次定律

第二节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1)动生电动势

(2)感生电动势

(3)电子感应加速器涡电流

第三节自感和互感

(1)自感电动势自感系数

(2)互感电动势互感系数

第四节磁场能量磁场能量密度

(1)磁场能量的计算

(2)磁场能量密度定义及计算

第五节电磁振荡电磁波

(1)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平面电磁波的特性

(3)电磁波的能量能流密度(坡印廷矢量)

(4)电磁波谱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楞次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计算几何形状简单的导体的自感和互感。

3.基本要求

(1)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来计算感应电动势,并判明其方向.

(2)掌握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本质.理解有旋电场的概念.

(3)理解自感和互感的现象,会计算几何形状简单的导体的自感和互感.

(4)理解磁场具有能量和磁能密度的概念, 会计算均匀磁场和对称磁场的能量

(5)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其性质

第十四章波动光学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相干光

(1)光的相干性

(2)相干光的获取

第二节杨氏双缝干涉劳埃德镜

(1)杨氏双缝干涉

(2)缝宽的影响空间相干性

(3)光程、劳埃德镜和半波损失问题

第三节薄膜干涉

(1)透镜的作用

(2)薄膜干涉条件

(3)劈尖、牛顿环

第四节迈克尔逊干涉仪

(1)迈克尔逊干涉仪

(2)等倾干涉

第五节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现象

(2)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3)菲涅尔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

第六节单缝衍射

第七节圆孔衍射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1)圆孔衍射

(2)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的计算

第八节衍射光栅

(1)光栅

(2)光栅衍射条纹的形成

(3)衍射光谱

第九节光的偏振性马吕斯定律

(1)自然光偏振光

(2)吸收产生偏光偏振片起偏与检偏

(3)马吕斯定律

第十节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杨氏双缝干涉、薄膜等厚干涉的有关原理和应用;单缝衍射、光栅衍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马吕斯定律;

教学难点干涉条纹的规律及位置的计算;光栅衍射的成因及特点。

3.基本要求

(1)理解光的相干性、相干无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掌握光程、光程差、半波损失及光的干涉条件。

(2)理解杨氏双缝干涉,能确定干涉条纹在屏上的位置,理解等厚薄膜干涉、等倾干涉以及增透膜和增反膜。

(3)掌握劈尖干涉,能确定的间距,相邻明(或暗)纹对应的膜的原度差等,理解牛顿环、了解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4)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处理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的半波带法。理解单缝衍射公式,会分析、确定单缝衍射条纹的位置及缝宽和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了解光学仪器的分辩本

领。

(5)掌握光栅衍射方程,会确定光衍射各级明纹的位置,理解光栅衍射的缺级现象。

(6)掌握自然光、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掌握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理解线偏振光的获得方法和检验方法。

第十五章狭义相对论

1.教学内容

第一节伽利略变换式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1)伽利略变换式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

(2)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3)光速依赖于惯性参考系的选取吗

第二节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洛仑兹变换

(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2)同时的相对性和时间延缓

(3)长度收缩和时间延缓的实验证明

(4)洛仑兹变换洛仑兹速度变换

第三节相对论性动量和能量

(1)动量与速度的关系

(2)狭义相对论力学的基本方程

(3)质量与能量的关系及其应用

(4)能量与动量的关系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教学难点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动量与速度的关系,以及质量与能量间的关系。

3.基本要求

(1)理解伽里略变换,伽里略相对性原理和经典时空观。

(2)理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础假设,理解洛仑兹坐标变换,了解洛仑兹速度变换。

(3)理解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以及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概念。理解牛顿力学中的进空观和狭义相对论中时空观以及二者的差异。

(4)理解相对论动力学的几个重要结论:动力学基本方程、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能量和质

量的关系以及能量和动量的关系。

第十六章量子物理

1.教学内容

第一节黑体辐射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

(1)黑体辐射

(2)对黑体辐射实验结果的解释经典物理的困难

(3)普朗克假设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

第二节光电效应光的波粒二重性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光子爱因斯坦方程

(3)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三节康普顿效应

第四节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2)氢原子的玻尔理论及其困难

第五节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德布罗意假设

(2)德布罗意波的实验证明

(3)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第六节不确定关系

第七节量子力学简介

(1)波函数概率密度

(2)薛定谔方程

(3)一维势阱

(4)一维势垒隧道效应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普朗克能量量子化假设;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关系;

教学难点对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实验规律的解释;测不准关系。

3.基本要求

(1)了解热辐射的两条实验定律:斯特藩 - 玻耳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以及经典物理理论在说明热辐射的能量按频率分布曲线时所遇到的困难. 理解普朗克量子假设.

(2)理解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两个效应的解释。

(3)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波尔的氢原子理论。

(4)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了解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及其正确性的实验证实。

(5)了解一维坐标动量不确定关系

(6)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 . 了解一维定态的薛定谔方程,以及量子力学中用薛定谔方程处理一维无限深势阱等微观物理问题的方法 .

四、课程学时分配(以章节为单位)

1.推荐教材:《物理学教程》,作者:马文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月:2006年11月版次;第二版

2.教学参考书:《物理学教程习题与解答》,作者:马文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月:2007年,版次:第二版。

3.教学参考书:《物理学教程学习指导》,作者:马文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月:2008年1月,版次:第二版。

4.教学参考书:《大学物理》,作者:张三慧,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年月:1998年,版次:第二版。

六、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教学录像片、CAI课件及教师自己制作的电子教案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们课堂学习的兴趣和课外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板书进行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教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层层剖析,主要采用讲要点、讲方法、讲思路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坚持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最后达到“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益。

考核方式:

1.通过联合命题或试题库抽题等命题形式实现教考分离,并组织任课教师密封流水阅卷。

2.成绩报送实行双及格线制: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由考勤(10%)、作业(20%)、期中考试成绩(20%)和读书笔记四部分组成,设置平时成绩及格线、期末考核成绩及格线,两个及格线均达到的学生通过课程考核。平时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核。

修订人:杨健修订日期:2011.4.10

审核人:李瑞东

康永刚审核日期:2011.4.11

公共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共9页文档

公共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探讨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前沿学科。物理学的发展是许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新技术学科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和前导。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电信、材料、数学、化学、生物、教育、环境,乃至文科各专业均设大学物理课程为必修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涉及的学科专业广,人数众多,且后续对接的课程面宽,在公共必修课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地位。 目前我国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仅是本学科本课程的传统内容,在物理学分层次教学、物理学跨学科教学、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教学诸方面较弱。学生对物理与其他与学科间的联系了解得较少。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新科学技术产业的不断涌现,社会需求人才的模式日新月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去研究和探讨符合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符合各不同专业、不同层次需求、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与内容。大学物理课程要符合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学科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1]。 一、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的教学体系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应形成纵向以物理学知识为轴线,横向向边缘、交叉学科辐射的树形知识结构与科学知识体系,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交融及综合。物理教育的内容既要具有扎实的基础性,又要体现明显的时代性[2]。 我们借鉴现代教育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构筑适合现代大学生认知特点的大学物理课程结构与科学知识体系。结合各专业的实际,

建立公共大学物理课程三个层次、六个类别的教学体系,即144学时、128学时、88学时三个层次,电信类专业、材料类专业、生物类专业、化学类专业、数学类专业、教育技术类专业六个教学类别。注重理工科各类专业物理学知识共同要求的构建和特殊要求的兼顾,采用分层次教学,分类修订大学物理教学计划和编写教学大纲。 依据“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培养人才基本原则,在教学中保持物理学知识的系统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并结合理工科各专业的实际,进行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跨学科教学研究及实践;将物理学的教学内容与现代科技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切实感受物理学与本专业学科的密切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科技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本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当今科学发展的前沿课题,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增强他们对新形势的适应能力和知识的更新能力,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后进行工程实践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我们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高质量物理学教科书作为基本教材。该教材对普通物理学的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特别注重理工科各专业物理学知识共同要求的构建,对各类专业的特殊要求也有所兼顾。 在全面讲解物理学知识的同时,又强调重点,即对力、热、电、光等基本物理内容均进行系统的讲授,又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物理学的不同要求,对相关的内容有所侧重。如电信类专业,重点内容为力学、电磁学、光学;化学类专业,重点内容为热学、电磁学、光学;生物类专业,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简介Word版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简介 及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工科类通用 学制:四年本科 学时:60学时 学分: 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务处审定 二零零五年三月

编写朱孝义张素萍 审定张道明 讨论朱孝义张素萍赵惠裘平一郭涛

目录 一.物理实验课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4) 二.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4) 三.实验课程安排及课时分配 (7) 四.对各个实验的具体教学要求 (8)

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的。 一、物理实验课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物理实验是对高等工业学校学生进行科学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的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教学和物理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既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和配合,又有各自的任务和作用。 本课程应在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习物理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基本任务: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其中包括: (1)能够自行阅读实验教材和资料,作好实验前的准备。 (2)能够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能够应用物理学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判断。 (4)能够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说明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5)能够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3.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学生具有对待科学实验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二、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 教学内容(教师讲授) (1)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任务、教学方式、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及实验室规则。 (2)介绍测量误差、有效数字及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测量分类、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系统误差的分析、偶然误差的估 计、直接测量结果的误差表示、间接测量的误差计算。有效数字 的性质和运算。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重要方法,例如:列表法、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 要求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正式报告稿)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 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 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 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 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 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 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 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 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 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详见附表)

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为核心内容,共74条,建议学时数不少于126学时,各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A类内容各部分的学时分配进行调整;B为扩展内容,共51条。 1.力学 (A:7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5条) 2.振动和波 (A:9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 3.热学 (A:10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 4.电磁学 (A:20条,建议学时数40学时;B:8条) 5.光学 (A:14条,建议学时数18学时;B:9条) 6.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 (A:4条,建议学时数6学时;B:3条) 7.量子物理基础 (A:10条,建议学时数20学时;B:4条) 8.分子与固体 (B:5条) 9.核物理与粒子物理 (B:6条)

大学物理学教案(上册)

大学物理学I 课程教案

大学物理学I 课程教案

第三章质点动力学 教材分析: 在前两章中,我们以质点为模型讨论了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物体作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拓展这些概念和规律,把它们应用到刚体运动的问题中。本章主要讨论刚体绕定轴转动的有关规律,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刚体平面平行运动。 3.1 定轴转动刚体的转动惯量 教学目标: 1 理解刚体的模型及其运动特征; 2 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 转动惯量的计算;动量矩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转动惯量的定义 2 转动惯量的计算(匀质长细杆的转动惯量、均匀细圆环的转动惯量、均匀薄圆盘的转动惯量、均匀球体的转动惯量) 3 平行轴定理 3.2刚体的定轴转动定理3.3 转动定理的积分形式——力矩对时间和空间的积累效应 3.5 守恒定律在刚体转动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力矩的物理意义,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 2 理解力矩的功和刚体转动动能的概念,并能熟练运动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3 用类比方法学习描述质点和刚体运动的物理量及运动规律 4 理解刚体对定轴转动的角动量概念和冲量矩的概念 5 掌握刚体对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教学内容: 1 力矩 2 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3 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力矩的功、定轴转动的动能、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4 刚体的重力势能 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6 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课后作业: 小论文: 1 关于转动惯量的讨论 2 陀螺运动浅析

第5章机械振动 教材分析: 与前几章所讨论的质点和刚体的运动相似,振动也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是自然界中的最普遍现象。振动几乎涉及到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例如,在力学中有机械振动,在电磁学中有电磁振荡。近代物理学中更是处处离不开振动。本章将讨论机械振动的基本规律。 5.1 弹簧振子和单摆的运动方程 教学目标: 理解弹簧振子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理解单摆的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 教学重/难点: 弹簧振子的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单摆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教学内容: 弹簧振子的动力学方程、弹簧振子的运动学方程、单摆的运动方程 5.2 简谐振动 教学目标: 理解简谐振动的定义、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 理解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相位的意义 掌握用旋转矢量表示简谐振动、理解简谐振动能量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简谐振动的特征量:振幅、周期、相位 旋转矢量法、简谐振动的动能、势能 教学内容: 简谐振动的基本概念、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表示法、简谐振动的能量 5.3 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教学目标: 理解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或多个简谐振动的合成 教学重/难点: 两个或多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教学内容: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多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作业:P166 5.2 5.3 5.8 5.23

浅谈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谈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摘要】为培养具备现代科技素质的高质量高层次创新人才,大学物理作为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其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和教学改革的发展,提出了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几点想法,以促进大学物理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方法0 引言大学物理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并以此阐明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以物理学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所阐述的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教育的目的不在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过程,而应该是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过程,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而大学生的培养也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对大学物理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讲授物理课时,应特别注重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这对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动态演示[3],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得复杂的、瞬间变化的、缓慢演化过程及其内部的种种演化内容变得直观化、清晰化和明朗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当讲授复杂过程和物理现象时以多媒体为主,而在讲授定理推导和重要概念时,可用黑板书写,强调其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这两种教学手段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能够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3 建立网络课堂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以外,在课后也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课堂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网络课堂是一种现代教学的方式,它赋予了大学物理课程的新活力,同时也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在网络课堂中,可以添加大学物理课程的电子课件,方便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及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制作大量的答疑资料,方便学生自行查看,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建立公开的答疑平台,方便学生网上讨论和交流疑难问题;添加类似“地球2100 ”等科教片,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能够学习到许多课堂上1.4 学不到的物理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探索。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演示实验是大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演示实验室的建立也是必须的。通过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可以直接的观察到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模型、物理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而不只是局限于枯燥的书本理论知识,也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同时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科学素质和探索精神。同时开放性的物理实验室,给学生提供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也提供了探索和发现的思维空间,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现代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得以显著地提高。作为大学物理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包括科研方向的确定、文献的查阅和实验方面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1 教学方法自20 世纪初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出现了很多新的理论和

大学物理第五章习题及解答

第五章 刚体力学 一、填空 1.刚体的基本运动包括 和 。 2.刚体的质心公式 。 3.质量为m,半径为R 的均匀薄圆环对过圆心且垂直圆环面的转动惯量是 ,对 圆环直径的转动惯量是 。 4.长度为L,质量为M 均匀细棒,对通过棒的一端与棒垂直轴的转动惯量是 ,对通过棒中点与棒垂直轴的转动惯量是 。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刚体? 2.简述质心运动定理的内容。 3.简述刚体绕某轴转动时的转动惯量的定义式及影响转动惯量的因素。 4.简述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和垂直轴定理。 5.简述转动定律的内容。 三、计算题 5.1飞轮以转速{ EMBED Equation.3 |1min 1500n -?=round n 转动,受到制动而 均匀的减速,经而停止。求: (1)角加速度的大小; (2)从制动算起到停止,转过的圈数; (3)制动后,第时角速度的大小。

5.2 已知飞轮的半径为,初速度为,角加速度为。试计算时的 (1)角速度; (2)角位移; (3)边缘上一点的速度; (4)边缘上一点的加速度。 5.3某发动机飞轮在时间间隔内的角位移为 求:时刻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5.4如图所示,钢制炉门由两个长1.5m的平行臂AB和CD支撑,以角 速率逆时针转动,求臂与铅直成45o时门中心G的速度和加速度。 5.5 桑塔纳汽车时速为166km/h,车轮滚动半径为0.26m,自发动机至驱动轮的转速比为0.909.问发动机转速为每分钟多少转? 第五章刚体力学答案 一、填空 1.平动,定轴转动 2. 3. 4.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刚体? 刚体是受力作用时不改变形状和体积的物体,是物体的理想化模型。 2.简述质心运动定理的内容。 质点系所受的合外力等于质点系的质量乘以质心加速度。 3.简述刚体转动惯量的定义式,并具体说明转动惯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转动惯量定义式:。其与物体的总质量、质量的分布、转轴的位置有关。4.简述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和垂直轴定理。 答:平行轴定理:刚体对于某轴的转动惯量等于刚体对于通过其质心且和该轴平行的轴的转动惯量与刚体的质量和两轴间距平方的乘积之和。即:。 垂直轴定理:薄板对于垂直板面轴oz的转动惯量,等于薄板对位于板面内与oz 轴交于一点的两相互垂直的轴ox和oy的转动惯量之和。即:。 5.简述刚体转动定律的内容。 答:刚体在合外力距的作用下,所获得的角加速度与合外力矩的大小成正比,与转动惯量成反比。 三、计算题 5.1飞轮以转速转动,受到制动而均匀的减速,经而停止。求: (1)角加速度的大小; (2)从制动算起到停止,转过的圈数; (3)制动后,第时角速度的大小。 解:(1)初角速度末角速度 由定义得,角加速度 (2)从制动算起到停止,转过的角度 转过的圈数 (3)第时角速度的大小 5.2 已知飞轮的半径为,初速度为,角加速度为。试计算时的 (1)角速度; (2)角位移;

大学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B(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第5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课程内容: 1、电荷和电场库仑定律 2、电场强度场强的叠加原理连续分布电荷的场强 3、电场线电通量高斯定理高斯定理的应用 4、静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电势的叠加原理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5、电偶极子 6. 电流和电流密度欧姆定律电动势 基本要求: 1、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3、理解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能熟练地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4、掌握电场力的功与电势差和移动电荷之间的关系。 5、理解电场是保守力场。 6、掌握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 7、了解解电场线、等势面的概念。 8、了解场强和电势梯度的关系。 9、了解电偶极子,电偶极矩的概念。 10、理解电流、电流密度、电动势的概念。 11、掌握欧姆定律 本章重点: 1、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的应用 3、会计算电场力的功。 4、电流密度、欧姆定律 本章难点: 1、利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模块分类及要求:

※第6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课程内容: 1、静电场中的导体 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3、电位移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4、电容电容器 5、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6、静电的应用 基本要求: 1、理解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及导体表面电荷分布。 2、掌握电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计算平板、球、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3、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解释和极化强度矢量。 4、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各向同性介质中电位移与电场强度的关

赵近芳版《大学物理学上册》课后答案

1 习题解答 习题一 1-1 |r ?|与r ? 有无不同? t d d r 和 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 t 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解:(1) r ?是位移的模,? 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 2r r -=,1 2r r r -=?; (2) 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 t d d r = =v t s d d .t 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r =(式中r ?叫做单位矢),则t ?r ?t r t d d d d d d r r r += 式中t r 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 t r t d d d d 与 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 . 题1-1图 (3) 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 = , 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 ,所以 t 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 式中dt dv 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 t r d ?d d ?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 2y x +,然后根据v = t r d d ,及a = 2 2d d t 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v = 2 2d d d d ?? ? ??+??? ??t y t x 及a = 2 22222d d d d ??? ?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 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 +=, j t y i t x t r a j t y i t x t r v 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故它们的模即为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文):大学物理(A)课程名称(英文):University Physics(A) 2、学时/学分:128学时/8学分 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一元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 4、面向对象:工科各专业 5、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高景《大学物理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吴锡珑《大学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包括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等)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广泛地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以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它所包括的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及它们在科学技术上应用的初步知识等都是一个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因此,《大学物理》课程是我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 《大学物理》课程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些都起着开阔思路、激发探求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本课程,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步

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本课程是在低年级开设的,因而它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学习物理知识、物理思想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本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地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在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将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级,本大纲教学内容要求也分成三类,并用符号(1)、(2)和(3)标记在内容标题的右上角,这三类要求是: (1):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透彻理解、牢固掌握。(透彻理解其物理内容,掌握其适用条件,对定理一般要求会推导)并能熟练应用。 (2):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理解并能掌握,对定理的推导一般不作要求,但要求会用它们分析、计算有关简单问题。 (3):只要求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一般不要求应用。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90902008 学时:96 学分:6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开课部门:基础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大学物理课程是我校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实验性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2.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具体要求见《大学物理实验大纲》。 四、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质点力学 1. 教学内容 (1)质点运动的描述 (2)牛顿运动定律; (3)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4)冲量和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5)力矩和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2.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点运动的描述、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牛顿运动定律和三个守恒定律及其成立条件 3.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中要通过把质点力学的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模型,逐步使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应注意1.质点力学中除角动量部分外绝大多数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接触,故教学中展开应适度,以避免重复;2.学习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3.可简要说明守恒定律与对称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使学生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它们具有的矢量性、相对性和瞬时性,能用求导方法由已知的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掌握质点的动能和动能定理,理解保守力和势能的概念,理解系统的机械能定理及其应用,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与应用;理解冲量的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与应用;了解力矩和角动量的概念,理解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第二章刚体力学基础 1.教学内容 (1)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描述; (2)刚体定轴转动的动力学描述; (3)刚体定轴转动的机械能守恒; (4)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转动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角动量守恒的条件。 3. 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中要通过把刚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模型,逐步使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1.刚体力学中除刚体外绝大多数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接触,故教学中展开应适度,以避免重复;2.学习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使学生理解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了解平行轴定理的内涵,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及应用;了解力矩的功的计算,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机械振动 1.教学内容 (1)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描述; (2)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和能量; (3)简谐运动的合成。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描述。 难点: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3.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中应强调简谐运动的描述特点及研究方法,突出相位及相位差的物理意义。振动是应用演示手段较为丰富的部分,教学中应充分应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手段阐述旋转矢量法;展示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振动的合成。并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展示物理思想和物理现象的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概念及其三个特征量的意义,理解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及能量特征,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问题。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上册课后答案

大学物理学习题答案 习题一答案 习题一 1.1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位移和路程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不相 等? (2)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 (3)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的关系和区别又是什 么? (4) 质点的位矢方向不变,它是否一定做直线运动?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矢的方向是否一 定保持不变? (5) r ?和r ?有区别吗?v ?和v ?有区别吗? 0dv dt =和0d v dt =各代表什么运动? (6)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 出22r x y = + dr v dt = 及 22d r a dt =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 v = 及 a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两者区别何在? (7) 如果一质点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那么,该质点的速度和位矢与时间的关系是否也是线性的? (8)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一定在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恒为零,因此 其法向加速度也一定为零.”这种说法正确吗? (9) 任意平面曲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曲线凹进那一侧,为什么? (10) 质点沿圆周运动,且速率随时间均匀增大,n a 、t a 、a 三者的大小是否随时间改变? (11) 一个人在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火车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此石子能否落回他的手中?如果石子抛出后,火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结果又如何? 1.2 一质点沿x 轴运动,坐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为224t t x -=,式中t x ,分别以m 、s 为单位,试计算:(1)在最初s 2内的位移、平均速度和s 2末的瞬时速度;(2)s 1末到s 3末的平均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hysics 课程编码:0084,0085 课内教学时数:56学时+5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6学时+56学时。 学分:3.5学分+3.5学分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理工科专业 开课单位:基础部大学物理教研室 撰写人:xx 审核人:xx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4年9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工科大学物理是高等工科专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或培养高素质有工程背景的各类人员的必修基公共础课程。它不仅对后续课程教学提供保障作用,而且对最终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科学素养发挥基础性作用,发挥其自然科学素质培养中的核心课程作用。 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1)使学生较系统地获得自然界各种基本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知识,通过大学物理的这种少学时教学,应使学生对基础物理的最基本概念、最基本理论、最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理解,具有最基本应用的能力,形成对于物理学科体系、框架的总体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2)在工程化倾向的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在科学实验、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基本的训练),为进一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挥更长远的基础性作用。 3)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初步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并能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出条理较清晰的笔记、小结或读书心得,从而迅速提高自学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2)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够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3)会运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与已知典型结果的比较,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大学物理课程总结

大学物理课程总结 大学物理课程总结 大学物理课程总结 在大二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处于诸多自然科学学科的核心地位,物理学研究的粒子和原子构成了蛋白质、基因、器官、生物体,构成了一切天然的和人造的物质以及广袤的陆地、海洋、大气,甚至整个宇宙,因此,物理学是化学、生物、材料科学、地球物理和天体物理等学科的基础。今天,物理学和这些学科之间的边缘领域中又形成了一系列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如粒子物理、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电子物理、生物物理等等。这些学科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在该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章节的内容: 第4章机械振动第5章机械波第6章气体动理论基础第7章热力学基础第12章光的干涉第13章光的衍射第14章光的偏振 在对以上几个章节进行学习了之后,我们大致了解了有关振动、热力学、光学几个方面的知识。下面,我对以上几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机械振动,例如:任何一个具有质量和弹性的系统在其运动状态发生突变时都会发生振动。任何一个物理量在某一量值附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都可以叫做振动。本章主要讨论简谐振动和振动的合成,并简要介绍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以及非线性振动。 在第五章机械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波”。如果在空间某处发生的振动,以有限的速度向四周传播,则这种传播着的振动称为波。机械振动在连续

介质内的传播叫做机械波;电磁振动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叫做电磁波;近代物理指出,微观粒子以至任何物体都具有波动性,这种波叫做物质波。不同性质的波动虽然机制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空间的传播规律却具有共性。本章一机械波为例,讨论了波动运动规律。 从第六章开始,我们开始学习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篇,其中,气体动理论是统计物理最简单、最基本的内容。本章介绍热学中的系统、平衡态、温度等概念,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阐明平衡状态下的宏观参量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质,并导出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最后讨论理想气体分子在平衡状态下的几个统计规律。 第七章中讲的是热力学基础,本章用热力学方法,研究系统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热与功的转换关系和条件。热力学第一定律给出了转换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给出了转换条件。 接下来,我们学习物理学下册书中的波动光学篇有关内容。光学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规律的学科。其内容通常分为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和量子光学三部分。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研究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规律的光学称为几何光学;以光的波动性质为基础,研究光的传播及规律的光学称为波动光学;以光的粒子性为基础,研究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的光学称为量子光学。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如长度的精密测量、光谱学的测量与分析、光测弹性研究、晶体结构分析等已很普遍。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激光的问世和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开拓了光学研究和

大学物理课程论文

大学物理课程论文 系别:能源工程系 班级:13应化 姓名:苟昱

引言 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不自觉地运用物理知识。并且,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物理现象大量的存在于我们周围,如雨后天晴的彩虹,湖水沸腾等。都可以从物理知识中得到答案。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物理是源于生活也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能够增加我们的感性认识,增强生活实际的联系。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在现代,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关键词:生活物理,物理应用,杨氏模量

在大学物理课程上,我们做了众多物理实验,然而今天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弹性模量,和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又称弹性系数,杨氏模量。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弹性模量变成了工程材料重要的性能参数,从宏观角度来说,弹性模量是衡量物体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大小的尺度,从微观角度来说,则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键合强度的反映。凡影响键合强度的因素均能影响材料的弹性模量,如键合方式、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温度等。在日常生活中,弹性模量的应用与测量在许多领域有重要的作用,就好像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如果不够,使建筑变形而不能正常使用,就很容易发生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我们在实验中测得的杨氏模量,它是沿纵向的弹性模量,也是材料力学中的名词。1807年因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 1773-1829) 所得到的结果而命名。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值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它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杨氏模量的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杨氏模量越大,越不容易发生形变。 杨氏弹性模量是选定机械零件材料的依据之一,是工程技术设计中常用的参数。杨氏模量的测定对研究金属材料、光纤材料、半导体、纳米材料、聚合物、陶瓷、橡胶等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有着重要意义,还可用于机械零部件设计、生物力学、地质等领域。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公共课课程编号: 课程要求:必修学时:112 试用专业:全校本科学分:7 一、讲授内容 ﹙-﹚力学﹙12 + 4﹚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⑷ 参照系﹑质点﹑质点的位移﹑运动方程﹑质点的速度,质点的加速度。相对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一般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线量与角量的关系。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5+2﹚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系﹑非惯性系。变力的功,动能定理。重力作功特点,保守力、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引力势能。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碰撞。 第三章刚体的定轴转动﹙3+2﹚ 刚体的定轴转动。力矩,转动定律,转动惯量。转动动能,力矩的功,动能定理。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二﹚气体分子运动论及热力学﹙10+2﹚ 笫四章气体分子运动论⑸ 分子运动论基本概念。气体状态参量,平衡状态,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分子模型,理想气体的压力公式,热力学温度的统计解释。理想气体的内能,自由度,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速率分布概念,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分布函数和分布曲线。最可几速率, 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笫五章热力学基础(5+2) 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功、热量,热功等效性, 平衡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及内能的改变间的关系。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热机效率, 致冷系数。热力学笫二定律,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卡诺定理。 ( 三) 电磁学(30+8) 笫六章真空中的静电场(8+2) 电荷,库仑定律, 电场, 电场强度, 电力线, 电通量, 高斯定理。静电场力的功, 静电场的环流定律。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 第七章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5+2) 导体的静电平衡, 导体上的电荷分布。电介质的极化, 电位移矢量, 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电容器的电容, 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大学物理(上)英文课程描述

College Physics I Prerequisites: math, physics, chemistry and calculus of high school Teaching Goals: ●Develop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s in classic kinematics using calculus ●Master the method of solving problems in classic mechanics by us ing Newton’s three laws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and basic method of developing physical models ●Learn to abstract physical models from concrete problems, and improve ability of solving physical problems ●Develop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of studying macroscopic property and law of gases b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gas molecules’ model ●Improve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of studying thermodynamic problems by us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Laws of Thermodynamics ●Develop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entropy. Content: Chapter 1: Force and Motion 1-1 Description of particles motions This section features reference and coordinate frame, space and time, kinematics equation, position vector, displacement, speed, and acceleration. 1-2 Circular motion and general curvilinear motion This section features tangential acceleration and normal acceleration,angular variables of circle motion,vector of throwing motion. 1-3 Relative motion, common forces and fundamental forces 1-4 Newton’s law of motion and examples of its applications 1-5 Galilean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non-inertial system, inertial force,spatial-temporal view of classical mechanics Chapter 2: Conserved quantities and conservation law 2-1 Internal and external forces of particles system,theorem of centroid movement 2-2 Theorem of momentum,law of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2-3Work and theorem of kinetic energy 2-4 Conservative force, work of paired force, potential energy 2-5 Work-energy principal of particles system,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 2-6 Collision 2-7 Law of conserv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 2-8 Symmetry and law of conservation Chapter 3:motion of rigid body and fluid 3-1 Model of rigid body and its motion 3-2Moment of force, rotational inertia, law of fix-axis rotation 3-3 Work-energy relation in fix-axis rotation 3-4 Angular momentum theorem and conversation law of rigid body in fixed-axis 3-5 Procession 3-6 Perfect fluid model, steady flow, Bernouli Equation 3-7 Chaos, inherent randomness of Newtonian mechanic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