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介绍_3

大学物理课程介绍_3
大学物理课程介绍_3

大学物理课程介绍

大学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很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窗口。能够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睛看世界,坚持真理,破除迷信。大学物理是低年级开设的课程,在使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由: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振动和波、波动光学、分子动理论、热力学以及电磁学七个部分组成。

本课程课程代码为:090201

本课程课程类别为:基础课,必修课。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理工科各类非物理专业的本专科学生。

授课学时:本科化工类、轻纺类授课总学时为68学时,3.4学分,第二学期一学期完成;本科材料类、建工类、机械类、动力类、电子信息类授课总学时为100学时,5学分,分第二学期68学时,3.4学分和第三学期32学时,1.6学分两学期完成。专科授课总学时为70学时,3.5学分。

本课程目前师资配备为: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助教10名。

本课程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占70%,作业及平时成绩占30% 。

本课程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基本教材:

内蒙古工业大学物理系编.《大学物理》(第一版).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2.

教学参考书:

1、祁关泉等译.《物理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3.

2、何维杰,欧阳玉.《物理学思想史与方法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9.

3、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

4、尹鸿钧.《基础物理教程丛书》(力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2.

5、顾建中.《力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

6、梁昆淼.《力学》(上、下册,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

7、李椿,章立源,钱尚武.《热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9.

8、赵凯华.《电磁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4.

9、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电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2.

10、姚启钧.《光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

11、母国光,李若蹯.《普通物理学》(光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11.

12、章志鸣,沈元华,陈惠芬.《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13、张三慧.《大学物理学》(第一、二、三、四、五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4、陆果.《基础物理学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5、[美]阿特.霍布森.《物理学:基本概念极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6、邓飞帆,葛昆龄,王祖恺.《普通物理疑难问答》.湖南科技出版社.1984,7.

17、华东师大普物研究室.《大学物理选择题》.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7,10.

18、[英]Toh kok Aun,Tan Sean Huat.《普通物理选择题》.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5,6.

19、四川师范学院物理系电磁学教研组.《电磁学思考题解答》(上、下册).1980,4.

20、潘仲麟,黄有兴.《电磁学解题指导》.浙江科技出版社.1982,5.

21、苏曾燧.《普通物理思考题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7.

22、杨建华,苏惠惠.《大学物理学重大难点专题辅导》.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12.

23、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教研室.《物理学习题集》(第一、二、三集).1980.4,1983.4.

24、王发伯,赵仲罴,黄宁庆,罗维治等.《普通物理典型题解》.湖南科技出版社.1981,5.

25、马文蔚等编.《物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6、D. Halliday,R. Resnick,K. S. Krane.《PHYSICS》Fif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INC.2002.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University physics)

二、课程编码

090201

三、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

总学时100学时;5学分

第二学期:68学时;3.4学分。

第三学期:32学时;1.6学分。

四、适用专业

化工类、轻纺类68学时;材料类、建工类、机械类、动力类、电子信息类100学时。

五、编制者

赵巨东,教授

六、编制日期

2005年6月10日

七、课程开设的意义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它所包括的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上应用的初步知识等都是一个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因此,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工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高等学校中开设大学物理课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些都起着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大学物理课,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大学物理课是在低年级开设的课程,它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大学物理课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面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通过大学物理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八、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大学物理不仅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基础课,同时也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学、电机原理、结构力学及电子、通信、机械类等多种课程的基础。

学习大学物理首先应在高中学完物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基础上进行,高等数学是大学物理课程问题解决的主要工具,所以应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开课。大学物理知识及其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于工科大学各专业的后续课程的学习有不可替代的

基础作用,比如,力学理论是建工、机械、能动等专业的专业课的基础理论,光学理论是通信、机械、计量等专业的基础理论,热学理论是化工、能动轻纺等专业的基础理论,电磁学是电子、通信等专业的基础理论,原子结构理论是材料、化工、计算机等专业的基础理论等等。

九、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与教学进度、作业安排

第一章质点的运动规律(12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机械运动的一般概念

理解物理模型—质点,体会物理建模的思想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理解参照系、坐标系的概念,了解时间、空间的一些相关概念。

第二节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理解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能在直角坐标系熟练的建立运动方程,能根据运动方程计算速度、加速度,能计算平面运动时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

第三节运动学量的积分关系

能够根据给定的已知条件(速度、加速度的函数形式)、初始条件确定质点的运动方程。

第四节相对运动

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公式。

第五节牛顿运动定律

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了解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概念,能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的质点的动力学问题。

第六节力学相对性原理及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了解力学相对性原理,了解“惯性力”的概念

2、本章重点

位矢、位移、运动方程和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方程)求解一维动力学问题。

3、本章难点

计算平面运动时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变力作用下质点的一维动力学问题。

4、本章作业10道题

第二章运动的守恒定律(10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功和能

掌握功、动能、势能的概念,理解保守力做功特点及其保守力做功与相应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能熟练计算一维变力的功,能熟练应用系统的势能;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质点系的动能定理、质点系的功能原理。

第二节动量守恒定律

掌握冲量的概念,掌握质点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定律;能熟练应用质点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平面力学问题,体会应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第三节角动量守恒

理解角动量、力矩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理解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2、本章重点

功、动能、势能、冲量、动量、力矩、角动量等概念,动量、机械能、角动量守恒定律。

3、本章难点

势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4、本章作业10道题

第三章机械振动(8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简谐振动

掌握振幅、周期、频率、相位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能分析建立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能根据给定条件写出谐振动方程,能根据谐振动方程计算出任意时刻的速度、加速度;能根据振动曲线写出谐振动方程。

第二节简谐振动的矢量图示法

掌握简谐振动的矢量图,能熟练应用矢量图求出谐振动相位。

第三节简谐振动的合成

掌握两个同频率、同方向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了解两个不同频率、同方向的简谐振动的合成,了解“拍”的形成,了解两个相互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第四节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了解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2、本章重点

谐振动方程、谐振动的矢量图示法、振动相位的意义及其确定、同方向同频率振动的合成。

3、本章难点

谐振动方程的导出与分析、振动的合成方法、旋转矢量图、相位的概念。

4、本章作业8道题

第四章机械波(10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波的基本概念

理解简谐波的形成条件,理解横波、纵波、波面、波线的概念,掌握波长、波的周期、波动相位、波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第二节简谐波的描述——波函数

掌握由已知质点的振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方法及波函数的物理意义,能区分波形图和振动图线。

第三节波的能量

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的概念。

第四节波的干涉

理解波的迭加原理和波的干涉条件,掌握相干波迭加后的加强和减弱条件,熟练计算相位差和波程差。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和特点,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第五节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

了解惠更斯原理对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的解释。

第六节声波

了解声波的基本概念(声压、声强、声强级、响度),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其应用。

第七节多普勒效应

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原因,了解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2、本章重点波函数,波的图象、波的干涉。

3、本章难点波动图、波函数、驻波

4、本章作业8道题

第五章波动光学(12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光的本性

了解光学的发展简史,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二节光的干涉原理

理解相干光的获得方法,掌握光程的概念及光程差与相位差之间的关系,熟练计算有介质时的光程和光程差。

第三节光的干涉实验

能分析确定杨氏双缝、薄膜干涉、劈尖、牛顿环的干涉图象,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了解劳埃得镜的干涉原理,掌握半波损失的条件。

第四节光的衍射

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了解衍射分类

第五节单缝圆孔的夫琅和费衍射

掌握分析单缝衍射条纹分布规律的方法,了解圆孔衍射及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

第六节衍射光栅X射线衍射

理解光栅衍射公式,能确定光栅光谱线的位置, 对光栅的缺级做一般介绍;了解X射线衍射原理。

第七节光的偏振

理解自然光和偏振光的概念,了解获得自然光和偏振光的方法,了解检验自然光和偏振光方法;理解并熟练应用马吕斯定律。

第八节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

理解布儒斯特定律;了解通过玻璃堆获得偏振光的方法。

2、本章重点:光的干涉实验、衍射实验,光的偏振。

3、本章难点:杨氏双缝干涉、光的衍射、菲涅耳半波带法、光程差的计算、半波损失。

4、本章作业:12道题

第六章气体动理论(8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物质的微观模型统计规律

了解气体的微观结构;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了解分布函数的一般意义。

第二节气体状态参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解气体状态参量;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应用。

第三节理想气体的压强温度

理解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理解压强公式、温度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第四节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内能

理解气体分子平均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理解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和内能的概念。

第五节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

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及速率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算术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最概然速率的意义。

第六节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

了解解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

第七节实际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了解范德瓦斯方程的物理意义。

第八节气体的迁移现象

了解内摩擦现象、热传导现象、扩散现象的物理图象。

2、本章重点理想气体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内能。

3、本章难点能量均分定理、气体迁移现象。

4、本章作业8道题

第七章热力学基础(8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准静态过程

理解准静态过程的特征,了解非静态过程,理解平衡过程。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掌握功、热量、内能等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节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

能熟练分析、计算理想气体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增量。

第四节循环过程

掌握正循环、逆循环的概念,会计算热机效率,了解制冷机致冷系数。掌握卡诺循环的效率,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

理解卡诺定理。

第五节热力学第二定律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了解两种表述的等效性,了解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理解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第六节熵及熵增加原理

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及无序性,了解熵的概念。了解波尔兹曼的熵公式。

2、本章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理想气体等容、等压、等温、绝热过程中的应用,热机效率,卡诺循环的效率。

3、本章难点:循环效率、绝热过程。

第八章静电场(10学时)(68学时不要求)

1、主要内容

第一节库仑定律

理解真空中库仑定律及其矢量表达式,了解介质中库仑定律及其矢量表达式。

第二节电场强度

掌握场强概念及场强叠加原理,会用矢量积分法计算简单规则电荷分布的场强。

第三节高斯定理

理解高斯定律的物理意义,掌握并熟练应用高斯定理计算场强的条件和方法。

第四节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

理解静电场的环路定理,掌握电势、电势差、电势能及电场力作功的概念及其关系,能计算简单问题的电势。第五节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理解场强与电势的积分关系、了解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第六节静电场中的导体

了解静电平衡条件及导体电势的概念,了解导体表面面电荷分布及静电屏蔽现象。

第七节电容

理解电容的概念,会计算简单形状电容器电容及简单串、并联电容。

第八节静电场的能量

了解静电场能量密度概念,了解电容器的贮能公式,会计算简单问题的电场能量。

2、本章重点:场强、电势叠加原理、高斯定理及其应用、电容。

3、本章难点:高斯定理的意义及应用、用场强、电势叠加原理计算场强与电势。

4、本章作业:12道题

第九章稳恒磁场(10学时)(68学时不要求)

1、主要内容:

第一节磁场磁场的高斯定理

掌握磁感应强度概念,理解磁场线分布规律和磁场的高斯定理。

第二节毕奥—萨伐尔定律

理解毕奥—萨伐尔定律,能计算简单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第三节安培环路定理

理解安培环路定理、掌握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第四节安培定律

理解安培定律和磁力矩概念,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平面线圈在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

第五节洛仑兹力

理解洛仑兹力公式,会应用洛仑兹力公式计算带电粒子在均匀电磁场中的运动。

2、本章重点: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安培力,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3、本章难点: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安培力计算。

第十章电磁感应电磁场(10学时)(68学时不要求)

1、主要内容:

第一节电流密度电动势

了解电流密度的物理意义,理解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第二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掌握并熟练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三节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理解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并会计算简单问题的电动势,了解感生电场的物理意义。

第四节自感和互感

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和定义及其物理意义,会简单问题的计算。

第五节磁场能量:

了解磁场能量密度的概念,能计算简单对称情况下磁场的能量。

第六节电磁理论的基本概念

了解位移电流概念,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

第七节电磁波

了解电磁波的一般概念及基本性质

2、本章重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计算、感生电动势。

3、本章难点:

动生电动势计算、感生电场、位移电流。

4、本章作业:10道题

十、课程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占70%,作业及平时成绩占30% 。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基本教材:内蒙古工业大学物理系编.《大学物理》.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2.

教学参考书:

1、祁关泉等译.《物理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3.

2、何维杰,欧阳玉.《物理学思想史与方法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9.

3、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

4、尹鸿钧.《基础物理教程丛书》(力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2.

5、顾建中.《力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

6、梁昆淼.《力学》(上、下册,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

7、李椿,章立源,钱尚武.《热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9.

8、赵凯华.《电磁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4.

9、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电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2.

10、姚启钧.《光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

11、母国光,李若蹯.《普通物理学》(光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11.

12、章志鸣,沈元华,陈惠芬.《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13、张三慧.《大学物理学》(第一、二、三、四、五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4、陆果.《基础物理学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5、[美]阿特.霍布森.《物理学:基本概念极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6、邓飞帆,葛昆龄,王祖恺.《普通物理疑难问答》.湖南科技出版社.1984,7.

17、华东师大普物研究室.《大学物理选择题》.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7,10.

18、[英]Toh kok Aun,Tan Sean Huat.《普通物理选择题》.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5,6.

19、四川师范学院物理系电磁学教研组.《电磁学思考题解答》(上、下册).1980,4.

20、潘仲麟,黄有兴.《电磁学解题指导》.浙江科技出版社.1982,5.

21、苏曾燧.《普通物理思考题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7.

22、杨建华,苏惠惠.《大学物理学重大难点专题辅导》.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12.

23、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教研室.《物理学习题集》(第一、二、三集).1980.4,1983.4.

24、王发伯,赵仲罴,黄宁庆,罗维治等.《普通物理典型题解》.湖南科技出版社.1981,5.

25、马文蔚等编.《物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6、D. Halliday,R. Resnick,K. S. Krane.《PHYSICS》Fif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INC.2002.

公共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共9页文档

公共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探讨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前沿学科。物理学的发展是许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新技术学科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和前导。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电信、材料、数学、化学、生物、教育、环境,乃至文科各专业均设大学物理课程为必修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涉及的学科专业广,人数众多,且后续对接的课程面宽,在公共必修课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地位。 目前我国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仅是本学科本课程的传统内容,在物理学分层次教学、物理学跨学科教学、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教学诸方面较弱。学生对物理与其他与学科间的联系了解得较少。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新科学技术产业的不断涌现,社会需求人才的模式日新月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去研究和探讨符合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符合各不同专业、不同层次需求、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与内容。大学物理课程要符合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学科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1]。 一、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的教学体系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应形成纵向以物理学知识为轴线,横向向边缘、交叉学科辐射的树形知识结构与科学知识体系,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交融及综合。物理教育的内容既要具有扎实的基础性,又要体现明显的时代性[2]。 我们借鉴现代教育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构筑适合现代大学生认知特点的大学物理课程结构与科学知识体系。结合各专业的实际,

建立公共大学物理课程三个层次、六个类别的教学体系,即144学时、128学时、88学时三个层次,电信类专业、材料类专业、生物类专业、化学类专业、数学类专业、教育技术类专业六个教学类别。注重理工科各类专业物理学知识共同要求的构建和特殊要求的兼顾,采用分层次教学,分类修订大学物理教学计划和编写教学大纲。 依据“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培养人才基本原则,在教学中保持物理学知识的系统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并结合理工科各专业的实际,进行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跨学科教学研究及实践;将物理学的教学内容与现代科技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切实感受物理学与本专业学科的密切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科技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本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当今科学发展的前沿课题,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增强他们对新形势的适应能力和知识的更新能力,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后进行工程实践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我们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高质量物理学教科书作为基本教材。该教材对普通物理学的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特别注重理工科各专业物理学知识共同要求的构建,对各类专业的特殊要求也有所兼顾。 在全面讲解物理学知识的同时,又强调重点,即对力、热、电、光等基本物理内容均进行系统的讲授,又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物理学的不同要求,对相关的内容有所侧重。如电信类专业,重点内容为力学、电磁学、光学;化学类专业,重点内容为热学、电磁学、光学;生物类专业,

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排名

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排名 最伟大的物理学家Top10 PhysicsWeb曾经搞过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投票,结果如下表: 1:牛顿(经典力学、光学) 牛顿(Sir Isaac NewtonFRS, 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牛顿像(21张)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从而消除了对太阳中心说的最后一丝疑虑,并推动了科学革命。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之原理。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在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牛顿被认为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具影响力。

2: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奠基人)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1909年开始在大学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后因二战爆发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国籍。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从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简介Word版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简介 及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工科类通用 学制:四年本科 学时:60学时 学分: 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务处审定 二零零五年三月

编写朱孝义张素萍 审定张道明 讨论朱孝义张素萍赵惠裘平一郭涛

目录 一.物理实验课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4) 二.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4) 三.实验课程安排及课时分配 (7) 四.对各个实验的具体教学要求 (8)

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的。 一、物理实验课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物理实验是对高等工业学校学生进行科学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的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教学和物理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既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和配合,又有各自的任务和作用。 本课程应在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习物理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基本任务: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其中包括: (1)能够自行阅读实验教材和资料,作好实验前的准备。 (2)能够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能够应用物理学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判断。 (4)能够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说明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5)能够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3.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学生具有对待科学实验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二、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 教学内容(教师讲授) (1)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任务、教学方式、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及实验室规则。 (2)介绍测量误差、有效数字及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测量分类、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系统误差的分析、偶然误差的估 计、直接测量结果的误差表示、间接测量的误差计算。有效数字 的性质和运算。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重要方法,例如:列表法、

大学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B(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第5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课程内容: 1、电荷和电场库仑定律 2、电场强度场强的叠加原理连续分布电荷的场强 3、电场线电通量高斯定理高斯定理的应用 4、静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电势的叠加原理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5、电偶极子 6. 电流和电流密度欧姆定律电动势 基本要求: 1、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3、理解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能熟练地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4、掌握电场力的功与电势差和移动电荷之间的关系。 5、理解电场是保守力场。 6、掌握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 7、了解解电场线、等势面的概念。 8、了解场强和电势梯度的关系。 9、了解电偶极子,电偶极矩的概念。 10、理解电流、电流密度、电动势的概念。 11、掌握欧姆定律 本章重点: 1、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的应用 3、会计算电场力的功。 4、电流密度、欧姆定律 本章难点: 1、利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模块分类及要求:

※第6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课程内容: 1、静电场中的导体 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3、电位移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4、电容电容器 5、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6、静电的应用 基本要求: 1、理解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及导体表面电荷分布。 2、掌握电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计算平板、球、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3、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解释和极化强度矢量。 4、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各向同性介质中电位移与电场强度的关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 要求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正式报告稿)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 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 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 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 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 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 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 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 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 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详见附表)

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为核心内容,共74条,建议学时数不少于126学时,各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A类内容各部分的学时分配进行调整;B为扩展内容,共51条。 1.力学 (A:7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5条) 2.振动和波 (A:9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 3.热学 (A:10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 4.电磁学 (A:20条,建议学时数40学时;B:8条) 5.光学 (A:14条,建议学时数18学时;B:9条) 6.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 (A:4条,建议学时数6学时;B:3条) 7.量子物理基础 (A:10条,建议学时数20学时;B:4条) 8.分子与固体 (B:5条) 9.核物理与粒子物理 (B:6条)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90902008 学时:96 学分:6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开课部门:基础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大学物理课程是我校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实验性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2.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具体要求见《大学物理实验大纲》。 四、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质点力学 1. 教学内容 (1)质点运动的描述 (2)牛顿运动定律; (3)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4)冲量和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5)力矩和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2.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点运动的描述、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牛顿运动定律和三个守恒定律及其成立条件 3.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中要通过把质点力学的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模型,逐步使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应注意1.质点力学中除角动量部分外绝大多数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接触,故教学中展开应适度,以避免重复;2.学习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3.可简要说明守恒定律与对称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使学生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它们具有的矢量性、相对性和瞬时性,能用求导方法由已知的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掌握质点的动能和动能定理,理解保守力和势能的概念,理解系统的机械能定理及其应用,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与应用;理解冲量的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与应用;了解力矩和角动量的概念,理解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第二章刚体力学基础 1.教学内容 (1)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描述; (2)刚体定轴转动的动力学描述; (3)刚体定轴转动的机械能守恒; (4)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转动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角动量守恒的条件。 3. 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中要通过把刚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模型,逐步使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1.刚体力学中除刚体外绝大多数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接触,故教学中展开应适度,以避免重复;2.学习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使学生理解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了解平行轴定理的内涵,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及应用;了解力矩的功的计算,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机械振动 1.教学内容 (1)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描述; (2)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和能量; (3)简谐运动的合成。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描述。 难点: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3.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中应强调简谐运动的描述特点及研究方法,突出相位及相位差的物理意义。振动是应用演示手段较为丰富的部分,教学中应充分应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手段阐述旋转矢量法;展示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振动的合成。并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展示物理思想和物理现象的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概念及其三个特征量的意义,理解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及能量特征,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问题。

浅谈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谈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摘要】为培养具备现代科技素质的高质量高层次创新人才,大学物理作为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其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和教学改革的发展,提出了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几点想法,以促进大学物理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方法0 引言大学物理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并以此阐明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以物理学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所阐述的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教育的目的不在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过程,而应该是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过程,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而大学生的培养也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对大学物理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讲授物理课时,应特别注重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这对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动态演示[3],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得复杂的、瞬间变化的、缓慢演化过程及其内部的种种演化内容变得直观化、清晰化和明朗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当讲授复杂过程和物理现象时以多媒体为主,而在讲授定理推导和重要概念时,可用黑板书写,强调其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这两种教学手段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能够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3 建立网络课堂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以外,在课后也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课堂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网络课堂是一种现代教学的方式,它赋予了大学物理课程的新活力,同时也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在网络课堂中,可以添加大学物理课程的电子课件,方便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及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制作大量的答疑资料,方便学生自行查看,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建立公开的答疑平台,方便学生网上讨论和交流疑难问题;添加类似“地球2100 ”等科教片,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能够学习到许多课堂上1.4 学不到的物理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探索。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演示实验是大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演示实验室的建立也是必须的。通过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可以直接的观察到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模型、物理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而不只是局限于枯燥的书本理论知识,也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同时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科学素质和探索精神。同时开放性的物理实验室,给学生提供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也提供了探索和发现的思维空间,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现代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得以显著地提高。作为大学物理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包括科研方向的确定、文献的查阅和实验方面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1 教学方法自20 世纪初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出现了很多新的理论和

2015年美国大学物理类院校排名

2015年美国大学物理类院校排名 以下是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物理类院校排名的相关介绍,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对海外留学有疑问,可以在线咨询小马过河留学专家,也可拨打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8-123-267! 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 Harvard University 2 Princeton University 2 Stanford University 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2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7 Cornell University 7 University of Chicago 9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1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11 Columbia University 11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11 Yale University 14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14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16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18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Rowland) 1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18 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18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22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3 Ohio State University 23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23 Stony Brook University—?SUNY 26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26 Rice University 26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29 Brown University 29 Duke University 29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29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9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New Brunswick 2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2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36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36 New York University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I)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类大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常用的物理方法。在课程学习中,要求以应用为目的,加强与实际应用较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物理理论基础和比较熟练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质点运动学 1.理解质点模型和参照系等概念。 2.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等。 3.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瞬时 性、矢量性和独立性等基本特性。 4.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及角量与线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和角加 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5.了解相对运动的基本概念,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牛顿运动定律 1.理解牛顿运动三定律的物理内容,了解其适用范围。 2.能够使用隔离法分析物理对象,熟练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基本力学问题。 (三)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掌握动量、冲量的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并熟练应用动量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求解质点在平面 内的动力学问题。 2.理解功、动能、势能、保守力和机械能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掌握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功能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及其意义。 (四)刚体的转动 1.了解刚体模型和刚体的基本运动,理解刚体运动与质点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坐标、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概念及其运动学公式。 3.理解转动惯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典型几何形体的转动惯量。 4.理解转动定律,能够结合力矩概念构造动力学方程求解定轴转动的问题。 5.理解力矩的功,刚体的转动动能,刚体的重力势能等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 恒定律解决刚体定轴转动的问题。 6.理解刚体的动量矩(角动量)概念,能计算刚体或质点对固定轴的动量矩。理解动量矩守恒定律 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对含有定轴转动刚体在内的系统正确应用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五)机械振动 1.理解谐振动模型,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及描述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量:频率、相位、振幅的 意义及确定方法,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掌握旋转矢量法,并能用以分析有关问题(如确定初相、运动时间、写出振动方程)。 3.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合成的规律,以及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了解两个互相 垂直、同频率和不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了解李萨如图形。 (六)机械波 1.理解描述波动的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及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根据已知质元的振动表达式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以及波 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形图线。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等概念。 3.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位相差和波程差的概念分析和确定 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4.理解驻波及其形成的条件和特点,建立半波损失的概念,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七)波动光学 1.了解原子发光的特点,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掌握光程概念以及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了解反射时产生半波损失的条件。能正确计算两束相 干光之间的光程差和相位差,并写出产生明条纹和暗条纹的相应条件。 3.掌握杨氏双缝干涉的基本装置和实验规律,了解干涉条纹的分布特点及其应用,并能做相应的计 算。掌握薄膜等厚干涉的规律及干涉位置的计算,理解等倾干涉条纹产生的原理,了解薄膜干涉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 4.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其对光衍射现象的定性解释。了解分析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的半波带法, 能够根据衍射公式确定明、暗条纹分布。了解光栅衍射条纹的成因和特点,掌握光栅公式,了解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文):大学物理(A)课程名称(英文):University Physics(A) 2、学时/学分:128学时/8学分 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一元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 4、面向对象:工科各专业 5、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高景《大学物理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吴锡珑《大学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包括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等)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广泛地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以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它所包括的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及它们在科学技术上应用的初步知识等都是一个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因此,《大学物理》课程是我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 《大学物理》课程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些都起着开阔思路、激发探求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本课程,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步

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本课程是在低年级开设的,因而它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学习物理知识、物理思想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本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地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在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将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级,本大纲教学内容要求也分成三类,并用符号(1)、(2)和(3)标记在内容标题的右上角,这三类要求是: (1):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透彻理解、牢固掌握。(透彻理解其物理内容,掌握其适用条件,对定理一般要求会推导)并能熟练应用。 (2):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理解并能掌握,对定理的推导一般不作要求,但要求会用它们分析、计算有关简单问题。 (3):只要求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一般不要求应用。

全国大学高校各专业学科最新最全排名汇总[1]

2010年全国大学高校各专业学科最新最全排名汇总 (如何查看:按住ctrl键,同时点下面的任何一行链接就可以打开看了) 2010年中国大学排名超级完整版: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1-1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101-2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201-3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301-4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401-5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2010(501-600) 2010年中国大学分学科排名:2010大学工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工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法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法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教育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教育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经济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经济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文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文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哲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哲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社会科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社会科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历史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历史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农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农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医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医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自然科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自然科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管理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管理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理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理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中文):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s 2.课程编码: 01000102 3.课程类别:基础独立设课 4.课程要求:必修基础实验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课程总学时:总学分: 7.实验学时: 51 学时总学分: 1.5学分 8.应开实验学期:第 2 学期至第 3 学期 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信息 与计算科学。 1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11. 编写人:徐子湘俸永格编写日前:2005年9月1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实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是 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理论的运用与现象的观测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综 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本实验课程需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获得必要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2、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hysics 课程编码:0084,0085 课内教学时数:56学时+5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6学时+56学时。 学分:3.5学分+3.5学分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理工科专业 开课单位:基础部大学物理教研室 撰写人:xx 审核人:xx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4年9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工科大学物理是高等工科专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或培养高素质有工程背景的各类人员的必修基公共础课程。它不仅对后续课程教学提供保障作用,而且对最终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科学素养发挥基础性作用,发挥其自然科学素质培养中的核心课程作用。 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1)使学生较系统地获得自然界各种基本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知识,通过大学物理的这种少学时教学,应使学生对基础物理的最基本概念、最基本理论、最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理解,具有最基本应用的能力,形成对于物理学科体系、框架的总体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2)在工程化倾向的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在科学实验、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基本的训练),为进一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挥更长远的基础性作用。 3)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初步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并能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出条理较清晰的笔记、小结或读书心得,从而迅速提高自学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2)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够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3)会运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与已知典型结果的比较,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全国大学物理排名

理论物理(理论物理(100100100) )

庆邮电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温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湘潭大学 C等(20个):名单略 2626))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26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3333)) 原子与分子物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33

1414))等离子体物理(14等离子体物理(

C 等(3个):名单略 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116116116) )

B+等(35个):南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湘潭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燕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广西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聊城大学、温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 B等(34个):宁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宁波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广州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扬州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湖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首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三峡大学、青岛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河海大学 C等(24个):名单略 声学( 1515)) 声学(15

大学物理课程论文

大学物理课程论文 系别:能源工程系 班级:13应化 姓名:苟昱

引言 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不自觉地运用物理知识。并且,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物理现象大量的存在于我们周围,如雨后天晴的彩虹,湖水沸腾等。都可以从物理知识中得到答案。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物理是源于生活也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能够增加我们的感性认识,增强生活实际的联系。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在现代,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关键词:生活物理,物理应用,杨氏模量

在大学物理课程上,我们做了众多物理实验,然而今天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弹性模量,和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又称弹性系数,杨氏模量。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弹性模量变成了工程材料重要的性能参数,从宏观角度来说,弹性模量是衡量物体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大小的尺度,从微观角度来说,则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键合强度的反映。凡影响键合强度的因素均能影响材料的弹性模量,如键合方式、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温度等。在日常生活中,弹性模量的应用与测量在许多领域有重要的作用,就好像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如果不够,使建筑变形而不能正常使用,就很容易发生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我们在实验中测得的杨氏模量,它是沿纵向的弹性模量,也是材料力学中的名词。1807年因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 1773-1829) 所得到的结果而命名。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值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它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杨氏模量的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杨氏模量越大,越不容易发生形变。 杨氏弹性模量是选定机械零件材料的依据之一,是工程技术设计中常用的参数。杨氏模量的测定对研究金属材料、光纤材料、半导体、纳米材料、聚合物、陶瓷、橡胶等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有着重要意义,还可用于机械零部件设计、生物力学、地质等领域。

最新大学物理学(B)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B)教学 大纲

《大学物理学(B)》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基础课,同时还具有自然科学素质教育的意义,因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还应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能对实际问题建立简化的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数学分析。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为理解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是“力学基础”,包括质点运动的描述方法,质点动力学和刚体定轴转动的基本规律和概念,以及量纲和非惯性系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等;第二部分是“热力学和分子物理学”,介绍热平衡态、热量和内能等基本概念,以及气体状态方程、分子的速率分布、热力学基本定律、卡诺定理等;第三部分是“静电场与稳恒电流”,介绍静电场的基本概和基本原 理,并讨论导体和电介质在静电专程的基本性质,进而引出电路理论的基本关系式。第四部分是“磁场与电磁感应、电磁场”,介绍磁场的基本性质,并讨论磁场与电流间的联系,以及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内涵,进而建立起电磁场的基本概念;第五部分是“波动光学”,从波动的角度认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讨论光的偏振和双折射,由此深化对电磁波基本性质的理解;第六部分为相对论基础,简介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概念。 3.教学改革(与原课程内容比较) 本课程是在原《大学物理学2》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原大纲相比总学时增加了18学时,增加的原因是我校的《大学物理学2》的教学水平与其他学校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也与我校的发展目标不相符。增加的

学时主要用来讲授相对论及光学两部分内容,是大学物理学的教学内容更加完整。但即使像现在的学时,也与科大等院校仍有很大差距。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参考系,质点的概念,位置矢量,运动方程,位移的概念,速度§1.2 匀加速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斜抛运动 §1.3 圆周运动 平面极坐标,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角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 和匀加速圆周运动 §1.4 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 时间和空间,相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本章重点:参照系的概念,位置矢量、位移矢量、速度矢量、加速度矢量及其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分量表达式,质点的运动方程, 相对运动的概念。 本章难点:位置矢量、位移矢量、速度矢量、加速度矢量的相对性、瞬时性及矢量形。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 §2.1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2.2 力学的单位制和量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公共课课程编号: 课程要求:必修学时:112 试用专业:全校本科学分:7 一、讲授内容 ﹙-﹚力学﹙12 + 4﹚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⑷ 参照系﹑质点﹑质点的位移﹑运动方程﹑质点的速度,质点的加速度。相对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一般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线量与角量的关系。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5+2﹚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系﹑非惯性系。变力的功,动能定理。重力作功特点,保守力、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引力势能。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碰撞。 第三章刚体的定轴转动﹙3+2﹚ 刚体的定轴转动。力矩,转动定律,转动惯量。转动动能,力矩的功,动能定理。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二﹚气体分子运动论及热力学﹙10+2﹚ 笫四章气体分子运动论⑸ 分子运动论基本概念。气体状态参量,平衡状态,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分子模型,理想气体的压力公式,热力学温度的统计解释。理想气体的内能,自由度,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速率分布概念,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分布函数和分布曲线。最可几速率, 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笫五章热力学基础(5+2) 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功、热量,热功等效性, 平衡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及内能的改变间的关系。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热机效率, 致冷系数。热力学笫二定律,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卡诺定理。 ( 三) 电磁学(30+8) 笫六章真空中的静电场(8+2) 电荷,库仑定律, 电场, 电场强度, 电力线, 电通量, 高斯定理。静电场力的功, 静电场的环流定律。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 第七章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5+2) 导体的静电平衡, 导体上的电荷分布。电介质的极化, 电位移矢量, 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电容器的电容, 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