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的地下地质结构与地震

成都平原的地下地质结构与地震
成都平原的地下地质结构与地震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局直属单位变更名称

变更后名称 变更前名称 1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2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 3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队 4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调查队 5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一地质队 6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 7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8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勘查院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探矿队 9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勘查院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探矿队 10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勘查院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工程院

11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省地矿物资供应中心 12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13 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14 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勘查队 省探矿机械院 15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地理信息院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队 16 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 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 17 河南省地质工程技术学校 河南省经贸工程技术学校 18 河南省地质职工学校 河南省地质职工学校

地震地质灾害介绍

随着全球高技术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震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及对社会安全的冲击日益严重。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口高度集中于城市,地震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和影响尤为严重,城市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造成640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1999年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1800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0亿美元。1990年发生在江苏常熟的5.1级地震造成近5亿人民币的损失,1993年在Lutar 发生的6.9级地震造成约20000人死亡,1997年发生在广东三水市4.4级地震损失近8000万元人民币,2003年末的伊朗Bam地震更是造成了3万多人死亡,3万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而1997年发生在青藏高原无人区的西藏玛尼8.0级地震几乎没有造成损失。据统计,20世纪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170万,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54%,直接经济损失4100亿美元,其中城市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61%,经济损失约占85%。这是由于城市人员稠密,财富高度集中,一旦发生地震就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因此,城市防震减灾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地球科学机构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 地震是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破坏性作用的自然灾害,其破坏性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包括建(构)筑物、生命线系统和各种工程结构的破坏与功能失效,以及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会引起区域经济的暂时停顿、社会的动荡不安,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 巨大的城市地震灾害主要是由位于城市之下的活断层突发性快速错动导致发生直下型地震引起的。大量的震例表明,活断层不仅是产生地震的根源,而且地震时沿断层线的破坏最为严重,人员伤亡也明显地大于断层两侧的其它区域。7级以上地震往往造成地表数米的错动,目前的抗震设防措施还难以阻止这样大的错动对地面设施的直接毁坏。例如1966年邢台7.2级地震沿地震断裂带的灾害损失明显加剧;1976年唐山地震极震区就在发震构造带上;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的重灾带集中在野岛-会下山-西宫断层沿线,据1995年3月日本朝日新闻社报道,90%以上的震亡人数集中在沿断层2—3km的宽度范围内;1999年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的重灾带集中在北安那托里亚断层西段的北分支上,建在该断层上的建筑物基本上全部倒塌,而在两侧距断层仅几十米的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就轻得多;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也将建在车笼埔断层上及其两侧十几米范围内几乎所有建筑物夷为平地,包括一个坚固的地下军火库,而十几米以外的建筑物则基本完好。因此,通过开展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准确了解活断层的分布和危害性,合理科学的规划城市建设,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减灾措施,将

中国各地抗震设防烈度表

中国各地抗震设防烈度表 A.0.14 河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 第一组:新乡(4 个市辖区),新乡县,安阳(4 个市辖区),安阳县,鹤壁(3 个市辖区),原阳,延津,汤阴,淇县,卫辉,获嘉,范县,辉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 第一组:郑州(6 个市辖区),濮阳,濮阳县,长桓,封丘,修武,武陟,内黄,浚县,滑县,台前,南乐,清丰,灵宝,三门峡,陕县,林州* 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 第一组:洛阳(6 个市辖区),焦作(4 个市辖区),开封(5 个市辖区),南阳(2 个市辖区),开封县,许昌县,沁阳,博爱,孟州,孟津,巩义,偃师,济源,新密,新郑,民权,兰考,长葛,温县,荥阳,中牟,杞县*,许昌* 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 第一组:商丘(2 个市辖区),信阳(2 个市辖区),漯河,平顶山(4 个市辖区),登封,义马,虞城,夏邑,通许,尉氏,宁陵,柘城,新安,宜阳,嵩县,汝阳,伊川,禹州,郏县,宝丰,襄城,郾城,鄢陵,扶沟,太康,鹿邑,郸城,沈丘,项城,淮阳,周口,商水,上蔡,临颍,西华,西平,栾川,内乡,镇平,唐河,邓州,新野,社旗,平舆,新县,驻马店,泌阳,汝南,桐柏,淮滨,息县,正阳,遂平,光山,罗山,潢川,商城,固始,南召,舞阳* 第二组:汝州,睢县,永城 第三组:卢氏,洛宁,渑池 A.0.15 湖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 竹溪,竹山,房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 武汉(13 个市辖区),荆州(2 个市辖区),荆门襄樊(2 个市辖区),襄阳,十堰(2 个市辖区),宜昌(4 个市辖区),宜昌县,黄石(4 个市辖区),恩施,咸宁,麻城,团风,罗田,英山,黄冈,鄂州,浠水,蕲春,黄梅,武穴,郧西,郧县,丹江口,谷城,老河口,宜城,南漳,保康,神农架,钟祥,沙洋,远安,兴山,巴东,秭归,当阳,建始,利川,公安,宣恩,咸丰,长阳,宜都,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_中标190923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察 院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23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成立日期:/企业类型:/经营状态:/注册资本:/ 注册地址:/ 营业期限:/ 至 / 营业范围:/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9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2.2 中标/投标情况(近一年) 企业近十二个月中,中标/投标最多的月份为,该月份共有个投标项目。 2019年06月1 序号地区日期标题中标情况1甘肃2019-08-22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中标 2兰州2019-07-09西固区范广片区兰州石化公司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场地初步调查 及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服务项目 中标 3甘肃2019-06-20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中标2.3 中标/投标行业分布(近一年)

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特点 分布规律 对策的研究资料

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特点、分布规律、对策的研究 10地理二班谢泳龙100204089 一、查询文献资料目录 1黄润秋,李为乐.“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2). 2 张永双等.四川5 1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初析[J].地质力学学报,2008,14(2). 3 殷跃平,等.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4). 4 韩用顺,等.四川省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趋势[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3(4). 5 程思,易加强,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7,(3). 6 谢洪,王士革,孔纪名,5 1 2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与特点[J].山地学报,2008,26(4). 7 施斌,王宝军,张巍,徐洁,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析与灾后调查[J].高校地质学报,2008,14(3). 8 程强,吴事贵,苏玉杰,映秀至卧龙公路沿线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 9 黄润秋,李为乐,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断层效应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9,17(1). 二、相关的有价值资料的摘抄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黄润秋,李为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具有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通过灾后对地震地质灾害 的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共获得地质灾害点11 308处,对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有了总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利 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距发震断裂距离坡度、高程、岩性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 (1) 地震地质灾害在区域上具有沿发震断裂带呈带状分布和沿河流水系成线状分布的特点; (2) 地震地质灾害分布 具有明显的上盘效应,发震断裂上盘地质灾害发育密度明显大于下盘,且上盘强发育带宽度约为10 km;(3) 地形 坡度是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性因素之一,绝大部分的灾害集中在坡度20°~50°的范围内;(4) 地震地质灾害 与高程和微地貌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部分灾害发生在高程1 500~2 000 m以下的河谷峡谷段,尤其是峡谷段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课题:自然灾害 第四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一、课标内容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二、教学目标预设 运用资料,说明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成灾的原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三、教学过程设计: 【温故·习新】 〖知识点一〗地震灾害 1.概念 (1)地震: (2)相关概念 ①震源②震源深度③震级④震中⑤震中距⑥烈度⑦等震线 2.危害 (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间接危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 3.频发地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4.我国的地震灾害特点和频发地 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主要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思考我国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5.地震的避防 政府和社会层面: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预警和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健全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个人层面:①在室内迅速关闭电源、煤气,选择开间小的地方躲避,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远离窗户、镜子,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被子、枕头、坐垫等保护头部。②在室外徒步选择空旷地带避难,远离电线杆、高大建筑物、大型广告牌。③在野外远离山崖、陡坡和高压线。④被困在废墟中应保持冷静,保存体力,保持呼吸通畅,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适时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叫、敲击物体等。 〖知识点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概念: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多发地:岩体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2.泥石流 (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多发地: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区。 3.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4.我国的多发地 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5.滑坡与泥石流的避防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一节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一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第一节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 然灾害的成因。 水平1:能够运用资料,判断自然灾害 的类型。 水平2:能够运用资源,说明常见自然 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危害。 水平3:能够运用资源,说明典型地区 自然灾害的成因。 水平4:能够运用资料,分析自然灾害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人类不合理的 经济活动是自然灾害加剧的 重要原因。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 灾害的成因。 区域认知:说明常见自然灾 害的分布。 地理实践力:调查本地主要 自然灾害,说明其特点、成 因及危害。 第一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一、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判断正误。 (1)自然灾害的形成只有自然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2)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最为集中的地带。(√)

2.导致山体滑坡的因素包括( ) ①岩体或土体松软、破碎②岩体或土体的重量大 ③地表植被固定力下降④人为锚定岩体土体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岩体或土体重量大,若是松软、破碎的岩体或土体,在缺少地表植被固定力的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滑坡。人为锚定岩体、土体,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 3.为什么地震之后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大? 提示地震之后,土体与岩体之间、岩层与岩层之间更容易发生滑动,山石破碎、松软容易在重力影响下自然下滑,所以地震之后的滑坡可能性更大。 二、主要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1)干旱不会发生在湿润区。(×) (2)洪涝灾害容易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2.台风破坏力主要取决于( ) ①强风②暴雨③巨浪④闪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5_12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结构震害调查分析

5 12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结构震害调查分析 郑 鑫1,2 , 陶夏新 1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哈尔滨 150090; 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大庆 163319) 摘 要 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介绍并分析了汶川地震震中区附近建筑物震害现象。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些按照国家现行(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规定设计的建筑物的破坏低于预估破坏,真正做到了 大震不倒 。框架结构的破坏主要集中于梁柱结点区及构件上,整体倒塌的较少,砌体结构的破坏主要是倒塌、局部倒塌、墙体开裂。 关键词 汶川地震;高烈度区;震害调查;框架 中图分类号 TU312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6864(2009)06-0044-03 INVESTIGATION OF SEISMIC HA ZARD OF STRUCTURES IN HIGH INTENSITY REGION IN 5 12W ENC HUAN EARTHQUAKE ZHENG Xin 1,2 , TAO Xia -xin 1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90,China;2.School of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Heilongjiang Daqing 163319,China) Abstract :C ombi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the hazard of building around the epicenter region in Wenchuan Earthquake is introduced.Some conclusions are got:Some buildings designed conforming to the C 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50011-2001)is better than what are anticipated.They did not collapse in severe earthquake.For the fla me structure buildings,joints of bea m and column and members fai-l ure are prevalent,and only fe w building totally collapses.For the masonry buildings,total collapse,local collapse and crack of wall are the main failure modes.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high intensity region;investigation of seismic hazard;frame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53803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 0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1 0 ,东经103 4 ,震源深度14km 。2008年8月29日,中国地震局公布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如图1所示。其中 度区面积约2419km 2,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其中映秀 度区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长轴约66km,短轴约20km,北川 度区沿安县-北川-平武方向分布,长轴约82k m,短轴约15k m 。 为了对震中高烈度区土木工程震害和工程地质震害现象做深入了解,于2008年8月随同中国地震局组织的联合考察团赴四川灾区进行现场考察。调查的主要地区为映秀 度区,如图1所示。在考察过程中,详细调查记录与初步分析了高烈度区建筑结构震害。1 一些建筑物的表现超出预期 在对震中区土木工程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烈度大小,建筑物距断层远近,在绝大部分房屋均严重毁损甚至倒塌的地区,仍有一些房屋基本完好或震害轻微。 在国家现行(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中,北川、安县、绵竹、汶川及都江堰等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 图1 汶川8 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图2 虹口乡高原村村民住宅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10g 。在此次地震中上述大 44 低 温 建 筑 技 术2009年第6期(

17知识讲解主要的地质灾害(一)地震

主要的地质灾害(一)地震 考点解读 地震的产生机制、发生过程及预防措施。 知识清单 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________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的________超过岩层所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________或________,使长期积累的________急剧释放出来,并以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震动,成为地震。 2.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级,它与________有关,一次地震只有________震级。烈度用来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________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________烈度。烈度与________大小、震源深浅、________、地质构造和________等有密切关系。 3.分布:板块的________地壳________,是地震易发区。________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参考答案 1.地应力地应力断裂错位能量地震波 2.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一个影响多个震级震中距地面建筑 3.交界处不稳定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要点精析 要点一:地震灾害的形成机制与发生过程 1.地震的形成机制 ①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各种地震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 ②构造运动使岩石圈内的岩石发生变形,当变形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岩石发生破裂和错动,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 ③除了构造运动,外力作用有时也会诱发地震,例如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都可能诱发地震。 地震波特点对人的影响对建筑物的影响 纵波传播速度快,引起地 面上下颠簸震动 使人先感到上下颠簸使建筑物上下震动 横波传播速度慢,使物体 产生前后水平晃动 使人在地震发生一段时间 后感到水平晃动 使建筑物水平晃动,是造成 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要点二:震级与烈度【高清课堂:主要的地质灾害(一)地震】366378 特点及主要描述参量 1.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所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2.烈度 概念: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它们的关系如下:

50-4汶川地震灾区和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和建议

汶川地震灾区及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与建议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研究员盛昌明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当前对人类生命财产最为直接的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除外)等地质灾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必然增加了对自然与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在减弱,地质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在增大。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由“又快又好”发展转变为“又好又快”发展,由以往效率优先发展模式转为经济、社会、民生、生态平衡和和谐发展要求。关注地质环境问题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当前国土资源事业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本人实地调研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北川旧城特大山体崩塌、绵竹清坪乡文家沟与走马岭特大山洪泥石流、汶川映秀镇红椿沟特大山洪泥石流和雅安地质灾害监测网等地质灾害现场,了解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实际情况,与省国土厅、国土资源基层管理部门及其地质灾害防治施工企业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并研究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希望问题具普遍性,建设具可操作性。 一、四川省地质灾害概况 四川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气候多变,是全国地质灾害严重省份之一,并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暴发频率高、延续时间

长的特点。“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广大山区特别是地震灾区地质环境条件急剧恶化,加之近年来局地强降雨和各类极端气候频繁出现,以及该区域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呈高发势态。 据统计(见附表),2010年四川省发生地质灾害2163起(滑坡1493起,崩塌261起,泥石流345起,其它63起),造成77人死亡,44人失踪,7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90195.11万元。造成有人员伤亡的灾害点达59起。与2009年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是去年总数2.31倍,因灾死亡和失踪人数下降了23.9%。其中,5月至9月,四川省发生地质灾害2135起(滑坡1475起,崩塌253起,泥石流344起,其它63起),占总数的98.80%,并造成75人死亡,44人失踪,7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89412.61万元。造成有人员伤亡的灾害点达57起,占有人员伤亡地质灾害总数的96.61%。2010年四川省实现成功避险183起,搬迁避让48902人,成功避免39932人伤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6279.9万元,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四川省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达3.4万处,威胁170余万人的生命和500亿元资产的安全。根据四川省气候中心预测,四川省2011年5~9月川西高原南部、川西高原北部部分地区、盆地南部、东北部及北部总降水量正常偏多,省内其余地区正常偏少。今年的防治工作形势更加严峻,防范风险巨大,防治任务更为艰巨。 二、地质灾害防治成效

汶川地震烈度图

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组织专家赴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宁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现场调查,调查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调查点4150个,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编绘了汶川 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一)烈度分布图 汶川地震能量相当于256/5600颗原子弹,400/5600颗广岛原子弹,20000长崎原子弹同时爆炸 汶川8.0级地震Ⅵ度区以上面积合计440442平方公里,其中:Ⅺ度区:面积约2419平方公里,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其中映秀Ⅺ度区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长轴约66公里,短轴约20公里,北川Ⅺ度区沿安县-北川- 平武方向分布,长轴约82公里,短轴约15公里。 Ⅹ度区:面积约3144平方公里,呈北东向狭长展布,长轴约224公里,短轴约28公里,东北端达 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端达汶川县。 Ⅸ度区:面积约为7738平方公里,呈北东向狭长展布,长轴约318公里,短轴约45公里。东北端达到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和陕西省宁强县的交界地带,西南端达到四川省汶川县。 Ⅷ度区:面积约27786平方公里,呈北东向不规则椭圆形状展布,东南方向受地形影响不规则衰减,长轴约413公里,短轴约115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宝兴县与芦山县,东北端达到陕西省略阳县和宁强县。

Ⅶ度区:面积约84449平方公里,呈北东向不规则椭圆形状展布,东南向受地形影响有不规则衰减,西南端较东北端紧窄,长轴约566公里,短轴约267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天全县,东北端达到甘肃省两当县和陕西省凤县,最东部为陕西省南郑县,最西为四川省小金县,最北为甘当省天水市麦积区,最南端 为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Ⅵ度区:面积约314906平方公里,呈北东向不均匀椭圆形展布,长轴约936公里,短轴约596公里,西南端为四川省九龙县、冕宁县和喜得县,东北端为甘肃省镇原县与庆阳市,最东部为陕西省镇安县、最西边为四川省道孚县、最北部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最南为四川省雷波县。 二、烈度说明 (一)本次地震的震中烈度达Ⅺ度,以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 (二)Ⅸ度以上地区破坏极其严重,其分布区域紧靠发震断层,沿断层走向成长条形状;Ⅹ度和Ⅸ度边界受龙门山前山断裂错动的影响,在绵竹市和什坊市山区向盆地方向突出,都江堰市区也略有突出。 (三)在山前盆地边缘的过渡带,烈度向东衰减很快,而西侧则衰减相对较缓。 (四)烈度分布南北也不对称,Ⅷ度区和Ⅶ度区范围向四周扩大,且相同烈度的区域在北部比南部大, 进入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显示出断层破裂向北东方向传播,最大余震发生在断层北部。 (五)Ⅵ度区在四川盆地和丘陵地区分布范围很广,一直延续到重庆市西部和云南省昭通市北端,在 四川省西部面积相对要小。 (六)此次地震有多个烈度异常区,其中汉源为位于Ⅵ度区的Ⅷ度异常区,其余均为高于所在区一度的异常区,包括:康县(Ⅸ度异常区)、中江(Ⅷ度异常区)、通江(Ⅶ度异常区)、洪雅(Ⅶ度异常区)、宝鸡- 岐山-眉县(Ⅶ度异常区)、西安(Ⅵ度异常区)。 17939人失踪共投入救灾资金644亿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1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5人遇难,374640人受伤,失踪17939人。 据总参谋部报告,截至11日12时,抢险救灾人员已累计解救和转移1486197人。 据卫生部报告,截至11日12时,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累计96538人(不包括灾区病员人数),已出院91995人,仍有1877人住院,其中四川转外省市伤员仍住院820人,共救治伤病员3663816人次。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11日12时,向灾区调运的救灾帐篷共计157.97万顶、被子486.69万床、衣物1410.13万件、燃油285.4万吨、煤炭609.6万吨。

地质灾害教案

地质灾害教案 知识要求: 1、了解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四种灾害的成因以及灾害之间具有相关性的基本特点; 2、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危害,从而认识到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 3、了解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基本措施 智能训练: 培养学生依据图像资料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阅读要求: 《印度1.26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成因 教具:投影片 课型:新授课 教法:情境呈现、讨论分析、归纳小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陆地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多种资源。但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表现得非常剧烈,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形成灾害,进而影响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视频资料]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实例过程呈现 一、主要地质灾害 (一)地震1、定义2、分类、成因、特点 ①构造地震定义:由于地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发生的地震。 成因:地应力的积累-释放 地下岩层断裂,错位,产生震动,形成地震波 地震波由地下向上传播,引起地表震动。 特点:活动频繁(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的90%) 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最强。 ②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和岩浆活动引起。一般震级不大,影响范围小。 ③塌陷地震:由于地下洞穴(岩溶区、地下采矿区)、地层滑落等而引起的。一般规模小,为数不多。 [总结]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问题]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地震的分布规律 在具有一定活动性的断层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按板块构造理论,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易发生地震。 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地震要素 [结合插图,讲清各地震要素的概念] ①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等震(中距)线。 ②地震波:地震时,由于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先到达地面而引起地面上下颠簸;而后横波到来,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摇晃。

地质灾害-地震简介

地震earthquake :地球内部某些部分在力的作用下突然 1. 急剧运动而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诱发地震;按震源深度可划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按震中距的不同可将地震划分为地方震、近震、远震;按震级大小划分无感地震和有感地震,或是微震、弱震、中强震、大地震;按造成的破坏性程度分破坏性地震和严重破坏性地震。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包括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其中时间、地点、震级亦为表述一次地震的三要素。时间参数称为发震时刻,除年、月、日外应记下时、分、秒;地点参数是震中经纬度和震源深度,经纬度通常以度或度、分表示,震源深度通常以千米数表示;地震的强度参数就是震级,一般记到小数点后一位。 2. 地震序列earthquake sequenee : 一定地区内地震的发生 按时间顺序排列则形成一个地震序列。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地震序列的分析通常在一个地震活跃期内进行。某一地点发生强烈地震后,则可把该地先后发生的各次地震合称一个地震序列。地震序列一般可划分为:主震,地震系列中最大的一次地震(一般释放的能量占全系列的90%以上);前震,主震前的一系列小地震;余震,主震后的一系列地震。地震序列的类型包括:主震型,有突出主震的地震序列;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常有几个较大的地震接连发生,最大地震的能量一般不超过全序 列的80% ;孤立型,只有极少前震或余震,地震能量基本上通过主 震一次释放出来。

3.地应力ground stress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在它的内部同时产生一个与此外力相对抗的力,这就是内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叫做应力。地球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从而其内部产生巨大的力, 这种出现在地壳中的应力叫做地应力。 4.活动断层active fault:指第四纪期间,尤其是距今10万年来有过活动,今后仍可能活动的断层。活动断层的规模可大到板块边界,也可小到仅几十公里长。绝大多数强震震中分布于活动断层带 内,全球两大地震带是活动的板块边界大断层带;世界上著名的破坏 性地震所产生的地表新断层与原来存在的断层走向一致或完全重合;在许多活动断层上都发现了古地震(指有仪器记录以前的地震)及其重复现象,说明地震也是沿断层分布的;大多数强震的极震区和等震线的延长方向和当地断层走向一致;从震源力学分析(震源机制)可知,震源错动面大部分和地表断层一致。可见,地震带与活动断层有着成因上的密切联系。因此可通过地震带发现和研究活动断层带,而活动断层带的存在和断层作用又是产生地震和地震成带分布的根 本原因。 5.地震前兆earthquake precursor :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 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昧、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

地震局正式公布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

中国地震局正式公布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 烈度11度地区超过2400平方公里,调查过程曾遭遇非技术因素干扰【《财经网》专稿/记者李虎军】在“5·12”汶川8.0级地震发生一百多天之后,8月29日,中国地震局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 据悉,在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就组织专家赴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宁夏等地区开展现场调查,调查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调查点4000多个。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中国地震局编绘了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地震的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其破坏程度则可以用烈度来区分)。 根据这份烈度分布图,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面积约2419平方公里。其中,映秀11度区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北川11度区沿安县——北川——平武方向分布。 汶川地震的的10度区面积则为约3144平方公里,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达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端达汶川县。9度区的面积约7738平方公里,同样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达到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和陕西省宁强县的交界地带,西南端达到汶川县。 中国地震局在其网站称,9度以上地区破坏极其严重,其分布区域紧靠发震断层,沿断层走向成长条形状。其中,10度和9度区的边界受龙门山前山断裂错动的影响,在绵竹市和什坊市山区向盆地方向突出,在都江堰市区也略有突出。 此外,汶川地震的8度区面积约27786平方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宝兴县与芦山县,东北端达到陕西省略阳县和宁强县;7度区面积约84449平方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天全县,东北端达到甘肃省两当县和陕西省凤县,最东部为陕西省南郑县,最西为四川省小金县,最北为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最南为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而6度区的面积约314906平方公里,一直延续到重庆市西部和云南省昭通市北端,其西南端为四川省九龙县、冕宁县和喜得县,东北端为甘肃省镇原县与庆阳市,最东部为陕西省镇安县,最西为四川省道孚县,最北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最南为四川省雷波县。 在龙门山前盆地边缘的过渡带,汶川地震的烈度向东衰减很快,西侧则衰减相对较缓。同时,汶川地震烈度分布的南北也不对称:8度区和7度区范围向四周扩大,呈现为北东向的不规则椭圆形,且相同烈度的区域在北部比南部大,进入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显示出断层破裂向北东方向传播,最大余震发生在断层北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谢礼立告诉《财经》记者,烈度分布图反映出地震发生后的实际破坏情况,对于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估算和灾后重建的抗震设防等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在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其烈度分布图何时公布,就一直受到各界关注。6月13日,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程洁就曾经向中国地震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希望公开汶川地震震中及周边地区的烈度分布信息。 不过,谢礼立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在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的绘制上,多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毕竟,此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很广,甘肃、陕西等地区都有破坏,工作量非常大。 此外,有的受灾地区可能希望将地震破坏程度评估得严重一些,这样可以多争取补助;而中央政府则希望获得客观的数据。 知情人士亦对《财经》记者表示,个别地方政府之所以希望尽量把烈度说得高一些,除了进一步争取补助之外,也不乏逃避责任的“曲线考虑”;因为如果烈度大的话,造成的破坏,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归咎于天灾。专家组也采取了各种技术手段,以尽可能地避免非技术因素的影响,力求细致和精准。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害报告(修改版)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害报告 毕节学院生态工程学院 2011级地理(1)班第一组 课题组成员: 付利平曹德希胡鹏蔡云振黎丽萍 陈懿胡永秀胡娅曾春林潘仕远

目录 一、汶川地震发生的地点、受灾范围、受灾面积等-----------------------2 二、汶川地震的受灾程度-----------------------------------------------------------------3 三、地震灾害形成的原因-----------------------------------------------------------------4 四、地震防灾减灾的建议-----------------------------------------------------------------4 五、关于分工和协作的说明------------------------------------------------------------5

一、汶川地震发生的地点、受灾范围、受灾面积等 1、汶川地震的地点 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 27分到28分。汶川地震震中位于中 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 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 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79千米 处,其经纬度大约是北纬31.01 °,东经 103.42°,如左图所示。 2、汶川地震的受灾范围和受灾面积 根据中国地震局的发布的资料,汶川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 、矩震级达8.3Mw ,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的烈度可能达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因此汶川地震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巨大,受灾的范围较大。 汶川地震的重灾区是四川省,受到影响不大的省份有甘肃省、陕西省、重庆市、云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受地震破坏的极重灾区有10个,是四川省的汶川县(处于震中)、茂县、北川县、安县、平武县、绵竹市、什邡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青川县。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区),主要在四川省(29个),其次是甘肃省(8个)和陕西省(4个)。一般灾区有一百多个县市区,主要在四川省,其次是甘肃省、陕西省、重庆市、云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汶川地震也会造成了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动物植被受到损害、生态功能退化;瘟疫疾病传播传染等灾害。 3、国内外地震灾害的地理分布 (1)我国地震的地理分布 我国地震的主要分布在五个区 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 震带上。其中地震强度较大和频度 较高的地带有华北和青藏高原地震 区,我国地震分布如右图所示。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 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 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①郯 城-营口地震带;②华北平原地震带;③汾渭地震带;④银川-河套地震带。

汶川地震中的建筑破坏及相关问题讨论

汶川地震中建筑破坏及相关问题讨论“5.12”汶川地震是我国唐山大地震后的又一次毁灭性大地震。此次地震具有以下特点:震级强,达到里氏8.0级;震源浅,深度约14km,属于浅源地震;烈度高,极震区达到11度,震中区域大都在9~11度,远远超过7度的设防烈度;持时长,最长持时接近300s,其中较大峰值的持时亦在120s左右;范围广,地震区断裂带总长300km,灾区面积44 万km2,其中,重灾区12.5万km2;次生灾害多,山体滑坡、塌方、滚石、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了极大伤害;损失大,此次地震死亡6.92万人,失踪1.74万人,2314.3万间房屋损坏,652.5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1.1万亿人民币。 此次地震发生后,本课程主讲教师刘伯权教授、叶艳霞副教授等奔赴灾区,参与了抗震救灾的调研工作(如图1、2),做出了一定贡献。 图1 刘伯权副校长在汶川灾区调研图2 建工学院师生赴宝鸡灾区核查灾情 1 地震成因 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上,是由于南亚板块(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扬子板块为其一部分)碰撞、挤压造成的。青藏高原的隆起源于南亚板块的挤压,而其边缘与扬子板块的挤压则形成了与四川盆地西部平原巨大高差的龙门山脉断裂带,如图3、4。两个板块边缘的断层由后山断裂(汶川2茂县断裂)、主中央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前山断裂(灌县—安县断裂)三条相互近于平行的北东向断裂组成,沿着龙门山脉的汶川—北川—青川一线分布,呈北偏东的走向一直沿伸到甘肃陇南和陕西汉中,在主断层周边分布着小的支系断层。 图3 汶川地震板块运动图图4 龙门山断裂带示意图 2建筑物破坏

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2018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汶川大地震震级里氏8.0级,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方为震源 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 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破坏性 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2.地震往往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下列灾害的发生与地震无关的是( ) A.山体滑坡B.出现堰塞湖 C.暴雨D.泥石流 解析:1.D 2.C 第1题,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方为烈度最大的地点,震源是引起地震的能量释放的源头,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较小的地震是没有破坏性的。第2题,地震往往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还会形成堰塞湖。暴雨是由大气运动引起的,与地震的发生没有直接联系。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3~4题。 3.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 D.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破碎 4.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 A.地势起伏大B.位于山区 C.植被覆盖差D.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解析:3.D 4.D 第3题,气温日较差大,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且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不是很大。第4题,滑坡和泥石流都属于山区自然灾害,两者的发生条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泥石流的发生需要有水的参与,而滑坡不需要。 2019年3月,广东省三防总指挥部召开会议研判2019年汛期天气形势,指出预计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