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讲课教案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讲课教案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讲课教案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

笔记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第一章 总 论

一、会计

管理会计(将来时)

企业会计 → 权责发生制

财务会计(过去时) 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

预算会计 → 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 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 二、财务目标

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

⑴ 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 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

⑴ 投资者 ⑵ 债权人 ⑶ 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 ⑷

社会公众

三、会议基本假设(4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确认 → 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 计量 → 计算、量化、是多少

报告 → 反映 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

四、会计基础

收付实现制

1、会计确认基础:

权责发生制

历史成本计价

重置成本

2、会计计量基础: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无权责发生制)

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

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

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

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⑵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⑶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

⑷分期付款购买商品⑸长期股权投资中,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判断标准

6、重要性:通过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

7、谨慎性:

不高估资产、收入和利润,不低估负债、费用和亏损

或有资产:基本确定或有负债:很可能

⑴减值准备的计提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摊销

⑵预计负债的确认基本确定:95%<X<100% 可能: 5%<X≤50%

很可能: 50%<X≤95% 极小可能:0<X≤5%

⑷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⑸无法估计销售退回可能性

8、及时性:收集、处理、报告及时

六、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七、利得和损失

利得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方)

非日常活动/偶然活动

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损失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方)

收入

日常活动

费用

第二章存货

一、存货的概念

1、定义:存放在企业货物

2、特征:⑴持有目的:生产领用、出售、出租、管理耗用

⑵持有时间:≤1年

⑶在生产耗用中可能改变实物形态

3、确认条件:⑴很可能流入企业⑵价值可靠计量

4、内容:购进: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加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委托加工物资

销售: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不包括⑴工程物资:房屋、建筑物(含税)

生产线、生产用机器(不含税)

⑵代其他企业保管的存货

二、存货的增加业务

1、外购原材料、周转材料入账价值

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

⑴记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已售:转入主营业务成本

⑵先归集→期末

未售:转入存货的成本

⑶金额小→记入当期损益的销售费用

2、委托加工物资取得存货

材料的成本+加工费+运输费+税费

⑴发出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⑵支付往返的运输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⑶支付加工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

⑷支付相关的税费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消费税

=(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⑸加工收回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

贷:委托加工物资

3、自制:材料成本+加工费用+其他成本

4、接受投资(协议价,不公允的按公允价)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接受捐赠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营业外收入

6、提供劳务取得

按照劳务的直接成本+其他直接费用+该存货的间接费用

7、非货币资产交换(以物换物) 8、债务重组 9、企业合并取得

三、存货的期末计价

1、计量原则: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2、相关概念

成本: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账面余额)

可变现净值=市场价(合同价)—至完工时发生的成本—预计的销售费用—预计的税金

3、确认可变现净值时考虑的因素:

⑴售价要有确凿的证据

⑵原材料直接出售

原材料(加工)→库存商品→出售

⑶日后事项

4、可变现净值确定

库存商品:

合同部分:合同价(合同单价×合同数量)—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无合同部分:市场价(市场单价×数量)—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部分合同、部分无合同:分别按有合同、无合同进行处理

原材料:

直接出售:同库存商品,合同价/市场价—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生产成库存商品后出售:库存商品成本=原材料实际成本+进一步加工费用

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合同价/市场价—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只有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时,才考虑材料是否减值

材料实际成本:历史成本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库存商品的合同价/市场价—进一步加工成本—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总结:①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

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计提减值

②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

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

③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

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

④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

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

5、计提存货的减值方法

⑴按单项存货计提:最精确,最复杂

⑵对数量多、单价低、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相同,具有同等的风险和报酬,可以合并按类别计提

单项计提减值≥按类别计提的减值

6、减值迹象的判断

部分的减值:

①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②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③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

低于其账面成本;

④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

格逐渐下跌;

⑤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全部的减值:

①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②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③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④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7、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转销

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存货发生减值后继续持有期间价值回升与下降的原因相同时,在计提的限额内恢复存货的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转销:已经出售处置的存货,其原先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一并从账上注销(直接或按比率注销)

第三章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

1、定义:价值大、使用期限长、使用中保持原有形态

2、特征:

⑴持有目的:生产经营、管理、出租、提供劳务,不是为了出售(营业外收入)

⑵使用寿命长于1年,单位价值较大,区别于低值易耗品⑶有实物形态,并保持原态,区别于无形资产和存货

3、内容

⑴自用的房屋建筑物⑵自用或经营出租的机器设备⑶工具、器具⑷交通工具⑸环保的设备、安全设备

⑹高价周转件⑺价值较大的备品备件、维修设备⑻飞机的引擎、单独入账作为固定资产不包括:

⑶经营出租的房屋、建筑物,应作为投资性房地产⑵房地产行业开发的商品房及土地使用权(开

发产品)

⑶生物资产⑷处于处置状态,没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增加业务

1、外购:不需安装

需安装

入账成本=买价+进口的关税+消费税+装卸费+运输费+专业人员服务费+不允许抵扣增值税

2、自建

自营工程:工程物资(建机器设备不含税,建房屋含税)→工程领用物资→工程领用原材料/库存商品→工程人员工资(劳务费)→完工→多余物资转为原材料

出包工程: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待摊支出(共同的间接成本)

待摊支出:工程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税金、资本化借款利息、建设时期盘亏、联合试车费

通过在建工程核算:

⑴外购需要安装⑵自建的自营工程⑶自建的出包工程⑷资本化的后续支出⑸购安全生产设备

3、租入的固定资产

⑴融资租入:视同自有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现值)借:财务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⑵经营租入:不作为固定资产

借:预付账款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贷:预付账款/银行存款

4、接受投资的固定资产(协议价、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入账)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5、接受捐赠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营业外收入

6、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的差错)

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不是待处理财产损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

7、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不同于清理费用,主要用于油气资产、核设施

⑴购买: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预计负债(现值)

⑵计提利息:借:财务费用

贷:预计负债

⑶支付弃置费用:借:预计负债

贷:银行存款

8、安全生产设备、安生生产费(新增)

⑴计提安生生产费

借:生产成本

贷: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理解专用基金)

⑵购置安生生产设备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⑶完工投入生产用

借:固定资产—安生设备

贷:在建工程

借: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

累计折旧(全额一次计提折旧,今后不计提)

⑷用于平常的费用化支出

借: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

贷:银行存款

二、固定资产使用期间

1、累计折旧:先考虑折旧,再考虑减值

2、折旧的范围

包括:⑴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⑵没有竣工,但达到使用状态,暂估入账,竣工后调账,不调折旧

⑶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⑷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⑸不需用、未使用、闲置的固定资产,记入管理费用

⑹季节性的停用,大修理期间,记入相关资产或期间费用

⑺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行业设备投入使用时全额计提折旧

不包括:⑴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⑵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固定资产⑶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⑷单独入账的土地

⑸融资租出的固定资产⑹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⑺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改良支出期间

3、折旧的方法

①年限平均法②工作量法③年数总和法④双倍余额递减法

4、折旧分录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折旧

5、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一旦计提,不得转回,处置时可以转销减值后再计提折旧时,按减值后的账面价值重新计提折旧

6、后续支出

⑴资本化支出:

①固定资产投入改造:借:在建工程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②换下旧零件(账面价值)借:营业外支出

贷:在建工程

③换上新零件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④工资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

⑤完工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⑶费用化支出

车间或厂部管理上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修理费用计入销售费用不符合资本化条件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四、固定资产的减少

1、盘亏: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

ERP听课笔记

“工艺管理子系统” 1.目标:1.工艺管理子系统架构、功能特色、主要流程以及其它系统的关联。 2.工艺管理与工单管理的区别 2.系统架构与功能 1)【录入工单工艺】:完整记录生产加工过程中每道工艺的开完工日期、投入完成数量等信息。 【从产品工艺自动生成工单工艺】:允许多个产品对应同样的产品工艺路线,减少建立基础资料的时间。 2)可手工录入工单工艺信息,也可从产品工艺自动生成工艺路线 3)【录入投产单】【录入转移单】【录入入库单】协助企业管控生产加工的每个过程。 【录入投产单】:记录投产工艺、投产数量。 【录入转移单】:记录工艺完工数量、报废、破坏数量。 【录入入库单】:记录产品从工作中心或委外供应商入库信息。审核后更新录入工单工艺作业。 ●支持厂内工作中心之间的转移以及工作中心与委外供应商之间的互转。 ●可根据需求设定是否要严格按照工单工艺加工顺序进行转移。 ●可在录入转移单作业中维护小工艺相关信息,减少转移单据的输入量。 ●扫描条码直接产生投产单、转移单以及入库单,提升单据输入的效率。 ●通过录入报工单或者转移单搜集每道工艺使用的工时,为后续财务部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通过录入报工单记录计件数量、单件等信息,为后续核算工资提供数据来源。 ●通过管理报表了解工单生产状况,了解工作中心及机台的工作效率,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3.工艺管理与工单管理的区别 a)管理重点不同:工单管理是管理用料和生产入库;工艺管理是管理工艺路线加工及管理用料和产成 品入库。 b)在制管理深度不同:工单管理对已领料未入库就算在制材料;工艺管理深入了解每道工艺的进度和 在制状况。 c)产品进度管理的对象:工单管理只有品号;工艺管理对品号和工艺加工顺序两者相结合对产品进度 管理的。 4.系统主要流程 基本资料设定:录入工艺路线、录入产能信息、录入工作中心、录入产品工艺路线、设置工艺参数、设置工艺单据性质。 工艺制造管理:录入投产单(从投产单自动生产领料单) 录入转移单、录入入库单、录入报工单、转移单 可通过工单生产分析表、工单生产状况表、工作中心效率分析表了解车间生产状况、掌控工单生产进度5.与其它系统的关联 基本信息子系统:录入工作中心、录入工艺信息、录入产能信息 采购管理子系统:录入供应商信息及委外价格 产品结构子系统:录入产品工艺路线 工单委外子系统:录入工单、录入领料单、录入委外进\退货单、录入生产入库单 存货管理子系统:录入品号信息>人事薪资子系统:汇总计件工资信息

中级会计实务重点内容

中级会计实务重点内容 第一章总论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计量等内容。 本章应重点掌握如下知识点: 1.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务应用; 2.资产、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实务辨认; 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4.会计要素变动的实务辨认。 第二章存货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存货在购入方式、委托加工方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债务重组方式、自行生产方式及盘盈方式下初始计量原则及会计处理方法,继而对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作了相应地案例解析,着力解析了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及减值的账务处理。 考生应重点掌握: 1.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特别关注外购方式、债务重组方式、非货币性交换方式、委托加工方式下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指标计算;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及减值准备的计提; 3.存货盘盈、盘亏的科目归属 第三章固定资产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从购入方式、自行建造方式、租入方式、投资转入方式、非货币性交易方式和债务重组方式逐项解析了其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账务处理,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则重点案例解析了折旧的计算及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和修理支出的会计处理,最后讲解了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考生应重点关注如下考点: 1.固定资产购入方式下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数据计算,尤其是购入生产设备时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2.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时各单项固定资产的分拆处理原则; 3.分次付款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各期利息费用的计算及期末“长期应付款”现值的计算; 4.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时入账成本的推算,尤其是挪用生产用原材料或产成品时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5.高危行业企业专项储备的会计处理; 6.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各期租金费用的推算; 7.弃置费用的处理原则; 8.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下折旧的计算,尤其是减值计提与年限平均法的结合处理; 9.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复核的会计处理原则; 10.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改良后固定资产原价和折旧额的推算; 11.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

备考中级会计实务笔记总结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八部分: 1:总论 2:资产类: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 3:收入负债类:收入、负债及借款费用; 4:特殊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或有事项、股份支付、政府补助、外币折算; 5:事业单位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6:最重要税务类:所得税; 7: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8:财务报告; 第一章《总论》 1.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目标不再是满足国际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是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企业、企业集团、事业单位等)、持续经营(时间范围)、会计分期(时间范围)、货币计量(计量手段);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为了弥补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我们现代会计编制了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就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弥补了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实际发生)、相关性(经济决策相关)、可理解性、可比性(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重要性(金额、性质)、谨慎性(不得高估资产和收益,不得低估费用和负债)、及时性等; 3.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及计量原则: ★资产:(特征)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确认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负债:(特征)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确认条件)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收入:(特征)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确认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该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费用:(特征)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确认条件)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日常活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损失(非日常活动); ★利得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营业外收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利的损失可能影响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影响当期损益,但是最终都会影响所有者权益; 价值、重置成本(盘盈); ★计量属性都是按照购入以后的后续计量,购入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公平交易价购入的,后续如果每期期末体现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期末账面价值会调整为期末公允价值,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等期末都是公允价值计量;其他资产期末不按照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的,就是按照购入成本持续核算是历史成本计量; 第二章《存货》 1.存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全

2007中级会计实务第一讲 第一次课程的内容2007年教材变化比较大的地方 教材变化对中级会计实务的影响: 第一次:93年7月1号,新旧会计制度接轨 第二次:2001年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第三次:2007年1月1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针对上市公司的。中级会计实务的学习方法: 1.课程听两遍就可以了,联信网络课程的特点就是随面授来录制的; 2.不主张在单位看书,上班有闲暇时间就回忆老师讲课的内容; 3.老师在课堂上会结合书上的习题和课外的习题在课堂上讲,学员课外做的习题就一套就可以了,到时候老师会推荐 新准则对中级教材突现的变化: 难点有三个: 第一层:所得税会计,在企业核算中,抛弃了应付税款法,必须是纳税影响债务法; 第二层:企业合并与长期股权投资的结合,难度比较大; 第三层: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2007中级会计实务第二讲 接上一讲内容: 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 9号准则产生的前提 和财务管理内容的结合 2007中级会计实务第三讲 接上一讲内容: 例:购买一处房产,合同总价的300万,合同约定每年年末支付100万,银行的贷款利率(折现率)为6.5%,折现的总额为260万:

借:固定资产 260万 未确认的融资费用 40万 贷:长期应付款 300万 分析:40万是3年的财务费用,每年进财务费用要采取实际利率法来摊销财务费用,原来是采取直线法来摊销财务费用 债务重组:按照市场价值,在原来的会计制度下就认账面价值,按照新的准则导入了公允价值。 例:甲有房产一处,不考虑折旧,购入价为50万,现在的市场价值为80万,甲欠乙 110 万,双方达成了一个债务重组的协议:甲用房产抵110万应付乙的欠款。 按照以前的会计处理方面(不认市场价值): 甲方:借:应付账款 110 乙方:借:固定资产110万 贷:固定资产 50万贷:应收账款 110万 资本公积 60万 按照新的准则,换入固定资产的价值必须要按照公允价值 整个损益:110-50万 债务重组收益:110-80万 处置资产的损益:80-50万 债权人(换入资产的价值必须按照公允价值来计算): 借:固定资产 80 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30万 贷:应收账款 110万 企业合并(20号准则): 掌握三层意思: 1、站在公司法的角度来谈企业合并 第一种合并吸收合并,A+B=A(B灭失,B相关的资产和负债转入A) 第二种合并新设合并:A+B=C(A、B 灭失,产生新公司C) 第三种合并股权合并:A作为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卖给了B公司,A成为B公司的 全资子公司。会计处理:只需要做实收资本和股本明细账的转换。 借:实收资本-甲 贷:实收资本-B 图例:甲-100%---A-100%---B 重点注意:合并报表主体发生了变化2、站在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的角度

《财务管理最新学》的听课记录

20101105王化成《财务管理学》听课记录 一、企业价值实现来源 1、业务管理 2、资本管理【很重要】 二、授课内容 第1讲财务管理目标 第2讲财务报表分析 第3讲企业业绩评价 第4讲全面预算管理 第5讲企业筹资管理

第6讲企业投资管理 第7讲企业分配管理 第8讲企业资本运营 三、课程特点 1、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 如时间价值等简单的公式讲的少,因为学生基础好】 2、战略与战术相结合 注重战略:讲授内容不重视具体细节问题、而重视宏观战略问题 3、系统与专题相结合 注重专题:系统复习与专题讲授相结合 4、刻苦与快乐相结合 注重快乐:幽默故事、经典案例和问题讨论 四、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 (1)王化成《财务管理》第三版,人大出版社 (2)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第五版,人大出版社 (3)王化成《公司财务管理》高教出版社2007版本 2.参考书 (1)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第2版,人大出版社 (2)王化成《财务管理案例点评》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王化成《财务报表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版本 (4)爱莫瑞等著;荆新、王化成、李焰等译《公司财务管理》,人大出版社

五、具体内容讲解技巧 3.财务管理目标 (1)主要观点【书上有,不深入讲】; 有人写论文说有18种观点 ①利润最大化 重点讲短期行为,如何能长期化;忽视风险导致冒险行为(炒股短期盈利,随后可能会巨亏);虚假利润(虚-上市公司委托南方证券理财,而南方证券被接管:9家上市公司委托其理财资产公司,减值的计提大小从长虹0% -上汽100 %不等;) ②股东财务最大化【英国和美国】 股价或投资报酬率计量。 引出资本市场上有效、弱势有效,举例康佳开发出手机导致某个股价的变化,应该到6.5,则如果开盘价格为6.5,则强势有效、低于6.5则半强势。如果在信息公开之前能够购买股票,则是利用半强势下用内幕消息。如果是强势效率,则利用内幕消息也不能够赚钱。 如果是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康佳则不会搞研发开发手机,因为开发手机只能够将来获利,眼前会导致利润下降 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冒险和短期行为 ③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日本和德国】 不需要特别细化,只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就可以了。 (2)国际比较【重点】 ①各个利益相关人都能够从企业中拿到好处,企业经营不好,大家都会受到影响。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全.doc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第一章 总 论 一、会计 管理会计(将来时) 企业会计 → 权责发生制 财务会计(过去时) 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 预算会计 → 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 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 二、财务目标 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 ⑴ 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 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 ⑴ 投资者 ⑵ 债权人 ⑶ 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 ⑷ 社会公众 三、会议基本假设(4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确认 → 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 计量 → 计算、量化、是多少 报告 → 反映 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 收付实现制 1、会计确认基础: 权责发生制 历史成本计价 重置成本 2、会计计量基础: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B D) A、商誉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无形资产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无权责发生制) 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 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 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 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⑵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 ⑶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 ⑷分期付款购买商品 ⑸长期股权投资中,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判断标准 6、重要性:通过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 7、谨慎性: 不高估资产、收入和利润,不低估负债、费用和亏损 或有资产:基本确定 或有负债:很可能 ⑴减值准备的计提 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摊销 ⑶预计负债的确认 基本确定:95%<X<100% 可能: 5%<X≤50%

2017中级会计师考试 中级会计实务 个人学习笔记【呕心沥血整理】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1、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2、有助于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会计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立场和空间范围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范围。 注意两个时间范围的区分 货币计量:货币计量应以币值稳定为假设 三、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记账基础为权责发生制,即应依据权责关系,而不是现金的收付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的期间。注意: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记账基础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如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具体要求: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平衡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3.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模糊不清、不能晦涩难懂,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具体要求:1.纵向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 2.横向比较: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会计政策) 五、实质重于形式(售后回租、融资租赁、企业集团) ●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大多数的业务交易,其法律形式反映了经济实质;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法律形式没有反映经济实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按照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账务处理。 六、重要性(性质和金额(净利润为1))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完整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和事项,要求将所有重要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完整、全面的计量、报告。 重要性的判断取决于性质和金额两个方面,相同的金额对于规模不同的企业,可能存在不同的重要性理解。 七、谨慎性(加速折旧和计提减值、存货采用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费用和损失。

《中级会计实务》的无形资产之读书笔记

第四章:2007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学习笔记(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掌握)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本章所指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三)土地使用权 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提取折旧,但下列情况除外: 1、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2、企业外购房屋建筑物所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企业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停止自用土地使用权而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时,应将其账面价值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二、研究与开发支出(掌握) (一)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区分 项目的研究开发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企业应当根据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 1、研究阶段 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是为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开发阶段

中级会计实务总论练习题

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 A.计划购买的原材料 B.待处理财产损失 C.委托加工物资 D.预收款项 2. 下列项目中,使负债增加的是()。 A.发行公司债券 B.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 C.发行股票 D.支付现金股利 3. 以下事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的是( )。 A.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B.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 C.出售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流入 D.出租机器设备取得的收入 4. 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基本前提是( )。 A. 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5. 会计分期的前提是( )。 A. 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6.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体现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 A.及时性 B.可理解性 C.相关性 D.可靠性 7.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体现了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可理解性 D.可比性 8. 强调某一企业各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的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可理解性 9. 企业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这是为了满足( )要求。 A.可靠性 B.可比性 C.相关性 D.重要性 10.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这体现的是( )。 A.及时性 B.相关性 C.谨慎性 D.重要性 11.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体现的是( )。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及时性 D.可理解性 12. 企业将劳动资料划分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是基于( )会计核算质量要求。 A.重要性 B.可比性 C.谨慎性 D.可理解性 1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 )为基础。 A.权责发生制 B.实地盘存制 C.永续盘存制 D.收付实现制 14. 企业确认资产或负债应满足有关的经济利益( )流入或流出企业的条件。 A.可能 B. 基本确定 C. 很可能 D. 极小可能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项目中不应作为负债确认的有( )。 A.因购买货物而暂欠外单位的货款 B.按照购货合同约定以赊购方式购进货物的货款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 管理会计(将来时) 企业会计→ 权责发生制 财务会计(过去时)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 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 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 二、财务目标 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 ⑴ 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 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 ⑴投资者⑵债权人⑶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⑷社会公 众 三、会议基本假设(4 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确认→ 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 计量→ 计算、量化、是多少 报告→反映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 假设基本含义具体内容 总公司与分公司、母公司、子公司、集 会计主体“人”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不是 投资者),空间范围 团 会计主体>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法律主 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假设企业长生不老,不会破产清算固定资产进行历史成本和折旧的基础附注说明持续经营能力 会计分期人为划分核算的区间段会计年度=1 年会计中期<1 年 货币计量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度量(实物量度、记账本位币:一般是人民币

劳动量度)外币: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四、会计基础 1、会计确认基础: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历史成本计价 重置成本 2、会计计量基础: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计量基础含义举例 历史成本(实际成本)取得或制造所需要发生的各项支出 通常情况下采用 固定资产购进时买价及相关杂费作为 入账价值 重置成本(现行成本)按当前条件重新取得,同样资产所需支出 ⑴ ⑵ 存货盘盈 固定资产盘盈 可变现净值将其变现后获得的净价值⑴ ⑵ 存货的期末计价 资产减值时,可收回金额的确定 现值(P)未来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在的价值⑴ 固定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 ⑵ 无形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 ⑶ 分期收款方式实现的销售收入 ⑷ 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 ⑸ 资产减值中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⑹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要考虑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⑴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市价)在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 ⑵ ⑶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 ⑷股份支付 ⑸生物资产 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B D ) A、商誉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无形资产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 个,无权责发生制) 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 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 第一章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 基本内容: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企业会计是会计的主体。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又是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定期的财务报表,为企业外不同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种社会集团服务。以提供定期的财务报表为主要手段,以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等为主要服务对象,是财务会计的主要特点。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采用灵活而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的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有效经营提供有用的资料。 第二节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基本内容: 一、管理会计发展的两个阶段 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分离出来,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独立领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大致上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1)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本世纪初到50年代) 执行性管理会计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标准成本”、“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等方面。但它还只是管理会计的雏形,其基本点是在企业的方针、决策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助解决在执行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问题。但企业管理的全局、企业与外界关系的有关问题没有在会计体系中得到应有的反应。因而总的说来,这还只是一种局部性、执行性的管理会计,仍处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中的初级阶段。 (2)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本世纪50年代以后) 本世纪50年代起,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使生产力获得迅速的发展。同时,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企业外部的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更加激烈。这些新的条件和环境,一方面强烈要求内部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另一方面还要求企业具有灵活反应和高度适应的能力,否则,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显然无法适应这种新的形式和要求。必然为现代管理科学所取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就迅速发展起来。它是以服务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决策性管理会计。它与执行性管理会计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差别。决策性管理会计的创立及其发展,标着者这门科学日趋成熟,而进入其发展历程中的高级阶段。 二、现代管理科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作用

中级会计实务,总论,章节练习-

中级会计实务,总论,章节练习|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B.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C.会计分期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D.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2.下列关于会计基础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B.权责发生制是指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C.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D.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都必须采用收付实现制 3.企业于7月初用银行存款3000元支付第三季度房租,7月末仅将其中的1000元计入本月费用,这符合()。 A.配比原则 B.权责发生制原则 C.收付实现制原则 D.历史成本计价原则4.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企业资产的是()。 A.商誉 B.预付的货款 C.经营租入的设备 D.融资租入的设备5.下列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来源的是()。 A.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B.留存收益 C.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D.企业借入的长期借款6.以下事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的是()。 A.让渡资产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 B.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 C.出售无形资产取得的净收益 D.出租机器设备取得的收入7.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是()。 A.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加权平均法 B.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 C.固定资产折旧 D.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8.下列不属于损益类科目的是()。 A.资本公积 B.投资收益 C.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D.资产减值损失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会计分期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会计分期就是企业生产周期 B.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C.会计分期假设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 D.折旧和摊销的会计处理体现了会计分期假设2.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有()。 A.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与灵魂 B.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如果可以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能够提供更加相关信息的,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 C.因为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的存在,固定资产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一定的方法计提折旧 D.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以及适度引入公允价值等,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3.下列会计处理中,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实质重于形式的有()。 A.企业对售后按照固定价格回购的业务在会计核算上一般不确认收入 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资产进行核算 C.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D.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4.下列各项中,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要求的有()。 A.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B.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C.固定资产大修理期间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D.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5.下列各项中,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

01 第一章总论 知识点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前提) 知识点二、会计基础——主要解决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的问题 1.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2.收付实现制: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除此之外的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知识点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共8项) 知识点五、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资产的定义 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有用)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没有所有权,融资租入)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特别提示】 ①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②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③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中大奖)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货币计量)

其中: 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负债的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法定义务、推定义务:习惯的做法、公开的承诺、公开宣布的经营政策)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现金、实物资产、提供劳务、转为资本等)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特别提示】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 (二)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或股东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中级财务会计听课笔记12

第^一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一节收入 一、收入的概念和特点 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收入有以下特点: 1、收入来源于企业的日常活动,而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项,如工商企业销售商品、提供 劳务的收入等。有些交易或事项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其流 入的经济利益是利得,而不是收入,例如出售固定资产。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也可能表现为企业 负债的减少,如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这里仅指收入本身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 不是指收入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的毛利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因为,收入扣除相关成本费用 后的净额,可能会增加所有者权益,也可能会减少所有者权益。这也是我们将收入定义为经 济利益的总流入”的一个原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增值税、代收利息等。代收的款项,不属于本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能作为本企业的收入。 二、收入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收入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的期末余额应并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反映。 三、销售商品收入的核算 (一)销售商品的范围 这里的销售商品仅包括取得货币资产方式的商品销售及正常情况下的以商品抵偿债务的_ 交易,不包括非货币交易、期货、债务重组中的销售商品交易。企业以商品进行投资、捐赠及自用等,会计上均不作为销售商品处理,应按成本结转。 (二)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 企业销售商品时,如同时符合以下4个条件,即确认收入: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2020年中级会计实务章节试题:总论附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财务报告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B.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C. 财务报表仅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D. 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2. 关于收入和费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 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C.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D. 符合收入和费用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3. 下列各项业务中,不能使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时增加的是( )。 A. 支付借款利息 B.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上升 C. 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期末确认的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份额 D. 接受投资者投入的一台固定资产 4. 某企业2011 年8 月份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因暂时不需用,截至当年年底该企业会计人员尚未将其入账,这违背了( ) 要求。 A. 重要性 B. 客观性 C. 及时性 D. 明晰性 5. 关于会计基本假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B. 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一个会计主体 C. 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D. 货币计量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6. 下列各项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不能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是( )。 A. 在物价下跌时,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量 B. 对企业的管理用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C. 对购入时准备随时变现的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严重下跌时计提减值准备 D. 以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商品已经发出且办妥托收手续,但是风险和报酬实质上未转移,因此未确认收入 7.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有关收入和利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 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也可能源于日常活动 B. 收入会影响利润,利得也一定会影响利润 C. 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应确认为收入 D. 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利得不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8. A公司拥有B 公司30%的股权,但根据章程、协议等有权任免B 公司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A公司能够对B 公司实施控制。企业会计准则的上述规定主要体现了( ) 要求。 A. 重要性 B. 实质重于形式 C. 相关性 D. 谨慎性 9. 根据资产定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特征的是( ) 。 A.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 B.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 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D. 资产的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多项选择题 10. 下列有关会计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有( ) 。 A.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 一个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

听课笔记

实习听课笔记 ㈠学校班级:实验小学二年8班科目:语文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第六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全班学生齐读生字词 2、同桌之间一起拼读生字词 二、引入新课 1、教师提问学生:雷锋叔叔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生平有哪些事迹呢?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学生所说的,归纳出雷锋叔叔是怎样的人,并导入今天要学的新课——《雷 锋叔叔,你在哪里》 3、教师适当强调纪律:“一二三,坐端正”,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 三、讲授新课 1、全班学生齐读课文,并分析文章,然后给课文分段。 2、让学生说出怎样分段,根据什么而分段,教师从旁引导学生表达。 3、教师提问:文章讲了关于雷锋叔叔的几件事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教师从 旁引导学生表达。 4、教师分析文章的情境,概括出雷锋叔叔具有的精神,并详细讲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5、结合课文的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教育学生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学习乐于 助人,做好事。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从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㈡学校班级:实验小学二年2班科目:数学课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做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全班学生默背1~9的乘法口诀 2、口算(一位学生回答一道题) 2×4=8 3×4=12 30÷5=6 30÷6=5 …… 二、做一做(用乘法口诀求商) 1、找朋友 把练习题抄于黑板上,让学生轮着回答,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对,对回答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12÷3=4 15÷3=5 24÷3=8 18÷9=2 30÷6=5 21÷7=3 …… 2、看谁先到家 让学生比赛回答,一位学生回答,全班学生评价对错,学生回答错误,就由其他学生补答,对回答得很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教师适时维持班里纪律,对调皮的学生适当批评一下。 三、布置作业

中级会计实务(2019) 章节练习 第01章 总论

直接打印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财务报告目标的是()。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会计信息 B、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 C、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D、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 2、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体现的是会计的()要求。 A、可靠性 B、可比性 C、重要性 1

D、谨慎性 3、 确定会计核算工作时间范围的前提条件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4、 下列会计处理中,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实质重于形式的是()。 A、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由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改为移动加权平均法 B、某公司持有35%股份,但能够控制该公司,对于持有的股份作为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对 C、期末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D、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5、 2

下列关于会计要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负债的特征之一是企业承担的潜在义务 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内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D、收入是所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6、 下列关于会计要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D、所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都应该确认为收入 7、 下列各项会计科目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是()。 A、其他收益 3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第一章 总 论 一、会计 管理会计(将来时) 企业会计 → 权责发生制 财务会计(过去时) 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 预算会计 → 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 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 二、财务目标 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 ⑴ 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 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 ⑴ 投资者 ⑵ 债权人 ⑶ 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 ⑷ 社会公众 三、会议基本假设(4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确认 → 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 计量 → 计算、量化、是多少 报告 → 反映 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

更多会计实务精品:点击阅读>>> 四、会计基础 收付实现制 1、会计确认基础: 权责发生制 历史成本计价 重置成本 2、会计计量基础:可变现净值 现值 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B D ) A、商誉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无形资产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无权责发生制) 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 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 更多会计资料下载:点击下载>>> 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 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⑵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 ⑶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 ⑷分期付款购买商品 ⑸长期股权投资中,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判断标准 6、重要性:通过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 7、谨慎性: 不高估资产、收入和利润,不低估负债、费用和亏损 或有资产:基本确定 或有负债:很可能 ⑴减值准备的计提 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摊销 ⑶预计负债的确认 基本确定:95%<X<100% 可能: 5%<X≤50% 很可能: 50%<X≤95% 极小可能:0<X≤5% ⑷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 ⑸无法估计销售退回可能性 8、及时性:收集、处理、报告及时 例:下列属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有(A C ) A、商品销售后以固定的价格回购,不确认收入 B、单位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合并进行减值测试(重要性) C、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企业的资产入账 D、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在所有上市公司执行(可比性) 六、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七、利得和损失 利得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方)非日常活动/偶然活动 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损失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方) 收入 日常活动 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