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固体中的应力波

(推荐)固体中的应力波
(推荐)固体中的应力波

固体中的应力波

李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参考书:

1 王礼立. 《应力波基础》第2版(2005年8月1日),国防工业出版社

2 李玉龙. 《应力波基础简明教程》第1版 (2007年4月1日),西北工业大学

3 丁启财(美国). 《固体中的非线性波》,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4 宋守志. 《固体中的应力波》,煤炭工业出版社

5 杨善元. 《岩石爆破动力学基础》,煤炭工业出版社

6 莱茵哈特(杨善元译). 《固体中的应力瞬变》,煤炭工业出版社

7 徐小荷. 《冲击凿岩的理论基础与电算方法》,东工出版社

8 郭自强. 《固体中的波》,地震出版社

目录

第0章绪论 (1)

1 波动现象 (1)

2 应力波的概念 (1)

3 应力波分类 (3)

4 应力波理论与其它力学理论的关系 (3)

5 应力波理论的发展 (3)

6 应力波理论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3)

第1章一维应力波基础 (4)

§1.1波动方程及其解 (4)

1.1.1 一维纵波的波动方程 (4)

1.1.2 波的传播速度 (4)

1.1.3 波动方程的解 (5)

1.1.4 解的物理意义 (6)

§1.2 应力波的几个基本参量 (7)

§1.3 应力波的能量 (7)

§1.4 波的衰减 (8)

1.4.1 原因 (8)

1.4.2 度量 (8)

1.4.3 衰减率α的测定 (9)

§1.5 考虑杆的横向效应的波动方程 (10)

§1.6 杆中的扭转波与弯曲波 (12)

1.6.1 扭转波 (12)

1.6.2 弯曲波 (13)

第2章二维和三维弹性波理论基础 (14)

§2.1 弹性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14)

§2.2 弹性体的无旋波与等容波 (15)

2.2.1 无旋波(纵波、P波) (15)

2.2.2 等容波(横波、S波) (16)

§2.3 平面波的传播 (17)

2.3.1 平面纵波(V//c) (17)

2.3.2 平面横波(V⊥c) (18)

§2.4 薄板中的应力波 (19)

2.4.1 控制方程 (19)

2.4.2 纵波 (20)

2.4.3 横波 (21)

2.4.4 各种波速关系 (21)

§2.5 球面波 (22)

2.5.1 波动方程及其解 (22)

§2.6 柱面波 (23)

第3章应力波的相互作用 (24)

§3.1 一维应力波在界面的反射和透射 (24)

3.1.1 应力波在不同介质界面的反射和透射 (25)

3.1.2应力波在变截面杆中的反射和透射 (26)

§3.2 两杆相撞的入射波 (27)

§3.3 传播图与状态图 (29)

3.3.1传播图 (29)

3.3.2 状态图 (30)

§3.4 弹性杆中波的传播(图解法举例) (32)

3.4.1 冲锤撞击杆件应力波的传播 (32)

3.4.2 双圆柱活塞撞击钎杆应力波传播 (33)

§3.5 平面波的边界效应 (36)

3.5.1 平面波在界面上的垂直入射 (36)

3.5.2 平面波在界面上的倾斜入射 (37)

§3.6 应力波引起的破裂 (39)

3.6.1金属丝冲击波拉伸断裂 (39)

3.6.2 Hopkinson压杆与飞片 (41)

3.6.3 断裂准则 (41)

3.6.4 简单反射拉伸波引起的层裂或剥裂 (42)

3.6.5 物体形状对应力波引起破裂的影响 (45)

§3.7 冲击波基本问题 (45)

第4章固体中的非线性波基础 (48)

§4.1 弹塑性加载波及其相互作用 (48)

4.1.1 强间断弹塑性波的迎面加载 (48)

4.1.2弱间断弹塑性波的迎面加载 (50)

§4.2 卸载波的控制方程和特征线 (51)

第5章岩石动态力学性质与应力波的相互作用 (53)

§5.1 岩石动态本构关系与动态强度 (53)

§5.2 岩石动态力学参数测试 (54)

§5.3 本构关系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 (54)

§5.4 应变率相关的应力波理论 (55)

5.4.1 Voigt体 (55)

5.4.2 Maxwell体 (55)

第6章应力波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55)

§6.1 应力波在冲击凿岩中的应用 (55)

6.1.1 冲击凿岩的应力波的传递 (55)

6.1.2 凿岩机的凿入机理 (55)

6.1.3 入射波形对凿入效果的影响 (56)

6.1.4 冲击凿岩的破坏原理 (56)

§6.2 应力波在爆破工程中的应用 (56)

§6.3 应力波在土动力学中的应用 (56)

6.3.1绪论 (56)

6.3.2 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及其描述 (58)

§6.4 应力波在地震工程学的应用 (58)

第7章应力波测试分析技术简介了解 (60)

§7.1 膨胀环测试技术 (60)

§7.2 Hopkinson杆测试技术 (60)

§7.3 Taylor圆柱测试技术 (61)

§7.4 高速冲击载荷的实验技术 (61)

第0章 绪论

1 波动现象

波动现象:水波、声波、电磁波、光波等。

波是一种扰动或状态在介质中的传播,波动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机械波和电磁波。这里所述的应力波属于机械波,是机械扰动在连续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机械波产生于可变形介质的强迫运动,通过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来传递能量。

2 应力波的概念

介质的某部分受力发生了一种状态的扰动,离开初始平衡位置,与相邻介质质点发生相对运动(变形),并和周围介质产生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将导致周围介质质点投入运动,但由于介质质点具有惯性,而使某相邻质点运动滞后,外载荷在表面上的扰动就这样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而形成应力波。

应力波理论主要研究力、位移、速度等物理量在固体中传播的规律以及它们对固体的作用效应。

理论力学中,物理被认为是刚体(不变形),遵循牛顿惯性定律∶F=ma

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研究物理变形,但不考虑变形而产生的物理运动,不考虑物理的惯性,遵循虎克定律∶εσ?E =

现实的物体,惯性和弹性兼而有之,当它受力时,既改变它的速度又改变它的形状。物理受力部位的质点,克服惯性,发生速度的变化,这种变化遵循惯性定律(牛顿定律),速度的变化必然导致变形,变形阻碍速度变化;反过来说,物理受力部位,由于弹性的作用,必定会有变形,这种变形符合虎克定律,但在实现变形时,质点会出现变速运动,变速运又阻碍变形的发展。由此可见,物理内部同时存在着弹性和惯性,相互作用,导致物理中形变和速度的转移,这就是应力波。

应力波得以在连续介质中传播的基本条件是介质的可变形性和惯性。对于不可变形的刚体,局部的扰动(力或位移)可立即传到整个物体的每一部分。若介质没有惯性,则扰动的传递也是瞬时完成的,一切实际材料都具备这两个条件,所以一切实际材料都能传播应力波。

固体中的应力波的研究主要用于地震、爆作、高速撞击、爆破、超生波等应力波的发生和传播过程。

应力波波阵面∶介质中扰动的区域和扰动未波及的区域的界面。

分析波阵面的前后状态参量的变化关系,有两种类型。

间断波波阵面∶前后质点微团的状态参量有一个有限的差值。状态参量发生跃变,数学上叫强间断。

连续波波阵面∶前后质点微团的状态参量的差值为无限小。状态参量的分布是连续的,数学上叫弱间断。

强调一点∶间断波和连续波是相互转化。

弥散波:如介质的性质使得高应力水平增量波具有较低传播速度,波形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拉长、散开的连续波。

汇聚波:如介质的性质使得高应力水平增量波具有较高传播速度,那么处于后面的高波速的增量波不断追赶前面的较低波速的增量波,使得连续波波形逐渐缩短。

冲击波:一定条件下,后面具有高波幅的增量波赶上前面波幅的较低的增量波形成以统一波速传播的强间断波波阵面,连续波转化为冲击波。

间断波中除了冲击波之外,还有一种等熵的间断波,这就是弹性间断波,因为弹性变形是可逆的过程,弹性间断波只是在波形上与连续波不相同,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最后介绍关于加载波与卸载波的概念。固体介质不但能承受压力,而且能承受拉力。对介质加压,使介质压密就是加载;对已经受压后的介质减压,使介质稀疏就是卸载。当波阵面通过一个介质微团时,其效果是使微团压密的就是加载波(压缩波);其效果是使微团稀疏的就是卸载波(拉伸波)。加载波和卸载波的波形如图示。

3 应力波分类

(1)按力的特征分∶拉伸、压缩波(稀疏波或纵波);弯曲波、剪切波(横波)

(2)按波阵面的形状分∶平面波、柱面波、球面波

(3)按变形特征分∶无旋波(膨胀波)、等容波(畸变波)

(4)按介质的物理特征分∶弹性波、塑性波、粘弹波、粘塑波

(5)按介质的几何特性分∶一维波(杆波)、二维波(平面波)、三维波(空间波)4 应力波理论与其它力学理论的关系

应力波理论是固体动力学的分支。但目前的固体动力学往往集中研究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力学性能,而把已知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介质受到外部动载作用的规律研究让位于应力波理论。但二者是相互依赖而发展,一方面应力波理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了解之上;另一方面,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往往必须通过应力波的测试与分析才能得到。

应力波理论与其它力学理论的区别∶

(1)动力学研究载荷的早期效应(瞬时效应,着重研究质点的运动和变形等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以及在物理中的传递),静力学研究的是载荷的后期效应(只研究在力的作用下达到平衡之后的状态);

(2)动力学研究载荷对介质的局部效应,静力学研究载荷对介质的整体效应;

(3)动力学研究的动载有明显的耦合效应,静力学研究的静载作用于固体的应力分布不随介质而变。

5 应力波理论的发展

线弹性波传播的数学理论早在上个世纪中叶由柯西(Cauchy)、泊松(Poisson)、斯托克斯(Stokes)等解决,可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才直观地在固体中“看到”波,应力波理论才开始在一些工程领域得到应用。与此同时,Donnell、

Taylor等人在理论上又发展了塑性波理论。五十年代前后,考虑应变率效应的粘塑性波理论又得到了发展。应力波理论特别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

“实时采集与数据处理”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6 应力波理论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爆破工程、凿岩工程、桩基工程、岩石动态力学、土动力学、地震工程与抗震工程、地球化学勘探。

第1章 一维应力波基础

§1.1波动方程及其解

1.1.1 一维纵波的波动方程

如图1-1所示,在一等截面的一维杆中取一微段dx ,截面面积为A 。基本假设为杆的横截面在变形过程中保持平面,不考虑横向扩展效应,杆上只分布沿截面均匀分布的轴向应力,因而位移u 、工程应变ε、质点速度v 和应力σ都只是x 和t 的函数。

其左截面mn 与右截面n m ''上的作用力F 、F '分别为

x u AE AE A F ??===εσ,t

t x u x t u x v ??=???=????=??ε1 dx x

u AE x u AE dx x F F F 22??+??=??+=' 1

微元体dx 所受的惯性力为:22t u dx A ma ????=ρ 由牛顿定律,得微元体平衡方程

22t

u dx A F F ?????=-'ρ 2222t

u dx A dx x u AE ?????=??ρ 即

ρρE c x u c x u E t u =???=???=??,222222 (1-1)

方程1-1是一维纵波的波动方程,c 为纵波的波速。

1.1.2 波的传播速度

波动方程中的c 为称为波速,ρE c =

(纵波波速)。根据能量守衡定律和冲量定理

可以推导。

取一单位面积细长的杆,一端受到撞击,撞击后杆端的初速度为v 0,受力为σ0。经

过时间△t 后,扰动扩展到长为l 的区域,在此范围质点的运动速度均为v 0,内力为σ0,则时间△t 内有

外力作功

t v l w ?=?=000σσ

扰动区域的动能

202

1lv E d ρ= 扰动区域的位能

E l E l 202

1σ= 根据能量守衡定律有

E l lv t v 2020002

121σρσ+=

? (1) 根据冲量定理有 lv t ρσ=?0 (2)

所以有

)(2

102000v E v v ρσ+= ρ

σE v 00= (3) 可见细长杆受撞击后,力与质点速度v 0并非无关,而是成正比。

将(3)式代入(2)式,得到纵波的传播速度

ρρσE v t l c ==?=00

同样可以弹性横波的波速

)

1(2υρρ+==E G

c T 以上波速推导中,应用了线弹性本构关系εσE =,事实上只要)(εσσ=,既应力是应变的单值函数,而与应变率无关,波动方程(1-1)就成立。

1.1.3 波动方程的解

方程(1-1)的解法有分离变量法(驻波法)、积分变换法及行波法等,其中行波法对求解波动方程最为有效。

令ct x +=ξ、ct x -=η,则2η

ξ+=x 、c t 2ηξ-=

,故

),()2,2(),(ηξηξηξw c u t x u =-+= ηξηηξξ??+?

?=?????+?????=??w w x w x w x u 22222222)()(ηξηηξξ

ηηξηξηξξ??+???+???+??=?????+????+?????+????=??w w w w x

w w x w w x u (1)

)(ηξηηξξ??-??=?????+?????=??w w c t w t w t u )()()(2

22222222ηξηηξξηηξηξηξξ??+???-???-??=?????-????+?????-????=??w w w w c t

w w c t w w c t u (2)

将(1)和(2)式代入波动方程,得

02=???η

ξw (3) 对(3)式先对η积分,得

)(ξξ

f w '=?? 对(3)式先对ξ积分,得 )()()()(ηξηξξ

g f g d f w +=+'=?

于是有

u=f(x+ct)+g(x-ct) (1-2)

公式(1-2)是一维波动方程的通解。

1.1.4 解的物理意义

在某范围内(-l ,l )的扰动,在△t 时间之后,分为右行波和左行波。右行波的前

后沿分别沿着直线l kt x =-和l kt x -=-前进,而左行波的前后沿分别沿着直线l kt x -=+和l kt x =+前进,经过△t 时间之后,分解右行波和左行波的形状不随时间和

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前进的速度均为c k dt

dx ==||。

§1.2 应力波的几个基本参量

右行波u=f(x-ct):

(1)应变

)(ct x f x u -'=??=

ε (2)质点速度

c v ct x f t u v -=-'-=??=ε),( 2 (1-3)

(3)应力

cv ρσ-= (1-4)

(4)波阻率c ρ:表示单位质点速度所需要的应力

如v =10m/s ,μεε2000102500

15000103-=?-=-=-=-=-c v , 236/4200102101.2cm kg E =???==-εσ,顿21==σA F (B25钎杆) 对于钢材)//()/(78.39)//(1078.39/5100/10/78002623

s m mm N s m Pa s m s m m N c g c =?=?==γ

ρ 部分岩石的应力波参量如下表所示。

岩石的波阻率只有几到十几,远比钢材要低,表明岩石中产生单位质点速度所需要的应力比钢材中要低得多。

§1.3 应力波的能量

一维杆中位能(弹性能)

dt AEc dt E Ac cdt E A Adx dw e 22221212121εσσσε=?=?== 3

一维杆中动能

dt E

Ac dt AEc dt c A c Acdt Adxv dw d 222322212121)(2121σεερερρ===-== )51(0

202-===???ττσεdt E Ac dt AEc dw w dx 微段所具有的总能量为

dt E

Ac dt AEc dw dw dw d e 22σε=

=+= 应力波的总能量为 ???===ττσε0202

dt E Ac dt AEc dw w (1-5) 结论(1)波动过程中,对任一微段在任一时刻具有的动能和位能都相等,这是波动和振动的本质区别,一个作纯振动的系统,尽管总能量不变,但总存在着动能和位能的转换。

结论(2)任一微段所具有的总能量是应力或应变的函数,应力和应变是一种波动过程,因此能量也是一个波动过程,对任一微段来说,其能量是不守衡,沿着波传播的方向,该段波源获得能量,使其能量逐渐增大,又逐渐把自身能量传递给后面的介质,能量随着波动过程而有规律地传播,波动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1.4 波的衰减

1.4.1 原因

真实物质很少是理想的弹性体,而常常是弹塑性或粘弹性等。当波在粘弹性介质中传播时,因存在内摩擦,将产生能量的损耗;当波在热弹性体中传播时,在应力波通过时,固体一部分受压,另一部分发生膨胀,压缩部分温度升高,膨胀部分温度降低,这种温度梯度的出现,将在固体中引起热的传递,并伴随着不可逆过程的发生,使应力波因热耗散而发生衰减。

总之波的衰减来源于内摩擦和外摩擦的作用:内摩擦由材料的粘弹和热弹性决定;外摩擦决定于材料所处的工作环境。

1.4.2 度量

度量波的衰减程度通常采用衰减系数α、损耗因子Q -1。

(1)衰减率α 振幅衰减率、应力衰减率

dx

d σσα/-= (1-6) 表示应力波在单位长度上的振幅衰减。

dx d ασ

σ-=,x e ασσ-=0 (1-7)

其中,σ0为在x =0处的应力波幅值;σ为在任一位置x 处的应力波幅值,相当于前

面的σmax 。

(2)损耗因子Q -1 Q ——品质因素 w w Q ??=-π211

(1-8) 式中 △w ——一次应力循环所损失的能量;

w ——应变达到最大时所贮存的弹性能。

(3)能量衰减率α'

dx

d dx E E d dx w dw σσσσσα2)/()2(/2

-=-=-=' αα2=' (1-9)

由此可见能量衰减率是振幅衰减率的两倍。

(4)损耗因子Q -1与衰减率α的关系

f

c f c T c w w Q παπααπλαππ='=??'?=?'?=??=-22121211 (1-10) 1.4.3 衰减率α的测定

x e ασσ-=0,x e ασσ-=0,x ασσ-=0ln ,x ασσ=0ln ,σ

σλσσα00ln 1ln 1?=?=n x σ

σα0ln 21?=nl (1-11) 但在岩土工程中,品质因素Q 或损耗因子Q -1的应用更为普及,大量科研表明损耗因子Q -1对岩石物理性质变化的反映比声速更明显和可靠。由于衰减系数α在很宽的频率

范围内是线性函数,因而Q -1与频率无关,这时c r Q π

=-1。 损耗因子的测试大多采用频谱振幅比法,该方法涉及到频谱分析技术,比较复杂。参考《应用声学》1987(4)或《地震研究》1983(4)等有关文献。

§1.5 考虑杆的横向效应的波动方程

前面讨论的一维应力纵波理论都假设杆的平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平截面,并在平截面上只作用着均匀的轴向应力σx 。这时实际忽略了杆中质点横向运动的惯性作用,即忽略了杆的横向收缩或膨胀,因而是一种近似理论,通常称为初等理论或工程理论。

由材料力学可知,广义虎克定律如下

)]([1z y x x E σσμσε+-=,)]([1x z y y E σσμσε+-=,)]([1y x z z E

σσμσε+-= 当一维杆受σx 作用时,即σy =σz =0时

x x E σε1=,x x y E μεσμε-=-=,x x z E

μεσμε-=-= 即

x u y

y u x x y ??-=?-=μμε,x u z z u x x z ??-=?-=μμε x v y t u v x y

y ??-=??=μ,x

v z t z t u v x x z z ??-=??-=??=μεμ 单位体积的平均横向动能为

22222)(21)(211t

r v v dydz A x g A z y ??=+?ερμρ 式中 r g ——截面对x 轴的转动半径,?+=A

g dA z y A r )(1222 上面在推导一维波动方程时,是从分析杆中微段的受力着手,在运动着的微元体上

作用着一对静力平衡的力A σ和一非静力平衡的力dx x

A ??σ。非静力平衡的力与微元体的纵向惯性有关,其所作的功转化为微元体的纵向动能,单位时间所作的功等于纵向动能的增加率,即

)2

1(2Adxv t v dx x A ρσ??=??? 整理后,微元杆端的运动方程为 x t v ??=??σρ

(1-12) 一对静力平衡的力A σ所作的功,在初等理论中全部转化为应变能。在计及横向运动的情况下,下可看作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使微元体应变能增加,另一部分转变成了杆的横向动能。这样,就单位时间、单位体积而言,有

))(21()21(2222t

r t E t t g ????+??=??ερμεεσ

测试技术基础答案 第三章 常用传感器

第三章 常用传感器 一、知识要点及要求 (1)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分类方法; (2)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变换原理; (3)了解常用传感器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二、重点内容及难点 (一)传感器的定义、作用与分类 1、定义:工程上通常把直接作用于被测量,能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成同种或别种量值输出的器件,称为传感器。 2、作用:传感器的作用就是将被测量转换为与之相对应的、容易检测、传输或处理的信号。 3、分类:传感器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被测量分类,可分为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2)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机械式、电气式、光学式、流体式等; (3)按信号变换特征分类,可概括分为物性型和结构型; (4)根据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能量关系,可分为能量转换型与能量控制型; (5)按输出信号分类,可分为模拟型和数字型。 (二)电阻式传感器 1、分类:变阻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可分为金属电阻应变片式与半导体应变片两类。 2、金属电阻应变片式的工作原理:基于应变片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金属电阻应变片式的的灵敏度v S g 21+=。 3、半导体电阻应变片式的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的变化引起的电阻的变化。半导体电阻应变片式的的灵敏度E S g λ=。 (三)电感式传感器 1、分类:按照变换原理的不同电感式传感器可分为自感型与互感型。其中自感型主要包括可变磁阻式和涡电流式。 2、涡电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金属体在交变磁场中的涡电流效应。 (四)电容式传感器 1、分类:电容式传感器根据电容器变化的参数,可分为极距变化型、面积变化型、介质变化型三类。 2、极距变化型:灵敏度为201δ εεδA d dC S -==,可以看出,灵敏度S 与极距平方成反比,极距越小灵敏度越高。显然,由于灵敏度随极距而变化,这将引起非线性误差。 3、面积变化型:灵敏度为常数,其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但与极距变化型相比,灵敏度较低,适用于较大直线位移及角速度的测量。 4、介质变化型:可用来测量电介质的液位或某些材料的厚度、湿度和温度等;也可用于测量空气的湿度。 (五)压电式传感器 1、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压电效应。

土木工程试验与量测技术B复习问答题集锦(含答案)

土木工程试验与量测技术B复习问答题集锦(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答:①重要手段——测试技术是从根本上保证岩土工程设计的精确性、代表性以及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手段。 ②必备技术——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可提供基本设计数据,现场检测及监测可有效控制现场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和保护周边环境,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经验数据。 ③基本知识——岩土工程测试、检测与监测是从事岩土工程工作的人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是从事理论研究的基本手段。 2.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答:研究对象是岩土体——古老而普通的建筑材料,可作为各类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和周边介质。结构物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岩土体的具体工程性质。特点:力学性质复杂多变,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变异性。 第二章:测试技术基础知识 1.什么是测试?什么是测试系统?测试系统有哪些测试环节? 答:测试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也就是将被测试值与同种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确定被测试值对标准量的倍数。 测试系统是传感器与测试仪表、变换装置等的有机组合。测试系统包括了数据传输环节、数据处理环节、数据显示环节。如图示:被测对象→传感器→数据传输环节→数据处理环节→数据显示环节

2.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答: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物理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入信号的器件或装置。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试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即将被测量通过敏感元件转换成与被测量有确定关系的非电量或其他量;②转换元件则将上述非电量转换成电参量;③测量电路作用是将转换元件输入的电参量经过处理转换成电压、电流或频率等可测电量,以便进行显示、记录、控制和处理的部分。 3.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 答: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可用来表征一个传感器性能的优劣。 静态特性是指当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静态测量下)时,传感器的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曲线或数表。 动态特性是指被测量随时间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曲线或数表。 4.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参数有哪些?具体作用? 答:主要有灵敏度、线性度(直线度)、回程误差(迟滞性)。 ①灵敏度是稳态时传感器输出量y和输入量x之比,或输出量y 的增量和输入量x的增量之比;②线性度,是评价非线性程度的参数,传感器的输出-输入校准曲线与理论拟合曲线之间的最大偏差与传感器满量程输出之比;③回程误差,输入逐渐增加到某一值与输入逐渐减小到同一输入值时的输出值不相等,叫迟滞现象,回程误差表示这

固体中的应力波

固体中的应力波 李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参考书: 1 王礼立. 《应力波基础》第2版(2005年8月1日),国防工业出版社 2 李玉龙. 《应力波基础简明教程》第1版 (2007年4月1日),西北工业大学 3 丁启财(美国). 《固体中的非线性波》,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4 宋守志. 《固体中的应力波》,煤炭工业出版社 5 杨善元. 《岩石爆破动力学基础》,煤炭工业出版社 6 莱茵哈特(杨善元译). 《固体中的应力瞬变》,煤炭工业出版社 7 徐小荷. 《冲击凿岩的理论基础与电算方法》,东工出版社 8 郭自强. 《固体中的波》,地震出版社

目录 第0章绪论 (1) 1 波动现象 (1) 2 应力波的概念 (1) 3 应力波分类 (3) 4 应力波理论与其它力学理论的关系 (3) 5 应力波理论的发展 (3) 6 应力波理论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3) 第1章一维应力波基础 (4) §1.1波动方程及其解 (4) 1.1.1 一维纵波的波动方程 (4) 1.1.2 波的传播速度 (4) 1.1.3 波动方程的解 (5) 1.1.4 解的物理意义 (6) §1.2 应力波的几个基本参量 (7) §1.3 应力波的能量 (7) §1.4 波的衰减 (8) 1.4.1 原因 (8) 1.4.2 度量 (8) 1.4.3 衰减率α的测定 (9) §1.5 考虑杆的横向效应的波动方程 (10) §1.6 杆中的扭转波与弯曲波 (12) 1.6.1 扭转波 (12) 1.6.2 弯曲波 (13) 第2章二维和三维弹性波理论基础 (14) §2.1 弹性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14) §2.2 弹性体的无旋波与等容波 (15) 2.2.1 无旋波(纵波、P波) (15) 2.2.2 等容波(横波、S波) (16) §2.3 平面波的传播 (17) 2.3.1 平面纵波(V//c) (17) 2.3.2 平面横波(V⊥c) (18) §2.4 薄板中的应力波 (19) 2.4.1 控制方程 (19) 2.4.2 纵波 (20) 2.4.3 横波 (21) 2.4.4 各种波速关系 (21) §2.5 球面波 (22) 2.5.1 波动方程及其解 (22) §2.6 柱面波 (23) 第3章应力波的相互作用 (24) §3.1 一维应力波在界面的反射和透射 (24) 3.1.1 应力波在不同介质界面的反射和透射 (25) 3.1.2应力波在变截面杆中的反射和透射 (26)

最新低应变考试题目及答案.pdf

2012.11.低应变现场考试提问题目及答案 1、低应变采样时间间隔应根据什么合理选择? 答:采样时间间隔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 2、低应变数据采集时,设置采样间隔时要如何估算? 按照规范“时域信号分析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的要求及一般仪器采集点数为1024的实际情况。(如仪器采集点数不同,应根据情况变化)采样间隔估计应由下式估算: {[(2L/V)*1000ms+5ms]/1024}*1000us其中L为桩长,V为估计桩的波速。 3、反射波法检测中,用加速度计测得的原始信号是什么曲线,实际显示的曲线是什 么曲线?。 答:实际测得的是加速度时程曲线,实际显示的是经过积分的速度时程曲线。 4、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对于浅部缺陷一般要求什么样的锤击激振能量?什么 样的激振频率? 答: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对于浅部缺陷一般要求小的锤击激振能量和高的激振频 率。 5、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有利于桩底信号的获取时需要什么样的锤击能量?什么样 的激振频率? 答: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有利于桩底信号获取时需要大的锤击能量和低的激振频 率。 6、通俗一点的说法,在选择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激振锤时有什么原则? 答:小桩用小锤,打桩用大锤,小桩用硬锤大桩用软锤。实际上,小锤产生小的激 振能量,大锤桩产生大的激振能量,同时,硬的锤子产生较高的激振频率,软的锤 子产生较低的激振频率。

7、实心桩进行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激振位置及传感器安装部位主要有什么要求?答: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 8、空心桩(管桩)进行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激振位置及传感器安装部位主要有什么要求? 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 夹角宜为90°,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1/2处。 9、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信号采集和筛选有什么主要要求? 答: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2~4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记录的有效信号数不 宜少于3个。 10、对于锤击式预应力管桩,在进行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除了常规需要收集的信 息外,尚应特别注意收集哪些信息便于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认识? 答:尚应特别注意收集接桩情况,收锤情况,总锤击数等此工艺特有的数据信息以 及观察管桩是否有开裂现象等,为以后分析低应变检测数据提供参考依据。 11、简述应力波反射法的原理。 答:用小扰动激振桩顶,使产生的应力波沿桩身传播,用仪器记录桩顶传感器安装 部位振动时程曲线,利用一维波动理论,根据桩身各阻抗变化界面反射信号,对桩 身完整性进行分析。 12、在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如果根据桩底信号判断,桩的波速明显偏高,且超出 常识范围。这时,这个桩的实际桩长可能有什么样的偏差? 答:偏短了。 13、对于砼实心桩,当检测点距桩中心点多远处时,所受干扰相对较小;对空心桩, 当检测点与激振点平面夹角约为多少度时也有类似效果? 答:对于砼实心桩,检测点位于距桩中心2/3处所受干扰最少;对于空心桩,当检测点与激振点平面夹角为90度时也有类似效果。

2016年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桩基检测应力波理论 试卷

第1题 应力波在杆身存在波阻抗增大、杆端处于自由情况下,在杆头实测杆身波阻抗增大位置的多次反射波是 A.反向 B.奇数次反射反向,偶数次反射同向 C.同向 D.奇数次反射同向,偶数次反射反向 答案:B 第2题 应力波在杆身存在波阻抗增大、杆端处于自由情况下,在杆头实测杆身波阻抗增大位置的多次反射波幅值比一次入射波幅值 A.相同 B.大 C.小 D.不确定 答案:C 第3题 应力波在杆身存在波阻抗增大、杆端处于自由情况下,在杆头实测杆身波阻抗增大位置的一次反射波幅值比入射波幅值 A.相同 B.大 C.小 D.不确定 答案:C 第4题 应力波在杆身存在波阻抗增大、杆端处于自由情况下,在杆头实测杆身波阻抗增大位置的一次反射波是 A.反向 B.奇数次反射反向,偶数次反射同向 C.同向 D.奇数次反射同向,偶数次反射反向 答案:A 第5题 在上行波中,质点运动的速度方向与所受力方向 A.一致 B.相反 C.有时一致,有时相反 D.垂直 答案:B

第6题 在下行波中,质点运动的速度方向与所受力方向 A.一致 B.相反 C.有时一致,有时相反 D.垂直 答案:A 第7题 质点速度的含义及数值范围 A.单位时间里质点在其平衡点附近运动时的位移变化量,一般只有几cm/s B.单位时间内振动传播的距离,一般会达到几km/s C.单位时间内振动传播的距离,一般只有几cm/s D.单位时间里质点在其平衡点附近运动时的位移变化量,一般只有几km/s 答案:A 第8题 机械振动是什么 A.物体(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往复的运动 B.物体(质点)或系统在连续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C.引起应力波的外载荷 D.扰动与未扰动的分界面 答案:A 第9题 两列应力波相遇,在相遇区域内,应力波有什么特性 A.反射、透射 B.散射 C.叠加 D.弥散(衰减) 答案:C 第10题 波动是什么? A.物体(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往复的运动 B.物体(质点)振动在空间的传播过程 C.引起应力波的外载荷 D.扰动与未扰动的分界面 答案:B 第11题

霍普金森压杆试验-sillyoranger

简述“霍普金斯”杆测量材料动态应力应变曲线的原理;选用一种大型软件对其进行计算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 答:选用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 一、“霍普金斯”压杆理论: Hopkinson压杆技术源于1914年B.Hopkinson测试压力脉冲的试验工作,后来R.M.Davies对它进行了改进。1949年,H.Kolsky在这些基础上建立了进行材料单轴动态压缩性能试验的试验方法,测试了高应变率下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这个方法称为分离式Hopkinson压杆(或Kolsky杆)技术。其原理是将试样夹持于两个细长弹性杆(入射杆与透射杆)之间,由圆柱形子弹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入射弹性杆的另一端,产生压应力脉冲并沿着入射弹性杆向试样方向传播。当应力波传到入射杆与试样的界面时,一部分反射回入射杆,另一部分对试样加载并传向透射杆,通过贴在入射杆与透射杆上的应变片可记录入射脉冲,反射脉冲及透射脉冲,由一维应力波理论可以确定试样上的应力、应变率、应变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应力、应变曲线。 5O多年来,此技术广泛用在高变形速率下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研究人员也对Hopkinson压杆试验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使该技术不断地改善和发展。J.Harding 等在1960年将用于单轴压缩试验的Hopkinson压杆推广到了单轴拉伸试验,在此基础上,1983年又提出至今被广泛使用的Hopkinson拉杆试验方法。W.E.Backer等、J.D.Campbell 等、J.Dully等又提出了Hopkinson扭杆技术,可对于试样施加高应变速率的纯扭转载荷。为提高试验精度,前人在应力波的弥散效应、三维效应、应力波分离、试样中的瞬态平衡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实验的示意图如下: 图8-1 分离式Hopkinson压杆示意图 上图表示了压杆、试件和测试仪器等的位置安排。压杆由高强度合金钢制成。压杆与试件的接触面需要加工得很平并且保持平行。压杆用塑料或尼龙稳定的支撑在底座上。但要注意不能影响应力波的传递。压杆分为输入杆、输出杆和动量杆三部分。输入杆中的初始脉冲是用压缩弹簧或者火药枪发射的方法,在它的端部通过一个质量块或撞击杆的碰撞加载而产生的。撞击杆与输入杆具有相同的材料和直径,因而撞击应力波可以无反射的传入输入杆。由于撞击杆自由端的反射,一个拉伸卸载波通过界面进入输入杆,所以输入杆中入射脉冲的长度是撞击杆长度的两倍。动量杆的端部用弹簧或活塞油缸吸走动量杆带走的无用动量。 初始输入应力的脉冲幅值与撞击速度成正比。当输入杆中的入射脉冲到达试件界面时,一部分脉冲被反射,另一部分脉冲通过试件透射进输入杆。这些入射、反射和透射脉冲的大小取决于试件材料的性质。在加载脉冲的作用期间,试件中发生了多次内反射,因为加载脉冲的作用时间比短试件中波的传播时间要长得多,由于这些内反射,使得试件中应力很快地趋向均匀化,因此可以忽略试件内部的波的传播效应。 如果我们能够在压杆上记录入射、反射和透射脉冲的连续的应变—时间历史,那么就可

应力波基础学习知识第三章

第三章 弹性波的相互作用 3-3 已知两种材质的弹性杆A 和B 的弹性模量、密度和屈服极限分别为: E A =60GPa , ρA =2.4g/cm 3,Y A =120MPa ,E 1A =E A /5; E B =180GPa ,ρB =7.2g/cm 3,Y B =240MPa ,E 1B =E B /5。 试对Ⅵ-10所示四种情况分别画出X -t 及σ—v 图,并确定撞击结束时间、两杆脱开时间以及分离之后各自的整体飞行速度。 解:两种材料的参数计算如下: s m E C A A A /500010104.210606 39 0=???= = -ρ s m C C A A /10005/01==,s m C v A yA yA /105000 10004.210120)(6 00-=???-=-=ρσ s m E C B B B /500010102.7101806 39 0=???= = -ρ s m C C B B /10005/01==,s m C v B yB yB /667.65000 10002.710240)(6 00-=???-=-=ρσ A C )(00ρ=2.4×10-3×106×5000=12×106kg/(sm ) B C )(00ρ=7.2×10-3×106×5000=36×106kg/(sm ) (1): A B v . 由上图可知:当左杆波从自由端反射至接触面时,速度,为-4m/s ,应力为0,撞击结束。 撞击结束时间:0.02μs 。

两杆脱开时间即接触到脱开时间:0.02μs。 短杆整体飞行速度:-4 m/s(3区)。 长杆整体飞行速度:2m/s(5区速度)。 (2) 撞击结束应在A点。 撞击结束时间:0.04μs。 两杆脱开时间即接触到脱开时间:0.04μs。 短杆整体飞行速度:2 m/s(7区)。 长杆整体飞行速度:9m/s(6,10区)。 (3) v

低应变考试题目及答案

低应变考试题目及答案

2012.11.低应变现场考试提问题目及答案 1、低应变采样时间间隔应根据什么合理选择? 答:采样时间间隔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 2、低应变数据采集时,设置采样间隔时要如何估算? 按照规范“时域信号分析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的要求及一般仪器采集点数为1024的实际情况。(如仪器采集点数不同,应根据情况变化)采样间隔估计应由下式估算: {[(2L/V)*1000ms+5ms]/1024}*1000us其中L为桩长,V为估计桩的波速。 3、反射波法检测中,用加速度计测得的原始信号是什么曲线,实际显示的曲线是什么曲线?。 答:实际测得的是加速度时程曲线,实际显示的是经过积分的速度时程曲线。 4、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对于浅部缺陷一般要求什么样的锤击激振能 量?什么样的激振频率? 答: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对于浅部缺陷一般要求小的锤击激振能量和高的激振频率。 5、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有利于桩底信号的获取时需要什么样的锤击能量?什么样的激振频率? 答: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有利于桩底信号获取时需要大的锤击能量和低的激振频率。 6、通俗一点的说法,在选择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激振锤时有什么原则? 答:小桩用小锤,打桩用大锤,小桩用硬锤大桩用软锤。实际上,小锤产生小的激振能量,大锤桩产生大的激振能量,同时,硬的锤子产生较高的激振频率,软的锤子产生较低的激振频率。

7、实心桩进行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激振位置及传感器安装部位主要有什么要求?答: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 8、空心桩(管桩)进行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激振位置及传感器安装部位主要有什么要求? 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90°,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1/2处。 9、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信号采集和筛选有什么主要要求? 答: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2~4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记录的有效信号数不宜少于3个。 10、对于锤击式预应力管桩,在进行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除了常规需要收集的信息外,尚应特别注意收集哪些信息便于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认识? 答:尚应特别注意收集接桩情况,收锤情况,总锤击数等此工艺特有的数据信息以及观察管桩是否有开裂现象等,为以后分析低应变检测数据提供参考依据。 11、简述应力波反射法的原理。 答:用小扰动激振桩顶,使产生的应力波沿桩身传播,用仪器记录桩顶传感器安装部位振动时程曲线,利用一维波动理论,根据桩身各阻抗变化界面反射信号,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分析。 12、在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时,如果根据桩底信号判断,桩的波速明显偏高,且超出常识范围。这时,这个桩的实际桩长可能有什么样的偏差? 答:偏短了。 13、对于砼实心桩,当检测点距桩中心点多远处时,所受干扰相对较小;对空心桩,当检测点与激振点平面夹角约为多少度时也有类似效果? 答:对于砼实心桩,检测点位于距桩中心2/3处所受干扰最少;对于空心桩,当检测点与激振点平面夹角为90度时也有类似效果。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自测试题基桩检测应力波理论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自测试题 基桩检测应力波理论试题 本试题为本人在个人继续过程中收集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自测试题的题目及答案,仅为后续继续教育的同志提供方便,如觉得文件不错记得评价、点赞及下载,不建议盗用及外传,谢谢合作。 第1题 应力波在杆身存在波阻抗增大、杆端处于自由情况下,在杆头实测杆身波阻抗增大位置的多次反射波是 A.反向 B.奇数次反射反向,偶数次反射同向 C.同向 D.奇数次反射同向,偶数次反射反向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题 应力波在杆身存在波阻抗增大、杆端处于自由情况下,在杆头实测杆身波阻抗增大位置的多次反射波幅值比一次入射波幅值 A.相同 B.大 C.小 D.不确定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3题 应力波在杆身存在波阻抗增大、杆端处于自由情况下,在杆头实测杆身波阻抗增大位置的一

次反射波幅值比入射波幅值 A.相同 B.大 C.小 D.不确定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4题 应力波在杆身存在波阻抗增大、杆端处于自由情况下,在杆头实测杆身波阻抗增大位置的一次反射波是 A.反向 B.奇数次反射反向,偶数次反射同向 C.同向 D.奇数次反射同向,偶数次反射反向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5题 在上行波中,质点运动的速度方向与所受力方向 A.一致 B.相反 C.有时一致,有时相反 D.垂直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6题 在下行波中,质点运动的速度方向与所受力方向 A.一致 B.相反 C.有时一致,有时相反

井巷工程试题汇总(答案)

二、选择题: 1、锚杆支护的原理主要有( C )、悬吊理论、组合梁作用。 A.加固作用 B.防止风化 C. 组合挤压拱 D 改善围岩应力 2、殉爆反映了炸药对___B___的敏感度。 A、应力波 B、爆轰冲击波 C、地震波 D 水平波 3、某道岔可表示为DX615—4—12,其中15代表( C ) A、道岔号码 B、道岔轨距 C、道岔轨型 D、道岔的曲线半径 4.巷道掘进时,用( C )指示巷道掘进方向 A、腰线 B、地线 C、中线 D、边线 5.掘进工作面炮眼爆破顺序为( A ) A、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 B、掏槽眼,周边眼,辅助眼 C、辅助眼,掏槽眼,周边眼 D、周边眼,辅助眼,掏槽眼 6. 在道岔的类型中,DK代表( C ) A 对称道岔 B 渡线道岔 C 单开道岔 D 单线道岔 7. 中线的测量多采用( A ) A 激光指向仪 B 倾斜仪 C 水平仪 D 以上三种都可以 8. 自由面是指( A ) A 岩石与空气相接的表面 B 岩石与药包相接的表面 C 药包与空气相接的表面 D 药包周围的空间大小 9、煤矿井下应使用下列何种炸药( C ) A、正氧平衡炸药 B、负氧平衡炸药 C、零氧平衡炸药 D、以上三种均可 10、巷道形状的选择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D ) A、服务年限 B、掘进方式 C、支护方式 D、通风方式 11、巷道设计掘进断面比计算掘进断面( B ) A、大 B、小 C、相等 D、不一定 12、下列哪项不属于喷射混凝土支护作用原理( A ) A、组合梁作用 B、封闭围岩防止风化作用 C、共同承载作用 D、改善围岩应力状态 13、选择道岔时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C ) A、与基本轨的轨型相适应 B、与基本轨的轨距相适应 C、与行驶车辆的类别相适应 D、与车辆的载重量相适应 14. 锚喷支护效果监测内容不包括( D ) A、位移监测 B、围岩松动圈监测 C、顶板离层监测 D、支护时间监测 15. 采用不同的调车和转载方式,装载机的工时利用率最小的是( A ) A、固定错车场 B、长转载输送机 C、梭式矿车 D、仓式列车 三、填空 1. 传统的锚杆支护理论有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组合拱(挤压拱)理论,近期又发展了最大水平应力理论。 2. 金属支架、石材支护、锚杆支护、锚杆支护 3. 炸药爆炸的特征放出大量热、生成大量气体和反应过程高速进行,其中爆炸生成的气体是能量的传递介质。

应力波基础第五章

第五章 刚性卸载近似 5-2 有弹性――线性硬化材料的两有限长杆(长度为L ),其弹性波速C 0相等,塑性波速C 1分别为C 0/3和C 0/5。它们均以5倍的屈服速度分别撞击刚性靶,如图Ⅳ-34所示。试分别画出x -t 图和v -σ图,并确定这两根杆脱离靶板的时间。 解:图解如下: (1),塑性波速C 1为C 0/3。 σ y 由图中看出,v -σ图上的17点已为拉应力,故应脱靶。由x -t 图可得其脱靶时间为3.5L/C 0。 (2)、 塑性波速C 1为C 0/5。 y X 图Ⅳ-34 长为v

由图中看出,v -σ图上的17已为拉应力,故应脱靶。由x -t 图可得其脱靶时间为38L/(9C 0)。 5-5半无限长杆的材料为弹性-线性硬化材料,其弹性波速C 0和塑性波速C 1均已知,且C 1=C 0/10。若在杆端作用一如图Ⅳ-35所示的应力载荷)(t σ,试采用刚性卸载近似来确定杆中残余应变段的长度。 解:如图所示。 ∵ ??? ? ??? -==-C d dv d dv x m m t m u m 000ρσρσσ ∴ 0)(0=-+u m m dt d C X σσσ 又: )(m l t C X στ-= ∴ 0)()] ([0=-+-u m m m l dt d t σσσστ 在本题中,残余应变段的长度尽头的应力应等于Y 。 由公式(5-27): )]([)(00 11 max t t t t t t t t m --- = σσ 在本题中:01max 2,4t t Y ==σ Y t t t t Y t m =--= )](2[4)(00 σ 解得:002)237(4 1 t t t >+= ∴ 应采用公式(5-28): )()(1020 max t t t t t t m --= σσ 在本题中:01max 2,4t t Y ==σ Y t t t t Y t m =--= )2(4)(2 020σ 解得:08 33t t = 代入公式(5-26)得: 1021)(t t t C t X -==? 的应力载荷 O O 图Ⅳ-35 作用于杆端

岩土工程检测原理试题答案

一、土工原位检测有哪几种方法?简述标准贯入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答:土工原位检测是指在现场地基土层中进行试验,测定地基岩土的各项物理力学特性,作为地基计算分析和工程处理的依据。原位测试可直接测定岩土的力学性质,所测试的是较大范围的岩土体,并可在现场进行重复验证,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土工原位检测有以下几种方法: 1.钻孔波速试验。这一试验方法属于小应变条件的原位测试方法,在均质的或成层土层中,理论上波速与土层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有关。因此,如在现场测得了波速,就可计算上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为了测定波速,在震源处引发一次冲击,而在离开震源某一距离处放置一检波器,以测定波通过该指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2. 十字板剪力试验。这种方法适用于原位测定饱水软粘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由于它避免了钻探时土的扰动以及取土样的扰动,而直接在原位应力条件下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所以它是一种有效的原位测试方法。 3.标准贯人试验。标准贯人试验是利用规定的落锥能量将圆筒形的贯入器打入钻孔底土中,根据贯人的难易程度来判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4. 静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就是将一金属圆锥形探头,用静力以一定的贯人速度贯人土中,根据测得的探头贯入阻力可间接地确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5.平板载荷试验。载荷试验是一种最古老的原位测试方法,它是在与建筑物基础工作相似的受荷条件下,对天然条件下的地基土测定加于承载板的压力与沉降的关系,实质上是基础的模拟试验。 6.螺旋压板荷载试验。以螺旋板作为载荷板,旋入地下预定深度,用千斤顶通过传力杆向螺旋压板施加压力,同时测量载荷板的沉降值。当一个深度试验完毕后,可再旋入到下一个深度进行试验,螺旋压板载荷试验可用于砂土,也可用于粘性土,但旋入螺旋板时对土有一定的扰动。 7.旁压试验。通过旁压器弹性膜的横向膨胀,对土施加压力,使土体产生相应的横向变形,从而测得压力与变形的关系曲线,称为旁压曲线,并由此可求得土的变形模量和地基承载力,旁压试验实质上是横向的载荷试验,故也可尔为横压试验。旁压试验按旁压器的就位方式分为预钻式旁压试验和自钻式旁压试验两类。 标准贯人试验是指标准贯入试验是利用规定的落锥能量将圆筒形的贯入器打入钻孔底土中,根据贯入的难易程度来判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标准贯入装置锤重63.5kg,自由落距76cm,贯入器外径51mm,内径35mm,长500mm,为两个半圆管合成,下部有贯入器管靴。贯入器上端连接外径42mm钻杆。在将贯入器打入上层时,先打入15cm不计击数,续继贯入士中30cm,记录其锤击数即标准贯入击数N。 标准贯入试验对估定砂类土的天然密度是十分有用的,N与砂类土密实度的经验关系见有关规范。 在利用标准贯入击数N估算土的承载力、强度参数和变形参数时,还应考虑有些因素对N值的影响,因此要作相应的修正。例如:杆长的修正、土层自重压力和侧压力的修正、地下水位的修正等。 遇到硬卵石层或食碎石的粘土层,可将贯入器换为锥形探头,即成圆锥动力

低应变理论B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低应变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 ,且不小于15MPa 。 2、完整性检测可判定桩身缺陷的位置及程度。 3、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 ,且不得少于20 根。 4.桩身完整性是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 合定性指标。 5.沿桩长方向间隔2.0m安置两个传感器,两个传感器的响应时差为0.512ms, 该桩波段的波速为3906 m/s。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的一个或数个字母填入)(每题2分,共20分) 1、低应变反射波法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 A 点。时域信号分析时段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 D ms 。 A 1024; B 20; C 2048; D 5; E 4000; 2、目前常用的桩身结构完整性检验方法有ABDE 。 A 抽芯法;B声波透射法;C静力试桩法;D 高应变法;E反射波法; 3、应力波在桩身中的传播速度取决于B 。 A 桩长; B 桩身材料; C 锤击能量; D 锤击力大小; E 桩周土特性。 4、反射波法的桩身应力波波速C是D 。 A 测点处的波速; B 桩全长的平均波速; C 桩入土深度的平均波速; D 测点下桩长平均波速。 5、桩作为杆件模型满足一维应力波理论的条件之一是B 。(λ波长, D直径,L长度) A λ

爆炸应力波

透波 1、一种壁厚渐变蜂窝宽带透波结构 采用介电常数渐变结构是一种有效实现宽带透波的方法。通过一种壁厚渐变六边形蜂窝结构实现,方法:根据蜂窝等效介电常数的近似计算公式和介质介电常数变化分布,计算出该渐变结构的几何参数。结果表明该结构在垂直入射和大入射角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宽带透波特性。介电常数渐变材料广泛应用于宽带透波、吸波材料设计领域。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在垂直入射和大角度入射条件下较实心结构具有良好的宽带特性,同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结构周期参数对透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要使等效介电常数满足设计要求,该结构周期要远小于工作波长。然而由于加工工艺限制,周期无法无限变小。因此最好根据实际频率上限需要选择合适的周期。另外,由于该结构蜂窝孔暴露在外界环境可能在实际应用中带来不便,可以考虑通过对蜂窝孔填充低介电常数泡沫材料来避免。 2、对防电磁脉冲屏蔽室与隔震地板关系的看法 一些重要的指挥、通信房间既要防电磁脉冲又要隔震,关于计算机屏蔽室与隔震地板就在屏蔽室内部的争论。结论::屏蔽室应在隔震地板上安装制作。 3、空气冲击波作用于柔性防爆墙的透射和绕射效应分析_年鑫哲 为研究爆炸空气冲击波作用于柔性防爆墙后发生的透射和绕射现象及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分析了墙后发生的透射和绕射现象,比较了压力波形的变化特点,得到了墙后压力场变化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柔性墙背后的压力存在两个主要峰值,分别为透射压力峰值和绕射压力峰值。

消波 1、双层介质抗暴炸震塌结构的性能研究 采用碎石土回填层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抗爆炸震塌结构,若选用低阻抗混凝土做回填层,具有较好的消波吸能性能。 2、沙墙吸能作用对爆炸冲击波影响的数值分析 数值模拟,沙墙的消波吸能作用。 3、泡沫混凝土回填层在坑道中的耗能作用 数值模拟计算了无耗能层和增设泡沫混凝土耗能层两种情况下坑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耗能层可以明显减小结构动力响应,可以用来构筑较理想的消波吸能结构。该弹塑性耗能材料刚度较小,能吸收更多能量,从而提高承载力, 4、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串联隔震结构的减震控制_林治丹 橡胶隔震器与地下室悬臂柱串联的结构可以隔震,该团队加入了减震控制器,本文从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角度出发,对串联隔震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串联隔震结构的隔震层中加入减震控制器,形成一种新型的隔震结构振动控制体系。隔绝地震波传播的路径或减小地震波输入结构的能量是隔震有效手段。 5、沈阳置地广场_南区_人防工程消波系统计算浅析 人防工程

小应变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

填空题: 1:低应变法是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2:低应变动力检测方法包括(反射波法)和(机械阻抗法) 3:低应变动测反射波法是通过分析实测桩顶(速度响应信号)的特征来检测桩身的(完整性),判别桩身(缺陷)位置及影响程度。 4、低应变反射波法、桩身混凝土纵波波速的定义为(C=√(E/ρ));缺陷的深度计算式为(ΔT/2 ?C)(均写出表达式即可)。 5:低应变法的理论基础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因此受检桩的长细比、瞬态激励脉冲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均宜大于(5),设计桩身截面宜(基本规则)。 6:速度导纳是指(响应速度与激励力之比)。 7:在时域曲线上所显示的动力检测力脉冲波越宽,它的频谱(越窄),(低频成分)越丰富; 反之,力脉冲波越窄,其频谱(越宽),(高频成分)越丰富。 8:桩身缺陷越严重,缺陷处透射波强度越(弱)。 9:当桩身存在着离析时,波阻抗变化主要表现为(ρ?C)的变化当桩身存着缩径时,波阻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A )的变化。 10:某截面受力大小为F,截面积为S,该截面所受平均应力大小为为(F/S)。 11:弹性模量为E的线弹性体,写出应力、应变间基本关系式(σ=E?) 12:当初始入射波F1沿X正向(向下)传播尚未达到阻抗变化界面前,下行波就是(入射波),无(上行波) 13:初始入射波F i沿X正向(向下)传播,到达阻抗变化界面将产生(反射和透射) 14:透射波在截面变化处总是(不)改变方向或符号,且截面缩小处透射波的幅值(大于)入射波。 15:若在桩顶检测出的反射波速度信号与入射波极性相反,则表明在相应位置截面(扩大)。16:虽然波速与混凝土强度二者并不呈一一对应关系,但二者整体趋势上(呈正相关关系)。17:声波透射法以超声波的(声速)和(振幅)为主,(频率)和(波形畸变)为辅来判断混凝土的质量。 18:高应变测桩时,若遇到桩身某截面有缩颈或断裂,则会产生(上行拉伸波),若桩侧某部位土阻力明显增大,会产生(上行压缩波) 选择题: 1:桩的动测技术中主要采用(A) A 纵波 B 横波 C 表面波 2:机械阻抗法的导纳曲线可计算的特征数据有:(A B C D) A桩的测量长度、导纳几何平均值、理论值B桩的动刚度 C波速D一阶谐振频率 3:一般在各种激振下桩的竖向振动包含了(A D) A低频的刚体运动B高频的刚体运动 C低频的波动D高频的波动 4:一根弹性杆的一维纵波速度为3000m/s,当频率为3000Hz的下弦波在该杆中传播时,它的波长为(A) A 1m B 9m C 1mm D 9mm

固体中的应力波

固体中的应力波
李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参考书:
1 王礼立. 《应力波基础》第 2 版(2005 年 8 月 1 日),国防工业出版社 2 李玉龙. 《应力波基础简明教程》第 1 版 (2007 年 4 月 1 日),西北工业大学 3 丁启财(美国). 《固体中的非线性波》,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4 宋守志. 《固体中的应力波》,煤炭工业出版社 5 杨善元. 《岩石爆破动力学基础》,煤炭工业出版社 6 莱茵哈特(杨善元译). 《固体中的应力瞬变》,煤炭工业出版社 7 徐小荷. 《冲击凿岩的理论基础与电算方法》,东工出版社 8 郭自强. 《固体中的波》,地震出版社

目录
第 0 章 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波动现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应力波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应力波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应力波理论与其它力学理论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应力波理论的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应力波理论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 1 章 一维应力波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 §波动方程及其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维纵波的波动方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波的传播速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波动方程的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解的物理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应力波的几个基本参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 应力波的能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 波的衰减..............................................................................................................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度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衰减率α的测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考虑杆的横向效应的波动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 杆中的扭转波与弯曲波......................................................................................错误!未定义书签。 扭转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弯曲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 2 章 二维和三维弹性波理论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 § 弹性体的运动微分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 弹性体的无旋波与等容波..................................................................................错误!未定义书签。 无旋波(纵波、P 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等容波(横波、S 波).......................................................................................错误!未定义书签。 § 平面波的传播....................................................................................................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面纵波(V 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
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
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
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
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
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
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
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
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