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原文及注释

《泊秦淮》原文及注释
《泊秦淮》原文及注释

《泊秦淮》原文及注释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泊秦淮》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泊秦淮》原文及注释泊秦淮

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英译

Mist veils the cold stream, and moonlight the sand,as I moor in the shadow of a river-tavern,

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

注释

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赏析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

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

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泊秦淮》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泊秦淮》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 【原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主题思想】 这首诗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物,表达了作者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习题及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 1、对《泊秦淮》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练。 C.这首诗即景感怀,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令诗人无限感伤。

D.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故事,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清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忧虑。 3、对《泊秦淮》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表现了一种空寂冷愁的情调,隐含着诗人的吊古伤今的特殊感受。B.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还让读者看到了灯红酒绿、顾客颠狂暴饮的“酒家”。 C.“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的是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沉溺于歌舞升平、不理朝政的上层统治者。 D.这首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二、选择题: 1、对《泊秦淮》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2018新教材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四首

七年级语文(一)课外古诗四首 编制人:秦春免时间:2018.5.26 审核人: 《泊秦淮》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①描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②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杜牧的《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5.“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借用典故;②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贾生》 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①“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②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可惜;②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答: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4、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寄寓自己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赚得行人错喜欢”一句,有的版本作“赚得行人空喜欢”,“错”与“空”哪一个字更恰切?请说明理由。

古诗词分类整理word版本

古诗词分类整理

古诗词分类整理 一、运用典故的句子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被贬时间之久,表达了世事变迁的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李白 ——引用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和伊尹梦见自己乘船过日月旁边,不久受国君的重用的典故, 表达了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借用东汉窦宪的典故表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忧国思家的矛盾心情。 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①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引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发自己要像孙权那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引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以魏尚自比,表达自己希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引用典故表现了诗人要报效国家、为国御敌的壮志豪情。 5、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登楼》杜甫 ——借后主刘禅讽喻当朝昏君,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

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王绩 ——引用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二、诗中具有哲理的句子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哲理: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和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 2、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哲理:蕴含着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出现,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持之以恒,事业才能成功的人生哲理。 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 哲理: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赵翼 哲理: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时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哲理:说明站的高可以望得远的道理,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杜牧泊秦淮写作背景

杜牧泊秦淮写作背景 引导语:《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呢?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写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注解 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翻译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赏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学案2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学案2 导读: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2、熟读背诵。 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1 古诗赏析方法提示——知人论世 [诗人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休?诗人有哪些经历与本诗有关系?你觉得诗歌中哪些地方分析得特别精彩?为什么说特别精彩?] 第一课时讲课时间:2011年月日 《春望》 1、诗歌一开始以“”二字点明时间“”三个字表明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感情。点明季节的是 2、“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用法,意思是 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3、“烽火”句承上“”句,“家书”句承上“”句。“”,写出战祸之长;“”极言家书难得。这两句真切地表达了的心情。“”成为千古名句。 4、前四句写,后四句。 5、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赏析:这首诗从“望”写起,以“愁”作结。首联从大处落笔,

总写眼中所见。上句蕴含山河依旧、国事全非的深沉感慨;下句极写城池残破、满目疮痍的荒芜景象,深切表达了诗人沉痛的心情。颔联两句最为感人:鸟语花香,明媚春光,往往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诗人却见花开而落泪,闻鸟语而惊心,春光愈是烂漫,内心愈是伤感。这里色感相连,声动相应,景随情移,情随景生,匠心独运,感人至深。颈联则更深一层写春日所感,直抒胸臆,自然真挚。尾联正面描绘诗人自我形象,收束全篇。通过白发日稀、频频搔首的外在形象,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深广忧思。 6、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泊秦淮》 1、诗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的画面。一个“”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四个字告诉了我们诗人描绘景色的地方,而且照应了诗题。“”三个字,则为下文打开了道路。

古诗词分类整理

古诗词分类整理 一、运用典故的句子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被贬时间之久,表达了世事变迁的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李白 ——引用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和伊尹梦见自己乘船过日月旁边,不久受国君的重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借用东汉窦宪的典故表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忧国思家的矛盾心情。 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①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引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发自己要像孙权那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引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以魏尚自比,表达自己希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引用典故表现了诗人要报效国家、为国御敌的壮志豪情。 5、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登楼》杜甫 ——借后主刘禅讽喻当朝昏君,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 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王绩 ——引用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二、诗中具有哲理的句子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哲理: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和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 2、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哲理:蕴含着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出现,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持之以恒,事业才能成功的人生哲理。 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 哲理: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赵翼 哲理: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时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哲理:说明站的高可以望得远的道理,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 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哲理:表达出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古诗文《泊秦淮》赏析

古诗文《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 唐朝: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译文及注释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英译Mist】 veilsthecoldstream,andmoonlightthesand,asImoorintheshadowofariver-tavern,Wheregirls,withnothoughtofaperishedKingdom,gailyechoasongofco urtyardflowers. 【注释①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④[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泊秦淮赏析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

胧中透出忧凉。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泊秦淮赏析 翻译

泊秦淮赏析翻译 泊秦淮赏析翻译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④[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

七年级下册语文《泊秦淮》

七年级下册语文《泊秦淮》 作者:杜牧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意感受韵律。 2、品读诗歌,体会内涵把握情感。 3、拓展阅读,领会咏史诗的特点。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晚唐杰出的文学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诗文多讽喻时政,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与杜甫(老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诵读诗歌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易错字音:夜泊(bó)秦淮(huái) 2、朗读节奏:七言绝句一般以“四/三”的节奏停顿,再细可以划分为“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的节奏朗读. 3、诗歌韵脚:沙,家,花(a) 理解诗意

【笼】笼罩【泊】停船靠岸【商女】歌女 【后庭】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 烟雾和月色笼罩着(秦淮河)的水和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河边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唱着《玉树后庭花》。 背诵诗歌 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诗歌吧! 诗中景物:烟、水、月、沙。 诗中地点:秦淮,酒家。 诗中人物:商女。 诗中典故:后庭花。 阅读提示 这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次句点题,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后两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仿佛已从“商女”那里听到了亡国之音,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和愤慨。古诗中常有感慨家国兴亡的主题,像这首诗,就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委婉深沉。阅读时注意寓情于景的手法,体味一下那种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 资料链接 写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潘镇的佣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忧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而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意思-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 淮》意思|赏析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译文二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 作者:佚名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

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

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①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②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他的《清明》十分有名。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才华横溢,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题解: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创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1]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杜牧《泊秦淮》诗词鉴赏答案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试题】⑴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 的画面。⑵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凄冷、迷朦(意近即可)(2)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意近即可)(2013四川省南充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注释】 ①.选自《樊川诗集注》。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③.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译文】 烟雾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唱着亡国之歌——《玉树后庭花》。【鉴赏】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事,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泊秦淮古诗整理

《泊秦淮》古诗整理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原作】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即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秦淮: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在今东苏西南部。当时穿过金陵的秦淮河两岸,酒楼妓馆林立,一片繁华景象。 一二句意谓:描摹烟月朦胧的画面,点明夜泊的地点,首句实为互文,意谓烟和月笼罩着寒水、笼罩着沙。 商女:陈寅恪云:“此商女妆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系南朝陈后主之作。陈后主,南朝亡国之君陈叔宝,为隋所灭。 三四句意谓:隔江的歌女全然不关心即将衰亡的国家,唱的是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当年陈后主每日寻欢作东,终于为隋朝所灭,如今歌女还在唱这支“亡国之音”,于是诗人不胜感慨。尽管此时距离朝灭亡还有几十年,但是国家行将衰亡的阴影已经进入诗人的心田。 【古诗今译】 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宁静的夜里把小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在唱着亡国的《玉树后庭花》。 【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诗中第一句的两个“笼”字用得出奇制胜,十分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完全不同的四种事物,用两个“笼”字巧妙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亮淡雅的水乡月夜。这幅图画是那么柔和幽静,似静又似流动,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朦胧凄静的气氛又是那么浓。这里的“月、水”和下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为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做了一个很厚实的铺垫。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信手拈来,细细琢磨却又很值得回味,诗句内中蕴含着极其微妙的逻辑关系,你看,由于“夜泊秦淮”才能够“近酒家”。然而,“夜泊秦淮”四个字又承接了上一句景色点时间点——“夜”,也点名了上一句所描绘景色的地点——“秦淮”,使之更形象,更具体化。这一句不仅巧妙地照应了诗题,承接了上文,“近酒家”还起到了开启下文的作用,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可见,这

关于月亮的诗句——《泊秦淮》.doc

关于月亮的诗句——《泊秦淮》 《泊秦淮》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来源: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泊秦淮》简介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

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泊秦淮》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来源: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泊秦淮》原文及注释

《泊秦淮》原文及注释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泊秦淮》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泊秦淮》原文及注释泊秦淮 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英译 Mist veils the cold stream, and moonlight the sand,as I moor in the shadow of a river-tavern, 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 注释 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赏析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

唐诗三百首-《泊秦淮》赏析

唐代杜牧《泊秦淮》赏析 --唐诗三百首赏析精品篇 全诗原文如下: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词句注释 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2] [3] [4] 白话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

古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翻译赏析

古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翻译赏析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前言】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

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翻译】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