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眷恋着祖国

始终眷恋着祖国
始终眷恋着祖国

2008-03-19 16:23

第八课始终眷恋着祖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钱学森在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学会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预习课文,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和学生认为应重点记忆的词语;教师指出教材以时间作为明线组织材料,让学生找出表明时间的词语,这类容易完成的题目,旨在创造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2、从对“眷恋”一词的理解入手,让学生明白文章的暗线。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运用换位思考,补出文章没有明写出来的钱学森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注;进而通过钱学森的成就向学生提示:爱国不是一种空洞的情感,还需要真实的本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积极进去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

1、阅读教材,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2、了解作者组织材料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始终眷恋”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谁在飞机的螺旋桨向喷气式过渡,并最终遨游

太空的航天器过渡中成了关键人物?

那我们今天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有关钱学森的

一些内容。板书课题:始终眷念着自己的祖国。

回答:中国科学家,钱学森。

二、初步阅读教材,了解作者组织材料的线索。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注意对用得好的词语要重点记忆。

2、读完了,想一想——组织材料的顺序有三:时间、空间、逻辑。你能说出本文的顺序吗?请一边浏览,一边标记本文的顺序的词语。1、默读全文。注意不理解的及自认为用得好的字。

2、回答:时间顺序。边读边标记,体会作者组织材料的时间脉络。

3、第5段。讨论该段在文中

3、指出:文中有一个段落没有沿时间的线索一路写下去,而是作了一个小小的变通,这是哪一段?谁能说出这个段落在全文中的作

用?

点拨:结构上的承上启下,内容上的点明主题。所起的作用。回答:第一句承上启下;“然而”一句点题。

三、深入阅读教材,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深入阅读教材之前,先想想:文章标题《始终眷恋着祖国》中的“眷恋”什么意思?怎样理解“始终”一词?大家可以从原文中找到证据,证明钱学森早在新中国诞生之前就眷恋祖国吗?

2、请沿着“始终眷恋”这一提法,“进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钱学森,找出下列各段,谈谈自己当时的想法。

1)、考取了“庚子赔款”留美学生那段。如果你是钱学森,当你前往美国求学的路上,你只想到个人的前途而没有想到别的吗?

2)、再往后,你毕业了,在美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你只是为了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志得意满吗?

……1、明确:“眷恋”,深切地留恋;“始终”一词说明钱学森“回到祖国去”的念头不是在1949年10月1日才突然产生的;第5段中两个“不止一次”,证明了钱学森早就有了归国的念头。

2、设想:“自己”没有了,有的是那个因“庚子赔款”而留美的学生。讨论……

四、通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当你读到一篇读多的文章时,你可能会觉得,那是一个与同桌一样的熟人;可是细看你的同桌,你会突然觉得你根本不认识他(她)了。同样,现在你重读《始终眷恋着祖国》时,你要尽可能多地发现你以前阅读时没有注意

过的地方。(提出通读要求)

1)、把文章当成一个整体,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组织材料的思想轨迹。

2、引导学生读后思考:标题确立的怎么样?你觉得作者对某些材料在处理上是都足够详细?有没有不必要的废话?为了证明你的思

想是对的,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钱学森的材料。1、朗读课文。

1)、朗读的过程,投入音韵之节奏美,可暂时忘掉思想内容。

2)、读完以后再想一想:如果我是作者,我会怎样组织材料。

2、邻桌间相互讨论。

五、拓展与作业。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如果说积累材料是博,“探究·练习”就是为了深。研究学问必须两个方面兼顾,使自1、找出课文中与“题一”相关的三个段落,重新阅读,看

己“渊博”起来。深入研究,还需要重新“研读”原文。

2、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多就少改,确定答题思路。能否自己做出答案。

2、作答。

板书设计:

第八课始终眷恋着祖国

刘敬智

出国留学任教从事的事业眷恋祖国艰难的回国历程胜利回国1911~~1935 1936~~1949 1935~~1955 1950~~1955 1955.9.17眷恋

始→→→→→→→→→→→→→→→→→→→→→→→→→→→→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槐乡五月》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花美人美生活美,表达了作者对槐乡五月深深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言如诗如画,美妙动听,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对称的句式错落有致,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设计理念: 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倡导自主、协作的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品味语言文字、朗诵优美词句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快乐幸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受。 教学重难点: 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感悟槐乡孩子的热情纯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飘溢;那里的孩子热情好客,纯朴可爱,于是,人们称这里为“槐乡”。同学们,让我们沐浴着轻柔的春风,迈着轻盈的脚步,一起走进槐乡,走进槐乡的五月,好吗?

[板书:槐乡五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去感受槐乡的气息。 2、同学们读得真投入,似乎被槐乡的美景迷住了,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是呀,五月的槐乡,处处飘香;五月的槐乡,笑声飞扬,难怪作者写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课件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4、朗读2遍。 三、品读赏析,感受槐乡美景 1、的确是这样,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不信,你听:[课件出示:在五月,洋槐开花了(吆喝)音乐声中播放画面] 2、槐花美吗?赶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边读边体会,槐花有什么特点?槐花给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 3、白 (1)读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2)齐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槐花洁白无瑕,似瑞雪,如白银,咱们边读边想象。 4、美 (1)读有关词句。 [课件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2)请美美地读一读,细细想一想,你欣赏到了什么? (3)咱们来体会体会这个“抱”和“挂”字,从“抱在一起”你感受到什么?从“挂满枝头”感受到什么? 对,这个“抱”字,把槐花写活了,“挂”字把槐花写美了,这是一种团结之美,一种生机勃勃之美,一种充满生命之美。谁来把这种美读出来? (4)这么美的槐花,在作者眼中像什么?在你的眼中呢? (5)槐花美,你们的想象力美,作者的语言更美,咱们来试着记住这些优美的文

《颂祖国》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颂祖国》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标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因此,我重点设计了《颂祖国》一课,这也是我本学期中国民歌系列课中的重要一课。 三年级进入了新学段,这一学段课标在演唱方面要求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每学年应能背唱一至二首中国民歌。这些要求都与本课的教学宗旨相对应。 另外,课标中还提出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所以我将授课地点改在音乐教室,没有用多媒体课件。除去客观原因,我这样设计是想充分发挥音乐是聆听的艺术这一特性,培养学生对音乐本体的感受。这正与课标所强调的内容相符合。 我在教学设计中还注意了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施课程标准。我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努力贴合课标,认真加强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学习,希望可以向大家呈现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教材分析

《颂祖国》是本册书第一单元的一节以音乐活动为主的综合课。歌曲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为四二拍,一段体结构。全曲由三个乐句组成,曲调欢快、明朗,歌词寓意深刻,描绘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一课是第一单元《亲亲祖国》的重点内容,在本册书中作为音乐活动能力的训练也是比较重要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二班的学生经过多节公开课的训练,整体素质相对较好。全班的音准好,声音比较整齐。每个组长的音乐能力都很强,其中一些女孩子善于舞蹈,象张辰宇这样的男生演唱是强项。所以,我为他们班又重新设计了《颂祖国》这一课。 针对这个班,我提出了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设计了一些更深入的练习。比如:直接看谱面,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连续击打常见节奏型为老师的清唱伴奏;让学生在听过几遍歌曲后自己按节奏读歌词;在伴奏中用到节奏型而不是单一的击打;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节课内容等。 我这样做是想对他们进行更高更深层次的训练,让他们的音乐素养不断提高。希望他们在这节课上能有突出的表现! 四、详细导学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课堂练习含答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 班级学号姓名 一、字词文常积累 1.你掌握了吗——根据拼音写汉字。 bài()读污mia()áo()游 2.你了解了吗——钱学森是我国著名,文中提及的“庚子赔款”指的是清政府在年签定的中的赔款。 二、主题文意梳理 1.你提炼了吗——通读全文,将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并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2.你发现了吗——李鹏同志曾称赞钱学森身上体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的高贵品质”,从课文看,钱学森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三、精彩句段品析 1.你品味了吗——结合文意,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 ....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 诉父亲,他不止一次 ....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②他(美国海军次长)曾经说:“我宁肯 ..枪毙他(钱学森),也不 ..愿放他回中国。” 2.你揣摩了吗——阅读“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凭什么说钱学森是火箭技术的开创人?文段中写了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和美国专栏作家评价钱学森的话,起什么作用? ②文中评价钱学森“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这三个评价的顺序能否随意调换?为什么? ③选段中哪句话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抓关键句) ④本文要写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在文章开头却用了整整四段文字列举钱学森在美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否离题?为什么?

四、读写能力拓展 1.你想象了吗——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钱学森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终于可以离美回国。在回国的轮船上,钱学森会想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2.你积累了吗——邓小平要我们把钱学森等一批老科学家作为学习的榜样。在那一批老科学家中,除钱学森外,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李四光、钱三强、竺可桢等。课外搜集有关他们的感人事迹,在感受他们身上“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的高贵品质”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五、中考题型链接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奚启新、苏扩善)今天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的?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刚结束,受中央委托,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总装备部政委李继耐,立即驱车来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寓所,将中央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送到钱学森手中。 朱光亚、曹刚川、李继耐向钱学森传达了江主席在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的精神和中央的表彰决定,讲述了大会的盛况,并向钱学森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示热烈祝贺,对他在?两弹一星?事业中的卓越贡献,致以崇高敬意。 2、仔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少于两点)。 ①居里夫人,当有人要以重金购买镭的专利时,她不仅断然拒绝,而且毫不保留地将镭的?秘密?公之于世。她不谋私利,甘愿为社会做贡献的高尚人格堪称楷模。 ②布鲁诺为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他在火焰和浓烟的包围中,仍然坚信:?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他坚持真理,不畏邪恶,推进了人类文明和科学的进程。 ③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人重金留聘面前,毅然选择了归国之路。他名扬海外,身在他乡,但心里想念的是祖国人民,渴望的是祖国繁荣昌盛。他的赤子心、民族情永远感召着亿万中国人。 ④科学家高士其,原名高仕錤。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改名时,他说:?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为钱。?改名实为小事,但足以表明科学家那崇高的理想和人生目的。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案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资源课文磁带、挂图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沿海国家,你们知道在我国最南端有什么嘛?那里有金色的海滩,辽阔的大海、美丽富饶的群岛。今天,我们就到美丽的南沙群岛去看一看。指板书:是一个岛吗?理解“群岛”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课题)对于这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相信认真的学生一定能找到答案。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字词 (三)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1.你找到答案了吗,那南沙群岛共有多少个岛啊?从哪知道的?请你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还知道了什么? (1)第一句:这真是个美丽的传说!“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从“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你能体会到什么? (2)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3)作者不仅用美丽的传说,还用数字和成语写出了岛的数量之多,写的得真好,想不想读一读1、2句【生读1、2句】

师小结:南沙群岛的岛屿星罗棋布,美如珍珠,你们读得真不错。 ⑷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就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他们会怎样生活,请细细读读第三句。 师总结: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岛上,说明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为之骄傲,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第1自然段。 2、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多读读。 【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哪里最吸引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交流有海洋生物、矿产资源、海洋动力。】 2、出示第二句。如果老师把这一句改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她有很多很多的海洋生物,有很多很多的矿产资源,有很多很多的海洋动力。】自己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生读句子】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点拨:多到什么程度?】 3、过渡:为了进一步说明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具体说明。齐读第三句。从“仅”这个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4、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了资料,那你能结合自己的资料用这样的总分句式来说一说吗? 【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有(海星),有(乌贼)。南沙群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有(锌),有(天燃气)。南沙群岛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有(潮汐)】 5.师:南沙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这些都说明什么?(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所以这一句是这一自然短的---中心句。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第三自然段】 1、南沙不仅物产丰富,景色也十分迷人,是个迷人的世界”。请大家默读第三小节,用横线划出你认为写出南沙美丽的句子。 2、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你认为南沙美丽的句子。 生交流,指生说美在哪?和他一样也找这个句子的同学,可能你觉得美的理由和他不一样,你可以补充一下。 3、(1)【(出示2、3句)】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蓝天、海水的句子。 师小结:南沙群岛的海水幽兰深邃,天空一碧如洗,置身其中,我看很多

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及如何根据学情来突破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如何确定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如何根据学情突破 张淑燕南通市跃龙中学 在探讨这部分内容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的一段讲话:“最近到学校与教师们做“共同备课”的主题教研活动,听了很多节讲《背影》的课。教师们的教法,各有特点,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都把焦点聚焦在“父爱”这个主题上。教学的重点都是第六段,也就是父亲买橘子那一段,讲授或者讨论,观察如何仔细,描写如何具体,人物形象如何生动,让学生形成对父爱的一种体认。课的最后,都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父爱伟大”,“父爱、母爱深情似海”等等。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也去观察,也去描写,也写心目当中的父爱。让学生体认父爱,这很好。但是,学习朱自清的散文,仅仅是体会父爱,适合吗?到位了吗?” 我们在讲《背影》时,是否也这样教或曾经这样教过?再或者是否也存在备课时对文体的重点难点把握不足这种情况呢?大家都知道,一节课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与败。本部分内容,我们就主要探讨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及如何根据学情来突破。 首先我们来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语文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的设计。现在主要的观点是需要依据单元、文体和学情等三个方面的特点来定。 一、依据单元特点 现行的苏教版语文教材是按单元式结构编排的,一篇课文究竟重点教学什么内容。那么就需要把它放在整个单元里进行考察,应该“瞻前顾后”,看到这篇文章的前后都有些什么文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课文形成了怎样的一个单元,这个单元具有怎样的目标设定,这篇课文在整个单元中肩负着怎样的课程、任务等。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这篇课文的重点与难点。例如《枣核》《最后一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春望》等文章,编排在“爱国情怀”单元,那么教学重点难点就要确定为与“爱国情怀”有关的内容。如教学重点确定为“爱国情怀”在文中如何体现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如何帮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等。

《始终眷恋着祖国》

《始终眷恋着祖国》(刘敬智)导与练 “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是当年美国的海军次长对一位华人下的评语,他不是别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优厚的待遇、先进的科研条件甚至生命的威胁都没能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2.学习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写法。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二、学习要点 【基础知识】 1.注意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庚(gēng)遨(áo)游眷(juàn)恋拘(jū)留触(chù)怒募(mù)捐┏ hè恐吓 吓┗ xià吓唬 2.把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文中是拜师求学的意思。营救:设法援救。营,谋求。 3.写作背景 课文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二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对祖国的巨大贡献。课文节选的就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 4.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9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在美学习研究期间,钱学森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四个月后,他向国务院呈交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195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课文理解】 1.分析本文的结构内容: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第6-18段),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中国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1层(第6—14段),写钱学森夫妇决定返回并报效祖国,为此遭到美国当局的种种迫害,但这更加坚定了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 第2层(第15—18段),写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促成钱学森一家胜利返回祖国。 2.理清思路、明确主题 本文是按照“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饱受折磨――胜利回来”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全册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 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 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第八课始终眷恋着祖国 【教学目标】 1.了解精心选材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3.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问:1.“眷恋”一词是什么意思? 2.请给文题补一个主语:始终眷恋着祖国。 二、人物介绍 三、检查预习 1.注音 2.成语积累 得意门生: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 据理力争: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或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四、研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 自由朗读课文:1.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钱学森的印象。 2.怎样理解文题中的“始终”一词?请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划出来,说明钱学森始终眷恋祖国的深情。 (二)精讲点拨 1.请用一句话概括地说出你对钱学森的印象。 钱学森是一位在学术上很有造诣、事业上非常成功的爱国科学家。 2.(1)课文哪些词句写出了钱学森始终眷恋祖国的深情? ①第5自然段:“不止一次地写信感叹“旅客生涯作到何时”,不止一次梦见上海和伴他 度过童年的房子” 提问:两个“不止一次”,在文中分别有何作用?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念。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②第13自然段: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飞机动身回国

③第14自然段:租房只签一年合同,五年中搬了五次家;教育孩子心中装着祖国和亲人 ④第15自然段:写信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⑤第18自然段: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才回国,“五年多”说明时间长,斗争之艰苦,表现钱学森冲破阻力回到祖国历程的艰辛,表现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2)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吗? 望穿秋水、归心似箭、望眼欲穿、魂牵梦绕 过渡:钱学森是那么的眷恋祖国,归心似箭,但是他的回国历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美国海军次长听到钱学森想要回国时的反应:(第7节)大为震惊 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指名朗读,重音、语气) ①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②文中第7段美国海军次长的话和态度,表明了什么问题?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 (3)为了回国,钱学森经历了来自美国的哪些阻力?一是美国移民局的阻挠:不准他离开美国,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搜查他的书籍和笔记本,污蔑他。二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15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30磅”,可见受折磨之大。三是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每月报到一次,不准离开洛杉矾,监视,捣乱,检查他的信件和电话等等。面对这一切,钱学森夫妇没有改变回国的意志,在饱受折磨而归国无期的情况下,想到了新生的祖国,于是,他写信给人大常委会求救,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在祖国的帮助下,钱学森一家终于胜利返回祖国。 五、合作探究。 在美国时,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作者写这些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链接:关于钱学森的成就,文中既有正面叙述,也有侧面表现。原因:这些都表明钱学森不仅是火箭技术的开创人,而且在更广泛的学术、科技研究领域所取得了辉煌成就,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攀登科学高峰方面的勤奋、刻苦和卓尔不群。作者写这些内容正是为了和后面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2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钱学森的人生历程。 2.学生学会自我感悟,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在教学中说、读、悟结合。 3.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良好的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有深度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 教学过程: 一、从世界上的一些伟人进行生活化的导入 1.你认识图片上的这些人吗?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安徒生(世界童话之父)、诺贝尔(世界炸药之父)、贝多芬(世界音乐之父)、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2.出示钱学森年轻时、年老时的图片,也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幻灯显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火箭之王) 那钱学森到底为中国作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呢? 学生自学以下资料: 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资料上只是从1956年开始介绍的,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在之前的学习工作是怎样的呢? 在美国的20年他是怎样度过的呢?请打开课本52页。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和概括1-4自然段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能利用以下一些词语,大致讲讲钱学森在美国的学习、工作经历。

2018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人教最新苏教版 语文配套教学设计 各课内容如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文 1 长城和运河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3 庐山的云雾 习作1 练习1 课文 4 微笑着承受一切 5 雪儿 6 花瓣飘香习作2 练习2 课文 7 菩萨兵 8 李广射虎9 少年王勃10 大作家的小老师 习作3 练习3 课文 11 赶海12 荷花 13 古诗两首习作4 练习4 课文 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15 水上飞机16 跟踪台风的卫星 习作5 练习5 课文 17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8 狼和鹿19 放飞蜻蜓 习作6 练习6 课文 20 恐龙21 槐乡五月22 海底世界23 日月潭的传说 习作7 练习7 课文 24 寓言两则25 争论的故事26 剪枝的学问 习作8 练习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 学校:X X小学 班级:X X年级 任课教师:X X X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B4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义安二中__八__年级__语文__学科导学案 课题第二单元知识要点串讲课型复习课时班级姓名 主备教师授课教师备写日期12.19 序号:_________ 学 习目标1.归纳主要知识点。 2.练习巩固拓展所学内容。 学习流程 一、字词拼音 贫瘠(jí)募(mù)集卫戍(shù)区戊戌(wù xū)变法凋(diāo)零 祈(qí)祷捂(wǔ)挟(xié)持惩(chéng)罚眷(juàn)恋 卓(zhuō)越萌(méng)发诬(wū)陷月笼lóng沙寂寥(liáo) 造诣(yì)倔(jué)强 二、成语 1)风烛残年:比喻老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风烛,风中燃烧着的蜡烛。 2)故弄玄虚: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 3)得意门生: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 4)据理力争: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 5)无言以对: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话也回答不出来。 6)壁垒森严:古代军营四周的防御建筑;森严:整齐,严肃。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7)安居乐业: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8)镜花水月: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9)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10)民怨沸腾:人民的怨恨达到极点,就像水沸腾了一样. 11)无与伦比: 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三、课文知识 1、《枣核》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本文通过一位“旧时同窗”,现在的“美籍华人”异常想念旧时院里子的枣树,想在后花园试种几棵的叙写,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赞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向心性和凝聚力的伟大民族。枣核是全文的线索,思恋故土,思恋祖国是全文的感情线索。 2、《最后一课》体裁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表现了法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4、《春望》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该诗表现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情。 5、《泊秦淮》选自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诗人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所作的流行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该诗表现诗人雨夜追忆往昔军旅生涯,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也饱含了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 7、《过零丁洋》选自《文山集》,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将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 8、《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批注 第____页共 ____ 页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语段阅读训练附答案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语段阅读训练 附答案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语段阅读训练附答案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语段训练 阅读《始终眷恋着祖国》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 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 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 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9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 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 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 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950年8月,钱学森预购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 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他辞去了美国洛杉矶加利

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 1.说说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何时”的感叹。 2.若将祖国比作母亲,文中第二段中钱学森在中秋节萌发的感情,可用一句唐诗来形容。 3.文中钱学森夫妇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根据文章内容,请你以第一人称来揣摩他俩尚未说尽的话。 4.钱学森为回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出来。 5.听说钱学森要回国,美国海军次长大为震惊,这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知识点、教 案及练习题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字:撒、璧、俯、魅 词:辽阔、晶莹、岛屿、浩瀚、繁衍、蕴藏、储量、美誉、翡翠、碧波浩淼、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 1、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 2、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3、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4、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 主要内容: 《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句向我们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主要写了南沙物产富饶。

八年级《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学会归纳体会钱学森对祖国始终眷恋的深情。 2.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始终眷恋”来体会钱学森对祖国的深情,并理解分析主要词句。 教学难点: 了解选材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文章,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的标题——始终眷恋着祖国。

明确:在这一环节,学生读标题时,肯定读法不一,强调的词语应该也有所不同,提炼关键词“眷恋”、“始终”,并且带领学生解析词语的含义。 始终:自始至终,一直。 眷恋:对某人或某物深切地依恋、留恋、怀念。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读标题的形式,从标题入手,直接导入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讲授新课做铺垫。) 二、走近钱学森 问:课文标题是《始终眷恋着祖国》,是谁一直以来都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钱学森。 明确: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他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颁发了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家”的称号。(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了解有关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三、读中悟情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思考:文章通过钱学森的哪些事情写出了他对祖国的“始终眷恋”?(多媒体展示)

2019苏教版八上《7、始终眷恋着祖国》课文全文语文

苏教版八上《7、始终眷恋着祖国》课文全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刘敬智 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 ·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

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 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 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 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 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 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 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

记叙文阅读(写人)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从广义上来讲:小说、散文、人物传记、寓言、童话、消息、通讯等,都属于记叙文。) 1. 记叙的要素和顺序 1)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2)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和插叙。 2. 记叙的人称和线索 3. 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 *1. 记叙的要素和顺序 1)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一面》《老山界》 2)记叙的顺序: 顺叙:《往事依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十三岁的际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倒叙:《枣核》(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插叙:《孔乙己》(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作品主题) *2.记叙的人称和线索 1)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最后一课》、《孔乙己》 (真实亲切,也利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二人称:《我的老师》

(局部改用第二人称抒发情感,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第三人称:《始终眷恋着祖国》 (自由灵活) 2)记叙的线索: 以“人”或“人的某种情感为线索:《我们家的男子汉》 以“物”为线索:《柳叶儿》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社戏》 * 3. 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 1)记叙中的描写 记叙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孔乙己》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散文中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感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小说的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烈日和暴雨下》 2)记叙中的议论 捕捉记叙文中议论式句段,便于直接理解所叙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题。《枣核》《故乡》 3)记叙中的抒情 抒情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抒发主观感受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