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前言

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基本理念

(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高中英语课程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体系要有助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要有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如何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了这些能力?

?如何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如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

观?

?如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测试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为什么要了解测试与评价的基本理论

?测试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案例

?将测试与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日常教学结合

外语教学与测试的体系

?测试的性质差异

?测试评价命题的基本原则

?不同题型试题的命制

测试的性质与意义

?公平公正

?练习题不等于测试题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环节

?测试题目要有教育意义,但主要是评价意义

?评价学生会了什么,能做什么

?评价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试卷的蓝图

?题型与题目的编写

?全卷调整

?(试测、阅卷、调整)

?校对印制

?实测、阅卷、分析、反思

试题命制的基本程序

1.确定全卷的难度和考点

2.根据考点编写、确定题干和选项

愿我们的老师在对测试与评价的了解与实践中,进一步实现个人的专业化发展yyzqt@https://www.360docs.net/doc/441893757.html,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小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 解读(一) 修订后的《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完善课程理念,保持课程结构框架和目标体系,强调能力培养,适当降低要求,加强教学指导。《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使教师更好地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课标的全文解读,我把整个课标透露出来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层面:“综合、自主、效率、创新”。全文围绕着培养学生发展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以加强课堂教学成效,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效率为手段,鼓励教师帮帮助学生及学生自我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创新地改进学与教策略的英语学习过程的指导方向。 一、课程性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原稿修订稿 人才素质的需要、信息时代的需要、多元化社会的需要、学生智力品格的需要。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双重性质。首次提出了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将对学生终身受益。 《标准(2011年版)》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明确告诉全体英语教师语言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学生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原稿修订稿

英语课程标准

英 语 课 程 标 准 (基础模块1) 黄陂职校英语教研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教学时数为128~144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54~72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的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个层次,学校根据所在地区、学制、专业等实际情况选择教学要求的层次,并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达到较高要求。 1. 基本要求 (1)听 能根据简单课堂教学用语做出反应; 能利用关键词捕捉简单信息(如姓名、电话号码、职业等); 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会话和职业场景中的简单指令。 (2)说 能给出简单的要求和指令; 能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日常会话; 能简单描述个人和日常生活情况; 能运用附件二“交际功能项目表”中不标*号的功能进行简单交际。 (3)读 能抓住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找出细节信息; 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请柬、通知及表格等; 能读懂附件三“话题项目表”范围内常见题材的简短阅读材料。 (4)写 能填写简单的表格(如:个人信息、问卷等); 能写简单的个人介绍; 能用简单句描述事物、表达看法。 (5)语音 能朗读句子和短文,节奏、重音基本正确; 能借助国际音标和拼读规则读新单词; 能在交流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达意。 (6)词汇 学习1 700个左右单词(含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同时学习200个左右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 (7)语法 能理解附件四“语法项目表”中不带*号语法项目的形式和意义并使用。 2. 较高要求 (1)听 能根据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多步骤指令做出相应反应; 能理解所听日常交际对话的大意; 能借助图片、图像等听懂职业场景中的简单活动安排和会话。 (2)说 能给出多步骤的指令; 能通过询问解决交际中的疑惑; 能就日常生活及相关职业话题进行简单交谈;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课程标准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型: B类(理论+实践) 学分:6学分 学时: 68学时(4学时/周,上课总周数17周) 适用专业:英语教育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英语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任务:学生系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具体包括语言体系知识(指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内容)、话语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具体包括学习策略能力、语言尝试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同期及后续课程:《英语语音语调》、《英语听说》、《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汉互译》、《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1)掌握英语语音的基础知识; (2)掌握语法基础知识; (3)掌握词汇2500个; (4)掌握篇章结构的分析理论; 2、技能要求: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练习收听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8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8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书面表达能力: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感、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8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1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5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3、素质要求: 针对英语教育专业的知识技能的特点,培养学生在幼儿英语教学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条件 1、教师任职条件 本科以上英语专业学历,身心健康,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另外要求教师具有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并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2、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条件:语言实验室、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能容纳60人、安装多媒体投影仪设备的教室一间。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word版

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201 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 一、总目标 (5) 二、分级目标 (6) 第三部分分级标准 (8) 一、语言技能 (8) 二、语言知识 (12) 三、情感态度 (14) 四、学习策略 (16) 五、文化意识 (17)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8) 一、教学建议 (18) 二、评价建议 (22) 三、教材编写童议 (24) 附录 (26) 附录1 语音项目表 (26) 附录2语法项目表 (26) 附录3 词汇表 (28)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晦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刨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培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是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随着教改的全面展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必须思考如何落实课标的教学理念,充分并创造性地教教材,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形成则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这一目标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既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一、新课程标准下语法教学的理念 以前教师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努力把详尽的语法规则灌输给学生,这样一来,就无法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操练,更谈不上语言的运用了。而新课标下的语言学习要从单纯的语法讲解和死记硬背单词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而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型教学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任务型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其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使其形成学习策略,并增进其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二、新课程标准下语法教学的原则 1.把握语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新教材的编写以话题为主线,当某个话题需要运用某些语法项目时,教材中就会出现这些语法项目;但教师一定要把握语法教学的度,不可延伸过多,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比如,教学话题为hobbies的内容时,就会用到“How long have you been doing…?”这一句型。这里就出现了现在完成进行时这个较难理解的时态。教师若将此时态扩展,过多地讲它的概念、构成、用法及其与过去时、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的区别,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学生也会越学越糊涂。学生只要在谈论爱好等相关话题时能运用此句型问答即可。 2.在实际运用中学习语法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围绕话题创设与所学语法内容相关的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项目,并在运用中体会所学语法项目的概念和构成。例如,教学“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内容时,此话题所涉及的语法知识点是祈使句,教师可以使用banana, milk shake等教具,边演示边讲解,再让学生分组轮流操作,同时描述自己所做的动作。待学生通过操练能熟练运用相关句型后,

英语国家概况标准模拟试卷五

I. Read the following unfinished statements or questions carefully. For each unfinished statement or question, four suggested answers marked A, B, C and D are given. Choose the one that you think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or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rite the letter of the answer you have chosen in the corresponding space on the answer sheet. (50 points, I point for each) 1.The British Isles are made up of _A_ large islands and hundreds of small ones. A.two B. three C. four D.five 2.The Norwegian Vikings and the Danes captured York , an important center of Christianity in _B_ A. 835 B. 867 C. 876 D.878 3.The spirit of the Magna Carta was the limitation of the powers of _D_, keeping them within the bounds of the feudal law of the land. A. 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B.the barons C.the church D.the king 4.The nobles force King John to sign _A_ on June 19, 121 5. A. the Great Charter B. the People's Charter C.the Declaration of Btreda D.the Bill of Rights. 5.In _C_ , Philip II of Spain dispateched the fleet to invade Englad without success. A. 1585 B.1587 C. 1588 D.1589 6.The Commonwealth of England created by Oliver Cromwell lasted only _B_ years. A. 10 B.11 C.12 D.13 7.One of Cromwell's first acts after declaring England a Commonwealth, was to crush a rebellion in _D_ A. Scotland B.Wales C. England D.Ireland. 8.The first steam engine was devised by _b_ at the end of the 17th century, and the Scottish inventor James Watt modified and improved the design. A. Robert Bakewell B.Thomas Newcomer C.Jethro Tull D.Thomas Coke 9.By _A_ Britain had built up a big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 A. 1900 B.1910 C. 1920 D.1930 10.The spark of the First World War was struck at Sarajevo on June 28, _B_, when the Austrian Crown Prince Franz Ferdinand was assassinated by a Serbian nationalist. A. 1913 B. 1914 C. 1915 D.1916 11.At the general election of 1945 Winston Churchill was heavily defeated, becaus_D_. A. people did not support his postwar policies B. Britain's old-colonial possessions were left C. Britain failed to become a full member of the EEC D. people wanted to forget about the war behind them and as Churchill had symbolized the war effort 12.In 1982, teh Falkland Islands War broke out between Britain and _a_ A. Argentina B.Brazil C. Peru D.Columbia

(完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 (201 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 一、总目标 (5) 二、分级目标 (6) 第三部分分级标准 (8) 一、语言技能 (8) 二、语言知识 (12) 三、情感态度 (14) 四、学习策略 (16)

五、文化意识 (17)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8) 一、教学建议 (18) 二、评价建议 (22) 三、教材编写童议 (24) 附录 (26) 附录1 语音项目表 (26) 附录2语法项目表 (26) 附录3 词汇表 (28)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 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

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晦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刨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6.《英语语法》课程标准

《英语语法》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英语语法 适用专业:三年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商务英语》专业 制订人: 审核人: 制订时间:2013年6月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英语语法研究英语语言的内部规律,揭示英语语言的本质,总结英语语言的规律。本课程旨在系统地教授英语语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规范运用英语语言,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设计思路 以培养学生理解句子和篇章,准确表达思想的能力为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语法规则不是语法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只是借用规则来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把语法教学贯穿于听说读写的任务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活动使学生内化所学的语法规则,生成语言习得。同时帮助学生将孤立和零碎的语言现象进行归纳,提炼“精华”,为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语法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和学习方式的引导等途径加以渗透的。 建议本课程课时为102课时,各教学部分的课时分配见下表。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传授完整的英语语法知识,使学生学会运用语法规则指导语言实践,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英语语法的基本结构与规律有一个明确、完整的概念,能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语法的基本规则分析、解释各种语法现象,并加以运用。除了介绍英语语法的基本规律外,本课程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配合足够的口笔头练习,加强语言的基本功训练,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 1)阅读能力 以扎实的语法知识、准确的语法分析为基础,正确识别、理解语法衔接手段,进而对句子和段落进行推理,达到理解文章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从而了解语篇和段落的主旨和大意,掌握语篇中的事实和主要情节,最终理解作者的目的、态度和观点,以获得对文章准确、彻底的理解。 2)写作能力 以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英语语法知识为基础,并运用语法规律去指导英语写作,提高运用英语的书面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做到语法正确,句子结构完整,表达地道、符合逻辑。 3)翻译能力 以系统地英语语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做指导,使学生能够正确翻译一般语句,基本符合汉语习惯;能够较准确翻译长句;能够较准确翻译较短的函电、广告、说明书、合同书等等。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标准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英语国家概况 适用专业(群):英语 1.前言 1.1 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以及相关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集英语国家背景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为一体的英语专业必修课程。因为外语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还应让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所以该课程也是作为他们深化英语语言基础和提高交流能力的重要部分。 它是一门介绍英语国家(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社会文化综合背景知识的课程。所以它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文化知识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领域繁多复杂,例如地理、历史、经济、政体、教育、艺术、哲学、性格、民俗、宗教等。本课程为英语专业各阶段各门课程提供一个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促进各门课程之间的互动和交融,从而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学及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以启发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自主性、分析思考的能动性、和在知识积累基础上的创造性为导向,以认识和解读英语国家文化为切入点,深化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内涵关联,提升学习语言的实效和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能力。具体教学实施中,通过把本课程中所要求掌握的国家的社会和文化等基础背景知识按相关过程分成若干项目,通过课堂作业,讨论以及学生展示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分析和对照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间的差异,从而掌握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培养较好的表达能力。本课程总学时36学时,2学分。 2、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弥补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为大学阶段的外语学习和以后的英语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知识方面,使学生对英美两国的地理风貌、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文件、政体制度、教育制度、家庭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有一个较系统和清楚的了解,使语言教学与文化知识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文化思考力。 在素质方面,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在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化观察能力、文化思索能力、文化甄别能力和文化探索能力。 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团结合作精神来解决相关问题。 3、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全课程共分五部分。分别介绍五个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概况,涉及面覆盖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娱乐等方面。同时,通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一、2011 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听力和说的能力要求 (一)课标中对五级听、说目标的总体目标要求为: 听: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 说: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 (二)课标在内容标准部分对五级听、说要求的具体描述是: 听: 1. 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 能借助语境可否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4. 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5. 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 6.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说: 1. 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2. 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3. 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 4. 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 5. 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6. 能用英语表演短剧; 7. 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二、听、说技能内容 认真分析课标,可以看出听的技能包括:辨别语音,领会意思;听关键信息;听懂并执行指示语;听懂大意和主题;确定事物的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预测;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评价所听内容;听懂语段的深层含义。 说的技能包括:模仿发音;引出话题;维持交谈;插话;转移话题;话轮转换;引起注意;澄清意思;请求澄清;利用语音、语调表达意思;

表示倾听和理解;预示和结束谈话。 三、听、说教学现状反思 1. 用听力测试代替听力训练 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常见的听力教学的做法是:教师宣布听力课开始,播放录音1-3 遍不等,教师订正答案,学生有问题时老师可能再复听。就是说,教学当中老师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对学生进行各种听力技能训练少,而用听力测试代替听力训练的情况普遍存在。 2. 缺少对学生听的过程性指导 在教学中老师一味地让学生盲目的听,为听而听,不注重对学生听的过程的指导,忽视学生的整篇理解。 3. 教学活动设计不符合学生水平 当听力材料出现比较难理解的背景知识和生词时,或者教学活动设计不符合学生水平时,老师没有进行恰当的处理,就直接播放录音,学生听不懂就放弃,等待老师给出答案。长期以往,学生只重视答案是否正确,学生的听力能力提高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林燕钿 2002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写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并且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新精神。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要坚持以下几点: 1、面对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英语课程要面对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感受、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规律。 3、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创设语言环境,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形成语感;提倡“任务型”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新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原则 注意语法课的趣味性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新课标里面强调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外语教师教学语法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参与,形式要不断变化,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实际运用中学语法 语法教学要与课标同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语言环境。自己练习,老师不能用大量现成的句子来代替学生思考。语法教学一定要强调运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标准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英语语言学习和英国国家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一个优秀的英语语言学习者,若不了解该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其交际能力也会受到限制。该课程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英美两国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基本知识,了解英美国家社会发展、现状和影响这两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因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启发学生了解西方社会,了解交际规则,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进而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复合人才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设计上围绕合作学习法—任务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线索梳理法、启发式等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任务型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又称协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或活动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结合是指教师设计学习任务,指导并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协商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过程。主要采用组织演示、演讲、讨论等形式。 2)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促进学生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例如,在学习美国的政体时,我们可以和英国政体、甚至是我国的政体进行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从而对“Parliament”、“Congress”和我国的NPC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形成更深刻的理解。运用这种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线索梳理法 线索梳理法,尤其是历史年代轴线表示法是表达历史线索最清晰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易于梳理,可操作性强,非常直接,便于记忆。比如说,英国历史很长,如果不进行梳理,很难记忆,如果整理成一条线索,效果却不能同日而语: Early settlers——Roman invasions——Anglo-Saxons——the Viking and Danish Invasions——the Norman Conquest——William’s Rule——the Great Charter——the Hundred Year’s War——the English Reformation——the English Renaissance——the Civil War——the Glorious Revolution——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the two World Wars 同样,美国历史部分可整理成这样一条线索: The war of Independence——the War of 1812——territorial expansion and Westward Movement——the Civil War——the two World Wars——the Cold War——the Berlin Blockade——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1950s——the Vietnam War 二、课程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概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有关情况。 2.技能目标 扩大知识面,有效弥补英语专业学生知识面窄的不足;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3.素质目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英语课程标准 开设课程意义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三)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四)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六)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三、课程设计思路 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国情,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设计课程总目标和分级目标。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使英语课程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注重优化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一定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教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前言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一、教学目的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初中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标准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 Survey of Major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课程编号1400153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36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无 后修课程无 课程负责人课程团队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英语国家概况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也是进一步学习英美两国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课程。为了培养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开设本课程。本课程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程可以使英语专业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概貌,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的国情、社会和文化,掌握英语交际中有关英语国家概况的专有名词和常识,有效地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国情,掌握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 基本常识 2.能力目标能初步听懂、看懂和交流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3.素质目标了解多元文化和中外文化差异,提高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 力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 英国部分第一章 The Country 【目的要求】 1、掌握国名、领土、国旗、国歌、国际地位、组成部分 2、熟悉邻国、临海 3、了解地形、河流、湖泊、海岸线、气候 【教学设计建议】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讲授内容】 1、Position and Borders 2、Topography 3、Rivers, lakes and Coastline 【自学内容】 1、Components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及答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一、多选题 ()1.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 A.语言技能 B.情感态度 C.教学评价 D.学习策略 E.文化意识 ()2.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_______的重要工具。 A.文化意识 B.国际交往 C.科技交流 D.文化交流 ()3.英语教材是指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______ A.练习册 B.录像带 C.挂图 D.教学实物 E.计算机软件 ()4.平时的教学要避免_____________的倾向,特别要避免采用题海战术干扰正常教学的做法。 A.为考而教 B.不考不教 C.考也不教 D.以考代教 ()5.学习策略包括_________________ A.认知策略 B.调控策略 C.交际策略 D.资源策略 ()6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______的英语学习资源。 A.贴近教师 B.贴近学生 C.贴近生活 D.贴近时代 ()7、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开发和利用______资源。 A、教材 B、学校 C、网络 D、学生 ()8、教材的编写就体现__________原则。 A、思想性 B、科学性 C、趣味性 D、灵活性 ()9、形成性评价可采用与课堂教学活动接近的形式以及_________等形式。 A、平时测验 B、学习档案 C、成长记录袋 D、问卷调查

()10、终结性评价应采取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A、口试 B、听力 C、笔试 D、面试 二、填空题 1.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 3.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 4.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特点。 5.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 6.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7.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三、简答题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总目标要求是什么?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2.英语学业考试的命题应遵循什么原则? (1)要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 (2)要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避免单纯考查语言知识; (3)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 (4)要选用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根据语言实际使用情况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