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2017年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2017年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2017年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

A.人格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答案】C

【解析】题干所述为教育心理学的内涵。

2.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常考)

A.乌申斯基

B.彼得洛夫斯基

C.卡普捷列夫

D.巴甫洛夫

【答案】A

【解析】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肖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他因此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强调教学要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搭建支架”的观点起源于()

A.斯皮罗的认知灵活性理论

B.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C.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D.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

【答案】B

【解析】为促进教学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可采用教学支架,进行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4.进入初中后,刘超突然觉得不认识自己了,“我是谁?”“我将来要做什么?”等问题常常困扰着他,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刘超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B.勤奋对自卑

C.信任对怀疑

D.亲密对孤独

【答案】A

【解析】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12~18岁的人格发展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初中生经常问“我是谁?”等问题属于人格发展阶段中的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5.影响效率的直接因素是()

A.性格

B.气质

C.兴趣

D.智为

【答案】D

【解析】认知过程是影响效率的直接因素,智力属于认知过程,因此选择D项。

6.李佳平时比较注意他人行为的细微之处,能领悟他人语气的含义,从中察觉出他人的想法和目的。李佳表现出的智力属于()

A.人际智力

B.自我认识智力

C.自然观察智力

D.逻辑数学智力

【答案】A

【解析】人际智力(也即社交智力),包括与人交往并和睦相处的能力,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题干中李佳表现出的智力属于人际智力。

7.覃明同学热情直率,精力充沛,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但脾气暴躁冲动,容易感情用事,自控能力差,该同学的气质类型属于()(易错)

A.多血质

C.抑郁质

B.黏液质

D.胆汁质

【答案】D

【解析】胆汁质的人以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根据题干所述覃明同学的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

8.芳芳性格内向,课堂上很少主动发言,也很少参与讨论。何老师发现后,常常鼓励她多发言。一旦她主动发言或参与讨论,何老师都会对她微笑,耐心倾听,并给予肯定。何老师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A.系统脱敏法

B.理性一情绪疗法

C.强化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答案】C

【解析】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掌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题干中何老师对芳芳主动发言给予肯定,及时强化,运用了强化法。

9.教学中廖老师常常思考“教学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法…选择什么样的测验手段”这类问题,该教师扮演的角色是()

A.心理辅导者

B.终身学习者

C.设计者

D.指导者

【答案】C

【解析】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他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1)我们要到哪里去(教学目标是什么)?(2)怎样才能到那里去(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3)怎样知道是否已经到达了目的地(选择什么测验手段)?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分析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设计。

10.周老师从教以来,不仅了解教师角色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职责,而且还经常用优秀的教师标准来衡量自己,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并表现出较强的职业情感,周老师处于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段。

A.角色认知

B.角色信念

C.角色信奉

D.角色认同

【答案】D

【解析】教师的角色认同是指教师亲身体验并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对角色的认同不仅是在认识上了解教师角色的行为规范,而且在情感上有了体验。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是在一个人正式充当这一角色、有了教学经验后才真正开始具有的。

11.教学过程中,孙老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合理的教学方法。,该老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属于()

A.兴趣指向型

B.任务指向型

C.学生指向型

D.自我指向型

【答案】B

【解析】任务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是指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等任务操作因素进行调控的能力。题干中教师的表现属于任务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

12.鲁西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每年都会有好多孩子考上大学。当人们问这些大学生有什么奥秘时,他们回答:“我们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他对我们充满期待,不断鼓励我们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并称呼我们是.未来的数学家一未来的音乐家’。我们真的做到了……”此现象符合的心理效应是()

A.马太效应

B.霍布森选择效应

C.反馈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答案】D

【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题干中学生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属于罗森塔尔效应

13.赵老师本来是个优秀的教师,但最近变得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失眠多梦,总是从消极方面看事情,做事被动,缺乏热情,以往能胜任的工作现在却感到无法应对,觉得自己特没

用,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到她的生活和工作效率,该教师的行为表现具有()

A.偏执倾向

B.强迫倾向

C.抑郁倾向

D.自闭倾向

【答案】C

【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有:(1)情绪消极、悲观、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对生活的乐趣;(2)消极的认知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对未来没有期望;(3)动机缺乏、被动、缺乏热情;(4)肢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题干中教师的表现具有抑郁倾向。

14.当了几年老师后,闻老师越发感到工作缺乏新鲜感,觉得就自己的能力而言,当老师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因而,厌倦工作,敷衍了事,正考虑是否换工作,闻老师的表现属于职业倦怠中的()

A.情绪耗竭型

B.狂热型

C.精疲力竭型

D.低挑战型

【答案】D

【解析】低挑战型的教师认为,工作本身缺乏刺激,他们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来做当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因而厌倦

15.学生采用SQ3R阅读法进行阅读,SQ3R阅读法属于()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认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C

【解析】SQ3R阅读法属于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又属于认知策略,因此SQ3R阅读法属于认知策略。

16.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这属于桑代克学习律中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反应律

D.效果律

【答案】D

【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1)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2)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不重复或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3)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故题干所述属于桑代克学习律中的效果律。

17.华生用白兔对9个月的孩子做了一项统计实验,实验后孩子一看白兔就会害怕,看到圣诞老人的白胡子也会害怕。这属于()(易错)

A.分化

B.泛化

C.类化

D.消退

【答案】B

【解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小孩从害怕白兔到害怕圣诞老人的白胡子是泛化的结果。

18.布鲁纳认为,在未经学生自己探索尝试之际,即将答案告诉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是囫囵吞枣、半知半解,就是因知之不详而迅速遗忘。因此,他倡导()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合作学习

D.掌握学习

【答案】A

【解析】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19.马老师上课时时常先给学生呈现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并提供相关线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对问题酌理解,学生通过自身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

B.个别辅导

C.抛锚式教学

D.发现学习

【答案】C

【解析】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在学习中,学习者首先看到一种问题情境,他们要先运用原有的知识尝试理解情境中的现象和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引导他们形成一些概念和理解,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体验和思考。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常常要进行合作、讨论。题干中马老师采用的就是抛锚式教学模式。

20.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学习原则,认为这种经自由学习的教学活动历程,可达到知、情、意三者并重的教育目的,持此观念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布卢姆

C.斯滕伯格

D.苛勒

【答案】A

【解析】罗杰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不应该把教学内容强加给学生,而应同学生商量决定或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调整。

21.黄蓉认为,自己的这次考试不及格是由于老师出的题目太偏太难,其归因方式属于()(常考)

A.内部、稳定、不可控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

C.外部、稳定、不可控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

【答案】C

【解析】黄蓉认为自己考试不及格是因为老师出的题目太偏太难,即把考试不及格归因为题目难度,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难度属于外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22.关于“广西的首府在南宁…‘《人民的名义》是一部最近热播且引起热议的电视连续剧”,这样的知识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隐性知识

【答案】A

【解析】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题干所述的知识都是对事实的描述,困此属于陈述性知识。

23.“温故而知新”属于学习迁移中的()(易错)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答案】A

【解析】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影响;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温故而知新”指的是旧知识对新知识的促进作用,因此属于顺向正迁移。

24.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表明,学习迁移的产生需要()(常考)

A.大量的形式训练

B.两种学习材料具有相同要素

C.学习者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D.概括化的原理

【答案】D

【解析】概括化理论也称经验类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其主要观点是,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25.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下不属于该转化过程的阶段是()

A.依从

B.认同

C.践行

D.信奉

【答案】C

【解析】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社会规范认同、内化(社会规范的信奉)。

26.游戏时,小华不再把游戏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伙伴共同约定的,只要大家觉得游戏规则不合理就可以改。依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自律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公正道德阶段

D.前道德阶段

【答案】A

【解析】处于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他们把规则看成是灵活的,彼此都认可的,是可以协商的,与合作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就是对的。

27.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认识采用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

B.情境创设法

C.实践教育法

D.两难故事法

【答案】D

【解析】柯尔伯格开创了道德两难故事法,作为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

28.国内学者林崇德研究指出:儿童与青少年个性和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A.小学二年级、初中三年级

B.小学三年级、初中二年级

C.小学四年级、初中三年级

D.小学五年级、高中一年级

【答案】B

【解析】林崇德的研究认为小学三年级、初中二年级是儿童与青少年个性发展、特别是品德发展变化的关键期。

29.遗传素质是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自然前提或物质基础,它提供了品德发晨的()

A.外在可能性

B.主观矛盾性

C.主观能动性

D.内在可能性

【答案】D

【解析】遗传素质是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的自然前提或物质基础,它提供了品德发展的内在可能性。

30.对于那些“明知故犯”“知行不一”的学生,应着重()

A.锻炼道德意志

B.激发道德情感

C.掌握道德概念

D.提高道德认识

【答案】A

【解析】小学生道德意志薄弱、坚持性差,因而常“明知故犯…‘知行不一”。有时无法抵制诱惑,有时因战胜不了困难,时常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对待这样的学生应着重锻炼其道德意志。

31.当学生的行为合乎道德标准时给予奖赏,当学生的行为不合乎道德标准时给予惩罚,这种运用赏罚培养学生品德的做法依据的是()

A.格式塔的顿悟理论

B.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的联结理论

D.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答案】C

【解析】奖赏和惩罚使用了强化的原理,依据的是行为主义的联结理论。

32.广西某中学挑选本校几名男女同学,来展示该校倡导的中学服装和发型供学生参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做法符合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方法中的()

A.言语说服法

B.榜样示范法

C.案例研究法

D.游戏法

【答案】B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33.布罗菲和伊伏特逊认为,小学低年级课堂管理的关键是()(易混)

【答案】B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A.直接教课堂规则和程序

B.监控和维持课堂管理系统

C.管理课程

D.建设性地处理课堂混乱

【答案】A

【解析】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直接教课堂规则和程序,只有儿童掌握了基本的规则和程序之后,才可能进行学习活动。

34.“学生过于安静、拘谨,由于惧怕老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地回答问题”,导致此课堂气氛的教师教导方式是()

A.民主型

B.放任型

C.冷漠型

D.专制型

【答案】D

【解析】在专制型的领导方式下,学生会产生较高水平的挫折,小组气氛是紧张的、沉闷的,并对领导产生一定的反感。在专制型的领导方式下会产生消极的课堂气氛,题干描述的现象符合消极的课堂气氛的特点。

35.胡老师在制定班规时,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以契约方式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此方式促成的纪律属于()(易错)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教师促成的纪律

D.任务促成的纪律

【答案】C

【解析】教师促成的纪律即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刚入学的儿童往往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其课堂纪律主要是由教师制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开始反对教师的过多限制,对教师促成的纪律的要求降低,但它始终是课堂纪律中的一

种重要类型。

36.课堂上小童做出一些怪异行为,引起了同学的注意,此时教师最为适宜的处理策略是()

A.言语提示

B.反复提示

C.应用后果

D.有意忽视

【答案】D

【解析】个别学生有时为了引起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会做出一些问题行为。这时,如果教师直接干预,正好迎合了学生的目的,从而对其问题行为起到强化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取有意忽视的态度,装作视而不见,是比较合适的处理方式。

37.古代教育家朱熹认为“小学”阶段(大约15岁以前)的德育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洒扫、应对、进退、衣服冠履等。这类教育活动属于()

A.爱国主义教育

B.基本行为规范教育

C.纪律和法制教育

D.民主意识教育

【答案】B

【解析】朱熹认为,“小学”阶段(大约15岁以前)的德育主要是应该让受教育者学习基本的行为规范,如洒扫、应对、进退、衣服冠履等。

38.在保护邕江生态环境活动中,同学们捡了一天垃圾,尽管很累,但脸上还是乐开了花。这一行为体现的德育功能是()(常考)

A.享用性功能

B.政治性功能

C.文化性功能

D.生存性功能

【答案】A

【解析】德育的享用性功能,即是说,可使每一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德育的享用性功能。

39.通过德育活劫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效果是()

A.德育目标

B.德育课程

C.德育管理

D.德育要求

【答案】A

【解析】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40.班会课上,班主任刘老师在表扬了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之后,又严厉批评了抄袭和请人代写的学生。刘老师有效地运用了()

A.课外辅导法

B.自我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读书指导法

【答案】C

【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题干中刘老师有效她运用了品德评价法。

4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指()

A.德育评价标准与受教育者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的施教传道与受教育者受教修德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社会要求和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答案】C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42.班主任吴老师发现近期班级成员学风涣散,在分别找了几个学生谈话之后,又召开了相关主题班会。这一做法贯彻了()常考)

A.导向性原则

B.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

C.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D.直观性原则

【答案】B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

43.针对部分中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休闲娱乐观,我们要加强占

A.生命教育勺教育是()

B.生存教育

C.生态教育

D.生活教育

【答案】D

【解析】题干所述属于生活教育的内容。

44.汤老师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德育方法。这表明汤老师依据了()‘选择德育方法

A.德育内容

B.学生个体差异

C.教育目的

D.学生年龄特点

【答案】B

【解析】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状况和需要。同一种德育方法对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的学生,运用的具体方式和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题干中汤老师选择德育方法依据了学生个体差异。

45.李老师在讲授课文《父母恩情深似海》时,以播放歌曲《天亮了》导入新课,将学生带入父母深爱孩子的情境中。教学中李老师渗透的德育方法是()

A.角色扮演法

B.个人修养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C

【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陶冶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环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各种活动和交往情境陶冶等。

46.在课本之外更为广阔的文化和信息环境中寻找实现德育目标的资源,所体现的原则是()

A.开放性原则

B.生活性原则

C.经济性原则

D.安全性原则

【答案】A

【解析】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遵循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意味着摆脱教材内容的局限,按照德育目标的要求,在课本之外更为丰富和广阔的文化和信息环境中寻找实现德育目标的资源。

47.张老师在历史课教学中,展示了当地历史、地理等一幅幅美丽画卷,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怀。张老师采取的德育途径是()

A.其他各科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劳动

【答案】A

【解析】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是德育最经常、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张老师在历史课教掌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运用的德育途径是其他各科教学。

48.关于德育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远动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B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表现为:(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9.2017年,杨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就该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县人民政府编制财政预算时应该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

B.全县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由县人民政府会同县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C.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持平

D.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应当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持平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因此BC 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牧人的增长比例。因此D项错误。

5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在农村学校或基础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时间要求()

A.-个学期以上

B.半年以上

C--年以上

D.两年以上

【答案】C

【解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

51.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规定,下列不属于中学教师专业能力基本要求的是()

A.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B.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