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的风土人情

徐州的风土人情
徐州的风土人情

浅谈徐州的风土人情

——孙小丽 08涉密(3)班 21号

每一个城市都有该城市所特有的风土人情,徐州作为一座文化古城,有趣的风土人情更是尤其的多,下面,我将就此简单的介绍一下徐州风土人情。

徐州人过年

“过年”涵盖农历除夕和春节,也就是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这是一年中最隆重而热闹的传统节日了,普天同庆,家家户户忙过年,从腊八开始,已经揭开了过年的序幕,腊月二十三祭灶之后,过年的气氛已经形成。男女老幼忙里忙外,首先是打扫卫生,屋子里不留死角,房顶、梁上、内墙都要用鸡毛掸子掸干净,门窗桌椅床柜全都擦拭得一尘不染,院子里堆放的杂物要清除干净,屋里屋外收拾得焕然一新。孩子们放寒假了也闲不着,擦香炉蜡烛台就是孩子们的活,用沙土或炉渣灰能擦得异常光亮。还有一部分家人要外出置办年货,到市场挑选需要的东西,如香烛鞭炮、写春联的大红纸、糖果糕点、花生瓜子等炒货,然后是做菜用的木耳、腐竹、黄花菜、皮肚等干货,过了腊月二十就要买鸡鱼肉蛋以及蔬菜水果等鲜货了。妇女们在家里更是忙里忙外,拆洗被褥,给孩子们缝制新衣服、新鞋帽,还要忙吃食,祭灶之后就要蒸馒头,家家都蒸得很多,至少也有二三十斤,放在大缸里,一般都要吃到正月十五,街上卖吃食的店铺、摊贩,至少过了正月初十才上市。除夕前几天,各种荤菜都要煎好、爆好、蒸好,荤素饺子馅也要砧好,还要炸绿豆面丸子、炸麻叶子、做花生糖、芝麻糖、面卷子等甜食,一直忙到年三十。除夕之夜,大门屋门都要贴上春联,床头上也贴“身体健康”,米缸面缸水缸都贴上方寸大小的“福”字,屋门和大门对面的墙上,贴一小长条红纸写的“开门见喜”。入夜点上香烛,在院子里放一张方桌,摆上贡品,祭拜天地。至此,过年的各项工作才告完成,静候午夜的降临,鞭炮齐鸣,烛光彻夜不熄,年青人还要“守岁”。过年是男女老幼共同参与,感受浓浓的年味。

徐州庙会

徐州的庙会有二月十九(农历,下同)云龙山会、四月十五泰山会、五月初五五毒庙会(大马路地藏里),接着就是子房山会了。庙会的规模大小不一,持续的时间也会有长有短,其中的泰山庙会规模最大,会期最长,从四月十五正会前几天就开始了,时间长达半个月,方圆数里的四乡八集,赶会的人群络绎不绝,推小车的、骑驴的、步撵的、挑担的,男女老幼,前推后拥,携带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的农民和手艺人,匆匆赶路。小商小贩也夹杂其间,玩杂耍的卖艺的、说书的、唱大鼓的也纷至沓来。卖各种零食小吃的摊贩也觅得一席之地,甚至还有卖骡马的牵着牲口等候买主。吆喝声、叫卖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声闻数里,山上山下,人声鼎沸,万头攒动,蔚为壮观。宗教人员也来传经布道。泰山之颠的泰山庙,供奉着泰山奶奶。婚后多年未育的妇女,手持香烛,跪拜上山,甚至走一步磕一个头,求子心切,以示真诚。赶会的人如果遇到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情绪就更高了,拉拉扯扯,说笑不停。1951年5月,徐州市城乡交流促进会在泰山庙会期间举办了解放后第一届徐州市土产骡马大会,高峰期间,万人空巷,公营私营43个行业1584户参与大会,以及接壤四省周边城乡人民也来参加交易,赶会者不下10万人。笔者作为大会工作人员,统计交易额达180亿元(旧人民

币),沟通了省际间的城乡物资交流。

院子里的石榴树

徐州的院子里都有一棵石榴树,院子或大或小,一进二进或三进,但总少不了一棵石榴树。老院子的石榴树,甚至百年以上的树龄都有。树长得很高大,枝繁叶茂,新宅院自然也少不了种上一棵石榴树,但其他树木在任何院子里就很少见了。石榴树在院子里的位置,大都靠近主人的屋门旁、窗前,或院子的一隅。每逢农历五月,街巷里弄的四合院榴花盛开,枝头缀满红花绿叶,一片灿烂。石榴树既是观赏植物,结出的石榴也是上佳果品,据说吃石榴籽有助消化。但每朵石榴花不一定都能结出果实,不结果的花叫“诳花”,一阵风雨过后,花就落地了,留树上的花朵更加鲜艳欲滴。到了七八月份,石榴便成熟了,有的已撑开了裂口,露出了籽粒,以防污染,这样的石榴首先摘下吃掉。大部分石榴采摘时,房主人会送几个给同院邻居,树上也会留几个观赏,一直等到霜降再摘。这些石榴都是选的优质品种,结出的石榴皮薄粒大,有的白如水晶,有的红如玛瑙,很甜很甜的。为什么徐州的四合院都种石榴树,据说“榴结百子”,象征吉祥、家庭人丁兴旺。

院子里不兴种柳树

在徐州,院子里种什么树都有讲究,当地风俗习惯如此,譬如柳树就绝对不能种,很忌讳的。这不是因为柳树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人们在观念上将柳树和某种不详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了。丧事之家出殡时,孝子手拿的“哀棍”(哭丧棒)是砍下一节柳树枝,糊上白纸做成的,到了墓地安葬先人死去后,哀棍就埋在坟头前,有时就长成树了。所以院子里无人种柳树。在四合院里种树的其实很少,多数是用石板铺地,没有泥土地可以种树,但石榴树必须要种。此外,也有少数宅院种上橡、槐、香椿、梧桐(青梧)、海棠等树木,不过大都是有后园的院子。我家后园就有一棵橡胶树。有位同学家的院子有两棵青桐,显得清高淡雅。有的房主人在院子一隅或窗前筑起一方花坛,搭起葡萄架种葡萄,或种上月季,木槿等花木,院子里花香四溢,显得生机勃勃。

邻里称呼视同家人

邻里间日常见面打招呼是礼节,见面不声不响是不礼貌的,至少被人认为架子大看不起人。称呼一声,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也表明相互间的关系,交往的深度等。四合院的邻居关系不错,有的亲如家人,就以我住家的四合院来说,房东一家住五间堂屋(北屋),我家住三间东屋,西屋和南屋各有一家住户。房东有三女一子,男主人早逝,与她家的称呼是按我母亲的辈分(因我父亲在外地工作),我称呼房东为大妗子,她的两个女儿比我大,我叫大姐、二姐,小女儿、儿子的年龄和我差不多,我就直呼其名。西屋的住户是大妗子的胞妹,我喊小姨(小姨夫在外地工作),她儿子比我小,我直呼其名“小磨头”。大妗子和小姨的娘是户部山刘家,与刘子元先生是胞兄妹。子元先生在城隍庙(今公安局)对面开一片古玩店,叫泽古斋,与文亭街仅一街之隔,闲时常来走亲戚,看望同胞姊妹,我见面就称呼三舅。子元先生的两位兄长有时也来,我见面称呼大舅、二舅。子元先生的两个儿子比我大,见面时我叫大魁哥、小魁哥。对邻居的亲戚视同自己的亲戚。他们都称呼我母亲为“大姑”,长辈叫我“大相公”,或直呼乳名。抗战胜利后我进银行工作,那时需要店保,就是找两家殷实的商号(或工厂)作担保人,如果员工出了问题,单位就找担保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刘子元先生就是我的担保人之一。作为担保人是要负很大的责任和风险的,而我和他只是邻里关系。不仅同院,邻里间的称呼大都如此。我住家大门东侧有一个魏家小铺,一对老年夫妇

经营,我去买东西或见面时就称呼“姨二爷、姨奶奶”。新来的邻居称谓就不同了。四十年代初徐州沦陷期间,我们一家从外地逃难回来,房东一家已搬到前院居住,后院五间堂屋出租了,住户是伪苏北行署社会局长胡秉初及其妻子、女儿三口,他们一家住东头两间,西头两间是他局里的职员住,中间一间公用,同院见面也都打声招呼,称胡局长、胡太太,女儿叫孟蕙,与他局里的职员则称梅科长、王先生……这种官方称呼就不带任何感情成分了。

家家都喜欢燕子筑巢做窝

燕子在徐州是备受关爱的鸟类,和喜鹊一样,最受欢迎,无人惊扰,谁家有燕子窝,就象多了一户邻居。燕子是候鸟,冬去春来,筑巢做窝。我住的那条街有三家的院子有燕子窝,我外祖父家便是其中之一,经常可以看到燕子飞进飞出。春暖花开,如果燕子晚来几天,房主人便会怅然若失,甚至茶饭不思。是惦念燕子的安危?还是考虑自家有什么吉凶祸福的先兆?人的感情往往会与某种事物相联系。燕子做窝没有在树上的,一般是在屋檐下、房梁上,每逢冬去春来,三三两两的燕子飞来飞去,衔泥衔草,重整家园,房主人便倍感安心和快慰。燕子是益鸟,体态轻盈,娇柔妩媚。如果有燕子飞进飞出,院子里就显得温馨祥和。药罐子能借不能还

药罐子就是煎中药用的容器,一般是陶制品。谁家有病人需要煎服中药,药罐子不一定买,问邻里间哪家有,都可以借用,对方不会见怪的,可以一只药罐子借来借去,也弄不清是谁家的了。但药罐子不用了要放在自己家中,千万不要主动返还,要等下家来借,“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不适用于药罐子,还回去就得罪人了。家里无病人谁要药罐子干什么?哪家买的药罐子借来借去,几经辗转,连自己都弄不清转到哪家去了。万一需要,还要先找下家,上次谁借的还找谁,挨门挨户问,弄清下落,甚至连问数家才能找到。

清明后不能上坟

清明节扫墓,徐州话叫“上坟“。上坟的时间要赶在清明节前几天,再迟也要在清明节当天上午,过了清明就不能上坟了。原因很简单,没有丧葬殡事谁上坟干什么?在当地是无人破例的,认为不吉利。至于一年中的其他祭日也有少数人上坟的,如农历十月初一,那是例外。不过这一天,大多数家庭都是在住家附近的僻静处,趁晚上在河边、路旁无车辆行人处,找一小块空地,烧些纸箔,寄托对亡者的哀思。

禁忌的日子

有普天同庆的节日,也有一些禁忌的日子。民间的习俗的确很多,有些也很怪异。如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嫁出去的闺女不能回娘家。三月三这一天也不能回娘家。什么原因我至今也弄不明白,不清楚是什么讲究。只听老年人说过:“回娘家会死老婆婆”。不管是真还是假,在民间流传已久信不信由己。农历十月一日也是忌日,祭奠亡人。许多古老的习俗延续至今,表明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持久性,是与非,对与错,都很难说。

二月二炒糖豆

过去大家见面,第一句问候语就是“吃过了吗?”这是在平时。举凡传统节日,几乎都和吃有关,“民以食为天”么,明白这个道理,也就是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各个节日都有一些带特色的食品,似乎已成为某种节日的标志。元宵节是汤丸,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蒸月饼,重阳蒸糕,腊八煮腊八粥。那么,二月二是什么节日呢?传说是“二月二龙抬头”。既然是龙抬头的日子,少不了也要有吃食的,家家户户炒糖豆。有些家庭还炒花生、瓜子、炸玉米花等等。当天还有一定的仪

式,早上起来在院子里用白灰画几个大圆圈(象征家有余粮),祈愿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什么要炒糖豆、花生、瓜子呢?这当然是人们的一种想法了,龙是水中之物,水产品是咸的,它早已吃腻了,现在来点糖豆、炒货什么的,换换口味,肯定喜欢。但是请记住:二月二妇女不能动针线,不要缝补衣服。

以上只是徐州风土人情中的一小部分,很有意思吧,如果想要全面了解徐州的风土人情,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啊。

最美小导游的最新徐州导游词

最美小导游的最新徐州导游词 2014-10-28 守望家园 2014中国徐州第八届汉文化旅游节开幕之际,徐州市青少年宫宦丽阶梯语言研究室筹备开展“…爱家乡,爱徐州?争做最美小导游”活动,组织学生在家长协助下撰写了徐州、徐州景点、徐州特产导游词,方便徐州人及来徐州旅游的朋友全面、详细了解徐州,非常值得收藏、推广。 徐州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美丽的徐州旅游!大家一路上辛苦了,我是小导游XXX,今年X岁了,希望我的服务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在开始游览各景点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徐州的概况,让大家对徐州有个初步的了解。 徐州古时候叫彭城,彭城这个名字的来历有很多说法,但说的最多的是源自彭祖,据说彭祖是一个养生专家、烹调美食专家,还是一个活了800多岁的老寿星。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交通十分便利。徐州的观音机场是淮海经济区最大的机场。京沪高铁开通后,徐州进入“高铁时代”,去北京、上海坐高铁只要两三小时就到了,非常快。 徐州的旅游口号是“两汉文化看徐州”,徐州也是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这里有大名鼎鼎的“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有规模宏大的楚王陵,还有西楚霸王项羽构筑的丛台——戏马台。楚韵汉风、南秀北雄,楚汉文化在徐州也有很多经典著作,如《大风歌》、《垓下歌》、名曲《十面埋伏》、戏曲《霸王别姬》等。 徐州自古还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商朝以来,有400多次战争是在徐州打的,其中决定国家命运的,古有楚汉战争、三国战争,近有淮海战役。 一城青山半城湖,说的是徐州的核心景观——云龙山和云龙湖。“山有云气,蜿蜒入龙”,云龙山的九节山峰,形状犹如一条卧龙,春夏季云雾缭绕时,仿佛卧龙起舞,所以叫云龙山。山上文化古迹很多,大家去了可近距离观看。云龙湖与云龙山相依相伴,景点玉缀珠联,风物如画。湖三面环山,叠翠连绵,共一十八景,景景相望,各有千秋。 我们徐州还有很多特色美食。“驱寒暖身”的饣它汤、烙馍、蝴蝶馓子、饭后“点心”小孩儿酥糖等,大家可以慢慢品尝,饱饱口福。

徐州文案

徐州文案

美丽徐州 ――徐州旅游宣传片创意文案 一、编导阐述 本宣传片因播放场合与收视效果的需要,片长拟设计在10分钟。为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电视宣传片的视听效果,将借鉴当代影视传媒同类作品的先进制作理念和当今视听传媒的时尚制作手段。拟采用散文式的叙事结构和散点式的画面剪辑手法,简洁、明了、最大限度节省时间、传递大容量信息。 本片试图让观众观后对徐州有美好印象,产生到徐州来旅游的目的。 〔因本片将制作外语版本,中外文翻译后有长度差距,为适应画面需要,故解说文字要求简练准确,尽量精短。〕 1、影片主题 以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美丽自然和人文景观相交融为叙述脉络,介绍古老而年轻、磅礴而秀丽的徐州。

2、摄制风格 A 拍摄方法 运动镜头是本片拍摄的主要手法,每个场景、每幅画面都经过精心设计。将运用大摇臂、小摇臂、轨道车等多种拍摄设备,着力设计好镜头画面的外在运动与内在运动,处理好每一处场景与相关人物的呼应和协调关系,力求运用最富艺术感染、视觉冲击和最具潮流的电视画面语言来叙述本片。 B 影调处理 本片后期剪辑包装将采用广告影视作品的影调处理方法对全片进行统一的色彩渲染,以达到画面影调整体和谐完美。将以柔和的蓝色和绿色为主色调,突出张显古城徐州的绿色生态环境。 C 音乐效果 根据本片各个章节画面内容的不同,拟选用民族与流行相融合配器方式的,雄浑、委婉、欢快三种不同风格的抒情乐曲。同时将大量对位准确地运用自然环境音效,令本片取得起伏跌宕、亲切感人的听觉效果,力求全片达

到声画和谐、完美统一。 二、影片内容 本着既系统全面又突出重点的叙述原则,本片拟将徐州丰厚的旅游资源所涵盖的彭祖文化、两汉文化、东坡文化、军事文化、佛教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彭城大地所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贯穿、融合成“序”、“历史遗存”、“军事大观”“山水城市”、“文化民俗”、“美食特产”、“都市休闲”、“魅力徐州”八个章节。把徐州旅游最灿烂、最经典、最具代表的场景画面归纳、浓缩、包装之后呈现给观众。 本片每个段落的开篇都将冠以概括性的文字标题作为该片段的引导提示,达到理清脉络、画龙点睛的效果。 以下为各个篇章段落的标题字幕和画面内容提示。 片头(10秒) 风格:简洁、明了、富有张力的动感画面配以强节奏音乐,营造欢快气氛。

徐州的传统民俗

徐州的传统民俗 一班36号宋昕江苏徐州 徐州古称“彭城”,地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交界,素有南国屏障、北国锁钥、五省通衢之称。“自古彭城列九州”,这座城市经历六千年文明的陶铸,乡风民俗中自然会有几分古朴与厚重。南来北往、东游西荡的文人墨客、商贾僧侣,或云集,或羁留,难免会留下些许印迹。这样一层层积淀下来,融入乡风民俗之中,又构成了徐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风貌。 那么,徐州民俗中究竟包含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和典故?它在今天的徐州人心中又有着怎样的地位? 在中国,每年的春节过后,人们就要忙着过正月十五,也叫元宵节,这可是咱们中国传统的节日,因为这一天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上元节”。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人们为了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而欢聚在一起,也有的说是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一年好收成。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了解到的一种说法就跟徐州有关。汉高祖刘邦是徐州沛县人,刘邦和他的妻子吕后死后,人们从吕家人手中夺回了皇室的权利,那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于是以后的每年正月十五之夜大家都要庆祝一番,并把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就是刘邦去世了,吕后也去世了,但吕家的人在朝廷掌权的比较多,他(们)要夺取刘家的政权。这时候有一个徐州人叫周勃,还有一个叫陈平,于是,他们带兵就把吕家的人全部都杀掉了,等于是保住了汉朝的江山不被吕家人所篡夺吧,他们又另立了一个皇帝,也是刘家的子孙,这天正好是正月十五,都到大街上去表示庆祝,从那以后,(每到)元宵节都要进行庆祝。” 再来说一说另外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徐州,每年的农历四月下旬,各家各户就开始预备端午节所用的驱毒物品,还要为儿童缝制五毒鞋或虎头鞋,制作五毒衣。五月初一起,女人们开始忙着绣香荷包,荷包内装有能散发香味以驱毒虫的中草药。也有人用杏黄布缝制布老虎,挂在房门上方,以达到祛除毒虫的目的。 据说,在徐州,每年端午挂香包、驱毒虫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传说。说古时候有个徐州人做生意,在路上碰到一位老人,背着一个大口袋,他问老人到哪里去,老人说去徐州,这个人就热情地邀请老人上了自己的马车。这个徐州人看到老人随身的袋子里有东西在动,就问他里面装了什么,老人说:“这是五毒,就是蛇、癞蛤蟆、蝎子等毒虫,徐州有场灾难,我接上面的命令,要毒死徐州人”。这位徐州人听后非常惊讶,赶忙向老人求教解救办法。 这个人说:“那你不好啊,徐州人都是很善良的、很重情重义的,你不能毒他们。'这个老人讲:’那我没办法,我是奉命而为。'他说:‘这样吧,我看你这个人很好,我不害你,给你说个办法,你到夜里门口挂一个香包,我看到挂香包的,我的毒虫就不往你家里放

徐州的端午节

徐州的端午节 篇一:徐州的传统民俗 徐州的传统民俗 一班36号宋昕江苏徐州 徐州古称“彭城”,地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交界,素有南国屏障、北国锁钥、 五省通衢之称。“自古彭城列九州”,这座城市经历六千年文明的陶铸,乡风民俗中自然会 有几分古朴与厚重。南来北往、东游西荡的文人墨客、商贾僧侣,或云集,或羁留,难免会 留下些许印迹。这样一层层积淀下来,融入乡风民俗之中,又构成了徐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的风貌。那么,徐州民俗中究竟包含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和典故?它在今天的徐州人心中又有着怎 样的地位? 在中国,每年的春节过后,人们就要忙着过正月十五,也叫元宵节,这可是咱们中国传 统的节日,因为这一天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上元节”。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人们为了庆祝一年中第

一次的月圆之夜而欢 聚在一起,也有的说是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 虫害,祈祷获得一年好收成。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了解到的一种说法就跟徐州有关。汉高祖刘邦是徐州沛县人,刘邦 和他的妻子吕后死后,人们从吕家人手中夺回了皇室的权利,那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于是 以后的每年正月十五之夜大家都要庆祝一番,并把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就是刘邦去世了,吕后也去世了,但吕家的人在朝廷掌权的比较多,他(们)要夺取刘家的 政权。这时候有一个徐州人叫周勃,还有一个叫陈平,于是,他们带兵就把吕家的人全部都 杀掉了,等于是保住了汉朝的江山不被吕家人所篡夺吧,他们又另立了一个皇帝,也是刘家 的子孙,这天正好是正月十五,都到大街上去表示庆祝,从那以后,(每到)元宵节都要进行 庆祝。” 再来说一说另外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徐州,每年的农历四月下旬,各家各户就开 始预备端午节所用的驱毒物品,还要为儿童缝制五毒鞋或虎头鞋,制

宿州民俗风情

宿州民俗风情 方言 宿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的宿州-徐州片区天津话也源于宿州市宿州方言。赛珍珠虽然从小生活在江南的镇江但是她学习的是北方方言所以1917 到宿州的时候她很容易听懂本地的方言还为她的丈夫农学家Buck 做翻译。她在作品里面称呼宿县为“南徐州”是因为按照宿县方言的读音宿州和徐州几乎一样所以宿县人都自称宿县为南徐州1911 年民国开始使用了1100 多年的宿州才改称宿县所以1920 年代的成年人应该会自称宿州也就是南徐州。宿州方言中宿州人大多将“宿州”称为“虚县”宿县 风俗 宿州的风俗一概同北方主食以面食为主午饭吃馒头、饼。只有夹沟一带的少数丘陵中产大米名为“香稻米”曾经是贡米。米制品通常只有端午节的粽子。春节期间几乎只吃面食元宵节做杂面油灯置于门前、鸡圈等处辟邪。腊月二十九至大年三十早上贴春联忙活做饭炒菜全家团圆的正餐是午餐一般是12 点整放鞭炮开饭晚上至初一通常以饺子为主,初一早上一大早要带第一锅饺子上坟祭祖且这顿饺子必须是素馅的不沾荤且饺子汤里要放入各种粮食以喻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点心有油炸丸子、焦叶子面片,当地叫“猫耳朵儿”蚂蚱腿细小不长的形似蚂蚱的拐弯的腿一样的面制品加糖和姜末这些点心都要在腊月二十九之前做好。年夜饭不是正餐通常是吃饺子这个风俗似乎其他地方未见现在晚餐也是正餐通常准备各种菜品比较丰盛当然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大年初一挨家拜年以及进城逛街赶集初二接姑、姨等亲戚。 文化遗产 2010 年安徽省宿州市的“淮北梆子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类别序号15 交通运输 铁路 宿州地处安徽的北部交通便利京沪线、陇海线以及在建中的京沪客运专线京沪高铁、郑徐客运专线高铁穿行而过并分别设立宿州高铁站、砀山高铁站、萧县高铁站,还有在建的宿淮铁路与规划中的亳宿铁路。宿州境内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宿州内没有机场但距离观音机场只 有70 公里。每天停靠宿州火车站的列车次达到65 辆之多停靠时间从2分钟到13 分钟不等在市内乘坐1、2、6、7、9、13、15 路公交车都可以到达宿州火车站。宿州的长途客运分为跨省、省内、区内几种班线跨省的班车线路共有85 条可到达周边各省市和北京、上海等地。其中宿州高速客运快客站是国家一级站。省内班线有62 条而区内班线有38 条每 20 分到30 分一班。到达宿州市运输总公司市内区县包括淮北停靠在宿州汽车东站。在市内可乘坐2、7、9、13 路公交车。 公交、出租车 宿州市内交通工具主要有公交车和出租车现已开设了23 条以上的公交线路全部为无人售票和刷卡。宿州出租车整齐统一漂亮大气。的哥的姐们热情洋溢。宿州的出租车起步价为4 元超过2 公里每公里1元夜间00: 00-次日05:00起价费4.8 元另加夜间补贴、过路过桥费等费用。 自然资源 宿州市自然资源丰富名特产品众多。境内平原广袤、沃野千里气候适宜生物繁茂。平原面积8897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1%耕地997.79 万亩占地总面积的67.97%。区内盛产小麦、玉米、大豆、山芋、棉花、花生、蔬菜以及苹果、梨、桃、葡萄、湖桑等。粮食总产量306 万吨棉花总产量8 万吨油料产量40.5 万吨水果产量86.5 万吨。境内拥有120 万亩全国大

徐州的风俗作文范文

徐州的风俗作文范文 徐州比较有名的就是伏羊节啊,这是属于徐州人自己的节日。收集了徐州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徐州的风俗 民俗,本是些不经意的习惯罢了,当大家这已不是个人的偶然行为时,它也就有了文化的意味。 徐州是那样的古老,“自古彭城列九州”,经六千年文明的陶铸,乡风民俗中自然会有几分古朴与厚重。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办,徐州素有南国屏障、北国锁阴、五省通衢之称;南来北往,东游西荡的商贾僧侣、迁客骚人,或云集、或羁留,难免会留下些许印迹。一层层积淀下来,融入乡风民俗之中,如此又构成了徐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风貌。 当我们走在大墩子古文化遗址,随意捡起一枚陶片,如同捡起一个美丽的传说。把它们串起来便是一部向我们走来的史传。现今徐州人使用的土陶器上,依然可见那史传中特有的纹路和色彩。不过,我们已将其归入了民间艺术的行列。 我们还可以想象,一个村姑拎着这绘满花纹的陶罐去溪边汲水。远远望见劳作于田里的情哥哥,不禁唱起:“妹妹提水到小河,遥望哥哥在山坡,有心上前叫哥哥,又怕哥哥不理我。话难说,情难搁,亮亮嗓子唱首歌……”一不小心,罐儿摔破了,溅湿了姑娘的衣裳,也润泽了一册率意天真的徐州民歌集。

在徐州这方土地上,任意掬起一捧土,你便可以认定它曾被哪匹战马踏过。大大小小二三百场征战。饱经战火的山野间还会响起“牧童拾得旧刀枪”的悠悠歌声。黄水一次次扑来,黄沙一层层掩埋,受灾难太多的徐州人,脉搏里涌动着本能的顽强与抗争精神,汇聚成强悍的民风。 徐州人的重义贵友之风,大概滥觞于“季札挂剑台”的传说。人死信义在,何况活着的血性男儿?说到交友,不能不说到喝酒。无论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聚,还是细酌慢啜、谈笑风生的雅集,总是氤氲着古道热肠。徐州人喝酒爱打“酒官司”,且打起来没完没了,为得是让客人喝好。“喝好”的标志是几分酩酊后的称兄道弟、口无遮拦,否则便是主人失职了。“酒令大于军令”不知何时在这块土地上俨然神圣起来。 刘邦崛起于阡陌,徐州成了帝王之乡,于是徐州人的骨子里刻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狂傲。“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引车卖浆之徒亦不乏“大家风范”。刘三哥当了皇帝后回归故里,不是还要大宴乡亲、醉歌“大风”吗?看人家混的,衣锦还乡,落根归根,总萦绕在那么多游子的乡魂里。 活得艰难,便要想方设法多些“红火”,不然,岂不白活了? 四时八节,那是该欢庆的日子,要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才好。平日里大吃大喝人家会耻笑你不会过日子,节日里冷冷清清、缺这少那,人家便会笑话你日子不过得不红火。

徐州的风土人情

浅谈徐州的风土人情 ——孙小丽 08涉密(3)班 21号 每一个城市都有该城市所特有的风土人情,徐州作为一座文化古城,有趣的风土人情更是尤其的多,下面,我将就此简单的介绍一下徐州风土人情。 徐州人过年 “过年”涵盖农历除夕和春节,也就是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这是一年中最隆重而热闹的传统节日了,普天同庆,家家户户忙过年,从腊八开始,已经揭开了过年的序幕,腊月二十三祭灶之后,过年的气氛已经形成。男女老幼忙里忙外,首先是打扫卫生,屋子里不留死角,房顶、梁上、内墙都要用鸡毛掸子掸干净,门窗桌椅床柜全都擦拭得一尘不染,院子里堆放的杂物要清除干净,屋里屋外收拾得焕然一新。孩子们放寒假了也闲不着,擦香炉蜡烛台就是孩子们的活,用沙土或炉渣灰能擦得异常光亮。还有一部分家人要外出置办年货,到市场挑选需要的东西,如香烛鞭炮、写春联的大红纸、糖果糕点、花生瓜子等炒货,然后是做菜用的木耳、腐竹、黄花菜、皮肚等干货,过了腊月二十就要买鸡鱼肉蛋以及蔬菜水果等鲜货了。妇女们在家里更是忙里忙外,拆洗被褥,给孩子们缝制新衣服、新鞋帽,还要忙吃食,祭灶之后就要蒸馒头,家家都蒸得很多,至少也有二三十斤,放在大缸里,一般都要吃到正月十五,街上卖吃食的店铺、摊贩,至少过了正月初十才上市。除夕前几天,各种荤菜都要煎好、爆好、蒸好,荤素饺子馅也要砧好,还要炸绿豆面丸子、炸麻叶子、做花生糖、芝麻糖、面卷子等甜食,一直忙到年三十。除夕之夜,大门屋门都要贴上春联,床头上也贴“身体健康”,米缸面缸水缸都贴上方寸大小的“福”字,屋门和大门对面的墙上,贴一小长条红纸写的“开门见喜”。入夜点上香烛,在院子里放一张方桌,摆上贡品,祭拜天地。至此,过年的各项工作才告完成,静候午夜的降临,鞭炮齐鸣,烛光彻夜不熄,年青人还要“守岁”。过年是男女老幼共同参与,感受浓浓的年味。 徐州庙会 徐州的庙会有二月十九(农历,下同)云龙山会、四月十五泰山会、五月初五五毒庙会(大马路地藏里),接着就是子房山会了。庙会的规模大小不一,持续的时间也会有长有短,其中的泰山庙会规模最大,会期最长,从四月十五正会前几天就开始了,时间长达半个月,方圆数里的四乡八集,赶会的人群络绎不绝,推小车的、骑驴的、步撵的、挑担的,男女老幼,前推后拥,携带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的农民和手艺人,匆匆赶路。小商小贩也夹杂其间,玩杂耍的卖艺的、说书的、唱大鼓的也纷至沓来。卖各种零食小吃的摊贩也觅得一席之地,甚至还有卖骡马的牵着牲口等候买主。吆喝声、叫卖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声闻数里,山上山下,人声鼎沸,万头攒动,蔚为壮观。宗教人员也来传经布道。泰山之颠的泰山庙,供奉着泰山奶奶。婚后多年未育的妇女,手持香烛,跪拜上山,甚至走一步磕一个头,求子心切,以示真诚。赶会的人如果遇到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情绪就更高了,拉拉扯扯,说笑不停。1951年5月,徐州市城乡交流促进会在泰山庙会期间举办了解放后第一届徐州市土产骡马大会,高峰期间,万人空巷,公营私营43个行业1584户参与大会,以及接壤四省周边城乡人民也来参加交易,赶会者不下10万人。笔者作为大会工作人员,统计交易额达180亿元(旧人民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41:徐州民俗风情概述

徐州民俗风情概述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传统民俗渊远流长。唐尧时期,黄帝八世孙彭祖受封于大彭国(即今徐州市),彭祖擅烹饪,因精于炼气养生而成为中国长寿者的象征。故徐州食俗至今仍或多或少存有彭祖养生保健习俗的遗风。每逢喜庆之日,?姬子彭年,苏才郭福?,现仍是徐州人崇尚的楹联。 从历史上看,徐州一带民间风俗曾大体经历过一个由柔变刚、刚柔相济的历程。秦代以前,?淮海间,其气宽舒,禀性安徐,故曰徐。徐,舒也。?(《尔雅》)。?徐方,邹鲁旧国,尤有儒风?(《通典》)。秦汉以后,?风俗劲悍,有霸王之遗风?(《图经》),?西楚剽轻,易发怒?(《史记〃货殖传》)。?沛楚之民,急疾颛己?(《汉书〃地理志》)。?考其旧俗,人颇鸷悍轻剽,其士子则侠任节气,好尚宾游。盖楚之风焉。?(《隋书〃地理志》)。宋代徐州知州苏轼在其《上神宗皇帝书》载:?其民皆长大,胆力绝人?,?汉高祖沛人也,项羽宿迁人也,刘裕彭城人也,朱全忠砀山人也,皆在今徐州数百里间耳,其人以此自负,凶桀之气,积以成俗。? 明代中叶以后,徐州人的生产生活习俗渐有变化。?郡为舟车会通,颇称津要。往往趋商贩而薄耕桑。?(明正统三年《彭城志》)。直至清末民初依然。民国15年《铜山县志》载:?其民谨愿,鲜机诈,务农尚俭,无豪商大贾。居处服用率朴素,妇人无文绣金翠之饰,近乃稍趋华靡,士大夫质直,重然诺,耻标榜奔竟。文多贞节,士族家未嫁者足不出户。婚姻以门户相结,不贵仪物。丧大小殓殡相葬,一依通礼。? 从地理位臵和现境域走向来看,徐州民间风俗习惯,既有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大同之处,又有境内从西到东的小异之别。俗话说?百里不同俗,十

里改规矩?。?祭灶?俗称?官三民四?,徐州城中不论官民,均在二十三日,徐州城东,直到新沂,祭灶均在二十四日。 正月十五赏灯,徐州城中点灯、放炮竹、点?滴溜金儿?。往东至古邳、邳县一带,鞭炮和灯少了,多出了?抛扫帚?火把的游戏。再往东至新沂一带,活动方式与邳县略同,但玩火把的时间,却是在二月初二日。 食俗方面,徐州西部以烙馍、龟打、窝头、花卷等面食为主,北部临近山东的乡镇和整个徐州东部,主食则以煎饼(以原粮磨成糊状,摊在鏊子上烙成)、烙馍为主。 娶亲之日,徐州一带女方必须在中午12时前到达男家,但丰县西北数乡、新沂东南部数乡,女方到达男家的时间则必须在日落之后。 遇旱求雨,徐州西部到龙王庙烧香、抬龙王像游街求祈,认为?龙王一张嘴,遍地都是水?。往东至邳县,求龙王以外,又加上了求渊德公的内容。再往东至新沂,求龙王仅是第一步,随着旱情的加重,依次再求渊德公,求关圣帝君和地藏王菩萨。 二月初二龙抬头日,徐州城中祭福神(土地老爷),爆米花、炒糖豆表示惊蜇打雷。用柴木灰圈仓,仓中放铜元,以祈富贵,并用敲床桄、照烛光的方式诅咒毒虫。邳县一带,用草木灰圈仓,仓中埋五谷杂粮,祈五谷丰登,炒米花、糖豆表示炒死害虫。再往东至新沂一带,草木灰圈的仓中放炒熟了的杂粮,引鸟雀来啄食,名为?吃虫?,以为可以使农作物免遭虫害。 第一章生活习俗 第一节服饰 一、衣服 (一)样式清末,徐州一带男子不论青壮年,均穿长袍马褂,也有着长衫、坎肩的。郊区与远乡农民多穿左大襟或对襟衣服。1927年以后,中山装、

枣庄的民俗文化

枣庄文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古滕国、古薛国、墨子、孟尝君、毛遂、匡衡、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成为枣庄文化形象的代表。柳琴戏、山东快书发源于枣庄。奇石、根雕、盆景、唢呐、高跷龙、狮子、龙灯、张范剪纸、伏里土陶等民间工艺品丰富了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文化内涵,北辛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青铜器、陶器、汉画像石和“奚仲造车”、“毛遂自荐”、“凿壁偷光”等充分诠释了鲁南文化厚重悠远的历史底蕴。 女娲神话、柳琴戏、鲁班传说、伏里土陶、滕县松枝鸟、洛房泥玩具、鲁南花鼓、皮影戏、鼓儿词等先后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枣庄文化艺术 柳琴戏 鲁南地区有个地方剧种叫柳琴戏,因主奏乐器柳琴形似一片柳叶而得名。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铁道游击队》中小坡弹奏的那个“土琵琶”,就是我们所说的柳琴。柳琴在柳琴戏乐队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戏剧在当时曾风靡一时,只要“嘎嗒”一声,那拉腔、那段子,就会在听众的耳边飞扬。如果没有了柳琴,也就没有了柳琴戏。 张范剪纸 这门民间工艺,全国各地皆有,但薛城区张范的剪纸独具特色。1990年全国22个省市在黑河举办的“雪花剪纸展”张范就有20幅作品参展,并选入国家级《雪花剪纸集》。薛城剪纸艺人赵洪君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家”称号。张范的剪纸艺人刘宗启被吸收为中国剪纸家协会会员。 山东快书 “山东快书”是山东独具特色的一门说唱艺术。它是薛城区沙沟镇戚庄村戚永立以《水浒传》中“武老二”为原形,编写的说唱材料。先是用竹板和钢板伴奏,在街市庙会上说唱,这种艺术形式原无名称,被世人称为“说武老二”。后来戚永立将此艺术传授于高元钧。高元钧对“武老二”的说唱进一步进行了艺术加工,去掉了荤口,在全国曲艺界形成了独特的门派。1949年初,高元钧在

家乡徐州的民俗文化一瞥

——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课杂感 关键词:徐州户部山建筑鸳鸯楼柳琴剪纸民俗,本就是一方风情的展现,一方水土的精魂。无论你生在哪里,长在哪里,每个人的身上都脱离不了民俗的影子,人的一生都注定离不开家乡文化的熏陶与浸染。一度,我十分醉心于各方小调,甚至是小贩的吆喝声。我一直认为,家乡的民歌和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抑扬顿挫的叫卖声,是一方水土、一方乡里最重要、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标志。小时候,在奶奶家,听换破烂的小贩拉着平板车吆喝,“破烂换碗啦,酒瓶报纸拿来卖啦”,那一字三调,千回百转的叫卖,曾引起我无限的遐想;溜街卖麻油的大爷总是骑着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放了一个木头梆子,一边走一边有节奏的敲,人们一听到规律的“梆梆梆,梆梆梆”,不用看就知道是麻油师傅来了(小时候,我曾以为那是和尚化缘);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叫“家乡的灶台”,写的是江南水乡的灶台和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后来,许多关于灶台的知识都渐渐遗忘,但一直都清楚地记得的是文章里更夫的吆喝声“水缸满满,灶膛看看,火烛小心哉”……家乡的声音,家乡的印迹,或许就是文人们所常说的乡土情结,那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文化之根。 我并非生在什么民俗文化丰富且留存完好的地方,但是我的家乡江苏徐州,作为四省交界,仍有许多足以供我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供我在异乡回味的风俗与民间艺术。或许这些风俗不仅仅是家乡有,

在临近的其他省份的城市和乡村也有相近甚至相同的风俗和艺术,但是,家乡的记忆对我而言,就永远都是属于我的家乡的。 徐州,古称彭城,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汉时为皇室重要的封地,因此也拥有许多汉墓和颇具汉风的文化遗存。另外,徐州临近运河,古时又是五省交界,自古便是重要的漕运枢纽。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徐州,在民俗与文化方面更是兼容了许多毗邻地区的传统风俗。 首先介绍一下徐州最为著名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户部山古民居。 在历史上,对徐州影响最大的两种灾害,一为战乱,一为水患。公元 1194年,也就是南宋绍熙五年,黄河改道,夺泗入淮,从此水患成为对徐州城、徐州百姓威胁最大的灾害。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的600多年间、黄河多次泛滥淹城.平地成渠几为常事。甚至大水数年不退。仅以清康熙元年至二十一年间为例。在南到睢宁、宿迁,西到萧县、汤山,东至邳州的范围内竞发生黄河决口事件16次。其中康熙十四年“河决徐州又决宿迁,是年河又决睢宁花山等处”,一年之中数处决口,徐州境内一片泽国,百姓流离,苦不堪言。 明代北京的供给依赖南方输送,运河漕运是惟一的官方运输方式,扼南北水陆交通咽喉的徐州更成人漕运的重要枢纽,永乐十三年(1415年),户部在徐州设立专司漕运的分司,漕运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当时的徐州舟车塞道,贸易兴旺。豪商大贾云集。天启四年(1624年),黄河两度决口,水浸徐州城,主事张璇将户部分司迁至南山,

徐州民俗博物馆春节期间免费开放好评如潮

徐州民俗博物馆春节期间免费开放好评如潮

徐州民俗博物馆春节期间免费开放好评如潮 农历龙年春节长假期间,饱含浓郁年味的徐州市首届年俗文化节的十大主题活动,无疑成为我市众多文化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此次年俗文化节主会场——徐州民俗博物馆里人气鼎沸、热闹非凡,……数十位民间手工艺绝活现场展示、传统戏曲连唱、民俗风情表演、手工艺“龙”作品展、传统花灯展以及传统婚俗秀等文化活动轮番上演,给我市市民奉上了一份丰盛的新春文化大餐。 为了营造一个欢乐祥和、健康文明的春节节日气氛,徐州民俗博物馆全体职工坚守在第一线,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游客如云,好评如潮。很多市民举家前来游玩,五十六岁的市民魏先生在节日期间来馆参观五次,每次参观完仍意犹未尽。本次年俗文化节还吸引了徐州周边安徽、山东、河南乃至上海、北京等地游客专程前来游玩。来自山东枣庄的游客张先生一家老少五口看到新闻后专程来徐参加年俗文化节,他感慨到:“近些年来,民族传统的东西太少了,现在过年缺少以前过年的气氛,徐州这次年俗文化节搞的不错,而且是免费的,我们是专程带老人孩子来玩,到这里感受一下过大年的感觉。” 据了解,从春节腊月二十八到大年初六期间,民俗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共接待游客三万余人,仅短短七天接待游客

数量就接近往常一年的接待量,取得了丰硕的社会效益。此次年俗文化节的举办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在此次年俗文化节中,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以展促销,进一步推动了民间艺术品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七天里民间手工艺品成交额达十万元。 据了解,此次年俗文化节的手工艺“龙”作品展、徐州剪纸展、徐州香包展、徐州花灯展等展览将持续到正月十五,正月十四、十五两天还开展“猜灯谜”活动。届时,广大市民可以前去观灯猜谜。 (徐州民俗博物馆)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以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论文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 专业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周桐 班级 Z旅游133 学号 1361102323 完成日期 2016年4月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以徐州旅游资源的种类、条件、评价以及区位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据,分析了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阐述了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针对徐州特有的情况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发展状况,借鉴旅游业发展较好地区成功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为徐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徐州;旅游资源;存在问题;对策与措施 徐州地处我国东部温带、亚热带交接地带,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徐州历史悠久,古称“彭城”已有6000多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先后有 13 代楚王、5 代彭城王受封于此,拥有 2574 年的建城史,具有大量古文化遗迹。同时,徐州也是旅游资源也很丰富,两汉文化、红色文化和彭祖文化各具特色,自然山水、民俗风情独具韵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位。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整体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很单一与低层次,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来增强徐州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徐州旅游资源分类 (一)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 徐州拥有云龙山、九里山、香山等多个大小不同的山体资源以及云龙湖、微 山湖等多个水体资源。还包括徐州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泉山森林公园等。 (二)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 徐州历史悠久,先后有 13 代楚王、5 代彭城王受封于此,所以徐州的两汉文化发展独具特色是汉文化的龙兴之地。徐州市内有汉兵马俑、楚王陵、龟山汉 墓等历史古迹旅游资源。 (三)军事文化类旅游资源 徐州是我国东部南北要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素有“五省通衢”与“兵家必争之地”著名。历史上在徐州一带发生的战争多达 400 余起,其中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 200 多起,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晋楚彭城之战、秦末的楚汉相争以及现代的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等等。 二、徐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徐州市拥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为 6 类 42 种, 属于丰富级。在 23处一、 二级景区中, 有 15 处为人文景观,8 处为自然景观。 (二)文化特色鲜明 形成了以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为主要内容的“两汉文化”;以九里山古战场、淮海战役烈士陵园为代表的“战争文化”同时,以彭祖园、淮海食品城 饮食文化村为代表的“彭祖文化”。 (三)地域组合良好 徐州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两汉文化游览区、战争文化游览区、彭祖文化游览区及休闲度假观光区大多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地域组合良好便于游客游览。 三、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东临黄海,西靠中原是东部沿海地带与中部结合地带,长三角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铁路、航空业发达,京沪线、陇海线在此交汇,大运河穿城而过,观音机场成为淮海经济区内唯一起降大型飞机的国家一级机场,已形成高速便捷的交通体系。 (2)资源优势突出。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11处、市级文物50多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单位区1

徐州汉文化历史发展情况的调查

徐州汉文化历史发展情况的调查 一、调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徐州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绵延不息的黄河不仅孕育了黄河文明,也催生了徐州这座古城。徐州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徐派作家王茂飞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徐州也是中华烹饪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彭祖的老家,是“道家基地,天师故里”。正因彭祖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所以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至于我开展了此次调研工作。 二、调查对象:徐州汉文化发展情况 三、调查原因: (一)项目原因

首要我的专业是应用英语,就是要将英语更好的应用于生活中。我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能将徐州的汉文化介绍给更多的外国友人,让他们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我认为应用英语专业应该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基础和良好的中西文化素养等基本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地点原因 我的家乡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其发迹之地。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经过四年多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在定陶行皇帝礼,初都洛阳,后徙长安。此时,强大的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嬗递。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胜迹,诸如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使人联想到的是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

徐州的风土人情作文

徐州的风土人情作文 民俗,本是些不经意的习惯罢了,当大家这已不是个人的偶然行为时,它也就有了文化的意味。 徐州是那样的古老,“自古彭城列九州”,经六千年文明的陶铸,乡风民俗中自然会有几分古朴与厚重。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办,徐州素有南国屏障、北国锁阴、五省通衢之称;南来北往,东游西荡的商贾僧侣、迁客骚人,或云集、或羁留,难免会留下些许印迹。一层层积淀下来,融入乡风民俗之中,如此又构成了徐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风貌。 当我们走在大墩子古文化遗址,随意捡起一枚陶片,如同捡起一个美丽的传说。把它们串起来便是一部向我们走来的史传。现今徐州人使用的土陶器上,依然可见那史传中特有的纹路和色彩。不过,我们已将其归入了民间艺术的行列。 我们还可以想象,一个村姑拎着这绘满花纹的陶罐去溪边汲水。远远望见劳作于田里的情哥哥,不禁唱起:“妹妹提水到小河,遥望哥哥在山坡,有心上前叫哥哥,又怕哥哥不理我。话难说,情难搁,亮亮嗓子唱首歌……”一不小心,罐儿摔破了,溅湿了姑娘的衣裳,也润泽了一册率意天真的徐州民歌集。 在徐州这方土地上,任意掬起一捧土,你便可以认定它曾被哪匹战马踏过。大大小小二三百场征战。饱经战火的山野间还会响起“牧童拾得旧刀枪”的悠悠歌声。黄水一次次扑来,黄沙一层层掩埋,受灾难太多的徐州人,脉搏里涌动着本能的顽强与抗争精神,汇聚成强悍的民风。

徐州人的重义贵友之风,大概滥觞于“季札挂剑台” 的传说。人死信义在,何况活着的血性男儿?说到交友,不能不说到喝酒。无论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聚,还是细酌慢啜、谈笑风生的雅集,总是氤氤着古道热肠。徐州人喝酒爱打“酒官司”,且打起来没完没了,为得是让客人喝好。“喝好”的标志是几分酩酊后的称兄道弟、口无遮拦,否则便是主人失职了。“酒令大于军令”不知何时在这块土地上俨然神圣起来。 刘邦崛起于阡陌,徐州成了帝王之乡,于是徐州人的骨子里刻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狂傲。“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引车卖浆之徒亦不乏“大家风范”。刘三哥当了皇帝后回归故里,不是还要大宴乡亲、醉歌“大风”吗?看人家混的,衣锦还乡,落根归根,总萦绕在那么多游子的乡魂里。 活得艰难,便要想方设法多些“红火”,不然,岂不白活了?四时八节,那是该欢庆的日子,要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才好。平日里大吃大喝人家会耻笑你不会过日子,节日里冷冷清清、缺这少那,人家便会笑话你日子不过得不红火。 年是大节,入了腊月"草棒成神”,也就开始“办年” To 年货办得越多超好,馍馍蒸得又大又白,要笑开了“花”才好。正月十五是“小年”,蒸面龙蒸面灯蒸菜角、吃元宵,观花灯。二月二、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八月十王、九月九……直至腊八,祭灶,忙忙碌碌又是一年。节日里有种种嬉闹的形式,形式里又隐含着深蕴的情结。过年时,徐州人还会让牲畜们享

徐州旅游地形象策划与设计

徐州旅游地形象策划与设计 前言 鉴于旅游地理学课程需要,同时参与调查的同学皆为地理科学(师范)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相关地理素养,对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有了一定的掌握。现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对徐州市进行旅游形象策划与设计。具体要求: ⒈调查主体:全班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4~6人。本组成员2个—— ⒉调查客体:可任意选择某一区域、旅游城市、风景区等(可将旅游资源调查作业的样本旅游地继续作为本次作业的实践样本) ⒊调查方式:可采用直接调查、间接调查等不同方式。 ⒋调查结果:形成一份书面报告,不少于1500字。 ⒌注意事项:一定要注意安全。 第一章旅游地概况 徐州位于东经116.22’,北纬33.43’--34.58’。在江苏省的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距南京、济南、郑州、合肥皆为300余公里。 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866毫米,无霜期200--220天,日照2100--2400小时。热量多于华北,光能优于苏南。地形以平原为主,低山和丘陵地相间,海拔19-45米,沂河、沭河、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穿境而过,骆马湖、微山湖分布在南北两缘。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帝尧时建大彭氏国。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六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集中体现了古人的非凡创造力和深遂智慧,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以云龙山水、泉山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风光怡人,美若西子,秀比江南,兼有北雄南秀之美。名胜古迹掩映其中,与之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徐州历来就是钟灵毓秀、藏龙卧虎之地。中华意经和养生学的鼻祖彭祖,汉代开国皇帝刘邦,人杰鬼雄项羽,一代文豪苏东坡,都在徐州留下了他们的痕迹。如今的徐州人,正用他们的勤劳智慧书写历史的新篇章。高楼耸立,绿草如茵,交织成一道生机勃勃充满动感的都市风景线。美丽的徐州正张开双臂热情地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第二章地方性分析 一、自然地理特征 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中部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徐州民俗展板内容精简版

展板一内容:(徐州地名故事) 徐州地名引用于《辞源》中东汉学者李巡的话说“淮海间,其气宽舒,秉性安徐”。正是这一位名儒的一番话,才确定了东汉时“徐州”的“地域”范围,尤其强调出“其气宽舒”的优越自然条件以及“秉性安徐”的特殊人文特征。“秉性安徐”,字字褒义,亦字字千钧! 穿行在市区的街巷,历史遗痕镌刻在城市不老的容颜上,众多饶有趣味的街巷名称,老地名是见证古老徐州的印记和重要的标识之一,随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旧街道改造新道路建设,愈来愈多的老街名消失在市民的记忆中,新一代的年轻人对此茫然。大街小巷古城风貌几近绝迹,老地名也无一幸免,后人又将去哪里捕捉徐州城的历史。 统一街与美人巷 相传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他传令百官,动员百姓,一面破土修建王宫,一面把分散的零星集市连成一条长街。因为这条长街从南到北贯穿全城,所以叫做“统一街”。又因为它是彭城最早形成的长街,对城市的美化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又有“自古彭城一条街”之说。 位于统一街西边的“美人巷”,相传是由虞姬在此居住得名,长约五、六十米,南接中枢街,北通淮海路,是闹市中的一条幽静的小巷。 统一巷 文亭街 在现在的中山路口有个“一文亭”,于是改名为文亭街和文亭后街。现在统称文亭街。 一文亭是一个砖木结构的建筑物。上面是灰色筒瓦,檐角高翘。亭上有“一文亭”三个大字横匾。上有阁楼,下有栅栏门可以开关出入。台阶高约一米。抗日战争以前,因为妨碍交通而拆除。

关于一文亭的来历,据说,清朝末年,有一个贫穷的青年,他为人很诚实。有一次别人送他一文制钱(制钱就是清代所通用的当中有一个小方孔的外面是圆形的铜钱)。他用这文钱做小生意,因为省吃简用,对待顾客又热情,终于积蓄了很多钱。后来他就用这些钱盖了一个亭子,以便行人休息或避雨,取名“一文亭”。这个故事教育人们不要轻视一文钱。只要勤勤恳恳,艰苦朴素,就可以发家致富。 文亭街上的古道台 户部山 位于徐州古城之南又称南山。公元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曾在山顶建戏马台,而成为徐州的第一胜迹。---千古繁华地,徐州不夜城.. 户部山的建筑包括项王的戏马台,官绅富户的大院,城市中产阶层的四合院以及普通百姓的大杂院。其中,李蟠状元府、崔焘翰林府、郑家大院、余家大院、翟家大院和号称徐州第一楼的李家大楼等最为有名,且相对保存完整。这些院落古房负载着徐州城几千年的风雨沧桑,是明、清、民国时代徐州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古城徐州最后的遗存。 户部山 户部山状元街 李蟠状元府座落于此,状元街由此而得名。 戏马台: 戏马台,史载,公元前206年,如火如荼的倒秦战争功成之后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项羽自立西楚霸王,曾经建都彭城,笼山络谷营台,以观将士戏马,虽然项羽后来在楚汉相争中一败涂地,但戏马台却成为西楚霸业千古雄风的遗迹。。院内立有一块孤赏石,从一侧看是将军雄姿,从另一侧看是鬼脸,取意于李清照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句。冬去春来,春意盎然,登临戏马台,缅怀前人业绩,不由人思绪潮涌,吟诗抒怀:英雄虽辞人世去, 魂魄长萦戏马台, 而今彭城春满园,

徐州的风俗作文1000字

徐州的风俗作文1000字 本文是关于习俗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民俗,本是些不经意的习惯罢了,当大家这已不是个人的偶然行为时,它也就有了文化的意味。小编收集了徐州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第一篇:徐州的风俗徐州比较有名的就是伏羊节啊,这是属于徐州人自己的节日。 徐州伏羊节是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按农历的节气推算,“夏至”后第三个庚(一庚九天)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即“末伏”。在这一个月里,徐州的人们集中在各个酒店,饭庄以及专门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吃伏羊的作用 众所周知,吃羊肉,喝羊肉汤就是“发汗”的。冬日里吃着热腾腾的羊肉是再好不过的美食,徐州人偏要反其道而行,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吃加了很多辣椒的红油羊肉,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的人民百姓自古流传下来的精神。 徐州的住宅风俗: 一、四合房 徐州传统上讲究住“四合房”,即东、西、南、北屋俱全,围成一个院子。门朝南的北屋为主房(又名“堂屋”),一条甬道便从主屋门穿过南屋正中。习俗上,条件好的,院内铺满石板,稍次则从各房

门连到院门口,仅铺在甬道上,甬道两旁种些花草。富裕人家,屋内用方砖铺地.主房正中供神像。没有宗祠的,把祖宗神龛供在偏房内。主房内八仙桌、太师椅、条几、春凳俱全。卧室内窗明几净,箱、箧、柜、橱罗列,床帐被褥铺摆整齐。书房内设文房四宝。客厅里放置古玩、悬挂字画。 二、大杂院 一般城市居民,多是数家同住一大院内。一家人或二代,或三四代同堂(l-3间不等)居室一般无内外区别。炊具、炉灶也在屋内。 上述房屋式样一般无大差别,仅从规模大小,用料优劣来区分。上等房屋,以石条为基础,青砖砌墙,顶梁、木桁条、椽子等均用上等木料,屋顶覆小瓦。次一些的,屋墙外砖、内坯,俗称“里生外熟”,房顶瓦背上,用泥灰塞缝,俗称“翻瓦脊”。50年代以来,上述房屋均从青色小瓦改成青或红色大瓦。 三、草屋、棚 解放前,徐州城乡草屋很多,泥土墙,上漫红草、麦秸或小芦苇.除草屋外,另有居住条件更差的草棚、石灰棚,均极低矮,是用篱笆外漫泥土作墙而搭成,草棚、灰棚大多集中在徐州北关、东关及故黄河两岸,居民大都是家无隔夜粮的苦力小贩等。每逢炎夏雨季,这些聚居处臭气熏人,时疫多从这些地方引发。1949年后,草棚均被拆除。至60年代中期,草屋也终于绝迹。但乡村则是在1978年以后才开始这种变化。 四、公馆大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