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1-1量子力学建立的实验和理论背景

1. 黑体辐射问题和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黑体辐射问题:黑体可以吸收全部外来辐射。黑体受热会辐射能量。若以Eν表示黑体辐射的能量,Eνdν表示频率在ν到v+d(范围内、单位时间、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能量。以E(对(作图,得到能量分布曲线。从经典物理推出的公式无法解释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曲线:1)从粒子角度,由经典热力学得到维恩公式,只适用于高频范围;2)从波动角度,由经典电动力学和统计物理理论得到瑞利-金斯公式,只适用于低频范围。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普朗克首先提出一个经验公式,和实验结果一致。在寻求理论上的解释时,发现经典物理学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新的公式成立,必须假设能量在发射和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而经典物理认为一切自然的过程都是连续不断的。

= 1 \* GB3 ① 假设黑体内的分子、原子以不同的频率做简谐振动,这种做简谐振动的分子、原子称为谐振子。

= 2 \* GB3 ② 对于振动频率为(0的谐振子,能量具有最小单位ε0,该谐振子的能量E只能是ε0的整数倍,而不能是其它值,即

E=nε0n=1,2,3…(1-1-1)

③能量的最小单位ε0称为能量子,或量子,它和振动频率ν0有如下关系:

ε0=hν0(1-1-2)

其中h为常数,大小为6.626×10-34J?s,称为普朗克常数,

④谐振子吸收或发射能量时,能量的变化为

?E=|E1-E2|=|n1ε0-n2ε0|=|n1-n2|ε0(1-1-3)

即,能量的吸收和发射不是连续的,必须以量子的整数倍一份一份的进行。这种物理量的不连续变化称为量子化。

2. 光电效应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

光电效应:光照在金属表面上,金属发射出电子的现象。金属中的电子从光获得足够的能量而逸出金属表面,称为光电子,由光电子组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

①对于特定的金属,电子是否逸出,决定于光的频率,与光的强度无关。即,入射光的频率ν必须大于某个特定值ν0,ν0称为临阈频率。

②对于ν>(0的入射光,一经照射,电子立即逸出,没有时间上的延迟。即,没有能量的积累过程。 = 3 \* GB3 ③ 逸出电子的动能随光的频率而增加,与光的强度无关。

= 4 \* GB3 ④ 逸出电子的数量,决定于光的强度,与频率无关,即,光的强度越大,逸出的电子越多。

经典电磁理论的困难:光是波动,其能量由波的强度决定,光的强度越大,光电子的动能应越大;电子吸收光的能量是一个连续积累的过程,低强度的光长时间照射应该能使光电子逸出;频率是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振动就越频繁,应该使更多的电子逸出。这些都和实验事实不符,无法解释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

= 1 \* GB3 ①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最小的能量单位ε0称为光量子,后称光子。光子的能量为

νεh =0,ν是光的频率 (1-1-4)

②光是以光速c 运动的光子流,光的强度正比于光子的密度ρ,ρ为单位体积内光子的数目。

③根据质能方程E=mc 2,光子具有运动质量,

2/c E m = (1-1-5)

此外,根据相对论原理,有

20

)/(1c v m m -=

其中,m 0为静质量(速度υ为零时的质量)。光子的速度υ=c ,所以静质量m 0为0,即光子没有静止质量。 ④光子有动量p ,

p= mc = E/c = h ν/c =h/λ (1-1-6)

⑤光子和电子碰撞,光子消失,并把能量h ν转移给电子。电子吸收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克服金属对它的束缚力,即,逸出功W 0,剩余的为光电子的动能T 。

在临阈频率v 0,光刚好能使电子逸出,此时光电子的动能T =0为零,所以,逸出功为

W 0= hv 0 (1-1-7)

光子与电子碰撞时服从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

2002

1υννm h T W h +=+= (1-1-8) 光量子论的实验证据:

光量子论和经典电磁理论中光的波动图象不一致,它假设光由小的基本单位组成,是粒子说的翻版。 康普顿实验:

X 射线被自由电子散射的时候,散射出来的X 射线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和原来的入射射线波长相同(相干散射);而另一部分却比原来的射线波长要长(不相干散射),波长的变化和散射角间存在函数关系。说明光子像普通的小球那样,不仅带有能量,还具有动量,当它和电子相撞,部分能量交换给电子。根据E = hν,E 下降导致频率变小,波长变大。

3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天然放射性蜕变得到的带正电的氦核)轰击一张薄的金属箔,大多数α粒子基本上不偏转地穿过金属箔,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的偏转,有的甚至反向折回。

卢瑟福的“行星”原子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占据了绝大部分质量的原子核。电子沿特定的轨道绕原子核运行。

行星模型的困难:按照经典电磁理论,带电的电子绕核运转,会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能量。电子逐渐失去能量,向原子核的方向盘旋,最终坠落在原子核上,原子发生坍塌。

原子光谱问题:原子被激发时产生特定波长的光线,将光线通过分光镜投射到屏幕上,会得到一系列分立的光谱线。巴尔末研究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中的14条谱线,发现不同谱线的波长符合一定的规律,并总结了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些波长的变化规律,即巴尔末公式。巴尔末公式的推广形式为

1212221...3,2,1)11(~1~n n n n n R H >=-==λν(1-1-9)

其中v ~是谱线波长λ的倒数,称为波数;H R ~为里德堡常数,H R ~=1.096776×

107m -1。 玻尔的原子理论:

①原子只能稳定存在于一系列具有确定能量值的状态,这些状态称为定态,(能量最低的叫基态,其它叫激发态)。各定态的能量构成从低到高的一系列能级。

②原子吸收或发射辐射,必须在两个定态之间以跃迁的方式进行。辐射的频率ν和定态的能量差E ?满足如下关系

E E E h ?=-=12ν (1-1-10)

③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的大小满足量子化条件

....3,2,12===n n h n

M π (1-1-11) 其中π2/h = ,读做“h -横”

从上述条件出发,可以从经典力学得到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推导过程见课本p15-16)

202220n a n me

h r =?=πε ....3,2,1=n (1-1-12) 其中ε0是真空电容率,m 是电子质量,e 是电子电量;a 0是电子做轨道运动的最小轨道半径,称为玻尔半径,

a 0=2

20me h πε=52.9pm 氢原子的能级可以表示为

222204

118n

R n h me E ?-=?-=ε ....3,2,1=n (1-1-13) 其中6.138********

===a e h me R πεεeV

电子在定态之间跃迁时,放出或吸收的辐射,其频率满足

)11

(222112n n R E E h n n -=-=ν 12n n E E > (1-1-14)

和巴尔末公式比较,可以得到里德堡常数的理论值

1

73204

m 1009737.18~-?===c

h me hc R R H ε

里德伯常数的理论值和实验值吻合的很好。

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以及缺陷: ①玻尔理论说明了原子光谱谱线是分立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一事实,成功解释了氢光谱分布的经验规律,预言的新谱线也得到证实。

②作为 “行星”模型的延续,玻尔理论根据牛顿力学说明电子的运动,量子化条件是强加的,不是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没有说明为什么要量子化,属于“半经典半量子”的旧量子论。因此,玻尔理论只适用于单电子原子,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光谱,而且不能说明化学键。

§1-2 德布罗意关系式

1. 物质波

玻尔理论中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有限空间内驻波的频率也是量子化的,驻波可以用周期函数描述。德布罗意试图通过赋予电子一个基本性质,让其自觉表现出种种周期和量子化现象,受爱因斯坦光量子论启发,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概念。

物质波:

实物微粒(静质量m 0≠0)也具有波动性,其波长满足德布罗意关系式

mT h m h p h v u 2====υλ (1-2-1)

其中,u 是波速,v 是波的频率,p 是粒子的动量,υ是粒子的运动速度, T 是粒子的动能。注意波速u 不等于粒子的运动速度υ。

只有当仪器的物理尺寸小于波长或相差不大时,才能观察到干涉、衍射等波动性。普朗克常数h 是一个非常小的常数,宏观物体的质量大,波长太短,根本无法测量和察觉,因此对宏观物体无需考察其波动性;而对于微观粒子,如核外电子,就要考察其波动性。

物质波的实验证据:

戴维逊和革末发现,电子在单晶表面反射,呈现类似于X 射线的衍射图案;G.P.汤姆逊则对多晶观察到电子的衍射行为。

德布罗意驻波:

电子绕核转动时产生一个驻波,波绕核一圈必须平滑的连接起来,否则因为干涉而抵消。因此轨道周长必须是波长整数倍,即

λπn r =2 n=1,2,3… (1-2-2)

因而,轨道角动量

n h n

r h pr M ====πλ2 (1-2-3)

后面将会了解到,德布罗意驻波并不是正确的物理图像,但它对量子力学的建立颇具有启发性。

2. 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实物微粒既是粒子,同时又是波。必须由粒子和波两种角度去作出诠释,任何单方面的描述都是不完全的。

如,电子又是个粒子又是个波,但每次观察只展现出其中的一面,这里的关键是‘如何’观察它,而不是它‘究竟’是什么。如果采用光电效应的观察方式,它是个粒子;要是用双缝干涉实验来观察,那么它就是个波。 玻尔的互补原理:

因为存在着观测者对于被观测物的不可避免的扰动,主体和客体世界必须被理解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一个孤立地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事物”(being),事实上一个纯粹的客观世界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只有结合一个特定的观测手段,才谈得上具体意义。对象所表现出的形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进行观察。对同一个对象来说,这些表现形态可能是互相排斥的,但必须被同时用于这个对象的描述中。

3.充满不确定性的量子论??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原理)

测不准原理:

海森堡从光谱的频率和强度的经验资料出发,建立了矩阵量子力学。在矩阵力学中,物理量用矩阵表示,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乘法交换律,即A ?B ≠B ?A 。海森堡据此认为:这暗示着在对某些物理量进行测量时,会对另外某些物理量产生影响,对于微观粒子,这种影响不能忽略,因而不可能同时准确测定。例如位置和动量,位置越准确,测量对动量造成的影响就越大,反之亦然。即,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准确测定,从电子的单缝衍射可以得到两者的不确定性满足如下近似关系(参见课本p23-25):

?x ??p x ~h (1-2-4)

除了坐标和动量,时间和能量也不能同时确定,遵循测不准关系。由于h 非常小,只有6.626×10-34J ?s ,如果?x 和?p x 的量级相同,两者都是在10-17数量级。因此对于宏观物体不必考虑测不准关系。

测不准关系给我们指出了使用经典粒子概念的一个限度,这个限度用普朗克常数h 表示,在h 可以视为0的情况下,量子力学回到经典力学。

从量子力学可以进一步证明,测不准关系的准确表达式是

21≥

??x p x (1-2-5)

4.一维德布罗意波函数(一维自由粒子波函数)

自由粒子:不受任何外力的粒子。

平面简谐波:以机械波为例,平面简谐波在传播过程中,波面为平面,坐标为x 处的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y 是时间的正弦或余弦函数

)](2cos[),(vt x

A t x y -=λπ 或 )](2sin[),(vt x

A t x y -=λπ

其中,A 是质点振动的振幅,λ是波长,v 是频率。

为了数学上处理的方便,常把简谐波写成指数形式的虚函数,实际波动用实部表示

)/(2),(vt x i Ae t x y -=λπ

其中1-=i 。

一维自由粒子波函数:自由粒子不受外力,(相对论)总能量为常数,动量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根据v=E/h 以及德布罗意关系式λ=h /p ,自由粒子频率和波长将保持不变。一维自由粒子波函数可以用平面简谐波的函数表示。将前面的两个关系式带入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表达式,得到一维自由粒子波函数ψ (x,t )

/)(),(t E x p i x x Ae t x -=ψ (1-2-6)

§1-3波函数

1. 波函数

量子力学中用ψ(x,t )描述体系的状态,ψ(x,t )是粒子坐标和时间的函数,它包含着体系可确定的全部知识,称为波函数(或态函数)。“态用波函数ψ来描述”可以简单说成“态ψ”。

对于三维一粒子体系,波函数可表示为:ψ(x,y,z,t ),或者ψ (q,t ),q 代表粒子的空间坐标。

对于三维三粒子体系,其波函数表示为:ψ(x 1,y 1,z 1,x 2,y 2,z 2,x 3,y 3,z 3,t ),也可简写为ψ(q 1,q 2,q 3,t )、ψ(1,2,3,t ) 、ψ(q,t ),这里q 代表所有粒子的空间坐标。对更多粒子的体系,可依此类推。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恩假设:2

ψ代表几率密度。 对于一维一粒子体系,dx 2

ψ代表在t 时刻、在x 轴上x 到x+dx 之间找到粒子的几率,其中d x 是无限小的长度。 对于三维一粒子体系,dxdydz 2

ψ表示在t 时刻、在x 到x +dx 、y 到y +dy 、z 到z +dz 的体积元内找到粒子的几率。 对于三维多粒子体系,n n n dz dy dx dz dy dx (1112)

ψ表示在t 时刻、同时在(x 1, y 1 z 1)处以dx 1, dy 1,dz 1为边的无限小的方形体积元内找到粒子1,…,在(x n , y n z n )处以dx n , dy n ,dz n 为边的无限小的方形体积元内找到粒子n 的几率。 找到粒子的几率可简写成τd 2

ψ,τd 代表小体积元。

根据波恩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知道了态,不能准确预测位置测量的结果,只能预知各种可能结果出现的几率。量子力学本质上是统计性的。

*哥本哈根解释的基本内容:①测不准原理:限制了我们对微观事物认识的极限,对一个物理量的测量行为会对体系产生扰动,影响对另外某些物理量的测量结果,所以不是所有物理量都能同时准确测量。②互补原理:指出不存在孤立于观察者之外的一个纯粹的客观世界,测量手段决定了对象所表现的形态。尽管波动性和粒子性是互相排斥的,但这是由于宏观世界中建立的语言无法对微观世界进行准确描述造成的。我们必须同时用这两种形态来对微观粒子进行描述。③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告诉我们量子世界的本质是“随机性”。波函数ψ就是一种统计,它的平方代表了粒子在某处出现的几率密度。“电子出现在x 位置”完全是一种随机的过程。

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

对于一维一粒子体系,将坐标a 和b 之间划分为无数无限小的区间,对各区间内找到粒子的几率进行加和,就得到[a ,b ]之间找到粒子的几率,这正是定积分的定义:

dx b a 2?ψ (1-3-1)

因为在x 轴上必然能找到粒子,所以在x 轴上找到粒子的几率为1

?ψ+∞∞-x d 2

=1 (1-3-2) 当波函数满足上式条件时,称波函数是归一化的。

推广到三维多粒子体系,归一化条件中的积分必须遍及所有坐标的所有区域。

对于三维一粒子体系,有3个坐标

???=ψ∞∞-∞∞-∞∞-12

dxdydz 对于三维n 体系体系,有3n 个坐标

???=ψ∞∞-∞∞-∞∞-1......1112n n n dz dy dx dz dy dx

所以,归一化条件的一般表达式为

12

=?ψτd (1-3-3) ?τd 表示积分区域遍及所有空间坐标的全部区域,注意,?τd 表示一个定积分。

如果波函数ψ是未归一化的,则需要乘以一个适当的常数N 使N ψ满足归一化条件。N 称为归一化系数。根据归一化条件,有

τd N ?ψ=221

(1-3-4)

求N 的过程称为对波函数进行归一化。

2.品优(合格)波函数的要求 由于2

ψ具有几率密度的意义,因此波函数ψ需满足如下条件: ①平方可积(有限)

波函数要进行归一化,这只有当积分τd ?ψ2存在时才可以这样做。也就是说2

ψ必须是可积的。 对于非束缚态波函数,如自由粒子以及后面将提到的处于非束缚态的氢原子,其波函数不是平方可积的,通常也不要求进行归一化。(非束缚态是指粒子不受束缚的状态)

作为代替,有时也说波函数ψ要处处有限,这是因为处处有限的函数必然是平方可积的。但是,这是更为苛刻的说法,偶尔也会有波函数在原点处的值无限大,但仍平方可积。

ψψψ

x x x

②单值

几率只可能有一个值,因此2

ψ必须单值,相应的要求ψ单值。 尽管有时多值的波函数也满足几率为单值的要求,如,在某个坐标处,ψ={1/2, -1/2, i /2},则2

ψ=1/4为单值,但我们通常仍要求波函数单值。

x

ψ

③连续

几率应连续变化,不应出现突跃,所以波函数必须是连续的。

通常也要求波函数的一阶偏导数也是连续的(下面第二个函数图形中有尖点,不满足这个条件)。但需要注意:这一要求仅适用于势能处处有限的情形。若势能在某些位置发生了从有限到无限的无限跳跃,将导致一阶偏导数不连续。如后面将介绍一维势箱,势箱外的势能无限大,在箱壁上,波函数的一阶偏导数是不连续的;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原点处的势能无限大,波函数在原点处的一阶偏导数也是不连续的。在以后的讨论中我们再详细说明。

ψψx x

如果一个函数满足上述3个条件,则称该函数是品优(合格)的。

§1-4薛定愕方程和波函数

1. 含时间的薛定愕方程

几乎在矩阵量子力学建立的同时,薛定谔建立的波动量子力学。薛定谔,泡利,约当很快就证明,两种力学在数学上来说是完全等价的。

薛定谔创立波动方程的思路是:从经典的哈密顿方程出发,构造一个体系的新函数ψ代入,然后再引用德布罗意关系式和变分法,最后得到了一个波动方程,称为薛定愕方程。

一维一粒子体系的含时间薛定愕方程:

对于质量为m 的做一维运动的一个粒子(一维一粒子体系),含时间的薛定愕方程为:

),(),(),(2),(2

22t x t x V x t x m t t x i ψ+?ψ?-=?ψ?- (1-4-1)

其中x ,t 分别为坐标和时间;1-=i ;π2/h = ;V (x,t )是体系的势能函数,V (x,t )和作用力F (x,t )之间的关系是

C x t x F t x V +?-=d ),(),( (1-4-2)

势能函数中的C 是任意常数,因而,势能的零点可以任意选取。

薛定愕方程中包含ψ (x,t )对时间的一阶导数,如果知道初始条件,如t 0时刻的波函数,我们就可以根据方程计算未来任何时刻的波函数。

2.不含时间的薛定愕方程

保守力场和保守体系:

从(1-4-2)中可以看出,如果作用力与时间无关,势能也与时间无关,这种力场称为保守力场。处于保守力场中的体系称为保守体系。显然,保守体系的势能仅仅是坐标的函数,与时间t 无关。

一维一粒子体系的不含时间的薛定愕方程:

设体系处于保守力场中,一维一粒子体系的含时间薛定愕方程可写为

),()(),(2),(2

22t x x V x t x m t t x i ψ+?ψ?-=?ψ?- (1-4-3) 我们来寻求ψ(x,t )可以写成x 函数和t 的函数的乘积形式的解,

)()(),(t f x t x ψ=ψ (1-4-4)

数学上可以证明,如果能找到这种形式的解,薛定愕方程将没有其它形式的解。这种方法称为分离变量法。 ),(t x ψ分别对x 和t 求偏导

)()(),(x dt

t df t t x ψ=?ψ? ???????=?ψ?=?ψ?)()(),()()(),(222

2t f dx x d x t x t f dx x d x t x ψψ 带入含时间的薛定愕方程,得到

)()()()()(2)()(2

22t f x x V t f x x m x t t f i ψψψ+??-=??- 两边同除以f ((

EMBED Equation.3 (1-4-5)

观察(1-4-4)式的两端,左边与x 无关,右边与t 无关,因此两端必定等于同一个常数,设常数为E 。

对于(1-4-4)式左端

E dt t df t f i =-

)()(1 ? dt iE t df t f -=)()(1 两端求积分

?-=?dt iE t df t f )()(1 ? C iEt t f +-= )(ln C 为任意常数 iEt

iEt C Ae e e t f --==)(

常数A =e C 是一个乘因子,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在与f (t )相乘的ψ(x )中,因此

iEt

e t

f -=)( (1-4-6)

对于(1-4-4)式右端

E x V dx x d x m =+-)()()(122

22ψψ 上式可重新写为

0)()]([2)

(222=-+x x V E m

dx x d ψψ (1-4-7)

或 )()()()(22

22x E x x V dx x d m ψψψ=+- (1-4-8) (1-4-7)或(1-4-8)式称为一维一粒子体系的不含时间的薛定愕方程。

不含时间的薛定愕方程中,E 以[E-V ]的形式出现,和势能V 具有相同的量纲,即能量的量纲,我们暂时假定E 是体系的能量(在1.7节“薛定愕方程的算符表示”中再进行说明)。

结合(1-4-4)和(1-4-6)式,波函数可表示为

iEt e

x t x -=ψ)(),(ψ (1-4-9) ψ是一个复数,因此,几率密度ψ?ψ=ψ*2,将波函数的表达式(1-4-9)带入,得到

])([])([),(*2 iEt iEt e x e x t x --?=ψψψ

])([])([* iEt iEt e x e x -?=ψψ

2

0*)()()(x e x x ψψψ== (1-4-10) 上式表明,对于保守体系,22)(),(x t x ψ=ψ,即, 几率密度由2

)(x ψ给出,不随时间改变。 这个结果对于三维多粒子的保守体系也是正确的,即

iEt

e

q t q -=ψ)(),(ψ (1-4-11) 2

2)(),(q t q ψ=ψ (1-4-12) 其中q 代表所有粒子的所有空间坐标。

结合(1-4-12)式,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可表示为

122=?=?ψτψτd d

这种几率密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态称为定态,)(q ψ称为定态波函数。此外,在推导过程中还指出:保守体系的能量为常数E ,也不随时间变化。简而言之,只有保守体系才能处于定态,定态是一种特殊状态,定态下几率密度和能量都不随时间变化。

在后面的一些具体问题中,如原子、分子体系,势能函数与时间无关,均属于保守体系,我们用不含时间的薛定愕方程求解未知量定态波函数)(q ψ和能量E ,定态波函数中不再包含时间变量,完全的波函数由(1-4-9)式给出。

要求出)(x ψ和E ,除了满足薛定愕方程外,往往还需要附件条件,这样的附加条件称为边界条件,我们将看到,正是边界条件使得E 只能取某些特定值(量子化)。

3. 求解薛定愕方程的实例:一维势箱中的一粒子

一维势箱:势能在x 轴上长度为l 的线段内为常数,由于势能的零点可以任意选取,我们定义势箱内势能为0;线段之外势能无穷大,粒子不能出现在线段之外。

线性共轭分子可以抽象地看作是一维势箱,电子只能在分子内运动。

① 确定势能

将x 轴分为3个区,I 区和III 区的势能无穷大,II 区势能为0

???<<=≥≤∞=l

x V l x x V 00

0当或当 ② 写出薛定愕方程 ???????=+-=∞+-区

区,II )()(0)(2III I )()()(2222222x E x dx x d m x E x dx x d m ψψψψψψ ③求薛定愕方程的通解

对于I 、III 区

0)(22

22III I =∞--==dx d E m ψψψ 对于II 区,薛定愕方程是常系数的二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其辅助方程为

E s m

=-222 得到

mE i s 2±= 所以波函数的通解为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 第2课时 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教案 鲁科版选修3

第2课时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的含义。 2.理解用四个量子数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3.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含义。 一、原子轨道 1.电子层 通常,我们用量子数n来描述电子离核的远近,习惯上称为电子层。n的取值为正整数1,2,3,4,5,6,…,对应的符号为K,L,M,N,O,P等。n越大,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越远、能量越高。 2.能级 当量子数n相同时,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因此,对同一个电子层,还可分为若干个能级。例如,n=1时,有1个s能级;n=2时,有1个s能级和1个p能级;n=3时,有1个s能级,1个p能级和1个d能级。 3.原子轨道 (1)概念: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的描述。 (2)n值所对应的能级和原子轨道的情况 量子数n符号能级种类原子轨道原子轨道数 n=1 K s 1s 1 n=2 L s 2s 1 p 2p 3 n=3 M s 3s 1 p 3p 3 d 3d 5 …………… 4.电子的“自旋” 处于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自旋运动状态只能有两种,分别用符号“↑”和“↓”表示。 (1)电子层、能级、原子轨道和自旋状态四个因素决定了电子的运动状态。 (2)与电子能量有关的因素是电子层和能级,即处于同一电子层同一能级中的电子具有相同的

能量。 (3)处于同一个原子轨道上的电子有两种不同的自旋状态。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存在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例1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各能层的能级数按K、L、M、N分别为1、2、3、4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 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 答案 A 解析各能层中的能级数等于其所处的能层数,即当n=1时,它只有一个s能级,当n=2时,含有两个能级分别为s、p能级,所以B、C都不正确;D选项中每个能层最多能填充2n2个电子,但不是一定含有2n2个电子。 例2(2018·邢台市月考)下列能级符号表示错误的是( ) A.2pB.3fC.4sD.5d 答案 B 解析每一能层的能级数与能层序数相等,且具有的能级依次为s、p、d、f……,M能层只有3s、3p、3d能级,没有3f能级。 二、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1)电子的质量很小(9.1095×10-31kg),带负电荷。 (2)相对于原子和电子的体积而言,电子运动的空间很大。 (3)电子运动的速度很快,接近光速(3.0×108m·s-1)。 2.电子云 (1)电子云:是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2)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是球形,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是哑铃形。3.几种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 (1)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量子力学发展简史

量子力学发展简史 摘要: 相对论是在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理论解释黑体辐射规律的困难,引入能量子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运用能量子概念使量子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玻尔、德布罗意、薛定谔、玻恩、狄拉克等人为解决量子理论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先后提出电子自旋概念,创立矩阵力学、波动力学,诠释波函数进行物理以及提出测不准原理和互补原理。终于在1925 年到1928年形成了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肩形成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 关键词:量子力学,量子理论,矩阵力学,波动力学,测不准原理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等)的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 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经典力学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但对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条件下的物体,牛顿定律不再适用,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量子力学认为在亚原子条件下,粒子的运动速度和位置不可能同时得到精确的测量,微观粒子的动量、电荷、能量、粒子数等特性都是分立不连续的,量子力学定律不能描述粒子运动的轨道细节,只能给出相对机率,为此爱因斯坦和玻尔产生激烈争论,并直至去世时仍不承认量子力学理论的哥本哈根诠释。 量子力学是一个物理学的理论框架,是对经典物理学在微观领域的一次革命。 它有很多基本特征,如不确定性、量子涨落、波粒二象性等,在原子和亚原子的微观尺度上将变的极为显著。爱因斯坦、海森堡、玻尔、薛定谔、狄拉克等人对其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原子核和固体的性质以及其他微观现象,目前已基本上能从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现代理论中得到说明。现在量子力学不仅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和许多近代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物理学的研究领域从宏观世界逐渐深入到微观世界;许多新的实验结果用经典理论已不能得到解释。大量的实验事实和量子论的发展,表明微观粒子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还具有波动性(参见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通常的宏观物体运动规律来描写。德布罗意、薛定谔、海森堡,玻尔和狄拉克等人逐步建立和发展了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应用这理论去解决原子和分子范围内的问题时,得到与实验符合的结果。因此量子力学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学科的发展,它还标志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量子力学是用波函数描写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以薛定谔方程确定波函数的变化规律,并用算符或矩阵方法对各物理量进行计算。因此量子力学在早期也称为波动力学或矩阵力学。量子力学的规律用于宏观物体或质量和能量相当大的粒子时,也能得出经典力学的结论。在解决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某些问题时,量子力学必须与狭义相对论结合起来(相对论量子力学),并由此逐步建立了现代的量子场论。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结构化学基础》 讲稿 第一章 孟祥军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讲) 1.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 经典物理学遇到了难题: 19世纪末,物理学理论(经典物理学)已相当完善: ? Newton 力学 ? Maxwell 电磁场理论 ? Gibbs 热力学 ? Boltzmann 统计物理学 上述理论可解释当时常见物理现象,但也发现了解释不了的新现象。 1.1.1 黑体辐射与能量量子化 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电磁波的物体。黑色物体或开一小孔的空心金属球近似于黑体。 黑体辐射:加热时,黑体能辐射出各种波长电磁波的现象。 ★经典理论与实验事实间的矛盾: 经典电磁理论假定:黑体辐射是由黑体中带电粒子的振动发出的。 按经典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理论,计算所得的黑体辐射能量随波长变化的分布曲线,与实验所得曲线明显不符。 按经典理论只能得出能量随波长单调变化的曲线: Rayleigh-Jeans 把分子物理学中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则用到电磁辐射上,按其公式计算所得结果在长波处比较接近实验曲线。 Wien 假定辐射波长的分布与Maxwell 分子速度分布类似,计算结果在短波处与实验较接近。 经典理论无论如何也得不出这种有极大值的曲线。 ? 1900年,Planck (普朗克)假定: 黑体中原子或分子辐射能量时作简谐振动,只能发射或吸收频率为ν, 能量为 ε=h ν 的整数倍的电磁能,即振动频率为 ν 的振子,发射的能量只能是 0h ν,1h ν,2h ν,……,nh ν(n 为整数)。 ? h 称为Planck 常数,h =6.626×10-34J ?S ? 按 Planck 假定,算出的辐射能 E ν 与实验观测到的黑体辐射能非常吻合: ●能量量子化:黑体只能辐射频率为 ν ,数值为 h ν 的整数倍的不连续的能量。 能量波长 黑体辐射能量分布曲线 () 1 /81 3 3 --= kt h c h e E ννπν

材料科学基础-简答

第二部分简答题 第一章原子结构 1、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的特点如何?【11年真题】 答:(1)金属键:基本特点是电子的共有化,无饱和性、无方向性,因而每个原子有可能同更多的原子结合,并趋于形成低能量的密堆结构。当金属受力变形而改变原子之间的相互位置时不至于破坏金属键,这就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又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金属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 (2)离子键:正负离子相互吸引,结合牢固,无方向性、无饱和性。因此,七熔点和硬度均较高。离子晶体中很难产生自由运动的电子,因此他们都是良好的电绝缘体。 (3)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共价键的结合极为牢固,故共价键晶体具有结构稳定、熔点高、质硬脆等特点。共价结合的材料一般是绝缘体,其导电能力较差。 (4)范德瓦尔斯力:范德瓦尔斯力是借助微弱的、瞬时的电偶极矩的感应作用,将原来稳定的原子结构的原子或分子结合为一体的键合。它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结合不如化学键牢固。 (5)氢键:氢键是一种极性分子键,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键能介于化学键和范德瓦耳斯力之间。 2、陶瓷材料中主要结合键是什么?从结合键的角度解释陶瓷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能。【模拟题一】 答:陶瓷材料中主要的结合键是离子键和共价键。由于离子键和共价键很强,故陶瓷的抗压强度很高、硬度很高。因为原子以离子键和共价键结合时,外层电子处于稳定的结构状态,不能自由运动,故陶瓷材料的熔点很高,抗氧化性好、耐高温、化学稳定性高。 第二章固体结构 1、为什么密排六方结构不能称为一种空间点阵?【11年真题】 答:空间点阵中每个阵点应该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围环境。密排六方晶体结构位于晶胞内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周围环境。如将晶胞角上的一个原子与相应的晶胞之内的一个原子共同组成一个阵点,这样得出的密排六方结构应属于简单六方点阵。 2、为什么只有置换固溶体的两个组元之间才能无限互溶,而间隙固溶体则不能?【模拟题一】 答:因为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的溶入会使溶剂结构产生点阵畸变,从而使体系能量升高。溶质与溶剂原子尺寸相差较大,点阵畸变的程度也越大,则畸变能越高,结构的稳定性越低,溶解度越小。一般来说,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引起的点阵畸变较大,故不能无限互溶,只能有限熔解。 3、试证明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四方点阵和体心四方点阵两种类型。【模拟题三】

原子物理学试题汇编

部分高校原子物理学试题汇编 试卷A(聊师) 一、选择题 1.分别用1MeV的质子和氘核(所带电荷与质子相同,但质量是质子的两倍)射向金箔,它们与金箔原子核可能达到的最小距离之比为: A.1/4;B.1/2; C.1; D.2. 2.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适时,可能发出的谱总数为: ; ; ; . 3.根据玻尔-索末菲理论,n=4时氢原子最扁椭圆轨道半长轴与半短轴之比为: ;; ; . 电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j可能取值为: 2,3/2; 2,5/2; 2,7/2; 2,9/2. 5.碳原子(C,Z=6)的基态谱项为 ;;;. 6.测定原子核电荷数Z的较精确的方法是利用 A.α粒子散射实验; B. x射线标识谱的莫塞莱定律; C.史特恩-盖拉赫实验; D.磁谱仪. 7.要使氢原子核发生热核反应,所需温度的数量级至少应为(K) ;;;. 8.下面哪个粒子最容易穿过厚层物质? A.中子; B.中微子; C.光子; D.α粒子 9.在(1)α粒子散射实验,(2)弗兰克-赫兹实验,(3)史特恩-盖拉实验,(4)反常塞曼效应中,证实电子存在自旋的有: A.(1),(2); B.(3),(4); C.(2),(4); D.(1),(3). 10.论述甲:由于碱金属原子中,价电子与原子实相互作用,使得碱金属原子的能级对角量子数l的简并消除. 论述乙:原子中电子总角动量与原子核磁矩的相互作用,导致原子光谱精细结构. 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论述甲正确,论述乙错误; B.论述甲错误,论述乙正确; C.论述甲,乙都正确,二者无联系;

D.论述甲,乙都正确,二者有联系. 二、填充题(每空2分,共20分) 1.氢原子赖曼系和普芳德系的第一条谱线波长之比为( ). 2.两次电离的锂原子的基态电离能是三次电离的铍离子的基态电离能的( )倍. 3.被电压100伏加速的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埃. 4.钠D 1线是由跃迁( )产生的. 5.工作电压为50kV 的X 光机发出的X 射线的连续谱最短波长为( )埃. 6.处于4D 3/2态的原子的朗德因子g 等于( ). 7.双原子分子固有振动频率为f ,则其振动能级间隔为( ). 8.Co 原子基态谱项为4F 9/2,测得Co 原子基态中包含8个超精细结构成分,则Co 核自旋I=( ). 9.母核A Z X 衰变为子核Y 的电子俘获过程表示( )。 10.按相互作用分类,τ粒子属于( )类. 三、问答题(共10分) 1.(4分)玻尔氢原子理论的定态假设. 2.(3分)何谓莫塞莱定律? 3.(3分)原子核反应的三阶段描述. 四、计算题(50分) 1.(10分)一个光子电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电离的电子重新和质子结合成处于第一激发态的氢原子,同时放出波长为626埃的光子.求原入射光子的能量和自由电子动能. 2.(10分)钠原子3S 和3P 谱项的量子亏损分别为和. 试确定钠原子的电离能和第一激发电势. (R=109735cm -1) 3.(10分)试讨论钠原子漫线系的一条谱线(2D 3/2→2P 1/2)在弱磁场中的塞曼分裂,作出能级分裂跃迁图. 4.(10分)2211Na 的半衰期为年.试求:(1)平均寿命和衰变常数;(2)5mg 22 11Na 减少到1mg 需要多长时间?(ln10=,ln2= 5.(10分)试计算中子与O 17 8核发生(n,2n)反应的反应能和阈能. (M(O 178)=,M(O 168)=,M(O 15 8)=,m n = 试 卷 B (聊 师) 1. α粒子以速率V 0对心碰撞电荷数为Z 的原子核,α粒子所能达到的离核的最小距离等于多少? 2.根据玻尔—索末菲理论,氢原子的主量子数n=3时,电子可能有几种不同形状的轨道,它们相应的轨道角动量,能量是否相等? 3. 单电子原子关于l ,j 的电偶极跃迁定则是什么? 4.基态为4F 3/2的钒原子,通过不均匀横向磁场将分裂为几束?基态钒原子的有效磁矩μJ 等于多少玻尔磁子μB ? 5.试求出磷(P,Z=15).氯(Cl,Z=17)原子基态电子组态和基态谱项. 6.d 电子与s 电子间为LS 耦合,试求出可能合成的总轨道角动量L P 大小. 二、1.假定1H 36Cl 分子的转动常数B=10.7cm -1,试计算最低的两个转动能级的能量

量子力学史简介

近代物理学史论文题目:量子力学发展脉络及代表人物简介 姓名: 学号: 学院: 2016年12月27

量子力学发展脉络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理论,它和相对论构成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没有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提出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而在原子尺度上的基本物理问题只有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才能有合理地解释。可以说没有哪一门现代物理分支能离开量子力学比如固体物理、原子核粒子物理、量子化学低温物理等。尽管量子力学在当前有着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甚至对当前科技的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量子力学的建立过程及在其建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除了业内人对于普通得人却鲜为人知。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下量子力学建立的两条路径及其之间的关系及后续的发展,与此同时还简单介绍了在量子力学建立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及其贡献。 通过本文的简单介绍使普通人对量子力学有个简单认识同时缅怀哪些对量子力学建立其关键作用的科学家。 旧量子理论 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量子假说、爱因斯坦光电效应光电子假说和波尔的原子理论。 在19世纪末,物理学家存在一种乐观情绪,他们认为当时建立的力学体系、统计物理、电动力学已经相当完善,而剩下的部分不过是提高重要物理学常数的观测精度。然而在物理的不断发展中有些科学家却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比如涉及电动力学的以太以及观测到的物体比热总小于能均分给出的值。对黑体辐射研究的过程中,维恩由热力学普遍规律及经验参数给出维恩公式,但随后的研究表明维恩公式只在短波波段和实验符合的很好,而在长波波段和实验有很大的出入。随后瑞利和金森根据经典电动力学给出瑞利金森公式,而该公式只在长波波段和实验符合的很好,而在短波波段会导致紫外光灾。普朗克在解决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公式普朗克公式,普朗克公式和实验数据符合的很好并且数学形式也非常简单,在此基础上他深入探索这背后的物理本质。他发现如果做出以下假设就可以很好的从理论上推导出他和黑体辐射公式:对于一定频率f的电磁辐射,物体只能以hf为单位吸收

原子物理第三章量子力学初步答案

第三章 量子力学初步 3.1 波长为ο A 1的X 光光子的动量和能量各为多少? 解:根据德布罗意关系式,得: 动量为:1 24 10 34 10 63.610 1063.6----???=?= = 秒 米千克λ h p 能量为:λ/hc hv E == 焦耳 15 10 834 10 986.110 /10310 63.6---?=???=。 3.2 经过10000伏特电势差加速的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长?=λ 用上述电压加速的质子束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少? 解:德布罗意波长与加速电压之间有如下关系: meV h 2/ =λ 对于电子:库仑 公斤,19 31 10 60.110 11.9--?=?=e m 把上述二量及h 的值代入波长的表示式,可得: ο οο λA A A V 1225.010000 25.1225.12== = 对于质子,库仑 公斤,19 27 10 60.110 67.1--?=?=e m ,代入波长的 表示式,得:ο λ A 3 19 27 34 10 862.210000 1060.110 67.1210 626.6----?=??????= 3.3 电子被加速后的速度很大,必须考虑相对论修正。因而原来ο λ A V 25.12=的电子德布罗意波长与加速电压的关系 式应改为: ο λA V V )10 489.01(25.126 -?-= 其中V 是以伏特为单位的电子加速电压。试证明之。 证明:德布罗意波长:p h /=λ

对高速粒子在考虑相对论效应时,其动能K 与其动量p 之间有如下关系:2 22 02 2c p c Km K =+ 而被电压V 加速的电子的动能为:eV K = 2 2 002 2 2 /)(22)(c eV eV m p eV m c eV p += += ∴ 因此有: 2 002112/c m eV eV m h p h + ?= =λ 一般情况下,等式右边根式中2 02/c m eV 一项的值都是很小 的。所以,可以将上式的根式作泰勒展开。只取前两项,得: )10 489.01(2)41(26 02 00V eV m h c m eV eV m h -?-= - = λ 由于上式中ο A V eV m h 25.122/0≈ ,其中V 以伏特为单位,代回原 式得: ο λA V V )10 489.01(25.126 -?-= 由此可见,随着加速电压逐渐升高,电子的速度增大,由于相对论效应引起的德布罗意波长变短。 3.4 试证明氢原子稳定轨道上正好能容纳下整数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上述结果不但适用于圆轨道,同样适用于椭圆轨道,试证明之。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1-1量子力学建立的实验和理论背景 1. 黑体辐射问题和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黑体辐射问题:黑体可以吸收全部外来辐射。黑体受热会辐射能量。若以Eν表示黑体辐射的能量,Eνdν表示频率在ν到v+d(范围内、单位时间、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能量。以E(对(作图,得到能量分布曲线。从经典物理推出的公式无法解释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曲线:1)从粒子角度,由经典热力学得到维恩公式,只适用于高频范围;2)从波动角度,由经典电动力学和统计物理理论得到瑞利-金斯公式,只适用于低频范围。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普朗克首先提出一个经验公式,和实验结果一致。在寻求理论上的解释时,发现经典物理学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新的公式成立,必须假设能量在发射和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而经典物理认为一切自然的过程都是连续不断的。 = 1 \* GB3 ① 假设黑体内的分子、原子以不同的频率做简谐振动,这种做简谐振动的分子、原子称为谐振子。 = 2 \* GB3 ② 对于振动频率为(0的谐振子,能量具有最小单位ε0,该谐振子的能量E只能是ε0的整数倍,而不能是其它值,即 E=nε0n=1,2,3…(1-1-1) ③能量的最小单位ε0称为能量子,或量子,它和振动频率ν0有如下关系: ε0=hν0(1-1-2) 其中h为常数,大小为6.626×10-34J?s,称为普朗克常数, ④谐振子吸收或发射能量时,能量的变化为 ?E=|E1-E2|=|n1ε0-n2ε0|=|n1-n2|ε0(1-1-3) 即,能量的吸收和发射不是连续的,必须以量子的整数倍一份一份的进行。这种物理量的不连续变化称为量子化。

量子力学的发展史及其哲学思想

十九世纪末期,物理学理论在当时看来已发展到相当完善的阶段.那时,一般的物理现象都可以从相应的理论中得到说明:物体的机械运动比光速小的多时,准确地遵循牛顿力学的规律;电磁现象的规律被总结为麦克斯韦方程;光的现象有光的波动理论,最后也归结为麦克斯韦方程;热的现象理论有完整的热力学以及玻耳兹曼,吉不斯等人建立的统计物理学.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有许多人认为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已完全被揭露,剩下的工作只是把这些基本规律应用到各种具体问题上,进行一些计算而已。 这种把当时物理学的理论认作”最终理论”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具有相对的真理性.”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对科学试验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科学试验从一个发展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在物理学的经典理论取得上述重大成就的同时,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物理现象,例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的光谱线系以及固体在低温下的比热等,都是经典物理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这些现象揭露了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突出了经典物理学与微观世界规律性的矛盾,从而为发现微观世界的规律打下基础。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等现象使人们发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玻尔为解释原子的光谱线系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论,由于这个理论只是在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加进一些新的假设,因而未能反映微观世界的本质。因此更突出了认识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迫切性。直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示下,开始认识到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才开辟了建立量子力学的途径。 量子力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过程。一方面,新现象的发现暴露了微观过程内部的矛盾,推动人们突破经典物理理论的限制,提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另一方面,不少的人(其中也包括一些对突破经典物理学的限制有过贡献的人),他们的思想不能(或不完全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不愿承认经典物理理论的局限性,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把新发现的现象以及为说明这些现象而提出的新思想,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理论的框架之内。虽然本书中不能详细叙述这个过程。尽管这些新现象在十九世纪末就陆续被发现,而量

如何看待_原子物理学_中的玻尔理论与量子力学

第20卷 第2期太原教育学院学报V o l.20N o.2 2002年6月JOURNAL OF TA I YUAN INSTITUTE OF EDUCATI ON Jun.2002如何看待《原子物理学》中的 玻尔理论与量子力学 赵秀琴1, 贺兴建2 (1.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31;2.太原市教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摘 要:《原子物理学》在物理学的教育和学习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特别是量子论建立初期的知识体系,是物理学获得知识、组织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典范,通过量子论建立过程的物 理定律、公式后面的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在原子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学的思想 和方法。 关键词:原子物理学;玻尔理论;量子力学 中图分类号:O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601(2002)022******* 《原子物理学》在物理学的教育和学习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特别是量子论建立的初期知识体系,是物理学获得知识、组织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典范,通过不断地提出经典物理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建立模型来解释并提出新的结论和预言,再用新的实验检验、修改或推翻,让学生掌握这种常规物理学的发展模式和过程。通过量子论的建立过程的物理定律、公式后面的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在原子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学(特别是近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 一、玻尔理论的创立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物理学的观察和实验已开始深入到物质的微观领域。在解释某些物理现象,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光谱、固体比热等时,经典物理概念遇到了困难,出现了危机。为了克服经典概念的局限性,人们被迫在经典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与经典概念完全不同的量子化概念,从而部分地解决了所面临的困难。最先是由普朗克引入了对连续的经典力学量进行特设量子化假设。玻尔引入了原子定态概念与角动量量子化规则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预言了未激发原子的大小,对它的数量级作出了正确的预言。它给出了氢原子辐射的已知全部谱线的公式,它与概括了发射谱线实验事实的经验公式完全一致。同时,它还包括那些在建立理论时尚未知的谱线,它用几个物理量解释了里德伯经验常数。它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形象化的系统(尽管有点冒险),并且对与发射有关的事件建立了一种物理秩序。玻尔模型把量子理论推广到原子上,一方面给普朗克的原子能量量子化的思想提供了物理根据,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经典物理学回答不了的电子轨道的稳定性问题。 收稿日期:2001206212 作者简介:赵秀琴(1966-),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师范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

论述量子力学对现代科技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首先是物理学的黄金时代,它是自本世纪初开始的历时30 年之久的物理学革命的最后10年,其间量子力学的建立是最为引人注目的高潮。量子力学的建立,是继相对论之后对古典物理学的又一次严重的打击,它对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冲击比相对论更为猛烈。相对论提供了新的时空观,量子力学则向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关于自然界的思考方法和表述形式。量子力学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如物质的波粒二象性、物理量的不可对易性、测不准关系、互补性等等,深刻地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极大地加速了原子物理学和固态物理学的发展,也为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准备了理论基础,对结构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的产生也有启迪作用。因此,量子力学可以说是20世纪最多产的科学理论,它迄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同时,人类对宇宙世界的探索也从太阳系、银河系向更大的河外星系进军。河外星系的发现是20世纪天文学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它导致了星系天文学的诞生,掀开了人类探索大宇宙的新的一页。在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探索物质世界和宇宙空间奥秘的同时,生物学家和医药学家也在探索人体自身的奥秘和寻求治疗疾病、延长寿命的方法。抗菌素的发现和免疫疫苗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发明创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家用电器的问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则是在1915年创立了中国科学社、创刊了《科学》杂志之后,又于1928年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标志着中国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建制化阶段。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院医师班丁(F.G.Banting,1891-1941)发现糖 尿病一定与胰腺有关。经过研究,他发现在健康人的胰腺上,分布着许多像 岛屿一样的小暗点,而患糖尿病人的胰腺上,小暗点只是健康人的一半。 班丁作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只要想方设法增加胰腺上的小暗点,就能 攻克糖尿病这个难关。他把增加的小暗点称为“胰岛素”。通过一段时间的 研制,终于实现可以在胰腺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进行正常的提取,并且在实 验室里把胰岛素分离出来。 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Arthur Holly Compton ,在研究x射线通过实物物质发生散射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散射光中除了有原波长的x光外,还产生了波长比原波长大的x光,其波长的增量随散射角的不同而变化。这种现象称

量子力学的发展进程

量子力学的发展进程 黑体2014 摘要:简述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进程。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运动规律的一种基础理论。它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在总结大量实验事实和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发展曾经引起物理思想上的巨大变革,它产生的影响,绝不局限于物理学和化学这两门学科,而且还涉及人类认识本身的种种基本问题。因此对它的发展进程进行研究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笔者想在这篇文章中对量子力学的发展进程作一简要的回顾,并就自己在学习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这门课程中一些疑惑和感想做一说明。 关键词:量子力学;进程;学习心得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quantum mechanics Abstract:Brief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quantum mechanics.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physics, quantum mechanics is the study of microscopic particles (molecules, atoms, nuclei, elementary particles, etc.) a basic theory of the motion law. It is in the 20 s of this century in summing up a lot of experimental facts and the old quantum theory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it. Its development has caused physical and ideological change, the impact of it, not limited to the physics and chemistry, the two subjects, but also the basic problem of human cognition itself. So the study of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has a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this articl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quantum mechanics makes a brief review of, and in their learning Zhou Shixun in the course of the quantum mechanics course some doubts and thoughts. Key words:Quantum mechanics; Process; The learning

量子力学的发展及应用

量子力学论文题目: 量子力学发展历史及应用领域 学生姓名武术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号_ 222009322072082 班级2009 级 2班 指导教师张济龙 成绩 _ 工程技术学院 2011年12 月

量子力学发展历史及应用领域 武术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重庆 400716 摘要:量子力学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年了,它发展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一百年虽是艰难的,但是辉煌的。此后,人们发现量子力学与现代科技的联系日益紧密,它的发展潜力是不能低估的。本文从两个部分逐次论述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及应用。第一部分是量子力学的发展,这部分阐述了早期量子论。第二部分是量子力学的应用,这部分阐明了量子力学在固体物理和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早期量子论;量子力学的发展;量子力学的应用 量子力学诞生至今一百年。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它由原子层次的动力学理论,已经向物理学和其他学科以及高新技术延伸。而事实上,它已超出物理学范围;它不仅是现代物质科学的主心骨,又是现代科技文明建设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 建立在量子概念的量子力学及其物理诠释,促使人类的思想观念产生根本性转变;虽然这新概念很抽象,但就目前文明的空前繁荣而言,量子力学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而看看量子力学的前沿性进展新貌,则会感到心驰神往。 量子力学可谓是量子理论的第二次发展层次,第一次常称作早期量子论,第三次就是量子场论。本文除了论述这三个层次以外,又说了它在现代物理乃至现代物质科学中的地位,阐述了它应用的状况。 一.量子力学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认为经典物理发展很完美的时候,一系列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一个接一个的发现了。经典力学时期物理学所探讨的主要是用比较直接的实验研究就可以接触到的物理现象的定理和理论。牛顿定理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在宏观和慢速的世界中是很好的自然规律。而对于微观世界的

量子理论的提出与量子力学的建立

量子理论的提出与量子力学的建立 量子力学不仅是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基础理论,而且已广泛应用于技术领域,如核能的开发利用,激光器的发明等,它是科学精神与科学应用的完美结合,是人类的结晶。 导致量子论出现的倒不是原子世界的新鲜事物,而是一个古典热力学难题即黑体辐射问题。1900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根据经典统计力学和电磁理论,推出了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公式。该理论在长波部分与实验比较符合,但在短波部分却出现了无穷值,而实验结果是趋于零。这部分严重的背离,被称为“紫外灾难”(紫外指短波部分)。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采用拼凑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在长波和短波部分均与实验相吻合的公式,该公式的理论依据尚不清楚。不久,普朗克发现,只要假定物体的辐射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的整数倍跳跃式的变化,就可以对该公式作出合理的解释。普朗克将最小的不可再分的能量单元称作“能量子”或“量子”。当年12月14日,他将这一假说报告了德国物理学会,宣告了量子理论的诞生。 量子假说与物理学界几百年来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直接矛盾。因此量子论出现之后,许多物理学家不予接受。普朗克本人也非常动摇,后悔当初的大胆举动,甚至放弃了量子论继续用能量的连续变化来解决辐射问题。但是,历史已经将量子论推上了物理学新纪元的开路先锋的位臵,量子

论的发展已是锐不可挡。 第一个意识到量子概念的普遍意义,并将其运用到其他问题上的是爱因斯坦。他建立了光量子论以解释光电效应中出现的新现象。光量子论的提出使光的本性的历史争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牛顿以来,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此起彼伏,爱因斯坦的理论重新肯定了微粒说和波动说对于描述光的行为的意义,它们均反映了光的本质的一个侧面:光有时表现出波动性,有时表现出粒子性,但它既非经典的粒子也非经典的波,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主要由于爱因斯坦的工作,使量子论在提出之后最初的十年中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量子力学起源于原子结构的研究。元素的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促使人们去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当时出现了不少的原子结构模型,著名的有布丁(即面包之种嵌有葡萄等物)模型,电子就像布丁之中的葡萄;此外还有土星环绕模型等。大约在1909年,实验表明布丁模型的某些理论预言与实验观测不符。1911年,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次年,一系列 粒子对金箔的散射实验,完全证实了有核模型所提出的理论预言。卢瑟福因此获19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据说他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他的伟大工作是一项物理学成就。 卢瑟福的有核模型假定,原子的质量基本上集中于核

福师结构化学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课堂笔记

福师《结构化学》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了解测不准关系,掌握和 的物理意义;掌握一维势箱模型Schrodinger方程的求解以及 该模型在共轭分子体系中的应用;理解量子数n,l,m的取值及物理意义;掌握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原子轨道等值线图和原子轨道轮廓图;难点是薛定谔方程的求解。 ◆知识点整理 一、波粒二象性和薛定谔方程 1.物质波的证明 德布罗意假设:光和微观实物粒子(电子、原子、分子、中子、质子等)都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两重性质,即波粒二象性,其基本公式为:

对于低速运动,质量为m的粒子: 其中能量E和动量P反映光和微粒的粒性,而频率ν和波长λ反映光和微粒的波性,它们之间通过Plank 常数h联系起来,普朗克常数焦尔·秒。 实物微粒运动时产生物质波波长λ可由粒子的质量m和运动度ν按如下公式计算。

λ=h/P=h/mν 量子化是指物质运动时,它的某些物理量数值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只能为某些特定的数值。如微观体系的能量和角动量等物理量就是量子化的,能量的改变为E=hν的整数倍。 2.测不准关系: 内容:海森保指出: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观离子(如电子、中子、质子等),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它们遵循“测不准关系”: (y、z方向上的分量也有同样关系式) ΔX是物质位置不确定度,ΔPx为动量不确定度。该关系是微观粒子波动性的必然结果,亦是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判别标准。对于可以把h看作O的体系,表示可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是可用牛顿力学描述的宏观物体,对于h不能看作O的微观粒子,没有同时确定的坐标和动量,需要用量子力学来处理。 3.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几率波 实物微粒具有波动性,其运动状态可用一个坐标和时间的函数 来描述,称为波 函数或状态函数。 1926年波恩对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提出了统计解释:由电子衍射实验证明,电子的波动性是和微粒的行为的统计性联系在一起的,波函数正是反映了微粒行为的统计规律。这规律表明:对大量电子而言,在衍射强度大

量子力学的产生与发展

量子力学的产生与发展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结构、运动与变化规律的物理科学。它是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飞跃,量子力学的发现引发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量子的诞生 19世纪末正当人们为经典物理取得重大成就的时候,一系列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一个接一个地发现了。德国物理学家维恩通过热辐射能谱的测量发现的热辐射定理。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了解释热辐射能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在热辐射的产生与吸收过程中能量是以hV为最小单位,一份一份交换的。普朗克利用内插法,将适用于短波的维恩公式和适用于长波的瑞利―金斯公式衔接起来.在1900年提出了一个新的公式。量子论就这样随着二十世纪开始由伟大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把它带到我们这个世界来。虽然在围绕原子论的争论过程中,玻尔兹曼(1844—1966年)在反驳唯能论时说过“怎么能说能量就不像原子那样分立存在呢?”这样的话,马赫(1838—1916年)曾经表明化学运动不连续性的观点,但真正把能量不连续的概念引入物理学的是普朗克。因为能量不连续的概念与古典物理学格格不入,物理学界对它最初的反映是冷淡的。物理学家们只承认普朗克公式是同实验一致的经验公式,不承认他的理论性的量子假说。普朗克本人也惴惴不安,因为他的量子假设是迫不得已的“孤注一掷的举动”。他本想在最后的结果中令h→0,但却发现根本办不到。他其后多年试图把量子假说纳入古典物理学框架之内,取消能量的不连续性,但从未成功。只有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普朗克能量子概念在物理学中的革命意义。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经过认真思考,于1905年提出了光量子说。1916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发表了光电效应实验结果,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说。 量子的青年时代 杂乱的数字以及有趣的台阶想法 从光谱学中,我们知道任何元素都产生特定的唯一谱线。这些谱线呈现什么规律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规律,却是一个大难题。拿氢原子的谱线来说吧,这是最简单的原子谱线了。它就呈现为一组线段,每一条线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波长。比如在可见光区间内,氢原子的光谱线依次为:656,484,434,410,397,388,383,380……纳米。这些数据无疑不是杂乱无章的,1885年,瑞士的一位数学教师巴尔末(Johann Balmer)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并总结了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些波长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巴尔末公式。将它的原始形式稍微变换一下,用波长的倒数来表示,则显得更加简单明了:ν=R(1/2^2 - 1/n^2)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疑惑于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不稳定,建了一所“诺贝尔奖幼儿园”的卢瑟福向他推荐了这个公式。在玻尔眼里,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它像一个火花,瞬间点燃了玻尔的灵感,所有的疑惑在那一刻变得顺理成章了,玻尔知道,隐藏在原子里的秘密,终于向他嫣然展开笑颜。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玻尔的脑中浮现出来:如同具有一定势能的人从某一层台阶上跳下来一样。台阶数“必须”是整数,就是我们的量子化条件。原子内部只能释放特定量的能量,说明电子只能在特定的“势能位置”之间转换。也就是说,电子只能按照某些“确定的”轨道运行,这些轨道,必须符合一定的势能条件,从而使得电子在这些轨道间跃迁时,只能释放出符合巴耳末公式的能量来。氢原子的光谱线代表了电子从一个特定的台阶跳跃到另外一个台阶所释放的能量。因为观测到的光谱线是量子化的,所以电子的“台阶”(或者轨道)必定也是量子化的,它不能连续而取任意值,而必须分成“底楼”,“一楼”,“二楼”等,在两层“楼”之间,是电子的禁区,它不可能出现在那里。正如一个人不能悬在两级台阶之间漂浮一样。如果现在电子在“三楼”,它的能量用W3表示,那么当这个电子突发奇想,决定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练习题集01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 第1章原子结构与结合键 一、判断题: 4、金属键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F) 5、共价键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T) 6、组成固溶体的两组元完全互溶的必要条件是两组元的电负性相同。两组元的晶体结构相同( F) 7、工程材料的强度与结合键有一定的关系,结合键能越高的材料,通常其弹性模量、强度和熔点越低。(F) 8、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之间的关系是配位数越大,致密度越小。(F ) 二、选择题: 1、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A、金属键 B、共价键 C、离子键 D、化学键 2、以下各种结合键中,结合键能最大的是。 A、离子键、共价键 B、金属键 C、分子键 D、化学键 3、以下各种结合键中,结合键能最小的是。 A、离子键、共价键 B、金属键 C、分子键 D、化学键 5、已知铝元素的电负性为1.61,氧元素的电负性为3.44,则Al 2O 3 中离子键结合的比 例为。 A、28% B、45% C、57% D、68% 6、以下关于结合键的性质与材料性能的关系中,是不正确的。P54 A、结合键能是影响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结合键能越大,材料的弹性模量越大。 B、具有同类型结合键的材料,结合键能越高,熔点也越高。 C、具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材料,塑性较差。 D、随着温度升高,金属中的正离子和原子本身振动的幅度加大,导电率和导热率 都会增加。(应该是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加剧) 7、组成固溶体的两组元完全互溶的必要条件是。 A、两组元的电子浓度相同 B、两组元的晶体结构相同 C、两组元的原子半径相同 D、两组元电负性相同 11、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A、配位数越大,致密度越大 B、配位数越小,致密度越大 C、配位数越大,致密度越小 D、两者之间无直接关系 三、填空题: 2、构成陶瓷化合物的两种元素的电负性差值越大,则化合物中离子键结合的比例越大。 3、体心立方结构的晶格常数为a,单位晶胞原子数为 2 、原子半径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