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数学讲义第10课时 比和比例2(学生版)

(精品)初中数学讲义第10课时 比和比例2(学生版)
(精品)初中数学讲义第10课时 比和比例2(学生版)

第10课时比和比例(二)

精解名题

例1.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2∶3,现在再加入6克锌,共得新合金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

备选例题

例1.师徒两人共加工零件168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5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完成任务时,两人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A 、2:7

B 、6:21

C 、4:49

2. 下面第( )组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A 、8:7和14:16

B 、0.6:0.2和3:1

C 、19: 110 和10:9

3. 与51:61

能组成比例的是( )。

A 、61:51

B 、61

:5 C 、 5:6 D 、6:5

4. 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101

,盐和水的比是( )。

A 、1:8

B 、1:9

C 、 1:10

D 、1:11

5. 如果X =43

Y ,那么Y :X =( )。

A 、1:41

B 、43

:1 C 、3:4 D 、4:3

6. 把4.5、

7.5、21 、 103

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其内项的积是( )。

A 、1.35

B 、3.75

C 、33.75

D 、2.25

7.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8天完成。甲乙效率的最简比是(

)。 A 、 6:9 B 、 3:2 C 、 2:3 D 、 9:6

8. 甲与乙的工作效率比是6:5,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共计880个,乙比甲少做( )。

A 、 480个

B 、400个

C 、80个

D 、40个

二、化简下面各比

(1)1.35:0.9 (2)41:83

(3)65:95

(4)1203

.0 (5)15:221

(6)231

:1.4

当堂总结

自我测试

1、甲、乙两仓共有小麦910吨,如果把甲仓里原存小麦的

5

2运入乙仓,这时甲、乙两仓小麦质量的比是3:4。求两仓原有小麦各多少吨?

2、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是4:5:6。已知他上坡时每小时走3千米。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3、大小两辆客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大小客车速度比是4∶5,两车开出4小时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问大客车到达B 地比小客车到达A 地晚几小时 ?

4、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10秒钟,在同样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10秒钟,在无风时,他跑100米要用多少秒?

5、六年级三班共植树400棵,甲班植了总数的40%,乙班与丙班植树棵数之比是7∶5,乙班比丙班多植多少棵?

小学数学比和比例应用题 知识点全面

1.某班男生有8人,女生有1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之比是0.8。() 2.甲、乙二人同时走同一条路,甲走完需20分钟,乙走完需30分钟,甲和乙的速度比是2∶3。() 3.在比例尺是8∶1的图纸上,2厘米的线段表示零件的实际长16厘米。() 4.两个圆的周长比是2∶3,面积之比是4∶9。() 5、圆柱底面和圆柱的高成正比例关系() 二、选择题 1、固定电话先收座机费24元,以后按一定标准时间加收通话费,则每月应交电话费与通话时间()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三、解答应用题。 1、在一幅地图上,5厘米的长度表示地面上150千米的距离,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2、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25厘米,求两地间的实际距离。若一架飞机以每小时750千米的速度从北京飞往南京,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3、混凝土的配料是水泥∶黄沙∶石子=1∶2∶3。现在要浇制混凝土楼板40块,每块重0.3吨,需要水泥、黄沙、石子各多少吨做原料? 4、一艘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每小时航行25千米,8小时可以到达目的地.从乙港反回甲港,每小时航行20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 5、某工人要做504个零件,他5天做了120个,照这样的速度,余下的还要做多少天? 6、一间大厅,用边长6分米的方砖铺地,需用324块;若改铺边长4分米的方砖,需要多用几块? 7、一根皮带带动两个轮子,大轮直径30厘米,小轮直径10厘米;小轮每分钟转300转,大轮每分钟转几转? 8、一件工程,如果34人工作需20天完成,若要提前3天完工,现在需要增加几名工人? 9、一本文艺书,每天读6页,20天可以读完,要提前8天看完,每天要比原来多看几页? 10、羊毛衫厂共有工人538人,分三个车间,第一车间比第三车间少12人,已知第二车间与第三车间的人数比是3∶4。三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11、学校把购进的图书的60%按2∶3∶4分配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已知六年级分得56本,学校共购进图书多少本? 12、小明居住的院内有4家,上月付水费39.2元,其中张叔叔家有2人,王奶奶家有4人,李阿姨家有3人,小明家有5人,若按人口计算,他们四家各应付水费多少元? 13、某生产队由15个队员收割一块双季稻,8小时能割完,但割了3小时以后,由于天气突然发生变化,增加了10个社员进行抢收,问还需多少小时才能割完这块双季稻?

最新整理小升初比和比例专题复习

最新整理小升初比和比例专题复习考点扫描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例如6:3=2中的“:”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0除外)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它是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依据之一;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它的项,分为内项和外项。 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它是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另一个重要依据。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5.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6.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及意义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y:x=k(K定值);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反比例的关系式:xy=K(K定值)。 抛砖引玉 【例1】1.75=7÷ ==28÷ =. 【解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1.75,1.75可化成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5可化成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7可化成;用分子7做被除数,分母4做除数可转化成除法算式7÷4,7÷4的被除数和除数同乘4可化成28÷16;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 答案:4;49;16;7. 【例2】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和,并组成比例是.【解析】任意写出两个比值都是8的比,进而组成比例即可.因为8:1=8,16:2=8,

比和比例专题讲义

比和比例讲义比和比例知识点

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的方法方法一。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方法一。看两个外项的积是否会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3、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0 除外),商不变。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比值不变。 5、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6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7、比的化简: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8、比例: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 (3: 4=9: 12)。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3: 4=9 : 12中,其中3 与12叫做比例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10、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典型例题: -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或不成比例 一、写(写出数量关系式) 1、根据数量间的关系或公式,写出数量关系式。 如,①宽一定,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是否成正比例。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得 到“长方形的面积宽(一定)”,因为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是相关联的量,宽一定, 长 也就是它们的比值一定,所以“宽一定,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是成正比例”。 ②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是否成反比例。根据“底面积X高x [二圆锥的体积” 3 得到“底面积X高=圆锥的体积x 3”,因为底面积和高是相关联的量,圆锥的体积一定,“圆锥的体积x 3"的结果也一定,就是底面积和高的积一定(底面积x高=圆锥 的体积x 3 (一定)),所以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是成反比例。 2、注意:写出的数量关系式,其中的一边(左边)只能有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不能有多余的量和数字 如,“(长+宽)x 2=长方形的周长”的左边就多了X 2,应变为“(长+宽)

比和比例专项训练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

一、填空题 1、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质数,一个内项是,另一个内项是( )。 2、甲数× 43=乙数×60%,甲:乙=( : )。 3、:3 2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4、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 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 的( )倍。 5、在 1000 1的图纸上,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6平方厘米,它的实际面积是( )平方米。 6、甲数的 5 3是甲乙两数和的41,甲乙两数的比是( )。 7、一个比例式,两个外项的和是37,差是13,比值是65,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 8、一车水果重吨,按2:3:5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丙三个水果店,乙水果店分得这批水果的(  )。 9、星期天,小丽看一本书用了2小时15分,小红同样一本书用了小时,小丽和小红看书用的时间比是( )。 10、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都质数,它们的积是22,一个内项是这个积的101,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 11、两地相距8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400000的地图上,应画( )厘米。 12、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4,喝去 21杯糖水后,又用水加满,这时杯中糖与水的比是( )。 13、已知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3和 41,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是21,这个比例是( )。 14、甲数比乙数多3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0 80 40120 160千

15、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3:4,甲数是( )。 16、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8 1,另一个外项是( )。 17、圆柱的高一定,圆柱的底面积与体积( )比例。 18、东风小学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人数的9 8,五年级与六年级人数的比是( )。 19、学校购到一批书,按2:3:5借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四年级借到这批书的( )%。 20、一个机器零件长2米,在设计图上这个零件长4厘米,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 )。 21、把3克盐放入12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最简整数比是( )。 22、把(5平方米):(50平方分米)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它们的比值是( )。 23、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24、昆明到西双版纳的实际距离是12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泸西到丽江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泸西到丽江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25、若图上距离的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的80千米,则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26、六年级同学共同订阅《蜜蜂报》。报纸的总价和所订份数成( )比例。 27、写同样多的作业,李莉用12分钟,王祥用15分钟,李莉与王祥的最简单的速度比是( )。 28、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20千米,在比例尺是 30000001的地图上,这段距离应该画( )厘米。 29、在比例尺是 200 1的平面图上,量得本班教室的长是厘米,本班教室的实际长是( )米。 30、在六年级达标课上,六(2)班的达标人数与未达标人数的比是24:1,这个班学生的达标率是( )。 31、请你写出一个比例,使它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 )。 32、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是3:2,这个比有可能是( )。

小升初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专题讲解

第二讲比和比例 教学目标: 1、比例的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 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 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 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 知识点拨: 比例与百分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多组数量关系非常有用,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小升初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讲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 一、比和比例的性质 性质1:若a: b=c:d,则(a + c):(b + d)= a:b=c:d; 性质2:若a: b=c:d,则(a - c):(b - d)= a:b=c:d; 性质3:若a: b=c:d,则(a +x c):(b +x d)=a:b=c:d;(x为常数) 性质4:若a: b=c:d,则a×d = b×c;(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正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正比; 反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反比. 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 ①x a y b =? y b x a =; x y a b =; a b x y =; ②x a y b =? mx a my b =; x ma y mb =(其中0 m≠); ③x a y b =? x a x y a b = ++ ; x y a b x a -- =; x y a b x y a b ++ = -- ; ④x a y b =, y c z d =? x ac z bd =;:::: x y z ac bc bd =; ⑤x的c a 等于y的 d b ,则x是y的 ad bc ,y是x的 bc ad . 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 ⑴按比例分配 例如:将x个物体按照:a b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 的比分别为() :a a b +和() :b a b +,所以甲分配到 ax a b + 个,乙分配到 bx a b + 个. 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 例如:两个类别A、B,元素的数量比为:a b(这里a b >),数量差为x,那么A的元素数量为 ax a b - ,B的 元素数量为 bx a b - ,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 a b -与a或b的比值. 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 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题中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数量关系简单化,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中有几种数量相比较时,要选择与各个已知条件关系密切、便于直接解答的数量为单位“1”。 2.若题中数量发生变化的,一般要选择不变量为单位“1”。 3.应用正、反比例性质解答应用题时要注意题中某一数量是否一定,然后再确定是成正比例,还是成 反比例。找出这些具体数量相对应的分率与其他具体数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就能找到更好、更巧的解法。 4.题中有明显的等量关系,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去解。 5.赋值解比例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六年级谭德优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十二册p84“比和比例” 一、教材分析《比和比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正反比例的应用及判断,以及比和比例的一些应用。比例尺及其应用,但本班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正反比例的应用及判断,以及比和比例的一些应用”这部分知识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 二、学情分析: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知识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是整理复习课,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感受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体会数学知识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思考教学目标等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本节课学生对比和比例、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和求比值等知识点容易混淆,灵活运用知识能力欠缺。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加强对比和比例这节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形成知识框架,使之系统化。 2、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复习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正确的化简比和求比值,解比例。 、培养复习总结的好习惯,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你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二、新授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84,讨论交流,填写课本表格 1、合作交流,整理知识: 师: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a:b=a÷b= a/b (b不等于0) 联系区别 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后项前项比号6 : 3=2 比 除法6 ÷3=2 6=2 分数32、回忆知识,小组活动,梳理知识。 要求:a、4人小组合作,共同回忆比和比例的知识;b、尽可能地有条理地分

小学数学六年下比和比例教案

一、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2、把图形按1:2的比缩小,指的是缩小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1:2. 3、计算图形放大、缩小后的边长,明确对应边长度的关系。 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大小变了,形状没变。 把一副画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都应是原来的 10:5=2:1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用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小练习:写出比值是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写下来。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习: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10和9:15 2)20:5和1:4 3)0.6:0.2和0.75:0.25 一辆汽车第一次加油35升,付168元,第二次加油40升,付192元。 1)第一次加油的费用和数量的比是( ) 2)第二次加油的费用和数量的比是( ) 3)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如果能组成比例,请写出比例式。 18:2=9是不是比例? 分析: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必须是两个相等的比。9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比,它不能与18:2组成比例。 比例中等号的两侧必须都是比。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外项和内项: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3:6=2:4 2:4=3:6 3:2=6:4 2:3=4:6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1)6和2可以同时作比例的内项,也可以同时做比例的外项。 2)同样3和4可以同时作比例的内项,也可以同时作比例的外项。 3)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即3×4=6×2 4)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a ×d=b ×c 5)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练习:一个比例的各项都是整数,两个比的比值都是0.6,且第一项比第二项 小10,第四项是第二项的51 ,写出这个比例。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41和51 ,等号两边的比值都是2,这个比例式可能是( )或( )。 若5x=6y,则x:y=多少? 三、比例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比例练习题

比和比例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3、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0除外),商不变。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比值不变。 5、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6、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7、比的化简: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8、比例: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4=9:12)。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10、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一.填空

1、0.6=3:()=()÷15=()成=()% 2、11 2 : 0.75的比值是(),把它化为最简的整数比是() 3、比例4:9=20:45写成分数形式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乘法形式是() 4、18的约数有(),选出其中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5、在比例尺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 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2 5 ,另一个外项是() 7.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4,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8、我国<<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3:2,学校的国旗宽是128厘米,长应该是( )厘米。 9、三角形底一定,它的高和面积成()比例。 10、用0.2 、 6、 30、 1这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和() 11、某厂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2 3 ,女职工与男职工的人数比是() 12、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3:4,它们的体积比是() 13、如果3a=2b,那么a:b=():() 14、从A地到B地,甲用12分钟,乙用8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 ) 15、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是(),面积比是()

(完整版)第十二讲比与比例讲义

第十二讲 比与比例讲义 1比的意义、性质。 2)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要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 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①要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 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比例尺 ①要点: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有两种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②例题:在一幅某乡农作物布局图上,2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6千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例题:说出下面比例尺表示的意思。 这是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200千米。 例题: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12.5厘米。甲、 乙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 (5)面积变化 ①要点:把一个平面图形按照一定的倍数(n )放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n 1)后,放大(或缩小)后与放大(或缩小)前图形的面积比是n 2:1(或1:n 2)。 ②例题:下面的大长方形是由一个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分别量出它们的 长和宽,算算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量得小长方形的长是2.5厘米,宽是1厘米;大长方形的长是7.5厘米,宽是3厘米。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长的比是7.5 : 2.5 = 3 : 1,宽的比是3 : 1。 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9 : 1。 3、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1)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 字母关系式:x y = K (一定)用“描点法”可以得到正比例的图像,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2)反比例的意义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 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xy = K (一定)。 难点:利用比或比例解应用题。

小学数学比和比例

第1章比的认识 一、课前检测 1、小汽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大客车3小时行驶210千米,写出下列各比。 (1)大客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比 (2)小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比 (3)小汽车与大客车的速度比 2、学校举行数学竞赛,男女生参赛人数分别是160人和140人 (1)写出参赛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 (2)写出参赛的男生人数和总人数的比 (3)写出参赛的女生人数和总人数的比 (4)写出参赛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 二、知识要点 1、比的含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例如长方形的长是7,宽是5,长和宽的比是7比5,宽和长的比是5比7. 2、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 7÷5写作7:5,“:”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7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 3、求比值的方法: 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一个数,这个数就是比值。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4、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比跟除法、分数的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分母,比值相当于商、分数值,比号相当于除号、分数线。因为除数和分母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 用字母表示为a:b=a÷b=a b (b≠0) 5、求比值时单位要一致 三、典型例题 例1、(1)如果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2 5 ,那么乙数:甲数=5:2 () (2)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 1 10 ,盐和水的比是1:9 ( )

(3)7与5的比可以记作7 5 () (4)3与4的比可以记作4:3。() (5)比号就是冒号() 配套练习:甲正方体棱长为4厘米,乙正方体棱长为5厘米。 (1)甲正方体与乙正方体棱长总和的比是():(),比值为(); (2)甲正方体与乙正方体表面积的比是():(),比值为(): (3)甲正方体与乙正方体体积的比是():(),比值为() 例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厘米,高是4厘米,另一个三角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6厘米,它们的面积的比是多少? 配套练习:有两块花布,一块是正方形,边长是8分米,另一块是长方形,长是10分米,宽是6分米。分别写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比、面积的比。 例3、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并求出比值 5:1.2 9.3:6 8:2 3 3 :4 8 1 4: 1 5 2.1: 14 21 14 21 :2.1 1 4 千米: 1 5 千米 5米:80厘米 4.5时:15分 0.6千克:60克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知识点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知识点

---------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或不成比例 一、写(写出数量关系式) 1、根据数量间的关系或公式,写出数量关系式。

如,①宽一定,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是否成正比例。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到“ 宽(一定)长 长方形的面积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是相关联的量,宽一定,也就是它们的比值一定, 所以“宽一定,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是成正比例”。 ②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是否成反比例。根据“底面积×高×3 1 =圆锥的体积”得到“底面积× 高=圆锥的体积×3”,因为底面积和高是相关联的量,圆锥的体积一定,“圆锥的体积×3"的结果也一定,就是底面积和高的积一定(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3(一定)),所以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是成反比例。 2、注意:写出的数量关系式,其中的一边(左边)只能有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不能有多余的量和数字。 如,“(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的左边就多了×2,应变为“(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 ” 又如,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面积和高。可以这样写关系式: (a +b )×h ÷2=s →(a +b )×h ÷2÷h=s ÷h →(a +b )÷2 =s ÷h → s ÷h=(a +b )÷2,因为上底和下底不变,(a +b )÷2的结果也是一定的,所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面积和高成正比例。 3、还有些数量之间是无法写关系式的。 如,“小明的身高和跳高的高度成正比例”是无法写出关系式的。 二、看(1、看是否相关联2、看是否能变化3、看是否商(积)一定) 1、看是否相关联:也就是一个量变化了,另一个量是否也会随着变化。 如,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就是相关联的量,因为长变化了,宽也会随着变化。 又如,圆的周长一定,π和直径就不是相关联的量。因为不管直径怎么变,π总是等于3.14……,不会随直径而改变。 2、看是否能变化:也就是这两个量都是能变化的,不是固定的。 如,上例的π就不是能变化的量。

小学数学应用题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 本讲主要内容: 一.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性质1.若a:b=c:d,则(a+c):(b+d)=a:b=c:d 性质2.若a:b=c:d,则(a-c):(b-d)=a:b=c:d 性质3.若a:b=c:d,则a×d=b×c(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正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正比 反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正比 二.按比分配 根据所给条件的例外,有的给单比或连比,有的给两个比要化为连比。之后找到总份数,求出一份的量,进而得到每个量的详尽值。 三.比和比例的基本应用 四.抓住比例里的“不变量” 五.“和不变”的应用 六.“差不变”的应用 七.用比例解行程问题 一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1】某单位买甲、乙两种钢笔共100支,已知甲钢笔每支3元,乙钢笔每支2元,且甲、乙两种钢笔所用钱数一样多,求甲、乙两种钢笔各买了多少支? 二按比分配 【例2】某种产品由A、B、C三个部件组成,一个工人每天可生产5个A,或者生产3个B,或者生产6个C,要使工厂每天生产的产品尽量多,该厂的210名工人应如何分工?该厂一天最多可生产多少个这种产品? 三比和比例的基本应用 【例3】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对于过往车辆收费标准是:大客车30元,小客车15元,小轿车10元。某日通过该收费站的大客车和小客车数量之比是5:6,小客车与小轿车之比是4:11,收取小轿车的通行费比大客车多210元,求这天这三种车辆通过的数量。 四抓住比例里的“不变量” 【例4】六(一)班图书角原来科技书与文艺书本数的比是5:6,现在借出10本科技书后,科技书与文艺书本数之比是2:3。科技书原有多少本? 五“和不变”的应用 【例5】小芳读一本故事书,读了几天后,已读的页数与未读的页数之比是3:5,后来又读27页,这时已读页数与未读页数之比是9:7。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六“差不变”的应用 【例6】A和B两个数的比是8:5,每个数都减少34后,A是B的2倍,试求这两个数。 七用比例解行程问题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比和比例》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教材首先以小精灵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比和比例的基础知识,比较它们的联系与区别。通过例1,借助表格梳理,引导学生重温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和基本性质,体现让学生自主归纳的思想。 (2)例2,仍然借助表格的方式,梳理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把学生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学会整体地、一般性地把握知识,使知识融会贯通,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3)例3,让学生回顾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揭示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内在一致性。 (4)例4,让学生复习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两种量成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 教学建议 (l)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本节内容几乎涵盖了比和比例的全部知识点,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自主归纳与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例如,让学生梳理比、比例、正(反)比例的前后承接关系,了解概念的逐步发展。通过课上交流,把自己整理过程中不够完备的地方进行补充、完善。 (2)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除了让学生理清前面所述的比、比例、正(反)比例的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外,还要像例2、例3那样,把相关的概念、性质放在一起进行整理,使学生看到不同形式背后的一致性。如例2,除了让学生交流展示

自己整理的结果,还可追问: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吗?即a b =a÷b=a:b(b≠0),并由此 引出例3的问题,将表面上看似不同的三个知识整合为本质相同的“一个知识”。 (3)加强函数思想的教学。 例4,通过实例理解、描述正、反比例的概念时,要注意强调“前提”,即在什么前提下,哪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在什么前提下,哪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专题训练(最新版)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专题练习题 一、 填空: 1.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 )倍,乙数是甲数的。) ()(2.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43人数的比是( )。 3.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这本书计划( )看完。72 4.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是(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587.吨大豆可榨油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 )吨。89318.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325 29.把甲数的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多。7 1)()()()(10.甲数比乙数多 ,甲数与乙数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41)()(11.在6 :5 = 1.2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1.2是比的()。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 是比例的( )。 12. 4 :5 = 24÷( )= ( ) :15 13.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图上距离3厘米表 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14.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 )。 15.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 )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 )比例;加工 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 )比例。 16.如果x÷y = 712 ×2,那么x 和y 成( )比例;如果x:4=5:y ,那么x 和y 成( )比例。 二、 判断 1. 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

(完整版)小学奥数-比和比例(教师版)

比和比例 珞特色讲解] 【例 1] ★已知 3 : (x-1 ) =7:9,求 x . 【解析】x 47 【小试牛刀】某班的男、女生之比为 3:2,又来了 4名女生后,全班共有 44人。求现在的男、女生 人数之比。 【解析】原有40人,男生有40X 3+ 5=24人,女生40-24=16人, 现在男女人数之比 24:20=6:5 【例2】★甲、乙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甲的长与宽之比是 3:2,乙的长与宽之比是 7:3 , 那么甲与乙的面积之比是多少? 【解析】长+宽相等。甲的长:宽=6:4,乙的长:宽=7:3. 所以甲乙的面积比为(6 4):(7 3) 8: 7 【例3】★★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 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 3:1 ,而另一个瓶中酒 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 4:1 ,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则混合后的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解析】两个瓶子体积相同。第一个瓶子酒精 :水=3:1=15:5,第二个瓶子酒精:水=4:1=16:4 ,于是 混合后酒精:水=(15+16):(5+4)=31:9 【小试牛刀】水果店运来的西瓜个数与白兰瓜个数的比为 7:5.如果每天卖白兰瓜 40个,西瓜50个, 若干天后卖完白兰瓜时,西瓜还剩 36个。问:水果店运来的西瓜有多少个? 【解析】卖的瓜的总数比为西瓜:白兰瓜=5:4=25:20,原有西瓜:白兰瓜=7:5=28:20,西瓜剩3份36个, 每份12个,所以原有西瓜 28X12=336个。 【例4】★★商店购进甲乙两种不同糖果, 所用费用之比为2:1 ,甲种糖果每千克 6元,乙种每千克 2元。如果把这两种糖果混在一起成为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解析】费用比2:1,单价比3:1,重量比-:1 2:3,平均价格为 6 2 2 3 3.6(元/千克) 3 1 2 3 【例5】★★甲乙二人共加工零件 400个,甲加工一个零件用 9分钟,乙加工一个零件用 15分钟。 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400 100 【解析】工效之比 15:9=5:3,甲比乙多加工 5 3 (个) 【小试牛刀】甲乙走完同一段路分别用 40分和30分,甲先走5分后乙再追,乙几分钟才能追上甲? 【解析】甲乙速度之比 3:4,设乙x 分追上甲,贝U 甲用(5+x )分,3(5+x )=4x, x =15 【例6】★★甲走的路比乙多 1 ,乙用的时间却比甲多 -,则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多少 ? 3 4 【解析】甲乙路程之比是 4:3,甲乙时间之比是 4:5,所以甲乙速度之比是 5:3 【例7】★★从A 地到B 地,甲、乙两人骑自行车行完全程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4:5 ,如果甲、乙两人 同时分别从A 、B 两地相对骑出,40分钟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乙到达 A 地比甲到达B 地晚多少 分钟?

六年级数学辅导讲义9——比和比例章节复习

六年级数学辅导讲义9——比和比例章节复习 一、填空题 1. 求比值:30秒∶5.1分钟= ; 67∶=43 . 2. 化为最简整数比:21∶41:=6 1 . 3. 如果b a 54=,那么a ∶b =__________ 4. 图上距离是1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_____ 5. 如果小明6天看了一本书的15 ,那么他平均每天看了这本书的_________.(填几分之几) 6. 用0.2、6、30、1这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7. 一个布袋中装有5个白球,2个红球,8个黄球。搅匀后,随机从布袋中摸出一个黄球的可能性大小是_____________ 8. 一件衣服打八折后便宜32元,这件衣服原价是 元. 9. 某班今天实到37人,病假2人,事假1人,则出勤率为 。 10. 批一件服装的进价为80元,售价为100元,则它的盈利率为___________. 11. 若40颗种子中,有6颗未发芽,这批种子的发芽率为___________. 12. 一工程计划投资200万元,实际投资182万元,则实际比原计划节约了 % 13. 小杰将1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月利率是0.1875‰,存满一年到期支付20%的利息税,求:到期后小杰可拿到利息_______________ 14. 若9大小形状相同的纸牌,分别标有1到9九个数字,均匀洗牌后,抽到素数的可能性大小______ 15. 若4和a 的比例中项是8,则a=____________ 16. 若z y x 7 39852==,那么___________::=z y x 17. 若9:2:3::=bc ac ab ,那么___________::=c b a 18. 甲、乙两人的速度比为6∶5,如果两人所行路程之比为3∶2,那么甲乙两人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 19. 已知甲、乙两队合作20天可以完成一项工程,如果两队合作8天后,乙队再单独做4天,还剩下这 20. 甲、乙、丙三个互相啮合的齿轮,已知甲齿轮旋转7周时丙齿轮刚好旋转6圈。如果甲齿轮的齿数是42个,则丙齿轮数是___________个 二、选择题 21. “好德”便利店前年的利润为 120万元,去年比前年增加25%,那么去年的利润是( )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集体备课设计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集体备课设计 集体备课教案“比与比例”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辅备建议意见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比与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进 行解比例、化简比与求比值。明确化简比与 求比值、比与比例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 别。 2、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及 应用,明确正比例的图像就是一条直线,并能利用表格、关系式或图像进行判断。 3、通过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归纳、概括知识的能 力,加强对该部分知识有个系统性的认识。 重点难点及其突破重点: 理解比与比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感知正比例的图像。 难点: 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主动构建、完善知识网络,学会整理知识方法。 突破方法: 通过对知识点的整理,弄清各个知识点的具体含义,明确各个知识点之 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用不同的方法 解决不同的问题。 教学方法及其教学策略的使用以“生本理念”为指导,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为主体,教师点拨、引导为辅,使学生掌握归纳、梳理知识的方法,在知识的联系中找区别,在区别中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渗透事物间就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集体备课设计教学流程(情境、导学、讨论、点拨、练习、检测、作业等) 一、 交流课前小研究。结合学过的知识认真完成下面各表,并回答问题。a 、比与比例比比例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思考: 比与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b 、分数、除法、比联系例子各部分名称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5/8 除法比思考: 结合表格说一说分数、除法、比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c 、正比例与反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相同点不同点思考: 结合表格说一说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 二、展示小研究。 1、选派(或自愿)三个小组分别展示“小 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2、给学生充分交流、补充、质疑、评 价等的时间。

(精品)初中数学讲义第10课时 比和比例2(学生版)

第10课时比和比例(二) 精解名题 例1.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2∶3,现在再加入6克锌,共得新合金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 备选例题 例1.师徒两人共加工零件168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5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完成任务时,两人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A 、2:7 B 、6:21 C 、4:49 2. 下面第( )组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A 、8:7和14:16 B 、0.6:0.2和3:1 C 、19: 110 和10:9 3. 与51:61 能组成比例的是( )。 A 、61:51 B 、61 :5 C 、 5:6 D 、6:5 4. 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101 ,盐和水的比是( )。 A 、1:8 B 、1:9 C 、 1:10 D 、1:11 5. 如果X =43 Y ,那么Y :X =( )。 A 、1:41 B 、43 :1 C 、3:4 D 、4:3 6. 把4.5、 7.5、21 、 103 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其内项的积是( )。 A 、1.35 B 、3.75 C 、33.75 D 、2.25 7.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8天完成。甲乙效率的最简比是( )。 A 、 6:9 B 、 3:2 C 、 2:3 D 、 9:6 8. 甲与乙的工作效率比是6:5,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共计880个,乙比甲少做( )。 A 、 480个 B 、400个 C 、80个 D 、40个 二、化简下面各比 (1)1.35:0.9 (2)41:83 (3)65:95 (4)1203 .0 (5)15:221 (6)231 :1.4

(完整版)小学奥数-比和比例(教师版)

比和比例 【例1】★已知3 :(x -1)=7:9,求x . 【解析】7 64=x 【小试牛刀】某班的男、女生之比为3:2,又来了4名女生后,全班共有44人。求现在的男、女生人数之比。 【解析】原有40人,男生有40×3÷5=24人,女生40-24=16人, 现在男女人数之比24:20=6:5 【例2】★甲、乙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甲的长与宽之比是3:2,乙的长与宽之比是7:3,那么甲与乙的面积之比是多少? 【解析】长+宽相等。甲的长:宽=6:4,乙的长:宽=7:3. 所以甲乙的面积比为(64):(73)8:7??= 【例3】★★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3:1,而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则混合后的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解析】两个瓶子体积相同。第一个瓶子酒精:水=3:1=15:5,第二个瓶子酒精:水=4:1=16:4,于是混合后酒精:水=(15+16):(5+4)=31:9 【小试牛刀】水果店运来的西瓜个数与白兰瓜个数的比为7:5.如果每天卖白兰瓜40个,西瓜50个,若干天后卖完白兰瓜时,西瓜还剩36个。问:水果店运来的西瓜有多少个? 【解析】卖的瓜的总数比为西瓜:白兰瓜=5:4=25:20,原有西瓜:白兰瓜=7:5=28:20,西瓜剩3份36个,每份12个,所以原有西瓜28×12=336个。 【例4】★★商店购进甲乙两种不同糖果,所用费用之比为2:1,甲种糖果每千克6元,乙种每千克2元。如果把这两种糖果混在一起成为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解析】费用比2:1,单价比3:1,重量比21 2331=::,平均价格为6223 3.623 ?+?=+(元/千克) 【例5】★★甲乙二人共加工零件400个,甲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乙加工一个零件用15分钟。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解析】工效之比15:9=5:3,甲比乙多加工5340010053-?=+(个) 【小试牛刀】甲乙走完同一段路分别用40分和30分,甲先走5分后乙再追,乙几分钟才能追上甲? 【解析】甲乙速度之比3:4,设乙x 分追上甲,则甲用(5+x )分,3(5+x )=4x ,x =15 【例6】★★甲走的路比乙多31,乙用的时间却比甲多4 1,则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多少? 【解析】甲乙路程之比是4:3,甲乙时间之比是4:5,所以甲乙速度之比是5:3 【例7】★★从A 地到B 地,甲、乙两人骑自行车行完全程所用的时间的比是4:5,如果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 、B 两地相对骑出,40分钟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乙到达A 地比甲到达B 地晚多少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