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教育学试题(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高丽芳

(完整word版)教育学试题(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高丽芳
(完整word版)教育学试题(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高丽芳

教育学试题(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4.生产力对教育起()。

A.辅助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促进作用

5.()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

7.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8.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

A.校训 B.班风 C.校风 D.校存

9.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10.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11.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12.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1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14.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15.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16.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17.“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8.“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的特点。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9.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20.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教师亚文化 D.学生亚文化

21.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方法 D.学校课程内容

22.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A.科学知识 B.信息技术 C.文化发展D.政治体制

2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上。

A.教学思想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2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25.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A.特征 B.表象 C.核心 D.内容

26.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

A.校园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活动文化

27.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

A.组织 B.制度 C.精神 D.观念

2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29.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29.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意识形态

30.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

A.校训 B.校规 C.办学思想 D.校风

31.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32.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3.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具有()。

A.正式性 B.特殊性 C.非正式性 D.情感性

34.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

35.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鲁姆 B.布鲁纳 C.皮亚杰 D.舒尔茨

36.关于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D.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7.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

A.系统化 B.体制化 C.全面化 D.多样化

38.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

3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的关系。

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科技

40.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41.现在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

A.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 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42.社会历史条件对教育具有()作用。

A.促进 B.整合 C.制约 D.拓展

43.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4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45.下列()不是学生文化的成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影响 C.师生交互作用 D.学校影响

46.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47.“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48.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说明()。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49.《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状况作了总结:“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这是因为()。

A.教育的周期性长,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提前培养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D.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有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50.不能突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战略地位的是()

A.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B.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 C.教育是一种“消费事业”D.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社会发展

二、简答题。

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2.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6.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2.对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应如何理解?

3.试分析教育与人口状况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B

5.C

6.C

7.A

8.C

9.B10.C11.D12.D13.A14.B15.D16.C17.B18.A19.B20.B21.D22.B23. B24.A25.C26.A27.C28.B29.B30.D31.D32.D33.C34.B35.D36.D37.B38.C39.A40.B41.B42.C43.C

44.A45.D46.A47.C48.B49.A50.C

二、简答题

1.(1)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2)经济决定着教育权利,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手段;(3)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体系和结构。

2.(1)教育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保障;(2)教育推动经济增长;(3)教育通过与人口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

3.(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德育的内容。

4.教育和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文化特性或形态,如果没有教育就难以延续。教育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一个人降生在某一特定的文化之中,他从感性到理性,从生存到发展,从审美到情绪等,无一不被一种特定的文化所浸染、熏陶。

(2)文化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学校课程内容(各门学科),它正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可以将某一种新思想、新认识、新的科学成果等直接移植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取舍并不完全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国家财富的多少制约,还与文化发展有直接关系。

(3)“校园文化”是潜在的、稳定的教育因素。学校教育既是一种文化形式,那么,我们常说的“校园文化”就是一种潜在的、稳定的、持续的教育因素。学校秩序、环境卫生状况、师生关系、师生员工的仪表修饰,甚至是教态、对学生的感情等,都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人们的教育观念又与整个社会观念有关,而观念其实也是文化。总之,文化对教育的支配、影响是直接的、整体的,研究教育不可不重视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6.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是文化传输的重要工具,既是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教育传递着文化,因而使得新生一代能较为迅捷、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华。如果人类文化不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那么人类文化就得不到保存、积累和发展。教育传递文化,将人类的精神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成为整个生命的一部分,人类的精神财富便有了具有再生功能的“保险库”。

(2)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文化既然可以传递,也就可以传播交流。文化的传播,一般指某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向另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传输过程,是单向的。而文化的交流,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共同体的文化相互传播,是双向的或多向的。文化的传播交流,可以通过教育、战争、贸易、移民等途径和手段来进行,学校教育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手段。教育是使人学会更好地进行交流,并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吸取益处的重要工具。

(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即教育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摈弃社会文化的糟粕,发扬其精华。这就需要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把经过选择的文化传递给

下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因,因而教育对文化也具有提升的功能。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与认知意向的转变,并且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它撷取文化的精华作为教育的内容,提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态度、知识与技能,并通过一整套价值标准和评价手段进一步保证和强化这种选择的方向性。

(4)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地更新与创造文化。教育通过传递已有文化,使个体“社会化”与“文化化”,并培养、造就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个性和创造力,从而使文化能够得到发展和更新。也就是说,通过教育,把人类已有的精神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使他们具有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并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文化表现方式和创造能力。新的一代,通过教育可以迅捷丽有效地占有人类全部文化的精华,然后即可站在前辈人的肩膀上进行新的创造。

(5)教育的文化分层功能。这一功能是由社会文化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社会文化这一双向互动的结构模式所决定的。在教育普及的现代社会,每个青少年在他们正式作为一定社会文化共同体中的一员以前,都必须先经过学校的选择。教育之所以具有文化分层功能,是因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赋予不同的个体以一种特殊的“文化身份”,包括社会期望、自我认同、自我期望、价值观念、知识和智能结构等,从而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内扮演着相应的角色。

三、论述题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1)教育能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能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知识。

2.(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定社会中的教育之所以能与特定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其他方面共存一体,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共生与磨合,已经社会性地筛选掉不相适应的部分,并将其余部分组合成为一种特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2)教育与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变化与发展。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开始时,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一些渐变性的影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的界限范围时,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出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一种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

3.育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人口状况影响和制约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人口功能也十分重要。二者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4.(1)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①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社会的人口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其变化的速度可用增长率来表示,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规模,进而影响教育质量。②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的年龄构成制约着各级教育发展的规模与进程;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人口地城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③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表现为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总影响;间接影响是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教育对象的学校的教育质量。

5.教育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人口状况影响和制约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人口功能也十分重要。二者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6.(1)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①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社会的人口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其变化的速度可用增长率来表示,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规模,进而影响教育质量。②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的年龄构成制约着各级教育发展的规模与进程;人口

就业结构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人口地城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③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表现为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总影响;间接影响是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教育对象的学校的教育质量。

(2)教育的人口功能。①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很多,发展教育是其中之一,而且被认为是起长远作用的手段。②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人口素质是由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它们都与教育息息相关。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身体、科学文化以及品德素质。③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指人口结构有利于社会生产和人口的自然平衡。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比例;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方面的比例。教育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影响年龄结构;第二,教育影响人口的城乡结构;第三,教育影响人口的行业和职业结构。④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的迁居活动。人口有计划的合理迁移,对适应生产力发展和资源开发、促进地区问文化技术的交流、合作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其中教育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受过教育的人口更容易作远距离的迁移;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更吸引迁移人口;教育本身就实现着人口的迁移。

由此可见,教育的人口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更需要不断发展教育,使其人口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2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8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 1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1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18.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规范性研究和证验性研究的区别。 19.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结合体。 20.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 21.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22.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影响。 23.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24.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25.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计划、实施和总结_四个阶段。 26.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教科书选用权、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评价手段使用权。 2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28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29.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 30.1922年(陶孟)和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 31.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 32.在教育社会学中依据研究方法为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 33、教育社会学研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现场法、隐蔽法、人种学研究)四大类。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3.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6.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7.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8.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 AB卷 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雅典大学 B.赫克迈大学 C.阿资哈尔大学 D.萨莱诺大学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 A.民族化 B.地域化C.国际化 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 B.存在主义 C.权力意志主义 D.实用主义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 B.情理相融原则 C.教管结合原则D.整体性原则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 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 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 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 D.全校师生员工 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B.重视技术教育 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D.推行男、女同校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 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 B.经济本位C.社会本位D.文化本位 E.知识本位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示范者 D.管理者 E.研究者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 B.学历结构 C.性别结构D.专业结构 E.年龄结构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 B.理想性C.层次性 D.开放性 E.传统性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 B.从属论 C.法德论 D.智德论 E.抵消论8.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学前教育学第四章教案

学前教育学第四章教案 一、课题:学前教育学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二、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探讨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特别是关键期对于学前儿童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探讨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学前教育应坚持的原则。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目标的类型以及特点以及学前教育的原则,重点理解游戏作为儿童基本活动的重要性。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学前教育价值 1、儿童受教育的可能性(领会) 2、儿童发展的特点(记识) 3、儿童发展的两种观点(应用) 4、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应用) 5、学前教育的价值(领会) 第二节、学前教育目标 1、学前教育目标(领会) 2、学前教育目标的功能(领会) 3、学前教育目标类型及特点(应用) 第三节、学前教育的原则 1、坚持儿童本位(应用)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应用) 3、培养儿童的个性化(应用) 4、重视游戏在学前期的重要性(应用) 五、教学重点 本章主要探讨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学前教育目标和学前教育应坚持的原则。在本章中重点掌握儿童发展的特点、儿童发展中的关键期、学前教育的目标类型以及坚持个性化、游戏的教育原则。通过本章的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领会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会在实践中运用。 六、板书设计 见PPT 七、教学过程 ★导入:从谚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导入学前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同时这句谚语中也包含了关键期的内容。另一方面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也可以明白该句谚语的合理性。以这句谚语导入本章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教育价值 一、儿童受教育的可能性 1、生理基础:人的大脑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会使用工具,会劳动,这一切都依赖于人的大脑的复杂性。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目的复习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目的复习试题及 其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目的复习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一、基本练习题(一)填空题 1.教育目的是________,它是全部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________,是全部教育过程的________。 2.教育目的的意义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目的之所以具有双重性,是因为教育产生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共同需要。 4.在教育史上,围绕着教育目的的确定,曾经出现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争论。 5.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6.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____。 7.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________、 ________。 8.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是________, ________。 9.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实质在于________由冲突走向整合,并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________。 10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因而,它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势。 (二)选择题 1.从逻辑关系上看,教育目的应是教育目 1 / 8

标的________。 A.下位概念 B.上位概念 C.同义词 D.交*概念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________。 A.教育目的的双重性上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B 和 C 3.在关于教育、个体、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上,真正达到历史、辩证、唯物高度的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 D.实证主义 4.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人的异化理论 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目的________。 A.表述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样的 B.表述不同,精神实质也不同 C.前后没有必然联系 D.有联系也有区别 6.素质教育的实质是________。 A.一种教育思潮 B.一种教育模式 C.一种教育政策 D.一种教育价值观念(三)判断题 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2.明确教育目的,就是要明确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 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根本问题。 3.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辩证统一关系的反

打印版《教育社会学》试题库(新)

《教育社会学》试题库(更改后的) 一、填空题 1.作为教育社会学母学科的社会学,其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组织和个体、社会不平等__、主要社会设置、社会环境和_社会变迁__。其中,社会不平等主要研究__社会分层_、社会阶级与_贫困问题、年龄与健康问题、性别;社会变迁主要研究城市变迁、城市化和_社区变迁__。 2.教育社会学的制度化历程始自于1907年,因为在这一年,_苏扎罗__在美国__哥伦比亚大学_首开教育社会学讲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冠名为“教育社会学”的讲座。 3.社会差异是__教育机会不均_的主要根源,其可以分为地区差异;阶层差异;性别差异等。 4.根据组织为其成员服从并参与组织而采取的手段的区别,社会组织可以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与规范性组织。对于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___的组织;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___兼而有之的组织。规范性和功利性;规范性与强制性 5.社会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有___、个案法、___和问卷法。各种方法经常是互相交叉使用。观察法;访谈法 6.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一书。涂尔干;《教育社会学概论》 7.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__、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__。教科书选用权;评价手段使用权 8.就所属社会群体而言,学生主要生活在由___、___及___构成的三重社会之中。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9.1982年2月,___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揭开了我国重建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的序幕;1989年4月,我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___在杭州成立。南京师范大学;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10.教师权威的源泉:教师的法定权威、___、知识权威、人格权威分别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法定性影响、___、知识性影响及___的主要载体。传统权威;传统性影响;人格性影响11.社会变迁分为___和___、社会混变;其中社会渐变可分为系统和因素水平的渐变;社会剧变可分为___和振荡式剧变;社会混变可分为体制混变和___。社会渐变;社会剧变;观念混变 12.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向的二次大调整中,第一次是由验证的研究取向取代了___的垄断地位,第二次是___打破了宏观的研究取向的垄断地位。规范的研究取向;微观的研究取向 13.在西方国家,通常以声望、_财富_及_权威_作为评价与分析教师地位的三条主要标准。 14.同辈群体的功能主要是___和“发展功能”。学生同辈群体的发展与形成主要受制于学生的年龄阶段、__、__及学校内部教育结构等多种因素。“保护功能”;家庭背景;社会地位15.班级是作为一种学生组织,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的两个重要特性:___和___。自功能性;半自治性 16.学生同辈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___、___和___。玩乐型文化;学术型文化;违规型文化 17.教育的社会背景极为复杂,其复杂性至少可概括为三点。第一,它包罗万象;第二,它因受教育者而异;第三,它不断变化。而这三点分别主要地体现于教育的三种社会背景之中,即社会结构、___、___。社会差异;社会变迁 二、名词解释 1.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文化: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之总和。中义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之总和。狭义文化是指生活于一定的文化共同体中的人们长期积淀而成的一套文化心理系统,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民族性格等,而价值观念的系统是其核心。 3.教育机会均等:有多种解释:一是起点均等(包括就学机会及学校条件的均等),二是过程均等(包括教育内容及师生关系互动的均等),三是结果均等(包括学业成就,最终所获学历及教育对日后社会生活机会影响的均等)。 4.验证性研究:所谓证验性研究,是实证主义社会学者提倡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研究

学前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湛江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13-2014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学前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A)( A.《母育学校》 B.《世界图解》 C.《爱弥儿》 D.《教育漫话》 2、(A)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A.福禄培尔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奇3、(C)是蒙特梭利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在全部课程中占有突出地位 A.日常生活练习 C.感官教育 4、提出“活教育”的教育家是(D)。 A.杜威 C.陶行知 5、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的特性(D)( A.幼儿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完整个体C.幼儿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B.健康教育 D.劳动教育 B.卢梭 D.陈鹤琴 B.幼儿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D.幼儿的发展必须听从成人的安排

6、师幼互动的首要特征是( A )。 A. 教育性 B. 平等性 C.差异性 D.情感性 7、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是 (B ) 。 A. 上课 B. 游戏 C.作业 D.户外活动 8、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 A ) A.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B. 开发智力 C. 培养创造力 D.发展幼儿情商 9、下面哪一部(A )是卢梭的著作。 A. 《爱弥儿》 B. 《林哈德和葛笃 德》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10、“儿童中心说”是(B )提出来的。 A. 蒙特梭利 B. 杜威 C. 卢梭 D.洛克 11、下面那个不属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D )。 A. 基础性 B. 生活性 C.游戏性 D.安全性 12、幼儿园生态环境设计的核心是( A )。 A. 童趣性 B. 动态性 C.育人性 D.创造性 13、幼儿体育的内容不包括( D )。 14、学前阶段美育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 A. 美学的知识 C.表现美的技能 15、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不包括( D )。 A.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B.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于安全教育 C.幼儿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治疗法 D.文明习惯和基本的行为规范教育 B. 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D. 审美动机

(完整版)学前专业-幼儿教育学第4章精编试题

第四章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一. 1.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 A.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B.对幼儿开展智力教育 C.保护幼儿健康成长D.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2.智力是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是()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创造力 3.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的教学内容之一。 A.体育B.智育C.德育D.美育 4.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和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A.幼儿的特长B.幼儿的智力C.幼儿的社会性 D.幼儿的能力5.幼儿美育的目标是() A.使幼儿掌握美学的知识B.使幼儿掌握表现美的技能 C.培养幼儿的审美动机D.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6.幼儿社会发展是通过()实现的 A.学校教育B.自身的社会化过程C.家长的教导D.社会的帮助7.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是以()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 A.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 B.幼儿目前的发展状况 C.幼儿的潜力D.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 8.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入手。 A.情感B.意志C.行为D.认识 9、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所规定的幼儿 教育的任务。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幼儿园管理条例》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幼儿教育法规 10、对于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B.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要求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平均的发展。 C.全面发展,对于不同幼儿来说,有可能各有所长,但各方面的发展应该是协调的。 D.体智德美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11、下列哪个俗语不能体现“体育为幼儿的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A.“载知识之车”和“寓道德之舍” B.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C.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体育不好是“废品” 12、布鲁姆研究发现,()岁之前是幼儿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A.3岁以前 B.5岁以前 C.7岁以前 D.12岁以前 13、()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A.婴儿期B幼儿期 C.学龄期 D.青春期 14、人体的生长发育、体型和身体姿势是() A.体质 B.体格 C.体能 D.适应能力 15、一个人是否健康,应综合考察与评价() ①体质②体格③体能④适应能力⑤心理因素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6、关于幼儿体育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让幼儿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 B.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育社会学试题

教育社会学试题 一、每小题1分,共25分) 1.帕森斯的学生K·默顿创立了() A.交换理论 B.冲突理论 C.中程理论 D.宏观理论 2.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3.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4.阶级产生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 B.剥削压迫 C.私有制 D.社会不平等 5.由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的多种角色构成个人的()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集 6.在孔德之前,()创造了“社会物理学”这一名词。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圣西门 D.卢梭 7.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A.功能主义 B.社会唯实论 C.冲突理论 D.社会唯名论 8.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断代家庭 9.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 10.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 —10人—20人 —30人—40人 11.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12.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13.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形成一个(?)。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集 14.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A.社区? B.群体 C.家庭 D.法律 15.具有规模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等特征的群体是(?) A.内群体 B.成员群体 C.首属群体 D.大群体 16.(?)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的区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目标系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老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教育的个体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挫折,回到家里向日葵家人出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学生心理障碍中 的一种攻击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美国教育革新运动被称为“新教育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心智技能行为可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座谈又称团体访谈,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第四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学前教育学

第四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 1 、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素养要求,能分析评价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 2 、理解幼儿的特性、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幼儿的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儿童发展观 3 、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涵义和意义,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功能和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原则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我国创设幼儿园环境教育改革的历史发展,树立大环境观、大教育观的思想。 4 、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并能运用此原则分析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问题,培养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运用教师能力素质要求的理论分析评价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 2、正确认识幼儿的发展特点,并能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儿童发展观; 3、正确理解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原则,能运用环境创设的理论分析评价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现象。 ◆教学难点: 1 、掌握教师能力素质要求的具体运用 2 、理解幼儿的特性及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3 、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适宜性原则;理解教师在环境创设中

的地位。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下园调查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态、 2、教师准备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图片资料; 3、课前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收集资料,获得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初 步印象。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教师 一、通过教育现象的描述和研讨,帮助学生理解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社会地位。 【现象描述】 幼儿园教师工作面面观: 1.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状况 幼儿园教师对工作的总体压力感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对工作压力状况的总体感受和看法。本次调查发现,74.7%的被调查者认为,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自己的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 2.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来源

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一、判断题 1.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P5 (× 2.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 (√) P249 3.在处理教育活动时,教育法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P244 4.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 )P120 (× 5.清政府于1905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P9 6.存在主义认为,教育要维护个人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强调个人对自己的选择 负责。 (√)P72 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P111 (× 8.在一个不存在公共法律和道德的社会里,人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P81 9.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P24 10.国家通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 用。 ) (× 1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P76 (× 12.传统的学科课程是―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 (√)P131 1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 14.德育内容规定了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 (√)P199 15.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直接经验。 )P174 (× 16.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关于课程的概念是作为名词使用的。 (√)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教育。 )P2 (× 1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P203 19.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P117 (× 20.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是人格平等和共同探究的交往。 (√)P173 21.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P41 22.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 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P249 (× 23. 《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P27 24.绝对评价也就是目标参照评价。 (√)P250 25.国家课程的开发采用―实践—评估—开发‖这种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模式。 )P161 (× 26.德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P205 27.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P3 (× 28.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 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P81 29.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P138 30.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 )P150 (× 31.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 (√)P165 32. 《学记》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P27 (× 33.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 (√)P149 34.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P49 35.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P51-52 (×

大学《教育社会学》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问题特征不包括: 收藏 A. 变异性 B. 普遍性 C. 潜伏性 D. 单一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年成立中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全国教育社会学学术委员会。收藏 A. 1990 B. 1989 C. 1992 D. 1991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不属于课堂上“中性力量”学生表现的是: 收藏 A. 张开双眼出神地望别处 B. 既不吸引别人也不使其他人分心的乱涂乱画 C. 不在听课,并大声喧哗 D. 在桌上睡觉但无鼾声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属于地方分权政治结构的国家是: 收藏 A. 日本 B. 中国 C. 美国

朝鲜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意大利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是下列哪种失范行为的类型学解释的代表?收藏 A. 生物学解释 B. 控制说解释 C. 心理学解释 D. 社会学解释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1892年,( )大学第一个创办了社会学系。 收藏 A. 哈佛 B. 耶鲁 C. 芝加哥 D. 剑桥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班级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收藏 A. 班级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 B. 班级不具有选择功能 C. 班级具有诊断和矫正的功能 D. 班级具有角色社会化的功能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社会体制转型对教育的影响不包括: 收藏 A. 会导致“违规型”的教育失范

会导致“反文化”的教育失范。 C. 能够导致“反教育的”失范行为 D. 不会导致“违法型”的教育失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1922年,()出版了其代表作《社会与教育》,标志着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形成。收藏 A. 鲁迅 B. 毛泽东 C. 胡适 D. 陶孟和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属于社会规范、规则意义上的制度的是: 收藏 A. 奴隶制度 B. 社会内部的家庭、经济、政治、教育、宗教制度 C. 考试制度、学习制度 D. 原始公社制度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不符合我国小学课堂语言互动师生角色的是: 收藏 A. 教师是协调者 B. 教师是真正的启动者 C. 学生是主导者 D. 教师是指挥者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9)教学提纲

2012年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七套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思想就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______、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三个方面,其核心集中表现在______的问题上。 答案:教育指导思想培养人 2、终身教育是一种始于本世纪______年代,流行于______年代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答案:2060 3、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精神是______,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______。 答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 4、广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______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______。 答案:各种活动学科 5、在教学中,学生以学习______为主,______相结合,是教学的客观规律。 答案:间接(书本)知识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 6、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______”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统一的心理发展观和______的学习观。 答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学习 7、一堂好课的标准有:______、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恰当、______ 。 答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结构紧凑 8、活动课程的特点有______、广泛性、______和灵活性。答案:主体性实践性 9、______、______ 、灵活性、自主性是社会教育的特点。答案:自愿性广泛性 10、快乐教育又称______,主要是一种教育观念、______。答案:畅快教育教育思想 二、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A、教育自身 B、教育评价 C、教育实践 D、培养的人才质量答案:C 2、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幼儿教育学第四章

第四章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1.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 A.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B.对幼儿开展智力教育 C.保护幼儿健康成长 D.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2.智力是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创造力 3.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的教学内容之一。 A.体育 B.智育 C.德育 D.美育 4.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和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A.幼儿的特长 B.幼儿的智力

C.幼儿的社会性 D.幼儿的能力 5.幼儿美育的目标是( A.使幼儿掌握美学的知识 B.使幼儿掌握表现美的技能 C.培养幼儿的审美动机 D.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6.幼儿社会发展是通过(实现的 A.学校教育 B.自身的社会化过程 C.家长的教导 D.社会的帮助 7.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是以(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 A.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 B.幼儿目前的发展状况 C.幼儿的潜力 D.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 8.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入手。

A.情感 B.意志 C.行为 D.认识 9、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幼儿园管理条例》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幼儿教育法规 10、对于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B.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要求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平均的发展。 C.全面发展,对于不同幼儿来说,有可能各有所长,但各方面的发展应该是协调的。 D.体智德美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11、下列哪个俗语不能体现“体育为幼儿的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A.“载知识之车”和“寓道德之舍” B.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大学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古代教学基本采用: A. 班级授课制 B. 个别教学制 C. 道尔顿制 D. 集体上课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关于.“教师中心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 B. 主张教师对学生不应多加干涉。 C. 主张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超出发来设计教学 D. 主张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它,而只能顺应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德国教育家()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一词。 A. 梅伊曼 B. 洛克 C. 杜威 D. 康德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教学疾病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包括: A. 教学失偏 B. 教学失衡 C. 生理阻隔 D.

教学失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古雅典的( )曾提出:“父亲有送子女入学的义务。” A. 棱伦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A. 《学记》 B. 《中庸》 C. 《论语》

D. 《荀子》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不属于课外教育活动特点的是: A. 活动的灵活性 B. 参加活动的自愿性 C. 活动内容的广泛性 D. 活动的策划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研究报告的类型不包括: A. 实证性研究报告 B. 回炉研究报告 C.

理论性研究报告 D. 文献性研究报告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体育的任务不包括: A. 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B. 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 C. 传授知识和能力 D. 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属于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的是: A. 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B. 内部语言活动阶段

《教育社会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社会角色 2.角色扮演 3.同辈集体 4.课堂控制 5.过分社会化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每题4分共20分) 1.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2.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 3.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制约性。 4.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 5.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简述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差异交往说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你是如何看待学生崇拜明星这一现象的? 2.试析大众媒介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参考答案: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A1 2.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3.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B5 4.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5.过分社会化: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B4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每题4分共20分) 1.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错。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2.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 错,孔德、涂尔干等人 3.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制约性。 错。教育习俗依靠个体对群体的认同与自觉尊重并通过舆论的力量起着控制、协调个体行为的作用,具有制约性。 4.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 错。未必。角色期待可以影响教师的角色行为,但必须通过被期待者的内化过程。 5.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错。隐性知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4、教育规律是(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 5、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乐正克)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年。 6、1632年,著名的(捷克)国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7、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8、狭义教育既是(学校教育)有时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始建于(奴隶)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和(雅典)。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骑士)和(教会);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遗传__、环境、_教育__。 1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总的要求_。 13.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归宿_。 14.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基础_和_可能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社会条件__,_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15.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卢梭_洛克_、等人。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赫尔巴特__和_涂尔干_。 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社会需要_和_人的自身发展_之间的 辩证统一关系。 18.体育的内容是_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19.美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0.美育的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 21.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

幼儿教育学第四章

第四章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1.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 A.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B.对幼儿开展智力教育 C.保护幼儿健康成长D.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2.智力是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是()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创造力 3.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的教学内容之一。 A.体育B.智育C.德育D.美育 4.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和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A.幼儿的特长B.幼儿的智力C.幼儿的社会性 D.幼儿的能力 5.幼儿美育的目标是() A.使幼儿掌握美学的知识B.使幼儿掌握表现美的技能 C.培养幼儿的审美动机D.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6.幼儿社会发展是通过()实现的 A.学校教育B.自身的社会化过程C.家长的教导D.社会的帮助 7.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是以()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 A.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B.幼儿目前的发展状况 C.幼儿的潜力D.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 8.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入手。 A.情感B.意志C.行为D.认识 9、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幼儿园管理条例》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幼儿教育法规 10、对于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B.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要求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平均的发展。 C.全面发展,对于不同幼儿来说,有可能各有所长,但各方面的发展应该是协调的。 D.体智德美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