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数量变化复习学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复习学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复习学案

学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

本节知识体系:

【问题思考】

1.为什么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带来什么影响?

2.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

3.2004年我国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仅为5.78‰,比2003年下降0.14‰。部分省市已经进入或将要进入零增长或负增长时期。为何中央还要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来加强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探究点一 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的转变

(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绘制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折线图。

(2)在A 阶段,芬兰人口增长模式所处阶段为__________阶段,属于________型人口增长模式;此阶段的社会生产力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 阶段,芬兰人口处于人口增长模式的__________阶段,属于________型人口增长模式;在此阶段,死亡率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D 阶段,芬兰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 【反思归纳】

1.通过芬兰人口增长阶段图可见,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__________下降开始的,________的下降打破了“高位静止”的均衡状态,使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____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加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口出现____增长。

2.人口增长转变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人类社会________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________下降。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________的作用是直接的,这也正是人口增长转变首先从________下降开始的根本原因。 探究点二 常见的人口问题

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专家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 材料二 2000年(灰色)和2050年(白色)我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2009年9月媒体报道: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温州、重庆等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用工荒”。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的技工,有些地区的普工、服务员、学徒工也出现较大缺口。

(1)材料一中“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带来哪些问题?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珠三角、长三角高级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4)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请

【反思归纳】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人口________化现象比较普遍,会导致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方面的社会问题,甚至陷入______循环的境地,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而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低,人口死亡率________,容易出现人口______严重、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应采取鼓励生育和吸纳外来移民的政策;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另一方面出现__________加速发展的趋势,所以应采取____________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

一、选择题

(2011·北京东城区质检)下表是某国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图”。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该国处于上图中的 ( ) A.阶段Ⅰ B.阶段Ⅱ C.阶段Ⅲ D.阶段Ⅳ

2.该国1975~2005年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 A.总量有波动,但变化不大 B.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减缓

C.经历了慢—快—慢的过程 D.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加快

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在四个年份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某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时,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

A.①以后,②之前 B.②以后,③之前

C.③以后,④之前 D.④以后,①之前

读“中国2005~2050年人口变更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反映出的我国人口构成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劳动力增加 B.性别比平衡 C.老龄化趋重 D.独生子女减少

6.人类学家:这是有史以来最剧烈的人口结构变更。引起中国这种人口结构变更的原因并非是( )

A.多子多福观念的驱动 B.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C.计划生育的惯性 D.现代人生育观念的变化

下图为“我国2005年和预测的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2005~2050年,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B.少年人口比重增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加快

C.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需要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D.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8.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

①自然环境②生产力水平③社会观念④宗教信仰⑤国家政策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2010·课标全国文综)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9~10题。

9.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 )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10.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 )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我国出生人口1 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

自然增长率为5.08‰。

材料二我国每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

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

人口的7%,则视为人口老龄化)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

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________年,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

(3)下面漫画“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反映出我国

面临的的人口问题是什么?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

些内容?

12.读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所处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哪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目前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类似于图中哪一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对图中人口增长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Ⅰ B.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国家是Ⅱ

C.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Ⅲ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国家是Ⅳ

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出生率②不断增长③缓慢④加快⑤零增长⑥负增长⑦出生率⑧死亡率⑨自

然增长率⑩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原始?传统○

21现代

问题思考

1.人口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改善,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可见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死亡率,进而影响人口增长的转变。死亡率的下降打破了“高位静止”的均衡状态,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出生率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加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口出现零增长。

2.发展中国家受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无法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和良好的受教育机会等因素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口增长模式大多未进入现代型。3.虽然现在我国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已经较低了,部分省市甚至已经进入或将要进入零增长或负增长时期,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加的绝对人口数量庞大,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和流动人口4个高峰将相继到来,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问题交织,经济社会转轨时期不稳定因素增多,人口与发展问题更趋复杂,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还要采取重大举措来加强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见下图。(2)原始低增长原始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不高

(3)增长减缓过渡产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大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医疗条件得以改善

(4)现代

反思归纳

1.死亡率死亡率加快出生率零

2.生产力死亡率死亡率死亡率

探究点二

(1)“未富先老”说明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或者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问题:社

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加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2)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长很快,老龄化现象将十分严重。

(3)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普遍较低。

(4)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劳

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我国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但人口过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反思归纳

年轻恶性控制人口增长上升老龄化老龄化控制人口数量

课后练习区

1.B 2.D 3.D 4.A 5.C 6.A 7.C 8.C 9.A 10.B

11.(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 2000~2005 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

(3)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

和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

(4)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例;提高人口素质。12.(1)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模式(原始型)。

(2)Ⅱ。(3)B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导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方法小组互动学习法比较法 【基础知识】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__________。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________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 a.19世纪以前:以_____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b.“二战”后:人口从_______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_________的人口增多。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______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______的现象。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______,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____、土壤、___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_______有时也会促发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_________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治、_____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______、社会变革、______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 一、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 对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空间位移: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 2.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1章人口的变化word复习学案

人口的变化总结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地区分布及代表性国家。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 3.人口问题的形成及其解决措施。 4.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5.人口统计图(金字塔图、三角坐标图等)。

主题一:人口数量的变化 ?主题训练 (2015·上海卷)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B) A.2003年 B. 2008年 C. 2010年 D. 2012年 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B) A.基本稳定 B. 逐年增加 C. 先增后减 D. 整体趋减 3.“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C)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主题升华:人口数量增减与人口问题 (1)影响人口数量增减的两个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机械增长率。 (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 (3)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增减,主要看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总量不断增加或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总量不断减少。 (4)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增减,一是看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二是看该地区的人口机械增长率,两者之和为正,该地区人口不断增加;两者之和为负,该地区人口不断减少。 (5)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带来压力,而人口增长过慢,甚至负增长,会阻碍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人口的增长要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协调发展。 主题二:人口金字塔 ?主题训练 (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D)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B)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人口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 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 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 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说明 导入新课投影课本“图1.1世界60亿人口日”和国家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为中国第 13亿小公民颁发证书图片,让学生思考:为 什么这两个孩子的出生备受社会关注? 思考回答问题。 图片导 入使学生感 受到当今人 口问题的严 峻形势。 板书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探究活动 自学讨 论由世界第60亿人口及我国第13亿人口的诞生,说明 人口的数量变化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人口的数量变 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通过读“图1.2 10万年以 来的人口增长”及“图1.3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讨论完成读图思考 题。 学生在分析不同时期人口数量 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 依据。(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 看曲线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 为什么工业革命后比农业革命 期间的人口增长要快,是由于 图1.2的坐标单位间隔是不均 匀的。)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到底取 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因 为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 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 中引导学生 如何从类似 人口增长曲 线图中获取 有价值的信 息,并分析 影响人口增 长产生时间 差异的原因 (通过展示 不同时期人 们生产、生 活的图片来 得出原因)。 归纳资料 提取信 息展示课件材料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与自然增 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 的关系。 完成课本P3“活动”题,注意人口的增长 除了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什么有 关。 学生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率反 映的是人口自然增长速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 亡率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 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教师或学生纠正、补充) 通过课本第 三页“活 动”,学生 可得出人口 的自然增长 不仅与人口 自然增长率 有关,而且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一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让学生从潜意识里明白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和人有关的地理,也是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的过渡。 明确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的 迁出或者迁入,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类型(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了国界划分)。而后,又从二个方面诠释了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要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就必须关注人口问题。并使学生能根据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节提到的人口迁移一方面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 方面,它又促进了城市的推进,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自然地理基本有所了解,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感性的认 识和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于人文地理还没有接触。 【课标要求】 1. 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3. 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人口迁移的基本内涵,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了解人口迁移的意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了解除了这两个主要方面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战争、宗教、生态环境变化等。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分析讨论法。 2. 探究活动,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3. 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 1、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训练 下图为“某国2019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19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下图所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 4.根据预测,从2019年到2050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读图,回答下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6—8题。 6.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19年 B.2019年 C.2019年 D.2019年 7.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 8.“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9—10题。 9.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10.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统计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特点。读图完成11—12题。

1.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班级 姓名 _____ 【学习目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重要图表等的解读,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学会对人口变化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重点难点】 1.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特点及转变影响因素。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学法指导】 重视概念理解。弄懂概念内涵,准确理解把握概念;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夯实基础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因素: 、 。自然增长率= 。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1)时间变化特点: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 不同, 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2)地区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 的水平,人口增长 。人口政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 ,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 的措施,使人口增长趋于 。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 、 。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 、 。 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 原始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特征)。 传统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低高型)人口增长_________。 现代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三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_。 4、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1)过程:原始型 。 (2)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 和 等 (3)人口增长模式的区域差异:①原因:不同国家、地区的 和 差异的扩大 ②表现:以 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进入 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 。③总体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 ④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 。原因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材第5页、第6页“活动”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编制人:梁宏程爽廖海钦审核人:梁宏 【课程标准】 1.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 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一、知识清单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2、人口迁移概念:一_________ 3、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____________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_____________ )的迁移活动;国 内人口迁移是指在 ________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P8填表) 、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读课本和图填表) 6、人口迁移的意义: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③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认为,人 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因素的综合反映。 2.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 等式最主要的, _____________ 有事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3.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_____ 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其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 等式主要因素。都是为了寻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更好的 ______________ ,改 善 ________________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6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学案人教版

16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 人口的自然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 1)时间差异 业革命前人口增长□01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02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 03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4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 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05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原因分析 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 06出生率和□07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08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02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模式构成指标:A□01出生率、B□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转变 增长模式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 03传统型现代型 名称原始型□ 特点“高高低”“高低高”“□04低低低” 表 增长模式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 05传统型→现代型 转变过程原始型→□ 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等 .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06现代型。 1)发达国家:□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07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3)全世界:由□ 08现代型的转变。 4)中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 1)定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01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 .环境人口容量 02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1)实质:某地□ 03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04资源是主要的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 制约因素。 .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05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 发展战略。 3)谋求措施 .近年来,德国政府一直鼓励本国居民生育,但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什么? 示:德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因而政府鼓励本国居民生育。德国社会福利待遇高, 生育观念的转变,导致鼓励生育的效果不佳。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学案新人教必修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成因。3.学会运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世界人口的增长 (1)数量变化的总趋势:不断增长。 (2)时间差异 (3)空间差异 ①特点: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②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思考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是否说明人口总数在下降(暂不考虑人口机械增长)? 答案不能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时,如果仍是正值,则人口总数仍在增长。如果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则说明人口总数在下降。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如上图):a出生率;b死亡率;阴影部分为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点 类型 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A(原始型) 高高低 B(传统型) 高低高 C(现代型) 低低低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过程: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2)表现 差异具体表现 时间20世纪50年代 到70年代中期 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空间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3)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 思考 为什么我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每年净增人口还很多? 答案年净增人口=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虽然我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故每年净增人口还很多。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判断人口迁移及人口迁移的类型。 (2)通过读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图,并结合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 (3)通过课本阅读学会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变化,会分析人口的迁移效应。 教学重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课前预习: 一、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在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 ⑴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年)的迁移活动。 ⑵国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向另一个 移居的现象。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是最主要的,___________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其中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是主要因素。 3、政治、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4、个人因素: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三、人口迁移的分类

2、国内人口迁移(中国为例)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地区 当代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3、国内人口迁移(案例2:美国为例) 合作探究1: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 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 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 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 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 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 合作探究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 有 利 影 响 不 利 影 响 迁 入 地 时期 迁移原因 迁移流向 19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以后

2020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6微专题二十人口数量变化思维导图学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6微专题二十人口数量变化思 维导图学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题。 材料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39%。 材料二下图为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状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不平衡 B.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C.人口流入加重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2.材料二的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3.(2017·高考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 增长到90亿。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 是( )(1)该国可能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A.中国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2)根据预测,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A.人口增长模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4.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有调查结果显示,过半受访一孩家庭不想生育第二 个孩子。据此并读图完成(1)~(3)题。 (1)一孩家庭不想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原因,不包括( ) A.抚养成本增加 B.生育风险增大 C.母亲职业特点 D.祖辈经济支持 (2)国家“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 ) A.延长人口红利期 B.快速增加劳动力 C.快速增加国防兵员 D.拉动婴幼儿消费 (3)提高生育率的措施包括( ) ①建立健全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社会福利体制②配置公共教育、医疗资源③平衡地 区男女人口比例④公共政策与生育政策的调整全面接轨⑤建立完善的生育和育 儿假期保护法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5.(2014·课标Ⅰ,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 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 该国人口增 长特征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 年 6.(2014·福建文综,5~6)人口抚养比是指非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关于《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各阶段的特点、原因和地理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与方法。 4.联系实际分析某个地区某个时期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 【使用说明】 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 2、找出不明之处做好标记,写下问题,交给课代表 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4、学案用完后,上交检查 【自主学习】 一、人口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和。 2、人口迁移概念: 3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国内人口迁移是指。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填表】

图 5.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 【读课本P8和图1.8填表】 (1)二战后,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主要是由于 ; (2)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 地区吸引 了大批外籍工人。 6、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 、 、 等影 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 (2) 8、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 往往起重要作用。此 外, 、 、 、 、 、 ,也 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合作探究】 1、如何判断是否是人口迁移? 【读图思考】下图中A 、B 、C 分别代表三 个不同的行政区,D 代表国外,请说出各箭 头的含义。

2、现代我国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有何影响?(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入手分析) 对迁出地: 对迁入地: 3.读案例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 (2)图中人口迁移属哪一种人口迁移? (3)美国四次人口迁移的原因及方向? (4)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口迁移的的推力是什么? (5)20世纪70年代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的拉力是什么? 4.读案例3分析:我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原因?比较分析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什么不同? 【巩固提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或国家)的是 A.西欧 B.拉丁美洲 C.澳大利亚 D.西亚 2.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游牧民的迁移 B.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 C.日本人去美国定居 D.中国人去欧洲旅游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设计1

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教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 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 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课标解析】 课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解析: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的概念,读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名称和特点,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预习:提前发导学案 附:导学案

【课标解析】 课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解析: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的概念,读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名称和特点,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主干知识点梳理】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60亿人口日(了解) 2、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 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3、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 (1)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 (2)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均衡性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指标: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和三项指标共同决定的。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学习目标: 1. 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 2. 运用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图,并结合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3. 结合案例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学会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所产生的影响。【自学释疑】 一、人口的迁移(自主学习第8-9页课文内容) 1.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的概念是什么?人口迁移的分类?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是指人口____ 并____ 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迁移活动; (2)特点:以___ 性、________ 的移民为主; (3)①19世纪前:流向:欧洲到_____ 和 ____ 为主;特点:从______ 国家流向 ______ 国家 ②二战后:特点: _____________ 移民减少,短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流 向:________ , _________ 从境外招募外籍工人的_________ 禾廿________ 石油输出国。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指在____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新中国:①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国家有_______________ , 有__________ 进行。②20世纪80年代前:流向:由________ 向 _____ 和东北。③20世纪80年 代后:由于受国家_____________ 政策的影响,特点:流量 _,流向也明显变化。流向:由 中、西部迁往_____ 部。(结合图1.9 )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主学习第10页课文内容) 1. 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有哪些?请举出一两例加以说明。 2. 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分别有哪些?在这些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什么因素? 【互动探究】 探究一:人口迁移的判断 1.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A、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人口的数量变化复习学案

学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 本节知识体系: 【问题思考】 1.为什么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带来什么影响? 2.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 3.2004年我国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仅为5.78‰,比2003年下降0.14‰。部分省市已经进入或将要进入零增长或负增长时期。为何中央还要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来加强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探究点一 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的转变 (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绘制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折线图。 (2)在A 阶段,芬兰人口增长模式所处阶段为__________阶段,属于________型人口增长模式;此阶段的社会生产力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 阶段,芬兰人口处于人口增长模式的__________阶段,属于________型人口增长模式;在此阶段,死亡率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D 阶段,芬兰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 【反思归纳】 1.通过芬兰人口增长阶段图可见,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__________下降开始的,________的下降打破了“高位静止”的均衡状态,使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____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加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口出现____增长。 2.人口增长转变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人类社会________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________下降。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________的作用是直接的,这也正是人口增长转变首先从________下降开始的根本原因。 探究点二 常见的人口问题 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专家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 材料二 2000年(灰色)和2050年(白色)我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

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学案6: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会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① 增减人口②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③____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类型 (1)国际人口迁移 概念:人口跨④________并改变住所达到⑤____________(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特点 (2)国内人口迁移 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⑨________的现象。 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和原因 1.自然因素 (1)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_____和自然环境的?__________,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2)主要因素:气候、?________、水、?________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2.经济因素:?____________、交通、?________等。 3.社会因素????? 特殊因素:? 、文化等重要因素:○ 21 、○22 、战争 和宗教等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 23____________往往起主导作用。 我的疑惑 1.

2. 3. 4. 探究点一人口的迁移 『探究材料』 2010年底至2011年春初,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大量人口纷纷撤离两国回国;其中我国采用海陆空全方位撤侨工作,于3月6日前将3.2万余人全部安全撤离回国。 『探究问题』 1.大量的人口迁移到埃及、利比亚等国家,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非洲的人口迁到美洲与材料中的人口迁到中东地区,二者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影响? 3.读教材P8内容和P9图1.9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分析中国各个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原因,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有哪些? 『规律总结』 “人口迁移”这个概念中包括了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移动距离的长短并不能作为人口迁移的标准。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人口迁移的规模大小(或人口流动的流量大小);(2)人口迁移的方向(或迁

高三一轮复习 人口的变化教学设计

第一章? ?? 人口的变化 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 (1)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注意: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指标:A出生率、B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征及转变 增长模式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 名称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特点“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 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等 (1)发达国家:现代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4)全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现代型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较低的,在进入现代型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而引起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 (1)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3.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谋求措施:

2020届高考地理通用版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八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作业

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八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某区域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 1.1965年至2045年,该区域劳动人口数量由逐年增加到逐年减少的转折点是 ( ) A.1965年 B.1980年 C.2015年 D.2045年 2.根据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推测该区域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为(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3.根据图示信息,推测该区域可能是( )

A.中国 B.法国 C.日本 D.印度 【解析】1选C,2选D,3选A。第1题,从图中看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且由正增长变为负增长,说明劳动人口数量开始逐年减少。第2题,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较低,人口增长缓慢,可能会出现劳动力不断减少的情况,因此,该区域目前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为现代型。第3题,2015年法国和日本老龄化严重,劳动人口已经开始下降;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可能会出现劳动力不断减少的情况;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不会出现劳动人口减少的情况。 (2019·东莞模拟)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回答4、5题。 4.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 ) 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 B.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

C.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 D.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 5.引起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 ) A.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 B.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 C.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 D.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 【解析】4选D,5选B。第4题,从A阶段到C阶段人口的存活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说明健康水平在提高。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在下降,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2018·厦门模拟)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完成6、7题。 6.关于该地人口压力指数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