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 国家复兴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与意义

国家复兴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与意义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目前处于重要的改革攻坚区和深水区同时也是战略的机遇期,我们必须牢牢的抓住这个时期,确保2020年完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这一伟大指标,能否顺利实现小康社会影响着我们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主要是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内容、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对于小康思想的理解以及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研究小康社会的必要性,从经济的发展方式中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深层次探究问题产生原因,最终分析在我们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的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康社会;建成;历史演进;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增速提高,但经济结构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经济内部体制发展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协调既是一种发展手段,又是一种发展目标,同时也是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目标和标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各项经济事务的资源禀赋和发展能力间存在很强的复杂性和分化性,例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二元结构矛盾等问题。目前,我们国家有成千上万的农村人口和贫困的努力,农村和城市相比,不仅存在严重的差距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财富的分配,社会阶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分化比较明显。和谐发展是党在当前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规律上的明智选择。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矛盾和冲突,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路径依赖,寻求经济事务的平衡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整合和系统。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

所谓的从各个方面的进行建设小康社会,从最基础的方面来讲是要建成关于全国上下所有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得以稳步全面提升、使社会发展可以到达一个整体平衡状态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来研究,能够从历史的状态、空间的布局和性质的体现这三个方面分析和把握:

从纵向的时间上来看,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是从微小的积累到逐渐迈向制高点的过程,即到21世纪末期,每一个国民的生产总值平均下来的占有量是将近8000多元,能够初步的满足社会现代化的建设。

从空间上,能够从各个方面立足于全局把建立实现社会主义的小康的社会分为层次性建设和布局规划建设。在结构中,必须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从全局上来看人民群众的生存基本问题全民可以实现携手跨入小康社会;最终完成“三步走”策略第三步,这其中对于经济、政治、环境等其他的各个层面。赵锦辉学者在《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行动纲领》中提出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实现我国当下改革的主要途径。

在布局中,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发展必须以一个较为均衡形式稳步前进,我国的工人和农民在收入,工资福利待遇,医疗保险待遇等其他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市建设和农村建设差别逐渐拉开、各个地区的差别扩大的形势却逐渐变小,有城镇户籍的人数超过将近一半的比重,从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来看发展较为健全,家庭整体的收入情况呈上涨的趋势,其根本的目的是让群众实现全面小康。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就是从较低端的层次不断的趋近于较高层次。使我国能进入经济中高速发展、人民民主得到充分保障、科教水平有质的提高、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提升、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全面的建成小康社会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研,是党在实现小康社会方向的正确判断,制定有关方针和政策,是采用科学的领导方式依照法律去监督和管理国家的相关事务。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的历史意义

在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时期是小康社会的建成关系到了最终关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胜利(。让我们能够站在现在这样一个历史过程要害点上,深入的去体会,把党中央精神进行贯彻落实,对于当前国际形势要冷静的分析,我们国家目前处于改革开发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在目前这种全世界处于和平与发展大的环境中,对于我们国家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机遇来临时,我们要果断抓住,当困难来临时,我们要沉着应对,确保2020年完成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实现,这是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全体人民的要求。

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在实践中不停的接力向前,在历史的长河中,小康社会的

存在永远都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可以完成和到达的愿望最,早在《诗经》里就有了“小康”这个词语。可是当建成和达到小康社会正真被列入计划时已是1949年成立之后了(。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工程师邓小平把“小康社会”这四个词展现在人民群众当中,邓小平在访问其他国家的时候看到了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产业建设上都非常的先进,回国后,小平同志对于我们党在国家建设上有了深入的思考,在《邓小平文选》当中多处有提到“小康”这个词,在那个时期生活上达到小康和小康社会有双重的涵义,仅仅是指对于人们在于温饱和富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点,当时也是小康生活的起步阶段,从十六大报告后,关于小康社会不只要求在吃饭的基本问题的处理,而是对于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有进一步的提高,这其实是我们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充满自信心的体现,也是我们党在正面向大众早日过上好日子新的期望新向往的详细回应。

三、结语

从1949年建国后,我国不断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而努力,如果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小康社会是一个必经阶段,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途径,成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是以建设小康社会为具体的目标,小康社会的研究也是我国一直研究的对象,通过对以前研究的分析发现,目前总体上是达到小康的水平,这一路走来硕果累累,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目前是改革的攻坚阶段,能否达成小康社会的这一目标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所在,全面建成小康对于我国来说是实现富国强兵,人民幸福,民族复兴重要保障。

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这是关系民生问题能否更好的实现,这其中关于经济、政治、文明、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具体施行,在这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中的矛盾复杂多样,我们必须要运用矛盾的观点辩证统一的看待,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地巩固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向着社会主义强国努力奋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张提.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J].山东经济,2004年第3期,第19页-第22

页.

[2]刘晓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105页-第111页.

[3]黄荣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4]贺铿.关于总体小康水平和全面小康社会的设想[J].管理前沿,2003年第3期.

[5]方玉萍,从“总体上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滁州师专学报,2003年12月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