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B三基色原理在线监测技术论文

RGB三基色原理在线监测技术论文
RGB三基色原理在线监测技术论文

RGB三基色原理在线监测技术论文

摘要:三基色RGB在线检测技术,具有与传统光电比色完全不同的结构原理,但是在抗干扰能力方面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完全可以将该技术应用于在线检测中。

1 市场分析

目前采用光电比色的工作原理的在线监测技术,几乎都是采用传统单色光的比色原理进行的,在RGB三基色的检测应用研究不多,主要是基于实验室色度测定仪等应用研究居多,在线应用尚处于空白阶段,开发在线技术,对于推动新型检测分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 工作原理

根据Grassmann定律,由三种颜色(三原色)混合能产生任意颜色,三原色可以选取,但必须相互独立,即其中任何种原色不能与其余两种原色相加混合得到,目前最常用的是红(R)、绿(G)、蓝(B)三原色,色配中所需要的三原色数量成为三刺激值。颜色匹配方程为:若待测光是某一种波长的单色光,所对应的R、G、B值称为光谱三刺激值,用r,g,b表示。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根据W.D.Wright 和 J.Guild 的颜色匹配的实验结果的平均值定出了匹配等能光谱色的三刺激值,从而制定了色度系统,它的数值只决定于人眼的视觉特性,因此下式可得:CIE1 931-RGB色度系统,它的数值只决定于人眼的视觉特性。Cλ=r(R)+g(G)+b(B)

3 技术方案

3.1 传感器选型颜色传感器的分类大致为两类:分光式和光电

电视原理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色温是(D) A.光源的温度 B.光线的温度 C.表示光源的冷热 D.表示光源的光谱性能2.彩色三要素中包括(B) A.蓝基色 B.亮度 C.品红色 D.照度 3.彩色电视机解码器输出的信号是( B )。 A.彩色全电视信号 B.三个基色信号 C.亮度信号 D.色度信号 4.我国电视机的图像信号采用残留边带方式发射的原因是为了(B)。 A.增加抗干扰能力 B.节省频带宽度 C.提高发射效率 D.衰减图像信号中的高频5.PAL制解码器中,4.43MHz带通滤波器的作用是从彩色全电视信号中取出(B)。A.亮度信号 B.色度和色同步信号 C.复合同步信号 D.色副载波 6.彩色电视的全电视信号与黑白电视的全电视信号相比,增加了(D)。 A.三基色信号 B.三个色差信号 C.两个色差信号 D.色度与色同步信号 7.三基色原理说明,由三基色混合得到的彩色光的亮度等于( D )。 A.红基色的亮度 B.绿基色的亮度 C.蓝基色的亮度 D.三个基色亮度之和 8.普及型彩色电视机中,亮度与色度信号的分离是采用( A)分离方式完成的。 A.频率 B.时间 C.相位 D.幅度 9.我国电视机中,图像中频规定为( D )MHz。 A.6.5 B.31.5 C.33.57 D.38 10、彩色的色饱和度指的是彩色的(C) A.亮度 B.种类 C.深浅 D.以上都不对 11.在电视机中放幅频特性曲线中,需要吸收的两个频率点是( D )。 A.30 MHz/31.5 MHz B.31.5 MHz/38 MHz C.38 MHz/39.5 MHz D.30 MHz/39.5 MHz 12.彩色电视机中,由彩色全电视信号还原出三基色信号的过程称为( B )。 A.编码 B.解码 C.同步检波 D.视频检波 13、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指的是( B )。 A.NTSC制 B.PAL制 C.SECAM制 D.以上都不对 14.PAL制编码器输出的信号是( B )。 A.三个基色信号 B.彩色全电视信号 C.三个色差信号 D.亮度信号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 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A: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B:空间混合: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

视觉媒体特性(精)

视觉媒体特性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4 人类信息交流中,最丰富的信息流是视觉媒体。凡是通过视觉传递信息的媒体,都属于视觉类媒体。它包括图形、图像、文字以及一切形象化的视觉信息形式。视觉类媒体特性研究,涉及光度学、色度学、图形学、数字信号处理和人类视觉生理心理特性等,认识和运用其基本特征,是视觉媒体处理的各种技术之基础。作为一名专业的图形设计员来说,了解视觉媒体特性是必不可缺的。下面我们将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来分析和说明视觉类媒体的主要特性。 一、可见光谱与光度学参量 人眼所看到的客观存在的世界,通常称之为景象。客观物体所发出的光线或是物体受光源照射后所反射、透射的光,在人的视网膜上成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功能,它使人能借助视媒体去认识世界。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光电转换技术进步,使人类能够以各种方法来记录、处理、传输客观景象,如各类图片、照片、绘画、文稿、X光胶片等:不仅是获取和记录那些人眼可见的图像信息还可利用非可见光和其它手段成象,或利用适当转换装置将其变为人眼可视图像,例如红外成象、超声成象、微波成象等;科学技术使人的视觉能力逐步增强和延伸。从‘物理上讲,光线是电磁波的一种能量辐射形式。电磁波的主要参数包括:传播方向,所具能量,极化情况和波长。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很宽,根据波长不同,具有不同性质,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谱、紫外线、X射线、’宇宙射线等。可见光谱在电磁波中仅是很窄的一段,其波长在380至780毫微米之间,波长不同呈现不同的颜色,从紫、蓝、绿、黄到橙、红,连续地变化。描述方法使用如下物理量:光源发光强度、光通量、照度、亮度,还使用视敏曲线反映人眼的感觉特性。 二、三基色原理 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会引起不同的彩色感觉,然而同样的彩色感觉却可以来源于不同的光谱成分的组合,这个事实说明,光谱分布与彩色感觉之间的关系是多对一的,也说明在彩色重现过程中并不要求客观景物反射光的光谱成分,而重要的是人眼应获得原景物的相同的彩色视觉。实验证实,大自然中几乎所有颜色都可以用几种基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而得到。三基色原理包括如下内容: 1.选择三种相互独立的颜色,即不能以其中两种混合而得到第三种作为基色,将这三基色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可获得自然界各种彩色感觉。如彩色电视技术中选用红(R)、绿(G)和蓝(B)作为基色,印染技术中选用黄、品红、青作为基色。 2.任意两种非基色的彩色相混合也可以得到一种新的彩色,但它应该等于把两种彩色各自分解为三基色,然后将基色分量分别相加后再相混合而得到的颜色。 3.三基色的大小决定彩色光的亮度,混合色的亮度等于各基色分量亮度之和。

三原色或三基色

三原色或三基色 三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三原色分为两类,一类是色光三原色,另一类是颜料三原色 三基色原理 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原色的加减性质 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时,会产生其他颜色。在不同的色彩空间系统中,有不同的原色组合。可以分为“叠加型”和“消减型”两种系统。 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的。可见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颜色就是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光。这三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零,就是黑色(黑暗)。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监视器等主动发光的产品中。 颜料三原色——减色法原理 而在打印、印刷、油漆、绘画等靠介质表面的反射被动发光的场合,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光源中被颜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减色法原理。减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被动发光的场合。在减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颜料分别是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 应用与实践

三色原理教你调色

理解三色原理教你调色 讲到绘画、图像,自然离不开谈颜色,所有的图案都是由基本形状和颜色组成,颜色构成了我们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我们将要了解颜色的原理,它将是我们美工的基础。 (一) 三基色原理 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蓝色=品红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黄色、青色、品红都是由两种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们又称相加二次色。另外: 红色+青色=白色 绿色+品红=白色 蓝色+黄色=白色 所以青色、黄色、品红分别又是红色、蓝色、绿色的补色。由于每个人的眼睛对于相同的单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们用相同强度的三基色混合时,假设得到白光的强度为100%,这时候人的主观感受是,绿光最亮,红光 次之,蓝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还有相减混色法。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颜料能吸收红色而反射青色,黄色颜料吸收蓝色 而反射黄色,品红颜料吸收绿色而反射品红。也就是: 白色-红色=青色 白色-绿色=品红 白色-蓝色=黄色 另外,如果把青色和黄色两种颜料混合,在白光照射下,由于颜料吸收了红色和蓝色,而反射了绿色,对于 颜料的混合我们表示如下: 颜料(黄色+青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艺术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艺术分析 这是一个视觉大众化时代,色彩在商业视觉传达设计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消费者是否喜欢商品,60%~90%因商品的色彩而决定。色彩在商业视觉传达设计中优于图形传达和文稿传达,具有特殊的诉求力,能更准确、快速的传达信息与思想感情从而引起人们的购买欲。因此设计师应明白色彩与商品的关系,探索色彩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并发挥色彩在商品视觉传达中的效应,打开商品的市场。 标签:视觉传达设计;色彩符号;商品与色彩 AbstractThis is an era of visual popularization. Col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mercial visual design. Whether consumers like the commodities or not depends on the colors (60%-90%). Color is better than the graphic commun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communication in commercial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due to its special appeal which can be more accurate and rapid to convey information and express thoughts and feelings,and arouse people’s interest and desire to buy. Therefore,designers should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ors and commodities,and explore their relations and the rules of using them,so that we can promote the marketing and sales of the commodities by applying the effect of colors in the process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一、色彩的符号内涵 色彩在视觉设计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有冲击力、最有影响力的视觉语言,用最低的成本创造出最高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设计师必须懂得和色彩沟通,了解它们的属性内涵。 1.色彩的情感规律 在21世纪,色彩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刺激我们的感官,同时影响我们的生活。人们在遇到色彩的一瞬间,就会对其做出评价,产生喜欢或厌倦的感觉,这就是色彩的情感。例如:一般在贺卡请柬上黑色只用来做点缀色,如果大面积运用黑色,人们的感觉会不舒服,在情感上也难以接受,因此我们要学会利用色彩来激发人们的喜爱之情。再譬如,某些品牌的BB霜采用粉红色外观设计,再搭配脱俗的包装,很快就打动了爱美的女士。 2.色彩的象征性 色彩在我们生活中会引起联想。当人们看到某种色彩时,会在心理上产生反应,引起联想,这个就是色彩的象征性。例如:红色象征热情,于是看见红色便令人心情兴奋;蓝色象征理智,看见蓝色便使人冷静;绿色象征生命、和平,看到绿色就想到希望;白色象征纯洁和神圣,面对白色,令人清爽;黑色象征死亡

电视原理试题和答案打印版[答案]

总复习题 下面试题为电视机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 1、色温是(D) A、光源的温度 B、光线的温度 C、表示光源的冷热 D、表示光源的谱分布 2、彩色三要素中包括(B) A、蓝基色 B、亮度 C、品红色 D、照度 3、用RGB计色制表示单色光时有负的色系数,这是因为( D) A、这样的单色光不存在 B、这样的单色光饱和度太高 C、这样的单色光不能由RGB三基色配出来 D、这样的单色光要由负系数对应基色的补色配出来 4、水平扫描的有效时间的比例可以由( C)反映。 A、行频 B、场频 C、行逆程系数 D、场逆程系数 5、均衡脉冲的作用是( B) A、保证场同步期内有行同步 B、保证场同步起点的一致 C、保证同步信号的电平 D、保证场同步的个数 6、关于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以下哪一点是错的( C) A、隔行扫描一帧内的扫描行数是整数 B、逐行扫描一帧内的扫描行数是整数 C、相同场频时,二者带宽相同 D、隔行扫描可以节省带宽 7、下面的( D)与实现黑白电视与彩色电视的兼容无关 A、频谱交错 B、大面积着色原理 C、恒定亮度原理 D、三基色原理 8、PAL彩色电视制式的色同步信号与NTSC彩色电视制式的色同步信号( D) A、相同 B、U分量不同 C、V分量不同 D、完全不同 9、从彩色的处理方式来看,( A)制式的色度信号分辩率最高 A、NTSC B、PAL C、SECAM D、都差不多 10、NTSC彩色电视制式中副载频选择的要求不包括( B) A、实现频谱交错 B、减少视频带宽 C、尽量在视频较高频率端 D、保证色度带宽不超出视频上限 11、色同步信号的位置在( C) A、行同步脉冲上 B、行消隐信号的前沿 C、行消隐信号的后沿 D、场消隐信号的后沿 12、关于平衡调幅以下哪一种是正确的( C) A、平衡调幅中有载频分量 B、平衡调幅波的极性由载频决定 C、平衡调幅利于节省功率 D、平衡调幅可以用包络检波解调 13、彩电色度通道中色度信号与色同步信号的分离采用的是(B)方式。 A、幅度分离 B、时间分离 C、相位分离 D、频率分离 14、彩电中行输出变压器的作用是(D)。 A、为显像管提供工作电压 B、为小信号供电电路提供直流电压 C、为ABL电路、行AFC电路提供控制信号 D、A和B和C 15、彩电高频头(高频调谐器)的输出信号是(B)。 A、高频图像信号与伴音信号 B、中频图像信号与第一伴音中频信号

05级电视原理期末复习

电视原理期末复习大纲 2007/12/24 一、光的特性和人眼的视觉特性 1.光源:不同类型光源的区别是它的光谱功率分布不同。为了比较不同光源光谱功率分布的差异,采用光 谱相对功率分布,即纵坐标采用各波长辐射功率和555nm辐射功率的比值(555nm处为1)。 2.色温:为了便于进行白光光源的比较和色度计算,常用色温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白光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 某光色的色温:将绝对黑体在一定光色下的绝对温度称为该光色的色温。 3.光源是指发光的物体。为规范照明体的光谱特性,定义了几种标准的白色光源:A、B、C、D65、E。 目前电视系统采用D65白作为基准白,演播室采用3200K的基准白。 4.在等能量分布的光谱中,人眼感到最亮的是黄绿色,而感觉最暗的光是红光和紫光。要获得相同的亮度 感觉,555nm黄绿光所需要的辐射功率最小。 5.光通量:单位时间内,光源发出的能被人感觉的辐射能量:光通量=辐射功率×光谱光视效率值 6.1光瓦(W)是指辐射功率为1瓦的555纳米谱色光(黄绿光)光源发出的光通量。辐射功率为1瓦的其他 波长的光的主观感觉的光通量都小于1光瓦,等于对应的光谱光视效率值. 7.画面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之间可分辨的亮度差级数称为亮度层次(灰度层次)。 8.实验证明,人眼适应平均亮度后,分辨的亮度范围最多为100:1,因此电视不需要呈现很大的亮度范围 (无须重显景物真实的亮度)。只需重现人眼(对景物)可分辨亮度范围的对比度、亮度层次。 9.视觉惰性是指当有光脉冲刺激人眼时,人眼视觉的建立和消失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光线消失后,视 觉暂留现象称为视觉暂留。视觉暂留为电影和电视成为可能。 10.临界闪烁频率f c:不引起闪烁感觉的光源最低重复频率。它与许多因素有关,影响最大的有两个:脉冲 光源亮度和背景亮度(暗趋势)的差值(越大越高);明亮时间占空比(越小越高)。 11.人眼分辨图像细节的能力称为人眼的分辨力。分辨力用分辨角衡量。人眼对静止图像黑白细节的分辨角 为1ˊ~1.5ˊ。人眼对彩色细节(如红、绿相间的水平条)的分辨角比黑白细节分辨角大3至5倍。 二、三基色原理与计色系统 1.颜色的三要素:亮度、色调、饱和度。色调、饱和度合称色度。 2.同色异谱色:颜色感觉相同,光谱组成不同的光称为同色异谱色; 黑、白、灰是中性色调,饱和度为0,即非彩色只有亮度差别,无色调、饱和度。 3.三基色原理的主要内容:人眼能够感觉到的大多数色光都可以由三种线性无关的光混配出来,合成彩色 的亮度由3个基色的亮度之和决定,而色度则由3个基色分量的比例决定。这三种线性无关的光称为三基色,通常采用红绿蓝。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作者:————————————————————————————————日期: 2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及应用 色彩的导向设计。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我们生活在色彩的世界当中,色彩对我们视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周围的环境色彩越来越繁多,怎么样才能使起到引导或警示等作用得导向设计脱颖而出,在众多的色彩环境之中显得醒目,是值得研究的。一般导向设计都运用比较醒目的色彩,以期发挥最好的引导或警示等效果。但在特定的环境里,也需要有相适应得导向设计色彩的运用,例如医院一般运用比较柔和的色彩,既避免了使人心情烦躁,又给人视觉上产生一种舒适感,而不是运用过分醒目刺激的颜色,否则会引起病人烦躁不安,不利于身体健康;又如按照人们常规的视觉习惯,红色一般代表禁止,黄色代表警示,绿色代表允许等等,最常见的要属十字街口的红、黄、绿交通信号灯,对以上含义的表达可以说是最恰当不过了。交通信号灯若是运用柔和的色彩毕竟会给交通带来极大的不便,还会因对信号灯的辨识不清而引发交通事故。色彩在导向设计当中色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的人性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理论家约翰内斯·伊顿说:“在眼睛和头脑里开始的光学、电磁学和化学作用,常常是同心理学领域的作用平行并进的。色彩经验的这种反响可传达到最深处的神经中枢,因而影响到精神和感情体验的主要领域。”由此可见,色彩的设计直接与受众的审美心理相联系,色彩作为事物的表象在人脑中由于人的心理作用和文化因素产生出某种深层次上的审美意义。基于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色彩联想和象征的色彩设计,即为色彩的人性化设计。色彩设计的人性化是基于设计心理学理论,以品牌认知为目标,通过对消费者色彩心理及情感体验的研究来制定相关产品的色彩策略。要使色彩设计人性化,就要增加视觉传达作品在感官上的刺激。简单地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就是用来赏心悦目的,色彩的设计与搭配就是为了制造强大的视觉的冲击力,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销售产品,实现产品的经济价值。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在购买商品时,视觉因素是最主要的,消费者往往会因为一个产品的色彩而产生购买欲望。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多元素、多学科交叉的设计学科类。 一、视觉传达设计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概念 视觉传达设计流行于196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是兴起于19世纪中叶欧美的印刷美术设计的扩展与延伸。现在通常认为: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视觉传达设计包括:“视觉符号”和“传达”这两个基本概念。 “视觉符号”是指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如摄影、电视、电影、造型艺术、建筑物、各类设计、城市建筑以及各种科学、文字等用眼睛能看到的,它们都属于视觉符号。“传达”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如所有的生物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以及人体内的信息传达等。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特点 1.视觉传达设计通过视觉形式传达信息 视觉传达设计具有“沟通性”。它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信息,也需要观者的接受。设计中的传达应该使对方理解、接受而传达。 2.视觉传达设计多是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 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主要还是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如:招贴、宣传手册、图书、标志、包装印刷、杂志等。

浅谈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艺术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艺术完成人: 班级:1231 学制:3年 专业:平面设计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10

目录 摘要........................................................ .. (1) 一、概述 (1)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解析 (1)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素 (1)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2) 三、色彩的构成 (2) (一)色彩的种类 (2) 1.无彩色系 (2) 2.有色彩系 (2) (二)色彩的属性 (2) 1.色相 (2) 2.明度 (2) 3.纯度 (3) 四、色彩与心理 (3) (一)色彩的情感体验 (3) (二)色彩与心理联想 (4) 五、色彩的对比 (5) (一)色相对比 (5) (二)纯度对比 (5) (三)明度对比 (6) (四)冷暖对比 (7) (五)面积对比 (7) 六、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8)

(一)标志设计与色彩 (8) 1.标志设计与色彩的表现 (8) 2.标志设计与色彩应用 (8) (二)包装设计与色彩 (9) 1.包装设计与色彩的表现 (9) 2.包装设计与色彩应用 (9) (三)广告设计与色彩 (10) 1.广告设计与色彩的表现 (10) 2.包装设计与色彩应用 (11) (四)服装设计与色彩 (11) 1.服装设计与色彩的表现 (11) 2.服装设计与色彩应用 (12) 七、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Abstract................................................... .. (13)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色彩》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色彩》教学大纲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名称 设计色彩 三、课程类型: 理论含实践课 四、开课系(部) 旅游管理系 五、大纲说明 1.学时、学分数、课程性质、考试方式、成绩评定 2.课程开设目的 设计色彩课程应建立在严格的造型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发挥现代艺术设计的优势,注意将色彩的物理性质与感官的心理相结合,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反应。并运用技巧取得对各种环境中的物体色彩属性和空间色调的整体认识。重点开

发学生的分析、理解、创造的心智思维,使学生能有机地联系所学专业,塑造表现对象的几种色彩配置和组合形态,实现色彩写生与色彩设计的技能提高,最终达到设计色彩课程成为专业设计的课前的演练。 3.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本门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前行课为设计素描,后续课为商业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 六、实践教学内容 第一章自然光环境中的静物写生训练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从学习绘画的角度了解自然色彩关系,了解色彩的艺术感觉和情感倾向,达到审美的表达;掌握自然光环境中写生方法,能够对自然环境中静物色彩进行客观总结和主观描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静物色彩的表现规律、形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对写实色彩进行观察、认识自然色彩,理会色彩关系。 难点:处理好构图、透视,内部构造及表现形式统一,以及写实色彩的处理方法。 【理论教学时数】1 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

第一节设计色彩的概念理解 第二节色彩原理 【实践教学时数】 9学时 【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实践法、练习法、讨论法 【实践教学内容】 1:写实性静物写生,A2 第二章商业空间局部写生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从商业空间选取一角进行写生,熟悉和掌握商业空间色彩装饰、商品陈列、灯光处理等表现的基本技能、方法。 要求学生绘画之前先了解设计的意图、构思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手法。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色彩规律和设计对象对色彩的要求来进行实际描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顾客心理的把握,对空间色彩的描绘。 难点:写实色彩和表现色彩的特征把握。 【理论教学时数】1 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

电视三种彩色制式及特点

电视三种彩色制式及特点 彩色电视广播依据三基色原理用R(红)、G(绿)、B(蓝)三基色以一定比例混合出各种色彩。在亮度信号Y传送的同时,只须再传送两个彩色信号,第三个彩色信号可由相关电路得出。在目前的彩色电视广播中传送两个彩色电视信号为B-Y、R-Y两色差信号。这两个色差信号调制到彩色副载波上,再加入到亮度信号中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经过七十多年的实际应用检验,由于两色差信号的调制和传输方式不同,在民用电视领域,常用的只有NTSC、PAL、SECAM三大制式。 1.NTSC制即正交平衡调幅制,又称N制,是美国于1953年研制成功的。NTSC制的优点是:电路简单,设备成本低。缺点是两色差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串扰和在接收端色差信号分离不彻底,容易出现颜色失真、串色。现在的录像机、激光影碟机很多都是NTSC制式。采用这种制式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菲律宾和我国的台湾省等。 2.PAL制即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PAL制是1962年由西德研制成功并正式使用。为了克服NTSC制的串色问题,PAL制两个色差信号中的一个由PAL 开关控制每行倒相一次,在接收端采用梳状滤波器可实现两色差信号的良好分离,大大减小了串色问题。其缺点是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现在采用PAL制的国家主要有德国、英国、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比利时、南斯拉夫、泰国和中国等。 3.SECAM制即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复用制。SECAM制是1956年法国工 程师亨利.弗朗斯提出的。SECAM制传输每一行彩色信号时,只传送一个色差信号;在传送下一行信号时再传送另一个色差信号,而把上一行传送的那个色差信号存储下来供本行使用,因两行图像信号间的差别不太大。SECAM制使传输彩色信号每一时刻都只有一个色差信号,不存在互扰和分离的问题,从而彻底克服了串色问题,其图像质量受传输通道失真的影响最小。其缺点是不能实现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频谱交错,故副载波光点干扰可见度较大,兼容性不如NTSC制和PAL制,同时亮度对色度串扰也大。采用这种制式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前苏联地区、东欧各国、法国等。 三种制式各有优缺点,从理论上讲,SECAM制的图像质量最好,NTSC制最差。但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新元器件的开发应用,电视机性能已大大提高,从而使图像质量得到改善。目前主观评价结果表明,三种制式图像质量差别不大。因此,这三种制式将会长期共同存在和不断地发展。

通道混合器的原理

祥解photoshop通道混合器的用法(一) :(今天我把我认为的通道混合器的原理、应用等和大家讨论一下。错了也不要用西红柿看我哦!其实通道混合器就像我们原来认识的通道一样,以前大家谈通道色变,而现在通道就像自己的手机一样,太熟悉不过了。不要把不会的东西想得太恐怖。 首先我们用红绿蓝三色图来研究: 打开通道,可以分别看到在3个通道,因为三种颜色都是255,所以在各自的通道中都显示为白色,CMYK与其相反,跑题了~

下面打开通道混合器,也许很多人会奇怪,什么是输出通道是什么,原通道又是什么?输出通道就是你要修改的通道,源通道可以理解为向你要向修改的通道(输出通道)中添入的另外两个通道的成分。也许现在不明白,没关系,下面就会明白了。也许你还奇怪为什么源通道中的红色为什么是100%,这个问题关系到RGB原理构成,我就不跑题了。

不胡侃了,进入正题了。我们首先将红色从100%调到0%。why?图怎么一下子变成青色的了?再看看通道调板,红色通道变成了一个黑通道!这是为什么?我想很多朋友已经猜到了,那我来解释一下:首先因为你所选的输出通道为红色,调整这个通道时并不影响其他通道,在通道调板中可以看出来。其次将红色调为0%表示在红色通道中将不显示白色,可以观察红色的通道调板,全黑。(题外话:在RGB的各个通道中显示为白色的表示该该通道该成分多,黑色表示少,灰色就没准了--!)最后,青色和红色是对势不两立的颜色,红色强青色就弱,青色强红色就弱。因为将红色变为了0%,所以青色胜利了。

继续我们的话题。源通道选择绿色,并调到100%。咦?图像怎么又亮啦?这时相当于在红色通道中添加了绿色通道的白色部分。因为进行的是100%的操作,所以这步相当于用绿色通道来替换红色通道,通过通道调板可以看到这一切。补充:在RGB图上,原来绿色的部分变成了黄色,是因为红+绿=黄的原因。

电视原理与电视系统 第二版 课后答案

电视原理第一章 1.1 什么是逐行扫描?什么是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相比,隔行扫描有什么优点? 答:在锯齿波电流作用下,电子束产生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一行紧挨一行的运动,称为逐行扫描。所谓隔行扫描,就是在每帧扫描行数仍为625行不变的情况下,将每帧图像分为两场来传送,这两场分别称为奇场和偶场。隔行扫描优点:节省带宽,减少闪烁感;缺点:离电视近时仍有闪烁感 1.5 全电视信号中包括哪些信号?哪些出现正在正程?哪些出现逆程?试述各信号各自的参数值及作用。 答:全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行同步信号,场同步信号,行消隐信号,场消隐信号,槽脉冲和均衡脉冲。其中图像信号出现在正程,其余信号出现在逆程。复合同步信号是用来分别控制接收机中行、场扫描锯齿波的周期和相位。复合消隐 作用是分别用来消除行、场逆程回归线。槽脉冲的作用是可以保证在场同步脉冲期间可以检测出行同步脉冲。均衡脉冲的作用是使无论奇场还是偶场送到场积分电路去的波形是完全相同的。图像信号的基本参数是亮度、灰度和对比度。 行同步:4.7us;场同步:160us;槽脉冲:4.7us;均衡脉冲:2.35us;行消隐脉冲:12us;场消隐脉冲:1612us; 1.9 我国电视规定的行频、场频和帧频各是什么?行同步脉冲、场同步脉冲、槽脉冲和均衡脉冲的宽度各是多少?行、场消隐脉冲的宽度又是什么? 答:我国电视行频:15625Hz;场频:50Hz;帧频:25Hz;行同步:4.7us;场同步:160us;槽脉冲:4.7us;均衡脉冲:2.35us;行消隐脉冲:12us;场消隐脉冲:1612us; 1.10 全电视信号的频带宽度是多少?它有何特点? 答:全电视信号的频带宽度是0~6MHz.特点:1.以行频及其谐波为中心,组成梳齿状的离散频谱。2,随着行频谐波次数的增高,谱线幅度逐渐减小。3,无论是静止或活动图像,围绕行频线分布的场频谐波次数不大于20。 1.11 彩色光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答:彩色光三要素是指彩色光可由亮度,色调和饱和度三个物理量来描述。亮度是指彩色光作用于人眼一起的明暗程度的感觉。色调是指彩色光的颜色类别。饱和度是指颜色的深浅程度。 1.12 什么是三基色原理?彩色相加混色有哪几种实现方法? 三基色原理:只要选取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色彩。具体如下:1自然界中的绝大部分彩色,都可以由三种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 2 三基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3三个基色的混合比例,决定了混合色的色度和饱和度,4 混合色的亮度等于构成该混合色的各个基色的亮度之和。混色方法:空间混色法,时间混色法,生理混色法。 电视原理第二章 2.1 彩色电视为什么要和黑白电视兼容?兼容制的彩色电视应具有什么特点?简述如何才能使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实现兼容? 答:1.为了把三基色信号由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最简单的办法用是三个通道分别地把红、绿、蓝三种基色电信号传送到接收端,在接收端再分别用R,G,B三个电信号去控制红、绿、蓝三个电子束,从而在彩色荧光屏上得到重现的彩色图像,这种传输方式从原理上看很简单,但对占用的设备及带宽来说是十分不经济的,因而也没有实用价值,从而采用彩色电视和黑白电视兼容的方式。 2.要实现彩色与黑白电视兼容,彩色电视应满足: A.所传送的电视信号中应有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两部分。 B.彩色电视信号通道的频率特性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 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A: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三原基色原理

三原基色原理 简介: 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的原理,也称三原色原理。 任何颜色都可以用红、绿、蓝这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就是三原色原理。三原色的原理可解释如下: (1)自然界的任何颜色都可以由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而每种颜色都可以分解成3种基本颜色。 (2)三原色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颜色都不能由其余的两种颜色来组成。 (3)混合色的饱和度由3种颜色的比例来决定。混合色的亮度为3种颜色的亮度之和。配色原理: 原色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紫光 黄光、青光、紫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红色光与青色光;绿色光与紫色光;蓝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电视机原理考试习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电视标准规定:图像信号的调制方式为(A )。 A.负极性调幅B.平衡调幅 C.调频D.调相 1、我国电视标准规定:伴音信号的调制方式为(C )。 A.正极性调幅B.负极性调幅 C.调频D.既调幅又调相 2、我国电视标准规定:每个频道的频带宽度为(C )。 A.4.2 MHz B.6 MHz C.8 MHz D.12 MHz 2、我国电视标准规定:视频信号的频带宽度为( B )。 A.4.2 MHz B.6MHz C.8 MHz D.12 MHz 3.我国电视机中,图像中频规定为( D )MHz。 A.5 B.31.5 C.33.57 D.38 3、我国电视标准规定的帧频和每帧的扫描行数分别为( A )。 A.25 Hz、625行B.60 Hz、525行 C.50 Hz、625行D.30Hz、525行 4、彩色电视机出现无光栅、无图像、无伴音故障现象的可能部位是(C )。 A.场扫描电路B.伴音电路C.开关电源D.A与C 4、某电视机出现有光栅、无图像、无伴音,故障原因是(B )。 A.电源B.高频头C.行扫描电路D.显像管及附属电路5、电视机中,行扫描电路停止工作时,将会出现(C )的故障现象。 A.水平一条亮线B.有光栅无图像 C.垂直一条亮线D.无光栅 5、电视机中,场扫描电路停止工作时,将会出现(A )的故障现象。 A、水平一条亮线B.有光栅无图像

C、垂直一条亮线D.无光栅 6、人眼具有最大视敏度的彩色光的波长是(D ) A.λ= 380 nm B.λ= 555 nm C.λ= 680 nm D.λ= 780nm 7、色调是由彩色光的(C )决定。 A.辐射功率B.颜色的深浅 C.波长D.掺入白光的多少 7、彩色的色饱和度指的是彩色的(C )。 A.亮度B.种类C.深浅D.以上都不对 8、当三基色信号的强度相等R = G = B时,屏幕呈现的颜色为(D)。 A.红色B.绿色C.蓝色D.白色 9、实现频谱交错时,NTSC制采用了(A )。 A.半行频间置B.行频间置 C.四分之一行频间置D.以上都不对 9、实现频谱交错时,PAL制采用了(C )。 A.半行频间置B.行频间置 C.四分之一行频间置D.以上都不对 10、PAL制中,逐行倒相的信号是( B )。 A.F U (B-Y)信号B.F V (R-Y)信号 C.彩色全电视信号D.A与B 10、PAL制中,没有实行逐行倒相的信号是(A )。 A.F U信号B.F V信号C.彩色全电视信号D.A与B 11、NTSC制彩色电视中传送彩色的两个信号是(B )。 A.U,V B.I,Q C.D R,D B D.以上都不对 11、彩色电视中用于传送彩色的两个色差信号是(C )。 A.R-Y,G-Y B.G-Y,B-Y C.R-Y,B-Y D.以上都不对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艺术

. .. .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艺术 完成人:力文 班级:1231 学制:3年 专业:平面设计 指导教师:金燕 完成日期:2014-10

文科目录编排格式 目录 摘要................................................................................................. .. (1) 一、概述 (1)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解析 (1)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素 (1)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2) 三、色彩的构成 (2) (一)色彩的种类 (2) 1.无彩色系 (2) 2.有色彩系 (2) (二)色彩的属性 (2) 1.色相 (2) 2.明度 (2) 3.纯度 (3) 四、色彩与心理 (3) (一)色彩的情感体验 (3) (二)色彩与心理联想 (4) 五、色彩的对比 (5) (一)色相对比 (5) (二)纯度对比 (5) (三)明度对比 (6) (四)冷暖对比 (7) (五)面积对比 (7) 六、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8)

(一)标志设计与色彩 (8) 1.标志设计与色彩的表现 (8) 2.标志设计与色彩应用 (8) (二)包装设计与色彩 (9) 1.包装设计与色彩的表现 (9) 2.包装设计与色彩应用 (9) (三)广告设计与色彩 (10) 1.广告设计与色彩的表现 (10) 2.包装设计与色彩应用 (11) (四)服装设计与色彩 (11) 1.服装设计与色彩的表现 (11) 2.服装设计与色彩应用 (12) 七、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Abstract......................................................................................... ..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