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概念的学习与理解

函数概念的学习与理解
函数概念的学习与理解

函数概念的学习与理解

丹阳五中 吴延俊

摘要:函数概念是重要的数学概念,学好函数概念是应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函数的传统定义与近代定义叙述不同,但实质都是从非空数集A 到非空数集B 的一个特殊的对应;函数概念包括定义域、值域及对应法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映射从集合论的角度进一步定义函数,学习映射也有利于函数概念的学习.

一、函数定义

(一)基本定义

定义1: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与x 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

定义2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值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二)定义分析

定义1是函数的传统定义,定义2是函数的近代定义.两个定义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叙述概念的出发点不同,传统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而近代定义是从集合的观点出发.函数的实质都是从非空数集A 到非空数集B 的一个特殊的对应.

举例:(1)正比例函数3y x =.(2)反比例函数1y x

= 解析:(1)是对于每一个实数x ,都有惟一的实数y 与其对应,y 是x 的3倍;非空数集A 、B 是实数集R ,对应关系f 是乘3.

(2)对每个不等于0的实数,都有惟一的实数y 与其对应,y 是x 的倒数;

非空集合A 是不等于0的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0x R x ∈≠,非空集合B 可以是实数集R (只要B 包含集合{}|0y y ≠即可),对应关系f 是求倒数.

从以上两个例子中,可以进一步明确函数的两个定义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叙述方式略有不同.符号()y f x =表示的是“y 是x 的函数”的数学表示,理解为:x 是自变量,它是对应关系所施加的对象;f 是对应关系,它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解析式,可

以是图象、表格,也可以是文字描述;y是自变量x的函数,当x为允许的某一具体值时,相应的y值与该自变量值对应的函数值,当f用解析式表示时,则解析式为函数解析式,而()

y f x

=仅仅是函数符号,表示的是与x对应的函数值.

(三)定义学习

在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了函数的传统定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在高中阶段还会学习函数的近代定义以及更多的函数,如: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因为任何函数都属于函数,都具有函数的共同特征,所以函数概念的学习尤为重要.

学习函数的概念可以通过概念的同化和知识的迁移来完成.因为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函数的定义,学生对于函数的概念已经基本形成,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的基础,教师可以以定义的方式用准确的语言直接向学生讲授函数概念,突出函数概念的关键特征,控制无关特征,运用恰当的正例与反例,从而使学生获得函数概念.同时,由于函数的传统定义已经学习过,在学习函数的近代定义时会发生学习的迁移.为了防止产生负迁移,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启发学生进行概括,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新的知识.

函数的传统定义指出了函数中y和x的关系,同时涉及到两个集合,即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取值范围,但这两个集合在定义中都没有说明.近代定义中既概括了x与y之间的对应关系是f,还明确地指出x的取值范围是集合A,y的取值范围是集合B,比函数的传统定义更具体,特点更明显.

二、函数三要素

(一)函数的三要素

由函数的近代定义知函数概念包括三个要素:定义域A、值域C、对应法则f.定义域A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构成函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值域之所以用C而不用B表示,那是因为值域C是集合B的子集;集合B中不仅包含与任意x相对应的y值,还可能包含其它数值,故集合B包含集合C.函数的值域是由函数的定义域A和对应法则f确定的.

例1:对应法则f就是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吗?

答:不是.集合A、B以及对应法则f一起称为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

例2:写出

1

y

x

=的定义域、值域.

解:函数定义域A 是{}|0x x ≠,值域C 是{}|0y y ≠.与例2相比较,集合B 可以是R ,而值域C 是{}|0y y ≠,显然C B ?;同时集合B 也可以是值域C (即B C =),但是不能是C 的真子集(B C ?).

(二)三要素的几点说明

1.定义域不同,两个函数不同;如:(),()(),()f x x x Z g x x x R =∈=∈与.

2.对应法则不同,两个函数不同;如:(),()()2,()f x x x R g x x x R =∈=∈与.

3.定义域、值域分别相同的函数,也不一定是同一个函数,还要看对应法则;如:

(),(,)()2,(,)f x x x R y R g x x x R y R =∈∈=∈∈与不同;()||,()f x x g x ==与 4.()() f x f a a 与(为常数)

的区别()f a 表示当x a =时函数()f x 的值,是一个常量.

例3:判断(1),(2)||,(3)y x y x y ===

解:y x x R y R =∈∈的定义域是,值域是,对应法则是y 的值等于x 的值;

{}||,|0y x R y y =≥的定义域是值域是,对应法则是y 等于x 的绝对值;

{}|0y x R y y =∈≥,值域是,对应法则是y 等于x 的绝对值;

根据函数的三要素,判断(2)和(3)表示的是同一函数.

注意: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来决定,当且仅当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例4:判断()51()51f x x g t t =+=+与是否为同一函数?

解:()51()51f x x g t t =+=+与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完全相同,故是同一函数.

注意:函数是两个数集之间的对应关系,与使用什么字母来表示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对应关系都是无关的.

三、函数与映射

(一)映射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

2.映射特点:①映射中集合A 、B 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他集合,同时两个集合必须有先后次序,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与从集合B 到集合A 的映射截然不同;②映射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三者缺一不可;③对于一个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A 中的每一个元素必有唯一的象,但B 中的每一个元素却不一定都有原象,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原象.

例5:判断下列关系是不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

①,:A B R f x y ==→=对应法则②{}{}20,1,2,4,9,0,1,4,9,64,:(1)A B f a b a ==→=-对应法则

解:①集合A 中的负数在集合B 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并且一个原象有两个象,故不

是映射;

②集合A 中的0,1,2,4,9分别对应集合B 中的1,0,1,9,64,一个原象有惟一确定象,故是映射.

例6:试举两例生活中的映射.

解:①每本书的封底都有一个条形码,这个条形码与书之间是一个映射;

②每个学校都给该校的学生编写一个学号,学号与学生之间是映射.

(二)函数与映射

通过学习映射的概念可以进一步理解函数,即:

集合A 、B 是非空数的集合,且B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时,映射:f A B →,就是从定义域A 到值域B 的函数.记作:(),,y f x x A y B =∈∈.简记:一个数集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即称函数.(注意:此时的集合B 就是值域)

举例:映射①235 4 ()y x x x R =+-∈;②我国的每位居民与他的身份证号之间的

映射;③平面上的点到其坐标的对应关系是从平面上的点集到二元实数集 (){},|,x y x y R ∈的一个映射与函数关系.

解析:①是二次函数,是从定义域R 到值域R 的函数.

②不是函数.因为居民与其身份证号的集合都不是数集,故不是函数.

③不是函数.因为平面上的点构成的集合是点集不是数集,故不是函数.

映射中的集合可以是数集、点集或其他集合;而函数中的集合只能是数集,可以说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映射的范围要广于函数,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函数概念既是中学数学的学习重点也是学习难点。函数概念在初中采用“变量说”,在高中采用“对应说”,它的学习决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只有充分理解函数的本质,抓住函数的三要素分析其性质、根据实际情况构造函数,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学生也只有真正地理解、掌握函数概念的本质属性,才能增强其使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函数概念教案

函数概念教案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近代定义也就是函数的第一课时内容。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概念性强是函数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只有对概念作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数学其它知识的学习,所以函数的第一课时非常的重要。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目标: (1)教学知识目标:了解对应和映射概念、理解函数的近代定义、函数三要素,以及对函数抽象符号的理解。 (2)能力训练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使学生懂得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整个中学数学,如:数、式、方程、函数、排列组合、数列极限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的代数。加强函数教学可帮助学生学好其他的数学内容。而掌握好函数的概念是学好函数的基石。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映射的概念,函数的近代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及函数符号的理解。 教学难点:映射的概念,函数近代概念,及函数符号的理解。 重点难点确立的依据: 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抽象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的理性认识的能力也比较高,对于刚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而且由于函数在高考中可以以低、中、高挡题出现,所以近年来高考有一种“函数热”的趋势,所以本节的重点难点必然落在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及函数符号的理解与运用上。 二、教材的处理: 将映射的定义及类比手法的运用作为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函数的定义,是以集合、映射的观点给出,这与初中教材变量值与对应观点给出不一样了,从而给本身就很抽象的函数概念的理解带来更大的困难。为解决这难点,主要是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运用引导对比的手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反复比较几个概念的异同,使学生真正对函数的概念有很准确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学生自主预习为辅。 依据是:因为以新的观点认识函数概念及函数符号与运用时,更重要的是必须给学生讲清楚概念及注意事项,并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样才能使函数的概念及符号的运用在学生的思想和知识结构中打上深刻的烙印,为学生能学好后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法:四、教学程序 一、课程导入

对函数极限相关性质的理解及应用1111

对函数极限相关性质的理解及应用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数学系 数学教育专业 09级3班 程艳君 摘 要:函数极限的概念和存在条件是我们理解函数极限和判断函数极限是否存在的主要依据,函数的极限在数学分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较为复杂函数极限的计算也是我们学者应该掌握的。本文浅略地介绍了函数极限的概念和存在条件,函数极限的性质以及两个重要极限在计算比较复杂的函数极限中的应用。 关键词:函数极限;重要极限;四则运算;迫敛法。 引 言: 函数极限是数学分析的重要概念,它贯彻于整个数学分析中,函数极限理论是研究函数连续、导数、积分、级数等的基本工具,而一些较为复杂的函数极限计算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最主要介绍函数极限的概念和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还有两个重要函数极限、迫敛法和四则运算法在解较复杂函数极限中的应用。 1 . 函数的极限和极限存在的条件 1.1 函数的极限 1.1.1 x 趋于∞+时函数的极限 设函数f 定义在 ),[∞a 上,类似于数列的情形,我们研究当自变量x 趋于∞+时,对应的函数值能否无限的接近于某个正数A 。例如,对于函数x x f 1)(=,从图像上可见,当x 无限的增大时,函数值无限的接近于0;而对于函数 x crc x g tan )(=,则当x 趋于∞+时函数值无限的接近于2 π。我们称这两个函数当x 趋于∞+时有极限。一般地,当x 趋于∞+ 时函数的极限饿精确定义如下: 设f 为定义在),[∞a 上的函数,A 为定数。若对任给的0>ε,存在正数M(a ≥),使得当M x >时有ε<-a x f )(,则称函数f 当x 趋于∞+时以A 为极限,记作

第2讲函数与映射的概念复习.docx

第2讲函数与映射的概念 ★知识梳理 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于,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数x ,在集合B中都冇唯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从4到B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y = /(x),x G A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在函数y = /(x),x G A中,x叫做口变量,x的取值范碉A叫做y = /0)的定义域;与x的值和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介{f(x)卜e A}称为函数y = f(x)的值域。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2.映射的概念: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元素,在集合B小都有唯-确泄的元素与Z对应,那么这样的单值对应叫做从A到B的映射,通常记为f : A — B ★重、难点突破 重点:掌握映射的概念、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难点:求函数的值域和求抽象两数的定义域 重难点:1?关于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如果没冇弄清所给函数Z间的关系,求解容易出错误问题1:已知函数y = /(x)的定义域为[a, b],求y = /(x + 2)的定义域. 问题2:己知y = /(x + 2)的定义域是[d, b],求函数y = f (x)的定义域. 1.求值域的几种常用方法 (1 )配方法:对于(可化为)'、二次函数型〃的函数常用配方法,如求函数y = -sin2兀一2cosx + 4, 变为y = - sin? x-2cosx + 4 = (cosx-1)2 + 2解决. (2)基本函数法:一些由基木函数复合而成的函数可以利用基本函数的值域来求,如函数y = log j (-x2 + 2x + 3)就是利用函数y = log丨u和u = -x2 + 2兀+ 3的值域来求. 2 2 2JC + 1 (3)判别式法:通过对二次方程的实根的判别求值域。如求函数/ 的值域 兀'―2兀+ 2 山),=严+1得y/—2(y + i)x + 2y — l = 0,若y = 0 ,则得 % = 所以y = 0 x - 2x + 2 2 是函数值域中的一个值;若y ^0 ,则由△ = [—2(y + l)『—4y(2y —1)? 0得

函数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一. 课标要求: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教材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当作三种重要的函数模型来学习,强调通过实例和图象的直观,揭示这三种函数模型增长的差异及其关系,体会建立和研究一个函数模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具体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 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5.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6.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7.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f(x)=a x的符号、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别点). 8.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了解对数换底公式及其简单应用,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通过具体函数,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f(x)=log a x符号及意义,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殊点). 9.知道指数函数y=a x与对数函数y=log a x互为反函数(a>0, a≠1),初步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f- -1(x)的意义. 10.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五种具体函数 1 312 ,,, y x y x y x y x - ====的 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11.通过应用实例的教学,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函数模型. 12.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 2..教材对函数的三要素着重从函数的实质上要求理解,而对定义域、值域的繁难计算,特别是人为的过于技巧化的训练不做提倡,要准确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拨高教学. 3. 函数的表示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重视采用不同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目的是丰富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 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研究图象,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方法.

函数定义的理解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传统定义: 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 我们将自变量x取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函数的近代定义: 设A,B都是非空的数的集合,f:x→y 是从A到B的一个对应法则,那么从A到B的映射f:A→B就叫做函数,记作y=f(x),其中x∈A,y∈B,原象集合A叫做函数f(x)的定义域,象集合C叫做函数f(x)的值域,显然有C含于B。 符号y=f(x)即是“y是x的函数”的数学表示,应理解为: x是自变量,它是法则所施加的对象;f是对应法则,它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解析式,可以是图象、表格,也可以是文字描述; y是自变量的函数,当x为允许的某一具体值时,相应的y值为与该自变量值对应的函数值,当f用解析式表示时,则解析式为函数解析式。y=f(x)仅仅是函数符号,不是表示“y等于f 与x的乘积”,f(x)也不一定是解析式,在研究函数时,除用符号f(x)外,还常用g(x),F(x),G(x)等符号来表示。 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的两个定义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叙述概念的出发点不同,传统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而近代定义是从集合、映射的观点出发。这样,就不难得知函数实质是从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一个特殊的映射。由函数的近代定义可知,函数概念含有三个要素:定义域A、值域C和对应法则f。其中核心是对应法则f,它是函数关系的本质特征。y=f(x)的意义是:y等于x在法则f下的对应值,而f是“对应”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是联系x与y的纽带,所以是函数的核心。至于用什么字母表示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法则,这是无关紧要的。 函数的定义域(即原象集合)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它是构成函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函数的定义域及从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法则完全确定之后,函数的值域也就随之确定了。因此,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为“y是x的函数”的两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都分别相同时,这两个函数才是同一个函数,这就是说: 1)定义域不同,两个函数也就不同; 2)对应法则不同,两个函数也是不同的; 3)即使是定义域和值域都分别相同的两个函数,它们也不一定是同一函数,因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不能唯一地确定函数的对应法则。 例如:函数y=x+1与y=2x+1,其定义域都是x∈R,值域都为y∈R。也就是说,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同,但它们的对应法则是不同的,因此不能说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定义域A,值域C以及从A到C的对应法则f,称为函数的三要素。由于值域可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唯一确定。两个函数当且仅当定义域与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才是同一函数。

函数极限概念

引言 在数学分析中,极限的概念占有主要的低位并以各种形式出现而贯穿全部内容,同时极限概念与方法是近代微积分的基础. 因此掌握好极限的求解方法是学习数学分析和微积分的关键一环.本文主要对一元函数极限定义和它的求解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具体求解方法中就其中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做了说明, 以便于我们了解函数的各种极限以及对各种极限进行计算.求函数极限的方法较多,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都不是万能的, 对某个具体求极限的问题,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函数极限概念 定义1[]1 设f 为定义在[)+∞,a 上的函数,A 为定数.若对任给的ε>0,存在 正数M (a ≥),使得当M x >时有 ()f x A ε-<, 则称函数f 当x 趋于+∞时以A 为极限,记作 lim ()x f x A →+∞ = 或()().f x A x →→+∞ 定义2[]1 (函数极限的ε-δ定义)设函数f 在点 0x 的某个空心邻域0 U (0x ;'δ)内有定义,A 为定数。若对任给的ε>0,存在正数δ(<'δ),使得当0<0x x δ-<时有 ()f x A ε-<, 则称函数f 当x 趋于0x 时以A 为极限,记作 lim ()x f x A →∞ =或0()()f x A x x →→. 定理1[]1 设函数f 在0'0(,)U x δ+(或00(;')U x δ-)内有定义,A 为实数。若 对任给的0ε>,存在正数'()δδ<,使得当00x x x δ<<+(或00x x x δ-<<)时有 ()f x A ε-<, 则称数A 为函数f 当x 趋于0x +(或0x -)时的右(左)极限,记作

如何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如何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1.为学生概括和领悟函数概念搭建“脚手架” 函数概念是中学阶段最难理解的概念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由f(x)的形式化表达方式所带来的高度抽象性;变量的概念涉及到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和思考问题,具有辩证思维特征;有许多下位概念(如自变量、因变量、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是派生数学概念的强大“固着点”;具有广泛应用性,建立函数模型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学能力,而且与学生的人生阅历有关;等.其中最根本的还是其高度抽象性. 众所周知,越是基础性的概念,其包摄性就越强,应用范围就越广,学生从这些概念的学习中所领悟到的数学就越本质,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养成的思维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将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所以,对这些概念就越要强调理解的深刻性、基础的稳固性.但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往往难度很大,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较多的经验积累.“是非经过故知难”,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感觉才会深刻.这些概念的教学要非常讲究从简单到综合地组织学习内容,要特别耐心地进行循序渐进的渗透和提高,要特别强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过程.中学数学中,扮演这种奠基角色的概念不是很多(如数及其运算、空间观念、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观念、随机思想等),但函数概念是当之无愧的一员.为此,教材特别注意以具体例证为载体化解函数的抽象性,为学生搭建理解的平台,铺设概括的路线和阶梯,以帮助学生感悟到函数概念的“本来面目”.其中特别注重典型实例、表格和图象直观等的作用,并强调在思想方法上给予明确、具体的指导. (1)铺设概括路线.教材在简要回顾初中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以三个有真实背景的实例为载体,先从“变量说”出发,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详细讲解第一个实例的对应关系,再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叙述后两个实例的对应关系,然后以“你能概括一下这三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吗?”为引导,使学生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概括实例的本质而形成“对应说”.接着,在函数的表示、函数的性质等内容中,不断强化对函数这一类特殊“对应关系”的认识,强化对函数所研究的问题和思想方法的理解.教材希望通过这样的概括路线,引领学生逐步领悟函数的本质. (2)实例的作用.在实例的选择中,我们特别在意它们的典型性和丰富性,因为我们相信这些例子在学生理解函数概念中能起到奠基性的“参照物”作用.教材在函数概念的引入、表示、性质和应用等各阶段,都借助实例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究、交流的机会,以便使学生在具体例子的支持下开展思维,形成函数概念理解活动的强大背景支撑. (3)表格、图象的作用.表格、函数图象不仅是“表示法”的一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它们使抽象的函数符号形象化,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机会.例如图象的种种形象和基本性质使得学生直观地“看到”、想象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种种性质,看到a的取值是如何决定y=a x的特性的,看到 y=sin(2x+)什么时候取正值或负值等.所以,图象是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概念的重要载体.另外,用函数图象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体现出的数形结合思想,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载体. (4)思想方法的明确和具体指导.从知识分类角度看,“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属“隐性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随机性中的规律性”的过程中产生的,

函数极限的综合分析与理解

函数极限的综合分析与理解 PB 王欣 极限可以与很多的数学问题相联系。例如,导数从根本上是求极限;函数连续首先要求函数在某一点的左极限等于右极限。有鉴于函数极限的重要性,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笔者写下了此文。其目的在于归纳和总结解决函数极限问题的实用方法和技巧,以期对函数极限问题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函数极限可以分成x →0x ,x →∞两类,而运用ε-δ定义更多的见诸于已知极限值的证明题中。掌握这类证明对初学者深刻理解运用极限定义大有裨益。以0x x →的极限为例,()x f 在点0x 以A 极限的定义是:,0,0>?>?δε使当δ<-<00x x 时,有()().f x A A ε-<为常数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符合定义要求的δ,在这一过程中会用到一些不等式技巧,例如放缩法等。 函数极限性质的合理运用。常用的函数极限的性质有函数极限的唯一性、局部有界性、保序性以及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极限等等。如函数极限的唯一性(若0 lim x x →存在,则在该点的极限是唯一的)可以体现在用海涅定理证明()x f 在0x 处的极限不存在。即如果()A x f n →,()B x f n →'(0',x x x n n n →∞→和), 则()x f 在0x 处的极限不存在。 运用函数极限的性质可以方便地求出一些简单函数的极限值。例如对于有理分式()()() x Q x P x f =(()()x Q x P ,均为多项式,()0≠x Q )。设()x P 的次数为n ,()x Q 的次数为m , 当∞→x 时,若m n <,则()0→x f ;若m n =,则()→x f ()x P 与()x Q 的最高次项系数之比;若 m n >,则()∞→x f 。 000()()(()0)()P x f x Q x Q x →→≠0当x x 时,。 二、运用函数极限的判别定理 最常用的判别定理包括单调有界定理和夹挤定理,在运用它们去求函数的极限时尤需注意以下关键之点。一是先要用单调有界定理证明收敛,然后再求极限值,参见附例2。二是应用夹挤定理的关键是找到极限值相同的函数()x g 与()x h ,并且要满足()()()x h x f x g ≤≤,从而证明或求得函数()x f 的极限值。

函数与映射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函数与映射的概念 ★知识梳理 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设B A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 到B 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A x x f y ∈=),(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在函数A x x f y ∈=),(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x f y =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A x x f ∈)(称为函数)(x f y =的值域。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2.映射的概念 设B A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这样的单值对应叫做从A 到B 的映射,通常记为 B A f →: ★重、难点突破 重点:掌握映射的概念、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难点:求函数的值域和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重难点:1.关于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如果没有弄清所给函数之间的关系,求解容易出错误 问题1:已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b a ,,求)2(+=x f y 的定义域 [误解]因为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b a ,,所以b x a ≤≤,从而222+≤+≤+b x a 故)2(+=x f y 的定义域是]2,2[++b a [正解]因为)(x f y =的定义域为][b a ,,所以在函数)2(+=x f y 中,b x a ≤+≤2, 从而22-≤≤-b x a ,故)2(+=x f y 的定义域是]2,2[--b a 即本题的实质是求b x a ≤+≤2中x 的范围 问题2:已知)2(+=x f y 的定义域是][b a ,,求函数)(x f y =的定义域 [误解]因为函数)2(+=x f y 的定义域是][b a ,,所以得到b x a ≤+≤2,从而

第二单元 函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第二单元 函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考点一 函数的概念 1.(2015年浙江卷)存在函数f (x )满足:对于任意x ∈R 都有( ). A.f (sin2x )=sin x B.f (sin2x )=x 2 +x C.f (x 2 +1)=|x+1| D .f (x 2 +2x )=|x+1| 【解析】选项A 中,x 分别取0,π 2 ,可得f (0)对应的值为0,1,这与函数的定义矛盾,所以选项A 错误; 选项B 中,x 分别取0,π,可得f (0)对应的值为0,π2 +π,这与函数的定义矛盾,所以选项B 错误; 选项C 中,x 分别取1,-1,可得f (2)对应的值为2,0,这与函数的定义矛盾,所以选项C 错误; 选项D 中,取f (x )=√x +1,则对于任意x ∈R 都有f (x 2 +2x )=√x 2+2x +1=|x+1|,所以选项D 正确. 综上可知,本题选D . 【答案】D 2.(2014年上海卷)设f (x )={ (x -a)2,x ≤0, x +1 x +a,x >0, 若f (0)是f (x )的最小值,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2] B .[-1,0] C .[1,2] D .[0,2] 【解析】∵当x ≤0时,f (x )=(x-a )2 ,f (0)是f (x )的最小值,∴a ≥0. 当x>0时,f (x )=x+1x +a ≥2+a ,当且仅当x=1时等号成立. 要满足f (0)是f (x )的最小值,需2+a ≥f (0)=a 2 ,即a 2 -a-2≤0,解得-1≤a ≤2. ∴a 的取值范围为[0,2].故选D . 【答案】D 3.(2015年全国Ⅱ卷)设函数f (x )={1+log 2(2-x),x <1, 2x -1,x ≥1, 则f (-2)+f (log 212)=( ).

函数与映射概念的理解

玩转函数第一招 第1招:函数与映射概念的理解【知识点理解】 ①映射.映射f : A→B 的概念。 对于两个集合A,B 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包括A、B 及f)叫做从集合 A 到集合B的映射. 记作:f:A→B. 对于映射这个概念,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映射中的两个集合A 和B 可以是数集,点集或由图形组成的集合以及其它元素的集合. ②映射是有方向的,A 到 B 的映射与 B 到 A 的映射往往是不相同的. ③映射要求对集合 A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 B 中都有象,而这个象是唯一确定的.这种集合 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在集合 B 中对应的元素的唯一性构成了映射的核心. ④映射允许集合B 中的某些元素在集合A 中没有原象,也就是由象组成的集合 C B. ⑤映射允许集合A 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 中有相同的象,即映射只能是“多对一”或“一对一”,不能是“一对多”. 一一映射:设 A ,B 是两个集合,f :A → B 是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映射,如果在这个映射的作用下,对于集合A 中的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有不同的象,而且 B 中每一元素都有原象,那么这个映射叫做从.A.到.B.上.的一一映射. 一一映射既是一对一又是 B 无余的映射. 在理解映射概念时要注意:⑴A 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 ⑵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但原象不一定唯一。总结:取 元任意性,成象唯一性。 【精准训练】

(1)设f :M→N是集合M到N的映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中每一个元素在N中必有象 B、N中每一个元素在M中必有原象 C、N中每一个元素在M中的原象是唯一的 D、N是M中所在元素的象的集合(答:A); (2)、若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 f满足 B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 A中都有原象,则称映射 f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满射,现集合 A 中有 3 个元素,集合 B 中有 2 个元素,则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满射 f 的个数是: A 、 5 B 、6 C、 8 D、 9 (答:B )(3)点(a,b)在映射f的作用下的象是(a-b,a+b),则在f作用下点(3,1)的原象为点 _______ (答:(2,-1)); (4)a、b为实数,集合M{b ,1}, N ={a,0}, f : x→ x表示把集合M中的元素x映射到集合N中a 仍为x,则a +b= A、1 B、0 C、-1 D、±1 (5)若A = {1,2,3,4},B ={a,b,c},a,b,c R,则A到B的映射有个,B到A的 映射有个,A到B的函数有个(答:81,64,81); (6)设集合M={-1,0,1},N={1,2,3,4,5},映射f :M→ N满足条件“对任意的x M,x+ f(x)是奇数”,这样的映射f有_____ 个(答:12); (7)设f :x→ x2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若B={1,2},则A B一定是_______ (答: 或{1}). 8)、已知集合A = {1, 2,3} ,B={-1,0,1},则满足条件f(3)=f(1)+f(2)的映射f : A→ B的个数是()(A)2 (B)4 (C)5 (D)7 (9)、从集合A={1,2,3}到B={3,4}的映射f : A→ B中满足条件f(3)= 3个数是()(A )2 (B )3 (C )4 (D)6 (10)、已知集合A={1,2,3},在A→ A的映射中满足条件f(3)=3,f(2)=1个数是() (11)、.A={1,2,3,4,5,},B={6,7,8,}从集合A到B的映射中满足f(1)≤f (2)≤f(3)≤f(4)≤f(5)的映射有() A、27 B、9 C、21 D、12 解:(1)当一个不等号也没有时,(即与B中的一个元素对应),则f有C13个

对函数极限概念的理解

对函数极限概念的理解 函数极限概念,不易理解。由于极限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令人很难快速正确理解和掌握极限数学语言的真正内涵,以致于学完了极限,极限的意识还很薄弱。因此,要抓住理解的关键,我们体会,宜抓住以下三点: (一)将“任意近处”的描绘性语言,转化为可进行量化比较的准确表达 考察数集X={x},若在点x0的任意近处包含有X中异于x0的x的值,则点x0称为这数集的聚点。 为着要更准确地表达这定义,我们引入点x0的邻域的概念:以点x0为中心的开区间(x0?δ,x0+δ)称为点x0的邻域。下边我们将聚点做可进行量化比较的准确表达:若在点x0的任一邻域内包含X中异于x0的x的值,则x0是数集X的聚点。关于“任一邻域”,δ=1cm算不算“任一邻域”?不算。只能说它是“任一邻域”之一部分而不是全部;δ=1mm算不算“任一邻域”?不算。只能说它是“任一邻域”之一部分而不是全部;δ=1nm算不算“任一邻域”?不算。只能说它是“任一邻域”之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点x0的邻域可以无穷小。因此,“任一邻域”是一个无穷集。 对聚点x0本身来说,可以属于X,或不属于X。也就是说x0在X上可以有定义或无定义。x0在X上无定义时,它的邻域也存在,叫做空心领域。 (二)注意函数f(x)在x接近于x0时的性态。 设在区域X内给定函数f(x),且x0是X的聚点。这函数f(x)在x接近于x0时的性态是值得注意的。相对于自变量x,通过法则f,得到f(x),若出现了f(x)无限趋近于数A的性态,或者叫做f(x)与数A的差距无限小的性态,则可类似于x0的邻域δ,把ε看作A的邻域, 而把这种性态更准确地表达为:Ⅰf(x)- AⅠ<ε(ε是任一大于零的数)。这个表达就具备了可 进行量化比较性。 (三)δ与ε的关系 从x与f(x)的关系看,前者为因,后者为果。但是从x0的邻域δ与A的邻域ε的关系看,则是前者依赖后者,总是要先给定任一ε>0,而后求那个能保证ε成立的δ。即δ的几何空 间受ε的几何空间的约束。既然f(x)无限趋近于数A的性态,可更准确地表达为:Ⅰf(x)- A Ⅰ<ε(ε是任一大于零的数),那么,使Ⅰf(x)- AⅠ<ε(ε是任一大于零的数)成立的δ应是什么样呢?也就是如何依赖Ⅰf(x)- AⅠ<ε求δ呢?具体过程如下: 将Ⅰf(x)- AⅠ变形:Ⅰf(x)- AⅠ=MⅠx-x0Ⅰ,其中M是一个与x无关的常量。 再取δ=ε M ,则当0<Ⅰx-x0Ⅰ<δ时,有0<Ⅰx-x0Ⅰ<ε M ,整理为00能求出δ>0,只须Ⅰx-x 0Ⅰ<δ能使Ⅰf(x)- AⅠ<ε(式中的x取自X 内且异于x0)成立,则称当x趋向于x0时(或在x0)函数f(x)以数A为极限。 记成:lim x→ x0 f x=A

函数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I 一. 课标要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 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教材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当作三种重要的函数模型来学习,强调通过实例和图象的直观,揭示这三种函数模型增长的差异及其关系,体会建立和研究一个函数模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具体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 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5.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6.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7.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f(x)=a x的符号、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别点). 8.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了解对数换底公式及其简单应用,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通过具体函数,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f(x)=log a x符号及意义,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殊点). 9.知道指数函数y=a x与对数函数y=log a x互为反函数(a>0, a≠1),初步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f- -1(x)的意义. 1 10.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五种具体函数y = x,y= x3,y=x-1,y = x2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11.通过应用实例的教学,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函数模型. 12.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1.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 2..教材对函数的三要素着重从函数的实质上要求理解,而对定义域、值域的繁难计算,特别是人为的过于技巧化的训练不做提倡,要准确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拨高教学. 3.函数的表示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重视采用不同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目的是丰富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 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研究图象,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方法. 4.教材将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进行了逻辑顺序上的调整,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思维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函数的概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汇报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5分钟)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目标设计和教法与学法选择。 1、教材的编写意图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函数的思想方法贯通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它不仅对所学过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也是学好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以及数列等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下面从纵横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横向分析:旧教材在导入新课时基本上采用复习回顾初中函数知识导入新课或直接单刀直入给出新知识点,强调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连续性,而幼师学生往往初中数学基础薄弱,齐加尼克现象突出,面对枯燥乏味理论的数学知识早已失去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这种导入将是无效的。新教材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选取了丰富的背景实例和应用实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趣味问题导入,最能激发人们的思维活动,唤起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参与意识。 纵向分析:初中时学生都接触了函数,比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只强调函数是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不涉及抽象符号f(x),不强调定义域和值域,采用的定义是“变量说”,是一个描述性概念,而对“变量”,“变化”,“对应关系”等涉及函数本质的内容,要求是初步的。 高中阶段要建立函数的“对应说”,突出函数概念的核心与本质是“对应关系”,虽然它比“变量说”更具一般性,但两者的本质一致。不同的是:①表达方式不同,高中用集合与对应语言表达;② 明确了定义域和值域;③引入了抽象符号f(x)。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上述分析,教学重点为通过丰富实例,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在两个集合之间所存在的对应关系f ,进而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刻画这一关系,获得函数概念。 自然地,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抽象符号)(x f y 的理解,尤其对f 的意义的理解。 3、教学目标设计

1.1 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第一章 函数 1.1 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4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集合、区间、邻域及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了解函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集合、映射及函数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集合及其运算 1、集合概念 (1) 什么是集合? 所谓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2) 集合的表示法 a 列举法:就是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表示.由元素n a a a ,,21组成的集合A,可表示成 A={n a a a ,,21} b 描述法:若集合M 是由具有某种性质P 的元素x 的全体所组成,就可表示成 }|{P x x M 具有性质= (3) 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属于、包含、子集、真子集、空集. 2、集合的运算 (1) 并集 {| }A B x x A x B ?=∈∈或;(2) 交集 {| } A B x x A x B ?=∈∈且 (3) 差集 \{| }A B x x A x B =∈?但 (4) 全集与补集(或余集) 全集用I 表示,称A I \为A 的补集记作C A . 即 \{| }C A I A x x I x A ==∈?但 集合的并、交、补满足下列法则: (1) 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 (2)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3) 分配律:)()()(C B C A C B A ???=??, )()()(C B C A C B A ???=?? (4) 对偶律:C C C B A B A ?=?)(,C C C B A B A ?=?)( (5)幂等律:A A A ?=A A A ?=;(6)吸收律:A A ?Φ=A A ?Φ= 两个集合的直积或笛卡儿乘积 {(,)| }A B x y x A y B ?=∈∈ 且 二、区间与邻域 1、映射与领域 区间:开区间 ),(b a 、闭区间 ],[b a 、半开半闭区间],(b a ,),[b a 、有限,无限区间. 邻域:)(a U 或}|{),(δδδ+<<-=a x a x a U a :邻域的中心,δ:邻域的半径 去心邻域: }||0|{),(δδ<-<=a x x a U 左δ邻域),(a a δ-、右δ邻域),(δ-a a . 2、映射概念 定义 设,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 ,使得对A 中的每一个元素x .按法则f ,在B 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则称f 为从A 到B 的映射,记作 f B →:A 或,f y x A →∈:x| 其中,并y 称为元素x 的像,记作)(x f ,即 )(x f y =,而x 称为元素y 的一个原像。 映射f 的定义域:f D A =,映射f 的值域:(){()|}f R f A f x x A ==∈

函数的概念解读

函数的概念 一、教材分析 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是从“变量说”到“对应说”,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 本节《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二、重难点分析 函数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应该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定义,并具体研 究了几类最简单的函数,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本书第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这为学习函数的现代定义打下了基础。 2、不利因素:函数在初中虽已讲过,不过较为肤浅,本课主要是从两个集合间 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是一个抽象过程,要求学生的抽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比较高,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目标分析 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会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数的定义 域、值域。 2、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逻 辑思维、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 的创新品质。

函数、极限、连续重要概念公式定理

一、函数、极限、连续重要概念公式定理 (一)数列极限的定义与收敛数列的性质 数列极限的定义:给定数列{}n x ,如果存在常数A ,对任给0ε>,存在正整数N ,使当n N >时,恒有 n x A ε-<,则称A 是数列{}n x 的当n 趋于无穷时的极限,或称数列{}n x 收敛于A ,记为lim n n x A →∞ =.若 {}n x 的极限不存在,则称数列{}n x 发散. 收敛数列的性质: (1)唯一性:若数列{}n x 收敛,即lim n n x A →∞ =,则极限是唯一的. (2)有界性:若lim n n x A →∞ =,则数列{}n x 有界,即存在0M >,使得对n ?均有n x M ≤. (3)局部保号性:设lim n n x A →∞ =,且()00A A ><或,则存在正整数N ,当n N >时,有()00n n x x ><或. (4)若数列收敛于A ,则它的任何子列也收敛于极限A . (二)函数极限的定义 (三)函数极限存在判别法 (了解记忆) 1.海涅定理:()0 lim x x f x A →=?对任意一串0n x x →()0,1,2,n x x n ≠= ,都有 ()l i m n n f x A →∞ = . 2.充要条件:(1)()()0 lim ()lim lim x x x x x x f x A f x f x A + -→→→=?==; (2)lim ()lim ()lim ()x x x f x A f x f x A →∞ →+∞ →-∞ =?==.

3.柯西准则:()0 lim x x f x A →=?对任意给定的0ε>,存在0δ>,当 100x x δ<-<,200x x δ<-<时,有()()12f x f x ε-<. 4.夹逼准则:若存在0δ>,当00x x δ<-<时,有)()()x f x x ? φ≤≤(,且0 lim ()lim (),x x x x x x A ?φ→→==则0 lim ()x x f x A →=. 5.单调有界准则:若对于任意两个充分大的1212,,x x x x <,有()()12f x f x <(或()()12f x f x >),且存在 常数M ,使()f x M <(或()f x M >),则()lim x f x →+∞ 存在. (四)无穷小量的比较 (重点记忆) 1.无穷小量阶的定义,设lim ()0,lim ()0x x αβ==. (1)若() lim 0() x x αβ=,则称()x α是比)x β(高阶的无穷小量. (2)() lim ,())() x x x x ααββ=∞若则是比(低阶的无穷小量. (3)() lim (0),())() x c c x x x ααββ=≠若则称与(是同阶无穷小量. (4)() lim 1,())() x x x x ααββ=若则称与(是等价的无穷小量,记为()()x x αβ~. (5)() lim (0),0,())() k x c c k x x k x ααββ=≠>若则称是(的阶无穷小量 2.常用的等价无穷小量 (命题重点,历年必考) 当0x →时, sin arcsin tan ~,arctan ln(1)e 1x x x x x x x ????? ? ? ? +? -?? () 2 11c o s ~2 (1)1~x x x x ααα-+- 是实常数 (五)重要定理 (必记内容,理解掌握) 定理1 0 00lim ()()()x x f x A f x f x A -+→=?==. 定理2 0 lim ()()(),lim ()0x x x x f x A f x A a x a x →→=?=+=其中. 定理3 (保号定理):0 lim (),0(0),0x x f x A A A δ→=>设又或则一个,当 000(,),()0(()0)x x x x x f x f x δδ∈-+≠><且时,或. 定理4 单调有界准则:单调增加有上界数列必有极限;单调减少有下界数列必有极限. 定理5 (夹逼定理):设在0x 的领域内,恒有)()()x f x x ? φ≤≤(,且 0 lim ()lim (),x x x x x x A ?φ→→==则0 lim ()x x f x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