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2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讲)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2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讲)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2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讲)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

圈层结构(讲)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

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

(2016?上海卷)(一)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

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答案】1、D 2、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月球环境。学生要明确月球是真空状态,大气的作用很重要。地球表面的大气和水加剧了土壤的形成,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岩石主要是物理风化形成月壤,不同于地球土壤。地球的大气层可以抵挡直径小的陨石,月球却没有这层屏障,于是任何一颗陨石也会造成伤害。

(2016?上海卷)(二)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半个月内清晨6点出现的月相示意图。

3.当月球出现在天际最高位置甲处时,其月相是

A.满月

B.上弦月

C.新月

D.下弦月

4.当月球出现在天际的乙位置时,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日食、大潮

B.日食、小潮

C.月食、大潮

D.月食、小潮【答案】3、D 4、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月球环境。

【名师点晴】主组题主要考查月相变化。学生如果了解月相规律,这道题也是较容易的。

满月以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黄经差0度;

娥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黄经差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黄经差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左右):黄经差90度—180度;

满月(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黄经差180度;

月相满月以后: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左右):黄经差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黄经差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黄经差270度—360度;

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黄经差为360度。

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日食一般多发生在朔日。

(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

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下列问题。

32.图中M日最接近()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3. 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答案】32.B 33.A

【解析】

试题分析:

3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①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④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故C

先排除;据上题分析,ab处都为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长不存在日照时间长短问题B排除,天气状况该图无法判断D排除;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ab所处纬度不同而导致太阳高度不同a纬度较b低,所以太阳直射赤道时离直射纬度近,太阳高度大,被大气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故A正确。

考点: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名师点睛】该题以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为材料,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第1问,关键找到突破口,根据“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说明该时期内,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该时期包括冬至日,因而可以推测出图中M日最接近是夏至日;第2问,可以使用排除法,结合选择项来分析,a点太阳辐射大于b点,图中只有两点纬度差异,其他海陆位置、天气状况都不确定,所以可以很快推出A答案正确。

(2015?山东卷)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图3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7、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8、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53﹪

B、62﹪

C、70﹪

D、78﹪

【答案】7、A 8、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区域日照百分率计算,读图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日照时数的影响因素中,天气状况、纬度、海拔高度都有影响,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天气,是天空中的云量的多少。根据图中月份和各月的日照时数,容易判断7月份出现低谷。结合季风气候区的特点,不难判断是云量。根据材料中概念,图中表示数值是实际日照时数,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3月份的春分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即每天日照12小时,可以计算出理论日照时数,进而求出百分数。

(2015?上海卷)下图所示为某天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箭头为地球公转方向。

26、从该日起大约经过4天,在上海能够看到的月相是()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7、假设一个月内会发生月食现象,则月球从图示位置开始,到出现月食,大约需要的天数是()

A、3天

B、8天

C、12天

D、16天

【答案】26、B 27、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月球公转运动。

(2014·新课标Ⅰ卷)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2题。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故从资源条件看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

第2题,考查人类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依题意,太阳能光热电站由众多反光板构成,而众多反光板聚焦太阳能使锅炉加热产生蒸汽,有可能对途经此处的飞鸟造成伤害,故C正确。反光板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则会降低地表温度,从而降低作物产量,故A、D两项错误;飞机飞行高度一般远高于高塔高度,故该电站的建设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B不正确。

(2013·江苏卷)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_______ __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1)东部多,西部少地形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2)四川盆地阴雨、雾天多

(2013上海卷)(一)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1.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

A.0.52天文单位

B.1天文单位

C.1.52天文单位

D.2.52天文单位

2.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①宇宙空间强辐射②火星引力强大③火星大气层稠密④环境长期失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A 2.D

【解析】

【考点定位】该题结合宇宙探索考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归纳总结】

1.天体:

(1)定义: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2)天体类型:

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②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组成

(3)光年: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为150亿~200亿光年。

【方法技巧】

天体的判别

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按其成因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有恒星、行星、卫星、星云、彗星、流星体、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人造天体有运行在宇宙空间中的人造卫星、太空实验室、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天体,但地球的一部分或者附属物不能称天体,例如: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等都不是天体。

【典题突破】1.下列物体可称为天体的是:

A.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 B.卫星

C.吉林1号陨石 D.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答案】B

考点二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条件及其成因

【归纳总结】

1.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条件

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2.

3.我国和世界一些著名航天基地的地理区位及条件分析

【典题突破】(2018·赣中南五校联考)据腾讯新闻2017年1月26日消息,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据此回答2~3题。

2.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 )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D.距日距离较远

3.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③D.①②③

【答案】2.D 3.B

考点三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归纳总结】

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2

(1)总体特征

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明显,高值和低值的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之间,高值的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在四川盆地。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而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呈

东西向分布。

我国太阳能分布的高值和低值中心均位于北纬22°~35°,在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2)特例分析

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其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匮乏。

【方法技巧】

1.图示法理解影响地表获得太阳辐射能多少的因素

2.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1)首先要分析纬度因素,纬度因素决定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如海南岛和东北地区比较,主要是纬度差异的结果。

(2)其次要看地势和天气状况,纬度相同或相差较小的地区,要分析地势和天气状况的差别。如海南岛、台湾东侧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于西侧,主要是降水天气不同的结果。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在于地势差别太大。

(3)最后还要根据具体条件,看大气的透明程度。

3.分析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强弱的方法

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纬度呈负相关。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弱;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

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海拔(地势)呈正相关。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海拔越低,太阳辐射越弱。

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云量呈负相关。云量越大,太阳辐射越弱;云量越少,太阳辐射越强。

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也与坡向有关。阳坡太阳辐射强于阴坡;背风坡太阳辐射强于迎风坡。

4.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的判读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某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图1)、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分布图(图2)、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图3)等。这些图都具备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在判读方法上与其他等值线图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判读时可以充分借鉴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

图 1 某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图2 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分

布图

图3 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

要素时,一般从纬度、地势、天气等角度进行回答。

(1)看极值

读出图中最大值(如图1中①点数值最大,介于6 000~6 500之间)、最小值(如图1中②点数值最小,介于3 000~3 500之间),求出差值大小。

(2)看整体趋势

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如图2中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3)看走向

看等值线的走向(如图3中成都西侧年日照时数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弯曲方向(如图2中乙地区附近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由南向北弯曲)、闭合(如图1中①、②两地,图2中甲地)及疏密(如图1中②地附近等值线密集,图2中丙地等值线比丁地稀疏)。(4)析成因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

①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有

关。

②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如图1中②地,图2中乙地附近)。

③等值线的闭合与地势高低(如高原、盆地)、山脉走向(如迎风坡、背风坡)等有

关。

④等值线的疏密更多地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如图1、图3 中等值线密集区都与地

势起伏大有关)。

【典题突破】(2018·天津××区一模)读××市年平均等日照时数线分布图(单位:小时),完成4~5题。

4.影响××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势高低B.经度位置

C.海陆位置D.纬度位置

5.甲地日照时数少的原因是( )

A.地势低洼,气压低,降水多 B.热岛效应强,蒸发较旺盛

C.建筑物密集,遮挡阳光多 D.大气污染重,阴雨天气多

【答案】4.C 5.D

考点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归纳总结】

1.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

2.

(1)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层中的层,它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

强弱的标志。

(2)不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相关性不同,其中两者变化完全呈正相关关系的是 ( )

A.70°N~80°N

B.60°N~70°N

C.50°N~60°N

D.低纬度地区

(3)由此可以看出,太阳活动不仅对地球磁场、电离层产生影响,同时还对地球

产生影响。

(4)为了预防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不利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光球太阳活动

(2)A (3)气候

(4)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预报体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考点五地球的内部圈层

【归纳总结】

1.不连续面:在地球内部,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是莫霍界面,在地面以下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一是古登堡界面,它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2.地球内部结构: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图解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地壳的厚度不同,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3千米,大洋地壳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②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1.图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组成特点

2.地壳“厚薄”歌

大陆厚,海洋薄——海陆差异;

山地厚,平原薄——地貌差异。

海岭厚,海沟薄——海底差异;

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

3.数字法记忆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两种地震波,即纵波和横波。

二:两个不连续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三:三大内部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三:三大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典题突破】(2018·株洲模拟)当地时间2017年1月4日,哥斯达黎加境内的图里亚尔瓦火山大规模喷发,地热蒸汽夹着火山灰喷涌而出,严重影响当地机场航班的正常起降。据此回答7~8题。

7.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8.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7.C 8.B

考点六地球的外部圈层

【归纳总结】

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一般把2000~3000千米的高空作为大气圈的上界,人类发射的许多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的轨道高度在此范围内。

大气的成分如下表所示:

2.水圈

3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地球的外部圈层通过生物圈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于地理环境。

其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如图所示:

【方法技巧】

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圏层和外部圈层,其关系图如下:

【典题突破】 2016年9月27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2千米,导致半空布满火山灰。据此回答9~10题。

9.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10.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答案】9.C 10.B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地理 必 修

2017—2018学年 第一章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课时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定义,知道宇宙的特点、天体及其类型 2.知道天体系统的定义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 3.掌握太阳的基本情况,在太阳系的地位以及八大行星的共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教材插图、数据,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 2.通过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阅读课文,掌握太阳的基本特点和八大行星的共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天体、天体系统的定义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教学难点: 天体系统和太阳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图示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具:学案,多媒体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宇宙环境没有具体认知 二、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咱们听着这首《夜空中最亮的星》看着这梦幻,五彩斑斓的天空,望着这浩瀚的宇宙有没有想过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浩瀚的宇宙。现在咱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一下第二页到第四页,时间四分钟。 [自主学习]:第二页到第四页,时间2分钟 [教师板书]: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师]:同学们时间到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是宇宙,它有什么特点,哪位同学来回答呢? [学生]: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宇宙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 [教师点评]: [教师]:宇宙在新华字典里面的解释就是,上下四方曰宇,就是空间,古往今来曰宙,就是时间。所以宇宙是空间与时间的统一体。现在同学们在书上画下来宇宙的概念。(注:学生可能会问,老师为什么宇是空间,宙是时间,书上不写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而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解释这只是顺序不同)而宇宙的特点就是物质性和运动性。 [板书]:宇宙:定义、特点 [教师]:现在咱们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宇宙有什么物质。 [学生]: [教师]:同学们说了很多现在咱们呢一块通过图片来看一下宇宙里面有哪些物质。 [PPT]展示图片讲解恒星,行星,星云,流星体,星际物质,卫星等天体这概念,

1.1地球的宇宙环境练习(有答案)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哈雷彗星、流星体②月球、星云③航天飞机、陨石④恒星、待发射的航天飞机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体形态多种多样,是物质的,是孤立存在的 B.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只有相邻的天体才可以构成天体系统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许,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结合下图回答3~6题。 3.从发射节省能源角度考虑,最合适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飞船“神舟七号”运行时所在的天体系统不.包括(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5.酒泉成为载人航天发射场的有利条件是 ( ) A.海拔高,接近卫星所在的大气层 B.纬度低,接近同步地球轨道 C.气候干旱,晴天多,空气透明度高 D.设备先进,科技力量雄厚 (二)综合题 6.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___ ___, 轨道离地球最近的是__ ____。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轨道 和________轨道之间。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 ______向______。请在图中地球的公转 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来。 (4)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此天体成为该天体系统中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什么?(6)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什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题:地球的宇宙环境附详解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练习:地球的宇宙环境附详解 一、选择题 (一)2016年9月27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2 km,导致空中布满火山灰。据此回答1~2题。 1.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多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解析:1.C 2.B 第1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及上地幔顶部,A、B错。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C对。岩石圈的下部是软流层,D错。 第2题,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A错。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对。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部,C 错。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与地球的内部圈层也有密切的关系,D错。(二)2017年10月19日,人类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一个来自太阳系外的天体, 被命名为“Oumuamua”(奥陌陌)。观测显示,“奥陌陌”具有干燥的固体外壳,并不具备“彗发”。下图是该天体穿过太阳系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最有可能是奥陌陌运行轨道的是() A.轨道① B.轨道② C.轨道③ D.轨道④ 2.从天体类型看,“奥陌陌”最有可能是() A.星云 B.小行星 C.彗星 D.行星际物质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太阳系中八颗行星运行轨道具有共面性特征,图中只有轨道④明显位于不同平面上,故最有可能是奥陌陌运行轨道的是轨道④,故选D项。 第2题,“奥陌陌”并不具备“彗发”,因此并非主体由冰块构成的彗星,而是由岩石构成的小行星。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外表呈云雾状;行星际物质是填充在行星际空间极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 (三)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但仍有很多领域的问题难以解决。据此完成第1--2题。 1.“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导致() ①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②信鸽迷途③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④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到下列哪个国家旅行有可能欣赏到因“太阳发脾气”而形成的空中梦幻景 观?() A.加拿大 B.英国 C.意大利 D.巴西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太阳发脾气”指的是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导致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干扰地球磁场,信鸽迷途,A正确;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第2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知道科学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1、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3、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4重点、难点 、宇宙处于有序状态之中,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1、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天、地、人系统。2、地球的特殊性和普通性。3[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知道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首先我们先学习一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顺序,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便说)? 宇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尸子》一书:“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即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在探寻宇宙的奥秘。一、宇宙: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建议:如果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物质性: 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 仰望夜空,我们会发现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 [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便说)? 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观察图1—1—1中的天体: A猎户座星云是一块巨大的暗星云中的一部分,这里不断诞生着新星球。猎户座上这块美丽的星云,为我们揭开恒星诞生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观测资料。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好像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看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宋会要》中记载:“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这是关于一颗超新星的记载,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B太阳: C土星:距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美丽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土星的平均密度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阳系唯一比水轻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土星环是由无数个小卫星构成的物质系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 D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卫星反射太阳光,但除了月球以外,其它卫星的反射光都非常微弱。卫星在大小和质量方面相差悬殊,它们的运动特性也很不一致。太阳系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其它的行星各自都有数目不等的卫星。E彗星:1997年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彗星,称为“世纪彗星”。 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周期为76年。 拖着一条长尾巴在满太阳系横穿的彗星从来就是地球的一大威胁。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曾有预言说它将和地球相撞,造成许多受不了极度恐惧的人先行自杀。直到5月21日,地球安然通过了哈雷彗星稀薄的彗尾,世界才透过一口气来。 彗木相撞,《彗星撞地球》。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号9苏梅克-列维“日的22日至17月7年1994.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F流星:运行于星际间的尘埃颗粒和固体小块称为流星体,如果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称为流星现象。未燃尽落到地球上的残骸称为陨星。 狮子座流星雨:最壮观的流得雨,1966年11月17日美国西部都能看到辉煌无比的狮子座流星雨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2001.11.17夜23点~2001.11.18晨5点:最多一小时1000多颗,每分钟40颗。 (2)运动性: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具体表现在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观察图1-1-2 各种天体系统。 地月系: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 太阳系:由中心天体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周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八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从遥远的太空看地球》的视频展示地球之美,进而课件展示《开学第一课》刘洋的话“在深邃、苍茫的宇宙间,仿佛才真正明白了什么

是宽广,领悟到什么是无垠......这颗我们世代栖息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竟然显得那么瑰丽、那么耀眼......去太空走了这么一趟,看见了地球的渺小,更明白了地球的伟大;离开了地球,才意识到这颗星球无限的依赖、无限的爱.......”导入 【板书】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介绍】中国古汉语中对“宇宙”两个字的定义?“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从这个角度来看,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讲解】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过渡】在这个无限时间、无限空间的宇宙中,到底有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多媒体演示】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图片。 【板书】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讲解】宇宙间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2011·沧州高一期末)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中代表金星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根据各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可知,①为水星,②为金星,③为火星,④为天王星,⑤为土星。 【答案】 B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A.行星③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B.行星③轨道和行星④轨道之间 C.行星①轨道和行星②轨道之间 D.行星④轨道和海王星轨道之间 【解析】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答案】 A 3.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

会有生命物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解析】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会对地球地表温度有较大的影响。因白天气温过高,而使表面无液态水存在,亦不利于生命物质的合成。大气的存在与地球质量和体积有关。 【答案】 B (2011·衡水二中高一期中)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人类对天体的观测和探索一刻也没有停止过。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太阳系中的矮行星定义为“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据此把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据此完成4~5题。 4.2010年1月15日,我国某天文爱好者发现一颗小行星在天空中以每天0.54度的速度快速移动。该小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应在哪两个行星轨道之间() A.水星和金星B.地球和火星 C.火星和木星D.木星和土星 【解析】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答案】 C 5.将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的最主要原因是() A.距离太阳太远 B.不呈圆球状 C.质量和体积太小 D.轨道扁长 【解析】冥王星呈圆球状,公转轨道扁长,与其他绕日行星类

地理湘教版《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八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汉语中对“宇宙”两个字的定义么?“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从这个角度来看,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活动】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 【教师举例】如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农神和她的女儿、埃及王后的秀发等,有兴趣

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4) 中图版必修1

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活动建议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用肉眼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 阅读课文或观看电影《宇宙与人》,完成下列活动(建议以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活动1.选择一种形式(如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和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①设计一幅天体系统的层次简图(表),简明扼要地向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②下面是一张外星人从某河外星系发往我们学校的电报,请你在上面写出我们学校的“地址” 活动2.头脑风暴(快速、多角度、全方位发散思考) 从《太阳系示意图》和从课本P7《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中,你和你的小组能获得哪些信息? 我(小组)能够获得以下信息: ①⑥ ②⑦ ③⑧

活动3.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课本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活动4.探索地球上有生命生存的条件。 活动5.现代的天文观测和实验,越来越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宇宙间的天体,只要条件合适,就可能产生原始生命,并逐渐进化为高等生物。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活动6.知识拓展和运用

活动7.案例研究: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阅读课本P9-10材料,思考: (1)你认为哪些条件可以作为火星上曾经有生命存在的证据? (2)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哪些因素不适合人类生存? (3)搜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进展的资料,制作一张资料卡片。 活动8.野外生存技能——在晴朗的夜晚找到北极星 温馨提示.以5-6个同学为一组,制定课本P3“课题1”周密的观察计划。计划至少要包括小组成员、确定的观察目标、设计观察记录表和明确责任分工。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宇宙是()A.由恒星和星云组成B.可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物质 C.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D.由天体系统构成的 2..天体具有的共同特性是()A.发光B.运动C.在同一公转轨道面上D.公转方向一致 3.我们在晴朗的夜空看到的点点繁星,绝大多数是()A.恒星B.星云C.行星D.卫星 4.光年表示() ①天体间的距离单位②光在天体间的运行时间 ③天体间的时间单位④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A.总星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6.在太阳系家族中()A.中心天体是地球B.体积最大的是土星 C.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D.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 7.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A.太阳B.月球C.水星D.金星 8.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A.太阳B.月球C.火星D.水星 9.太阳系中行星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自转方向相同B.公转方向相同C.轨道半径相同D.公转周期相同10.除地球之外,类地行星还包括()A.水星、火星、土星B.月球、火星、金星 C.水星、金星、火星D.木星、土星、天王星 11太阳系小行星带位于() A.水星和金星之间B.金星和地球之间 C.地球和火星之间D.火星和木星之间 12.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指的是()①太阳系中行星公转轨道近乎于一个平面②自转方向一致 ③宇宙中天体在同一轨道上运动④公转方向一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13.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A.地球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有自西向东的公转运动D.地球上存在生命 14.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必需条件是()A.距离、体积、运动B.距离、温度、大气 C.温度、大气、水D.体积、大气、水 15.在下列天体中,能够发出可见光的天体是()A.行星B.恒星C.卫星D.流行体 二、综合题 16.读图1-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_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学生知道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及其运动特征、结构特征等性质,从中认 识到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3、能够说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关于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片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阅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表格—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和比较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分析并归纳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与 结构特征,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3、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存在生 命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2、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 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课标分析: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 本章是地理一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同时本章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

(完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鲁教版必修1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活动的分布、成因等,能用实例分析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象和学生对宇宙的感性认识展开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教材图表的分析比较、归纳、恒星与星云的差异,四级天体系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宇宙观,激发学生学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教学过程: 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人类迄今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一幅“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你能看懂图中所表达的含义吗?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 人类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生成、演化离不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大家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从录象和同学的感性认识,谈谈对宇宙的理解 宇宙的概念: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强调科学的宇宙观)。 演示各种天体的视觉形状和主要特点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宇宙具有物质性特点, 宇宙中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指导学生比较恒星和星云两种最基本的天体。 宇宙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图片,找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试着用结构框图把这些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展示给大家。 天体系统. (师生共同合作整理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是有层次的,并处在有序的状态之中。 总星系(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约 150亿光年) 河外星系(星系)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地月系知识窗: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观察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湘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 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 (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 [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 ◆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 ◆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 ◆航天器发射路径 ◆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 ◆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 ◆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 ◆氢分子结构图 [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 [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 ◆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2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讲)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 圈层结构(讲)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

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 (2016?上海卷)(一)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 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答案】1、D 2、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月球环境。学生要明确月球是真空状态,大气的作用很重要。地球表面的大气和水加剧了土壤的形成,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岩石主要是物理风化形成月壤,不同于地球土壤。地球的大气层可以抵挡直径小的陨石,月球却没有这层屏障,于是任何一颗陨石也会造成伤害。

(2016?上海卷)(二)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半个月内清晨6点出现的月相示意图。 3.当月球出现在天际最高位置甲处时,其月相是 A.满月 B.上弦月 C.新月 D.下弦月 4.当月球出现在天际的乙位置时,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日食、大潮 B.日食、小潮 C.月食、大潮 D.月食、小潮【答案】3、D 4、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月球环境。 【名师点晴】主组题主要考查月相变化。学生如果了解月相规律,这道题也是较容易的。 满月以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黄经差0度; 娥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黄经差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黄经差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左右):黄经差90度—180度; 满月(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黄经差180度; 月相满月以后: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左右):黄经差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黄经差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黄经差270度—360度; 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黄经差为360度。 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日食一般多发生在朔日。 (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2篇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2篇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ompulsory 1 lesson plan of eart h in the universe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2篇 前言: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 2、篇章2: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 篇章1: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设计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四很少,天文学家错误以为它的体积比地球更大,因此被命名为大行星。然 而,经过几十年的深入探索,天文学家发现它的直径其实只有2300公里, 甚至没有月球那么大。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做出重大的决定,将冥王 星归纳为矮行星,从大行星中做出“降级”处理。这样,太阳系就只剩下 八大行星,而不再是原来的九大行星了。你如何理解行星? 【问题提示】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一般来说 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相对于月球)且近似于圆 球状。 【导学】 1、阅读课本,填写下列出太阳系的各天体名称。 2、八大行星中哪些是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3、小行星带的位置? 4、彗星轨道什么形状? 5、八大行星的公转规律? 6、月球发光吗?我们为什么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导学提示】 1、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 海王星;i彗星;M小行星带 2、 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4、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为扁长椭圆轨道。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哈雷彗 星,绕日公转周期约为76年。 5、共面性、同向性、近圆形 6、月球不发光。 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致。 27.32天,同步自转。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问题】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参考教材阅读材料“围绕太阳运行的天 体”及“行星基本数据”表,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很普 小组讨论 回答

小结:天体系统,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备课资料: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 2、冥王星:太阳系的“留级生” 冥王星距离太阳十分遥远,因此接收到的太阳光芒十分微弱,就算是面向太阳的地方温度也很低,大概在零下238℃~218℃之间。冥王星的直径仅2300公里,可是公转一周却需要248年。从1930年冥王星被发现到现在,它只绕太阳转了三分之一圈。 从行星到矮行星: 1930年2月18日,美国洛顾尔天文台年仅24岁的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第一个发现了冥王星。在之后的很多年里,它一直与太阳系其他行星并称为“九大行星”。然而,在2006年8月24日布拉格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上,它却被“降级”为矮行星,这是为什么呢? 在冥王星被发现初期,由于距离上太过遥远,人类对于它的了解还是很少,就算是通过大型的天文望远镜,也只能观察到一个小小的光点。天文学家只知道它绕太阳一周大概需要250年的时间,还错误以为它的体积比地球更大,因此被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几十年的深入探索,天文学家发现它的直径其实只有2300公里,甚至没有月球那么大,等人类真正确认冥王星的大小之后,“冥王星是大行星”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且被写进了教科书。 在2006年的国际天文联合会上,天文学家们对于行星下了全新的定义,其标准也更加严格了。为此,国际天文联合会做出重大的决定,将冥王星归纳为矮行星,从大行星中做出“降级”处理。这样,太阳系就只剩下八大行星,而不再是原来的九大行星了。 矮行星:未能清除在近似轨道上的其他小天体。 3、彗星 目前已观测到的彗星约有1600多颗,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为扁长轨道,有些是扁长的椭圆轨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质构成,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物质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形成一条很长的彗尾。彗尾一般长几千万千米,最长可达几亿千米。彗星的形状像扫帚,所以俗称扫帚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哈雷彗星,绕日公转周期约为76年。1910年哈雷彗星非常亮,达-3.3等;1986年哈雷彗星很暗,几乎看不到。哈雷彗星下次过近日点为2061年7月28日。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 4、月相 利用多媒体模拟日、地、月三者相对运动和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周期(注意提示观察月相时的方向)。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出月相的规律(如右图)。 上上西西(上弦月在上半夜的西方天窗,月亮的 下下东东(下弦月在下半夜的东方天空,其凸面 5、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如:太阳 6、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质量不大的天体。 7、星云:是由炽热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成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8、星际物质: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及其稀薄。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地球的宇 宙环境教案 2012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首先,地球与太阳系其他大行星相比,在公转运动方面 具有许多相似性,可以概括为“三性”: 1 .同向性。八大行星都是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2 .近圆性。每一个行星的运行轨道都呈椭圆形,太阳 位于这些椭圆一侧的共同焦点上。 3 .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都近似在同一个平面 上。 以八大行星距太阳的距离远近为线索掌握它们的物理 特性: 探究点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分析 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分析 地球与太阳二者的关系地球所处的宇宙条件在漫

长的年代里一直比较稳定,太阳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一切生物 赖以生存和人类活动的源泉。 地球、其他大小行星与太阳三者的关系--- 地球及其他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不仅公转方向一致(由西向东),而且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碰撞,地球运行比较安全。 2 .地球本身具有的条件 适于生物生存的条件原因 适宜的温度(地表平均气温15 °C )①日地距离适中②地 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交替周期适中 有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体积和质量 适中,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形成大气层 有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 热,产生水汽化,逸出地球,水汽冷凝、降水,汇入低洼处,形成原始海洋 例1 (改编)读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行星名称: ①;②;③;④;⑤ 。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②行星绕日公转的的方向

教案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内容及其解析 (一)教学内容 1.宇宙及其特征、天体及其划分、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 2.太阳(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结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内容解析 地球的宇宙环境作为课程第一个内容,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2.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是教学重点之一。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丰富的光热资源;它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它又是风能、水能与生物能等能量之源泉。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运动产生影响,其周期使地球气候波动也呈现相应的周期性;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而产生“磁暴”现象;它会骚扰地球电离层而中断无线电短波通讯;它还能引起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这也是教学重点,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可以运用太阳系各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从各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方面来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对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从而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定义、类型;能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太阳的结构;运用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