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表演及标准

茶艺表演及标准
茶艺表演及标准

茶艺表演评分标准

一、茶艺礼仪表演15分

(1)行姿1-2分

温文尔雅,双手虎口相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提放于胸前,以站姿作为准备。

行如摆柳,行走时移动双腿,跨步脚印为一直线,上身不可扭动摇摆,保持平稳,双肩放松,头上顶下颌微收,两眼前平视。

(2)站姿1-2分

站姿:应该双脚并拢,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

双手虎口交叉(右手在左手上),臵于胸前。

(3)坐姿1-2分

双腿膝盖至脚踝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头上顶下颌微敛,鼻尖对肚脐。

切忌:两腿分开或翘二郎腿还不停抖动、双手搓动或交叉放于胸前,弯腰弓背、低头等。

(4)蹲姿1-2分

交叉式或半蹲式。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向下蹲去;左小腿垂直于地面,全脚掌着地,大腿靠紧;右脚跟提起,前脚掌着地;左膝高于右膝,臀部向下,上身稍向前倾,左脚为支撑身体的主要支点。

(5)草礼1-2分

(6)行礼1-2分

(7)奉茶礼2-3分

面对客人,并拢双脚,视线由对方脸上落至自己的脚前 1.5米处(15度礼)或脚前1米处(30度礼)。双手合起放在身体前面。

腰伸直、脚跟靠拢、双脚尖处微微分开,目视对方。然后将伸直的腰背,由腰开始上身向前弯曲。

弯腰速度适中,之后抬头直腰,动作可慢慢做,这样令人感觉很舒服。

二、茶艺表演75分

入场前解说词:

峨眉山茶,源于自然。涉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之独特灵性。

茶,可以洗去浮沉,过滤心情,广结善缘。

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个愿意让自己活得简洁的人。

禅是一种意境,品茶亦是修禅。无论在喧嚣红尘,还是在寂静山林,都可成为修行道场。从万象纷纭中走出,静似菩提,绽放如莲。

众生降落人间是为了尝尽诸苦,换来一味甘甜,如同品茶,是一苦二甜三回味。繁华三千,但最后终归尘土,如同这禅茶,携去了浮华的粉黛装饰,回归了茶叶最本身淳朴而自然的滋味,沉静而安宁,时光若水,无言即大美,日子如莲,平凡即至雅。

1、茶艺师出场,入位——莲步净土 3-6分

动作:茶艺师,以莲步走向禅茶台。

解说词:莲花生于污泥,开放于炎热夏天的水中。污泥,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佛经上说:莲花,能给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佛教信女的茶艺师,以莲步走向禅茶台,此道称:“莲步净土”。

2、静手——甘露洒净 2-3分

动作:茶艺师坐禅调息,合掌揖礼,洗濯双手,归坐,调息。

解说词:峨眉禅茶,由普贤点化,白鹿衔来,灵芽秀叶,形似佛眼(菩提),佛门谓之月牙佛眼(菩提香籽),上承甘霖,下乐众生,天赐祥瑞,德仁天下。

3、入水——普施净水 2-3分

动作:茶艺师从小木桶中舀山泉注入壶中,煮水。归坐,调息。

解说词:臻品禅茶,上善若水,水为茶之母,取上中股股清泉,细雪水首,山泉水佳,瑶池汤泉,法雨漫天,水若柔经,强弱通心,阿弥陀佛。

4、候汤——法海听潮 3-6分

动作:等候煮水

解说词:佛教认为“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从小中可以见大﹐从煮水候汤听水的初沸﹑鼎沸声中﹐我们会有

“法海潮音﹐随机普应”的感悟。

5、净器——神水去尘 3-6分

动作:水沸,茶艺师持壶洗杯烫盏。将水缓慢注入品茗杯,双手画内圈同时拿起品茗杯,逆时针由外而内旋转洗杯,将水到出,上下滴尽。如凤凰展翅般将品茗杯放下。

解说词:用水将茶杯洗干净,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亦如修佛,除却妄念,纯洁身心。洗的是茶杯,悟的是禅理。“一尘不染清静地,万善同归般若门”。

6、鉴赏茶叶——佛陀请茶 2-3分

动作:茶艺师用茶匙从茶罐中取出禅茶,展示与众宾客。对所用茶叶功能掌握全面,介绍细致,语言得体。

解说词:采至峨眉高山,霜浸雪润,相传达摩面壁,九年沉思,偶睡,醒而怒极,睑生根而成茶,先师释昌福禅师,始创峨眉茶道,持茶修禅,菩提一叶,茶供诸佛,功德无量。

7、投茶——竹尖迎客 2-3分

动作:投茶适量,操作动作适度,手法连绵、轻柔,顺畅。

解说词:茶即佛,佛即茶,投茶入壶,如观音菩萨下凡,福纳众生。

8、润茶——漫天法雨 3-8分

动作:执沸水之壶注水于主泡器中润茶,高冲低斟,迅速将水倒出。

解说词:一壶茗茶道禅味,半塌茶烟养性灵。用水冲洗滋润茶叶,也洗尽茶人尘心,好比峨眉漫天法雨普降,清洁尘世,润泽

众生。

9、泡茶——碧水竹芽 3-8分

动作:高回旋低斟,逆时针由外而内旋转冲泡约三分之一水量,提壶高冲,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水位至七分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

解说词:月印千江水,门门尽有僧。在泡茶中,我们以茶悟道,感悟到的是:茶清如露,心洁如佛。“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清洗茶叶后,再冲入第二道水,得上苑之风,落上东之水,取下仪之器,集下沉之礼,始为茶法。

10、摇杯——春风拂面 3-10分

动作:1、双手拿起茶杯,左手拖住杯底,右手放于杯盖之上,托起茶杯越20cm,轻放于身前的茶巾上,让茶巾吸掉杯底的水滴。

2、只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执提碗盖轻轻刮几下即可,微微斜放杯盖。

3、紧接着用右手,拇指、中指拿住茶杯两侧边沿下方,食指按住杯盖顶部,为开始下一步的斟茶操作作准备。(三龙护鼎)

解说词:峨眉若仙境,常伴青山绿水,有峨眉灵芽秀叶,诸多法雨漫天,碧洗灵芽,更应添之以和煦春风,轻轻拂之,茶香四溢,令人气神韵道,身心兼养,悟山悟水,悟茶悟禅。

11、分茶——和乐众生 3-10分

动作:1、茶艺师将主泡器中的茶道入公道杯中,提执公道

杯,低斟,巡分茶汤。

2、壶嘴向着茶杯,手腕弯曲向下,使茶壶的壶嘴朝下倾斜90度(与水平线)随即往返巡回向各个茶杯斟分茶汤,茶汤只可至六分满。

3、持壶点精,待壶内茶汤断流成点滴时,停止巡分茶汤,手执茶壶的姿态不变,实施点滴精华的艺术操作。

解说词:峨眉禅茶被誉为佛国瑞草,味如甘饴,禅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是独一无二的天然保健饮料,能饱人口福,予人清福,正是慈悲为怀,功德无量。众香客在苦涩的茶中,品出人生百味,达到大彻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此乃大恩大德,大慈大悲。

12、闻香——五气朝元2-3分

动作:茶艺师托杯闻香,高雅、形态迷人,给人以享受。

解说词:诸位茶道门人,诸位施主香客,“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佛教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五气朝元即让我们宁神专注,做深呼吸,静静吐气,缓缓吸气,将一缕缕来自杯中的禅茶芬芳吸入肺腑,并使茶香直达颅门,双目合上,漫天法雨,山水清音,恍若臵身于峨眉百峦万顷林海之中,忘却世俗的一切烦恼,远离世俗的一切虚幻与侫念。

13、品茶——随波逐流2-3分

动作:品饮茶色、香、味、形表达充分。

解说词:“随波逐浪”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五。是“云门三句”中的第三句。云门宗接引学人的一个原则﹐即随缘接物

﹐去自由自在地体悟茶中百味﹐对苦涩不厌憎﹐对甘爽不偏爱﹐只有这样品茶才能心性闲适﹐旷达洒脱﹐才能从茶水中平悟出禅机佛礼,“茶味人生随意过,知足淡泊苦后甘”。

14、回味——圆通妙觉2-3分

动作:品饮之后调息,入定。

解说词:悟善真道善真山月有早茶央林听雨音古法静庙众烟台飘光阴焙香醉禅意佛语入天堂是惟峨眉茶之道法真境也。圆通妙觉即大悟大彻﹐即圆满之灵觉。品了茶后﹐对前边的十三道程序﹐再细细回味﹐即是品禅茶的绝妙感受。佛法佛理就在日常最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佛性真如就在我们自身的心底。

15、谢茶——功德圆满2-3分

动作:答谢姿态优美,鞠躬行礼到位。

解说词:“高灯喜雨坐僧楼,共语茶林意更幽”。佛教有五戒十善,四要十德。经过品茶论佛,品茶悟道,各位居士,您是否从中悟得: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16、收具——静品至味2-3分

动作:收具顺序合理,茶具摆放合理,离开表演台时,走姿端正。

三、其他10分

1、形象气质2-3分

形象自然、得体,高雅,表演中用语得当,表情自然,具有

亲和力。动作、手势、站立姿势端正大方。

2、解说语言2-3分

沏泡过程中语言运用恰当,语气、语调得体。有创意,讲解口齿清晰婉转,能引导和启发观众对茶艺的理解,给人以美的享受。

3、服装1-2

泡茶手法、音乐服饰有新意。发型、服饰与茶艺表演类型相协调。

4、音乐1-2

根据主题配臵音乐,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根据主题配臵音乐,音乐、服饰配臵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

四川德胜文旅〃禅茶工坊 2016年月日

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解说词

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解说词 一、总体要求 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要具有安溪茶乡的独特风格,融传统茶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并加以艺术润饰,使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加深了解沏茶艺术,共同品尝铁观音韵味,得到美的享受。 二、茶艺厅布局 茶艺厅要是古朴典雅的优美环境。背景悬挂“安溪茶艺”金色篆字和沏茶图案,周围悬挂条幅书画。厅中设置小型表演台,台上排列屏风﹑长案桌,桌上有香炉﹑烛架。台中为茶艺表演区,台前置长方形的沏茶桌。台左为南音演奏池,台右是解说员席位,台下为宾客茶座。 三、表演人员 茶艺小姐八人,迎宾女郎四人,南音演奏员五人,解说员一人。 四、表演道具 香炉一个,香一束,烛台一对,红烛一对;茶房四宝各九件,茶罐﹑小茶斗﹑小香耙﹑小竹夹各九件,漆盘八块,托盘九块;提水壶两个;长案桌一块,沏茶桌一块,长方形沏茶桌一排;后幕一条,屏风一座;乐池演奏椅五块,解说员桌﹑椅各一块,宾客品茶座若干位。 五、人物造型 1、茶艺小姐:头饰﹑圆髻插花﹑身着旗袍(枣红色印花缎布)﹑裤袜﹑高跟鞋。 2、迎宾小姐:头饰﹑圆髻插花﹑身着旗袍(浅金黄色印花缎布)﹑裤袜﹑高跟鞋。身系红绸彩带,上写“安溪茶艺”。 3、乐曲演奏员:男着西装,女着旗袍。 4、解说员:现代装打扮。 六、茶艺表演 解说:丝竹共鸣 [乐队演奏南曲“梅花操”,让品茶者在格调高雅﹑旋律优美的古乐声中进入进入品茶的意境。] 解说:各位嘉宾,大家好!安溪是乌龙茶的故乡,是我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和中国名茶之乡,产茶和饮茶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在安溪,不但有独到之处 一、总体要求 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要具有安溪茶乡的独特风格,融传统茶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并加以艺术润饰,使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加深了解沏茶艺术,共同品尝铁观音韵味,得到美的享受。 二、茶艺厅布局 茶艺厅要是古朴典雅的优美环境。背景悬挂“安溪茶艺”金色篆字和沏茶图案,周围悬挂条幅书画。厅中设置小型表演台,台上排列屏风﹑长案桌,桌上有香炉﹑烛架。台中为茶艺表演区,台前置长方形的沏茶桌。台左为南音演奏池,台右是解说员席位,台下为宾客茶座。

茶艺表演玻璃杯泡法

中国茶叶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茶叶分为很多种类。有该娅普洱茶,大红袍,西湖龙井茶,铁观音,信阳毛尖。而该娅普洱茶是现代茶叶的代表,品该娅普洱茶就能品味、品人生。玻璃杯泡法盛行于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足龙井、碧落螺春等著名绿茶的产地,人们喜爱在品饮名优绿茶时观赏茶芽在茶汤中优美的形态和色泽,因此喜欢采用道明的玻璃杯禾冲泡,从而形成了玻璃杯冲泡茶艺。在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茶艺馆中经常可以见到这种冲泡技艺。1990年秋天,杭州“茶人之家基全会”成立大会上,举行了“龙井茶宴”,其中的龙井绿茶冲泡程序为:泡茶师鞠躬就座,进行泡茶操作,先请奉茶小姐用茶盘托着茶样送至客人面前,请客人鉴赏。然后泡茶师用无盖玻璃杯冲泡,每杯投入二、三克茶叶,遂冲入少量开水(约相当于茶杯的四分之一容量),浸润茶叶,使干茶吸水舒展,稍候片刻再加水,即奉茶请嘉宾品尝。浙江大学童启庆教授曾将玻璃杯冲泡绿茶的技艺概括为8道程序:备具、赏茶、置茶、浸润泡、冲泡、奉茶、品尝、收具。¨¨上海天天旺茶宴馆刘秋萍女士也将用玻璃杯冲泡名优绿茶的技艺归纳为下面几个要点:赏茶、温杯、投茶、冲泡、奉茶、品尝。与前者相比,多了一道“温杯”程序,而且要求颇为严格:“在150毫升的杯中注入三分之一的沸水。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玻璃杯的下端,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向外,左手的中指轻托杯底。将水沿杯口借助手腕的自然动作,旋转一周,但必须滴水不漏。”这种烫杯手法,动作轻缓柔和,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给客人一种顺其自然、恬淡宁静的感觉,使浮躁的心情得以缓解。” 生活现实表明,传统茶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古董,而是随着时代的前进、生活的变迁而不断更新、发展、丰富、完善,否则就会死板、僵化,就会被历史和生活所淘汰。历史告诉我们,古老的泡茶技艺一直在变化着,唐代的煮茶、宋代的点茶早在元未明初就被淘汰了,明代盛行的叶茶撮泡法虽然流传至今,但已演变为上述三大流派,就是各个流派自身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即以工夫茶来说,过去南制水壶(玉书碌)已被不锈钢壶或石英壶所代替,泥炉木炭也被电炉和酒精灯所代替。台湾茶人们在工夫茶冲泡技艺中增加了一道闻香程序,创造了均匀茶汤的“公道杯”和专门闻香的“闻香杯”。上海的茶人则更加以改造,而自称为“海派工夫茶”。跟随时代的步伐,这是历史的必然,只有这样,中华茶艺才会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对中国茶文化的人文评价

对中国茶文化的人文评价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品茶、先要择,讲究壶与杯的古朴雅致,或是豪华庄贵。另外,品茶还要讲究人品,环境的协调,文人雅士讲求清幽静雅,达官贵族追求豪华高贵等。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多是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总之,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即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可从五个方面对茶艺进行理解 : 第一,简单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第二,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 第三,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第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 第五,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华茶文化。 “茶道”起源于唐代的民间,经文人士大夫的参与和传播,形成了一种“文人茶道”,它是茶道的精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在唐代繁华的社会里,物欲横流,很多人追求一种奢华的物质生活,“物精极、衣精极、屋精极”是他们的生活目标。人们相互争斗和倾辄。社会流行着奢侈和虚夸之风。当时有正义感的文人士大夫们,对这种奢华之风非常不屑,他们常聚在一起品茶、探讨茶艺、博古论今无所不谈。 茶道创始人陆羽(唐朝)著有《茶经》一书,陆羽用自己的一生从事茶文化的研究,他对茶叶的栽培与摘采;茶具、茶器的制作;烹茶时水源的选择;烹茶、酌茶时身体的动作进行了规范和总结,并赋予茶道一种特殊的文化内函,即饮茶、赋茶、以茶示俭、以茶示廉,与文人茶道的精神是极为吻合的。

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祁门红茶茶艺表演 备注:类似,但不一定是祁门红茶这个品种。 祁门红茶产于中国安徽省祁门县,清光绪年间开始仿照闽红试制生产。最终因其内质优异,与闽红、宁红齐名,国外也有将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的季节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茶。 (一)“宝光”初现;祁门红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并非人们常说的红色,而是乌黑润泽。国际通用红茶的名称为“Blacktea”,即因红茶干茶的乌黑色泽而来。请来宾欣赏其色被称之为“宝光”的祁门红茶。 (二)温热壶盏;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壶及杯中,为壶、杯升温。 (四)“王子”入宫;用茶匙将茶荷中的红茶轻轻拨入壶中。祁门红茶也被誉为“王子茶”。 (五)悬壶高冲;这是冲泡祁门红茶的关键。冲泡祁门红茶的水温要在100摄氏度。而高冲可以让祁门红茶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 (六)分杯敬客;用循环斟茶法,将壶中之茶均匀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七)喜闻幽香;一杯茶到手,先要闻香。祁门红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浓郁高长,又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誉。香气甜润中蕴藏着一股兰花之香。 (八)观赏汤色;红茶的红色,表现在冲泡好的茶汤中。祁门红茶的汤色红艳,杯沿有一道明显的“金圈”。茶汤的明亮度和颜色,表明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度。再观叶底,嫩软红亮。

(九)品味鲜爽;闻香观色后即可缓啜品饮。祁门红茶以鲜爽、浓醇为主,与红碎茶浓强的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滋味醇厚,回味绵长。 (十)再赏余韵;一泡之后,可再冲泡第二泡茶。 (十一)三品得趣;祁门红茶通常可冲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细饮慢品,徐徐体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十二)收杯谢客;祁门红茶性情温和,收敛性差,易于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调饮。祁门红茶同样适于调饮。然清饮更难领略祁门红茶先特殊的“祁门香”香气,领略其独特的内质、隽永的回味、明艳的汤色。感谢来宾的光临,愿所有的爱茶人都像这红茶一样,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十一)三品得趣;祁门红茶通常可冲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细饮慢品,徐徐体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十二)收杯谢客;祁门红茶性情温和,收敛性差,易于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调饮。祁门红茶同样适于调饮。然清饮更难领略祁门红茶先特殊的“祁门香”香气,领略其独特的内质、隽永的回味、明艳的汤色。愿所有的爱茶人都像这红茶一样,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中国茶道基础知识

中国茶道基础知识 理——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之意。两人对饮,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造成和 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脑,思路敏捷。 敬——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公平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 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 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 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是现代生活的高 尚表现。 清——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 1982年,首都春节团拜会上,每人面前清茶一杯,显示既高尚又文明,“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象常新”,表明了我国两个文明建设 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强调廉政建设,提倡廉洁奉公,“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值得发扬。“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之意, 提倡饮茶保健是有科学根据的,已故的朱德委员长曾有诗云:“庐 山云雾茶,示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体会之深, 令人敬佩。 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朋友,亲人见面,清 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团体商谈,协商 议事,在融洽的气氛中,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有益于联合与协作,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由此可见,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组带 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联系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联系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日本茶道和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实质来说,都同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然而,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已经一千多年了,经过日本本土的影响,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了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也处于不断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所以,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既有联系,又有了较大的差异。 一、中日茶文化的共同点 1、茶文化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美,但是它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追求“和”的思想、“天人合一”境界,透过茶来感受真正的美、本质的美、自然的美。中国茶人追求品茶的纯正滋味,享受与大自然结合的美妙境界,明代的文士茶正是文人逸士寄情山水,畅怀于大自然的绝佳体现。日本茶人则赋予身边所有器具以生命,享受人和自然、人和物、物和物相融合的意境。 2、中日茶文化都以茶为载体将自己的精神理念体现在茶道的实体活动中。中国茶人将传统的儒家文化、修身养性的理念体现于品茶与作茶诗绘茶画等实践活动中。日本茶道秉承禅宗理念,将其体现在茶道礼仪、茶道规范、茶道技艺上。 3、在参与茶事的活动、品尝茶的馨香以及由苦而甜的滋味,体会茶以外的感情世界的同时,对茶的艺术化的追求,将美化、深化对日常生活万事万物体验。这在中国、日本的茶道中又是一个共同点。 二、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 (一)茶文化表象的差异 1、茶文化流派的差异。 中国茶文化虽然经过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凝练,却未出现很多的流派,而是集中体现在文化的积淀上。 日本的茶文化却出现了很多流派,比如有名的“三千家”,即不审庵“表千家”、今日庵“里千家”和官休庵“武者小路千家”。还有很多小的流派,比如薮内俭仲创始的善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的薮内流派。其他如大口派、织部流、萱野流、古石州流、小堀流、坍流等。 2、烹茶的程序不同。 中国的茶的烹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烧开水;二是用热水将茶壶洗干净;三是把茶叶填进茶壶,茶叶高度大约到茶壶内壁的三分之一处;四是灌半壶热水冲洗茶叶,然后立刻倒掉水使茶壶里只剩茶叶;五是再往茶壶里倒热水直到水溢出到大容器里(茶壶里的水中不应该有气泡);六是把泡好的茶水在一分钟内倒入杯饮用(在倒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动茶壶);七是在泡了一次的茶水饮用完后加入水再次冲泡,继续饮用。根据茶叶种类的不同,一份茶叶可以泡4至5壶茶水.但是后面的几次应该略微多泡一会以尽可能泡出香味:第二次大约多泡10至40秒,第三次大约45秒,以此类推。 日本茶道简单说来包括了更衣、观赏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浓茶、后炭、薄茶、退出、衔接等步骤,其各个步骤耗时也不尽相同,分别为二十分钟、二十分钟、六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十分钟、三分钟、四小时、一小时四十分钟等。 3、茶具不尽相同。 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中记载中国的茶具至少包括十种,即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等,这还不包括后来文化变迁中的其他茶具。 日本的茶具主要包括厂风炉、柄杓、盖置、水指、建水、枣(薄茶用的茶罐)、茶入(浓茶

“茶艺表演”笔试题库

“茶艺表演”笔试题库 1.古代被称为“茶圣”的是哪一位? 答:陆羽 2.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名称叫什么?书上写宁波市的哪个地方产上乘茶叶? 答:第一部茶书的名称叫《茶经》,书上记载宁波的四明山中道士山产瀑布仙茗为上乘名茶。 3.什么叫贡茶?宁波产贡茶在哪里? 答:贡茶即古代名茶产区专门进献给皇帝和朝廷官员享受的精致茶叶。(茶叶为贡品,起源于周代);宁波产贡茶的地方在宁波四明山北麓。 4.历史上是谁创造了大、小龙团? 答:大小龙团为北宋名茶,为当时福建北苑贡茶之一,因制饼模具中有龙凤图纹而得名!大龙团创建人为丁谓,小龙团创建人为蔡襄。 5.“大龙团”多少饼为一斤,“小龙团”多少饼为一斤? 答:大龙团8饼为一斤,小龙团员20饼为一斤。 6.何为饼茶?盛于何时? 答:即茶叶经制作处理后置铁制模具中拍压制成的饼团状的茶,唐宋两代是我国饼茶的鼎盛期。 7.《茶录》是谁著作的? 答:宋代的“蔡襄”所著作。 8.宋徽宗赵佶对茶很有研究,其写了哪一本非常有名的茶著? 答:《大观茶论》 9.我国历史上十大名茶你了解多少? 答: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君山银针、武夷岩茶、铁观音 10.陆羽在《茶经》“五之煮”文中论煮茶方法时,是如何来论水的? 答:其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 11.我国有哪五大名泉? 答:第一泉:中冷泉(江苏镇江金山以西) 第二泉:惠山泉(江苏无锡惠山公园内) 第三泉:观音泉(江苏苏州虎丘石观音殿后) 第四泉:虎跑泉(浙江杭州虎跑) 第五泉:趵突泉(山东济南) 12.你知道天下有多少“第一泉”? 答:刘伯刍定中冷泉。 张又新提庐山谷帘泉 明代徐霞客云南安宁的碧云泉 清代乾隆封天下第一泉有两个:北京玉泉和济南趵突泉 13.我们一般常规使用的茶具为六种,你知道是哪六种吗? 答:1、陶土茶具 2、瓷器茶具 3、漆器茶具 4、玻璃茶具 5、金属茶具 6、竹木茶具 14.乌龙茶主产于哪几大省? 答:主要产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等地 15.孟臣壶最早制作是哪一代,制作人为谁?

茶艺表演解说词

茶艺表演解说词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领导,(60度鞠躬)欢迎大家来到成佳学校茶人礼仪室。茶人礼仪室是我们学校实施茶人教育沁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编写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茶人教育,通过学生影响家庭,通过家庭影响社区,推动企业发展。学生通过唱茶歌、跳茶舞、学习茶艺茶道,传承、传播中国茶文化,从而培养文明礼貌、热爱生活、精行修德的好学生。学校近期先后开展了中外茶文化交流,中新沁润工程交流,中韩茶文化交流,开展了地区性大型社区教育活动20多次,带动了社区教育,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1、下面,请各位观看我们学校老师上的茶礼课。 2、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奉上绿茶茶艺表演,让我们共同去领略茶的韵味。]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茶具: 茶盘——用来摆放茶具 1、盖碗——又称“三才杯”,盖为天,

杯为人,托为地,只有将三才合一才能化育茶的精华。 2、公道杯——均分茶汤所用。 3、闻香杯——杯体细长,便于笼住香气,用以闻取茶香。 4、品茗杯——用来品茶汤和观茶色。 5、茶漏——用于过滤茶渣 茶道组——又称“茶艺六君子” 1、茶针——用来疏通壶嘴 2、茶则——用来量取干茶 3、茶匙——用来引茶入杯 4、茶隔——置茶时,防止茶叶外漏 5、茶夹——夹取茶渣或烫洗杯用 6、茶荷——用来鉴赏佳茗茶托——茶杯的垫底用具 茶巾——清洁用具 电茶壶——也称“随手泡”,用来烧制泡茶用水

茶具介绍完毕,接下来为大家进行茶艺展示。 第一道:冰心去凡尘 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具也必须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即用开水冲洗本来就干净的茶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第二道:赏茶——叶嘉酬宾 今天我们给大家选用的是蒲江雀舌。蒲江雀舌色泽翠绿、嫩如莲心是绿茶中的上品。 第三道:清宫迎佳人 苏轼有诗言:“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即用茶匙把茶叶分三次投入到茶杯中。 第四道:甘露润心莲 乾隆皇帝曾把绿茶称之为“润心莲”。“甘露润心莲”就是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为了在冲泡时利于茶汤沁出,我们在润茶时轻

中国茶艺的四大分类

中国茶艺的四大分类 世间万物,每一个物种都是不一样的。就如喝茶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清饮,也可以调饮或药饮;可以热饮,也可以冷饮;可以“独品得神”,也可以“对啜得趣,众饮得慧”,中国的茶艺亦是如此。以下是结合前辈所整理的四大茶艺类别。 1、表演型茶艺:它的目的是吸引传媒聚焦,征服大众眼球,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关注,达到宣传茶文化的目的。同时企业可以用表演型茶艺提升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 其特点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允许夸张,充分发挥舞台美学的作用,让受众从一杯茶中品味出我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品味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品味出当代中国茶人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和追求。 2、生活型茶艺:这是茶艺研究和推广的重中之重,目的是丰富六大茶类的品饮方法,提升品茗乐趣,使品茗的方法更加简便,以便更好地以茶自娱或待客。 企业可用生活型茶艺引导消费,培育市场。其特点是道法自然、简单实用、注意品茗空间的营造,注意把茶与相关生活艺术结合,在此基础上引导大众以茶构建健康、诗意、时尚的生活新方式。 3、营销型茶艺:这是茶艺研究的重中之急。目前我国茶叶生产发展很快,但营销滞后,成了产业发展的瓶颈。营销型茶艺是解决茶叶销售的“临门一脚”,即以高超的泡茶技巧充分展示茶叶商品的“保障因素”(色、香、味、滋、气、形)并巧妙地和客人沟通,介绍好自

己商品的“魅力因素”(珍稀度、名贵度、品牌美誉度、品质独特的个性……)促使客人实施购买行为,甚至产生“惠顾购买”心理。 4、养生型茶艺:即加强茶叶药饮的研究,加强“以茶养身,以道养心”的功法和心法普及,并且把饮茶与芳香疗法、音乐疗法、饮食疗法、沐浴疗法、少林八段锦、道家导引术以及国际科学养生新成果相结合。 明白了这四类,我想大家或许都会同意茶艺也可以和各种娱乐活动相结合。喝茶的同时进行表演又是很自我、很随意的事,就如你自己的那杯茶,爱怎么喝就怎么喝,没有必要去排斥甚至攻击自己不习惯、不喜欢的喝法。你喝你的茶自得其乐即可,别人怎么喝且随他去。

中国茶道--答案

本次得分为:38、00/40、00, 本次测试得提交时间为:20180312, 1单选(2分) “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处? A、大观茶论 B、封氏见闻记 C、茶经 D、饮茶歌诮崔石使君2、00/2、00 2单选(2分)陆羽写得第一部关于茶得著作就是 A、《茶录》 B、《茶经》2、00/2、00 C、《吃茶养生记》 D、《大观茶论》 3单选(2分) 陆羽亲自设计得技术之道就是 A、茶艺之道 B、茶园生产、茶叶加工、贮藏保管、饮用方法等2、00/2、00 C、泡茶之道 D、喝茶之道 4单选(2分) 日本茶道以为核心思想 A、与 B、禅2、00/2、00 C、道 D、敬 5单选(2分) “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出自于当代茶圣 A、林语堂 B、庄晚芳 C、陈宗懋 D、吴觉农2、00/2、00 6单选(2分) 关于“茶道”一词描述不正确得就是 A、茶道就是含丰富文化内涵得茶饮质量技术标准 B、唐代皎然首次提出了以“精”为技术标准,以“俭”为道德规范得茶道理念2、00/2、00 C、茶道就是一种以茶为媒得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得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有益身心得与美仪式 D、茶道包括技术之道、仪礼之道、修身之道 7单选(2分) 日本茶道得四规就是 A、与、敬、俭、真 B、与、敬、清、寂2、00/2、00 C、怡、清、与、真 D、清、敬、怡、真 8单选(2分)下面四个选项中那一个不属于茶得物质属性? A、解渴之饮。

C、有益健康。 D、风味天成。 9单选(2分) 庄晚芳先生倡导得茶德就是? 得分/总分 A、廉、洁、与、美 B、廉、美、与、敬2、00/2、00 C、敬、俭、美、与 D、俭、洁、美、与 10单选(2分) 下面那个不就是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提出得关于“茶道”概念? 得分/总分 A、饮茶有道 B、描述了茶道下得物质形态 C、表述了茶道下得精神享受 D、饮茶礼仪2、00/2、00 11多选(2分) 茶渗透在百姓生活得方方面面,具体表现有 A、以茶待客0、50/2、00 B、以茶馈赠0、50/2、00 C、婚嫁喝茶0、50/2、00 D、祭祀茶礼0、50/2、00 12多选(2分) 《茶经》中主要在哪些部分描述涉茶所用器具得分/总分 A、七之事 B、二之具1、00/2、00 C、四之器1、00/2、00 D、三之造 13多选(2分)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在形式上得不同包括以下哪些方面得分/总分 A、所用烹茶器具该题无法得分/2、00 B、中日茶道参与者不同该题无法得分/2、00 C、所选环境得不同该题无法得分/2、00 D、在表现形式上该题无法得分/2、00 14多选(2分)对于人们在茶事活动中“静、净、敬”得描述正确得就是 A、“净”,净则清,清则明,指器具得干净,内心得洁净0、67/2、00 B、“静、净”得品茶会让人不思进取 C、“静”既指环境,又指内心。“茶中静品”就是怡养心灵得理想方式0、67/2、00 D、“敬”对自然、生命心怀恭敬,才能不虚度年华,珍惜分秒0、67/2、00 15多选(2分)中国茶道包括以下那些方面? A、冲泡之道。 B、仪礼之道。0、67/2、00 C、修身之道。0、67/2、00

茶艺表演步骤

一、玻璃杯茶艺表演 1,备具无刻花透明玻璃杯三个,茶叶罐,随手泡,茶荷,六君子,茶巾,水盂(放左手边)并展示。 2,赏茶,用茶匙将茶叶罐中茶叶轻拔适量入茶荷,供客人欣赏 3,洁具将一字排开或弧形排放的杯子翻过来,依次注入1/3杯的开水,从左侧开始,右手捏住杯身,左手托杯底,轻轻旋转,杯中水依次倒入水盂。 4,置茶用茶则将茶荷中茶叶入杯中,每50ml水用茶1g 5,温润泡水温80-85度,入水1/4杯,水不要直接浇在茶叶上,逆时针方向打在玻璃杯内壁,此泡15S 6,冲泡凤凰三点头,七分满 7,奉茶右手握杯身,左手托杯底,双手递至客人方便品饮位置,向客人伸右手,做出请的手势,或说“请品茶”8,品饮,先观汤色,再闻香,后品饮。

二.盖碗冲泡茶艺表演 1、备具盖碗三个,茶叶罐,随手泡,茶荷,六君子,茶巾,水盂(放左手边)并展示 2、赏茶,用茶匙将茶叶罐中茶叶轻拔适量入茶荷,供客人欣赏 3、洁具将一字排开的盖碗掀开,右手拇指、中指捏住盖钮两侧,食指抵住钮面,将盖掀开,斜搁于碗托右侧,依次向碗中注水,三分满,右手稍倾斜地盖在茶碗上,双手持碗身,双手拇指按住盖钮,轻轻旋转茶碗三圈,将洗杯水从盖和碗身之间缝隙中倒出,放回碗托上,右手再次将盖碗掀开,斜搁于碗托右侧,按同样方法清洁其它两个碗4,置茶用茶则将茶荷中茶叶入碗中 5、温润泡入水1/3杯,右手食指按住盖钮,左手托杯托,轻轻旋转茶碗三圈 6、冲水,左手拿杯盖,右手冲水至七八分满,然后迅速将碗盖盖在碗上,留一空隙 7、奉茶 8、闻香,观茶汤,品饮

三、台式乌龙茶冲泡 1、备具,茶盘,紫砂壶,闻香杯及品茗杯各三个,杯垫三个,公道杯,滤网,茶叶罐,茶荷,六君子,随手泡,,展示茶巾,茶夹,茶漏等 2、洁具,掀开闻香杯,品茗杯,温壶烫杯,壶内水置公道杯,再巡回往复式至闻香杯,品茗杯中 3、赏茶 4、置茶,将茶漏置壶口,用茶则轻轻拔入茶叶 5、温润泡,也称洗茶,入水摇壶,泡后水置公道杯 6、正式冲泡 7、刮沬 8、淋壶 9、洗杯 10、滤茶至公道杯 11、分茶至闻香杯七分满 12、将品茗杯盖在闻香杯上 13,用茶巾擦拭茶盘上水渍 14、奉茶,双手执杯垫,放置茶盘上,将闻香杯中的茶汤轻轻旋转至品茗杯中,后置杯垫付上,奉茶 15、品饮,先用闻香杯闻香,后观茶汤,闻汤香,最后品饮。

茶艺表演解说词(15篇汇总)

茶艺表演解说词第1篇 各位嘉宾你们好!(行礼)欢迎来到沁和会馆品茗赏艺,我是沁和会馆的茶艺员***,今日由我和我的助泡为大家演艺绿茶茶艺,。今日为大家带来的是江苏吴县的碧螺春。 一、巧布器皿 茶道组茶匙,于量取茶叶;茶夹,于洗杯洁具;茶拨,于把茶叶导入壶中;茶针,于疏通壶嘴,使出水通畅;茶漏,放置茶壶上,避免投茶时茶叶外漏。 茶样罐于盛装茶叶; 赏茶荷控制投茶量的器皿,观看干茶样和掷茶分样; 茶巾于擦洗抹拭茶具、抹干溅出的水滴、托垫壶底、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 玻璃杯冲泡高档绿茶要透明的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和碧绿的汤色; 水盂于盛装废弃水、茶渣等;

提梁壶烧水器皿。 二、叶嘉酬宾 请大家鉴赏干茶的外观形状碧螺春外观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 三、冰心去凡尘(洗杯) 茶,至清至洁,是天函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的器皿也必须是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开水烫洗一遍洁净的玻璃杯,做到冰清玉洁,一尘不染,以表示对各位的崇敬之心。 四、清宫迎佳人(投茶)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茶导把茶叶拨入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五、甘露润莲心(润茶) 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

六、凤凰行礼 冲泡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提梁壶有节奏的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在想客人点头致意。 七、碧玉沉清江 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八、观音捧玉瓶 佛教故事中传说观音菩萨常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瓶”,意在祝福各位一生平安。 九、春波展旗枪 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的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清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

小学生关于中国的茶文化的优秀作文茶艺表演

小学生关于中国的茶文化的优秀作文 茶艺表演 600多字习作我最喜欢中国的茶文化。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点。 周末,妈妈带我去朋友开的茶艺馆,让我得以近距离欣赏这一传统文化。表演茶艺的是一个漂亮的姐姐,手指纤细,娓娓道来。她先点燃一支香,沁人心脾的幽香使我们心旷神怡。接着向我们介绍古香古色的茶具,鉴赏将要泡的茶叶。她用开水仔细地浇烫茶壶,然后拎起水壶向紫砂壶内冲水,壶内的茶叶上下翻滚。姐姐让我们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然后说:“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姐姐第二次向紫砂壶内冲水,盖好盖子,又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稍后将壶中的茶汤依次倒入闻香杯,只见她的手一高一低很有节奏,称为“凤凰点头”。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姐姐将品茗杯倒扣过来,盖在闻香杯上,恭敬地递给右侧的一位客人。姐姐教我用拇指和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喝一小口茶,不要马上咽

下,品味茶味。这样品了三次之后,姐姐递给每位客人一杯白开水,也是不要马上咽下。最后姐姐邀请我学习泡茶,我自己泡的时候是手忙脚乱,姿势一点也不优雅,不过,妈妈说味道还不错。 茶艺表演结束了,妈妈说我只是学到了泡茶的流程,至于茶艺的内涵还需要我以后慢慢去品味。茶文化神秘而深邃,我要将这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600多字习作我最喜欢中国的茶文化。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点。 周末,妈妈带我去朋友开的茶艺馆,让我得以近距离欣赏这一传统文化。表演茶艺的是一个漂亮的姐姐,手指纤细,娓娓道来。她先点燃一支香,沁人心脾的幽香使我们心旷神怡。接着向我们介绍古香古色的茶具,鉴赏将要泡的茶叶。她用开水仔细地浇烫茶壶,然后拎起水壶向紫砂壶内冲水,壶内的茶叶上下翻滚。姐姐让我们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然后说:“头一泡冲出的

完整word版,中国茶艺与茶文化

中国茶艺与茶文化 茶,是中国人在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的一种饮品,如今也成为了风靡全球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很多人爱茶,不仅仅是因为它特有的醇香,而是痴迷于茶的文化,陶醉于品茶的过程,所以很多时候已不仅仅是喝茶来止渴这么简单,喝茶的过程也成为了一种艺术。 如果你想真正品到茶的味道,就得先学会如何品茶。要学会品茶,就得先了解一些有关茶的基础知识。 茶是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植物分类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属——这是茶的自然科学定义。茶的分类标准很多,按生长环境可分为平地茶和高山茶;按干茶外形分为扁平状、针状、球状、雀舌状、片状、末状;按产地划分为川茶、浙茶、闽茶、滇茶、台湾茶;按我国出口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速溶茶;按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我国的七大基本茶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普洱茶。绿茶的代表茶有:雨花茶、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有清新的绿豆香,味清淡微苦。颜色碧绿、翠绿或黄绿。红茶的代表茶有锡兰红茶、阿萨姆红茶、祁门红茶、滇红、宁红、宜红。颜色为暗红色。具有麦芽糖香、焦糖香,味浓厚略带涩。青茶的代表茶有铁观音、大红袍、闽北水仙、冻顶乌龙、武夷岩茶。颜色为青绿、暗绿,茶汤呈蜜绿色或蜜黄色,花香果

味,滋味醇厚回甘。白茶的代表茶有银针白毫、白牡丹、寿眉。色白隐绿,干茶外表满披白色绒毛,茶汤浅淡,味清鲜爽口、甘醇、香气弱。黄茶的代表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黄叶黄汤,香气清纯,滋味甜爽。黑茶的代表茶有湖南黑茶、老青茶、六堡散茶。颜色是青褐色,汤色橙黄或褐色,虽为黑茶,汤色却不一定是黑的。陈香,味醇厚回甘。 品茶时,茶具也是很重要的。茶具的种类有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一套茶具包括置茶器、理茶器、分茶器、品茗器、涤洁器以及其他。常用茶具中,紫砂壶是泡茶、饮茶的主要用具;茶海(茶盘)用于放置茶具;公道杯用于均匀茶汤浓度;茶漏用于滤取多余细小的茶叶,不影响茶汤的滋味;品茗杯用于饮泡好的茶汤;杯托是茶杯的垫底器具;闻香杯闻留在杯里的香气,是乌龙茶专用;盖碗又称三才杯,泡茶专用也可单杯品用;茶叶罐是装茶的罐子;茶荷用于置茶和赏茶;茶巾擦水,辅佐茶具;茶道组包括茶匙、茶针、茶夹、茶斗和茶拔。我想拥有这么一套完整的茶具是泡好一杯茶的点睛之笔。而且茶具本身也成为了一种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品茶的过程自然也更令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就是要学会如何泡好一杯茶了。泡茶的过程是取茶→赏茶→温壶→温杯→温盅→泡茶→奉茶→赏茶底→整理茶具归位。具体而言,取茶:以茶则在茶仓中取适量茶叶置于茶荷中或以茶仓置适量茶叶于茶荷中(取一次的泡茶量);赏茶:以茶荷

茶艺表演解说词

茶艺表演解说词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您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是用旺火煮沸这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这道程序,向嘉宾们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茶盘:茶船又称为茶海;紫砂壶:采用江苏宜兴出产的,此壶是用来泡茶所用称为泡壶,此壶用来储存茶汤所用称为海壶;闻香套杯:细长高脚的为闻香杯,用来品尝茶汤及鉴赏汤色。茶道组合(茶艺六君子):茶则;衡量茶叶的准则;茶匙:用来拔取茶叶所用;茶漏:置于紫砂壶口防止茶叶外漏;茶捏:烫洗茶杯夹取叶底;茶针:疏通壶嘴;茶刷;用于洗养壶身。)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茶叶的外观形状。(介绍茶叶) 第三道:孟臣沐霖,乌龙入宫 孟臣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件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孟臣壶。孟臣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茶壶烫洗干净后,将茶叶置入壶内,喻为乌龙入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泡茶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洗茶的作用。 接着用壶盖轻轻的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加清新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饮乌龙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似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茶叶

普洱茶茶艺表演

普洱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云南则是茶的发源地及原产地,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云南各民族同胞利用和驯化了茶树,开创了人类种茶的历史,为茶而歌,为茶而舞,仰茶如生,敬茶如神,茶已深深的渗入到各民族的血脉中,成为了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元素。 同时,在漫长的茶叶生产发展历史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普洱茶文化,使之成为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的享誉全球的历史名茶。今天很荣幸为大家冲泡普洱茶,并将历史悠久、滋味醇正的普洱茶呈现于大家面前。 1、摆盏备具在正式冲泡之前,首先为您介绍一下冲泡普洱茶所用到的各类精美茶具。 流水茶盘,用来盛放各类茶具; 茶通: 寓意茶源广通,共分5小件; 茶夹: 用来夹洗双杯; 茶则: 用来量取干茶; 茶针: 用来疏通堵塞的紫砂壶壶口; 干茶漏: 用于较小的紫砂壶壶口,以防干茶外漏;

茶匙: 用来拨赶茶叶以及废弃的茶渣; 紫砂壶: 产自江苏宜兴,以紫砂泥制者为佳,自古流芳百世的制壶名家有孟臣、供春、时大彬等,因普洱茶存放时间较久,茶气较足,味浓而醇厚,所以选泡之壶,宜大不宜小,且要深圆、砂粗、壁厚,出水流畅者为上佳; 公道杯: 用来均匀茶汤以及鉴赏汤色; 品茗杯: 用来品饮香茗; 过滤网: 用来过滤茶渣; 茶荷: 以瓷制造,用来盛放干茶; 杯托: 形状如盘而小,用来放置品茗杯; 随手泡: 用来火煮甘泉。煮水侯汤,泉分三沸,一沸太稚,三沸太老,二沸最宜,如若随手泡内声若松涛,水面浮珠,视为二沸,用于泡茶最佳。 2、淋壶湿杯茶自古便被视为一种灵物,所以茶人们要求泡茶的器具必须冰清玉洁,一尘不染,同时还可以提升壶内外的温度,增添茶香,蕴蓄茶味; 品茗杯以若琛制者为佳,白底兰花,底平口阔,质薄如纸,色洁如玉,不薄不能起香,不洁不能衬色; 而四季用杯,也各有色别,春宜“牛目”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仰钟”杯,杯宜小宜浅,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 3、赏茶投茶普洱茶采自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云南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制成,芽长而壮,白毫多,内含大量茶多酚、儿茶素、溶水浸出物、多糖类物质等成分,营养丰富,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古木流芳,投茶量为壶身的三分之一即可。

中国的茶道精神

中国的茶道精神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中国茶道精神,是和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性格 的养成、中国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中国茶道精神只是中国民 族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背景下的 一个分支。 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唐代陆羽强调“精神俭德”的人文精神,注 重烹瀹条件和方法,追求恬静舒适的雅趣。佛教茶礼讲究安寂,幽 静是品茶、修禅的共同文化情韵;宫廷茶道富丽多彩,政治色彩尤为 鲜明;民间茶事由南到北普及与兴盛,使茶道呈现多极化走向,极具 深刻的内涵。 茶道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综合性文化,带有东方农业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茶道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 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茗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 1.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 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怡”是欢乐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饮 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2.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3.“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一、“和”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佣金二百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二、“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茶艺基本流程

茶艺的基本流程 一、用具: 茶艺的基本用具: 1、炭炉一个,酒精炉,电炉也可以。 2、陶制烧水壶一把,没有也可以用其它的烧水壶。 3、茶桌一张(根雕或仿古,如根雕带茶盘者,盘中刻太极八卦盘式最好。) 4、茶杯八个(杯底分别印乾、坤、艮、巽、坎、离、震、兑八卦之象) 5、茶洗一个 6、有持手的泡壶一把 7、仿古青铜香炉一个 8、香三支 9、古琴一把 10、仿古线装《周易》一册 11、铁观音茶叶10至15克 12、茶道一套: 太极八卦紫砂壶,壶盖制成太极图形。 太极八卦茶盘:茶盘八角形,每边刻一卦象;中央放壶之位刻成太极图形。 13、太极八卦挂图一幅 二、基本程序 1、无极初始——焚香入定 2、两仪开天——煮水、候汤 3、三才成列——烫壶(壶为天)、洗杯(杯为地)、赏茶(茶为人) 4、四象乃成——投茶、冲水(茶、水、气、香) 5、五行化生——洗茶 6、六合同春——泡茶 7、七星高照——分茶 8、八卦呈祥——敬茶 9、九九归一——闻香、观色、品茶、回味 10、十方统和——看卦、解卦、谢茶 三、解说词 摆好茶桌,桌后立一屏风,屏风中心挂一太极八卦图, 两边挂一幅楹联:“易茶两道阴阳协,天地五行卦理通”。 《周易》又称《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在这个源头之下,发祥了儒、道、墨、法、农、医、阴阳等诸子百家,影响了五千年中国的文化、科学和历史,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行列。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利用茶的国家。五千年中国文明史,每一页都可以嗅到茶香。 易道广大,茶道精深。天人合一,阴阳调偕,五行化生,是周易的精华,更是茶道的核心。下面,请大家在祥和的古乐声中品味茶的真谛,体会周易的伟大,解读人生的哲理,追求事业的成功。

花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花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一、烫杯—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赏茶----香花绿叶相扶持 三、投茶----落英缤纷玉杯里 四、冲茶---春茶带雨晚来急 五、闷茶---三才化育甘露美 六、敬茶---一盏香茗敬知己 七、闻香---杯里清香浮情趣 八、品茶---吾端甘茗入心底 九、回味----茶味人生细品悟 十、谢茶---饮罢两腋清风起 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它融茶之韵花之香于一体,通过引花香,增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通过花茶我们可以领略春天的气息。下面就有我们茶艺表演队为大家表演具有浓郁花香的盖碗茶茶艺。 净手:净手表示对茶艺表演的重视和对各位嘉宾的尊重。 精选香茗:今天为您选用的是女儿环它的外形成环状,并用茉莉花茶熏制而成,所以命名为女儿环。花茶分熏花茶和拌花茶,条形茶和作形茶,女儿环为作形茶。介绍茶具:这是茶盘又称茶船茶海,用来程放茶具和不喝的余水。这是盖碗由天、地、人的完美融合,这是茶六用,分别为您介绍一下,这是茶漏防止茶叶外撒、茶针疏通堵塞的虎口、茶则、拨取颗粒状茶叶、茶夹夹取茶杯,茶拨,拨取茶叶。这是茶叶罐,存放茶叶。 摆展备器:将所用的茶具备齐。 一、温杯烫展:茶艺讲究精茶、真水、活火、妙器,珠联璧合,充分体现出 茶艺的东方神韵。选择茶具饮茶而异,泡花茶要用盖碗,有利于保持香 气。 二、流云拂月:潺潺流水,观花赏月。将原本就干净的茶具再一次当客人面 前清洁一下。 三、锦上添花:将准备好的茶叶拨入盖碗中一般投茶量为三克左右。 四、温润茶芽:注入少许水温润茶芽。将温润的水倒掉。(在注入三分之一 的水) 五、摇花散香:闻香 六、云龙谢瀑:流水如泻瀑,云龙入杯中,花香似起浮,香气溢满屋。用凤 凰三点头的手法注水。(95度左右)选水为矿泉水为佳。 七、敬奉香茗:将泡好的茶放入茶盘中奉茶时端茶盘一定要平行。 八、陶然沁芳:轻轻慢饮,细细品尝。在饮用盖碗茶时,请您用左手托住碗 托,右手拿期碗盖轻轻拂动茶汤表面,温其茶香,观其茶色,悠然品饮。 九、重酌酽香:茶要趁热连饮,当杯中尚于三分之一左右的茶汤时,应及时 添水。 十、致谢话别:谢谢各位的欣赏。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