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薪酬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薪酬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薪酬管理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方面

在经济时代,组织与员工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依赖与员工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而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增强,经济利益不再是员工工作的唯一动机,员工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长,更向往职业成功。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以及信息沟通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员工就业的灵活性日益增强。组织期望与员工建立长期的、共赢的契约,员工趋向于在不同的组织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位。职业生涯发展成为组织和员工都非常关心的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并通过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使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包括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无论从个人还是从组织角度来看,富士康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都存在极大地问题,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这两方面来分析其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第一节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首先我们看一下,富士康集团员工的组成结构

表一:职类结构现状

表二:学历结构现状

表三:年龄结构现状

表四:工龄结构现状

资料来源:富士康集团人力资源总处,《富士康集团人力资源五年规划》

从以上结构表的比例可见,富士康集团人力资源结构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富士康集团人力资源的主体是作业人员,约占到集团总员工的70%以上。这体现了富士康集团做为一个制造类企业的特点,主业突出,人力资源结构是合理的。

第二,高学历员工比例偏低。除研发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外,绝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只有大专学历,其中5个事业部培训主管都是中专毕业,从基层提拔上来,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

第三,富士康集团是一个具有活力的企业,30岁以下员工占集团总员工数的67.829%,绝大部分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毕业进厂的,这样的年龄结构导致了富士康集团较高的人员流动性,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第四,从工龄结构上看,集团员工大部分工龄不足5年,这也是富士康近几年大幅扩张,人力资源需求过大的结果。[1]

不难发现,总体来说,“富士康集团”人力资源现状是:学历低、

年龄小、工龄短。尤其是其员工大多数都是80、90后,其心理很脆弱。他们是现代大城市中新生打工族,这代人多是独生子女,抗压能力、吃苦能力比较差,进入现实工作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让这些心理尚未成熟的打工者难以适从。他们会觉得怀才不遇,受到了不公正待遇,逐渐对学习和生活丧失兴趣,产生厌世感。加上工作难以适应、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一些人还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目前“80、90后”大都处在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开始的时候,他们做的往往是带有实验性质的较为宽泛的职业选择。[2]随着个人对所选择的职业以及自我进一步的了解,他们这种选择往往会被重新界定,换句话说,很容易跳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表明,1996~2004年世界200家大型高科技企业战略性人才的年平均流失率为18%,3年后仍留在原企业的员工比例仅约55%: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每年都会从各大高校招聘大批的毕业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它每年都会流失大量的员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公布的《中国企业员工敬业指数2005年度调查报告》认为,与其它年龄段的人相比,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大都参加工作不久,但表现得最不敬业。这些问题的产生,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不好的信号。所以无论当80、90后怀着怎样心理进入企业时,为了使这些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转化劣势,同时也避免人才流失的尴尬局面,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都应对其进行细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励知识员工发挥聪明才智,以期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双赢。

相反,当大多数员工进入企业时,不仅没有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管理,他们原本抱着致富祷炖梦来到工厂,希望像十年前的工人一样翻身。然而,按照现实大陆的物价,他们工作十几年都不见得能买车、买房。环境改变,过去刺激绩效的军事化管理方法却未变,双重压力夹击,令这些年轻人顿失目标,陷入茫然,跳楼就成了解脱的选择。这些自杀者多半是刚进厂的年轻人,有些人在遗书里表示,“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不管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目标的无望感,和严重受挫的低自尊,是引发自杀的主要原因。根据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祷禧着《自杀论》(Le Suicide),贫穷或有钱,并不是决定人是否会自杀的主要原因,他发现,自杀的高危险群,是突然失去自己坚信的价值,无所适从的人。

再加上密集型工作磨损心理。企业员工出现自杀事件多发生在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简单机械的行业,如电子制造、IT等。这类行业的员工入职后一般只接受简单的培训,但要求比较高,年轻员工身心难以适应。而每天重复性的工作也会磨损人的心理,如果再休息不好、缺乏情感交流,就会加重挫折感和孤独感,对生活丧失信心。

富士康采用流水线生产之后,每名员工只负责某一特定工序,甚至只负责某一动作,例如硅晶片的检验,工作期间唯一的动作就是盯住流水线上的硅晶片以检验其是否符合生产标准。在机器大规模生产中,一线工人不可避免的要成为机器的附属品。工作的标准动作已被固定,工人只是从事执行职能,按规定的标准从事实际操作,而不能自行其是。工人之所以没有被及其替代只是因为他们在此环节效率要

比机器高或成本比机器低而已。据有些员工反映,一天他们是被“罚”站了八小时,有时候当东西掉了,他们都会觉得会很幸福,也许在这捡东西的短短几秒中是他们唯一可以自由活动的时候。但是,这种时候,并不是时常都发生,这种高负荷的工作使他们的心理也受到扭曲。

80、90后,人们一贯称之为特立独行的一族。进入富士康的80、90后,又往往是未曾接触过较好教育的一族,因此在承挫,自我疏导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当问及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何处理时,竟有42.4%的人选择了自己默默忍受。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当低级需求未被满足时,较高需求会屈从于低级需求。但并不是说该需求不存在了。刚刚成年的人往往有着被尊重的需要,而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这种需要往往会被忽略。而且在富士康,工会制度根本不健全,员工缺乏所需途径捍卫自身权益。以生产为导向的大企业里,个人的社会需求往往会被忽略。在所作调查中,工作之余参加过公司所举办活动的员工数仅占5.1%,40.4%的选择了睡觉,而有54.5%的员工选择了玩游戏或上网聊天以寻求慰藉。

从这种种的现象来看,这部分员工根本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何谈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管理呢?从而造成了一场又一场的悲剧,不仅对亲人来说是场巨大灾难,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所以加强个人职业生涯管理是特别重要的。它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降低离职率,有利于员工和组织更好地了解个人的实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从而保证个人个性的充分发挥和发

展。

第二节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过去,军事化管理是台商成功引擎之一,如今却成为经营的最大挑战。台商必须重新思索,鸿海危机事件中隐藏的管理迷思,才能突破现有危机。2010年以来13个接连自杀的富士康员工,传达出一个令人深思的讯号:台商管理的基本假设,已经受到严重挑战。同样的管理方式,10年前,可以让富士康工人跻身有房有车的“小资阶级”,现在却让新一代大陆工人痛苦得跳楼,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大陆工人的工作目标,已经改变了,”中央大学EMBACEO 林文政观察,他们要的,不再只是一个能赚钱,却冷冰冰的“冷酷工厂”,“他们要的是更人性化的管理,”林文政说,“他们已经用生命投下了一票。”

“能靠严格纪律,要求大陆工人执行单调工作的时代,即将结束,”元智大学讲座教授许士军分析。从心理学者到人资专家,都不只一次的提出这个观点。

的确,靠严格纪律,要求大陆工人执行单调工作的时代即将结束。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管理的方式,来满足现代化企业的需求。以前的管理方式要改变了,在这种趋势下,组织职业生涯的规划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组织资源合理的配置,充分的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

当富士康员工怀着致富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梦想来到富士康,原本打算借助于这个IT制造业龙头来实现自身抱负时,得到的却是管理

者的粗暴,同事间的冷漠。据资料显示:一个寝室住了10 个人,因为来自不同部门,平时大家基本上没有交流。人际关系比较淡漠,住在一起就跟陌生人一样。同寝室住了几个月,还不知道其他9 个人的姓名。一些富士康的基层管理人员也确实不关心手下员工。有一次,一名员工连续三天没有上班,主管线长以为她离开工厂了,于是为其报请自动离职。结果行政人员到宿舍后才发现,这位员工发高烧已在床上躺了三天。可见其内部沟通机制存在不足,完全是那种“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的感觉啊!难怪许多富士康人都有要“逃离富士康”的想法。其管理层面也出现如此的局面,最早成立的富士康深圳厂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逾40万员工当中,台籍员工只有3000多人,却掌握大部分的资源,深圳厂的40万名员工中,陆籍干部最高只能升上协理。而且在调查中,谈到大陆主管的表现,几乎所有的台籍主管都对大陆主管给了负面评价,经人力资源查核,发现他们的表现,都相当的优秀。台湾和大陆的员工之间的矛盾也是如此尖锐化,更加不利于组织的和谐发展了。

再者,富士康是权威型文化的典型代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等级分明,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强调员工的服从和忠诚,信息以自上而下的传递为主,自下而上的反馈通路不畅,基层员工的声音无法上传;富士康以商业机密为由将保密制度不断泛化,对厂区信息实现最大化控制,制约了员工沟通的顺利开展。员工生活在这样的集体管理之中,缺乏个人生活空间。打工者又远离家乡和亲人,一旦出现不良情绪,找不到宣泄途径,缺少亲情抚慰和自我救助的条件。久而久之,不良

情绪累积起来,造成了极端行为。

第三节从组织和员工两个层面构建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企业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可以为员工特别是那些优秀的员工在企业中指明发展道路, 而不至于为自己目前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首先, 民营企业要在充分了解员工个人需要和职业发展愿望的基础上, 制定出系统、科学、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 有效的为员工提供多个发展渠道和学习深造的机会, 使员工确实感到自己在企业有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希望; 其次, 企业为员工设立职业生涯规划, 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员工工人能力、个性、职业发展兴趣、职业价值观等因素, 另一方面, 要把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纳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框架中去, 使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各项业务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样一来, 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是职业生涯管理工作, 都同时满足企业的需求和个人的需求, 将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很好的结合起来; 最后, 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给基层员工和一些职业经理人以提升机会。唯有这样才能留住优秀的员工。[3]

我们实施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之一,是组织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帮助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在现代化组织中,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有利于增强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留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有利于处理好职业和生活其他部分的关系;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超越;有助于减少企业员工的流失和保留优秀的人才。

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方面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是组织价值创造最重要的驱动者。组织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吸引优秀人才方面,薪酬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薪酬管理在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再决定工作满意度、激励员工、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方面举足轻重。合理的薪酬管理设计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吸引和保留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怎样合理的进行薪酬管理却要依据于绩效考核的结果。有效地绩效管理不仅有助于整合组织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工作目标和利益冲突,实现目标的一致性,而且能产生协同作用,推动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其在人力资源中的位置如下图:

第一节富士康绩效管理模式

富士康现行的生产方式为流水线作业,其管理模式被大众认定为泰勒制。它的垂直专制的军事化管理确实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不得不以较低的员工满意度与较高的员工流动率作为补偿。一)泰勒制基础上改进定额管理

为了对付“磨洋工”,泰勒制中把实行定额管理作为企业科学

管理的首要举措。而富士康则将其进一步发展。按泰勒制要求,企业需设定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而在富士康,这样的机构是不存在的。作为代工型企业,富士康的生产属于接单生产,订单一旦接下,生产任务就会分摊到相应生产部门,而生产部门主管只需将生产指标简单除以部门一线员工人数就可以了。在正常生产的8小时之内,员工的工作额以日计算,称作日工作量;而在八小时之外的加班时间则是以小时计算,两者皆有其底线。

二)细化分工,操作标准化

由于泰勒提出科学管理原理时,流水线生产方式尚未世。虽涉及分工问题,但未曾那么细致,富士康采用流水线生产之后,每名员工只负责某一特定工序,甚至只负责某一动作,例如硅晶片的检验,工作期间唯一的动作就是盯住流水线上的硅晶片以检验其是否符合生产标准。在机器大规模生产中,一线工人不可避免的要成为机器的附属品。工作的标准动作已被固定,工人只是从事执行职能,按规定的标准从事实际操作,而不能自行其是。工人之所以没有被及其替代只是因为他们在此环节效率要比机器高或成本比机器低而已。

这种模式下员工出现了极大地不满与心理负担,泰勒制下的科学管理本是用来资本主义下剥削工人的产物,在那个时代工人就已经受不了,大多起来推翻他们的雇主。然而,在如今现代化社会,仍然用这种方式来管理企业,显然是行不通的。首先,分工过于细化,容易导致导致工作过于单调,枯燥无味。其次,富士康生产一线员工多为80末或90后,粗暴专制管理容易导致社会问题。再次,采取定额

管理是完全不顾工人们体能限制,容易造成巨大事故。所以在这种绩效模式下员工流失率高也不足为奇。

第二节富士康薪酬管理体系

从1988 年一个籍籍无名的电子工厂,到今天的“代工之王”,富士康把“低成本,高效率”的策略演绎到极致。从2008 年起,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从750 元增长到900 元,这就给富士康带来成本上的压力。为此,其手机生产基地转移到了河北廊坊等地区,因为廊坊开发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目前仍是750 元。每个月初,富士康和员工签一个加班同意契约书。也就是说,你这个月要是加班的话,你就签名,这个月你每次都得来加班。但是你要不签,你这个月一次加班都没有,一个小时都没有,公司对法定工作时间执行的是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就是说你的工资扣去社保,只有800 多块钱。为提高收入,员工不得不在显失公平的情况下“自愿加班”。员工反映每月加班60 至100 小时,早晨6 点起床,6 点半出门,到夜里11 点左右才能结束一天的紧张工作回到住处。

按照国家现行劳动法规定,员工拥有选择在8小时之外工作或不工作的权利。但在富士康,很多员工是“被”加班的。截止至2010年5月,富士康一线员工基本工资为760元,按照现在消费水平,760元在满足一青少年每月日常生活所需之外,所剩无几。富士康员工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济人假设在此是成立的,据调查结果显示一线员工的收入在1800元及其以上者达66.7%,随机访谈的几十名员工都承认在企业内除工资与加班费少有其他创收途径,由此可以推

算加班费要占到这部分员工日常收入的47%以上;而约有6.1%的一线员工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加班费在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高达66%。

8小时以外的加班时间的工作定额以小时计算,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由于长时间劳作所带来的工作效率的降低,较单一定额生产更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在订单量较大,时间较为紧迫时,劳动定额会有所上浮,加班时间会延长,但除了伙食补助会稍有提高外,工资及加班费用不会变化;而在订单较少时,公司则强制员工休假,期间保留其基本工资,撤销所有补助。这些员工都必须无条件接受,这无疑也是导致员工不满的一个因素。

员工的工资构成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出勤率。工资究竟是保健因素还是激励因素,在双因素理论中至今是个被讨论的话题,但富士康员工基本工资与加班费相加后要高于同行业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率。

总的来说,富士康薪资体系的几个特点:

1、高平台、低增长速度。

富士康员工薪资在同行中处于较高水平。但其致命弱点是上涨速度非常慢,一般每年实际增长10%已是十分鲜见。所以富士康能招到很多优秀的人才,但却不能留住人才,以至被其深圳龙华一街之隔的同行竞争对手视为“人才培训基地”。而生产电池、手机和汽车的比亚迪更是挖走其400名优秀员工,进而复制其生产线和经营模式。

2、待遇大陆、台湾有别。

大陆籍员工和台湾籍员工,即便是资位一样,年资一样,能力一样,岗位一样,大陆员工的薪资在台湾员工面前简直是低得吓人,大概只有后者的20%~33%。为什么能?因为台湾的消费水平高,没这样的工资水平别人不来。那为什么一定在高层中要用台湾人呢,因为台资企业不相信大陆人(除非台资企业的老板是一个不直接管理企业的人)。

3、薪资严格管控。

富士康除了通过不涨工资、严格管控加班、严格限制对外招聘来管控人力资源成本外,还通过减少在发达地区的投资(如减少在深圳、北京的投资,上海的投资计划一直不大),产业内陆布局(武汉、成都设厂)来减少成本。其做法已接近于杀鸡取卵,颇值得引人注意。

4、过多重视了物质薪酬管理,而忽略了员工心理薪酬建设。

员工的心理收入就是指员工个人对企业及其工作本身在心理上的一种感受,属于非经济性的报酬的范围,它包括职业安全、自我发展、和谐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晋升机会,以及地位象征、表扬肯定、荣誉、成就感等。

第三节建立绩效薪酬管理体系

员工对企业所做贡献应与薪酬挂钩, 明确不同岗位和不同级别的区别完善绩效奖金制度, 切实综合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和工作成绩及个人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进行科学量化, 并与企业效益挂钩严格执行劳动法让员工享有合理的福利项目, 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带薪假期等。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岗位的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公平性

的同时又能体现出竞争性, 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让员工通过薪酬得到一种价值的体现。[4]下面是一个绩效薪酬管理体系流程图。

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是绩效薪酬管理的重中之重。因为企业不完善的薪酬体系造成企业员工流失, 所以企业首要的任务是制定合理的薪酬结构, 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薪酬体系。

首先, 企业在制定薪酬体系时, 一定要考虑内外的公平性与一致性。既要考虑企业内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公平性与一致性, 又要考虑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公平性与一致性, 同时也要考虑同区域、同行业之间的公平性与一致性。按理来说,由于每一位员工与其他员工都是存在区别的, 因此, 企业向员工所支付的薪酬不仅要满足员工对公平的需要, 保持薪酬的内部和外部一致性, 同时还要体现员工之间的差异。但一般来说, 企业中大多数的员工群体都处于一种相似的工作环境当中, 因此他们的薪酬方案也包括很多相似的地方。此外, 还有一些员工群体由于工作的性质以及所处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 所面临的压力、冲突以及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的特征与其他员工群体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这些员工群体是否能够妥善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是否能够达成既定的绩效水平, 对于企业的总体经营绩效又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于这些人, 公司在薪酬方面应该给予特殊对待。

其次, 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 才能使员工的工作业绩与薪酬相互挂钩。在很多民营企业由于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 不能把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与待遇公平合理地联系起来。因此, 民营企业要通过对岗位的工作分析, 明确每个人岗位的职责、权利与工作标准, 使每位员工都能各

尽其职, 各负其责,让员工能够看到通过努力而得到的报酬, 又能看到自己对企业的贡献。并且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 使两者之间公平合理, 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员工因待遇不公而离开, 绩效考评要做到公平合理, 真正发挥其激励机制,必须采用适当的考核内容和方法、明确量化考核标准, 增加考核的民主性和透明性。

再次, 设计合理的薪激励体系。薪酬待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员工的价值, 较高的薪酬待遇能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民营企业提供的薪酬水平, 同其他企业类似职位提供的薪酬相比, 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在民营企业内许多优秀的员工之所以选择离开, 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利益的驱动, 员工只有满足了生存的需要, 才会有发展的需要, 所以员工的待遇问题是员工最关心的问题。按常规, 一家同等规模、同等岗位的待遇高于本公司待遇时, 则有可能会因为待遇问题引起员工向待遇好的公司流动。所以, 民营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 一定要参考本地区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薪酬待遇水平, 使本企业的薪酬略高于同等行业的平均待遇, 以稳定公司员工。

参考文献:

[1]高启明.“富士康集团”培训管理体系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

[2]乔耀娜.“80 后”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讨.企业导报,2010(10)

[3]谢小明.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探讨.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5)

[4]齐黎丽.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对策分析.《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0)

人力资源模式图

人力资源模式图 一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把选人招聘、工作分析、工作设计、员工开发、绩效管理、薪酬开发、激励保障和员工退出等环节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研究和细化,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控。它将确定一个企业如何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进行战略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提供了依仗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获得和保持竞争的优势的发展思路。 二组织并构与整合 企业并购与整合,不仅仅是企业业务的整合,同样涉及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的整合,进而达到企业文化的整合。华信博达顾问在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与运营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帮助企业设计高层治理结构;分析企业运营的流程与核心能力,帮助企业设计组织结构,整合内部管理体系,再造工作流程,进而重塑企业文化,达到企业购并中多方面的统一并快速融合的效果。华信博达经过长期的咨询实践,已经在企业的购并案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我们为企业购并设计的企业融合四层次模型,被我们的客户的实施实践证明是具有实操性与严谨性结合的执行流程

三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是一个建立或改造企业组织的过程,是把任务、流程、权利和责任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华信博达的组织结构设计通过综合考虑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组织的任务、流程、权利和责任的优化。以适应组织的现实状况,同时,考虑随着组织的发展,组织结构应有一定的拓展空间。

四业务流程 以公司的战略为基础,从客户满意与需求、竞争标杆与最佳实践、技术机遇、财务绩效考虑,提炼出战略目标的关键领域和过程绩效目标和核心原则,建立所需的业务流程。

五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将企业经营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是实现整个组织战略规划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起点,为配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达成而进行的人力资源的选择、配置、使用、开发和管理的规划。其侧重点是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和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重心和指导方针的确定。通过统筹协调、综合运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来保证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实现,从而为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下面从国内企业最高领导层的人性观(关于人的看法)动身,结合国内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剖析国内企业人力资源治理模式、职员在不同人力资源治理模式下的心理、行为表现,以及不同人力资源治理模式导致的企业进展命运,并探究适合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治理措施(参见林泽炎:两种企业,两种命运——中国两种典型人力资源治理模式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年第2期)。 一、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人的看法 任何领导者,在对人实施任何治理措施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的本性、本质有些假设、看法。通常是依照这些对人的看法、假设,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因此,我们为了探究中国企业中实施的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治理模式,有必要第一探究一下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被治理人员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假设。 一个人关于周围人、事的各种观念,是在历史传统和现时代环境的交汇中形成的。实际上,一个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治理人员的看法形成亦不例外。大到国有企业领导集体,小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办的公司。 依照笔者对几十家企业的调查分析及亲躯体验,发觉国内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治理人员的看法不外乎两种类型: 1.职员是一种附属物 在这种企业中,领导集体以自我为中心,将企业职员视为依附于公司的一种廉价的劳动力。职员是被动的,没有思想,没有主张,是为公司赚得利润的工具,一切听从领导集体的指挥就行,毫无主观能动性可言。企业里的所有领导层人员都采纳一种自我投射式的方式,想象职员的思想行为表现。关于职员的这种认识观念大多在民营企业、私人企业表现较为明显。 将职员视为公司一种附属物这种观念的形成,通常与公司的“英雄”人物,如公司创始人的思想观念、人格特点、处世行事的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职员是活动主体 在这种公司中,职员是积极的,主动的,职员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认可和尊重。职员是公司的主人,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制造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和开发。企业领导集体,第一是把职员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的人来看待,职员有思想,有追求,有七情六欲,他们也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将职员视为公司主人、活动主体这种观念,大多在领导比较开明、民主,同时公司目标比较明确、所有职员都能认同的公司较为常见。这种观念的形成大多是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公司领导集体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明确要求,强制公司所有职员认同的结果。

人力资源论文 浅谈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

谈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 摘要:浅谈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论述了其中出现的问题,并使用图书管理员和事业单位的案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绩效管理,薪酬管理 在如今越来越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如何能提高自己的绩效以免被老板开除,或是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绩效,以及如何使用恰当的薪酬管理才能更加激励员工。 对于绩效的含义,最主要的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从工作结果的角度来理解“绩效”。伯纳迪恩认为,“绩效应该定义为工作的结果,因为这些工作结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顾客满意感及所投资金的关系最密切。”另一种是从工作行为的角度出发来理解“绩效”。墨菲给绩效下的定义就是“几小时与一个人在其中工作的组织或组织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虽然这两种解释都对但又都不全面,所以我们定义绩效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其中工作业绩就是指工作结果,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则是指工作的行为。 就我自己实习经历和咨询过周围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发现了现在的企业中,在绩效管理方面还有几个问题。 1、考核目的不明确,存在较大偏差 很多企业实际上对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绩效考核工作要达到什么目的缺乏清醒的认识。 2、重员工个人绩效管理,忽视企业整体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主旨是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达成,其手段是通过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带动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然而,在管理的现实中,管理者们往往是本末倒置。他们多关注于员工个人绩效的管理,轻视、甚至忽视企业整体绩效的管理。 3、强调被考核者而忽视了考核者 考核应该是“全员性”的,然而,很多企业在考核中往往眼睛向下死盯基本员工,而忽视了对手握考核权力的考核者的考核。 4、把绩效考核简单化 不少企业把绩效考核的目标和用途简单化。对于他们来说,考核就简单的=打分=发奖金,即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的绩效打分,然后把绩效分数机械地同薪酬,特别是员工的月度、季度、半年或年度奖金挂钩。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 摘要 关键词: 序言: 一、中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全国人力资源现状 (3) 2、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4) 3、我国劳动薪酬水平与国外劳动报酬对比 (5) 二、薪酬管理对人员、企业、经济、家国的影响 (7) 1、薪酬管理对人员的影响 (7) 2、薪酬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8) 3、薪酬管理对经济影响 (10) 4、案例分析 (12) 三、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的建议 (16) 1、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6)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的改进建议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和挑战。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模式的建立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运用好薪酬管理这条深化人事激励制度配合岗位分析改革的核心作业链,才能从根本上将传统的人事管理机制调整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管理模式上来,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 薪酬管理;国际化;薪酬管理酬劳;绩效薪酬等序言: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最终必然体现在人才领域的竞争。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健全的薪酬管理制度则是吸引、激励、发展与留住人才的最有力的工具。因为在现实面包和爱情,大多数人会为了生存而选者面包。而面包的来源与自己工作中得到的报酬,而合理的报酬是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也是企业对人才的一种肯定和重视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企业薪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但企业如何设计薪酬制度,如何进行薪酬成本预测和制定薪酬成本预算?这些问题是长期困扰企业管理的现实难题,本文将立足于财务管理角度下探讨企业薪酬管理的思路,以达到企业薪酬管理成本最小化,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众所周知,薪酬管理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必须不断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oc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占据不可替代地位,将知识创新这一全新思想引入其中,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更丰富,全面优化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为自主创新战略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不断拓展自身规模,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知识创新作为研究背景,阐述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关的内容,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知识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通过对科学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面临严峻挑战,所以必须要借助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够增强预期管理的效果。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知识创新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知识创新理论研究 对知识创新理论的定义为,科学家与工程师基于跨地域、跨学科的合作,针对某一问题展开相关性研究与探讨形成研究结果,构建全新思想并创造全新文化,以保证新思想被应用在产品与服务中,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1]。在知识创新理论中,将企业知识创新模型细化成三个不同的部分,即知识创新的过程、知识库与知识场。其中,知识库所指的就是知识运行形成结果,而知识场则是基于知识创新模式而实现运行的基本场所。以知识创新模型为基础,企业创造与创新的过程就是通过外部获得知识,

在科学化筛选和融合外部知识的情况下,创造知识的全部过程。 2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概述 2.1综合激励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在综合激励理论方面提出,要想满足企业员工需求并获得理想的综合激励效果,最关键的就是贯彻落实绩效管理工作,对员工激励结果加以合理化地安排。究其原因,只有企业员工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才能够确定各岗位的具体职责。 2.2需要层次理论 对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讲,所指的就是针对人类需求加以细化并形成多个层次,针对诸多需求实施系统化的分析。简单地讲,指的就是在企业内部员工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员工会追求更高层次满足。 2.3人本管理理论 所谓的人本管理理论,具体指的就是人类管理理念逐渐由物本管理转变成以人为中心。在人本管理理论当中,员工作为企业内部价值虽高且最不可或缺的资源。其中,根据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特长、兴趣以及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将其安排至最佳岗位,确保在岗位中将自身特长充分发挥出来,保证职业价值和自身修养水平得以提升[2]。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中的知识创新作用 近年来,市场经济竞争愈加激烈,现代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为更好的实现战略目标,会借助知识创新的方式不断优化竞争实力。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并不仅仅体现在硬件竞争方面,同样也必须要全面增强内部的软实力。目前阶段,原有以个体能力参与竞争的方式已经被摒弃,所以必须要借助科

最新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从国内企业最高领导层的人性观(关于人的看法)出发,结合国内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剖析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员工在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的心理、行为表现,以及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导致的企业发展命运,并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一、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人的看法 任何领导者,在对人实施任何管理措施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的本性、本质有些假设、看法。通常是根据这些对人的看法、假设,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因此,我们为了探索中国企业中实施的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必要首先探索一下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被管理人员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假设。 一个人关于周围人、事的各种观念,是在历史传统和现时代环境的交汇中形成的。实际上,一个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管理人员的看法形成亦不例外。大到国有企业领导集体,小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办的公司。 根据笔者对几十家企业的调查分析及亲身体验,发现国内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管理人员的看法不外乎两种类型: 1.员工是一种附属物 在这种企业中,领导集体以自我为中心,将企业员工视为依附于公司的一种廉价的劳动力。员工是被动的,没有思想,没有主张,是为公司赚得利润的工具,一切听从领导集体的指挥就行,毫无主观能动性可言。企业里的所有领导层人员都采用一种自我投射式的方式,想象员工的思想行为表现。关于员工的这种认识观念大多在民营企业、私人企业表现较为明显。 将员工视为公司一种附属物这种观念的形成,通常与公司的"英雄"人物,如公司创始人的思想观念、人格特征、处世行事的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员工是活动主体 在这种公司中,员工是积极的,主动的,员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认可和尊重。员工是公司的主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和开发。企

薪酬体系建设的七个步骤

薪酬体系建设的七个步骤 薪酬体系建设步骤:1、确定薪酬策略;2、薪酬调查;3、职位分析; 4、岗位评价; 5、薪酬类别确定; 6、薪酬结构设计; 7、建立薪酬管理制度。 一、确定薪酬策略 企业的薪酬竞争策略有三种选择:领先策略、平均策略和跟随策略。 如果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希望高薪吸引人才,可以采用领先策略,使自己公司的薪酬水平高于市场上大多数企业的水平。如果公司资金实力有限,也可以采取跟随策略,即使自己公司的薪酬水平稍低于市场上平均的薪酬水平。这样的策略使本企业既避免了人才大量流失,又节约了人工成本。中间的做法是采取平均策略,使本公司的薪酬水平与市场上的平均水平相差无几。 企业确定薪酬策略后,必须向员工讲明公司的薪酬理念。 一个企业设计薪酬管理体系,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公司薪酬理念的确定。薪酬理念与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乃至公司整体的经营战略都是一体的,这些理念必须在全体员工中进行不断地宣讲,使大家形成共识,随后的各种政策和制度才会易于为大家所接受。 二、薪酬调查 薪酬调查的目的:1、作为调整薪酬水平的依据;2、完善薪酬结构; 3、估计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 4、了解其它行业薪酬管理实践的最新发展和变化趋势。 薪酬调查的内容:

1、选择调查的职位与层次; 2、确定调查对象的区域与行业; 3、必须搜集的薪酬信息:A、基本薪酬;B、绩效奖金和其它现金奖励;C、长期激励计划;D、补充福利计划;E、薪酬政策等方面的其它信息。 薪酬调查的方式:委托调查与自主调查。 自主调查的方式:1、企业负责人之间的信息交换;2、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之间的信息交换;3、招聘面试时的信息收集;4、从媒体上搜集; 5、向专业公司购买。 三、职位分析 职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通常以《岗位工作标准》或《职务说明书》来体现。 进行薪酬设计必须明了各职位的分类、分等及相互关系。首先确定各职类,再进行分等。如管理类岗位,可分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等等。 四、岗位评价 岗位评价又称职位评估或工作评估,是指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岗位的影响范围、职责大小、工作强度、难度、任职条件等特性进行评价,以确定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 有效的岗位价值评估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1、提高员工对薪酬待遇的满意度;2、建立岗位的等级;3、健全企业整体薪酬支付系统;4、为新岗位的设置提供可参照的标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doc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 摘要:薪酬管理制度良好性能够保证企业人力资源优势的有效发挥,能够促进企业人才竞争力的提高。目前我国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分析,并提出对应解决措施,保证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性,确保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主要对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薪酬管理制度的创新措施进行分析,保证企业能够进行良好的薪酬管理,确保提高企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存在问题创新措施 1分析企业薪酬管理理念发展 薪酬管理需要利用各类制度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且必须有创新性理念。传统企业薪酬管理理念非常重视物质奖励,按照古典经济学概念,薪酬是一种施工费用,仅仅会被当作一种生产成本。对于员工来讲,薪资报酬成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唯一标准。随着人力资源理念学说的发展,员工对薪酬要求也在形式上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间接性经济报酬及非经济报酬等,薪酬作为员工工作的动力及价值点,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企业薪酬理念的不断发展使得价值可比性理论逐渐出现,并成为企业薪酬管理中的重要论点内容。价值可比性是一种公平性理论,能够在薪酬管理中较好地体现公平性,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安全感、幸福感,如何缓解员工与薪酬管理的矛盾,是目前薪酬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薪酬管理工作中必须保证最大程度公平性、公正性,将薪酬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改进,保证企业薪酬管理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及弹性,保证员工不满情绪能够得到缓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建设发展,员工对于薪酬的关注度、参与度及理解程度不

断提升,因此,企业对员工薪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将薪酬组成、份额、评估等进行充分考虑,对员工业绩及技能标准进行正确判定。 2分析企业薪酬管理特点 2.1敏感性特点 对于企业工作中的每一位员工来讲,大部分员工在寻找工作过程中,首先考虑的要素是薪酬,薪酬对员工本身利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问题也成为员工最为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所以薪酬管理存在较强敏感性。 2.2特权性特点 虽然薪酬是企业员工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实际工作中,企业大部分工作人员对企业薪酬管理的标准及运行模式不够深入了解,这就使得企业薪酬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特权性。 2.3特殊性特点 因为企业薪酬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及特权性,这就会使得不同企业薪酬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区别,这和企业性质及员工本身工作价值有着直接关系。不同类型行业中的薪酬管理,有着不同形态,因此薪酬管理存在一定特殊性。 3分析企业薪酬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3.1薪酬体系设置不具备较强科学性 目前薪酬激励上,收入分配确定的依据不完全合理。薪酬大都与管理级别、职称、资历挂钩较多,与岗位承担的责任、岗位重要性关联少。绩效奖金虽然基本实现多劳多得,但大多只和产值挂钩,不能完全体现员工的技术能力、工作质量和综合贡献。缺乏多角度和中长期激励机制,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难度大。仍然存在企业与员工通过双方协商方式,对薪酬进行确定,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式研究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职能对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角色分析、战略价值分析以及活动界定,提出构建适应新经济环境的以需求为导向的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式。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职能模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逐步由经营性职能向战略性职能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战略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理念,就是将企业的人力资源视为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对人力资源有效地开发与管理,使之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和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推动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主要侧重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目标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工作内容主要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分 析人才市场的变动趋势等,其不仅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执行者,它还必须参与甚至主导企业战略的决策过程,同时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的设计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调整来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准确地说,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以一种战略经营伙伴的身份与直线部门共同确保完成企业经营目标。企业在新环境下,如何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战略性的作用,通过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式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作为支持企业经营活动而对企业的盈利性、质量改善以及其他经营目标做出贡献的有效手段,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下赢得核心竞争优势,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角色及承担的活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角色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在构建企业竞争优势方面扮演的角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伙伴) 、企业基础设施管理(管理专家)、转型与变革管理(变革推动者)以及雇员贡献管理(员工激励者)四个方面。可以通过“下图”所描述的两向维度来探讨。纵向表示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着眼点,代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未来导向或战略导向的还是日常导向或操作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活 动则通过横向表示的维度上的过程和工作来描绘。 战略伙伴(strategy partner):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企业战略的重要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应当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主要任务集中在确保企业所制定的人力资源战略的贯彻执行。 管理专家(management expertise):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须设计和贯彻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管理过程以及管理实践。其中包括有关雇员的甄选、培训、开发、评价以及报酬等的一系列制度。 雇员激励(employee intensive) :承担对雇员的献身精神和贡献进行管理的任务。虽然人力资源可能会有很高的技能,但如果不能和组织目标一致,不能为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就难以获得人才竞争优势。通过雇员关系管理,可使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变革推动(innovation improve) :在对组织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竞争条件方面扮演自己的角色。 在当今急剧变化的竞争世界中,企业不仅需要经常化地进行变革,同时也需要培养自己实现变革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可以帮助企业何时进行变革并且对变革进行管理。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战略重要性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逐渐转向战略部署。在纵向上,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角色的重要性提高,横向上的事务性工作逐渐弱化和外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进入战略性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活动战略价值分析。根据战略价值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承担的基本活动分为事务性活动、传统性活动、变革性活动。事务性活动具有较低的战略价值,例如,福利管理、人事记录、雇员服务等此类日常性的活动。传统性活动,是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核心和瓶颈,例如绩效管理、培训、招募、薪酬与雇员关系管理等活动,这些活动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制度来确保战略的贯彻执行,具有中等的战略价值。变革性活动包括知识管理、管理开发、文化变革、战略的调整和更新等方面,对企业来说,这些活动具有最大战略价值。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一薪酬原则 1薪酬确定:薪酬的确定原则上不考虑年功、资历与家庭负担;主要考虑员工承担某一职位所需具备的条件、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努力在统一的架构下,依靠科学的价值评价,对各岗位人员的任职角色、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给贡献者以回报。 2薪酬调整:将薪酬与任职资格水平和绩效密切结合,依据考核结果和任职资格水平的变化进行薪酬调整。 3薪酬结构:通过建立在任职资格基础上的薪酬结构,增加薪酬调整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强化薪酬的激励机制。 4薪酬差距:薪酬的水平要充分拉开差距,要有利于形成和稳定核心层、中坚层、骨干层队伍。薪酬要向关键职位、核心人才倾斜。 工资(基本/固定工资、计件/提成工资) 二薪酬结构构成:奖金(年终奖、特别奖) 福利(社会保险、住房补贴、交通费、通讯费、旅游等)三薪酬决定要素 (1)工资——知识、技能、体能、职责、心理、工作环境; (2)奖金——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及对企业的贡献; (3)福利——社会保险、住房补贴、交通费、通讯费、旅游、其它等; 四薪酬总额构成 (1)工资总额—与企业经营状况挂钩(比如销售额、销售费用等)。 (2)奖金总额(年终奖总额—与企业经营状况挂钩(比如公司年销售利润等),特殊奖励总额—特殊奖励额度由企业根据情况确定)。 (3)福利总额(房租补贴总额—由经理级以上员工总数决定;社会保险总额—由员工总数决定)。 五公司薪酬结构分类表

(1)一级薪酬:总经理 (2)二级薪酬:副总级

(3)三级薪酬:财务部经理、采购部经理、客户服务部经理、厂长、总经办主任等 (4)四级薪酬:车间正副主任、跟单主管、售后主管、物流配送主管、高管秘书等

人力资源管理的薪酬管理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的薪酬管理方法 1 人力资源管理的薪酬管理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的薪酬管理方法】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难点,薪酬管理政策也是公司员工最关心的公司政策之一。在制定新的薪酬政策时,人力资源部门会广泛深入的进行各种调查,并与上级领导反复讨论,经过多次修改。虽然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最费心思的事情,但结果常常却不能让员工满意。 (一)薪酬管理的困难性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差距离最大的部分。学习薪酬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对人力资源经理的帮助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薪酬管理有如下三个特性: 1.敏感性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敏感的部分,因为它牵扯到公司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人们的生存质量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薪酬直接影响者他们的生活水平;另外,薪酬是员工在公司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员工往往通过薪酬水平来衡量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所以薪酬问题对每一位员工都会很敏感。 2,特权性薪酬管理是员工参与最少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它几乎是公司老板的一个特权。老板,包括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参与薪酬管理会使公司管理增加矛盾,并影响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员工对于公司薪酬管理的过程几乎一无所知。 3,特殊性由于敏感性和特权性,所以每个公司的薪酬管理差别会很大。另外,由于薪酬管理本身就有很多不同的管理类型,如岗位工资型,技能工资型,资历工资型,绩效工资型等等,所以,不同公司之间的薪酬管理几乎没有 参考性。

(二)满意度的重要性及决定因素员工对薪酬管理的满意程度是衡量薪酬管理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标准。让员工对薪酬满意,使其能更好的为公司工作,是进行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员工对薪酬管理的满意程度越高,薪酬的激励效果就越明显,员工就会更好的工作,于是就会得到更高的薪酬,这是一种正向循环;如果员工对薪酬的满意程度较低,则会陷入了负向循环,常此以往,会造成员工的流失。 员工对薪酬管理的满意度,取决于薪酬的社会平均比较和公平度。社会平均比较是指员工会将自己的薪酬水平与同等行业同等岗位的薪酬进行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薪酬高于平均水平,则满意度会提高,如果发现发现自己的薪酬低于平均水平,则满意度会降低。薪酬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岗位的价值进行市场评估,确定能吸引员工的薪酬标准。 公平度是指员工把自己薪酬与其他员工薪酬进行比较之后感觉到的平等程度。提高公平程度是薪酬管理中的难点。实际上,人力资源部门不可能在这点上做到让全体员工满意。许多公司之所以实行的薪酬保密制度,就是为了防止员工得知其他员工的薪酬水平后,降低对薪酬管理公平度的认同。另外,如果没有对公平度的认同,员工也会很难认同薪酬与绩效间的联系,从而降低绩效考评的效果。 (三)如何提高薪酬管理的满意度提高薪酬管理的满意度可以从与社会平均水平比较和提高公平度两个方面进行。不论公司的薪酬管理采用哪种管理类型,进行岗位的市场价值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建议将公司员工的薪酬水平定在稍高于同行业同岗位的薪酬水平之上(一般约10 至20),这样有利于员工的稳定和招募。 公平度是员工的主观感受,人力资源部门不要试图通过修订薪酬制度来解 决这个问题。当然,薪酬制度在不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时,可以进行修订,但它不是提高公平度的最有效办法。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上,而不是薪酬管理的结果上。比如,在制定薪酬制度时,我们可以让员工参与进来。实践证明,员工参与决策能使决策更易于推行。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十堰市维也纳国际大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问 题研究 一、选题背景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饭店业从小到大,由少到多;从招待所式的单一服务模式发展为标准化的个性服务模式;从教条式的经验管理走向人文化的科学管理,实现了质与量的双重进步,形成了规模较为适度,档次结构相对合理,区域分布基本平衡的格局。在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各个酒店开始寻找自己的边际利益增长点,而其中相当重要的则是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管理一定程度上属于企业的主观意识,然而只要有“人”的存在那么对人的管理则一定会存在,因此对酒店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对人的管理属于企业战略层次的极重要的部分。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传播乃至衍生,其制度的制定与推行以及实施,又如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策划和决策再到操作等等问题都离不开对人事架构的调配,而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所要解决的。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只需要运作好生产并抓好质量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而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不得不更多的考虑如何提高销售业绩,“随着近年来酒店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的不断成熟,酒店营销战略中也不断注重概念的应用......”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与管理)。 不得不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风光一时”的企业和企业家。但随着大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一浪又一浪竞争涌潮,一批又一批的企业也不知不觉随风而逝了或者苟延残喘,做得好的则继续迸发着鲜活的生命力。从整体上来看很多企业都呈现出“昙花一现,步履维艰”的现象,尤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我国的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但是企业存在着先天不足而这也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所导致,在其发展中又由于低层次水平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的人才观念,极不完善的薪酬制度,管理中缺乏沟通与交流,忽视员工的学习、培训及人才自身事业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还有企业主的自身人格缺陷等。即一方面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得到高素质的人才后很难凭着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较长时间内留住人才,并发挥人才的最大潜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选择因素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选择因素分析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各个行业迎来了发展高峰期,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市场中获得生产和发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保证企业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就現阶段来说,很多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尤其是对县乡企业来说,由于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竞争力不强,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多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的选择方式趋于多样化。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影响因素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企业中广泛应用,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管理涉及到很多内容,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企业要想实现稳定发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十分重要。但尽管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发展,但是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仔细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最终促进企业全面进步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各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所选择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人力资源管理划分标准和依据也有所不同。现阶段,我国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划分为以下几种: 1.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划分 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综合性、战略性、人事以及职业四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当然这四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模式主要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断发发生改变,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主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变化而发生变化。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管理目标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变化要以企业这些目标变化为主要依据和标准,据此选择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按照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划分 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多样性特点,不同管理内容采用的方法不一。其中包含了传统的管理方法,也包含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划分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存在差异性,主要可以划分为经验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开发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数字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某IT薪酬管理制度及薪酬体系设计方案

XXIT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薪酬体系设计方案 暨薪酬管理制度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薪酬体系与结构 (3) 第三章岗位绩效工资制 (5) 第四章绩效工资 (6) 第五章奖金 (7) 第六章晋升规定 (8) 第七章其他规定 (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薪酬释义: 薪酬是对员工为公司所做出贡献和付出努力的补偿,同时体现岗位工作性质、员工工作技能和知识经验等。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XXXXX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体员工(临时员工除外)。 第三条目的: 适应公司变革性管理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员工内部分配机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增强员工岗位敬业精神,使员工能够与公司一同分享公司发展所带来的短、中、长期收益。 建立员工薪资晋级机制,增强薪酬的激励性,以达到公司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的目的。 第四条基本原则: (一)贯彻公司发展战略,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二)以岗定薪,按绩取酬。在职位分类、评估和绩效管理基础上,根据岗位的相对价值和任职者胜任能力、绩效表现支付薪酬。 第五条确立依据: (一)依据岗位综合评价,确定岗位级别; (二)依据个人知识、能力和资历等确定个人所在级别档次; (三)依据工作业绩确定个人绩效工资; (四)依据公司效益、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和社会物价指数以及同地区同行业的薪资水平等,确定公司员工总体工资水平。 第二章薪酬体系与结构 第六条公司的薪酬制度为岗位绩效工资制。 第七条薪酬结构: 员工工资由固定工资、浮动工资两部门组成。

固定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工龄工资、岗位津贴。固定工资是根据员工的职务、资历、学历、技能等因素确定的、相对固定的工作报酬。 浮动工资包括:效益工资、绩效工资、全勤奖等。浮动工资是根据员工考勤表现、工作绩效及公司经营业绩确定的、不固定的工资报酬,每月调整一次。 月薪资总额 固定工资浮动工资 岗位工资工龄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工资效益工资全勤奖奖金 基本工资是指根据员工所在职位、能力、经验、学历、价值核定的薪资。是员工生活的基本保障。 在岗工资是指以岗位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评价要素支付的工资。 效益工资是指按企业经济效益状况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在效益考核实施前,可统一按C等效益工资与其他工资构成的岗位标准工资进行定薪。) 效益工资等级效益指标达成率效益工资计算比例A101%-120%15% B81%-100%10% C61%-80%5% D60%及以下0 绩效工资是指以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核为基础,实现将工资与考核结果相挂钩,公司对该岗位所达成的业绩而予以支付的薪酬部分。 工龄工资:为体现员工本企工作经验和服务年限对于企业的贡献,设工龄工资作为工资的辅助项。工龄工资按实际到职年限,每满一年按100元发放。离职人员因诸多原因又重新回到公司任职,间隔一年以内,其工龄可以延续离职前的工龄,间隔超过一年,其工龄自复职月份起重新计算。 岗位津贴是指对主管以上行使管理职能的岗位或专业技能突出的员工予以的津贴。 奖金是指公司工资体系以外的奖励,如:总经理特别奖、年终奖、超特殊贡献奖、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可分为因果模式、观念模式、高绩效模式、战略模式和胜任力模式。 (1)因果模式:包括哈佛模式、哥斯特模式和斯托瑞,其特点是关注人力资源政策的影响因素及政策产生的后果。 哈佛模式最先涉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理论,1981 年哈佛商学院的五位学者迈克尔·比尔、伯特·斯佩克特、保罗·劳伦斯、奎因·米尔斯和理查德·沃尔顿,首次开创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并合作出版了《人本管理》,在书中提出了哈佛模式。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型企业的管理者,解决所面临的复杂的战略性问题。哈佛模式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对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决定性要素进行分析,对管理绩效进行比较,研究哪些因素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模式主要由情景因素、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效果、长期影响与反馈圈6个基本部分组成。哈佛模式作为一种分析型模式,将利益相关者加入到人力资源 管理模式的研究中,充分考虑了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在哈佛模式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果会直接影响组织和股东的利益,而这些因素也会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及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这种模式假设员工都具有较高的才能,企业的领先也是整体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是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哈佛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模式是通过一个反馈圈进行不断的调整,由此来推动模式的运转,哈佛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哥斯特模式是由哥斯特(1987)提出的,它是对管理模式研究的补充,该模式主要强调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差异性,并指出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管理模式的差异,哥斯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结果、组织结果和系统整合四部分。哥斯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方面,与哈佛模式相类似,但在该模式在理论的构建和模式的表述方面优于哈佛模式。 诊断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由迈尔科维奇和威廉·格鲁克(1985)提出,该模式是受到医生看病的启发,提出用诊断性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问题。他们认为该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有外部环境、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组织条件四个部分。约翰·伊万瑟维奇(1998)提出了包含诊断、“开药方”、运用、评估四步骤的另一种模式。 (2)观念模式:主要有斯托瑞模式,其特点是采用“描述的”、“分析的”、“规范的”等术语区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斯托瑞模式是由斯托(1992)提出,其主要有信念和假设、战略方面、直线管理和关键杠杆四部分组成。还总结出了25 个关键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量,帮助企业对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作出评价。该模式注重实践,提出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下研究模式的构成因素。该模式是通过对比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来构建的,并证明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 (3)高绩效模式:该模式假设存在高绩效工作系统,主要分为四类型模式和两类型模式。四类型模式:Mark Huslied 等人从1992 年开始,每两年对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调查,按照高绩效工作系统指针和执行的一致性得出4 个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即人事模式、报酬模式、一致性模式和高绩效模式。 两类型模式:M.Youndt 等学者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为人力资本提升模式和成本缩减模式。 (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学者罗纳德舒勒(1992)提出了战略型人力资源模式,该模式又被称为5P 模式。5P 模式将人力资源理念、政策、项目、实践和过程等五项人力资源活动与战略需要融合在一起,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制度的完善。该模式认为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强调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制定企业战略时的参与性。 (5)胜任力模式:Riehard Boyatzis(1982)对基于胜任力的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进行的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薪酬计算

员工的薪酬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运营汇总的一项最重要成本,尤其是对那些软件研发、顾问服务等知识密集型产业来说尤甚。既然薪酬成本控制如此重要,那么要按照什么标准设计薪酬总量呢?科技认为对于一个集团而言,不同的事业部群体、不同的分子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薪酬总量占比差距很大。同时在设计薪酬总量时以什么样的基数作为标准也是一个难题,是以销售额?还是以毛利润?抑或是薪酬占整个费用的比重。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薪酬管理——实现智能薪资计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薪酬管理与智能排班、考勤管理无缝同步,计算引擎兼容400余种计薪公式精确核算员工的提奖与佣金;依据不同要求的多维度智能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考勤无缝对接,与智慧考勤无缝对接自动同步考勤数据报表,无需于动录入;公司薪酬设置:公司基础福利设置月薪、日薪、时薪等设置及社保公积金设置;报表自动生成:核算人力成本、月度薪资、社保,公司实际成本等明细及对比报表;佣金与绩效提交:固定佣金提成比例、阶梯佣金提成比例、浮动佣金提成比例自动计算;人事异动提醒:员工加薪、调薪入职、离职提醒。 对于公司成本的分析:本月计薪员工数、员工人力成本总和、员工税前薪资总和、公司交金总和、月度薪资对比;在线审批:薪酬报表计算完成、一键提交审核WEB、数据分析参照审核、手机端快速审核批复;超级工资条:支持任意模板,超级加密app+短信+邮件三端提醒。

科技系统智能排班是专门为服务行业设计的一款功能,是企业能够正常经营,员工能够有序而有效的工作的保障。科技智能排班系统还可以能够满足企业不同的排班需求,在企业的后续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科技还具有随时办公、灵活办公的功能。 喔趣科技,作为中国劳动力综合管理专家品牌,致力于为大中型企业实现劳动力预测、劳动力管理、劳动力满足全过程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为企业提供人事管理、智能排班、智慧考勤、绩效薪资、数据罗盘,灵活用工服务等全链劳动力综合管理与满足的云服务商。目前,有超过12万家企业和超过400万的企业员工在使用我司的产品服务,主要分布在零售连锁、生产制造、现代服务业、餐饮行业、国企事业单位等多个行业。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目录 一、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4)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生产与发展. (4) (二)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5) (三)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6) 二、作绩效考核................................................ ... (7) (一)绩效考核体系基础........................................... (7) (二)组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 (8) (三)员工业绩考核方法 (8) 三、薪酬制度设计原理...................................... ... ... (9) (一)员工激励理论................................... ... (9) (二)组工作评价................................ ... (10) (三)薪酬水平的决定................................... ... (10) 四、工薪酬管理................................... (11) (一)员工薪酬体系................................... ... .. (11) (二)组员工个人激励................................. ... .. (12) (三)员工集体激励................................... ... .. (13) 五、结论................................. ... ............ ... ... (13) 参考资料................................ ... ............ ... ...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