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平《跟司马懿学管理》

赵玉平《跟司马懿学管理》
赵玉平《跟司马懿学管理》

跟司马懿学管理

赵玉平

(一)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关键的时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然而在当下,很多人在为不知道如何做选择而焦虑甚至痛苦。那么,选择有规律可循吗?当人生出现重大选项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决断去把握?在这方面,司马懿就是一个厉害的主儿,在朝不保夕、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司马懿的每一次重大选择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女士逛商场,越看越不甘心,这叫选择带来的踌躇与焦虑,生活中许多痛苦是因为选项太多造成的。诸葛亮前出祁山时遇到司马懿,这是司马懿在《三国演义》国第一次出场。时间是在赤壁之战后的二十年。两人在祁山相会,此时,祁山西城特别安静,诸葛亮安排2500蜀兵埋伏在店铺里,司马懿当时有15万大军,而亮身边都是文官,他们都指望诸葛亮找出活命的办法。诸葛亮吩咐隐起旗帜,在楼上焚香抚琴,司马懿没有想到,只能选择进与不进。司马懿思前想后,这是在重大选择前表现出的焦虑,诸葛亮大开四门,无奈无兵无将,只能出此险招,诸葛亮也有信心,面对异常局面,司马懿不会贸然进城,想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势不明,绝不会贸然进攻,司马懿传令往北山而退。司马昭不理解,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必有埋伏,诸葛亮的反常行为,背后必有意想不到的秘密。

(《三国演义》中讲述的空城计的故事就是关于司马懿做选择智慧的经典故事,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没有冒险进城,那么,他的这个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司马懿没败,他的选择体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不求最好,但求满意。形势危急下领命,被动时逼退了诸葛亮,这就不错了。但进城就有风险。像今天存在的剩女现象,都想追求一百分,等到遇到一百分,人家儿子上中学了,得一百分得靠运气。司马懿没必要百得要一百分。最好是好的敌人,追求最好会走到反面去。没有100%的完美只有100%的错误。

二是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司马懿事后后悔,人生后悔时是最痛苦的。无悔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无性的选择是好的选择。但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面对选择就得用最小后悔法。司马懿不进城相比而言是理性的选择。成功了不要贪胜。人生、商海都贪胜,最后败坏了。打麻将听牌时最危险。得意不要忘形,要保持清醒,但是空城计只能给高人用,见俗人得用俗招。用策略要看对手的状态。

(我们很多人做选择,都喜欢追求一个标准,那就是完美。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第一次交锋,之前一直大胜,后来因为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而不够完美,甚至他胆小的举动还成了大家的笑料。然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空城计》中司马懿选择撤退的行为不仅不丢人,其中还蕴含着他关于做选择的过人智慧。人生做选择就像下棋,有的人之所以能成为高手,是因为他每做出一个选择都尽可能地从远处出发,从全局出发,不为眼前局部的利益所诱惑。)

三是绝不掉入别人给定的选项里。空城计是假的,真实的历史是231年二人才对决。诸葛亮兵出祁山,当时曹真病重,被包围。魏只得征调司马懿来防守。这一年诸葛亮50岁,司马懿52岁。司马懿带大军来到祁山准备开战,派小分队驻守,自己的主力去直扑诸葛亮大营,诸葛亮却转头去了上邽了。司马懿发现不如诸葛亮。立即追,他跟身边人,你们不知道他,一定会安营扎寨,快点就可以赶到,对了。诸葛亮成也谨慎败也谨慎。做擅长的事情时,最容易被人看出破绽。小战后对峙,诸葛亮撤回祁山,司马懿还是追,诸葛亮也正等着呢,司马懿杀过来了,在卤城拼吧。结果战争没开始,司马懿的军队建立一座更加坚固的大营,两支军队不打了,都在搞建筑了。司马懿固守待援,这是看着你。引起许多不理解,这是高明的不掉入你给定的选项里。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就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正是凭借着豁达的气度和过人的判断力,他才能在每次重大选择之后不怨天尤人,不后悔,才能在智慧超群的诸葛亮面前不落下风。为了不落入诸葛亮的布局,司马懿一直跟诸葛亮拧着劲儿,偏不按常理出牌。我们生活中也常有这种情况,自己的选择被他人提前做了安排,这个安排如果来自竞争对手,轻则会干扰我们的思路,严重点就会使我们陷入被动的局面。面对诸葛亮的聪明布局,司马懿就一直坚守,千万不能掉进诸葛亮的布局里来?那么,在关键问题的选择上,司马懿究竟有哪些高明之处,我们从中又能获得怎样的启发呢?)

诸葛亮布好局了,司马懿偏偏坚守对峙,遭到曹魏强烈反对,因为他当时威信不高,许多人不服。5月份,终于决定开战,结果是魏军被迫撤退,六月蜀军无粮全军撤退,司马懿有三点成功:祁山解围了,保住了麦子,逼退了诸葛亮。司马懿不容易体现在管理难,司马懿上有领导的猜疑,身边人也不理解。

(二)当好骨干有诀窍

骨干员工面临的挑战,先来反思鹤立鸡群这个词。领先者压力大,团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冒尖的骨干。当领导要学会保护冒尖的骨干。如果你是骨干员工,注意人际关系。司马懿在这个团队中怎么处理好关系的?看一个故事,建安六年夏,家乡来几个人,是曹操手下的刺客,奉曹操令来办事,潜入院中,摸到上房,看屋里,床上躺着年轻人,喂水,病得不轻。几个刺客盯着。这个年轻人不动。几人上墙走了,这个年轻人额角冒出汗珠,这是年轻的司马懿,这得病是有目的的。司马懿出身在豪门,爷爷是司马俊,父亲哥哥都受重用,司马懿是少有才名,东汉末年崔琰评价

他是聪亮明允,刚断英特。评价极高。引起曹操的注意。曹操重用人。司马懿厉害,一定要请来,派人送聘书,让他工作。这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但不是司马懿的梦想。他看出来,曹操不好伺候。干好了不一定有好处。汉代讲究门第,司马是望族,瞧不起曹操,他去干。拒绝要有手段,有宽容民主领导,有理由可说,会坦诚相待,而专制独断型领导,有理由也不能冒犯,曹操就是这样的。得间接拒绝。要求技巧高。司马懿手段太挑战了,装病。曹操可最恨人骗他。曹操狠招就是夜往密刺之。刺客回来说,真有病。曹操这才放过他。

(司马懿是怎么处理和领导的关系的呢?)

具体方法有六字箴言:对猜疑型领导,勤、谨、忍,208年,曹操当丞相了。派人去再招司马懿。曹操交待,若复盘桓,便收之。抓来。司马懿,惧而就职。害怕而接受。这一年他30岁。曹操不好伺候。曹操自我中心,猜疑焦虑,像他梦中杀人,所以睡觉时不要离我太近。一次睡得爽,身边工作人来盖被子,他斩了。假装问是谁杀的。他疑心重。二是专制独断,翻脸无情。他头痛,睡眠不好。一次,下午困了,到后帐,宠姬躺着,叫下午叫醒他,她看到累的,起了恻隐之心,没舍得叫醒他。醒来,问怎么不叫我,她说没忍心,叫人打死了。这种领导就要远之则安,近之则危。像杨修,如果领导是诸葛亮是刘备是孙权,不会死,只有领导是曹操才会死,没有考虑领导的对象。杨修教曹植,气得大骂,弄死了他。忌泄漏,看透领导心思说给人;忌轻慢,轻视领导;忌欺瞒,骗领导。杨修三条都犯,能不死吗?(在这方面,司马懿就特别聪明,做人做事拿捏得非常到位,结果工作干得漂亮,还受到了曹操、曹丕的高度信任。即建立了功业,又获得了领导的认可。那么,司马懿处理领导关系的高明之处究竟在哪里呢?)

司马懿高明,纵然领导近,他仍捧领导。领导可以把你当成任何人,但是你不能。你要永远回复领导。恭敬地把他当领导,曹操依然不信任他。一件捕风捉影的事,说他可以把头转一百八十度,这是要造反的。一试,果然是这样。这人有异心,跟曹丕交代,非人臣。起了杀心。这种背景下,司马懿用行动来解释。更努力更勤勉。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干得特别努力。司马懿叫曹丕去说好话,让他说自己的好话。曹操终于放了他,没要他的命。如何理解领导对你的严格管理?像孙悟空,头戴金箍,因为你是能人,离不开你。对庸人要画饼。给你戴金箍就是特殊关照。所以要管紧一些。司马懿正是摆正了心态。蘑菇策略,许多领导采取这种策略,不要有怨气,要踏实地干好自己的事。这种心态重要。司马懿终于等来了。曹丕称帝了,司马懿有了机会。四人都得到提拔。新官上任就换人。他升到尚书督军一步步升上来。司马懿更谨慎了。曹丕更难伺候。冤杀鲍勋。在工作上得罪了曹丕,司法官,一个曲周县一个干部犯了罪,是曹丕的小舅子,鲍勋要处理,曹丕让他高抬贵手,惹恼了他,免了职。曹丕称帝了,起用了,鲍勋反感他打猎,不让他走,玩物丧志。曹丕气得贬了他。225年秋,南征,鲍勋反对,空耗资财,不能去。曹丕抓了他。南征回来,找个理由要杀他。他不能杀,烈士遗孤,为官清正,三次提的都是正确意见。几个人都上书求情。高柔不处理。曹丕通知高柔来,立即处理掉了。搞得人心凉。曹丕是记恨型领导。这种领导不是用公心。

(在我们生活中就有这种情况,骨干员工在单位里的威信一般比较高,说话也有分量,但这常常会带来一个问题,你有想法,领导也有想法,两人的想法出现了分歧该咋办?如果你遇到的又恰恰是曹丕这样爱记仇的领导,你又该怎么办?)

在这种领导手下,谦温密。谦虚低调,不能骄傲,不能蔑视领导;言语温和,得低调说话;得保密。司马懿就做得到位。提拔他,到了国防部长。曹丕说,我这些,是你帮我受累呀。看出他特别谨慎。他发挥的是萧何的作用。把工作认真地做好。受到认可。226年,曹丕去世,把司马懿叫来,托付给三个人,司马懿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托孤大臣了。可是这时听说孟达要造反,司马懿有这个思想准备,怎么办?他左右为难,面对突发事件,司马懿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三)突发事件巧应对

(单位里有一些员工,关键时候喜欢捅娄子,发生这样的事,管理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影响军心士气,大则会给事业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那么,出了这类事情,管理者究竟应该怎么办呢?三国时期,当魏蜀争锋达到白熟化的时候,出了一件紧急事情,曹魏的大将孟达要造反,这是司马懿出现了。他审时度势,迅速出招,最终将这次重大危机化险为夷,赢待了曹魏集团上上下下的高度认可。那么,司马懿应对突发事件的诀窍是什么?我们现代人又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发呢?)

一个人要做大事,会遇到突发情况。没准备就会心慌。这是常见的事。但司马懿表现与众不同。220年夏,曹丕正准备登基,首都来了贵客。曹丕准备特殊的接待,安排他与自己同辇而行。搞得中央政府心生嫉妒。但是曹丕让所有官员目瞪口呆,曹丕说,莫不是刘备派来刺杀的刺客呀?这人会不会冷汗直流。不是,两人都哈哈大笑。这让所有人都匪夷所思。这是谁?是孟达,字子布,本是刘备手下,因为关羽之死,得罪了刘备,受刘封排挤,来投降曹丕了。为什么曹丕如此随意呢?从工作是示范效应,想吸引天下豪杰来归顺。从生活角度来讲,心理学规律叫晕轮效应,你在漆黑中,打开灯,看上去光明,关上灯,玻璃上落满灰尘。一个人普通,但当他站在自己的舞台上,也会光彩夺目。车展边站着美女,站着美女的车,同样的车打分更高。这就是晕轮效应,美女闪光,覆盖了那么辆车。孟达有优点,进见闲雅,才辩过人。长得帅有口才,为曹丕欣赏。司马懿急在心上。看到优点,也得保持清醒与冷静。

(领导有人也会一好百好,孟达这些优点,在司马懿看来有哪些不同呢?)

司马懿的评价是“言行倾巧”,倾就是迎合别人,让人开心。考虑别人是成熟的标志,但是底线是不能丢掉基本原则,不能无原则地迎合别人。孟达会放下原则去迎合,这种人是小人。所以司马懿认为可怕。巧,有技巧,是好事,但是卖弄技巧不是好事,是轻浮甚至心术不正。司马懿一味地卖弄技巧,肯定是反复小人,将来必然出事。曹丕看不出来,司马懿表现出的是强烈的态度,是骤谏。看得出司马懿的急切。

曹丕不听。给领导提意见两个不能:一是揭领导的短揭得狠;二是探领导的心探得准。如果领导不能接受,我们就要注意方法。司马懿采取适当方式来表达。

(司马懿该做哪些防范措施呢?)

司马懿的方法是:

一是提前判断矛盾公开,司马懿对孟达有深刻的了解,父亲是孟他,官拜东汉凉卅l刺史,是送礼送出来的。东汉张让大权独揽,孟他没背景,就想怎么把张让搞定,他找到家奴,这些家奴贪财,孟他送礼给他们,积年家业为之破尽,几个家奴不好意思了。孟他要的是“欲得卿曹拜耳”,大家就答应了,在张让府门口等着孟他,那时,张让门口堵呀。孟他来了,家奴们热情地上来,迎车而拜。然后进了家门,所有人都震惊了。于是这些人到了孟他家,来贿赂他。孟他送给了张让,张让大喜,拜为凉卅l刺史。孟他是钻营会得血本的政治赌徒。孟达行为真是跟他父亲一样。先靠私人关系投刘璋,后来靠法正投刘备,现在来了曹丕处,他越投降越帅越精神了。所以司马懿发现他是没有原则反复无常的小人,所以骤谏。这是司马懿的公开矛盾为以后的行动做铺垫。,

第二步是,确定权威,果断行动。没有强烈的举动,找机会对孟达下手。曹丕短命,朝中欣赏孟达的人去了,起了反心。蜀汉有李严有书信往来,心活动了。申仪发现了,马上向司马懿汇报,司马师说,应该先汇报给皇帝,再调兵收拾他。这个建议重要。这时司马懿刚刚恢复官职。本来免职了,曹魏到第三代领导对司马懿有怀疑,怕他造反。这就两难了。他告诉J bY-立即灭孟达,擅自行动,这是明智。曹睿手下的司马懿不是当年了。当年谋士如云,现在可不一样了。人才凋零,曹军是屡战屡败了。他顶天立地了。权威性与人际关系成反比。越是权威,越不必在意人际关系。司马懿知道此时自己是资深了。权威就是自由度了。就去平叛孟达了。

(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大领导不在家联系不上,那么下级管理者就要判断形势,敢于决策。但这样做的前捉条件是,你必须要有独立解决问趣的能力,否则处理不当,必然会造成领导和同事们的不信任,对个人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司马懿就有这个自信,他果敢判断并迅速做出了决策一一立即征讨孟达。司马懿还能想出怎样的应对措施呢?)

第三个是借人借势,速战速决。一个普通人,得有奖励与惩罚,得制度。如果是小人,得派人盯着。司马懿想,得打申仪盯着,申仪也是小人。用小人管小人。申仪就随时汇报。孟达的亲信,外甥,邓贤,亲密将领李辅,两人关键时开城投降,造成孟达全线崩溃。反复的人最容易从身边策反。整个战役中,司马懿速度,速战速决。写信给孟达,蜀汉恨你,不可能再接受你。不相信你会投降。孟达有底,一松懈,有机会了。日夜兼程,八天就走到了。到了后,立即攻击,八条线上攻。打了十六天。最后邓贤李辅开城投降。孟达被斩首,给司马懿带来了更大的声誉与权威,连反对派都不得不承认才华与能力。获得满朝文武的一致认可了。面临的第二仗是与诸葛亮再战,而先前是多次失败,在巨大压力下,在士气低落下,要解决策略问题,司马懿怎么抵抗诸葛亮的进攻呢?

(四)鼓舞士气有良方

(在现实中,有一些人经常为困难发愁,情绪不高,这样的人多了,团队的士气就会低落,期待老板能够尽快拿出好的解决办击。为了捉高团队的士气,司马懿经验丰富,在与强大的诸葛亮交线战中,他摸索出了一整套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凭借这些方法,他不断地调整自己和他人的士气,最终力挽狂澜,率领魏军一次炎渡过难关。)

有一句话叫,叫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没法干。这做大事情得有资源,但同时更重要的是都有人心、有凝聚力,不怕没资源,就怕没信心,没士气。284年,五丈原对阵,诸葛亮战法不同,不再是孤注一掷,他边打仗边种地,司马懿就怕了,扎下根来怎么办?到夏末秋初,司马懿发现蜀汉来寻找战机了,经验告诉他敌人的粮草没了,他闭门不战,诸葛亮用了狠招。一天送来礼物,打来一看,是一套女人的衣服,上边是信,写此与妇人何异?看完信,众将都急了,这是侮辱呀。司马懿知道这是激将法,理性是不打。但是不打,众将怒了,有损了士气,怎么办?他能在被动情况下找到出路,稳住阵脚。能临危不乱,才叫真本事。这招是激将法,刺激对手产生激烈的情绪反应,行为失控,从而取得胜利。人容易出间题的三种情绪:忧伤;激动;疲惫。失恋时不要急于嫁出去,会嫁错了。司马懿就是假装看不见。想这样来保证自己安全,这叫支点策略。这是刺猬法则,就靠这个来打败诸葛亮。高级招数未必能打过最土的方法。这就是支点策略。能打则打,不能打就闭门不打,把粮草耗掉,就好办。但是间题是士气损失怎么办?

(如果老板动作慢了他们就会牢骚满腹,心友意冷,觉待老板没能耐缺乏魄力,这个问题一旦解决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团队士气,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此时,司马懿就遇到了这个棘手的问趣,面对诸葛亮的激将法,司马懿和他的部下就遇到了这个问题,虽然自己心里有数,但队伍的士气却越来越低迷,面对这种局面,司马懿会想出什么针对性的办法呢?)

司马懿引入三个方法:

一是保持一致,引入权威。战士们义愤时,司马懿出来表态,要打,让大家有底。但是真打吗?没打。突然想起事

来,皇帝吩咐不能打,写请示,送回首都。因为有约定,于是,曹睿派一个大臣辛毗来督战,其实是督不战。不让出战,司马懿假装请求,他就是不让出战,这是保持士气。这是用心良苦。暂时稳住了军心。

二是借助暗示,输出信心。前方来战报,诸葛亮五路大军出}B山,司马懿来说,夜观天象,中原旺气正盛,奎星犯太白。军前会议上,司马懿跟皇帝谈的是星象,奇怪吧?谈星象是有道理,谈星象就叫做不谈信息谈信心,用心理暗示来鼓舞士气。暗示机制是像打哈欠会传染一样。这都是心理暗示。司马懿还暗示队伍,成功是信心间题。有资源没信心照样失败。诸葛亮西上五丈原我们一定胜利。全军欢呼。其实这事,是容易预测出来的,这种技巧是暗示小未来,增加大信心。

三是调整情绪,合理解释。

(面对诸葛壳的挑战和羞辱,司马懿和他的部下就遇到了这个问趣,为了摆脱困境,他能想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来呢?) 调整的还有自己的情绪。领导也是凡人,也有郁闷伤心失落等情绪,他先是乐观导向,他与司马孚有一次书信交往。亲笔回信给弟弟,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想得多决策少。“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后世人评价这是狂妄,其实是乐观引导。乐观能制造出来。有方法,叨铅笔看漫画,觉得更有趣,这就是装快乐时间长了真快乐了。这叫行为引导。司马懿正是用这种方法来引导。不过,挑战也产生了,真失败时怎么解释?司马懿高明是失败后还有解释系统。234年秋,诸葛亮在五丈原军中去世,司马懿不知道,蜀汉大军分层次有序地撤回蜀,真安全了,司马懿发现营中没人,司马懿真开心,奔退兵去了,听炮响,伏兵四起,奔着他来了。飘出大旗,车上诸葛亮出来,司马懿发现上当了,转身跑,姜维喊,休走。吓得司马懿往回跑,狂奔五百里,他间下属,我有头否?魏将劝他,休怕,半天才定住神。这就是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听到这样的民谣,他心里什么滋味?他没垂头丧气,闻而笑之。说,吾便料生不便料死罢了。这一笑,我们能看出他胸怀宽广,不着急。原谅别人的不原谅,理解别人朱不理解。有些领导动不动暴跳如雷。要有胸怀,要成就事业,就得有胸怀。他还想得开,这在管理学上,叫善于在失败中进行合理的自我解释。人生就像黄河一样,历尽千折百回,才能奔流入海。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问题是挨完刀,你的态度。(怎么避克情给失控的?司马懿是怎么做到的呢?)

日常生活中,有规律叫,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是否定的方法。甚至说谁吃葡萄谁倒霉。这种方法从眼前是有效,但是从长远会扭曲心理。我准备三种不健康:一是暴躁型,二是倔强型,三是忧伤型狐狸。这三种是人面对挫折时的几种心理。但是挫折是常事,得受挫折教育,受挫折后能不能学会应对?我总结成四点办法:一是改进,失败是营养品,挫折是进步的开始。找吃不到葡萄的原因,进了跳高的培训,这就是改进。二是替代,不能去买葡萄干?没你我也活得了。三是合理化,对着葡萄想,好多人都吃不到,没什么。四是升华,遇到挫折时,转化成创新的动力。狐狸想,写论文,就变成了哲学家。所以,成功的人会转化,把挫折失败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司马懿了不起,合理解释给自己心理支点,这很重要。在司马懿的高超的智慧和谋略下,他终于没有被强大的诸葛亮战胜,而熬到了成功。诸葛亮输给了司马懿,输在身体上,诸葛亮只活到54岁,世界是属于长寿的人。打不过熬总行。面对诸葛亮的去世,司马懿涕泗横流。魏西线的压力消失。现在诸葛亮死了,司马懿这位英雄还能有这样的地位?如何在新形势下稳定自己的既得权威?

(五)竞争矛盾巧化解

(在职场生涯中,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同事们的竞争。激烈的竞争常常会导致很多复杂尖锐的矛盾,而这些矛盾一旦处理不当,就很可能会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大麻烦。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内部竞争中领先,不光要有过人的实力,还必须能够处理好竞争所导致的各种矛盾。在三国时期,有很多人,以因为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趣,而最终落待很惨的下场,藏霸就是一个典型,因为藏霸乱说话,结果遭到了他人的算计,最终丢了官职,也丢了大好前程。)

226年曹丕病了,曹丕召了四个托孤大臣,司马懿、曹真、陈群、曹休,把国家托付给四人。这一年司马懿47岁,修成正果了。迎来事业的春天,不过也危机四伏。这四人看得出曹丕的苦心,两上姓曹,是本家人,陈群与司马懿是太子四友中的二人,有过贡献。其实托孤大臣最容易内讧。四人不可能实质上团结,司马懿看出来了。臧霸是曹操手下大将,在史书中是了不起的人,十六岁舍身救父。少年名满天下。后来拉来队伍,与孙观等人割据一方,先帮吕布,后帮曹操。青卅l兵后来在他手中。后来曹休是他上级,两人见面时,臧霸说,国家未肯听霸耳,若假霸步骑万人,能在长江横行。说完,让曹休觉得臧霸威信比自己高,要整他。曹休事后添油加醋,狠奏了他一本。曹丕让他来汇报工作,削去了兵权,任为执金吾。给了荣华富贵,安享晚年吧。臧霸事件启示:上司总会对你有提防;不要乱说话。慎言修口。隋贺若敦说话得罪权贵,被逼令自杀,死前扎儿子,告诉贺若弼不要乱说话。言论要的是发表不能发泄,更不能排泄。司马懿从来小谈个人待遇。

(在今天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慎言修口”是保护自己的关键,越是身后高位的人,越要昔好自己的嘴,否则很容易被他人抓住把柄。可是,要想在内部竞争中枪占先机,不管住嘴不行,只管住嘴却还远远不够。有哪些方法能让我们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取胜呢?) 处理内部斗争有几个要注意:一是高调牖嗡目饮人,司马懿跟太子四友比,吴质在曹丕夺位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看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一次曹操出征时,曹丕曹植都来送行。曹植称颂父亲,曹丕眼发直,吴质让他哭就行。结果

曹植发表完演说后,曹丕哭了,吴质这一招是展示最稀缺的。帝王之家不缺少荣华富贵缺少的是真挚的感情,展示最真的感情就行了。当你没有别人的技巧时就展示真诚。第二件事,曹植身边有许多支持者,一次曹丕请来吴质,曹丕用筐运他进去,杨修向曹操汇报。被曹丕知道了。间吴质,真装绸子进去,果然被曹操检查,结果没人,从此对杨修对曹植另眼相看了。吴质得志便猖狂。

(而另一位人吴质,曾经是曹丕的亲信,但在曹丕死后,却不能成为托孤大臣,这就是因为他没有看清自己的角色,而司马懿却大不一样,他对自己的角色定位非常地准,司马懿在曹魏政权中获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他是如何化解同事之问竞争矛盾的呢?又是哪些策略,帮助司马懿在激烈的内部竞争中占据了先机呢?)

再举一例子,一年,吴质回洛阳汇报工作,曹丕安排人去吴质府上设酒接风。像曹真都来了。在宴会上,吴质找两个优伶,弄一个小品来嘲笑曹真,曹真急了。拔刀在手,脸气得通红。吴质说,曹子丹,汝非屠几上肉。吴质吞尔不摇喉。吴质牛。当时吴质许多人不服,吴质与他们也是针锋相对,结局是,没有让吴质进入托孤大臣的阵中。但是他就服司马懿。一次吴质说司马懿是忠智至公,是社稷之臣。这对司马懿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看得出司马懿人际关系不错,其实司马懿低调处事,永远谦和。这是他比吴质高明处。司马懿还要与曹真处理好关系。

二是看清角色做出姿态。当时曹真与司马懿斗争激烈,处处攀比,司马懿去替曹真想办法让他成功。这办法高明。《三国演义》98回就写到司马懿建议陛下跟曹真说,坚守,蜀军自退。前线来战报了,曹真来汇报,司马懿建议下诏旨,千万谨慎,要观蜀军虚实,诸葛亮善发回马枪。曹睿接受下了旨给曹真。派韩暨去,司马懿瞩咐,见曹真后,一定要选一个老成持重的将领追。如果曹真间这些主意是谁出的,千万不要说是我,如果是我,他不听。

(难道是司马懿没有竞争意识?成就别人是不是就意味着毁灭自己呢?)

成全曹真是司马懿高明处,当时只曹真跟他争,不会是他争。你不过是打工的。没办法争,内外有别上下有别,最好的办法是谦和忍让。主动权越高。司马懿的谦和是判断上下关系来处理好的。这就叫看清角色,再做出姿态。中国人有智慧:父不做媒,说儿子每句好都不信。母不做师,亲妈不能做孩子的老师,你是百分百的感情角色,说重了伤害感情,得易子而教。喜不过生父悲不过孝子,邻居家人去世了,吊孝时,伤心不能超过人家亲生儿子。置人家于何地?做人做事可以有投入,但是得想想自己的角色。

三是以退为进,1 00回写到,皇初四年,曹真建议,我们得去打诸葛亮。曹真调动司马懿去打。碰到大雨,只好退兵。司马懿说,防止蜀军来追,我们埋伏,诸葛亮不追。没见蜀军来,司马懿说,等我们撤了,他会乘虚而入,越说两人越急,司马懿与他打赌。各自分兵,曹真带兵守一个路口,斜谷,结果魏延他们被打得大败,而曹真被劫了寨,还是司马懿来救了他。曹真间他怎么就知道败得惨呢?司马懿说切莫再说打赌的事,得一心一意为国家。司马懿有五条值得我们学习:内外有别,大局为重;不越位不抢功:人不说话,事实说话,高姿态高动机,提前规划控制局面。

(六)授权之后怎么做

(在一个单位里,领导往往会对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委以重任。然而有的人,却在领导授权之后,自我意识膨胀,为人做事不谨慎,引起领导的猜忌和不信任,绘单位的建设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那么当我们被授权接受一项任务的时候,究竟要怎样做呢?在这方面,司马懿就很了不超,公元2 38年,司马懿接受了一个任务,远程讨伐公孙渊叛军,结果在整个出发、行军、打仗过程中,司马懿行为谨慎,智谋超群,即展示了高超的作战艺术,又赢得了上司的高度信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在被授权之后,司马懿究竟做了哪些高明的事情?我们从中又能得到怎么的启发呢?)

人行万里还故乡,人有故乡情结。成功失败,司马懿也回故乡,这次回乡,有特殊待遇,皇帝下诏书,让地方官员参加见面会。皇帝亲赐谷帛牛酒。司马懿见父老故旧,宴饮数日。帝叹息,怅然有感。中国文人士大夫感慨时爱写诗。司马懿写诗,“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方,告成归老待罪舞阳。”说得有气魄。司马懿这人展示了雄才大略,但也能收起尾巴来。诗的背后,一个规律叫自我暴露,暴露弱点出来好不好?自我暴露会增加支持率。显得真诚而亲切。可以看出司马懿能忍能装。他能克制自己,一个想做大事的人,得学会自我克制。第二个规律叫猴子爬竿,往高爬,就展示出红屁股。一个高高在上的人,要露屁股就很容易。就要加强自我克制。普通人可以享受缺点,但是高高在上的人,就得克制这个弱点。就得管好自己。棺材,又高官又有材的时候离这个不远了。司马懿在这时自我克制令人佩服。几天后,司马懿弄完这些,就换上戎装,要远征辽东。

征辽东,有这么三大困难:第一,公孙氏政权存在三代48年,将近半个世纪,树大根深,很难一下扫清。第二,四万人长途奔袭,后勤补给困难,这叫人少了干不了活,人多了没饭吃。第三,深入敌人敌战区去作战,没有后方,孤军玄远,危机四伏,所以征辽东这事对司马懿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政治运作技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平日里一贯谨慎低调的司马懿深受上司的信任,这次外出征辽东,因为难度大,皇帝授于了司马懿极大的权利。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机会,出发时我们要做些什么呢?司马懿有哪些值待我们学习的呢?)。

司马懿怎么做的?我们记住,汶时—要沟通,重要的事得先沟通,司马懿用了六个字,画圈,画饼一一看看是不是老板要的,画叉一一将重大决策跟领导讲讲。先要四万人,当时有争论。曹睿支持他,得有实力,人少打不了胜仗。对战争的过程,跟曹睿商量,公孙渊有上中下三策,司马懿会派人抵抗,再困守。时间,得往百日回百日,一年可收

全功。于是出发了,这个沟通充分。这是信任的保证。司马懿确立一个原则,斗智为主,斗力为辅。将在谋不在勇。司马懿第一招是声东击西,公孙渊在海城做成防线,筑了高墙,公孙渊想也耗死他司马懿,司马懿先派部队大张旗鼓地假装从南线走,他却从北线直扑。第二招是引蛇出洞,司马懿不能打攻坚战,得调动敌人。海城防线来回援,在守山,司马懿一战打得他大败。第三招是杀一儆百,包围了襄平,下雨了,平地数尺,军队紧张,许多提出到高处去,司马懿焦虑战争局面会丢,不能退。下令在水里泡着。偏偏有人敢说不,张静都督令史,对此质疑,司马懿杀了他,没人敢反对了。管理学有手表原则,戴十块手表,越不知道时间了。决策可以有很多声音,但是执行时必须只有一个声音。

(在重大事情面前,得统一思想,司马懿向来冷静,又想了哪些好办法呢?)

司马懿驻守在襄平周围,围而不攻,而且显得松散,这是第四招,关门捉贼。司马懿讲,我fl'1至U底要围困还是攻城,要围困,现在襄平敌人人多,我们人少,他们粮少我们粮多,不怕相持。最后襄平城里吃人了。公孙渊一看不行了,求和吧。派卫演去谈。膝行入营,爬着进营的,跟司马懿求和。司马懿说,打仗就五条,战守走降死,就五条,只剩下降与死,弱者没有求和的资本。没几天破了襄平,公孙渊几百人冲出包围圈,奔着梁水河跑,被捉。死得惨。襄平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司马懿性格有四个特点:一是稳,二是准,三是忍,四是狠,关键时刻下得了手。管理学上叫弹簧规律,压得久了就会超量反弹。义不理财。司马懿是有点狠,杀人太多了。

司马懿也封了两个人的坟墓,本是公孙渊的两个大将,是主和派,公孙渊早早杀了他们,司马懿专门去祭拜,这是传播价值观。屠刀让人掉头,文化让人点头。只有点头的手段才能带来长治久安,文化解决一直,想长治久安就得采取文化的手段。武力可以打天下,但不能治天下。高明的管理就得让人点头。襄平大战收尾了,但是胜利是什么?得有下文。

二是远观忠,近观敬。

(司马懿遇到棘手的事情,我们会学到什么经验与智慧呢?)

襄平大战在冬天,中原部队走到辽阳,冷呀。士兵苦寒,有的就提出解决棉衣的间题。而公孙渊的库中有的是呀。而且胜利后也是常规呀,司马懿反对,只能自己解决。因为库中之物是公物,没上级命令不可擅动,领导者高明在不擅自动公物私赏。这是原则间题。司马懿还有技巧间题,六个字,远观忠,近观敬。派到远处做小事,能做得认真,绝对忠诚。如果到了远方,马虎了事,不忠。看态度恭敬不恭敬就搁在身边,混到自然,还能端正地做,谦和,知道身份,这人就人品好。如果刚接触,认真,但是一起久了,关系自然了,说不该说的,这人工作态度不端正,不可重用。司马懿懂这个,皇帝派你去远方,就能看得出忠诚,如果分了棉衣,背后有多少人盯着你呀。也有忌恨与陷害的。你就百口莫辩。贪功事小,不忠是大。古代战功卓著的大将都担心领导怀疑你的忠诚。杀大将的事太多。“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七)巧抓机遇有办法

(人的一生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遇,只要我们抓住了其中重要的机遇,人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当影响生命轨迹的重大机遇出现的时候,我们怎么做,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而不让它溜走呢?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就巧妙地抓住了人生中一次重大的机遇,从而随变了自己的命连,那么,司马懿究竟是怎么做的呢?从他的做法中,我们又能待到什么借鉴呢?)

人不怕没能力就怕没机会。有人准备一辈子却总没机会,如何在关键时候把握机会呢?这位置就难找。抓住机遇从司马懿的怪梦说起。

公元238年,司马懿梦见曹睿头枕着自己的腿,叫看自己的脸,他看到的是狰狞的脸。司马懿担心皇帝的身体间题,也说明司马懿想单独与曹睿沟通。大军凯旋时,他一直忧郁。原本让他便道去关中,防西蜀,他指挥大军去关中,到白屋时,来了诏书,是皇帝手写的,到首都直接进后宫,“视吾面”,与梦中一样。那时四百里不是近距离。怎么办?坐追锋车,不到一天就到了。直奔后宫,到了病榻前,曹睿托孤,保幼主登基。说完,泪下。司马懿哭,第二天曹睿死了,这一年司马懿六十岁。他得出最简单的结论,身体是最重要的竞争。所以关键事件上的速度间题,重要。现在是快鱼吃慢鱼,谁快谁成功。比的是速度,好事最怕拖。司马懿高明的是不拖。总等明天说,你不急对手急。也怕托,得亲自到场,树怕剥皮,人怕见面。做大事得有抢的精神和闯的精神。关键事件亲自出马,别有惰性。司马懿就做得好,得到这个机会。这是日落法则,今天要做的事要争取太阳落山前做完,拖到明天可能就完了。人这一辈子,很多话第一次想到说,你忍住没说,你以后可能就永远失去机会了。人生路漫长,哪一步最难?眼前这一步最难。我们拥有的唯一资源就是今天,就是当下。奋斗得在当下。司马懿是有方法的。正在得意时,来了中书监刘放和孙资。二人说托孤内幕,让他吓出一身汗,内幕是一年中,朝廷内局发生巨大变化。皇帝早想好了托孤大臣,而且不是你,是五个人,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

(那么司马懿提前做了哪些准备呢?)

司马懿纳闷,就间他们,他们就引出了司马懿抓住机遇的方法:

策略一:建立联盟,获得支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成功者,

想单枪匹马、单人独骑成功是不可能的,得有人支持你。所以我们中国人特别讲究遇到贵人。刘放、孙资就是司马懿的贵人。两人都并称文采,有谋略,做了秘书郎,与领导接触,地位特殊。到曹丕称帝时,两人就成了中央领导,封了侯,到了曹睿时两人都是侯,真是一手遮天了。不过二人掌权让曹姓宗族恼恨。二人岌岌可危。领导信任能力出众遭到排挤,这与司马懿一样。这是地位相似,容易沟通。由于二人支持,虽然司马懿领兵在外,却能建立机会。

(如果营客看不上他,也一样没用,司马鬟笫二个策略是什么呢?)

策略二:感情到位、角色互补。曹睿喜欢温良的人。不过喜欢却不稳定,另一方面对身边有感情的人却防范,因为他缺乏安全感。这是拿感情折磨自己。童年有关。母亲是甄氏,好景不长,甄氏与曹丕感情好,曹丕当皇帝后,恩爱结束了。汉献帝不单给了江山,还给两个女儿,几个贵人也给了。曹丕顾不上甄皇后了,甄皇后心里不痛快,就埋怨了,曹丕不理解,再加上有人几句话在耳边,于是直接赐甄皇后死,恩情绝了。甄皇后死得惨,草草掩埋了。这事过去后,曹睿掉进了地狱,亲妈死了,曹丕另眼相看了,迟迟不立太子。直到曹丕带他打猎,射死母鹿,叫他杀小鹿,他不忍杀,于是感动了曹丕,立了他为太子。曹睿当了太子,不间政事,不交朝臣,唯潜思书籍而已。这种经历,让他有了心理障碍:不安全,沉默,多疑。这在后来的人生中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他喜欢用能忍不张扬的人。越是感情深的人越防范,多疑。反复无常,刚定就改。定了五个托孤大臣后,刘放他人就抓住这个弱点,让他另选了司马懿。刘放孙资进不了屋,曹宇他们累了,放松去了。于是防守松懈了,二人得以见了曹睿,刘放说了五句话,改变了形势:先帝有遗诏,藩王不得辅政;五人中曹肇与秦朗二人心术不正;曹宇手握兵权,有篡逆心;曹芳无法把握政局;当下形势是“寝疾数日,内外壅隔,社稷危始,而已不知,此臣等所以痛心也”。说完,曹睿间他们,谁可以依靠。曹爽可以呀,司马懿可以呀。曹睿就决定让二人接班。但是曹睿善变呀,改主意了。

(司马懿还有笫三个策略,是什么呢?)

改完主意后,怎么让他改回来呢?引出第三个策略。就是

策略三:类型匹配,制造认同。与人交流三种类型,一是头脑型,二是心灵型,讲理想信念价值观,让人钦佩,诸葛亮是这种人,三是感受型的人,交往在乎的是平时的表现,让人心生亲切,跟你好,曹睿是。这三种中诸葛亮是最高的。曹睿与人交往时的策略是多交流。得天天见面,否则怀疑你有间题。于是再次改回司马懿,刘放请他写诏书,攥着手写了诏书,跟秦朗他们说,让他们走了。国家朝局掌握在刘放孙资手中。刘放孙资凭的是个的动机,不是好人。司马懿与了政治斗争的获益者。

在这些强大的策略下,司马懿最终涉险过关,在曹芳登上皇位以后,司马懿得以加官进爵,升为侍中等,而且赐给他的特殊待遇,并且家族子弟三者封侯,五人封骑都尉,权力一时达到了巅峰。成为托孤大臣后,司马懿就不是原来的司马懿了,先家后国了。就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保障既得利益中来。曹爽与司马懿共掌朝政。于是二人间爆发斗争了,司马懿使了一系列手段与曹爽斗争了。

(八)改变逆境靠行动

(如果是人生逆境,我们谊怎么办呢?司马懿面临被架空,他怎么做呢?我们能得出什么借鉴呢?)

年青人,踌躇满志,一旦遇到挫折时,萎靡不振,不对。许多成功人士往往是逆境中锻炼出来的。这对人的成长重要。今天来看看司马懿遇到的考验。托孤后,司马懿人生达到巅峰,但是,这是容易出间题的时候,他在247年春末夏初时得病,不能工作了。5月一天,来了李胜,是刺史,上任前来看望老领导。司马懿给李胜的是辛酸的一面,两个小丫鬟喂粥,英雄末路,岁月无情,难逃一死,李胜看得辛酸,忍不住流泪。这是被骗了,司马懿是装病,根本没病。另有隐情。李胜是当时曹爽的亲信,这次来探病是曹爽安排来的,看司马懿能不能争权。曹睿托孤时,托给曹爽与司马懿,两人经历了战友到由热到冷的渐变过程。开始时配合得好,但是有人来曹爽面前讲,搬弄是非,说不能权力交给司马懿,曹爽开始不听,后来,随着时间长,欲望也开始l彰胀。馒头定理,说人在饥饿时吃第一个兴高采烈,高兴;但是吃第二个时,兴奋没了,仍是开心的;第三个就开始艰难了;第四个你还吃吗?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是是不一样的,这叫边际效应递减,这个规律厉害,许多第一次第一回让人难忘,觉得特别好,真的是第一个好吗?其实不是,只是因为是第一次就觉得好。刚满足时,兴高采烈,满足多了,就平淡无奇了。刚开始时,曹爽威风极了,心里美。但是,天长日久,挺没意思。野心出来,开始想哪如一个人掌权好呀。人的欲望就是这样膨胀的。膨胀一定伴随着贬值。曹爽就开始追求更大的权力。人在富贵路上往往失足成千古恨,怎么制约内心的膨胀呢?做人要存一份素心。有两个方法:节制欲望,常将有时思无时,回忆回忆过去;要有外力的约束。曹爽没有这种约束,决定采取点行动,好扳倒司马懿,明升暗降,上表,说司马懿能文能武,申请提职,做当朝太傅,托孤时,司马懿的职务中第三个最重要,尚书台是当时权力最大的,天下枢要,皆在尚书。成太傅就只能都督军事。实际是夺了权,曹爽这样做,小皇帝支持,圣旨一下,司马懿难受,也得签字。司马懿决定忍了。找机会再拿下。这是防守反击。司马懿就开始装病,曹爽就派李胜来刺探。李胜看到,心里有底了,他身体终于不行了,向曹爽汇报,天下是我们的了。放松了对司马懿的防备。(司马懿装病骗过了曹爽,最后改变了自己的状态,用了三个策略,分别是什么呢?)

一个是抓住机遇,不留痕迹.这是示弱。曹爽就不嫉妒了。史料上载,曹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把兄弟姐妹都

封了。大小兄弟都封了侯,权势熏天。每周末去出去玩。桓范就建议,你现在掌握禁卫军,得轮流出去,如果有人想夺权,再想进城,就难了。曹爽不以为意,这人自大了。人做事,如果人人都觉得你了不起,说明你努力了,如果你自己也觉得自己真了不起,是发烧了。曹爽是发烧了。英雄与强者都是被自己打败的,而且是从小毛病开始的。249

年正月,曹爽几个去祭祀,走了,浩浩荡荡地出城,司马懿大喜,立即行动。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莫所知。一个晚上,列阵等待。一是占领武器库;二是关闭城门,不让曹爽回来了;三是把老干部请来了。高柔、王观、蒋济三人,让郭太后下旨,带旨意去掌握曹爽的军队。城内的军队被控制,一天内迅速控制住了。

(司马懿采取的进一步措施是什么呢?)

二个是嘴上出缓招,留有余地。嘴急的人心理不稳定。桓范携带司农印去了曹爽的军营。见了后,桓范就汇报了,怎么办呢?曹爽后悔,桓范就提醒他,许昌城兵精粮足,是老巢,有皇帝在,太后不能干政,下诏,让各路兵马来勤王,曹爽如果听了,历史会改写。司马懿知道桓范去了,都紧张,预料如果各路军马来勤王,麻烦。但是司马懿知道曹爽这人不可能在关键时下这样的决心。司马懿评价他是弩马恋栈豆。不可能有远大理想。曹爽真的没听,在屋里走来走去,一宿没睡,第二天说大不了投降吧。这么好的资源,居然投降了。可怜桓范站错了队。司马懿先派蒋济来,派许允来,发誓,只要和解了,过去的事一笔勾销,对你个人没有任何想法。幼稚的曹爽真信以为真,于是大好局势葬送了。司马懿掌握了核心控制权。权胜才必有辱,威胜德必有祸。没有担不住的贫寒,只有担不住的富贵。曹爽没有能力也没有修养。懂得踩刹车,那叫智慧。

(司马懿没有垂头丧气,靠行动扭转了局面,下一步采取什么呢?)

三个是造足局势,获得认可,司马懿没有立即对曹爽下手,这次高平陵事变,背后有深刻的原因。势,在民心民意;局,是力量对比,得占优势;变,条件允许。曹爽在舆论上不占优势。改革触动了权贵的利益。司马懿成功有原因。成功后,司马懿围观监视。把曹爽围在府邸里,曹爽紧张。曹爽写信给司马懿,断粮了,送点粮食吧,司马懿送了,曹爽开心,说明不要我的命。哪知道司马懿的狠,正罗织罪名呢。一是擅改祖宗制度;二是安排亲信;三是垄断禁卫军大权;四是挑拨上级领导关系;五是伤害核心干部队伍利益。司马懿明白得舆论过关。十三天时间把曹爽多年的班底清理得干净彻底。这个过程中,司马懿身边有两个忠实的伙伴,两个儿子。两人能干呀。他把孩子教育得好。人一生最大的成功,是对子女教育的成功。司马懿特别重视教育孩子,都能文能武。

(九)教育子女有讲究

(我们能从司马懿学到教育孩子的哪些宝贵经验?)

养不教,父之过。司马懿尽到了义务,两个孩子培养得好,三国时,培养孩子就孙权与司马懿做得好。司马懿用了哪些方法?249年,司马懿发现曹爽他们出城祭陵,司马懿决定举事扳倒曹爽,举事头天傍晚把两个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叫到密室当中,三人认真地商议,结束后,叫两个儿子回去休息,养精蓄锐,准备来日大战。之后,司马懿找了个亲信,吩咐天黑后,你去监视他们,想看看大事来临前两个儿子夜里的表现,结果是,大儿子呼呼大睡,睡得舒服;二子辗转反侧睡不着。司马懿暗自点头,第二天司马懿检阅部队,偷看两个儿子的表现,司马师精神饱满,老早组织军队,看了大儿子之后说到“此子竟可也”,没让自己失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他在教育上孩子上,第一,特别细心、用心。大小事抓住机会就教育子女。第二,注重培养心理素质。每临大事有静气,沉着是关键。古代有笑话,说村里人去邻村看朋友,醉后回家,村里出事,老虎迷路进了他们村,家家闭户,全家人不敢出声,只这个人走到家门口,老虎正高兴呢,醉汉看不清,谁家牛在挡路?走走,老虎呲牙,他打了几下,老虎走了,踹开门,没人。一进屋,全家人惊讶。怎么进来的呀?看门口蹲着什么吗?看见牛呀,我踹走了。醉汉一想,真是虎,吓昏了。这是醉打老虎事后害怕。人不缺打老虎的力量,缺打老虎的胆量。有时,是心理素质不到位。司马懿知道这得要胆量。所以他才刺探儿子的表现。大儿子有良好的素质。读书能读出来吗?不能,得在大事中磨炼。经历风雨后,两个儿子才能长成才。不要太在乎个人表现,多想正面信息。这种训练叫做焦点法。说一个长跑队员在准备,教训来跟他说,给你一个秘诀,把赛道分几段,跑时先想邮局,再想到车站,不要想别人是否超过你,只想最快的速度冲刺,果然这个小伙子得了冠军。一个巨大的任务会让你感觉沉重,把它分段,就轻松了。司马懿正是这样引导儿子。两个儿子成长得快而好。

除了训练心理素质的,还有几个话题,从司马懿的故事中告诉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三点:

l、沉浸教育养成习惯。放到一环境中泡着他。他是世家,祖上开始,家庭就特别重视教育,父亲是司马防,司马防对子女教育严肃,不间话大家不敢说。这种严格教育造成的是特别能忍耐,遇事沉着不慌张。孩子小时养成教育很重要。大家做事,更多用的是习惯,不用头脑。严格教育对习惯重要。用爱心增加严格的力量,是现代教育学的观点。训完得关心一下。心理学叫归因理论。有些家长两天不理他,这是不对的,应该立即理。有测试,家里有人学习,对孩子更有成长意义。言传不如身教。司马氏儿子耳濡目染,全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教育是指导不是指责,是示范不是口传。

2、母爱教育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孩子小时,母亲的教育是否妥当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他们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人?会带来什么帮助呢?张夫人叫张春华,比司马懿小七岁,当初曹操召司马懿时,司马懿不愿意去,就装中风,躺在

床上。司马懿一天晾书,乌云来了,装病的司马懿赶紧收起书,回去继续装病,当时只有三个人,还有一个小丫环,小丫环没说话走了。张春华担心了,下狠手,把这个小丫环杀了。这事可以看出张春华心狠手辣、有大局眼光与风险意识、了解丈夫苦心、没拿小丫环当回事。要知道这时,张春华才十几岁。两个孩子在她的抚育下成长。司马师与司马昭受到她许多影响。后来司马懿发达了,当了辅政大臣,又娶了三个夫人,越来越年轻与漂亮。张春华也生了四个孩子,司马懿也没事不见她了。一次司马懿得病了,张春华担心,来看他。司马懿觉得碍事,说了句狠话,老物面目可憎,何来烦人?张春华急了,决定自杀。司马懿不管。但是,两个儿子不干了,决定跟娘一起死。都一起绝食,司马懿只好求她别死。两个儿子救下了母亲。两人的果敢都特别像母亲。母亲对孩子性格形成特别起作用。

3、体验教育提升孩子楱核心能力。有一种教育现象,高人教不出好徒弟。勤妈带出懒闺女。许多年轻人不会做饭,为什么呢?原因是母亲不让位,长久就学不会了。高人要培养下属就要把擅长的事交给他去做。明明要犯错,也让他犯,不着急,不生气。司马懿做得好,会放手,让孩子独立。他放手,来看一个例子,马谡失街亭时,司马懿扎下营盘时,派人去哨探,派的是司马昭,哨探回来,汇报说有西蜀守军,司马懿说诸葛亮神人也,司马昭说,不是这样。然后分析是舍水上山,两人设计了包围山头的策略。这种事交给亲儿子去办,不怕风险,亲自沟通交流讨论,这是他独特的教育方法,这就是体验教育,从小事做起,学习中习就是指获得社会经验,现在习得少,司马懿是真让孩子去从小事做起。小事有扩散效应,一件事进步了,各各事都会进步。也有内部感觉效应,人思维模式不是靠逻辑是靠直觉,像游泳,遇到漩涡,不可能理论判断,只能靠直觉。知识未必能转化成能力,重要的是实践的训练,得有感觉。司马懿的教育值得我们佩服。当年蜗居时,督促两个孩子进步,后来得意了,让儿子与自己去经受战争的洗礼。过度的爱是伤害,你爱很好,但爱的时候你得有所保留。司马懿爱的同时下狠心锻炼他们。曹爽可不是一样,桓范骂他,曹子丹怎么有这样的笨儿子。其实曹爽的失败是父亲教育的失败。人生最大的失败是子女教育上的失败。

(十)稳定局面讲策略

(一个团队要想发展,稳定的局面至关重要,尤其是新领导上任,他们大都年轻、资历浅,团队中的能人们常常会为各种原因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些问趣解决不好,就会给团队建设带来麻烦。那么,怎样才能获待稳定的局面呢?司马鬟在离开人世之前,最放心不下的是俩孩子能否稳定住局面。司马懿活着的时候,一手遮天,权势那么大,不看两个儿子的面子就看司马懿的面子,周围的人对司马师、司马昭那也是非常地认可赞赏。但这都是冲着司马鬟的权势权威性来的。司马懿想的问题是,有一天我驾鹤西去了,不在的时候,这孩子们还能不能获得这样的认可?他们能不能稳定地掌握这个权力,如果万一有人不认可他们,闹起来了,我这两个孩子能不能把这局势给掌控住?把这权力绘稳定住?这是司马懿很纠结、很担心的一件事情。然而,在司马懿去世之后,两个孩子维承了他的很多优点,在权为复杂的坏境中,采取了三种智谋,一战叫力战。就是拼资源、拼实力。一战不行又用二战,智战,拼头脑、拼智慧。最后采用了最高明的笫三战叫心战,拼老百姓支持。分别利用力战、心战和智战的谋略,在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较量之后,司马氏兄弟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那么,为了稳定局势,兄弟俩都想了什么办法?我们又能借鉴到哪些管理智慧呢?)

人除了利益,还得理想的认同,整个曹魏政权都是忠于朝廷与国家。司马师兄弟先是力战,文饮与毋丘俭,一个为了理想一个为了实惠,这里涉及一个冷暖水效应,要看下属对你的感情认同怎么样,得看前任领导怎么对待。文钦前任领导对他好,他就有了意见。两人决定造反。当时司马师做完手术,听到造反消息,自己到了扬州,包围起来不打。大量造反士兵回归了司马师的大营,文钦他们决定决战。一个小伙子是文鸯,少年将军有本事也有胆识,先把敌人杀败,他十几个亲兵,奔司马师大军去了,左冲右突,把部队打乱了。司马师出事了,听说前方有人反攻了,着急,眼睛急出来了。这一仗打得付出了惨重代价,最后因失血多死在军中。召来司马昭,交出了大权。

(司马昭会采取哪些策略呢?)

司马昭得出结论,力战不行,做大事得头脑甚至别人的头脑。于是,司马昭决定靠别人的头脑了。这时,心战,取寿春.这是257年,诸葛亮的族弟做到了扬卅l刺史,联盟东吴,多达二十万人造反了,司马昭示弱:先示自己粮食不够,再示兵残,向淮北抢粮食,造反队伍人心大快。这些人天天开心。没几天把粮食吃光了。手下高人钟会,擅书各种书体,伪造书信召降,一大批东吴士兵开门投降,叛军军心瓦解,能用谋略和人心是高人。司马昭要伐蜀,钟会起了关键作用。他也有造反之心,司马昭得既用又防,智战取钟会,三路大军入蜀,关键时报邓艾出奇兵一万多人,走小道七百里,边走边架桥,甚至从山上滚下,最后,从侧翼进入成都平原,蜀无斗志。刘禅就出降了。邓艾孤军深入,用人是关键。这是司马懿发现的人才。伯乐眼光,厉害。为什么伯乐不常有?像司马懿的伯乐少,像一个导师发现学生厉害,许多机会给了他,学术新星升起,最后大家千里马,最后发现实验室在老教授手中了,就索性让给了他。周围的老师说这是教会徒弟饿死了师傅。人才得找是谁推荐的,教育管理制度就得这样设计,不要让发现人才的人受冷落。否则永远没有人才。

(司马昭会遇到哪些棘手的问趣,他是怎么解决的呢?)

人成功难免自我膨胀,邓艾也是,他做了两件不好的事,一是擅自任命干部;二是说话不注意分寸。这引起了钟会的注意。钟会模仿邓艾的口气写信,给朝廷上奏章,一来一去,造谣说邓艾要造反,押送到了首都,这时钟会开始造反了。早有人说他会造反,司马昭当时表态,蜀国是亡国之将没有忠心,这帮人不会支持他;中原将士不支持。造

反必败,这政治眼光高。264年元宵,手下当兵的反攻他,钟会被杀,平叛结束了。这时,天下人有质疑,怎么取得了西蜀胜利?一次就成功到底原因在哪?资治通鉴里引过三个原因,曹操以法治天下,手段狠,人人敬畏却不敬爱;司马氏对百姓革除弊政,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获得民心。成功人士有三种:情绪导向的人;头脑导向的人,善于趋利避害;心灵导向的人,有信念有思想,凭价值观,不成功也去做。这种人能做成伟大事的事,诸葛亮就是这种人。引导千万人去做,司马懿是头脑导向的人。诸葛亮像明灯,而司马懿像镜子,能照出自己的缺点。真理得先真实后讲道理。所以我希望大家以史为鉴。我们能心怀光明,每天走在坦荡的人生大道上。

赵玉平经典语录

赵玉平经典语录 赵玉平,男,河北丰宁人,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自幼酷爱古典文学,具有多年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主要从事领导理论、企业运营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关于他的经典语录也有不少,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1 没有英雄干不成事,英雄太多容易出事! 2 企业可以有闲事但是不能有闲人。生命在于运动,管理在于折腾! 3 人生是需要战斗的,但不是每一场仗都要打。每一场仗都打,那不是战斗是找死! 4 当领导,要亲贤臣,治小人。用君子是人品,用小人是智慧。 5 大处看天下,小处看人。 6 企业不是用最好的人,而是要用最合适的人。 7 没有科学内助的权力是盲目的权力,没有权力支持的科学是孤独的科学。 8 管理者要超越个人的力量极限去完成单个人无法完成的

使命,这需要勇气与雄心;同时,管理又是要通过他人去完成目标的,这需要谦逊与包容。 9 每一种文化都蕴涵着对管理的理解。中国人喜欢梅花,梅花有四贵:贵浓不贵淡,这是热情之美;贵老不贵嫩,这是成熟之美;贵斜不贵正,这是自由之美;贵疏不贵密,这是简约之美。想没想过做梅一样的管理者? 10 做大事情要分阶段进行,很多时候本来想一鼓作气,结果往往是一股岔气。 11 事不逼不成,马不打不快,千里马也需要有马鞭,保持适度的压力是有利于成功的。 12 每天五分钟自虐叫锻炼,每天五小时锻炼叫自虐。 13 常识要和大家一致,否则就难以被群体接纳;技能则要尽量和别人不同,否则就难以脱颖而出。 14 十样好不如三样好,三样好不如一样绝。 15 有名气的人做事,那真是一呼百应;没名气的人做事,那只能是百呼一应。就一个应声,还是一声“呸。” 16 生活上知足常乐,事业上精益求精。做不到前者,引发贪得无厌,做不到后者,导致一事无成。

跟司马懿学管理(1)

百家讲坛---- 跟司马懿学管理 (一)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关键的时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然而在当下,很多人在为不知道如何做选择而焦虑甚至痛苦。那么,选择有规律可循吗?当人生出现重大选项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决断去把握?在这方面,司马懿就是一个厉害的主儿,在朝不保夕、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司马懿的每一次重大选择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女士逛商场,越看越不甘心,这叫选择带来的踌躇与焦虑,生活中许多痛苦是因为选项太多造成的。诸葛亮前出祁山时遇到司马懿,这是司马懿在《三国演义》国第一次出场。时间是在赤壁之战后的二十年。两人在祁山相会,此时,祁山西城特别安静,诸葛亮安排2500蜀兵埋伏在店铺里,司马懿当时有15万大军,而亮身边都是文官,他们都指望诸葛亮找出活命的办法。诸葛亮吩咐隐起旗帜,在楼上焚香抚琴,司马懿没有想到,只能选择进与不进。司马懿思前想后,这是在重大选择前表现出的焦虑,诸葛亮大开四门,无奈无兵无将,只能出此险招,诸葛亮也有信心,面对异常局面,司马懿不会贸然进城,想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势不明,绝不会贸然进攻,司马懿传令往北山而退。司马昭不理解,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必有埋伏,诸葛亮的反常行为,背后必有意想不到的秘密。 (《三国演义》中讲述的空城计的故事就是关于司马懿做选择智慧的经典故事,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没有冒险进城,那么,他的这个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司马懿没败,他的选择体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不求最好,但求满意。形势危急下领命,被动时逼退了诸葛亮,这就不错了。但进城就有风险。像今天存在的剩女现象,都想追求一百分,等到遇到一百分,人家儿子上中学了,得一百分得靠运气。司马懿没必要百得要一百分。最好是好的敌人,追求最好会走到反面去。没有100%的完美只有100%的错误。 二是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司马懿事后后悔,人生后悔时是最痛苦的。无悔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无性的选择是好的选择。但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面对选择就得用最小后悔法。司马懿不进城相比而言是理性的选择。成功了不要贪胜。人生、商海都贪胜,最后败坏了。打麻将听牌时最危险。得意不要忘形,要保持清醒,但是空城计只能给高人用,见俗人得用俗招。用策略要看对手的状态。 (我们很多人做选择,都喜欢追求一个标准,那就是完美。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第一次交锋,之前一直大胜,后来因为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而不够完美,甚至他胆小的举动还成了大家的笑料。然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空城计》中司马懿选择撤退的行为不仅不丢人,其中还蕴含着他关于做选择的过人智慧。人生做选择就像下棋,有的人之所以能成为高手,是因为他每做出一个选择都尽可能地从远处出发,从全局出发,不为眼前局部的利益所诱惑。)

中国式团队管理试题答案教学文稿

课后测试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现代化管理要产生功效,一定要与:√ A取决于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各地的文化 B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无关 C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 D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分离开来 正确答案:C 2. 美国的企业的管理模式是:√ A以事为中心 B以权为中心 C以物为中心 D以人为中心 正确答案:A 3. 中国人崇尚的是:√ A人本位 B神本位 C权本位 D钱本位 正确答案:A 4. 管理中国的团队需要从:√ A理论的运用开始 B观念的调整开始 C实际的行动开始 D团结的程度开始 正确答案:B 5. 中国式团队的管理应该从根本处着手,最有效的办法是:√

A在团队外部建立起共识 B在团队内部建立起共识 C分散团队成员的注意力 D集中团队成员的注意力 正确答案:B 6. 团队的力量体现于:√ A高度的协同一致 B绝对的协同一致 C相对的协同一致 D高度的观点一致 正确答案:A 7. 下列属于与外部附属团队有效地建立起共识的途径是:√ A召开正式的沟通会议 B注意训练课程安排的原则 C开展不同的培训课程 D以上答案都不对 正确答案:A 8. 要实现大带中、中带小,分中有合,就必须在团队自身与附属团队之间形成:√ A互信、互爱和互利 B互信、互让和互助 C互信、互惠和互助 D互信、互爱和互助 正确答案:D 9. 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客观的评价,团队力量最强的是:√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正确答案:B 10. “中国式团队管理”的理论基础:√ A《易传十翼》

赵玉平经典语录

(一)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 人的一生中,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有的人生活和事业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关键的时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然而在当下,很多人却为不知道该如何做选择而焦虑甚至痛苦。那么选择有规律可循吗当人生出现重大选项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决断去把握在这方面司马懿就是一个厉害的主儿。在朝不保夕、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司马懿的每一次重大选择都是那么惊心动魄,而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司马懿高超的智慧和能力。那么在关键问题的选择上,司马懿究竟有哪些高超之处我们又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发呢 1.由于选择所带来的踌躇和焦虑,往往跟选项数量有关系 2.有很多事情如果只有一个选项一个出路,那咱做就行了,做完回去睡觉了 3.生活中的很多痛苦都是因为选项太多造成的。 4.我看微博上边,微博很火。有人给自己贴标签,叫“选择焦虑症”

5.这驴饿了要吃青草,你给驴一堆青草叫开心,两堆青草叫折磨,五堆青草叫虐待 6.司马懿领着十五万大军,被这场面给震住了:诸葛亮弹着琴,唱着歌,唱着火锅。很潇洒啊这人,这不对啊! 7.以司马懿的战斗经验和人生经验,形势不明朗,看不清利害的时候,绝不贸然动手。 8.司马懿教导自己的儿子司马昭:“你这个小毛孩子懂什么呀!跟我走”我见的鬼比你见的人都多 9.诸葛亮这种行为叫反常行为。反常行为的背后必定有意想不到的秘密。 10.司马懿在空城计中的策略:不求最好但求满意;无悔的选择就是好的选择

11.锦上添花,蜜里加糖 12.司马懿的选择,第一百分之百把握得九十分,第二冒着得零分的危险争一百分 13.人生得九十分靠奋斗,得一百分靠运气 14.最好是好的敌人 15.做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你要追百分之百,你一定会得到一个错误。我们要适可而止,满意就可以了。 16.诸葛丞相只有两千多人,又没有兵,也没有将,也没有埋伏,属于三无 17.人生后悔的时候最痛苦

学习能力培训心得

学习能力培训心得 五四小学薛刚接触“小学生学习能力提升项目”已经近一年了,在此期间参加了多次区教育局精心组织安排的各项活动,包括诸多理论学习,也包括多次课堂实况实地学习。学习过程中,作为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无经验老师,时时刻刻以一种学习的心态参加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有经验老师的一点上课方法,处理问题的方法。参加区级听评课活动时,仔细聆听了区内资深教师的精彩评课,真是受益匪浅。其中有备课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思考的种种问题,有上课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具备的各方面能力与态度,还有上完课后我们应该有及时的自我反思,正所谓人应该在反思在成长。 除此之外,在每次学习中,都有专家为我们作讲解,具体指导,给我们作深入浅出的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思考学生的心理活动,为我们平时的教学支招。当然,作为从事教育活动的我们,尤其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像我这样的无经验老师,只能在一次次学习中点滴学习,慢慢成长。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以及在教学中尝试将所学的一点知识的应用,我有以下肤浅的认识: 一、学生的注意力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是一种能力,并且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所在的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能力是有高下之别的。而在这种现状之下,我们作为老师,很容易将这个问题又返回到这个问题的原始制造者-----学生自己和学生家

长那里去。对于小学生来说,现阶段是很难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来解决这个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养成这样的习惯,造就这样的注意力能力,离不开他们生活的环境,就是这个养育了他们多年的这个生活环境培养了现在的注意力能力。这也是作为家长的较为头疼的事情,是这个家庭多年来点滴积累造就的,是家长们想急切解决却无从下手的难题。所以,我们作为老师,从现在开始我觉得应该大胆承担起培养学生注意力能力的担子,另辟蹊径,多从自身找出路,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能力。我认为最后还是归结于我们老师的备课,除了要认真备教材,还要花工夫备学生。深挖教材多思考,考虑教法时考虑所面对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活动。把知识点呈现的形式改变的更具吸引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另一方面,在本次学习中学得,有效的单一视觉输入和单一听觉输入,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会很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也会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能力有所帮助。如:让学生自己默读题目时,我们应该还给学生一刻“清静”,先让他自己专心的做,做完以后再集体订正。我觉得忌讳的是:刚让学生自己做,学生刚开始做,老师又不放心的进行提示。我认为像这样的不放心的地方应在认真备课时找到,将这时的提示前置于新知识的讲授新课的过程中。 二、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那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作为老师的我们怎样激

《跟司马懿学管理》

跟司马懿学管理 (一)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 1、生活中的许多痛苦都是选项太多造成的,人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是,会表现出焦虑,即选 择焦虑症。 2、形式不清、局势不明朗,绝不贸然做出选择。 3、反常行为的背后必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动机。 4、最好是好的敌人。 5、做事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你要追求百分之百,一定会得到一个错 误。 6、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遗憾是人生的伴侣,是生活就有遗憾,是选择就有可能后悔。空气有 病毒,吃饭会吃进细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人也有毛病,再好的人生都有终点,有一天我们所有在乎的人都会离我们而去。这就是人生。 7、成功来不要贪胜。 8、离成功最近的时候,风险最大,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最容易犯错误,你得意了千万不要 忘形,一定要保持清醒,越得意就越要清醒。 9、对付高人用高招, 对付俗人用俗招. 我们使用策略要看清对手的状态。 10、一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也最容易被别人抓住破绽。能说会道的人在说话的时候 被别人抓住破绽,能跑的人在跑步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能打的人在打的时候被别人抓住破绽。 11、借鉴司马懿面对选择时的智慧: (1)不求最好,但求满意。(得90分考奋斗,得100分靠运气) (2)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要用最小后悔法) (3)绝不掉入别人给定的选项中 (二)当好骨干有诀窍 1、一把刀,最容易豁口的是刀刃,一条枪,最容易磨损的是枪尖,一个团队中最容易受到伤 害的是冒尖的骨干。当领导要学会保护刀刃,保护枪尖,保护优秀的人、冒尖的人。(鹤立鸡群——领先者的压力) 2、冒尖的员工要注意人际关系。 3、任何重大的成功,说到底都是用人的成功;任何重大的失败,说到底都是用人的失败。 4、拒绝有策略,更要看中手段和对象。

中国团队管理

第一讲日本人的团队管理(上) 现代化管理在美国即成为“美国式管理”,而到了日本,它又势必会打上深刻的日本烙印,由此可见,现代化管理一定要与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才会产生功效。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民族,古人留传下来的历史文化财富博大精深,因此,在现代社会里,中国的团队管理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性,可以称之为“中国式团队管理”。 对于“中国式团队管理”的理解 “团队”的要义 要理解“中国式团队管理”,首先应该明确“团队”的内在含义。可以从“团”和“队”两个方面把握: ?“团”,就是指团体,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组织,即按照一定的配合关系所组成的集体或者系统。 不论是团体还是组织,所强调的都是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因此,任何一家公司、一个家庭都可以称之为团队或组织。 ?“队”则更突出组织内部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协同一致的力量,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组织力。 现在很多组织之所以视团队管理为重点和难点,就是因为大多数组织只有形式,而没有巨大有效的统和力量,如同一盘散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步调不一,内乱频繁。 对“团队管理”进行比较研究的出发点 基于中国式团队管理的特殊性,要把握“中国式团队管理”的要义,就必须从对这种特殊性建立正确全面的认知入手。 1.要传承民族文明 中国人如今的思维和思考模式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进一步地溯本追源可以发现,“伏羲氏与八卦”以及《易经》这两个密切联系的方面是这些模式的本质及精髓所在。因此,对于中国人的一言一行,只要从易经的道理来看待和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破解其中的奥妙。换言之,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观点和理论,对于指导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相当有帮助的。 2.对西学要用“拿来主义” 然而近几百年来,中国人开始盲目地用西方的观点和标准来看待和分析自身的一切,并且将自身的缺点与西方的优点进行对比,其结果是很糟糕的;而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中国人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已经开始逐渐地丧失民族自信心。因此,对如何借鉴西方科学文化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可以学,因为这个领域是不存在国界的,而在吸收与文化有关的思想以及处理与人有关的问题时,则必须谨慎小心,一定要避免机械和盲从,要有“拿来主义”的精神。否则,将对国人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在阐述中国式团队管理时,首要的一环就是对东西方团队管理的模式和特点进行深入的比较,以此加深对自身特点的把握。 日本人的团队精神 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客观的评价,团队力量最强的是日本人。因为在日本的团队中,其成员绝大多数都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服从的意识非常强烈。也就是说,所有人都精诚团结,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没有太多个人意见。 然而,尽管日本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世界民族之林中最强烈的,但随着全世界所有民族的长期互动,其价值观也是会发生改变的。 日本人团队精神的产生 日本人之所以能够如此团结,形成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其产生的原因经过研究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压力 日本人的团队精神首先是由于其所处的生存环境造成的。日本国土面积很小,而且地处板块的交界处,所以台风、地震、火山以及海啸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因此,为了能在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的状况下生存下去,日本人就必须团结在一起。例如,日本的房子都是一家挨一家、彼此支撑地建造,就很直接地反映出了这一点。 2.社会上充满了高度的约束力 与此同时,生存环境的压力还迫使日本人形成了很多社会规约,以这样的约束来培养国民精诚团结的精神。这种社会规约是日本民众自发形成的,而不是来源于政府的法律规定。一旦有人与某种社会规约相违背,就会招致全社会的谴责和鄙视,甚至连自己的亲人也丝毫不例外。正是由于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约束力,使得日本人能够形成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跟司马懿学管理学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跟司马懿学管理学习心得 篇一:《跟司马懿学管理》讲稿 跟司马懿学管理讲稿 (一)重大选择讲谋略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关键的时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然而在当下,很多人在为不知道如何做选择而焦虑甚至痛苦。那么,选择有规律可循吗?当人生 出现重大选项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决断去把握?在这方面,司马懿就是一个厉害的主儿,在朝不保夕、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司马懿的每一次重大选择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女士逛商场,越看越不甘心,这叫选择带来的踌躇与焦虑,生活中许多痛苦是因为选项太多造成的。诸葛亮前出祁山时遇到司马懿,这是司马懿在《三国演义》国第一次出场。时间是在赤壁之战后的二十年。两人在祁山相会,此时,祁山西城特别安静,诸葛亮安排2500蜀兵埋伏在店铺里,司 马懿当时有15万大军,而亮身边都是文官,他们都指望诸

葛亮找出活命的办法。诸葛亮吩咐隐起旗帜,在楼上焚香抚琴,司马懿没有想到,只能选择进与不进。司马懿思前想后,这是在重大选择前表现出的焦虑,诸葛亮大开四门,无奈无兵无将,只能出此险招,诸葛亮也有信心,面对异常局面,司马懿不会贸然进城,想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势不明,绝不会贸然进攻,司马懿传令往北山而退。司马昭不理解,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必有埋伏,诸葛亮的反常行为,背后必有意想不到的秘密。 (《三国演义》中讲述的空城计的故事就是关于司马懿做选择智慧的经典故事,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没有冒险进城,那么,他的这个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呢?)司马懿没败,他的选择体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不求最好,但求满意。形势危急下领命,被动时逼退了诸葛亮,这就不错了。但进城就有风险。像今天存在的剩女现象,都想追求一百分,等到遇到一百分,人家儿子上中学了,得一百分得靠运气。司马懿没必要百得要一百分。最好是好的敌人,追求最好会走到反面去。没有100%的完美只有100%的错误。 二是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司马懿事后后悔,人生后悔时是最痛苦的。无悔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无性的选择是好的选择。但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面对选择就得用最小后悔法。司马懿不进城相比而言是理性的选择。成功了不要贪胜。人

时代光华专业中国式团队管理完整答案

考试得分 100 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7.0学分! A46中国式团队管理7.0 7中国式团队管理完整答案 单选题 正确 1.在西方世界,整部的人类学就旨在证明: 4b02a6a919e1eb 1. A “人没有什么稀奇,人不是动物”的观点 2. B “人没有什么稀奇,人就是动物”的观点 3. C “人是伟大的,人不是动物”的观点 4. D “人伟大的,人就是世界的主宰”的观点 正确 2.中国人崇尚的是: 1. A 人本位 2. B 神本位 3. C 权本位 4. D 钱本位 正确 3.管理中国的团队需要从: 4b02a6a919e1eb 1. A 理论的运用开始 2. B 观念的调整开始

3. C 实际的行动开始 4. D 团结的程度开始 正确 4.团队的力量体现于: 4b02a6a919e1eb 1. A 高度的协同一致 2. B 绝对的协同一致 3. C 相对的协同一致 4. D 高度的观点一致 正确 5.团队管理的核心在于: 4b02a6a919e1eb 1. A 领导 2. B 关怀 3. C 指导 4. D 配合 正确 6.下列属于与外部附属团队有效地建立起共识的途径是: 4b02a6a919e1eb 1. A 召开正式的沟通会议 2. B 注意训练课程安排的原则 3. C 开展不同的培训课程 4.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正确 7.要实现大带中、中带小,分中有合,就必须在团队自身与附属团队之间形成:

4b02a6a919e1eb 1. A 互信、互爱和互利 2. B 互信、互让和互助 3. C 互信、互惠和互助 4. D 互信、互爱和互助 正确 8.日本的企业中,其管理则是建立在: 4b02a6a919e1eb 1. A 阶段性雇佣制的基础上 2. B 阶段性服务制的基础上 3. C 终身服务制的基础上 4. D 终身雇佣制的基础上 正确 9.美国人的礼貌是: 4b02a6a919e1eb 1. A 形式化的 2. B 自发形成的 3. C 制式化的 4. D 自觉形成的 正确 10.“中国式团队管理”的理论基础: 4b02a6a919e1eb 1. A 《易传十翼》 2. B 《周易》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经典语录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经典语录 百家讲坛众多主讲教授中以易中天品三国最为精彩,他站在平民的立场讲“三国”,用了很多诙谐幽默的语言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分享易中天品三国中的诙谐幽默的语录。 喜欢历史故事的朋友,相信都看过央视10套的《百家讲坛》,尤以易中天品三国最为精彩,这位历史学家,社会问题专家也因此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3位。 有网友这样评论易中天的三国,:他是站在平民的立场讲“三国”,用了很多现代语言和诙谐说法,通过现代视野,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这里分享易中天品三国中的诙谐幽默的语录: 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百家讲坛,易中天语录,易中天品人录,经

典语录,名人语录 1.诺,相当于现在的OK。 2.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 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3.如果别人惹你一下,你马上扑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 这是什么,螃蟹!韩信肯定不是螃蟹。 4.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5.桓帝和灵帝都是不适合当皇帝的……灵帝的爱好是文学艺术 和建筑艺术。他对于建筑还是颇有研究的。他成天搞研究,结果在皇宫里搞成了一个自来水系统!而且他还要在全城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宣布:要让全城的老百姓都喝上自来水——你是当皇帝的,不是搞上下水的嘛! 6.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 7.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

8.曹操身材短小,估计也就和我差不多吧。跟1米84的诸葛亮比起来,只能算是不合格的残次品。 9.曹操是喜欢美女的,他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搂草打兔子”,收编一些美女什么的! 10.宝贝,你回来吧,好不好?别闹了,跟我回去吧!这就是曹操劝老婆回家。 11.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已经把洛阳烧掉了,还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为恐怖组织了。” 12.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地! 13.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14.袁术以为皇帝的称号就像现在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标一样,要抢先注册,他以为他抢先注册了皇帝的商标别人就不能把他怎么的了,没想到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15.袁尚、袁熙哥俩一合计:“咱们请公孙康那小子喝酒,在酒

读《百家讲坛》有感

读《百家讲坛.》有感 从袁腾飞的《两宋风云》,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再从曾仕强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再到《周易》,从乔良教授《新解三十六计》再到了刘玉平的《跟司马懿学管理.》。《百讲》我知道我和您已经成为知已了,从相遇,相知,到相爱,我只能对您说追求您真的不容易。 《百讲》追您追的不容易,因为您太过于美丽,您太丰满,您太才艺。您如易中天《三国》里面的曹操诡计多谋,您如同《红顶商人胡雪岩》中那般的辉煌。也如同扬雨老师《纳米性德》那般的善感,緾绵。不管我用什么样的办法,都无法揣摩您的心思,您总是像一口井,没有井底的深井,您总是像大海一样,没有边际,有的只有那平静与巨浪,有的只有那碧绿的海水,在您的世界里,我看见了曹操的“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看到了司马懿交给我的管理哲学“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无悔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懂得了,原谅别人的不原谅,接受别人的不接受,理解别人的不理解。是您教会我们专业的销售学,让我去了解客户的需求,了解顾客的心理,,,,,, 《百讲》啊!您的才华,您的意境,您的美丽,让我如何能够理解,想追求您真的很不容易,只因为您如同一名运动健将,无论我如何的训练,无论我怎样的奔跑,但结果只有一个。《百讲》啊《百讲》我又岂能是您的对手呢,怎能和您相媲呢?您的一个易中天足以击败我的一生,您的《曾国藩家书》足以使一个浮踩的我“静”“静”的等待您下一次的安排。 《百讲》啊!您的跑步似乎跑得很快,您将许多的问号给予我

们,自己有开始新的问号,似乎总是那样。从2001年7月19日,您的出生,您以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择观观,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专题作为您为人的宗旨,追求学术创新,鼓劲思路广泛,强调雃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是您的理念。 《百讲》啊!是您把唐时浪漫洒脱盛世诗带来,是您把宋时豪迈,奔放,温柔婉约携来。是您让我看到了屈原的忧国忧民,是您让我看到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您教诲我们历史,教诲我们哲学,教诲我们管理,人际交往,心理,,,,,,。读到您不由让我看到时了“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绿杨深外的李清照。读到您不由的让我看到了,“问群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后主李煜。读到您不由让我看到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东坡兄。 《百讲》想对您说一声,“爱您”但总不好意思说出口,但今天似乎不知那来的勇气,爱您的厚重,爱您的浪费,爱您的智慧,爱您的幽默,爱您身上的一切一切。 《百讲》啊!您如同我年迈的母亲,虽然有时啰嗦,但您看问题总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给我不同的视角看问题,让我站在辨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问题,您给予我们正确的价值观,您的教育不是指责,而是指导。您的教育不是口传,而是示范,您用您的睿智感化我们,教育我们,我看见了您的包容,看到了母爱的伟大。您接受了孔子,孟子,接受了李白,杜甫,您接受了唐,宋,元,明,清。您接受了季羡林,易中天,您接受他们,包容他们,您通过他们向我们通达一

赵玉平的经典语录

北京邮电大学赵玉平教授经典语录 1.没有英雄干不成事,英雄太多容易出事! 2、企业可以有闲事,但是不能有闲人。生命在于运动,管理在于折腾。 3、人生是需要战斗的,但不是每一场仗都要打。每一场仗都打,那不是战斗是找死。 4、当领导,要亲贤臣,治小人。能用君子是人品,会用小人是水平。 5、大处看天下,小处看人。 6、企业不是用最好的人,而是要用最合适的人。 7、没有科学扶助的权力是盲目的权力;没有权力支持的科学是孤独的科学。 8、管理者要超越个人的力量极限去完成单个人无法完成的使命,这需要勇气与雄心;同时,管理又是要通过他人去完成目标的,这需要谦逊与包容。 9、每一种文化都蕴涵着对管理的理解。中国人喜欢梅花,梅花有四贵:贵浓不贵淡,这是热情之美;贵老不贵嫩,这是成熟之美;贵斜不贵正,这是自由之

美;贵疏不贵密,这是简约之美。想没想过做梅一样的管理者。 10、做大事情要分阶段进行,很多时候本来是想一鼓作气,结果往往是一鼓岔气。 11、事不逼不成,马不打不快,千里马也需要有马鞭,保持适度的压力是有利于成功的。 12、每天五分钟自虐叫锻炼,每天五小时锻炼叫自虐。 13、常识要和大家一致,否则就难以被群体接纳;技能则要尽量和别人不同,否则就难以脱颖而出。 14、十样会不如三样好,三样好不如一样绝。 15、有名气的人做事,那真是一呼百应;没名气的人做事,那只能是百呼一应。就一个应声,还是一声“呸!” 16、生活上知足常乐,事业上精益求精。做不到前者,引发贪得无厌;做不到后者,导致一事无成。 17、思想就像刀,越磨越锋利;思想就像石头,只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 18、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 19、在平常群体中关注出众的人,在出众的群体中关注平常的人。 20、私下提意见叫补台,当众提意见叫拆台。

时代光华__专业中国式团队管理完整答案

考试得分
100
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 7.0 学分!
A46 中国式团队管理 7.0
7
中国式团队管理完整答案
单选题 正确 1.在西方世界,整部的人类学就旨在证明:
4b02a6a919e1eb
1. 2. 3. 4.
A “人没有什么稀奇,人不是动物”的观点 B “人没有什么稀奇,人就是动物”的观点 C “人是伟大的,人不是动物”的观点 D “人伟大的,人就是世界的主宰”的观点
正确 2.中国人崇尚的是:
1. 2. 3. 4.
A 人本位 B 神本位 C 权本位 D 钱本位
正确 3.管理中国的团队需要从:
4b02a6a919e1eb
1. 2.
A 理论的运用开始 B 观念的调整开始

3. 4.
C 实际的行动开始 D 团结的程度开始
正确 4.团队的力量体现于:
4b02a6a919e1eb
1. 2. 3. 4.
A 高度的协同一致 B 绝对的协同一致 C 相对的协同一致 D 高度的观点一致
正确 5.团队管理的核心在于:
4b02a6a919e1eb
1. 2. 3. 4.
A 领导 B 关怀 C 指导 D 配合
正确 6.下列属于与外部附属团队有效地建立起共识的途径是:
4b02a6a919e1eb
1. 2. 3. 4.
A 召开正式的沟通会议 B 注意训练课程安排的原则 C 开展不同的培训课程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正确 7.要实现大带中、中带小,分中有合,就必须在团队自身与附属团队之间形成:

有效的授权方法和技巧

有效的授权方法和技巧 大纲 一、领导干部需要授权的理由 1.从领导干部本身出发 2.从下属的角度出发 二、授权概述 1.授权的定义 2.授权的意义 3.授权的方法 4.授权的原则 5.授权的评估 6.有效授权应具备的心态和技巧 知识点汇总 T01:领导干部需要授权的理由 T02:授权的定义 T03:授权的意义 T04:授权的方法 T05:授权的原则 T06:授权的评估 T07:有效授权应具备的心态和技巧 正文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由于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量巨增而导致工作量倍增的各项管理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应对、如何与时俱进、如何科学发展、如何探索有效的领导方法和手段,把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超脱出来,从而保证有更充足的时间统领更高层次的规划决策、资源整合、内外部协调等工作。 一、领导干部需要授权的理由

1.从领导干部本身出发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或抱怨:“最近太忙了”、“到现在午饭还没吃呢”、“马上还有个会”等等。对很多领导干部来讲,忙碌的状态已经成为他们工作和生活的主题。长期以来,人们对领导干部正面地评价很注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所以很多管理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资深、责任意识强、有主见、能够快速决策的上级主管,往往习惯于事必躬亲,遇到某些责任重大、时间又非常紧迫的工作时,又担心下属会出错、担心下属可能不愿承担责任等,于是仍然选择亲力亲为。这样下来领导者会越来越忙,精力分散、思维反应变慢,甚至让他们不堪重负、产生工作倦怠,部分领导更会因为顾虑而拒绝更多地接受工作或将工作再深入地开展下去。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旷世英才诸葛亮,他为了蜀汉的复兴,日理万机、事必躬亲,甚至“亲校簿书”,发挥着卓越的行政管理才能,但终因操劳过度而英年早逝,享年只有五十四岁,比曹操少活了12年,留给后人的是诸多感慨与无限的遗憾。在著名的《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写到“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说明当时的他已经在心理和身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蜀魏交战之时,相持在五丈原。蜀国的使者来到魏军营中的时候,司马懿不问军事,只问饮食起居。当他听说诸葛亮黎明即起,深夜才睡,罚二十军棍以上的事都要亲自过问的时候,他便断定说:“亮将死矣”。更可悲的是,虽然诸葛亮最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蜀国仍是三国中最先灭亡的国家。 现在我们自己来想一下,“我的工作很忙吗”?如果我们感到很忙的话,就需要引起注意了。请思考一下:我在忙什么?我花了大力气处理的事情重要吗?是有价值的工作吗?为什么总是忙不完呢?我是不是也陷入了这样一个越升职越忙碌的怪圈?很多领导者每日奔波不停,却发现整体工作效能、工作绩效并没有因此而很大地提升,有时候还会因为这个岗位离不开自己,自己还不能得到晋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些领导者很可能就是走进了一个“包揽一切、凡事都要亲力亲为、或者是被下属过分依赖”的误区。 2.从下属的角度出发 现在的员工正逐步向知识型员工进行转变。“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是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的,他认为知识型员工最大的特点是:(1)知识型员工拥有较高的知识学历和综合能力素质,不仅对于专业知识,而且对于经济、

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

---------------------------------------------------------------范文最新推荐------------------------------------------------------ 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 我国文学名著众多,对于大家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中国文学名著读书的心得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小编给你整理了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欢迎大家的阅读。 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篇一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 1 / 21

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心得篇二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诚实的劳动,创造生活。他怀着买车的信念,拼命的赚钱,就像是一个旋转的小陀螺。终于,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双鞋换

从西游记学管理

为何唐僧是领导而孙悟空是打工仔? 小时候读西游记总有一个疑问——那个唐僧那么无能,为什么孙悟空非要带着他去取经呢?如果孙悟空自己去取经,不就麻烦少多了么?后来长大了,工作了,先被人领导,之后又领导别人,总算明白了,原来唐僧领导孙悟空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这样,取经这项伟大的事业就不能成功了。唐僧究竟有什么东西,是孙悟空没有的呢?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唐僧是一个领导,而孙悟空只是一个打工仔呢? 1、“崇高信念” 第一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崇高信念”。唐僧在自己的崇高信念面前,丢掉性命都不会眨眼,而孙悟空就不会了,他能力很强,但是他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多次打退堂鼓。没有信念的人,就不能给别人以信心,就不能给别人以动力,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领导者都胆怯了,退缩了,团队就会散掉;而信念不够崇高也不行,自私自利的信念,小富即安的信念,都让别人离你而去。我们对比一下水浒里的宋江,一个没有崇高信念的人,最后被招安了,他的最高理想就是这样,所以他就葬送了他的团队。 现在有些企业家总是抱怨员工忠诚度不足,刚刚学会点业务,就跳槽了,刚刚结交几个客户,就自己去开公司了。这当然有社会的因素,有员工本身的原因,但是企业家也要自己检讨一下自己,你自己是否有崇高的信念。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为老板创造更多的利润,并留下最多的钱给他的子女;而另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家更是在去世之后把多数个人财产捐给社会;请问哪一个更配拥有忠诚的员工? 2.“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 第二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无能”。“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唐僧那么无能,于是他就会欣赏有本事的人,能够包容能人们的其他缺点,才能找到三个有本事的徒弟来保护自己。如果唐僧神通广大,孙悟空就不会愿意跟着他了,正是因为唐僧无能,所以孙悟空就有了用武之地,就使得他可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看看能力很强的孙悟空,他本人在花果山的徒子徒孙,全部都是饭桶,没有一个有用的。他本事太大,他就瞧不起其他有本事的人,于是其他有本事的人就不喜欢跟着他。他自己太强,他的团队就变成一群饭桶。西游记有一章,孙悟空和唐僧闹翻了,自己搞了一个假团队打算去取经——幸好没去,要不然见到厉害的妖怪,把孙悟空捉住,谁去救他呢?谁去搬救兵呢?他自己的团队都是饭桶,只好看着自己的领导送死。而唐僧就不会,别看他什么都不会,但是他却很安全。当年司马懿抓住蜀国的小兵,问他诸葛亮每天都干些什么,小兵想这个不算情报吧,就说丞相凡是责罚20杖以上的军法事宜,都要亲自监督。司马懿就知道了,诸葛亮肯定会被累死。——太能干的领导,敌人没来,自己就累死了,而唐僧这

曾仕强 _中国式团队管理试题及答案

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
学习课程:中国式团队管理
单选题
1.现代化管理要产生功效,一定要与:
回答:正确
得分: 100 下载后可以看到全部答案
1. A
取决于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各地的文化
2. B
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无关
3. C
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
4. D
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分离开来
2.与团队的“队”相对应的概念是:
回答:正确
1. A
组织力
2. B
学习力
3. C
团结力
4. D
实践力
3.美国的企业的管理模式是:
回答:正确
1. A
以事为中心
2. B
以权为中心
3. C
以物为中心
4. D
以人为中心
4.在西方世界,整部的人类学就旨在证明: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人没有什么稀奇,人不是动物”的观点 “人没有什么稀奇,人就是动物”的观点 “人是伟大的,人不是动物”的观点

4. D
“人伟大的,人就是世界的主宰”的观点
5.中国人崇尚的是:
回答:正确
1. A
人本位
2. B
神本位
3. C
权本位
4. D
钱本位
6.管理中国的团队需要从:
回答:正确
1. A
理论的运用开始
2. B
观念的调整开始
3. C
实际的行动开始
4. D
团结的程度开始
7.团队管理的核心在于:
回答:正确
1. A
领导
2. B
关怀
3. C
指导
4. D
配合
8.下列属于与外部附属团队有效地建立起共识的途径是:
回答:正确
1. A
召开正式的沟通会议
2. B
注意训练课程安排的原则
3. C
开展不同的培训课程
4.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9.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客观的评价,团队力量最强的是:
回答:正确

赵玉平经典语录

1 没有英雄干不成事,英雄太多容易出事! 2 企业可以有闲事但是不能有闲人。生命在于运动,管理在于折腾! 3 人生是需要战斗的,但不是每一场仗都要打。每一场仗都打,那不是战斗是找死! 4 当领导,要亲贤臣,治小人。用君子是人品,用小人是智慧。 5 大处看天下,小处看人。 6 企业不是用最好的人,而是要用最合适的人。 7 没有科学内助的权力是盲目的权力,没有权力支持的科学是孤独的科学。 8 管理者要超越个人的力量极限去完成单个人无法完成的使命,这需要勇气与雄心;同时,管理又是要通过他人去完成目标的,这需要谦逊与包容。 9 每一种文化都蕴涵着对管理的理解。中国人喜欢梅花,梅花有四贵:贵浓不贵淡,这是热情之美;贵老不贵嫩,这是成熟之美;贵斜不贵正,这是自由之美;贵疏不贵密,这是简约之美。想没想过做梅一样的管理者? 10 做大事情要分阶段进行,很多时候本来想一鼓作气,结果往往是一股岔气。 11 事不逼不成,马不打不快,千里马也需要有马鞭,保持适度的压力是有利于成功的。 12 每天五分钟自虐叫锻炼,每天五小时锻炼叫自虐。 13 常识要和大家一致,否则就难以被群体接纳;技能则要尽量和别人不同,否则就难以脱颖而出。 14 十样好不如三样好,三样好不如一样绝。 15 有名气的人做事,那真是一呼百应;没名气的人做事,那只能是百呼一应。就一个应声,还是一声“呸。” 16 生活上知足常乐,事业上精益求精。做不到前者,引发贪得无厌,做不到后者,导致一事无成。 17 思想就象刀,越磨越锋利;思想就象石头,只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 18 管理的本质是通过被人完成任务。 19 在平常群体中关注出众的人,在出众的群体中关注平常的人。 20 私下提意见叫补台,当众提意见叫拆台。 21 种下梧桐树,引来凤凰鸟,生出小帅哥,引来穆桂英。佘太君为什么功劳那么大?因为人家给大宋生出了那么具有吸引力的帅哥嘛。这就叫“利用激励特征,锁定关键人才”。 22 长本事的时候要把住核心,练武要练十八般兵器,但从古到今的大英雄,纵横天下也不过就是一两件兵器而已。关老爷就是刀,赵子龙就是用枪,李元霸就是用垂。谁见过关老爷上阵,三分钟换一件兵器,还在那显摆:“老子什么都会!”那不是关老爷,是关疯子。 23 《西游记》团队里,孙悟空最有本事,但是做大事不能都用本事最大的人。想象一下,如果团队里都用本事最大的,探路的孙悟空是只猴,扛耙子陪领导聊天的是只猴,挑担子搞后勤的是只猴,唐三藏骑只猴,这不是取经,成了搞杂技的了。 24 相貌相貌,相在貌前,相比貌更要紧。“相”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状态,“貌”是一个人四肢五官的数量以及位置。 25 领导者不需要事必躬亲,而应该只关注异常、不关注正常,只关注例外、不关注例行。正常的事情、例行的事情,有制度、有下属管,不用领导自己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