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时事评论

2018届高考语文时事评论
2018届高考语文时事评论

在坚硬的现实面前,请继续保持柔软的心

近日,一篇名为《一位甘肃高分(648分)考生的请求》让不少人感动。它讲述了19岁甘肃定西考生魏祥身患重度残疾,以及全家为魏祥多年求学付出的艰辛努力。魏祥今年参加高考取得了648分的优异成绩,已经报考清华大学,他希望清华大学能提供一间宿舍,能和母亲一同前往,方便他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目前,清华已经做出回应:已备好宿舍,费用全免。(6月28日新闻)

魏祥的遭遇让人心疼不已,一个刚要扣开桃李年华大门的孩子,却饱尝人生的艰辛。清华的回信让人暖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在此刻体现得尤为明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对于魏祥来说,怕的不是自己即将要行千里,而是从此要与母亲分离。在坚硬的现实面前,魏祥是不幸的,身患重度残疾,没了爸爸的陪伴和支撑,只留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但在柔软的人心面前,魏祥是幸运的,高考648分的优异成绩,一封来自中国最高学府的温暖回信,尽管一身困顿,尽管有太多的不如意,此刻的魏祥和母亲,也一定是泪水中带着欢喜。

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母子之间的深情,就在于它总是在你无助时默默陪你,在你落入低俗时真真爱你,不刻意索取也不求一丝回报。其实,关于“带母上学”的事例还有很多,前有陈斌强“绑着母亲去上学”,一条布带肩负心底孝道,后有13岁女孩史晶红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残疾的母亲。如今的魏祥“带母上学”,虽说角色出现了转换,性质却依然和前述事例相差无几,它们共同的样本价值在于:身处社会底层,逆境和艰辛并不可怕,它们也许会让你总是经历风雨,但更怕的是,你从此失去了生存的希望和向上层社会流动的信心。

我们可能都会被清华的回信所感动,也会被魏祥这十几年的生活遭遇所牵动,文字的力量,就在于它直戳最柔软的人心,却渐渐消失于无形,但是,相比于感动,更应看到在这个过程当中,体现出的人性之美与大学之道。巧合的是,前不久,北京大学给招生初审未过考生的一封信,也同样让很多人在感动中体会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情怀。或许有人会认为,在临近招生季和毕业季,这些高等学府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在给自己塑造形象,赢得更好的招生口碑,但如果所有人都这么想,那么整个社会可能就会变得无法去真诚感动,满是猜忌和质疑。

不知你发现没有,一直以来,北大和清华,这两所被冠以“国内最高学府”称号的大学,非但没有摆出“应有”的高姿态,却在历史的沉浮和时代的进步中,依然闪耀着光辉,原因在哪里?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原意是指大师是大学的灵魂,然而大学之大,既不在于大楼也不在于大师,而是“大”在学生。这里的大,取意胸怀博大、重视学生。学生的培养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而衡量大学一所优劣的尺度,也在于能否让学生走向一个更高的人文和精神层次。

就像如今清华大学的这封回信一样,它能让大多数人感动,体悟到其中的“清华之道”,恰恰就来自于清华对魏祥的那份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正如其在信中所言:“在清华园里的所有学子,无论是生活困顿,抑或身体抱恙,都会有“爱”与“情”相伴。穿花拂叶,除却一身困顿,成就自己的不同凡响……”可能这就是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奋然前行的最真实写照。

所以,我愿意相信,清华的这封回信,不是一种泛营销套路下的公关技艺,我也更愿意肯定,魏祥的“带母上学”之路会迎来一个很温暖的结局。向好、向善之心,从来都不会因为命运的不幸就停息,善良的观察者,应该为这些不幸的群体感到更大的不幸,在坚硬的现实面前,请继续保持柔软、温暖的人心。

适用话题:感动、温暖、正能量等

作文君点评:我还是相信世上有无数好人,虽然已经见过无数坏人。

带母骑游西藏带来“如何尽孝”的启示

骑车游西藏54岁儿子带着84岁妈妈“终于回来了!”7月1日,宋健挥和84岁的老母亲平安回到乐山。历时17天、行程5000公里,宋健挥用摩托车载着母亲去了一趟西藏,一路经过夹江、洪雅、雅安、泸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最终地拉萨,在游览拉萨后平安返回。(7月4日《成都商报》)

孝顺还是冒险,这其实并非问题。“我要去西藏”是母亲一直的梦想,若不能实现则会成为永远的遗憾。能在有生之年圆了这个梦想,有一点冒险也无可厚非。更何况,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若是做足了功课,风险会得到最大化的控制。游完之后平安返回,带母出行的暖闻确实令人感动莫名。

类似于“带母出行”的事例不在少数,从新闻的角度来讲,已缺乏足够的新鲜元素。比如成都孝子陈录雪为了满足90多岁母亲看遍祖国山山水水的心愿,带母亲周游全国;湖北阳新县仙岛湖看到一个孝子徐新,带着他61岁的半身偏瘫的母亲到野人山游玩,背着母亲一步一步爬山。从这些孝子的举动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不遗余力的精神,以及为满足双亲的愿望,而做出的近乎于极致化的举动,并由此演绎了尽孝的内涵。

如果这些行为发生在普遍化的状态下,则无以体现出稀缺性,也不会引发媒体的关注。相反,正是数量稀少才具有了关注的价值。在“忙不过来,有心无力”的理由下,陪伴已变得极为稀缺,更别说为了圆梦而有所放弃。在“常回家看看”都需要用法律来强调,为了让孩子回家而必须诉诸于法律的当下,“带母骑游西藏”则更具备了反衬的效果。

一度以来,我们都在反思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孝道的滑落,又是什么原因让孝在当下变得极为困难。不可否认,客观因素确实存在,比如带薪休假的难以实现,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都会让人心力憔悴而无所顾及。究其根本,还是孝道的价值认知出现了偏差,并由此导致群体性责任的缺失。孝是一种反哺,若是父母对孩子的愿望与诉求,都能无私和无条件的满足,何以轮到孩子去孝顺父母之时,就会用各种客观理由作挡箭牌呢?

无论基于何种理由,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尽孝等不起,不要等到父母都老了,或者父母不在了,你才想到去尽孝,如此的遗憾注定无以弥补。世上最大的欠缺,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一个人要明白最基本的道理是,百善孝为先,你只有懂得孝顺并践之于行,才会实现代际传承。因而,尽孝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也是一种法定义务,不仅是个体之责,更是社会之责。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真正的大孝,是对父母的尊重,心系其想,念之所念,于是才有了“父母在,不远行”的古训,也有了“父母在,不过生”的传统。在这个功利而浮躁的社会,带母骑游西藏带来“如何尽孝”的启示,尽孝没有形式之限,却有时间的限定。只有勇于付出并心中存畏,则再客观的困难也动摇不了尽孝的决心,超越常规的行动才会付诸实践。

时代变迁下,一切标准都可能发生改变,孝的精神和本质却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在父母还健在时候,多给他们,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些机会。不要等到某一天,父母已然老去,才发现自己与他们相处的时间太少,还有很多尽孝的设想没有兑现,以至于抱憾不已,给自己留下永远的痛。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这个道德下滑的时代,重新倡导和培育孝道,其实是在重构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是在寻找个体的内心和谐和全社会的共同福祉。

适用话题:孝敬等

作文君点评:北漂表示和家人聚少离多,只有好好工作用心生活,才算是对家里长辈的孝敬。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 精准训练一 新闻概写与点评

专题一语言表达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一新闻概写与点评 练前提示浙江卷在压缩语段中针对新闻主要有概括新闻事实和点评两种小题型。对于前者,主要把新闻事实要素提取出来即可。后者是新考的题型,也是一种开放性题型。解答这类题,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抓新闻本质,切中要害;第二步,选好点评角度,观点新颖;第三步,评述准确简明,有理有据。 1.根据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5个字。 央视网消息: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消息说,我国将于2019年6月前后实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任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以长征五号技术为基础,专门用来执行载人空间站的发射任务,于近期转入试样阶段。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是空间站工程,今年是第三步任务的关键之年,为空间站任务改进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于近期转入试样阶段,空间站核心舱将完成设备齐套及舱体总装,相关大型地面联合试验逐步展开。 据介绍,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正在研制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承担我国空间站舱段发射任务。火箭全箭总长53.7米,芯级直径5米,助推器直径3.35米,起飞重量837.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22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明年6月前后首飞,将执行载人空间站发射任务。 2.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引题与一个正标题,要求分别不超过15个字。 4月2日,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流星般从天外回归,结束了长达7年的太空之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证实,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坠落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再见,天宫一号,但属于你的精彩瞬间永远难忘。 据介绍,1992年,目标飞行器的研制方案就早已确定,它被直白地称为“目标飞行器”。2006年,初样研制后,科研人员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天宫一号。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012年6月24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紧紧相牵,对接成功。2016年3月,超期服役两年半的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踏上了漫漫回家路。今天,在太空孤独地飞行了两年多后,天宫一号回归地球,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1)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

23救95值不值,总得有一些价值免于功利计算 为救95岁老太,23岁消防员火海牺牲――这条新闻再次让人们深切地意识到:奥特曼都是骗人的,消防员才是真英雄。5月2日凌晨,福建宁德一民房起火,火势猛烈,95岁老太被困。搜救过程中,墙体突然倒塌,消防战士姚为君被埋压,救出后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23岁。 年轻生命的牺牲让人无比痛惜,我比较反感媒体的这个标题:为救95岁老太,23岁消防员火海牺牲――这个议题预设着“23岁换95岁”的生命冲突,诱导出一个坏逻辑,让人们用年龄去衡量生命的价值,以功利主义的思维去评判这样做到底值不值。评论中一片争议,有人说,别怪我自私,我觉得英雄亏了。有人说,23岁大好的年华,也许他活着以后可以救更多人,对,我狭隘!有人说,也许是我太浅薄,不值,你的父母该是怎样地撕心裂肺。 想起30多前“大学生张华救掏粪老农而牺牲”引发的那场关于人生价值的大讨论,今天人们仍在讨论这样做值不值。这个时代的一大进步就表现在对生命的平等尊重上,虽然仍有人觉得不值,甚至痛骂支持救人者为“圣母婊”,但这种声音已经很边缘,主流观点是在批评这种“值不值”的坏议题,痛斥这个“用年龄衡量生命价值”的坏思维。 一个网友的留言赢得了很多人的点赞:如果非要从客观上分析救一个人是否值得,这是人类文明的倒退,生命不分老幼贵贱,或许这个年轻的生命本可以有几十年的大好时光,老人只有几年甚至几个月,如果因为这个放弃对生命的拯救,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也是人性倒退的开始。 这就是现代文明,生命的平等尊重上而给予弱者更多的倾斜关怀。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中,人们不仅不会用高低、贵贱、长幼来衡量生命的价值,甚至会在面临决择时向弱者倾斜,保护老弱病残者。比如,身处困境,面临灾难时,会让老人孩子或妇女儿童先走,把生存机会让给他们。――从功利主义角度看,这好像毫无理性,是违反人类生存本能和进化论要求的,但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正表现在这种超越生存本能、超越丛林原则的精神进化上,不仅不会因为“老人不像年轻人那样能创造更多价值”而抛弃老人,在生命的价值次序上把他们排到最末端,而且会因为他们是弱者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格外的关怀。 普通人都有这样的文明自觉,更不用说一个以救人为职业天命的消防员。当一个消防员面对这样的场景,民房起火,火势猛烈,95岁老太被困――他首先考虑的肯定不是“里面是什么人”,而是“里面有没有人”,无论如何,一定要救人,没有什么财物比生命更宝贵。当他听说“里面是一个95岁的老人”时,我想,他是不会犹豫“救人值不值”的,不会把两个生命放在价值的天平上去衡量一下。他们的职业使命就是救人,这种职业本能早超过了人的生存本能和功利本能。知道里面是一个95岁的老人,他不仅不会考虑“万一牺牲了值不值”,而会考虑到这样的老人更缺乏自救能力,更需要争分夺秒的救援。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在一个消防员面前,这个生命的不等式不是一个问题,似乎无坚不摧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一败涂地。我理解当人们说“别怪我自私,我觉得英雄亏了”时的痛心和惋惜,这可能也正是英雄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原因――我们会用“亏不亏”来计算,但他们不会;我们也许会纠结和冲突,但他们永远不会给自己陷入这种纠结的机会,他们

2020高考语文时事评论

1、手机摧毁亲子关系背后的逻辑果真成立吗 “他们说我是他们的宝贝,但我现在觉得手机才是他们的宝贝。”近日,重庆市35岁的何女士发了一条朋友圈,晒出11岁女儿的一篇暑假日记,日记记录了女儿与父母相伴的这一天,父母的注意力却始终在手机上……这篇日记让年轻的爸妈们看了纷纷汗颜,感叹不经意间就毁掉了孩子的童年。有研究表明,当父母花更多时间关注手机时,多数孩子变得焦躁不安,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引起父母注意。(7月5日澎湃新闻)由手机引发亲子关系疏远,早就算不得是新鲜话题。每每有生动鲜活的 案例曝光,大家无一不是一副痛心疾首状。但可以想见,这种看似情真 意切的“幡然醒悟”更多只是一种临时性姿态。现实是,那些深陷手机 依赖症之中的年轻父母们,在短暂的“自省”之后多半又会故态复萌。 当智能手机如此之深地嵌入了生活本身,诸如“放下手机,陪陪孩子” 之类的呼吁,到最后很可能是无力的。 之所以说“手机摧毁了亲子关系”,背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一个 人的精力和注意力终归是有限的,当手机占据了这其中的大部分,必然 会导致孩子被忽视、被冷落。而对于幼年期的儿童来说,他们原本却是 尤其需要父母充分关注的……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以智 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对稀缺注意力资源的强势占据,在不同领域都 已经引发了普遍性焦虑。 父母沉迷手机,孩子争风吃醋,这实在是个太过可笑的故事。可的 确有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在“选手机还是选孩子”的荒诞问题上,很 多年轻的父母们还是以实际行动选择了前者。透过此类现象其实不难发现,新生代父母在对待家庭生活以及亲子议题时,更多还是兴趣驱动多 过责任驱动,这与上一代父母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当基于个人立场的行为偏好,凌驾于作为家庭成员和为人父母者的 伦理义务,形成诸如“要手机不要孩子”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在现 代社会,家庭结构对于个体责任约束和行为引导的效力已发生了明显的 衰减。即便在组成家庭、有了子女之后,不少人在内心深处,还是将自 己定义为“独立的个体”。这种高度反传统的自我期待和角色设定,客 观上导致了所谓新生代父母抚育子女能力弱化的事实。 年轻父母的“责任回避”,一方面表现在日常抚育子女时的漫不经心,比如说“玩手机而忽略孩子”等等;另一方面则体现为,高度依赖 从市场购买商业服务来取代自己的“先赋性责任”,早早给子女报各种 各样的亲子班、早教班、启蒙班等就是典型举动。现实中,亲子互动的 萎缩、亲子关系的断裂,或许远比“要手机不要孩子”所呈现的更为严重。 说到底,也许并不是智能手机让年轻的父母们忘了孩子,而是某些 年轻的父母们本就无意于、不善于和孩子相处,才转而逃避到了智能手 机所建构的虚拟空间之中。也惟有厘清了这一现实,才能找到正确的解 决之道。 适用话题:手机、亲情、责任等 点评:泛娱乐时代,手机到底是好是坏,全凭你怎么用。打王者荣耀未 必是坏,因为有的人在锻炼策略。用手机学习也未必是好,因为很多时 候埋头读书才是正道。 2、“脱鞋取钱”无涉自卑只关尊重 一双沾满黄泥的雨鞋,它和安全帽一起摆在地上。一位取钱的中年男子光着脚,站在取款机前,取好钱出来后再穿上雨鞋。这一幕,被刚好到银行办事的腾冲市民杨澜涛看到并拍下传至

高三语文新闻点评专题练习(附答案)

高三语文新闻点评专题练习 一、新闻点评评分标准: 能合理概括、表现新闻的中心事件(1分);评论中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分析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实质(3分)超过字数扣1分。 二、写新闻点评的注意事项: 1.不要对新闻本身有何写作特点进行评析,如针对新闻的语言、结构、手法等发一通议论。 2.切忌抛开新闻事件,漫无边际地说一些与此无关的话。 三、专题练习 1、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4分)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2、下面内容表明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一些不同看法,你的观点是怎样的呢?请用问句的形式简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4分) 孔子说,父母死要守孝三年。 《弟子规》:“丧三年,长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 有的学生对传统中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说,守孝时间三年,耽误的时间太多了;不吃肉,缺营养,太迂了。 3、下面的材料,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请概述这一社会现象,并对此现象进行 简要评论。(4分) 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 知道“梅艳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梅兰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人越来越少了…… 概述:▲(2分)评论:▲(2分)

4、近日,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程派青衣张火丁在演出京剧《江姐》最后一幕“红梅赞”一段中,突然咳嗽了几声,有两句唱腔没有完整唱下来。演出结束后,张火丁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哽咽着说:“我对不起大家了!请求大家原谅!”随后,她招呼准备离场的乐队回座,坚持把没有唱完整的“红梅赞”再唱一遍。当张火丁“补唱”完这段长达8分多钟的《红梅赞》后,观众全部起身站立,鼓掌声持续了5分钟之久。张火丁再次向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含泪退场。请你点评(不超过50字) 5、.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作一篇短评。120字左右。 《武汉晚报》20XX年9月15日报道“我是东北人,在汉口火车站下车想问个路,结果别人都指着一个大大的蓝色提示牌不理我,牌上写着:‘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这牌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昨日,汉口火车站旁的一块提示牌引起了外地游客的异议。警方表示,车站一带常发诈骗案,这属于善意提醒。 6、杭州湾跨海大桥5月1日下午全线贯通,目前已进入桥面铺装和交通工程施工阶段。这座桥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管理,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大桥118亿元的巨额建设资金从一开始就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全部自行筹措。另外,有关单位还攻破多项技术难题,创造了6项世界或国内第一。 7、“作文错1个字,扣1分,而且上不封顶,但是重复的不计”,这一点已明确写入2008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昨今两天举行的全省“推进课程改革,聚焦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上,雅礼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邓志刚提醒:“现在已经使用新课标学习,将于20XX年参加高考的高中生们,从现在开始,请留意你的笔,每写错 1个字,在高考中的代价就是1分,而这1分的价值,很可能关乎你的一生。” (湖南新闻网)你对此有何看法?(100字左右)

高考作文素材:时事评论13篇!

高考作文素材:时事评论13篇 扶老人,也要扶人心 扶老人,更要扶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尊老敬老、孝顺长辈的道德传承,最终扶的是每一个总有一天要老去的我们自己没有监控视频的地方绝不能扶老人?不事先请好几个路人作证就不敢帮老人呼叫120?这些看似荒唐的举动,却在近几年的社会上频频出现。“老人倒地该不该扶”这个话题自南京彭宇案首次闯进舆论场以来,每一次媒体对类似事件的报道,都会挑动公众敏感的道德神经。

就扶不扶老人而言,每次公共政策的选择,其背后都有肇始于一个社会人心变化的影子。 显而易见的影响是,在历次事件中一旦个别案例酿成了舆论事件,那些铺天盖地先入为主的支持或指责,会给政府依法行政、法院独立审判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行走在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平衡木上,结果更容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越来越倒向声音更大的那一方。但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对老年人形象的妖魔化,给每个人是否已为老龄化社会做好社会心理上的准备打下了一个问号。有分析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老年

人口已超2亿,2025年将达3亿,诸如“倒地老人要不要扶”之类在年轻群体与老年群体之间发生的争论,未来必将更多地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中。届时,这将不再仅仅是一道是非题,更是每个家庭都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与你我都相关。因此,以什么样的社会心理面对这个未来,将影响这个国家在老龄化社会里的公共政策走向。 “老人倒地没人扶”和“扶了老人反被讹”的确都是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但应该清醒,我们之所以常常说“人咬狗”抓人眼球,正是因为“狗咬人”才是社会中更为普遍的真相。在2亿多老

人的中国社会里,碰瓷讹诈才几个?可是,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舆论场中,活跃的几乎都是年轻群体,老年人大多因为对技术的陌生而在其中完全失语。如此环境下,不光是“扶不扶老人”,在广场舞等热门话题上,竟然出现“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样哗众取宠的偏颇声音。 都说是“前人种树,后人纳凉”,中国能创造出今天的繁荣,与正在逐渐老去的这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密不可分。但老年人在一个社会总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尤其在未来越来越多“4—2—1”的家庭结构下,面对不同年龄层群体间

2019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3份打包)

又到5.4,在逐梦前行中书写无悔青春 青春,该是什么模样?五四先驱曾有言,“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的确,人世间,美丽的东西千百万, 但却少有什么能像青春一样,孕育着如此强大的向上力量。能够说, 青年,最富有朝气和活力;青春,就蕴含着激情和梦想。 不过,反观现实,确有另外一幅景象。一些年轻人开始戴起了复古眼镜,唱着“老男孩”,喟叹着时光的消逝,怀念“那些年一起追过的 女孩”,感慨着自己得了“初老症”。风华正茂,却难有激情去放飞 梦想;青春年少,却鲜有闲情逸致去仰望星空。复古也好,文艺也罢,青春,似乎早早就染上了暮气。 毋庸讳言,如今的年轻人虽然享受到着发展的机遇、改革的红利,但所面临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房价的高企、成长的烦恼、工作的焦虑……现实生活中,压力的叠加,让精神的树苗,重负累累。正如有人所言,“青春染暮,不是因为没有梦想,而是被现实压弯了腰”。 问题是,谁的青春是容易的?谁的青春不曾有过压力和烦恼?哪一代人是能随随便便成功的?更别说,相比于老一辈,我们身处在这样一 个时代,已经充足幸运了。无论是“中国梦”、“互联网+”,还是“共享经济”,抑或是“双创”,时代不是已经准备了一个充足大的 舞台,供我们挥洒汗水、追逐繁星吗?与其抱怨、委屈、毋宁改变、 前行。

人的一生只能拥有一次青春,韶华难留、时光易逝,谁也没有资格挥霍青春。常听人说起,别在最好的年纪让自己安稳和缓慢下来。确实,青年时代,纵然有困难,有挫折,那又如何?那不正是青春之所以为 青春的原因么?一句话说得好,到了黄河心也不死,因为造一座桥就 过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搭个梯子就过去。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关键就看你敢不敢于追逐梦想,能不能把奋斗写 满征途。 “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时,思想就会从生活的琐碎中得到升华。”我们正处在砥砺意志、奋力前行的最好年纪,因为短暂的压力 而浇灭心中的炙热,因为一时的不顺而磨平青春的棱角,这绝非是青 年该有的模样。相反,只有在人生征途中挥洒下汗水,在繁华风光中 攀登过高峰,自己的前途才会像掌纹一样,纵然弯弯曲曲,但终究掌 握在自己手上。 让安全意识覆盖每一寸土地 5月2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发生森林火灾, 火场面积达到1万公顷,国务院赴火场工作组紧急赶赴现场指导扑救 工作。截至4日晚,扑救工作已经取得成效,火场态势整体稳定。扑 火队伍将继续向纵深推动。 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近10多年来,我国森林年均火灾发生次数、受害面积和伤亡人数三项重要指标明显下降,森林防火工作取得明显 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高枕无忧。近期河北、山西、辽宁、 内蒙古、山东等省区相继发生多起较大森林火灾,人员伤亡严重,并

高考语文语言的运用之新闻点评写作汇总

高考语文——语言的运用之新闻点评写作汇总 如何写新闻点评 研读近几年的高考题中的语言表达题,我们会发现,命题者真是与时俱进,题型越来越富有创意了。除了原有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写,变换句式,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外,新颖独特的题型不断涌现。如提取关键词语,拟写广告语、串联词,解读漫画,甚至还出现了写新闻点评,拟写建议,写欢迎词,写版面宗旨,写赞赏语、邀请语、读后感……这些新题型,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非常实用。它们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拓展的是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的是学生的人文积淀,培养的是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写新闻点评呢? 新闻点评,顾名思义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它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日常读报会发现,在重大新闻报道的最后往往有一个“编者按”,我想,那就应属于新闻点评的一种。既然是“点评”,我们就要针对新闻中的具体事件,旗帜鲜明地拿出我们的态度意见。点评一定要是非分明,要画龙点睛,要切中要害。怎样才能具体做到这些呢? 第一,我们要读懂新闻。通过阅读,我们要了解: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如何;③文段中指出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脉络理清楚。 第二,选好点评的角度,切中要害,点到位。针对新闻,我们要抓住主体,抓住要害,抓住事件的本质(透过现象到本质),准确提炼观点。新闻点评一般可以概括地表述为: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或反映了社会中哪些方面存在的何种问题),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这里要注意,点评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泛泛而谈,不能什么都想评。点评的篇幅要小,目标要集中,要切中要害。 第三,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以理服人。针对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我们要高屋建瓴,从理和法的角度去看待。然后旗帜鲜明、是非分明地把我们或褒或贬的态度表述出来,那样评的导向也就十分明晰了:或引导人们向善,或劝戒人们警醒,或引起人们深思……切不可凭空漫说,言不及义,无理取闹。 第四,点评要讲究艺术性。看准了问题后,我们还要选择表述的角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力求新颖、独到,做到生动形象、文采丰富、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才能使人耳目一新,切忌陈旧、老套、死板。 怎样写好新闻点评 ———兼评《检察日报》专栏“新闻快评” 近读《检察日报》的专栏“新闻快评”,感到很有特色:一是配合新闻、有的放矢;二是一事一评、火力集中;三是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四是做到了每周三在第五版最右栏设一长条作为“新闻快评”园地,每期登载快评3至4条。“新闻快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 如《井盖之惑》(11月24日),就北京今年1月至10月,三分之一的井盖失窃了,失窃数为21090个。点评说:“负有保护井盖的部门多达19个,该保护好了吧?事实却正相反——谁都有责任,意味着谁都不负责任,这正应了一句老话——鸡多不下蛋。”三四句话点评出问题的实质,特别值得相关部门的深思——何以鸡多不下蛋? 再如《500元以下:免赔》(11月3日),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11月1日正式推出机动车辆保险附加绝对免赔额等条款,其中规定“500元以下的损失免赔”,点评说:“这种德行的保险公司可不是一家两家。和他们比起来,把话说在前头‘500元以下免赔’倒是进步。”“会不会有人哪天出了事,一看损失在500元以下索赔不了,干脆撞它个狠的?”点评得很有讽刺的意味,这样的保险公司“惟利是图”的“德行”实在让人寒心! 再看12月1日的《封口费》,即企业用于堵媒体之口的钱称为“封口费”。这份钱已经成为少数财经媒体的一笔特殊收入。点评严厉地抨击:“‘有钱能使鬼推磨’,‘封口费’的出现让我们明白:有钱也能使鬼不推磨。拿了钱,对坏事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钱拿得再多一点,两只眼可以都闭

2020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1

中国机器人如何赢得更多3美分 几天前,在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启动仪式上,浙江余姚一位副市长讲了一个很励志的故事:当地一家制笔企业,自主研发了两条智能生产线,外商来考察,对生产状况很满意。言笑晏晏之际,余姚老板却“坐地起价”:每支笔涨价3美分!因为品质有保障,客户没多想就爽快答应了。 这3美分,是中国企业家主动作为赢得的品质溢价,更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底气的写照。据余姚当地干部介绍,“机器换人”已经成为最受当地企业家欢迎的产业政策,今年将投入30亿元继续推进“机器换人”。一方面用工成本逐步推高,一台打磨机器人价格不到30万元,却可替代6名熟练工。用机器人一年可以省42万,一年就能回本。另一方面,产品精度还上去了,何况,还有那3美分的溢价。无论立足眼前的成本—收益分析,还是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竞争,制造业的智能化已经成为趋势。 透过各级政府与各地企业家聚焦智能制造的灼热目光,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更完整的切面。在人民币贬值、出口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因为转型升级,有企业可以逆势涨价;在劳动力要素价格飙升、人口红利不再突出之际,地方政府、各类企业为下一个长周期的竞争力主动升级、抢滩登陆;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时代的呼声,大规模智能装备的生产拓展了这条可能性曲线。很多人只注意到中国宏观经济换挡调速,其实进入微观场景,各类脱胎换骨正在上演。 当然,机器人也面临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当国内出现大量的“机器换人”需求,机器人本身的供给也需要一场改革。“机器人产业有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今年两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的担忧很有代表性。随着全国20多个省份把机器人作为重点产业培育,已建和在建机器人产业园区已超40个,机器人企业数超过了800个。与此同时,国内机器人产业下游系统集成产业发达而上游核心零部件研发孱弱,同质化有余,差异化不足。一份“工业机器人产业全球重要专利申请人”榜单更显示,全球前

高考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

高考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 一、“非诚勿扰”节目“拜金女”事件 在2010年某期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来自北京的一个叫马诺的女孩说:“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此言一出,不仅使马诺赢得了“拜金女”的头衔,而且让她得到了众多女孩的声援。此事引发了社会上的一片讨论声,赞成者、反对者都有。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请根据你的感受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拜金将使民族退化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山楂树之恋》上映后,剧组公布了一段挑选该片女主角静秋人选的短片,六个导演组到各个城市,甄选了五六千名艺校学生,但仍旧没有一个人入老谋子的法眼。张艺谋开玩笑说:?现在的孩子越生越难看,漂亮姑娘都不和帅哥生孩子,全去找煤老板、有钱人、老男人,所以现在的‘90后’,真长得不行。? 这话尽管是一句笑话,也有些偏激,但却是当前一个残酷的现实。 如今的美女,几乎都是嫁给了有钱人,就拿那些女明星来说,比如伏明霞、王楠、张怡宁、李湘、章子怡、杨澜、刘涛、王燕、车晓……还有几个不是在?一切向钱看???星?们如此,民间美女们更是削尖脑袋,不去找?才?,转而求?财?,于是煤老板、有钱人、老男人都成了香饽饽。 而那个?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马诺,把?拜金主义?演绎得淋漓尽致。大家一定还记得,此前千万富豪?全球私人甄选佳丽?的活动,更是在为?拜金主义?推波助澜。 在张艺谋的心中,人的漂亮不止是表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内心的干净,那是应该在?干净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干净、清纯和透明?。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在两种极端心态下诞生的孩子,本身就预示着一种颓废与没落。 对于那些一心嫁入豪门的美女,我们没有什么忧虑可言,最多不过可能是将来多个怨妇。而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充满的?拜金?思想,这是一种致命的威胁,这关系我们的未来,不仅仅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 社会的财富不仅仅是靠继承,更重要的是要靠创造,何况有钱人的继承更多的是一种挥霍与倒退,而创造需要的是一种勇于进取、奋斗不息的精神,绝不是躺在有钱老男人的怀里醉生梦死、得过且过。 当前的拜金主义是?三俗?现象的核心所在,低俗、媚俗、庸俗,一个字,大家都是为了?钱?。为了钱,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事都可以做,人格、尊严、幸福、信仰等,都可以抛在一边,当然美女们去找有钱人,去当?二奶?,也就没有什么想不通了,只是这样的导向太可怕。 因此,当前反?三俗?的核心就是要打倒拜金主义,就是要营造一种干净、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这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点评:写议论文最怕板着脸孔说教,隔靴搔痒,枯燥无味。此文毫无说教的痕迹,风趣幽默,大气灵动。文章起于张艺谋的新片《山楂树之恋》,自然而活泼;佐证于女明星的“拜金”,有理有据。全文事例凿凿,析理透辟,尤其是“社会的财富不仅仅是靠继承,更重要的是要靠创造”的见解,入理而服人。文章最后结语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观点鲜明。 二、新《红楼梦》“黛玉裸死”引争议

2020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13

梧桐絮预报是环保新思路 梧桐树是南京城市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而且南京市民对梧桐树也有着很深的情结。2020年3月初,南京市政府为建设南京地铁3号线,将南京市主城区内许多于上世纪中期栽种的法国梧桐等树木移栽,其行为引起部分南京市民强烈不满并发起绿丝带活动要求保护南京市内的行道树。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治理梧桐飘絮不可能直接砍伐了之。保护梧桐树毫无疑问是环境保护工作,治理梧桐漫天飞舞的飞絮同样也是为了保护环境,为了不让两类环保工作出现冲突,当前条件下只能尽可能地减少飞絮危害。可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南京市园林部门就开始了治理梧桐果毛的不同尝试,但至今仍没有特别有效的解决办法,也就说在不妨碍梧桐树健康生长的前提下,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飞絮影响环境的问题。 与南京梧桐飞絮的问题一样,不少北方城市的春季杨柳飘絮也让城市环保工作面临困扰。梧桐杨柳飞絮属于季节性、生物性、城市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是城市居民享受绿树成荫、杨柳依依绿色环境的副作用。一直以来,在治理城市树木飞絮问题上,物理、化学、生物方式全部用尽,也不可能在不砍伐、不移植的前提下实现根治。如何正确解决保护城市树木与治理飞絮的两难问题,南京市推出的梧桐絮预报系统无疑是条新思路。预报系统对54条道路每天分三个时段进行预报。梧桐飘絮的等级被划分为四个等级,指数1为无飘絮,指数2至4分别为轻度飘絮、中度飘絮和重度飘絮,市民用手机就可以查看每天的梧桐毛絮预报,进而选择出行路线,以减少毛絮带来的不便。这套预报系统很显然是从天气预报和电子导航系统中获得启发,让市民出行能够有效规避飞絮的干扰。 环境治理总有无法克服的客观实际,既要尊重人文历史也要尊重客观规律。即便是从主观层面讲,城市树木飞絮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有些人就认为“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是春日美景,乐于见到飞絮并非常享受,有些人尤其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则反感飞絮。既要留住城市的历史、留住特殊的风景,又要兼顾个人健康需求。因此,城市整体卫生工作必须进行环境治理方式创新,如此才能找到处理问题的最佳平衡点。 梧桐絮预报系统具有推广价值,类似的城市飞絮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预报,引导群众出行路线。飞絮预报系统既能让反感飞絮的群众科学选择无飞絮、少飞絮的路线,也能为观飞絮提供美景指南,让乐于享受“春日飞雪”的群众找到诗意。 治“烧荒”不能只靠拉横幅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时事评论”概述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时事评论”概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顾名思义,即评论时下的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收集了20xx年高考作文指导:时事评论概述,欢迎阅读。 (一)时事评论概述及范文评析时评要讲究四性:时效性、针对性、说理性、思想性。时效性即及时发表意见,趁热打铁,不当马后炮。针对性即要有鲜明的观点立场,要联系当前实际,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切中要害,有的放矢。说理性即要有根有据,以理服人。思想性即要体现评论者的思想深度,体现指导性的意义。 时评主要是就事论事,但有的时评说理深入,做到就事论理依事生理,因此有人把时评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向材料以外作过多的挖掘和延伸。就事论理指对所评之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普遍规律或阐明一个更具普遍性道理。 时评类命题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时评类命题可以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行文。 ㈡时评与传统给材料作文的同异就事论事的时评写作与传统给材料作文的写作有很多不同,不能完全套用十步法。就事论理的时评写作与传统给材料作文的写作近似,

可以借用十步法。 1、就事论理的时评可按引提联议结五步立意行文。与传统的给材料作文一样,时评必须在序论中引用材料,并针对材料(时事)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文中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在论证过程中,就事论理的时评可以联和议:可以挖掘材料以外的内容,可以有所外延,比如引用名人名言等道理论据,或引用事实论据作为支撑。但总体上不能离开时事,挖掘、外延是为了更好地评论时事。无论是就事论事还是就事论理,时评在分析、评论之后都会作出结论,或重申自己的观点。很多时评在结论时与传统立论文一样提出主张,以起到解决问题的指导作用。 2、很多时候,传统的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只是敲门砖,只是作为立论的依据只是用来提炼论点,论点提出后,在论证的过程中可以把材料丢在一边不再提及,但就事论事却不能丢开材料,因为材料就是它要评论的对象,必须在行文中处处紧扣材料,针对材料,否则就会跑偏。 3、因为命题所给的材料(时事)就是评论的对象,文章的论点就是对时事的看法,所以时评提炼论点的难度不大,而且不容易偏离题意。传统给材料作文往往更重视立意的高度,要利用材料提炼出一个高新的论点,因而容易拔发离地,致使偏离题意。而且,时评在行文中需要紧扣材料就事论事,所以不容易在论证中跑离,而传统给材料作文多数

2018届高考语文时事评论

在坚硬的现实面前,请继续保持柔软的心 近日,一篇名为《一位甘肃高分(648分)考生的请求》让不少人感动。它讲述了19岁甘肃定西考生魏祥身患重度残疾,以及全家为魏祥多年求学付出的艰辛努力。魏祥今年参加高考取得了648分的优异成绩,已经报考清华大学,他希望清华大学能提供一间宿舍,能和母亲一同前往,方便他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目前,清华已经做出回应:已备好宿舍,费用全免。(6月28日新闻) 魏祥的遭遇让人心疼不已,一个刚要扣开桃李年华大门的孩子,却饱尝人生的艰辛。清华的回信让人暖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在此刻体现得尤为明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对于魏祥来说,怕的不是自己即将要行千里,而是从此要与母亲分离。在坚硬的现实面前,魏祥是不幸的,身患重度残疾,没了爸爸的陪伴和支撑,只留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但在柔软的人心面前,魏祥是幸运的,高考648分的优异成绩,一封来自中国最高学府的温暖回信,尽管一身困顿,尽管有太多的不如意,此刻的魏祥和母亲,也一定是泪水中带着欢喜。 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母子之间的深情,就在于它总是在你无助时默默陪你,在你落入低俗时真真爱你,不刻意索取也不求一丝回报。其实,关于“带母上学”的事例还有很多,前有陈斌强“绑着母亲去上学”,一条布带肩负心底孝道,后有13岁女孩史晶红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残疾的母亲。如今的魏祥“带母上学”,虽说角色出现了转换,性质却依然和前述事例相差无几,它们共同的样本价值在于:身处社会底层,逆境和艰辛并不可怕,它们也许会让你总是经历风雨,但更怕的是,你从此失去了生存的希望和向上层社会流动的信心。 我们可能都会被清华的回信所感动,也会被魏祥这十几年的生活遭遇所牵动,文字的力量,就在于它直戳最柔软的人心,却渐渐消失于无形,但是,相比于感动,更应看到在这个过程当中,体现出的人性之美与大学之道。巧合的是,前不久,北京大学给招生初审未过考生的一封信,也同样让很多人在感动中体会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情怀。或许有人会认为,在临近招生季和毕业季,这些高等学府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在给自己塑造形象,赢得更好的招生口碑,但如果所有人都这么想,那么整个社会可能就会变得无法去真诚感动,满是猜忌和质疑。 不知你发现没有,一直以来,北大和清华,这两所被冠以“国内最高学府”称号的大学,非但没有摆出“应有”的高姿态,却在历史的沉浮和时代的进步中,依然闪耀着光辉,原因在哪里?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原意是指大师是大学的灵魂,然而大学之大,既不在于大楼也不在于大师,而是“大”在学生。这里的大,取意胸怀博大、重视学生。学生的培养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而衡量大学一所优劣的尺度,也在于能否让学生走向一个更高的人文和精神层次。 就像如今清华大学的这封回信一样,它能让大多数人感动,体悟到其中的“清华之道”,恰恰就来自于清华对魏祥的那份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正如其在信中所言:“在清华园里的所有学子,无论是生活困顿,抑或身体抱恙,都会有“爱”与“情”相伴。穿花拂叶,除却一身困顿,成就自己的不同凡响……”可能这就是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奋然前行的最真实写照。 所以,我愿意相信,清华的这封回信,不是一种泛营销套路下的公关技艺,我也更愿意肯定,魏祥的“带母上学”之路会迎来一个很温暖的结局。向好、向善之心,从来都不会因为命运的不幸就停息,善良的观察者,应该为这些不幸的群体感到更大的不幸,在坚硬的现实面前,请继续保持柔软、温暖的人心。 适用话题:感动、温暖、正能量等 作文君点评:我还是相信世上有无数好人,虽然已经见过无数坏人。

高考语文八月(8.148.16)最新时事评论材料-精选教学文档

人民论坛:板凳甘坐十年冷——砥砺当代知识分子精气神② 2019年08月14日06:44 来源:-人民日报 既有仰望星空、紧跟时代的格局与胸襟,也有坐“冷板凳”的耐力与能力,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精气神。 播“种”未来的钟扬曾有言: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样需要一些先锋者瞭望和前瞻,以利我们更好前行。 作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知识分子所从事的工作极具探索性、创造性,敢于弄潮涛头、踏浪而行,让“想做的事永远超过能做的事”,就能够在风云际会之时,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突出贡献。当前,我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呼唤知识分子“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以行动催生创新之花、收获创造之果。 无论哪一门学问,越是接近未知的“无人区”、创造的“高寒区”,越需要生命力的燃烧。有了这种满溢的热情,才能激发巨大的潜能、创造一流的业绩,进而形成强大的磁场,影响和带动他人共同拼搏。“要做就做最前沿的!”科研先锋马伟明正是凭着这样的觉悟,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上奋起直追、弯道超越,锻造出一件件制胜深蓝的国之重器。在改革创新的疆场上,每个岗位都不乏敢为事业拼命的杰出知识分子。他们的光热“是烈火,是火山,是太阳”,他们的行进“是奔湍,是弹丸,是惊雷”。多一些这样的先觉、先闯、先干,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能渐行渐近。 然而,“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成功需要锐意进取,也离不开沉潜积淀;创新需要滚烫的热血,也仰赖于冷静的头脑。高远的目标落实于细密的探索,深邃的思想植根于日常的观察。不管是科学攻关、调查研究,还是教书育人、著书立说,都遵从“欲速则不达”的原理。特别是在一些比拼速度的创新领域,如果一味追求“速成”,反倒可能“速朽”。所谓“人向静中忙”,越是等不起、越要坐得住,越是慢不得、越要沉住气。缺少坐“冷板凳”的精神,是万万不行的。 第 1 页

高中学生时事评论展台(7篇)

高中学生时事评论展台(7篇) 1.推搡中的人情 徐妍 中国人自古好客||,婚丧嫁娶要办宴席||,儿子考学要吃喜饭||,请人帮忙要请一顿来回谢||。就算没什么大事||,逢年过节要团聚||,再没什么节日||,就二三好友餐桌前絮叨家常||。饭局多了||,话就多了||,事儿也就多了||。 名校生王耀栋饮酒而亡||,初看题目||,也许大家都震惊了||。985大学||,那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能考上的学生||,文化水平、综合素质||,我相信也都是极高的||。可高材生王耀东却能在酒吧死于朋友的喝彩声中||,不能不说这种“勇敢”的酒桌文化是我们民族的一种畸形产物||。 深夜的中国除了便利店||,就是餐饮行业还在开门营业了||。有时写完作业||,推开窗子透透气||,总能看到对面餐馆还热闹着:有时能看到喝得人事不省的人被搀扶出来||,有时能看到前台一堆人抢着结账推推搡搡||,有时能听到里面传出来的高声争论……每每这时||,我总是不由地想起李白醉酒后的才思汹涌;想起王羲之等人流觞曲水||,饮酒赋诗;想起李煜的“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古时人们更多是因情喝酒||,或愉悦||,或悲伤||,仅仅为了喝酒的乐趣||,而现在的人们喝酒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赢得掌声吗?是为了面子吗?是为了梦寐以求的金钱职务吗?是为了攀缘虚情假意的人际关系吗?于是||,酒桌上更多的是“推搡”||,心计的推搡||。有的人喝了酒||,

几天几夜的难受||,既伤身体又误事||,这样的酒||,喝它何益? 2.在喝彩中寂灭 马文跃 王耀栋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走向了毁灭||,在这种免单的特殊活动中赔上了生命||。有人认为是酒吧的这种行为害死他||,他们不该开展这样的活动;也有人认为是王耀东自不量力||,是逞能害死了他;还有人说王耀栋的朋友不够关心他||,而我却认为那些给这个不胜酒力的年轻人加油喝彩、让他下不来台的看客才是罪魁祸首||。 酒文化在我国具有悠长的历史||,而酒桌文化在代代流传中却变了味儿||。喝酒不再是相聚的欢乐||,而是为了获得褒奖与赞美||。酒徒们不顾健康狂饮||,往往为的是从周围的欢呼喝彩声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在他们眼里||,能喝酒往往等同于有勇气||。王耀栋自告奋勇站出来恐怕为的就是证明自己有这种所谓的勇气||。这种畸形的酒桌文化和看客促成了王耀栋的死||,正是这种所谓的加油喝彩||,才让他的生命走向寂灭||。 这样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欢呼喝彩声中死亡的人还有吴咏宁||。吴咏宁通过直播自己攀爬高楼极限挑战的视频||,一度大火了起来||。粉丝的追捧、看客的欢呼喝彩使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于是更加疯狂||,即使身体不舒服||,也要挺着继续攀爬||,最终从高处坠落||,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陨灭||。 难道这些血与泪的教训还不能够使我们警醒吗?别把生命作为赌注||,因为我们输不起;别一味去渴求喝彩与追捧||,因为那会迷惑

时事评论作文技巧+例子

(六)作文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中国体育界曾出现过不少巨星,但让观众始终关注、热议不断的似乎只有刘翔一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打破了欧美选手垄断了一个世纪世界纪录,成为中国人的骄傲。有人视他为神,将“翔”解释为“飞翔”。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伤退赛,虽不乏理解的声音,但也有不少人骂他是“刘降”。直到刘翔手术后,“诈伤说”依然存在,“劝退论”也很流行。 2009年东亚运动会上,刘翔复出夺冠,再次掀起了“粉丝”们崇拜的热潮,媒体上“王者归来”的赞誉铺天盖地。 刘翔曾说:“人不可能一直站在高峰,没有低谷。想通了就没什么,就等自己再变得好起来的那一天呗。在被批评的环境当中历练,人能成长很多。” 以上材料不免触发我们许多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追根溯源,我国最早的“时评”,大致相当于现在报纸上的“短评”或“编后”,是言论 中的轻骑兵。它抓住当天报上的一则新闻,题目具体,一事一议,开门见山,长则二百来字,短则几十字。“时评”大量且集中地出现,是在1904年创办于上海的《时报》上。它独树一帜地配合新闻,专设“时评”栏,每日数篇,短小灵活,驰骋自如。 ?从历史渊源上说,时评是把《史记》中每一篇传记后面的一段评论即“太史公曰”、《聊 斋志异》中有些故事后面的一段评论即“异史氏曰”单独划出来,并加以改造,使之独立成篇。它十分清楚地显示出报纸文体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扬弃过程。 ?时下,时评已成当下传媒上一种重要文体,它能包容不同观点的交锋、能承载百姓 的声音、能让各种声音都有表达渠道。其红火和兴旺无疑是政治开明、社会和谐、媒体进步的表现。 ?时评类文章强调的是对社会的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它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观点 鲜明,嬉笑怒骂,语言辛辣,讲出老百姓的心里话,所以深受读者喜爱。作为中学生,学写时评,能开阔眼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辨能力,还可以积累素材,为今后写好议论类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评有很强的针对性,也贴近生活,阅读这样的文章,学生借此了解国家的方方面 面,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保持阅读新闻时评的习惯,紧跟时代的潮流,了解社会的动态,掌握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写作时就不用总在“死人堆里”找素材,更不用机械的背论据资料了。 ?高考作文对时事新闻的关注,正是期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参与和管 理社会事务的意识与能力。可以想见,一个对社会并不关心的人,很难写出让人叫好的时评文章。它既需要作者有个人独特的思考,也需要作者对社会事务的强烈参与意识。正因为如此,时评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文体,正在成为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门类。 ?顾名思义定位在…时?字上。…时?就是时事、时势、时世、时政、时局、时弊,时评就 是围绕…时?字作文章。按照这个定位,我们理解“时评”就是时事评论,时势评论,时世评论,时政评论,时局评论,时弊评论,如果简而言之,也可以叫做时事评论。 ?写作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 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一冲九天,富于理性就是要以事实出发,理性对待,不能平空幻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