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和简谱的来历

五线谱和简谱的来历

目前,我们使用最普遍、最熟悉的乐谱就是五线谱和简谱,二者皆为舶来品,五线谱是十九世纪西方宗教东传的伴生物,简谱则是本世纪初学堂乐歌运动者们自日本带回来的“经”品,它们的来历,习乐者不可不知。因此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以供学习和参考。

一、五线谱的来历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用于五线谱。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

二、简谱的来历

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一般所称的科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17世纪时法国天主教方济名会教士J•J•苏艾蒂加以改进后用来教唱家教歌曲。18世纪中叶,著名的法国思想家

J•J•卢棱再加改进,大力倡导,并编入他的《音乐辞典》之中。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19世纪末叶,简谱传到日本,再传入中国。1904年沈心工编著出版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最早自编的一本简谱歌集;之后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30年代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简谱得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由于简谱的记法与中国的工尺谱(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相当接近,在中国简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的最好、最发扬光大的国家。而五线谱,通过教育体制,以西方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已基本流行于各个国家,在院校里也是必修项目之一,它为世界音乐统一于一谱提供了基础。

五分钟教你认识简谱和五线谱

和语言一样,不同民族都有过自己创立并传承下来的记录音乐的方式---记谱法。各民族的记谱方式各有千秋,但是目前被更广泛使用的是五线谱和简谱(据说简谱是由法国思想家卢梭于1742年发明的)。 简谱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简单易学的音乐记谱法。它的最大好处是仅用7个阿拉伯数字 ----1234567,就能将万千变化的音乐曲子记录并表示出来,并能使人很快记住而终身不忘;同时涉及其他的音乐元素也基本可以正确显示。简谱虽然不是出现在中国,但是好象只有在中国得到非常广泛的传播。 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 1 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 2 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住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 3 音的力度: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音乐作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教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 4 音质:也可以称音色。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同样的旋律音高男生和女声唱就不一样的音色;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就不一样。 上述四项构成了任一首乐曲的基础元素。应该说简谱基本可以将这些基础性元素正确标住。 音符 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它们的写法是: 1 2 3 4 5 6 7读法为:do re mi fa so la si(多来米发梭拉西)。这些唱出来的声音符号叫唱名。这七个音还有与之相对应的英文字母的名称:1--C;2--D;3--E;4--F;5--G;6--A;7--B。这些字母叫做音名。它们是固定不变的。 音符是和音高紧密相连的,没有一个不带音高的音符。 音高 音符的数字符号如1 2 3 4 5 6 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在钢琴键盘上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音符和音高。广义上说音乐里总共就有7个音符。在音符上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升高一个音组,行话说“高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升高两个音组,余类推。在音符下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降低一个音组,即“低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降低两个音组,余类推。音高与钢琴键盘的对应关系如下: 现在重点看黄线框里面的音符上下都不带圆点的一般叫中音区音符。如果您记忆的话先将中央1(C)牢记在心---这可以说是所有88个键盘位置的基础。至于说为什么还叫C您可以参考有关调式的解释。这7个白键的就是如我们通常唱的1 2 3 4 5 6 7 这七个音符。那么5个黑键呢?请看下面有关半音/全音的解释。 黄线右面的音符上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升高一个音组,行话说“高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升高两个音组,余类推。在音符下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

简谱的发明者

简谱的发明者: 其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后经德国人改良,遂成1665年巴黎方济会修士苏埃蒂(Jean-Jacques Souhaitty )的著作《学习素质和音乐的新方法》提出把阿拉伯数字1至7代入唱名“ut”、“re”、“mi”、“fa”、“sol”、“la”、“si”,并加点表明在谱中的位置此一方法[2]。 17世纪,法国天主教神父苏威替(J. J Souhaitty),在指导信众唱赞美诗时,感受到五线谱教学的困难,就想要创造一种更便捷的办法。 到了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一位引领风潮的人物卢梭,卢梭有鉴于“全民音乐”的重要,就于1742年在法国科学院发表并讲解此一发明,并且大力呼吁数字简谱的优点,但他的“业余身分”遭到音乐学院保守教授们的讽刺。 经过多年之后,简谱在数学老师的整理之下,渐渐受到重视。到了19世纪,音乐教育家E. J Cheve(1804─1864)再加以改进,得到法国政府教育机构的正式认可,称为 Galin-Paris-Cheve记谱法,简称Cheve记谱法,俗称“数字简谱”或“简谱”。这时简谱记谱法则已经完备,成为当时正统的音乐工具。 今日之貌。简谱适合单曲旋律(歌曲)的记录,而且歌手视唱看简谱找感觉比五线谱要好,最简单的数字映像在大脑是最浅显的能动反映。五线谱是所有乐器都能用的谱子(除了特殊的民乐,比如古琴),因为它足够标准化,足够直观,对于一些音域比较宽的乐器,比如竖琴这些,它也可以涵盖相反五线谱在这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优势。首先五线谱在视觉上有明显的表示。比如那些相反五线谱在这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优势。首先五线谱在视觉上有明显的表示。比如那些复杂的和声(在一个位置上有几个音同时出现复杂的和声(在一个位置上有几个音同时出现简谱(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为记谱法之一,主要以数字作表达,故亦称为数字谱。今天在东亚地区的台湾、日本和中国大陆较为常见,

五线谱和简谱的来历

五线谱和简谱的来历 目前,我们使用最普遍、最熟悉的乐谱就是五线谱和简谱,二者皆为舶来品,五线谱是十九世纪西方宗教东传的伴生物,简谱则是本世纪初学堂乐歌运动者们自日本带回来的“经”品,它们的来历,习乐者不可不知。因此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以供学习和参考。 一、五线谱的来历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用于五线谱。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 二、简谱的来历

音乐简谱学习入门教程

音乐简谱学习入门教程 1、什么是简谱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它。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积极推广的竟然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卢梭。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复杂的音乐,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1882年前后,美国人梅森到日本讲学时把它传入日本,19世纪曾有一度在日本学校通用过,不过后来他们也不用了。清朝末年,简谱通过留日学生传入我国。1904年,沈心工先生编写的“学校唱歌法”一书出版,曾风行一时,从此简谱便在我国普及开来。笔者认为,简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记录方法,在我国普及和推广音乐方面曾经而且仍在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由于它记谱有不少局限,而且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又都不用它,我们应当创造条件推广、普及五线谱,以利于提高音乐水平及与世界各国进行音乐文化交流。 2、轻轻松松了解一下简谱 简谱是记谱法一种。由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方便,因此在我国广泛流传。 简谱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的缺点。例如记合奏合唱,它就不象五线谱在视觉上那么清楚,而记钢琴谱几乎是不可能的。过去有人认为简谱简单、不科学,因而否定了简谱在现实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是错误的。应该承认:简谱对音乐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简谱将会继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简谱的创造和发展过程,因为缺乏有关的材料,还不能作准确的介绍。法国的加林(1786-1821)和舍维(1804-1864);英国的格兰威尔(1785-1867)和葛尔文(1816-1880),在简谱体系方面,都曾作过研究和整理。我国的简谱是由日本传来的。这种体系与舍维的体系已有所不同。按照舍维体系,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短线,都加在音符的上方。然而日本的简谱到了我国,特别是解放后十年来,又起了许多变化和发展,现在只将现行的简谱作如下的简单介绍。 在简谱体系中,音的相对高度暖和七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这几个音的相互关系,除3 4、7 i 半音外,其他全为全音。 标记:1 2 3 4 5 6 7 i 唱法: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简谱VS五线谱谁最适合记民乐?

简谱VS五线谱谁最适合记民乐? 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承,在简谱和五线谱进入中国之前,主要是采用文字记谱法。比如工尺谱、减字谱。用记录音高和位置的方法来记录乐谱。一般情况下不记录节奏和节拍。节奏和节拍是由老师的口传心授来完成的。所以,以前的中国民族器乐的记谱法如果用现在的时髦词,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对演奏音高、音位的记录,“一条腿”就是师傅的口传心授。 简谱最符合国情 至近代,简谱传入我国,由于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音高,笔画少,加上高低八度的点,记录的符号相对减少,而且能表示出节拍、连奏、断奏以及力度符号,较之早期的工尺谱和减字谱进步很多,所以一下子就流行开来。几乎在同时期,五线谱也进入了中国。从两种记谱法的普及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简谱比五线谱更受青睐,普及程度更高。 个人认为,这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 第一,中国音乐在西方音乐进来之前,都是以单声部为主,建立在以自然泛音列上的三和弦为基础的复音音乐,没有系统地普及开来,有涉及此项的,有的可能或是巧合,比如合唱;或是装饰,比如笙。复音系统的音乐是没有的。简谱比较适合记录单声部音乐,与中国音乐传统不谋而合,所以能迅速普及。 第二,没有受过西方音乐教育的中国人基本上都是用首调唱名法演奏或聆听音乐,其主音是根据调性游移的,每个具体的音在不同的调性时唱名都是要变动的。这也和简谱记谱法的记录方式是一致的。 第三,中国音乐一般不转调,而且以旋律为第一要素,这些都比较符合简谱记谱法的特点。 综上,简谱记谱法能“统治”中国大陆地区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民族器乐界几十年,是有原因的。 五线谱是从古罗马时期的纽姆记谱法(一种四线谱)发展而来的,到十七世纪,逐步发展为今天五线谱的面貌。并在十八世纪初(大约

【音乐教师教案分享】——五线谱与简谱的介绍与区别

【音乐教师教案分享】——五线谱与简谱的介绍与区别 音乐教师教案分享——五线谱与简谱的介绍与区别 一、五线谱的介绍 五线谱,也称五线谱谱表或标准记谱法,是用五条平行的线和其中四个间隔组成的乐谱的基本元素,每一条线和线之间的间隔都代表着一个音符,亦即是我们所说的音高。五线谱在西洋音乐中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古典音乐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线谱从上至下第一条线代表着音高E,第二条线代表着音高G,第三条线代表着音高B,第四条线代表着音高D,第五条线代表着音高F。每条线和线之间的间隔称为一个“间”,每两个相邻的间称为一个“度”。五线谱中包含了全音符、半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各个节拍类型。通过不同的音符排列,可以演奏出各种复杂的音乐。 在五线谱中,高音区域常用的标识是“8va”或“8va alta”,意思是使乐谱中要演奏的音符往上移一个八度,即变为更高的音频。 二、简谱的介绍

简谱是一种简化的谱记法,它把五线谱中的音符简化,把复杂的音乐符号简化成最简单的数字与字母组合,易于学习和记忆。简谱因其简单易学的特点,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地应用。 简谱由不同的数字和字母组合构成,它的基础是五线谱的音符和音阶。简谱相对于五线谱来说,更加直观易懂。对初学者来说,掌握简谱比掌握五线谱要简单得多。 三、五线谱与简谱的区别 1. 符号不同:五线谱使用五条平行线和符号标示,简谱使用数字和字母标示。 2. 准确性不同:五线谱比较准确地标示了音符的时长、音高、音调等属性,简谱则对这些方面的标示较为简单。 3. 适应对象不同:五线谱适应于各种水平的音乐爱好者,而简谱则更适用于初学者或学龄前儿童等。 4. 长度范围不同:五线谱在表达乐曲时可以表达极小的音符,而在简谱中通常只包含了四个八度的音符,因此对于一些复杂的曲目来说,五线谱表现力要更强。 四、结语

五线谱识谱VS简谱

五线谱识谱VS简谱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音乐所使用一种记谱方式。他的历史相当久,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的四线谱。不过目前的体制,大约是在十六世纪所奠定的。 而简谱的起步较晚,在十七世纪时由法国出现,其后经由多人的改良,到十九世纪下才逐渐底定其规格。并传入日本,再传入中国。其实大约是清末民初的时候。 目前使用简谱的,大概以有中国人的地方最多了。除了国乐以外,流行歌曲,吉他,甚至于在大陆有些合唱等等,都使用了简谱。 对于大多数由业余开始学国乐的人来说,简谱还是最先入门的一种记谱方式。而音乐班的学生,如果是从小学起的,则有些直接就使用五线谱,没有使用简谱。如果是在大一点的,则可能是两者并用。 所以,以我的经验来说,有人只会看简谱,拿到五线谱就得翻成简谱才看得懂;有的人只会看五线谱,跟他唱首调旋律他还会被搞混了;有人两种都可以看,但是其中一种看的速度与正确率较高。 第一种人以一般社团的人士居多,第二种则以小学音乐班居多,第三种就是像我们这样演奏需求较多,或者是社团中比较有心的人了。

有人支持五线谱,甚至完全不知道简谱是怎么回事的,也大有人在。有人则是支持简谱,认为易学易普及,也没有什么是简谱办不到的。 简谱VS五线谱: 简谱与线谱各有其优缺点,这里将我自己的感觉以及想法,来说一下。 简谱的音符,不同音高之间的符号差异,比起线谱的豆芽菜要大得多,所以以可分辨性来说,无疑的简谱的符号差异,要比线谱的位置差异要来得容易辨认,所以对于初学者的学习,简谱的确比较容易上手。 线谱初学看错行是很常见的,简谱却多半是指法不熟而按错。一个是识谱时候的问题,一个是是识谱后执行时期的问题,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而采用简谱,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培养首调感,也较于容易建立起首调的听觉,有助于以首调方式来演奏的音准。上手容易,转调也容易,但是对于首调感不明确,临时记号多的曲子,学简谱的人就比较缺乏这样的训练了。 简谱的实际音高,却没有线谱那么明确,尤其是碰到转调的时候,更容易出现不确定的情况。 这个问题,在编写乐曲时,就比较会造成困扰。除了音响效果的转变以外,有些和声的转位也会造成一些问题。 在和声方面,愈多音出现时,简谱就愈吃力。因为简谱符号

简谱与五线谱的综全运用

简谱与五线谱的综全运用 一、同根同体,相煎何急 简谱产生于十七世纪的法国,而五线谱发展到十七世纪已经基本上比较成熟和完备了。简谱是在五线谱形成及发展了近千年后,由五线谱派生出来的一种记谱方式。最初的产生原因是为了教徒歌唱的便利。十八世纪中叶,卢梭认为五线谱记谱过于复杂,不利于大众普及学习,为减少群众学习音乐上的困难,降低五线谱学习的难度,从方便大众学习音乐的目的出发,系统化创造发展了简谱,经后继者加兰、帕里斯、谢威等人进一步发展成熟,成为大众学习音乐和歌咏活动的流行记谱法,深受普通群众的欢迎。寻源问宗,可以看出简谱、五线谱本就是同根一体,是同一事物的统一体系。 现代简谱记谱已发展到了十分科学和规范的程度,在记谱理论上和五线谱基本相同,如时值、节奏、调号、拍号、小节线、各种变化音记号、速度、力度、表情、省略、反复等各种记号都与五线谱相同。简谱原本是从五线谱变化创造而来,只是简谱发挥了首调视唱的特性优势,在音域不宽的歌唱和首调性质的乐器演奏中应用十分方便,且记谱方式比五线谱简单易学,方便了更多的人学习音乐。如果能掌握简谱,学习五线谱也会变得很容易,如果学会了五线谱,一看简谱自然也就明白,这也说明二者的同一性和相通性。但是由于简谱具有首调视唱特性和记谱简单易学,比线谱更适于普通大众学习音乐,在普通音乐教育和大众音乐生活中更容易成为学习音乐的工具。简谱七个数字音符的数字本身就给人有音阶和高低的音高感,熟悉简谱的人都会有这种潜在的数字音高意识,可以说看到数字音符而产生的直观音高感,也不逊于五线谱音符上下排列而形成的直观音高感,这又怎么能把直观音高感不明确的“罪名”加给简谱呢? 从简谱的产生和记谱上看,简谱和五线谱是同一体系的一个整体事物,彰显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在不同情况的音乐实践中给人们提供相同的“工具”作用。 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五线谱和简谱就如同尺和寸的关系,二者都是人们的使用工具,都在不同的方面发挥和弥补了对方不足的重要作用。五线谱上千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比较完善的科学记谱法,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广为运用,成为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流行通用记谱法。然而,也正因为它的完备与复杂,造成普通大众学习的困难,尤其对于首调性质的音乐,如歌唱、首调乐器等。而简谱的运用,很好的弥补了五线谱的不足之处,正如“寸”虽短,却能补充“尺”的不足。简谱自传入中国以来,能够在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生活中长久不衰,与它的大众性、普及性、方便易学性等特点有很大关系,同时,中国传统音乐的首调和单旋律线条特质,也适合简谱的记谱特性。这种很有利于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记谱法,很有利于普及大众学习音乐的方式,却不断遭致要淘汰的呼声,这实在是令人想不通的。本来音乐专业学习就是

简谱知识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9193155.html,/special/gp/gp_jp.htm 音乐和简谱知识 和语言一样,不同民族都有过自己创立并传承下来的记录音乐的方式---记谱法。各民族的记谱方式各有千秋,但是目前被更广泛使用的是五线谱和简谱(据说简谱是由法国思想家卢梭于1742年发明的)。 简谱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简单易学的音乐记谱法。它的最大好处是仅用7个阿拉伯数字----1234567,就能将万千变化的音乐曲子记录并表示出来,并能使人很快记住而终身不忘;同时涉及其他的音乐元素也基本可以正确显示。简谱虽然不是出现在中国,但是好象只有在中国得到非常广泛的传播。 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 1 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 2 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住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 3 音的力度: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音乐作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教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 4 音质:也可以称音色。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同样的旋律音高男生和女声唱就不一样的音色;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就不一样。 上述四项构成了任一首乐曲的基础元素。应该说简谱基本可以将这些基础性元素正确标住。 简谱术语快速查询 **************************************************************************************************音符音高节奏调式音阶休止符 全音符全音节拍大调装饰音 二分音符半音单拍子小调延长号 四分音符8度复拍子连音线 八分音符变化音2/4拍子反复记号

简谱的由来

简谱的由来 简谱是一种记谱方法,在中国大陆广泛使用,近来因为某些原因被全盘否定,以至于现在中小学学校的教学中,简谱被五线谱完全替代。在不久的将来,简谱在中国大陆即将迎来灭顶之灾! 简谱在中国大陆能发展至今,拥有最多的使用群,全盘否定显然不合常理,简谱有它固有的优点,五线谱也不是那么完美。这里有篇文章可以了解一下简谱的发展历史,不过这篇文章是站在完全批判的角度来写的,有些太偏激了,所以大家看的时候注意分辨。 东洋人拣来的西方洋垃圾﹕“数字简谱” “数字简谱”是在1904年前后从东洋小日本传入的,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政治制度的转换时期,一个长期封闭落后的泱泱大国面对西方的新兴资本主新思想,新技术的涌入,一时有点手足无措,饥不择食的感觉。难免会过之而犹不及。五四时期就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改为拼音文字,男人一律剃光头等,你想若依了他们,今天是什么景象。“工尺谱”当时更在革除之例,“数字简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入我国的。从此中国失去了自己音乐的文字。 小日本的这一”数字简谱”也是从西方学来,其发源地在欧洲的法国巴黎,是300多年前天主教一个洋和尚发明,中国人说的洋和尚就是天主教的修道士,是带门徒唱经文所用,他们叫唱圣歌。那修道士(苏埃蒂 1665年)有些小聪明,因一些水平较低的信徒难以学习复杂的“线谱”,他就用1 2 3 4 5 6 7 代表七个音来写谱教歌,觉得效果很好,当时就得到他们头儿的称赞,小题大做教皇接见。尔后就写了一本小册子,名《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那西方人极重发明创造和版权等个人成级,即载入史册,千古留名。 要是中国,谁理你,我们中国数学先辈祖冲之计算出园周率,明代的天文和音乐奇才朱载堉计算出十二平均率,当时都是世界之最。但当官的不懂又不闻不问,待到百多年后,人家西方人己跑在前面,再回头大叫“我们也有……我们早在……”,完啦!迟啦! 再说那“数字简谱”以数字代音符记录音乐,并不完备,都是权宜之计,实在是不十分高明,此后就束之高搁,在法国过了七十多年仍无人理睬,不想到后来有一瑞士人,名卢梭(1712-1778),十七岁时曾进过教堂的唱诗班,就是当过念经的小和尚,1742年在法国巴黎向科学院宣读了一篇论文《音乐新符号建议书》再提这“数字简谱”,其实“新符号”并不新,人家苏埃蒂早70多年就实验在先,卢梭幼年丧母,父亲再娶,生活艰辛,他有五个儿女但多被他一个个送人,到晚年后悔不叠,写《忏悔录》一书,反而名声大增。人一出名,书也出名,《音乐新符号建议书》也被人重视了。 此后,又有一批法国的音乐家、医生、数学家等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完善,在1882年这种记谱法传入日本,1904年再由沈心工等传入中国。 那时,“五线谱”早己先传入中国,但由于过于细密繁复、深奥难懂而难以普及,中国国内又正处于内忧外患,战火遍地,改朝换代,忙着废科举,办新学,开设音乐课,20世纪30年代随着救国救民,抗日救亡的群众性歌咏运动,“数字简谱”就更被迅速传播开来,后又为学校音乐教育所选用。

乐谱和简谱知识

乐谱 一.定义: 乐谱是一种以印刷或手写制作,用符号来记录音乐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和地区发展了不同的记谱方法。记谱法可以分为记录音高和记录指法的两大类。五线谱和简谱都属于记录音高的乐谱。吉他的六线谱和古琴的减字谱都属于记录指法的乐谱。传统的乐谱主要以纸张抄写,现在亦有电脑程式可以制作乐谱。 二.分类: 一分类方式一: 1、中国古代就有“宫,商,角(jue),徵(zhi),羽”五音,对应简谱中的1 2 3 5 6,是乐谱的基本音符,在谱曲时古曲用这五个音。在谱曲时是以它们其中的一音定调,只有在乐曲中才会体现音节,几分音符和音的长短。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就是这样谱曲的,整首歌里没47两音出现,是传统民歌。 2、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一般所称的简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 3、 4、 5、 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0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17世纪时法国天主教方济名会教士J·J·苏艾蒂加以改进后用来教唱宗教歌曲。18世纪中叶,著名的法国思想家J·J·卢梭再加改进,大力倡导,并编入他的《音乐辞典》之中。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19世纪末叶,简谱传到日本,再传入中国。1904年沈心工编著出版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最早自编的一本简谱歌集;之后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30年代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简谱得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由于简谱的记法与中国的工尺谱(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相当接近,因此在中国简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得最好、最发扬光大的国家。而五线谱,通过以西方为中心的音乐教育体制,已基本通行于各个国家,在学校里已是必修项目之一,它为世界音乐统一于一谱提供了基础。 3、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5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种方法。五线谱的每根线以及线与线之间的空间,自下而上分别称为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第五线和第一间、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线和间如不够使用,可在五线谱上方或下方增加线和间。加线及加间各分别称为上加第一线、上加第一间,下加第一线、下加第一间等,各代表一个音级。这些音级的固定高度根据所用的谱号来决定。谱号有三种:高音谱号,又称G谱号,低音谱号,又称F谱号,中音谱号,又称C 谱号。五线谱为适应不同音域的人声和乐器的需要,并避免过多的加线,有多种谱表,其中常用的有五种:即高音谱表(用G谱号):低音谱表(用F谱号)、女高音谱表、中音谱表、下中音谱表(后三种用C’谱号)。女高音谱表现已不常应用,中音谱表仅用于中提琴,次中音谱表常用于大提琴、大管、长号的较高音区。此外还有上低音谱表、女中音谱表等。 五线谱一般分类为:

识记五线谱、简谱和工尺谱

识记五线谱、简谱和工尺谱 三学五线谱 不会五线谱固然是个遗憾,所以我也试着学过几次。第一次是在文革后期,看到一本《怎样识简谱》。在那精神生活贫乏的年代,我如获至宝,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不久我就把简谱基本学会了。我正在高兴时,却听别人说,简谱是小儿科,五线谱才上档次。好在不久又看到了一本《怎样识五线谱》,马上又学了起来。可这次却是看了几遍也不得要领。比如这#(升号)和b(降号), 简谱中只是偶尔出现。它们一出现,我就经常唱不准。而它们在五线谱中往往会成堆地出现,这有必要吗? 当年曾有一位造反派写了一篇提倡用六线谱文章。大致是说这五线谱是资产阶级编造的,不合理,是故弄玄虚,目的是要剥夺广大工农兵掌握音乐的机会。六线谱可以把包括所有半音的十二个音阶简洁地表达出来,不再需要升降号。我在当时大有同感。现在看来,即便他没有恶意,恐怕也是一个和我类似的机械脑袋,缺少一点艺术细胞。这六线谱看似合理,却未必合情,或者说不利于感情的表达。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一旦缺了情,还能有生命力吗?但那是我过了不惑之年才有的感受,当年才十几岁的我,还没有体会到。 我正在迷茫之中,传来了要恢复高考的消息。自知没有多少音乐细胞的我,一头钻进了数理化,把学五线谱搁置一旁了。这一搁,就是十几年。 第二次学五线谱已是到德国有些年头了。那年给孩子买了台儿童电子琴,随琴带来不少儿童歌曲的五线谱。孩子对琴并不太感兴趣,白天练一会儿,晚上就归我了。对着黑白相间的琴键,和那在十几年前让我不得要领的五线谱,我恍然大悟。原来这谱上不带升降号的,对应的是白键。而带升降号的,则是黑键。这五线谱学琴时用起来还真方便。于是赶紧到图书馆借了几本学习五线谱的书,第二次学了起来。这次倒是把五线谱从理论上基本学会了。但那年头我虽然已过了而立之年,自己觉得还没真正“立”起来。整天忙着学习,工作和家务,没能坚持跟着孩子一起学琴。所以是光学不练,远远没有达到看着五线谱就能唱歌这一步。倒是我太太通过多年来监督孩子练琴,渐渐掌握了五线谱。为她后来参加公司里的合唱团打下了基础。

五线谱改写成简谱

五线谱改写成简谱 五线谱改写成简谱篇一:五线谱和简谱 五线谱简介 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线组成的。确实,是由五条平行的“横线〞和四条平行的“间〞组成的,它们的顺序是由下往上数的。 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是“第三线〞、“第四线〞,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 由于音符特别多,所以“线〞与线之间的缝隙也肯定不能浪费的,也就是“线〞与“线〞之间的地方叫做“间〞,这些间也是自下往上数的。同“线〞一样,最下面的一间叫做“第一间〞,往上数是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线和间如不够使用,可在五线谱上方或下方增加线和间,加线及加间各分别称为上加第1线、上加第1间,下加第1线、下加第1间等。如右图所示谱号有3种:第一种是G谱号,当G谱号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时,称高音谱号;第二种是F谱号,当F谱号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时,称低音谱号;第三种是C谱号,当C谱号记在五线谱的第三线时,称中音谱号〔此处应留意,只有这三种状况下称高中低谱号,在其他线上时,均有不同名称〕。五线谱为适应不同音域的人声和乐器的需要,应幸免过多的加线。五线谱中有多种谱表,其中常用的有5种:即高音谱表(用G谱号)、低音谱表

〔用F谱号〕、女高音谱表、中音谱表、下中音谱表〔后3种用C谱号〕。女高音谱表现已不常应用,中音谱表仅用于中提琴,次中音谱表常用于大提琴、大管、长号的较高音区。此外还有上低音谱表、女中音谱表等。五线谱一般分类为:①总谱,记载合奏或合唱的乐谱,由很多单行谱联合组成。②分谱,分别记载每种乐器或每个声部的乐谱。③大谱表,由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联合组成,用于钢琴、管风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两谱表中隐伏一条临时加线代表ZYC,故又称十一线大谱表。定义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 简谱 基础学问 一般来说,全部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 1、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就数字简谱来说,在数字的正上方或下方有若干点“˙〞、“︰〞符,点的多少可以理解为强度,越多越强, 在其上方代表高音,在其下方代表低音。原理表现为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振动频率越高,反之亦然。 2、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注确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原理表现为声音

五线谱是何时传入我国的

五线谱是何时传入我国的 五线谱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清朝末期。在此之前,中国音乐一直使用文字谱或工尺谱来记录和传承。然而,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五线谱逐渐被引入中国,成为现代音乐教育、演奏和创作的主要工具之一。五线谱是一种国际通用的音乐记谱方法,由五条平行的横线、四个间的部分和谱号等组成。它起源于16世纪,最初用于记录键盘乐器演奏的指法,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乐器和音乐类型的记谱方式。 在中国,五线谱的传入主要与西方音乐的传入有关。随着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五线谱作为其主要音乐记谱方式之一,也逐渐被引入中国。一些外籍教师和音乐家在中国教授西方音乐时,开始使用五线谱作为音乐教材。此外,一些外籍传教士也在中国传播五线谱,并将其作为宣传基督教教义的工具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线谱在中国逐渐得到普及和推广。20世纪初,中国开始出现一些使用五线谱的音乐教育机构和音乐学院,如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等。这些机构和学院的出现,进一步推广了五线谱在中国的使用。

现在,五线谱已经成为中国音乐教育、演奏和创作的主要工具之一。无论是器乐、声乐还是理论作曲等各个领域,五线谱都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音乐记谱方式。中国也积极推广五线谱的国际标准版本——国际通用五线谱,为国际音乐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便利。 五线谱和简谱是音乐领域中两种重要的记谱方式,它们分别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为三个部分来探讨五线谱和简谱的产生、发展及向中国的传入。 一、五线谱和简谱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五线谱是一种以五条平行线为基础的记谱方式,用来记录音乐中的音高、时值和强弱等元素。它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是随着键盘乐器的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的。五线谱可以记录各种音乐信息,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是现今国际上通用的记谱法。 简谱则是一种用数字符号来表示音符的记谱方式,通常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音的高低。它产生于18世纪的法国,是为了方便群众性的音乐普及和音乐教育而发明的。简谱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简单快捷地学习音乐、演奏乐器,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二、五线谱和简谱在音乐领域的重要性

简谱简介

简谱 简谱是记谱法一种。由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方便,因此在我国广泛流传。 简谱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的缺点。例如记合奏合唱,它就不像五线谱在视觉上那么清楚,而记钢琴谱几乎是不可能的。过去有人认为简谱简单、不科学,因而否定了简谱在现实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是错误的。应该承认:简谱对音乐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简谱将会继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简谱的创造和发展过程,因为缺乏有关的材料,还不能作准确的介绍。法国的加林(1786-1821)和舍维(1804-1864);英国的格兰威尔(1785-1867)和葛尔文(1816-1880),在简谱体系方面,都曾作过研究和整理。我国的简谱是由日本传来的。这种体系与舍维的体系已有所不同。按照舍维体系,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短线,都加在音符的上方。 然而日本的简谱到了我国,特别是解放后十年来,又起了许多变化和发展,现在只将现行的简谱作如下的简单介绍。 标记:1 2 3 4 5 6 7 i 。 唱法: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 在音符的上面加一小圆点,即表示高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高两个八度;反之,在下面加一个圆点,即表示低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低两个八度。 为了避免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过多的加点,在合唱、合奏谱中,往往应用移高或移低八度的方法来记低声部或高声部。例如:男高音、男低音、琵琶、低胡用高八度记谱;梆笛、板胡用低八度记谱等便是。音的长短是在音符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表示的。在简谱体系中也应用附点。但只到四分音符为止;再长的音符,如二分音符、全音符则继续用增加短横线来表示。 附点全音符: 1- - - - - 。 附点二分音符: 1- - 。 附点四分音符: 1. 。 附点八分音符: 1. 。 附点十六分音符:1. 。 表示音的休止的基本符号是0。为了表示不同长度的休止,可用增加0的数目、在0的右面加附点来标记。通常所用的休止符如下: 全休止符: 0 0 0 0 附点全休止符: 0 0 0 0 0 0。 二分休止符:0 0 附点二分休止符: 0 0 0。 四分休止符:0 附点四分休止符: 0.。

小提琴五线谱的基础知识介绍

小提琴五线谱的基础知识介绍 初学小提琴的伙伴,可能对于五线谱知识了解的不深,下面就让小编跟大家介绍一些小提琴五线谱的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学小提琴应掌握的五线谱知识 在一开始练琴的一个月内,你只需要记住下面三组五线谱上的音符就行了。这是开始学琴从练习空弦到C调一把位上的基本音位。学会了这点东西,你可以拉好多歌曲,比如C调的《大海啊,故乡》等。因为很多简单的歌曲都在这几个音阶里。 低音5、6、7(线谱上最多加两条下加线) 中音1、2、3、4、5、6、7 高音1、2、3、4、5、6、7(线谱上从6开始加一条上加线) 乐谱有好多种,但国际上广为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五线谱。简谱是一个法国人在五线谱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记谱方法,它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学,而不是为了演唱和演奏。由于它不便记录多声部音乐、不便转调等等,在理论上也有许多不够系统的地方,因此专业音乐工作者一般不用简谱,小提琴谱也不用简谱。当然,用简谱也可以练琴,不过为了将来的方便,劝你还是学五线谱吧,因为这并不难。 几年前,当我听说谁会看着五线谱弹钢琴,简直佩服得要命。现在自己也渐渐地会了之后,才知道这里根本就没什么了不起的地方。有时候某些知识和技能,只不过就是一张窗户纸,一捅就破。我想如果大家正式练琴一年后,对小提琴的神秘感也会有这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五线谱是用五条线来表示不同的音高。这五条线自下而上,分别称作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两条线之间的空间叫做"间",也是自下而上,称为一间、二间、三间、四间。音符可以写在线上,也可以写在间上。 五条线和四个间可以记录九个不同的音高。一旦音域超过这九个音的范畴,就需要用加线。加线在谱表上方时称为"上加线",自下而

乐谱溯源

乐谱溯源 作者:欧阳军 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2年第3期 欧阳军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为了记录、保留和传播转瞬即逝的音乐,人类创造了乐谱。 远古时代,世间并没有乐谱,当时人们还想不出怎样记录音乐。音乐的传播只能以当场的 口传心记、鹦鹉学舌,真可谓瞬间的艺术。如果一首美妙的乐曲没有畅通的流传渠道,这首乐 曲也就永远消失了。 远古的音乐未能流传下来,原因就是没有乐谱的记录,据说,中国尧舜时代有一首感染力 极强的乐曲,名叫《韶乐》,孔子称之为“尽善尽美”,可惜当时没有乐谱传世,我们现在无 法听到这种音乐。 乐谱是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开化而诞生发展的,很难说它产生于何时。因为乐谱的范畴较广,种类很多,如古代人结绳记事,从而创造了以线打结来记录音乐的“绳谱”;盲人有手指 触摸点子的文字,同样也创造了“布莱叶盲人乐谱”;中国在两千年以前(即夏、商以前)就 有古乐谱的记述,当时黄帝曾命令研制乐律,这在《诗经》中都有过具体的描写,这些说明当 时己具有记谱手段,可惜这些乐谱未能保存下来。 现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乐谱,是用文字记录的“字谱”,至今比较完整保存下来的,是魏 晋南北朝时代的《碣石调幽兰谱》。后来曾流行一时的工尺谱、七弦琴谱等,都属于文字谱类。 目前我国记录音乐最常用的方式是简谱和五线谱。有人说:那种蝌蚪形、豆芽菜似的五线 谱是外国乐谱,而标明数学1、2、3、4、5、6、7的简谱则是中国式记谱法,这种说法对吗? 结论是否定的。 那么简谱是何时、何地、由何人发明的呢? 1742年8月22日,在法国国家科学院的讲台上,一位30来岁的青年学者,正在宣读一篇 奇特的论文。他有说有唱、绘声绘色地论证了他的发明:采用阿拉伯数字记录音乐的新方法。 这一发明就是现在广为流传的简谱。 最使人吃惊的是,简谱的发明者并非音乐家,而是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法国资 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思想家——卢梭。卢梭认为,五线谱虽然比较科学,但在书写和识谱时很不 方便,造成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音乐教育的人民大众的使用困难。他的论点是,为了便利群众 性音乐行动,必须有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音乐记谱法。 然而,就像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会遭到不平等的待遇一样,简谱的诞生包不例外。卢 梭发明的简谱也遭到了音乐界权威人士和保守的科学院院士们的竭力反对,当时未能实施推广。 1743年,卢梭又撰写了更为详细的文章介绍简谱的功能:以阿拉伯数字1、2、3、4、5、6、7代表唱名,do、ro、me、fa、sol、la、si这七个音。自卢梭提出的数字记谱法以后,法国的数学教师嘉林、律师帕里斯、医生谢维三人,又对数字谱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继而英国的格兰 威尔和葛尔文、德国的娜多尔普等人进一步研究整理,发现简谱确实有简化方便的实用价值, 即进行著书立论,大力宣传,推广使用。此举得到官方的承认,受到民众的欢迎。

简谱基础知识

音乐和简谱知识 和语言一样,不同民族都有过自己创立并传承下来的记录音乐的方式---记谱法。各民族的记谱方式各有千秋,但是目前被更广泛使用的是五线谱和简谱(据说简谱是由法国思想家卢梭于1742年发明的)。 简谱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简单易学的音乐记谱法。它的最大好处是仅用7个阿拉伯数字----1234567,就能将万千变化的音乐曲子记录并表示出来,并能使人很快记住而终身不忘;同时涉及其他的音乐元素也基本可以正确显示。简谱虽然不是出现在中国,但是好象只有在中国得到非常广泛的传播。 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 1 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 2 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住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 3 音的力度: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音乐作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教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 4 音质:也可以称音色。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同样的旋律音高男生和女声唱就不一样的音色;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就不一样。 上述四项构成了任一首乐曲的基础元素。应该说简谱基本可以将这些基础性元素正确标住。 简谱术语快速查询 **************************************************************************************************音符音高节奏调式音阶休止符 全音符全音节拍大调装饰音 二分音符半音单拍子小调延长号 四分音符8度复拍子连音线 八分音符变化音2/4拍子反复记号

音乐知识之五线谱

理 百科名片 国内通用乐理教材 全称为“音乐理论基础”简称"乐理",包括读谱记谱以及和声、调式调性等内容,通过对简单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用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性,提高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对音高及乐谱的理解能力。教材以人民音乐出版社李重光著的《音乐理论基础》为主。 目录[隐藏] 基本概念 基本乐理概念100条 1乐理的基础知识(一):音 1(二):音阶 1(三):乐音体系 1(四):调式 1(五):音程 音乐记谱法

乐理 [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音乐理论基础也称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入门课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怎样记谱(也就是怎样读谱)、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而记谱(和读谱)的方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记录音乐的方法有很多种,在中国古代曾经使用过的就有文字谱、工尺谱等几大类别,用于不同的乐器时又有琴谱、琵琶谱之分。同文字类似,乐谱就是人们规定的一套符号体系,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记谱法,其目的都是准确地将音乐记录下来,以便根据这个记录来传播和再现(表演)。 目前五线谱是国际通用的记谱方法,我们当然将它作为主要的介绍对象,本书在讲基本理论的部分亦用五线谱来表达;然后再简单地谈一下简谱知识。在掌握了五线谱之后,学习简谱将会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编辑本段]基本乐理概念100条 1:音(Tone) 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20-20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Tone-color) 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鸣(Resonance)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