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

第六章吸光光度法

一、大纲要求及考点提示

大纲内容与要求:了解分光光度计基本原理,光度计的基本原件及其作用。理解光吸收基本原理:朗伯–比耳定律,物质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互补关系,以及偏离比耳定律的原因。掌握常用的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显色剂、显色反应、显色条件、吸光度测量条件,以及光度计的应用。

知识点: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光度计的基本元件及其作用,以及分光光度计的应用。

二、主要概念、重要定理与公式

(一)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1. 光的基本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

2. 吸收光谱产生的原理

吸收光谱有原子光谱与分子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是由原子外层电子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长的电磁波而引起的。分子吸收光谱由价电子跃迁而产生的分子光谱称为电子光谱。通常比原子的线状光谱复杂的多,呈带状光谱。由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成为振动–转动光谱或红外吸收光谱。故红外光谱法可应用于分子结构的研究。3. 目视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应用广泛,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快速。

(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 朗伯–比耳定律

溶液的透射比越大表示它对光的吸收越小,反之亦然。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浓度液层厚度及入射光波长等因素有关。

2. 摩尔吸收系数

ε反映吸光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也反映用吸光光度法测定该吸光物质的灵敏度,是选择显色反应的重要依据。

3. 桑德尔灵敏度

桑德尔灵敏度也可表示吸光光度分析的灵敏度。

(三)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1. 目视比色法

仪器简单,操作简便,适宜于大批试样的分析。但准确度不高,标准系列不能久存,需要在测定时临时配制。

2. 吸光光度法

入射光是纯度较高的单色光,利用吸光度的加和性,可同时测定溶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许多无色物质,只要它们在紫外或红外区域内有吸收峰,都可以用吸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3. 分光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按工作波长范围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应用与无机物和有机物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计又可分为单光束和多光束两类。

(四)显色反应

1. 显色反应的选择

按显色反应的类型来分,主要有氧化还原反应和络合反应两大类,而络合反应是最重要的。对显色反应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选择性好,干扰少。灵敏度足够高。

(2) 有色化合物的组成恒定,符合一定的化学式。

(3) 有色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应足够稳定。

(4) 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要大。

2. 显色剂

无色显色剂生成的络合物不够稳定,灵敏度和选择性也不高。有机显色剂种类繁多。3. 多元络合物

多元络合物是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组分所形成的络合物。

(1)三元混合物:金属离子与一种络合剂形成未饱和络合物,然后与另一种络合剂结合,形成三元配合络合物,简称三元混配络合物。

(2)离子缔和物

(3)金属离子–络合剂–表面活性剂体系。

(4)杂多酸。

(五)显色条件的选择

1. 溶液的酸度

(1)影响显色剂的平衡浓度和颜色;

(2)影响被测金属离子的存在状态;

(3)影响络合物的组成。

2. 显色剂的用量

一般需加入过量的显色剂。但加入太多引起副反应。通常根据实验结果来确定显色剂的用量。

3. 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1)控制溶液酸度;

(2)加入掩蔽剂;

(3)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

(4)利用校正系数;

(5)利用参比溶液消除显色剂和某些有色离子的干扰;

(6)当溶液中存在消耗显色剂和干扰离子时,可以通过增加显色剂的用量来消除干扰;(7)分离。

(六)测量波长和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1)波长的选择最大吸收原则。

(2)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可通过控制溶液的浓度或选择不同厚度的吸收池来达到目的。

(七)参比溶液的选择

(1)当试液及显色剂均无色是,可用蒸馏水作参比溶液;

(2)显色剂为无色,而被测试液中存在其它有色离子,可用不加显色剂的被测试液作参比溶液;

(3)显色剂有颜色,可选择不加试样溶液的试剂空白做参比溶液;

(4)显色剂和试液均有颜色,可将一份试液加入适当掩蔽剂,将被测组分掩蔽起来,使之不再与显色剂作用,而显色剂及其它试剂均按试液测定方法加入,以此作为参比溶液,这样就可以消除显色剂和一些共存组分的干扰;

(5)改变加入试剂的顺序,使被测组分不发生显色反应,可以此溶液作为参比溶液消除干扰。

(八)标准曲线的制作

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含量成正比,这是吸光法进行定量的基础,标准曲线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的。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应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加以避免。

(九)光度分析法的误差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使偏离朗伯-比尔定律;二是吸光度测量引起的误差。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主要是仪器或溶液的实际条件与朗伯-比尔定律所要求的理想条件不一致。

吸光度测量引起的误差主要有:

(1) 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2) 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

(3) 由于溶液本身的化学反应引起的偏离。

三、典型例题

1. 某试液用2cm 比色皿测量时,T=60%,若改用1cm 或3cm 比色皿,T 及A 等于多少? 解:bc T A ε=?=lg

当 时2=b ,%60=T

时1=b ,12T T =,2lg T A ?=,?

??===%4.7711.01T A b 时3=b ,313T T =,3lg T A ?=,???===%

5.4633.03T A b

2.某钢样含镍约0.12%,用丁二酮肟光度法(ξ=1.3×104L.mol -1.cm -1)进行测定。试样溶解后,转入100mL 容量瓶中,显色,并加水稀释至刻度。取部分试液于波长470nm 处用1cm 比色皿进行测量。如要求此时的测量误差最小,应称取试样多少克?

解:测量误差最小,即bc A A T ε===,434.0%,8.36

541034.31103.1434.0?×=××=∴C

设称样x 克,5

31034.310)10069.58/%12.0(?×=×××χ g 16.01000

%12.069.581001034.35=××××=∴?χ 3. 浓度为25.5μg/50mL 的Cu2+溶液,用双环环己酮草酰二腙光度法进行测定,于波长600nm 处用2cm 比色皿进行测量,测得T=50.5%,求摩尔吸光系数ξ、灵敏度指数S 。 解:bc T ε=?lg ,11436109.155

.631050105.252505.0lg lg ?????×=×××?=?=cm mol L bc T ε 234103.310

9.155.63cm g M S Cu

με?×=×== 4. 以视差吸光光度法测定高锰酸钾的浓度。以含锰10.0mg.mL -1的标准溶液做参比液,其对水的透射比T=20.0%,并以此调节透射比为100%,此时测得未知浓度高锰酸钾溶液的透射比为T x =40.0%,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浓度。 解:107.00

.10,7.0%,0.20??====mg ml A b A T ε %0.40=x T ,10.1%,0.820

/100%0.40/===x x A T 原 17.1507

.010.1??===ml mg b A C x x ε 5. 某有色络合物的0.0010%的水溶液在510nm 处,用2cm 比色皿测得透射比为42.0%。已知ξ=2.5×103L.mol -1.cm -1。求此有色络合物的摩尔质量。

解:bc A A T ε===,38.0%0.42,

53106.72

105.238.0?×=××=∴C 1253

5.13110315.110

710100

0010.0??=×=××=mol g M

第九章吸光光度法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 1.与化学分析法相比,吸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①灵敏度高 ②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 ③ 准确度较高 ④ 应用广泛 2.何谓复合光、单色光、可见光和互补色光?白光与复合光有何区别? 答:⑴复合光指由不同单色光组成的光; 单色光指其处于某一波长的光; 可见光指人的眼睛所能感觉到的波长范围为400-750 nm 的电磁波; 将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若可形成白光,它们称为互补色光; ⑵ 白光是是一种特殊的复合光,它是将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而成有复合光。 3.简述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及物理意义,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答:确定前提为:①入射光为平行单色光且垂直照射;② 吸光物质为均匀非散射体系;③吸光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④辐射与物质之间的作用仅限于光吸收过程,无荧光和光化学现象发生。 其物理意义如下:当一束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A 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 及吸收层厚度 b 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 Kbc T I I A t ===1 lg lg 0 4.摩尔吸收系数κ在光度分析中有什么意义?如何求出κ值?κ值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答:⑴摩尔吸光系数κ在光度分析中的意义: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L 和吸收层厚度为 1cm 时,吸光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光度。 (2)在吸光物质的浓度适宜低时,测其吸光度A ,然后根据bc A = κ计算而求得。 (3) κ值受入射光的波长,吸光物质的性质、溶剂、温度、溶液的组成、仪器灵敏度等因素的影响。 5.何谓吸光度和透射比,两者的关系如何? 答:吸光度A 是指入射光强度I 0与透射光强度I t 的比值的对数值。 透射比T 是指透射光强度I t 与入射光强度I 0的比值。 两者的关系如下:T I I A t 1lg lg 0== 6.在光度法测定中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 答:⑴物理因素:①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②非平行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③ 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 ⑵化学因素:①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的偏离 ② 化学反应引起的偏离。 消除这些影响的方法:采用性能较好的单色器 采用平行光束进行入射,改造吸光物质使之为均匀非散射体系,在稀溶液进行,控制解离度不变,加入过量的显色剂并保持溶液中游离显色剂的浓度恒定。 7.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哪些?各部件的作用是什么? 答: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系统、信号显示系统。 光源能提供具有足够发射强度、稳定且波长连续变化的复合光。 单色器的作用是从光源发出的复合光中分出所需要的单色光。

第七章 分光光度法

第七章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在选定波长下,被测定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中吸光组分的浓度有简单的定量关系)。根据被利用的光波长范围可分为可见、紫外、红外光谱法。利用可见光进行分光光度分析时,通常将被测定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然后进行吸光度的测量。因此分光光度法在一定意义上使用着比色法,吸光光度法等名词,本章重点讨论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分光光度法 (一)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很广,如果以波长或频率为序排列可得到如下电磁波谱图。 光谱名称波长范围跃迁类型分析方法 X—射线远紫外光近紫外光可见光近紫外光中红外光远红外光微波 无线电波0.1—10nm 10—200nm 200—400nm 400—760nm 0.76—2.5μm 2.5—5.0μm 500—1000μm 0.1—100cm 1—1000m K.L层电子 中层电子 价电子 分子振动 分子振动和低位 转动 分子振动 X—射线光谱法 真空紫外光度法 紫外可见光度法 比色可见光度法 近红外光谱法 中红外光谱法 远红外光谱法 微波光谱法 核磁共振光谱法 光有微粒二象性,波动性是指光按波的形式传播。如光的折射、衍射、偏振和干涉等,光的波长λ,频率γ与速度c的关系为: λγ = c 式中λ以cm表示,γ以Hz表示,c为光速2.7979×1010cm/s(真空中) 光同时又具有粒子性,如电效应就明显地表现其粒子性。 光是由“光微粒子”(光量子或光子)组成的,光量子的能量可表示为 γh E=h为普朗克常数6.6262×10-34J.S 可见上式把光的波粒两相性用h统一起来了。 结论: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其能量不同,短波的能量大,长波的能量小。(二)物质对光的吸收 吸收光谱有原子吸收光谱和分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是由原子外层电子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长的电磁波而引起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就是根据原子的这种性质所引起来的。分子吸收光谱比较复杂。这是由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引起的,在同一电子能级中有几个振动能级,而在同一振动能级中又有几个转动能级,电子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一般为1~20电子伏特。因此,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紫外-可见光部分。这种又价电子跃迁而产生的分光光谱称为电子光谱。 在电子能级变化时,不可避免地也伴随着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因此,分子的电子光谱通常比原子的线状光谱复杂的多,呈带状光谱。如果用近红外线

吸光光度法知识点

第九章吸光光度法知识点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紫外一可见吸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等。 1.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①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当光照射到物质上时,会产生反射、散射、吸收或透射。若被照射的物质为溶液,光的散射可以忽略。当一束白光照射某一有色溶液时,一些波长的光被溶液吸收,另一些波长的光则透过,溶液的颜色由透射光的波长所决定。吸收光与透射光互为补色光(它们混合在一起可组成白光)。 分子与原子、离子一样,都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在一般情况下分子处于最低能态(基态)。当入射光照射物质时,分子会选择性地吸收某些频率的光子的能量,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较高能级),其能级差E激发态一E基态与选择性吸收的光子能量hv的关系为Hv=E激发态一E基态 分子运动包括分子的转动、分子的振动和电子的运动。 分子转动、振动能级间隔一般小于1 eV,其光谱处于红外和远红外区。 电子能级间的能量差一般为1~20 eV,由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紫外及可见光区,其实验方法为比色法和可见-紫外吸光光度法。 ②吸收曲线: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收光的强度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吸收光谱图,也称吸收曲线。它能清楚地描述物质对不同

波长的光的吸收情况。 ③光的吸收定律——朗伯一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一厚度为b、非散射的均匀吸光物质溶液时,吸光物质吸收光能,致使透射光强度减弱。 若用I。表示入射光强度,I t表示透射光强度,I。与I t之比称为透光率或透光度T,T=I。/I t,吸光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还常用吸光度A表示,A=lgT=log I。/I t。 实验证明,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某一均匀的非散射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浓度c和液层厚度b的乘积成正比,此即朗伯一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A=lgT=log I。/I t =abc 式中,a为吸收系数。溶液浓度以g·L-1为单位、液层厚度以cm 为单位时,a的单位为L·g-1·cm-1。当溶液浓度以mol·L-1为单位、液层厚度以cm为单位时,此时吸收系数称为摩尔吸收系数,用符号k表示,其单位为L·mol-1·cm-1。 此时朗伯一比尔定律可写为A—Kbc。 摩尔吸收系数k是吸光物质在给定波长和溶剂下的特征常数,k越大,表示该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收能力越强,测定方法的灵敏度也就越高。 根据朗伯一比尔定律,当吸光物质光程一定时,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因此可以根据直接比较法和标准曲线法测定试样溶液中待测物质的浓度。

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

第七章吸光光度法 一、选择题 1.所谓可见光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B ) (A)200~400nm (B)400~750nm (C)750~1000nm (D)100~200nm 2.一束( B )通过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A)平行可见光(B)平行单色光(C)白光(D)紫外光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朗伯-比尔定律,浓度c与吸光度A之间的关系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B)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稀溶液,与是否单色光无关 (C)最大吸收波长λmax是指物质能对光产生吸收所对应的最大波长 (D)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处吸光系数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波长处的吸光系数相同4.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的吸收峰的波长位置(C ) (A)向长波方向移动(B)向短波方向移动 (C)不移动,但峰高降低(D)无任何变化 5.标准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可能的原因是( D ) (A)显色反应得酸度控制不当(B)显色剂得浓度过高 (C)吸收波长选择不当(D)参比溶液选择不当 6.某物质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 A ) (A)该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光能力很强 (B)该物质浓度很大 (C)测定该物质的精密度很高 (D)测量该物质产生的吸光度很大

7.吸光性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 D )因素有关 (A)比色皿厚度(B)该物质浓度 (C)吸收池材料(D)入射光波长 8.已知KMn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8.04,κ545nm=2.2×103,今在545nm处用浓度为0.0020%KMnO4溶液,3.00cm比色皿测得透射比为( A ) (A)15% (B)83% (C)25% (D)53% 9.有AB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溶液,A溶液用1.0cm吸收池,B溶液用3.0cm吸收池,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相等,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 D ) (A)A是B的1/3 (B)A等于B (C)B是A的3倍(D)B是A的1/3 10.某有色溶液,当用1cm吸收池时,其透射比为T,若改用2cm吸收池,则透射比应为( D ) (A)2T (B)2lgT (C)T 1/2 (D)T2 11.用常规分光光度法测得标准溶液的透射率为20%,试液的透射率为10%,若以示差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液,以标准溶液为参比,则试液的透过率为( C ) (A)20% (B)40% (C)50% (D)80% 12.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化合物,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最小时的吸光度为( D ) (A)0.368 (B)0.334 (C)0.443 (D)0.434 13.在分光光度测定中,如试样溶液有色,显色剂本身无色,溶液中除被测离子外,其它共存离子与显色剂不生色,此时应选(B )为参比。 (A)溶剂空白(B)试液空白(C)试剂空白(D)褪色参比 14.用邻菲罗啉法测定锅炉水中的铁,pH需控制在4~6之间,通常选择( D )缓冲溶液较合适。 (A)邻苯二甲酸氢钾(B)NH3—NH4Cl (C)NaHCO3—Na2CO3 (D)HAc—NaAc 15.下述操作中正确的是( C )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蒋贤森临床52 2152001037 摘要 药物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在药物分析工作中经常出现含复杂成分的药物或复方药物,对此经典的容量分析,重量分析等化学分析方法往往难于处理,一般都要借助于仪器分析方法,我国在药物分析方法上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用于药品质量控制的分析方法日益增多,使用的仪器类型日趋先进,并且仪器分析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大,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有紫外红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质谱法热分析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紫外分光光度法由于具有方法简便灵敏度和精确度高重现性好可测范围广等明显优点,加之其仪器价格相对低廉易于维护因而越来越为分析工作者所重视,发展成为仪器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以我国历版药典为例,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在其中占据很大的比例,高居各种仪器分析方法之首。虽然不断有新的分析方法出现,但紫外分光光度法因为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等特点一直是制剂含量测定的首选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广泛应用于分析合成药物,生物药品以及中药制剂等各种药物。 对紫外分光光度法,在飞速发展的现代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可靠性

和作用作了总结,以大量的文献和数据说明紫外分光光度法仍然是有效可行的一种药物分析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方法,衍生出许多种具体的应用方法如:双波长和三波长分光光度法差示分光光度法导数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紫外光谱法光声光谱法热透镜光谱分析法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速差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以及化学计量学辅助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等等。 这些方法大都可用于药物分析的含量测定之中。 在此仅介绍其中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双波长三波长分光光度法差示分光光度法导数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普通的单波长分光光度法要求试样透明无浑浊,对于吸收峰相互重叠的组分,或背景很深的试样分析往往难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简称双波长法,是在传统的单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二个单色器得到二个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它取消了参比池,通过波长组合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浑浊背景和重叠谱图的干扰,双波长法一般要求有二个等吸光度点,而三波长法,则只需在吸收曲线上任意选择三个波长 1 2 3 处测量吸光度,由这三个波长处的吸光度 A1 A2 A3计算 A A 与待测物浓度成正,因而可通过 A-C

吸光光度法分析化学

第10章吸光光度法 基本内容 1概述 1.1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可见紫外吸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1.1.1.光的基本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同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由不同波长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波长在200nm~400nm范围的光称为紫外光,人的眼睛能感到波长在400nm~750nm范围的光叫可见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单色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而成的。实验证明:将适当的两种单色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也可得到白光,这两种单色光互称为互补色光。 1.1. 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溶液呈不同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的吸光质点选择性吸收了某种颜色的光所引起的。当白光通过某一均匀的溶液时,若该溶液对可见光波段的光都不吸收,则溶液无色透明;若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全部吸收,则溶液呈黑色;若溶液对各种波长的光呈选择性吸收,则溶液呈现的是与吸收光成互补色光的颜色。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是因为溶液吸收了白光中的黄色光,高锰酸钾溶液因吸收了白光中的绿光而呈紫色等。 1.1.3.光吸收曲线:任何一种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不同,若将各种波长的单色光依次通过某一浓度的溶液,测量每一波长下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画,所得曲线叫光吸收曲线。由光吸收曲线可知:溶液对各种波长的单色光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在某一波长处有一最大吸收,这一波长称为最λ表示;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的溶液,光吸收曲线的形状相似,最大吸收波长,用 max 大吸收波长不变,只是相应的吸光度大小不同。 1.2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液层厚度b成正比,即A=Kbc

第十二章 分光光度分析法

第十二章分光光度分析法 (一)判断题 1.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400-760nm之间。() 2. 吸光度A与透光度T成反比。() 3. 朗伯-比尔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 4. 同一物质与不同显色剂反应,生成不同的有色化合物时具有相同的ε值。() 5. 可见光源用钨丝白炽灯,紫外光源用氘灯。() 6. 若显色剂用量多,则显色反应完成程度高,故显色剂用量越多越好。() 7. 一般来说,加入有机溶剂,可以提高显色反应的灵敏度。() 8. 浓度相对误差仅与仪器读数误差相关。() 9. 浓度较高时测量相对误差大,浓度较低时,测量相对误差小。() 10.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某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 11. 有色溶液的吸光度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所以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12. 在光度分析中,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大,测量结果越准确。()(二)填空题 1. 朗伯-比尔定律数学表达式:A=kbc,式中A代表,b代表,c代表,k代表。当c的单位用mol·L-1表示时,k以符号表示,称为。 2. 下列物质水溶液选择吸收光的颜色为:CuSO4;K2Cr2O7; KMnO4。 3. 光度计的种类和型号繁多,但都主要由、、、、五大部件组成。 4. 分光光度计的表头上,均匀的标尺是,不均匀的标尺是。 5. 为了降低测量误差,吸光光度分析中比较适宜的吸光度范围是,吸光度为时,测量误差最小。 6. 在以参比溶液调节仪器的零点时,因无法调至透光度为100%,而只好调节至95%处,此处测得一有色溶液的透光度读数为35.2%,该有色溶液的真正透光度为。 7. 二苯硫腙的CCl4溶液吸收580 ~ 620nm范围内的光,它显色。 8. 测量某有色配合物在一定波长下用2cm比色皿测定时其T =0.60,若在相同条件下改用1.0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A为,用3.0cm比色皿测定,T为。 9. 苯酚在水溶液中摩尔吸光系数为6.17?103 L·cm—1·mol—1,若要求使用1.0cm比色皿,透光度在0.15 ~ 0.65之间,则苯酚的浓度应控制在。 10. 吸光光度分析的方法有、、等。 (三)选择题 1. 在吸光光度法中,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 A.吸光度 B. 透光度 C. 消光度 D. 光密度 2. 有色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ε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A.入射光波长 B.液层厚度 C.有色物质浓度 D.有色物质稳定性 3. 透光度与吸光度的关系是() A. 1/T = A B. lg1/T = A C. lg T = A D. T = lg1/A 4. 若测得某溶液在λmax时A>0.8,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增大光源亮度 B.改变入射光波长 C.稀释溶液 D.换用小的比色皿。 5. 邻菲罗林测Fe,合适的参比溶液() A.样品空白 B.试剂空白 C.蒸馏水空白 6. 分光光度法测定钴盐中微量Mn,加入无色氧化剂将Mn2+氧化为MnO4-,测定中应选()

第十二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

第十二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 一、本章要点 1.掌握吸收曲线的绘制方法、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的概念。 2. 掌握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摩尔吸光系数、透光率的基本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熟悉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4. 掌握显色反应及其条件的选择、吸光光度分析方法及熟悉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主要部件 及具体操作。 二、示例解析 1. 已知含Cd 2+浓度为140μg ·L -1 的溶液,用双硫腙显色后,用厚度为2cm 的比色皿测得 A =0.22,计算此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 解: 查表知Cd 的摩尔质量为112.41g ·mol —1 c (C d 2+)=140×10-6/112.41=1.25×10—6(mol ·L —1) 46108810 2512220?=??==ε-...bc A (L ·mol -1·cm —1) 需要指出的是,上例中的ε 值是把被测组分看成是完全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但在实际测 定中,因有色物质组成不确定或有副反应存在,实际计算出的是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2. 已知吸光度A = 0.474,计算T 及T % 解: A = -lg T = 2 - lg T % lg T = -A = -0.474 , T = 0.336; lg T % = 2-A = 2-0.474 =1.53, T % = 33.6 3. 准确移取含磷30μg 的标准溶液于25mL 容量瓶中,加入5%钼酸铵及其它相关试剂, 稀释至刻度。在690nm 处测定吸光度为0.410。称10.0g 含磷试样,在与标准溶液相同的条件 下测得吸光度为0.320。计算试样中磷的质量分数。 解: ω(P )=100?m A V c A S X S X =3100.1025410.02530320.0????? =0.23 4. 某一分光光度计的透光率读数误差为0.005,当测量的百分透光率为9.5%时,测得的 浓度相对误差为多少? 解:?T = 0.005,T = 0.095,代入式(8-6): 095 .0lg 095.0005.0434.0??=?c c = -0.022 = -2.2% 5. 测定某样品中Fe 的含量,称样0.2g 测得T =1.0%,若仪器透光率读数误差为0.50% 试计算: ⑴ 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为多少? ⑵ 欲使测得的A 值为0.434,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则应减少称样量或稀释样品多少倍? ⑶ 若不进行上面的操作,为提高测量准确度应选用几厘米的比色皿? 解: ⑴ ?T =0.50%,T = 1.0%,代入(8-6)式 01 .0lg 01.0005.0434.0??=?C C = 0.1085 = 10.85% ⑵ 原试液T =1.0%,A = 2.00,要使A = 0.434,降低相对误差,则需稀释样品。因为 减少称样量会增大称量误差。所以稀释倍数=C 原/C =2.00/0.434 =4.6,即稀释4.6倍。 ⑶若不稀释样品,为了提高准确度,则要降低吸光度,因为C 较大,所以应选择厚度小 的比色皿,即选用0.5cm 比色皿。 6. 如何选择适宜的参比溶液?

吸光光度法

第六章吸光光度法 实训一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应用范围。 2.明确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及操作方法。 二、实训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各种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这是与它们对可见光的选择吸收有关。利用有色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液浓度有关的性质,进行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称为比色法。各种不同的物质都具有其各自的吸收光谱,因此当某单色光通过溶液时,其能量就会被吸收而减弱,光能量减弱的程度和物质的浓度和液层厚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也符合于朗伯-比耳定律。 T=I/I0 (12-1) A= -lgT = lg(I0/I) = kcb (12-2) 式中: T——透射比; I0——入射光强度; I——透射光强度; A——吸光度; k——吸收系数; b——溶液厚度; c——溶液浓度。 图6-1 溶液对光的吸收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当入射光、吸收系数和溶液的光径长度不变时,透过光是根据溶液的浓度而变化的,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上述物理光学现象而设计的。 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用分光能力较强的棱镜或光栅来分光,棱镜或光栅将入射光色散成谱带,从而获得纯度较高,波长范围较窄的各波段的单色光。这种单色光的波长范围一般约在5nm左右。因而测定的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因此若选择最合适的波长进行测定,可以校正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情况。 吸光光度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在一个试样中同时测定两种以上的组分,不必事先进行分离。因为吸光光度法可以任意选择某种波长的单色光,根据不同物质对于不同波长光的吸收不同,可以利用各种组分吸光度的加和性,在指定条件下进行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理及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理及应用 1852年,比尔(Beer)参考了布给尔(Bouguer)1729年和朗伯(Lambert)在1760年所发表的文章,提出了分光光度的基本定律,即液层厚度相等时,颜色的强度与呈色溶液的浓度成比例,从而奠定了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著名的比尔朗伯定律。1854年,杜包斯克(Duboscq)和奈斯勒(Nessler)等人将此理论应用于定量分析化学领域,并且设计了第一台比色计。到1918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制成了第一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此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经不断改进,又出现自动记录、自动打印、数字显示、微机控制等各种类型的仪器,使光度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也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从问世以来,在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促使分光光度计仪器的不断创新,功能更加齐全,使得光度法的应用更拓宽了范围。 1.原理 物质的吸收光谱本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分光光度分析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基础是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即物质在一定浓度的吸光度与它的吸收介质的厚度呈正比 2 应用 2.1 检定物质 根据吸收光谱图上的一些特征吸收,特别是最大吸收波长虽ax和摩尔吸收系数是检定物质的常用物理参数。这在药物分析上就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外的药典中,已将众多的药物紫外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载入其中,为药物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2.2 与标准物及标准图谱对照 将分析样品和标准样品以相同浓度配制在同一溶剂中,在同一条件下分别测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若两者是同一物质,则两者的光谱图应完全一致。如果没有标样,也可以和现成的标准谱图对照进行比较。这种方法要求仪器准确,精密度高,且测定条件要相同。 2.3 比较最大吸收波长吸收系数的一致性 2.4 纯度检验 2.5 推测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2.6 氢键强度的测定 实验证明,不同的极性溶剂产生氢键的强度也不同,这可以利用紫外光谱来判断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氢键强度,以确定选择哪一种溶剂。 2.7 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2.8 反应动力学研究 2.9 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 有机分析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别及组成结构测定的科学,它是在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

第六章吸光光度法思考题解答

第六章: 吸光光度法思考题解答 一、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a.光吸收曲线及标准曲线; b.互补色光及单色光; c.吸光度及透射比。 解: a. (1)光吸收曲线指的是测量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时,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一条吸收光谱曲线。 (2)标准曲线指的是在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量一系列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时,以标准溶液中待测组分的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一条直线。 b. (1)互补色光指的是两种相对应颜色的光,将它们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 (2)单色光指的是具有同一波长的光。 c. (1)吸光度指的是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浓度、液层厚度及入射光波长等因素有关。 (2)透射比指的是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 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某一吸光物质溶液,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随吸光物质浓度的增大其变化情况如何? 解:

最大吸收波长不变,吸光度增大。 3、吸光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入射光波长,被测物质的浓 度,络合物的解离度,掩蔽剂。 解: 入射光波长、络合物的解离度和掩蔽剂。 4、试说明吸光光度法中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 解: 可能是由于参比溶液选择不当,吸收池厚度不等,吸收池位置不妥,吸收池透光面不清洁等原因所引起的。 5、在吸光光度法中,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解: 溶液酸度、显色剂的用量、显色反应时间、显色反应温度、溶剂和干扰物质。 6、酸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 影响显色剂的平衡浓度和颜色;影响被测金属离子的存在状态;影响络合物的组成。 7、在吸光光度法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原则是什么? 解: 吸收最大,干扰最小。 8、分光光度计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各部件的作用如何?

吸光光度法练习题

第七章吸光光度法练习题 1.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某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是……… A.不变、增加 B.不变、减小 C. 向长波移动、不变 D. 向短波移动、不变 2.某溶液测得其吸光度为A0,稀释后测得其吸光度为A1,已知A0-A1=0.477,稀释后的透射比T1应为……… A.T1=2T0 B.T1=3T0 C.T1=1/3 T0 D.T1=1/2T0 3.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Fe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eSCN2+的吸光度随着SCN-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B. FeSCN2+的吸光度随着Fe3+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C. 溶液的吸光度与透射率线性相关 D. 溶液的条件摩尔吸光度系数随着波长变化而变化 4.已知某显色体系的桑德尔灵敏度为0.005ug.cm-2,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 5.85,则用该显色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Fe2+的摩尔吸光系数为(L.mol-1,cm-1)……… A.1.1×104 B.2.2×104 C.1.1×105 D. 2.2×105 5.用常规分光光度法测得标准溶液的透射率为20%,试液的透射率为10%,若以示差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液,以标准溶液为参比,则试液的透过率为……… A.20% B.40% C.50% D.80% 6.测定纯金属钴中微量锰时,在酸性介质中以KIO4氧化Mn2+为MnO4-以分光光度法测定,选择参比溶液为……… A.蒸馏水 B.含KIO4的试样溶液 C.KIO4溶液 D.不含KIO4的试样溶液 7.标准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可能的原因是……… A.显色反应得酸度控制不当 B.显色剂得浓度过高 C.吸收波长选择不当 D.参比溶液选择不当 8. 某钢样含Ni的质量分数为0.12%,用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ε=1.3×104L.mol-1.cm-1)进行测定。若试样溶解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在470nm波长处用1.0cm吸收池测量,希望此时的测量误差最小,应称取样品______ [Ar(Ni)=58.69]。 A 1.60g B 0.16g C.0.14g D.1.4g 9.用硅钼蓝法测定SiO2,以一含有SiO20.020mg 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测得另一含0.100mgSiO2标液的透射率T为14.4%,今有一未知溶液,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得透射率为31.8%,该溶液中SiO2的质量(mg)为____。 A.0.067 B.0.14 C.0.67 D.0.014

吸光光度法

第十章吸光光度法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2、朗伯-比尔定律适用于任何均匀、非散射的固液气体,作为检测手段时在适用于低浓度的溶液。 bc Kbc T I I A t ε====1lg lg 0A :吸光度,T :透射比,K :吸收系数,b :溶液厚度,c :浓度,ε:摩尔吸收系数(单位是11--??cm mol L ) 二、分光光度计及吸收光谱1、分光光度计 1光源:通常用钨丝灯,连续光谱在360~880nm 2单色器:A 、棱镜(用于可见光范围)B 、光栅(适用波长范围宽,色散不改变波长,具有良好的分辨率) 3吸收池:可见光用玻璃吸收池,紫外区用石英吸收池 4检测器(光电转换器): A 、光电管(红敏光电管适用625~1000nm ,紫敏光电管适用200~625nm ) B 、光电倍增管(由光电管改进而来,灵敏度是光电管的200多倍,适用167~700nm ) 2、吸收光谱(参比溶液的选择) 1显色剂与试液都无色,用蒸馏水作参比 2显色剂无色,试液有色(存在其他有色离子),用试液作参比3显色剂有色, 4显色剂试液均有色,先掩蔽被测离子(时被测离子不与显色剂反应),再加入显色剂,一起作为参比 5改变试剂加入顺序,使被测组分与显色剂反应,并以此作为参比 三、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1、显色反应的选择 1干扰少(或干扰易排除),灵敏度高(410>ε )2有色化合物组成恒定,有一定的化学式 3化学性质稳定 4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颜色差别要大(nm 60>?λ) 2、显色剂(有机)

1磺基水杨酸:主要用于测定+3Fe ,与+ 3Fe 反应在pH=1.8~2.5呈红色,pH=4~8呈褐色,pH=8~11.5呈黄色2丁二酮肟:用于测定+2Ni ,在氢氧化钠中,有氧化剂(如过硫酸铵)存在时与+2Ni 反应呈红色。31,10-邻二氮菲测量+2Fe 较好的试剂,pH=5~6下反应呈橘红色(加入还原防止被氧化,如盐酸羟胺)4二苯硫腙:测定+++++22222,,,,Hg Cd Zn Pb Cu 等重金属离子,可加入掩蔽剂消除重金属离子间的干扰5偶氮胂Ⅲ(铀试剂Ⅲ):在强酸中与+++444,,U Zr Th 生成有色物质。6铬天青S :在pH=5~5.8下与+3Al 显色7结晶紫:用于测定Tl (Ⅲ),在HBr 中与-4TlBr 显色 3、多元化合物(P321) 4、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1酸度:影响颜色、离子存在状态、络合物的组成等。2显色剂用量:用实验法确定显色剂合适的用量,当吸光度无明显增大时即可。3显色反应时间:实验法确定适宜反应时间4显色反应温度5溶剂:有机溶剂通常可降低有色化合物的解离度,从而提高反应灵敏度。6干扰离子的影响 四、吸光光度分析误差及误差控制 1、波长的选择:吸收最大,干扰最小原则 2、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1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以及浓度过高也会引起偏差2介质不均引起的偏离:如胶体溶液、乳浊液、悬浮液等会对光散射。3由于化学反应引起的偏离:A 、解离B 、络合反应C 、其他反应4显色反应干扰消除的方法 A 、控制溶液的酸度 B 、加入掩蔽剂:测定汞离子时加入EDTA 掩蔽Bi(Ⅲ)的干扰。 C 、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如铬天青S 测+3Al 时,用抗坏血酸还原干扰的+ 3Fe D 、选择合适的参比 E 、增加显色剂用量 F 、分离 3、吸光度测量的误差 若绝对误差ΔT=±0.01,则有: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精)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应用分光光度法对共存组分进行不分离定量测定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双波长法,三波长法,导数光谱法、差谱分析法及多组分分析法等方法,其快速,简便的优点使这些方法在实用分析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以双波长法的应用为最多,该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要高于其它方法,是对共存组分不分离定量测定的有效方法之一。 实用中的双波长法主要采用等吸收波长法和系数倍增法两种分析方法,下面就其基本原理和应用作以介绍:一、等吸收波长法 1、基本原理 图 1是同一组分三个不同浓度供试液的吸收光谱图,经典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测定通常是在被测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处进行测定,根据兰伯一比耳定律,其吸光度值与被测组分的浓度 C 成正比,即: 依(3式测定被测组分 a ,则可完全消除 b 组分的干扰,达到共存组分不分离进行定量测定的目的。 2、影响因素 (1测定波长和组合波长的选择应使被测组分的△A 值尽可能大,以增加测定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2测定波长和组合波长应尽可能选择在光谱曲线斜率变化较小的波长处,以减小波长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干扰组分等吸收波长(组合波长的选择必须精确,只有其△A 值等于零时才能完全消除干扰,否则会引入测定误差。为此,在实用分析中,都是先配制一个干扰组分b 的供试液,在仪器上准确找出等吸收波长 ,然后再对样品进行测定。 3 应用实例

等吸收波长法的一个典型应用实例为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抗菌消炎药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含有磺胺甲噁唑(SMZ 和甲氧苄(TMP 两个成分,其吸收光谱见图 3。 当测定 SMZ 时,选择其最大吸收波长 257nm 为测定波长,可以在干扰组分 TMP 的光谱曲线上 304nm 附近找到等吸收波长为组合波长消除其干扰;当测定 TMP 时,选择 239nm 为测定波长,可以在干扰组分 SMZ 的光谱曲线上 295nm 附近找到等吸收波长为组合波长消除其干扰,分别对 SMZ 和 TMP 进行含量测定。 二、系数倍增法 1 基本原理 当测定被测组分时,并非都能在干扰组分的光谱曲线上找到等吸收波长(见图 4,这时,如果能在干扰组分 b 的光谱曲线上找到对应于被测组分 a 光谱曲线无吸收的组合波长 λ2,即可采用系数倍增法进行测定。 设被测组分的测定波长为λ1,在此波长处被测组分 a 和干扰组分 b 均有吸收,在组合波长λ2处,被测组分 a 无吸收而干扰组分 b 有吸收,用干扰组分 b 的对照品在λ1和λ2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其比值为一常数 K ,可按下式计算,求得被测组分的吸光度值,再计算其含量。 2 影响因素 (1测定波长与组合波长应尽可能选择在光谱曲线斜变化较小的波长处,以减小波长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组合波长λ2必须选择在被测组分无吸收干扰组分有吸收的波长处,这时共存组分在组合波长λ2处测得的吸光度值为干扰组分的净吸光度值。

不同分光光度计的分类及应用领域

1、不同分光光度计的分类及应用领域 分光光度计分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不同的分类有不同的应用领域: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冶金、地质环保、食品、医疗、化工、农林等行业的材料分析及质量控制部门进行常量、微量金属(半金属)元素分析的有力工具,是生产、教育、科研单位分析实验室的比备常规仪器之一。 荧光分光光度计是用于扫描液相荧光标记物所发出的荧光光谱的一种仪器。应用于科研、化工、医药、生化、环保以及临床检验、食品检验、教学实验等领域。 可见分光光度计具有透射比,吸光度,浓度直接测定,有自动调0%τ,100%τ功能.能选配5cm 光径比色架及2.3.5cm矩形比色皿扩大测定范围.可选配PC软件包,经RS232C联结PC机,打印机实施功能扩大.广泛应用于治金、治药、食品工业、医药,卫生,化工,学校,生物化学,石油化工, ,质量控制,,环境保护及科研实验室等化学分析等 红外分光光度计. 一般的红外光谱是指2.5-50微米(对应波数4000--200厘米-1)之间的中红外光谱,这是研究研究有机化合物最常用的光谱区域。红外光谱法的特点是:快速、样品量少(几微克-几毫克),特征性强(各种物质有其特定的红外光谱图)、能分析各种状态(气、液、固)的试样以及不破坏样品。红外光谱仪是化学、物理、地质、生物、医学、纺织、环保及材料科学等的重要研究工具和测试手段,而远红光谱更是研究金属配位化合物的重要手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该仪器操作简单、功能完善、可靠性高,在国内居领先水平。该仪器操作简单、功能完善、可靠性高,可广泛用于药品检验、药物分析、环境检测、卫生防疫食品、化工、科研等领域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生产、科研、教学的必备仪器。

第七章吸光光度法

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 1.与化学分析法相比,吸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①灵敏度高 ②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 ③ 准确度较高 ④ 应用广泛 2.何谓复合光、单色光、可见光和互补色光?白光与复合光有何区别? 答:⑴复合光指由不同单色光组成的光; 单色光指其处于某一波长的光; 可见光指人的眼睛所能感觉到的波长范围为400-750 nm 的电磁波; 将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若可形成白光,它们称为互补色光; ⑵ 白光是是一种特殊的复合光,它是将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而成有复合光。 3.简述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及物理意义,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答:确定前提为:①入射光为平行单色光且垂直照射;② 吸光物质为均匀非散射体系;③吸光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④辐射与物质之间的作用仅限于光吸收过程,无荧光和光化学现象发生。 其物理意义如下:当一束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A 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 及吸收层厚度 b 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 Kbc T I I A t ===1lg lg 0 4.摩尔吸收系数κ在光度分析中有什么意义?如何求出κ值?κ值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答:⑴摩尔吸光系数κ在光度分析中的意义: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L 和吸收层厚度为 1cm 时,吸光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光度。 (2)在吸光物质的浓度适宜低时,测其吸光度A ,然后根据bc A =κ计算而求得。 (3) κ值受入射光的波长,吸光物质的性质、溶剂、温度、溶液的组成、仪器灵敏度等因素的影响。 5.何谓吸光度和透射比,两者的关系如何? 答:吸光度A 是指入射光强度I 0与透射光强度I t 的比值的对数值。 透射比T 是指透射光强度I t 与入射光强度I 0的比值。 两者的关系如下:T I I A t 1lg lg 0== 6.在光度法测定中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 答:⑴物理因素:①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②非平行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③ 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 ⑵化学因素:①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的偏离 ② 化学反应引起的偏离。 消除这些影响的方法:采用性能较好的单色器 采用平行光束进行入射,改造吸光物质使之为均匀非散射体系,在稀溶液进行,控制解离度不变,加入过量的显色剂并保持溶液中游离显色剂的浓度恒定。 7.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哪些?各部件的作用是什么? 答: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系统、信号显示系统。 光源能提供具有足够发射强度、稳定且波长连续变化的复合光。 单色器的作用是从光源发出的复合光中分出所需要的单色光。

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最佳答案 1.接通电源,打开仪器开关,掀开样品室暗箱盖,预热10分钟。 2.将灵敏度开关调至“1”档(若零点调节器调不到“0”时,需选用较高档。) 3.根据所需波长转动波长选择钮。 4.将空白液及测定液分别倒入比色杯3/4处,用擦镜纸擦清外壁,放入样品室内,使空白管对准光路。 5.在暗箱盖开启状态下调节零点调节器,使读数盘指针指向t=0处。 6.盖上暗箱盖,调节“100”调节器,使空白管的t=100,指针稳定后逐步拉出样品滑竿,分别读出测定管的光密度值,并记录。 7.比色完毕,关上电源,取出比色皿洗净,样品室用软布或软纸擦净 分光光度计使用的外部环境要求 分光光度计属于精密仪器,应当妥善保管和精心维护,这样才能保证分光光度计长期使用、长期的稳定可靠、测量精度高。元析公司在多年的生产和应用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套在一定环境下维护分光光度计的经验,具体如下: 1、环境温度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在15-30摄氏度之间,这样能保持电器件稳定工作,不易老化,使分光光度计不易损坏,灯源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若条件不容许,在高温的情况下,缩短开机时间,高效使用分光光度计,使电器件不要长期保持在高温下。在低温下,使预热时间比常温下的预热时间要长,这样能保证在仪器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2、环境湿度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在60%以下,这样能保证光度计内部的光学件和电器件不易受潮、腐蚀、和上霉。若条件不容许,在高湿度和低湿度的情况尽量保持通风。 3、环境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洁净,打扫环境时动作不宜太大,不要扬起灰尘,打扫之前用防尘罩盖上分光光度计,不要让灰尘进入分光光度计内部。 以上仅就仪器使用的外部环境作了描述,以供使用用户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