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控制电路

反馈控制电路
反馈控制电路

第九章 反馈控制电路

9.1 锁相环路由 鉴相器 、 环路滤波器 和 压控振荡器 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 用于实现两个电信号相位同步,即可实现无频率误差的频率跟踪 。

9.2 实现AGC 的方法主要有改变发射级电流I E 和改变放大器的负载两种。

9.3 简述AGC 电路的作用。

解:AGC 的作用是当输入信号变化很大时,保持接收机的输出信号基本稳定。即当输入信号很弱时,接收机的增益高;当输入信号很强时,接收机的增益低。

9.4 图1所示的锁相环路,已知鉴相器具有线性鉴相特性,试述用它实现调相信号解调的工作原理。

图1 锁相环路

解:调相波信号加到鉴相器输入端,当环路滤波器(LF )带宽足够窄,调制信号不能通过LF ,则压控振荡器(VCO )只能跟踪输入调相波的中心频率c ω,所以()o c t t ?ω=,而

Ωm ()cos ()()()cos ()()cos cos i c p e i o p D d e d p t t m t

t t t m t

u t A t A m t U t ?ω????=+Ω=-=Ω==Ω=Ω

所以,从鉴相器输出端便可获得解调电压输出。

9.5 锁相直接调频电路组成如图2所示。由于锁相环路为无频差的自动控制系统,具有精确的频率跟踪特性,故它有很高的中心频率稳定度。试分析该电路的工作原理。

图2 锁相直接调频电路组成图

解:用调制信号控制压控振荡器的频率,便可获得调频信号输出。在实际应用中,要求调制信号的频谱要处于低通滤波器通带之外,并且调制指数不能太大。这样调制信号不能通过低通滤波器,故调制信号频率对锁相环路无影响,锁相环路只对VCO平均中心频率不稳定所引起的分量(处于低通滤波器之内)起作用,使它的中心频率锁定在晶体振荡频率上。

9.6 如图例3所示为某晶体管收音机检波电路,问:

1. 电阻R L1、R L2是什么电阻?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连接方式?

2. 电路中的元件R、C是什么滤波器,其输出的U AGC电压有何作用?

3. 若检波二极管VD开路,对收音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

图3 晶体管收音机检波电路

图3具有AGC的收音机检波电路

解:1. 电阻R L1、R L2是检波器得直流负载电阻,采用这种连接方式目的是减小检波器交、直流负载电阻值得差别,避免产生负峰切割失真。

2. R、C构成低通滤波器,其输出的U AGC电压送到收音机前级控制调谐放大器的增益,实现自动增益控制。

3. 若检波二极管VD开路,则收音机收不到任何电台。

9.7 锁相环路与自动频率控制电路实现稳频功能时,哪种性能优越?原因是什么?

解:锁相环路稳频效果优越。这是由于一般的AFC技术存在着固有频率误差问题(因为AFC是利用误差来减小误差),往往达不到所要求的频率精度,而采用锁相技术进行稳频时,可实现零偏差跟踪。

9.8 画出锁相环路的组成框图并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解:锁相环路的系统框图如图4所示。

图4 锁相环路的组成框图

锁相环路是由鉴相器PD(Phase Detector)、环路滤波器LF(Loop Filter)和压控振荡器VCO 组成的,其中LF 为低通滤波器。各部分功能如下:

(1)鉴相器PD :鉴相器是一个相位比较器,完成对输入信号相位与VCO 输出信号相位进行比较,得误差相位)()()(t t t o i e ???-=。

(2)环路滤波器LF :环路滤波器(LF)是一个低通滤波器(LPF),其作用是把鉴相器输出电压u d (t)中的高频分量及干扰杂波抑制掉,得到纯正的控制信号电压u c (t)。

(3)压控振荡器VCO :压控振荡器是一种电压-频率变换器,它的瞬时振荡频率o ω(t)是用控制电压u c (t)控制振荡器得到,即用u c (t) 控制VCO 的振荡频率,使i ω与o ω的相位不断减小,最后保持在某一预期值。

9.9 锁相环路调频波解调器原理电路如图例3所示,试分析其解调过程。

图5 锁相环路调频波解调器原理框图

解:设输入调频波为

)](sin[])(sin[)(t t w U dt t u K t w U t u o im f i im FM ?+=+=?Ω

])()()(1?Ω+-=dt t u K w w t f o i ?

式中,i w 为调频波中心频率;0w 为VCO 固定频率。当VCO 的频率锁定在i w 时,有

)()(1t u K dt

t d f Ω=? 此时VO 的输入信号,即解调器输出电压u o (t)正比于

)()(1t u K dt t d f Ω=?,故从环路滤波器的输出就可以得到调频波解调信号。

开关电源拓扑电压模式与电流模式的比较

开关电源拓扑电压模式与电流模式的比较 作者:罗伯特.曼诺 Unitrode公司的IC公司拥有自成立以来一直活跃在前沿的发展控制电路来实现国家的最先进的级数在电源技术。在多年来许多新产品已推出使设计人员能够在易于应用新的创新电路拓扑结构。由于每一种新的拓扑声称提供改进过的这以前是可用的,它是合理的期望一些混乱将与引进的UCC3570的生成 - 一种新的电压模式控制器介绍我们告诉了近10年后世界上目前的模式是这样的优越方法。 但事实却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拓扑结构是最适合所有的应用程序。此外,电压模式控制如果更新了现代化的电路和工艺的发展 - 大有作为今天的高性能用品的设计师和是一个可行的竞争者为电源设计人员的重视。要回答的问题是,它的电路拓扑结构最好是为一个特定的应用程序时,必须从的每一种方法的两个优点和缺点的认识。下面的讨论尝试这样做以一致的方式为这两个电源的控制算法。 电压模式控制这是用于在第一开关的方法调节器的设计和它服务的行业以及为多年本电压模式配置。这种设计的主要特点是:有一个单一的电压反馈路径,以脉冲宽度调制,通过比较所执行的以恒定的倾斜波形电压误差信号。电流限制必须分开进行。 电压模式控制的优点有: 1.单个反馈回路更易于设计和分析。 2.大振幅锯齿波为一个稳定的调制过程提供良好的噪声容限。 3. 低阻抗功率输出为多路输出电源提供更佳交叉调整。 电压模式控制的缺点: 1.任何改变线路或负载必须首先被检测作为输出的变化,然后由校正反馈回路。 这通常意味着响应速度慢。 2.输出滤波器将两个极点的控制循环要求无论是占主导地位的极低频滚降在误 差放大器或在补偿加零。 3.补偿是通过进一步复杂化,即环增益随输入电压而变化。 电流模式控制上述的缺点是相对显著,因为,设计师们在它的介绍非常积极地考虑所有被缓解电流模式控制这种拓扑结构。如可以看到的从图2中,基本电流模式的图 控制使用振荡器只能作为一个固定频率时钟和斜坡波形被替换为从输出电感电流产生的信号。 而这种控制技术提供的优点包括以下内容: 1. 由于电感电流上升与输入电压 - 武定一个斜坡,这个波形会回应马上到线电压的变化,消除双方的延迟反应和增益变化与输入电压变化。 2. 由于误差放大器现在用命令的输出电流而不是电压,输出电感的影响被最小化现在的过滤器只提供一个单极到反馈回路(至少在感兴趣的正常区域)。这允许在可比的电压模式电路更简单补偿和更高的增益带宽。 3. 电流模式电路额外的好处包括固有的脉冲逐脉冲限流仅仅通过钳位误差放大器的命令,当多个功率单元并联共享以及提供方便的负荷。 而改进提供了电流模式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项技术在设计过程中还带有其独特的一套必须解决的问题。一些这些清单已概述如下: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与答案解析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理论 (A/B 卷 闭卷)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5分)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给定值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 输入 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 扰动 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 s ,则G(s)为 G 1(s)+G 2(s)(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 阻尼比=ξ ,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 。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 6、根轨迹起始于 极点 ,终止于 零点或无穷远 。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8、PI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 性能。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分) 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3、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 ) A 、稳定; B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 C 、临界稳定; D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分析电流控制型开关电源方案

分析电流控制型开关电源方案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电子设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而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电源,进入80年代计算机电源全面实现了开关电源化,率先完成计算机的电源换代,进入90年代开关电源相继进入各种电子、电器设备领域,程控交换机、通讯、电子检测设备电源、控制设备电源等都已广泛地使用了开关电源,更促进了开关电源技术的迅速发展。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晶体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开关电源一般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IC和MOSFET构成。开关电源和线性电源相比,二者的成本都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而增长,但二者增长速率各异。线性电源成本在某一输出功率点上,反而高于开关电源,这一成本反转点。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得开关电源技术在不断地创新,这一成本反转点日益向低输出电力端移动,这为开关电源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电压控制型开关电源会对开关电流失控,不便于过流保护,并且响应慢、稳定性差。与之相比,电流控制型开关电源是一个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能克服电流失控的缺点,并且性能可靠、电路简单。据此,我们用UC3842芯片设计了一个电流控制型开关电源。为了提高输出电压的精度,系统没有采用离线式结构,而采用直接反馈式结构。本系统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电磁兼容性和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

工业、家电、视听和照明设备。 电流控制型开关电源的原理框图 电流型控制是针对电压型控制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在保留了电压控制型的输出电压反馈控制部分外,又增加了一个电流反馈环节,其原理框如图1所示。 图1 电流控制型开关电源的原理框图 电流控制型开关电源是一个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内环为电流控制环,外环为电压控制环。当U O变化导致UF变化,或I变化导致US变化时,从而改变UO,达到输出电压稳定的目的。 电流型控制芯片UC3842 UC3842 采用固定工作频率脉冲宽度可控调制方式,共有8 个引脚,各脚功能如下:①脚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外接阻容元件用于改善误差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特性;②脚是反馈电压输入端,此脚电压与误差放大器同相端的2.5V 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产生误差电压,从而

反馈控制电路

反馈控制电路 一、自动增益控制(AGC) 1、AGC电路的作用与组成 (1) 作用 当输入信号变化时,保证输出信号幅度基本恒定。包括: ①能够产生一个随输入信号大小而变化的控制电压,即AGC电压(±UAGC); ②利用AGC电压去控制某些级的增益,实现AGC。 (2) 组成——具有AGC电路的接收机框图 2、AGC电压的产生 (1) 平均值式AGC电路 中频信号电压经检波后,除得到所需音频信号之外,还得到一个平

均直流分量。音频信号由RL2两端取出。平均直流分量(反映了输入信号的幅度)从C3两端取出,经低通后,作为AGC电压,加到中放管上去控制中放的增益。

(2) 延迟式AGC电路 V1、R7和C4组成AGC检波电路,运放A为直流放大器,UREF为延迟电平。当输入信号较小时,AGC不起作用。当输入信号较大时,AGC将起作用。可见,该AGC电路具有延迟功能

3、实现AGC的方法 (1) 改变发射极电流IE 正向AGC 反向AGC (2) 改变放大器负载 由于放大器的增益与负载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改变负载就可以控制放大器的增益 。 (3) 改变放大器的负反馈深度 通过控制负反馈的深度来控制放大器的增益。

6.2 自动频率控制(AFC) 1、AFC的工作原理 2、组成 3、工作原理 4、AFC的应用:调幅接收机中的AFC系统 具有AFC电路的调频发射机一、AFC——电路组成

作用:自动控制振荡器频率稳定 组成:鉴相器、低通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 标准频率fr;输出频率fo;误差电压uD(t) ;直流控制电压 uC(t)。 二、AFC——工作原理 压控振荡器的输出频率fo与标准频率fr在鉴频器中进行比较,当fo=fr时,鉴频器无输出,压控振荡器不受影响;当fo≠fr时,鉴频器即有误差电压输出,其大小正比于(fo-fr),经低通滤波器滤除交流成分后,输出的直流控制电压uc(t),加到压控振荡器上,迫使压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fo与fr接近,而后在新的振荡频率基础上,再经历上述同样的过程,使误差频率进一步减小,如此循环下去,最后fo和fr的误差减小到某一最小值△f时,自动微调过程停止,环路

电压电流反馈控制模式

电压、电流的反馈控制模式 现在的高频开关稳压电源主要有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电源的输入电压、电流等信号在作为取样控制信号时,大多需经过处理。针对不同的控制模式其处理方式也不同。下面以由VDMOS开关器件构成的稳压正激型降压斩波器为例,讲述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的发展过程、基本工作原理、电路原理示意图、波形、特点及应用要`氪,以利于选择应用及仿真建模研究。 (1)电压反馈控制模式 电压反馈控制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高频开关稳压电源刚刚开始发展而采用的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与一些必要的过电流保护电路相结合,至今仍然在工业界被广泛应用。如图1(a)所示为Buck降压斩波器的电压模式控制原理图。电压反馈控制模式只有一个电压反馈闭环,且采用的是脉冲宽度调制法,即将经电压误差放大器放大的慢变化的直流采样信号与恒定频率的三角波上斜坡信号相比较,经脉冲宽度调制得到一定宽度的脉冲控制信号,电路的各点波形如图1(a)所示。逐个脉冲的限流保护电路必须另外附加。电压反馈控制模式的优点如下。 ①PWM三角波幅值较大,脉冲宽度调节时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裕量。 ②占空比调节不受限制。 ③对于多路输出电源而言,它们之间的交互调节特性较好。 ④单一反馈电压闭环的设计、调试比较容易。 ⑤对输出负载的变化有较好的响应调节。 电压反馈控制模式的缺点如下。 ①对输入电压的变化动态响应较慢。当输入电压突然变小或负载阻抗突然变小时,因为主电路中的输出电容C及电感L有较大的相移延时作用,输出电压的变小也延时滞后,而输出电压变小的信息还要经过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补偿电路延时滞后,才能传至PWM比较器将脉宽展宽。这两个延时滞后作用是动态响应慢的主要原因。 ②补偿网络设计本来就较为复杂,闭环增益随输入电压而变化的现象使其更为复杂。 ③输出端的LC滤波器给控制环增加了双极点,在补偿设计误差放大器时,需要将主极点低频衰减,或者增加一个零点进行补偿。 ④在控制磁芯饱和故障状态方面较为麻烦和复杂。 改善及加快电压模式控制动态响应速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增加电压误差放大器的带宽,以保证其具有一定的高频增益。但是这样容易受高频开关噪声干扰的影响,需要在主电路及反馈控制电路上采取措施进行抑制或同相位衰减平滑处理。另一种是采用电压前馈控制模式。电压前馈控制模式的原理图如图1(b)所示。用输入电压对电阻、电容(Rt、Ctt)充电,以产生具有可变化的上斜坡的三角波,并且用它取代传统电压反馈控制模式中振荡器产生的固定三角波。此时输入电压变化能立刻在脉冲宽度的变化上反映出来,因此该方法明显提高了由输入电压的变化引起的动态响应速度。在该方法中对输入电压的前馈控

DCDC电流反馈

DCDC电流反馈 电流模式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采样Nmos管的正向压降,(或者用一个采样电阻和他串联),这个采样电压经过电流采样放大器后就得到电压斜坡,即电压越大,斜坡越大;电压越小,斜坡越小;(这个怎么有点类似于电压前馈的作用)。PWM比较器的另一个引脚接误差放大器的输出; 注意上面是一个锯齿波,因此从P管才电流,只有D的时间导通,所以是锯齿波不是三角波。另外还要在加上Vramp,这个会改变,电压变化的斜率。保持稳定。 当斜坡电压达到控制电压是,PWM比较器输出低电平;从而将上管关闭,进而减小上管导通的时间,从而减小电流流过的大小; 从这个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到,这个过程中LC二阶网络不参与整个环路,因此电感L并不存在于二阶滤波网络中,就已发挥控制作用了。所以这个电流反馈的网络控制形式和电压反馈还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在电流环路中,没有了LC二阶的谐振点; 电感/开关管的斜坡电流和PWM比较器的输入电压斜坡成比例,因此电压和电流可以相互转换; 次谐波不稳定的发生条件:占空比接近或者大于50%,变换器工作在CCM模式,通常在最小输入电压时,尽力排除发生次谐波不稳定的可能性; 增益图中有个莫名的尖峰,这就是次谐波不稳定所导致的。这一点远大于穿越频率。 从电路上分析:那么需要引入的就是foundamentals of power eclectrics chapter 11.

那么之所以选择上面的电流模式分解, 第一步是说明在电流连续模式,且稳定的模式下,是怎么的情况,得到斜率和占空比的关系;第二步是说明在电流连续的模式,且不稳定的模式下,是怎么情况,由于电流反馈是在电流不稳定有扰动的情况下,那么就是在第二种情况下,所以要求D小于0.5; 所以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来,如果在电压输输出高的情况下,比如1.6V的时候,可能出现 不稳定的情况,通常电压都是在低压的情况0.9,1.8v,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逆变器的两种电流型控制方式

逆变器的两种电流型控制方式 摘要:研究分析了逆变器的两种双环瞬时反馈控制方式——电流型准PWM控制方式和三态DPM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方式,介绍其工作原理,分析比较其动态和静态性能,并给出具体实现电路及系统仿真结果。 关键词:PWM逆变器功率变换器控制 On Two Types of Current Programmed Control Topologies for Inverters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types of current programmed instant control modes for inverters, PWM and hysteresis type.Principl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 Realization circuit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Keywords:PWM, Inverter, Power converter, Control 中图法分类号:TN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19 2713(2000)12-642-03 电流型双环控制技术在DC/DC变换器中广泛应用,较单电压环控制可以获得更优良的动态和静态性能[3]。其基本思路是以外环电压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内环电流给定,检测电感(或开关)电流与之比较,再由比较器的输出控制功率开关,使电感和功率开关的峰值电流直接跟随电压调节器的输出而变化。如此构成的电流、电压双闭环变换器系统瞬态性能好、稳态精度高,特别是具有内在的对功率开关电流的限流能力。逆变器(DC/AC变换器)由于交流输出,其控制较DC/DC变换器复杂得多,早期采用开关点预置的开环控制方式[1],近年来瞬时反馈控制方式被广泛研究,多种各具特色的实现方案被提出,其中三态DPM(离散脉冲调制)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方式性能优良,易于实现。本文将电流型PWM控制方式成功用于逆变器控制,介绍其工作原理,与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方式比较动态和静态性能,并给出仿真结果。 1三态DPM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方式 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方式有多种实现形式[1,2,4,5],其中三态DPM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性能较好且易于实现[1]。参照图1,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检测滤波电感电流iL,产生电流反馈信号if。if与给定电流ig相比较,根据两个电流瞬时值之差来决定单相逆变桥的4个开关在下一个开关周期中的导通情况:ig-if>h时(h见图1,为电流滞环宽度,可按参考文献[1]P64式5 2选取)S1、S4导通,UAB=+E,+1状态;ig-if-h时S2、S3导通,UAB="-"E,-1状态;|ig-if|h时S1、S3或S2、S4导通,UAB="0,"0状态。两个D触发器使S1~S4的开关状态变化只能发生在周期性脉冲信号CLK(频率2f)的上升沿,也就是说开关点在时间轴上是离散的,且最高开关频率为f。 仿真和实验表明,iL正半周,逆变器基本上在+1和0状态间切换,而iL负半周,逆变器基本上在-1和0状态间切换,只有U0过零点附近才有少量的+1和-1之间的状态跳变,从而使输出脉动减小。 2电流型准PWM控制方式

反馈电路详解

第六章反馈放大电路 第一节反馈的概念和分类 1. 反馈的基本概念 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 1.1 反馈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反馈是指把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反馈网络,用一定的方式送回到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以影响输入电量的过程。 1.2 反馈的基本类型反馈的分类: ( 1)反馈产生的途径: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2)反馈信号: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反馈信号中只含有直流分量的称为直流反馈,反馈信号中只含有交流分量的称为交流反馈。 3)反馈的作用效果:负反馈与正反馈 反馈信号X F送回到输入回路与原输入信号X I 共同作用后,使净输入信号X ID比没有引入反馈时减小,有X ID=X I -X F, 称这种反馈为负反馈;另一种是使净输入信号X ID比没有引入反馈时增加了,有 X ID=X I- X F,称这种反馈为正反馈。 反馈极性的判定——瞬时极性法, 步骤: (1)首先在基本放大器输入端设定一个递增( 或递减) 的净输入信号, (2)在上述设定下, 推演出反馈信号的变化极性。 (3)判定在反馈信号的影响下, 净输入信号的变化极性。若该极性与前面设定的变化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若相同, 则为正反馈。 (4)反馈的信号取样的方式: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a) 电压反馈反馈信号是输出电压的一部分或全部,即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正比,称为电压反馈, (b) 电流反馈如果反馈信号是输出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即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正比,称为电流反馈,。 (c) 判断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的方法判断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时,常用“输出短路法”,即假设负载短路 ( R L=0),使输出电压 v o=0,看反馈信号是否还反馈信号还存在。若存在,则说明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比例,是电压反馈;若反馈信号不存在了,则说明反馈信号不是与输出电压成比例,而是和输出电流成比例,是电流反馈。 判定方法之二——按电路结构判定:在交流通路中, 若放大器的输出端和反馈网络的取样端处在同一个放大器件的同一个电极上, 则为电压反馈;否则是电流反馈。

运动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运动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 对例题3.8设计的双闭环系统进行设计和仿真分析,仿真时间10s 。具体要求如下: 在一个由三相零式晶闸管供电的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已知电动机的额定数据为:60=N P kW , 220=N U V , 308=N I A , 1000=N n r/min , 电动势系数e C =0.196 V·min/r , 主回路总电阻R =0.18Ω,变换器的放大倍数s K =35。电磁时间常数l T =0.012s,机电时间常数m T =0.12s,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i T 0=0.0025s,转速反馈滤波时间常数n T 0=0.015s 。额定转速时的给定电压(U n * )N =10V,调节器ASR ,ACR 饱和输出电压U im * =8V,U cm =7.2V 。 系统的静、动态指标为:稳态无静差,调速范围D=10,电流超调量i σ≤5% ,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n σ≤10%。试求: (1)确定电流反馈系数β(假设起动电流限制在1.3N I 以内)和转速反馈系数α。 (2)试设计电流调节器ACR.和转速调节器ASR 。 (3)在matlab/simulink 仿真平台下搭建系统仿真模型。给出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过程中转速调节器积分部分不限幅与限幅时的仿真波形(包括转速、电流、转速调节器输出、转速调节器积分部分输出),指出空载起动时转速波形的区别,并分析原因。 (4)计算电动机带40%额定负载起动到最低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σn 。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5)估算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的时间,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6)在5s 突加40%额定负载,给出转速调节器限幅后的仿真波形(包括转速、电流、转速调节器输出、转速调节器积分部分输出),并对波形变化加以分析。

反馈控制电路

第九章 反馈控制电路 9.1 锁相环路由 鉴相器 、 环路滤波器 和 压控振荡器 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 用于实现两个电信号相位同步,即可实现无频率误差的频率跟踪 。 9.2 实现AGC 的方法主要有改变发射级电流I E 和改变放大器的负载两种。 9.3 简述AGC 电路的作用。 解:AGC 的作用是当输入信号变化很大时,保持接收机的输出信号基本稳定。即当输入信号很弱时,接收机的增益高;当输入信号很强时,接收机的增益低。 9.4 图1所示的锁相环路,已知鉴相器具有线性鉴相特性,试述用它实现调相信号解调的工作原理。 图1 锁相环路 解:调相波信号加到鉴相器输入端,当环路滤波器(LF )带宽足够窄,调制信号不能通过LF ,则压控振荡器(VCO )只能跟踪输入调相波的中心频率c ω,所以()o c t t ?ω=,而 Ωm ()cos ()()()cos ()()cos cos i c p e i o p D d e d p t t m t t t t m t u t A t A m t U t ?ω????=+Ω=-=Ω==Ω=Ω 所以,从鉴相器输出端便可获得解调电压输出。 9.5 锁相直接调频电路组成如图2所示。由于锁相环路为无频差的自动控制系统,具有精确的频率跟踪特性,故它有很高的中心频率稳定度。试分析该电路的工作原理。 图2 锁相直接调频电路组成图

解:用调制信号控制压控振荡器的频率,便可获得调频信号输出。在实际应用中,要求调制信号的频谱要处于低通滤波器通带之外,并且调制指数不能太大。这样调制信号不能通过低通滤波器,故调制信号频率对锁相环路无影响,锁相环路只对VCO平均中心频率不稳定所引起的分量(处于低通滤波器之内)起作用,使它的中心频率锁定在晶体振荡频率上。 9.6 如图例3所示为某晶体管收音机检波电路,问: 1. 电阻R L1、R L2是什么电阻?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连接方式? 2. 电路中的元件R、C是什么滤波器,其输出的U AGC电压有何作用? 3. 若检波二极管VD开路,对收音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 图3 晶体管收音机检波电路 图3具有AGC的收音机检波电路 解:1. 电阻R L1、R L2是检波器得直流负载电阻,采用这种连接方式目的是减小检波器交、直流负载电阻值得差别,避免产生负峰切割失真。 2. R、C构成低通滤波器,其输出的U AGC电压送到收音机前级控制调谐放大器的增益,实现自动增益控制。 3. 若检波二极管VD开路,则收音机收不到任何电台。 9.7 锁相环路与自动频率控制电路实现稳频功能时,哪种性能优越?原因是什么? 解:锁相环路稳频效果优越。这是由于一般的AFC技术存在着固有频率误差问题(因为AFC是利用误差来减小误差),往往达不到所要求的频率精度,而采用锁相技术进行稳频时,可实现零偏差跟踪。 9.8 画出锁相环路的组成框图并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解:锁相环路的系统框图如图4所示。 图4 锁相环路的组成框图

电流模式与电压模式

电源变换器中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相互转化 adlsong 摘要摘要::本文先简单的介绍了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的工作原理和这两种工作模式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然后探讨了理想的电压模式利用输出电容ESR 取样加入平均电流模式和通过输入电压前馈加入电流模式的工作过程。也讨论了电流模式在输出轻载或无负载时,在使用大的电感或在占比大于0.5加入斜坡补偿后,系统会从电流模式进入电压模式工作过程。 关键词关键词::电流模式,电压模式,转化,斜坡补偿 Mutual Variation between Current Mode and V oltage Mode in Power Supply Converter (AOS Semiconductor Co., Ltd., Shanghai 201203) Abstract: The operation principle and features of current mode and voltage mode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converter at voltage mode will own good dynamic performances of current mode when current signal via ESR of output capacitance or input voltage forward feedback is imposed into control loop of voltage mode. The converter at current mode will go into cycle. Key words: 目前,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是开关电源系统中常用的两种控制类型。通常在讨论这两种工作模式的时候,所指的是理想的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电流模式具有动态响应快、稳定性好和反馈环容易设计的优点,其原因在于电流取样信号参与反馈,抵消了由电感产生的双极点中的一个极点,从而形成单阶的系统;但正因为有了电流取样信号,系统容易受到电流噪声的干扰而误动作。电压模式由于没有电流取样信号参与反馈,系统也就不容易受到电流噪声的干扰。 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看似为电压模式的开关电源系统,即系统没有使用电流取样电阻检测电流信号,但也会采用其它的方式引入一定程度的电流反馈,从而提高系统动态响,如:利用输出电容ESR 取样加入平均电流模式,通过输入电压前馈加入电流模式。另一方面,看似为电流模式的开关电源系统,在输出轻载或无负载时,系统会从电流模式进入电压模式。在使用大的电感时,或在占比大于0.5加入斜坡补偿后,系统会从电流模式向电压模式过渡。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从而帮助工程师在遇到系统不稳定的时候从理论上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 电压模式的工作原理电压模式的工作原理 电压模式的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反馈环路只有一个电压环,电压外环包括电压误差放大器,反馈电阻分压器和反馈补偿环节。电压误差放大器的同相端接到一个参考电压Vref,反馈电阻分压器连接到电压误差放大器反相端V FB ,反馈环节连接到V FB 和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V C 。输出电压微小的变化反映到V FB 管脚,V FB 管脚电压与参考电压的差值被电压误差放大器放大,然后输出,输出值为V C 。

高频电子线路最新版课后习题解答第八章--反馈控制电路答案

第八章 思考题与习题 8.1 反馈控制电路中的比较器根据输入比较信号参量的不同,可分为 自动电平控制电路 、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和 自动相位控制电路 三种。 8.2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又称AGC ,比较器比较的参量是 电压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核心电 路是 可变增益放大器 。 8.3自动相位控制电路又称 锁相环,比较器比较的参量是 相位 。基本的锁相环路由 鉴相 器 、 环路低通滤波器和 压控振荡器 三部分组成。锁相环再锁定时,只有剩余相位 误差,而没有剩余 频率误差。 8.4 锁相环实际上是一个 相位反馈控制系统,当环路达到锁定状态时,输出信号与输入参考 信号两者的频率相等。 8.5 AGC 的作用是什么?主要的性能指标包括哪些? 答: AGC 电路可用于控制接收通道的增益,它以特性增益为代价,换取输入信号动态范围的扩大使输出几乎不随输入信号的强弱变化而变化。 其性能指标有两个:动态范围和响应时间。 8.6 AFC 的组成包括哪几部分,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AFC 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频率比较器、可控频率电路、中频放大器、鉴频器、滤波器。 工作原理:在正常情况下,接收信号的载波为s f ,本振频率L f ,频输出的中频为I f 。若由于某种不稳定因素使本振发生了一个偏移+L f ?。混频后的中频也发生同样的偏移,成为I f +L f ?,中频输出加到鉴频器的中心频率I f ,鉴频器就产生了一个误差电压,低通滤波器去控制压控振荡器,使压控振荡器的频率降低从而使中频频率减小,达到稳定中频的目的 8.7 比较AFC 和AGC 系统,指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解:二者都属于反馈控制系统,但AFC 是采用鉴频器,将输入的两个信号的频率进行比较,它所输出的误差电压与两个比较的频率源之间的频率差成正比,所以达到最后稳定状态时,两个频率之间存在稳态频率误差。而AGC 是将输出电压经过处理后反送到某一前端放大器控制该放大器的增益,以达到使输出电压基本不变的目的。 8.8 锁相与自动频率微调有何区别?为什么说锁相环路相当于一个窄带跟踪滤波器? 解:二者都是利用误差信号的反馈作用来控制被稳定的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但二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在锁相环路中,采用的是鉴相器,它所输出的误差电压与两个相互比较的频率源之间的相位差成正比,所以达到最后稳定(锁定)状态时,被稳定(锁定)的频率等于标准频率,但有稳态相位误差(剩余相差);在自动频率微调系统中,采用的是鉴频器,它所输出的误差电压与两个比较的频率源之间的频率差成正比,所以达到最后稳定状态时,两个频率之间存在稳态频率误差,即两个频率源的频率不能完全相等。从这一点来看,利用锁相环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频率控制。 之所以说“锁相环路相当于一个窄带跟踪滤波器”,是因为锁相环路的传递函数具有窄带低通特性,且锁相环具有理想的频率跟踪特性。 8.9 PLL 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我们可以用“稳”、“准”、“快”、“可控”、“抗扰”五大指标衡量PLL 的优劣。(a )“稳”是指环的稳定性。PLL 的稳定是它工作的前提条件,若环路由负反馈变成了正反馈,就不稳定了。理论分析表明,一、二阶环路是无条件千金之子环。(b )“准”是指环路的锁定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地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设计》论文 院(系)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针对直流调速系统理论设计与实际要求相差较大的现象,利用matlab/simulink 仿真平台对直流调速系统的理论设计结果进行仿真;通过系统仿真以灵活调节各项参数,从而获得理想的设计结果;实践表明,利用仿真技术可以大大地减少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强度。 关键词:直流调速 理论设计 系统仿真 一、直流调速系统的理论设计 1.1 系统组成及要求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整流装置供电,基本参数如下: 1、直流电动机:额定转速nN = 1200 r/min ,额定电压UN = 220V ,额定电流IN = 180A ,电动势系数Ce = 0.196V ·min/r ,电流允许过载倍数 λ =1.25;电动机电枢电阻Ra = 0.2Ω,回路总电感L = 20 mH ; 2、晶闸管整流装置放大倍数:Ks = 36; 3、电枢回路总电阻:R = 0.6 Ω; 4、机电时间常数:Tm = 0.22 s 。 设计要求:(1)稳态指标:无静差;(2)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σi ≤5%,启 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σ n ≤10%; 1.2、 电流调节器设计 1、确定时间常数。 (1)整流装置滞后时间常数 s T 三相桥式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 s T s 0017.0=;(2)

电流滤波时间常数oi T 三相桥式电路每个波头的时间是3.33ms ,为了基本滤平 波头,应该有 ms T oi 33.3)2~1(=,因此取 s T oi 002.0=;(3)电流环小时间常数 i T ∑ 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 s T T T oi s i 0037.0=+=∑。 图1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动态结构图 图2转速和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 2、确定将电流环设计成何种典型系统 根据设计要求:%5≤i σ,而且 1011.80037.0/03.0/<==∑i l T T ,因此设计成 典型I 型系统。 3、电流调节器的结构选择 电流调节器选用比例积分调节器(PI ),其传递函数为

反馈控制理论B

反馈控制理论B 项目作业 (第2周) 完成人:

完成时间:

1.安装Multisim软件,建立工作目录。借阅参考书或下载资料,列出资料目录;综述 Multisim是什么,能做什么。 解: 资料目录:NI_Circuit_Design_Suite_14_0_1_汉化破解版;NI_Circuit_Design_Suite_14_0_1.exe; Chinese-simplified;NI License Activator 1.2。 (1)Multisim是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2)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通过M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2.设计电路仿真方案,利用5个电阻元件验证KVL。 解: 根据KVL关系得,串联的元件我们视它为一条支路在一条支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结点电电流之和为0,一个回路中各处电压之和为0.电路设计及其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五电阻构成电路 由图中结果可得:结点1处电流之和I1+I2+I3=0,得出结论:结点处电流之和为0。同样,在回路1中,各支路电压U4+U5+U6=0,得出结论:回路中各处电压之和为0。KVL定律成立。 3.在Multisim中用三极管元件构建一个如图所示的分压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 [1] 计算其直流工作点Q相关各参数和交流增益; 解: 通过对静态工作点得计算得出下图3-11的结果

模拟电路中的反馈控制电路

模拟电路中的反馈控制电路的学习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王文川反馈控制电路分为自动幅度控制电路、自动频率控制电路和自动相位控制电路。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充分理解几种典型电路框图的原理和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大家都知道。对于职业教育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即使是预备技师班的学生(高中毕业、四年制),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枯燥的定义、纯理论的论述,运用图文并茂,理论与实际结合,使学生能够学到最基本的知识。例如: PD,LF,VCO 一一解释,让学生基本能够理解相位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 一、自动幅度控制电路 自动幅度控制电路中最典型的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它由主放大器、振幅检波、直流放大和比较器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主放大器、振幅检波、直流放大、比较器等。基本框图是:

通过对框图的详细讲解,尽可能的让学生理解它的基本原理,不作更深的计算,这样学生基本能够接受,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1.主要放大器 用于对输入信号的放大,通过比较器输出的控制信号,改变其增益的大小,进而达到稳定输出信号幅度的目的。通过三级电路的一级、一级的工作原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三级电路的连接,连接方式、连接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分析等等,有了一定的基本概念,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和兴趣。

2.振幅检波 (1)电路介绍: 介绍最基本的电路,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 (2)信号介绍: 介绍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就理解了振幅检波原理。 用于将主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变换为与载波幅度成比例的直流信号。

作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加一些计算,例如: 1. 检波效率h d t ωΩt m U u c a m0s cos )cos 1(+= h d <1,一般80% (一般是安排是课后) 3.直流放大 对振幅检波电路的弱信号进行放大,以达到比较器对输入信号的幅度要求。 (1) 首先介绍电路框图,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一些, (2) 再介绍一些基本电路,印象会更加深, )cos 1(a m 0d O Ωt m U u += η

开关电源电压型与电流型控制方式解析

开关电源电压型与电流型控制方式比较 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张刚 开关电源主要有两部分组成:控制器和功率级。功率级采用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电阻、电感、电容和变压器等实现期望电压输出。控制器实现期望输入电压的控制,是电源系统精度和稳定性的核心。其实质是控制PWM 的占空比实现期望输出,由于具体实现占空比调节的时反馈信号的取样方式不同,PWM 控制有电压型控制方式和电流型控制方式。网上总有网友对开关电源电压型控制与电流型控制的提问,回答的方式也各式各样,本人发表一下对该概念的理解,希望对同行有所裨益。 一、电压型控制方式 电压型控制方式出现较早, 该控制方式以电源的输出电压为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与给 定值的偏差经比较器放大后与锯齿波比较产生控制脉冲。电压型控制方式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V V r 图1 电压型PWM 控制原理图 电压型控制将输出电压与V R 参考电压V ref 的偏差信号e 经PI 型误差放大器与振荡器产生 的锯齿波进行比较,产生PWM 控制脉冲,其控制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电压型PWM 控制系统框图 PWM 的输出占空比正比于控制电压,也就决定了输出电压其输出波形如图3所示。

CLO CK V e V T Q 图3 电压型PWM 控制输出PWM 波形 电压型控制方式的优点是: 1)单闭环控制简化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高增益斜坡输入提高了系统的噪声抑制; 3)低阻抗输出提高了系统的互联能力; 电压型控制的缺点: 1)负载输出电压变化后才进行调节,滞后性较大; 2)输出加入滤波器,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二、电流型控制方式 电流型控制方式提出于80年代早期,在电压型控制的基础上,对电感电流增加一个内环,形成电压反馈信号组成外环,电压外环的输出偏差作为电流内环的给定,与电流反馈信号比较产生控制脉冲,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 图4 电流型PWM 控制系统框图 电流型控制方式的实现原理图如图5所示: V V r 图5 电流型PWM 控制原理图

电压电流反馈系统

技术创新 中文核心期刊《微计算机信息》(嵌入式与SOC)2007年第23卷第10-2期 360元/年邮局订阅号:82-946 《现场总线技术应用200例》 电子设计 1引言 对于调速指标要求不高(D≤20,S≥10%)的小容量直流调速系统来讲,在采用电压负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以电流正反馈补偿控制措施,可以使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接近转速负反馈的性能。因此,对该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稳定性进行全面分析讨论就尤为必要。 2电压负反馈和电流补偿调速控制 原理 由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转速方程可知,在转速不很低时,可忽略电枢两端压降,则直流电动机的转速与端电压近似成正比。因此,采用电压负反馈能够代替转速负反馈的作用,而电压的检测显然要比转速检测方便得多,这是由于采用电压负反馈只是用一个起分压作用的电位器作反馈检测元件就可以了。同时在电路中加入电流正反馈补偿控制使系统的性能与原来转速反馈系统基本相同。带电压负反馈和电流正反馈的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带电压负反馈和电流正反馈的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图中,UPE为电力电子变换器,主电路中串入电流取样电阻Rs,由IdRs取电流正反馈信号Ui。另外串接Rs的位置须使 IdRs的极性与转速给定信号Un*的极性一致,而与电压负反馈 信号Uu=γUd极性相反。电压负反馈和转速给定通过输入回路电阻R0引入到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而电流正反馈通过输入回路电阻R2引入到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定义电流正反馈系数β为: β=RoRs/R2 式中R0---运放器输入端转速给定和电压负反馈输入回 路电阻; R2---电流正反馈输入回路电阻。 图2电压负反馈和电流补偿系统的静态结构图 当负载增大而使静态速降有所增加时,电流正反馈信号Ui也随之增大,通过运算放大器使可控硅整流装置控制电压随之增大,进而补偿转速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时电压反馈信号必须经过滤波以后才能引入到运算放大器,因为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输出除了直流分量Ud之外,还含有交流分量,如果把交流分量引入到运算放大器,不但起不到调节作用,而且还会产生干扰,甚至会造成放大器局部饱和,从而破坏系统的正常 工作。其次,本电路适合于小容量调速系统,对于电动机容量较大、电压较高的系统最好改用隔离变压器输出电压反馈信号,使主电路与控制电路之间无直接电的联系,以确保系统能安全地 基于电压电流反馈的调速系统稳定性分析 Stabilityanalysisofvariablespeedsystembasedonvoltageandcurrentfeedback (1.四川大学;2.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申 昕 1,2 周新志 1 SHENXINZHOUXINZHI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电压负反馈和电流正反馈的直流调速控制原理,分析了带电压负反馈和电流补偿控制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着重分析和讨论了系统的稳定性,证明了全补偿的条件就是系统临界稳定的条件。并且就参数变化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作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电压负反馈;电流补偿;稳定性中图分类号:TP202+.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paperintroducesD.C.variablespeedcontrolprinciplebasedonelectriccurrentpositivefeedbackwithvoltagenegativefeedback,analysesthemathematicsmodelofvariablespeedcontrolsystemwithvoltagenegativefeedbackandcurrentcompensate, and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analysisanddiscussionofthesystem’ sstability,provestheconclusionthatconditionofcompletecompensateistheconditionofthesystemcriticalstability.andanalysescomprehensivelytheeffectofwhatthecontrolsystemaccept- edforparameter’ schange.Keywords:voltagenegativefeedback,currentcompensate,stability 文章编号:1008-0570(2007)10-2-0266-03 申昕:讲师硕士研究生 26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