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之三 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难点之三 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难点之三 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难点之三 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一、难点形成的原因

1、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定义把握不牢固,解题时不能灵活的应用。

2、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及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综合知识应用不熟练,只是了解大概,在解题过程中不能灵活应用;

3、圆周运动有一些要求思维长度较长的题目,受力分析不按照一定的步骤,漏掉重力或其它力,因为一点小失误,导致全盘皆错。

4、圆周运动的周期性把握不准。

5、缺少生活经验,缺少仔细观察事物的经历,很多实例知道大概却不能理解本质,更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很好的联系起来。 二、难点突破

(1)匀速圆周运动与非匀速圆周运动

a.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因为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圆周运动也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因为即使是匀速圆周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也是时刻变化的。

b.最常见的圆周运动有:①天体(包括人造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②核外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绕原子核的运动;③带电粒子在垂直匀强磁场的平面里在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④物体在各种外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作用下的圆周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只是速度方向改变,而速度大小不变。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其方向一定指向圆心。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分力,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其效果是改变速度的大小。

例1:如图3-1所示,两根轻绳同系一个质量m=0.1kg 的小球,两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轴上的A 、B 两处,上面绳AC 长L=2m ,当两绳都拉直时,与轴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当小球随轴一起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4rad/s 时,上下两轻绳拉力各为多少?

【审题】两绳张紧时,小球受的力由0逐渐增大时,ω可能出现两个临界值。

【解析】如图3-1所示,当BC 刚好被拉直,但其拉力T2恰为零,设此时角速度为ω1,AC 绳上拉力设为T1,对小球有:

mg T =?30cos 1 ①

30sin L ωm =30sin T AB 2

11②

代入数据得:

s rad /4.21=ω,

要使BC 绳有拉力,应有ω>ω1,当AC 绳恰被拉直,但其拉力T1恰为零,设此时角速度为ω2,BC 绳拉力为T2,则有

mg T =?45cos 2 ③

T2sin45°=m 22ωLACsin30°④

代入数据得:ω2=3.16rad/s 。要使AC 绳有拉力,必须ω<ω2,依题意ω=4rad/s>ω2,故

AC 绳已无拉力,AC 绳是松驰状态,BC 绳与杆的夹角θ>45°,对小球有:

图3-1

mg T =θcos 2

T2cos θ=m ω2LBCsin θ ⑤ 而LACsin30°=LBCsin45° LBC=2m ⑥ 由⑤、⑥可解得

N T 3.22=;01=T

【总结】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合外力一定指向圆心,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和垂直圆周平面的方向上的合外力必然为零。 (2)同轴装置与皮带传动装置

在考查皮带转动现象的问题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a 、同一转动轴上的各点角速度相等;

b 、和同一皮带接触的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这两点往往是我们解决皮带传动的基本方法。 例2:如图3-2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 ,a 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半径为4r ,小轮半径为2r ,b 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距离为r ,

c 点和

d 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A .a 点与b 点线速度大小相等

B .a 点与c 点角速度大小相等

C .a 点与d 点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D .a 、b 、c 、d 四点,加速度最小的是b 点

【审题】 分析本题的关键有两点:其一是同一轮轴上的各点角速度相同;其二是皮带不打滑时,与皮带接触的各点线速度大小相同。这两点抓住了,然后再根据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析】由图3-2可知,a 点和c 点是与皮带接触的两个点,所以在传动过程中二者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a =vc ,又v =ωR , 所以ωar =ωc·2r ,即ωa =2ωc .而b 、c 、d 三点在同

一轮轴上,它们的角速度相等,则ωb =ωc =ωd =21ωa ,所以选项B错.又vb =ωb·r = 21

ωar =2v a ,所以选项A 也错.向心加速度:aa =ωa2r ;ab =ωb2·r =(2ωa )2r =41ωa2r =41aa ;

ac =ωc2·2r =(21ωa )2·2r = 21ωa2r =21aa ;ad =ωd2·4r =(21

ωa )2·4r =ωa2r =aa .所以

选项C 、D 均正确。 【总结】该题除了同轴角速度相等和同皮带线速度大

小相等的关系外,在皮带传动装置中,从动轮的转动是静摩擦力作用的结果.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带动轮子转动,故轮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从动轮

图3-2

的切线与轮的转动方向相同;主动轮靠摩擦力带动皮带,故主动轮所受摩擦力 方向沿轮的切线与轮的转动方向相反。是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要是例1这种类型的呢?当然不是,当轮与轮之间不是依靠皮带相连转动,而是依靠摩擦力的作用或者是齿轮的啮合,如图3-3所示,同样符合例1的条件。 (3)向心力的来源

a .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情况时,切记在物体的作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外不要再添加一个向心力。

b .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一般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分析: ①确定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

②明确运动情况,包括搞清运动速率v ,轨迹半径R 及轨迹圆心O 的位置等。只有明确了上述几点后,才能知道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需的向心力大小( mv2/R )和向心力方向(指向圆心)。

③分析受力情况,对物体实际受力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画出受力图,确定指向圆心的合外力F (即提供向心力)。

④选用公式F=m R v 2

=mR ω2=mR 2

2?

?? ??T π解得结果。

c .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特点: ①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匀速圆周运动仅是速度方向变化而速度大小不变,故只存在向心加速度,物体受到外力的合力就是向心力。可见,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②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都会相应变化。求物体在某一点受到的向心力时,应使用该点的瞬时速度,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不仅大小随时间改变,其方向也不沿半径指向圆心。合外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或所有外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的矢量和)提供向心力,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沿轨道切线方向的分力,使物体产生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的大小。

③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小于所需要提供的向心力mv2/R 时,物体做离心运动。 例3:如图3-4所示,半径为R 的半球形碗内,有一个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A ,A 与碗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碗绕竖直轴OO/匀速转动时,物体A 刚好能紧贴在碗口附近随碗一起匀速转动而不发生相对滑动,求碗转动的角速度.

【审题】物体A 随碗一起转动而不发生相对滑动,则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ω就等于碗转动的角速度ω。物体A 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方向指向球心O ,故此向心力不是由重力而是由碗壁对物体的弹力提供,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重力平衡。

【解析】物体A 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 R

m F n 2

ω= 而摩擦力与重力平衡,则有:

mg

F n =μ

即:

μmg

F n =

由以上两式可得:

μωmg

R m =

2

图3-4

即碗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

R

g

μω=

【总结】分析受力时一定要明确向心力的来源,即搞清楚什么力充当向心力.本题还考查了摩擦力的有关知识:水平方向的弹力为提供摩擦力的正压力,若在刚好紧贴碗口的基础上,角速度再大,此后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不变,正压力变大。

例4:如图3-5所示,在电机距轴O为r处固定一质量为m的铁块.电机

启动后,铁块以角速度ω绕轴O匀速转动.则电机对地面的最大压力和

最小压力之差为__________。

【审题】铁块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是重力mg与轮对它

的力F的合力.由圆周运动的规律可知:当m转到最低点时F最大,当

m转到最高点时F最小。

【解析】设铁块在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电机对其作用力分别为F1和F2,

且都指向轴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在最高点:mg+F1=mω2r①

在最低点:F2-mg=mω2r②

电机对地面的最大压力和最小压力分别出现在铁块m位于最低点和最高点时,且压力差的大小为:ΔFN=F2+F1 ③由①②③式可解得:ΔFN=2mω2r

【总结】

(1)若m在最高点时突然与电机脱离,它将如何运动?

(2)当角速度ω为何值时,铁块在最高点与电机恰无作用力?

(3)本题也可认为是一电动打夯机的原理示意图。若电机的质量为M,则ω多大时,电机可以“跳”起来?此情况下,对地面的最大压力是多少?

解:(1)做初速度沿圆周切线方向,只受重力的平抛运动。

(2)电机对铁块无作用力时,重力提供铁块的向心力,则

mg=mω12r

即ω1=r

g

(3)铁块在最高点时,铁块与电动机的相互做用力大小为F1,则

F1+mg=mω22r

F1=Mg

即当ω2≥mr g

m

M)

(+

时,电动机可以跳起来,当ω2=mr g

m

M)

(+

时,铁块在最低点时电机对地面压力最大,则

F2-mg=mω22r

FN=F2+Mg

解得电机对地面的最大压力为FN=2(M+m)g

(4)圆周运动的周期性

利用圆周运动的周期性把另一种运动(例如匀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联系起来。圆周运动是一个独立的运动,而另一个运动通常也是独立的,分别明确两个运动过程,注意用时间相等来联系。

图3-5

在这类问题中,要注意寻找两种运动之间的联系,往往是通过时间相等来建立联系的。同时,要注意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因此往往有多个答案。

例5:如图3-6所示,半径为R 的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中心轴匀速转动,其正上方h 处沿OB 方向水平抛出一个小球,要使球与盘只碰一次,且落点为B ,则小球的初速度v =_________,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_________。

【审题】小球做的是平抛运动,在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圆盘做了一定角度的圆周运动。

【解析】①小球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

h =21gt2

则运动时间

t =

g h 2 又因为水平位移为R 所以球的速度

v =t R

=R ·h g 2

②在时间t 内,盘转过的角度θ=n ·2π,又因为θ=ωt 则转盘角速度:

ω=t n π

2?=2n πh 2g (n =1,2,3…)

【总结】上题中涉及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这两种不同的运动,这两种不同运动规律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常常用“时间”这一物理量把两种运动联系起来。

例6:如图3-7所示,小球Q 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当Q 球转到图示位置时,有另一小球P 在距圆周最高点为h 处开始自由下落.要使两球在圆周最高点相碰,则Q 球的角速度ω应满足什么条件?

【审题】下落的小球P 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小球Q 做的是圆周运动,若要想碰,必须满足时间相等这个条件。

【解析】设P 球自由落体到圆周最高点的时间为t ,由自由落体可得 21gt2=h

求得t=

g

h 2

Q 球由图示位置转至最高点的时间也是t ,但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 ,有

t=(4n+1)4T

(n=0,1,2,3……)

图3-6

图3-7

两式联立再由T=ωπ

2得 (4n+1)ωπ

2=

g

h 2

所以ω

=2π

(4n+1)

h 2g

(n=0,1,2,3……)

【总结】由于圆周运动每个周期会重复经过同一个位置,故具有重复性。在做这类题目时,应该考虑圆周运动的周期性。

(5)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1)如上图3-8所示,没有物体支撑的小球,在绳和轨道的约束下,在竖直平面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情况:

①临界条件:绳子或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做用:mg =m R v 2

?v 临界=

Rg 。

②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Rg ,当v >Rg 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

③不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v 临界(实际上球还没到最高点时就脱离了轨道)

(2)如图3-9球过最高点时,轻质杆对球产生的弹力情况: ①当v =0时,FN =mg (FN 为支持力)。 ②当0<v <Rg 时,FN 随v 增大而减小,且mg >FN >0,FN 为支

持力。 ③当v =Rg 时,FN =0。

④当v >

Rg 时,FN 为拉力,FN 随v 的增大而增大。

如图所示3-10的小球在轨道的最高点时,如果v≥

Rg 此时将脱

离轨道做平抛运动,因为轨道对小球不能产生拉力。

例7: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球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3-11所示。顶部有一小物体甲,今给它一个水平初速度gR v =0,

则物体甲将( )

图3-9

图3-10

图3-11

图3-8

A .沿球面下滑至M 点

B .先沿球面下滑至某点N ,然后便离开球面作斜下抛运动

C .按半径大于R 的新的圆弧轨道作圆周运动

D .立即离开半圆球作平抛运动

【审题】物体在初始位置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因为v0=

gR ,所以,球面支持力为零,又

因为物体在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所以运动速率将逐渐增大,若假设物体能够沿球面或某一大于R 的新的圆弧做圆周运动,则所需的向心力应不断增大。而重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逐渐减少,对以上两种情况又不能提供其他相应的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故不能提供不断增大的向心力,所以不能维持圆周运动。

【解析】物体应该立即离开半圆球做平抛运动,故选D 。 【总结】当物体到达最高点,速度等于

gR 时,半圆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零,所以接下来

物体的运动不会沿着半圆面,而是做平抛运动。 (6)圆周运动的应用

a.定量分析火车转弯的最佳情况。

①受力分析:如图所示3-12火车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水平指向圆心,成为使火车拐弯的向心力。 ②动力学方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tan θ=m r v 20

其中r 是转弯处轨道的半径,0v

是使内外轨均不受侧向力的最佳速度。

③分析结论:解上述方程可知

20

v =rgtan θ

可见,最佳情况是由

v 、r 、θ共同决定的。

当火车实际速度为v 时,可有三种可能, 当v =0v 时,内外轨均不受侧向挤压的力;

当v >0v 时,外轨受到侧向挤压的力(这时向心力增大,外轨提供一部分力); 当v <

v 时,内轨受到侧向挤压的力(这时向心力减少,内轨抵消一部分力)。

还有一些实例和这一模型相同,如自行车转弯,高速公路上汽车转弯等等

我们讨论的火车转弯问题,实质是物体在水平面的匀速圆周运动,从力的角度看其特点是:合外力的方向一定在水平方向上,由于重力方向在竖直方向,因此物体除了重力外,至少再受到一个力,才有可能使物体产生在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实际在修筑铁路时,要根据转弯处的半径r 和规定的行驶速度v0,适当选择内外轨的高度差,使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G 和支持力FN 的合力来提供,如上图3-12所示.必

图3-12

须注意,虽然内外轨有一定的高度差,但火车仍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因此向心力是沿水

平方向的,而不是沿“斜面”向上,F=Gtg θ=mgtg θ,故mgtg θ=m r v 20

b.汽车过拱桥

汽车静止在桥顶与通过桥顶是否同种状态?不是的,汽车静止在桥顶、或通过桥顶,虽然都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但前者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后者合力不为零。

汽车过拱桥桥顶的向心力如何产生?方向如何?汽车在桥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如图3-13所示,向心力由二者的合力提供,方向竖直向下。 运动有什么特点?①动力学方程: 由牛顿第二定律

G -1F =m r v 2

解得1F =G -m mg =r v 2-r v m

2

②汽车处于失重状态

汽车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1F <mg ,对桥的压力小于重力.这也是为什么桥一般做成拱形的原因.

③汽车在桥顶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rg

根据动力学方程可知,当汽车行驶速度越大,汽车和桥面的压力越小,当汽车的速度为

rg

时,压力为零,这是汽车保持在桥顶运动的最大速度,超过这个速度,汽车将飞出桥顶,做平抛运动。 另:

c .人骑自行车转弯

由于速度较大,人、车要向圆心处倾斜,与竖直方向成φ角,如图3-14所示,人、车的重力mg 与地面的作用力F 的合力作为向心力.地面的作用力是地面对人、车的支持力FN 与地面的摩擦力的合力,实际上仍是地面的摩擦力作为向心力。

由图知,F 向=mgtan φ=m r v 2

2.圆锥摆

摆线张力与摆球重力的合力提供摆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如图3-15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细线连接着,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试分析其角速度ω的大小。 对小球而言,只受两个力:重力mg 和线的拉力T .这两个力的合力mgtan α提供向心力,半径r =Lsin α,所以由F =mr ω2得,mgtan α=mLsin α·ω2

图3-14

图3-15

图3-13

整理得ω=αcos ?L g

可见,角速度越大,角α也越大。 3.杂技节目“水流星”

表演时,用一根绳子两端各拴一个盛水的杯子,演员抡起杯子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杯口朝下,但水不会流下,如图所示,这是为什么?

分析:以杯中之水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 向=m r v 2

,此时重力G 与FN 的合力充当了向心力即F 向=G +FN 故:G +FN =m r v 2

由上式可知v 减小,F 减小,当FN =0时,v 有最小值为gr 。

讨论:

①当mg =m r v 2

,即v =

gr 时,水恰能过最高点不洒出,这就是水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

件;

②当mg >m r v 2

,即v <

gr 时,水不能过最高点而不洒出;

③当mg <m r v 2

,即v >

gr 时,水能过最高点不洒出,这时水的重力和杯对水的压力提

供向心力。

例8:绳系着装有水的水桶,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水的质量m =0.5 kg ,绳长L =60 cm ,求:

①最高点水不流出的最小速率。

②水在最高点速率v =3 m/s 时,水对桶底的压力。

【审题】当v0=

gR 时,水恰好不流出,要求水对桶底的压力和判断是否能通过最高点,

也要和这个速度v 比较,v>v0时,有压力;v=v0时,恰好无压力;v ≤v0时,不能到达最高点。

【解析】①水在最高点不流出的条件是重力不大于水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即mg <

L mv 2

则最小速度v0=

gR =gL =2.42 m/s 。

图3-16

②当水在最高点的速率大于v0时,只靠重力提供向心力已不足,此时水桶底对水有一向下的压力,设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

F +mg =m L v 2

得:F =2.6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水对水桶的作用力F ′=-F =-2.6 N ,即方向竖直向上。

【总结】当速度大于临界速率时,重力已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所缺部分由桶底提供,因此桶底对水产生向下的压力。

例2:汽车质量m 为1.5×104 kg ,以不变的速率先后驶过凹形路面和凸形路面,路面圆弧半径均为15 m ,如图3-17所示.如果路面承受的最大压力不得超过2×105 N ,汽车允许的最大速率是多少?汽车以此速率驶过路面的

最小压力是多少?

【审题】首先要确定汽车在何位置时对路面的压力最大,

汽车经过凹形路面时,向心加速度方向向上,汽车处于超重状态;经过凸形路面时,向心加速度向下,汽车处于失重状态,所以汽车经过凹形路面最低点时,汽车对路面的压力最大。 【解析】当汽车经过凹形路面最低点时,设路面支持力为FN1,受力情况如图3-18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

有FN1-mg =m R v 2

要求FN1≤2×105 N

解得允许的最大速率vm =7.07 m/s

由上面分析知,汽车经过凸形路面顶点时对路面压力最小,设为FN2,如图3-19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FN2=R mv 2m

解得FN2=1×105 N 。

【总结】汽车过拱桥时,一定要按照实际情况受力分析,沿加速度方向列式。 (7)离心运动 离心现象条件分析 ①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具有惯性,总是想沿着切线方向运动,只是由于向心力作用,

图3-17 图3-18 图3-19

第3讲 圆周运动

限时规范训练 [基础巩固题组] 1.如图所示,乘坐游乐园的翻滚过山车时,质量为m 的人随过山车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山车在最高点时人处于倒坐状态,全靠保险带拉住,没有保险带,人就会掉下来 B .人在最高点时对座位不可能产生大小为mg 的压力 C .人在最低点时对座位的压力等于mg D .人在最低点时对座位的压力大于mg 解析:选D .人过最高点时,F N +mg =m v 2 R ,当v ≥gR 时,即使人不用保险带也不会 掉下来,当v =2gR 时,人在最高点时对座位产生的压力为mg ,A 、B 错误;人在最低点时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人此时对座位的压力大于mg ,C 错误,D 正确. 2.(2019·江苏卷)(多选)如图所示,摩天轮悬挂的座舱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座舱的质量为m ,运动半径为R ,角速度大小为ω,重力加速度为g ,则座舱( ) A .运动周期为2πR ω B .线速度的大小为ωR C .受摩天轮作用力的大小始终为mg D .所受合力的大小始终为m ω2R 解析:选BD .座舱的周期T =2πR v =2π ω,A 错.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ωR , B 对.座舱做匀速圆周运动,摩天轮对座舱的作用力与重力大小不相等,其合力提供向心力,合力大小为F 合=m ω2R , C 错, D 对. 3.如图所示,在双人花样滑冰运动中,有时会看到被男运动员拉着的女运动员离开地面

在空中做圆锥摆运动的精彩场面,目测体重为G 的女运动员做圆锥摆运动时和水平冰面的夹角约为30°,重力加速度为g ,估算知该女运动员( ) A .受到的拉力为G B .受到的拉力为2G C .向心加速度为3g D .向心加速度为2g 解析:选B .对女运动员受力分析如图所示,F 1=F cos 30°,F 2=F sin 30°,F 2=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ma ,所以a =3g ,F =2G ,B 正确. 4.风速仪结构如图(a)所示.光源发出的光经光纤传输,被探测器接收,当风轮旋转时,通过齿轮带动凸轮圆盘旋转,当圆盘上的凸轮经过透镜系统时光被挡住.已知风轮叶片转动半径为 r ,每转动n 圈带动凸轮圆盘转动一圈.若某段时间Δt 内探测器接收到的光强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则该时间段内风轮叶片( ) A .转速逐渐减小,平均速率为4πnr Δt B .转速逐渐减小,平均速率为 8πnr Δt C .转速逐渐增大,平均速率为4πnr Δt D .转速逐渐增大 ,平均速率为 8πnr Δt 解析:选B .根据题意,从题图(b)可以看出,在Δt 时间内,探测器接收到光的时间在增长,凸轮圆盘的挡光时间也在增长,可以确定圆盘凸轮的转动速度在减小;在Δt 时间内可以看出有4次挡光,即凸轮圆盘转动4周,则风轮叶片转动了4n 周,风轮叶片转过的弧长为l =4n ×2πr ,转动速率为:v =8πnr Δt ,故选项B 正确. 5.如图所示,有一竖直转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转轴上的A 点有一长为l 的绳子系有质量为m 的小球.要使小球在随转轴匀速转动的同时又不离开光滑的水平面,则A 点到水平面的高度h 最小为( )

牛顿运动定律典型例题分析报告

牛顿运动定律典型例题分析 基础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要点: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 (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要点: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

F x=ma x,F y=ma y,F z=ma z; (4)牛顿第二定律F=ma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2.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4.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 (1)确定研究对象; (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 (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场力; (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别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 5.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失重的物体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mg+ma.;

《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高一年级物理《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子 洲 中 学 艾娜

高一年级物理《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是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二章《研究圆周运动》的第3节《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二、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①突出科学的探究性和物理学科的趣味性; 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念;注重了循序渐进性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自然过渡到理性认识。 (二)、设计理念 本节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感兴趣的,要使学生顺利掌握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主动探究和归纳,就成为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利用“六步教学法”:教师主导——提出问题;学生探求——发现问题;主体互动——研究问题;课堂整理——解决问题;课堂练习——巩固提高;反思小结——信息反馈,为学生准备了导学提纲,重视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 (三)教材分析 本节是《研究圆周运动》这一章的核心,它既是圆周运的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具体应用,也是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升华,它也将为学习后续的万有引定律应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等内容作知识与方法上的准备。 本节通过对自行车、交通工具等具体事例的分析,理解圆周运动规律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在本节教学内容中,圆周运动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向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向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四)学情分析 本人任教的学生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对物理学科特别是紧密联系生活的内容特感兴趣。而且学生已经学完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理论知识,将会在极大的好奇心中学习本节内容,只是缺乏对实际圆周运动的深度分析,还没有能将其上升至理论高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016-二轮复习专题3(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1.(2015·新课标全国Ⅰ·18)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1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1和L2,中间球网高度为h.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v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图1 A.L 12g 6h <v <L 1g 6h B.L 14g h <v < (4L 21+L 22)g 6h C.L 12g 6h <v <12 (4L 21+L 22)g 6h D.L 14 g h <v <12 (4L 21+L 22)g 6h 2.(多选)(2015·浙江理综·19)如图2所示为赛车场的一个水平“U ”形弯道,转弯处为圆心在O 点的半圆,内外半径分别为r 和2r .一辆质量为m 的赛车通过AB 线经弯道到达A ′B ′线,有如图所示的①、②、③三条路线,其中路线③是以O ′为圆心的半圆,OO ′=r .赛车沿圆弧路线行驶时,路面对轮胎的最大径向静摩擦力为F max .选择路线,赛车以不打滑的最大速率通过弯道(所选路线内赛车速率不变,发动机功率足够大),则( )

图2 A.选择路线①,赛车经过的路程最短 B.选择路线②,赛车的速率最小 C.选择路线③,赛车所用时间最短 D.①、②、③三条路线的圆弧上,赛车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3.(2015·海南单科·14)如图3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四分之一圆弧ab和抛物线bc组成,圆弧半径Oa水平,b点为抛物线顶点.已知h=2 m,s= 2 m.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 图3 (1)一小环套在轨道上从a点由静止滑下,当其在bc段轨道运动时,与轨道之间无相互作用力,求圆弧轨道的半径;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典型例题精选讲解解析

2012牛顿运动定律典型精练 基础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 x =ma x ,F y =ma y ,F z =ma z ;(4)牛顿第二定律F=ma 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 顿(定义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 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 2.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4.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1)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场力;(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别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 5.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失重的物体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 ,即F N =mg -ma ,当a=g 时,F N =0,即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6、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3)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微观粒子。 二、解析典型问题 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 牛顿第二定律F=ma 是矢量式,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解题时,可以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 练习1、如图1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 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对人受力分析,他受到重力mg 、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作用,如图1所示.取水平向右 为x 轴正向,竖直向上为y 轴正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macos300, 0 图1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及实例分析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及实例分析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是变速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除外),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在不断发生变化,运动过程复杂,合外力不仅要改变运动方向,还要改变速度大小,所以一般不研究任意位置的情况,只研究特殊的临界位置──最高点和最低点。 一、两类模型——轻绳类和轻杆类 1.轻绳类。运动质点在一轻绳的作用下绕中心点作变速圆周运动。由于绳子只能提供拉力而不能提供支持力,质点在最高点所受的合力不能为零,合力的最小值是物体的重力。所以:(1)质点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质点达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刚好为零,质点在最高点 的向心力全部由质点的重力来提供,这时有,式中的是小球通过最高点的 最小速度,叫临界速度;(2)质点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3)当质点的速度小于这一值时,质点运动不到最高点高作抛体运动了;(4)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质点在最低点的速度不得小于,质点才能运动过最高点;(5)过最高点的最小向心加速度。 2.轻杆类。运动质点在一轻杆的作用下,绕中心点作变速圆周运动,由于轻杆能对质点提供支持力和拉力,所以质点过最高点时受的合力可以为零,质点在最高点可以处于平衡 状态。所以质点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零,(1)当时,轻杆对质点有竖直向上的支持 力,其大小等于质点的重力,即;(2)当时,;(3)当,质点的重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杆对质点有指向圆心的拉力;且拉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4)当时,质点的重力大于其所需的向心力,轻杆对质点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支持力随的增大而减小,;(5)质点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最低点的速度,才能运动到最高点。过最高点的最小向心加速度。

教材分析案例——牛顿运动定律1

教材分析案例——牛顿运动定律1 【地位和作用】 本部分讲述牛顿运动定律及其简单的应用,属于力学的重点知识要求。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地面上一般物体的运动到航天飞机的飞行,无不留下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印象。掌握好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对学生正确认识、解释和探索客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结构】 在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介绍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什么是惯性。 第二单元:第二节至第四节,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第三单元:第五节,讲牛顿第三定律:能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第四单元:第六节,介绍力学单位制:理解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分析和疑难点解析】 本章着重介绍三个牛顿运动定律,从人类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认识历史引入,强调对定律本身的理解,以期学生对定律有全面、清楚的认识。 1.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是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人类正确认识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同样,学生在认识这一问题时,也有许多错误直觉的干扰。第一节从人类认识的历史讲起,也是希望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充分注意。并由此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认识它的重要意义。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不同论点,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本思路、主要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研究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有多种做法,教材中所用的装置比较简单,课堂演示也比较可靠。只是在分析小车受到的水平拉力时,要注意不使学生产生错误概念,书中用了“可以认为等于砝码所受重力的大小”,并在页末加了标注:这是一个连接体问题,只有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时,才“可以认为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等于砝码所受重力的大小”而在此处尚无法进行严格讨论。但要让学生知道,并在第七章中给以证明。 3.教材中牛顿第二定律是从实验总结出来的,根据大量的实验归纳出规律是人们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教材分三节由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就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对此有所认识。因此,认真做好演示和学生实验十分重要。

专题三 圆周运动检测题

专题三 圆周运动 一、选择题 1. (2010衡阳高一检测)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匀速圆周运动就是匀速运动 B .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C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D .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答案:D 。 2.(2010荆州高一检测)关于向心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体因为做圆周运动才受到向心力 B .向心力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C .向心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力的合力,也可以是其中某个力的分力 D .向心力只改变物体线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改变物体线速度的大小 答案:A 。 3. (2010银川高一检测)在水平面上,小猴拉着小滑块做匀速圆周运动,O 点为圆心,能正确地表示小滑块受到的牵引力F 及摩擦力f F 的图是( ) 答案:A 。 4. (2010嘉兴高一检测)在公路上常会看到凸形和凹形的路面,如图所示。 一质量为m 的汽车,通过凸形路面的最高处时对路面的压力为N 1,通过凹形路面最低处时对路面的压力为N 2,则( ) A .N 1 > mg B .N 1 < mg C .N 2 = mg D .N 2 < mg 答案:B 。 5.(2010忻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拖拉机后轮的半径是前轮半径的两倍,A 和B 是前轮和后轮边缘上的 点,若车行进时轮与路面没有滑动,则( ) A .A 点和B 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2 B .前轮和后轮的角速度之比为2∶1 C .两轮转动的周期相等 D .A 点和B 点的向心加速度相等

答案:B 。 6. (2010天津高一检测)有一个惊险的杂技节目叫“飞车走壁”,杂技演员骑摩托车先在如图所示的大 型圆筒底部作速度较小、半径较小的圆周运动,通过逐步加速,圆周运动的半径逐步增大,最后能以较大 的速度在竖直的壁上作匀速圆周运动,这时使车子和人整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 ) A .圆筒壁对车的静摩擦力 B .筒壁对车的弹力 C .摩托车本身的动力 D .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 答案:B 。 7.(2010南安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将一单摆拉到摆线呈水平位置后静止释放,在P 点有钉子阻止OP 部分的细线移动,当单摆运动到此位置受阻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摆球的线速度突然增大 B .摆球的角速度突然增大 C .摆球的向心加速度突然增大 D .摆线的张力突然增大 答案:A 。 8.(2010安福高一检测)汽车沿水平圆跑道行驶,跑道半径为R 。地面对汽车的最大静摩擦力是车重的1 n 。那么车速不应大于 ( ) A . g nR B .gR C .g nR ?? ? ? ?12 D .gR n ?? ? ? ?12 【解析】选D 。汽车沿水平圆跑道行驶,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当速度达到最大时,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 心力,根据题意有:R v m m g n m 2 1 =,所以21 )(1n gR gR n v m == ,D 正确。 9.(2010福州高一检测)2008年 8月19日晚,北京奥运会男子体操单杠决赛在国家体育 馆举行,中国四川小将邹凯(下图)以高难度的动作和出色的发挥以16.20分夺得金牌,小将邹凯做“单臂大回环”时,用一只手抓住单杠,伸展身体,以单杠为轴作圆周运动。此过程中,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手臂受到的拉力至少约...为(忽略空气阻力取g=10m/s 2 )( ) A .50N B .500N C .2500N D .5000N 答案:C 。 10.(2010台州高一检测)一箱土豆在转盘上随转盘以角速度ω做匀速圆

圆周运动实例分析

圆周运动实例分析 广州南沙东涌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定量分析汽车转弯时的向心力由谁提供。 2.能定量分析汽车过拱形桥最高点和凹形桥最低点的压力问题。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生活中较简单的圆周运动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应用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运用生活中的几个事例,激发学习兴趣、求知欲和探索动机;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观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圆周运动以及向心力的基本知识,并且生活中有很多圆周运动,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一些有关圆周运动的感性认识,但他们还不是很清楚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应该由谁来充当,,也不能理性的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际的圆周运动的情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三.重点难点 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生活中较简单的圆周运动问题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 向同学们提出以下问题:1.物体做圆周运动受到的合外力是否为0? 2.向心力它是恒力还是变力以及向心力的公式? 3.生活中有哪些运动是圆周运动?引出本节课《圆周运动实例分析》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知识点:(1)汽车转弯问题(2)汽车过拱形桥问题 (1)汽车转弯的问题 1.汽车在水平路面转弯: 汽车在水平面转弯时,向心力由哪个力来提供?为什么汽车转弯时,要减速慢行? 通过PPT呈现汽车转弯时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汽车转弯时的向心力由静摩擦力提供,通过分析可知,汽车转弯时 ,车速越大,所需向心力越大,因此,转弯时,必须减速慢行。 例题讲解; 例1.在一段半径为R的圆弧形水平弯道上,已知地面对汽车轮胎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车重的μ倍 ,则汽车转弯时的 安全速度是多少?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

牛顿运动定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 xxx 一、教材分析 1、这节课的地位与作用 这节课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前两节探究和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展示了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学习这节课的目的: (1)知道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 (2)学会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进一步加强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的能力 (4)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学习求解动力学问题的基础知识。同时,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关心生活,对物理规律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感兴趣。 三、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主要问题。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感受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表达、描述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问题的解题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牛顿运动定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难点及突破 (1)重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解题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正交分解法的应 用。 五、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 通过布置课前预习探究,达到回顾已学知识的目的,主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有两大难点,一是受力分析,二是运动分析。由于学生对运动学公式已经学过去较长时间,难免有所遗忘。所以,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回顾已学知识是必须的。 2.课堂互动。 在课堂互动中将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引领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感受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快乐,体会与同学互动学习、一起探究的成功喜悦。课堂互动的核心内容是对两个例题的处理。在该环节中,时时不忘规范化解题的教学要求和思想渗透。 3.应用练习。 练习题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落实,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六、教学过程 引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牛顿运动定律成功地展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给我们解决了合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那么,我们能否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或者说根据物体运动情况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呢? 新课: 案例1设神州5号载人飞船火箭组合体的质量为500t,若点火启动后的加速度为8.6m/s2,不考虑飞船火箭组合体运动中的质量变化和受到的阻力,求飞船火箭组合体受到的推力。(g 取10m/s2)。 分析:在这道题中,已知载人飞船火箭组合体启动后的加速度a,求飞船火箭组合体受到的推力。它属于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应该具备的知识(多媒体展示)以神州5号载人飞船火箭组合体为研究对象。点火启动后,它受到推力F和重力G两个力的作用,由它们的合力产生加速度a。现已知加速度和质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得F。 既然已知运动情况能求出物体的受力情况,那么反过来如果已知受力情况如何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呢?先来看我们要具备的知识(多媒体展示)下面我们就将这个思路在下面这道题中来用一下,让大家再次来体会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案例2 2001年12月7日,一场突然降临的大雪,是北京的街道出现了严重的堵车情况,

高考专题复习:圆周运动(精选.)

圆周运动 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条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总是和速度方向垂直并指向圆心。 2.描述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物理量 (1)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物理量有线速度v 、角速度ω、周期T 、转速n 、向心加速度a 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多是用半径r 联系在一起的。如:T r r v πω2= ?=,2 2224T r r r v a πω===。要注意转速n 的单位为r/min ,它与周期的关系为n T 60=。 (2)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中,对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均适用的公式有: ωωv r r v a ===22 ,公式中的线速度v 和角速度ω均为瞬时值。只适用于匀速圆周运动 的公式有:2 24T r a π= ,因为周期T 和转速n 没有瞬时值。 例题1.在图3-1中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 ,a 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 ,小轮的半径为2r 。 b 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 。 c 点和 d 点分别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 .a 点与b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 .a 点与b 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 .a 点与c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 .a 点与d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练习 1.如图3-4所示的皮带转动装置,左边是主动轮,右边是一个轮轴,2:1:=c A R R ,3:2:=B A R R 。假设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皮带轮边缘上的A 、B 、C 三点的角速度之比是 ;线速度之比是 ;向心加速度之比是 。 2.图示为某一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的半径为r 1,从动轮的半径为r 2。已知主动轮做顺时针转动,转速为n ,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 图3-1 4r 2r r r a b c d 图3-4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 教学 知识目标 1、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理解向心力公式,进一步明确匀速圆周运动的产生条件,掌握向心力公式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来源的能力. 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明确提出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任何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接着详细介绍了火车转弯和汽车过拱桥两个常见的实际问题.后面又附有思考与讨论,开拓学生的思维. 教法建议 1、培养学生分析向心力来源的能力,分析问题时,要首先引导学生对做周围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

到求出物体沿半径方向受到的合外力,就是提供给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培养学生运用物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讨论(结合动画或课件),引导学生从中领悟掌握运用向心力公式的思路和方法.即:第一: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第二:运用向心力公式计算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第三:由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向心力,列出方程 3、可多举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向心力可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单独提供,也可由它们的合力提供. 4、在讲述汽车过拱桥的问题时,汽车做的是变速圆周运动,对此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向学生指出:在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各位置受到的向心力分别产生了物体通过各位置的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公式仍是适用的.但要注意,对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只有在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向心力才是合外力.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指出:此问题中出现的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大于或小于车重的现象,是发生在圆周运动中的超重或失重现象. 教学 教学 教学 主要设计: 一、讨论向心力的来源:

第3讲 圆周运动

第3讲 圆周运动 知识要点 一、匀速圆周运动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相等,就是匀速圆周运动。 2.特点: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加速运动。 3.条件: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 二、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 三、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1.作用效果: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2.大小:F n =ma n =m v 2r =mω2r =m 4π2T 2r =mωv =4π2mf 2r 。 3.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时刻在改变,即向心力是一个变力。 4.来源:向心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还可以由一个力的分力提供。 四、离心现象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外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基础诊断 1.如图1所示,a、b是地球表面上不同纬度上的两个点,如果把地球看做是一个球体,a、b两点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这两个点具有大小相同的() 图1 A.线速度 B.加速度 C.角速度 D.轨道半径 答案 C 2.(多选)一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4 m/s,转动周期为2 s,则() A.角速度为0.5 rad/s B.转速为0.5 r/s C.轨迹半径为4 πm D.加速度大小为4π m/s 2 答案BCD 3.[人教版必修2·P25·T3改编]如图2所示,小物体A与水平圆盘保持相对静止,跟着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受力情况是() 图2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向心力 C.重力、支持力、指向圆心的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向心力、摩擦力 答案 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检测-专题强化三:圆周运动的综合分析

专题强化:圆周运动的综合分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某公园里的过山车驶过轨道的最高点时,乘客在座椅里面头朝下,人体颠倒,若轨道半径为R ,人体重为mg ,要使乘客经过轨道最高点时对座椅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则过山车在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 A.0 B.gR C.2gR D.3gR 2.某飞行员的质量为m ,驾驶飞机在竖直面内以速度v 做匀速圆周运动,圆的半径为R ,在圆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比较,飞行员对座椅的压力在最低点比最高点大(设飞行员始终垂直于座椅的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 ) A.mg B.2mg C.mg +m v 2 R D.2m v 2R 3.(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内侧做圆周运动.圆环半径为R ,小球经过圆环内侧最高点时刚好不脱离圆环,则其通过最高点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 A.小球对圆环的压力大小等于mg B.重力mg 充当小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C.小球的线速度大小等于gR D.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等于g 4.(多选)如图所示,长为l 的轻杆,一端固定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光滑的水平轴上,使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关于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 A.v 的最小值为gl

B.v由零逐渐增大,向心力也增大 C.当v由gl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弹力逐渐增大 D.当v由gl逐渐减小时,杆对小球的弹力逐渐增大 5.(多选)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弯管处于竖直平面内,其中管道半径为R.现有一个半径略小于弯管横截面半径(远小于R)的光滑小球在弯管里运动,当小球通过最高点时速率为v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A.若v0=gR,则小球对管内壁无压力 B.若v0>gR,则小球对管内上壁有压力 C.若0 g l tan θ时,b绳将出现弹力 D.若b绳突然被剪断,则a绳的弹力一定发生变化

201X-201x高中物理第5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5.4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学案沪科版必修1

5.4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 [目标定位] 1.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学会处理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受力情况→F 合――→F 合=ma 求a , ???? ? s =v 0 t +12at 2 v t =v 0 +at v 2 t -v 2 =2as →求得s 、v 0、v t 、t . 例 1 如图1所示,质量m = 2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F =8 N 、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的拉力, 已知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求: 图1 (1)画出物体的受力图,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 s 末的速度大小; (3)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 s 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解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由图可得:? ?? F cos θ-μN =ma F sin θ+N =mg 解得:a =1.3 m/s 2,方向水平向右 (2)v t =at =1.3×5 m/s=6.5 m/s

(3)s =12at 2=1 2 ×1.3×52 m =16.25 m 答案 (1)见解析图 1.3 m/s 2,方向水平向右 (2)6.5 m/s (3)16.25 m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运动情况――――――――→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a ――→F 合=ma 受力情况. 例2 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通常的舱门外还设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乘客就可以沿斜面迅速滑行到地面上.若某型号的客机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为4.0 m ,构成斜面的气囊长度为5.0 m .要求紧急疏散时,乘客从气囊上由静止下滑到地面的时间不超过2.0 s(g 取10 m/s 2),则: (1)乘客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2)气囊和下滑乘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多少? 解析 (1)由题意可知,h =4.0 m ,L =5.0 m ,t =2.0 s. 设斜面倾角为θ,则sin θ=h L . 乘客沿气囊下滑过程中,由L =12at 2得a =2L t 2,代入数据得a =2.5 m/s 2. (2)在乘客下滑过程中,对乘客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沿x 轴方向有mg sin θ-f =ma , 沿y 轴方向有N -mg cos θ=0, 又f =μN ,联立方程解得 μ=g sin θ-a g cos θ ≈0.92. 答案 (1)2.5 m/s 2 (2)0.92 针对训练1 质量为0.1 kg 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弹性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3 4.设球受到的 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取g =10 m/s 2,求: 图2 (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 的大小;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北京市密云县第二中学蔡小娟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倡导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倡导情景设置、师生交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一个研究者. 学习任务分析: 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有关圆周运动的问题是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进一步应用,是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学习机械能和电学知识的基础,通过实例分析求解,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特别要掌握几个模型及条件. 一、培养学生分析向心力来源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物体沿半径方向受到的合外力,就是提供给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二、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例题的分析与讨论(结合动画或课件),引导学生从中领悟、掌握运用向心力公式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者分析: 一、学生学完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论知识,尚缺乏实际的应用,对定律的理解还比较粗浅,本节课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场景,利于学生的理解、消化. 二、本节课来源于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但学生对相关新事物、新情况的了解较为片面,不能很好地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使其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那么这个力或这个合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2.能理解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 3.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对离心现象的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 重点难点

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三) 1.(圆锥摆模型)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悬点相同,如图9所示,A运动的半径比B的大,则() A.A所需的向心力比B的大 B.B所需的向心力比A的大 C.A的角速度比B的大 D.B的角速度比A的大 2.如图所示,固定的锥形漏斗内壁是光滑的,内壁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和B,在各自不同的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物理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速度v A>v B B.角速度ωA>ωB C.向心力F A>F B D.向心加速度a A>a B 3.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有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A的线速度必定大于球B的线速度 B.球A的角速度必定小于球B的角速度 C.球A的运动周期必定小于球B的运动周期 D.球A对筒壁的压力必定大于球B对筒壁的压力 4.如图所示,一根细线下端拴一个金属小球P,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金属块Q上,Q放在带小孔的水平桌面上.小球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圆锥摆).现使小球在一个更高一些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上未画出),两次金属块Q都保持在桌面上静止.则后一种情况与原来相比较,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小球P运动的周期变大 B.小球P运动的线速度变大 C.小球P运动的角速度变大 D.Q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变大 5.质量不计的轻质弹性杆P插在桌面上,杆端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今使小球沿水平方向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如图4所示,则杆的上端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为() A.mω2R B.m2g2-m2ω4R2 C.m2g2+m2ω4R2 D.不能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