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征》的资料

关于《长征》的资料
关于《长征》的资料

关于长征的资料

长征的简介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各阶段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长征》专题资料

《长征》专题资料 【简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介绍】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张部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常用"生死攸关"来形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后,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经固原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

资源三号

1情况概述简介

卫星轨道(标称值)

地面像元分辨率 资源三号卫星轨道参数 前视、后视相机:3.5m 正视相机:2.1m 多光谱相机:5.8m 覆盖宽度:前视、后视相机:52km 正视相机:50km 多光谱相机:52km 图像数据压缩比 全色图像:2:1/4:1可选 多光谱图像:无损压缩 数传通道个数:2通道 研究背景 国家测绘局争取发射测绘卫星的工作由来已久,“九五”“十五”期间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卫星使用需求和研发测绘卫星的建议。从2004年开始,在原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领导下,国家测绘局牵头开展了测绘卫星发展规划编制和一系列的技术可行性论证工作。在技术论证工作的基础上,2005年9月国家测绘局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向国家递交了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立项的请示。在技术可行性论证中,项目组完成了资源三号卫星的需求和使用要求报告,明确了卫星研制的总体技术指标,提出了资源三号卫星工程初步建设方案。根据相关部门的综合论证意见,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研制立项的请示,标志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的正式启动。2008年7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组织召开资源三号卫星工程大总体专题协调会,研究讨论并初步确定了卫星研制总要求的各项关键技术指标。2009年1月资源三号卫星整星设计方案通过有关部门的评审,标志着资源三号卫星工程正式转入了初样研制阶段。[4] 主要优势 1、以往航空摄影,受天气因素影响很大,比如有雨的天气就不能拍摄,导致一年成像面积只有70万到100万平方公里,而且是把所有比例尺都算上的,而资源三号卫星为解决这个矛盾,利用回访功能,以特区为单位,可以避开受天气因素影响的地方选择其他拍摄地方,并且生成的是一个可量测的实体模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直接量测实体模型,不用全

长征的资料

长征的资料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现在就可以作的工作。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全纪录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全纪录 次 数 发射时间发射任务火箭型号基地轨道备注 1.1970-04-24 “东方红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长征一号酒泉LEO 成功 2.1971-03-03 “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长征一号酒泉LEO 成功 3.1974-11-05 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酒泉LEO 失败 4.1975-11-26 第1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酒泉LEO 成功 5.1976-12-07 第2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酒泉LEO 成功 6.1978-01-26 第3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酒泉LEO 成功 7.1982-09-09 第4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8.1983-08-19 第5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9.1984-01-29 试验卫星长征三号西昌GTO 部分成功 10.1984-04-08 “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11.1984-09-12 第6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2.1985-10-21 第7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3.1986-02-01 “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14.1986-10-06 第8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5.1987-08-05 第9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6.1987-09-09 第10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A)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7.1988-03-07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1号)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18.1988-08-05 第11颗返回式卫星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9.1988-09-07 “风云一号A”气象卫星长征四号酒泉SSO 成功 20.1988-12-22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2号)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21.1990-02-04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3号)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22.1990-04-07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美)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23.1990-07-16 巴基斯坦科学实验卫星(澳星模拟星)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成功 24.1990-09-03 “风云一号B”气象卫星 “大气一号甲、乙”卫星(气球卫星) 长征四号太原SSO 成功 25.1990-10-05 第12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A)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26.1991-12-28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4号)长征三号西昌GTO 失败 27.1992-08-09 第13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B)长征二号丁酒泉LEO 成功 28.1992-08-14 澳普图斯B1通信卫星(澳)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成功 29.1992-10-06 第14颗返回式卫星 瑞典弗利亚科学实验卫星(瑞典) 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30.1992-12-21 澳普图斯B2通信卫星(澳)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星箭分离澳星爆炸 31.1993-10-08 第15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A)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32.1994-02-08 “实践四号”科学实验卫星(模拟星)长征三号甲西昌GTO 成功 33.1994-07-03 第16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B)长征二号丁酒泉LEO 成功 34.1994-07-21 “亚太一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35.1994-08-28 澳普图斯B3通信卫星(澳)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成功 36.1994-11-30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星5号)长征三号甲西昌GTO 成功 37.1995-01-26 “亚太二号”通信卫星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星箭爆炸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左翼为林彪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彭德怀率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 首先是行难。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当年的红军,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后来有了经验才知道,要慢慢移动身子才能上得来,或者将绑腿带缠在被陷进同志的腰间才能拉得上来。那个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一下子很难好。二怕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水浅好过一点,有的河宽流急很难过,如果遇着下雨更难了。身体虚弱,挨冻受饿,禁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黄克诚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有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 其次是食难。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和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下雨,青稞麦被淋湿了,就成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经饿。如果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还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的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还有那么长的路程怎么办?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这就要学会辨别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苦。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将别人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屙出来的,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阿坝党史研究室的同志说,这不是杜撰的,他们访问过的老红军就是这么讲的。这在我们今天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的。阿坝党史研究室的同志接着说:凡能吃的东西都没有了,就不得不宰杀坐骑、牦牛东骡子。彭德怀率领的3军

中国运载火箭(长征系列)发射记录

1 1970-04-24 酒泉5020 CZ-1 F-01 东方红一号173 LEO 2 1971-03-0 3 酒泉5020 CZ-1 F-02 实践一号221 LEO 3 1974-11-05 酒泉138 CZ-2 Y-1 F-01 返回式卫星0-0 1790 --- 失败 4 1975-11-26 酒泉138 CZ-2 Y-2 F-02 返回式卫星0-1 1790 LEO 第1颗 5 1976-12-07 酒泉138 CZ-2 Y-3 F-03 返回式卫星0-2 1812 LEO 第2颗 6 1978-01-26 酒泉138 CZ-2 Y-4 F-04 返回式卫星0-3 1810 LEO 第3颗 7 1982-09-09 酒泉138 CZ-2C Y-1 F-01 返回式卫星0-4 1783 LEO 第4颗 8 1983-08-19 酒泉138 CZ-2C Y-2 F-02 返回式卫星0-5 1842 LEO 第5颗 9 1984-01-29 西昌3 CZ-3 Y-1 F-01 东方红二号910 GTO 失败 10 1984-04-08 西昌3 CZ-3 Y-2 F-02 东方红二号910 GTO 11 1984-09-12 酒泉138 CZ-2C Y-3 F-03 返回式卫星0-6 1809 LEO 第6颗 12 1985-10-21 酒泉138 CZ-2C Y-4 F-04 返回式卫星0-7 1809 LEO 第7颗 13 1986-02-01 西昌3 CZ-3 Y-3 F-03 东方红二号917 GTO 14 1986-10-06 酒泉138 CZ-2C Y-5 F-05 返回式卫星0-8 1800 LEO 第8颗 15 1987-08-05 酒泉138 CZ-2C Y-6 F-06 返回式卫星0-9 1819 LEO 第9颗 16 1987-09-09 酒泉138 CZ-2C Y-7 F-07 返回式卫星1-1 2076 LEO 第10颗 17 1988-03-07 西昌3 CZ-3 Y-4 F-03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中星1号 18 1988-08-05 酒泉138 CZ-2C Y-8 F-08 返回式卫星1-2 2129 LEO 第11颗 19 1988-09-07 太原1 CZ-4 Y-1 F-01 风云一号A 757 SSO 01星 20 1988-12-22 西昌3 CZ-3 Y-5 F-04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中星2号 21 1990-02-04 西昌3 CZ-3 Y-6 F-05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中星3号 22 1990-04-07 西昌3 CZ-3 Y-7 F-06 亚洲一号1247 GTO 23 1990-07-16 西昌2 CZ-2E Y-1 F-01 澳星模拟星Badr-A 7338+70 LEO 24 1990-09-03 太原1 CZ-4 Y-2 F-02 风云一号B 大气一号A/B 881 SSO 02星 25 1990-10-05 酒泉138 CZ-2C Y-9 F-09 返回式卫星1-3 2080 LEO 第12颗 26 1991-12-28 西昌3 CZ-3 Y-9 F-07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失败* 1992-03-22 西昌2 CZ-2E Y-1 F-00 澳星B1 GTO 紧急停机 27 1992-08-09 酒泉138 CZ-2D Y-1 F-01 返回式卫星2-1 2592 LEO 第13颗 28 1992-08-14 西昌2 CZ-2E Y-2 F-01 澳星B1 7597 LEO 29 1992-10-06 酒泉138 CZ-2C Y-10 F-10 返回式卫星1-4 弗利亚2080+259 LEO 30 1992-12-21 西昌2 CZ-2E Y-3 F-02 澳星B2 7615 LEO 失败 31 1993-10-08 酒泉138 CZ-2C Y-11 F-11 返回式卫星1-5 2099 LEO 第15颗 32 1994-02-08 西昌2 CZ-3A F-01 夸父一号实践四号1342+396 GTO 33 1994-07-03 酒泉138 CZ-2D Y-2 F-02 返回式卫星2-2 2755 LEO 第16颗 34 1994-07-21 西昌3 CZ-3 Y-8 F-08 亚太一号1385 GTO 35 1994-08-28 西昌2 CZ-2E Y-5 F-03 澳星B3 7669 LEO 36 1994-11-30 西昌2 CZ-3A F-02 东方红三号2232 GTO 中星5号 37 1995-01-26 西昌2 CZ-2E Y-6 F-04 亚太二号--- 失败 38 1995-11-28 西昌2 CZ-2E Y-7 F-05 亚洲二号3500 LEO 39 1995-12-28 西昌2 CZ-2E Y-8 F-06 艾科斯达1号3288 LEO 40 1996-02-15 西昌2 CZ-3B Y-1 F-01 国际通信卫星708 4594 --- 失败 41 1996-07-03 西昌3 CZ-3 Y-10A F-09 亚太1A 1400 GTO 42 1996-08-18 西昌3 CZ-3 Y-14 F-10 中星七号GTO 失败 43 1996-10-20 酒泉138 CZ-2D Y-3 F-03 返回式卫星2-3 2970 LEO 第17颗 44 1997-05-12 西昌2 CZ-3A F-03 东方红三号2267 GTO 中星6号 45 1997-06-10 西昌3 CZ-3 Y-11 F-11 风云二号A 1369 GTO 02星

红军长征的资料

红军长征的资料 红军长征的资料有哪些的呢。参考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可以借鉴的哈。欢迎阅读。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 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

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 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介绍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介绍:长征三号系列 作者:陈国华 概述 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三号、长征三号A、长征三号B 和长征三号C4 种火箭组成。它们都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它们区别于长征二号系列的特点是:1)都是三级火箭;2)三子级使用液氧和液氢作为推进剂;3)三子级的发动机可以多次起动;4)可以直接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是在长征二号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火箭,全长约45米,一子级和二子级的直径均为3.35米,三子级直径2.25米。卫星整流罩有A、B两种型号,A型的直径为2.6 米,B型的直径为3米,尾翼翼展6.15米。火箭的起飞质量约205吨。 长征三号的一子级和二子级均采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推进剂,三子级采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 由于长征三号在中国率先采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诸如研制氢氧发动机、低温绝热结构和防爆设计等。众所周知,在研制新发动机的过程中,试车占有重要的地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要靠试车来发现,改进措施是否得当也要靠试车来验证。氢氧发动机在正式参加飞行试验之前,共进行了约120次试车,累积时间32000秒。在三子级绝热共底贮箱的研制过程中,进行了缩比贮箱、短贮箱和全尺寸贮箱等各种试验,如推进剂的蒸发量试验、用液氢和液氮填充的爆破试验、共底的绝热试验、内压试验和外压试验等。通过这些试验,解决了贮箱的绝热性能、工艺性能、低温强度以及使用寿命等各项技术问题。同样,真空绝热的液氢输送管和各种低温阀门等也都在真空的介质中进行了严格的试验。针对液氢易爆的特点,在火箭上采取了安全防爆措施,如在易于聚集氢气的地方进行吹除和开通气孔;在氢箱与仪器舱之间设隔离膜,防止氢气进入仪器舱;为了防止氢气进入伺服机构,对伺服机构进行氮气保护等。此外还采用了屏蔽、接地、设置放电针等防雷电措施。 火箭的制导系统采用平台计算机全惯性补偿式方案,以保证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精度。火箭的姿态控制系统采用平台、速率陀螺、网络、摆动发动机连续式控制方案,而在三级滑行段飞行中则用继电器型开关控制系统,由开关放大器对无水肼喷管进行控制。姿态控制系统保证了火箭在给定的轨道上的稳定飞行,并将俯仰、偏航和滚动三个姿态角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为了了解火箭飞行过程中箭上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在火箭上设置了3套遥测设备。一子级上装有一套YE-3M磁记录设备,记录分布于全箭各处的振动、冲击和噪声传感器送来的信息。它只在一级飞行时工作,一、二级火箭分离后随一子级箭体落至残骸落区,然后由人工收回处理。二子级上装有一套Y7-1速、缓变状态的大速变设备。它主要测量火箭在一级和二级飞行中的缓变参数和速变参数。三子级上也装有一套Y7-1速、缓变状态的大速变设备,主要测量第三级火箭和全箭控制系统在飞行全过程中的各类缓变和速变参数。两套Y7-1设备所测得的数据均实时地通过发射机发回地面。从第11发火箭开始,取消了一子级上的YE-3M磁记录设备。 火箭飞行过程中,地面的测控台站以及海上的测量船队都要对火箭进行跟踪测量,所以在箭上设有外弹道测量系统,给地面的测控台站提供跟踪信息。为了防止火箭发生故障而危及发射设施、城镇的安全,在箭上设置了安全系统,以求尽

红军长征简介

红军长征简介 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故事 1. 一渡赤水后,红军来到走马坝,适逢贫农方少周家六十九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床。由于家境清贫,缺乏营养,加之老病缠身,没有东西吃,家里只有青菜萝卜,老人已气息奄奄,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无策,要医无钱,欲救无药,只有死路一条了。可正在这时,住在方家的一位红军营长得知方母病重,他主动进屋去看望病人,只见老人快要死了,不由想起他挂包中藏了许久给自己老弱多病的母亲吃的人参给了那位方家的老母亲吃。方家的老母亲服了参汤以后,脸色转也红润,晚上又连服两次,病情大有好转,全家老小喜不自禁,连连感谢红军,这位红军营长也露出笑颜。虽然后来这位营长走了,可方家三辈人始终念念不忘红军营长“赠参救母”的恩情。 2. 一九三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长征简介

总述: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瑞金 瑞金是江西省直管县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瑞金还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1931年11月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定都于瑞金。此后中共中央进行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军事斗争也是立足于瑞金所在的中央苏区。随着中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瑞金成为中国红军长征的出发地。

血战湘江又名湘江战役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发生战斗战役的总称。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中央红军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 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但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其中比较著名的战役有:新圩(xu)之战、界首之战、觉山之战等。 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 长征1934年10月,因为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红军先后逃离追踪。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不过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因为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力军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准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因为执行了准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了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不过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嫦娥一号至三号简介

嫦娥一号至嫦娥三号资料简介 嫦娥一号简介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任务“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一号”的探月过程: 1.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直冲云霄,奔向遥远的月球,成功地进入环绕地球的预定轨道(即16小时轨道)。 2.环绕地球运行 (1)第一次变轨。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第二次变轨。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变轨前,北京飞控中心对轨道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随后向在太空飞行了3圈处于近地点的“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 (3)第三次变轨。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嫦娥一号”卫星在24小时轨道飞行第3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失败史

1974年 长征二号火箭首次发射,起飞后爆炸,载荷是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1984年01月29日 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发射,三级发动机二次燃烧失败,卫星未进入预定轨道; 1990年7月16日 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有效载荷是“澳星”模拟星和巴基斯坦小卫星,由于火箭的问题,模拟星在入轨以后失踪,但巴基斯坦卫星正常入轨,由于关键技术,特别是捆绑技术和大型整流罩技术都得到了验证,此次发射仍按成功计算; 1991年12月28日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最后一颗东方红-2A 卫星,因三级发动机二次燃烧提前关机,卫星未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失败; 1992年3月22日 长二捆(CZ-2E)发射澳大利亚澳普图斯B1卫星,点火后,紧急关机,卫星无恙,因未能构成一次发射,根据国际惯例,故未计算在长征火箭发射记录内,故障原因为一助推器的一个焊点有多余铝屑物,造成助推器点火后即关机,火箭主计算机测得推力不够,实施了紧急关机; 1992年12月21日 长二捆火箭(CZ-2E)发射澳大利亚澳普图斯B2通信卫星,升空45秒后,卫星发生爆炸,但火箭仍然将残骸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事后经过协商,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卫星和火箭都没问题,仍用长二捆补射一颗B3通信卫星; 1994年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加注燃料时,不慎发生爆炸,厂房受损,有人员伤亡; 1995年01月26日 长二捆火箭(CZ-2E)发射亚太二号通信卫星,升空不久,卫星爆炸引发火箭爆炸,星箭俱毁,事后中方认定的原因是在高空切变风的情况下,整流罩的振动频率(12.7Hz)与卫星相同,从而卫星产生共振,造成卫星发动机爆炸,美方认为原因是在高空切变风的情况下,整流罩结构破坏,造成卫星发动机爆炸,双方将两种意见都写入了故障说明书,为了以后客户保险起见,中方改进加强了整流罩,并做到绝不在气象不好的情况下发射,由此可推论到澳大利亚B2通信卫星发生爆

长征精神资料有哪些

长征精神资料有哪些 长征精神资料有哪些的呢。小编为大家推荐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 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

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 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

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资料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其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但是,为什么要举行长征?红军为什么能够胜利地完成这个伟大的壮举?其中却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记取。 一党中央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开始了土地革命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党的统治。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的中央根据地党代表大会和一九三二年十月的宁都会议,根据六届四中全会的错误纲领,污蔑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的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改变了中央根据地正确的党的领导和军事领导。到一九三三年初,临时中央因为白区工作在错误路线的领导下遭受严重损失,而迁入中央根据地,更使错误路线得以在中央根据地和邻近根据地进一步地贯彻执行。 “左”倾路线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任务和界限,主观地急于要超过民主革命;低估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决定作用;主张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以至上层小资产阶级。第三次“左”倾路线更把反资产阶级和反帝反封建并列,完全否认由日本侵略所引起的国内政治的重大变化反而把同国民党反动统治有矛盾,而在当时积极活动起来的中间派别断定为所谓“最危险的敌人”。他们不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点,不了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不了解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就从而低估了军事斗争特别是农民游击战争和乡村根据地的重要性,错误地要求红军夺取中心城市。 但是因为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的战略方针在红军中有深刻影响,在临时中央的错误路线尚未完全贯彻到红军中以前,一九三三年春的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仍然得到胜利。而在一九三三年底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极端错误的军事路线就取得了完全的统治。一九三四年一月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是第三次“左”倾路线发展的顶点。这时,他们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危机已到了新的尖锐的阶段——直接革命形势在中国存在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