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分析

学校代码:10072学位类型:专业型学号:201302054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DISSERTATION

论文题目: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分析

Title:Performance Analysis of Grieg's Piano Sonata in e minor

论文作者:郭嘉辉

指导教师:钱丽娜

学科专业:艺术/音乐

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答辩时间:2016年5月19日

定稿时间:2016年6月22日

摘要

爱德华·格里格出生于挪威的卑尔根,是19世纪下半叶北欧民族乐派的代表人之一,格里格被后人认为是挪威最伟大的作曲家,人们称他为“北欧的费雷德里克·肖邦”。之所以被认为是挪威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因为他把挪威的音乐融入了整个欧洲这个大家庭,伴随着北欧各国人民反对封建统治和外族的入侵,从而引发出北欧各国作曲家的警醒。“斯堪第纳维亚民族乐派”油然而生,从此不再是浪漫主义一家独大,带有北欧各国优秀民间素材的音乐同时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英雄旋律敲响了整个欧洲大陆。格里格的音乐除了极其优美的挪威民间情怀同时还带有神奇的魔幻色彩,对20世纪的几位作曲家如拉威尔、德彪西、杜卡等人都有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和声的走向和整体的布局,从而推动了之后的印象主义音乐的繁荣发展。本文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这首奏鸣曲的结构进行剖析挖掘出具有民族色彩的旋律和节奏,同时对其和声走向和调式调性进行分析,并举出相应的谱例来进行详细的介绍,多方面的来诠释这首奏鸣曲。第二部分是对《e小调奏鸣曲》演奏技巧和手法的探索,同时也会有谱例进行对照,再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演奏上的感悟和心得,全方位的从声音的处理、踏板的使用、以及速度力度的控制和变化做出总结和诠释。通过上面的分析,让我们对于北欧挪威民族乐派有了简单的理解,那种带有下里巴人的北欧民间音乐经过音乐家的大胆处理摇身一变大有阳春白雪之貌,与其说是一种风格的转换,不如说这是北欧所有人民像全世界的呐喊,这一刻,让时间来到1865年。

关键词: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北欧民族乐派

Edward Grieg was born in Bergen,Norway is one of the mainstays of the Nordic folk camp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19th century,Greg is considered by the posterity is the greatest composer in Norway,people called him"the Nordic Fredrick Chopin". Is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composer Norway because he has made the Norwegian music all of Europe into this big family,with the Nordic countries people against the feudal rule and foreign invasions,causing the composer of the Nordic countries. "Scandinavians folks camp were born",from now on is no longer a romantic dominance,with the Nordic countries outstanding folk music of material at the same time have a strong patriotic hero melody rang across the continent.Greg music except extremely beautiful and the folk feelings at the same time also with the magic of magic,for a few composers of the20th century,such as,Debussy,ravel has a great impact,especially towards harmony and the overall layout,so as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impressionism music after.This paper consists of two parts,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structure of the sonata excavated ethnic color melody and rhythm,and analyzes its harmony towards mode and tonality,and the corresponding the illustration to make detailed introduction,aspects to explain the sonatas.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sonata in e minor technique and methods of exploration,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have the illustration comparison,combining their own experiences and thoughts for many years in the play,a full range of from the processing,the use of the pedal,and speed of sound intensity control and changes to make summary and interpretat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let us in the Norway national music has the simple understanding,the Nordic folk music with the lowbrow after musicians of bold processing has greatly high,is not so much a conversion of style,all the people of northern Europe than scream across the world, and at this moment,let the time arrived in1865.

Key words:Grieg Piano Sonata In e Minor The Nordic Folks Camp

绪论 (1)

第一章: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民族性音乐特征 (2)

第一节挪威民间舞蹈音乐的引用 (2)

第二节旋律中的民族性特征 (3)

一、挪威民间歌曲及民族乐器的借鉴与运用 (3)

二、音乐动机的的重复使用 (3)

第三节和声中的民族性特征 (4)

一、四度和弦的运用 (4)

第二章:演奏技巧及手法 (5)

第一节第一乐章中触键力度的控制 (5)

第二节第二乐章中行板中旋律走向的处理 (6)

第三节第三乐章中连线跳音的弹奏手法 (6)

第四节第四乐章中八度以上的大跨度演奏技巧 (7)

第五节全曲演奏难点解析 (8)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挪威著名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是挪威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音乐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浪漫主义的精神内涵。代表作有《钢琴抒情曲集》、《a小调钢琴协奏曲》、乐队作品序曲《秋天》、组曲《培尔?金特》两套、《交响舞曲》等等。而《e小调钢琴奏鸣曲》是格里格创作的唯一的一部钢琴奏鸣曲。这部作品是在他从莱比锡音乐学院毕业后的第三年创作的,这首奏鸣曲有强烈的德国古典音乐风格,特别是贝多芬对他的影响。本曲共有四个乐章,风格各异,有年轻时的朝气和狂放,也有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惆怅,而带有民族性的旋律在每一个乐章贯穿前后。本文将对《e小调钢琴奏鸣曲》进行几种分析,首先是运用谱例,通过对音乐的旋律、和声走向、以及节奏变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分析其独特的民族性音乐特色,其次是通过结合自己的演奏心得和大量的音像资料进行探究,进一步的分析民族乐派时期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掌控,让我们更加理解19世纪的北欧民族乐派的音乐特征。

第一章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民族性音乐特征

第一节、挪威民间舞蹈音乐的引用

挪威民间舞蹈音乐丰富多彩,热烈奔放,节奏鲜明。其中两拍子的哈林格舞和三拍子的斯普林舞最为常见,其舞蹈形式以多人对舞为主,大部分是队列式或方阵式,风格平稳而优雅,舞者身体竖得很直,一般很少有跳跃动作,在表现步法和形象方面也非常严谨,具有柔软流畅的特点,即便提高速度也仅做“匆忙步”。这个步伐用于民间舞和社交舞,可单独一个人做也可以在同一位置上和舞伴一起做,一边做一边摆腰。单独做时可斜向一旁走,或顺时针或逆时针转。

和舞伴一起做时要顺时针转,他们同出右脚,以前脚掌为轴顺时针转,用

左脚推,撂在后面并紧靠右脚。可任意反复,身体重心留在右脚即轴心脚,

轴的动力在轻轻推进的左脚上,也不过分用力。

第三乐章格里格把挪威民间舞蹈的元素发挥到了极致,第二乐章的调性转为C大调,而抒情的行板使听众迅速的感觉到了北欧人的安详和宁静,但第三乐章又重新转为e小调(谱例1),打破了沉静伴随着三连音的重复出现以及四度的模进使整体的感觉又回到了民间小巷,那队列般的舞蹈和极少的跳跃全都在第三乐章展现出来。

谱例1:

挪威人的舞蹈习惯于多人的对舞和斗舞,这一句也充分的表现了格里格对于民间舞蹈的热爱,右手第一句三组三连音配合着左手的烘托就好像斗舞一样(谱例2),而第二小节的左手更是将三连音变成“2+1”使节奏更加狂野。

谱例2:

第二节、旋律中的民族性特征

一、挪威民间歌曲及民族乐器的借鉴与运用

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的挪威,有很丰富的民间音乐,其中有古老的叙事歌曲,反映劳动和日常生活的歌曲。在中世纪,挪威民间已有多种乐器流传,如弹拨乐器竖琴、弓弦乐器菲德尔以及各种管乐器等。

第二乐章为C大调的行板(谱例3),沉静中带有些许不安,格里格借鉴挪威民间最古老的歌曲叙事曲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一幅挪威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画面。其左手的韵律就好像人们日常的散步一样,而右手旋律配合着左手的韵律使音乐更加有画面感,就好像一个人再向你诉说着19世纪挪威的爱情故事。

谱例3:

在中世纪挪威失传了很多管弦乐器,其中最著名的是弓弦乐器菲德尔,格里格在第二乐章模仿弦乐拉出来的乐句,用钢琴的音符加以表达(谱例4),虽然没有菲德尔拉出来的悠远悠长,但是配合着左手的铺底和踏板的运用,还是能够感觉到弦乐带给听众的前所未有的震撼。

谱例4:

二、音乐动机的重复使用

格里格作品通常带有强烈的魔幻色彩,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将一个短小的音乐动机进行多次重复为的是达到虚幻飘渺、百转千回的感觉(谱例5),一般的作曲家不会大量运用重复的写作手法,因为除非有极其精彩的片段否则宁可新开辟一个动机也不会这么做,但是格里格对于这种创作手法乐此不疲,基于北欧这么一个带有童话色彩的地区来说,每一个北欧人民在内心里都有一颗不老的心,格里格充分的运用了这一点也是别人没有的童心,结合民间传说加上动人的旋律谱写了大量的传世之作如《培尔金特组曲》等。

谱例5:

第三节、和声中的民族性特征

一,四度和弦的运用

第四乐章快板是本曲的最后一个乐章,通常古典奏鸣曲体系里第四乐章大多都是比较快速激烈的,这首《e小调奏鸣曲》虽然不是古典时期的作品,但是格里格年轻时在德国莱比锡上学的时候,贝多芬对他的影响极其巨大,所以在第四乐章为了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有戏剧冲突(谱例6),他运用了大量的四度上下行,四度的感觉是让人们感到没有安全感,既没有三度的稳定又没有五度的开放,所以格里格抓到了这一点,配合着左手半音重复的烘托,将整首奏鸣曲推到了顶峰。

谱例6:

最后从e小调回归到了E大调(谱例7),宗教圣歌般的旋律贯穿最后,虽然北欧各国人民反对封建统治和外族入侵路途艰难险阻,但是前途还是一片光明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解放指日可待!

谱例7:

第二章演奏技巧及手法

第一节、第一乐章中触键力度的控制

大多数古典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都是非常经典的,因为一个好的开始会为听者留下非常好的印象,这首奏鸣曲也不例外,虽然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但是里面的内容完全是古典奏鸣曲的套路,这也看得出来德奥学派的学习对于格里格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其实这四个乐章就像西餐的上菜顺序一样,首先第一道菜是头盘,那么第一乐章就像这道菜的名字一样大气磅礴,雄伟壮丽。

首先是如何控制八度连线的触键力度(谱例8),通常八度的连线是比较忽略的一项技术,因为它的难度是在于当手掌打开按住八度音的同时,四指或者三指必须有独立的能力,以便接住后面的音,而且连线过去的音切勿力度过大,会导致声音的不平衡,因为后音是前音的解决,所以不能喧宾夺主,否则这句八度连线就会断开,我们看图例的左手部分先是两个跳音紧接着连线,没有任何的缓冲时间,所以这时当弹完八度D的时候手腕上扬利用这个惯性让四指尽可能快的贴上#C,这样才能把连线做出来,所以这一段要想弹好,必须要将整段的左手独立弹熟而不是当作右手的伴奏。

谱例8:

第二节、第二乐章中行板中旋律走向的处理

第二乐章在奏鸣曲里大多都是以行板或者慢板来谱写的,就像西餐的第二道菜奶油汤一样,随着第一乐章疾风骤雨般的结束,紧接着如歌的行板就好像奶油一样让人流连忘返

首先我们要知道行板的演奏最忌讳的是让听者觉得你弹的是慢板而不是行板,既然是行板先决条件是流动二字,如何能够在行板的演奏中让音符的走向流动起来,我总结的是以下两个方面(谱例9)。

谱例9:

第一:用自己能听得见的声音去哼唱主旋律,伴随着左右手一起来完成,这样不仅会让主旋更加富有生命力,而且不会越弹越慢。

第二:在每一个小节的最后一个音的弹奏上,一定要非常严谨,原因是这个音会给下一个小节做铺垫和指引,弹的随意会让后面的韵律有所改变,弹奏方法是,利用手腕和手型来处理,下键要慢和准,触键的一瞬间要先前推,紧接着手腕要向右侧转动,配合着踏板让声音传的更远,这样一来会让后面要弹奏的音更加从容的进入音乐里。

第三节、第三乐章中连线跳音的弹奏手法

西餐的第三道菜是凯撒沙拉,简单而又复杂,简单是因为材料只有蔬菜,复

杂则是酱汁的调配,也可以说酱汁是整到菜的灵魂,而第三乐章的篇幅只有两页,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是就像酱汁一样抓住第三乐章的灵魂就会让这一部分非常的精彩,而这个灵魂就是挪威民间的舞蹈三拍子的斯普林舞曲。

挪威的民间舞蹈大多是以方阵为单位进行单人或者多人的斗舞形式,所以在演奏上也要做到小节与小节之间的“决斗”,任何一个小节稍有弹奏放松,则整体感觉就会有失偏离,所以如图示(谱例5),两句都是跳音加三连音的演奏。

怎样在快速节奏下将柱式和弦跳音弹奏准确,其关键是运用手型,将手型的框架搭好,任它如何跳跃都不会偏离轨道,剩下的难点就是连线跳音要弹成断奏而不是“莫扎特跳音”,这个需要力量的控制,如果力量过猛就会把三连音的连贯性破坏掉,所以在保持手型的同时将下键的力量释放,这样就不会过力了。第二小节也一样,丝毫不能有所松懈,因为第三乐章是斗舞的环节,要把琴键当成舞池将竞技性保持到最后。这一部分才算完成。

谱例5:

第四节、第四乐章中八度以上的大跨度演奏技巧

西餐的最后一道菜是主菜,是整个上菜环节的重头戏,原料也是选用高档上好的食材,为的是让品尝着的味蕾达到前所未有的感觉,正如这第四乐章,格里格将丰富的戏剧冲突加入其中,最后运用了很多大跨度的音将整部曲子推向顶峰。

很多女生在弹琴的过程中对于大跨度的音有着极大的反感,因为手不够宽很难够得到九度左右的音更不要说是中间还有和弦的九度了,但是前苏联钢琴家吉列尔斯的手就是一副不折不扣的小手,也没有耽误他的演奏反而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他的练琴方法和手指力量的练习,钢琴能否弹好的先觉条件不是谁的手大,而是力量,力量包括手指二三关节力量、小臂力量和指尖的核心力量。

谱例6:

所以日常的大量练习加上手型的控制,一定会将大跨度音攻克下来,如图示(谱例6)这四句是在做一个属准备,其作用是为之后的主和弦进行准备同时也是将情感推到最后一个高潮,所以左手八度分解音的重复起烘托右手的效果,但是切记不能喧宾夺主,重复音要弹的含蓄一些,放纵只会让右手和左手打架,找不到谁是重点,所以重要的是右手能否在最后顶上去,这里要说一个演奏技巧,七和弦八度下键不要垂直下落,要有一点角度下键,然后利用手型将每一个音固定在琴键上,向里深推,手腕转动将音推向右手方,让声音更加有穿透力,这样的七和弦八度音色才不会显得苍白。

第五节、全曲演奏难点解析

格里格为了在音乐里融入民族主义情绪,运用了很多的左右手半音快速下行,其目的是营造不安和恐惧感,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或者也可以认为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不满的发泄。我们看(谱例10)虽然是简单的半音跑动,但是格里格在这一行加入了很多表情记号,所以看似简单的半音下行就相对困难好多,首先是Forte开头piano收尾这个难点,很多弹钢琴的朋友在演奏的时候遇到fp通常不会太在意,因为当强到一个临界点上之后很难会弱下来,所以这个fp 表情记号作曲家就算白标了,因为演奏者没有表达出来。

在近10年的专业演奏和学习上,我认为要想在强里做弱应该大量运用手指的指尖,因为就像汽车的刹车一样,如果将车开到120迈以上这时想要刹车而脚又不受控制直接踩下去就会导致车里的乘客有极其强烈的前冲感会很不舒服,而我们的手指指尖就像刹车一样起到缓冲的作用,当大臂带动小臂和手腕去弹奏快速的强音时,要记住后面的弱,所以提前将力量放在指尖上然后泄力在琴键上顺带的音就会相应的弱下来了。

谱例10:

其次在半音弹奏的同时踏板的运用也是一个难点,我们看(谱例10)的第三小节,右手半音左手八度重复音烘托上方旋律,为推向后面高潮做准备,动机和气势已经很充足了,能否弹出想要的效果就靠踏板的使用了,很多演奏者在弹奏多音符组成的小节时,过多的运用踏板,导致听起来非常不清晰,行话就是弹的太“脏”了,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不必要的踏板从中摘出,应对这个问题我认为踏板要挂单不挂双,这样旋律就会很清晰而且还能找到重音和音乐的走向。

谱例11:

格里格在这首奏鸣曲中运用了大量的三连音来填充和连接,使音乐更加丰满富有生命力,但是在第三乐章中用了一次四连音(谱例11),从而打破了这个平衡,充分体现了挪威音乐的多样性,在这么多年的演奏中几乎很难见到四连音,所以当我第一次弹到这里的时候也是十分不适应,因为韵律的改变使节奏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四连音的弹奏上也是一个难点。

我们在中学时代学过三角形的构造,应当知道三角形是所有图形里最稳定的,所以就好像三连音一样各有支点、不偏不倚,顺着弹下去从声音上来讲让人听的非常圆润舒服,那么四连音就好像正方形一样,力争做到每一个音的长度和时值相同,这样才会把四连音的味道弹出来,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做到音与音的平衡,首先利用手型将手掌充分的打开,使每一个手指都有独自站立的空间,然后手指指尖做好准备慢下键将音色传到第二个音上,以此类推。到最后一个音的

时候手腕将其传递的音色向右手方带出,使音乐充分的在空气中流动,正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能否做到还需演奏者的艺术造诣和对音乐的理解。

谱例12:

最后一个演奏难点出现在第四乐章(谱例12),就是相同音在不同字组里的跳跃,想要做到相同音一上一下的层次感是一件不好把握的技巧,如果说按照谱子上的写法那就是只要把每一个音弹强层次感就有了,但是我在弹奏这里的时候曾多次试验过,没有达到我想要的那种感觉并且效果不是很好。

所以我在之后翻阅过很多的资料和视频影像,想从中找到如何弹奏的诀窍,直到我在戏院里看了一出《贵妃醉酒》,里面青衣表演的一项绝活“双抖袖”让我茅塞顿开。“双抖袖”的原理是看似宽长的袖子一甩一回,慢中带快处变不惊且带有层次感,其中关键是在于袖子里手的控制,保证袖子不乱、不皱,所以根据这个启示我认为右手第一个音下键一定要慢,将音色向深处里推,然后收回准备后面的音,注重大指和五指的音量,其次是中间二三指和声的走向,这样一来相同音弹奏将不会出现苍白中庸的声音,反而会感觉热情洋溢,同时也为第四乐章出现的圣歌做铺垫,从而推向最后一个高潮,使整首曲子的气势达到顶峰。

结论

格里格对于北欧民族主义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贡献不仅仅是用音乐来让挪威人民共同觉醒一起来反对封建和外国的侵略,最重要的是格里格的音乐风格在19世纪中下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学习使他的音乐感觉融汇了贝多芬等德国大师的严谨和热情,晚年格里格的音乐开发出神奇的魔幻色彩,这也为20世纪印象派的几位大师提供了学习的素材。

本文通过对《e小调奏鸣曲》的分析,不难看出其音乐风格的特色,大量的民间小调和舞曲的元素贯穿前后,音乐热情如火、雄伟壮阔,即使没有去过挪威,相信也能从格里格的音乐里体会到那北欧的大好河山,同时也让音乐从业者更加的了解挪威音乐和北欧的艺术,因为毕竟民族主义音乐在主流古典音乐里算是小众,所以谨希望通过本文能够给日后的演奏者和音乐爱好者带来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1.陈佳:《格里格》,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第4页-71页

2.Brian Sch:《格里格》,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第13页-50页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7月第3版第314页-316页

4.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第219页-221页

5.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9月第2版第28页

6.王丹丹:《外国音乐简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122页

7.许钟荣:《民族乐派的舵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57页-94页

8.李玉峰:《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格里格的创作风格与钢琴作品》,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骆岭:《格里格音乐中的民间自然调式》,《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陈亚钟:《写给格里格的印象》,《音乐爱好者》2003年11期

11.范晓君:《析格里格钢琴c行情小品的音乐表现特征》,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2.武宁:《格里格夜曲中的印象主义元素》,《齐鲁艺苑》2006年01期

13.张煦阳:《爱德华·格里格——挪威民族音乐的代言人》,

《视听技术》2007年01期

14.崔佳:《谈格里格抒情小品中持续音的表现技法》,《齐鲁艺苑》2005年04期

15.崔有昌:《论格里格音乐中的调式化和声》,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6.蔡海钦:《格里格半音和声风格初探》,《艺术探索》2008年06期

17.刘康华:《格里格的半音和声技法及其风格探讨》,《中国音乐学》1987年01期

18.裴娜:《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与演奏分析》,《艺术百家》2008年S2期

19.陈瑜:《从格里格的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看其音乐创作的民族性》,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0.金莱《弹奏格里格C小调第三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有感》,

《钢琴艺术》2003年09期

二、英文参考文献

1.Anne Yarrow.“An analysis an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sonatas for violin and piano by Edward Grieg(1843-1907)”,New York University,1984

2.Bryan R.“Music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M].London:A Division of Macmillan, Inc.Collier Macmillan Publishers,1986

3.H.Th.Finch.“Grieg and his music”[M].New York,1910

4.Joseph,David Monarch.“Edward Grieg”,1934

5.Joseph Macmillan.“Enjoyment of Music”[M].New York,1977

6.Christian Er“Edward Grieg sonatas for stringed Instrument and piano”,the 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1994

7.Michael Reborn Heritage of music[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8.Yang Mao.Grieg-Motive.Edward Grieg,Kansas University1998

9.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ngland,2001

10.Kathleen Dale.The Piano MusiclA1.Grieg:A symposium[M].West Greenwood Press,1971

致谢

通过这一年时间的探究和努力,我的毕业论文《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分析与浪漫主义时期北欧民族音乐的特征》在我的研究生导师钱丽娜副教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老师钱丽娜副教授,因为她不仅是我的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我的本科专业老师,从2008年跟随她学习钢琴至今已有整整8个年头,时光荏苒我已不再是那个17岁的少年了,而钱老师依然把我当作孩子来教育和帮助,在钱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钢琴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并顺利的完成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

其次我还要感谢我在音乐学院附中的两位专业老师,宋兆寒副教授和李明彧老师,宋老师是我踏上学习音乐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为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李老师培养了我在音乐上的感觉和对小众钢琴作曲家作品的的探索和研究,使我获益良多。同时我更要感谢天津音乐学院钢琴系的领导、研究生处的领导以及各位教授、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指导。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同窗好友十年来对我的支持,使我更加努力的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感谢音乐能够陪伴着我,使我的人生丰富多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