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数字教育城”推广应用工作方案(稿)

广州“数字教育城”推广应用工作方案(稿)

广州市教育局

2013年5月

为切实做好广州“数字教育城”发布与推广应用工作,充分发挥广州“数字教育城”在支撑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力与服务力,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数字教育城”的建设背景

“十五”以来,广州教育信息化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教育的优质发展带动均衡发展为举措,以推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为核心任务,以“教育e时代”工程为重要抓手,坚持“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应用主导、关注效益、不断优化”的原则,在机制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各领域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改造与创新,逐步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实现了教育信息化的协调、快速、持续发展。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的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信息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步突显出在结构性、体制性、有效性、服务性等方面的矛盾与问题。2009年,在广州“教育e时代”工程实施了5年之际,为使广州教育信息

化与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相称,与“信息广州”建设同步,市教育局提出建设“数字教育城”,构建高效能、一体化的广州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便使广州教育信息化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形成新亮点。

2009年6月,我局向市科信局申报了《广州“数字教育城”一期工程建设方案》,同年11月,该项目通过了评审并获得立项,同时,广州“数字教育城”项目建设规划也纳入到市委、市政府“信息广州”建设的总体规划中。2010年,我局组织启动了广州“数字教育城”一期工程的建设,2012年年底,又启动了广州“数字教育城”二期工程的建设。

二、“数字教育城”的主要内容

“数字教育城”工程是由教育信息化的理念、环境、数字教育资源、信息技术及其应用、队伍建设、政策法规、标准与制度等因素构成的区域教育信息化综合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广州“数字教育城”的建设,努力实现对象全覆盖、资源全覆盖、服务全覆盖的目标。

“数字教育城”的主体内容:

一网:广州市教育科研网

一平台:广州“数字教育城”公共服务云平台

两库: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教育教学应用知识库

四中心:教师学习发展中心、学生学习发展中心、教育电子政务中心、社区学习交流中心

“数字教育城”的建设理念:发挥网络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凝聚各方力量、追求卓越服务、提升教育智慧

“数字教育城”的建设模式: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科技智慧“校园通”

“数字教育城”的发展模式:服务体系化、管理协同化、应用人本化、城乡一体化——“四化融合”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数字教育城”的特点:统一认证、单点登录;按需推送、个性定制;全面覆盖、特色应用

“数字教育城”的特色:空间按需推送与个性化定制相结合

(空间内容分类详见附件一)

三、“数字教育城”推广应用的目标任务

(一)形成人人享有优质资源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形成体系较完整、内容较丰富、覆盖面较广的区域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服务体系,建立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服务机制,让城乡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师生公平地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二)形成协同创新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一是深入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完善均衡化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支撑环境,到2013年年底,基

本实现“三通”;二是构建城乡教师协同发展模式、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各类教育协同发展模式、跨区域间协同发展模式、多元合作协同发展模式等协同创新模式,提高教育的均衡化、开放化水平。

(三)形成效能化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支撑环境。一是大力推进基于广州“数字教育城”公共服务云平台的教育公共服务的网络化、信息化、协同化进程,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二是努力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学校应用”的教育信息化运行服务机制上取得新的突破;三是进一步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教育管理、教育决策和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四)构建人本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应用模式。完善基于广州“数字教育城”的各类人员的学习空间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按照教师优先策略,积极组织开展基于教师学习空间的网络学习、网络教研、教师研修、网上备课、名师课堂、名师工作室等应用,力争到2013年年底,利用学习空间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数和教师数均达50%,到2014年年底,利用学习空间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数基本达100%;积极组织开展基于学生学习空间的各种探究学习、协同创作、科技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五)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遵循“六整合”——整合的基础设施、整合的数据环境、整合的用户群体、整体的业

务流程、整合的应用系统、整合的用户权限的“全市一盘棋”的建设原则,2013年底,发布《广州“数字教育城”信息标准规范》,并全面推广应用,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高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

四、“数字教育城”推广应用的方法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确保推广任务落实

广州“数字教育城”的推广应用,是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2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等精神,落实《广州市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方案(2013—2014年)》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各部门应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广州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加速广州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做好推广应用的各项工作,确保推广任务的落实。

(二)科学设计顶层,完善应用体系建设

广州“数字教育城”努力实现应用模式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其特色是面向对象的空间推送服务和资源应用的个性化服务。为使空间推送服务更为人性化,资源应用服务更为全面有效,各部门、各单位

应根据空间分类与应用分类的现状,动态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动态提出应用系统拓展的规划,不断完善“数字教育城”应用体系的建设。

(三)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推广应用方案

1.成立领导小组

广州“数字教育城”的推广应用,涉及到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加强对推广应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推广应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组长:屈哨兵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局长

副组长:雷忠良市教育局副局长

成员:林海英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崔学军市教育局发展规划处处长

骆翠馨市教育局财务基建处处长

崔萍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

黄学松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负责人

邵国良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处长

黄雪红市教育局民办教育处处长

丘毅清市教育局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处处长

陈莉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

谷忠鹏市教育局科研处处长

沈慧洁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

徐文谦市教育局师资工作处处长

沈琦市教育工会主席

闫敬华市教育局组织人事处处长

陈聪市教育局督导室副主任

黄宪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熊少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嘉志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

龙树基市教育装备中心主任

林洽生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麦锦城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所长

邓静红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研处,负责推广应用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细化工作方案

市教育局各处室和相关支持机构,应根据广州“数字教育城”建设的现状,进一步提出应用系统的整合、新建和推广应用的工作方案,落实推进工作措施,完善广州“数字教育城”应用体系建设,强化广州“数字教育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融入性应用(广州“数字教育城”现行应用系统和推广部门分工见附件二)。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制订推广应用工作方

案,扎实推进广州“数字教育城”的应用。

(四)抓好应用培训,确保推广应用效果

按照“先强化培训、后全面推广”的原则,由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组织编制《广州“数字教育城”操作指南》,并组织开展应用培训,强化技术和应用指导;同时,各相关处室和支撑机构也应根据自身应用系统推广应用的需求,加强应用培训和应用指导工作,确保推广应用的效果。

(五)建立激励机制,及时宣传应用典型

建立应用激励机制,把广州“数字教育城”的有效应用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入性应用,纳入对各单位工作考核一项重要内容,把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指标体系纳入到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加强检查监督。对推广应用到位、效果明显的地区和单位,以及创新应用的典型,及时表扬和宣传,同时,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扩大辐射力,引导基于广州“数字教育城”公共服务云平台的规模化、典型化应用,培育和树立一批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先进典型,推动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快广州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六)加强服务保障,确保平台运行安全

广州“数字教育城”汇聚了各类教育的业务系统和核心数据。为加强系统运行管理,我局将陆续出台《广州市教育科研网管理办法》、

《广州市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广州“数字教育城”标准规范》、《广州“数字教育城”数字教育资源准入标准》、《广州“数字教育城”第三方服务准入标准》等一系列制度与办法;同时,加强技术队伍的建设,构建内外互动的技术支持和应用服务体系,一方面,充分激活教育系统的内部力量,做好基本的应用服务保障,另方面,充分借助外界的技术力量,做好应用保障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确保平台的安全运行。

附件一:

“数字教育城”空间分类

教师学习空间

学习与培训

教学与研究

活动与交流资源与工具

学生学习空间

我的学习

我的活动我的交友资源与工具

教育电子政务中心

教育管理

党建工

工会工

附件二:

广州“数字教育城”主要应用系统推广分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