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提纲

重要名词:

1.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是解决生物多样性危机的科学。

2.保护生物学原则:进化的眼光;动态和综合的观点;必须考虑人的存在;分析、解决

(缓解)矛盾。

3.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的生物、他们的遗传多样性、他们所属生态系统

的类型。生物多样性说的是生物及本身,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4.物种:一群或几群能互相交配的个体,他们和其他这样的群体存在生殖隔离(能相互交

配,能产生可育后代)

5.种群:一个地区内相同个体的集合,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

有个体。

6.生态系统:一个空间中所有生物和其无机环境的统一整体

7.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在能流、物流的生态过程中,对外部显示的重要作用,

如改善环境、提供产品等。

8.景观: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9.生物分类系统: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

属(Genus),种(Species)

10.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人科,人属,智人种。

11.物种丰度:一个地区内生物物种的数量,物种丰度是保护生物学中作为生物多样性的衡

量指标。

12.物种多度:即单一物种的度,有相对多度和绝对多度。多度可用数量或生物量来测量。

13.物种多样性:如果根据丰度、生产力或数量等某种重要性来衡量物种,就是在谈论物种

多样性

14.生物多样性指数(species diversity index)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表示生物群落的种类和

个数量的数值,用以评价环境质量。

15.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种群的个数

16.种群动态: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即研究下列问题:有

多少(数量和密度);哪里多那里少(分布);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

17.关键种: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个

体数量关键种的个体数量可能稀少,但也可能多,其功能或是专一的也可能是多样的。

18.旗舰种:旗舰种主要用来引起公众对保护行动的关注,通过关注一个旗舰种和它的保护

需求,便于管理和控制大面积生境,这不仅是为了这些受关注的物种,而且是为了其他影响力较小的物种。旗舰种应能够在国家和世界范围内为其保护活动凝聚关注,如大熊猫已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象征。此外,在设置保护区时,旗舰种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宣传工具。

19.伞护种:Wilcox于1984年最早提出伞护种的概念,他认为“伞护种就是选择一个合适

的目标物种,这个目标物种的生境需求能涵盖其他物种的生境需求,从而对该物种的保护,同时也为其他物种提供了保护伞,这种目标物种的生境需求应综合了其他种类生境需求的信息

20.指示种: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而言,指示种是指这样一类物种,其生物学或生态学

特性(如出现与缺失、种群密度、传布和繁殖成功率)可表征其他物种或环境状况所具有的,难以直接测度或测度费用太高的特征参数。指示种依其应用可区分为两种类型,即指示高生物多样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指示种以及用来测度环境变化的指示种

21.重要经济物种:

22.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1日由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1992年6月5日由缔约方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的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公约。《公约》重申各国对本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拥有主权权利,同时又责任保护生物多样性。

23.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73年1月,作为联合国统筹全世界环境工作的组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环境规划理事会的各项决定;根据理事会的政策指导提出联合国环境活动的中、远期规划;制订、执行和协调各项环境方案的活动计划;向理事会提出审议的事项以及有关环境的报告;

管理环境基金;就环境规划向联合国系统内的各政府机构提供咨询意见等。

24.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最重要的世界性保护联盟,专职在

世界的自然环境保护,是政府及非政府机构都能参与合作的少数几个国家组织之一,成立于1948年10月。

25.CITES(华盛顿公约):全名《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于1973年6月

21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华盛顿公约(CITES)的精神在于管制而非完全禁止野生物的国际贸易,其用物种分级与许可证的方式,以达成野生物市场的永续利用性。

26.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年成

立,是一个政府间机构,它的作用是在全面、客观、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对世界上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好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

27.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世界第一个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公约。

28.生态灭绝:指的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大规模破坏或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

生态系统彻底损坏

29.栖息地破坏:是指自然栖息地无法维持现有物种导致栖息地的生物流离失所或灭绝的过

程,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30.栖息地破碎化:栖息地破碎化是指在自然干扰或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大面积连续分布的

栖息地被分割成小面积不连续的栖息地斑块的过程。

31.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

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32.生态灭绝:生态灭绝指的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大规模破坏或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

用导致的生态系统彻底损坏。

33.连锁效应:一个物种的绝灭导致另一物种的灭绝

34.协同效应:两种及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的一种联合强化毒性效应。

35.生态足迹: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

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36.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我们今天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需求的发展模式。

37.库兹涅茨曲线: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于1955年所提出的收入分配状况

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

38.地球峰会:又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是联合国的重要会议之一。在1992年里约热

内卢举行的地球高峰会上,155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此为清洁发展机制的根本母法。

39.碳交易: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40.自然之友:全称为“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会址设在北京,是中国民间环境

保护团体。作为中国文化书院的分支机构,于1994年3月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正式注册成立。

41.怒江水电之争:关于怒江水电开发引发的争议,是环保与发展之争。

42.生态补偿:使生态影响的责任者承担破坏环境的经济损失;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者和

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受害者进行补偿的一种生态经济机制。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4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

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44.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

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所造成的

45.温室气体:指任何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辐射并存在大气中的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

大部分制冷剂等。

46.全球碳循环:大致的循环过程: 大气==> 植物==> 动物、矿物燃料==> 最后回到大气

47.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亦称矿石燃料,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其包括的天然资源

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48.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

《气候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国际性公约,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

需要掌握的内容:

1、保护生物学产生的背景,发展历史,学科特点。保护生物学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背景:生物多样性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是地球经过40 多亿年自然演化的结果。然而由于近几十年来人口数量的剧增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剥夺和对生活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造成生多样性以每年2. 7- 3. 0 万种的速率急剧下降, 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之快是6500 万年来所未有过的, 是物种自然形成速度的100 万倍, 有些物种还未被认识就灭绝了。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丰富的生物资源, 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已成为世界各国乃至公众关注的人类基本问题之一。于是,保护生物学应时而生。

发展历史:保护生物学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期,而真正形成保护生物学这一学

科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此概念源于对森林、渔业和野生动物等管理问题的探讨,它的形成既有科学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20世纪60至70年代,群落生态学和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理论发展和大量的研究结果,促使人们在保护项目中检验这些理论。现代种群生物学从传统的自然资源学中分离出来。生物科学的分化,如动物、植物、森林、渔业、野生动物管理都从“母体”生物学中分离出来,为保护生物学奠定了科学基础,社会的关注也促成了保护生物学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晚期,许多从事“纯”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也更多地关注到保护生物学的发展。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物种灭绝危机。自6500万年前恐龙消失以来,今天的生物多样性损失比任何时候都快,而灭绝最快的是热带雨林。据估计,地球上约有1000万种生物,而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占50%~90%。现在每年被砍伐的热带森林为1700万。按照这一速度,在今后30年内,大约5%~10%的热带物种可能面临灭绝。

学科特点: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是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一门科学,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科学

目标: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绝灭的具体措施

保护生物学的基本原则:进化的眼光;动态和综合的观点;必须考虑人的存在;分析、解决(缓解)矛盾

2、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知识,人类的分类学地位及学名

生物分类系统基本知识:生物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人类的分类学地位: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人科,人属,智人种。

学名:智人

3、生态系统中的物种通过营养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起来,物种之间有复杂的相互

关系(种类关系,种间关系),结合实例理解这一点

(1)初级生产者组成第一营养级,是由营光合作用的物种组成,比如被子植物;

(2)食草动物组成第二营养级,以光合作用的物种为食,也被称为初级消费者,如兔子;(3)食肉动物位于第三或更高营养级,通过捕食其他动物获取能量。比如,捕食食草动物(兔子)的第三营养级的食肉动物(狐狸),称为次级消费者;捕食其他食肉动物(青蛙)的第四营养级的更高级消费者(大嘴黑鲈),称为三级消费者;

(4)除此之外,还有寄生生物(如蚊子)和致病的微生物(如细菌),构成捕食者的一个重

要亚群。

(5)还有分解者或食腐者:以死亡的动植物组织、尸体和废弃物为食的种类;

4、现在已经被描述的物种情况

昆虫、所有其他动物、病毒、原生生物、植物、海藻、真菌、细菌和类似者

5、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地球生命进化简史),当今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请对照

下面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图)

热点地区(18块):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地方特有种,这些地区被称为“热点地区”,同时也是灭绝的热点地区。34个地区,占地球表面的2.3%,保护了地球上75%的兽类、鸟类和两栖类,地球上50%的维管植物和42%的陆生脊椎动物只生活在这些地区。

6、历史上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

1)4.4 亿年前: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奥陶纪晚期或奥陶纪与志留纪过渡时期,27%的科与57%的属灭种。直接原因是冈瓦纳大陆进入南极地区,影响全球环流变化,导致全球冷化进入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面大幅度下降。

2)3.75亿年前: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主要是海洋生物的物种灭绝,陆地生物受影响不显著。19%的科、50%的属[3]、70%的种灭绝。

3)2.5亿年前-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地球上发生了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许多动物门类整个目或亚目全部灭亡。95%的海洋物种和几乎70%的陆地物种。这次大灭绝事件的可能成因包括西伯利亚大规模玄武岩喷发造成的附近浅海区释放大量可燃冰,盘古大陆形成后改变了地球环流与洋流系统。

4)2.03亿年前: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23%的科与48%的属的生物灭绝

5)6500万年前-: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几乎75%物种,其成因一般认为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陨石撞击。

7、当今生物多样性遭受的主要威胁:

(1)栖息地破坏、破碎化和改变

(2)引入物种:某物种通过自然或人为手段,被引入一个原来没有该物种的生态系统中,即成为引入物种。有些物种在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后,逐步发展繁殖,并对该地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是引入入侵种。

(3)开发和过度开采:对野生生物资源的直接商业性开发;对非生物资源如石油、煤炭等矿产品的开采带来的环境副作用而破坏栖息地;非故意的猎杀造成其他非目标物种的死亡;过度猎杀;国际野生生物贸易

(4)污染和有毒物质的产生:随着各种化学物质的不断产生和应用,有害物质对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5)连锁反应和协同效应:连锁反应(一个物种灭绝导致另一个物种的灭绝);协同(单独因素无作用,但协同效应影响巨大)

8、三江源地区为什么重要且值得保护?

(1)“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对中国的生

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中担负着重要责任;

(2)三江源区不但冰川资源蕴藏量大、地表径流大、湖泊广布、而且地下水资源也比较丰富;

(3)沼泽、天然湿地众多;

(4)三江源地区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5)以玉树为核心的三江源旅游,在资源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9、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什么需要当地社区的参与?

(1)是对当地人传统权利和风俗的尊重:

a、许多传统社会有着很强的保护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与西方保护信仰相比可能并未清楚地表述,但比西方信仰更能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

b、当地人非常关注能否保留他们继续从新建立的保护区中获取自然产品的权利;(2)以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为例,有助于提高保护的主动性,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10、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历程?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

11、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气候变化可能的影响。人类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努力

关系:过去一百多年间,人类一直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来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燃烧这些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使得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化影响:从根本上重塑生物群落、改变物种分布;冰川积雪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给海岸周边人口带来灾难;使当前的保护区不再具有保护稀有物种和濒危物种的功能;极端性、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粮食减产;

努力:提高能源效率;挖掘可再生能源;加强国家立法与国际合作;

结合课堂讲述的案例,理解如下内容:

1、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0世纪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灭绝速率为上一次大绝灭的1000倍,是自6500万年以来速度最快的时期。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快速和广泛;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其生态服务功能正在不断退化。

2、如何利用生态补偿的思想,通过有效的政策应对环境问题。

3、科学研究如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

4、社会、经济、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

5、由大熊猫引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历史与现状;大熊猫的生存能力本身是否存在问题;

就地保护与人工繁育的方式何种更好

6、环保为什么需要民间机构的参与?民间机构在环保中的空间与优势何在?

公众参与公共事物的权利,是改革的必然,体现中国民主法治与政治文明的逐步成熟。政府在追求公共事务的综合发展成果,其主体是抽象的全社会公众,谁来代表公众?公众是公共事务的真正主人,民间组织是公众参与的最重要载体。这个道理放在环保上同样,环保作为公共事务同样需要民间环保民间组织是所有民间组织中最活跃的一群。

7、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二者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的生物、他们的遗传多样性、他们所属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多样性说的是生物及本身,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文化多样性是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科学命题,然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人们专注于保护生物学的理论问题,较少注意保护的实践、方法与途径,造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领域发展不均衡且成效不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实践中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生物多样性危机不仅没消除,保护的形势反而更严峻。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无法实现,野生生物资源持续下降,造成世界范围内农村贫困面扩大且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许多超越生物学本身的相关问题得不到重视,而这些“非自然科学”的问题恰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所在。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便是其中一个方面。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动植物物种及其生态系统早已融入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之中,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树知到《保护生物学》章节测试答案

1、目前全球严重退化的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 % 答案:13 2、目前全球水量明显减少或被严重污染的河流约占河流总数的 % 答案: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全球目标 3、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两栖类约占两栖类种数的 % 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哺乳动物约占哺乳动物种数的 % 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鸟类约占鸟类种数的 % 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第2章单元测试 1、昆虫雌雄二型是遗传多样性引起的。 答案:对 2、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的遗传变异,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或同一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答案:对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是保护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或进化潜能。 答案:以上都对 4、遗传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答案:DNA 5、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该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则愈小,其进化的潜力也就愈小。 答案:×

1、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记载的许多药物都取自于野生的动物、植物,这些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答案:1644年 2、下列关于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的步骤,正确的是()①分组②选择调查范围③调查记录④归类⑤设计调查路线⑥整理 答案:爆炸 3、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是() 答案:正确 4、水葫芦从国外引进,在滇池里疯狂生长,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灭绝。导致滇池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答案:有意引入 5、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 答案:扬子鳄 第4章单元测试 1、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磷大部分的单向流动的,不能构成磷循环,因此磷酸盐资源也因而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答案:上述都正确。 2、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中的α多样性指数是用于以测度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沿着环境梯度变化的速率。() 答案:× 3、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它们均是生态系统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 答案:× 4、生态系统是存在于自然界的基本单位,其分布受制于自然条件,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大的格局上看,水分和温度状况是决定生态系统分布的主要因子。()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pdf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1-1、自重为P=100kN的T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试求固定端A的约束力。 解:取T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q=60kN/m,2q=40kN/m,机翼重1p=45kN,发动机重2p=20kN,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用力1 偶矩M=。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F F F, 求:A,D处约束力. 12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求杆CD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端采用铰链约束,B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在节点E和G上分别作用载荷 F=10kN,G F=7 kN。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E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又EC=CK=FD=DM

2-2 杆系由铰链连接,位于正方形的边和对角线上,如图所示。在节点D沿对角线LD方向作用力D F。在节点C沿CH边铅直向下作用力F。如铰链B,L和H是固定的,杆重不计,求各杆的内力。

《保护生物学》2020期末复习思考题库

《保护生物学》学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分支;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出现的各类问题,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的一门综合学科。它兼容基础和应用研究两种途径,来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群落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5.生境破碎、生境退化、沙漠化、温室效应 ★生境退化:是指外在因素使生物群落和物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群落结构有可能受到破坏,物种有可能被推向灭绝,由于尚未能改变群落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植物结构,所以,这种破坏还不会立即呈现。 沙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季节性干旱气候下,许多生物群落发生了渐进的、不可逆转化沙漠化的人工沙漠模型。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7.最小生存种群(MVP)、物种最小动态区(MDA) 最小生存种群:任何生境中任一物种的种群,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以一定的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种群数量。确保种群在可预见的将来,具有很高的生存机会所必需的个体最小生存种群数量。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都有99%的可能性存活100 年。 8.再引种计划、增强项目、引种计划 再引种计划: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它们历史上曾经分布而现在不分布再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A)

A 卷 第 1页 蚌埠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理论力学Ⅱ》期末考试试题(A ) 注意事项:1、适用班级:2012级土木工程班、2012级水利水电班、2012级车辆工 程班 2、本试卷共2页。满分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考试方式:“闭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 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2.已知质点的质量和作用于质点的力,质点的运动规律就完全确定。 ( )3.质点系中各质点都处于静止时,质点系的动量为零。于是可知如果质点系的动 量为零,则质点系中各质点必都静止。 ( )4.刚体在3个力的作用下平衡,这3个力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内。 ( )5.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所建立的坐标系x ,y 轴一定要相互 垂直。 ( )6.一空间任意力系,若各力的作用线均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 程最多只有3个。 ( )7.刚体的平移运动一定不是刚体的平面运动。 ( )8.说到角速度,角加速度,可以对点而言。 ( )9.两自由运动质点,其微分方程完全相同,但其运动规律不一定相同。 ( )10.质点系总动量的方向就是质点系所受外力主矢的方向。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若平面力系对一点A 的主矩等于零,则此力系 。 A.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 B.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 C.一定平衡 D.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也可能平衡 2.刚体在四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其中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四个力的作用线 。 A.一定通过汇交点 B.不一定通过汇交点 C.一定不通过汇交点 D.可能通过汇交点,也可能不通过汇交点 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 A.变形体 B.刚体 C.刚体系统 D.任何物体或物体系统 4.在点的复合运动中,牵连速度是指 。 A.动系原点的速度 B.动系上观察者的速度 C.动系上与动点瞬时相重合的那一点的速度 D.动系质心的速度 5.设有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 和B ,在同一段时间内,A 作水平移动,B 作铅直移动,则 两物体的重力在这段时间里的冲量 。 A.不同 B.相同 C.A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D.B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三、计算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 1.质量为 100kg 的球,用绳悬挂在墙壁上如图所示。平衡时绳与墙壁间夹角为 30°,求墙壁反力和绳的张力 2.某三角拱,左右两个半拱在C 由铰链连接,约束和载荷如图所示,如果忽略拱的重量,求支座A 和B 的约束反力。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复习题集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 复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型频率、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备择价值、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位、关键地区、关键种、灭绝、外来物种、岛屿、集合种群、自 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孑遗物种、遗传漂变、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灭绝、生境破碎化、自然 资源、自然保护、基因流、模式生物、模式标本 二、填空题 1. 20 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不断加强,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 所未有的环境问题,面临着 、 、 、 和 等五大危机。这些问题的 解决均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 2. 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量的三个指标是: 、 、 。 3.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 、和 。 4.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建立物种受威胁的等级包括 6个: 、 、 、 、 和 。 5.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和一些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经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主要包 括: 、 、 和 。 6. 截止 2006 年,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 处,面积 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 土面积的 15%,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 7. 目前,贵州省已建成 个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本地的生物多样性。面积从 2000年的 45 万公顷 增加到 2009年的 96万公顷,增长幅度为 109%。截止到 2007 年 8月,贵州省有 个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8. 地球上迄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用放射测定法测出的年龄是 亿年。但是,通过测定陨 石和月球岩石的年龄以及其他天文学的证据表明,地球与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在 亿年前。 9. 古生代的泥盆纪(距今 4.08-3.60 亿年前):珊瑚和三叶虫发生大规模的适应辐射;头足类出现。无 颌类和盾皮鱼达到多样性的高峰。泥盆纪被称为" 的时代"。 10. 恐龙产生于中生代的三叠纪,灭绝于中生代的 纪(距今 0.65-1.44 亿年前)结束时。 11. 为了定量描述某一物种或群落的多样性,可以用多样性指数来测定。一般多样性指数有3 类:α多样 性指数, 、 。其中α多样性指数:用以测量群落内的物种 多样性; 12. 为了更全面反映物种多样性,近些年来,很多学者从系统演化和分类学角度提出了测定物种多样性的 新理论和新方法,Williams 和 Humphries对此归纳为 、 和分类学方 法 3 个类型 13. 通常将生物多样性划分为 、 、 和 4 个层次。 14. 一般多样性指数有: , 和 3 类。 15. 遗传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遗传变异,即 、 和 。 16. 基因重组的类型包括 、 和 。 17. 目前检测遗传多样性的常用以形态学性状为主的 和 的检测两类方法。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学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胎生苗:植物种子内的胚胎在未离开母本时即萌发生长,形成类似动物由母体直接产生下一代的形式,故称为胎生苗。 或果实内的种子会往下长出一根胚轴,胚轴称为胎生苗。 2. 生境片断化:是指一个大面积连续的生境,变成很多总面积较小的小斑块,斑块之间被与过去不同的背景基质所隔离。(生境破碎化是指对生物物种﹑种群﹑群落的生存繁衍起干扰﹑抑制作用的因素分割﹑压缩生境的过程。) 生境片断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破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使片断状生境中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生境片断化将物种种群分割为若干个小种群,影响物种的迁入和迁出,基因的流动受阻,遗传变异丧失,加之小种群易于灭绝,结果使种群遗传多样性减少,从而加速物种灭绝的进程。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生境面积的降低,二是剩余地区重新分布为非连续的碎片 3.遗传漂变: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 4.集合种群:是指某一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各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迁移而使复合种群系统成为一个有相互联系的整体。 5.关键种:是指其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群落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稳定的物种。 6.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7.时间种:指一个物种在其生存时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生物个体。

8.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根据自然规律,利用人的社会属性,对自然界这一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积极保护,使自然资源能持续地被人类所利用,为人类文明的继续发展提供物质保证。自然保护和生态保护具有相同的内涵,生态保护是指人类对生态环境有意识的保护,是以生态科学为指导,遵循生态规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及策略。 9.生物入侵:一种生物以任何方式传入其原产地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并在那里定殖、建立自然种群、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 10.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通过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共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1.红树林: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12.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

保护生物学习题答案

保护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 (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生境和生物群落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4)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5)恢复生态学: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提出,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6)生态灭绝:当一个种的数量减少到,其对群落其它成员的影响微不足道时认为是生态灭绝。 (7)创始者效应:是指几个个体离开大群体而建立一个新种群,这个特殊的遗传瓶颈效应。 (8)遗传多样性:是生物体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种群间或同一种群的遗传变异。 (9)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11)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12)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13)功能群::是生态系统,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的作用,集合中的成员之间互相替代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生态过程的执行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14)有效种群数量:是可生育成体的有效数量。 二、填空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潜在利用价值、伦理价值。 2.按不同的分类依据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若按系统与外部环境联系的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隔离系统;若按人类的影响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3.生物性公约又称为里约热卢公约,是 1992 年在巴西签定的,中国在 1992 年加入该公约。 1IUCN确定的濒危物种是指不久的将来具有高度的灭绝可能性的物种。 4、动态种群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的种群和若干个附属的种群。 5、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等4项。 6、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为 140-170万种?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在 1000-3000万种之间。 7、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组成。 8.《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华盛顿公约,在美国签定的,中国在 1980 年加入该公约。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几个层次? 答:(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所有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上的多样性。 2.什么是遗传多样性及研究遗传多样性有哪些意义? 答:(1)广义的遗传多样性可泛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包括不同物种的不同基因库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1分) (2)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物种的遗传变异。种的遗传变异既包括群体的个体间变异,也包括群体间或群体系统、地理宗、生态型、变种、亚种间以及农作物品系、品种间的遗传差异。(1分) (3)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3分) ①有助于追溯生物进化的历史; ②探究现存生物进化的潜能; ③可以评估现存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 ④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 ⑤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保护策略和措施; ⑥指导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 3.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答:(1)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1分) (2)物种原有生活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1分) (3)当物种的生存条件突然恶化时;(1分) (4)IUCN 建议当一个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00 只时,应当将人工繁育迁地保护作为保护该物种的重要手段。虽然这些物种仍有许多个体,但却面临着生存危机,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实施迁地保护。(2分) 4.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及任务? 答:(1)展示生态系统的本底 (2)保存生物多样性 (3)提供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4)开展宣传教育的课堂 (5)人类游憩的场所 (6)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 (7)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示 (8)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5.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B

工程力学(Ⅱ)期终考试卷(A ) 专业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题分 25 15 15 20 10 15 100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 杆AB 绕A 轴以=5t ( 以rad 计,t 以s 计) 的规律转动,其上一小环M 将杆AB 和半径为 R (以m 计)的固定大圆环连在一起,若以O 1 为原点,逆时针为正向,则用自然法 表示的点M 的运动方程为_Rt R s 102 π+= 。 2. 平面机构如图所示。已知AB //O 1O 2,且 AB =O 1O 2=L ,AO 1=BO 2=r ,ABCD 是矩形板, AD =BC =b ,AO 1杆以匀角速度绕O 1轴转动, 则矩形板重心C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 为v =_ r _,a =_ r 。 并在图上标出它们的方向。

3. 两全同的三棱柱,倾角为,静止地置于 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将质量相等的圆盘与滑块分 别置于两三棱柱斜面上的A 处,皆从静止释放, 且圆盘为纯滚动,都由三棱柱的A 处运动到B 处, 则此两种情况下两个三棱柱的水平位移 ___相等;____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因为_两个系统在水平方向质心位置守恒 。 4. 已知偏心轮为均质圆盘,质心在C 点,质量 为m ,半径为R ,偏心距2 R OC =。转动的角速度为, 角加速度为 ,若将惯性力系向O 点简化,则惯性 力系的主矢为_____ me ,me 2 ;____; 惯性力系的主矩为__2 )2(22α e R m +__。各矢量应在图中标出。 5.质量为m 的物块,用二根刚性系数分别为k 1和k 2 的弹簧连接,不计阻尼,则系统的固有频率 为_______________,若物体受到干扰力F =H sin (ωt ) 的作用,则系统受迫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条件下,系统将发生共振。 二、计算题(本题15分)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遗传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即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或同一群体内的遗传变异。此外,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 2、.孑遗物种:所谓孑遗物种是在较为古老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经非常繁盛,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的一些生物物种。例如,仅产于我国的大熊猫和原来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等等就属于孑(jié)遗物种。 3.基因流:是一个集合名词,它包括致使基因从一个居群到另一个居群或从一个亚居群到另一个亚居群成功运动的所有机制。基因流的产生至少需要两个条件:1)某分类群存在至少一个以上的居群或亚居群;2)不同的居群或亚居群间有基因交流的机会。 4、遗传漂变: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random genetics drift)。 5、基因型频率:指某一特定型(等位基因的不同组合)的个体在整个群体中出现的概率。 6、岛屿:生物地理学中的岛屿,广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境,大至海洋中的群岛、高山、自然保护区,小到森林中的林窗,甚至植物的叶片都可以看成是大小、形状、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例如,湖泊可以看成是“陆地海洋”中的岛屿,林窗可以认为是“森林海洋”中的岛屿。换句话说,只要是边界明显的生态系统,都可看作是大小、形状和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例如,林中的沼泽;被沙漠围绕的高山;被农田包围的林地等等。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7、自然保护: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根据自然规律,利用人的社会属性,对自然界这一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积极保护,使自然资源能持续地被人类所利用,为人类文明的继续发展提供物质保证。自然保护和生态保护具有相同的内涵,生态保护是指人类对生态环境有意识的保护,是以生态科学为指导,遵循生态规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及策略。 8、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如土壤、水、草场、森林、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等。对于人类来说,随着取得和使用资源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无用的物质可以变成有用的资源。 9、就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境中对濒危动植物实施保护; 10、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11、物种灭绝:所谓物种灭绝就是指一个物种或一个种群不能够通过繁殖自我维持。下列任一情况发生时即发生灭绝:一是最后一个个体死亡;二是当剩下的个体不能够产生有生命或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12、外来物种(或者称非本地的、非土著的、外国的、外地的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13、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通过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共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 习 ●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是 解决生物多样化危机的科 学,其原则是:进化的眼 光,动态和综合的观点,必 须考虑人的观点,分析、解 决(缓解)矛盾。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 样性,物种的多昂性,基因 的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 的生物、他们遗传多样性、 他们所属生态系统的类 型。】 ●种群:一个地区内相同个体 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个空间内所有 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统一整 体。 ●景观: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 异质性区域。●物种: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 的个体的集合。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 统在能流、物流的生态过程 中,对外部显示的重要作 用,如改善环境,提供产品 等。 ●林奈的分类系统:界(动物 界)、门(脊索动物门)、纲 (哺乳纲)、目(灵长目)、 科(人科)、属(人属)、种 (智人)->人 ●物种形式存在的意义:1.物 种的分异是生物对环境异质 性的应答;2.物种间的不连 续抵消了有性生殖带来的遗 传的不稳定性;3.物种是大 进化的基本单位;4.物种是 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食 物链 ●小进化:种内的个体和种群 层次上的进化改变。基本单

位:无性繁殖系或种群遗传 组成的变化。 ●大进化:种和种以上分类群 的进化。基本单位:物种。 ●生态系统各成员间通过营养 关系【食物链】、【食物网】 彼此连成一个整体。 ●物种丰度:一个地区物种的 数量。 ●物种多度:即单一物种的 度,有相对多度和绝对多 度。多度可用数量或生物量 来测量。 ●物种多样性:如果根据丰 度、生产力或数量等某种重 要性来衡量物种,就是在谈 论物种的多样性。 ●

●关键种:是指它们的消失或 削弱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 统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物种。 ●旗舰物种:代表某个物种对 一般大众具有特别号召力和 吸引力,可促进大众对动物 保护的关注。 ●伞护种:是指那些生存环境 需求能够涵盖许多其他物种 生存环境需求的物种。 ●指示种:是指其生物学或生 态学特性可表征其他物种生 长环境或环境状况的生物 种。 ●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 Wiener index(H’)和 Simpson index(D)。 ●种群数量:一个地区某一特 定时间种群的数量。 ●种群动态:种群数量在时间 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热点地区:具有丰富的地方 特有种的地区。 ●生物多样性遭受的威胁:1. 栖息地破坏、破碎化和改 变;2.物种入侵(入侵种: 某物种通过自然或人为的手 段,被引入一个原来没有该 物种的生态系统中,逐渐发 展繁殖,并对当地自然或人 为生态系统产生毁灭性影响 的物种);3.过度开发和过 度开采;4.污染和有毒物质 的产生。5.连锁效应和协同 效应。 ●连锁效应:一个物种的绝灭 导致另一物种的绝灭。 ●协同效应:单独因素无作 用,但因素协同后影响巨 大。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 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 约,签署于1992年6月1 日。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

————————————————————————————————作者:————————————————————————————————日期:

《保护生物学》教案 课程:考察课,开卷考试90分钟 第一章保护生物学概论 由于受现代人口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影响,目前全球正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失调等严重的危机。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当前世界的重要发展战略。保护生态学的目标是了解人类活动对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物种濒危机制和保护策略,以恢复濒危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正常功能,从而到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命维持系统的最终目的。(PPT1+课本P2) 总结(知识摸底) ——保护生物学以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为主线,探讨了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关系,以及保护生物学的起源特征和发展;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介绍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形成和物种灭绝的机理;阐述了物种濒危等级划分、物种保护原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设计与管理,以及物种迁地保护方法和措施;最后介绍了与自然环境保护及环境合理开发,特别是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法律与公约。 (PPT2)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我国始终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护生态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 第一节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简介?1什么是保护生物学 PPT讲解定义《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diversity)是从保护生物及其环境的角度出发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环境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系统与进化等自然科学。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A卷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A 卷 1-1、自重为P=100kN 的T 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20kN.m ,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 。试求固定端A 的约束力。 解:取T 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 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1q =60kN/m ,2q =40kN/m ,机翼重1p =45kN ,发动机重2p =20kN ,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 用力偶矩M=18kN.m 。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 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6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12F F F ==, 求:A ,D 处约束力.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 。求杆CD 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 端采用铰链约束,B 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 。在节点E 和G 上分别作用载荷E F =10kN ,G F =7 kN 。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又EC=CK=FD=DM。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保护生物学整理

思考题: 1、保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2、生物资源的价值:直接价值:也叫使用价值或商品价值。是人们直接收获和使用生物资源所形成的价值。包括消费使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两个方面。 间接价值:包括非消费性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科学价值四种 非消费性使用价值: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经济收益,而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收获、也不受损害。 选择价值: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尽可能多的基因,可以为农作物或家禽,家畜的育种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机会。 存在价值:有些物种,尽管其本身的直接价值很有限,但它的存在能为该地区人民带来某种荣誉感或心理上的满足。 科学价值:有些动植物物种在生物演化历史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搞清生物演化的过程 3、物种---面积关系原理:面积缩小10倍的岛屿,其物种数减少一半。 岛屿上物种与面积的关系在多数情况是一种曲线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即:S=CA Z 其中S为物种数;A为岛屿面积;C,Z均为无单位的参数。 Z和C的数值取决于岛屿的类型以及物种的类型(Simberloff 1986a)。Z值一般为0.25左右,变化范围在0.15—0.35之间;C值在种数较多的生物类型较高(如昆虫),而在种数少的类群值较小(如鸟、兽)。 4、岛屿平衡理论:MacArthur和wilson认为一个岛屿上的物种数实际上是由迁入和灭绝两者的平衡决定的,而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物种不断地灭绝或被相同的或不同的种类所替代。 首先考虑迁入,假设一个岛屿上尚无任何物种存在,此时迁入速率会非常高,因为任何一个迁入的个体都代表着这个岛屿的新种。然而,随着定居种类的增加,新种迁入的速率就会下降。当所有来自“种源库”(Source pool)(即大陆或其它临近岛屿)的物种都在岛屿上出现时,新种迁入率降到零。 5、邻近生境的作用:为一些迁徙性很强的种类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水源、食物等资源。例如水鸟:海鸟在岛屿上营巢,而在水域中取食鱼类。为一些濒危种群补充一些个体,防止已处于灭绝危险边缘的小种群的灭亡,这一作用也有人称之为“营救效应”。 6、栖息地异质性假说:William(1964)认为面积增加包含了更多类型的栖息地,因而应有更多的物种可以存在。Westman(1983)和Buckley(1982)也认为物种随岛屿面积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由于栖息地增加的结果,而不是平衡假说中岛屿面积效应的结果。 随机样本假说:认为物种在不同大小岛屿上的分布是随机的,大的岛屿只不过是大的样本,因而包含着较多的物种。Dunn和Loehle(1988)指出,取样范围会影响物种数一面积的关系。 7、岛屿生物群落的影响因素: 1面积的大小; 2地形的复杂与否:地形复杂的岛屿將可供给较多的生物种类栖息。单就蕨类而言,台湾就有四百多种,比起欧洲大陆的种类还多。 3距离大陆块的远近:海洋就一般生物而言,都是极大的地理障碍;故一个岛屿距离大陆块愈远则生物的种类愈少。 4邻近地区生物相的复杂性:在和一个岛屿相鄰的陸地,如果生物相丰富,则此岛屿的生物相也將较复杂。 5生物种类的差异:不同的生物对于跨越各种地理障碍的能力不同,故在较远的海洋岛,很不容易看到淡水魚及两栖类。 6外來物种的入侵及生物的灭绝:在一个岛屿现存的生物种类较少時,则外來生物能夠入侵的几率也就较大,同時現存种类灭绝的速率也就越慢。相反的,则种的灭绝速度不但加速,而且外来种入侵成功的机遇率將減少。 8、自然选择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稳定性选择:即淘汰少数极端个体的选择。是自然种群中占优势的一种选择模式。对许多性状而言,其种群的平均值往往具有最大的适合度(fitness)。 定向选择:指有利于某一极端性状的选择。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发生作用。同时,它在动植物的人工育种中为一种常用方法。

保护生物学习题答案(供参考)(最新整编)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保护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 (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内生境和生物群落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4)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5)恢复生态学: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提出,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 (6)生态灭绝:当一个种的数量减少到,其对群落其它成员的影响微不足道时认为是生态灭绝。 (7)创始者效应:是指几个个体离开大群体而建立一个新种群,这个特殊的遗传瓶颈效应。 (8)遗传多样性: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种群间或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9)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11)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 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12)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 (13)功能群::是生态系统内,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的作用,集合中的成员之间互相替代对生态系 统的功能发挥、生态过程的执行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14)有效种群数量:是可生育成体的有效数量。 二、填空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潜在利用价值、伦理价值。 2.按不同的分类依据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若按系统与外部环境联系的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隔离系统;若按人类的影响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3.生物性公约又称为里约热内卢公约,是 1992 年在巴西签定的,中国在 1992 年加入该公约。 1IUCN确定的濒危物种是指不久的将来具有高度的灭绝可能性的物种。 4、动态种群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的种群和若干个附属的种群。 5、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等4项。 6、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为 140-170万种?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在 1000-3000万种之间。 7、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组成。 8.《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华盛顿公约,在美国签定的,中国在 1980 年加入该公约。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几个层次? 答:(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所有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 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上的多样性。 2.什么是遗传多样性及研究遗传多样性有哪些意义? 答:(1)广义的遗传多样性可泛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包括不同物种的不同基因库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1分) (2)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的遗传变异。种内的遗传变异既包括群体内的个体间变异,也包括群体间或群体系统、地理宗、生态型、变种、亚种间以 及农作物品系、品种间的遗传差异。(1分) (3)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3分) ①有助于追溯生物进化的历史; ②探究现存生物进化的潜能; ③可以评估现存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 ④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 ⑤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保护策略和措施; ⑥指导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 3.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答:(1)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1分) (2)物种原有生活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1分) (3)当物种的生存条件突然恶化时;(1分) (4)IUCN 建议当一个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00 只时,应当将人工繁育迁地保护作为保护该物种的重要手段。虽然这些物种仍有许多个体,但却面 临着生存危机,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实施迁地保护。(2分) 4.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及任务? 答:(1)展示生态系统的本底 (2)保存生物多样性 (3)提供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4)开展宣传教育的课堂 (5)人类游憩的场所 (6)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 (7)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示范 (8)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5.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2)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一艘船上的铆钉。所有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发挥积极贡献,而且不能互 相替代,并且生物多样性越复杂,就好像船上的铆钉越多,船越坚固,生态系统越稳定、系统的功能越完善。 (3)特异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预测,因为物种的作用太复杂。 (4)零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胎生苗:植物种子内的胚胎在未离开母本时即萌发生长,形成类似动物由母体直接产生下一代的形式,故称为胎生苗。 或果实内的种子会往下长出一根胚轴,胚轴称为胎生苗。 2.生境片断化:是指一个大面积连续的生境,变成很多总面积较小的小斑块,斑块之间被与过去不同的背景基质所隔离。(生境破碎化是指对生物物种﹑种群﹑群落的生存繁衍起干扰﹑抑制作用的因素分割﹑压缩生境的过程。) 生境片断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破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使片断状生境中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生境片断化将物种种群分割为若干个小种群,影响物种的迁入和迁出,基因的流动受阻,遗传变异丧失,加之小种群易于灭绝,结果使种群遗传多样性减少,从而加速物种灭绝的进程。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生境面积的降低,二是剩余地区重新分布为非连续的碎片3.遗传漂变: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 4.集合种群:是指某一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各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迁移而使复合种群系统成为一个有相互联系的整体。 5.关键种:是指其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群落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稳定的物种。 6.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7.时间种:指一个物种在其生存时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生物个体。 8.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根据自然规律,利用人的社会属性,对自然界这一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积极保护,使自然资源能持续地被人类所利用,为人类文明的继续发展提供物质保证。自然保护和生态保护具有相同的内涵,生态保护是指人类对生态环境有意识的保护,是以生态科学为指导,遵循生态规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及策略。 9.生物入侵:一种生物以任何方式传入其原产地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并在那里定殖、建立自然种群、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 10.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通过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共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1.红树林: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12.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3.灭绝:是指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逐渐丧失并且不再繁衍后代的过程。 14.功能群:即适应性症候群,就是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功能的物种的综合,既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