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职业化

翻译职业化
翻译职业化

[摘要]翻译职业与职业化是时代的产物。厘清翻译职业化的基本概念,明确翻译职业化与市场需求、法律保障、组织保障、人才保障、资质认定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翻译职业化的认识。职业化的翻译拓展了翻译研究领域,革新了人们的翻译观念,使翻译研究与人才培养有了新的目标。

关键词:职业化;翻译;翻译研究

为解决现实交际中存在的语言障碍而产生了翻译,翻译一开始就是一种应用性的语言交际活动。翻译职业化是时代的必然,长达数千年的宗教翻译与数百年的文学翻译并没有产生翻译职业。随着市场对具有专业翻译技能译员的需求增加,翻译在上世纪初发展成为一种职业,并在二战之后迅速地被职业化,“翻译时代”才真正的来临。本文就翻译职业化的基本概念与含义提出了新的看法。市场对翻译的巨大需求与专业化分工确保了译员可以翻译作为谋生的手段。翻译的职业化还需要国家的法律保障,组织保障,专业化的人才保障,以及职业化的资质认定。翻译职业化拓展了翻译研究领域,革新了人们的翻译观念,使翻译研究与人才培训有了新的目标。同时,职业化译员也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一、翻译职业的发展历程

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就有“三象胥重译”的记载(陈福康2000: 2)。“象胥”是周王朝翻译官的专门职称,“重译”,即多次翻译,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口译记录,也是最早的“转接传译”(relay interpreting)。周代各地对翻译官有不同的称呼,“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象胥”、“舌人”是作为政府的官员,在与外国使节的交往中,不仅要起到沟通语言的作用,作为历史的见证人,还需要把口译员和外国使节的对话记录下来,起到史官的作用(Lung Rachel, Li Donghui 2005: 997-1009)。罗马帝国时期,从希腊俘虏来的奴隶成为了当时的译员。译场中的佛经翻译人员,与集体从事圣经翻译的人员,可看作是翻译职业的雏形。文学翻译一直只是作家或学者的副业,很难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翻译的职业是从口译开始的,1919年巴黎和会是现代口译的起始里程碑,也是职业翻译的开端。巴黎和会首次打破了法语在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中的垄断地位,而借助英、法两种语言的翻译进行谈判,意识到翻译需要专门的技能,而不是懂外语就能翻译。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及随后的纽伦堡审判采用了电声设备,同声传译大大缩短了会议时间。当时联合国内部展开了一场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孰优孰劣的大论战,同声传译最终成为联合国的口译模式,从而确立了口译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国际地位(柴明颎2007: 13)。

1953年国际译联(FIT)、国际会议口译协会(AIIC)成立,相继建立了翻译的职业道德条例和职业标准。1957年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通过了关于语言多样化的决议,各成员国都有平等使用本国语言的权利,各成员国的官方语言即成为这个组织的工作语言,随着翻译需求量的增加,笔译也逐渐成为了专门的职业。1963年国际译联通过了《翻译工作者宪章》,肯定翻译的职业地位。1974年联合国译员由于工作条件较差而罢工,此次罢工是口译从“神奇”走向“职业”的里程碑,促使联合国规定了具体的工作环境,建立了新的职业协会以保证其工作条件(Baigorri-Jalón 2004)。

翻译职业的快速发展还是近二三十年的事。这得益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通讯设备的飞跃发展,再加上全球化的推动,大大改变了人际沟通及信息传播的面貌,成就了非文学翻译的繁荣,使翻译成为一个热门的职业。随着翻译培训的专业化,国际间的资格认证,国际机构与翻译协会的组织保障,翻译生产的产业化,翻译观念的现代化,翻译研究的学科化,确保了翻译职业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翻译的职业化时代来临了。

二、翻译职业化的基本概念

职业(profession)、职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专家(professional)的词源都是profess,意思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即“希波克拉底誓言”(the Oath of Hippocrates)。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前377),古希腊医生,被誉为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具体内容有9条,是医学界的道德准则与医务人员的行为指南。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受此启发提出了“圣哲罗姆誓言”(Hieronymic Oath),作为译者的行为准则(Chesterman 2001:139-154)。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权威机构给出职业化准确定义。职业化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理解:(1)把职业化等同于专家。国外有人把“职业化”理解为以顾客利益为第一位、遵循某种专业标准开展工作的专家;(2)把职业化等同于一种品质。职业化就是在合适的场合下表现出合适的行为,即具有相应的职业水准、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3)把职业化等同于职业素养的专业化。职业化意味着一个拥有和运用独特的知识、技能、方法、思维模式和语言文字的同质化群体专门以从事某类工作为业,通过向社会提供特定的产品来参与社会资源和利益分配;(4)把职业化看作是一个过程。职业化指的是一门职业在上升为“职业精神”(Professionalism)中的一种过程,它是一种动态的、内敛的和不断形成的发展过程(黄鹂, 吴廷俊2005:98)。

从上述职业化的不同观点中,可以归纳出翻译职业化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翻译职业技能、翻译职业意识、翻译职业道德。翻译职业技能指获取翻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训练,得到权威的翻译专业实践的资格认可;翻译的专业知识只是职业技能的基础,还需要职业化地把它运用出来,并得到认可。翻译职业意识是一系列翻译专业信念、价值观、行为标准和从业实践的规范的内化过程,在职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翻译职业道德指认可翻译行业内部机制和行业组织的自律,要求遵循职场行为与操守规范。其他学者提到的翻译职业化,更多指的是把翻译作为谋生的职业,如译者以翻译为专门职业,翻译报酬几乎成为全部收入来源,并具备完成多种翻译任务的能力(韩子满2008:36)。翻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职业服务,一般是应客户的要求,并有一定的报酬,目的是让不掌握源语的人了解文本信息内容(吉尔2008:6)。

从翻译职业化的发展来看,我们需要从一个更广泛的领域去认识翻译职业化的含义。(1)职业化不仅仅是一种技能训练,而是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在此之上的职业化才是有意义的,否则,职业化就沦为了商业化的附属。单一的翻译技能训练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翻译人才。(2)翻译教育也必须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翻译的职业教育应该与一定的理论与学术融合起来。(3)翻译职业有壁垒和标准,翻译职业认证就随着职业化的要求产生了,并把职业化翻译与非职业化翻译区分开来。没有受过专业翻译训练,未获得翻译资质认定的懂外语而从事翻译的人员,应该归入非职业化翻译,他们在诸多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职业化这个概念是与专业化分工以及职业阶梯、壁垒联系在一起的。译者的职业化意味着译者拥有一种特殊的技能,能够胜任客户提出的翻译任务,能够持续不断地按照计划提供可预见的工作结果。(4)翻译职业化是翻译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翻译产业化,以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基础,这就需要采取现代化的翻译技术,进行专门化的翻译生产,其翻译质量要有可行的量化手段。

三、翻译职业化的保障

翻译从成为一种职业,到真正职业化的建立,离不开市场对职业化翻译的需求,国家的法律保障,翻译组织与协会对译员利益与权力的保障。专业化的翻译职业培训是翻译职业化的人

才保障,对译员的资质认定则把职业化翻译与非职业化区分开来。

1市场的需求是翻译职业化存在的前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种国际机构、区域性组织、国际间的行业组织成立,为保障各主体国家能够以母语来阐明各自的立场,成为职业化翻译的最大需求。联合国与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职业化翻译需求国际组织。联合国使用的英语、法语、俄语、汉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具有同等效力,凡是联合国的正式会议,秘书处都要负责同声传译这6种语言。凡是联合国的正式文件,包括重要发言,都要用6种文字印出。联合国总部秘书处470多人组成的口笔译队伍,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还有多达600多名的职业译员。欧盟是目前职业化翻译需求最大的国际组织。欧盟与联合国不同,欧盟的法律是与27个成员国联系在一起的,各国公民可以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商量国事。欧盟所有的法律文件、重要的政治文件,以及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文件都要翻译为23种官方语言出版,自出版之日起成为正式文件。需要快速处理的信息则翻译为原欧盟成员的11种语言,再翻译为2004年到2007年加入的成员国的语言;时效性强的信息或专业性强的信息,通常翻译为欧盟广泛使用英语、法语、德语。

很多双语或多语国家,由政府购买的翻译服务,也占职业化翻译需求的很大比例,如加拿大、印度、新加坡等。加拿大形成了庞大的机构翻译的市场,也是世界最早推动翻译产业的国家,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就形成翻译产业。

职业化翻译最具活力的需求还是在商业与技术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翻译和语言问题的重要性,纷纷把翻译提高到战略的地位,投人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对其进行分析、管理,以降低翻译成本,提高翻译质量,缩短翻译时间。这使得翻译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服务性产业。根据国际权威机构对世界翻译市场的调查显示,全世界翻译市场的规模在1999年只是104亿美元,在2003年为172亿美元,而在2005年则达到了227亿美元(冯志伟2006:ix)。这就为职业化翻译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2 翻译职业化的法律保障

国家采取立法手段,规定了双语、多语作为官方语言,不同语言的翻译版本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这也是翻译职业化必不可少的法律保障之一。英语和法语在加拿大同享国家官方语言地位;印度的印地语与英语,以及其他共22种语言被定为地方性官方使用语言;新加坡的英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和汉语是其官方语言;瑞士的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都是官方语言;南非连同南非荷兰语、英语、其他非洲语言等共11种官方语言。美国夏威夷法律规定,政府需提供夏威夷语和英语间的翻译服务。

此外,很多翻译发达国家制定了各种翻译产品和服务的国家标准,来规范翻译服务市场,从而为区分职业化与非职业化翻译服务提供了法律的依据。荷兰的ATA Taalmerk证书、意大利的UNI10574、德国的DIN2345、英国的BS 5750和BS 4755、奥地利的NORM D 1200等对翻译公司、翻译质量、翻译合同、译员资质等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我国颁布了《翻译服务规范第一部分笔译》、《翻译服务规范第二部分口译》、《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等国家标准,虽然只是一种推荐标准,但为保护顾客与翻译服务单位的权益,明确双方的需求和责任提供了技术依据,也是一种翻译职业化的法律依据。

1963年国际译联通过的《翻译工作者宪章》,第二章第十五款规定,“翻译工作者对其译著享有著作权,从而享有与原著作者同样的优惠权益。”第三章第二十三款规定,“翻译工作这项职业,同其他自由职业一样,在各国都受到监督工资、集体合同、标准合同等措施的保护。”这就明确了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奠定翻译工作者道德规范的基础,改善翻译

工作者从事翻译工作的经济条件与社会环境,为翻译工作者及其职业团体提供某些活动方针,借以肯定翻译工作是一种固定、独立的职业。

3翻译职业化的组织保障

成立于1953年的国际译联,是国际上最权威的翻译工作者联合组织,目前拥有遍及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15个成员组织。中国译协于1987年正式加入国际译联。国际译联以翻译工作者的利益为基础,促进翻译行业标准的协调,维护全世界翻译工作者精神和物质权利,改善译员的社会地位。

加拿大可能是世界上翻译职业组织机构最健全的地方。在这个人口约2700万的国家里,不同的笔译、口译员或术语专家协会多达25个。美国的翻译工作者组织大大小小共有30个。欧洲主要国家都有地方或全国性翻译组织,并办有各种翻译刊物。中国译协是我国广大翻译人员的行业自律机构。各种翻译协会强调,通过立法手段明确译者的法律地位,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译者的合法权益,提高译者的社会地位,增加译者的经济收入,改善译者的学习和工作条件,给译者以机会不断提高翻译水平(谭载喜1988:96)。

4 翻译职业化的人才保障

市场对职业化翻译的需求催生了专门的翻译培训学校。早在1862年,清政府就在北京成立了专门的翻译培训学校京师同文馆。马建忠1894年写的《拟设翻译书院议》,提出要创办专门培养译书人才的高等学府,这是世界首次提出把翻译作为专业人才来培养,是翻译职业培养的最早提议。1930年,在德国的曼海姆成立了欧洲第一所翻译学校。1941年,瑞士日内瓦大学的国际译员培训学院就开始系统地讲授笔译和口译。二战之后一些专门培养翻译人员的学校相继成立。目前,国际上大约有270多所高校设有翻译的教学与研究项目。始建于1957年的巴黎高等翻译学校,为联合国、欧洲共同体以及西方各国的外事部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级翻译人员,塞莱丝柯维奇(Seleskovitch)提出的释意理论一度成为口译界最有影响的口译理论。冷战时期为联合国培养译员的莫斯科学院,因其培训效果极佳而为世人关注,其入学录取比例仅为1%。这些以翻译职业为特征的专业教学机构,其培训不同于外语培训。强化翻译职业意识及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语言应用能力教育、强化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的教学与研究,就成为当前翻译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这为促进翻译的职业化提供了人才上的保障。

5翻译资质认证

翻译资质认证随着职业化的要求产生了。得到权威机构的翻译资质认定,是跨入职业化翻译的门槛。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的翻译认证机构有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欧盟口译认证JICS、加拿大口译和笔译工作者委员会CTIC、澳大利亚国家口译和笔译工作者权威认证有限公司NAATI等。AIIC是会议口译这一专门职业唯一的全球性专业协会,负责审查、认定会议口译员的专业资格和语言组合,制定其职业规则、工作条件、道德规范和专业培训标准,并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开展集体谈判以确定会议口译员的待遇等。其会员身份被广泛认为是会议口译员的最高专业认证。加入AIIC不需要考试,它实行的是更为严格的同行在工作中对你的审查。美国翻译协会(A TA)颁发多达27种语言组合的执照,但仍然只有1/4的个人拥有执照。我国近些年相继推出的几大翻译资格证书考试,从制度上为翻译行业设定了一种门槛,保证了职业化译者的专业素质。

四、翻译职业化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翻译职业化的发展,翻译与社会、经济、文化传播等的关系更加密切,翻译研究者不能再埋头书斋、不问世事,仅关注占翻译生产不到1%的文学翻译。翻译职业化给翻译研究带来的新课题,需要我们面对鲜活的翻译现实,革新我们的翻译观念,对翻译教学与研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翻译职业化产生了新的翻译模式与翻译问题,拓展翻译研究领域,认识到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研究的驱动力。翻译职业化的服务性质决定了翻译活动要与其他产业相结合,来提高其他产业的附加值,于是翻译在新的领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技术写作、内容管理、多语文献、软件的本地化等领域;新的翻译模式产生了,如社区口译、视频会议、手语传译、译述、摘译等;新的翻译问题产生了,如翻译纲要、翻译质量评估、文化移植、翻译伦理、翻译规范、翻译版权问题、已有翻译的重复使用问题等。这些新的翻译模式与翻译问题,都是传统的翻译研究所不关注的,也无法解决的。比如,原文不再是一切讨论的固定不变的准绳,是翻译过程把一个文本变成了原文,并没有影响原语文化中的该文本,因此,原文也就并非要好过译文,或比译文更权威(Dollerup 2007:88)。原文可由多个来源构成,翻译可重复使用以前的译文。工业产品和本地化手册同步上市,书籍、电影、国际新闻等全球同步出现,欧盟23 种不同语言的版本,这些翻译现象使得原文这个概念甚至不复存在。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必将拓展翻译研究的领域,产生出图里(Gideon Toury)所称的沟通理论研究与应用范围的沟通规则(bridging rule)(Toury 2001:18),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

职业化翻译革新了人们的翻译观念,在非文学翻译领域也需要文化转向。对职业翻译来说,翻译活动更多地依赖于意图、利益和权力关系,远远超出单纯的语言问题(吉尔2008:38)。职业译者是应客户(或译文提供者)的要求而提供有偿服务,因此客户的利益高于一切,译者在做决定时不会考虑原文的读者,却需要考虑译文的用户(读者),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而调整译文。这就是职业化译员职业精神的体现,即把顾客利益放在第一位。如广告翻译,译者除了要解决韵律的、语用的、句法的、文本的、符号等语言方面的难题,还需要站在用户的立场,去了解目标产品的市场营销、目标市场的法律、文化差异对营销的影响等非语言因素,从而再创作出有利于产品销售的广告,这也就是为什么改编成为最主要的广告翻译策略的原因。这种改写原文文本使其适应目标语文化,不再带有翻译痕迹的创作,人们称之为创译(transcreation)。创译这种翻译策略在广告、营销、电视、音乐、出版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正是此类的职业化翻译实践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对等、忠实翻译观,把翻译放到更大的文化语境中来考察,也就是常说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过去通常把文化转向局限于文学翻译,其实非文学翻译、特别是职业化的翻译更需要注重文化的因素,这在本地化行业体现得特别明显。所以,克罗宁(Michael Cronin)提出实用翻译同样需要文化转向(Cronin 2000:43)。

翻译的职业化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过去往往把外语专业等同于翻译专业,把外语人才误认为翻译人才,忽视了翻译专业人才的专门性和特殊性。那种像关在后面屋子里的老鼠、起活字典作用的译者形象彻底改变了(Snell-Hornby 2006:133)。市场所需要的译者,除了要求具备职业化技能知识,即对源语文本的充分理解、语言外的百科(文化)知识或专业知识、较强的目标语写作能力、娴熟掌握翻译原则和步骤等,还需要对职场和商业运作的了解,具备较强的市场应对与生存能力。此外,良好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是职业化译员生存的根本,如工作态度、职业自豪感、敬业精神等。翻译作为一种合作形式,为社会而培养译员,而不仅仅是为市场而培养(Tymoczko 2007: 320)。因此,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完成的文本语言的准确上的传统翻译教学,已无法满足市场对职业化译员的需求,在真实条件下培养译员,应该成为翻译本科和翻译硕士(MTI)培训的常规。

翻译的职业化会对翻译研究这个学科带来新的认识。霍姆斯(James Holmes)受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把翻译研究的目标定位于描述经验世界中与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有关的现象,从描述的结果中归纳出普遍原则,来解释和预测这些现象(Holmes 2007:71)。这实际上只是理论翻译研究的目标。随着翻译职业化进程的加深,翻译产业的形成,翻译研究学科体制化的建立,今天的翻译研究领域远远超出赫姆斯当初的设想,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性的学科。翻译作为一个技术知识服务性质的产业,今天的价值在于根据已有的数据创造出新的知识,将专家信息流传达给潜在的、用于各自目的的接受者,更加有效地为其它行业增加高附加值的产品。这也是翻译研究这个学科发挥其作用应该努力的方向。

翻译职业化一方面为译员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压抑了译者的个性与身份,使译员变得更加不可见。翻译研究一直以来极力彰显的译者身份,是文学、文化与政治变革的行动者,在职业化翻译生产的规范化要求下变成了真正的隐形人,没有署名权,没有知识产权,不允许译者的创造性文本介入,需要为赞助人负责。为此,铁木志科(Maria Tymoczko)提出,把责任归还给译者的主张,重塑译者的意义建构者身份,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超越其职业身份而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Tymoczko 2007: 322)。这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五、结语

翻译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改变了人们惯常的会外语就能翻译的看法。翻译的职业化不仅仅是译者职业身份的体现,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职业化译员在特定社会中为特定人群的利益服务,必然受到相关社会力量的制约,也就不可能是中性的、透明的。除了翻译的语言问题,我们还需要关注翻译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翻译产品如何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促进人类的交流。职业化译员不仅仅是经过系统培训的双语、双文化的语言专家,更要承担起文化协调人的角色,认识到不同文化、不同世界观的相对性,从而尊重与对方的差异。这也是翻译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

浅析翻译的创造性

浅析翻译的创造性 人们常把翻译定义为把一种语言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一般人总容易将翻译看成是一种语言上的机械对应活动,丝毫谈不上有什么创意,甚至有人认为翻译就是“模仿”或“拷贝”的同义词。不仅如此,在传统观念中,作者和译者是全然不同的两种角色,作者是自由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处置自己的作品,而译者在这方面没有任何权利,他只能跟在作者的脚步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他只能如实地反映原作的思想和风格,不能有自己的主观意志,更没有发挥创造性的自由。 近些年来,认为翻译缺乏创造性的看法在理论界开始受到系统而有力的挑战。当代翻译研究已经证明,翻译不仅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而且还是一个充满巨大创造性的职业。这对于广大的翻译工作者来说是一种鼓舞,因为这犹如打开了一扇长期关闭着的窗户,使翻译者一下子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野,由此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性质的认识产生了一种新的飞跃。 译者的创造性体现在翻译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曾列举了翻译中对译者创造性要求最高的七种情况,包括文化词语、特殊的句法结构、具有文化内涵的暗喻、习语、谚语、双关语和新造词、特殊的语音联觉效果等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对原文中遇到的语言和文化障碍所做的出色而灵活的处理。请看例子: 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第22章,有这样一段近乎文字游戏的表达,幽默而不失词趣,可是,多年来成为了一个翻译难题,各路高手屡试不爽。 I love my love with an E,because she’s enticing;I hate her with an E,because she’s engaged.I took her to the sign of the exquisite,and treated her with an elopement,her name’s Emily,and she lives in the east. (David Copperfield,XXII) 这段文字其实是英语中的一种嵌字顺口溜,也是一种文字游戏,说的人一般要讲六句话,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头一个字母都要一样(如上述文字都是以字母E打头的单词),如果作不上来便要受罚。此类文字游戏的翻译通常对译者都是一种挑战,因为这种文字上的特点在汉语里似乎是不可能再造的。且看以下两种译文: 译1:……我爱我的爱人为了一个E,因为她是Enticing(迷人的);我恨我的爱人为了一个E,因为她是Engaged(订了婚的)。我用我的爱人象征Exquisite (美妙),我劝我的爱人从事Elopement(私奔),她的名字是Emily(爱弥丽),她的住处在East(东方)。(转引自《英美名著翻译比较》,第271页) 翻译家董秋斯是以上译文的译者。 在这段译文中,英语和汉语夹杂。对于不懂英语的读者来说,那就构成了遗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57450580.html,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 作者:魏晓恬 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11期 ◆摘; 要:与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相比,卫礼贤德译《聊斋志异》存在大量因尊重目的语读者阅读习惯而产生的省译,因阐释意象、补充故事情节等需要产生的增译以及因译者的独到见解而产生的改译等。以上翻译策略无不反映了文学翻译中存在的“创造性叛逆”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卫礼贤德译《聊斋志异》文本语篇层面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理解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这一现象。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聊斋志异》;卫礼贤 1引言 “创造性叛逆”这一说法最早可追溯到意大利的一句谚语“Traduttore,traditor”——“翻译者即叛逆者”。 本文所谈及的“创造性叛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有意识地采取某种翻译策略和方法而达到的语言和内涵层面较源语文本“脱胎换骨”而富有创造性的现象。这些翻译策略和方法包括因尊重目的语读者阅读习惯而产生的省译,因阐释需要而产生的增译以及因译者的独到见解而产生的改译等。 2卫礼贤德译《聊斋志异》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 1899年,卫礼贤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青岛。但是在之后的20多年里,卫礼贤并没有成为一个狂热的宗教传播者,而是成为了一名汉学家,将中国古代经典引入德语界。1914年,卫 礼贤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Chinesische Volksm?rchen)(Wilhelm,1914),收录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包括《聊斋志异》故事15篇。此外,卫礼贤还翻译了《聊斋志异》中《辛十四娘》《瞳人语》等译文。本文以《中国民间故事集》中的《聊斋志异》故事译文为文本,分析其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 2.1省译 省译是指指在翻译的过程中省略翻译原作中的某些句子或段落。卫礼贤翻译的15篇《聊斋志异》故事篇目中,省译主要表现在省略翻译故事结尾“异史氏曰”部分。

时代周刊翻译

…Back to Sleep?: Why Are 2,500 U.S. Babies Still Dying of SIDS Each Year? ‘用背部睡觉’:为什么美国每年都有2500个婴儿死于婴儿猝死综合症 Putting babies on their back to sleep has dramatical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SIDS deaths, but thousands of babies still die each year. A look at the key risk factors. 让婴儿用背部睡觉戏剧性的减少了婴儿猝死综合症的死亡数量,但每年还是有上千数量的婴儿死亡。这有一种对于关键的风险因素的看法。 There?s no doubt that the Back to Sleep campaign launched in 1994 to get parents to stop putting babies to sleep on their tummies has been a success. In the 1970s and 1980s, the rate of infant deaths per 1,000 live births was 1.5; it?s now 0.5. 无需置疑的是,1994年发起的用背部睡觉的运动,旨在阻止父母让婴儿用肚子睡觉是成功的。在20世纪70到80年代,婴儿死亡率为每一千名安全出生婴儿中有1.5,现在是0.5。 Within a generation, most babies are now put to bed on their backs, and yet 2,500 U.S. infants still die each year in the U.S. Researchers trying to understand why have noticed a curious byproduct of the trend toward back-sleeping: as fewer babies were being put to sleep on their bellies, more babies were documented engaging in other pediatric no-nos — sleeping with their parents, for example — which is another risk factor for SIDS. 在一代人中,大部分婴儿现在都用背部放在床上,但美国每年依然有2500个婴儿死亡。研究员正试图弄明白为什么人们会注意到用背部睡觉这种趋势的奇怪的副产品:越来越少的婴儿用腹部睡觉,越来越多的婴儿被证明参与到了一些儿科禁止的事情中——例如,和父母一起睡——这是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另一个风险因素。 A study published Monday in the journal Pediatrics takes a look at how risk factors for SIDS have evolved over the years. In an analysis of the 954 babies who died suddenly and unexpectedly in San Diego County between 1991 and 2008 — 568 of these deaths were attributed to SIDS — researchers found that

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 P4 My name’s Daming and I’m in Class One. I’m from China and I’m Chinese. I’m from Beijing. Beijing is a big city. Lingling’s in my clas s. She’s my friend. My name’s Lingling. I’m not from England and I’m not English. I’m Chinese. I’m in Class One. Daming is my friend. We’re twelve years old. He’s from Beijing and he’s in my class. We’re good friends. My name’s Wang Hui and I’m Chinese. I’m from Shanghai. I’m thirt een years old. I’m in Class One with Daming and Lingling. They ar e my friends. 我的名字叫大明,和我在一班。我来自中国,和我是中国人。我来自北京。北京是个大城市。玲玲在我的班。她是我的朋友。我的名字叫玲玲。我不是来自英国,和我也不是英国人。我是中国人。我在一班。大明是我的朋友。我们12岁了。他来自北京,和他在我的班。我们是好朋友。 我的名字叫王辉,和我是中国人。我不是来自北京。我来自上海。我13岁了。我在一班和大明、玲玲。他们是我的朋友。

P8 Miss Li: Please welcome Betty and Tony to our school. They are fro m Beijing International School. This is Betty. Betty: Hello. My name’s Betty. I’m from America. I’m 13 years old and I’m a student. I can play football and I can play basketball. I can speak English but I can’t speak Chinese. This is Tony. He’s my friend. Tony: Hello. My name’s Tony. I’m 11 years old. I’m from England and I can speak English. I can play football and table tennis, and I can ride a bike. Lingling: Can you swim? Tony: No, I can’t. And I can’t speak Chinese! 李小姐:请欢迎贝蒂和托尼来我们学校。他们来自北京国际学校。这是贝蒂。贝蒂:你好。我的名字叫贝蒂。我来自美国。我十三岁,和我是一个学生。我能踢足球,和我能打篮球。我能说英语但是我不能说汉语。这是托尼。他是我的朋友 托尼:你好。我的名字叫托尼。我十一岁了。我来自英国,和我能说英语。我能踢足球和打乒乓球,和我能骑一辆车。 玲玲:你能游泳吗? 托尼:不,我不能。而且我不能说汉语。

谈古诗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

谈古诗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 [摘要]古诗翻译要求译者根据需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对诗歌进行形式和意义的变通,最大限度地把原诗的情、韵、意完好地再现出来,从而达到译文和原文在意境、文化背景和情感上的和谐统一。 标签:古诗翻译;创造性;译者 [一、概论 在古诗翻译中,关于译者能不能进行创造性翻译的问题,许渊冲提出了另一种创造性的翻译理论,那就是译诗与原诗的创优似竞赛论。他认为,“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看哪种文字能更好地表达原作的内容。”(许渊冲,2003)他主张译者应该充分发挥创作精神,译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好诗,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忠实于原作的同时又具有极大的自主性。作品中留有许多空白与不定点等待着读者去补充,而读者的思想中又存在不同的先行结构与前理解,所以读者不同,补充的图景也各异。译者不仅是原作的读者,还是译作的创作者。他们以理解的主动性、阐释的能动性以及重构的创造性把一个全新的译作呈现在译语读者面前,但同时译者不能完全脱离原文文本随意发挥,因为原作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客体具有相对固定的审美意蕴,寄寓了原作者的某种情感。译者的责任应该是把它们尽量完美地再现出来,在译语读者面前呈现出一个忠实的译语文本。 二、译者的创造性发挥达到与意境的和谐 译文是原文的代替物,而不是译者随心所欲地改变原文的意思、风格,按照自己的意图重新创造出译文。诗歌有它比较固定的模式或内涵,翻译时,我们有时需要把诗歌原文中的意境传达出来,充分发掘出蕴涵于其中的美的因素。明朝的朱承爵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陈伟,1997)这说明了意境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在考虑到源语的语言特征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译语的特点,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转化,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特征。根据语境的需要还需进行必要的增减词,进行整体的变通。如: 刘方平的《月野》中有: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Winter Bynner的译文为: When the moon has colored half the house, With the North Star at its height and the South starsertting,

翻译的创造性

翻译的创造性 翻译因为通常被定义为把一种语言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一般人总容易将翻译看成是一种语言上的机械对应活动,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创意。但是近些年来,这种看法开始受到系统而有力的挑战。这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是一种鼓舞,因为这犹如打开了一扇长期关闭着的窗户,使翻译者一下子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野,由此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性质的认识产生了一种新的飞跃。当代翻译研究已经证明,翻译不仅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而且还是一个充满巨大创造性的职业。 在由Ann Beylard-Ozerfoff等大主编的题为《翻译者的策略与创造性》一书中,就有专门文章来讨论翻译与创造性的问题。在谈论翻译的创造性之前,我们必须要清楚地界定什么是创造性。该书中有关文章对创造性行为的认定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指一个人产生新的或原创思想、艺术创造的能力O。一个创造性的构想一般定义为这样一种构想,它是"有新意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其所出现于其中的情景有用或合适"。 2.创造性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定义,它指把原先存在的一些构想以新奇的方式加以组合。 3.一种学科的规则与约束,不仅不与创造性对立,而且还使创造性成为可能。每一件音乐作品的创作都不能超出音符系统的范畴。一个文学作品,即使它是标新立异之作,也总是要符合它所成文语言的语法规则。但须在掌握了某一学科规则之后,方有可能来打破这种规则,这又是一种体现,创意的方式。 4.创造性行为还可以界定为一种解决问题能力的形式。 5.翻译的过程是将源语转变成为目的语的过程。这一转换过程导致一个新的文本的产生,这个新文本在内容上虽与原作相同,但却是一个崭新的作品。从这一点上说,这就是一件创造性的作品。它是在词、句、语义三个层面上重构信息的结果。语言结构重组的程度越高,这个转换过程的创意便越大。

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翻译

2012年1月4日星期三 雌激素是新的“利他林”吗? ——性激素能让一部分女性思维敏捷,却也让一部分迟钝 大考即将来临?无法集中注意力?尝试一点雌激素吧。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报道称,女性生理周期中的荷尔蒙波动可能会如咖啡因、甲基苯丙胺或最常见的兴奋剂利他林一样影响其大脑。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工作记忆(短期信息处理能力)是依赖于化学物质多巴胺的。事实上,像利他林这样的药物可以模仿多巴胺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在老鼠身上的研究显示,雌激素似乎可以诱发多巴胺的释放。但是伯克利这次的新研究是首次把认识能力和人的雌激素水平联系起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女性会在她们生理周期的不同时间点有着或好或坏的认识能力。 这只研究团队对24名健康女性进行了检测。通过基因测试,她们中有些天然多巴胺水平高,而有些天然低。不出所料,多巴胺水平低的女性对于处理复杂的工作记忆问题有困难,比如将一串五个数字反着背出来。但当测试在排卵期中进行,雌激素水平最高时(一般是月经期的10~12天后)这些女性的表现显著改善,有大约10%的进步。令人惊讶的是,多巴胺水平天然高的女性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却在排卵期中雌激素水平最高的时候有很明显的下降。 根据组织此次研究的Ph.D Emily Jacobs说,脑中的多巴胺是“classic Goldilacks scenario”。对于多巴胺水平最低的25%女性来说,在月经期多巴胺水平的增加会增强她们的认识能力,而对于多巴胺水平最高的25%女性来说,月经期多巴胺水平的增加可能会使她们的多巴胺水平超过一个上限,从而减弱她们的认识能力。而剩下的50%女性都处在这两类女性水平之间,不在研究的范围内。 这项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Jacob说,像咖啡因、利他林这种诱发多巴胺释放的药物对于特定时期的女性是无效,甚至是损害性的。而且,她还希望提醒科学家们注意,在研究脑部疾病时,男女大脑虽然天赋相同但是并不完全一样。 Jacob说,这之间有很大区别,只有我们能知道他们在正常状态下的区别,我们才能预测他们在疾病状态下的区别。 毁约——脑扫描揭示誓言什么时候会不被遵守 新郎说“我愿意”而又和别人有一腿的时候,他脑中发生了什么?朋友承诺还钱却一直不还,他的脑中又发生了什么?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毁约是一项很复杂的神经生物学事件。而且脑扫描可以在毁约发生前预测出谁将要毁约。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运用核磁共振技术把大脑比喻成了一场投资游戏。投资者必须决定是否承诺与受托者分享利益。如果投资,会使得账户中的资金增加,但如果受托者选择不分享,结果也会是投资者受损失。几乎所有投资者都说会把钱给受托者,但最后并不会所有人都守约。 通过核磁共振的扫描,研究者可以在他们有机会毁约前预测出他们会不会毁约。毁约者脑部的一些区域的活动会更加活跃,包括分管在压抑诚实回应时自我控制的前额皮质层,和标志

新时代英语传统文化翻译

英语翻译 Unit 1Book 3. 中国传统节日以中国的农历为依据。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 节,俗称“过年”,有祈年等多种习俗,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象征团结兴旺。其他主要的节日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 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等等。各个节日都有其来源讲究和风 俗习惯。农历节日与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不同。农历节日是中华民族凝 聚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are usually fixed to the Lunar calendar. January 1st on the lu Seventh Festival,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the Winter Solstice, and the Eight Day of the Twelfth Lunar Month, etc. Ea Lunar calendar. They embody China's cohesion and vitality. Unit 3Book3. 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 的画特指国画。其绘画形式 是用毛笔蘸水、墨、颜料作画于绢、帛、宣纸之上,古代称之为水墨丹 青。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其题材有人 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为工笔和写意。国画的艺术特质在于“笔 墨”,强调以形写神,画尽意在。国画在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化民族的 审美意识和情趣。 The four art forms in ancient China are guqin, chess, penmanship, and painting. And paint painting.”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it from Western oil-paintings, the Chinese people term their works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 hand brushwork.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lie in “the writing brush and ink.” Chinese pai 5. 中国石窟 中国石窟组要反映的是佛教文化艺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 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号称中国四大石窟艺术景观。佛教石窟 随山雕凿、彩绘,形象生动自然,将崇尚美与世俗情融为一体,把天然 造化与人工创造有机结合,是由建筑、绘画、雕塑等组成的博大精深、 绚丽夺目的综合艺术殿堂。其艺术成就为世界瞩目,已成为重要的世界 文化遗产。 Chinese Grottoes Chinese grottoes mainly reflect the art of Buddhist culture. In China, there are four major art landscape of grottoes:the Mogao Grottoes at Dunhuang, the Yungang Grottoes at Datong, the Longmen Grottoes at Luoyang, and the Maijishan Grottoes at Tianshui. Carved and painted on mountains, the Buddhist grottoes mingle both sublimity and secular feelings together, presenting us a vivid and natural appearance. They embody the systematic combination of both the exceptional artistry of great nature and the extremely fine craftsmanship of mankind. The Chinese Buddhist Grottoes are regarded

外研版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

M1U1 李老师:您好,我的名字叫李芳。、我就是您们的老师您们就是我的学生。、我就是中国人。我来自武汉。您叫什么名字? 玲玲:我的名字叫王玲玲 李老师:、见到您很高兴。玲玲,您来自哪里? 玲玲:我来自北京。我就是中国人。 李老师:您多大了? 玲玲:我十三岁。 李老师:好的。您好,您那? 大明:您好,李老师。我的名字就是李大明我也来自北京。我十二岁。 李老师:谢谢。您好,您来自美国不? 托尼:不,我不就是。我来自英格兰。我的名字叫托尼?史密斯。 李老师:见到您很高兴。托尼。嗨,您也就是英国人不? 贝蒂:不,我不就是。我就是美国人。我的名字叫贝蒂?金。 玲玲:托尼与贝蒂就是我们的朋友。 李老师:好的。欢迎来到七年级四班。 M1U2 大家好。我叫李大明,我的英文名字叫戴维。我12岁,我来自北京。北京就是中国的首都。这就是玲玲,她的英文名字叫露西。她就是我的朋友。她也来自北京。 您们好。我叫王玲玲,我13岁。很高兴见到您。王辉就是我的朋友,但她不在我们班。她的英文名字叫亨利。她来自上海。上海就是个很大的城市。 您们好,我的名字叫托尼?史密斯。我来自剑桥。她在英国就是个小城市。托尼就是我的 名字,史密斯就是我的姓。我13岁。很高兴见到您们所有的人。 M2U1 玲玲:这就是您的家庭不? 托尼:就是的,它就是。 玲玲:好大的一个家庭啊!这就是您的妹妹不? 托尼:就是的,这就是她。她叫琳达。 玲玲:这些人就是您的祖父母与外祖父母不? 托尼:就是的,她们就是。我妈妈的父母在左边,我爸爸的父母在右边。 玲玲:我明白了。这就是谁? 托尼:那就是我爸爸。 玲玲:这就是您的妈妈不? 托尼:就是的。在她旁边的妇女就是我爸爸的姐姐,我的姑姑利兹。

地层时代中英文对照

圭亚那盆地地层时代中英文对照 Cainozoic 新生界 Tertiary 第三纪 Pleistocene 第三纪更新世 Miocene 第三纪中新世 Lower Miocene 第三纪下中新世 Oligocene 第三纪渐新世 Eocene 第三纪始新世 Middle Eocene第三纪中始新世 Lower Eocene第三纪下始新世 Paleocene 第三纪古新世、古近系 Cretaceous 白垩纪 Senonian 森诺阶 Campanian 坎帕阶 Santonian 桑托阶 Coniacian 科尼亚克阶(晚白垩纪第三期)Turonian 白垩纪土仑阶(晚白垩纪第二期)Cenomanian 森诺曼阶 Albian 阿尔比阶 Aptian 阿普第阶 Barremian 巴列姆阶 Precambrian 前寒武纪地层

Cainozoic 新生界 Quaternary 第四系Quaternary period 第四纪Paleocene 第三纪古新世、古近系 Mesozoic中生界 Cretaceous 白垩系 Jurassic 侏罗系 Triassic 三叠系 LateTriassicepoch 晚三叠世 Paleozoic 古生界 Permian 二叠系 LatePermianepoch Early Permian 早二叠世 Carboniferous 石炭系石炭纪 Late Carboniferous Devonian 泥盆系泥盆纪upperDevonionseries 上泥盆统 siluric 志留系Silurian 志留纪 Ordovician 奥陶系奥陶纪 Cambrian 寒武系寒武纪 Proterozoic era 元古代

科学翻译

第12页 0903060136 梁潇 0903060137 黄浩 0901014108 黄瑞尧 5.3性能分析 通信开销:在和平时期,验证和密钥协商协议的要求只有三路之间的网状路由器和网络用户和双向沟通网络用户之间。这是最低的通信回合要实现相互认证,因此,和平招致降低认证延迟。此外,通过设计,和平带来最低的额外因为它们可能对网络用户的通信开销如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的移动客户端比其他笔记本电脑访问无线网状网。这些移动客户端要少得多强大相比,网状路由器考虑到他们的沟通能力。在消息(M.1),(M.1),(M.2),网络用户只需要发送一组签名履行认证功能。作为我们立足本集团上签字的变化计划[8]中提出,签名的包括两个G的元素五个元素的Z带够。当使用[19]中描述的曲线,可以首要采取p到170位并使用G组1,其中每个元素是171位。因此,总群签名的长度为1192位或149字节。有了这些参数,安全性是大致相同作为一个标准的1024位RSA签名,这是128个字节[8]。也就是说,群签名的长度几乎是作为一个标准的RSA-1024的签名相同。 计算开销:在和平,最昂贵的计算操作的签名生成和验证。签名生成需要两个同构的应用中。同构计算,需要大约同时,作为一个在G1幂(使用快速计算的轨迹图)[8]。因此,签名生成需要约八幂(或multiexponentiations)和两个双线性映射计算。验证签名需要六个幂和3+2|网址|双线性映射计算。按照设计,和平采用会话认证的不对称对称的混合方法,降低计算成本。网络实体(Mesh 路由器和网络用户)执行昂贵的组签名操作相互验证,只有当建立一个新的会话,所有同一会话的后续数据交换是通过高效的基于MAC的方法进行验证。 更具体地说,和平需要进行相互认证,为建立一个新的会话时,执行一个签名生成和签名验证的网络用户。由此可以看出,签名验证的实际成本计算取决于一致资源定址器的大小,而签名的发电成本是固定的。和平可以主动控制的一致资源定址器的大小。此外,可以采取一种更为有效的吊销检查算法,其运行的时间是一致资源定址器的独立[8]中描述了对用户的隐私有点牺牲。这种技术可以进一步带来的总成本六幂和5个双线性映射计算的签名验证。另一方面,和平需要一个网状路由器进行相互认证其覆盖范围内的每个网络用户每每灯塔消息不同的会议和标志定期播出。 存储开销:在和平中,网络用户可以携带资源约束的普及设备,如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访问的无线网状网。因此,存储每个网络用户的开销应该是负担得起的现代普及设备。在我们的计划显示说明,在和平中的每个网络用户需要存储两个信息:他的小组的私钥及相关系统参数。该组的私钥为每个用户包含1组元素的G1和2个Z元素。如果我们首要选择p到170位,并使用G组1每个组171位的元素,每个组私钥用户只需消耗511位的内存,这是微不足道的现代普及设备。大多数的内存消耗部分是系统参数,其中可能包括代码来形容双线性组(G

大数据时代英文翻译

Era of Big Data is a woman's age; women in the gene can accumulate and deal with big data/ women are born to accumulate and deal with big data. Many men and children, in fact, have been wondering about this special ability of women. Like, as a child, just as soon as you entered the house your Mother said immediately in a suspicious tone: “Liu zhijun, you didn’t do well in the exam today, did you.” Another example, you just have a glance at the mobile phone, your wife laughs: “Does Er gou the next door ask you to play games?” One more ex ample, when you close the door and make a phone call, your girlfriend will cry: “Who are shot in bed?” They are sometimes right, sometimes wrong. However, On the whole, the accuracy rate is higher than chance level. When they are wrong, men would sneer women always give way to foolish fancies; when they are right, men would say women are sensitive animal maybe with more acute sensory organs. Anyway, that is a guess. It has already scared man that overall accuracy rate is higher than the random level. In order to adapt to this point, the male also developed a very strong skills against reconnaissance. This part is beyond the scope of this article, so no more details about it. Some studies, such as Hanna Holmes’s paper, have indi cated that the white matter of the female’s brai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So they have very strong imagination of connecting things together. Some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women are better than men in the "date" memory. That is the reason why they are able to remember all the birthdays, anniversaries, and even some of the great day of unimportant friends. No matter whether these results are true or not, I am afraid that this is not women's most outstanding ability. Women's most remarkable ability is a long-term tracking of some seemingly unimportant data to form their own baseline and pattern. Once the patterns of these data point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baseline she is familiar with, she knows something unusual. In their daily life, women do not consid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ausality and correlation. They believe in the principle: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wrong out of something unusual." People who talk about big data often take Lin Biao as an example. Lin Biao recorded some detailed and unimportant data after a battle. Such as seized guns, the proportion of rifles and pistols, the age levels of war prisoners, seized grain, whether they are sorghum or millet, etc., all of which were unavoidably recorded in the book. Others laughed at him. But later, he determined where the enemy headquarters were according to these data. What women do is almost the same. A girl A has a secret crush on boy B, but she usually doesn’t contact him directly. Two days later, I asked her if she wanted to ask him to have dinner together. She said he was playing. I wondered “how do you know that?” She said that boy B usually is on the line Gmail at 8:00 am, away status at8:30am, for he goes out to buy coffee and breakfast, on line again at 9:00am, busy status, for he is at work, away again at12:30am for lunch, on line for whole evenings, maybe for reading or playing games. His buddy C is on line at10:00 am, still online till 2:00am next day. He is a boy who gets up late and stays up late. His buddy D is on line for the most of the day. However, the most important pattern is that there are 2-3 days per week, during which they would be offline or away for 3-4 hours together. Conclusion: they are playing together.

论翻译的创造性-最新文档资料

论翻译的创造性 、翻译的创造性 翻译不是一门简单的技术,而是一门艺术。之所以说它是一门艺 术,和翻译本身具有创造性是密不可分的。 翻译的创造性,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在透彻理解原文 的基础上,通过发扌车其主观能动性,对原文进行的创造性阐释和 再现。旨在通过最恰当的表达方式, 来再现原作中的精神内涵与 意境风貌。德国思想家本雅明曾写道: “翻译与其说是出自原作 之生命,不如说是出自其生命的延续。”。“译者的任务,就是 在自己的语言中,把纯语言从另一种语言的魔咒中释放出来。 是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将囚禁在作品中的语言解放出来。 翻译具有创造性,但是这种创造性翻译并不是对原文进行随 意的更改和延伸。翻译的创造性要始终以原作为依据。因此翻译 中的创造也是一种有局限性的创造。正如英国诗人莱德顿所比喻 的那样,文学翻译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二、翻译的创造性在语言转换中的体现 (一)词义的延伸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些词语在词典中的意 思放到另一种语言中,原封不动地照搬翻译过来, 放到具体语境中,会出现意思不通的情况。这时候就要求对英语某些词语的语义进行适度的延伸。如以下的情况: 例1:A personnel deficit has existed for years.

人员短缺的情况已经存在多年了。 名词deficit 在词典上意思是“赤字”,“亏损”或“逆差”。但放在上面的句子中,显得很生硬,读起来很拗口。因此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引申,在句中译为“短缺”。 例2:The man was lured to north London house and secretly filmed in a compromising position with the woman. 这位男子被(一女人)引诱到北部伦敦的一所房子里。他与这个女子在一起有卿卿我我之嫌的情景被人偷偷地拍录下来。 英语中单词compromise 常常可以作“妥协”,“损害”讲,也可以表示“放弃”,“改变”,“修正”,“修改”的意思。 但是现代英语中频频出现如compromising position 一类的表达,使译者不得不费一点思量了。将其译成“妥协的地位”,或者“损害人的地位”显然是行不通的。这样的翻译即便不使人误解,也常语焉不详。其实compromising 在现代英语中做形容词用,常表示人“处于或暴露在某种瓜田李下或不名誉的境况之中。”据此,译者可以根据具体语境大胆进行词义引伸。 二)语义的引申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有很多的不同,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冲突,需要译者绞尽脑汁。译文要做到准确流畅, 可读性强,就要译者进行不地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意思上的调整。具体如下:

五四制英语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文及翻译

五四制英语七年级上 册英语课文及翻译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Birthdayfoodaroundtheworld WhatwouldpeopleliketoeatontheirbirthdaysTheanswerwouldbedifferentindifferentcountries. Inmanycountries,peoplehavebirthdaycakeswithcandles,thenumberofcandlesistheperson’Brazil 世界各地的生日食品 人们在生日时愿意吃什么在不同的国家,答案会是不同的。 在许多国家,人们吃带有蜡烛的。蜡烛的数量是这个人的年龄。过生日的人要许个愿望并吹灭蜡烛。如果他或她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愿望将会实现。在英国,人们有时在生日蛋糕里放一块糖果。得到糖果的孩子是幸运的。 在中国,在生日时吃蛋糕正变得流行。但是,许多人仍吃。他们从不切断面条,因为长面条是长寿的象征。在一些地方,中国人也在生日的时候吃,它们是生命和好运的一个象征。 所有这些生日食品可能是不同的,但是想法是相同的。它们带给过生日的人好运。 第一个: 第二个:Ithinktoday’IndiaIndia一个令人记忆忧心的周末 我的姐姐前中学毕业了。作为一个特殊的礼物,我们的父母带我们去了印度。上个周末是有趣但是可怕。我们在印度的一个小村庄宿营。首先,我们搭乘一辆长途公共汽车来到乡下的一个湖,在那里我们搭起帐篷,生活来取暖并上上面煮食物。在第一个晚上,我们就坐在月亮下,互相。但是我是如此疲倦,以至于我很早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我和我的姐姐大吃一惊。当我们向我们的帐篷外看时,我们看到一条蛇正在火堆附近睡觉,我是如此惊慌以至于不能动。我们呼喊我的父母,以便让他们知道险情。开始在他们的帐篷内上下跳动。这样弄醒了蛇并且蛇移进湖附近的森林里,我的爸爸后来告诉我蛇没有耳朵,但能感觉到东西在移动,他还告诉我不要靠近蛇非常重要,对我来说,这是很有用的一次教训。

对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思考

对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思考 关键词: 翻译;科学性;艺术性 摘要: 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历来是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西方译学家奈达博士在60 年代曾有过建立翻译科学的设想,试图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说明翻译问题,但未能取得成功。而后,到了90 年代他则断言:翻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笔者就奈达博士由科学论向艺术论的转变,对翻译的性质进行了理性思考:翻译中对“忠实”目标的追求体现了翻译的科学精神,而为实现“忠实”又离不开艺术创造,因此科学性和艺术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Philosophic Thinking of the Science and the Art of Translating ———on Nida’s“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ZHANG Rui - qing1 ,ZHANG Hui - qing2 (1. The School of Foreigh L anguages , S hanxi University , Taiyuan , China ; 2. English Department , Northern China Engineering Institute , Taiyuan , China) Key words : t ranslation ;science ;art ;faithfulness. Abstract : What is t ranslating ? Is it science or art ? This has long been one of the focal cont roversies among t ranslatologist s. Dr. Eugene A. Nida attempted to establish a science of t ranslating by applying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to t ranslating problems in the 1960s ,but failed. In the 1990s he claimed conversely that t ranslating was not science ,but skills. His shift prompt s the author of this essay to draw the couclusion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 ranslating ,the pursuit of faithfulness to the original reveals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of t ranslators ,but to attain faithfulness , artistic creation plays an immeasurable role in good t ranslations. “翻译科学”是一门“研究翻译的科学”。怎样才能构成科学? 首先必须要有客观规律正如金堤先生所说:“艺术与科学之争的焦点是一个实质性的问题。翻译这一活动究竟是否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如果受客观规律的支配,那么既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认识这些规律,我们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而如果这一活动主要靠独创,谈不到什么规律,那么我们只能把它当作一门艺术。”因此,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关键就在于其是否具有客观规律。我们在翻译活动中没有探索到客观规律之前,是无法断定翻译是科学的。西方译论家并没有主张建立“翻译科学” ,在他们的译论中,也不用“翻译科学”一词。在西方大学课程中,只有“翻译理论” ,或“翻译研究”,或“翻译学”。唯一用过“翻译科学”一词的,只有奈达博士。60年代,他在“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一书中指出,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并试图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原理,通过深层结构的分析,探索语际转换的客观规律,从而建立翻译科学。但这一尝试未能取得成功,语际转换的规律也未能找到。此后,他在1991 年发表的《翻译:可能与不可能》一文中说,我们不能使翻译成为一门科学,出色的翻译是创造性的艺术。可见奈达由科学派转向了艺术派,并从此放弃了建立翻译科学的设想。1998 年,他在答《外国语》记者问时,又重申了这一论点,认为翻译不可能成为科学。 一翻译科学论的困惑 寻求支配翻译活动的客观规律是历代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困扰了几代译学家。只有到了现代,有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才有可能打出翻译科学论的旗号,将侧重点放在科学的基点上。然而,,奈达为何一度认为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而后来又说翻译不是科学只是艺术呢?翻译的科学论之所以陷入矛盾,其根源在于翻译对象所涉及的媒介———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任意性特征。这种特性决定了科学无法完成其使命,因而即使很不情愿也不得不转而求助于艺术。首先,大多数人已经接受的一个事实是:虽然科学力图把文本语言中的意义一点一滴地落实,但语言却总是拒绝把它的全部意义交出来。事实上,现代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