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英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文献综述 (1)

从汉英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文献综述 (1)
从汉英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文献综述 (1)

《从汉英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文献综述

专业:班级:作者:指导老师:

一、引言

习语是一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其中动物习语是习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地理环境、宗教、风俗习惯、价值观和民族喜好的不同,人们对某些动物习语的熟悉程度和理解也不尽相同,这便导致了英汉动物习语中意义的异同。而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习语中的异同,也可以进一步探求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从而揭示其丰富、幽默的内涵及所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进而能更加准确、传神地进行中西文化交际。因此,笔者想深入了解和研究中英动物的习语的异同的状况,汉英的动物的习语究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汉英动物习语的不同又体现了哪些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主要利用学校网络资源与河北省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来获得撰写论文所需资料。此外,我还查阅了Wiley InterScience、Blackwell、Science Direct等外文文献资料。通过网络,图书文献等的查找,我发现对中西文化的异同的研究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范围,各类著述层出不穷,但在对从汉英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这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少,很多内容和成果都还有待发掘。因此,笔者的本篇论文就是要从已有的对汉英动物的习语的研究成果出发,通过深入地剖析汉英动物习语的内涵,特点以及发展历史等各方面的状况,透过动物习语这一小部分,通过以小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研究方法来比较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进一步体会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折射出的文化魅力。

二、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

习语是语言词汇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长久和旺盛的生命力,它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喻意深刻的断语或短句。动物习语指包括表示动物单词的习语。这些习语不仅能形象地表示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地描述某些事件及传送某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动物习语由于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经常被人们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语言,已经被融入到各民族的语言中,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的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

同一文化框架下的语言个体因生活环境、成长历程及教育程度的不同,对一定事物或概

念有着见仁见智、各不相同的心理倾向,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因人而异的内涵意义,而不同的文化群体因为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的不同,对相同事物或概念可能具有表现为个人爱恶的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这种源于文化背景的内涵意义,在习语中我们称之为习语的文化内涵,即“文化附加意义”,是除了基本意义或字面意义以外的各种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等文化所赋予的文化含义。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的文化背景。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近年来,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认为,词块在语言运用和二词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习语是词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人们目前所讨论的词块,绝大多数的属于习语范畴。长期以来英语习语并未受到国内外英语专家和学者的足够重视,更不用说其的一个分支:动物习语。时至今日,对英语习语的界定尚有争议,更不用说从跨学科,多层次的角度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1.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

国外对动物习语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早期的语言学家主要对习语的来源和表达功能进行综合分类和阐释,其代表人物有英国语言学家Smith(1925),他在习语的分类中把动物习语作为习语的一个部分,并对动物习语交际功能进行分类解释,划分出表达情感,态度,愿望,决心,恼怒,诅咒等范畴。

国外语言学家在对动物习语的分类上,根据动物的习性来分,Christine Ammer (1999) 在其Cool Cats, Top Dogs , and Other Beastly Expressions 一书中,将动物习语分为猫狗等宠物习语,鸟类习语,与牧场动物相关的习语,公园动物习语与水中水底动物习语。在所有的动物中,狗和马在习语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L.P Smith,1925)。

受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影响,语言学家开始探讨英语习语在交际活动中所引起的作用和功能。如澳大利亚语言学家Fernando(1996)所著的《习语与习语特征》和Kramsch(1995)的Language and Culture.

语言学家Ruth Benedict在其著作中Patterns of Culture认为动物习语的文化意义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即表层,中层和深层。英语动物习语传递的表层文化属于物质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反映在建筑,服饰,饮食,用具等方面。英语动物习语表现的中层文化主要是制度文化,包括制度,法规,风俗习惯等。英语习语蕴涵的深层文化一般指精神文化,它是通过人们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方式和产品表现出来,包括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思维习惯,道德情操,宗教信仰,哲学等方面。

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

国内学者在研究动物习语是,首先从动物的联想意义出发,探讨习语中常用的动物,如猫,狗,马等和西方人类接触较亲密的动物。由李玉平编著的《英语习语及其文化源流》中对宠物的联想意义进行了分析和举例说明;厦门大学编撰的《综合英语成语词典》(1985)收录与狗有关的联想意义的习语达90条,与马有关的80条,与猫有关的60条。

在动物习语的分类上,国内学者骆世平在其著作《英语习语研究》(2005)中分为四类,即陆上动物习语,飞禽习语,水生动物习语和昆虫习语。而在平洪,张国扬教授(2001)所著的《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中,将动物习语按名词习语和动词习语分类。

在动物习语研究的方法上,主要有英汉对比法,隐喻认知法,语境学习法,寻根探源法和翻译对比法。如邓炎昌,刘润清等编的《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和王德春等所著《汉英谚语与文化》运用英汉对比的方法对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平洪,张国扬教授(2001)所著的《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和庄和诚教授(2002)的新作《英语习语探源》运用寻根探源的方法进行研究。

四、结语

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英两种语言都从对方吸收了大量习语,但和植根于各自民族传统、文化的习语相比,仍不属于主流。由于两大民族不同历史、不同传统、不同习惯,甚至不同的思维方式,经过历史积淀而成的动物词语,在文化内涵上虽然有些类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对比汉语和英语,它们之间存在四大基本特征:一、所用设喻形象相同且喻意相近二、所用设喻形象相同而喻意相反三、所用设喻形象不同但喻意相近四、所用设喻形象或所表达的喻意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专门对应词汇。通过对比汉语和英语动物词汇的不同内涵和基本特征,在对跨文化交际的学习指导与应用,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和在外语教学指导中都具有积极意义。而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导致中西的价值观、时间观、空间观上出现差异。加之历史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影响、宗教信仰的影响,笔者也因此由动物习语的不同类比到汉英其他词汇用语的迥异,这些差异都会使中西在交流、交际方面有行为的偏差。所以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如果不了解词汇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理解和使用词汇,也就更谈不上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很多语言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因为缺乏对所学语言的文化的了解,或是受本民族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的影响,所以不能完全正确地理解所学语言的词汇,影响了阅读

效果。由此及彼,语言学习者在写作和交际中所发生的词汇错用现象、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也可以归为这一原因。所以,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包括动物习语在内的各种中西方的语言词汇,对于化解文化误会和文化冲突也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Christine Ammer. Cool Cats, Top Dogs, and Other Beastly Expressions [M] 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 1999

[2]Eugene.A.Nida.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on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2001

[3]L.A.Samova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李玉平. 英语习语及其文化源流[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5]彭庆华. 英语习语研究:语用学视觉[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8

[6]平洪,张国杨. 英语学习与英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7]张博明. 英汉动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D] 吉林大学2005, (05), P5

[8]张从益等. 中西文化对比研究[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中英对照)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 culture Can you imagin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estern diet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diet culture?First of all, I will introduce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Western diet culture. Western diet history Italy cuisine is the originator of the Western diet culture, French cuisine is the Western diet culture king, American food is the Western diet culture upstart. Western food making skills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Western diet, they love the pursuit of perfection, but also attach importance to cooperation with a delicacy. Western diet varieties The famous dishes are Italy, French, American, German, Russian, etc. famous drinks include wine, coffee and black tea. Do you know,why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 culture ?just like the menu,western diet is very tidy and serious,but the Chinese is multifarious. Now, you have known the difference of the menu,but do you know why diet has a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 Actually, western diet due to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 customs, appears in cooking methods of

汉英颜色词_黑_Black_之国俗语义对比分析

收稿日期:2008-10-16 作者简介:王玉英(1953-),女,新疆吉木萨尔人,昌吉学院外语系教授,主要从事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 汉英颜色词 黑 (Black)之国俗语义对比分析 王玉英 (昌吉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摘 要:汉英颜色词及其构成的词语都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这是汉英民族长期以来经过千百代人民生活实践而形成的。在心理上有崇尚有禁忌;在语义上既相似又相异;在修辞上有褒有贬。研究和发掘颜色词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蕴涵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拟对汉语中的 黑 和英语中的 b lack 这两个对应词的国俗语义异同并存现象做一对比分析,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有所裨益。 关 键 词:颜色词;黑色(black);国俗语义;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 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70(2008)06-0098-06 一、引言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无论是在大自然里或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颜色。人们的实际生活与颜色密切相关,由此创造出许多颜色词。这些词语经过人们长期使用,从而赋予颜色词以丰富多彩的国俗语义。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也就是说,语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1] 黑 与 black 都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有同 有异,或同中有异,或一语有而另一语无。运用颜色对事物进行具体描绘,不但使事物形象具有间接可视性,而且由于颜色词在人们心灵深处长期积淀,人们对它有一种共性感悟,以致什么颜色词一出现,便能体味出它象征什么,表达什么。本文采取事实比较的方法,就汉语中的 黑 和英语中的 b l a ck 这两个对应词的国俗语义异同并存现象做一对比分析。 二、 黑 与 blac k 的国俗语义对比汉语中黑色是五个正色(青、赤、黄、白、黑)之一。 黑 的概念意义为 像煤或墨的颜色 。在!说文解字?黑部#中: 黑,北方色也。火所熏之色也。 英民族语言中形容黑的常用语是 as b lack as coal (黑如煤), as black as i n k (黑如墨), as black as soot (黑如煤烟/煤灰)等,其概念意义与 黑 是相同的。一般认为,由于人类思维有同一性,且人类物质生产有其一致性,颜色词的命名和运用就有相似性。所谓相似只是相对而言,完全的对应词语几乎是不存在的。不同的民族由于历史文化、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心理因素、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因而对颜色的价值判断、所产生的联想意义在语言中的运用存在着差异。 (一)象征社会落后、政治腐败、没有希望黑色是煤黑火熏之色,昏暗无光,使人易联想到夜晚。夜晚是黑暗的,白天是光明的,由此通过具体事物的特征产生了 黑暗 与 光明 的语义。黑暗象征社会落后,政治腐败。如魏巍!壮行集?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一个备受凌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的中国,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光明的中国。 人们将 黑地昏天 用来比喻黑暗腐朽的社会。如京剧!红灯记#第九场: 万丈怒火燃烧起,要把黑地昏天来烧塌! 类似的表达还有 黑暗的统治 、 揭露黑暗 。形容非常黑暗,没有一点光明说成 黑漆一团 (亦作漆黑一团)。如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 可是社会和家庭一样,依然到处发着腐朽霉烂的臭味,黑漆一团。 由于黑暗表示没有光亮,使人看不见,因此,黑暗又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民族文化色彩的语义 无希望 。新浪体育报道: 奥运冠军塔伊特?鲍曼前途黑暗 。[2] 讲述的是巴塞罗那奥运会5000米金牌 第23卷第6期 2008年12月 平顶山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 P i ngd i ng s han U n i versity V o.l 23N o .6D ec .2008

中英饮食文化差异

中英饮食文化差异 由于地域特点、气候环境、民风习俗、文化传统和经济状况等各方面的原因,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传统。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各自的饮食文化。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下面从传统食品、饮食习惯、待客方式、就餐方式、就坐形式、用餐工具、宴会食品、赴宴时间等方面浅析一下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 1、传统食品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可见中国人多么重视吃。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饮食也是各种各样的。中国人在吃方面也很讲究,烹调方法也各不想同。有蒸、煮、熬、熏;炸、烤、烧、烩;煨、炖、涮、卤……等等各种各样的做法。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方的人们吃的也不一样。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菜肴也有不同的口味,甜的、咸的、酸的、辣的等等。但总的说来中国人的主食不是肉类,中国人吃很多的蔬菜、少量的肉类和水果,甚至有很多的素食主义者。 在英国,人们吃的东西和中国人大相径庭。面包、汉堡、热狗、鱼和炸薯条、黄油)、奶酪是家常食品。他们的饮食是以肉类为主,吃少量的素菜和大量的水果。西式餐饮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生,如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如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无甜不餐,无餐不甜;四是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根据人体对各种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五

是选料精细,用料广泛,如水果、各种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六是讲究调味,调味品种多,烹调的调味品大多不同于中餐,如酸奶油、桂叶、柠檬等都是常用的调味品;七是注重色泽, 在色泽的搭配上则讲究对比、明快,因而色泽鲜艳,能刺激食欲。八是工艺严谨,烹调方法多样,西餐十分注重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程序化,工序严谨,烹调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烩、烤、焖、煽、炸、熏、铁扒等十几种,其中铁扒、烤、煽最具特色。 2、饮食习惯 中国有句俗话: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中国人早餐比较丰富,奶类、淀粉类、蔬菜、水果样样俱全。午餐更丰盛些,比早餐多些肉类和汤。晚餐则比较随意。中国饮食习惯:重食、重养、重味、重理。 英国人由于工作节奏快,早晨、中午一般只吃便饭,只有晚上一家人才有时间团聚共进晚餐,因此他们的晚餐是正餐。英国人餐饮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3、待客方式 迎来送往中西文化上也有差别,招待客人也不一样。在中国,客人一到,主人就要边寒暄边沏茶倒水拿水果,一般不需要征求客人的意见,即使客人不吃不喝也要尽主人情谊。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注重礼节,崇尚礼多人不怪”的处事原则。招待客人时,满满一

国俗语义的义项划分

试论国俗语义的义项划分 摘要:文章通过对词语多义性的认知考察,将X畴原型理论应用于国俗语义,发现国俗语义可以作为多义词进行义项划分,并认为国俗语义实际上是词语多义性在文化内涵上的表现,还构拟出其义项划分的标准,为义项的引申及引申关系的探讨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词:多义性国俗语义X畴原型义项划分 一、国俗语义的多义性 lakoff使用其提出来的“理想化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以下简称icm)分析了“bachelor”、“lie”、“mother”等X畴,很好地说明了X畴的内在结构和原型效应。这些研究被当代许多学者视为经典,并以此对汉语中的X畴进行相应的探索和双语对比。这些分析揭示了许多用传统的X畴理论和语义学理论无法说明的语言现象,证明了原型理论对语义X畴的模糊性和多义性研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于国俗语义来说,“语义民族性”是其重要特点:“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即语义在反映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离开了民族文化背景,难以理解语言单位的含义。”[1]涉及“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其语义则趋向于多义,如杨元刚(2005)提到黄色在中国文化中就有象征高贵和尊严、病态和下流、忠贞和正义、年轻和幼稚等语义[2]。

由此,将国俗语义作为多义词与X畴理论相结合,可以很好地将各语义统一在一个X畴之中,并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乃至双语对比。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异同充分体现在表示相同概念的词中,因而词义认知网络的建构就成了探究不同文化的绝好突破口。一方面,文化创造隐喻和转喻。文化是隐喻和转喻的知识来源和建构基础,许多深层的文化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隐喻和转喻表达,而不同语言文化在隐喻和转喻运用上又往往有较大差别。另一方面,文化因素多元产生了多元的国俗语义。词义的引申受到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如XX背景、习俗背景、文学背景、神话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等。 在X畴理论观照下,语言中每一个多义词都形成一个X畴[3],每一个多义词的词义都构成X畴中典型和边缘之间的连续体[4],在这个连续体中这个多义词由于共时和历时的演变,其诸多义项相互关联而又彼此不同,各自担当典型义项和边缘义项的角色。这样的角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演变的过程不断地调换,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渡的过程。从共时的角度来看,一个多义词的诸义项则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无论这些义项形成于历史上哪个时期、其与同时期的其他义项有何关联,只要还为今所使用、保留或记忆,便可以认定还存在这个X畴中。根据符淮青的观点,义项的确定受到三个因素的制约: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确定义项标准、原则的差别和义项的表述[5],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包括其使用环境,可以认为语境是决定词义及其义项构成的

中英饮食文化的比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教师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2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3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 4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 5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 6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消极情绪的语言表达 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卡斯特桥市长》 8 论《小镇畸人》中人物的怪诞性 9 浅析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10 从《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中狼的意象比较中西方生态意识 11 从接受美学看广告翻译 12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13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异化 14 《榆树下的欲望》中艾比?普特曼悲剧的根源 15 中英礼仪文化禁忌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16 论中国特色时政新词的英译 17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英汉商标翻译 18 《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人物分析 19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 20 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 21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2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 23 隐喻认知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24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翻译 25 库柏《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麦格瓦分析 26 A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Interpersonal Culture and Psychological Culture 27 从传统消费观念看中美文化差异 28 基于认知的颜色词隐喻研究 29 英语财经报道中的词汇衔接研究 30 比较分析《长干行》不同译文中的音韵美和意象美 31 《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的性格简析 32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s Middle School 33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34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中式菜名英译(开题报告+论文) 35 《雾都孤儿》中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分析 36 英汉习语的差异及其翻译——对杨、霍译《红楼梦》中习语翻译的研究 37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 38 39 论汉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 40 简奥斯汀眼中的理想男人——试析《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翁 41 谈英汉励志谚语互译

以传统早餐为例探析中英饮食文化差异

以传统早餐为例探析中英饮食文化差异作者:张莉,软件工程,201231104010 摘要:西方饮食文化是西方文化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它既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又能反映出西方文化的特点。通过对西方饮食文化的分析,可以洞察西方人的民族形体、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本文就英国传统早餐和中国传统早餐进行对比分析,突出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早餐文化中英 一、英国传统早餐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And then to breakfast, with what appetite you have.”由此可见,早餐是一天中最为重要的一顿,在英国,早餐的分量相对多于其他国家。在周末或是一些特殊节日的早上,甚至当工作量繁重的时候,英国人常会来一份这样的传统早餐,他们认为,传统的早餐是开始一天的基础,可以为他们一天的工作提供能量。因此,较于如今全球盛行的快餐文化,传统英式早餐更能展示英国文化不同于他国。 英国的传统早餐通常由许多种食物组成,但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成分是:培根和鸡蛋,除此之外还有香肠、野蘑菇、烤西红柿、炸土豆条、麦片粥、腌鲑鱼、黑布丁、烤面包等。 如今,人们怕早上使用大量的油炸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并导致肥胖,因而改用一些简单的食物,而这类简单的早餐叫做“大陆式早

餐”,其味道比较清淡,通常是没有鱼的,这种大陆式早餐如今已风靡英国。 二、中国传统早餐 中国的饮食文化悠远绵长。受不同区域、气候、民族特性的影响,中国的饮食已形成了如今公认的鲁、川、苏、粤、闽、浙、湘、徽中国“八大菜系”。中国各地早餐都具地域特色,且名称各异。在尤金·N·安德森著的《中国食物》书中,他详细列举了中国各地早餐的例子: 鲁:济南派:稀饭。胶东派:粥,配食小面食、油炸食品及点心。孔府派:六个家常小炒,豆浆或咸糊糊,三四种点心。山东的煎饼、火烧,咸菜。 川:酸辣粉,重庆的小面,武汉的热干面。 苏:包子、蒸饺、豆腐脑、油条、烧饼、徐州的辣汤。 粤:米粉、猪杂汤河米粉、肠粉、煎油饼、黄豆面、葱油饼、煎饼、早茶、虾饺、烧卖、叉烧包、糯米团子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早餐,如纳西族的丽江粑粑、酥油茶;蒙古族的马奶;维吾尔族的“乌马什”;藏族的斗麻。 三、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 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在饮食观念上体现出西方崇尚理性的概念,尤其是英国。英国人视早餐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因此,英式传统早餐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餐,可以反映出西方与东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探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对比及翻译

论文关键词:国俗语义汉英对比跨文化交际 论文摘要:本文将举例并对比分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差异的几种类型,即国俗语义基本一致;国俗语义部分一致;国俗语义不一致或者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旨在充分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为进行更好的翻译、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 一、引言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涉及到得不仅仅是语言,更多的是对两种文化的转换。作为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汇本身承载着很多文化民族意义,也就是国俗语义。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汉英两种词汇在国俗语义方面的差距,为更好的跨文化交际做准备。 二、汉英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关系及其翻译 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实体指称意义上添加的一个民族文化含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民族文化色彩,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英汉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呈现出同异并存的现象。下文就这四种情形分别举例植物词以及习语进行讨论。 1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基本一致时的翻译 由于事物本身的属性是一致的,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现象的认识能力大同小异,因此,英汉有些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基本一致。在对此了解的基础上,译者方可直译意象,达到传神。 植物词。laurel(桂树):中西方人都将laurels(桂冠)视为“胜利”、“荣誉”和“辉煌成就”的象征。汉语中“蟾宫折桂”喻指科举及第、“丹桂”是月亮的代称、“桂树”喻指“长寿”。因此在翻译“look to one’s laurels”和“win one’s laurels”可分别洋为“确保声誉”和“金榜题名”。 习浯。这里的国俗语义基本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在内容方面也就是二者的意思、思想等完全一样或几乎完全一样。形式方而也就是二者在词、句的表达方面完全一样或几乎完全一样。比如“just so so”和“不过尔尔”;”A No.1”和“天字第一号”等等。第二种如“to burn one’s boat”和“破釜沉舟”;”t0 one’s heart’s desire”和“称心如意”等,这些习语形式不一,但是表达了相同的内容。从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国俗语义差别对翻译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2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部分一致时的翻译 汉英对应词的国俗语义存在只有部分一致或相似,也就是说,对应的国俗同语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它方面却会引起不同的联想。此时要求译者充分了解语境,对词汇意义进行分析,而后选择翻译策略。 植物词。willow(柳):从前英国人戴柳枝编成的帽子表示哀思,英美许多文学作品中,就用willow来象征因失去心爱的人,尤其是恋人而感到的悲伤。“柳”在汉语中也有“离别”、“忧渤”、“苗条”、“避邪”等国俗语义。古代送别诗中,常以“折柳赠别”或以“折柳”代称送别,其中蕴含着诸多令人神伤的离情别绪。同时汉语中也用“柳姿”形容女子姿色,又用“柳”比喻女子眉毛纤细、身段苗条。这在英语中就会显得奇怪,如红楼梦中对黛玉的描述,在翻译时要注意。 习语。在习语方面,汉英的对应词上出现了一种不对等的部分对应,即两种不同的表达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1] Chang, K.C., Food in Chinese culture: Anthropologic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USA: The Vail-Ballou Press Inc., Binghamton, N.Y., 1997. [2] Feng xueyang. Differences on Foo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eihua University. 2012 [3] Hall. E. T, Beyond Culture. New York: Anchor Books, 1989. [4] Margaret Visor. Evolution, Eccentricities, and Meaning of Table manners.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1. [5] Samovar, 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Hall, E. (1959). The Silent Language. New York: Doubleday. [6] 杜莉,孙俊秀,高海薇.中西饮食文化比较[C].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 [7] 杜学增.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 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 多晓萍.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p.8. [9] 李明英.社会习俗与饮食文化[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3).p.87. [10] 刘承华.文化与人格:对中西方差异的一次比较[J].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 社,2002,p.105. 1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英文论文)

Abstract The topic for the culinary culture of the Western table manners ongoing comparison, so that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for their own future development to make adequate preparations. In this thesis, their food culture in the West as the background, analyzing China and Britain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tableware, seating arrangement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 of four dining atmosphere, and the Word table view, which reveals cause food culture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Through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aper, can make people fully understand Western food culture, focusing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thus enhancing peopl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Key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ning table manners

中英饮食文化不同对菜名翻译的影响

On how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ater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fluence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isine 中英饮食文化不同对菜名翻译的影响 论文摘要 本文简要阐述了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中国菜名英译的影响.文中笔者通过分析中西方国家饮食文化差异,试图发掘目前中国菜名英译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例归纳总结中式菜肴名称的翻译原则,方法和技巧.论文以饮食文化差异为切入点,分析探讨饮食文化差异和菜名翻译有机结合的问题,认为在现代化的中国,翻译者应该借鉴饮食文化差异促进提高菜名英译的质量.笔者认为菜名英译是饮食文化差异的体现.菜名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进入全球市场的中国饮食工业.正确的翻译可以缩小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式菜肴;翻译原则;影响;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presents how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ater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fluence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isin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foo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isine, and sets examples to summarize the principles, methods and skill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dishes. The paper also elaborates it on the basis of diet cultural difference;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close link between culinary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dish translation. In the modernized China, translators sh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dish translation based on food cultural differen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isine embodies the diet cultural differenc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has some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entry of Chinese food industry into the global market. Correct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isine can narrow the gap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foo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inese cuisine; translation principle; influence; 1 Introduction 1.1 Put forward question

英语论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姓名: 系别: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 The Differences of Dietary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12 摘要 饮食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中西方都不例外。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1世纪全球化进程,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其中饮食文化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基本内容。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由于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人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些误解。本文主要从中西方饮食观念、烹饪取材、饮食结构、烹饪方式以及上菜顺序等方面来论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饮食;饮食文化;差异

Abstract Diet is the base of living, with no exception in China or the West. Dietar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With the entrance of the 21st centur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mong which dietary culture has been the most basic conten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living environments, customs and value concepts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formed their own different dietary cultures. As a result, there appears some misunderstandings sometimes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ers in their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dietary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rom dietary concepts, raw materials, dietary structures, cooking patterns and the order of serving dishe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Key words: diet;dietary culture; difference

中英饮食文化差异(20200925103121).doc

中英饮食文化差异 由于地域特点、气候境、民俗、文化和状况等各 方面的原因,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生活和食。随着史 的展,逐演成了各自的食文化。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食,不同的食造就了不同的食文化。 下面从食品、食、待客方式、就餐方式、就坐形式、 用餐工具、宴会食品、赴宴等方面浅析一下中英食文化的差异。 1、食品 中国有句古:民以食天。可中国人多么重吃。中国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食也是各种各的。中国人在吃方面也很究,烹方法也各不想同。有蒸、煮、熬、熏;炸、烤、、;煨、炖、涮、??等等各种各的做法。中国地域广,不同地方的人吃的也不一。北方以面食主,南方以米主;菜肴也有不同的口味,甜的、咸的、酸的、辣的等等。但的来中国人的主食不是肉,中国人吃很多的蔬菜、少量的肉和水果,甚至有很多的素食主者。 在英国,人吃的西和中国人大相径庭。面包、堡、狗、和炸薯条、黄油)、奶酪是家常食品。他的食是以肉主,吃少量的素菜和大量的水果。西式餐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生,如牛排血;二是冷,如凡是料都加冰;三是甜,无甜不餐,无餐 不甜;四是重各养成分的搭配合,根据人体各种养 (糖、脂肪、蛋白、生素 )和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五

是选料精细,用料广泛,如水果、各种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 味的席上佳肴;六是讲究调味,调味品种多,烹调的调味品大多不同 于中餐,如酸奶油、桂叶、柠檬等都是常用的调味品;七是注重色泽,在色泽的搭配上则讲究对比、明快,因而色泽鲜艳,能刺激食欲。八 是工艺严谨,烹调方法多样,西餐十分注重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 程序化,工序严谨,烹调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烩、烤、焖、煽、炸、熏、铁扒等十几种,其中铁扒、烤、煽最具特色。 2、饮食习惯 中国有句俗话: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中国人早餐比 较丰富,奶类、淀粉类、蔬菜、水果样样俱全。午餐更丰盛些,比早 餐多些肉类和汤。晚餐则比较随意。中国饮食习惯:重食、重养、重味、重理。 英国人由于工作节奏快,早晨、中午一般只吃便饭,只有晚上一 家人才有时间团聚共进晚餐,因此他们的晚餐是正餐。英国人餐饮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3、待客方式 迎来送往中西文化上也有差别,招待客人也不一样。在中国,客人一到,主人就要边寒暄边沏茶倒水拿水果,一般不需要征求客人的意见,即使客人不吃不喝也要尽主人情谊。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注重礼节,崇尚“礼多人不怪”的处事原则。招待客人时,满满一桌子菜还三番五次地表白“菜少不好”,“薄酒一杯”的客套话。菜多且频频相劝,主人才觉得十分得体,才是“待客有方”。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英文版)演讲稿

Next, I will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 Culture. First, Chinese use chopsticks and soup spoons. We use the bowls as the container of rice. While the Western use knifves and folks.They use plates as containers of food and eat food as soon as they cut them. Second, We have different eating habits. Chinese have a saying “Good things for breakfast. Eating a big meal for lunch but eating less at dinner.” Many Americans agree that one should start the day with a good breakfast, but their ideas about lunch and dinner are different. Most Americans only give themselves a short time for lunch. So they eat a small lunch. After work they will have more time to eat a big dinner. Sinc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 the concept of diet is quite different. 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pay much attention on the nutrients. They care about how many calories, vitamins and protein should be taken. Even when the taste is the same, it must be eaten because of the nutrition.On the contrary, Chinese cares more about food color, smell, taste, and shape. For table manners,Chinese people prefer to toast each other and urge others to drink more in a lively atmosphere. Very often you can hear people talking and laughing loudly, and they are just having a good time. In America it is not like this. They want a quiet place where they can enjoy a good meal. If someone is talking too loudly, the manager of the restaurant may come out and ask them to be quiet. Finally, let’s talk about two details of the differences. First of all, the making method of Chinese food is different from Western-style food. In a Western-style food cookbook, various ingredients have been indicated several grams, several spoons or several cups, even the size of the egg will all be explained. I think it is like doing experiments in the laboratory. So, Making Western-style food is easy, so long as you cook according to the cookbook manual. But it is not an easy thing that you want to make fine Chinese food. Even if you have bought the cookbook. Because the Chinese cookbook will not tell you several grams of ingredient, for example salt, Chinese cookbook just tell you appropriate amount of salt. Why? Because the taste of people who live in different places is diff erent in China. There is a folk adage in China “south sweet, north salty, east hot and west sour”. So, a good cook ing relies on experience and skills when cooks in China. The way that Chinese and occidental praise food is different. When praising food Chi nese will generally say: “Your dish is cooked excellently, It has caught up with the level of the restaurant”; but occidental will say it just like what the home make. Then welcome my partner Zhao Bing to tell you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make a conclusion.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英文版

The Western diet culture difference Western diet due to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of climate factors such as environment, customs, appears in the ingredients, flavors, cooking methods, different degrees of differences in eating habits. It is be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diet has a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makes a differ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 and this difference from the West in ways of thinking and policy. Chinese focus on "Heaven", Westerners focus on "people-oriented". Nutrition and delicious(营养与美味) Due to West philosophy thought of different, Westerners Y u diet heavy science, heavy science is emphasizes nutrition, so Western diet to nutrition for highest guidelines, eating like for a bio of machine added fuel, special emphasizes food of nutrition components, protein, and fat, and carbohydrates, and vitamin and the various inorganic elements of content is match expedient, calories of supply is right, and these nutrition components is can for eating who full absorption, has no other side effects. Knowledge of these problems are cooking, and how color, fragrance and taste of the dishes, it is first requested. Sanhedrin Premier diet in Western countries--France, its food culture in many ways and w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