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第1课时 课时作业

第1单元 第1课时 课时作业
第1单元 第1课时 课时作业

第一篇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2019·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期中考试)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 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阳光普照,降落到B 机场时正值日落。读图完成1~3题。

1.B 点位于我国的( A ) A .江苏省 B .安徽省 C .上海市

D .浙江省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和中国行政区分布可知,B 点位于我国的江苏省,A 正确。 2.降落到B 机场时的当地时间为( D ) A .6月30日11时 B .6月30日19时 C .7月1日11时

D .7月1日19时

解析:A 点5时日出,所以日落时间为19时;根据同纬度日出和日落时间相同可知,B 点日落时间为19时;D 正确。

3.从A 机场到B 机场的飞行时间为( B ) A .6小时 B .9小时 C .12小时

D .14小时

解析:一架飞机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 机场起飞,此时B 点地方时为7月1日10时,而落地时候B 地方时为7月1日19时,所以从A 机场到B 机场的飞行时间为9小时,B 正确。

读图,回答4~5题。

4.图示A 点到B 、P 两点的实际距离最短的分别是( C ) A .AEB ︵ 、ADP ︵

B .ADP ︵ 、AEB ︵

C .AEB ︵ 、ACP ︵

D .ACP ︵

、AFB ︵

5.关于由A 点到B 、P 两点的方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①A →E →B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②A →F →B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③A →C →P ,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④A →D →P ,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第4题,A 点到B 点最短距离为AEB ︵ ,A 点到P 点最短距离为ACP ︵

。第5题,

A→F→B的方向为向正东,由A→C→P的方向是向正南。

(2019·太原五中月考)下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大圆表示以极点为中心的50°N纬线圈,弧MN为晨昏线。理论上全球恰好平分为两个日期。读图回答6~7题。

6.此日,50°N某地日出的地方时是(C)

A.752 B.404

C.356 D.804

7.此季节(D)

A.圣地亚哥炎热干燥B.东北河流正值一年内第一个汛期

C.华北平原正播种小麦D.中国前往波斯湾的油轮逆风逆水

解析:第6题,全球恰好平分为两个日期,说明0°经线是0点,如图弧MN左侧是黑夜,中位是0点,此时太阳在北半球,所以日出早于6点,夹角121°,则N点经度是59°E,是356,C正确。第7题,此季节北半球是夏季,则圣地亚哥南半球,是地中海气候,正值多雨,A错误;东北河流正值一年内第二个汛期,B错误;华北平原一般夏季收割小麦,C错误;中国前往波斯湾的油轮逆风逆水,D正确。

下图为地球侧视图且大圆为经线圈,P点自转线速度为零且位于某一大陆上。据此完成8~9题。

8.M点的地理坐标大致为(C)

A.90°E,45°N B.90°W,45°S

C.90°E,45°S D.90°W,45°N

9.自P地沿最短航线飞行至N地的方向为(B)

A.东北B.正北

C.西北D.先向北再向南

解析:第8题,P点自转线速度为零,说明位于极点,位于某一大陆上,可以确定为南极点。图中左侧为0°经线,则M点的地理坐标大致为90°E,45°S。第9题,P、N位于同一经线圈,经线圈是大圆,距离最短,故P地沿最短航线飞行至N地的方向为正北。

(2019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月考)“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处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下图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图中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D)

A.圈定填海范围B.抵御海浪侵蚀

C.运输设备,方便施工D.过滤海水,滞留泥沙

11.6月某日该海域440(地方时)日出,则其可能位于(C)

A.北冰洋B.墨西哥湾

C.渤海D.马六甲海峡

解析:第10题,读图,根据材料信息,图中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过滤海水,滞留泥沙,D对。圈定填海范围、抵御海浪侵蚀不是主要作用,A、B错。对运输设备,方便施工影响不大,C错。第11题,6月某日该海域440(地方时)日出,比二分日早1小时20分,则其可能位于渤海,温带地区,C对。6月份,北冰洋有极昼现象,日出时间还要早,A错,墨西哥湾纬度低,日出时间比二分日早,不会早于1小时,B错。马六甲海峡在赤道附近,日出时间接近6点,D错。

(2019·衡阳市五校高三联考)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zhí)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回答12~13题。

12.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D)

A.①B.②

C.③D.④

13.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C)

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

C.③位于大西洋D.④位于南温带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综合应用。第12题,根据甲地的对趾点为(30°N,135°W);图示①(20°N,110°E);②(40°S,170°W);③(0°,45°W);④(0°,135°W)。第13题,根据③的地理坐标(0°,45°W),判断位于大西洋。

二、综合题

14.(2019·合肥一中高二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15°S,15°W)__,所属的半球是__南半球、东半球__,与B点的距离约为__1110km__,所属的纬度带是__低纬度__。

(2)图2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60°S,170°E)__,所属的半球是__南半球、西半球__,C 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约为__275km(或277.5km)__。

(3)图3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_(70°N,180°)__,所属的半球是__北半球、西半球__,所属的纬度带为__高纬度__,F点在E点的__西北__方向。

(4)图中A 点在C 点的__东北__方向。

解析: 第(1)题,从图1中经纬度的变化可知A 点坐标为(15°S,15°W),属于南半球、东半球。A 、B 两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相差10个纬度,相距1110km ,属于低纬度。第(2)题,图2为局部南半球投影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C 点经度为170°E ,故C 点经纬度为(60°S,170°E),属于南半球、西半球。CD 位于60°S ,相差5个经度,相距111×5°×cos60°=277.5km 左右。第(3)题,根据图3中的0°和90°E 可知该图为北极点投影图,F 点的地理坐标为(70°N,180°),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属于高纬度,F 点在E 点的西北方向。第(4)题,图1中A 点坐标为(15°S,15°W),图2中C 点坐标为(60°S,170°E),由此可知A 点位于C 点的东北方向。

15.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适当位置填注出了区分东西半球的经度(A 、B 、C 三处),其中__A__与__C__是同一地点。

(2)甲是__西__(东、西)半球,其半球经度范围是__160°E__――→向东

180°――→向东

__20°W__;乙是__东__(东、西)半球,其半球经度范围是:__20°W__――→向东

0°――→向东__160°E__。

(3)在下列数轴上填注东西经度。(0°、160°E 、180°、20°W)

答案:A =160°E B =180° C =20°W D =0° E =160°E F =180° (4)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__南极__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__北冰__洋。 (5)若在乙图中D 地钻探,钻透地球,对应点应是( C ) A .E 地 B .F 地 C .G 地

D .H 地

《分物游戏》说课稿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分物游戏》 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张金娣,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分物游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的初步认识在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比较难的教学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除法是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其意义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要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 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喜欢游戏活动,且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分物经验,对平均分有初步的感知,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对物品进行平均分。但二年级孩子在动手操作中,目的性不够明确,操作有困难,而且还不能完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这就需要老师做出正确的引导和评价。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尽力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经历多种分法把实物进行平均分,并会用图示和自己的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三、说教学方法 教法:本节课用故事情境法、激励法、多媒体辅助法、开放式教学法,充分让学生在问题情景的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观察、讨论形成知识框架,从而理

(优秀经典课时作业训练及答案详解)第三单元 11 师 说

[课时作业]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á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贻: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ò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yù,阿谀,奉承 解析:A.传:zhuàn,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B.贻:yí,赠送。D.谀:yú,阿谀、奉承。 答案: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B.吾师.道也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知道,懂得 解析:B项,“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答案: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解析:A.“也”,都是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B.“则”,连词,却/连词,就。C.“之”,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指示代词,这些,那些。D.“乃”,副词,竟/连词,于是,就。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解析:A、B、C三项均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品德才能”“小的方面”“圣 人”;D项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答案:D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 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 ....,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朋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时看日历》精品教案

第七单元年、月、日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材安排填写记录表的方式,让学生积累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已有的规律。以及24时计时法及24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1课时看日历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67~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并产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呢?(时、分、秒)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那么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有哪些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提问:先让学生说说对于“年、月、日”都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 1.合作探究,认识大月、小月。 (1)课件显示附页1,让学生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月份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2013年

A. 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每年的1、3、5、7、8、10、12月都有31天。 生3:4、6、9、11月都有30天。 生4:有的年份 2月是28天,有的是29天。 B.师说明: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2)探究记忆大月、小月天数的方法。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呢? 课件显示: 学习拳头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都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2.合作探究,认识平年、闰年。 (1)我们通过观察,知道2月是个特殊月,有时有28天,有时有29天,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它。请查阅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在表格中填写出来。 (3)讨论后交流。 生:每4年里就有一年的二月是29天。 (4)验证:为什么每4年里就有一年的二月是29天呢?请阅读教材第69页“你知道吗”。 提问:从刚才的小知识里,你学到了什么? 3.理解运用。 (1)师:请大家判断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

《看日历》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看日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67页《看日历》。 教材分析: 《看日历》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这节课之后安排学习《认识平年和闰年》和《认识24时记时法》。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所以教科书为学生设计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学习过程,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填表、整理、思考,发现规律,让有关年、月、日之间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日历方面的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有自主观察、探究日历,发现时间规律的基础,但是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特别的系统,甚至个别地方可能不一定准确,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月份。 教学难点: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2019年的年历卡片、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猜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打一物)日历。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看日历。板书课题:看日历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说一说 (1)找一找今天的日期,并说一说是怎么找的 (2)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板书。 (2)提出质疑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们知道得还真多。那么,关于“年、月、日”,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 2、看日历填表 小组合作填表, 观察附页1,把2013~2014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观察并填表,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填完后,指名口述,教师在课件上填写各月份的天数,完成表格。 (4)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可能会发现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是30天,而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汇报,老师利用课件演示,并完成板书。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0530111

师说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李蟠.番.薯蕃.滋幡.然悔悟 B.阿谀.膏腴.须臾.遍插茱萸. C.拘.泥焗.油锔.锅鞠.躬尽瘁 D.贻.误饴.糖怡.悦春风骀.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百工:各种工匠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圣明。 C.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经传:经书以及解释经书的著作 D.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道:指古人流传下来的各种优良传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故无.贵无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今之众人 ..矣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泯然众人 C.士大夫之族.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臣与将军戮力攻.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学习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奉承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流传 D.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5.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古之学者必有师 6.下列句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惑而不从师②吾从而师之③吾师道也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而耻学于师⑥则耻师焉⑦不耻相师⑧或师焉,或不焉 A.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B.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C.①⑥⑧/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 B.韩愈主张以道为择师的唯一标准和能者为师的观点,针砭了当时竞以门第相尚,不重真才实学的弊病。 C.作者引用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以弘扬师道为己任,既给人以师道不可违之感,又抨击了耻师之风。 D.《师说》的语言简练生动,作者仅仅用了六个字——传其道解其惑,就把老师的职能作用准确地概括了出来。 8. 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什么?请指出正确的一项(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9.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代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废除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传”指的是人物传记,像《史记》《汉书》中的大部分作品。D.《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著作。 10. 在古代诗文题目中,往往含有文体标志词,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不全表示文体的一项是( ) A.《师说.》《马说.》《捕蛇者说.》 B.《左传.》《张衡传.》《屈原列传 ..》 C.《琵琶行.》《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 D.《过秦论.》《岳阳楼记.》《七律.》 二、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

第一册新教材高一教案UNIT11第1课时

第一册新教材高一教案UNIT11(第1课 时) Period One (Warming up and Listening) Step 1 Warming-up Before class, T plays a song Ss are familiar with till the bell for class rings。 Then T asks Ss some questions: (1) 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song? (You’ll be in my heart from the film named Tarzan,《人猿泰山》)(2) Where do you think the song comes from? (3) Do you like the song? Why or why not? etc。 Ss answer all these questions。 Step 2 Brainstorming Do you know any other songs? In this way, Ss think about as many songs as possible。 Step 3 Discussion Ss work in groups of 4。 They talk about the songs they are interested in。 Step 4 Demonstration After discussion, choose one of the students in their group to report the result of their discussion。 Step 5 Finding a place (Show a map of picture)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 执教许娣桂 本课时内容是新北师大版二上数学教材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一课时《分物游戏》,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学习除法的初步体验,第一次分物,让学生通过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知道分的总数和平均分的份数,求每份是多少,累积平均分物的活动经验。本课的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小数目实物平均分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根据我们二二班学生相对比较听话,能安静的坐下来,喜欢动手活动,有一定动手能力,但不够自信,思维习惯有待加强,课堂上回答问题表述能力不够强,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这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的是:分骨头游戏中书上记录的第三种方法,先拿出3根骨头平均分给三只小狗,再拿出3根平均分给三只小狗,依次分完,分了5次,这种分法主要难点是在思维、理解方面,因为前面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很难想到这种方法。 活动设计分为两个大的环节:环节一:动手操作,形成表象。环节二:巩固练习,深化理解。第一个环节是本课通过3个分物活动逐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这三个分物游戏活动是:给小猴分桃子、给小兔分萝卜和给小狗分骨头。

在第一个环节中首先创设了猴子分桃的情境,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让孩子感受到同样多的分法很公平。首先以故事引入,创设出小猴子分桃的情境,首先猴弟弟来分:它给自己分1个,给哥哥分3个;然后哥哥来分,它给弟弟分3个,自己分一个,前面两种分法虽然不公平但里面渗透了人情世故,让孩子体会人与人不仅仅是公平相处,也存在彼此谦让的人生品格。当同学们得出结论:这两种分法都不公平时,师随机提出:怎样分才公平?从而得出都分2个,每只猴子分的一样多。为了让学生明白分的过程,师指名学生上台用教具展示分的过程和不同的分法,让其余学生观察并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和结果。老师顺势告诉同学们:像这样的分法叫平均分,揭示了本节课的重点,并板书:平均分每份分的一样多。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平均分的意义,师设计了一组判断题:①8串葡萄分成2份,一份是3串,一份是5串;②12个苹果分成4份,每份分4个;③12条鱼分装在4个鱼缸里,每个鱼缸装3条;④7条鱼,分给2只小猫,第一只猫分4条,第二只猫分3条。课件展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时,要他说出判断的理由,这四个判断题学生答的不错,说明学生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理解。 在给小兔分萝卜,让孩子们用小棒代替萝卜分一分,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为了让全班同学都明白分的方法,我还是采用了指名不同学生到前面用不同的方法摆教具,其余同学观察,接着让学生总结分的过程,然后老师用文字记录分的过程,让学生能通过记录找到分的规律和方法,在活动中,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分法,启发学生感知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7: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练习题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基础巩固 1.1609年8月,在意大利的威尼斯,某位科学家正在向威尼斯当时的统治者展示他的天文望远镜,而正是从这时开始,天文学进入了望远镜时代。400年后的2009年,这架望远镜被英国科学家评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望远镜”之一。当时这位科学家通过望远镜() A.发现了天体运行的规律 B.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 C.确立了经典力学的体系 D.第一次发现了“海王星” 2.某同学在制作《近代物理学的成就》手抄报时,画了下面一幅漫画。他要表达的是() A.伽利略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在自然现象启发下开始研究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基于对自然规律的把握 D.世界上任何科学规律及定律的发现都是偶然的 3.有了伽利略、开普勒等前人的努力,牛顿才有可能用已经准备好了的材料建立起一座宏伟的经典力学大厦。这座大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力学中的哲学原理》的发表 B.《科学的经典力学原理》的发表 C.《力学和数学的原理》的发表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

4.下图是一张历史研究学习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A.“超越时空的梦想” 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5.提出空间和时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的物理学家是() A.爱因斯坦 B.牛顿 C.普朗克 D.伽利略 6.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A.普朗克 B.麦克斯韦 C.玻尔 D.爱因斯坦 7.19世纪,经典力学遇到了无法解释的新问题。20世纪初,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得益于() A.“日心说”和相对论的提出 B.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C.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 D.“日心说”和量子论的提出 8.1945年,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遭到了美国原子弹的打击,伤亡惨重。爱因斯坦闻知后,认为“人类打开了潘多拉魔匣”。人类打开“潘多拉魔匣”的钥匙是() A.牛顿力学 B.相对论 C.量子力学 D.自由落体定律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课时作业(11)传动带问题

课时作业(11)传动带问题 1、(2013山东济南测试)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粗糙传送带上,物体距传送带左端距离为L,稳定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当传送带分别以v1、v2的速度作逆时针转动时(v1t2 D.t l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7单元 年、月、日 第1课时 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优质教案

1 看日历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看日历。(教材第67~6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 3.了解平年和闰年。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会辨别平年和闰年。 教具学具 课件、2013~2016年的日历、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生:时、分、秒。 师: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告诉学生要研究的重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 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0天,有的月份是31天。 ? 有时候2月是28天,有时候2月是29天。 ? 有时候一年是365天,有时候一年是366天。 ? 有平年和闰年之分。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 1.认识大月、小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013~2016年的日历,把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3 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年 2014 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年 2015 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年 2016 31 29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年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 11附答案

课时作业11锋与天气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锋面天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暖锋比冷锋的移动速度快,导致的天气变化较剧烈 B.暖锋过境后,气温和气压都下降 C.冷锋过境后,气温和气压都下降 D.冷锋过境时,通常出现大雨或暴雨天气 解析:冷锋移动速度快;气温与气压呈负相关,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冷锋与之相反。 答案:D 如图是2019年1月6日12时和18时北美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2~3题。 2.2019年1月6日12时,关于四地天气状况的描述,可信的有() A.甲风速最大B.乙比丙气温高 C.丙比丁气压高D.甲比丁云量多 3.6日12时到18时,下列四地风向变化最大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3.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分析,甲处等压线较乙、丙地稀疏,风速不会是最大,A错。乙比丙纬度高,气温低,B错。根据图中的气压数值判断,丙比丁气压低,C错。根据等压线图分析,甲受低压槽影响,多阴雨天气,丁受高压中心影响,天气晴朗,所以甲比丁云量多,D对。第3题,风向主要由水平气压梯

度力的方向决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等压线延伸方向变化大的地方风向变化越大。读图分析,12时,甲地吹东南风,18时甲地吹西南风,变化最大,A对。12时到18时,乙处吹西风,丙处吹西北风,丁处吹北风,基本不变,B、C、D错。 答案:2.D 3.A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4~5题。 4.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准静止锋B.冷锋 C.反气旋D.暖锋 5.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A.阴雨连绵B.风和日丽 C.晴雨无常D.暴雨如注 4~5.解析:第4题,冷空气和暖空气势力相当,形成的锋面为准静止锋,A正确。第5题,昆明位于暖气团控制之下,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B正确。 答案:4.A 5.B [2019·武汉外国语高一期末]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 6.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A.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看日历 同步测试D卷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看日历同步测试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 (共7题;共17分) 1. (4分)2元4角=________元 9厘米=________米 5时=________分 120小时=________日 2. (2分)平年有________天,闰年有________. 3. (2分)1985年全年有________天;1986年全年有________天 4. (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已成立了________周年。 5. (2分)张玉的生日比国庆节晚3天,张玉的生日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 6. (2分)一年里有________个月,平年有________天。 7. (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________年10月1日。 二、选择。 (共8题;共16分) 8. (2分)下列年份中是闰年的是() A . 1800年 B . 2000年 C . 1999年 9. (2分)下面的单位中,是同一类计量单位的一组是()。 A . 千米、米、千克

B . 吨、秒、千克 C . 世纪、月、秒 10. (2分)妇女节在第()季度。 A . 一 B . 二 C . 三 11. (2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哥哥是2006年2月29日出生的 B . 上半年比下半年天数多 C . 一年的最后一天是12月30日 D . 劳动节是五月一日 12. (2分)2018年的第二季度一共有()天。 A . 89 B . 90 C . 91 D . 92 13. (2分)教师节是() A . 1月1日 B . 9月10日 C . 6月1日 D . 8月10日

二年级数学分物游戏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分物游戏说 课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分物游戏》说课稿 桃花小学杨娇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桃花小学的杨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分物游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除法意义的重要性。开展“分一分”活动,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除法意义。因此,在教学《分物游戏》这节课时,我准备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如: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操作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能力与价

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一系列小组活动,初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并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圆片小棒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故事情境法、激励法、多媒体辅助法、开放式教学法,充分让学生在问题情景的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观察、讨论形成知识框架,从而独立总结出平均分的概念。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课件)今天小熊乐乐邀请了一些好朋友到他家做客,乐乐为小伙伴们准备了他们喜欢吃的食物,你能帮助乐乐分一分吗?”(能)

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11课 师说

第三单元第11课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懂得 C.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D.不耻相师.师:老师 【★★答案★★】D 【解析】师:动词,学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 ..必有师 B.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术业有专攻 .. D.小学 ..而大遗 【★★答案★★】C 【解析】A.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的人。C.古今同义,专门研究。D.古义:在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3.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相同的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答案★★】C 【解析】A.均为宾语前置句。B.均为介词短语后置句。C.前者为介词短语后置句,后者为宾语前置句。D.均为省略句,都省略了“于”。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从而师.之

A.吾师.道也B.孔子师.郯子 C.不耻.相师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答案★★】B 【解析】A.名词作动词。B.和例句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形容词作名词。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 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B.圣人之所以 ..为圣所以:用来 C.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智 D.彼与彼年相若 ..也相若:相似 【★★答案★★】B 【解析】所以:表示原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于.其身也②而寒于.水 B.①则.耻师焉②此则.寡人之罪也 C.①彼与.彼年相若也②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D.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答案★★】C 【解析】A.①介词,对于;②介词,比。B.①连词,却;②副词,就是。C.均为连词,和。 D.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 7.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开头连用三个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总起这一段,其势如风雨骤至,先声夺人。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抨击了长期以来流行于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 C.三个对比句子的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从而使表达的感情更强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11课贵公 察传 Word版解析版

第七单元第11课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尝试观于上志.志:志向 B.无偏无党.党:党派 C.愿仲父之教.寡人也教:告诉 D.万民之主,不阿.一人阿:刚正 【答案】C[A项,记载。B项,结党。D项,偏袒。]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人有遗.弓者遗:丢失 B.万物皆被.其泽被:蒙受 C.辞多类.非而是类:类别 D.缘.物之情及人之情缘:顺着 【答案】C[类:好像,类似。]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 B.尝试观于.上志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 C.生而.弗子,成而弗有数传而.白为黑 D.此三皇五帝之德也.此圣人之所慎也. 【答案】D[D项“也”:助词,表判断。A项“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代词,“他”。B项“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可不译;介词,“从”。C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 B.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 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D.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答案】B[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渍甚.甚:非常,很 B.寡人将谁属.国属:属于 C.上志.而下求志:立志 D.大兵不寇.寇:劫掠 【答案】D[A项剧烈,严重。B项嘱托,托付。C项识记,效法。]

看日历教学设计

《看日历》教案设计 教材:北师大版三年上 课题:看日历课时数共 1 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看日历,认识星期。能从日历中找到指定的日子。能结合具体情景,推算出某人的生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能从日历中找到指定的日子。能结合具体情景,推算出某人的生日。 课前准备:了解我国的重大节日 教学设计: 过程设计:学情预设 谈话引入:同学们,现在是几月份了?(生齐答:12月1日了)2009年很快就要过去,新年就要到了,哎,咱们商量一下,我们可以给班级送上一份什么新年礼物啊? 师:你真是和老师想到一块了,咱们制作一份精美的、2010年的日历,作为献给班级的新年礼物,怎么样?(生齐答:好啊!)老师已经先画好了边框,可是里面的内容还得靠大家呢! (一)小组学习,发现问题,交流解决。 1、布置小组学习任务: 师:要制作出一份真正能派上用场的日历,咱们先得仔细的

观察观察别人做好的日历。大家手里都有2009年的日历,仔细观察,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完成这份学习任务,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行动最快?现在开始!(学生们开始小组学习,组长念题,学生人手1份日历,观察日历并交流填写下表。)合作优秀的小组会得到合作卡。 小组学习内容:观察日历 1、日历上共有()个月份,每个星期有()天,今天是()月()日,星期()。 2、本月的第一天是星期(),最后一天是星期(),下个月的第一天应该是星期()。 2、课本P72找一找:(请每个小朋友写在自己的课本上)教师节是()月()日,星期()。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月()日,星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月()日,星期()。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重大节日?(互相说说) 3、通过观察日历,你们小组还发现了什么?(互相说说)小组评一评(好√中○还需努力△) 姓名倾听情况发言情况

第1课时作业

第4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1课时暑假作业1、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硝基苯和酒精B.溴苯和溴 C.甲苯和四氯化碳D.硝基苯和水 2、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液,已知A和B的某些性质如下: 由此,分离A和B的最佳方法是() A.萃取B.升华C.分馏D.分液 3、下列中的各组混合物,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溴苯和水B.乙酸和乙醇C.酒精和水D.溴苯和苯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蒸馏时应调整温度计的水银球于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 B.红外光谱可以完全测定出有机物结构,判断出同分异构体 C.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溶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操作 D.常用质谱法进行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5、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只有③D.③④ 6、下列选项中是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分离苯和己烷——分液 B.NO(NO2)——通过水洗、干燥后,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乙烷(乙烯)——让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D.乙醇(乙酸)——加足量NaOH溶液,蒸馏 7、下列属于分离和提纯液态有机物的操作的是() A.蒸馏B.蒸发C.重结晶D.过滤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可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或烧杯中,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9、将下列液体分别和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会分为两层,溴水层几乎呈无色的是()A.氯水B.乙烯C.乙醇D.碘化钾溶液 10、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 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 D.用NaOH溶液吸收少量Cl2选⑤ 11、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实验方法(或操作)与对应的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 实验方法(或操作)原理 项 A分离溶于水中的溴裂解汽油萃取碘在裂解汽油中的溶解度 较大

分物游戏备课

分物游戏 砀山县明德小学李影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圆片、小棒、课件、小猴、小兔、小狗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是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的生日,它特别的高兴,邀请了许多好朋友。看,谁来了!(课件依次出示小猴、小兔、小狗)机灵狗还准备了好多它们爱吃的。小猴爱吃什么?(桃子)[出示4个桃子]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2只小猴,4个桃子),作为主人机灵狗要把这4个桃子分给这2只小猴,我们就来帮它动手分一分!好吗? 2、板书课题:分物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分桃子,感知平均分 1、(出示2只小猴图)我们用两个“O”代替两只小猴,用4根小棒代替4个桃子,自己动手分一分。 2、生操作师巡视,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分一分。 (生1摆:每只小猴2个桃子) 师:真棒,还有不同的分法吗?(XXX你来) (生2摆:分这只小猴一个,另一只小猴3个) 师:你想说什么?(生这样分不公平) 师:那你们认为哪种分法公平?(生答:分每只小猴2个桃子)(师指等分)这种分法公平(用手指)这只小猴和(用手指)这只小猴分到桃子的数量——(一样多)(师板书))。 (二)、活动二:分萝卜,体会平均分 1、师:小猴对这种分法很满意,我们再去帮小兔分分萝卜吧! (出示小兔和萝卜图),看!有几只小兔?(3只)数数有几根萝卜?(生数:12根),怎么分?谁来读读题目要求?(生读)这里你们认为哪个词最重要?(一样多)[红色标识]那我们在分的时候要让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数一样多。 2、师:在分之前,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看哪个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听得最认真!我们用“O”来代替小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