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例教学设计表《分物游戏》

数学课例教学设计表《分物游戏》
数学课例教学设计表《分物游戏》

赛课课例教学设计表

小学二年级数学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8-59页“分物游戏”。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画图或用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学习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学习难点:会用图示或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师:记得上次我们参加动物聚会,帮助小动物们收获了许多的瓜果蔬菜,小动物们为了感谢小朋友们特别举行了一次森林分享大会,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可是小动物们说帮助过他们的小朋友都很聪明,所以设置了几个分物游戏的小关卡,你们有信心通过吗? (板书课题:分物游戏) 生:有。 师:好的,咱们一起来去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第一关:分桃子 师:走着走着,你们看谁来了? 生:小猴子多多和吉吉。 师:多多和吉吉为我们带来了第一关的难题,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4个桃子要分给2只猴子(多多和吉吉)。 师:原来昨晚小朋友们预习的时候已经帮助多多和吉吉分桃子了。那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分法? 学生小组讨论。 师挑选小组说一说。 小组长:我们小组有5种分法。我是这样分的:有4个桃子,分给多多2个,分给吉吉2个。

生1:我是这样分的:有4个桃子,多多分到4个,吉吉分到0个。 生2:我是这样分的:有4个桃子,多多分到0个,吉吉分到4个。 生3:我是这样分的:有4个桃子,多多分到3个,吉吉分到1个。 生4:我是这样分的:有4个桃子,多多分到1个,吉吉分到3个。 师:你们小组说的非常清楚,真棒!我们一起汇总一下(课件呈现5种分法)。师:看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合理?为什么? 生: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很公平。因为这样多多和吉吉分到的一样多。 (板书:一样多) 师:大家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们真棒!其实像这样每份分得一样多就叫平均分,这里我们可以说: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2个桃子。谁来像老师这样再说一说?生: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2个桃子。 师:说得真好!我们一起顺利的通过了第一关,让我们继续往前走。 第二关:分萝卜 师:呀,草丛里跑出来3只可爱的小兔,原来它们是来送第二关题目的。谁来读一读题目要求? 生:把这些萝卜分给3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的一样多,每只小兔分到几根萝卜。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读的也很好!仔细看看题目要求,是随便给3只小兔分萝卜吗? 生:不是,要给每只小兔分到的一样多! 师:那一共多少个萝卜,怎样分才能使每只兔子分到的一样多?小朋友们在导学单上数一数并连一连,分一分了,请借助你手中的学具,用图形来代表小兔子,用小圆片代表萝卜,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分的过程,还要在分的过程中你一共分了几次,分的结果是什么?看谁说得最棒,等下到黑板上给大家演示。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谁来演示你是怎么分的? 生1:每只兔子分到4个萝卜。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找找,拼拼等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掌握6以内的数数及认识数字。 2、培养幼儿学数的兴趣,发展思维力。 活动准备: 1、房子6幢。 2、动物照片拼图每组一盒 3、1---6的数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找房子 1、师: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带你们去看一看。(出示教具)数一下,这里共有几幢房子?(6幢,幼儿口手一致点数) 2、师:这些房子都是小动物住的,它们告诉我,每幢房子的门里面都有一个数字,让我们来猜一猜,是什么数?a、红房子里是个比2大1的数,那是几?(3)猜出后请幼儿找出数字,放在板上,验证。b、绿房子里是1、2、 3、 4、 5、6里面最小的一个数,那是几?(1)方法同上c、咖啡色房子里是排在4后面的一个数,它是几?(5)d、蓝房子里的数是1、2、3、4、5、6里面最大的一个数,那是几?(6)方法同上e、1到6这些数里面,还有哪两个数没有猜过?(4和2)紫色房子里的数比黄房子大,想一想,它该是数字几?(4)f、剩下黄房子里的数又是几啊?(2) 二、拼房子 1、师:这些房子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只要找到它们的照片我们就能知道了。 2、教师示范拼照片。如:这张卡片后面有个数字4,再找一张后面有4个圆点的卡片拼在一起,翻过来,就是一张小动物的照片。那你们等会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先拿数字的卡片,再去找几个圆点的另外一张卡片拼在一起。 3、幼儿操作。要求拼出动物照片后,马上用手遮起来,不要让老师看见,等会老师来猜。 三、猜动物(二进制)师:我这里有三张小动物的照片,等会儿你们看看这些照片,有你的小动物就讲有,没有的讲没有,让我来猜猜看,你拼的是什么小动物照片,它是住在几号房子里的??(游戏反复进行4----6次) 四、送小动物回家师:我们游戏做好了,现在该把这些照片送到它们家里了。 1、让幼儿分别将照片按后面是数字几送到几号房子。 2、请幼儿说说几号房子是什么颜色的,里面住着什么小动物。

一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比大小

一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 教案比大小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比大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2、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学生经历整理、比较等活动,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9只猴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请学生认读1—5各数。 (二)提问:4前面的数是几?3后面的数是几? 二、探究新知 (一)师讲故事后,出示主题图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呢?分别是多少呢?2.图上有几只猴子呀?(师播放课件)(二)引导学生学习“>”“<”“=”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将3只猴子和3个桃子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2)提问:这里猴子和桃子哪个多些?(同样多) (3)师说明:当猴子和桃子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连接起来(板书“=”) (4)提问:这是什么号呢?(板书“等号”) (5)提问: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板书“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师将3只猴子和2根香蕉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2)提问:现在猴子和桃子哪个多些呢?(猴子多些) (3)师说明:3只猴子多些,2根香蕉少些,也就是说3要大些,2要小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连接(板书“>”) (4)师指出“>”的名称是大于号并板书。 (5)师教读3大于2并板书。 (6)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大于号的大口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尖尖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从而得出顺口溜: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 3、教学“<”(猴和梨比) (1)师将3只猴子和4个梨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2)提问:现在是什么多些呀?(梨) (3)师说明:4个梨多些,3只猴子少些,那么也就是说4要大些,3要小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连接(板书“<”) (4)提问:这个符号它的名字是什么呢?有没有同学知道?(板书“小于号”) (5)提问:那么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指名读并让学生教读两遍,师板书“3小于4”) (6)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小于号的大口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尖尖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从而得出小于号跟大于号同样的性质: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 4、区分“>”、“<” 学生观察“>”、“<”,思考:大于号和小于号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得出顺口溜: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或者左手小于号,右手大于号,两边相等等于号。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物游戏》优秀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物游戏》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形卡片30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猪要过10岁生日了,它特地邀请来小伙伴们到家中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晚会。你们看他们的小伙伴来了,小猪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它们,拿出了它们最爱吃的食物(出示课件),这是,小猪犯了难,这些食物该怎么分呢?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小猪给它的小伙伴们分一下食物呢?板书课题:分物游戏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 (1)师:我们先来给小猴子分桃子。你从图中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有2只猴子,4个桃子。 (2)师:有4个桃子、两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呢?你能想到几种不同的分法呢?用小圆片当桃子,自己操作分法,并记录。 (3)汇报交流。 生1:一只猴子分一个桃,另一个猴子分三个桃。 生2:每只猴子分两个桃。 (4)师:你认为哪种分法更合理?为什么? (5)小结:每只小猴子都分到2个桃子,就是每份一样多。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来分一分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自己选择哪种分法更合适。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发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通过学生回答,体会“同样多”“一样多”,潜移默化教育学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客人。 活动二:分萝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1)师:接下来我们帮小兔子分萝卜。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3只小兔,12根胡萝卜。 (2)师:12根萝卜分给3只小兔子,我们按“每份一样多”这种分法,给兔子分萝卜,每只小兔分到几根萝卜?同学们用圆片代替胡萝卜动手分一分。 (3)汇报交流,初步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4)把12根萝卜分给3只小兔子,每只兔子分到的一样多,每只小兔子分到几根呢?谁能上来边摆边讲你是怎么分的? 小结: 师:同学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真了不起。刚才我们按每份一样多的分法,把4个桃子分给了2只猴子,每只猴子得到2个桃子;又把12根萝卜分给了3只小兔,每只分到4根萝卜。每只小动物得到的都是一样多的,像这样的分法,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小棒来代替胡萝卜小组合作进行分一分并交流汇报,目的在于再次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初步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在探索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在已有的经验上再次体验提升,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活动三:分骨头。(尝试用画图方式表示平均分) (1)师:我们能不能利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别的小动物解决问题?让我们快帮小狗分骨头,请你拿出作业纸1,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生: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 (2)师: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狗分到几根骨头呢?请你想一想。想好的同学请把你的分的过程完整的画出来。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中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对号入座》

中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对号入座》;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序数,能看懂座位表和入场券,找到相应的座位。 2、形成与座位相列相关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快乐的早操》; 座位表(用长方形表示座位,共6排,每排6个); 入场券两套,其中一套后面贴有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快乐的早操 师:我们刚刚做完了早操,每个小朋友都表现的很棒,跳的很出色,动作也做的很到位。有个叫玲玲的小女孩啊刚刚也做了早操,而且她做的特别精彩,现在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玲玲。 师:(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快乐的早操》)我们看,这个扎辫子的小女孩就是玲玲,你们能在旁边做操的队伍中找到玲玲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排。(等待几秒钟) 师:你们发现了么,玲玲在哪里?我们从左往右数,一二三四,所以玲玲在第一排的第四个。 师:好,现在老师要请你们自己来找找在第二排中玲玲在哪里? 幼:在第二个。

师:嗯,对的,我们把话说完整,玲玲在第二排的第二个。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找找看,第三排中玲玲排在哪里啊? 幼:玲玲在第四排的第六个。(引导幼儿说完整) 师:最后一节操玲玲在哪里呢? 幼:玲玲在第四排的第五个。 2、看座位表 师:我们幼儿园打算请小朋友去看电影,到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能拿到一张入场券,我们要根据入场券上的号码找到相应的位子。 师:(出示座位表)这个是我们到时候要坐的座位表,你们能告诉我每一排有几个座位么? 幼:六个。 师:嗯,对,每一排有六个座位。 3、发入场券 师:看,这是我们的入场券,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入场券上的号码是多少,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如2排3座) 幼:表示的是在第二排第三个座位。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每人发一张入场券,请你们看一下然后和身边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座位是第几排第几座好么? 师:(请部分幼儿说说自己的入场券是几排几座) 4、排座位 师:现在请拿起你们的入场券,记住你的座位,然后把它贴在你的椅背上。

201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分物游戏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58-5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衡分的过程,体会平衡分的含义。 2、理解平衡分的方法。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课堂中创设操作性情境,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练习,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演示,获得学习成就。 2、动手操作“平衡分”活动的设计,既巩固和灵活运用知识,又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经历与同桌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衡分”的含义,感受平衡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衡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 笨笨熊今天特别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哦,原来,今天是笨笨熊十岁生日了。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聚会。看看都有谁来

了?(出示“2只小猴、3只小兔、3只小狗)笨笨熊给好朋友们准备了许多它们爱吃的东西,作为主人,它要把好吃的分给大家,下面让我们来帮助笨笨熊一起动手分一分。引出课题: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衡分 活动一:分桃子。 4个桃子要分给2只猴子,可以有几种分法呢?用2个圆代替2只小猴,4根小棒来代替4个桃子,自己动手分一分。 学生先动手分一分,然后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同桌讨论分法并在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可能出现3种分法) 讨论:如果把这3种分法分成两类,你会怎么分? 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分类标准:分到的桃子是否一样多。 最后得出:分到的一样多,也叫“平衡分”。 2、尝试练习。 (1)同学们真能干,帮了笨笨熊一个大忙,分给2只猴子一样多的桃子,令2只猴子都很满意。不一会儿又来了2只桃子,笨笨熊又拿出了6个桃子,分给他们。这次笨笨熊可聪惠了,很快就把桃子分给了他们,2只小猴拿到桃子非常满意。你知道他是怎样分的吗?学生讨论、交流。(板书结果) 活动二:分萝卜 笨笨熊希望能把12个萝卜公平地分给3只小兔,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的数量一样多。) 自己分萝卜,用圆代替萝卜,用小棒代替萝卜,摆出分的过程。 组织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怎么分的?几次分完的?结果是什么? (1.每次分1根,分了4次,最后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漫游魔法王国 情况分析: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方法: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 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鸭、小狗、小蜜蜂的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编辑:)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5)、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谁的本领大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北师大版

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9-1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与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一位小数表示( )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 )分之几。 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3.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4.0.307的3在()位上,表示();7在()位上,表示()。 5. 1米=()分米,1分米=()米; 1千克=()克,1克=()千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的大小。 1、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两人的得分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 0.69 ○0.8 2、引导:运用转化法和画图法可以比较小数的大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大小呢?(运用计数单位的有关知识比较大小) (二)比较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的大小。 1、三位选手跳远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 2、引导:因为2.97比3.13和3.08都小,我们知道:整数部分小的那个数就小,那 3.13和3.08如何比较呢? (三)我们来总结。 (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部分的大小,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部分相同,就从部分的位比起,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在数轴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比大小。 0.839 ○0.9 6.07 ○ 6.7 5.45 ○ 5.63 4.03 ○ 4.009 7.217 ○7.22 7.19 ○71.9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分物游戏》教案和反思

分物游戏 教材说明 《分物游戏》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个知识点,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因此“分物游戏”中的三个活动的分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和相互交流及合作的机会,教材通过操作演示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学前测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乘法口诀口算表乘法。学生已经会在学习过程中操作学具和画图,已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画图能力。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加、减、乘法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操作学具。表达能力,会用语言描述操作学具的过程,能看懂简单的图式并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理解。思维能力,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本节课注重让学生充分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讨论交流,领悟方法,形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经历小数目实物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经历多种分法把实物平均分,并会用图示和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难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到黑板上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了吧,那么,我为什么把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请到我们课堂上来呢?是因为,今天,我特意为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它们的美丽的童话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在美丽的森林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天晚上,森林王国里灯火通明,它们正在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庆祝宴会,坐在高高宝座上的森林爷爷发话了:“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下面,我来宣布一下今天晚上的活动容,第一项,分发食物,第二项,唱歌跳舞。首先,先进行第一项,分发食物。下面,我请小熊乐乐来帮忙,把这四个大桃子发给坐在一号座的两只美丽的猴子。”小熊乐乐拿着四个鲜嫩的大桃子来到一号桌前,它抓耳挠腮,不知道该分别给他们分几个桃子,同学们,让我们来帮帮小熊乐乐,分一分,一起参与到这个游戏当中好吗? 生:好! 师: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容:《分物游戏》(教师板书课题----分物游戏)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是:运用情境教学,一开始就让同学们置身于美丽的童话故事当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快乐地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分桃子 师:下面,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两个圆片分别代表2只猴子,数出四根小棒分别代表4个鲜嫩的大桃子,一起分一分,开始吧! 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我看到,同学们很快就分好了,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个别汇报。(教师随着学生汇报在黑板上移动磁扣演示分的过程)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三种分法,显然,第二种分法,给

关于小学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主要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丰富练习方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2.分数乘法既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分数除法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所学内容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1.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要比整数乘法的极端过程复杂,因此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吃力感,所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保证。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小学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还是以整数乘法为主,他们习惯于学习整数乘法方面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与思路。因此学习本节课内容主要从整数入手,逐渐加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刚开始学分数乘法时可能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后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1.出示复习题。 列式计算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计算: 46+46 +46 = 15+15 +15 = 用乘法可以怎样表示? 2.引出课题。 20(5)+20(5)+20(5)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1、利用 20(5)+20(5)+20(5) 教学分数乘法。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2)”,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最新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相邻数》

最新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相邻数》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认识相邻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5以内相邻数的意义,感知其多1和少1的关系。 2、能够表达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彩色串珠、数字拼板、数字胸饰1—5、小房子的卡片每人5个 活动过程: 1、走线,教师弹琴,让幼儿跟着音乐走线。 2、线上游戏:《好朋友抱抱抱》 第一轮教师请出6个小朋友,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二三,两人抱 抱。(找到旁边的好朋友抱在一起)重复两次。第二轮教师可请9或 12人一起来玩,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二三,三人抱抱。(找到旁边的 三个人抱在一起)重复进行两次。 3、回座位。 (1)教师按顺序出示小花形状的数字胸饰1——5,让幼儿认识。 (2)游戏:《小花开门》。 游戏过程:教师先请3个小朋友上来玩一次游戏,给幼儿按顺序 带上数字胸饰1——3这三个,站成一排。教师说1号小花开门,带有 数字胸饰1的那个小朋友做开门的动作,向前走出一步。教师再提问 幼儿:“你们看看1号小花旁边的小花是几号啊?”幼儿回答:“是2号,他们两个是离得最近的”。教师告诉幼儿1和2是两个相邻数。 再以同样的方式请出3号小花,3号小花开门向前走出一步。引导幼儿 说出2和3是相邻数。(即离得最近的两个数就是相邻数,引导幼儿说 出2的相邻数有两个,1和3)。 (3)教师出示彩色串珠让幼儿观察,然后回答相应的问题:“2 比1多几?(2比1多1)2比3少几?(2比3少1)2有几个好朋友?(2有两个好朋友)是几和几?(1和3)。 (4)教师总结:像这样,1以上的每一个数都有两个好朋友,一 个是比它少1,一个是比它多1。(即这两个数就是离它最近的两个数,也就是它的相邻数。) (5)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给猫奶奶家的房子贴上门牌号。教师 先给幼儿发放数字拼板和小房子的卡片,让幼儿先从小袋子里面取出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名师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比大小》 一、课前训练: (整数小数比大小) 师:整数能够比大小,小数能够比大小,你们说,分数能够比大小吗?(能)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的《比大小》 二、复习导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和分数成为了好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分数的意义;看图表示分数。) 师: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的真不错。 三、新课: (一)分母相同: (1)3/4和1/4 师:懒羊羊和小灰灰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意吗?(愿意)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课件演示)两块同样大的月饼,懒羊羊和小灰灰每人一块。 (课件演示平均分成四份的过程,分别取其中的三份和一份) 师:懒羊羊吃了3/4,小灰灰吃了1/4。 师:你认为谁吃得多呢?(学生回答) 师:小灰灰不知道为什么,聪明的你能告诉它理由吗?(学生看图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边说边板书3/4和1/4)两块同样大的月饼,平均分的份数相同(4,4),一个取三份(3),一个取一份(1),三份大于一份,所以3/4大于1/4(>)。懒羊羊吃得多。 (2)八分之几 师:(拿出圆形纸片)老师也为同学们每人准备了一块大小相同的月饼,并把它平均分成了八份。请大家拿出学具。 师:你想吃月饼的八分之几呢?写在旁边的括号里。(学生动笔)请你用打斜线的方式迅速表示出你写的分数。(学生涂色,师巡视) 师:请你和同桌比一比、说一说,你们谁吃得多?(同桌两人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们比较的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汇报:(找两组同学分别汇报) 例如:你写的是什么分数?(生:7/8;3/8);(板书7/8和3/8) 你是怎么涂的?(生:这个圆平均分成8粉,我涂了7份;我涂了3份); 你们是怎样比较的?谁吃的多?(生:我看涂色部分我的比他大,所以7/8大,我吃得多; 7份大于3份,所以7/8大,我吃的多。) 师小结:(贴图)两块同样大的月饼,平均份得份数相同(手指8和8),一个取7份(手指7),一个取3份(手指3),7份大于3份,所以图形所表示的分数7/8应该(>)3/8。 (3)、师:我也来写一组分数(板书6/9和4/9),现在没有图形的帮忙了,你能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吗?(引导学生说说怎么比的)

数学公开课教案

数学公开课教案

三联永恒学校小学部公开课教案时间2015.5,4 学科数学上课 教师 吴羽希 教材 一年级 下册 第五单元 第4课 课题 拔萝卜 课型 公开课 学段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 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 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 力。 3、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 单元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 确计算。 3.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 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准确的用竖式进行两位数的加法。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小棒、计数器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作为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已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对于根据主题图获取数学信息和提出问题,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练习。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 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课件出示谜语) 红红眼睛 白白毛, 长长耳朵短尾巴, 身披一件白皮袄, 走起路来轻轻跳。 2,听音乐(《拔萝卜》) 3、师:今天小白兔和小黑兔要举行一场拔萝卜比赛,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课件出示主题图 秋天到了,地里的萝卜长得又大 又多,兔妈妈带领她的两个兔宝 宝到田野里去拔萝卜。为了调动 孩子们的积极性,兔妈妈决定让 灰兔哥哥和白兔妹妹进行一个拔 萝卜的比赛……我们去看一看他 们比赛的结果吧! 1、看一看 师:我们来看一看灰兔哥哥的成 果如何,(出示灰兔说的话)灰兔 哥哥说…… 男生:我拔了36个萝卜。 师:白兔妹妹说… … 女生:我拔了23个萝卜 从图上看,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 问题? 请学生说一说 (1)兔哥哥和兔妹妹一共拔了多 少个萝卜? (2)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 【设计意图:用谜语和 音乐调用学生兴趣。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数学活动名称:《漫游魔法王国》情况分析: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活动目标:?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活动方法: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活动准备:三种几何图形若干、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魔术箱、小鸭、小狗、小蜜蜂的教具。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5)、教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小动物找家。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变出三种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看都是谁啊?”幼:……师:“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在哭,我们来问问他们怎么了。”“小狗、小鸭子、小蜜蜂,你们怎么啦?”(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我们找不到家,见不到妈妈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幼:……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幼儿)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小鸭子说,它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都帮小鸭子找到家了。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师:“小狗也找到家了,小

小学体育水平一走与游戏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水平一《走与游戏》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提升学生运动兴趣的基本理念。以我校“活动式教学”为指导,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然走的正确动作,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参与意识,促进相互学习与帮助,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动作方法,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及合作意识。 二、教材分析: 走的教材是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目标中,发展体能的活动与内容。走是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最基本的活动能力。通过走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走的方法,形成走的正确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提高走的能力。本次课是走与游戏的第一次课,以情境模式贯穿课的始终,在本次课中重点是走的放松、自然、协调、发展走的能力。并提示脚的着地动作,上体姿势和上下肢的配合,特别要强调抬头、挺胸、直腰,重视培养良好身体形态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一的学生,考虑到学校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较强,喜欢形象、直观、有趣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中仍以无意注意为主。通过开学的三次体育课发现,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能认真听讲的学生各班均占全班人数的60%,他们一般注意力集中,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眼睛也会注视着老师。其他学生注意力只能持续5分钟左右,过后,有的发呆,有的在做小动作。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法,将生动有趣的故事贯穿课的始终,通过运用了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多种游戏活动进行教学,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于发展身心,培养顽强、果断的良好品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走的放松、自然、协调、发展走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自控力和自我表现意识。 五、教学目标: 1、体会各种姿势的走,激发运动兴趣; 2、掌握正确的走的动作方法,提高学生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发展腿部力量; 3、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本课突出特点: 1、采用多种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在准备部分中,设置了两种活动,以走的游戏做为辅助练习,即:乘坐交通工具出发和模仿小动物。在基本部分中,分别设置了三个活动,即:穿越小树林,走过独木桥,帮助小松鼠运果子。),通过以上的多种活动,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2、利用丰富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植树问题》 胜利街小学詹裂 教学目标: 1、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会灵活解决植树问题。 2、掌握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感悟“化归”的解题方法。 3、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难点:建模,及“化归思想”的渗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自备画图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模 1、图片:感知“间隔” 出示学校或广场树木、路灯、建筑等图片。 熟悉吗?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这些景物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师说出“间隔”,并板书。 2、站队:认识“一一对应” 树和树之间柱子和柱子之间路灯和路灯之间有间隔,咱们同学站队的时候有没有间隔?谁愿意到前面来站一站? 指3 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个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人,几个人几个间隔? 你发现了什么? 人比间隔多1 个。为什么呢?师引导:我们可以这样看:先不管这个同学,从前面看,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怎么样?有规律吗?这种现象在数学上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前面都是一一对应,最后一个是人,人数比间隔数怎么样? 如果继续往后排,排到墙,没法站人了,几个人几个间隔?人与间隔怎么样?一一对应,相等了,是吗? 这节课我们就应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研究一些新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图) 指名读题。先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谁来说说? 指名说。师板书结果及算式。 2、找规律 猜测毕竟是猜测,究竟哪一个结果正确呢?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咱们能不能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找一找这其中的规律,好吗? 小组活动,师提示:“请大家用一一对应的眼光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了解学生理解及表达情况,个别指导,提示“一一对应”。 3、展示交流,总结规律 哪个小组是用小棒摆的?先上来说一说。生1:…… 师板书相关数据(棵数间隔数)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哪个小组用了画图的方法?上来跟大家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除了画图,摆小棒,还有用其它方法的吗? 通过各小组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多 1 ,师板书。 4、优化方法 在刚才找规律的过程中,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同学研究了几根小棒,有的同学画了图.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捷?为什么?如果画图的话,怎样画更简捷? 以后我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也可以像今天这样,把大的变成小的,把多的变成少的,从简单的例子入手进行研究,这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学习方法.你学会了吗? 5、验证规律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不是正确呢?一起来验证一下.示图:用一条线段表示20 米长的路,每隔5 米栽一棵,一共分了四段,栽了几棵树呢?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多这一棵?演示一一对应。 6、应用规律 这个规律能不能用到100 米的小路上?哪个结果正确呢?谁来解释一下算式的含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