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总论

药理学总论
药理学总论

药理学总论

1.药效学是研究?

A. 药物的疗效

B.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

C.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 影响药效的因素

E. 药物的作用规律

2.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属于

A. 治疗作用

B. 后遗效应

C. 变态反应

D. 毒性反应

E. 副作用

3.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呈现

A. 毒性较大

B. 副作用较多

C. 过敏反应较剧

D. 容易成瘾

E. 以上都不对

4.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A. 药物作用增强

B. 药物代谢加快

C. 药物转运加快

D. 药物排泄加快

E.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5.药物经肝代谢转化后都会:

A. 毒性减小或消失

B. 经胆汁排泄

C. 极性增高

D. 脂/水分布系数增大

E. 分子量减小

6.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 是永久性的

B. 对药物的主动转运有影响

C. 是可逆的

D. 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E. 促进药物排泄

7.一般说来,吸收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 外用

B. 口服

C. 肌内注射

D. 皮下注射

E. 皮内注射

8.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这意味着

A. 用离体器官来研究药物作用

B. 用动物实验来研究药物的作用

C. 收集客观实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学处理

D. 通过空白对照作比较分析研究

E. 在精密控制条件下,详尽地观察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9.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

A. 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B. 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C. 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D. 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E. 排泄速度并不改变

10.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A.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C.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D.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E. 以上都不对

11.阿司匹林的pKa是3.5,它在pH为7.5肠液中,按解离情况计,可吸收约:

A. 1%

B. 0.1%

C. 0.01%

D. 10%

E. 99%

12.加入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

A. 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

B. 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

C. 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D. 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E. 保持不变

13、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

A. 药物的活化

B. 药物的灭活

C. 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变化

D. 药物的消除

E. 药物的吸收

14、静脉注射2g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d1,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 0.5L

B. 2L

C. 5L

D. 20L

E. 200L

15.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

A. 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B. 药物的作用及原理

C.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给药方法

D. 药物的用途.用量和给药方法

E. 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6.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

A. 药物能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脉循环的分量

B. 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

C. 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内达到作用点的分量

D. 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

E. 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和速度

17.下列药物中能诱导肝药酶的是:

A. 氯霉素

B. 苯巴比妥

C. 异烟肼

D. 阿司匹林

E. 保泰松

18.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的间隔时间是:

A. 每4h给药1次

B. 每6h给药1次

C. 每8h给药1次

D. 每12h给药1次

E. 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

19.dC/dt=-kCn是药物消除过程中血浆浓度衰减的简单数学公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当n=0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B. 当n=1时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C. 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D. 当n=0时为一室模型

E. 当n=1时为二室模型

20.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统称为:

A. 代谢

B. 消除

C. 灭活

D. 解毒

E. 生物利用度

21.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A. 起效快慢

B. 代谢快慢

C. 分布

D. 作用持续时间

E. 与血浆蛋白结合

22.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A. 单胺氧化酶

B.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C. 辅酶Ⅱ

D.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E. 水解酶

23.药物的常用量是指

A. 最小有效量到极量之间的剂量

B. 最小有效量到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

C. 治疗量

D. 最小有效量到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

E. 以上均不是

24.药物的首关效应可能发生于:

A. 舌下给药后

B. 吸人给药后

C. 口服给药后

D. 静脉注射后

E. 皮下给药后

25.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

A. 静滴速度

B. 溶液浓度

C. 药物半衰期

D. 药物体内分布

E. 血浆蛋白结合量

26.药物吸收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

A. 药物作用最强

B. 药物的消除过程已经开始

C. 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开始

D. 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E.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

27.当某药物与受体相结合后,产生某种作用并引起一系列效应,该药是属于

A. 兴奋剂

B. 激动剂

C. 抑制剂

D. 拮抗剂

E. 以上都不是

28.吸收是指药物进入:

A. 胃肠道过程

B. 靶器官过程

C. 血液循环过程

D. 细胞内过程

E. 细胞外液过程

29.完全激动药的概念是药物

A.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

B. 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

D. 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E. 以上都不对

30.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

A. 药物消除量恒定

B. 其血浆半衰期恒定

C. 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

D. 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

E. 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

31.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A. 药物的作用强度

B. 药物的剂量大小

C. 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

D. 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

E. 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

32.以下对药理学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B. 药理学又名药物治疗学

C. 药理学是临床药理学的简称

D. 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E. 是研究药物代谢的科学

33.药物的作用是指

A. 药物改变器官的功能

B. 药物改变器官的代谢

C. 药物引起机体的兴奋效应

D. 药物引起机体的抑制效应

E. 药物导致效应的初始反应

34.加入非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

A. 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

B. 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

C. 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D. 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E. 保持不变

35.下述那种量效曲线呈对称S型

A. 反应数量与剂量作用

B. 反应数量的对数与对数剂量作图

C. 反应数量的对数与剂量作图

D. 反应累加阳性率与对数剂量作图

E. 反应累加阳性率与剂量作图

36.从一条已知量效曲线看不出哪一项内容

A. 最小有效浓度

B. 最大有效浓度

C. 最小中毒浓度

D. 半数有效浓度

E. 最大效能

37.肾功能不良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是:

A. 所有的药物

B. 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

C. 主要在肝代谢的药物

D. 自胃肠吸收的药物

E. 以上都不对

38.临床上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A. ED50 / TD50

B. TD50 / ED50

C. TD5 / ED95

D. ED95 / TD5

E. TD1 / ED95

39.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A. 作用强弱

B. 吸收快慢

C. 体内分布速度

D. 体内转化速度

E. 体内消除速度

40.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1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浓度:

A. 2~3次

B. 4~6次

C. 7~9次

D. 10~12次

E. 13~15次

41.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属于:

A. 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

B. 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C. 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D. 易化扩散转运

E. 胞饮的方式转运

42.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起反应的细胞成分

B. 受体都是细胞膜上的多糖

C. 受体是遗传基因生成的,其分布密度是固定不变的

D. 受体与配基或激动药结合后都引起兴奋性效应

E. 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阻断相应受体而发挥作用的

43.某药半衰期为4小时,静脉注射给药后约经多长时间血药浓度可降至初始浓度的5%以下:

A. 8小时

B. 12小时

C. 20小时

D. 24小时

E. 48小时

44. 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表明其:

A. 口服吸收迅速

B. 口服吸收完全

C. 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

D. 口服药物未经肝门脉吸收

E. 属一室分布模型

45.临床上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下述距离

A. ED50 ~ TD50

B. ED5 ~ TD5

C. ED5 ~ TD1

D. ED95 ~ TD5

E. ED95 ~ TD50

46.安全范围为

A. LD50 / ED50

B. LD5 / ED95

C. LD1 / ED99

D. LD1~ED99之间的距离

E. 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47.同一座标上两药的S型量效曲线,B药在A药的右侧且高出后者20%,下述那种评价是正确的

A. A药的强度和最大效能均较大

B. A药的强度和最大效能均较小

C. A药的强度较小而最大效能较大

D. A药的强度较大而最大效能较小

E. A药和B药强度和最大效能相等

48.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与k(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A. 0.693/k

B. k/0.693

C. 2.303/k

D. k/2.303

E. k/2血浆药物浓度

49.pD2(=log kD)的意义是反映那种情况

A. 激动剂与受体亲和力,数值越大亲和力越小

B. 激动剂与受体亲和力,数值越大亲和力越大

C. 拮抗剂的强度,数值越大作用越强

D. 拮抗剂的强度,数值越大作用越弱

E. 反应激动剂和拮抗剂二者关系

50.关于药物pKa下述那种解释正确

A. 在中性溶液中药物的pH值

B. 药物呈最大解离时溶液的pH值

C. 是表示药物酸碱性的指标

D. 药物解离50%时溶液的pH值

E. 是表示药物随溶液pH变化的一种特性

51.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

A. 对受体有亲和力,且有内在活性

B. 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

C. 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D. 对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E. 直接抑制传出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

52.阿斯匹林(pKa3.5)和苯巴比妥(pKa7.4)在胃中吸收情况那种是正确的

A. 均不吸收

B. 均完全吸收

C. 吸收程度相同

D. 前者大于后者

E. 后者大于前者

53.对与弱酸性药物哪一公式是正确的

A. pKa - pH = log[A-]/[HA]

B. pH - pKa = log[A-]/[HA]

C. pKa - pH = log[A-][HA]/[HA]

D. pH - pKa = log[A-]/[HA]

E. pKa - pH = log[HA]/[A-][HA]

54.哪种给药方式有首关清除

A. 口服

B. 舌下

C. 直肠

D. 静脉

E. 肌肉

55.哪种给药方式有首关清除

A. 口服

B. 舌下

C. 直肠

D. 静脉

E. 肌肉

56.血脑屏障是指

A. 血-脑屏障

B. 血-脑脊液屏障

C. 脑脊液-脑屏障

D. 上述三种屏障总称

E. 第一和第三种屏障合称

57.下面说法那种是正确的

A.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是治疗时有活性的药物

B. LD50是引起某种动物死亡剂量50%剂量

C. ED50是引起效应剂量50%的剂量

D. 药物吸收快并不意味着消除一定快

E.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量不受膜两侧pH值的影响

58.下面哪一组药是都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 D

A. 苯妥英,利血平

B. 苯妥英,胍乙啶

C. 胍乙啶,利血平

D. 胍乙啶,乙酰胆碱

E. 利血平,乙酰胆碱

59.下述提法那种不正确

A. 药物消除是指生物转化和排泄的系统

B. 生物转化是指药物被氧化

C. 肝药酶是指细胞色素P-450 酶系统

D. 苯巴比妥具有肝药诱导作用

E. 西米替丁具有肝药酶抑制作用

60.A药和B药作用机制相同,达同一效应A药剂量是与mgB药是500mg,下述

哪种说法正确

A. B药疗效比A药差

B. A药强度是B药的100倍

C. A药毒性比B药小

D. 需要达最大效能时A药优于B药

E. A药作用持续时间比B药短

61.某药t1/2为12小时,每天给药两次,每次固定剂量,几天后血药浓度即大于稳态的98%

A. 1天

B. 2天

C. 3天

D. 4天

E. 7天

62.如果某药血浓度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这就表明

A. 药物仅有一种代谢途径

B. 给药后主要在肝脏代谢

C. 药物主要存在于循环系统内

D. t1/2是一固定值,与血药浓度无关

E. 消除速率与药物吸收速度相同

63.下述关于药物的代谢,那种说法正确

A. 只有排出体外才能消除其活性

B. 药物代谢后肯定会增加水溶性

C. 药物代谢后肯定会减弱其药理活性

D. 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是两种主要消除途径

E. 药物只有分布到血液外才会消除效应

64.如果某药物的血浓度是按零级动力学消除,这就表明

A. 继续增加药物摄入量,血中药物浓度也不会再增加

B. 不论给药速度如何药物消除速度恒定

C. t1/2是不随给药速度而变化的恒定值

D. 药物的消除主要靠肾脏排泄

E. 药物的消除主要靠肝脏代谢

65.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 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

B. 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

C. 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

D. 消耗能量,无选择性

E. 无选择性,有竞争性抑制

66.局麻药作用所包括内容有一项是错的

A. 阻断电压依赖性Na+通道

B. 对静息状态的Na+通道作用最强

C. 提高兴奋阈值

D. 减慢冲动传导

E. 延长不应期

67. 药物进入细胞最常见的方式是

A. 特殊载体摄入

B. 脂溶性跨膜扩散

C. 胞饮现象

D. 水溶扩散

E. 氨基酸载体转运

68.肾上胰素能够对抗组胺许多作用,这是因为前者是后者的

A. 竞争性拮抗剂

B. 非竞争性拮抗剂

C. 生理性拮抗剂

D. 化学性拮抗剂

E. 代谢促进剂

69.绝大多数的药物受体是属于

A. 小于1000的小分子物质

B. 双属结构的脂素物质

C. 位于膜上或胞内的蛋白质

D. DNAS

E. RNAS

70.单次静脉注射药物,影响其初始血浓度的主要因素

A. 剂量和清除率

B. 剂量和表观分布容积

C. 清除率和半衰期

D. 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

E. 剂量和半衰期

71.哪个药物静脉注射后可稳定地进入中枢

A. 多巴胺

B. 去甲肾上胰素

C. 苯丙胺

D. 新斯的明

E. 胍乙啶

72.下述提法哪种是正确的

A. 男性一般较女性对药物敏感

B. 成人一般较儿童对药物敏感

C. 中年人一般较老年人对药物敏感

D. 患者心理状态会影响药物作用

E. 在正常状态如疾病状态药物作用是一样的

问题 76

三、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备选答案中所有正确答案。

同一药物是:

答案 A. 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强

B. 对不同个体,用量相同,作用不一定相同

C. 用于妇女时,效应可能与男人有别

D. 在成人应用时,年龄越大,用量应越大

E. 在小儿应用时,可根据其体重计算用量

.

10 分

问题 77

下列关于药物毒性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答案 A. 一次性用药超过极量

B. 长期用药逐渐蓄积

C. 病人属于过敏性体质

D. 病人肝或肾功能低下

E. 高敏性病人

.

10 分

问题 78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答案 A. 抑制作用

B. 副作用

C. 毒性反应

D. 变态反应

E. 致畸作用

.

10 分

问题 79

受体:

答案 A. 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

B. 在体内有特定的分布点

C. 数目无限,故无饱和性

D. 分布各器官的受体对配体敏感性有差异

E. 是复合蛋白质分子,可新陈代谢

.

10 分

问题 80

简单扩散的特点是:

答案 A. 转运速度受药物解离度影响

B. 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成正比

C. 不需消耗ATP

D. 需要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

E. 可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

.

10 分

问题 81

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答案 A. 转运速度受药物解离度影响

B. 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成正比

C. 需要消耗ATP

D. 需要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

E. 有饱和现象

.

10 分

问题 82

pH与pKa和药物解离的关系为:

答案 A. pH=pKa时,[嘿!]=[A-]

B. pKa即是弱酸或弱碱性药液50%解离时的pH值,每个药都有其固有的pKa

C. pH的微小变化对药物解离度影响不大

D. pKa大于7、5的弱酸性药在胃中基本不解离

E. pKa小于5的弱碱性药物在肠道基本上都是解离型的.

10 分

问题 83

舌下给药的特点是:

答案 A. 可避免胃酸破坏

B. 可避免肝肠循环

C. 吸收极慢

D. 可避免首过效应

E. 吸收比口服快

.

10 分

问题 84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主要有:

答案 A. 药物的理化性质

B. 首过效应

C. 肝肠循环

D. 吸收环境

E. 给药途径

.

10 分

问题 85

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主要有:

答案 A. 肝肠循环

B. 体液pH值和药物的理化性质

C. 局部器官血流量

D. 体内屏障

E. 血浆蛋白结合率

.

10 分

问题 86

下列关于药物体内生物转化的叙述正确项是:

答案 A. 药物的消除方式主要靠体内生物转化

B. 药物体内主要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

C. 肝药酶的作用专一性很低

D. 有些药可抑制肝药酶活性

E. 巴比妥类能诱导肝药酶活性

.

10 分

问题 87

药酶诱导剂:

答案 A. 使肝药酶活性增加

B. 可能加速本身被肝药酶代谢

C. 可加速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代谢

D. 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血药浓度升高

E. 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血药浓度降低

.

10 分

问题 88

药酶诱导作用可解释连续用药产生的:

答案 A. 耐受性

B. 耐药性

C. 习惯性

D. 药物相互作用

E. 停药敏化现象

.

10 分

问题 89

药物排泄过程:

答案 A. 极性大、水溶性大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少,易排泄 B. 酸性药在碱性尿中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

C. 脂溶度高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多,排泄慢

D. 解离度大的药物重吸收少,易排泄

E. 药物自肾小管的重吸收可影响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

.

10 分

问题 90

药物分布容积的意义在于:

答案 A. 提示药物在血液及组织中分布的相对量

B. 用以估算体内的总药量

C. 用以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

D. 反映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及排泄速度

E. 用以估算欲达到有效血浓度应投给的药量

.

10 分

问题 91

下列有关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的稳态血浓度坪值的描述中,正确的是:答案 A. 增加剂量能升高坪值

B. 剂量大小可影响坪值到达时间

C. 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到达坪值

D. 定时恒量给药必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到达坪值

E. 定时恒量给药,达到坪值所需的时间与其T1/2有关

(医疗药品)药理学总论习题

药理学总论习题(一)名词解释 1、首过消除 2、零级动力学消除 3、生物利用度 4、稳态血药浓度 5、肝药酶诱导剂 6、肝药酶抑制剂 7、表观分布容积 8、一级动力学消除 9、半衰期 10、肝肠循环 11、时-量曲线 12、后遗效应 13、成瘾性 14、量效关系 15、效价强度 16、半数有效量 17、治疗指数 18亲和力 19、耐药性 20、激动药

21、拮抗药 22、内在活性 23、拮抗参数pA2 24、副反应 25、效能 26、安全范围 27、极量 28、部分激动剂 29、半数致死量 30、耐受性 31、遗传药理学 32、时间药理学 33、配伍用药 34、配伍禁忌 (二)单项选择题 1、药物吸收达到血浆稳态浓度是指A.药物作用达最强的浓度 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 C.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 D.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 E.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2、肝药酶的特性

A.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B.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C.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E.专一性高、活性较高、个体差异大3、T1/2的长短取决于 A.药物的吸收速度 B.药物的转化速度 C.药物的消除速度 D.血浆蛋白结合率 E.药物的转运速度 4、不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为 A.药物的给药途径 B.药物的理化特性 C.药物的剂型 D.药物的首关消除 E.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5、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A.分布 B.起效快慢 C.代谢快慢 D.作用持续时间

E.与血浆蛋白结合 6、以下具有首关效应的是 A.硝酸甘油舌下给药从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 B.肌注苯巴比妥被肝药酶代谢后,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 C.口服地西泮经肝药酶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D.硫喷妥钠吸收后贮存于脂肪组织使体循环药量减少 E.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经肝代谢后体循环药量减少 7、某药的T1/2为9h,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为 A.1d左右 B.2d左右 C.3d左右 D.4d左右 E.5d左右 8、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半衰期为4h,每隔一个半衰期定量给药,达到Css需要A.10h左右 B.20h左右 C.30h左右 D.40h左右 E.50h左右 9、药物在血浆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下列哪项正确 A.药物作用增强 B.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推荐下载】药理学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篇药理学总论 第一章绪言 一、名词解释 1.药理学 2.药物3.药物代谢动力学4.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选择题 【A1型题】 5.药物主要为 A 一种天然化学物质 B 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C 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D 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E 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物质 6.药理学是临床医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主要是因为它 A 阐明药物作用机制 B 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 C 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依据 D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E 具有桥梁学科的性质7.药效学是研究 A 药物的临床疗效 B 药物疗效的途径 C 如何改善药物质量 D 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 E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8.药动学是研究 A 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 B 药物如何影响机体 C 药物发生动力学变化的原因 D 合理用药的治疗方案 E 药物效应动力学 9.药理学是研究 A 药物效应动力学 B 药物代谢动力学 C 药物的学科 D 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E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科学。 2.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3.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发生的动态变化规律。 4.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即机体在药物影响下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及机制。 二、选择题 5.D 6.D 7.E 8.A 9.E

第二章(一)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名词解释 1.药物的吸收2.首关消除3.肝肠循环4.血浆半衰期 二、填空题 1.药物体内过程包括、、及。2.临床给药途径有、、、、。3._ 是口服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其特点为:pH 近、、增加药物与粘膜接触机会。4.生物利用度的意义为、、。 5.稳态浓度是指速度与速度相等。 三、选择题 【A1型题】 1.大多数药物跨膜转运的形式是 A 滤过 B 简单扩散 C 易化扩散 D 膜泵转运 E 胞饮2.药物在体内吸收的速度主要影响 A 药物产生效应的强弱 B 药物产生效应的快慢 C 药物肝内代谢的程度 D 药物肾脏排泄的速度 E 药物血浆半衰期长短 3.药物在体内开始作用的快慢取决于 A 吸收 B 分布 C 转化 D 消除 E 排泄 4.药物首关消除可能发生于 A 口服给药后 B 舌下给药后 C 皮下给药后 D 静脉给药后 E 动脉给药后 5.临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 A 静脉注射 B 雾化吸入 C 口服给药 D 肌肉注射 E 动脉给药6.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A 药物作用增强 B 药物代谢加快 C 药物转运加快 D 药物排泄加快 E 暂时出现药理活性下降。 7.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药理学总论习题答案

《药理学》总论习题(第1~第4章) 一.单选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后面的括号内)。 1、药物的两重性指( A ) A、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B、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C、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 D、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E、选择作用和普遍细胞作用 2、药效学研究( A ) A、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B、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规律 C、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D、药物的化学结构与作用的关系 E、机体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药物的首过消除是指( D ) A、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与血浆蛋白结合,使游离型药物减少 B、药物与机体组织器官之间的最初效应 C、肌注给药后,药物经肝脏代谢而使药量减少 D、口服给药后,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时即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E、舌下给药后,药物消除速度加快,而使游离型药物减少 4、受体阻断药与受体( A ) A、具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具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C、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D、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E、以上都不对 5、长期反复使用后,病原体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此现象称为( A ) A、耐药性 B、耐受性 C、后遗效应 D、继发反应 E、精神依赖性 6、下列关于药物主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D ) A、要消耗能量 B、可受其他化学品的干扰 C、有化学结构特异性 D、比被动转运较快达到平衡 E、转运速度有饱和限制 7、无吸收过程的给药途径( D ) A、口服 B、皮下注射 C、肌肉注射 D、静脉注射 E、舌下含化 8、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指( A ) A、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B、药物被吸收一半所需的时间 C、药物被破坏一半所需的时间 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E、药物排出一半所需的时间 9、在肝脏中大多数药物进行生物转化的酶主要是( D ) A、溶酶体酶 B、乙酰化酶 C、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D、肝微粒体酶 E、单胺氧化酶 10、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必须提供:( C ) A.系统药理研究数据 B.新药作用谱 C.临床前研究资料

药理学考试大纲-临床专业

新疆医科大学药理学考试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用) 新疆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 2008年10月修订 2008.12(重审)

药理学考试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用) 编写: 艾尼瓦尔,李琳琳 审稿:王晓雯 Ⅰ前言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基础。为帮助考生明确药理学课程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同时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Ⅱ考试内容 第一篇药理学总论 第1章药理学总论——绪言 一、核心内容:药理学、药动学、药效学的概念。 二、重点内容:药物的概念、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范围。 第2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核心内容:药物四个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概念及其影响因 素,特别是体液PH值改变对药物解离度及跨莫转运的影响。血浆半衰期(t1/2)的含义及稳态血药浓度(Css)(坪值)的概念。 二、重点内容:首过消除、血浆蛋白结合率、肝肠循环、肝药酶的特点、肝药酶 诱导剂和肝药酶抑制剂的临床意义。 第3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一、核心内容: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选择性的概念、不良反应等,以受体学说来 阐明药物作用机制

二、重点内容: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药物剂量,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具备的 2个条件,由此将药物分为激动剂、拮抗剂和部分激动剂三类。 第4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自学) 一、核心内容: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二、重点内容: 1.药物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2.耐受性、成瘾性、耐药性的概念。 第二篇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第5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一、核心内容:传出神经系统递质的分类和分布、受体类型分布与相应递质结合 后产生的效应 二、重点内容: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第6章拟胆碱药 一、核心内容: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二、重点内容:作用机制有区别,毛果芸香碱为直接作用胆碱受体的拟胆碱药,新斯的明为抗胆碱酯酶药。 第7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核心内容: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症状及药物解救。 二、重点内容: 抗胆碱酯酶药: ⑴ 新期的明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 ⑵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制及表现,中毒的诊断及防治、急性中毒的治疗、碘解磷定、氯解磷定的特点。 第8章抗胆碱药(I)--M胆碱受体阻断药 一、核心内容:阿托品的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

(完整版)药理学总论试题

第一篇药理学总论 第一章~第三章 一、选择题 【A1型题】 1.药物 A.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B.是具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物质 C.是一种化学物质 D.可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 学物质 E.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2.药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因为它是 A.具有桥梁科学的性质 B.阐明药物作用机制 C.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 D.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E.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论据 3.药理学 A.是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科学 B.是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科学 C.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科学 D.是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E.是研究药物的学科 4.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 A.药物的临床效果 B.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C.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E.药物的作用机制 5.药动学研究的是 A.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 C.药物作用的动能来源 D.药物作用强度随时间、剂量变化消除规律 E.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6.大多数药物在体内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膜孔滤过 E.胞饮 7.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药物从浓度高侧向浓度低侧扩散 B.不消耗能量而需载体 C.不受饱和度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 E.当细胞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停止 8.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 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 C.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 D.消耗能量,无选择性 E.转运速度有饱和限制 9.下列哪种药物不受首过消除的影响 A.利多卡因 B.硝酸甘油 C.吗啡 D.氢氯噻嗪 E.普萘洛尔 10.生物利用度是指口服药物的 A.实际给药量 B.吸收的速度 C.消除的药量 D.吸收入血液循环的量 E.吸收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11.某药的血浆半衰期为24小时,若按一定剂量每天服药一次,约第几天 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A.2 B.3 C.4 D.5 E.6 12.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 A.随给药剂量而变 B.固定不变 C.随给药次数而变

药理学复习提纲综述

药理学讨论课题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学系 2011. 2 第一篇药理学总论 第1章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药理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2.了解药物和药物发展史,药理研究在新药开发和研究中的作用和新药研究的大体过程。 【讨论题】 1.药物、毒物、新药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药理学概念、研究内容及任务。 3.试述新药研究的过程。 第2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药物作用机制,受体与配体的概念,受体类型及跨膜信息传递机制。 2.了解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讨论题】 1.什么是药物作用、药理效应?药理效应选择性与药物作用特异性的关系?2.什么是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分类及各类的定义及主要特点是什么? 药理效应与疗效、副反应之间的关系? 3.以某药为例,可从其量效曲线上获得哪些重要信息?阐明这些信息的意义。4.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的定义及意义? 5.用简明的方法描述药物作用机制的类型。 6.反应激动药内在活性和亲和力的参数有哪些? 7.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作用如何? 8.如右图所示,A、B两药的量效曲线平行,最大 反应相同,他们的pD2值和K D值谁大? 9.受体和配体的概念,受体类型及跨膜信息传递 机制有哪些? 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各种基本参数及其概念。

2.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讨论题】 1.什么是pKa?已知药物的pKa和环境pH后,怎样计算弱酸性和弱碱性药物的离子化程度? 计算:⑴丙磺舒是一弱酸,pKa=3.4,其在胃液(pH=1.4)和血浆中(pH=7.4)的解离率分别是多少? ⑵某弱酸性药物的pKa=3.5,它在pH=7.5的肠液中可吸收多少? ⑶某弱酸性药物在pH=7.0的溶液中90%解离,其pKa值约为多少? 2.生物利用度的含义?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公式和用途?什么是首关消除?有何意义? 3.零级消除动力学的定义及特点?如何计算按零级消除动力学代谢的药物的t1/2? 4.药物按一级消除动力学代谢有何特点?如何计算药物的t1/2? 5.用公式表达血浆清除率、消除速率、表观分布容积、给药速度。 6.连续恒速给药,根据需要怎样调整给药速度? 7.在病情危重时需立即达到有效血浓时,怎样计算负荷剂量? 8.拟给家兔静脉注射酚红,酚红在体内以一级消除动力学方式代谢,可通过测定酚红的血浆浓度,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半衰期(t1/2)、表观分布容积(Vd)等。请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并分析可能出现得实验结果(如结果偏大或偏小)。若实验结果不理想,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第4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的原则 【目的要求】 1.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 2.了解影响药物效应的各种因素。 【讨论题】 1.何谓安慰剂及安慰剂效应? 2.合理用药原则有哪些? 第二篇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 第5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药理学总论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 1药物 drug 2药理学 pharmacology 3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 4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 5 药物监测 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1滤过 filtration 2 水溶性扩散 aqueous diffusion 3 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4 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 5 载体转运 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 6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7 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8 离子障 ion trapping 9 胞饮 pinocytosis 10 胞吐 exocytosis 11 吸收 absorpation 12 首关消除 first pass elimination 13首关代谢 first pass metabolism 14 分布 distribution 15 结合型药物 bound drug

16 游离型药物 free drug 17 ɑ1-酸性糖蛋白(ɑ1-acidglycoprotein) 18 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19 胎盘屏障 placental barrier 20 血眼屏障 blood-eye barrier 21 代谢 metabolism 22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23外源性物质 xenobiotics 24 活化 activation3 25 结合 conjugation 26 排泄 excretion 27 肠肝循环 enterohepatic cycle 28 房室模型 compartment model 29 一级消除动力学 fri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30零级消除动力学 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31消除速率常数 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 32 多次给药 multiple- dose 33 稳态浓度 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ss 34 峰浓度 peak concentration 35 谷浓度 through concentration 36 半衰期 half life 37 清除率 clearance,CL

(完整版)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复试真题整理

第一篇药理学总论 一绪论 附加题:试述你对未来研究工作的设想(设计)或建议(或对药理学的见解)93 比较用离体标本和整体动物研究药物的优缺点95 一个新药的研制,从初筛到上市,需经过哪些研究步骤00 试列举评价药物毒性的参07 药物在组织内浓集对其发挥药理作用和产生毒性作用均有影响,请各举一例说明这两方面的影响07 试述毒理学实验中常用的参数有哪些07 什么是GLP?GLP的目的及实验范围?10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 何谓生物利用度,试述其实用意义95 列举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产生的后果95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99 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消除速常数(Ke)为1.0h-1,求出该药的t1/2.99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产生的后果00 何谓半衰期?其临床意义是什么01 对口服给药,静脉滴注,采取何法使血药浓度循序达到稳态浓度01 何谓半衰期,有何临床意义03 半衰期是不是一个固定数值04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意义06 三药物效应动力学 在从事新药的药效学研究中,应注意哪些主要问题94 何谓“首过效应”,如何避免它95 请解释:高敏性,耐受性和变态反应95 激动剂的量-效关系有三种作图方式,试作图和解说97 Sigma受体激动时的药理作用97 何谓受体数目的上调(up-regulation)和下调(down-regulation)00 何为不良反应?举例说明其分类07 药物不良反应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其特征07 四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何谓血脑屏障,哪些药物不易通过它?举例说明新生儿血脑屏障的差别95 试举例说明躯体依赖性与psychological dependence与药物依赖性之间的关系97 何为身体依赖性?简述其产生机制。如何评价之07 什么是药物的身体依赖性,简述其评价方法和原理07 第二篇化学治疗药 五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第一部分 药理学总论习题的答案

药理学总论部分 一、选择题: 1、药理学是研究() A,药物的学科 B,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原理 C,药物效应动力学 D,药物代谢动力学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A,兴奋与抑制 B,激动与拮抗 C,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D,特异性作用与非特异性作用 3、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变态反应 D,不符合用药目的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4、副作用是在下述哪种剂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A,治疗量 B,无效量 C,极量 D,LD50 5、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胞饮 6、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 A,起效快,维持时间长 B,起效慢,维持时间长 C,起效快,维持时间短 D,起效慢,维持时间短 7、药物转化的最终目的是() A,增强药物活性 B,灭活药物 C,促使药物排出体外 D,促进药物的吸收 8、药物在体内的消除是指() A,经肾排泄 B,经消化道排出 C,经肝药酶代谢破坏 D,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 9、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 A,药物被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B,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C,药物被代谢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D,药物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0、受体拮抗药的特点是( ) A,对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B,对受体无亲和力而有内在活性 C,对受体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D,对受体的亲和力大而内在活性小 11、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A,中毒量的一半; B,致死量的一半;C,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D,引起60 %动物死亡的剂量 12、反复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降低,称为() A,习惯性; B,耐受性; C,成瘾性; D,依赖性 13、口服苯妥英钠几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测得苯妥英钠血浓度明显升高,这种现象是因为() A,氯霉素使苯妥英钠吸收增加;B,氯霉素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 C,氯霉素与苯妥英钠竟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苯妥英钠游离增加。 D,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 14、下列给药途径中,一般说来,吸收速度最快的是() A,吸入; B,口服; 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 15、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共血浆半衰期与K(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是()A,0.693/K; B,K/0.693; C,2.303/K D,K/2.303 16、在恒量、定时按半衰期给药时,为缩短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应()A,增加每次给药量; B,首次加倍; 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D,缩短给药间隔 17、按药物半衰期给药1次属一级动力学,在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药浓度()A,2-3次; B,4-6次; C,7-9次; D,10-12次 17,某药的半衰期为36小时,若给药方法为一天一次,则需要多少天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A,2-3天; B,4-5天; C,6-7天; D,8-9天 18、对多数药物和病人来说,最安全、最经济、最方便的给药途径是()

药理学总论基本概念

药理学总论基本概念 1. 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有目的的调节躯体生理功能,并规定用法用量和功能住治的一切物质。 2.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 3.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4. 药物的吸收: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5. 药物的代谢:指体内药物主要在肝脏经肝药物酶作用而产生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药物的结构改变。 6. 药物简单扩散:药物大多是脂溶性的,和细胞膜融合,顺浓度梯度向胞内转运。 7. 首过消除: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黏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8. 肝药酶:大多数药物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因肝细胞内存在有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而该系统能促进多种药物发生转化。 9. 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便药物效应减弱。 10.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11.肝肠循环: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谢产物并

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12.一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以等比的量减少血药浓度。 13. 零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以等差的量减少血药浓度。 14. 一室模型:是假定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在体内的分布是瞬即均衡的。 15. 二室模型:是假定身体由一个中央室和一个周边室相连接的模型,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中央室的分布是瞬即均衡的,但进入周边室则有一个分布过程,须经一定时间才能同中央室保持均衡。 16. 血浆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虚的时间。 17. 生物利用度:经肝脏守关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A)占给药量(D)的百分率,用 F 表示,F=A/D×100%。 18 曲线下面积(AUC):药物时- 量曲线下的面积,AUC大小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成正比,反应进入体循环药物的量。 19. 表现分布容积: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时,体内药物按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所需体液容积。 20. 清除率: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积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21. 稳态血药浓度(坪度):药物呈一级动力学消除时连续多次给药经过 5 个 T1/2 后,药物的吸收与消除达到平衡,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状

第一篇药理学总论

第一篇药理学总论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 2.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3.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4.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药物作用持续时间 5.弱酸性药在碱性尿液中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 6.药物作用开始快慢取决于药物的吸收快慢 7.连续给药后,药物达稳定状态血液浓度需要经过5个半衰期 8.某患者应用双香豆素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后因失眠加用苯巴比妥,结果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比未加苯巴比妥时缩短这是因为苯巴比妥诱导肝药酶使双香豆素代谢加速 9.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运转方式是被动运转 10.下列关于零级动力学消除论述错误的选项是(C ) A.体内药物按衡量消除 B .t1/2是不恒定的 C.单位时间消除量与血药浓度有关 D.无稳态血药浓度 E.大多是药物不按此规律消 11.某患者患顽固性失眠症伴焦虑,长期服用地西泮,开始每晚服5mg 即可入睡,半年后每晚服用10mg仍不能入睡,这是因为机体对药物产生了耐受性

12.患者因心绞痛医生给予硝酸甘油,并特别嘱其要舌下含服,而不采用口服,这是因为避开首关消除。 13.下列关于口服给药叙述错误的选项是(D ) A.口服给药时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B.口服给药不适用于昏迷危重的患者 C.口服给药不适用于首关效应大的药物 D.大多数药物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E.胶囊剂一般不适宜老人和小孩口服 14.下列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后正确的叙述项是(A ) A.结合性受血浆蛋白含量影响B.结合后药理活性增强 C.是一种不可逆的结合D.结合后可通过生物膜转运 E.结合后药物排泄加快 15.A和B两药竞争性与血浆蛋白结合,单用A药t1/2为3小时,两药合用后t1/2是小于3小时 16.药物在体内代谢和被机体排泄出体外称消除。 17.A、B、C三药的LD50分别是40mg/kg、40mg/kg、60mg/kg,ED50分别是10mg/kg、20mg/kg、20mg/kg,比较三药安全性大小的顺序应为( D ) A.A>B=C B. AB>C D. A>C>B E .A=B>C 18.体液的PH可影响药物跨膜运转,主要是改变药物的脂溶性 19.药物的副作用是在治疗量时产生的。 20.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否兴奋受体取决于是否有内在活性。

药理学总论题库

总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每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1.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理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药物疗效的影响因素 E.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因素 2药理学是研究 A.药物效应动力学 B.药物代谢动力学 C.药物作用机理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 E.与药物学和生理学相关的学科 3.药动学研究的内容是 A.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B.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 C.药物吸收的影响因素 D.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 E.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4.新药临床试验可分为 A.Ⅰ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 Ⅰ~Ⅱ期临床试验 D. Ⅰ~Ⅲ期临床试验 E. Ⅰ~Ⅳ期临床试验 X型题(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5.属于新药临床前研究内容的有 A.药效学研究 B.一般药理学研究 C.药动学研究 D.新药毒理学研究 E.健康志愿者单剂量与多剂量药动学研究 二、填空题 1.药理学是药学与_______________之间的桥梁,也是基础医学与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桥梁。 三、名词解释 药效动力学 2.药代动力学 四、简答题 1.药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理想的药物应具备哪些特点。 五、问答题 药理学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

第二章药效学 一、选择题 A型题 (每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 A 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效应力 B对受体有亲和力,并有效应力 C 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效应力 D对受体无亲和力,并无效应力 E 对受体有强亲和力,但仅有弱的效应力 2.受体激动药的特性是 A 与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 与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C 与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D 与受体有亲和力,低内在活性 E 以上全不是 3.药物的作用方式是 A 局部作用 B 全身作用 C 直接作用 D 间接作用 E 以上全是 4.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 A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B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C 药物的基本作用 D 药物的作用机制 E 药物作用的方式 5.化疗指数最大的药物是 A A药LD50=500mg ED50=100mg B B药LD50=500mg ED50=25mg C C药LD50=500mg ED50=50mg D D药LD50=50mg ED50=5mg E E药LD50=50mg ED50=25mg 6.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A ED90/LD10 B ED95/LD50 C ED50/LD50 D LD50/ED50 E ED50与LD50之间的距离 7.药物的LD50愈大,则其 A 毒性愈大 B 治疗指数愈高 C安全性愈小 D 安全性愈大 E 毒性愈小 8.下列哪种剂量会产生副作用 A 极量 B 治疗量 C 中毒量 D LD50 E 最小中毒量 9.下列哪个参数可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A 最小有效量 B 极量 C 治疗指数 D 半数致死量 E 半数有效量 10.图中所示甲乙丙三药,其效价强度比较为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D 乙>丙>甲 E 丙>乙>甲 剂量 11. ED50是 A 引起50%动物有效的剂量 B 引起动物有效的药物剂量的50% C 引起50%动物中毒的药物剂量 D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E以上均不是

第1篇药理学总论

第1篇药理学总论 一、名词解释 1、首过消除 2、零级动力学消除 3、生物利用度 4、稳态血药浓度 5、肝药酶诱导剂 6、肝药酶抑制剂 7、表观分布容积 8、一级动力学消除 9、半衰期 10、肝肠循环 11、时-量曲线 12、后遗效应 13、成瘾性 14、量效关系 15、效价强度 16、半数有效量 17、治疗指数 18亲和力 19、耐药性 20、激动药 21、拮抗药 22、内在活性 23、拮抗参数pA2 24、副反应 25、效能 26、安全范围 27、极量 28、部分激动剂 29、半数致死量 30、耐受性 31、遗传药理学 32、时间药理学

33、配伍用药 34、配伍禁忌 二、单项选择题 1、药物吸收达到血浆稳态浓度是指( ) A.药物作用达最强的浓度 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 C.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 D.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 E.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2、肝药酶的特性( ) A.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B.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C.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E.专一性高、活性较高、个体差异大3、T1/2的长短取决于( ) A.药物的吸收速度 B.药物的转化速度 C.药物的消除速度 D.血浆蛋白结合率 E.药物的转运速度 4、不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为( ) A.药物的给药途径 B.药物的理化特性 C.药物的剂型 D.药物的首关消除 E.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5、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 A.分布 B.起效快慢 C.代谢快慢 D.作用持续时间 E.与血浆蛋白结合

6、以下具有首关效应的是( ) A.硝酸甘油舌下给药从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 B.肌注苯巴比妥被肝药酶代谢后,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 C.口服地西泮经肝药酶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D.硫喷妥钠吸收后贮存于脂肪组织使体循环药量减少 E.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经肝代谢后体循环药量减少 7、某药的T1/2为9h,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为( ) A.1d 左右 B.2d左右 C.3d左右 D.4d左右 E.5d左右 8、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半衰期为4h,每隔一个半衰期定量给药,达到Css需要( ) A.10h左右 B.20h左右 C.30h左右 D.40h左右 E.50h左右 9、药物在血浆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下列哪项正确( ) A.药物作用增强 B.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C.药物代谢 D.药物排泄加快 E.药物作用减弱 10、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E.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11、.以近似血浆T1/2时间间隔给药,为迅速达到稳态浓度,可将首次剂量( ) A.增加半倍 B.增加一倍

药理学总论

药理学总论 1.药效学是研究? A. 药物的疗效 B.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 C.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 影响药效的因素 E. 药物的作用规律 2.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属于 A. 治疗作用 B. 后遗效应 C. 变态反应 D. 毒性反应 E. 副作用 3.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呈现 A. 毒性较大 B. 副作用较多 C. 过敏反应较剧 D. 容易成瘾 E. 以上都不对 4.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A. 药物作用增强 B. 药物代谢加快 C. 药物转运加快 D. 药物排泄加快 E.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5.药物经肝代谢转化后都会: A. 毒性减小或消失 B. 经胆汁排泄 C. 极性增高 D. 脂/水分布系数增大 E. 分子量减小 6.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 是永久性的 B. 对药物的主动转运有影响 C. 是可逆的 D. 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E. 促进药物排泄 7.一般说来,吸收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 外用 B. 口服 C. 肌内注射 D. 皮下注射 E. 皮内注射

8.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这意味着 A. 用离体器官来研究药物作用 B. 用动物实验来研究药物的作用 C. 收集客观实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学处理 D. 通过空白对照作比较分析研究 E. 在精密控制条件下,详尽地观察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9.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 A. 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B. 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C. 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D. 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E. 排泄速度并不改变 10.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A.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C.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D.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E. 以上都不对 11.阿司匹林的pKa是3.5,它在pH为7.5肠液中,按解离情况计,可吸收约: A. 1% B. 0.1% C. 0.01% D. 10% E. 99% 12.加入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 A. 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 B. 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 C. 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D. 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E. 保持不变 13、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 A. 药物的活化 B. 药物的灭活 C. 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变化 D. 药物的消除 E. 药物的吸收 14、静脉注射2g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d1,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 0.5L B. 2L C. 5L D. 20L E. 200L 15.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 A. 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药理学总论练习题

第一节绪言 自测题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 药效学是研究 ( ) A. 药物的临床疗效 B. 药物给药途径 C. 如何改善药物质量 D. 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及规律 E.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2. 药动学是研究 ( ) A. 药物的临床疗效 B. 药物给药途径 C. 如何改善药物质量 D. 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及规律 E.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二、填空题 1.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 药物 2. 药效学 3. 药动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E 2. D 二、填空题 1. 作用作用机制 第二节药物效应动力学 自测题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属于对因治疗的是 ( ) A. 阿司匹林退热 B. 吗啡镇痛 C. 苯巴比妥抗惊厥 D. 青霉素治疗大叶性肺炎 E. 维静宁止咳 2. 出现副作用的剂量是() A. 极量 B. 治疗量 C. 小于治疗量 D. 大于治疗量 E. ED50 3. 比较药物产生相同水平的疗效所需的剂量大小,称为 ( ) A. 效价强度 B. 效能 C. 内在活性 D. 半数有效量 E. 半数致死量 4. 药物在足够大的剂量时所产生的最大作用 ( )

A. 效价强度 B. 效能 C. 内在活性 D. 亲和力 E. 治疗指数 5. 6-P-GD缺乏的病人服用磺胺、伯氨喹等药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称为 ( ) A. 后遗效应 B. 毒性反应 C. 变态反应 D. 特异质反应 E. 副反应 6.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是激动还是阻断受体,一般取决于 ( ) A. 剂量大小 B. 是否有内在活性 C. 效价大小 D. 效能高低 E. 机体原有机能状态 7. 部分受体激动药的特点是 ( ) A. 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B. 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 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D.有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 E. 无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8. 某药的治疗指数大,说明() A. 药物作用强 B. 药物毒性强 C. 安全范围大 D. 安全范围小 E. 药物作用弱 (二)多选题 9. 有关副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治疗量下出现的,不可避免 B. 是药物固有作用,可随用药目的而改变 C. 对机体有严重损害,一般较重 D. 与药物的选择性高有关 E. 是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10. 下列对选择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药物分类的基础 B. 临床选药的依据 C. 选择性低的药物副反应少 D. 选择作用是相对的,与剂量无关 E. 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针对性强 二、填空题 1. 药物的基本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称_________,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能力称______________,具有这两种能力的药物称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 副作用 2. 成瘾性及习惯性 3. 极量 4. 治疗指数 5. 受体阻断药 四、简答题 1. 什么叫不良反应?包括哪些类型?试举例说明。 2. 何谓效能和效价强度,简述其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A 4. B 5.D 6. B 7. D 8. C 9. ABE 10.CD 二、填空题 1. 兴奋作用抑制作用 2. 亲和力内在活性受体激动药 三、名词解释 1.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药理学总论练习题教材

第1篇药理学总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因 为它 A、阐明药物作用机制 B、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 C、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依据 D、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2、对于“药物”较全面的描述是 A、是一种化学物质 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D、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而对用药者无害的 物质 3、药理学是研究 A、药物效应动力学 B、药物代谢动力学 C、药物及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 4、药动学是研究 A、药物作用的动态来源 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 C、药物作用强度随剂量、时间变化的消长规 律 D、药物在体内转运、代谢及血药浓度随时间 的消长规律 5、药效学是研究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6、“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这意味:A、用动物实验研究药物的作用 B、用离体器官进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C、收集客观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D、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与机体的 相互作用 7、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A、主动转运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D、膜孔滤过 8、有关被动转运错误的是 A、药物从浓度高侧向低侧扩散 B、不消耗能量而需要载体C、不受饱和限速及竞争性抑制影响 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9、易化扩散是 A、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 B、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 C、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特殊转运 D、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特殊转运 10、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 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 C、无竞争性抑制,无选择性 D、有竞争性抑制,无选择性 11、药物的pKa值是指其 A、90%解离时的pH值 B、99%解离时的pH值 C、50%解离时的pH值 D、全部解离时的pH值 12、某弱酸性药物pKa=3.4,其在血浆的解离百分率约 A、10%B、90% C、99%D、99.99% 13、某弱酸性药物pKa=8.4,当吸收入血后其解离度约为 A、90%B、60% C、40%D、10% 14、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 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15、酸化尿液,可使弱碱性药物经肾排泄时A、解离增加、再吸收增加、排出减少 B、解离减少、再吸收增加、排出减少 C、解离增加、再吸收减少、排出增加 D、解离增加、再吸收减少、排出减少 16、关于药物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