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产品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1.讲课稿

公共产品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1.讲课稿
公共产品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1.讲课稿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 ——边际分析法 从杭州开往南京的长途车即将出发。无论哪个公司的车,票价均为50元。一个匆匆赶来的乘客见一家国营公司的车上尚有空位,要求以30元上车,被拒绝了。他又找到一家也有空位的私人公司的车,售票员二话没说,收了30元允许他上车了。哪家公司的行为更理性呢?乍一看,私人公司允许这名乘客用30元享受50元的运输服务,当然亏了。但如果用边际分析法分析,私人公司的确比国营公司精明。 说起“边际”这个词,许多人觉得有点神秘,其实说透了你就知道,你经常也会不自觉地用这个概念来分析问题。 “边际”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增加的”的意思,“边际量”也就是“增量”的意思。说的确切一些,自变量增加一单位,因变量所增加的量就是边际量。比如说,生产要素(自变量)增加一单位,产量(因变量)增加了2个单位,这因变量增加的两个单位就是边际产量。或者更具体一些,运输公司增加了一些汽车,每天可以多运200多名乘客,这200名乘客是边际量。边际分析法就是分析自变量变动一单位,因变量会变动多少。 我们可以用最后一名乘客的票价这个例子来说明边际分析法的用处。当我们考虑是否让这名乘客以30元的票价上车时,实际上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这两个概念。边际成本是增加一名乘客(自变量)所增加的收入(因变量)。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增加这一名乘客,所需磨损的汽车、汽油费、工作人员工资和过路费等都无需增加,对汽车来说多拉一个人少拉一个人都一样,所增加的成本仅仅是发给这个乘客的食物和饮料,假设这些东西值10元,边际成本也就是10元。边际收益是增加一名乘客(自变量)所增加的收入(因变量)。在这个例子中,增加这一名乘客增加收入30元,边际收益就是30元。 在根据边际分析法作出决策时就是要对比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增加这一名乘客所增加的收入大于所增加的成本,让这名乘客上车就是合适的,这是理性决策。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让这名乘客上车就要亏损,是非理性决策。从理论上说,乘客可以增加到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为止。在我们的例子中,私人公司让这名乘客上车是理性的,无论那个售票员是否懂得边际的概念与边际分析法,他实际上是按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一原则作出决策的。国营公司的售票员不让这名乘客上车,或者是受严格制度的制约(例如,售票员无权降价),或者是缺“边际”这根弦。我们常说国营企业经营机制不如私人企业灵活,这大概可以算一个例子。

边际成本和收益的计算

教学目的:理解边际分析含义,运用导数工具解决边际分析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导数工具解决边际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导数工具解决边际分析问题,计算收益最大化教学内容: 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表示的是某一特定时期内,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购买量和决定这些购买量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假定其他因素(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偏好和相关的商品价格等)不变,某种商品需求的决定因素就是这种商品的价格. 这时,需求函数表示的就是商品需求量和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般地,需求函数表示为Q = f (P) (P A O) 二(Q)称为式中,Q表示需求量,P表示价格.需求函数Q = f(P)的反函数P = f 价格函数,有时价格函数也称为需求函数. 一般情况下,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这一商品愿意且能购买的数量就会增加.因此,一般情况下需求函数应该是单调减少函数? 二、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的是在某一不变特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供给量和决定这些供给量的诸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假定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成本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决定因素就是这种商品的价格.这时,供给 函数表示的是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般地,供给函数表示为Q= g(P) ( P 0) 其中Q表示供给量,P表示价格. 一般情况下,当某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供给者(生产者或卖方)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供给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数量就会减少?因此,一般情况下供给函数应该是单调增加函数. 1.4.3成本函数 产品成本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全部费用支出.一般地, 以货币计值的成本C是产量Q的函数,称其为成本函数,记作C=C(Q) ( Q _0)

边际成本及计算方法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实际上是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变动成本。 理论上来讲:边际成本表示当产量增加1个单位时,总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递减的增加,从而边际成本下降,也就是说的是规模效应。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通常只按变动成本计算。边际成本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会计和经营决策中常用的名词。例如,生产某种产品100个单位时,总成本为5 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为50元。若生产101个时,其总成本5 040元,则所增加一个产品的成本为40元,即边际成本为40元。当实际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增。因为,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总固定成本就会递增。由此可见影响边际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产量超过一定限度(生产能力)后的不断扩大所导致的总固定费用的阶段性增加。 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低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 边际成本的作用: 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但教材没有涉及边际收入、边际利润,这是其不足之处。 边际成本的计算: 边际成本计算方法很多,教材所承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与概念不一致。但从应试角度,还应按其掌握。 教材边际成本计算:新筹资的加权成本,即为边际成本。 【例6】2002年企业资金120万元,加权成本10%。2003年企业计划新筹资金80万元,80万元的加权成本12%,分别计算筹资后的加权成本和加权成本增加。 【解】筹资后总资金=120万+80万=200万元 筹资后加权成本=10%×120/200+12%×80/200=10.8% 筹资前后加权成本增加=10.8%-10%=0.8% 0.8%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边际成本。而教材将新筹资的加权成本12%作为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边际收益是厂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公式:MR=△TR/△Q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厂商的产量变化都不会影响价格水平,需求弹性对个别厂商来说是无限的,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同比例增加,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等于价格。在非完全竞争(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销售量同价格成反比。如果需求弹性大于1,即售量的增加的百分比,快于价格降低的百分比,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而增加,尽管不是同比例增加,平均收益下降,边际收益为零;如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附答案)

(四)问答1简述微观经济学两大基本假设的含义 第一“合乎理性的人”——经济人、理性人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 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第二,完全信息。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 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2为什么说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 边际收益指的是每增加一件产品获得的收益 边际成本指的是每增加一件产品增加的成本,首先你要知道边际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先是递减然后是递增的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产商增加一单位产量获得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所以厂商增 加产量是有利的,总利润会随之增加 当厂商增加的产量到达一定程度时边际成本就开始增加,在增加到等于边际收益之前,增加 产量都会是总利润增加,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后,每多生产一单位获得的收益小于成本,多生产多亏损 所以只有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总利润是最大的 3说明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含义及经济影响。 支持价格(Support Price)又称为价格下限,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支持价格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为了保护和支持农业的发展。 限制价格,又称为价格上限,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一定低于均衡价格。限制价格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平等,社会的安定,但是限制价格政策也会引起严重的不利后果。不利于刺激生产,从而使产品长期存在短缺。不利于抑制需求,从而使资源缺乏和严重浪费并存。引起社会风气败坏,产生黑市交易。 4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说明消费者均衡如何实现。P74-75 5一种说法是: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歉收;另一种说法是: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后价格上升。你如何评价

存款边际成本计算题

例题: 假定一家银行预计以7%的存款利率筹集2500万美元的新存款,如果银行提供%的利率,它可以筹到5000万美元的新存款,提供8%的利率可以筹到7500万美元,而%的利率预计会带来1亿美元.最后,如果银行承诺的利率为9%,管理层预计会有亿美元的新资金流入,其中包括新存款和客户放在银行的为了获得高利率的现有存款。 假定管理层相信他能以10%的收益率投资新存款资金。这个新的贷款收益代表了边际收益——银行通过利用新存款发放新贷款而产生的增加的经营收入。根据上述事实,银行应该向客户提供怎样的存款利率而使银行收益最大 $

答案: ' 1.利率从7%——%: 总成本的变化=5000万×%-2500万×7% =375万-175万=200万 边际成本率=200万/2500万×100%=8% 2.利率从%----8%: 总成本的变化:8%×7500万%×5000万 =600万-375万=225万 边际成本率:225万/2500万=9% 3. 利率从8%—%: 总成本的变化:%×10000万-8%×7500万=850-600=250万 边际成本率:250/2500=10% ) 4. 利率从%—9%: 总成本的变化:9%×12500万%×10000万=1125万-850万=275万 边际成本率275万/250万=11% 5.总利润: 边际收益利率总利润边际成本率2500×10%—2500×7%= 75万

5000×10% -5000×%=125万 8% 7500×10%-7500×8%=150万 9% 10000×10%-10000×%=150万 10% 12500×10%-12500×9%=125万 11%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1)需求函数 线性需求函数 供给函数 线性供给函数 弧弹性公式 点弹性公式 (2)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2 121121221122 1 121212.2 / )(2/)(/)(/)(//e Q Q P P P P Q Q P P P P Q Q Q Q P P P Q Q Q P P Q Q d ++--=+-+-=--=??= (3)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Q P dP dQ P dP Q dQ d e ?-=-=/ (4)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 AF FO AC CB OG GB OG CG CG GB Q P dP dQ e d ===?=?- = (1)供给的价格弹性 点弹性: 弧弹性: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3)需求的收入弹性: P Q s γδ+-=() P f Q d =P Q d βα-=()P f Q =s y x x y x x y y e ???=??=/y x dx dy x dx y dy e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Q P dP dQ P dP Q dQ s e ?==/2 /)(2/)(2 11 22112P P P P Q Q Q Q P P Q Q e s +-+-=??=x y y x y y x x Q P dP dQ P dP Q dQ xy e ? ==/y y x x xy P P Q Q e ??= Q M dM dQ M dM Q dQ Q M M Q M e ?==???=/

第三章 效用论 (1)边际效用的表达式 (2)消费者均衡条件 (3)消费者剩余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 (5)预算线( budget line ) (6)均衡的条件 第四章 生产论 (1)短期生产函数:(以劳动可变为例) K 不变,L可变,则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3)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生产函数 ()K L f Q ,=L ,K 均可变,可互相替代 ()dQ dTU Q Q TU MU Q =??=→?lim 0I X P X P X P n n =+++Λ2211λ ====n n p MU P MU P MU Λ2211()0 00 Q P dQ Q f CS Q -=?dx dy x y MRS x xy = ??-=→?0lim 2 1212 2112P I X P P X X P X P I +-=+=2 112P P MRS =() K L f Q ,=() K L f TP L ,=L TP AP L L =dL dTP L TP MP L L L =??=

边际成本

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一般可分为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和全部产品的边际贡献,其计算方法为: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全部产品边际贡献=全部产品的销售收入-全部产品的变动成本 很显然,边际贡献越大越好,在订价决策中,必首先保证边际贡献不为负数,其次应考虑,全部产品的边际贡献应足以弥补固定成本,并仍有一定的积余。而在特殊订价中,边际贡献保持正数是接受与否的底线。 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一定量的品种边际贡献首先是用来弥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总额,在弥补了企业所发生的所有固定成本后,如有多余,才能构成企业的利润。这就有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 当提供的品种边际贡献刚好等于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总额时,企业只能保本,即做到不盈不亏。 (2) 当提供的品种边际贡献小于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总额时,企业就要发生亏损。 (3) 当提供的品种边际贡献大于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总额时,企业将会盈利。因此,品种边际贡献的实质所反映的就是产品为企业盈利所能作出的贡献大小,只有当产品销售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所得品种边际贡献才有可能弥补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总额,为企业盈利作贡献。 边际贡献是管理会计中一个经常使用的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常常被人们通俗地称作毛利。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其公式为: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00%如果是一种产品,则: 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100%如果是多种产品,则: 边际贡献率=∑(每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该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通常,边际贡献率是指产品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率,可以理解为每一元销售收入是边际贡献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产品给企业做出贡献的能力。 与边际贡献率相对应的概念是“变动成本率”,即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 变动成本率与边际贡献率之和为1,因为变动成本总额与其边际贡献总额之和正好等于销售收入总额。因此,变动成本率通常是指产品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方程式是在损益方程式中体现出边际贡献的大小,以明确表达本量利之间的数量关系。 利润=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增量效益是指改扩建项目和不改扩建项目相比所增加的效益,即将改扩建不改扩建两种情况下同一时间点的收益相减,得到的就是增量效益。 边际利润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边际利润是反映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能为企业增加的收益。边际利润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的大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边际利润=边际收入一边际成本。等式中的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是指在原产销量基础上,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销量所引起的收入变动额和成本变动额。一个特定单位的产出,应该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称为可变成本,它大致随着生产数量而增加或减少;另一部分则是固定成本,它相对而言并不随着生产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固定成本所占比重越大,那么这些成本就会分摊到更大数量的产品之上,而边际成本也就越小于平均成本。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规模收益递增的现象。相反,如果当成本中可变成本占较大比例时,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差别就不会很大,规模对收益的影响也就相对较小。 边际利润的计算公式为:边际利润(M)=销售收入(S)-变动成本(V) n边际利润=总利润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n边际利润=边际收入-边际成本 边际利润率是指边际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即 U=M/S=(S-V)/S=1-V/S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其中:产品销售净额 = 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 销货折扣与折让)利润总额=销售利润+ 投资净收益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税后利润=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 综上所述,边际利润首先用来补偿固定费用,补偿固定费用后若有余额,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否则,企业就无收益或亏损。

边际成本、边际利润、边际收入

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增加一单位的产量(Output)随即而产生的成本增加 量即称为边际成本。由定义得知边际成本等于总成本(TC)的变化量(△TC)除以对应的产量上的变化量(△Q):总成本的变化量( Changes in Total Cost)/ 产量变化量( Changes in Output) 即:MC(Q)=△TC(Q)/△Q或MC(Q)=lim=△TC(Q)/△Q= dTC/dQ(其中△Q→0)(如右下图) 分数表达式 理论上讲边际成本表示当产量增加1个单位时,总成本的增加量(这个总成本包括不变和可变成本)。 随着产量( Output)的增加,边际成本会先减少,后增加: 当产量很小时,可以理解为企业的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而产量很小,随着企业雇佣更多的员工进行生产,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也开始变大,假设增加的第一个工人对产量的贡献是10,那么增加的第二个工人对产量的贡献可能是15甚至更高,第三个会是30。。。这对应生产函数( Production Function)曲线的第一个阶梯,即边际产品( Marginal Product)随着投入( Input)的增加以递增的比例( Increasing Rate)增加(就是说增长率不是常数而是递增的,从生产函数的斜率可以看出,斜率越大增长率越大),在这一阶段产量的增加速度超过成本的增加速率,从而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员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变得拥挤,这时候每增加的一个员工依然会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但是这个利用率的提高会慢慢减慢下来(就好比,从不及格的50分增长到70比从80分增长到100分容易一个道理),这对应生产函数的第二个阶梯,即生产函数的斜率逐渐从第一个阶梯时的最大值减少到0,当员工增加到某一程度,再增加一个员工时,这个员工对产量的贡献将会是0,即边际产量为0,在这一阶段时,产量的增加速率从最大值逐渐减小到零,而成本的增加速率(每个员工的费用,加上每单位产品的成本)大于产量的增加速率,从而边际成本增大。 即从边际成本曲线( Marginal Cost Curve)可以看出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 曲线,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递增。 而边际成本递增的根本原因就是边际产品的递减原则( Diminishing Marginal P roduct)。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通常只按变动成本计算。边际成本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会计和经营决策中常用的名词。例如,生产某种产品100个单位时,总成本

存款边际成本计算题

假定一家银行预计以7%的存款利率筹集2500万美元的新存款,如果银行提供7.5%的利率,它可以筹到5000万美元的新存款,提供8%的利率可以筹到7500万美元,而8.5%的利率预计会带来1亿美元.最后,如果银行承诺的利率为9%,管理层预计会有 1.25亿美元的新资金流入,其中包括新存款和客户放在银行的为了获得高利率的现有存款。 假定管理层相信他能以10%的收益率投资新存款资金。这个新的贷款收益代表了边际收益——银行通过利用新存款发放新贷款而产生的增加的经营收入。根据上述事实,银行应该向客户提供怎样的存款利率而使银行收益最大?

1.利率从7%——7.5%: 总成本的变化=5000万×7.5%-2500万×7% =375万-175万=200万 边际成本率=200万/2500万×100%=8% 2.利率从7.5%----8%: 总成本的变化:8%×7500万-7.5%×5000万 =600万-375万=225万 边际成本率:225万/2500万=9% 3. 利率从8%—8.5%: 总成本的变化:8.5%×10000万-8%×7500万=850-600=250万 边际成本率:250/2500=10% 4. 利率从8.5%—9%: 总成本的变化:9%×12500万-8.5%×10000万=1125万-850万=275万 边际成本率275万/250万=11% 5.总利润: 边际收益利率总利润边际成本率2500×10%—2500×7%= 75万 5000×10% -5000×7.5%=125万8% 7500×10%-7500×8%=150万9%

10000×10%-10000×8.5%=150万10% 12500×10%-12500×9%=125万11%

经济学知识-边际篇

边际成本(MC,marginal cost) 【定义】 边际成本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也就是MC=△TC/△Q。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 但是,考虑到机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可能会增加。还是这个例子,生产新的一辆汽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和单位平均成本不一样,单位平均成本考虑了全部的产品,而边际成本忽略了最后一个产品之前的。例如,每辆汽车的平均成本包括生产第一辆车的很大的固定成本(在每辆车上进行分配);而边际成本根本不考虑固定成本。 在数学上,边际成本(MC,marginal cost)用总成本(TC,total cost)和数量(Q,quantity)的偏导数来表示: 边际成本定价是销售商品时使用的经营战略。其思想就是边际成本是商品可以销售的最低价,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经济困难时期维持下去。因为固定成本几乎沉没,理论上边际成本可以使企业无损失的继续运转。 【拓展】其他的成本的定义 固定成本指不随着产出变化的成本,长期来看,所有的成本都可以看成变量。 变动成本指营业成本、最初成本、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等。这些都随着产出而直接变化,例如劳动力,燃料,能源和原材料成本。 平均成本指每一单位产出分担的总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指每一单位产出分担的固定成本。 平均变动成本指每一单位产出分担的变动成本。 【应用】 运用边际成本法取得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关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1.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D = 40一1 / 3 P ,供给函数为S = 1 / 5 P 。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解:根据均衡价格决定的公式,即D = S ,则有:40—1/3P = 1/5P 由上式可计算出均衡价格P = 75 因此均衡数量为:D = S = 40一 1/3P = 15 2.某种商品在价格由10元下降为6元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40单位。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 解:(1)已知Pl = 10,P2 = 6,Ql = 20, Q2 = 40,将已知数据代人公式: 34.15 .067.08 43020 2 )(2)(2121-=-=-=+?+?= P P P Q Q Q E d (2) 根据计算结果,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故该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 3.如果一种商品价格上升10%,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了15%,这两种商的需求交叉弹性是多少? 这两种商是什么关系? 解:(1) 根据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计算公式,将巳知数据代人:Ecx = △Qx / Qx ÷ △Py / Py = 15% / 10%= 1.50 (2) 由于交叉弹性为正值.故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 4.某种化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3,如果其价格下降25%,需求量会增加多少? 假设当价格为2元时,需求量为2000瓶,降价后需求量应该为多少? 总收益有何变化? 解:(1) 已知Ed =3,△P /P = 25%,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Ed =△Q / Q ÷ △P / P 需求量会增加:△Q / Q = Ed ·△P /P = 3×25% = 75%。 (2) 降价后的需求量为: 2000十2000×75% = 3500(瓶) (3) 降价前的总收益TR1 = 2×2000 = 4000元。 降价后的总收益TR2 = 2 (1—25%)×3500 = 5250元。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该商品降价后总收益增加了:5250—4000 = 1250元 5.某人拥有一个企业,假设该企业每年收益为100万元。有关资料如下:(1)如果不经营这家企业而去找一份工作,他可以得到每年2万元的工资;(2)厂房租金3万元;(3)原材料支出60万元;(4)设备折旧3万元;(5)工人工资10万元;(6)电力等3万元;(7)使用一部分自有资金进行生产,该资金若存入银行,预计可得5万元利息。贷款利息15万元。该企业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经济成本和经济利润分别是多少? 解:(1) 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称为会计成本。 根据题意,该企业的会计成本为:3+60+3+10+3+15 = 94万元。 总收益100万元减去会计成本94万,会计利润为:100-94 = 6万元。 (2) 会计成本为94万元,机会成本为:(2 +5 ) = 7万元, 经济成本为:94 + 7 = 101万元,总收益100减去经济成本101万元, 经济利润为:100-101 = -1万元 即亏损1万元。 6.下面是某企业的产量、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情况: 这个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多少?为什么? 解:(1)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MR = MC ),根据题意,当产量为6单位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2) 在产量小于6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表明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企业增加生产是有利的;在产量大于6时,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表明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这对该企业来说就会造成亏损,因此,企业必然要减少产量。 只有生产6单位产量时.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企业就不再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7.假定某一市场的年销售额为450亿元,其中销售额最大的四家企业的销售额分别为:150亿元、100亿元、85亿元、70亿元。计算该市场的四家集中率是多少? 解:已知T = 450亿元, Al = 150亿元, A2 = 100亿元, A3 = 85亿元,A4 =70 亿元。 将已知数据代人公式: R =(150 +100 + 85 + 70)/ 450 = 90% 8.根据如下数据资料,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解:按支出法计算:GDP =个人消费支出+私人国内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 (318.4 + 858.3 + 1165.7) + (426.0 + 154.4 + 56.8) + (748.0) + (363.7—429.9)= 2342.4 + 637.2 + 748.0一 66.2 = 3661.4(亿元) 10.一个经济,消费需求为8000亿元,投资需求为1800亿元,出口为1000亿元,进口为800亿元.计算该经济的总需求,并计算各部分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 解: 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用出口减进口的净出口表示)。 根据题意: C = 8000亿元, I = 1800亿元, NX = 1000—800 = 200亿元,因此: Yd = C + I + NX = 8000 + 1800 + 200 = 10000 亿元。 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为:8000/10000 = 0.8,即80% 投资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为:1800/10000 = 0.18,即18% 国外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为:200/10000 = 0.02,即2% 9.设实际储蓄率为0.4,实际资本—产量比率为3,合意储蓄率为0.5,合意的资本一产量比率为4,自然增长率为8%,请计算: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最适宜的储蓄率。 解: (1) 实际增长率G = S /C = 0.4/ 3 =13.3%; (2) 有保证的增长率Gw = Sd /Cr = 0.5/4 = 12.5%; (3) 最适宜的储蓄率So = Gn ·Cr = 8%×4 = 32%。 11.当自发总支出增加80亿元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00亿元,计算这时的乘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解: (1) 乘数a =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自发总支出增加量 = 200/80 = 2.5 (2) 根据公式a = 1/(1一c), 已知a = 2.5,因此,边际消费倾向MPC 或c = 0.6 (3) 因为MPC 十MPS = 1,所以MPS = 0.4。 12.如果现金——存款率为0.38,准备率为0.18,货币乘数是多少? 如果增加100亿元的基础货币,则货币供给量会增加多少? 解: (1) 根据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mm = M / H =(cu + l )/(cu + r ), 已知cn = 0.38,r = 0.18,则: mm = M / H =(cu + l )/(cu + r )= 1.38 / 0.56 = 2.46 (2) 如果增加100亿元的基础货币,则货币供给量会增加: 2.46 ×100 = 246亿元 13.某国总需求增加100亿元,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6,边际进口倾向为0.2,请计算: (1)该国的对外贸易乘数;(2)总需求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多少? 解: (1) 对外贸易乘数 = 1/(1—边际消费倾向 + 边际进口倾向)= 1/(1一0.6 + 0.2) = 1.67 (2) 总需求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1.67 ×100 = 167 (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