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常见名词解释

摄像机常见名词解释
摄像机常见名词解释

摄像机——名词解释

有限分辨率(Limiting resolution):分辨率的度量方法,通常用每幅电视图像中测试图样上可分辨的电视线的条数来表示。

水平分辨率(Horizontal Resolution):即在水平方向排列的一系列连续垂直黑白线条,则能表现出图像的水平清晰度。通常我们所说的多少线就是指水平分辨率。

垂直分辨率(vertical resolution):在垂直方向上排列的一系列连续水平黑白线条,则能表现出图像的垂直清晰度。

光圈(Iris):位于摄像机镜头内部的、可以调节的光学机械性阑孔,可用来控制通过镜头的光线的多少。?

光圈值/ F值(f-number):镜头的透光能力。F值是物镜焦距(FL)与入射光瞳周长(D)的比值,即F=FL?/?D。F值与焦距成正比,与透镜周长成反比。F值越小,透镜的透光性能越好。镜头(Lens):由一片或多片弧面(通常为球面)光学玻璃组成的透明光学部件。它可以用来聚集或分散被摄物发出的光,从而生成被摄物的实像或虚像。

可变光圈(Iris diaphragm):镜头内部用来控制阑孔大小的机械装置。或指用来打开或关闭镜头阑孔,从而调节镜头的f-stop的装置。

抖动(现象)(Jitter):由于机械干扰或电源电压、元器件特性等的变化所引起的信号不稳定,信号的不稳定可能是振幅上的或是相位上的,也可能两者兼有。

透镜,菲涅耳~(Lens,fresnel):被切割成窄环状再打平的镜头。镜头上有一圈圈的窄同心圆或梯级,它们可以将(各个方向射来的)光线汇聚成图像。

低照度摄像机,低照度电视(Low light level/LLL camera and television):可以在极其微弱的光照下工作的闭路电视摄像机。可以在低于正常视觉响应的光照情况下工作的闭路电视系统。

流明(Lumen / Im):光通量的单位。相当于一烛光的均匀点辐射源穿过一个立体角(球面)的通量,也相当于一烛光的均匀点辐射源等距的所有点所在的表面上的光通量。

照度(Luminance):从同一方向看,在给定方向上的任何表面的每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光照强度(光度)。单位为英尺朗伯。?亮度信号(Luminance?signal):NTSC彩色电视信号中涉及场景照度或亮度的那部分信号。

光通量(Luminous flux):?光通过的时率。

勒克斯(Lux):国际单位制中的照明单位,其中涉及到的长度单位为米。1勒克斯等于每平方米1流明。

动态范围( Dynamic range ):在电视系统中,指摄像机的实用照度范围。在这种情况下,被摄视场中同时存在强光区和阴影区,而所有细节均可看清。数量上一般以允许的最大照度水平与最小照度水平的电压差或功率差来衡量。

隔行扫描,2:1~( Interlace,2 to 1):闭路电视系统中使用的一种扫描技术。其中,每帧图像由两场组成,两个场以2比1的速率精确地同步扫描,相连场中相邻扫描行间的时间或相位关系是固定的。

滞后(Lag):电视拾像管中,去除励磁后,两帧或多帧图像的电荷映像的短暂停留。

激光(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的缩写。激光器是一个光学谐振腔,两端装有平面镜或球面镜,中间装有光放大材料。它使用光学或电学的方法激发其中的材料,使材料的原子受激发产生一束亮光,亮光透过其一端的镜面发射出来。输出的光束是高度单色(纯色)和非扩散性的。

前缘(Leading edge):脉冲升高部分的主部,其位置一般位于总振幅的10-90%处。

镜头速度(Lens speed / f-number):镜头的透光能力。F值是焦距(FL)与镜头直径的比值。比较快的镜头的值可能是f / ,而f / 8的镜头其速度就相当低了。f值越大,镜头的速度越慢。

透镜系统(Lens system):指两个或多个透镜的有机组合。

光(Light):眼睛可以看到的电磁射线,波长在400nm(蓝色)到750 nm(红色)的范围内。

线路放大器(Line amplifier):用于驱动传输线的音频或视频信号放大器。安装在主电缆的中间位置,用于减少损耗的放大器(通常为宽带型的)。

线性(Linearity):输出信号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直接或按比例变化的现象。

线对(Line pairs):定义电视清晰度所用的术语。一个电视线对一条黑线和一条白线组成。52 5线NTSC制的画面中共有485个线对。

负载(load):承受设备所输出的能量的部件。

损耗(loss):信号电平或强度的减少,通常用分贝表示。也指没有实际用途的功率耗散。

低频失真(Low-frequency disortion):低频率下发生的失真现象。电视系统中一般指以下的频率。

放大倍数(Magnification):表示被摄物与图像之间的尺寸差异的数字。通常以焦距为1英寸镜头和靶面尺寸为1英寸的传感器为基准(放大倍数=M=1)。焦距为2英寸的镜头的放大倍数为M=2。

微分增益(Differential gain):当载有-Mhz 彩色次载波的图像信号从消隐电平变成白色电平时,整个电路中彩色次载波振幅的变化。微分增益通常用dB或百分比来计量。

微分相位(Differential phase):当载有彩色次载波的图像信号从消隐电平变成白色电平时,整个电路中彩色次载波相位的变化。微分相位通常以度为单位来计量。

屈光度(Diopter):描述镜头光学功率的术语。它的值是以米为单位的焦距值的倒数。例如,焦距为25cm(0.25cm)的透镜的光学功率为4个屈光度。

电气失真(Distortion electrical):某信号与原信号相比时,出现的不希望发生的波形变化。光学失真(Distortion,optical):用来描述图像不是物体的准确复制的一般术语。失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点条状信号发生器( Dot bar generator):产生特殊的点条信号的设备。一般用来测量电视摄像机和视频监视器的扫描线性和几何失真。

驱动脉冲( Drive pulses ):指同步脉冲和消隐脉冲。回波(Echo):信号传输过程中从一个或多个点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原信号相比,具有明显的幅度和时间上的差异。回波可以比原信号超前或拖后,造成反射波或"重影"现象。

EIA接口标准(EIA interface):由电子工业协会的(EIA)规定的一系列标准信号特性,包括持续时间、波形、电压和电流等。

EIA同步信号(EIA sync signal):在电子工业协会的RS-170(单色图像)标准,RS-170A (彩色图像)标准、RS-312、RS330、RS-420及续后文件中规定的,用于使扫描同步的信号。

电磁聚集(Electromagnetic focusing):使用电子透镜系统中的一个或多少偏转线圈,通过电磁场的作用,将阴极射线束会聚成一点的过程。

图像平面(Image plane):在成像点上,与光轴垂直的平面。

阻抗(Impedance):电路或电子器件的输入/ 输出特性。为实现最佳信号传输效果,用来连接两个电路或器件的电缆的特征阻抗必须与电路或器件的特征阻抗相同。阻抗的单位为欧姆。视频分配系统使用的标准同轴电缆两种。

入射光线(Incident light):直接照射到物体上的光线。

红外辐射(Infrared radiation):波长大于750纳米(可见光谱红色的一端)、小于微波波长不可见光。

增强电荷耦合器件(Intensified CCD/ICCD):通过光纤与电子管式或微通道板式图像增强器相连的CCD摄像机。干扰(Interference):倾向于扰乱期望获得的信号的外来杂散信号。焦距(FL):透镜中心或其第二主平面到图像聚焦点处的距离。FL的单位一般为毫米或英寸。

焦距,后~(Focal length , back):透镜后顶点到透镜焦平面间的距离。

焦平面(Focal plane):与透镜或反射镜的主轴成直角且通过聚焦点的平面;该平面上生成的图像效果最好。

隔离放大器(Isolation amplifier):输入和输出电路经过特殊设计,可以避免两者互相影响的放大器。

编译原理概念_名词解释

编译过程的六个阶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 解释程序:把某种语言的源程序转换成等价的另一种语言程序——目标语言程序,然后再执行目标程序。 解释方式是接受某高级语言的一个语句输入,进行解释并控制计算机执行,马上得到这句的执 行结果,然后再接受下一句。 编译程序:就是指这样一种程序,通过它能够将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转换成与之在逻辑上等价的低级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机器语言程序或汇编语言程序)。 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根本区别:是否生成目标代码 句子的二义性(这里的二义性是指语法结构上的。):文法G[S]的一个句子如果能找到两种不同的最左推导(或最右推导),或者存在两棵不同的语法树,则称这个句子是二义性的。 文法的二义性:一个文法如果包含二义性的句子,则这个文法是二义文法,否则是无二义文法。 LL(1)的含义:(LL(1)文法是无二义的; LL(1)文法不含左递归) 第1个L:从左到右扫描输入串第2个L:生成的是最左推导 1:向右看1个输入符号便可决定选择哪个产生式 某些非LL(1)文法到LL(1)文法的等价变换: 1. 提取公因子 2. 消除左递归 文法符号的属性:单词的含义,即与文法符号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类型、值、存储地址等。 一个属性文法(attribute grammar)是一个三元组A=(G, V, F) G:上下文无关文法。 V:属性的有穷集。每个属性与文法的一个终结符或非终结符相连。属性与变量一样,可以进行计算和传递。 F:关于属性的断言或谓词(一组属性的计算规则)的有穷集。断言或语义规则与一个产生式相联,只引用该产生式左端或右端的终结符或非终结符相联的属性。 综合属性:若产生式左部的单非终结符A的属性值由右部各非终结符的属性值决定,则A的属性称为综合属继承属性:若产生式右部符号B的属性值是根据左部非终结符的属性值或者右部其它符号的属性值决定的,则B的属性为继承属性。 (1)非终结符既可有综合属性也可有继承属性,但文法开始符号没有继承属性。 (2) 终结符只有综合属性,没有继承属性,它们由词法程序提供。 在计算时:综合属性沿属性语法树向上传递;继承属性沿属性语法树向下传递。 语法制导翻译:是指在语法分析过程中,完成附加在所使用的产生式上的语义规则描述的动作。 语法制导翻译实现:对单词符号串进行语法分析,构造语法分析树,然后根据需要构造属性依赖图,遍历语法树并在语法树的各结点处按语义规则进行计算。 中间代码(中间语言) 1、是复杂性介于源程序语言和机器语言的一种表示形式。 2、一般,快速编译程序直接生成目标代码。 3、为了使编译程序结构在逻辑上更为简单明确,常采用中间代码,这样可以将与机器相关的某些实现细节置于代码生成阶段仔细处理,并且可以在中间代码一级进行优化工作,使得代码优化比较容易实现。 何谓中间代码:源程序的一种内部表示,不依赖目标机的结构,易于代码的机械生成。 为何要转换成中间代码:(1)逻辑结构清楚;利于不同目标机上实现同一种语言。 (2)便于移植,便于修改,便于进行与机器无关的优化。 中间代码的几种形式:逆波兰记号,三元式和树形表示,四元式 符号表的一般形式:一张符号表的的组成包括两项,即名字栏和信息栏。 信息栏包含许多子栏和标志位,用来记录相应名字和种种不同属性,名字栏也称主栏。主栏的内容称为关键字(key word)。 符号表的功能:(1)收集符号属性(2) 上下文语义的合法性检查的依据:检查标识符属性在上下文中的一致性和合法性。(3)作为目标代码生成阶段地址分配的依据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 1.数据库: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起,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可为多个用户共享,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具有数据定义,管理和操纵功能的软件集合。 3.数据库系统3级模式体系结构: 外模式又称用户模式或子模式,对应于用户级,是某个或几个数据库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 概念模式又称模式或者逻辑模式,它是介于内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层次,与结构数据模型对应,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各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它描述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即数据库的“内部视图”。4.数据库系统两级映射功能 1)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 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逻辑数据的独立性,即外模式不受概念模式变化影响。

2)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 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内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物理数据的独立性,即概念模式不受内模式变化影响。 5.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意义上来理解数据库系统,它一般由支持数据库的硬件环境,数据库软件支持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放工具软件,应用程序等)、数据库、开发、使用和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人员组成。 6.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是数据库设计的最初阶段。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设计数据库的整体概念结构,也就是把需求分析结果抽象为反映用户需求信息和信息处理需求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师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概念模型转换成可由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 4)物理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阶段是针对一个给定的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一个可实现的,有效的物理数据库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的方法。 5)实施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是根据物理结构设计阶段的结果,建立一个具体的数据库,将原始数据载入到数据库中,并编写应用系统

监控行业常用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IPC:全称IP camera,即网络摄像机,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将图片、视频传输出去,另一端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进行浏览。IPC内置A/D转换器和嵌入式芯片,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可以直接接入交换机。 编码器:英文名称encoder,即将一些数据流或者信号进行编制、转换成可以传输和存储的电信号的工具,在我们的系统中也有将图像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这种编码器。 RAID:全称独立冗余磁盘阵列,简称磁盘阵列,通过RAID技术将图像数据分段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可以实现在一个磁盘出现故障的时候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Raid 0:是最简单的形式,没有冗余功能,如果一个磁盘损坏,所有数据都无法使用,可靠性为单独一块硬盘的1/N; Riad 1:又称磁盘镜像,磁盘利用率只能达到50%,是所有RAID中级别最低的; Raid 0+1:在磁盘镜像中建立带区集,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要在磁盘镜像中建立带区集至少4个硬盘。Raid 01是先分区再将数据镜射到两组硬盘上,读写速度快;Raid 10是先镜射再分区,可靠性上不如Raid 01; Raid 5:奇偶校验码存在于所有磁盘上,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 分辨率:分为显示分辨率和图像分辨率,显示分辨率主要针对显示器,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点有多少,一般情况下,像素点越多显示器能显示的越清晰;图像显示器主要针对图片,指一幅图片所能够包含的像素点,包含的像素点越多越清晰,常用单位是ppi。清晰度:指各细部影纹及其边界的清晰程度,常常将分辨率和清晰度进行比较,两者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清晰度一般描述图像和视频,清晰度是矢量上的概念,像素高的图像清晰度不一定高。

热力学概念名词解释

热力学概念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 一、绪论 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称为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5.辐射传热: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辐射传热。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数值 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 热量。

二、热传导 1.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2.等温面(线):由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面(或线)。3.温度梯度:在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最大温度变化率。 4.热导率:物性参数,热流密度矢量与温度降度的比值,数值上等于1 K/m的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热流密度。热导率是材料固有的热物理性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5.导温系数: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6.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7.非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8.傅里叶定律:在各向同性均质的导热物体中,通过某导热面积的热流密度正比于该导热面法向温度变化率。 9.保温(隔热)材料:λ≤0.12W/(m·K)(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的材料。10.肋效率:肋片实际散热量与肋片最大可能散热量之比。 11.接触热阻:材料表面由于存在一定的粗糙度使相接触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给导热过程带来额外热阻。 12.定解条件(单值性条件):使微分方程获得适合某一特定 问题解的附加条件,包括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三、对流传热 1.速度边界层:在流场中壁面附近流速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2.温度边界层:在流体温度场中壁面附近温度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数据库名词解释

1.游标:游标是与某一查询结果相联系的符号名,用于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 2.2NF:第二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 于R的某个候选键,则称是第二范式模式(注: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的一个属性,则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3.3NF:第三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二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 选键,则称R是第三范式的模式 4.BCNF:BC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 那么称R是BCNF的模式。 5.无损联接:设R是一关系模式,分解成关系模式ρ={R1,R2...,Rk},F是R上的一个函数依 赖集。如果对R中满足F的每一个关系r都有r=πR1(r)|X|πR2(r)|X|...|X|πRk(r)则称这个分解相对于F是"无损联接分解" 6.保持依赖集:所谓保持依赖就是指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集在分解后仍在数据库中保持不 变,即关系模式R到ρ={R1,R2,...,Rk}的分解,使函数依赖集F被F这些Ri上的投影蕴涵。 7.事务:事务是指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什么都做,要么都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 的工作单位,是数据库环境中的逻辑工作单位 8.封锁:封锁就是事务可以向系统发出请求,对某个数据对象加锁,此事务对这个数据对 象有一定控制,而其他事务则不能更新数据直到事务释放它的锁为止。 9.活锁:是指某个事务永远处于等待状态,得不到执行的现象 10.死锁:有两个或以上的事务处于等待状态,每个事务都在等待另一个事务解除封锁,它 才能继续执行下去,结果任何一个事务都无法执行,这种现象就是死锁。 11.串行调度:事务的依次执行称为串行调度。 12.可串行化调度:对于事务集(T<1>,T<2>,?,T),如果一个并发调度的结果与一个串行调度等 价,则称此调度是是可串行化调度。 13.两段封锁协议: 14.超键: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注意,超键是一个属 性集) 15.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或者是书本P24定义2.4.1 16.主键:被数据库设计者选择出来作为表T中特定行的唯一性标识符的候选键。 17.外键:某个关系的主键相应的属性在另一关系中出现,此时该主键在就是另一关系的外 键, 书本上的定义:如果表T1中任意行的F值的组合,至少包含一个空值或与被引用表T2中为候选键或主键的列集合P的组合值匹配,则列集合F被定义为外键。 18.实体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19.参照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不引用不存在的实体”。其形式定义如下:如果属性 集K是关系模式R1的主键,K也是关系模式R2的外键,那么R2的关系中,K的取值只允许有两种可能,或者为空值,或者等于R1关系中某个主键值。 20.第一范式规则:不允许有多值属性和含有内部结构的列。 21.兼容表:R和S有相同的标题,且属性是从相同的域中选择并具有相同的含义,则R和 S是兼容的。 22.投影:删除表上的某些列,包括标题以及对应列上的值。在结果集中只留下重复行的一

监控系统基础名词解释

焦距是一个任何的光学仪器都有的不折不扣的光学参数。从光学原理来讲焦距就是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对于镜头来说,焦距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焦距长短与成像大小成正比,焦距越长成像越大,焦距越短成像越小。镜头焦距长短与视角大小成反比,焦距越长视角越小,焦距越短视角越大。焦距长短与景深成反比,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长短与透视感的强弱成反比,焦距越长透视感越弱,焦距越短透视感越强。焦距长短与反差成反比,焦距越长反差越小,焦距越短反差越大。对焦距离越远景深越深,对焦距离越近景深越浅。因此在拍摄远景时应该选择较大对焦距离的镜头,而在拍摄近景时则应该使用较小对焦距离的产品。镜头对焦距离是用cm(厘米)表示的,可谓一目了然。

切换器有手动切换、自动切换两种工作方式,手动方式是想看哪一路就把开关拨到哪一路;自动方式是让预设的视频按顺序延时切换,切换时间通过一个旋钮可以调节,一般在1秒到35秒之间。如果不要求时时刻刻监控,可以在监控室增设一台切换器,把摄像机输出信号接到切换器的输入端,切换器的输出端接监视器,切换器的输入端分为2、4、 6、8、12、16路,输出端分为单路和双路,而且还可以同步切换音频(视型号而定)。 视频服务器是一种对视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存储及处理的专用计算机设备,它在视频监控、网络教学、Ip视频会议、广告插播及视频节目点播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视频服务器采用M—JPEG、H.261、H.263、MPEG—2、MPEG—4等压缩格式,在符合技术指标的情况下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以满足存储和传输的要求。具有多通道输入输出、多种视音频格式接口。可配备SCSI、FC等网络接口进行组网,实现视音频数据的传输和共享。它由视音频压缩编码器、大容量存储设备、输入/输出通道、网络接口、视音频接口、RS422串行接口、协议接口、软件接口、视音频交叉点矩阵等构成,同时,提供外锁相和视频处理功能。 网络摄像机是一种结合传统摄像机与网络技术所产生的新一代摄像机,它可以将影像通过网络传至有网络连接端口的另一端,且远端的浏览者不需用任何专业软件,只要标准的网络浏览器(如“Microsoft IE或Netscape)即可监视其影像。网络摄像机内置一个嵌入式芯片,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摄像机传送来的视频信号数字化后由高效压缩芯片压缩,通过网络总线传送到Web服务器。网络上用户可以直接用浏览器观看Web服务器上的摄像机图像,授权用户还可以控制摄像机云台镜头的动作或对系统配置进行操作。 动态侦测整个监控画面被分成多个小区域,用户可以任意选择区其中的区域,并且可以对选中的监控区域进行1-20级的敏感度设置。这样当有东西移动时将被摄像机服务器检测到,同时进行录像。 通讯接口在安防监控系统中的通讯接口主要是对视频、音频的输入输出来说的。

数据库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1. 概念模式 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概念模式不仅要描述概念记录类型,还要描述记录间的联系、操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2. X封锁 如果事务T对数据R实现X封锁,那么其他的事务要等T解除X封锁以后,才能对这个数据进行封锁。只有获准X封锁的事务,才能对被封锁的数据进行修改。? 3. 复制透明性 即用户不必关心数据库在网络中各个结点的数据库复制情况,更新操作引起的波及由系统去处理。 4. 主属性 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键中的属性。 5. 事务的原子性 一个事务对数据库的操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系列,事务要么完整地被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 1. DML 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由DBMS提供,用于让用户或程序员使用,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DML分成交互型DML和嵌入型DML两类。依据语言的级别,DML 又可分成过程性DML 和非过程性DML两种。 2. S封锁 共享型封锁。如果事务T对某数据R加上S封锁,那么其它事务对数据R的X封锁便不能成功,而对数据R的S封锁请求可以成功。这就保证了其他事务可以读取R但不能修改R,直到事务T释放S封锁。? 3. 分布式DBS 是指数据存放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场地的计算机中,每一场地都有自治处理能力并完成局部应用; 而每一场地也参与(至少一种)全局应用程序的执行,全局应用程序可通过网络通信访问系统中的多个场地的数据。 4.事务 数据库系统的一个操作系列,这些操作或者都做,或者都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5. 丢失更新 当两个或以上的事务同时修改同一数据集合时,由于并发处理,使得某些事务对此数据集合的修改被忽视了. 1. 实体完整性规则 这条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如果出现空值,那么主键值就起不了唯一标识元组的作用。 1. 域和元组 在关系中,每一个属性都有一个取值范围,称为属性的值域,简称域;记录称为元组。元组对应表中的一行;表示一个实体。? 2. 无损联接 设R是一关系模式,分解成关系模式ρ={R1,R2...,Rk},F是R上的一个函数依赖集。如果对R中满足 F 的每一个关系r都有r=πR1(r)πR2(r)... πRk(r)则称这个分解相对于F 是"无损联接分解"。 3. 事务的原子性?

数据库名词解释

Dn的子集叫做在域D1,D2,…,Dn上的关系表示为R(D1,D2,…,Dn) ,即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些列,但保留了主码。称这类视图为 模式集合。这种过程叫 此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包括信息管理要求和数据操作要求 成果 SQL语句嵌入程序设计语言中,被嵌入的程序设计语言成为宿主语言。简称主语言 SQL语句的执行结果,每个游标区都有一个名字 的工作单位 T1封锁了数据R,事务T2又请求封锁R,于是T2等待。T3也请求封锁R,当T1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首先批准了T3的请求,T2仍然等待。然后T4又请求封锁R,当T3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又批准了T4的请求……T2有可能永远等待,这就是活锁的情形。 T1封锁了数据R1,T2封锁了数据R2。然后T1又请求封锁R2,因T2已封锁了R2,于是T1等待T2释放R2上的锁,接着T2又申请封锁R1,因T1已封锁了R1,T2也只能等待T1释放R1上的锁。这样出现了T1在等待T2,而T2又在等待T1的局面,T1 和T2两个事务永远不能结束,形成死锁 (1)实现数据共享;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3)数据的独立性;(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6)故障恢复 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发法,3NF的设计方法,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40.设有一个记录各个球队队员每场比赛进球数的关系模式 R(队员编号,比赛场次,进球数,球队名,队长名) 如果规定每个队员只能属于一个球队,每个球队只有一个队长。根据以上信息完成如下任务: (1)写出根据该关系模式创建表“比赛情况”的SQL语句;(4分) (2)写出关系模式R的基本函数依赖和主码;(4分) (3)把R分解成2NF模式集。(2分)

监控系统常见的名词解释

监控系统常见的名词解释 关于DSP DSP这个名词在CCTV工业中越来越被广泛使用。DSP(DigitalSignalProcessing)是数字信号处理的缩写。DSP芯片提高了摄像机的视频处理及操作性能。DSP技术不仅使摄像机在性能上获得优势,同时也使生产商节省了零件及装配时间,从而降低了成本。DSP摄像机可分为两类: 1、智能型DSP摄像机 此类摄像机提高图像效果的同时具有智能特色。典型的智能摄像机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a.可编程的背景光补偿 b.视频动态检测 c.通过串行数据接口可进行遥控 d.内置字符发生器 e.屏幕菜单 2、普通型DSP摄像机 这类低水平的DSP摄像机不具备与DSP技术相关的任何智能特色,仅仅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 在选择DSP摄像机时,建议您仔细阅读其性能参数。 C与CS接口 C与CS接口的区别在于镜头与摄像机接触面至镜头焦平面(摄像机CCD光电感应器应处的位置)的距离不同,C型接口此距离为17.5mm.,CS型接口此距离为12.5mm.。C型镜头与C型摄像机,CS型镜头与CS型摄像机可以配合使用。C型镜头与CS型摄像机之间增加一个5mm的C/CS转接环可以配合使用。CS型镜头与C型摄像机无法配合使用。 IP率 IP率是器材防尘防水的一个指标。此项指标在欧洲及英国产品中经常使用,由两位数字组成。前一位是对固体的防御指标,后一位是对液体的防御指标。 与防护罩有关的IP率: IP55:防尘,但会进入有限的少量灰尘。防止来自各个方向的低压水,但会进入有限的少量水。 IP56:防尘,但会进入有限的少量灰尘。防止来自各个方向的高压水,但会进入有限的少量水。 IP65:防尘,不会进入灰尘。防止来自各个方向的低压水,但会进入有限的少量水。 IP66:防尘,不会进入灰尘。防止来自各个方向的高压水,但会进入有限的少量水。 F值的分级 F值是描述镜头进光亮的指标。F值越小进光亮越大,F值等于镜头的相对孔径除以镜头焦距。F值增加一级进光亮降低一倍。 通用镜头分类 标准镜头:典型水平视场角为30度,与人类肉眼视场角相同。 广角镜头:典型水平视场角64度,短焦距镜头提供宽角度视场。 长焦镜头:典型水平视场角15度,长焦距镜头提供高倍放大。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自考《认知心理学》复习材料 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回答方法:和简答题一样,如实验应回答实验者,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说明问题) 第一章绪论 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P2 2.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P2 3. 认知路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P2 4. 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 告这些感觉。p4 5. 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由两部分组成;p9 第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第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 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P11 7. 认知科学: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P12 8. 认知神经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P12 9. 脑损伤:涉及到组织的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P13 10. PET扫描:是指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PET扫描能 够用来研究象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P13 11. MRI:磁共振成像;让无害的强磁场穿过头部,采集来自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的分子的射线,来为 脑解剖学提供详细的图像。P14 1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只需5秒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需要90秒,相比PET,其产生的 图像更加精确,费用低。P14 13. ERP:事件相关电位;此技术能够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持续时间不到1秒)。 这种技术又称诱发反应电位技术。P14 14. 单细胞记录技术:此技术不能安全用于人类;研究者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 经元,来研究动物和神经系统的特征。这个研究对视觉模式识别有重要意义。P14 15.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这种计算机科学关心如何通过创建计算机程序,来让计算机显示出典型地 只和人类相联系的智能行为。纯粹的人工知能是一种探索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的途径。P15

数据库中一些常用的名词解释

◆DB: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 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好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数据模型: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它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结构数据模型:它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监控名词解释

1) CCTV的含义是什么?——(难度:中等) 答: CCTV 是英文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的缩写,意思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2) 什么是镜头的焦距?——(难度:中等) 答:从光学原理来讲焦距就是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焦距长度。如"f=8-24mm,",就是指镜头的焦距长度为8-24mm 3) 焦距长短与成像大小视角大小有什么关系?——(难度:容易) 答:焦距长短与成像大小成正比,焦距越长成像越大,焦距越短成像越小。镜头焦距长短与视角大小成反比,焦距越长视角越小,焦距越短视角越大。 4) 焦距长短与景深透视感又什么关系?——(难度:容易) 答:焦距长短与景深成反比,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长短与透视感的强弱成反比,焦距越长透视感越弱,焦距越短透视感越强 5) 什么是摄像机的后焦调整?——(难度:容易) 答:当安装上标准镜头,要使被摄景物的成像恰好成在CCD图像传感器的靶面上,可以采用固定镜头,而调整ccd的位置的方法这种方法叫摄像机的后焦条整 6) 什么是镜头F值?——(难度:容易) 答: F 值即指镜头之明亮度。镜头规格中所显示<最大口径比1:1.2>之<1.2>即为F值。F值越小表示镜头之明亮度越高。F值每缩小一级距,明亮度即增加两倍。镜头之射入光量与光束之断面积[镜头的有效口径[D]的平方]成比例,因此影像明亮度为F值平方之反比。由此推算,F值每缩小一级距,明亮度即增加两倍。 7) 什么是镜头的光圈?——(难度:容易) 答:光圈的功能就如同我们人类眼睛的虹蟆,主要用来调整摄像机的进光量,F表示镜头的孔径,较小的F值表示较大的光圈 8) 什么是景深?——(难度:容易) 答:当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也都当清晰的。焦点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深 9) 什么是广角镜头?(Wide Angle)——(难度:容易) 答:广角镜头因焦距非常短,所以投射到底片上的景物就变小了扩阔镜头拍摄角度,除可拍摄更多景物,更能在狭窄的环境下拍摄出宽阔角度的影像。视角90度以上,观察范围较大,近处图像有变形。 10) 什么是长焦镜头?——(难度:容易) 答:视角20度以内,焦距可达几十毫米或上百毫米 11) 什么是变焦镜头?——(难度:容易) 答:镜头焦距连续可变,焦距可以从广角变到长焦,焦距越长成像越大。 12) 什么是光学变焦?——(难度:容易) 答:是依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就是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13) 什么是三可变镜头?——(难度:容易) 答:光圈、聚焦、焦距均需人为调节 14) 什么是二可变镜头?——(难度:容易) 答:通常是自动光圈镜头,而聚焦和焦距需人为调节 15) 什么是镜头的视频驱动?(Video driver)——(难 度:容易) 答:它将一个视频信号及电源从摄像机输送到透镜来控制镜头上的光圈,这种视频输入型镜头内包含有放大器电路,用以将摄像机传来的视频信号转换成对光圈马达的控制

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单晶体:是指在整个晶体内部原子都按照周期性的规则排列。 多晶体:是指在晶体内每个局部区域里原子按周期性的规则排列,但不同局部区域之间原子的排列方向并不相同,因此多晶体也可看成由许多取向不同的小单晶体(晶粒)组成 点缺陷(Point defects):最简单的晶体缺陷,在结点上或邻近的微观区域内偏离晶体结构的正常排列。在空间三维方向上的尺寸都很小,约为一个、几个原子间距,又称零维缺陷。包括空位vacancies、间隙原子interstitial atoms、杂质impurities、溶质原子solutes等。 线缺陷(Linear defects):在一个方向上的缺陷扩展很大,其它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也称为一维缺陷。主要为位错dislocations。 面缺陷(Planar defects):在两个方向上的缺陷扩展很大,其它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也称为二维缺陷。包括晶界grain boundaries、相界phase boundaries、孪晶界twin boundaries、堆垛层错stacking faults等。 空位:晶体中点阵结点上的原子以其平衡位置为中心作热振动,当振动能足够大时,将克服周围原子的制约,跳离原来的位置,使得点阵中形成空结点,称为空位vacancies 肖脱基(Schottky)空位:迁移到晶体表面或内表面的正常结点位置,使晶体内部留下空位。 弗兰克尔(Frenkel)缺陷:挤入间隙位置,在晶体中形成数目相等的空位和间隙原子。 晶格畸变:点缺陷破坏了原子的平衡状态,使晶格发生扭曲,称晶格畸变。从而使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电阻升高,密度减小等。 热平衡缺陷:由于热起伏促使原子脱离点阵位置而形成的点缺陷称为热平衡缺陷(thermal equilibrium defects),这是晶体内原子的热运动的内部条件决定的。 过饱和的点缺陷:通过改变外部条件形成点缺陷,包括高温淬火、冷变形加工、高能粒子辐照等,这时的点缺陷浓度超过了平衡浓度,称为过饱和的点缺陷(supersaturated point defects) 。 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作位错 刃型位错:当一个完整晶体某晶面以上的某处多出半个原子面,该晶面象刀刃一样切入晶体,这个多余原子面的边缘就是刃型位错。 刃型位错线可以理解为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的分界线,它不一定是直线 螺型位错:位错附近的原子是按螺旋形排列的。螺型位错的位错线与滑移矢量平行,因此一定是直线 混合位错:一种更为普遍的位错形式,其滑移矢量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位错线,而与位错线相交成任意角度。可看作是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混合形式。 柏氏矢量b: 用于表征不同类型位错的特征的一个物理参量,是决定晶格偏离方向与大小的向量,可揭示位错的本质。 位错的滑移(守恒运动):在外加切应力作用下,位错中心附近的原子沿柏氏矢量b方向在滑移面上不断作少量位移(小于一个原子间距)而逐步实现。 交滑移:由于螺型位错可有多个滑移面,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可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个滑移面上继续滑移。如果交滑移后的位错再转回到和原

数据结构名词解释整理

Data Structure 2015 hash table散列表:存放记录的数组 topological sort拓扑排序:将一个DAG中所有顶点在不违反前置依赖条件规定的基础上排成线性序列的过程称为拓扑排序(44) worst case 最差情况:从一个n元一维数组中找出一个给定的K,如果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是K,运行时间会相当长,因为要检查所有n 个元素,这是算法的最差情况(15) FIFO先进先出:队列元素只能从队尾插入,从队首删除(20)(P82)2014 growth rate增长率:算法的增长率是指当输入的值增长时,算法代价的增长速率(14) priority queue 优先队列:一些按照重要性或优先级来组织的对象成为优先队列(26) external sorting外排序:考虑到有一组记录因数量太大而无法存放到主存中的问题,由于记录必须驻留在外存中,因此这些排序方法称为外排序(32) connected component连通分量:无向图的最大连通子图称为连通分量(40) 2013 stack栈:是限定仅在一端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19)

priority queue 优先队列:一些按照重要性或优先级来组织的对象成为优先队列(26) BFS广度优先搜索:在进一步深入访问其他顶点之前,检查起点的所有相邻顶点(42) collision (in hashing)冲突:对于一个散列函数h和两个关键码值k1和k2,如果h(k1) =β= h(k2) ,其中β是表中的一个槽,那么就说k1和k2对于β在散列函数h下有冲(35) Chapter 1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type类型:是指一组值的集合 data type数据类型:一个类型和定义在这个类型上的一组操作abstract data type (ADT) 抽象数据类型:指数据结构作为一个软件构件的实现 data structure数据结构:是ADT的实现 problem问题: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即对应一组输入,就有一组相应的输出 function函数:是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 algorithm算法:是指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或者一个过程algorithm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它必须把每一次输入转化为正确的输出;一个算法应该由一系列具体步骤组成,下一步应执行的步骤必须明确;一个算法必须由有限步组成;算法必须可以终止。computer program计算机程序:被认为是使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对一个算法的具体实现

数据库及其应用

数据库及其应用重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数据处理:对各种数据的进行收集、存储、分类、计算、加工、检索和传输的过程 2、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于拥有数据和一定行为特征的对象集合的描述。每个对象都有其属性和方法,并能响应特定的事件。可以通过对象的事件、属性和方法来处理对象 3、ODBC:开放式数据库互连ODBC是一种用于数据库服务器的标准协议,通过ODBC可访问多种数据库中的数据,可安装多种数据库的ODBC驱动程序,从而使VFP可以与该数据库相连,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4、超关键字:二维表中能唯一确定记录的一个或几个列的组称为“超关键字后(superkey)”。如果是用单一的列构成关键字,则称其为“单一关键字(Single Key)”;如果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列构成关键字,则称其为“合成关键字(Composite Key)”。 5、主控索引:在复合索引的多个索引中,在某一时刻只有一个索引对表起作用,这个索引标志称为主控索引。 6、事件 7、类 8、数据处理 二、单项选择题 1、表单文件的扩展名是( B )。 A. PRG B. SCX C. MPR D. VCX 2、Visual FoxPro是一个(D )。 A. 数据库管理员 B. 数据库 C. 数据库系统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3、在Visual FoxPro环境下,运行表单的命令是( A )。 A. DO FORM <表单名> B. DO <表单名> C. CREATE FORM <表单名> D. REPORT FORM <表单名> 4、检测数据库文件指针是否已到文件头的函数是(D )。

A. BOF() B. EOF() C. END() D. FIEL() 5、逻辑运算符的优先顺序是(a )。 A. .NOT.、 .AND. 、.OR. B. .NOT.、 .OR.、 .AND. C. .AN D.、 .OR. 、.NOT. D. .AND.、 .NOT.、 .OR. 6、设S=“南京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部”,从变量S中取出“计算机”三个字的表达式是()。 A. SUBS(S,5,3 ) B. SUBS(S,9,6) C. SUBS(S,9,3) D. SUBS(S,5,6) 7、下列字符中不能做变量名的开头的是( d )。 A. 英文字母 B. 下划线 C. 汉字 D. 数字 8、将当前表ZGB.DBF中男职工的工号、姓名、工资、奖金四个字段的数据复制成GZB1 .DBF表文件,应使用命令()。 A. COPY TO GZB1 FIEL工号,姓名,工资,奖金FOR 性别="男" B. COPY GZB1 FIEL工号,姓名,工资,奖金FOR 性别="男" C. COPY TO GZB1 FOR性别="男" D. COPY TO GZB1 FIEL工号,姓名,工资,奖金 9、根据需要,可以把查询的结果输出到不同的目的地。以下不可以作为查询的输出类型的是(D)。 A. 自由表 B. 报表 C. 临时表 D. 表单 10、关系模型的基本结构是(A )。 A. 二维表 B. 树形结构 C. 无向图 D. 有向图 11、表单的前景色由属性( C )的值确定。 A. BackColor B. Picture C. ForeColor D. Caption 12、在数据库表字段的扩展属性中,通过对()可以限定字段内容取值的范围。 A. 字段格式 B. 输入掩码 C. 字段标题和注释 D. 字段级规则 13、DBA是()。 A. 数据库管理员 B. 数据库 C. 数据库系统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14、页框(PageFrame)能包容的对象是()。 A. 列(Column) B. 标头(Header) C. 页面(Page) D. 表单集(FormSet)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数据库打开时,该库中的表将自动打开。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全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Data: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Database: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 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4.DBS: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 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构成。 5.数据模型:是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是对现实世界的 模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其组成元素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6., 7.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8.逻辑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9.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 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10.实体和属性: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11.E-R图:即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是数据库概念模型设 计的主要工具。 12.关系模式:从用户观点看,关系模式是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 范化的二维表。 13.型/值:型是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值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是型的实例。 14.数据库模式:是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 和特征(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的描述。 15.· 16.数据库的三级系统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17.数据库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 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8.数据库外模式:又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 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通常是模式的子集。一个数据库可有多个外模式。 19.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 二、填空题 1.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2.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等活动。 3.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3个阶段。 4.!

相关名词解释

ability to attract and co-opt rather than coerce, use force or give money as a means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is at once an immensely powerful and a terribly imprecise idea. No formal legal definition of it exists, but its fundamental premise is that outside powers have the right and, perhaps,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the duty to intervene to protect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who are being victimized, even if what is taking place is a conflict within a State. Whereas classical interventions are political in character and involve one State either imposing its will by force on another or coming to the aid of another (and thus in no sense challenging the long-standing notion that State sovereignty should be for all practical purposes inviolable),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s offer a direct challenge to such notions of sovereignty.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those interventions directly into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a single State. In a deep sense, they also sidestep considerations of the political rights and wrongs of a given conflict. What mat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ate or group of States contemplating a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is the effect a conflict has on civilians.As a matter of international law,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remains purely a matter of the political preferences of the person making the argu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