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二章教案(

思修第二章教案(
思修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一般含义和内容,了解中华民族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明确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与民族精神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与社会主义

4.怎样作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方法:演讲法,表演法,互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课程导入:播放张明敏代表曲目《我的中国心》,请同学发言提问:请说出你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民族精魂。新时期我们仍然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首先我们应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概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国家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包含着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行为三层含义。它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也是一项基本的法律规范。

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但是,由爱发生的悲剧也屡见不鲜。是人们不该爱么?不,问题是很多人不懂得怎样去爱,于是,爱反而造成了伤害。爱的行为应该是理性的。仅仅有一颗爱国之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懂得爱国之理。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祖国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概念,是由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一定区域内的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人类生存的社会共同体。对祖国的热爱应体现为爱故土、爱人民、爱民族文化和爱国家的统一。爱国主义是历史凝结和积淀起来的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祖国,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就是我们脚下这块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发展的辽阔大地。因此,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园”,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建设祖国繁荣昌盛,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对故土家园、祖国山河的热烈、深沉、充满责任的爱,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古语说“民为邦本”。正是各族人们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源远流长、繁荣昌盛。热爱人民,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这种利益高于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爱人民是爱祖国的根本要求,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一切真诚的爱国者都是热爱人民的。(插入5.12汶川地震感动瞬间)

(3)爱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是爱国主义的灵魂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人类文明经过历代传承,积累了珍贵的世界遗产,它荟萃人类文明的结晶和自然环境的精华,成为人类薪火相传的一段共同记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传,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锦绣、山河壮丽。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刻苦学习祖国的文化,深入理解祖国的优良传统。

(4)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祖国”是指居住在一定疆域内的单个或多个民族的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劳动和物质文化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共同体,主要包括国土、国民等基本要素,它凸现的是民族性和自然属性。“国家”则指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基于本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建立的政治共同体,主要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军事警察机关等强力政治机构组成,它凸现的是政治性和阶级属性。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源源流长,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就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景仰。爱国主义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主要包括那些内容呢?

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顾炎武说:“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示儿》诗说:“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金陵驿二首》:“从今别郤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些名言名诗,都寄托了对祖国人民矢志不渝的热爱和永不变色的赤诚。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人云: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天祥被俘后解往大都途中,写《过平原作》:“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当天。”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56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人心思治,人心思统一是主流思想。(插入3.14拉萨事件视频)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正是在抵御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精神;开拓进取、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热爱和开发祖国山河,世代相承地发展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反对民族和国家分裂,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为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实行民族平等、和睦,反对民族压迫,不畏强暴、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坚决反抗外国侵略;向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反动阶级与社会势力进行英勇斗争,推动祖国不断前进。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支柱

古老的中华民族之所以顽强地走到今天,这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其中毋容置疑的是,千百年来深深融入到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唤起了整个中华民族对自己祖国的挚爱并由此激发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凝聚力,成为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历经磨难而不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强大纽带

案例:日本长野站:火炬手、志愿者无一退缩

在从夏朝开始到现在的大约4100多年中,粗略地计算起来,前两个千年基本统一,后两个千年(秦帝国之后)中,统一时期约为1600多年,分裂内乱时期则不到540年。从总的方面说,中华民族的统一占据了主流,分裂内乱终归统一。而一个不容否认的基本规律是,强盛的中国全部是统一时期,积贫积弱的中国全部是分裂内乱时期。这充分说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远播海外,曾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的前两步,正在为实现第三步目标,即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目标而继续努力。要实现民族的复兴,首要的一点就是维系住民族赖以生存的国家形式。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让爱国主义的思想传统深入每一个公民的灵魂,才能成为有生命力、有前途的国家和民族。诚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案例:林毅夫—留学、爱国、报国

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创造的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指明方向。

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的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案例:科学家钱学森——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典范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立国之本。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形态,其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得出的正确选择,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对于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广大中国人民来说,爱祖国,也就必然爱社会主义。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史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也

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民族感情的认同。

案例:课堂上的交锋

一位原为记者的中国留学生,赴法国巴黎十二大学就读,第一堂对话课时就受到了教授的“挑战”。

教授:“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你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留学生:“概括来讲,我可以写我愿意讲的东西。”

教授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我可以知道您来自哪个中国吗?”

“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

“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霎时,全班几十双不同颜色的眼睛一齐扫向了中国留学生和一位台湾同学。中国留学生沉静地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随后,那位台湾同学在教授和同学们的注视下也重复一遍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教授似乎不甘心,提出一个更大难度的问题:“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志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中国留学生站起来,一字一板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祖国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离开了讲台走向中国留学生,一只手放到他的肩上,轻轻地说:“我丝毫没有刁难你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的。”然后他大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点评] 是的,这个世界对中国的评价就是从我们自己的表现得来的。我们自尊,自强,并且深深的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赢得世界人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尊重。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所谓“经济全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的一份报告中界定为:“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强,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全球化促使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属感产生了困惑。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譬如有人把定居在国外的华人称为“香蕉人”。

思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爱国主义过时了吗?

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国家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个人报效祖国消除了许多障碍或阻隔,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例如杨振宁、李政道等科学家每年到中国作学术交流,李开复等IT精英到中国来工作。

2.科学技术无国界,科学工作者有祖国。

在人类还是以民族国家的方式存在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家首先是隶属于国家的,科学成果首先是为民族国家的利益服务的。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郤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王淦昌等老一辈科学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独立地位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民族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每个国家有适合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制度传承,不能以某一个或几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来衡量多样性的世界。用一种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去统一世界,不仅是对别国的侵害,也是行不通的。认为只有自己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是最好的而强制推行给世界,就是霸权主义,只会危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形成了人民所认同的心理素质、思想感情、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在维护民族独立、保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形成了浩然正气的爱国主义传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融入了民族意识和民族性格之中。象屈原、李广、张骞、苏武、岳飞、文天祥、张自忠、马本斋等不同时代的民族英雄,都受到人们的崇敬,而象秦桧、王直、汪精卫、陈复渠等民族败类,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住上。

2.团结统一。爱国主义是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向心力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根本属性,它植根于中华大地,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形成了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民族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度难关的优良传统,“天下一家”的民族整体观念成为中华民族稳定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3.爱好和平。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瑰宝。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热爱和平,自尊自强,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每当遇到外敌入侵时,团结御侮,共赴国难,誓死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州大地,埋葬着无数为国捐躯的民族英灵。

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不仅在各兄弟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而且表现在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统之中。

4.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动力。

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勤奋劳作,努力不懈,勇于拼搏,敢于斗争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是兴家立国之本,也是众德之首、万善之源。勇敢与勤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劳动中,要想达到理想的彼岸,既要有勤奋耕耘、艰苦奋斗的品格,又要有勇敢拼搏、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古代先民创世神话:女娲补天、燧人氏钻木取火、炎帝神农遍尝百草、后稷教民稼穑、大禹治水三逾家门而不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5.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的精神境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发愤进取,不懈奋斗。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其实质是《周易》所表达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具体表现为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的与时俱进精神;体现为革故鼎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集·近思录拾遗》)的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和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新的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时代精神的内涵

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之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

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

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马克思说过: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制度创新是其它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要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全面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创新的基础在人才。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努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创新的希望在青年。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对当代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

名言: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做人最大的事情是爱国。——孙中山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内核,行为是体现。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2.自觉为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渲泄,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

3.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性和自豪感。

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是相信依靠本民族的力量能够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使自己的祖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心理。坚定的民族自尊性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国人民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统一

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人心所向,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信心,是不可动摇的。

当代大学生是促进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生力军,要自觉做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三、增强国防观念

1.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爱国就要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今天,尽管我们处于和平环境,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同样需要这样一种强烈的爱国之情、忧国之心、报国之志、卫国之行。

2.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天下并不太平,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在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大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自觉关心国防、了解国防、热爱国防,积极履行国防义务,努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大学生通过接受国防和军事方面的教育训练,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不仅有助于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也有助于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在思想、知识、技能和体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有力地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既能建设祖国,又能保卫祖国的栋梁之材。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振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所喊出的响亮的口号。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应当继续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如果我们能以丰富的学识、高尚的人格、执著的信念、脚踏实地的奋斗投身于社会实践,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我们的整个人生必定会随着时代的主旋律高歌猛进,留下一曲壮美的爱国主义的青春之歌。

教学小结:以上我们介绍了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古今中外,人们都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母亲,对她怀着极其深厚的感情,英文中的“祖国”的单词是“motherland”,字面含义就是“母亲之国”;对“母亲之国”的热爱,是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情感。我们对我们的祖国母亲怀着感恩之心,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把感恩之心化为效国之志,为祖国母亲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互动教学

“知我中华,爱我中华”三分钟演讲会

活动目的:通过演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操作步骤:(1)每个学生在围绕“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主题,进行思考和酝酿,然后完成一篇三分钟演讲稿。(2)以班级小组或寝室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组交流,推选出其中若干篇有代表性的演讲稿,再次进行补充修改。

(3)利用上课时间,组织一次三分钟演讲比赛,由各小组或寝室推选代表进行演讲,最后评出一、二、三名给予奖励。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爱国主义?它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

4.试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2019年版 思修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教案

课程教案 教学过程: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钙”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1、理想的内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1)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通过实践才能实现。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2)实践性。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理想不同于空想。(3)时代性。理想同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理想的时代性,不仅体现为它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1、信念的内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1)信念具有执著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2)信念具有多样性。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1.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2.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3.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4.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立志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 [教学重点]: 1.认识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明确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难点]: 大学生如何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课堂讲授,穿插学生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自学阅读等多种方法。 [教学手段]:运用手机学习通APP、多媒体PPT等教学手段。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设计: 复习提问: 1.大学生应当确立怎样的人生目的? 2.简述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3.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导入新课: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理想的彼岸。科学的理想信念,既是指引人们穿越迷雾、辨识航向的灯塔,也是激励人们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风帆。大学生坚定科学信仰,追求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国时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讲述新课: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个人精神上“缺钙”,就容易精神空虚甚至陷人精神荒漠,既不可能感受精神生活的丰满充实,更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近期理想和远期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等。

大学《思修》第二章参考题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阿尔伯特·哈伯德曾经说过:“如果说,智慧和勤奋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话,那么还有一种东西更为珍贵,那就是忠诚。”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是() A.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程度 B.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程度 C.对祖国悠久历史的了解程度 D.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反映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 A.热爱祖国,始终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同仇敌忾,抵御外辱 3、从孔子的“一匡天下”、孟子的“定于一”,到荀子的“四海之内若一家”,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 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同仇敌忾,抵御外辱 4、邓小平指出,对香港地区的人民来说,“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要具备这些条件,不管他们相信资本主义,还是相信封建主义,甚至相信奴隶主义,都是爱国者。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这说明() A.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没有关联的 B.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层次 C.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等同的 D.爱国主义要求必须爱社会主义 5、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中华民族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动力是()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6、《周易》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自古以来,自强不息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下列选项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 A.化干戈为玉帛 B.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C.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D.亲仁善邻 7、邓小平曾告诫我们:“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因此,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是) A.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B.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C.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D.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 8、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全民族抗日战争等,这些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B.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D.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9、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 下爱国主义的主题。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救亡图存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第二章教学案

山东技师学院理论课时授课计划 科目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课题课题三:坚定理想信念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课时安排 2 授课教师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为大学生活以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心理准备、知识准备、能力准备。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解决措施案例解析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难点 1.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3.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解决措施案例讨论 教学用具教材多媒体 PPT 教学环节及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及答疑

时间分配时间分配5分钟5分钟5分钟65分钟5分钟5分钟作业布置如何把实现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 课后记 附教学过程

整顿课堂秩序: 1.要求学生集中并靠前坐 2.要求学生把手机放在指定位置,并把手机调为静音或关机 3.要求学生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出入课堂或者在课堂内随意走动 4.要求学生整理教室卫生(在有必要的情况下) 复习旧课: 1.如何理解正确人生观的具体内容 2.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与方法 3.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 课程引入: 你长大想成为什么??? 放羊娃的故事 一天,一位学者来到了一个穷苦的小山村.在山上碰到了 一个放羊娃在放羊.闲扯之余,学者问到放羊娃. 问:你为何放羊? 答:养大了卖钱. 问:卖了钱干什么? 答:盖房子. 问:盖房子干什么? 答:娶媳妇. 问:娶媳妇干什么? 答:生娃. 问:生娃干什么? 答:放羊. 学者无言……前排不许留空位,不能有“四脚朝天”的凳子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思修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一般含义和内容,了解中华民族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明确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与民族精神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与社会主义 4.怎样作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方法:演讲法,表演法,互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课程导入:播放张明敏代表曲目《我的中国心》,请同学发言提问:请说出你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民族精魂。新时期我们仍然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首先我们应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概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国家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包含着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行为三层含义。它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也是一项基本的法律规范。 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但是,由爱发生的悲剧也屡见不鲜。是人们不该爱么?不,问题是很多人不懂得怎样去爱,于是,爱反而造成了伤害。爱的行为应该是理性的。仅仅有一颗爱国之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懂得爱国之理。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祖国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概念,是由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一定区域内的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人类生存的社会共同体。对祖国的热爱应体现为爱故土、爱人民、爱民族文化和爱国家的统一。爱国主义是历史凝结和积淀起来的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祖国,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就是我们脚下这块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发展的辽阔大地。因此,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园”,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建设祖国繁荣昌盛,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对故土家园、祖国山河的热烈、深沉、充满责任的爱,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古语说“民为邦本”。正是各族人们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源远流长、繁荣昌盛。热爱人民,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这种利益高于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爱人民是爱祖国的根本要求,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最新18年版思修教案 第二章 1.2节

教学单元教案 1 2 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 2018-2019 年 1 3 学期

4 5 教学单元教案 6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钙”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0.5 学时)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1、理想的内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1)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通过实践才能实现。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2)实践性。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理想不同于空想。(3)时代性。理想同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理想的时代性,不仅体现为它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1、信念的内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1)信念具有执著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2)信念具有多样性。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1.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知识拓展:钙有什么生理功能?(1)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2)血浆钙作为血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3)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4)是重要的调节物质:①作用于细胞膜,影响膜的通透性;②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③是许多酶的激活剂; ④其他。

思修课第二章参考教案

★参考教案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坚定的爱国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备的思想政治条件。在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把“爱国者”作为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强调“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振奋民族精神,振兴民族大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动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大家都会唱张明敏演唱的那首《我的中国心》,是否还知道肖邦的波兰心?是否看过传记片《一曲难忘》?(例6) 肖邦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年轻时就已经很有名了。当时,波兰正遭受沙俄的侵略和蹂躏,他虽然热爱祖国,想留在国内,但残忍

的现实社会窒息他的艺术才能,所以他接受了师友们的建议,到国外去深造,为祖国争光。在出国的告别晚会上,朋友们送给他一个银瓶,里面装着波兰的泥土,勉励他不忘祖国。后来,由于波兰反动政府不让肖邦回国,他在法国、德国、英国等地颠沛流离了19年。那只装满泥土的银瓶一直伴随着他。1849年,肖邦在巴黎一病不起。临终前,他对妹妹说:“我死后,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但你至少把我的心脏带回去。”肖邦病逝后,朋友们按他的遗嘱,在他的墓穴里撒上了银瓶里的泥土,又把他的心脏带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在肖邦看来,祖国的泥土比金子还珍贵。而肖邦的爱国之心也远胜过金子。 提问:从肖邦的故事中请概括什么是爱国主义? 总结: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体情感、思想和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 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爱国主义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类社会产生了阶级和国家以后才得以形成,并随着民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存在于民族国家从直至消亡之前的整个历史阶段。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爱国主义总是由这一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存在决定,本质上它是一种思想观念的社会意识形态。 其次,爱国主义是一个政治原则。 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总是掌握在一定的统治阶级手中,这就必然要给爱国主义打上统治阶级的印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体现在

思修第二章第一节电子教案

思修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国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0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世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失去祖国母亲的保护,人们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爱国是每个人都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履行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因此,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自己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这种利益高于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最主要的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会彼此隔绝,但对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认同总会把一个民族的心连在一起。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同具体的国家相联系的。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致力于扒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18年版思修教案-第二章-1.2节

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任课教师2018-2019 年1学期 授课题目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授课类型 及时数 □理论课: 2 学时 □实践课:学时 □理实一体化:学时 授课班级执行时间10月日~10月日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为大学生活以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心理准备、知识准备、能力准备。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启发 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辅助。 参 考 资 料 网络资料: 其 他 1、提前15分钟检查多媒体设施、电源、灯光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钙”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0.5 学时)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一)理想的内涵和特征 1、理想的内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1)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通过实践才能实现。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2)实践性。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理想不同于空想。(3)时代性。理想同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理想的时代性,不仅体现为它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二)信念的内涵和特征 1、信念的内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1)信念具有执著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2)信念具有多样性。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1.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2.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3.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4.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1.5 学时) 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知识拓展:钙有什么生理功能?(1)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2)血浆钙作为血浆凝血因子参和凝血过程。(3)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4)是重要的调节物质:①作用于细胞膜,影响膜的通透性;②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 ③是许多酶的激活剂;④其他。 强调:理想是可能实现的追求。 案例讲述技巧:名人和先进典范介绍后,要求学生谈身边的故事。 杨善洲事迹介绍,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二章 教案

山东技师学院理论课时授课计划 科目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课题课题三:坚定理想信念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课时安排 2 授课教师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为大学生活以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心理准备、知识准备、能力准备。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解决措施案例解析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难点 1.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3.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解决措施案例讨论 教学用具教材多媒体 PPT 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及答疑时间分配5分钟5分钟5分钟65分钟5分钟5分钟 作业布置如何把实现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课后记 附教学过程

整顿课堂秩序: 1.要求学生集中并靠前坐 2.要求学生把手机放在指定位置,并把手机调为静音或关机 3.要求学生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出入课堂或者在课堂内随意走动 4.要求学生整理教室卫生(在有必要的情况下) 复习旧课: 1.如何理解正确人生观的具体内容 2.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与方法 3.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课程引入: 你长大想成为什么??? 放羊娃的故事 一天,一位学者来到了一个穷苦的小山村.在山上碰到了 一个放羊娃在放羊.闲扯之余,学者问到放羊娃. 问:你为何放羊? 答:养大了卖钱. 问:卖了钱干什么? 答:盖房子. 问:盖房子干什么? 答:娶媳妇. 问:娶媳妇干什么? 答:生娃. 问:生娃干什么? 答:放羊. 学者无言……前排不许留空位,不能有“四脚朝天”的凳子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教案

山东技师学院理论课时授课计划 附教学过程

整顿课堂秩序:前排不许留 空位,不能 1.要求学生集中并靠前坐 2.要求学生把手机放在指定位置,并把手机调为静音或关机 3.要求学生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出入课堂或者在课堂内随意走动 4.要求学生整理教室卫生(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有“四脚朝天”的凳子 复习旧课: 1.如何理解正确人生观的具体内容 2.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与方法 3.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课程引入: 你长大想成为什么??? 放羊娃的故事 一天,一位学者来到了一个穷苦的小山村.在山上碰到了一个放羊娃在放羊.闲扯之余,学者问到放羊娃. 问:你为何放羊? 答:养大了卖钱. 问:卖了钱干什么? 答:盖房子. 问:盖房子干什么? 答:娶媳妇. 问:娶媳妇干什么? 答:生娃. 问:生娃干什么? 答:放羊. 学者无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托尔斯泰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 “钙”的作用是什么? 内容讲授: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1、理想的内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1)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通过实践才能实现。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2)实践性。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理想不同于空想。(3)时代性。理想同 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理想的时代性,不仅体现为它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1、信念的内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1)信念具有执著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2) 信念具有多样性。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 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