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混合法测固体的比热容

用混合法测固体的比热容
用混合法测固体的比热容

实验八 混合法测定固体比热容

一 实 验 目 的

1、掌握基本的量热方法——混合法。

2、测定金属的比热容。

二 实 验 仪 器

量热器,温度计,物理天平,停表,加热器,小量筒,待测物(金属块)。

量热器如图1所示,C为量热器筒(铜制),T为曲管温度计,P为搅拌器,J为套铜,G为保温用玻璃棉。

加热器如图2所示,待测物由细线吊在其中间的圆筒中,由蒸汽锅发出的蒸汽通过加热器的套筒中给待测物加热。加热厚后将其下侧的活门K打开,就可将物体投入置于其下面的量热器中。为了减少加热器排出的水蒸汽,可将排汽管插入冰和水的盆中,使蒸汽凝结成水。

三 实 验 原 理

温度不同的物体混合之后,热量将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如果在混合过程中和外界没有热交换,最后将达到均匀稳定的平衡温度,在这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所吸收的热量,此称为热平衡原理。本实验即根据热平衡原理用混合法测定固体的比热。

将质量为m、温度为t2的金属块投入量热器的水中。设量热器(包括搅拌器和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热容为q,其中水的质量为

m0,比热容为c0,待测物投入水中之前的水温为t1。在待测物投入水中以后,其混合温度为θ,则在不计量热器与外界的热交换的情况下,将存在下列关系

(1)

图2

即 (2)

量热器的q可以根据其质量和比热容算出。设量热器筒和搅拌器由相同的物质(铜)制成,其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体积为V,则

(3)

为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热容,但V的单位为cm3。也可以用混合法

测量量热器的热容q。即先将量热器中加入水,它和量热器的温度为 ,其次将温度为的温水迅速倒入量热器中,搅拌后的混合温度为,则根据式(1),的

图3

即 (4)

但是用混合法测量热器热容q时,要注意使水的总质量和实际测比热容时水的质量m0大体相等,混合后的温度也应和实测时的混合温度尽量接近才好。

上述讨论是在假定量热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时的结论。实际上只要由温度差异就必然会由热交换存在,因此,必须考虑如何防止或进行修正热散失的影响。热散失的途径主要有三:第一是加热后的物体在投入量热器水中之前散失的热量,这部分热量不易修正,应尽量缩短投放时间。第二是在投下待测物后,在混合过程中量热器由外部吸热和高于室温后向外散失的热量。在本实验中由于测量的是导热良好的金属,从投下物体到达混合温度所需时间较短,可以采用热量出入相互抵消的方法,消除散热的影响。即控制量热器的初温,使低于环境温度,混合后的末温则高于,并使。第三要注意量热器外部不要有水附着(可用干布擦干净),以免由于水的蒸发损失较多的热量。

由于混合过程中量热与环境有热交换,先是吸热,后是放热,至使由温度计读出的初温和混合温度都与无热交换时的初温度和混合温度不同。因此,必须对和进行校正。可用图解法进行,如图3所示。

实验时,从投物前5,6分钟开始测水温,每30s测一次,记下投物的时刻与温度,记下达到室温的时刻作一竖直线MN,过作一水平线,二者

交于O点。然后描出投物前的吸热线AB,与MN交于B点,混合后的放热线CD与MN交于C点。混合过程中的温升线EF,分别与AB、CD交于E和F。因

水温达室温前,量热器一直在吸热,故混合过程的初温应是与B点对应的,此值高于投物时记下的温度。同理,水温高于室温后,量热器向环境散热,故混合后的最高温度是C点对应的温度,此值也高于温度计显

示的最高温度。

在图3中,吸热用面积BOE表示,散热用面积COF表示,当两面积相等时,说明实验过程中,对环境的吸热与放热相消。否则,实验将受环境影响。实验中,力求两面积相等。

此外,要注意温度计本身的系统误差。高温度计在冰点时读数为,

温度计刻度值1℃对应的真实值为a,则温度计读数为时,其真实温度 (5)

每支温度计的和a值都标在仪器卡片上。

四 实 验 内 容

1、将蒸汽锅中加入半锅水,并和加热器连接好之后就开始加热。

2、用物理天平称衡被测金属块的质量m,然后将其吊在加热器当中

的筒中加热,筒中插入的温度计要靠近待测物。

3、按式3或4支确定量热器的热容q。

4、用烧杯盛低于室温的冷水,称得其质量为,将冷水倒入量热器(约为其容积的)后再称得烧杯的质量为,则量热器中水的质量。

开始测水温并记时间,每30s测一次,接连测下去。

5、当加热器中温度计指示值稳定不变后,再过几分钟测出其温度,就可将被测物体投放入量热器中。投放时,将量热器置于加热器的下面,打开量热器上部的投入口和加热器下侧的活门,敏捷地将物体放(不是投)入量热器中。

记下物体放入量热器的时间和温度。

进行搅拌并观察温度计示值,每30s测一次,继续5分钟。

6、按图3绘制图,求出混合前的初温和混合温度。

7、将上述各测定值代入式(2)求出被测物的比热容及其标准偏差。

比热容的单位为。

水的比热容为。量热器(包括搅拌器)是铜制的,其比热容为。

五 注 意 事 项

1、量热器中温度计位置要适中,不要使它靠近放入的高温物体,因为未混合好的局部温度可能很高。

2、的数值不宜于比室温低的过多(控制在2~3℃左右即可),因为温

度过低可能使量热器附近的温度降到露点,致使量热器外侧出现凝结水,而在温度升高后这凝结水蒸发时将散失较多的热量。

3、搅拦时不要过快,以防止有水溅出。

回答问题:如果用混合法测液体的比热,说明实验应如何安排。

附记: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热容可如下求出。已知水银的密度为,比热容为,其1的热容为。而制造温度计的耶那玻璃的密度为,比热容为,其1的热容为,它和水银的很相近,因为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体积不大,其热容在测量中占次要地位,因此可认为它们1的热容是相同的。高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体积为V(),则该部分的热容可取为1.9V(J.℃-1)。V可用盛水的小量筒去测量。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的量热方法——混合法; 2、测定金属的比热容; 3、学习一种修正散热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量热器、温度计( 0C 和 0C 各一支)、物理天平、待测金属粒、冰、停表、加热器、量筒等。 三、实验原理 1、 混合法测比热容 依据热平衡原理,温度不同的物体混合后,热量将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如果在混合过程中和外界无热量交换,最后达到均匀稳定的平衡温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就应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 本实验即根据热平衡原理用混合法测定固体的比热。设量热器(包括搅拌器和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热容为C ,实验时,量热器内先盛以质量为0m ,温度为1t 的冷水,之后,把加热到温度为2t 质量为m 的待测金属块投入量热器中,经过热交换后,水量热器与金属块达到共同的末温θ,依热平衡方程有: ))(()(1002t C c m t mc -+=-θθ (1) 即 ) ())((2100θθ--+=t m t C c m c (2) 量热器的热容C 可以根据其质量和比热容算出。设量热器筒和搅拌器由相同的物质制成,其质量为1m ,比热容为1c ,则

(3) = + C' c m C 1 1 式中C'为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热容。C'的值可由下式求出: C表示C'以J·0C-1为单位时的数值,而式中V为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体积。{}10-?'C J {}3 V表示V以cm3为单位时的数值。 cm 2、系统误差的修正 上述讨论是在假定量热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时的结论。实际上只要有温度差异就必然会有热交换存在,因此实验结果总是存在系统误差,有时甚至很大,以至无法得到正确结果。所以,校正系统误差是量热学实验中很突出的问题。为此可采取如下措施:1)要尽量减少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系统近似孤立体系。此外,量热器不要放在电炉旁和太阳光下,实验也不要在空气流通太快的地方进行。 2)采取补偿措施,就是在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之前,先使量热器与水的初始温度低于室温,但避免在两热器外生成凝结水滴。先估算,使初始温度与室温的温差与混合后末温高出室温的温度大体相等。这样混合前量热器从外界吸热与混合后向外界放热大体相等,极大地降低了系统误差。 3)缩短操作时间,将被测物体从沸水中取出,然后倒入量热器筒中并盖好的整个过程,动作要快而不乱,减少热量的损失。 4)严防有水附着在量热筒外面,以免水蒸发时带走过多的热量。 5)沸点的校正。在实验中,我们是取水的沸点为被测物体加热后的温度,但压强不同,水的沸点也有所不同。为此需用大气压强计测出当时的气压,再由气压与沸点的关系通过查表查出沸点的温度。 采取以上措施后,散热的影响仍难以完全避免。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后,水温达到最高温度前,整个系统还会向外散热。所以理论上的末温是无法得到的。这就需要通过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基本的量热方法——混合法; 2、 测定金属的比热容; 3、 学习一种修正散热的方法。 二、 实验仪器 量热器、温度计(0、00-50、00 0C 与0、0-100、0 0C 各一支)、物理天平、待测金属粒、冰、停表、加热器、量筒等。 三、 实验原理 1、 混合法测比热容 依据热平衡原理,温度不同的物体混合后,热量将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如果在混合过程中与外界无热量交换,最后达到均匀稳定的平衡温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就应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 本实验即根据热平衡原理用混合法测定固体的比热。设量热器(包括搅拌器与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热容为C,实验时,量热器内先盛以质量为0m ,温度为1t 的冷水,之后,把加热到温度为2t 质量为m 的待测金属块投入量热器中,经过热交换后,水量热器与金属块达到共同的末温θ,依热平衡方程有: ))(()(1002t C c m t mc -+=-θθ (1) 即 ) ())((2100θθ--+=t m t C c m c (2) 量热器的热容C 可以根据其质量与比热容算出。设量热器筒与搅拌器由相同的物质制成,其质量为1m ,比热容为1c ,则 C c m C '+=11 (3) 式中C '为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热容。C '的值可由下式求出:

{}{ }3109.1cm C J V C ='-? 式中V 为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体积。{}10-?'C J C 表示C '以J ·0 C -1为单位时的数值,而{}3cm V 表示V 以cm 3为单位时的数值。 2、 系统误差的修正 上述讨论就是在假定量热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时的结论。实际上只要有温度差异就必然会有热交换存在,因此实验结果总就是存在系统误差,有时甚至很大,以至无法得到正确结果。所以,校正系统误差就是量热学实验中很突出的问题。为此可采取如下措施: 1)要尽量减少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系统近似孤立体系。此外,量热器不要放在电炉旁与太阳光下,实验也不要在空气流通太快的地方进行。 2)采取补偿措施,就就是在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之前,先使量热器与水的初始温度低于室温,但避免在两热器外生成凝结水滴。先估算,使初始温度与室温的温差与混合后末温高出室温的温度大体相等。这样混合前量热器从外界吸热与混合后向外界放热大体相等,极大地降低了系统误差。 3)缩短操作时间,将被测物体从沸水中取出,然后倒入量热器筒中并盖好的整个过程,动作要快而不乱,减少热量的损失。 4)严防有水附着在量热筒外面,以免水蒸发时带走过多的热量。 5)沸点的校正。在实验中,我们就是取水的沸点为被测物体加热后的温度,但压强不同,水的沸点也有所不同。为此需用大气压强计测出当时的气压,再由气压与沸点的关系通过查表查出沸点的温度。 采取以上措施后,散热的影响仍难以完全避免。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后,水温达到最高温度前,整个系统还会向外散热。所以理论上的末温就是无法得到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修正:在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前4-5min 就开始测度量热器中水的温度,每隔1min 读一次。当被测物体放入后,温度迅速上升,此时应每隔0、5min 测读一次。直到升温停止后,温度由最高温度均匀下降时,恢复每分钟记一次温度,直到第15min 截止。由实验数据作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t T -曲线,如图1所示。

比热容

比热容 开放分类:物理、概念、定义、热学、特性 1 specific heat capacity 即比热,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字母“c”表示 2 什么叫比热容 比热容的定义为: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 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D和定容比热Cp 两种,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比容不变的条件下,单位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比容不变的条件下,单位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内能。 在中学范围内,简单定义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通常用符号c表示。 在英文中,比热容被称为:Sepcific Heat Capacity. 公式为:Energy=Mass×Specific Heat Capacity×Tempreture change 可简写为:Energy=Mass×SHC×Temp Ch 比热容的单位应为J/(kg·K) 3 单位 比热是一个复合单位,是由质量、温度、热量的单位组合而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常用的单位还有卡/(克·℃)、千卡/(千克·℃)等)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功、热量的单位统一用焦耳,因此比热容的单位应为J/(kg·K)。 4 比热表 (1)比热值的数值后面都用10的3次方来表示 (2)水的比热较大,金属的比热更小一些 (3)c铝>c铁>c钢>c铅(c铝

金属比热容测定

热学实验论文 。混合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 物质比热容的测量属于量热学范围,由于量热实验的误差一般较大,所以要做好量热实验必须仔细分析产生各种误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设法减小误差。 测定固体或液体的比热容,在温度变化不太大时常用混合量热法、冷却法、电流量热器法。本实验用混合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热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用混合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的方法; 2. 学习一种修正系统散热的方法。 二、仪器及用具 量热器,水银温度计,物理天平,待测金属粒,停表,量筒,烧杯及电加热器等。 三、实验原理 1. 用热平衡原理侧比热容 在一个与环境没有热交换的孤立系统中,质量为m 的物体,当它的温度由最初平衡态0θ变化到新的平衡态i θ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 为 )(0θθ-=i mc Q (1) 式中mc 称为该物体的热容,c 称为物体的比热容,单位为J/(kg·K )。 用混合法测定固体比热容的原理是热平衡原理。把不同温度的物体混合在一起时,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如果与外界没有任何热交换,则他们最终达到均匀、稳定的平衡温度,这时称系统达到了热平衡。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1Q 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2Q 相等,即 1Q =2Q (2) 本实验的高温部分由量热器内筒、搅拌器、水银温度计和热水等组成,而处于室温的金属粒为系统的低温部分。设量热器内筒和搅拌器(二者为同种材料制成)的质量为1m ,比热容为1c ;热水质量为2m ,比热容为2c ;水银温度计的质量为3m ,比热容为3c ,它们的共同

温度为1θ。待测金属粒的质量为M ,比热容为c ,温度与室温0θ相同。将适量金属粒倒入量热器内筒中,经过搅拌后,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为2θ。假设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热交换,则根据式(2)可知,实验系统的热平衡方程为 )())((022*******θθθθ-=-++Mc c m c m c m (3) 式中33c m 为温度计的热容,其值用1.92V(J/K)表示,这里的V 表示温度计浸入水中部分的 体积,单位用3cm 。于是,式(3)可写成 )())(92.1(02212211θθθθ-=-++Mc V c m c m 则金属粒的比热容c 为 )() )(92.1(02212211θθθθ--++=M V c m c m c (4) 式中M 、1m 、2m 均可由天平称衡;V 可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测出;1c 、2c 查书后附录二或由实验室给出,0θ为室温。若能知道1θ和2θ的值,便可计算出金属粒的比热容c 。下面通过修正系统散热误差的方法求出1θ和2θ的值。 2. 系统散热误差的修正(面积补偿法) 在热学实验中,系统不可能完全绝热,必然存在着散热现象,因此,必须对系统的散热进行修正。修正散热的方法之一就是对温度进行修正,其方法是通过作图用外推法求出实验系统的高温部分(量热器内筒、热水、搅拌器、水银温度计等)混合前的温度1θ以及混合后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2θ。图2-25所示的是实验系统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中AB 段是未投入金属粒前系统的散热温度变化曲线; B 点对应的时刻为金属粒投入热水中的时刻。B C 段是金属粒投入量热器热水中以后,系统进行热交换过程的散热曲线;C D 段是系统内热交换达到热平衡后的散热温度变化曲线。在BC 段实际上同时进行着两个过程,一是由于系统向空气散热而导致热水温度下降,二是由于金属粒投入后的吸热效应而使热水温度下降。现在就来考虑在有热量损失的情况下,应用面积补偿法,求出由于投入金属粒而使水温降低的实际数值。其具体做法是:在曲线上过对应于室温0θ的点G 作垂直横轴的直线,然后延长AB 到 E ,延长DC 到 F ,使BE G 面积等于GFC 面积,这样在BEGFC 和BGC 这两条图线各自相应的过程中所损失的热量是相等的,因而可将原来的BGC 过程等

实验11电热法测固体的线胀系数

实验11 电热法测固体的线胀系数 当固体温度升高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固体分子间平均距离增大,结果使固体体积发生膨胀;反之当温度降低时,固体体积就会收缩 ,这就是“热胀冷缩”现象。任何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特性,材料的热胀系数就是表示物质的“热胀冷缩”特性的,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在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及机械加工制造等工程技术中,常常需要知道材料的热胀系数,以便在设计或施工中留有余地或充分利用固体的热膨胀性质。 【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金属杆的线膨胀系数的方法; 2.进一步熟悉用光杠杆测定微小伸长量的原理和方法。 【预习检测题】 1.本实验的直接测量量有哪几个?分别用什么仪器,用什么方法测量?间接测量量是什 么?与直接测量量的关系如何? 2.光杠杆利用了什么原理?有什么优点? 3.如何才能在望远镜中迅速找到标尺的像? 【实验原理】 1.固体的线膨胀系数 固体受热引起的长度增加,称为线膨胀,长度变化的大小取决于温度的改变,材料的种类和材料的原长度。 设在温度为t 0℃时金属杆的长度为L 0,当温度升至t ℃时其长度为L ,则金属杆的伸长量ΔL 正比于原长度和温差。即: ΔL=L -L 0=αL 0(t -t 0)=αL 0Δt (5.3.1) 式中α称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的物质线胀系数不同,同一质料的线胀系数因温度不同稍有些改变。对于大多数固体在不太大的温度范围内可以把它看作常数,故常用平均线胀系数为: t L L ??= α (5.3.2) 由⑵式可以看出物体线胀系数α的物理意义是:在数值上等于当温度每升高1℃时,金属杆每单位原长度的伸长量。实验过程中,只要侧出ΔL 、L 0和相应的Δt 值,就可以求得线胀系数α的值。 由于固体的长度变化量ΔL 很小,不易直接测量,在实验时可采用光杠杆法测量金属杆的伸长量ΔL 。 2.光杠杆测量法 由光杠杆测量原理(见杨氏弹性模量实验光杠杆原理图)知:

常见物质比热容查询表及比热容概念名词解释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是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c表示。 混合物的比热容 气体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一、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候 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混合物的比热容气体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一、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候 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 编辑本段定义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 /(kg·K) 或J /(kg·℃),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与摄氏度℃相等),即令1千克的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摄氏度所需的能量。根据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以下公式: c=△E(Q)/m△T △E为吸收的热量,中学的教科书里为Q;m是物体的质量,△T是吸热(放热)后温度所上升(下降)值,初中的教材里把△T写成△t,其实这是很不规范的(我们生活中常用℃作为温度的单位,很少用K,而且△T=△t,因此中学阶段都用△t,但国际上或者更高等的科学领域,还是使用△T)。 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p、定容比热容Cv和饱和状态比 比热容测试仪 热容三种。 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容积(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吸收或放出的内能。 饱和状态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某饱和状态时,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编辑本段单位 比热容的单位是复合单位。

实验五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电热法)

实验五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电热法) 金属是重要的固态物质,本文对固体物质比热容的测量重点介绍了金属比热容的测量,金属比热容是金属物质的重要特性,本文重点介绍电热法测量固体比热容。 【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的量热方法——用量热器测热量法。 2、学习用电热法测固体的比热容。 【实验仪器】 热学综合实验平台、量热器、待测钢球、测温探头 【实验原理】 固体比热容指单位质量的热容量,也是特定粒子电子、原子、分子等结构及其运动特性的宏观表现。测量固体物质比热容对于了解固体物质性质,物质内部结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于测量固体物质比热容的方法有动态法、混合法、冷却法等。 金属是重要的固态物质,本书对固体物质比热容的测量重点介绍了金属比热容的测量,金属比热容是金属物质的重要特性,本实验重点介绍电热法测量固体比热容。 在量热器中加入质量为m 的待测物,并加入质量为0m 的水,如果加在加热器两端的电压为U ,通过电阻的电流为I ,通电时间为t ,则电流作功为: UIt A = (5-1) 如果这些功全部转化为热能,使量热器系统的温度从1T ℃升高至2T ℃,则下式成立 ()()1201100T T c c m c m mc UIt -+++=ω (5-2) c 为待测物的比热容,0c 为水的比热热容,1m 为量热器内筒的质量,1c 为量热器内筒的比热容, 2m 为铜电极和铜搅拌器总质量,2c 为铜比热容。 由(5-2)式得 ()[]m c c m c m T T UIt c //0110012ω----= (5-3) 为了尽可能使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达到最小,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应当直接用手去把握量热筒的任何部分,不应当在阳光直接照射下进行实验。

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p

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p/(kj/kg·K) 名称分子式温度/℃ -40 10 60 110 160 260 360 460 760 1200 氢H214.83 14.29 14.11 14.09 14.18 14.43 14.67 14.84 15.02 16.25 氧O20.9378 0.9169 0.9169 0.9253 0.9420 0.9797 1.013 1.043 1.097 1.147 氮N2 1.089 1.043 1.026 1.026 1.034 1.059 1.089 1.118 1.172 1.252 氨NH3 2.005 2.043 2.114 2.186 2.303 2.508 2.700 2.881 3.329 3.869 一氧化碳CO 1.084 1.043 1.029 1.030 1.038 1.068 1.101 1.130 1.189 1.264 二氧化碳CO20.7997 0.8289 0.8709 0.9043 0.9546 1.030 1.097 1.147 1.243 1.340 二氧化硫SO20.5862 0.6071 0.6322 0.6573 0.6908 0.7411 0.7787 0.8122 0.8541 0.8960 硫化氢H2S 0.9839 0.9797 0.9964 1.013 1.051 1.118 1.176 1.235 1.361 1.524 甲烷CH4 2.077 2.189 2.336 2.466 2.675 3.031 3.383 3.689 4.568 5.355 乙烷C2H6 1.465 1.692 1.913 2.081 2.336 2.721 3.077 3.395 4.153 4.823 丙烷C3H8 1.344 1.603 1.846 2.026 2.290 2.684 3.031 3.337 4.036 4.652 正丁烷C4H10 1.361 1.612 1.846 2.022 2.282 2.663 3.002 3.295 3.965 4.555 正戊烷C5H12 1.352 1.603 1.838 2.009 2.265 2.646 2.977 3.266 3.923 4.492 正已烷C6H14 1.339 1.591 1.825 2.001 2.257 2.633 2.960 3.249 3.889 4.455 正庚烷C7H16 1.336 1.587 1.821 1.993 2.248 2.625 2.952 3.232 3.869 4.425 正辛烷C8H18 1.336 1.583 1.817 1.993 2.244 2.617 2.943 3.224 3.852 4.400 整壬烷C9H20 1.331 1.583 1.817 1.989 2.240 2.613 2.935 3.215 3.839 4.384 正癸烷C10H22 1.331 1.578 1.813 1.985 2.236 2.608 2.931 3.207 3.831 4.371 环戊烷C5H100.7913 1.105 1.800 1.578 1.863 2.273 2.629 2.935 3.630 4.199 甲基环戊烷C6H120.9295 1.231 1.499 1.687 1.964 2.361 2.705 3.002 3.663 4.216 乙基环戊烷C7H140.9504 1.256 1.528 1.721 1.997 2.399 2.738 3.035 3.689 4.442 环己烷C6H120.8499 1.181 1.469 1.679 1.976 2.412 2.784 3.107 3.831 4.371 甲基环己烷C7H140.9797 1.294 1.578 1.679 2.072 2.491 2.851 3.161 3.848 4.371 乙基环己烷C8H16 1.026 1.336 1.612 1.813 2.098 2.512 2.868 3.169 3.839 4.358 乙烯C2H4 1.298 1.495 1.687 1.829 2.043 2.357 2.633 2.872 3.416 3.919 丙稀C3H6 1.256 1.461 1.658 1.805 2.026 2.353 2.642 2.897 3.479 3.998 丁烯-1 C4H8 1.231 1.461 1.679 1.838 2.068 2.412 2.709 2.968 3.546 4.065 戊烯-1 C5H10 1.269 1.499 1.712 1.871 2.106 2.449 2.747 3.006 3.588 4.099 己烯-1 C6H12 1.277 1.507 1.725 1.884 2.123 2.466 2.767 3.031 3.613 4.124 庚烯-1 C7H14 1.281 1.516 1.733 1.897 2.135 2.483 2.784 3.048 3.630 4.141 辛烯-1 C8H16 1.285 1.520 1.742 1.905 2.144 2.491 2.797 3.061 3.643 4.153 环戊烯0.7704 1.038 1.281 1.453 1.699 2.060 2.369 2.642 3.249 3.726

气体摩尔热容的计算

气体摩尔热容的计算

————————————————————————————————作者: ————————————————————————————————日期: ?

22.3 理想气体的热容 一. 一. 气体的摩尔热容 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dT 时,如果它所吸收的热量为dQ ,则系统的热容C定义为 当系统的物质的量为1m ol时,它的热容叫摩尔热容,用C m 表示,单位是。当系统的质量为单位质量时,它的热容叫比热容,用c表示,单位是。 由于热量是和具体过程有关,同一种气体,经历的过程不相同,吸收的热量也不相同,因此相应于不同的过程,其热容有不同的值。常用的有等容摩尔热容和等压摩尔热容。 等容摩尔热容是系统的体积保持不变的过程中的摩尔热容,记作C V , m。 等压摩尔热容是系统的压强保持不变的过程中的摩尔热容,记作C p , m 。 二.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 下面讨论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设1mol 的理想气体,经历一微小的准静态过程后,温度的变化为dT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在这一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对于等容过程,理想气体在此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内能 已知1mol 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由此得 dT dQ C = )/(K mol J ?)/(K kg J ?m V m V dT dQ C ,,??? ??=m p m p dT dQ C ,,??? ??=pdV dU dQ +=dU dQ =RT i U 2=

所以 ?如果理想气体经历的是一等压过程,则 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有 所以 ?比较等容摩尔热容C V , m 与等压摩尔热容C p , m ,不难看出 上式叫做迈耶公式。它的意义是,1mol 理想气体温度升高1K 时,在等压过程中比等容过程中要多吸收8.31J 的热量,为的是转化为膨胀时对外所做的功。 ?等压摩尔热容C p , m 与等容摩尔热容CV , m的比值,用表示,叫做比热比 表22-1 理想气体的以及的理论值 C V ,m /R C p,m /R γ 单原子分子气体 1.5 2.5 1.67 刚性双原子分子气体 2.5 3.5 1.40 振动双原子分子气体 3.5 4.5 1.29 刚性多原子分子气体 3 4 1.33 RdT i dU 2= R i dT dQ C m V m V 2=? ?? ??=,,pdV dU dQ +=RdT i dU 2=RdT pdV =R i dT dQ C m p m p 22+=? ?? ??=,,R C C m V m p +=,,γi i C C m V m p 2+= = ,,γR C R C m p m V /,/,,γ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8-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实验名称: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量热方法及散热修正。 2、用混合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 3、熟练掌握混合法的操作技巧,以减少量热器的散热。 实验仪器: 量热器 电子天平 温度计(0.1℃、50℃和1℃、100℃各一支) 停表 电水壶 小量筒 铝圆柱 实验原理: 根据热平衡原理,用混合法测定铝圆柱的比热。 质量m 、温度2t 的铝圆柱投入量热器的水中,设量热器及搅拌器质量为1m ,(比热容铜 31110.38510c J kg C --=???),水的质量为 0m (比热容取3 1 10 4.18710c J kg C --=???) ,温度计修正热容为1.9V (V 取3cm ),则 200111()( 1.9)()mc t m c m c V t θθ-=++- 即 001112( 1.9)() () m c m c V t c m t θθ++-= - 对1t 、θ须作散热修正,投物前5、6分钟开始测水温(30s 测一次),记下 投物前的时刻与温度,水温达到最高点后继续测5、6分钟,前图为温度——时间曲线。 吸热面积BOE S ;散热面积COF S 。当B O E S =COF S ,实验不受散热影响。应控制水温低于室温2~3度,可先粗测,后细测。 实验内容:

1.用天平分别测出量热器内筒和搅拌器的质量1m 、以及被测物铝圆柱的质量m 。 2.将量热器的内筒注入一定质量的水(适当加一点冰水),要求保证金属块放入后能完全被水浸没。称量出量热器内筒及水的总质量。计算出水的质量0m 。 3. 盖好胶木盖,用搅拌器上下轻轻搅拌,当从温度计上读出量热器及水的温度比室温低3~4度时,开始每隔30〞记录一次温度。 4.将铝块放入电水壶用水煮沸,确切测量出铝块的温度1t (与水温相同)。 5. 当量热器及水的温度比室温低2~3度时将铝属块迅速取出放入量热器的内筒中,盖好胶木盖,用搅拌器上下轻轻搅拌。同时每隔30〞记录一次温度t 。持续5~10分钟。 6.取出温度计处理温度计浸在水中的体积。 7. 绘制τ-t 图,求出混合前的初温1t 和混合温度θ。计算被测物的比热容及其标准不确定度。 实验数据处理 铝圆柱 质量59.73m g = 温度 299.5t =℃ 量热器 质量170.40m g = 比热容 31110.38510c J kg K --=??? 水 质量0204.42m g = 比热容 3110 4.18710c J kg K --=??? 室温 t =_24.75_℃ 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体积 31.9V cm = 初温 t 1=22.21℃ 混合温度 26.52θ=℃ 铝的比热容为:

比热容的定义

比热容的定义为: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是能量Q=cmt c——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不论温度升高还是降低永远取绝对值) 如果温度升高就是吸热温度降低就是放热 每种物体的比热容都不一样,有比热容表. 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空气的比热:常温的话就是25+273=298; 其它温度下就应该是:空气温度T+273=? 解释 比热(0specific heat)是比热容的简称。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或升高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更严格的定义,参见词条比热容。 燃气的比热可以分为定压比热和定容比热。保持燃气的容积不变的吸热(或放热)过程时的比热为定容比热,保持燃气压力不变时的吸热(或放热)过程时的比热为定压比热。 单位 比热的单位是复合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功、热量的单位统一用焦耳,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因此比热容的单位为J/(kg·K)。 常用单位:kJ/(kg·℃)、cal/(kg·℃)、kcal/(kg·℃)等。 比热表: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比热容c 水4.2 酒精2.4 煤油2.1 冰2.1 蓖麻油1.8 砂石0.92 铝0.88 干泥土0.84 铁、钢0.46 铜0.39 汞0.14 铅0.13

对表中数值的解释: (1)比热此表中单位为kJ/(kg·℃); (2)水的比热较大,金属的比热更小一些; (3)c铝>c铁>c钢>c铅(c铅0时为吸热,Q<0时为放热。 (涉及到物态变化时的热量计算不能直接用Q=cmΔt,因为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容变化了。) 应用 ①水的比热较大,对于气候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小一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影响很大,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温度降低少,为此一天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②用热水取暖,冬季供热用的散热器、暖水袋。 ③用水冷却汽车的发动机,发电厂的发电机等。 ④农村在培育秧苗时,为保护秧苗夜间不致受冻,傍晚要往秧田里灌水,夜间秧田里温度不致降的太多,秧苗不致冻坏,早晨再把水放出去,以日照使秧苗温度高一些,有利于生长。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为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意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虽然公式Q =cmΔt可用来计算物质的比热,但不能认为物质的比热与Q 成正比,与m 和Δt成反比.因为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它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大部分物质的比热容不同,但有少部分除外,例如煤油和冰的比热容是相同的。同种物质在同种状态下比热是相

理想气体及其混合物的热力性质

第四章理想气体及其混合物的热力性质 一、判断题 1.不论何种理想气体都可用pV=mRT计算,其中p的单位是Pa;V的单位是m3;m的单位是kg;R的单位是(J/mol?k);T的单位是K。( ) 2.理想气体常数R仅取决于气体的性质,而与气体的状态无关。( ) 3.理想气体只有取定比热容时,才能满足迈耶公式c p-c v=R。( ) 4.对同一种理想气体,其c p>c v。( ) 5.如两种理想气体的质量比热相等,则它们的体积比热也相等。( ) 6.双原子理想气体的绝热指数k=1.4。( ) 7.理想气体的c p和c v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所以两者之差也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 8.?h=c p?T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任何过程;对于实际气体仅适用于定压过程。( ) 9.公式du= c v dT不仅适用于理想气体,也适用于实际气体的定容过程。() 10.理想气体的内能、焓和熵都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11.工质完成某一个过程,热力学能不变,则焓也不变。() 12.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后热力学能、焓一定升高。( ) 13.理想气体的熵增计算式是根据可逆过程推导所得,但适用于任意过程。()14.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定压比热与定容比热之差等于其折合气体常数R。( ) 15.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力一定时某组成气体的含量份额越大,其分压力越大。( ) 16.若无化学反应,理想混合物的体积成分不随其状态而发生变化。( ) 二、选择题 1. 理想气体的比热是( )。 A 常数; B 随气体种类不同而异,但对某种理想气体而言,比热容为常数; C 随气体种类不同而异,但对某种理想气体某中过程而言,比热容为常数; D 随气体种类不同而异,但对某种理想气体某中过程而言,比热容是温度的函常数。 2. 迈耶公式c p-c v=R仅适用于( )。 A 理想气体,定比热; B 任意气体,但要求定比热; C 理想气体,是否定比热不限; D 任意气体。 3. 对于( )的理想气体,其状态方程为pV=mRT。 A 1kg; B m kg; C 1kmol; D n kmol 4. 参数关系式du=c v dT适用于()。 A 理想气体的任何过程; B 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 C 任何气体的可逆过程; D 任何气体的任何过程。 5.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组成气体的()可以确定其所处的状态。 A 分压力与分容积; B 分压力与混合物的温度; C 分容积与混合物的温度; D 任何两个参数。 三、思考题 1.理想气体的假设条件是什么?实际气体能否作为理想气体处理,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理想气体定压比热容

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p/(kJ/kg·K) 名称分子式温度/℃ -40 10 60 110 160 260 360 460 760 1200 氢H 14.83 14.29 14.11 14.09 14.18 14.43 14.67 14.84 15.02 16.25 2 氧O 0.9378 0.9169 0.9169 0.9253 0.9420 0.9797 1.013 1.043 1.097 1.147 2 氮N 1.089 1.043 1.026 1.026 1.034 1.059 1.089 1.118 1.172 1.252 2 氨NH 2.005 2.043 2.114 2.186 2.303 2.508 2.700 2.881 3.329 3.869 3 一氧化碳CO 1.084 1.043 1.029 1.030 1.038 1.068 1.101 1.130 1.189 1.264 二氧化碳CO 0.7997 0.8289 0.8709 0.9043 0.9546 1.030 1.097 1.147 1.243 1.340 2 二氧化硫SO 0.5862 0.6071 0.6322 0.6573 0.6908 0.7411 0.7787 0.8122 0.8541 0.8960 2 硫化氢H S 0.9839 0.9797 0.9964 1.013 1.051 1.118 1.176 1.235 1.361 1.524 2 甲烷CH 2.077 2.189 2.336 2.466 2.675 3.031 3.383 3.689 4.568 5.355 4 乙烷C H6 1.465 1.692 1.913 2.081 2.336 2.721 3.077 3.395 4.153 4.823 2 丙烷C H8 1.344 1.603 1.846 2.026 2.290 2.684 3.031 3.337 4.036 4.652 3 正丁烷C H10 1.361 1.612 1.846 2.022 2.282 2.663 3.002 3.295 3.965 4.555 4 正戊烷C H12 1.352 1.603 1.838 2.009 2.265 2.646 2.977 3.266 3.923 4.492 5 正已烷C H14 1.339 1.591 1.825 2.001 2.257 2.633 2.960 3.249 3.889 4.455 6 正庚烷C H16 1.336 1.587 1.821 1.993 2.248 2.625 2.952 3.232 3.869 4.425 7 正辛烷C H18 1.336 1.583 1.817 1.993 2.244 2.617 2.943 3.224 3.852 4.400 8 整壬烷C H20 1.331 1.583 1.817 1.989 2.240 2.613 2.935 3.215 3.839 4.384 9 正癸烷C H22 1.331 1.578 1.813 1.985 2.236 2.608 2.931 3.207 3.831 4.371 10 环戊烷C H100.7913 1.105 1.800 1.578 1.863 2.273 2.629 2.935 3.630 4.199 5 甲基环戊烷C H120.9295 1.231 1.499 1.687 1.964 2.361 2.705 3.002 3.663 4.216 6

实验六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混合法)

实验六固体比热容的测量(混合法) 固体比热容指单位质量的热容量,也是特定粒子电子、原子、分子等结构及其运动特性的宏观表现。测量固体物质比热容对于了解固体物质性质,物质内部结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于测量固体物质比热容的方法有动态法、混合法、冷却法等。 【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的量热方法——混合法。 2、测固体的比热容。 【实验仪器】 热学综合实验平台、量热器、加热井装置 【实验原理】 金属是重要的固态物质,本书对固体物质比热容的测量重点介绍了金属比热容的测量,金属比热容是金属物质的重要特性,本实验重点介绍混合法测量金属比热容。 温度不同的物体混合后,热量将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如果在混合过程中和外界没有热交换,最后将达到均匀稳定的平衡温度,在这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所吸收的热量,此称为热平衡原理。本实验即根据热平衡原理用混合法测定固体的比热。 将质量为m、温度为T1 的金属块投入量热器的水中。设金属块、水、量热器内筒、搅拌器和温度计的比热分别为c、c0、c1和c2,质量分别为m、m0、m1和m2,待测物投入水中之前的水温为T2 。在待测物投入水中以后,其混合温度为θ,则在不计量热器与外界的热交换的情况下,将存在下列关系: mc (T1 ?θ ) = ( m0c0 + m1c1 + m2c2 ) (θ?T2 ) 即: )-( ) - )( + + ( = 1 1 2 2 2 1 1 θ T m T θ c m c m c m c 上述讨论是在假定量热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时的结论。实际上,只要有温度差异就必然会有热交换存在,因此,必须防止或进行修正热散失的影响。热散失的途径主要有三:第一是加热后的物体在投入量热器水中之前散失的热量,这部分热量不易修正,应尽量缩短投放时间。第二是在投下待测物后,在混合由外部吸热和高于室温后向外散失的热量。在本实验中,由于测量的是导热良好的金属,从投下物体到达混合温度所需时间较短,可以采用热量

理想气体比热、内能、焓和熵

理想气体的比热和热量 为了计算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量和放热量,我们引入了比热容的概念。 一、比热容的定义 比热容与我们前面所讲过的比容、比内能、比焓、比功等参数类似,它是一个比参数,那么它的广延参数就是热容,所以在讲比热容之前我们先看一下热容。 1.热容 热容指的是物体在一定的准静态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1K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符号C 表示。 根据热容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若工质在一定的准静态过程中,温度变化了△T ,过程中热量为Q ,那么这个过程中的比热为: Q C T =? 而物体的比热容是随温度变化的,并不是一个常数,我们上面的表示方法仅仅表示的是工质在这一过程中的平均比热容,若我们精确的表示工质在某一温度处的热容,则: Q C dT δ= 单位为J/K 2.比热容 用符号c 表示,比热容是热容的比参数。比参数是广延参数与质量的比值。 所以比热容的定义为:1kg 物体在一定的准静态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1K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C q c m dT δ== 单位:J/(kgK) 这个比容又叫比质量热容,除了比质量热容外,热容还有两种比参数,分别是容积比热和摩尔比热。 容积比热用符号c ’表示,指的是1Nm 3工质在一定的准静态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1K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为J/( Nm 3K)。 摩尔比热用符号Mc 表示,指的是1mol 工质在一定的准静态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1K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为J/( molK)。

三个比容之间的关系:'Mc M c Vm c =?=? 二、理想气体的比热 热量是过程参数,其数值的大小与所进行的热力过程有关,同样比热也是过程参数,也与工质所进行的热力过程有关,不同热力过程的比热值也是不相同的。在我们工程热力学的研究范围中,最常用到的比热有两种: 一个是定容过程的比热,一个是定压过程的比热。 定容过程:整个热力过程中工质的容积保持不变。比如固定容器中的气体被加热。 定压过程:整个热力过程中工质的压力保持不变。比如气缸活塞系统,活塞上放一质量不变的重物,对工质进行加热的过程。 两个过程的比热分别称为定容比热c v 和定压比热c p 。 1.定容比热c v 1kg 物体在定容过程中温度变化1K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定容过程的特点是:体积变化为0,即dv=0 对于可逆过程:q du pdv du δ=+= ∴v du pdv du c dT dT += = 即v du c dT = 2.定压比热c p 1kg 物体在定压过程中温度变化1K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定压过程的特点是:压力变化为0,即dp=0 对于可逆过程:q dh vdp dh δ=-= ∴p dh vdp dh c dT dT -= = 即p dh c dT = 这两个式子只适用于准静态过程、平衡过程、可逆过程。 对于理想气体来说,c v 、c p 仅是温度的函数,与其他参数无关。 三、c v 与c p 的关系 1.关系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