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处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送审稿)

行业标准《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处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送审稿)
行业标准《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处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送审稿)

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处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讨论稿) 一、任务来源

在工信部【2016】316号《关于印发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文中专栏10绿色发展工程“清洁生产”部分提出了“实施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的要求,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治理技术,在国内及铅锌冶炼行业未出台关于氮氧化物治理相关的工艺技术规范,鉴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日趋严峻,火法冶炼行业尾气治理达标排放指标越来越难控制,严重影响生存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环保排放指标,提升环保形象,参考水泥行业最新氮氧化物控制标准400mg/m3,结合公司实际生产状况,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从2014年11月开始研究,至2015年10月开始应用,并要求持续推广应用改革。

二、工作简况

2.1 立项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大规模铅锌冶炼基本采用成熟稳定的“火法炼铅+湿法炼锌”生产模式,在火法炼铅产生的渣中含有锌、锗等有价金属,利用碳做还原剂通过高温还原挥发来综合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达到综合循环利用资源的目的。但在运用碳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随烟气外排至空气中,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尤其会形成酸雾、酸雨和破坏臭氧层,是大气主要污染源之一。

2016年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三条要求: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粉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或者采取技术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因此,对铅锌冶炼行业冶炼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现在国家及铅锌冶炼行业内尚未出台关于冶炼烟气中氮氧化物治理的相关工艺技术规范,因此,结合国家相关环保政策以及铅锌冶炼烟气尾气治理工艺现状,对铅锌冶炼行业烟气中氮氧化物治理工艺技术进行规范,不仅达到提升企业环保形象的效果,而且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绿色生产、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工信部【2016】316号《关于印发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的通知》文中专栏10绿色发展工程“清洁生产”部分提出了“实施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的要求。在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推进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加强清洁生产审核,组织编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为了遵循国家政策,推动有色冶炼行业更好地实现清洁生产及绿色可持续发展,规范有色冶炼行业烟气氮氧化物治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申报单位简况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7月18日,于2004年4月20日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A股上市公司(a股代码为600497);公司是集探矿、采矿、选矿、冶炼、化工和科研为一体的国家大型企业。是中国百家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之一;云南省第一家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企业。公司于1998年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通过ISO9000:2000版质量体系标准的复审换证,建立了锌、锗质量运行体系,公司产、供、销各个环节质量控制严密,售后服务及时到位。

2.3主要工作过程

2.3.1 任务落实

公司根据绿色发展工程“清洁生产”部分提出的“实施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要求,开展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治理方法研究,已研究7种以上方法带来的优劣,为制定标准积累了比较充足的参考资料。

接到任务后,由分公司总经理,分公司主管成产副总经理、主任工程师、技术部部长、环保部负责人、主要技术人员组成标准编写组,对烟气氮氧化物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类,分出主要共性问题,同时对实施的项目进行整理、统计,为标准编写提供资料,落实责任和时间进度。

2.3.2 标准讨论稿编制

在编写前,充分进行调研,整理参考资料。调研现有国内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治理存在的问题、达到的技术水平等。对收集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整理,按标准编制内容的要求,进行归类,对比,确定编写主要技术指标的内容。

在本标准的起草过程中,对标准内容、技术指标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对脱硝工艺的选择、技术要求、运行管理、实施与监督等要求进行确定,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编制组内部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讨论稿。

2.3.3标准主要工作人员及职责

张云良、张红、徐天京:主要起草人,负责技术规范草案标准的编写及资料收集。

俞兵、马绍斌:负责技术标准内容的审核和指导。

高延粉、曾国礼:负责落实标准起草工作,负责标准起草过程的内外部工作协调,组织标准草案及配套资料报送前的内部审定和报批。

三.编制原则

3.1氮氧化物治理原则

为贯彻执行2016年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三条要求: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粉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或者采取技术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铅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治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a)铅锌冶炼厂应加强冶炼烟气的治理,优化工艺流程、技术装备,将环保

与生产工艺结合,以进一步降低烟气中的污染源。

b)铅锌冶炼厂应优先从源头采取控制措施,杜绝或减少产生污染源的产生,

对于不能进行源头控制的污染源,需在生产过程后段或尾端采取控制措

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c)铅锌冶炼厂应有超前的环保意识,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人才引进等

方面进行突破,以此控制排放指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2氮氧化物的实际减排量统计原则

氮氧化物治理试验中,应对氨水的使用量及治理效果作出评价。查明氨水使用量的大小对生产工艺后段的影响,找出氨水输出量的控制范围;根据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作前后对比,查明氮氧化物的实际减排量。

3.3运行监控维护原则

根据氮氧化物治理工艺运行要求,定期对在线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维护,确保自动控制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四、主要内容

4.1脱硝方法选择

4.1.1应根据铅锌冶炼生产工艺,遵循“短流程”的原则,合理确定氮氧化物治理技术路线;由于目前铅锌冶炼企业氮氧化物治理的实际应用案例较少,以水泥

行业治理氮氧化物的工艺流程作为参考,常规的氮氧化物治理方法有SCR法、混合型SNCR/SCR法、SNCR法、液体吸收法、氧化吸收法、微生物法、活性炭吸附法、电子束法等,选定适合冶金炉生产脱硝工艺的方法。

a)SCR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技术是还原剂(NH3)在催化剂的作

用下,将烟气中NO

X 还原为氮气和水。“选择性”指氨有选择地将NO

X

行还原的反应。催化反应温度在320℃~400℃。此法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大,是目前脱硝效率较高,最为成熟,且应用最广的脱硝技术。

该技术无副产品,脱硝效率能达80~90%以上。

b)混合型SNCR/SCR法:本方法是将选择性催化还原法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法联合起来使用的一种方法,此法前端温度在900~1100℃范围内,后端温度在320~400℃范围内。前段无催化剂,后段加装少量催化剂,主

要由TiO

2,V

2

O

5

,WO

3

组成。脱硝效率可达80%以上。

c)SNCR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本方法是在900~1100℃温度范围内,

无催化剂作用下,通过注入氨、尿素等化学还原剂还原剂可选择性地把

烟气中的NO

X 还原为N

2

和H

2

O,达到去除的目的。在SNCR法中温度的控

制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没有催化剂加速反应,故其操作温度高于SCR法。

为避免NH

3被氧化,温度又不宜过高。目前的趋势是以尿素代替NH

3

还原剂。采用该方法一般可使NO

X

降低50%~60%。

d)液体吸收法:此法是利用氮氧化物中的NO2、N2O5通过液体介质时被溶解

吸收的原理,除去NO

X

废气。此方法设备简单、费用低、效果好,故被化工行业广泛采用。但氮氧化物中NO微溶于水,此法仅能处理氮氧化物含量较低或可溶氮氧化物比例较大的冶炼烟气。

e)氧化吸收法:

氧化吸收法采用强氧化剂(O

3等)将NO

x

氧化,然后用水溶液吸收,

以O

3为例的反应过程为:NO+O

3

=NO

2

+O

2

2NO+O

3

=N

2

O

5

3NO

2+H

2

O=2HNO

3

+NO 4NO

2

+H

2

O+O

2

=4HNO

3

N

2O

5

+H

2

O+2HNO

3

被氧化后的氮氧化物利用吸收剂吸收,除去NO

X

废气。常见吸收剂

有:水、稀HNO

3、NaOH、Ca(OH)

2

、NH

4

OH、Mg(OH)

2

等。氧化吸收法先将

NO部分氧化为NO

2,再用碱液吸收。气相氧化剂有O

2

、O

3

、Cl

2

和ClO

2

等;

液相氧化剂有HNO

3、KMnO

4

、NaClO、H

2

O

2

、KBrO

3

等。

f)微生物法:微生物法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一种新烟气脱硝技术。废气

的生物化净化过程是利用脱氮菌的生命活动来去除废气中的NO

X

。在反硝

化过程中,NO

X

通过反硝化细菌的同化反硝化还原成有机氮化物,成为菌

体的一部分;异化反硝化,最终转化为N

2

g)活性炭吸附法:此法对NO X的吸附过程吸附剂伴有化学反应发生。NO X被

吸附到活性炭表面后,活性炭对NO

X 有还原作用,缺点在于对NO

X

的吸附

容量小且解吸再生麻烦,处理不当又会造成二次污染,故实际应用有困难。

h)电子束法:该法是在烟气中加入氨的情况下,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

能电子束辐照烟气,将烟气中的SO

2和NO

X

转化成硫酸铵和硝酸铵的一种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以上治理方法的对比见表1.

表1 氮氧化物治理方法的对比

4.1.2结合自身生产工艺特点,冶炼周期的不同阶段产生的氮氧化物起伏较大,仅需要间断治理氮氧化物即可达到减排目的,且在已有氨水、温度在700~1100℃的条件下,选择SNCR法进行氮氧化物的治理,达到满足实用、经济、运行稳定的要求。

4.2 SNCR工艺原理

本项目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除NO

X 技术把含有NH

x

基的还原剂氨

水喷入烟化炉烟气温度为800~1100℃的上升烟道区域,使还原剂氨水迅速热分

解成NH

3和其它副产物,随后NH

3

与烟气中的NO

X

进行SNCR反应而生成N

2

,降低

烟气中的NO

X 总量,从而达到脱硫外排尾气NO

X

减排的目标。主要反应方程式如

下:

NH

3·H

2

O→NH

3

+H

2

O

4NH

3+4NO+O

2

→4N

2

+6H

2

O

4NH

3+2NO+2O

2

→3N

2

+6H

2

O

8NH

3+6NO

2

→7N

2

+12H

2

O

氮氧化物治理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氮氧化物治理工艺流程4.3主要工艺设备设施

4.3.1氮氧化物治理工艺中的氨水卸载系统、氨水存储系统、动力系统、分配及喷射模块、辅助系统模块、自动控制系统作为氮氧化物治理设备设施的构成部分。

a)氨水卸载系统

由转运泵、阀组、Y型过滤组件、压力表等组成。氨水输送泵需具有较

小的流量和较高的扬程才能满足工艺需求。

b)氨水存储系统

由30m3不锈钢氨水罐、磁浮子液位变送器、呼吸阀等组成。本项目30m3

氨水存储罐设有氨水回流管道,将输送模块里多余的氨水回流到氨水储

罐中。

c)动力系统

包括CDLF 1.5kw输送泵、压力表、压力变送器、电磁流量计、输送模块

等。

d)分配及喷射模块

包括流量调节分配箱、阀组、喷枪、分配模块、压缩空气管路等。

1)流量调节分配箱:为了调节分配每支喷枪的氨水量及压缩空气量,

确保氨水喷射效果。

2)喷枪:枪体结构采用套筒型设计,不同介质从尾部的接口处连接,

结构设计时考虑与推进装置的结构配合,喷射器各个管道的材料均

选用316L或310S合金钢,提高喷射器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枪体

采用氨水溶液走内侧、压缩空气走外侧的方法进行热防护。

e)自动控制系统

包括集成PLC现场/远程控制柜、控制软件及系统编程、变频器、操作电

脑、中控界面控制程序、组态等。自动控制系统可分现场/远程控制,确

保整个系统可以持续工作。

4.3.2氮氧化物治理工艺流程中的喷枪材质,要充分考虑在炉内高温下的耐热性、抗腐蚀性;同时要控制压缩空气的压力达到满足雾化氨水所需条件,减少液滴状态的氨水对锅炉系统及后段系统的影响。

4.3.3根据生产工艺周期的特点,在氮氧化物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关闭喷枪喷射氨水的行为,在自动检测氮氧化物含量达到某一限值时再开启喷枪喷射氨水装置,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4.3.4氨水储存、输送的相关设备设施均应有必要的防腐、防渗等技术措施,相关的管道、阀门须满足相应的耐腐蚀性要求。

4.3.5在烟气处理后端要充分考虑使用喷枪喷射氨水造成氨逃逸的问题。

4.4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4.4.1系统氧含量控制

合适的氧量也是保证氨水与NO还原反应正常进行的制约因素,随着氧量的

增加NO还原率不断下降。这是因为存在大量的O

2使NH

3

与O

2

的接触机会增多,

从而促进了NH

3氧化反应的进行,烟气中的O

2

在数量级上远大于NO,在还原反应

中微量的氧可以满足反应的需求,因此在铅锌冶炼烟气脱除氮氧化物的过程中控制系统氧含量是提高NO还原率的一个关键参数。氧含量与氮氧化物还原率的关系见图2。

图2 在一定温度下氧含量与氮氧化物还原率的关系图通过调试及总结,控制空气过剩系数在0.8~1.0,总风量控制在22000~25000Nm3/h,给煤量控制在7~10t/h,可以使氮氧化物控制在较低范围内。4.4.2脱硝区温度选择

3)温度过高,还原剂被氧化成氮氧化物,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不减反增;温度

低,反应不充分,造成还原剂流失,对下游设备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新的污

染。多数研究认为700~1000℃是理想的温度选择,见图3所示。

图3 温度区域对氮氧化物脱除的影响

根据图3可知,温度低于850℃氨逃逸增加,温度高于1000℃氮氧化物含量增加,因此选择较有利的温度区域:850~1000℃。为防止氨逃逸,在烟气处理尾端利用现有的氨酸法脱硫系统,完全能达到降低氨逃逸的目的。

4.4.3 喷枪的选择及安装要求

本项目氮氧化物脱硝是在锅炉上升烟道入口处开孔安装氨水喷枪进行氮氧化物治理,如果安装方式不正确或喷枪雾化、故障等因素都会造成喷孔水冷壁腐蚀,引起锅炉水冷壁的泄漏, 被迫停炉。

为保障脱硝效率和锅炉运行安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优化:

1、保证喷枪的雾化效果,喷枪与雾化空气设定联锁,当气源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喷枪自动联锁不再喷入氨水;

2、控制喷枪的安装角度。喷枪安装时需与水冷壁面有一定的夹角, 通过试验及生产应用验证,喷枪安装时斜下方安装与水冷壁形成约30—45度角,见图4;

图4 喷枪安装位置

3、喷枪插及深度控制,保证喷枪不被烧损的条件下增加喷射器伸进烟道的深度,喷枪伸入烟道约150-200mm。

4、喷枪安装。脱硝喷枪安装在烟道时通常是两面安装,安装过程中最好的安装方式是对面喷枪错位安装,间隔100-150mm,这样氨水雾化喷出时不会形成死角,提高脱硝效率,同时也会减少喷枪之间的反作用力,降低喷枪堵塞的机率。

5、系统氨逃逸率控制。氨逃逸过程中与少部份SO

3

气体反应生成硫酸氢铵和硫酸铵。以液体的形式在物体表面凝聚或是液滴的形式分散于烟气中粘附在布袋上造成糊袋,且吸收系统中的水分造成设备腐蚀,所以必须确定氨水的雾化效果。

图5 喷枪雾化效果图

4.4.4脱硝系统对电收尘系统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烟气脱硝装置是将氨水作为还原剂喷入烟气中用于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

(NO

X )。使还原剂与烟气中的NO

X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N

2

)和水(H

2

O),

从而达到脱除氮氧化物的目的。烟气脱硝装置用氨水作为还原剂,该工艺控制不

好会产生氨逃逸,逃逸的NH

3与高温烟气中的硫化物生产NH

4

HSO

4

(硫酸氢铵),

硫酸氢氨在300℃以下就是以液体方式存在,以致使灰尘粘附在电除尘器的极板或极线上,使其与烟气隔离,造成积灰甚至腐蚀,从而影响灰尘荷电,导致电除尘器电流偏低。

控制措施:在电收尘出口设置氮氧化物在线监测,将数据传输至脱硝系统,将喷枪雾化与氨水量进行联锁控制,保证适宜的氨水喷入量,根据硫酸氢氨的存在形式,稳定控制电收尘入口温度在350+30℃,避免电收尘积灰影响收尘效率,同时也避免电收尘设备腐蚀。

4.5检测和控制

4.5.1氮氧化物治理工艺流程利用现有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自动控制。监测仪器的安装符合环境监测的相关管理规定。

4.5.2对氮氧化物治理监测的频次、取样时间等要求,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参照国家有关污染物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4.5.3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治理后的排放指标及推荐限值见表2。

表2 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治理排放指标

4.6运行管理

4.6.1应建立健全脱硝系统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文件等,督促岗位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并如实填写运行记录。

4.6.2脱硝系统的相关岗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相关操作;各作业人员应熟悉岗位的技术要求、工艺参数、技术指标、设备运行要求等,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4.6.3建立并做好日常的运行台账,包括氨水用量、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备份、环境监测部门检测数据收集、系统维护等。

4.7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4.7.1岗位操作人员应熟知氨水、氨气的基本性质及危险性,在氨水储槽及氨水管道区域动火应严格按照危险作业审批制度逐级批准后方可作业。

4.7.2岗位人员应熟悉本岗位工艺设备,懂得工艺原理,能进行工艺操作,能对可能发生的工艺事故及氮氧化物超标的情况进行安全、妥善处理。

4.7.3定置摆放好防护用品、防毒面具、洗眼器、灭火器、消防栓等防护用具,做好定期检查工作,防止失效、损坏、丢失。

4.7.4压力表、液位计的管理(包括检查、检验、使用、维护、保养等)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执行。其中特别注意的是:呼吸阀、压力表和液位计必须保证其使用在有效期范围内。

4.7.5如管道泄漏严重等无法处理,应组织附近可能受影响的人员向上风向避让,并向上级报告,对一些重点设备,如输氨泵、喷枪等,应根据其使用说明书进行使用、维护、维修及保养。

4.7.6检修作业至少两人以上,必须有一人在槽外监护,并保持和内部检修人员交流,了解槽内的情况。

4.7.7进入氨水储槽前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氨气、氧气等手持式气体分析仪,必要时还需背正压呼吸器进入。

4.7.8每班必须定时检查输送泵、氨水输送管道、氨水储罐、喷枪等设备设施,并做好检查、确认记录。

4.8 SNCR法脱硝效果

4.8.1侧吹烟化炉氮氧化物治理效果

2016年在侧吹烟化炉实施氮氧化物治理后,尾气脱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标稳定,达到国家限值要求,指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见图6。

2015年脱硫尾气排放氮氧化物总量为220.78吨,2016年项目实施后氮氧化物总量为131.258吨,2017年氮氧总量化物为103.5吨。

图6 侧吹烟化炉氮氧化物治理效果图

4.8.2富氧顶吹氮氧化物治理效果

2017年在富氧顶吹艾萨炉实施氮氧化物治理后,硫酸尾气氮氧化物排放指标稳定,达到国家限值要求,指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见图7。

2016年硫酸尾气排放氮氧化物总量为84.8吨, 2017年6月项目实施后氮氧化物总量为75.23吨,2018年1-6月氮氧总量化物为31.76吨。

图7 富氧顶吹氮氧化物治理效果图

4.8.3 性能指标

该项目实施以来氮氧化物排放指标得到明显提升,指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见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达到了国内行业领先水平,见表3。

表3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对比单位:mg/m3

氮氧化物国家限值GB16297-1996 实施前(mg/m3)实施后(mg/m3)1

240mg/m3

177 54

2 205 66

3 236 75

4 188 80

5 245 32

6 229 44

7 204 79

8 213 74

五、本标准的技术先进性、创新性

5.1技术创新程度

本项目针对铅锌冶炼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治理研究,首次在有色冶炼行

业提出,利用单位现有条件,具有工艺流程短、投资小、成效显著的优点。本项目成功运用后,每年可实现氮氧化物减排138.54吨。

5.2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

本项目是国内有色行业首次选择使用SNCR方法脱除净化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其脱除效率达60%以上,尾气脱硫排放指标可以稳定控制40~60 mg/m3,见图8。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图8 目前,氮氧化物排放量可以稳定控制40~60 mg/m3

5.3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

本项目在有色冶炼行业烟气中氮氧化物治理属首例,无可借鉴对象;氨水作为还原剂存在氨逃逸现象,对后段收尘系统有影响;非稳态烟气量大、烟气

在0.4%~8.5%之间波动对氮氧化物的治理效果烟子多、成分复杂;高浓度SO

2

有影响;本项目目标需要将氮氧化物从200mg/m3以上降至100mg/m3以内。

5.4技术重现性和成熟度

本项目在本单位已运行三年有余,设备运行稳定,技术可靠,成熟度高。目前已采用本项目治理氮氧化物的案例共四例。

5.5技术创新对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作用

本项目的运用减少了铅锌冶炼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铅锌等有色行业治理、净化处理烟气提供了有力的措施保障及技术方向,具备推广作为清洁生产技术改进方案的条件。

5.6经济、社会效益

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产生的经济效益:2015年氮氧化物排放量:220.78Kg;2016年氮氧化物排放量:131.26Kg;2016年硫酸尾气排放氮氧化物总量为84.8吨;2017年氮氧化物排放量:103.54吨;2017年硫酸尾气氮氧化物总量为75.23吨;2018年1-6月硫酸尾气氮氧化物总量为31.76吨。实施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深度治理后,实现减排氮氧化物138.54Kg,即每年至少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38.54吨。

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产生的社会效益:非稳态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深度治理研究项目的实施后,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环保标准,解除了尾气氮氧化物排放对区域环境的敏感度,降低环保风险。非稳态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深度治理研究成功,实现了铅锌冶炼行业首家治理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创新技术,项目实施后氮氧化物排放指标100mg/m3,实现了环保减排,大力提升了企业环保形象。国内有色行业首次选择使用SNCR方法脱除净化铅锌冶炼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该项目的成功运用,为国内同行业氮氧化物治理提供了技术方向,为企业实现清洁化生产、建设绿色工厂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六、标准水平

6.1本标准是首次制定,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6.2本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7.1本标准是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治理技术规范标准,符合我国铅锌冶炼行业绿色工厂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

7.2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的治理应符合本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及国家和云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九、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不作为强制性标准,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未实现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治理的铅锌冶炼企业,可参照本标准进行氮氧化物治理工艺的改造升级。

十一、标准实施的预期作用和效果

本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在国内铅锌冶炼生产企业及国内外绿色环保企业基础上制定,技术指标先进,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本标准发布后,将规范行业内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治理的技术要求,提高环保指标,给生产企业和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效益。

附图1

行业分类标准

行业分类标准 根据现行统计指标体系的要求,需照国家统计局行业划分标准进行区别归类。 1.农林牧渔业:指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活动、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木材和 竹材的采运、为获得各种畜禽产品而从事的饲养活动、海洋和内陆水域养殖和捕捞活动及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等。含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五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种植、培育、养殖、饲养、捕捞、畜牧等。 2.采矿业: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包括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的运行,在矿址或矿址附近从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所有辅助性工作,以及使原料得以销售所需的准备工作。含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矿采业六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开采、选矿、钻探等。 3.制造业: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包括动力机械制造、手工制作以及产品的批发销售、零售等活动。含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家具、医药橡胶、塑料制造等31个次级行业。只要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

关键词:厂、加工、制造、印刷、修理等。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指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电力、热能、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及污水的净化、处理等活动。含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发电、供电、供热、燃气、自来水、污水处理等。 5.建筑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的安装、装饰,工程准备、施工设备服务等活动。含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四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建筑、施工、架线、安装、装饰、装修等。 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指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管道运输、城市公共交通、装卸搬运,货物仓储、以仓储为主的物流配送,国家邮政局系统提供的邮政服务等活动。含铁路运输等九个次级行业。原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忠,通信业归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余全部归入本行业。 关键词:物流、运输、客运、公路管理、公交、出租车、轮渡、港口、航空、 机场、装卸、搬运、配送、快递、邮政等。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指通过电缆、光缆、无线电波、互联网等传输的通信、信息、电信服务和广播电视传输服务,计算机系统和软件服务等活动。含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三个次级行业。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 《高纯镁挤压棒材》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行业标准《高纯镁挤压棒材》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 项目来源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的工信厅科[2017]40号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文件精神,由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主导制定《高纯镁挤压棒材》行业标准工作,完成年限为2019年,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项目计划号为:2017-0130T-YS。: 2、主要工作过程 2.1编制原则及意义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的科研所、大学及医院组成了创新团队,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生物医用高纯镁挤压棒材和医用外科植入物的研究,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医用外科植入物用可降解高纯镁挤压棒材的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它的问世,填补了国内在骨科内植入材料领域的空白,改变了目前国内骨科内固定物市场主要被进口产品占领的局面,进而实现高纯镁骨科内植入材料进入国际市场。 为保证骨科用高纯镁挤压棒材的生产质量及市场推广,研发和制定骨科用高纯镁挤压棒材行业标准,作为未来技术发展的基础,对生物医用材料的推广和临床应用非常有必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工作分工 本标准由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主导起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巢湖云海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镁安镁业科技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负责起草单位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领域、技术和合作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行业优势: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轻合金材料成型、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广东省生产轻质合金产品的知名企业。具备从模具设计、制造至原材料熔炼、提纯、挤压、压铸成型、精加工、表面处理、检测、包装等完整的生产技术,具有从事轻质合金材料研发的先天优势。 2)合作研究优势: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与研究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合作方式、条件保障和成果转化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2009年,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省科技厅支持下联合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所、大学及医院组织创建了“生物可降解镁及镁合金及相关植入器件创新团队”; 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家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于2011年组织成立了“医用镁合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国内从事可降解镁合金植入器械研发的主流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于当年5月26日在北京签订协议书正式成立。 3)技术优势:近几年来,宜安科技以医用镁合金产业联盟和创新科技研发团队为基础,创建了宜安科技松山湖研究院和生物可降解镁合金及其相关植入器件

标准编制说明

《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省经贸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制定了2009年福建能源地方标准制订计划,由省冶金行管办负责组织《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将标准的起草等任务下达给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责任公司,计划编号为:。 1.2 预期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提出节能减排发展战略,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明确的节能目标。 《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将引导我省铝板、带材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省铝板、带材生产企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我省铝加工业整体技术水平,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1.3 主要工作过程 1.3.1 前期调研 中铝瑞闽公司为了完成省冶金办下达的能耗标准编制任务,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编制过程中所涉及的产品品种、能耗种类、工艺能耗、辅助能耗、各产品工艺流程等方面的进行调查摸底,收集了国家关于能耗限额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铝加工能耗现状和行业标准,制定了调查表收集了省内外其它企业的实际能耗数据,共收集到南平铝等3家书面回复,进行产品能耗的汇总分析、作为各类产品能耗指标分档定级依据,同时对参考标准YS/T694.1《变形铝及铝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第1部分:铸造锭》,YS/T694.2《变形铝及铝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第2部分:板、带材》行业标准的指标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以保证该省级地方能耗标准的先进性、广泛性和实用性。 1.3.2 征求意见稿形成 本标准起草小组结合省冶金行业协会关于分档的意见对本标准讨论稿进行了认真修改,于2009年12月底形成了《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1.3.3 标准初审会 2010年01月29日由省经贸委冶金行管办组织在福州召开《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的初审会,省内4家铝加工企业和标准化研究所、质量监督局、节能监测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参会,通过研讨根据修改意见,达成共识。与会单位和专家如下:林臻毅福建省标准化研究所

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最新版】

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备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省各类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风险管控标准、环境监测规范和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等。 第三条本办法规定了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程序、内容、时限和其他要求。 第四条标准制修订应坚持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满足环境管理工作需要和符合经济发展技术水平的原则。 第二章工作程序和各方职责 第五条标准制修订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编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二)标准制修订项目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立项; (三)向项目承担单位下达立项计划任务; (四)编制开题论证报告并组织开题论证,确定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案; (五)编制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六)对标准草案进行技术审查; (七)公布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公众及生态环境部、有关单位意见,并开展风险评估; (八)汇总处理意见,形成标准送审稿及编制说明; (九)提交厅务会审议; (十)会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标准审查会;

(十一)编制标准报批稿及编制说明,形成项目档案并报批; (十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报生态环境部备案。 (十三)制作和发放标准工作证书; (十四)标准的宣贯、培训。 第六条法规与标准处作为标准工作综合协调和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标准的立项、起草、协调、审核报批、备案、评估等牵头工作,其主要职责为: (一)制定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规定; (二)会同归口业务处室制定标准制修订规划、计划,组织标准立项工作; (三)负责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管理部门工作协调; (四)配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标准送审稿技术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93—9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93—94) 港口机械通用电气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Detecting method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general electric device for port crane 1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港口装卸机械电气设备检测的项目以及检测方法与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港口装卸机械电气设备,进口港口装卸机械电气设备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GB998低压电器试验方法 GB103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试验方法 GB1311直流电动机试验方法 GB1497低压电器基本标准 GB2682电工成套装置中指示灯与按钮的颜色 GB3797电控设备第二部分:装有电子器件的电控设备 GB3811起重机设计规范 GB4720电控设备第一部分:低压电器电控设备 GB4942·1电机外壳防护分级 GB4942·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GB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10233电气传动控制设备基本试验方法 GB11022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J23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起重机电气装置篇 JB4315起重机电控设备 JT2012港口装卸区域照明照度及其检测方法 JT5017港口门座起重机技术条件 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中国船级社 3测量仪器仪表的基本要求 3.1 应采用不低于0.5级精度的测量仪器、仪表(兆欧表、功率因数表及直流电桥不低于1.0级)、 3.2 仪器、仪表的选用应使所测量值在30%~95%仪器、仪表量程范围内. 3.3 测量仪器、仪表须有计量管理机构鉴定的证书,并且在有效使用期内方可使用. 4测量环境条件 4.1 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米.

塔格糖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塔格糖》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D-塔格糖(D-tagatose)属于稀有糖的一种,是一种罕见的天然己酮糖,甜味类似于蔗糖,而热量值只有1.5kcal/g,仅相当于蔗糖热量值的30%;10%(w/w)浓度D-塔格糖甜度为蔗糖的92%,没有后味也不会产生任何不良风味,是FDA批准的5种低能量甜味剂中唯一一个口感、甜度和蔗糖最相似的甜味剂。D-塔格糖具有低热量、降血糖、调节肠道菌群、防龋齿、抗衰老作用、防止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本标准项目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物技术领域,及时制定标准规范非常重要。 2001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正式批准D-塔格糖作为甜味剂用于食品饮料业以及医药制剂中;JECFA第57次会议批准D-塔格糖用于食品添加,推荐ADI值0—80 mg/kg:欧盟也于2005年12月批准D-塔格糖在欧洲上市;目前D-塔格糖在美国已被大量用于健康饮料以及酸奶、果汁等产品中作为白糖的代用品。D-塔格糖产品目前已获得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等食品卫生部门批准使用,在我国仍未获得产业化。本标准国内首次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于2011年组织上报,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2011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4)归口,计划号为2011-2447T-QB,计划名称为《结晶塔格糖》,后调整为《塔格糖》。 2.简要起草过程 2011年10月工信部标准制修订计划下达后,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于2012年3月15日召开了标准启动工作会议,和有关起草单位一同针对制定《结晶塔格糖》行业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并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牵头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山东绿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主起草单位,负责写出标准文本(第一稿)。按照具体工作时间和进度,2012年6月15日,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结晶塔格糖》行业标准第二次起草工作组会议。针对标准文本(第一稿)进行讨论,会后,综合各方意见,整理修改成标准文本(第二稿)。之后,进行了大量样品检验,完成数据汇总分析,为标准方法的确定提供了有力依据,标准名称调整为《塔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管理办法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管 理办法》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交通运输部 2016年7月26日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评价工作,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国境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负责全国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具体负责一级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管辖围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 准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具体负责二、三级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 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分别负责行政许可权限围的长江干线、西江干线省际航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具体负责二、三级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以上部门和单位统称为主管机

关)。 第四条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按领域分为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营运、城市客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收费公路运营六个专业类型和其他类型(未列入前六种类型,但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审批或许可经营)。 道路运输专业类型含道路旅客运输、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道路普通货物运输、道路货物运输站场、汽车租赁、机动车维修和汽车客运站等类别;水路运输专业类型含水路旅客运输、水路普通货物运输、水路危险货物运输等类别;港口营运专业类型含港口客运、港口普通货物营运、港口危险货物营运等类别;城市客运专业类型含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和出租汽车营运等类别;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专业类型含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企业和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等类别;收费公路运营专业类型含高速公路运营、隧道运营和桥梁运营等类别。 第五条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等级,三级为最低等级。水路危险货物运输、水路旅客运输、港口危险货物营运、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高速公路、隧道和桥梁运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级不设三级,二级为最低等级。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标准和评价指南,由交通运输部另行发布。 第六条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工作应坚持“政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 《海绵镉》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海绵镉行业标准起草小组二0一八年六月

一、工作简况 1.立项目的 镉用途很广,镉主要用于钢、铁、铜、黄铜和其他金属的电镀,对碱性物质的防腐蚀能力强,镉可用于制造体积小和电容量大的电池,镉的化合物还大量用于生产颜料和荧光粉,硫化镉、硒化镉、碲化镉用于制造光电池。如镉的化合物曾广泛用于制造(黄色)颜料、塑料稳定剂、(电视映像管)荧光粉、杀虫剂、杀菌剂、油漆等,镉黄为硫化镉与硫酸钡组成,镉具有较大的热中子俘获截面因此含银(80%)铟(15%)镉(5%)的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中子吸收)控制棒,镉氧化电位高,故可用作铁、钢、铜之保护膜,广用于电镀防腐上,镍-镉和银-镉、锂-镉电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等优点,镉作为合金组土元能配成很多合金,如含镉0.5%~1.0%的硬铜合金,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镉(98.65%)镍(1.35%)合金是飞机发动机的轴承材料。同时碲化镉已成为薄膜光伏技术的研发重点。碲化镉太阳电池潜力很大,目前有数百名研究人员在德国、中国、印度、和美国四个研究中心紧张进行GE太阳能技术的开发。 镉在自然界中相当稀少,常伴生于硫化锌铅矿,特别是闪锌矿(ZnS)之中,目前,在自然界中主要成硫镉矿而存在;也有小量存在于锌矿中,所以也是锌矿冶炼时的副产品。镉的主要矿物有硫镉矿(CdS),赋存于锌矿、铅锌矿和铜铅锌矿石中。镉的世界储量估计为900万吨。镉探明自然储量约为180万吨,可开采储量60万吨。中国镉矿查明资源储量394686吨,我国镉矿约占世界镉矿资源总量的23%,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镉矿集中分布在云南省,占我国镉矿查明资源储量的48.2%。主要分布在云南(48.2%)、四川(6.5%)、广东(6.1%)、湖南(5.6%)、广西(5.3%)、甘肃(5%)等省。 湿法炼锌过程中,由于镉对锌电积将产生不良的影响,根据工艺技术要求,在锌电积前必须将镉元素从硫酸锌溶液中分离出来,方能保证生产的稳定运行。目前国内大部分厂家将产出的铜镉渣进行分离后,分别富集于海绵铜和海绵镉中加以回收,所有在湿法炼锌净化工序,是产出海绵镉综合利用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减少了镉冶炼渣对环境的危害,另一方面为镉冶炼提供了原料、节约了镉矿资源的消耗,因此加大、促进湿法炼锌过程中的镉金属的资源综合利用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有利于相关企业的健康发展,而海绵镉的交易是促进湿法炼锌过程中

标准编制说明

《额定电压26/35kV以上电压等级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用半导电缓冲层材料》(征求意见稿)中国标准化协会 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额定电压26/35kV以上电压等级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用半导电缓冲层材料》团体标准是由中国标准化协会批准立项。文件号中国标协【2019】161号。本标准由上海缆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提出,中国标准化协会归口,上海缆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南洋电缆有限公司、杭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东峰电缆有限公司、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上缆藤仓电缆有限公司、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扬州曙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中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联合起草。 1.2编制背景与目标 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问题困扰了高压电缆界近二十年,标准参与单位组建的“高压电缆缓冲层特性联合研究战略合作平台”,经过二年多时间的专心研究、反复试验验证、事故调研和分析研究,对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的成因机理有了充分的了解。虽然JB/T10259《电缆和光缆用阻水带》标准中给出了一些性能项目和指标,但从二十几年的使用情况看,高压电缆出现的缓冲材料发白、烧蚀、电缆击穿等故障现象,与对半导电聚酯纤维缓冲带材料的特性了解不深入有关,特别是在高压电缆结构设计不合理或与其他材料相容性未掌握,以及对缓冲层材料特性或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条件未明确规定有关。仔细分析JB/T10259标准中阻水带的技术指标要求,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 【法规类别】标准化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02.22 【实施日期】2016.02.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 (2016年2月22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和《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特制定本工作程序。 第二条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标准在信息安全工作中的基础性和规范性作用,推动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提升信息安全服务质量,促进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第二章标准立项 第三条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信安标委”)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征集国家信息安全主管部门的意见,编制《信安标委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并于每年第一季度发布。 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法人单位可提出标准项目立项申请。标准项目应由三家以上(含三家)单位联合申请,并明确牵头起草单位。 项目负责人承担在研的国家标准项目数量超过2项的,项目申请单位牵头起草国家标准项目未按时完成的,原则上不得申请新的国家标准项目。 第五条申请单位根据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向秘书处提交《信息安全国家标准项目申请书》、《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指导性技术文件项目建议书》和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草案。如涉及专利,还需提交专利信息披露表和相关证明材料(专利证书复印件/扉页或专利公开通知书复印

交通运输行业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标准规范

GB7258—20×× 代替 GB 7258—2012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afety of power-driven vehicles operating on roads

GB 7258—20×× 目录 前言 ················································································································ VI 引言 ··············································································································· X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3.1机动车POWER-DRIVEN VEHICLE (3) 3.2汽车MOTOR VEHICLE (3) 3.2.1 载客汽车passenger vehicle (3) 3.2.1.1 乘用车passenger car (3) 3.2.1.2 旅居车motor caravan (3) 3.2.1.3 客车bus (3) 3.2.1.3.1 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客车bus without standing passenger area (3) 3.2.1.3.1.1 公路客车interurban bus (3) 3.2.1.3.1.2 旅游客车touring bus (3) 3.2.1.3.1.3 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public bus without standing passenger area (4) 3.2.1.3.1.4 专用客车special bus (4) 3.2.1.3.2 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客车bus with standing passenger area (4) 3.2.1.4 校车school bus (4) 3.2.1.4.1 幼儿校车school bus for infants (4) 3.2.1.4.2 小学生校车school bus for primary student (4) 3.2.1.4.3 中小学生校车school bus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 (4) 3.2.1.4.4 专用校车special school bus (4) 3.2.2 载货汽车goods vehicle (4) 3.2.2.1 半挂牵引车semi-trailer towing vehicle (4) 3.2.2.2 低速汽车low-speed vehicle (4) 3.2.2.2.1 三轮汽车tri-wheel vehicle (4) 3.2.2.2.2 低速货车low-speed goods vehicle (5) 3.2.3 专项作业车special motor vehicle (5) 3.2.4 气体燃料汽车gaseous fuel vehicle (5) 3.2.5 两用燃料汽车bi-fuel vehicle (5) 3.2.6 双燃料汽车dual-fuel vehicle (5) 3.2.7 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5) 3.2.8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5) 3.2.9 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5) 3.2.10 教练车training vehicle (5) 3.2.11 残疾人专用汽车vehicle for handicapped driving (5) 3.3挂车TRAILER (5) 3.3.1 牵引杆挂车draw-bar trailer (6) I

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内容和要求

《遗体收殓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 行业标准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编写组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遗体收殓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为落实民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关于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民发〔2015〕238号),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度民政标准立项的通知》(民办函〔2017〕56号)要求,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吉林省师道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了承担《遗体收殓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立项建议稿的编制工作。 根据《关于印发<2017年民政部标准立项计划>的通知》(民人科字〔2017〕2号),经专家会议评审并报部领导同意,民政行业标准《遗体收殓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予以立项。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现已编制完成《遗体收敛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二、行业标准编制原则及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一)目的意义 在我国每年死亡900多万人口中,有许多是死于各类感染性疾病。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受结核菌感染者约有5.5亿人,现有肺结核病人约45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150万,每年至少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此外,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截至2016年9月,我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4万例。这些感染者将在未来十年中陆续死亡,并由殡葬行业处理遗体。数量众多的遗体是大量致病菌的栖息地,是殡仪场所的重要污染源。 国外有大量研究表明,殡仪职工尤其是防腐整容工在日常的殡仪服务中不可避免的暴露于多种微生物污染原的感染风险中。目前报导的对殡仪职工有潜在危害的病原体有:结核分枝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以及嗜肺军团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等。据报道,遗体所释放的生物性污染源已经对殡仪职工造成很大的伤害。根据Morgan 等对美国2000多名殡仪人员

2.行业分类标准

行业分类标准 一.行业分类的主要依据 (一)以管理为目的的行业分类 为了对产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如三次产业分类法、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我国的国民经济产业分类法等。这些分类方法一般是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分类对象是国民经济活动总体,分类体系中包括一些非经营性行业,分类原则是按照产品的统一性,根据产业的技术特点来进行分类的。 (二)以投资为目的的行业分类 自从股票市场诞生并获得迅速发展以后,股票投资便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需求,编制股价指数和进行行业分类就成为了必然的需要。从证券投资的角度来说,一般的投资者只关心他们定的证券投资能否保值增值,因此证券市场的产业分类要重点反应产业的盈利前景,分类后各行业收益差别显著,对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具有意义。 二.国内外主要行业分类标准 (一)国外主要行业分类标准 1. MSCI和S&P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GICS) 1999年8月2日,MSCI和标准普尔联合发布了新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该标准10个经济部门(Economic Sector),23个行业(Industry Group),59个行业(Industry),122个子行业(Sub-Industry)构成,共分为4个级别。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公司,根据GICS和公司的主要商业活动,都可以把它归于一个确定的子行业,以及相应的经济部门、行业组和行业,在每一个级别上,一个公司只能属于一个类别。 MSCI和标准普尔指出,GICS对公司进行分类的依据主要是销售收入,其次为利润和市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全球范围内金融从业者的投资研究和资产管理工作。

标准编制说明应包括哪些内容

国家标准《竹席》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承担)的工作、主要工作过程)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下达2015年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文件,《竹席》(项目编号:20153839-T-432)列为国家标准制定计划。本标准由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3)归口。 2、标准制修订的意义 竹席是我国主要的传统竹制品之一,也是居民度夏之必备产品。我国的竹席产品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产业规模约100亿。其中浙江省是竹席生产和消费大省,产销量约占国内的65%以上,产值达50亿元以上。为促进竹席行业整体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升,正确引导百姓消费,需要对竹席产品的现行标准进行全面的整合梳理,制订适用于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标准。 目前针对竹席的标准有LY/T 1843-2009《竹席》,该标准经多年执行以来,也存在不足或问题,主要是:竹条韧性、含水率指标不能满足现有竹席生产工艺的要求;胶合强度的检测方法、甲醛释放量的指标以及检测方法、染色牢度问题等均亟需完善。而GB/T 23114-2008《竹编制品》与实际竹席产品的生产工艺存在一定的脱节,特别是甲醛的检测方法极不合理,其参照纺织品检测甲醛含量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难以科学评价竹席的安全性能。因此,制订适用现阶段竹席产品的质量标准,有利于统一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明确检验规则和判定原则,为进一步提升和规范竹席产品的生产质量控制,统一产品的质量检验依据、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等,可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3、起草小组(协作单位)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林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杭州)、浙江省竹产业协会、安吉县竹产业协会等。 起草小组成员由方崇荣、翁甫金、徐漫平、杨伟明、张宏亮、张建、董敦义。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

附件4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2019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7) 第二章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和各方主要责任 (38) 第三章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45) 第四章成立标准编制组和开题论证 (50) 第五章编制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 (51) 第六章编制送审稿和技术审查 (54) 第七章编制报批稿和报批 (55) 第八章标准的行政审查和批准、发布 (56) 第九章标准归档、工作证书发放 (57) 第十章标准的宣传、培训和解释 (58) 第十一章附则 (59)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目的】为加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术语定义】本办法所称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是指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的国家环境质量类标准(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洋环境质量标准、声与振动环境质量标准、核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以下简称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类标准(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以下简称排放标准)、环境监测规范类标准(包括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环境监测仪器及系统技术要求、环境标准样品等)、环境基础类标准和环境管理规范类标准。 第三条【规定内容一】本办法规定了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2018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技术、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救助与打捞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等专业,培养掌握交通运输规划、运营与安全保障等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某个专门方向较深人的知识与技能,能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建设、安全高效运行、经营与管理、应急救援与指挥等相关工作的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交通运输类专业是一个系统理论和实践并重且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一系列前沿交叉学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这种交叉与融合的趋势逐渐淡化了各传统专业学科间的界限,促使交通运输类专业越来越多地站在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层面形成系统连贯的学科思维。 交通运输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在整个社会机制中起着纽带作用,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是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是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同时在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基本方式。 交通运输类专业主干学科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其二级学科包括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相关学科还包括数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法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与交通运输类专业相关的本科专业包括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包装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安全工程、交通管理工程、交通管理、海事管理等。 交通运输类专业特点之一是其系统复杂性,且涉及众多交叉学科;特点之二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本专业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因办学历史和特色优势,基本上是按某一运输方式或专业方向培养交通运输类专门人才。 2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交通运输类(0818)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交通运输(081801) 交通工程(081802) 航海技术(081803K) 轮机工程(081804K) 飞行技术(081805K)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081806T) 救助与打捞工程(081807T)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081808TK)

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04)标准编制说明 《电力建设施工及质量验收评价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 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组织有关单位编制行业标准《电力建设施工及质量验收评价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规程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部分。 2、工作简要过程: 1)xx年10月13-14日《规程》编写启动会,会议确定了《规程》编写的组长单位、副组长单位和参编单位,确定《规程》编写大纲主要内容和编写单

位起草分工,编制计划时间安排 2)xx年11月21日会议组织对《规程》的编制大纲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中电联标准化中心火电处杜红纲处长参加了本标准编制大纲的讨论审查。会议进一步明确《规程》编写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在大纲讨论同时提出各章节编制时需注意事项,要求各单位在修改各自章节之前,要进行一定程度收资和调研。 3)《规程》编写、收资、讨论阶段:进行一定程度收资和调研,组织第三次至第七次专题会对各章节修改、新增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4)2016年11月28日——2016年12月2日《规程》征求意见稿统 稿审查会,本次会议对本《规程》、《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工程和第9部分水工结构工程三项规范征求意见稿统稿审查会,三项标准编制全体与会人员对三个规范通用性和协调性进行了共同讨论,并提出了各标准修改要求。

4)2016年3月9日——2016年3月10日《规程》征求意见初稿定稿会5)2016年4月30日——2016年7月25日《规程》征求意见 6)2016年8月1日——2016年8月3日《规程》送审稿初稿审查会7)2016年8月29日——2016年8月30日《规程》标准强制性条文审查会 8)2016年9月17日——2016年9月19日《规程》审查会 3、主要参编单位: 主编单位: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 浙江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 参编单位:天津电力建设公司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德胜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西省电力建设四公司 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公司 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楼海英、倪斌、叶柏

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

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 (2003年7月10日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总则 1.1本工作程序规定了标准制修订工作各个阶段的工作流程、方法。 本工作程序适用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开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的制修订工作。 1.2 标准制修订工作包括标准的立项、起草、征求意见、送审、报批、复审、直至标准废止等阶段(注:具体流程图见附件1、标准制定工作各阶段文件名称及代码见附件2)。 1.3 制修订标准要严格遵循三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三审制度。 1.4 对等同、修改采用国际标准、修订现行标准及对现有行标转化为国标的项目,可采用快速程序。 1.5 各技术工作委员会/工作组具体组织会员单位开展通信标准的研究,负责标准制修订各阶段的技术工作。秘书处负责对标准制修订各阶段的管理工作。 秘书处指派工作人员(秘书)对口技术工作委员会,协助主席工作。 2 立项 本阶段为标准项目建议的提出到标准化主管部门下达制修订标准项目计划阶段。 2.1 协会各会员及观察员根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及通信业务的需要,均可提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制修订项目的建议。 2.2凡向协会提出项目建议的会员及观察员,均应填写“制修订通信技术标准项目建议书”(见附件3,以下简称“标准项目建议书”),并将“标准项目建议书”送交秘书处。 2.3 秘书处收到“标准项目建议书”后,对其进行登记编号,并转送技术工作委员会,同时根据项目建议所涉及的领域提供相应的标准化信息,供技术工作委员会审议项目建议时参考。 2.4 技术工作委员会对项目建议组织审议,并在技术工作委员会全会通过。然后将审议结果填入“标准项目建议书”,对同意的项目建议确定牵头单位和起草

交通行业标准

交通行业标准 《营运客车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二○○九年二月

一、任务来源 根据交通部交科教发“交科教发[2007]397号”文《关于下达2007年交通标准化计划的通知》,制订交通行业标准“营运客车轮胎保险装置技术要求”(标准名称现改为“营运客车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技术要求”),标准制订工作由佛山市南海区骏达经济实业有限公司、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中通客车、厦门金龙客车等单位承担。项目编号为JT2007-05。 二、标准制订的目的、意义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5亿辆,全国汽车驾驶人超过1亿人。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4.54万公里。据公安部统计:近几年每年年道路交通事故夺去八、九万人生命。我国仍然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交通事故中因驾驶员超速行驶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全年事故总数的43.2%。而在高速公路上因汽车爆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原因的30-40%以上(据统计数字,在广州至深圳的高速公路上因爆胎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该路段事故总数的43%)。当车辆行驶至160km/h发生爆胎,发生车毁人亡事故机率几符是接近100%。因此,如何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避免因汽车轮胎爆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特别是防范由此引发的大客车群死群伤事故),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 针对保证汽车轮胎爆胎后能够保证车辆正常行驶一定的距离,先

后有各式相关的产品问世。主要包括:一是通过轮胎自身设有的密封层以及轮胎内部装有的可以流动的软体胶对轮胎的刺孔进行封补,阻止轮胎充气内压下降,从而可维持车辆正常行驶状态;还有就是通过轮胎自身或特殊的轮辋或者在轮辋上增加各种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应支承包证轮胎在爆胎或者轮胎没气状态下的行驶一定的距离,保证车辆能够在轮胎爆胎后停放到安全地带,从而保证人员的安全。由于各类产品功能各异,其能保障爆胎时车辆行驶安全的效能相差甚远,还有的产品是鱼目混珠、良莨不齐,所以通过制定标准来规范该类产品的性能,保证安装的轮胎保险装置能够真正的起到保护车上成员安全的作用。 具体产品实例:该装置选用特种材料,注成圆形的内环和两个半圆形的外环。采用连接机构把外环连接成圆环,使内、外环方便地安装在无内胎轮胎的轮辋上。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该轮胎与一般轮胎无异,一旦轮胎瘪气或爆胎,该装置的外环外表面与轮胎内表面发生接触,替代了紧箍在轮辋上的胎圈内侧与轮胎内表面的直接接触,大大降低了轮胎和轮辋相互牵扯的阻力,使轮辋所受的阻力限制在驾驶员的可控制力之内。同时,由于保险装置的作用,轮胎爆胎前后的静半径变化量小,使得爆胎处的车身下沉量小。由于保险装置的内、外环相对可以转动,轮胎在轮辋的牵动下,外环可绕内环转动,使胎面能随轮辋的转速需要,不断往后滑移,使得车轮的滚动阻力变化较小,增强了行驶的可操作性。(示意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