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食品污染

第五章     食品污染
第五章     食品污染

第五章食品污染

第一节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第二节食品的化学性污染

第五章食品污染(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食品污染、食物链、生物浓集作用的基本概念。〔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食品污染、污染物、食物链、生物浓集作用、食品微生物的概念及种类;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及其性质和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包括食品污染、污染物、食物链、生物浓集作用基本概念。〔教学内容〕

WHO对食品卫生的定义是“从食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的消费之间,无论在任何步骤,都能确信食品处于安全、完整及美好的状态。”

食品污染即指有毒有害物质混入食品的过程。当环境污染时,可造成食物链的污染并可经生物作用加大污染程度。

在自然界,一种生物相继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并提供简单到复杂的食物能量转移所构成的生物序列称为食物链。

环境中的污染物经过食物链,从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转移,每转移一种生物,污染物浓度明显升高的现象,称为生物浓集作用。

各种污染物,按其性质可分为三大类,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物。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是指由微生物、寄生虫、媒介昆虫等引起的食品污染。其中以微生物的污染最为常见,尤其在餐饮行业是引起食物直接污染、变质腐败、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最主要的污染物。

造成食品污染的化学性污染物来源复杂,种类也多,主要有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农药、有害金属、多环芳族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二恶英;从工具、容器、包装材料等溶入食品中的有害的材质、单体及助剂等等污染物物质;食品加工贮存中产生的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的污染。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于放射性物质在生产及生活中应用与排放的污染。

第一节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菌形态、结构;其它常见霉菌及毒素(镰刀菌毒素、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等)对食品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食品细菌的污染耒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真菌、霉菌(黄曲霉菌及其毒素)及霉菌毒素概念、分类、污染来源、环境因素对其生长繁殖产毒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理解影响食品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食品中可能出现的霉菌毒素的污染食品;食品腐败霉变与其所含营养素的关系;其它常见的生物性污染物(病毒、肠道寄生虫)。了解细菌形态、结构;其它常见霉菌及毒素(镰刀菌毒素、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等)对食品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包括细菌的污染耒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真菌、霉菌(黄曲霉菌及其毒素)及霉菌毒素概念、分类、污染来源、环境因素对其生长繁殖产毒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一、微生物概述

(一)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1、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及分类

微生物并非是生物学分类上的名称,而是指自然界中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一般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放线菌、病毒、支原体、螺旋体等。

微生物按其细胞结构可分为三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属此类。

2、微生物的特点

①体形微小;②结构简单;③生长繁殖快;④容易引起变异;⑤数量多,分布广。(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可出现四个不同阶段:

(1)缓慢生长期:在此期间菌体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但不分裂,菌数不增多,一般是适应环境和为繁殖作准备。

(2)对数生长期:在此期间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在生长曲线图上菌数的对数呈直线上升,增长极快达到顶峰状态。

(3)稳定期:对数期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渐趋下降,其死亡数逐步上升,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并趋于平衡。

(4)衰亡期:这时能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已显著减少,速度也逐渐缓慢,菌体死亡急剧增加,大大超过繁殖速度,并出现菌体变形、自溶等现象。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微生物大多数对人类是有益的,甚至是必需的。但是,有部分微生物对人类产生有害作用。

二、食品的细菌污染及危害

(一)细菌形态、结构

1、细菌的形态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原核细胞型低等生物。根据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通常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单位。常见球菌的直径为0.5-1μm,杆菌为0.5-1×1- 5μm.

2、细菌的结构

细菌由基本结构构成,有的细菌在生长繁殖中具有特殊的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各种细菌细胞所共有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质组成。

细菌除上述基本结构外,某些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的构造。如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二)食品的细菌污染

在食品卫生学中,把食品上常见的细菌叫食品细菌。食品的细菌性污染及其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食品卫生中影响食品卫生质量最主要因素。

食品中的细菌根据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的大小可分为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三大类。

1、食品中细菌污染的来源

(1)原料污染;

(2)产、贮、运、销过程中污染;

(3)从业人员污染;

(4)烹调加工过程污染;

2、影响食品卫生质量常见的食品细菌

食品细菌中的多数非致病菌是腐败菌,是影响食品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常见的食品细菌见表5一1。

三、真菌污染及危害

(一)真菌、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概念

真菌是一大类不分根、茎叶和不含叶绿素为特征的,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一类低等生物。真菌是微生物中的高级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其形态和构造比细菌复杂,有的为单细胞,有的为多细胞。

霉菌并不是生物分类名称,而是真菌中的一部分丝状真菌的通称。凡是生长在食物或营养基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菌丝的真菌统称为霉菌。霉菌的基本结构有菌丝和孢子。

霉菌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糖、少量的氮和无机盐,故易在粮食、水果和各种食品上生长,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使其改变了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降低甚至完全失去食用价值,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霉菌可产生毒素,引起毒素中毒,表现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我国的食品中尤其是赤霉病麦中毒与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在一些地区较严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二)霉菌发育和产毒条件

(1)水分和湿度;

(2)温度;

(3)基质;

此外通风条件好对霉菌产生毒素的影响较大,如能较好地控制水分、温度、湿度、并有良好的通风可大幅度地降低产毒的机会,减少危害。

(三)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

1、黄曲霉毒素化学结构与特性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20多种,包括B1、B2、G1、G2、M1、M2及毒醇等。其基本结构相似,由一个二呋喃环和双香豆素构成。其结构与毒性有一定关系。在天然污染的食物中以AFB1最多见,故在食品监测中以AFB1作为污染指标。

黄曲霉毒素耐热,100℃、20小时也不能将其全部破坏,在280℃时发生裂解。所以一般的烹调加热很难破坏黄曲霉毒素。但在碱性条件下可被破坏而失去毒性。黄曲霉毒素易溶于氯仿和甲醇,而不溶于水。在长波紫外光下产生荧光,可作为鉴别依据。

2、对食品的污染

黄曲霉是分布最广的霉菌之一。

3、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急慢性毒性;

(2)致癌性。

4、预防措施

(1)防霉;

(2)去毒;

(3)限制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

四、食品的腐败变质及食品卫生质量指标

(一)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的腐败变质一般是指食品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状的各种变化,降低或丧失食用价值过程。

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

(1)微生物的作用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2)食品在发生腐败变质过程中,其本身的组成和性质起着决定的作用

食品中的水分是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食品中的水分以结合水和游离水二种状态存在。结合水构成食品组织本身,是细胞所有生理过程必须的。微生物能利用的是游离水,用水分活性(aw)表示:

p

aw=—

p0

(aw:水分活度,p:食品水分产生的蒸气压,p0:纯水蒸气压) 意义:纯水的aw为1.0,相对湿度100%。没有水的食品的aw为0,故aw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当食品中aw值越小时,微生物能利用的水越少,食品越不易腐败。各种微生物对水要求不同,细菌对水要求最高,大部分aw为0.94以上;酵母菌aw为0.94~0.88;

霉菌能在较低的aw范围内生长,当aw低于0.65生长也受到抑制。

(3)外环境因素对食品腐败变质的影响

总之,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多数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条件有关。食品一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在适合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下,就能促进食物的腐败变质。

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

食品腐败变质实质上是食品中的蛋白质、碳水化物、脂肪等的分解过程,其程度常因食品种类、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其它条件的影响而异。

蛋白质:富含蛋白质的肉、鱼、禽、蛋等食品其所含的蛋白质受腐败菌作用分解,产生酮酸、羧酸、胺类、粪臭素和吲哚,腐败的特征是恶臭。组胺、吲哚、酚类、硫化氢、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等均为碱性含氮物质具有挥发性,因此,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可作为其鉴定的化学指标之一。挥发性盐基氮是指食品水浸液中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汽一起蒸馏出的总氮量,用作鉴定鱼、肉的鲜度及腐败的指标。TVBN≤15mg/100mg为一级鲜度;≤25mg或35mg /100mg为二级鲜度。

碳水化物:在细菌、酵母和霉菌产生的相应酶作用下发酵或酵解,生成各种碳水化物的低级分解产物醇、醛、酮、羧酸、CO2及水,食品腐败则以酸度升高、产气、醇类气味为特征。测定酸度作为此类食物腐败变质的指标。

脂类:食用油脂与食品中脂肪酸败程度,与微生物污染程度、脂肪的饱和程度、紫外线、氧气、水分、天然抗氧化物、某些金属离子及微生物和食品中的解脂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能分解脂肪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其次是细菌和酵母。脂肪及油脂酸败形成酸、酮、醛、酯类物质并产生刺激性气味,即哈喇味;肉、鱼类食品变黄,出现酸、苦味;肉类的超期氧化、鱼类的“油烧”现象等都是油脂酸败鉴定中较为实用的指针。

3、腐败变质食品卫生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①腐败变质食品产生刺激性气味、异常颜色、酸臭味及组织溃烂等食用者难以接受的感官性质恶化;

②食品营养成分的分解破坏,大大降低营养价值;

③微生物污染严重,致病菌及微生物毒素存在机会较大,引起食物中毒等食源性危害的可能性高。

4、防止食物腐败变质的措施

(1)低温保藏

冷藏是预冷后的食品在高于冰点(0℃)中进行贮藏的方法。一般温度为-2℃~15℃,常用温度为4℃~8℃,贮藏期一般为几天至数周。食品冷冻是采用食品冻结后,在保持冻结状态的温度下贮藏的方法。常用温度为-12℃~-23℃,以-18℃最适用。可数月或数年贮藏食品。

严格执行“急速冻结,缓慢化冻”的原则。

(2)高温保藏

高温保藏是将食品经高温处理,杀灭食品中微生物,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方法。若食品经高温后,结合密封、真空和低温等方法则可长期保藏食品。

(3)脱水与干燥保藏

脱水保藏是将食品中的水分降低到了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水分含量以下的一种保藏食品的方法。如对细菌应降至10%以下,酵母菌为20%以下,霉菌为13~16%以下,一般微生物均不易生长。干燥保藏是将食品中水分利用热能的传导或对流等方式去湿以保藏食品的方法。

(4)食品腌渍与烟熏保藏

(5)提高氢离子浓度保藏法

(6)食品辐照保藏

(二)食品的卫生质量检验及指标

1、感官检验

(1)视觉检验:以肉眼观察,食品包装是否完整无损,标签商标是否与内容相符。一般食品,带有其特有的颜色、光泽和透明度。食品的腐败变质时,其颜色、光泽、形态和透明度也发生着相应变化。通过观察食品表面有无霉斑、虫蛀、异物等来判断食品的新鲜程度和成熟程度。

(2)嗅觉检验:以嗅觉检验食品的气味。常用于肉、鱼及海产食品的检验。

(3)触觉检验:主要通过手的触、摸、捏、搓等动作,对食品的轻重、软硬、脆韧、弹性、粘稠、滑腻等性质的描述,检查食品的组织状态、新鲜程度、有无吸潮硬结或龟裂崩解现象。

(4)味觉检验:通常在视、嗅觉检验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品评食物应有的滋味。

2、理化检验

理化检验是指对食品的理化性质及化学性污染物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一般要求在实验室借助各种分析仪器、试剂等对食品的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进行分析检验,并与国家有关食品质量标准比较,以此确定其营养卫生质量。

3、微生物检验

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学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菌落总数;二是大肠菌群。

(1)、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如培养基及其рH值、培养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生长长繁殖形成的细菌菌落总数。

(2)大肠菌群:我国以100g或100ml食品中大肠菌群的可能数表示,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MPN是表示样品中活菌密度的估测。大肠菌群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大小。

五、其它生物性污染物

(一)病毒污染

存在于食品中的病毒称为食品病毒。人类的传染病中约80%由病毒引起,相当部分是经过食物传播的。有研究表明,无论哪种食品上残存的病毒,一旦遇到相应的寄生宿主,病毒到达寄主体内即可呈爆发性地繁殖,引起相应的病毒病。

(二)寄生虫污染

1、寄生虫概念

一些低等生物长久或暂时地依附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取得营养,而且给被寄生

的生物带来损害的这种生活方式,称为寄生生活。寄生于其它生物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低等生物,称为寄生虫。被寄生虫寄生的生物称为宿主。

寄生虫在有性繁殖时期或成虫期所寄生的宿主称为终末宿主;寄生虫在无性繁殖期或幼虫期所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有的寄生虫在幼虫阶段需要两个以上的中间宿主,分别称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部过程为寄生虫的生活史;在生活史阶段中可感染人的特定阶段称为感染阶段。

2、人体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主要有:①蠕虫类,包括有绦虫、线虫及吸虫类;②原虫,如疟原虫、阿米巴原虫等;③昆虫,主要包括可造成食物污染的媒介昆虫,如苍蝇、蟑螂等。

(三)、鼠类及媒介昆虫

1、老鼠

老鼠盗食、糟蹋粮食数量非常大,造成物品损坏,更主要的是老鼠是许多疾病的传播媒介。老鼠身上带有细菌、寄生虫和蜱、螨、蚤等病原体及媒介昆虫,在四处处活动中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并能传播很多种传染病。消灭老鼠是餐饮业卫生管理中的一项常规性重要工作。可采用器械或药物灭鼠,同时要做好食品的保管工作。

2. 媒介昆虫

(1)苍蝇;苍蝇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主要的传播疾病的媒介昆虫,也是食品卫生中普遍存在的老问题。蝇可传播所有病原体如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

(2)蟑螂:蟑螂又名蜚蠊,是广泛污染食品的害虫。同时分泌一种臭味物质,体内常带有细菌、病毒、虫卵等40多种病原体,可污染食物及传播疾病。

第二节食品的化学性污染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农药和兽药污染在食品中的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影响。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食品中金属毒物(镉、汞、铅、砷)、容具和包装材料(有毒塑料、抗氧化剂、橡胶单体、包装纸、食品添加剂等)的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控制农兽药、有毒金属的污染;影响食品卫生质量;食品中亚硝胺形成及影响因素;多环芳烃及苯并(a)芘、多氯芳香化合物(PCDFs)污染食品的途径;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食品中金属毒物(镉、汞、铅、砷)、容具和包装材料(有毒塑料、抗氧化剂、橡胶单体、包装纸、食品添加剂等)的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控制农兽药、有毒金属的污染;影响食品卫生质量;食品中亚硝胺形成及影响因素;多环芳烃及苯并(a)芘、多氯芳香化合物(PCDFs)污染食品的途径

〔教学内容〕

一、农药和兽药污染

(一)概况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其生理机能并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含饲料药物添加剂)。

(二)农药和兽药污染食品和环境的途径

1、农药直接污染食用作物,如对蔬菜直接喷洒农药。

2、农药通过灌溉用水污染水源,造成对水产品的污染,如鱼、虾。

3、通过土壤中沉积的农药造成对食用作物的污染。

4、超标使用农药,在植物中的残留农药可在畜禽类动物食品中残留。

(三)食品的农药和兽药种类及危害

农药按其用途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粮食防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灭鼠药等;若按其化学组成则又可分为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菊酯类等。兽药分为抗生素类,驱肠虫药类、生长促进剂类、抗原虫药类、灭锥虫药类、镇静剂类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有机氯类农药如滴滴涕(DDT)和六六六、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有机汞类等对人体都会产生急、慢性中毒,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的损害,同时具有三致作用、神经毒性、生殖毒性的可能性。

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等兽药,使得动物体内(尤其是动物肠道内)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

多种农药和兽药之间的毒性可能产生联合协同作用,其毒性更大。另外,农药和兽药有二次中毒特性。它们的分解物、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物也可能有毒性,甚至毒性更强。(四)农兽药残留的控制

1、制定农产品和食品农兽药残留标准

2、强化食品卫生和安全的管理和监督

3、发展绿色食品

4、改善工艺和使用方法

5、加强控制加工和食用环节

二、有毒金属污染

有些金属,正常情况下人体只需极少的数量或者人体可以耐受极小的数量,剂量稍高,即可出现毒性作用,这些金属称为有毒金属或金属毒物。

从食品卫生学角度讲,汞、镉、铅、砷、铬较为重要。

(一)食品中金属毒物的来源

1、自然环境

一些特殊地区.如海底、火山地区的一些高含量有毒元素及其化合物可使动植物和水体污染带毒。

2、食品生产加工过程

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机械、管道、容器或加入的某些食品添加剂中存在的金属元素及其盐类,在一定条件下可污染食品。如酸性食品可从上釉的陶、瓷器中溶出铅和镉,从不

锈钢器具中溶出铬,机械摩擦可使金属尘粒掺入面粉。

3、农用化学物质及工业“三废”的污染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些农药中含有有毒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土壤的污染和在食用作物中残留。含有各种金属毒物的工业废气、废渣、废水不合理的排放,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并使这些工业“三废“中的金属毒物转入食品。

(二)食品中金属毒物的毒性

金属毒物在体内不易分解,有的可在生物体内浓集,有的可以转化为毒性更大的化合物。

1、镉(Cd)的毒性

大量食用被镉污染的食品,可引起一时性的急性胃肠炎。长期摄入含镉较高的食品,则可导致严重的全身性疼痛和骨质疏松的“骨痛病”,以及因缺铁、缺铜而出现的贫血。

2、汞(Hg)的毒性

长期食用被汞污染的食品,可引起慢性汞中毒的一系列不可逆的神经系统中毒病变,还产生致畸形。例如,日本发生“水俣病”就是主要由甲基汞引起。

3、铅(Pb)的毒性

食入被铅化合物污染的食品可引起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肾脏等明显的变化,血铅高低与儿童智力IQ成反比关系,铅也有“三致作用”。

4、砷(As)的毒性

食入被砷污染的食品可导致皮肤癌、内脏癌、恶性增生和肢端坏死等,另外,砒霜,即三氧化二砷还是一种急性剧毒成分。

三、容器、工具和包装材料的污染

(一)塑料和塑料添加剂

聚氯乙烯本身无毒,但氯乙烯单体和降解产物有一定毒性,且聚氯乙烯在高温和紫外线照射下促使其降解,能引起肝血管肉瘤。脲醛和三聚氰胺甲醛塑料如果在制造过程中因反应不完全,常有大量游离甲醛存在,甲醛是一种细胞的原浆毒,动物经口摄入甲醛,肝脏可出现灶性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

1、稳定剂

大部分为金属盐类,如铅盐、钙盐、钡盐、锌盐、镉盐。其中铅盐、镉盐、钡盐毒性较强,因此应禁止用于食品容具以及自来水管道。

2、增塑剂

常用的增塑剂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磷酸酯类、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聚酯类、环氧化物等。与食品接触时溶出、混入、毒性较低。

3、润滑剂

避免塑料加工成型过程中与加工设备的金属表面相粘着的化学物质。主要是一些高级脂肪酸、高级醇类或脂肪酸酯。

4、着色剂

主要是加入的一些染料或颜料,使塑料外观鲜艳美丽。着色剂为含有钛、铬、镉等的有

机化合物。

5、抗氧化剂和防紫外线剂

毒性较低,有的属于允许直接加入食品中的油脂抗氧化剂。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毒性较低。

6、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毒性的强弱,一般认为按下列顺序而变化,即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一般认为非离子型酯类抗静电剂较为安全无毒。

各国都制定有塑料树脂、塑料食具、容具和包装材料的食品卫生标准与检验方法。对于树脂颗粒或粉末,除规定外观、色泽、清洁度、干燥失重、挥发物、水分、灰分等质量指标外,一般极少对其中重点单体和低分子杂质作出规定的限量,而主要从溶出试验的结果作为卫生质量指标。溶出试验是利用模仿饮食中的溶剂或溶液环境,对食用制品进行浸泡,以测定这些制品在溶剂中的稳定性和可溶成分的溶出量的方法。

(二)橡胶胶乳及其单体和橡胶添加剂

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两大类,两者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如瓶盖、奶嘴、橡胶管道等。

1、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是直链、长链无分枝的高分子化合物,不受消化酶分解,也不能被细菌、霉菌的酶所分解,所以,天然橡胶胶乳本身既不分解,也不被人体吸收,一般认为无毒。

2、合成橡胶

根据单体不同有很多种类,多以二烯结构的单体聚合而成。有下列种类:

(1)硅橡胶

硅橡胶是有机硅氧烷的聚合物,其生理学、药理学性质与硅油完全相同。目前为止,是摄入体内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中最理想的一种,但成本较高。

(2)丁橡胶

丁橡胶、丁二烯橡胶的单体异戊二烯、异丁二烯、丁二烯都具有麻醉作用。但尚未证明是否有慢性毒性作用。

(3)苯乙烯丁二烯橡胶

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蒸气有刺激性,但小剂量尚未发现有慢性毒性。

(4)丁腈橡胶

丁腈橡胶 (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耐油性强,但其单体丙烯腈毒性较强,并能引起溶血和致畸。

3、橡胶添加剂

橡胶添加剂并非高分子化合物,有些并不结合到高分子结构中,而是混在成型品中,因此有必要规定配方中使用无毒添加剂。主要有:

(1)硫化促进剂(促进剂):如醛胺类、胍类、硫脲类、噻唑类、次磺酰胺类和秋兰姆类(高压锅橡胶垫圈)等等。

(2)防老剂:主要是酚类,但应限制游离酚的含量。

(3)填充剂:填充料最常用的是炭黑,有人证实炭黑的提取物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因此

在使用前,应用苯类溶剂将致癌物去除。

(三)其他包装材料

1、陶器、瓷器

陶器、瓷器表面涂覆的陶釉或瓷釉称为釉药,其主要成分是各种金属盐类,如铅盐、镉盐。同食品长期接触容易溶入食品中,使食用者中毒,特别是易溶于酸性食品如醋、果汁、酒等。

2、包装纸的卫生问题

主要是不用以荧光增白剂处理过的包装纸,并要防止再生纸对食品的细菌污染和回收废品纸张中有毒化学物质残留对食品造成污染。此外,浸蜡包装纸中所用石蜡必须纯净无毒,所含多环芳烃化合物不能过高。为减少食品中的色素使用量,提倡用彩色包装纸包装无色素食品。使用彩色包装纸应控制油墨中所用的染料,最好用对人体无害的染料。

四、食品添加剂、食用香料的使用和管理

(一)食品添加剂的概念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二)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及使用原则

1、各种食品添加剂都必须经过适当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2、鉴于有些食品添加剂具有一定毒性,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必须使用时应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3、应有利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和贮存等过程,具有保持营养成分,防止腐败变质、改善感官性状和提高产品质量等作用。

4、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伪造、掺假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销售和使用非定点厂家的产品,不得使用污染或变质的食品添加剂和“三无”产品。

5、专供婴儿的主辅食品,除按规定可以加入食品营养强化剂外,不得加入人工甜味剂、色素、香精、谷氨酸钠和不适宜的食品添加剂。

6、复合食品添加剂中的各单项物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的各有关规定。

7、生产、使用新的食品添加剂,应事先提出卫生学评价资料和实际使用的依据,逐级审批后报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局批准,按规定执行。

8、进口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我国规定的品种和质量的标准,并按我国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出口食品添加剂可根据国外要求生产,但转内销时必须符合我国规定。

(三)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和禁止使用的添加剂

有些食品添加剂大量或长期使用可能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还有一些会引起部分人群的变态反应。例如:糖精引起皮肤瘙痒症、日光性过敏性皮炎;苯甲酸和偶氮类染料引起哮喘;柠檬黄引起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和血管性浮肿;香料中的很多成分引起咳嗽、喉头浮肿、皮肤瘙痒、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口腔炎等。氯酸钾、溴化植物油和色素中的金胺、奶油黄、碱性菊橙、品红等已被多数国家禁止使用。

五、化学致癌物的污染

目前公认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加工中衍生的化合物中,具有强致癌的化合物主要还是指黄

曲霉毒素、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如苯并(a)芘、二噁英(PCDD和PCDF)、杂环胺等几类,其中黄曲霉毒素前面已作介绍。

(一) N-亚硝基化合物

1、结构和性质

N-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如右图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分为亚硝胺与亚硝酰胺两类。对动物有强的致癌作用,如可诱发胃癌、肝癌、鼻咽癌、食道癌、膀胱癌等。同时,N-亚硝基化合物也有致畸形和致突变作用。

2、食品中亚硝胺形成及影响因素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亚硝胺含量甚微,一般在10μg/kg以下,但其前体物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仲胺等则广泛存在自然界,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亚硝胺或亚硝酰胺。例如,我国河南林县土壤、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过高,是食管癌高发区。

亚硝胺合成反应需要酸性条件,如仲胺亚硝基化的最适pH=3.4。伯胺、仲胺、叔胺均能亚硝基化,但仲胺比其他两种胺的速度快,且容易形成。

人胃可能是合成亚硝胺的一个重要场所。胃酸缺乏,当pH>5时,含有硝酸盐还原酶的细菌有高度代谢活性,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在唾液中或膀胱内,尤其是尿路感染存在细菌的条件下也可以合成一定量的亚硝胺。因此,过量摄入富含硝酸盐食物,其硝酸盐在体内可合成亚硝胺。

3、食品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

发霉的食品中有亚硝胺存在,如霉变的玉米面和红薯渣。有些霉菌可以使食品中的硝酸盐和仲胺含量提高很多倍。

在发酵食品和饮料中也可能有亚硝胺存在,如苹果酒、腌制品之类。

咸猪肉中某些非致癌物质如脯氨酸亚硝基,在油煎时可变成致癌物质亚硝基吡咯烷(NPYR)。

一些乳制品如干奶酪、奶粉、奶酒等存在微量的挥发性亚硝胺。

某些蔬菜和瓜果中含有胺类、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加工处理、长期贮藏过程中也可产生生成微量的亚硝胺。在啤酒酿造的过程中,大麦芽在窑内直接用火干燥时,也可产生二甲基亚硝胺。

4、N-亚硝基化合物的毒性

(1)可引起甲状腺肿大,干扰碘的代谢;

(2)在肠道可使维生素A氧化及破坏,而且干扰胡萝卜素向维生素A转变;

(3)亚硝酸盐被大量吸收入血后,可使血液中血红素的Fe2+氧化Fe3+,而失去结合氧的能力,称为氧化血红蛋白症,从而出现机体组织缺氧的急性中毒症状,对于婴儿则更为严重。

5、亚硝胺危害的预防措施

首先,要改进食品加工方法。加工腊肉和腌制鱼类食品时,最好不用或少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使用前应将盐、胡椒和辣椒粉等分别包装,勿预先混合存放。

其次,要防止食品霉变和微生物污染,保证食品新鲜不变质。

再次,可增加维生素C摄入量,维生素C抑制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还有,施用钼肥可降低硝酸盐。钼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是固氮和还原硝酸盐,如植物体内缺钼,则可蓄积大量的硝酸盐。

另外,可曝晒污染食品和饮水。亚硝胺在紫外线及可见光照射下,可发生光解反应。

最后,应制订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及食品残留量标准,并严格执行。有人提出亚硝胺的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为低于8μg/50kg体重。我国规定只能在肉类罐头及肉类制品中使用发色剂,硝酸钠最大使用量为0.5g/kg,亚硝酸钠0.15g/kg;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肉类罐头≤0.05g/kg,肉制品≤0.03g/kg。

(二)多环芳烃及苯并(a)芘

1、概述

多环芳烃(PAH)由2个以上苯环组成,其中5环、6环的多环芳烃为一类非常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和化学致癌物。苯并(a)芘的污染最广,致癌作用强,因而常以苯并(a)芘作为多环芳烃化合物污染的监测指标。

苯并(a)芘,简称B(a)P,结构式见下图。常温下呈黄色结晶,沸点310~312℃(10mmHg),熔点178℃,属于高熔点高沸点化合物。不溶于水,而溶于苯、甲苯、丙酮等有机溶剂,在碱性介质中较为稳定,在酸性介质中不稳定,易与硝酸等起化学反应,有一种特殊的黄绿色荧光,能被带正电荷的吸附剂如活性炭、木炭、氢氧化铁所吸附。

苯并(a)芘结构图

2、污染食品的途径

(1)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污染

食品在烟熏、烧烤、烤焦过程中与燃料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直接接触而受到污染。(2)食品成分在加热时衍生

烘烤中,温度过高,食品中脂类、胆固醇、蛋白质发生热解,经过环化和聚合形成大量的多环芳烃,其中以苯并芘为最多。

(3)生物合成B(a) P

很多细菌、藻类以及高等植物体内都能合成B(a) P。

3、B(a)P对人体的危害

B(a)P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致癌作用。

4、食品中B(a)P的允许含量

人体每日进食B(a)P的量不能超过10μg。有关食品中B(α)P的允许量,我国已制定的标准有:熏制动物食品苯并(a)芘≤5μg/㎏,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10μg/㎏。5、防止B(a)P污染及去毒措施

防止B(a)P污染及去毒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改进烟熏食品的熏制技术

①传统的焖烧烟熏法不可避免地使熏烟中含有B(a)P,若改为由外室生烟,在烟雾被引

入烟熏室之前,用粗棉花或钢毛加以过滤,或以冷水淋洗,均可将B(a)P随同烟尘除去。

②控制生烟温度亦为有效措施,生烟温度在400℃以下时仅生成微量B(a)P,但熏烟的有效成分如酚类、羰基化合物和有机酸等生成量亦较少;而在600℃时,各种有用成分含量最高,超过 600℃又逐渐减少。为了使熏烟中的有用成分尽可能多和相对减少 B(a)P,一般使用400~600℃的生烟温度较为合理。此外,不使食品与火焰直接接触,不让油脂滴入炉内。

③工厂生产猪肉香肠、罐头时,把配好的原料、辅料等灌入塑料肠衣内成型,经热风干燥、烟熏、水煮等工序后剥去塑料肠衣,然后装罐,产品既可保持烟熏的特有风味和色泽,又可大大降低B(a)P的污染。

④国外使用较多的新型熏制方法是使用烟熏液,即利用木柴干馏时产生的木醋液,经过滤、蒸馏、中和等处理,或提取木烟的水溶液,使其通过纤维素浆过滤以除去B(a)P得到烟熏液,然后将食品先置于2.5%盐水中煮15min,沥干后淋拌上烟熏液,置煤气烤炉中烘烤10~15min即成。该法优点是熏制条件稳定,时间短,设备简单,可连续生产,产品不含B(a)P,质量易于控制。

(2)烘烤糕点等应采用无烟焖炉、电炉或远红外线烤炉,不使糕点等直接接触炭火熏烟。(3)加强三废管理。减少水源、大气和土壤的污染,消除烟尘,这是根本措施。

(4)已受污染食品的去毒

①粮谷类可采用碾磨加工,在去除麸皮的同时,使B(a)P含量降低。

②已被污染的植物油可用吸附法除去。用紫外光或阳光照射食品,也能含量降低,油脂和小麦等可采用此法。作涂料或用来作加工食品包装纸的石蜡,如先用发烟硫酸90℃处理,再以铝—钴—铜合金为触媒在328℃氧化,则可完全除去B(a)P。

(三)杂环胺(HCAs)

杂环胺是食品中蛋白质、肽、氨基酸热分解时产生的一类具有致突变、致癌作用的芳香杂环化合物,属于氨基咪唑氮杂芳烃和氨基咔啉类化合物。其较强的致突变性和诱发动物多种组织肿瘤的作用,以及污染食品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形成杂环胺的前体物是肌肉组织中的氨基酸和肌酸或肌酐,可能还原糖也参加了其形成反应。高肌酸或肌酐含量的食品比高蛋白质的食品更易产生杂环胺,这说明肌酸是形成杂环胺的关键。加热温度和时间也是影响杂环胺形成的重要因素。食品在较高温度下的火烤、煎炸、烘焙等过程中所用温度高,产生杂环胺量多。食物与明火接触或与灼热的金属表面接触,都有助于杂环胺生成。杂环胺的合成与食物成分也有关,当食品水分减少时,由于表面受热温度迅速上升,可使杂环胺生成量明显增高。

烹调后的鱼和肉类食品是膳食杂环胺的主要来源,尤其煎炸烤是我国常用的烹调鱼类和肉类的方法。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烹调食品与癌症危险性相关,因此杂环胺污染是烹饪中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卫生问题。

(四)二噁英及多氯芳香化合物

二噁英(dioxins)实际上是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PCDDs)和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的总称(结构如下图),其他一些卤代芳烃化合物,如多氯联苯(PCBs)、氯代二苯醚、氯代萘、溴代以及其他混合卤代芳烃化合物也包括在内,因为它们有很相似的化学性质和结构,属于

氯代含氧三环芳烃类化合物,并且对人体健康又有相似的不良影响,所以统称它们为二噁英及其类似物。

O

Clx Cly PCDF

O

O

Clx Cl

PCDD

y 二噁英的结构式

这类物质化学性质极为稳定、难被生物降解,破坏其结构需加热至800℃以上,亲脂而不溶于水。已经证实可在食物链中富积。它主要是一些如杀虫剂、除草剂、木材防腐剂等人工含氯有机物的衍生物和一些人工废弃物的不完全燃烧分解物。

二噁英类化合物可以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可引起软组织、结缔组织、肺、肝、胃癌以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2)对生殖系统产生影响。

(3)对后代的影响。

(4)其他影响,如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对肝脏的损害;产生甲状腺功能紊乱;还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如增加感染性疾病和癌症的易感性。

目前最为关注的二噁英是PCDD/Fs,其中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2,3,7,8-TCDD)是目前所知化合物中毒性最大、且包括具有极强的致癌性、降低人体免疫能力和干扰内分泌功能在内的多种毒性作用的物质。其对鼠的经口LD50仅为1μg/kg·bw、致大鼠肝癌剂量为10ng/kg·bw。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2,3,7,8-TCDD列为对人确定致癌物(I类)。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重新评估了Dioxins的暂定每日耐受量(TDI),认为TDI 为1~4pg/kg·bw。

膳食PCDDs/PCDFs占人体接触二噁英类物质的90%,其中动物性食品是最主要的来源。特别是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牛羊肉、禽肉、奶蛋制品和鱼,其含量足以使每日摄入超过TDI。另外,油脂中高温烹调食物,可能会产生二噁英类物质。所以,许多国家已经制定出了二噁英类物质的摄入限量标准。例如,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瑞士10pg/kg.d。

食品添加剂复习资料版

3.丙酸盐:抑制微生物合成丙氨酸而起抗菌作用。 4.对羟甲苯钾酸酯类:通过抑制微生物细胞的呼吸酶系与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结构。 使用山梨酸或山梨酸钾应注意什么问题? 1.山梨酸较易挥发,应尽量避免加热; 2.山梨酸能够严重刺激眼睛,切勿溅入; 3.应避免在具有生物活性的产品中使用。因为酶可以使山梨酸分解成1,3—戊二 烯,失去防腐能力,同时还会产生不良气体; 4.不可与乙醇共存,否则产生异味; 5.贮存时防潮、放热(<38℃),防氧化包装完整。 天然防腐剂有何利弊? 利:资源丰富、抗菌性强、安全无毒、抗菌谱广、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在人体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不影响消化道菌群,不影响药用抗菌素的使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弊:天然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抗菌谱研究不够深刻,其适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明确,还有其对食品风味的影响,如何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功

效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同时如何将不同来源的天然食品防腐剂配合使用、协同作用,达到互补或协同增效作用,也值得深入探讨。 如何合理使用防腐剂? 1、了解所用食品防腐剂和食品的性质; 2、严格按规定确定适用范围和使用剂量; 3、使用注意事项: (1)尽量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2)确定合理的添加时机; (3)适当增加食品的酸度; (4)与热处理并用; (5)溶解与分散; (6)几种防腐剂的协同作用。 第四章食品抗氧化剂 1、食品抗氧化剂:是指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 2、抗氧化剂作用机理?

答:食品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有三种: (1)数量最多的一类抗氧化剂是靠提供氢原子来阻断食品油脂自动氧化的连锁反应,从而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2)第二类是抗氧化剂自身被氧化,消耗食品内部和环境中的氧气从而使食品不被氧化; (3)第三类抗氧化剂是以通过破坏、抑制氧化酶的活性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3、简述油溶性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作用机理:油溶性抗氧化剂均属于酚类化合物,它们能够提供氢原子与油脂自动氧化产生的自由基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阻断油脂的链式自动氧化过程。 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对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起到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4.抗氧化剂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何使用特点? 答:按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抗氧化剂和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按溶解性可分为油溶性食品抗氧化剂和水溶性食品抗氧化剂。油溶性抗氧化剂能溶于油脂,对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起到良好抗氧化作用,水溶性抗氧化剂能够溶于水,主要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色。 4、抗氧化剂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充分了解抗氧化剂的性能;

世界环境污染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事件 主要污染物:烟尘及二氧化硫 中毒情况:几千人中毒,60人死亡 发生时间及地点:1930年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 致害原因:二氧化硫进入肺部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中毒情况:大多数居民患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发生时间及地点:1943年5—10月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 致害原因:石油工业排出的废气和汽车尾气在强大阳光作用下产生的光化学烟雾多诺拉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物:烟雾及二氧化硫 中毒情况:四天内43%的居民患病,20余人死亡 发生时间及地点:1948年10月发生在美国多诺拉镇 致害原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硫化物附着在烟尘上,被人吸入肺部 伦敦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物:烟尘及二氧化硫 中毒情况:四天内死亡4000人 发生时间及地点: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伦敦 致害原因:硫化物和烟尘生成气溶胶被人吸入肺部 水俣事件 主要污染物:甲基汞 中毒情况:截至1972年有近200人患病,50余人死亡,20多个婴二生出来神经受损 发生时间及地点:1953年—1961年发生在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镇 致害原因:工厂含甲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海鱼体内含甲基汞,当地居民食鱼而中毒 四日事件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煤尘等 中毒情况:500多人患哮喘病,有30余人死亡 发生时间及地点:1955年发生在日本四日市 致害原因:烟尘及二氧化硫被人吸入肺部 米糠油事件 主要污染物:多氯联苯 中毒情况:受害者达万人以上,死亡近20人 发生时间及地点:1968年发生在日本九州爱知县等23个县府 致害原因: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 富山事件(骨痛病) 主要污染物:镉 中毒情况:截至1968年有300人患病,有100多人死亡 发生时间及地点:1931年—1975年发生在日本富士县神通川流域 致害原因:食用含镉的米和水

第六讲专题 食品污染和食品添加剂

第六讲食品污染及食品添加剂 学习目标: 知道常见食品添加剂的所属类别。 认识常见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原理。 正确对待和使用食品添加剂。 一、食品污染 食品与空气、水、土壤等共同组成了人类生活环境。人体正是从环境中摄取空气、水和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合成,组成任意的细胞和组织的各种成分并产生能量,维持生命活动。同时又将体内不需要的代谢产物通过多种途径排入环境。食物链是人类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传递的重要途经。食品的质量直接影响人类健康。食物污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性污染,即由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造成的污染;二是化学性污染,指有毒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 二、食品中含有哪些添加剂 1.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物品质和色、香、味,以及根据防腐和加工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化学合成品或天然物质。 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三、认识几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防腐剂 (1)食物腐败的原因:食物中所含的糖类、油脂、蛋白质均可被微生物利用,导致食物腐败。 (2)防腐剂的概念:能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以延长食品保存期的食

品添加剂。 (3)使用防腐剂的防腐优点:不改变食品的感官性状,保存时间较长。 (4)几种常见的防腐剂:山梨酸、山梨酸钾、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等。 2.着色剂 (1)概念 着色剂是指以给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 (2)分类:按其来源和性质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 (3)常用的着色剂有β-胡萝卜素(橙黄色)、辣椒红(橙红色)、姜黄(淡黄色或暗红紫色)。 (4)作用原理:着色剂分子中含有多个特殊的基团,如 等,这样的分子所能吸收的光的波长在可 见光范围之内,所以着色剂能够呈现一定的颜色而使食品带有颜色。着色剂的颜色是由未被吸收的光反映出来的。 3.膨松剂 (1)概念 膨松剂是一种能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面胚在焙烤过程中变得松软、多孔的食品添加剂。 (2)常用的膨松剂 △ ①碱性膨松剂——NaHCO3,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CO2↑+H2O。 ②复合膨松剂:一般由碳酸盐、酸(或酸性物质)和淀粉等物质组成,如小苏打、酒石酸氢钾和淀粉按一定比例形成的混合物。其作用的原理为: △ NaHCO3+HOOC(CHOH)2COOK――→ NaOOC(CHOH)2COOK+CO2↑+H2O。 ③具有活性的酵母。 微点拨:食盐、味精、醋也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复习题完成版分解

《食品添加剂》 建议重点看作业题,然后结合老师给的重点,记一下相关知识点,最后有选择性地做下面的复习题(上网找的,仅供参考),找一下感觉,祝大家过过过过过!!别问我是谁,我是红领巾!>_< 《食品添加剂》作业题集锦 (老师说过掌握了作业题期末考试就有70分啦!!) 第一章: 1、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2、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的确定; 3、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实验的4个阶段及判断标准; 第三章: 1、根据增稠剂的不同来源分类 第四章: 1、防腐剂苯甲酸的生产工艺 第五章: 1、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2、抗氧化剂BHT的化学名和制备方法; 3、油脂氧化机理; 第六章: 1、色素显色原理; 2、苋菜红的化学名和制备方法; 3、胭脂红的化学名和制备方法; 4、天然色素的典型生色团; 第七章: 1、写出下列几种重要的合成香料的名称、结构、制备方法: 香兰素、麦芽酚、洋茉莉醛、菠萝酯、乙酸苄酯; 第八章: 1、酸味剂定义; 2、酸味剂的呈味原理; 3、常见的酸味剂的名称、结构、制备; 4、常见的鲜味剂的名称、结构、制备; 第九章:

《食品添加剂》老师上课给出的重点: 第一章: 1、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2、最大使用量; 3、食品中最高允许量; 第二章: 1、常见乳化剂的制备; 2、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第三章: 1、常见增稠剂的来源; 2、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第四章: 1、合成防腐剂的品种; 2、常见防腐剂的制备和作用机理; 第五章: 1、油脂氧化机理; 2、常见合成抗氧化剂的结构、制备、作用机理; 第六章: 1、合成着色剂(重点看偶氮类) 第七章: 1、食用香料、香精的概念、分类; 2、合成香料的品种、名称、制备; 第八章: 1、味觉的产生; 2、甜味剂、酸味剂的品种; 3、不同味觉的相互作用; 第九章: 1、护色剂的作用机理; 第十章: 1、膨松剂的品种; 第十一章: 1、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品种; 2、VC、VE的作用; 3、无机盐类(重点看钙盐类) 第十二章: 1、酶制剂的性能

食品添加剂答案

《食品添加剂》复习题 绪言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食品添加剂(GB2760定义)1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2、最大无作用量(MNL 是指动物长期摄入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3、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对健康无任何已知不良是指终人或动物每日摄入某种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农药等等)效应的剂量。4、残留量 是物质在成品材料或物品中的最大的允许残留数量,以 在与食品接触的每 6平方分米的表面含 1毫克表示。 二、填空题 1、一个食品添加剂的代码用5位数字表示。前两位数字表示该食品添加剂所属的_类目标识__,后三位数字表示该食品添加剂的。类目中的编码代号 2、.毒理学试验通常分为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亚慢性 。四个阶段、慢性毒性试验毒性试验 三、单项选择题 1、每一个食品添加剂的代码用5位数字表示。前两位数字表示( A ) A 该食品添加剂所属的类; B该食品添加剂的编号; C 该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 3、食品用香料是按照香料名称的汉字笔画顺序编排的,用三位数字表示,数字前分别冠以英文字母,表示该香料的来源,那么在香料的名称前冠以N表示该香料是( A) A 天然香料; B天然等同香料; C人工合成香料; 四、多项选择题 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包括(ABC ) A提高食品的保藏性、防止腐败变质; B改善食品的感观性状; C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D便于食品加工 2、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包括( ABC ) A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C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1 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D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

食品添加剂管理规定

食品添加剂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加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防止食品污染,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相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滨州康利来食品有限公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采购验收、存放、使用、记录。 三、术语及定义: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复合食品添加剂是指由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经物理混匀而成的食品添加剂。 四、规定内容: 1、采购验收: 1.1食品添加剂采购必须选择具备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合法企业,在进厂时供应单位必须提供以下资料: (一)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均在有效期内)、产品合格检验报告证明。 (二)供应商提供的食品添加剂成分规格书; (三)标签(含说明书)及正规发票; 注:无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及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的食品添加剂一律拒收。 1.2标识: 1.2.1食品添加剂必须有包装标识和产品说明书,标识内容包括:品名、产地、厂名、生产许可证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产品等级、产品执行标准号、保质期、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使用方法等,并在标识上明确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标识上给予警示性标示。 1.2.2 复合食品添加剂,除应当按本规定1.2.1条规定标识外,还应当同时标示出各单一品种的名称,并按含量由大到小排列;各单一品种必须使用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相一致的名称。

智慧树知到饮食营养与卫生海南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饮食营养与卫生(海南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死因为()。 A: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 B:呼吸系统疾病 C:心脏病 D:损伤和中毒 正确答案: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 2、导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主要因素有()。 A:不健康的饮食 B:网络游戏 C:体力活动减少 吸烟D: 吸烟,体力活动减少,正确答案:不健康的饮食 )。3、引起人体衰老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即( 缺乏运动A: B:自身因素 环境因素C: D:食物不安全 ,正确答案:自身因素环境因素 4、食物与人体心理状态之间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可以忽略。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生物性污染、工业污染、农药和兽药残留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是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一章 1、碳水化合物供能应占一天总能量的()。 A:50%~65% B:20%~30% C:10%~15% D:30%~40% 正确答案:50%~65% 2、矿物质元素中铁、锌、硒属于()。 A:常量元素 B:微量元素 C:有毒元素 D:非金属元素 正确答案:微量元素 3、人体内钠的量与人体血压呈(),钾的量与人体血压呈()。正相关,正相关A: B:负相关,负相关 C:负相关,正相关 D:正相关,负相关 正确答案:正相关,负相关 4、人体血液中的铁是(),植物性食物中的铁主要是()。 A:三价铁,三价铁 B:二价铁,二价铁 C:二价铁,三价铁 D:三价铁,二价铁

正确答案:二价铁,三价铁 5、人体( )消耗的能量最多。 A:基础代谢 B:劳动 C:消化食物 D:生长发育 正确答案:基础代谢 6、人体内的钙99%集中于()。A:骨骼 B:牙齿 C:骨骼和牙齿 D:混溶钙池 正确答案:骨骼和牙齿 7、维生素B2的缺乏症是()。 A:坏血病 B:脚气病 C:口腔炎 D:克汀病 正确答案:口腔炎 8、谷类食物中的维生素主要为( )。A:B族维生素 B:维生素A

化学物质对食品污染

化学物质对食品污染 名目 前言 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我国食品的化学性污染现状 化学物质对食品污染及其危害 兽药残留 引例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来源危害 农药残留 引例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危害 重金属及其他微量元素 引例食品中重金属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来源危害硝酸盐亚硝酸盐与N-亚硝基化合物 引例食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与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危害 杂环胺类化合物 引例食品中杂环胺类化合物的来源危害 二噁英引例 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来源危害 放射性物质 引例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来源危害

前言 (一)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进展的各种需要都与化学息息有关。 第一从我们的衣、食、住、行来看,色泽鲜艳的衣料需要通过化学处理和印染,丰富多彩的合成纤维更是化学的一大奉献。要装满粮袋子,丰富菜篮子,关键之一是进展化肥和农药的生产。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调味剂和色素等等,它们大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用化学分离方法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出来的。现代建筑所用的水泥、石灰、油漆、玻璃和塑料等材料差不多上化工产品。用以代步的各种现代交通工具,不仅需要汽油、柴油作动力,还需要各种汽油添加剂、防冻剂,以及机械部分的润滑剂,这些无一不是石油化工产品。此外,人们需要的药品,洗涤剂、美容品和化妆品等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也差不多上化学制剂。可见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化学有关,人人都需要用化学制品,能够讲我们生活在化学世界里。 再从社会进展来看,化学关于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要大幅度的增产,农、林、牧、副、渔各业要全面进展,在专门大程度上依靠于化学科学的成就。化肥、农药、植物生长激素和除草剂等化学产品,不仅能够提升产量,而且也改进了耕作方法。高效、低污染的新农药的研制,长效、复合化肥的生产,农、副业产品的综合利用和合理贮运,也都需要应用化学知识。在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方面,急需研制各种性能迥异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炼制和综合利用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化学知识,并已形成煤化学、石油化学等专门领域。导弹的生产、人造卫星的发射,需要专门多种具有专门性能的化学产品,如高能燃料、高能电池、高敏胶片及耐高温、耐辐射的材料等。

历史上的二恶英污染事件

历史上的二噁英类污染事件 1937年,美国木材防腐剂生产工人出现氯疮事件,这是最早发现的二噁英类引起的临床中毒事件。 1962年开始,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发动“环境战”,在森林地区喷洒脱叶剂(含高浓度副产品二噁英类),后来在污染地区地人群出现了大量非正常流产、畸形和怪胎等生殖异常以及其他怪症。 1968年,日本福冈和长崎地区发生米糠油中毒事件,出现大量“油症”皮肤病患者,后来发现其原因是人们吃了被多氯联苯(PCBs)和二噁英类沾污的米糠油。11年后在中国台湾再次发生2000人的米糠油中毒事件,原因是在米糠油脱色除味处理中采用日本生产的PCBs混合液作为导热剂,因渗漏使米糠油受到多氯联苯污染,在油症患者的组织和血液样品中检出了高浓度的多氯联苯。 1976年7月10日,意大利塞维索农药厂发生反应器喷发事故,大约600公斤三氯酚钠和未知数量的二噁英类随3吨反应物喷入大气,污染了周围1430公顷的土地。意大利政府在随后10年里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迁移污染区的居民并对事故进行长期和全面的影响评价。污染区居民普遍患氯痤疮等疾病,妇女的自然流产率增加,跟踪调查还发现污染区居民的死亡率上升,癌症病例增加。 1981年美国纽约州的一座18层办公大楼发生变压器失火事故,造成PCBs泄漏和二噁英类污染,导致大楼被封闭数年,清理费用高达2000万美元。 1999年,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相继发生因二噁英类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含高浓度二噁英类的事件。我国卫生部等部门随即要求各地暂停从这些国家进口乳制品、畜禽类制品(包括原料、半成品),已进口的有关产品一律封存,暂停销售。据当年度上半年的统计表明,这一事件给比利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55亿欧元,加上与之关联的食品工业,损失超过10亿欧元。 2004年,乌克兰政治家维克托·尤先科参加了2004年乌克兰总

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

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 ——关于人类食品安全的研究性报告 大连市第21中学初一(2)班王楠 一、提出问题 近日,由于“三聚氰胺、苏丹红”所掀起的轩然大波,人们似乎已把食品添加剂和恶魔画上了等号。可食品添加剂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坏蛋”吗?还是我们错怪了它么?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报刊,上网查找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主要作用。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2.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食 品 添 加 剂 的 分 类 3.食品添加剂的主要作用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 1.有利于食品的保藏,防止食品败坏变质。 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作用。又如: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物质的形成。此外,还可用来防止食品,特别是水果、蔬菜的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这些对食品的保藏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2.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3.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

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 1.目的 通过对限量食品添加剂的规范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2.适用范围 生产所需的所有限量食品添加剂。 3.控制与监测 3.1 工厂内使用的所有限量食品添加剂应向主管部门备案批准后按照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 3.2 生产厂家必须要有生产、销售、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标制造商、成分说明,附有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且有包装标识。 3.3 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禁止以掩盖食品腐蚀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监测频率:当接收食品添加剂时。 3.4 对仓库、配料房的所有食品添加剂进行正确标识(标明名称、使用日期)标识清楚,由仓管员保管。必须做到专框、专架,定位存放,不得与非食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监测频率:每天开工前和使用过程。 3.5 专职管制员必须经适当的培训,了解公司采购的所有食品添加剂的主要用途、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 3.6 遵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说明及建议,按量分装,且盛装瓶必须正确标明本添加剂的名称,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人进行定量分装发放,且登记发放量,领用人应签名。 3.7 配料员每次称量前应校准量具,符合后方可称量,并做好称量记录与符合性判定。 4.纠正措施 4.1 供应商资料不全或成分不明食品添加剂拒收。 4.2 对盛装有遗漏的容器应重新密封或更换。 4.3 对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污染的食品应进行评估与处理。 4.4 仓管员、配料员负责上述情况的纠正和实施,食品添加剂对准相应产品后方可发放。 4.5 化验室应对生产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的,出具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无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的不得销售。

e第五章 可可制品

第五章可可制品 可可制品是以可可豆为主要原料,经清理、焙炒、破碎、壳仁分离、研磨、压榨、破碎细粉、冷却结晶等工艺制成的可可液块、可可粉、可可脂以及以可可液块、可可粉、可可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其他食品,如巧克力。可可制品一般水分含量低,含糖量高,不适宜于微生物的生长,不过少数霉菌还是能在可可制品中生长和繁殖,加工或贮存条件控制不当时,可可制品也可能生虫或感染致病菌。因为可可制品本身的特性决定其加工过程中一般没有杀菌工序,所以为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和繁殖,需要在原料、加工过程和包装贮存等各环节采取相应措施,。 第一节可可粉固体饮料 一、概述 (一)产品类型: 以可可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辅料,但不经热加工制成的固体饮料。可可粉是可可豆直接加工处理所得的可可制品,从可可液块经压榨除去部分可可脂即得可可饼,再将可可饼粉碎后,经筛分所得的棕红色粉体即为可可粉。 (二)适用标准 GB19642 可可粉固体饮料卫生标准 GB/T4789.2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 GB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准则 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LS/T 3222 可可粉 GB7101-2003 固体饮料卫生标准 (三)卫生指标 1、化学性:铅、总砷、水分 2、生物性: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3、物理:沙粒、金属、头发等

二、可可粉固体饮料工艺流程图 图5-1为可可粉固体饮料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图5-1 可可粉固体饮料生产工艺流程图 三、可可粉固体饮料加工过程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一)原辅料验收 可可粉固体饮料生产所需的原料可可粉要符合LS/T 3222 《可可粉》的规定。可可粉的原料是可可豆,可可种植环境、种植过程的一些因素影响着可可豆的卫生质量,从而影响可可粉的卫生质量。可可种植的土壤、灌溉用水以及周围大气如果受工业或其他污染源的污染,将使收获的可可豆中含过量的重金属(铅、砷等);种植过程中若农药、化肥施用不当,会使可可豆中农残含量超标,从而影响可可粉的卫生品质。 可可的种植和收摘大多是分散经营的,收购的地区不同,品质也有优有劣,且每批可可豆中一般都夹杂着一定量的霉豆、破损豆、虫蛀豆、发芽豆和瘪豆等次品,也夹杂着发酵不完全的蓝灰豆、僵豆。采购的可可豆通过和外界空气的自由接触,可可豆含水量可从6%增加到10%~12%,从而造成可可豆的霉变。可可豆储藏条件和可可豆变化密切相关,储藏不好,可可豆水分增加,容易长霉、虫蛀、发酵、过氧化值和游离脂肪酸增大。用这些劣质的可可豆制成的可可粉,品质上也会存在问题。可可豆因水分含量较高、贮存环境不当等因素而发生霉变后制成的可可粉可能霉菌及霉菌毒素含量高。此外,可可粉生产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包装不合理、保存不当,也可能导致可可粉微生物指标超标。 因为可可碎仁和脱脂后的可可液块含有几种有机酸,使直接生产的可可粉酸度较高,为了改变酸值,提高可可分的香味、改变色泽,可可粉加工过程会采取碱化处理。碱化处理用碱一般有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铵、氧化镁和氨。另外,为防止可可粉吸水结块,一些可可粉中会添加抗结剂。在可可粉收购中需通过灰分的检测来防止碱残留量过高,并检测食品添加剂的含量,保证其在标准范围内。

全国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全国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一)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案,3人被判环境监管失职罪 2 004年2—4月,四川川化股份有限公司将工业废水排入沱江干流水域,造成特大水污染事故,给成都、资阳等5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经济损失。经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评估,仅天然渔业资源损失就达1569万余元。 9月9日,成都市锦江区法院分别对涉及沱江水污染事故的被告人何立光、吴贵鑫、李俭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和被告人宋世英、张明、张山等环境监管失职案做出一审判决。相关责任人最高获刑5年,处罚金人民币4万元。 (二)浙江东阳画水镇化工污染,引发恶性群体性事件2005年4月10日,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爆发大规模冲突。东阳市政府将数家化工厂、农药厂迁到当地建成“化工工业园”。据农民投诉,自从化工厂迁入后,环境严重污染,稻田不生,山林被“毒死”。农民因不满化工厂污染环境,占据化工厂,与入厂警察发生冲突,致数十人被打死,逾千人受伤,遭推翻或破坏的警车多达数百部。 (三)松花江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1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2 005年11月1 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 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 一是吉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会引发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有关应急预案有重大缺失。二是吉林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提出防控措施和要求。三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和股份公司对环保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对吉化公司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察,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督促采取措施。四是吉林市环保

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

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 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的天然成分,如使用不当,或添加剂本身混入一些有害成分,就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致癌问题。如某些人工甜味剂、色素等经动物试验证实有致癌作用。如奶油黄色素可诱发大鼠肝癌,甜味剂甘精和苯脲也能引起动物肿瘤。近年来还发现发色剂亚硝酸钠与肉、鱼等食品中的胺类发生反应,形成有强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 2、急、慢性中毒问题。由于制造添加剂时所用原料不纯而污染一些有毒化合物,引起人们的急慢性中毒。如日本的森永奶粉事件就是使用了含过高的添加剂,使奶粉中含砷过高引起1万多名婴儿中毒。作为抗氧化剂的丁基羟基茴香醚可在体内蓄积,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潜在性危害值得注意。 最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就防腐剂、抗氧化剂、膨松剂、甜味剂、着色剂等几类。防腐剂:很多人认为食品中的防腐剂会威胁人体健康。可一些食品如果不用防腐剂的话,可能引起致病菌大量滋生,更威胁到健康。防腐剂常用于饮料、酱油、酱菜、糕点等食品中,按目前的资料显示,可以认为对人体无害。 抗氧化剂:多添加于植物油类(如花生油、菜籽油)及含有油脂的食品(如饼干、糕点)。如果不适当添加,此类食品中油脂容易酸败产生一种哈喇味,不但使油的品质下降,营养价值也会相应降低,特别是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的有效性会被破坏。常用的有BHA、BHT、TBHQ和维生素E等几种。其中天然维生素E是从食物中提取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在品质相对好点的产品中使用。 着色剂:即食用色素,能改善食品观感,但既没有营养价值、又无防腐作用,有人认为它纯粹只是为了好看,有一定道理。 甜味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和合成两类,天然的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等各种糖醇类(口香糖中常见),以及非糖类的甜菊糖甙、甘草、罗汉果素、索马甜等;人工合成的最常见是糖精、阿斯巴甜等,另外还有蔗糖的衍生物三氯蔗糖、新糖等。甜味剂在饮料、糖果、酱类及各种小食品中广泛使用。 膨松剂:膨松剂(疏松剂)是一些不经过发酵就能让面团产生气体、变膨大松软的物质,主要用于蛋糕、饼干、面点、馒头、起酥面包、油条、膨化食品等的加工中。 这些物质对健康有害 提醒: 苏丹红:其实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中苏丹红一号型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 三聚氰胺:俗称密胺、蛋白精,被用作化工原料。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

第五章 食品污染

第五章食品污染 第一节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第二节食品的化学性污染 第五章食品污染(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食品污染、食物链、生物浓集作用的基本概念。〔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食品污染、污染物、食物链、生物浓集作用、食品微生物的概念及种类;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及其性质和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包括食品污染、污染物、食物链、生物浓集作用基本概念。〔教学内容〕 WHO对食品卫生的定义是“从食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的消费之间,无论在任何步骤,都能确信食品处于安全、完整及美好的状态。” 食品污染即指有毒有害物质混入食品的过程。当环境污染时,可造成食物链的污染并可经生物作用加大污染程度。 在自然界,一种生物相继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并提供简单到复杂的食物能量转移所构成的生物序列称为食物链。 环境中的污染物经过食物链,从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转移,每转移一种生物,污染物浓度明显升高的现象,称为生物浓集作用。 各种污染物,按其性质可分为三大类,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物。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是指由微生物、寄生虫、媒介昆虫等引起的食品污染。其中以微生物的污染最为常见,尤其在餐饮行业是引起食物直接污染、变质腐败、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最主要的污染物。 造成食品污染的化学性污染物来源复杂,种类也多,主要有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农药、有害金属、多环芳族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二恶英;从工具、容器、包装材料等溶入食品中的有害的材质、单体及助剂等等污染物物质;食品加工贮存中产生的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的污染。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于放射性物质在生产及生活中应用与排放的污染。 第一节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菌形态、结构;其它常见霉菌及毒素(镰刀菌毒素、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等)对食品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怎样预防食品污染事故发生

怎样预防食品污染事故发生 一、什么事食品安全事故 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二、什么叫食品 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诊疗为目的的物品。 三、什么叫食品安全 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四、食源性疾病 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五、食物中毒 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六、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 的名称、生产日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七、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保质期; (五)产品标准代号; (六)贮存条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生产许可证编号; (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要点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八、常见的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的特点: 1、有共同的进食史。 2、潜伏期较短。 3、临床症状相似。 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二)食物中毒患者的诊断 由食品卫生医师以上(含食品卫生医师)诊断确定。 (三)食物中毒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2、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3、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如河豚鱼、猪甲状腺、青川鱼 4、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如四季豆(皂素)、发芽马铃薯(龙葵素)、新鲜黄花 菜 5、有毒化学物质中毒,如亚硝酸盐、有机磷、甲醇、桐油等

常见食品添加剂简介.

常见食品添加剂简介 摘要:本文就学生所能接受的食品添加剂成分、作用、原理、危害等作了简介,提高学生防止食品污染和自我保护意识。 关键词: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自我保护 在全日制高中教材第二册第六章对食品添加剂知识作了简介,单凭课本知识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学生经常提出这方面的问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知识对食品添加剂知识做以下方面的拓宽,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我保护的素质。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当带学生对当地市场进行调查时发现,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达到盈利目的滥用添加剂,如在咸菜中加入过量的苯甲酸钠;夏天的一些水产品用甲醛或吊白粉处理较为普遍;做香肠时加入亚硝酸钠;豆腐中加入国家禁用的四环素……更有甚者把非食品添加剂加入食品中,如“三鹿奶粉”事件,厂家为了提高奶粉中的蛋白质的含量,将有机化工原粉“三聚氰胺”加入奶粉中;为了防止火腿表面寄生苍蝇,竟然在其表面喷洒农药滴滴威(DDV)。食品污染现象让学生触目惊心,瞠目结舌,防不胜防,通过学习,学生明显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1.防腐剂 食品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都可被微生物利用,人与微生物都在争夺食品,为了抑制食品中的腐败菌等微生物的增殖,而对食品添加了防腐剂。 苯甲酸与其钠盐的防腐效果相同,它们对多种微生物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并对微生物的细胞膜生长有阻碍作用,从而达到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苯甲酸及其钠盐是各国允许使用,而且历史比较悠久的食品防腐剂。其安全性比较高,这是因为它进入人体后,能与人体内的甘氨酸或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马尿酸从尿中排出,而不在体内蓄积,学生所能接受的反应式为: 但以上解毒反应是在肝脏进行的,对肝功能衰弱的人即使摄取少量苯甲酸也会使病情加重,苯甲酸对皮肤、眼睛和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苯甲酸钠可引起肠道不适。 2.抗氧化剂 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长期放置会产生酸败现象,变质、变味这是由于氧气的存在而发生的自动氧化,抗氧化剂就是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和食品发生作用。其原理有些是降低食品内部及周围的含氧量; 有些是释放原子氢中断氧化过程的连锁反应,从而达到保护食品的目的。 L一抗坏血酸又名维生素C 维生素C是同学所熟悉的白色或带淡黄色、易溶于水、有酸味的晶体,由于分子中含有

食品添加剂习题1单选题

一、单选题(试卷: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述 1. 根据食品添加剂的编码,01.001代表( C ) A. 酸度调节剂 B.乳酸 C.柠檬酸 D.亚铁氰化钾 2. 根据国际上对食品香料的分类方法,天然等同香料采用( B )符号表示。 A. “N” B. “I” C. “A” D. “T” 3. 若某种物质的LD50为0.95mg/Kg,那么该物质的毒性级别属于( D ) A. 无毒 B. 低毒 C. 剧毒 D. 极毒 4.判断食品添加剂急性毒性的重要指标是(B ) A. ADI B. LD50 C. NOEL D. 最大无作用剂量 第二章防腐剂 1.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中抗菌活性最强,同时毒性也是最大的是(D ) A.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B.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C.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D.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2. 食品添加剂中,又被称为花楸酸的是(C ) A. 苯甲酸 B. 脱氢醋酸 C. 山梨酸 D. 丙酸 3.在美国,可用于啤酒的防腐剂是( A ) A. 对羟基苯甲酸庚酯 B.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C.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D.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4.下列防腐剂中,作用效果基本不受pH的影响的防腐剂是(B ) A. 脱氢醋酸 B. 富马酸二甲酯 C. 乳酸链球菌素 D. 苯甲酸 5.防腐剂中,特别适用于水果防腐保鲜的是(D ) A. 鱼精蛋白 B. 纳他霉素 C. 乳酸链球菌素 D. 甲壳素 6. 从防腐剂的组成看,属于多肽类物质的是(C ) A. 甲壳素 B. 纳他霉素 C. 乳酸链球菌素 D. 鱼精蛋白 7. 下列微生物中,最能耐受低水分活度的是(D ) A. 沙门氏菌 B. 一般霉菌 C. 耐热细菌 D. 渗透性类酵母 8.下列防腐剂中,抑制霉菌效果较差的是(A ) A. 苯甲酸 B. 山梨酸 C.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D. 富马酸二甲酯 9. 只能杀死或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细菌孢子的防腐剂是(C ) A. 丙酸 B. 富马酸二甲酯 C. 乳酸链球菌素 D. 纳他霉素

中国十大重金属污染事件

中国十大重金属污染事件 一、河南济源千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32家污染企业停产2009年10月,河南济源因铅冶炼企业造成1000余名14岁以下儿童血铅超标,血铅值在250ug/L以上,达到中重度中毒,需立即接受驱铅治疗;★★★★★★ 2007年12-12”铅中毒事件环保局领导集体被诉。河南省卢氏县一家早就该关闭的高污染粗铅冶炼厂,不仅没有被当地环保部门依法关停,反而多次扩大规模,在环保局的眼皮底下非法生产了7年之久,最终导致437人铅中毒,成为中国最为严重的铅中毒事件之一。?★★★★★☆ 湖南嘉禾250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污染公司屡关不停2010年2月,湖南嘉禾县250 名儿童血铅超标。引发中毒事件的炼铅企业腾达公司,曾被县市两级环保局几度叫 停,但仍继续生产。★★★★★ 郴州血铅中毒事件始末 2010年3月16日:湖南嘉禾250名儿童血铅超标家长验血被拘 2010年3月20日:湖南郴州血铅中毒者超300人官方被指封锁消息 2010年3月21日:湖南郴州血铅危机加剧血铅化验者激增 2010年3月23日:环保部派员赴湖南郴州督察治污多名官员被免职 陕西凤翔血铅事件11人领导干部受到党政纪处分2009年8月,陕西凤翔县抽检 731名儿童发现615人血铅超标,其中166人中、重度铅中毒,原因为东岭冶炼公司污染,且未能按期组织卫生防护范围内村民搬迁,11名干部因此受处分,名单至今仍未公布。★★★★★ 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环保局长停职在湘和化工厂运转5年多时间里,周边村 民与污染企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长期较力。2009年8月3日下午4时,湖南省环保 厅在正式公布了长沙湘和化工厂镉污染事件环境调查监测结论。在2888人中509 人镉超标,多人死亡、化工厂周边500米范围内土壤严重污染等惨重现实面前,有 关部门的事后补救实在来得太迟太迟。。★★★★☆ 广东河源市紫金县血铅超标事件追责16人。根据2011年5月30日广东省政府 调查组技术组的调查报告,共检测三威公司周边村民血样2231份,检测结果血铅超标者254 人,达到血铅中毒标准者96人(其中成人39人,儿童57人),直接经济损失223.1545万元人民币,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食品化学性污染

食品化学性污染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因农药、废水、污水各种食品添加剂及病虫害和家畜疫病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变,运输、包装材料中有毒物质和多氯联苯、苯并芘所造成的污染的总称。 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化学性污染物的主要类别有: (1)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兽药、有毒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二恶英、三氯丙醇等 (2)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溶入食品的有害物质 (3)滥用的食品添加剂 (4)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酒中有害的醇类、醛类等 (5)掺假、造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各种农药是造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一大来源。目前世界各国的化学农药品种约1400多个,作为基本品种使用的有40种左右。农药除了可造成人体的急性中毒外,绝大多数会对人体产生慢性危害,有致癌性,致畸性,并且都是通过污染食品的形式造成; 含铅、镉、铬、汞、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废气及废渣,对人体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如长期摄入含镉量高的食品,会引起慢性中毒,并导致肾功能损伤,肺气肿等; 食用色素、防腐剂、发色剂、甜味剂、固化剂、抗氧化剂等食品添加剂,其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的生物学变化,亦及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毒害及其机理,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对生育繁殖的影响、胚胎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敏性等; 作食品包装用的塑料、纸张、金属容器等,如用废报纸、旧杂志包装食品,这些纸张中含有的多氯联苯就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引起病症。多氯联苯是200多种氯代芳香烃的总称,当今世界生产和使用这种东西的数量相当大。有资料证明,在河水、海水、水生物、土壤、大气、野生动植物以及人乳、脂肪,甚至南极的企鹅、北冰洋的鲸体内,都发现了多氯联苯的踪迹。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可保持鲜艳色泽,但是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食品化学性污染造成的危害。首先,合理科学使用农药,对农药施用时期、配置和施用方法等都必须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还要严格遵守兽药使用准则,科学安全用药,要针对畜禽疫病发生的种类和情况,合理用药;其次,蔬菜要摘净残叶,去除烂根,清洗干净,水果和生食的蔬菜应彻底清洗干净,有的还应消毒;蔬菜的污染主要在采摘前的生长期,应严格遵守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残留量标准;第三,改变不良烹调方式和饮食习惯,尽量不要采用油煎、油炸、烘烤或熏制的烹调方法,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还要注重食品包装袋的卫生,禁用聚苯乙烯用作快餐饭盒,避免造成白色污染,要用聚碳酸酯塑料制作的食品包装、模具、奶瓶等。 在国家监管层面,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食品化学性污染造成的危害。首先,国家要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业的整顿,加强小企业监管,全面实施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严格生产许可,加快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向纵深发展,并突出重点,加大食品监督抽查力度;其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