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全程讲解词(7.9)

宋庆龄故居全程讲解词(7.9)
宋庆龄故居全程讲解词(7.9)

上海宋庆龄故居全程接待讲解词

第一参观点:纪念广场

欢迎各位来到上海宋庆龄故居参观!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主席,我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夫人,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际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毕生致力于人类的进步事业,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长期生活的地方和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她曾在这里进行各种国务活动,经常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积极促进中外交往,维护国际正义。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后,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供人们瞻仰。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故居的纪念广场。这尊宋庆龄的全身坐像是在2003年为纪念宋庆龄诞辰110周年雕刻的,它选用北京房山一整块五吨重的上等汉白玉雕刻而成。雕像体现了宋庆龄居住在这里时六十岁左右的年龄特征以及她在家里的形象,充分表现了宋庆龄高贵、典雅的气质同时又让人感到和蔼可亲。雕像放置在纪念广场中央,与文物馆一起组成一个纪念小区,人们可以在此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第二参观点:文物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宋庆龄文物馆。

这里留下的文物和发生的故事真实地记录着宋庆龄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见证了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为保卫世界和平,为人类进步事业所做出的不朽贡献。

一、留学海外心系祖国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在西方列强的欺凌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民族危亡,民不聊生。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她的①父亲宋耀如,是海南文昌人,早年曾在美国谋生,并进入教会学校读书,后来作为一名传教士被派遣回上海传教,②这是宋庆龄保留的父亲使用过的书籍。机遇和不懈的努力使他积累了丰厚的财产。他是最早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者之一,经常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③宋庆龄的母亲倪桂贞,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也是一位严格而开明的母亲,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会说英文,会弹钢琴,还曾在上海的一所女子中学里担任数学教师,是一位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时代女性。

虽然家境富裕,但思想进步的父母,对宋庆龄及她的姐弟从小就进行严格的教育,注重培养他们节约意识、吃苦耐劳的品德,并为子女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④这是少年时期的宋庆龄。七

岁时宋庆龄便进入上海的中西女塾接受系统的教育,⑤这里有她当时学校原址的照片。

14岁时,宋庆龄被送到美国接受西方的文明,一同前往的还有年仅10岁的宋美龄。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清政府颁发给她的护照,这在当时的中国家庭是十分罕见的,也使宋庆龄在一个优良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宋庆龄到美国后第二年考入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⑦这里有她珍藏的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影集,⑧以及记满了心得体会的动物学笔记。(在校期间,宋庆龄爱好广泛,不仅在文学和艺术方面学有专长,并且对哲学和历史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学习刻苦,善于思考,据校友回忆:“她非常用功,从不漏掉任何一门功课的作业,总看见她在工作”。)宋庆龄在美国读书期间,父亲宋耀如经常会写信,并寄剪报去,使宋庆龄时刻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让她及时了解祖国的现实状况和发展变化。对西方民主思想的接受使宋庆龄更加关心国内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当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的消息传到美国后,⑨宋庆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校刊上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文章——《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热情颂扬辛亥革命的胜利。

1913年5月,宋庆龄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这里陈列着她的⑩毕业照(《威斯里安女子学院1913年年鉴》登载了宋庆龄的毕业照,毕业照旁题写:“从她的两眼和额头流溢出内心的光彩。”)、⑾毕业文凭以及她珍藏的⑿母校的校徽。(1973年5月,宋庆龄的一位大学校友赠送给她一枚威斯里安学院校徽。所附字条谓:“请接受这枚小小的新徽章。”)

二、精诚无间笃爱有缘

1913年,孙中山因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这时宋耀如已携家人先行逃亡到了日本。(8月29日,满怀革命理想的宋庆龄在父亲的召唤下也来到了这里。第二天,宋耀如便带着宋蔼龄、宋庆龄来到孙中山的住所,这一天是成年后的宋庆龄与孙中山的首次见面。第二年宋庆龄接替姐姐宋蔼龄担任了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热爱祖国和献身革命事业的共同志向使他们走到了一起,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①这里陈列着他们当时的结婚誓约书。从此宋庆龄成为了孙中山的革命伴侣和亲密战友。

1922年6月16日,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集结了4000人猛攻广州总统府,想置孙中山和宋庆龄于死地,以取而代之。(危急之中,孙中山要宋庆龄与他一起撤离,但当时已怀有身孕的宋庆龄却坚持让孙中山先行离开,并真诚地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在宋庆龄的掩护下,孙中山逃离了险境。当宋庆龄冒着枪林弹雨撤离险境后,由于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她失去了一生中唯一的孩子。)不久之后,②宋庆龄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发表《粤变纪实》一文,详细叙述了广州脱险的经过。③在度过此次劫难后,孙中山挥毫题赠宋庆龄“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表达了对妻子的感激之情和他们夫妇同生死、共患难的恩爱情怀。④这是广州脱险一周年后孙中山宋庆龄与永丰舰官兵合影。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召开前亲自拟定了《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共25条,作为即将成立的国民政府的施政纲领。⑤这份《建国大纲》手迹是孙中山在革命工作之余,亲手抄写

在册页上,送给宋庆龄留念的,使这份礼物显得极为珍贵。

宋庆龄与孙中山的婚姻曾受到家人的极力反对,但仁慈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与女儿断绝关系,不久即承认了这桩婚事并补送了宋庆龄一份丰厚的嫁妆,⑥这张珍贵的目前仅见的孙中山与宋庆龄全家的合影,也反映了孙宋的婚姻最终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祝福。

1918年6月孙中山、宋庆龄正式定居莫利哀路寓所(现在的上海孙中山故居)。在这里宋庆龄陪同孙中山深居简出,潜心研究,从事著作,认真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继续寻求救国的道路。宋庆龄以巨大的热情默默的担当了资料整理、抄稿和翻译的工作,处理大量往来信电,协助孙中山完成了⑦《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出于对先生的无限怀念,宋庆龄将孙中山先生的一些遗物精心保存。(尤其是在中国革命艰难的日子里,宋庆龄虽然辗转于上海、香港、重庆等地,然而先生的这些遗物始终是她感情的寄托,也是她最为珍视的财富,所以几十年来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陈列在这里的这些⑧印章、书籍和纪念币等物都饱含着宋庆龄对先生的无限眷恋之情。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之印:1923年3月2日,孙中山在广州农林试验场设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以“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名义发布各种政令,统帅各军,第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此印从1924年1月2日启用。

中华革命党本部之印:“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武装讨伐袁世凯、重建共和国,于1914年7月8日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华革命党,孙中山任总理。中华革命党本部是其领导中枢,地址设在东京。“中华革命党本部之印”即刻于其时。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华革命党本部迁往上海。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更名为中国国民党,所有印章、图记改用中国国民党名义,此印停止使用。

孙中山安葬纪念章:孙中山逝世后,中国国民党驻日本总支部为纪念孙中山特地制作了纯金纪念章。纪念章正面为孙中山浮雕头像,背面铸“孙总理千古纪念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中国国民党驻日本总支部谨制”

1956年出版的线装本《建国大纲》:1956年,孙中山诞辰90周年之际,其著作《建国大纲》线状本再版,宋庆龄很是高兴,她曾手捧此书留影以作纪念。)

1966年11月12日,首都各界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宋庆龄在会上发表了长篇演讲,回忆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历程,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孙中山的遗志,并远远超过了它。“他的名字和他的精神仍然活在我们心中。我们为他四十年的忘我斗争而感到骄傲”。⑨这篇名为《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珍贵手稿就是宋庆龄为大会发言而精心准备的文稿,长达51页。

三、继承遗志捍卫民权

孙中山去世以后,宋庆龄并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以独立的姿态继续走着革命的道路。(她以继

承和捍卫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政策为己任,为实现孙中山的遗志不断努力。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宋庆龄公开发表声明,与国民党右派决裂。此后,出访苏联、旅居欧洲寻求救国真理。1931年回到国内后,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帮助营救了大批爱国者和革命志士。)宋庆龄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①这里陈列着她的国民党党证,②以及她与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部分与会者合影。(在这次全会上,宋庆龄所表现的竭力维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旗帜和革命的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深得与会者的信任和尊敬,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1927年7月14日,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团秘密召开“分共会议”。这严重地违背了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宋庆龄要继承孙中山遗志的意见,遭到国民党右派的顽固反对。③她发表了这篇《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强烈谴责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罪行。

为了寻求中国革命的道路,完成孙中山生前未完成的愿望,并表明自己的革命立场和态度,1927年8月宋庆龄由上海出发到苏联访问。(行前她在上海《申报》发表《赴莫斯科前的声明》,表明这次访问莫斯科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苏联深深地相信,虽然有些人已经投靠了反动势力与反革命,但是,还有许多人将继续忠于孙中山为指导与推进革命工作所制定的三大政策。”)在苏联,④宋庆龄受到了苏联政府的代表及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

1927年底,南京政府发布了对苏联断绝邦交令,并限定苏联领事一星期内出境。宋庆龄获悉这一消息后随即致电汪精卫、蒋介石予以严厉斥责。⑤这是宋庆龄1927年12月23日致汪精卫、蒋介石电稿。

1929年5月,宋庆龄回国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8月10日,戴季陶奉蒋介石之命,以拜访为名,携夫人到上海宋庆龄寓所游说宋庆龄赴南京。(宋庆龄针锋相对地回答:“我对政客的生活不适合,况且我在上海都没有言论自由,难道到南京可以希望得到吗?”当戴季陶假惺惺地劝说:到南京耽些时候,那里有你的亲属,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也会比较快活些时,宋庆龄义正言辞地回答:“假如快乐是我的目的,我就不会回到这样痛苦的环境里面。目击我们的希望与牺牲被葬送,我同情民众甚于同情个人。”)宋庆龄大义凛然地表示:“使我不说话的唯一办法,只有枪毙我,或者监禁我”。⑥这里陈列的就是宋庆龄与戴季陶谈话笔记的英文打字稿。

1929年9月21日,宋庆龄乘坐法国邮轮“史芬斯”号前往法国,⑦这张护照记载了她在法国与德国之间的足迹。

1931年8月,流亡海外的宋庆龄因母亲病逝回到上海。1932年12月,宋庆龄与蔡元培、杨杏佛、林语堂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宋庆龄被推选为主席。(“民保盟”成立后,迅速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和支持,鲁迅、邹韬奋、茅盾、郁达夫等知名人士也相继加入。)⑧这份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章程阐明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性质、任务和争取民主权利的意义。⑨这里还陈列着民保盟的一些印章。

宋庆龄作为“民保盟”的主席,以她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崇高的威望,主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抗议希特勒法西斯暴行、帮助和营救了许多被迫害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等,⑩照片上的这些就是曾经被“民保盟”所营救过的人。⑾这封是1933年1月21日鲁迅致宋庆龄和蔡元培的信,为

营救共产党人黄平。

1933年6月18日,“民保盟”总干事杨杏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民保盟”工作被迫终止。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是宋庆龄抗日救亡斗争中光辉的一页。

四、促进团结共御外侮

在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难时刻,宋庆龄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从沟通两党关系到发起救国入狱运动,从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到成立保卫中国同盟,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1933年3月,宋庆龄出席“国民御侮自救会”筹备大会,当选为该会主席并发表演说。①这是当时宣传的传单。

1932年1月28 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上海的入侵,淞沪抗战爆发。驻守在上海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将士,不顾蒋介石限制他们抵抗的命令,奋起反击入侵的敌人。(宋庆龄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到前线慰问抗日将士,极大鼓舞了官兵们的斗志。这是宋庆龄与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的合影。2月6日,宋庆龄又携带着大批慰劳品到前线慰问十九路军将士。)②这张宋庆龄在巡视战地时手捧日军的炮弹,站在断壁残垣前的留影,表达了她与十九路军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

1936年6月,宋庆龄促成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陕北之行。(斯诺当时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他撰写并出版了著名的《西行漫记》,使世人第一次真实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业绩和抗日主张。)回来后,斯诺将他所拍摄的③资料照片一套赠送给宋庆龄留念。埃德加·斯诺在④这本赠给宋庆龄的《西行漫记》的扉页上写道:“献给勇敢的革命者庆龄同志——中国第一个阅读此书和第一个激励我创作此书的人……。”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 12月中旬,宋庆龄以她敏锐的洞察力和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她就西安事变发表声明,呼吁放弃个人不同政见,求同存异,组成抗日统一战线,)⑤这是她就此事的讲话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力地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进程。

1936年6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救国会的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主张,令国民党当局十分惊恐。11月救国会的七位领袖被秘密逮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事件。为了援救“救国会”的七位领袖,宋庆龄做了很大的努力。1937年6月,宋庆龄和何香凝等人联名发表《救国入狱运动宣言》,要求释放沈钧儒等人,宣布愿同服“爱国罪”。⑥宋庆龄和何香凝等联名发表了“为救国入狱向上海新闻界的书面讲话”,说明爱国入狱运动的由来、步骤和重大意义,号召扩大运动。她还与救国会委员胡愈之等十二人一起从上海到苏州最高法院要求入狱,共赴爱国罪。在各种进步力量的声援下,1937年7月底“七君子”胜利获释。

1937年底上海沦陷,宋庆龄接受中共中央的意见,移居到香港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38年6月宋庆龄在香港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向全世界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并用各种方式募集抗

战物资支援抗战。⑦这是她同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部分成员合影。宋庆龄作为“保盟”的中央委员会主席,⑧她经常会亲临码头视察抗战物资装运情况。⑨这里的这一枚刻有宋庆龄英文名字缩写的金戒指印,在保卫中国同盟的募捐活动中,宋庆龄常用这枚金戒指印在捐助者的收据上盖章。

1940年3月31日至5月9日,宋庆龄与宋霭龄应宋美龄的邀请,并由宋美龄陪同,由香港飞抵重庆。(宋庆龄此行,主要是考察以战时首都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的抗战局势和妇女工作,并与亲属团聚。)⑩三姐妹在重庆视察了歌乐山第一儿童保育院、第五陆军医院等地,这次宋氏三姊妹共同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成为团结抗战的象征,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特殊的政治影响。

⑾1943,黄河决堤,河南省发生特大水灾,宋庆龄为赈济河南特大水灾在重庆发起足球义赛,门票收入共125530元,全部捐赠河南灾民。

为了让海外与保盟有联系的政治家,救援团体和关心中国的人们,及时了解抗战的真实情况,知道中国的急需,进一步用医药和救济物资支援中国。⑿宋庆龄创办了《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这是一份英文双周刊,主要面向英语国家和地区,她经常与编辑们共同研究,确定最需要援助的地区,并为《新闻通讯》撰写了许多文章,分析形势和任务。

宋庆龄通过各种渠道,把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敌后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人民抗日的战斗。⒀1944年9月,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140多位伤病员和工作人员,联名在一幅白绢上写了一段对宋庆龄表示感谢的话,并一个个签了名,托人带到重庆赠送给宋庆龄。⒁1944年12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将边区纸币票样册赠送宋庆龄。这些都表达了他们对宋庆龄的感谢之情。

1945年10月10日,国民政府颁布政令,决定给抗战有功的文武官员和社会领袖人士颁发胜利勋章,⒂这是国民政府颁发给宋庆龄的抗战胜利勋章,编号589。

五、济贫助困迎接解放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为适应新形势,将“保卫中国同盟”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她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一方面救济饱受战争侵害的劳苦大众,另一方面则继续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提供物资援助。

①这封1946年12月17日,周恩来致宋庆龄的信,就表达了他对宋庆龄一贯支持解放区工作的感谢和敬意。同时也希望宋庆龄对如何扩大海外援助提出自己的意见。

1946年宋庆龄发起设立作家、艺术家“文化福利基金”,援助一些境况困难的文化界进步人士。

②中华全国文艺协会向宋庆龄赠送了这本“推诚致敬”的签名纪念册一本,以感谢她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对文化界进步人士开展的救助活动。(在纪念册上签名的有叶圣陶、赵景深等文化界进步人士82人。)

面对儿童们悲惨的境遇,宋庆龄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积极开展儿童救济福利工作。其中之一是在上海劳动人民居住比较密集的穷困地区创办了三所儿童福利站,给穷苦儿童识字的机会,还以保健、营养、医疗等工作方式来保护儿童的健康。③这是宋庆龄看望识字班的孩子,并亲自指导小读者读书的照片。

1948年11月,在第三届儿童福利舞会上,宋庆龄发表书面讲话,对出席舞会的英、法、印度驻华大使和夫人,孙科夫妇以及全体儿童福利委员会委员的慷慨捐助表示感谢,④这是当时舞会的手册。

1949年初春,宋庆龄要求中国福利基金会同张乐平先生联系,希望举办三毛画展,建立三毛乐园会,救济贫苦儿童。(张乐平先生立即响应,抱病赶制出30多幅“三毛”水彩画准备义卖。画展盛况空前,中外记者争相报道。每天参观者多达2万余人,创中国漫画展日参观人数之最。30多幅水彩画很快卖完,三毛乐园会的会徽以及张乐平先生签名的《三毛流浪记》画册也都成了供不应求的抢手货。)⑤这就是当时三毛乐园会的纪念章。

抗战胜利不久,国民党就在美国的支持下向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发动了疯狂的进攻。为了制止内战,⑥1946年7月22日宋庆龄发表《关于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的声明》。对于宋庆龄的这份声明,国内外反响很大。

淮海战役以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⑦第二天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致信宋庆龄,希望宋庆龄能“出为领导”。但宋庆龄不为所动,坚持留在上海,准备迎接全国解放。

抗战结束后,宋庆龄决定将莫利哀路29号的寓所重新整修后交给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纪念地,而她则移居到⑧靖江路寓所,由于这处寓所较为简陋,蒋介石下手谕,将林森中路1803号(现在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拨归宋庆龄使用,产权亦归宋庆龄所有。1949年春宋庆龄迁居此处,在这里迎来了上海的解放,这里也是她在上海的最后一个住所。

六、共商国是擘划未来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接受毛泽东、周恩来的邀请,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作为新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宋庆龄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繁忙的国务活动中去。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新中国的建设献计献策,参与制定新中国的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为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9年6月,中共中央派遣邓颖超带着毛泽东、周恩来的亲笔信到上海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第一届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建国大计。①这就是毛泽东、周恩来致宋庆龄的邀请信。(毛泽东致宋庆龄信,“庆龄先生: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程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周恩来致宋庆龄信,“庆龄先生: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私心亦为之大慰。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藉颖超专程迎迓之便,谨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驾,实为至幸。”)

(上海解放之际,宋庆龄万分激动。她高兴的说:“解放了就好了。国民党的失败,是我意料之中的,因为它敌视人民、反对人民、压迫人民;共产党取得胜利,是必然的。因为它代表人民、爱

护人民、为人民谋福利。”)1949年7月1日全国解放前夕,宋庆龄在上海的居所中怀着激动的心情发表了《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她相信,我国人民将走向新的、更光辉的高峰!②这就是《向中国共产党致敬》的手稿。

宋庆龄接到毛泽东、周恩来的邀请信后非常激动,欣然应邀。1949年8月26日,她由邓颖超等陪同乘专车离沪北上。9月1日,宋庆龄抵达北京,在车站受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热情迎接。

③这张照片记录下了当时的情况。

1949年9月21日,宋庆龄满怀热情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发言,④这是当时她发言的照片。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她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从此掀开了她政治生涯的新篇章。

⑤10月1日,宋庆龄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国大典。这是他们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国庆游行队伍的照片。

⑥这是宋庆龄的国庆典礼入席证。

解放之后,宋庆龄非常关心新中国的建设。她为了探索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道路,不辞劳苦到农村、厂矿、边防、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考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⑦这篇名为《为了社会主义,为了和平》的文稿是宋庆龄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稿。她在发言中畅谈了视察江南农村和上海纺织业的情况、感受和意见。

⑧这是1957年12月20日,宋庆龄为“水力发电展览会”题词。

宋庆龄作为宪法起草委员会的成员,参与制定了新中国的根本大法。(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0次会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由朱德、宋庆龄等33人组成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启动制宪工作。)此后宋庆龄抽出大量时间阅读研究中外有关制宪的书籍和文件,积极参加宪法草案的讨论。⑨这些是宋庆龄参与制定宪法时阅读的部分书籍。

⑩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⑾这就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使这部宪法更能体现人民的意志、保护人民的利益,宋庆龄付出了许多心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⑿这是宋庆龄接受陈毅等人的建议,将自己多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章结集出版的《为新中国奋斗》中、英、日文版。(文集收录了宋庆龄1927年7月至1952年7月间发表的讲演、文章、声明等共计64篇。)

⒀这是宋庆龄到东北视察后,出版的《新中国向前迈进——东北旅行印象记》。

七、致力外交传播友谊

宋庆龄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她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她与世界各国进步人士和国际友人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和真挚深厚的友谊。5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面临最多困难的时期,宋庆龄以其崇高的声誉、影响力和富有魅力、落落大方的形象,为新中国扩大对外交往、打开外交工作的新局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宋庆龄多次代表国家出国进行友好访

问,所到之处受到热烈的欢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中国成立之初,宋庆龄曾先后担任中苏友协副会长和会长,为中苏友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①这是宋庆龄1949年10月31日致斯大林电稿。

1957年4月15日至5月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问中国。4月24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设宴招待早在1928年就结识的伏罗希洛夫,(刘少奇、贺龙、柯庆施、曹荻秋等出席作陪。)②这就是当时在餐厅所拍摄的宴会照片。

③这张照片是1957年11月,以毛泽东为团长、宋庆龄为副团长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庆典以及同时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时拍摄的。

④宋庆龄回国时带回了一些苏联政府赠送的庆祝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的纪念品,此纪念瓷盘是其中之一。

1955年12月16日,宋庆龄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受到印度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⑤这是印度总理尼赫鲁欢迎宋庆龄的照片。

⑥这是1957年1月,宋庆龄所作的英文诗《一万万双手》,以作为对此次访问印度的纪念。

1957年9月25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会见印度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⑦这张照片就是在故居的会客厅里拍摄的。

⑧这是印度驻华大使赖嘉文赠送的银盘。

⑨这是1963年2月20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会见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夫妇的照片。

⑩这是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赠送给宋庆龄的“一级柬埔寨王家勋章”。

⑾1956年8月14日至8月23日,宋庆龄应邀访问印度尼西亚。

宋庆龄在印尼访问期间,受到苏加诺的热情接待,苏加诺称宋庆龄为“亲爱的姐姐”。同年9月30日至10月14日,苏加诺应毛泽东之邀来华访问,⑿这是1956年10月11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欢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时的情景。

⒀这是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赠送的银盘。

⒁这是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赠送的镶嵌木盒。

⒂这是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赠送的木雕灯座。

⒃这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赠送的银器。

⒄宋庆龄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和新中国的对外宣传工作,她与许多外国作家、记者、出版商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这是宋庆龄1950年9月23日写给周恩来的信。(在信中,宋庆龄提出建立一个国际宣传机构,并明确表示她“对于出版刊物工作极有兴趣”。)在周恩来的建议下,宋庆龄于1952年创办了《中国建设》杂志。杂志以向世界介绍中国,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为宗旨,为新中国对外传播历史写下重要的一页。

⒅这篇名为《真实报道的传统》的文稿是纪念《中国建设》创刊10周年的专文,她系统地回顾和阐述了办刊的宗旨和原则:(“这个刊物从创刊伊始,就一直致力于描述我国劳动人民、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的成就,并且通过具体事实和形象化的报道来阐明人民政府的政策。”“回顾10年,我

们保持了真实报道的传统,展望未来,我们将同过去一样,忠诚地为真理效劳。”)⒆1962年1月6日,宋庆龄与邓颖超参观《中国建设》杂志创刊十周年展览

⒇宋庆龄在阅读《中国建设》杂志。

(21)这是宋庆龄与周恩来、陈毅、邓颖超在一起庆祝《中国建设》创刊10周年。

(22)这就是《中国建设》杂志。

八、秉持正义维护和平

宋庆龄毕生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早在二三十年代,宋庆龄就是反帝国主义同盟名誉主席,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同盟主要领导人。在六十多年的岁月中,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她做出了不懈努力,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先后被选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2年12月,世界和平理事会在维也纳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中国派出了由宋庆龄任团长,郭沫若任副团长的代表团。①这是宋庆龄在会议上发言的照片。

1955年1月,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告世界人民书》,号召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签名,反对使用原子武器。②这是2月12日,宋庆龄在《告世界人民书》上签名的照片,表达了她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决心。

③这是宋庆龄出席“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的代表证。

④这是和平鸽徽章。

在那次大会上,宋庆龄作了题为《人民能够扭转局势》的发言,得到了与会的各国代表的欢迎。

⑤这就是讲话稿。

由于宋庆龄对世界和平运动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她获得了1950年度“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1951年9月18日,“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委员会在北京为宋庆龄举行了授奖典礼。⑥这是宋庆龄在授奖仪式上的答词。(“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是1949年12月20日斯大林七十寿辰时苏联设立的一项奖金,用以奖励对维护和巩固国际和平作出卓越贡献者。1951年4月6日,“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委员会决定将此项奖金授予宋庆龄等七人。)

⑦这里陈列的就是宋庆龄当时获得的奖章和证书。

⑧这是宋庆龄等在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中签名。

⑨这是宋庆龄为世界和平理事会杂志《保卫和平》而作的名为《论和平共处》的文稿,在这篇文章中,宋庆龄较早的发出了和平共处的倡议。

⑩这是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赠送的纪念邮票。(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第一届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全球共有1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约1300人参加。联合国为这次全球盛会设计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及首日封,主题为“人与环境”。会后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将此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纪念邮册赠送给宋庆龄。)

1952年10月2日,由宋庆龄等发起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后,首

次在中国召开大型的民间国际会议。⑾这是宋庆龄出席亚太和平会议的代表证。

⑿这是宋庆龄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期间使用的文件夹。

⒀这是宋庆龄为亚太会议所作的《动员起来!为亚洲、太平洋区域与世界的和平而斗争》原稿。

⒁宋床龄在这次会议上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大会执行主席致开幕词。您可以走到展柜前收听宋庆龄当时发言的录音。

九、关心妇女热爱儿童

宋庆龄是新中国妇幼卫生和儿童文化福利事业的开拓者。她主张保护妇女的特殊权益,把儿童工作视作“缔造未来”的伟大事业。在她的领导下,中国福利会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儿童艺术剧院、少年宫和《儿童时代》杂志等。(宋庆龄曾说过,“在我们的国度里,对于儿童和把儿童生到世界上来又最初抚育她们的人恪尽我们的天职,是我们基本大法的一部分。”)宋庆龄不但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国际进步妇女组织的著名活动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①这是1955年5月5日,她在寓所里与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主席欧仁尼·戈登夫人会面。

②这是1959年5月11日,宋庆龄在上海寓所里会见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理事会代表德维夫人。

③这是1959年5月,宋庆龄在上海寓所草坪上会见来华参加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理事会的代表。

④展柜中的锦旗则是印度尼西亚华侨妇女界赠送给她的。

⑤这是宋庆龄与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女代表的合影。

1953年12月,宋庆龄在湖北武昌参观无名烈士墓——九女墩,应中南行政委员会之请,题写《无名烈士》诗,译成中文后由何香凝书写,刻在碑上。⑥这就是宋庆龄《无名烈士》诗手稿。

1953年4月15日,中国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宋庆龄致词祝贺,在这次会议上,她当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⑦这是宋庆龄致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的贺词。(宋庆龄在贺词中指出我国妇女已经“享受到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给予的权利”,只有让妇女群众发挥她们的全部能力,我们的革命目标才可能完成。并建议要重视和保护妇女的特殊权利,把妇女从家庭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

宋庆龄多次被推选为全国妇联的名誉主席,她特别重视、关心妇女的地位和权利,在收到“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的十万卢布汇款单之后,她立即在支票背面写道:“此款捐赠中国福利会作妇儿福利事业之用”。这笔款项被用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综合性的保健院作——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⑧这是宋庆龄在医院看望产妇。

⑨这篇题为《中国妇女目前的地位》的文稿写于1953年12月。(宋庆龄在文中指出:我们在铲除男女不平等的封建关方面已有了伟大的进步。但是她同时又清醒地意识到:法律上的男女平等,还不是实际生活中的真正平等。她指出: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妇女解放的首要任务,就是广泛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摆脱沉重的家务劳动的束缚,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中不断地提高经济地位。妇女要依靠自身力量求得彻底解放,“解放”不是别人装在盘子里给我们送上来的。)

宋庆龄的“一生是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儿童们亲切地称她为“宋奶奶”。宋庆龄常说,有些事情可以等一等,但儿童工作不能等。她领导中国福利会创办了儿童艺术剧院,⑩这是宋庆龄在上海的寓所中与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管弦乐队的队员们在一起。

⑾这是儿童剧院的演出剧目之一:《马兰花》。

1953年,宋庆龄还在上海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少年宫,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校外活动场所。⑿这是宋庆龄与少年宫的孩子们在一起。

她还领导中福会先后创办了幼儿园、托儿所等机构,每到儿童节,她总爱来到这些属于孩子们的乐园,和他们一起欢度节日。⒀这是宋庆龄来到幼儿园,和孩子们在一起。

⒁这是宋庆龄在观看小演员演出。

⒂宋庆龄经常为孩子们题词,表达她的良好祝愿。1953年在华东地区各中学秋季开学前,宋庆龄为学生们题写勉词,(号召学生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刚毅的性格来进行学习,并且要养成优良的习惯来掌握现代的科学知识,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1958年4月26日,为庆祝即将到来的“六一”国际儿童节,⒃宋庆龄为广大新中国儿童题写了题词,号召他们要珍惜幸福,创造幸福。

⒄《儿童时代》是宋庆龄在1950年亲手创办的全国第一份少儿综合期刊。她执笔题写刊名,撰写创刊词。《儿童时代》面世后,又四次为刊物作题词,精心撰写了多篇文章。

⒅1952年4月14日,宋庆龄为庆祝保卫儿童国际会议在维也纳召开,发表了题为《保卫儿童》的著名文章,呼吁:“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制止战争,保卫儿童!”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留给我们的最后一篇文章仍然是牵挂着孩子们的《愿小树苗健康成长》。

寓所生活

宋庆龄曾说过,她去北京是去上班,回上海才是回家。在她的心中,上海寓所才是她真正的家。她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三十年,现在故居中珍藏的许多文物都记录下了她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文物告诉我们她不仅仅是一位伟人,更是一位充满了真善美的女性。

①这些是宋庆龄的生活照,宋庆龄充满爱心,她在寓所居住期间曾经养过鸽子、养过猫、白鹅以及许多花草。国务活动之余,她喜欢亲自喂养照顾这些动植物。

宋庆龄生活非常俭朴,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②这是她的菜单。但是宋庆龄在招待客人时非常细心周到,她会根据客人的喜好亲自拟定菜单,有时候还会亲自下厨给客人一个惊喜。

③这件是宋庆龄非常喜爱的香云纱旗袍。晚年的宋庆龄由于身体原因,体型微微发福,于是她在这件香云纱旗袍内镶了两条边以继续穿着。

④这件是宋庆龄在正式场合经常穿着的一件大衣,她在很多重要的国务活动中都是穿的这件大衣。

⑤宋庆龄爱好广泛,她最爱读书,仅在上海寓所的藏书就达5000多册。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艺、教育等多种门类,有英、德、俄、法、日等多个国家的文字。

宋庆龄喜爱音乐,尤其钟爱古典音乐,收藏了很多唱片。她本人在工作之余也爱好弹奏钢琴,⑥这里是她收藏的一些唱片以及乐谱。

宋庆龄还在寓所中珍藏了许多友人赠送的书画以及艺术品。⑦这一幅是陈树人赠送给宋庆龄的《清远峡图》。(陈树人与宋庆龄结识于大革命时期的广州,两人志同道合,经常书信往来,成为至交。陈树人多次赠送自己的画给宋庆龄,此即其中的一幅,赠于1946年4月。宋庆龄非常欣赏陈树人的画,曾建议国家美术馆收藏他的画作。)

宋庆龄是一位很重感情的女性,她深爱着她的亲人,一直保存着家人的一些物品。⑧我们可以看到宋庆龄珍藏的亲人照片、她和亲人的往来信件以及他们曾经使用过的物品。

宋庆龄对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关怀备至,逢年过节她总要为他们准备礼物,以表达她的感谢之意。尤其是对待照顾了她50多年的保姆李燕娥极为关心。⑨1980年2月8日,宋庆龄得知上海寓所的工作人员被评为“先进集体”时十分高兴,特地去信祝贺,并且托人带去礼品食物,其中特地为病中的李燕娥准备了一包火腿以及她家乡的广东腊肠。

因为工作需要,宋庆龄于1963年以后迁居北京,但逢年过节只要有空,她就会返回上海寓所。1979年1月28日,她最后一次在上海寓所度过了春节,⑩这是当时上海市委领导到这里来拜望她。

各位来宾,我们通过这个展览,已经可以简要地了解宋庆龄伟大的一生和她崇高的思想品格。下面请继续参观主楼。

第三参观点:主楼前

这幢房子建于1920年,属近代欧洲独院式建筑,当时是一位希腊船主的私人寓所。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房屋的主人几经变更。抗战胜利后,这里作为敌伪产业被国民政府没收归中央信托局管理。1945年底宋庆龄由重庆回到上海,她将原来和孙中山先生共同生活的寓所捐赠给了国民政府,作为先生的纪念馆供人们瞻仰。1949年春,根据蒋介石手谕,中央信托局“将此屋拨给宋庆龄使用”,产权亦归宋庆龄所有。从那儿以后,这里便成了她自己真正的家。

故居的整个院落呈长方形,占地面积4800余平方米,前面是草坪,后面是花园,这幢主楼就坐落在整个庭院的当中。这幢楼房上下共有八个房间,总建筑面积近700平方米,现在室内的陈设仍然保持了她生前的原样

宋庆龄生前对上海怀有深厚的感情,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上海度过的。五十年代她住在这里的时间多些。63年以后,因工作需要她长住北京,但逢年过节她总要回来住上一段日子,用她自己的话说:去北京是“上班”,到上海是“回家”。

第四参观点:辅楼小院

鸽棚:

宋庆龄喜欢小动物,特别喜爱象征着和平的鸽子。她养了很多鸽子,经常亲自给它们喂食。1956年10月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来访时,宋庆龄曾挑选了一对白鸽作为礼物赠送给他。

车库:

这里停放着两辆宋庆龄的专车。左面这辆是1952年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赠送的吉姆牌轿车。右面这辆是七十年代长春一汽生产的红旗牌高级轿车,是周恩来总理为了方便她的工作,特意从北京调来上海给她使用的。解放后,宋庆龄在上海外出参加重要活动和办事,都是乘坐这两辆轿车的。经过精心的维护保养,这两辆轿车现在仍然能够使用。

主楼旁的附属房屋是供工作人员使用的,1953年由政府增建。

第五参观点:主楼室内

我们现在是从侧门进入主楼,穿鞋套这个房间原来是工作人员休息和用餐的地方。进入过道,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厨房。

过厅:

这里是故居的过厅,这儿是正门。来访的客人在这里稍作等候,宋庆龄为人细心周到,在这个橱里摆放了一些书报杂志,供客人翻阅。这些家具都是她用过的原物,物品的摆放都是宋庆龄亲自安排布置的,许多地方都寄托了主人深厚的情意。

在这间过厅里宋庆龄布置了许多她喜爱的艺术品。这一幅是印度尼西亚朋友赠送的水彩画。这是她的好友苏联女画家黛丝?雅丝巴为她画的素描。这位女画家曾为中山先生画过一幅像,宋庆龄非常喜爱,摆放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壁炉上方的这幅油画“冬日”是1957年宋庆龄访苏期间购买的。(当时宋庆龄是随由毛泽东率领的中共代表团赴苏出席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并参加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庆典。她当时并非共产党员,但毛主席在签署大会协议时郑重地邀请宋庆龄坐在身边陪同一起见证这个时刻,可见党中央对宋庆龄是多么信任和重视。)这只天鹅石雕是苏联朋友赠送的礼物。这是林伯渠赠送的石刻摆件“百鸟朝凤”。凤凰是百鸟之王,这件石刻表达了对宋庆龄的赞誉之情(林伯渠参加过同盟会,在日本时与宋庆龄结识,解放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等职。1950年10月,与宋庆龄等一起视察东三省。)这是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1945年画赠的“双马图”。

客厅:

这里是客厅,宋庆龄在此亲切地接待来访的各国贵宾,所以这里既是她的家,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场所。

解放后,宋庆龄先后在这里会见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与他们共商新中国的建国大计。这是1961年5月11日,毛泽东主席来访时,与宋庆龄在壁炉前留下的珍贵的合影。(当时这两位伟人都是68岁,宋庆龄比毛主席年长11个月,因此毛主席写信给宋庆龄,有时称她“亲爱的大姐”。宋庆龄平时着装是非常朴素的,她在家中穿的就是这样的布衫。)这下面的小照片是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合影,旁边还摆放着日本友人赠送的灵芝图案的脱胎漆盘。这样的布置,表达了宋庆龄对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美好的祝愿。在长期的共同工作中,宋庆龄同我国老一辈革命家推心置腹,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故居内的客厅、餐厅、办公室以及楼梯走道上

梅花图案的地毯都是毛泽东主席赠送的,表达了对宋庆龄的关怀。

(宋庆龄热爱党、追求党,深感“没有党的领导,我们的胜利是不可能的”。1957年4月刘少奇同志来看望她时,她郑重提出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刘少奇和周恩来一起来看望她,对她说:“党中央认真讨论了你的入党要求,从现在的情况看,你暂时留在党外,对革命所起的作用更大些。你虽然没有入党,但我们党的一切大事都随时同你商量,你都可以参与。”宋庆龄当即点头表示理解。1981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上一致接受宋庆龄为中共正式党员。)宋庆龄还在这里接待了来我国访问期间特地前来拜会她的各国政府首脑。沙发上的这幅风景油画是1955年苏联美术家雅各夫列夫所作,1957年4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来访时赠送给她的。玻璃橱里陈列的是青花瓷器,其中一部分是她的好友、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赠送的。这是上海广播器材厂生产的我国第一代电子管多功能组合音响,1958年由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会成立二十周年,当时上海市委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宋庆龄。宋庆龄经常用它听广播、欣赏唱片。

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标准像,1922年摄于上海的,当时先生五十六岁。下面的这张小照片是广州的中山纪念堂。(1921年5月孙中山在此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陈炯明叛变时,此处被夷为平地。1925年4月为了纪念孙中山,广州各界集资建造,由建筑师吕彦直设计。)这两个摆件是苏联早期领导人加里宁的夫人赠送的。它们表达了宋庆龄对中山先生深切的怀念之情。这幅宋庆龄女士的半身照片,摄于1956年,当时她六十三岁。照片上的宋庆龄神态端庄而安详,手里捧着孙中山先生所著的《建国大纲》,当时这本书的线装本再版,她非常高兴,拍照留念。她生前对这张照片非常满意。

餐厅:

这里是餐厅,宋庆龄喜欢设家宴款待来访的各国贵宾和亲朋好友。

餐厅的四周摆放了不少工艺品,它们都是各国朋友赠送的礼物,是由她亲手布置的。由此可见她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它们也见证了宋庆龄对新中国外交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这幅刺绣《春香传》是1958年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来访时赠送的。那把铜剑是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赠送的。这是印中友好协会主席潘尼加赠送的铜刻盘。每次贵宾来访,宋庆龄也总会准备一些丝绸、茶叶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回赠给客人。

除了来访的国宾外,她还经常请一些老朋友来家吃饭。她亲自订菜单,为他们准备爱吃的食物,并在餐桌上插上他们喜爱的花,有时还亲自下厨给客人一个惊喜。逢年过节,她总要邀请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他们家人来这里聚会,其乐融融,这里就像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这是她母亲倪珪贞女士的画像。

这只银盘是宋庆龄母校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在1943年授予她名誉法学博士学位时赠送的。宋庆龄14岁赴美留学,在美国度过了六年求学生涯,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这是摄于1924年的孙中山先生的一张侧面像。这样的布置寄寓了她对培养她的母校永远的感激之情和对亲人的无限眷恋。

在故居底楼的东、西两侧是两间书房。宋庆龄共拥有藏书五千多册,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艺、教育、法律、科技、卫生等多种门类,有英、德、俄、法、日等十九个国家的文字,可见她研究领域之广泛。

卧室:

这是宋庆龄的卧室。这套藤木家具是父母补送给她的嫁妆。当年她和孙中山先生的婚事遭到了家人的竭力反对,因为两人年龄相差悬殊,孙中山已有家室,而且当时孙中山先生二次革命失败流亡日本,处境十分危难。在这种情况下,宋庆龄冲破了重重阻力,毅然做出了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嫁给孙中山先生。这张就是他们婚后的合影。(多年以后,回忆起往事宋庆龄对美国记者斯诺说:“我要为拯救中国出力,而孙博士是一位能够拯救中国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宋庆龄就是这样,外表看上去很柔弱,但她内心坚定,只要是她认为正确的事情,就会一往无前的进行到底。她选择了孙中山,就是选择了一条艰辛坎坷的革命之路。)这套家具是他们结婚后返回上海,宋耀如夫妇特意订做送给他们的,代表了父母最终对她婚姻的认可和祝福,因此宋庆龄对这套家具特别珍爱,它们一直伴随她度过了大半个世纪。

这里的沙发、茶几和八音钟都是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时钟的指针永远停留在宋庆龄去世的那一刻,1981年5月29日晚上8时18分。(五斗橱上还陈列着孙中山先生十八岁时的画像照和1924年宋庆龄跟随中山先生北上在日本客船上的合影。)

打字间:

这里是盥洗室,宋庆龄把它用作打字间。这架老式的英文打字机是她经常使用的。在她频繁的国务活动中,许多重要书信、文件都是由她亲自在这里打字草拟的。

办公室:

这里是办公室,宋庆龄就在这里批阅文件、处理国务。办公桌上还陈列着她使用过的办公用品。她曾在这里写下了《致联合国的信》、《向中国共产党致敬》、《解放斗争中的中国儿童》、《新上海的诞生》等著名文章。(据她生前的工作人员回忆说,宋庆龄经常是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开始工作了。她工作非常注重效率,在这里居住时,宋庆龄有许多往来书信,她总是要当天回复收到的大量信函,有时晚上七、八点钟写好,也要马上派人送达。如果因病或有急事耽误了两天,她就会在复信中道歉并加以解释。)

办公桌上方的照片是1956年10月,她和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张闻天在北京中南海的合影,它形象的反映了宋庆龄同中共领导人之间的真挚友情。工作之余宋庆龄喜欢在这里弹奏钢琴,这是她百忙中最好的休息。钢琴上方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就是那位苏联女画家的作品。有时由于工作繁忙或身体不适,宋庆龄就和保姆李燕娥就一起在这里用餐。

内阳台:

这里原来是个平台,五十年代大修时改为内阳台。这个橱里放置着她和李燕娥的部分餐具。橱顶的这只竹篮是彭真赠送的。

李燕娥卧室:

这就是李燕娥的卧室。李燕娥是广东人,十六岁时由孙中山先生的亲戚介绍来到宋庆龄身边工作,与宋庆龄相伴五十多年,直到七十岁去世。宋庆龄对李燕娥怀有深厚的感情,亲切地称她为“李

姐”。

1981年2月5日,李燕娥因病去世,宋庆龄非常悲恸,亲自为李燕娥安排后事。她说:“把李姐葬在我父母墓的边上,要立她的碑,我去世以后也要葬在那里。”壁炉上方的照片是1920年宋庆龄和孙中山结婚五周年的合影,由宋庆龄亲笔题字送给李燕娥的。桌上的“友谊”像册,是宋庆龄为纪念李燕娥而特制的,里面存放着她俩的合影,以作永久的纪念。这架“熊猫牌”半导体收音机是我国生产的第一代产品,是宋庆龄送给李燕娥的。宋庆龄不仅对李燕娥如此,对她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关怀备至,逢年过节她总要为他们准备礼物,以表达她的感谢之意。

走廊:

为了表彰宋庆龄为世界和平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1951年她荣获了“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这是她在北京受奖时所摄的照片。右面这位给她颁奖的是苏联作家爱伦堡,左面的是郭沫若。宋庆龄收到十万卢布奖金的汇款单后,立即在背面写道“此款捐赠中国福利会作妇儿福利事业之用”,创建了上海第一家妇幼保健院,就是现在坐落于徐家汇地区的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第六参观点:花园

故居花园占地2200多平方米,四周环绕着三十多棵百年的香樟树,终年葱茏苍翠。五、六十年代,宋庆龄曾多次在这里举行茶会、酒会,招待来访的世界各国的代表团和国际友人。(1956年,她就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茶话会,招待参加国际民主妇联理事会的二十七国妇女代表。当时国家曾拨专款用于招待,但她把钱如数退回,用自己的钱招待宾客。)

在家里,热爱生活的宋庆龄总喜欢穿着宽松的布衫,在绿草如茵的花园里散步,那只白色的长椅是她小憩的地方。

宋庆龄虽然没有生育,但她是最爱孩子的。在这里居住的时候,她每年都要邀请中国福利会的孩子来家里做客。她让工作人员做许多彩蛋,藏在草丛中,让孩子们去找。当她看到孩子们尽情地游戏,就会感到特别高兴。(有时宋庆龄会邀请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小朋友来这里给贵宾表演。儿童艺术剧院是宋庆龄亲自创办的,是她的“掌上明珠”。)

中国福利会所设立的妇幼樟树奖,就是以宋庆龄最喜爱的樟树命名的,以缅怀宋庆龄对妇幼福利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这幢小楼最早的主人是位希腊船主,也许他为了纪念自己劈波斩浪的航运生涯,所以把住宅设计成了船型模样。绿色的木百叶窗上刻有小巧精致的帆船、铁锚,屋顶的烟囱上还有小鱼图案的风向标,远远望去,小楼宛如停泊在绿波中的一艘轮船。)

结束语:各位游客,我的讲解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观,祝您参观愉快!

注:括号里的内容,讲解与否可视情况而定。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教学时我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时空;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它主要写了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可贵之处。学习这一段,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看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再让学生自读、圈点。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借助小黑板把学生说的句子出示在黑板上,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领会了句子的含义,理清了句子之间的关系,还体会出课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在这些学习梳理的过程中,我只作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始终是积极的探究者、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最后我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学生在对第五小节的充分朗读感悟之后,对这个问题都能很好的作出回答,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感。 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应当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应当重视语文的积累和感悟作用。学习第五小节时,感悟樟树的高贵品质是为之后延伸到人物宋庆龄身上作铺垫的。讲到宋庆龄不舍得这样的两棵樟树,再讲到人们也喜欢樟树,进而让学生质疑为什么由此让学生感悟樟树的品质,进而过渡讲到宋庆龄这个人,通过品读,我们既要感悟到樟树拒虫、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又要品味出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可贵品质。这个教学环节,我还让学生借助课外补充阅读资料,认识宋庆龄这个人。宋庆龄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竭尽全力。补充了这些课外的阅读资料意在唤醒沉睡于学生内心的精神食粮,意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而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宋庆龄这个人物的渗透感悟之后再来回答课后的问题,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回答,那是因为樟树有着和宋庆龄一样的品质,和樟树合影就如同和宋庆龄合影一样,等等。 整篇课文内容非常简单,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借物喻人,以树喻人,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宋庆龄。课后再反思这篇课文,我觉得似乎没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在学习如此简单的文本上,因为本身课文没有一点的难度,而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写话。这里可以提供话题让学生选择自己需要倾诉的话题一吐为快,或者可以设置一个说话情境:如小明的爸爸来到了宋庆龄的故居也和樟树合了影。回去之后拿给小明看,小明就不明白了问爸爸为什么要和樟树合影,爸爸就说……这样既可以写出樟树蓬勃、可贵的一面,又可以写出宋庆龄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品行。这一教学环节还力求引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真正意义上升华主题,深化中心。

上海宋庆龄故居导游词_导游词

上海宋庆龄故居导游词 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这幢房子原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20xx年之久。下面是带来的上海宋庆龄故居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上海宋庆龄故居导游词 进了宋庆龄故居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长廊,穿过长廊,就来到了大草坪,草坪上种着一棵古槐,名叫“凤凰国槐”它西面的树枝很高,东面的树枝很低,看起来很像一只凤凰,所以取名为“凤凰国槐”,它还曾被雷电劈过。再向前走就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宋奶奶住的地方,一进大门就是客厅,客厅是商议事情的地方,宋奶奶每次都把正对门的座位让给客人坐,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宋奶奶也非常喜欢运动,她把康乐棋看成一种运动,经常和工作人员打康乐棋。 再往楼上走就是书房、卧室和小厨房,宋奶奶经常和佣人一起做夜宵。我们再下楼往里走就是一个四合院,四合院里有西府海棠,西府海棠的花有淡淡的香味,而别的海棠却没有,在北京只有六棵。在四合院的中间立着一个剑石,它很像一把剑,所以称剑石,起镇宅辟邪的作用。我们出了大楼映入眼帘的是岁岁平安石,一块太湖石上写这四个大字,表示长寿的意思。岁岁平安石的上面就是瑰宝亭,亭上的梅花图案象征着宋奶奶高尚的品格。再往前走,就是宋奶奶生前十 1 / 5

分喜欢的老石榴桩景,他现在仍开花结果,一九八八年被誉为国宝盆景。它的上面是接福石,一块石头上写着篆书“接福”二字,宋奶奶每次接待客人时都要请客人在这里照相留念。 不知不觉地就结束了这次游览,我真是恋恋不舍,这里不仅环境优美,还记载着宋奶奶伟大光荣的一生,值得大家去参观参观。 篇二:上海宋庆龄故居导游词 在上海宋庆龄故居里,曾经住过一代伟人—宋庆龄。她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4月23日,我们四年级同学到上海宋庆龄故居进行了实践考察活动。导游阿姨先带我们来到了后院,我们看到首先的是一群象征和平的鸽子。旁边是一个车库,这里停放着斯大林赠送的一辆“吉姆”牌轿车。 接着,我们来到了花木茂盛的花园,周围有常青的香樟树掩映,环境优美清净。从这里看,这幢洋房是一艘船型真是美丽至极。 参观了花园后,我们又来到了宋奶奶的卧室。过厅墙上挂着徐悲鸿赠送的"奔马"国画,还有宋奶奶去世后,黛丝·雅斯巴为她画的素描。进入客厅后,我们能看见北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此看望她时的留影。客厅对面是餐厅,在这间陈设简朴的小餐厅里,宋庆龄还宴请过来访的贵宾。导游阿姨又带我们来到了楼上,卧室内的一套藤木家具是宋庆龄结婚时父母送2 / 5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习题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习题 基础过关 1.看拼音写词语。 cū zhuàng chóu mìbǎo chí sìjì cháng qīng péng péng bó bó ( ) ( ) ( ) ( ) ( ) chóng jìng zhān yǎng jì niàn fán yǎn hòu dài zhī kū yè luò ( )( ) ( ) ( ) ( ) 2.组词。 稠()般()纪()做() 绸()搬()记()作() 综合训练 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选择一组关联词语造句。 (1)()樟树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2)()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怕它一天。 (3)()是夏天还是冬天,樟树()那么蓬蓬勃勃。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狭窄()深刻()成功() 拒绝()稠密()永久() 拓展应用 樟树赞 上海宋庆龄故居前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广东有种英雄树,它长得很高。如果在它周围有别的树,它一定要长得比别的树高出一段,方才罢休。据说它的花大,它的花红。仔细想想,即使花红如血,花大如轮,长在那么高的树上,伸着脖子,仰着脑袋,欣赏起来,()一定有趣。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茂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繁繁密密,荫凉特大。 这是荫凉很大的两棵樟树。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就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花花绿绿的,曲体前进的,以叶作伪装的,密密麻麻,不易发现的。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树蛀空了,可它们还不死,而且散开去,另去物色寄生体。 樟树不招虫。这个特点,在它作为树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充分。别的树要喷洒药水,而它却不必。原来是在树的本身,树的内里,就有一种拒虫的气味,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就称它为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这一点,恐怕世界上任何科学制作的化妆品,都难以做到的。即使当它枝枯叶谢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永不消失。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贵也贵在这里。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樟树。这是两棵荫凉大、不招虫的樟树。 1.第四段括号中应填的词语是() (真的可能难保也许大概)

什刹海导游词

什刹海导游词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又被称为“后海”的北京什刹海历来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其环境优美,且民俗风韵十脚,两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更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而今,北京的城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风的地点也越来越少了,可就在这什刹海,还是可以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还是能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造群的缩影,还是可以咀嚼京味文化旅游节就要在这个地方开幕了。“游什刹海,看老北京”,品茗、荡舟、游王府、逛胡同,更有那纯正的京腔京韵,使什刹海大放异彩。 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特别是府内的西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个地方工作、日子了18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很多亮色。 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正是坐降于此。园中假山、竹林、小桥错降有致,南楼前临水有“明开夜合”树七株,其中两株二百余年前的古木,据说是明珠长子纳兰性德亲手所植。年轻的纳兰性德常常邀集北京的文人名士相聚于此吟诗填词,今日立身树下,思古之情油但是生,眼前宛然人影依稀,耳畔边似回响着当年的唱吟之声,“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荣”。后来明珠获罪,这府花园又被和坤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并特许成亲王引后海水入园。如今我们看到的“恩波亭”算是成亲王时修筑的,平安石上“岁岁平安”四字便出自成亲王之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其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 今天,醇亲王府差不多成为什刹海边的一道风景线,众多的游人慕名前来,只为心中那一份对历史的眷恋和对古迹的景仰。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10年是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现在已成为人们缅怀大师的观光景地。 这是一座两进的北京小四合院。共有房屋37间。现有馆藏文件3万余件。正院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房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日子原状陈列。 郭沫若纪念馆 千竿胡同往北大约30来米,前海西街18号,这个地方便是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晚年居住过的地点。1963年秋天,郭沫若迁居此处,在什刹海西畔这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里走完了人一辈子最后14个年头。 走进纪念馆,草地上,郭沫若的铜像安坐在藤萝架前,双手轻轻放在膝头、目光平静而坦然。驻脚绿荫下,闹市里久违的鸟鸣声,别绝于耳。 院内最为显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和牡丹,那些曾经与主人朝夕与共的一草一木,浸润在主人真诚与博大的情感世界中。人垂花门进四合院,东西两厢已辟为陈列室,以图片和实物展示着诗人、学者兼战士别平庸的一生。正房的客厅、办公室、卧房依旧是主人在世时的陈列。暖郎围绕小小的月季园,通向最北面的房间,正中的一间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点。伟人已去,故园依旧。一卷卷书稿,一幅幅书法佳作,保留着他的神韵。 广化寺 衣冠杂沓,车马骈阗的什刹海,历来是扎根皇城的佛教僧侣弘法结缘的首选之地。皆因梵刹林立,故名什刹海。什刹之一,饱经700年沧桑的佛门古刹广化寺,坐降在鼓楼后西侧后海北岸的鸦儿胡同31号。广化寺坐北朝南,东临银锭桥,西傍宋庆龄故居,占地1.38万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分中、东、西三大院降。整座寺庙建造严谨,僧房毗连,形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理解“稠密、蓬蓬勃勃”等意思,用“无论……总是……”等练习说话。 3.研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关联词在文中的作用,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关联词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樟树旺盛的生命力,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2.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些什么? 3.出示1~3自然段,指名读。(读完提示)第一小节:两棵什么树,不告诉你。 第二小节:两棵什么树就是不告诉你。 第三小节:这是两棵樟树。

作者这样写,你有什么感受?(设置悬念,让你有继续读下去一探究竟的愿望,引人入胜。)4.过渡:这是怎样的两棵树让宋庆龄舍不得呢?下面我们继续走进宋庆龄的故居,走近樟树,相信大家只要用心读书,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相机出示:这是两棵?的樟树。) 【设计意图】通过指读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行文的巧妙,在层层深入中对两棵樟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探究欲。 二、紧扣词句,感知樟树蓬勃的生命力 1.快速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樟树的外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它的外形特点,回答:“这是两棵?的樟树”。 相机板书:蓬蓬勃勃。理解意思:说明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繁荣、很旺盛。 2.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词句。 (1)“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交流辨析两个“伸”:伸得不简单哪——伸得广,伸得远。长得多么有力呀!(结合观看插图)粗壮中蕴含着力量,这就是蓬蓬勃勃。(指

什刹海的导游词

什刹海的导游词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又被称为“后海”的北京什刹海历来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其环境优美,且民俗风韵十足,两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更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而今,北京的都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风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可就在这什刹海,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够咀嚼京味文化旅游节就要在这里开幕了。“游什刹海,看老北京”,品茗、荡舟、游王府、逛胡同,更有那纯正的京腔京韵,使什刹海大放异彩。 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特别是府内的西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不少亮色。 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正是坐落于此。园中假山、竹林、小桥错落有致,南楼前临水有“明开夜合”树七株,其中两株二百余年前的古木,据说是明珠长子纳兰性德亲手所植。年轻的纳兰性德常常邀集北京的文人名士相聚于此吟诗填词,今日立身树下,思古之情油然而生,眼前仿佛人影依稀,耳畔边似回响着当年的唱吟之声,“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荣”。后来明珠获罪,这府花园又被和坤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并特许成亲王引后海水入园。现在我们看到的“恩波亭”就是成亲王时修建的,平安石上“岁岁平安”四字便出自成亲王之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其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 今天,醇亲王府已经成为什刹海边的一道风景线,众多的游人慕名前来,只为心中那一份对历史的眷恋和对古迹的景仰。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10年是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大师的观光景地。 这是一座两进的北京小四合院。共有房屋37间。现有馆藏文件3万余件。正院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原状陈列。 郭沫若纪念馆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参观了宋庆龄故居,它坐落在徐汇区淮海中路1843号。远远的就可以看见门的右侧写着“宋庆龄故居”五个大字,我在门前拍了一张照片。 走到门里,右边立宋庆龄故居的游览图。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分为前花园,主楼和后花园。现在前花园的右边是文物馆,左边是游客服务中心。 在文物馆前我看到了宋庆龄的坐像,雕刻得很逼真。文物馆里陈列着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她生前的照片和用过的物品。在这里我了解到:她在1893年1月27号生于上海,1907年,宋庆龄15岁时和妹妹宋美龄一起赴美国留学,六年后大学毕业回国。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1893年6月4日在北京逝世。 参观完“宋庆龄文物馆”后,正好有个讲解员走过来了。她带我们游览了主楼。主楼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假三层西式楼房,建筑面积有700平方米,宋庆龄于1948年底迁到这里居住。1981年10月,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进入主楼,一眼就可以看见,在门右边的笼子里有很多鸽子。据说宋庆龄很喜欢小动物,生前她养了一群和平鸽,现在笼里的鸽子就是它们的后代。主楼地层为客厅、餐厅、书房。客厅西面的餐厅里着她个人生活经历中的重要纪念品和各国友人赠的珍贵礼品。二楼是宋庆龄的卧室、办公室和保姆李燕娥的卧室。室内的一套藤 木家具是宋庆龄结婚时父母送给她 的嫁妆,沙发和茶几是孙中山先生使 用过的。书桌上放着她生前使用过的 文具用品。楼前是草坪,楼后是花园, 周围有常青的香樟树掩映,环境优美 清净。 宋庆龄奶奶奋斗的一生。充满了 爱和信仰,令我感触至深。宋庆龄奶 奶那动人心弦的伟大业绩,深深地留 在我的脑海里。她把中华民族的命运 和安危与自己紧紧相连,我们一定要 向她学习。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材分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全文共六个小节,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一至三节,讲上海宋庆龄故居庭院里有两棵樟树。第二段是四、五两节,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第三段是最后一节,讲人们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记念。 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

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教学思路:课前自主预习检查预习情况课堂上小组交流、展示:樟树外形美、樟树内在美、人树相同处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书读百遍——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贵有疑——“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可以从标点、词语、句子、内容及表达方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 3.文贵自得——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4、我的收获: (1)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树”? (2)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舍不得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自然段中的句子、词语进行体会。 (3)关于宋庆龄的资料和故事。 (4)宋庆龄跟樟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课堂展示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二、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出示)

宋庆龄故居全程讲解词(7.9)

上海宋庆龄故居全程接待讲解词 第一参观点:纪念广场 欢迎各位来到上海宋庆龄故居参观!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主席,我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夫人,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际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毕生致力于人类的进步事业,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长期生活的地方和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她曾在这里进行各种国务活动,经常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积极促进中外交往,维护国际正义。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后,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供人们瞻仰。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故居的纪念广场。这尊宋庆龄的全身坐像是在2003年为纪念宋庆龄诞辰110周年雕刻的,它选用北京房山一整块五吨重的上等汉白玉雕刻而成。雕像体现了宋庆龄居住在这里时六十岁左右的年龄特征以及她在家里的形象,充分表现了宋庆龄高贵、典雅的气质同时又让人感到和蔼可亲。雕像放置在纪念广场中央,与文物馆一起组成一个纪念小区,人们可以在此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第二参观点:文物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宋庆龄文物馆。 这里留下的文物和发生的故事真实地记录着宋庆龄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见证了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为保卫世界和平,为人类进步事业所做出的不朽贡献。 一、留学海外心系祖国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在西方列强的欺凌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民族危亡,民不聊生。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她的①父亲宋耀如,是海南文昌人,早年曾在美国谋生,并进入教会学校读书,后来作为一名传教士被派遣回上海传教,②这是宋庆龄保留的父亲使用过的书籍。机遇和不懈的努力使他积累了丰厚的财产。他是最早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者之一,经常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③宋庆龄的母亲倪桂贞,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也是一位严格而开明的母亲,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会说英文,会弹钢琴,还曾在上海的一所女子中学里担任数学教师,是一位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时代女性。 虽然家境富裕,但思想进步的父母,对宋庆龄及她的姐弟从小就进行严格的教育,注重培养他们节约意识、吃苦耐劳的品德,并为子女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④这是少年时期的宋庆龄。七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博物馆、纪念馆等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拥有浓烈的地方特色。而博物馆的建筑造型也是当地文化的极致体现,反映了当地独特的风俗文化。以下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的详细介绍。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是宋庆龄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1949年春宋庆龄入居此处,在此迎来了上海的解放。1949年8月,宋庆龄就是在这里欣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北上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定建国大政方针,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建国以后,她经常在此寓所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积极促进中外交往,维护国际正义。她所创建的新中国妇幼文化福利事业和对外宣传刊物也都是在这里酝酿、筹划的。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后,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供人瞻仰。2001年6月25日,上海宋庆龄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简介 概述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 (原为林森中路1803号 ) ,占地面积4333平方米,一幢乳白色假三层建筑座落于院子中央,前后是花园,四周围绕着30多株百年香樟,葱茏苍翠,四季常青。主楼室内布置朴素典雅,花园环境优雅宁静。观摩于一间间展厅件件珍贵陈设,漫步于这静静的花园,仿佛仍能感受到宋庆龄的音容笑貌和不朽风范。 沿革

上海宋庆龄故居建设于1920年,曾多次易主,原是来华经营内河航运的希腊籍船主鲍尔的别墅,后转让给德国医生菲尔西里。1929年又为工商界人士朱博泉购得。抗战胜利后,朱博泉被控有附逆之嫌疑,财产为国民政府没收,此房先由蒋纬国居住,后又为中央信托局招待所。1945年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因将莫利爱路29号寓所移赠国民政府以作孙中山纪念地之用,且暂居的寓所较为简陋,根据蒋介石手谕,国民政府行政院将此房屋拨归宋庆龄使用,其产权亦归宋庆龄所有。1949年春宋庆龄从靖江路45号迁居此处,并在这里迎来了上海的解放。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关于北京什刹海的导游词5篇

关于北京什刹海的导游词5篇 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 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 胜景之一。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 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 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北京什刹海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 借鉴参考。 关于北京什刹海的导游词5篇(一) 什刹海景区是指前海、后海和西海及其周边地区146.7公顷的范围,以什刹海命名,其四至范围大体是什刹海景区位于北京城区中轴 线的西北部,东起地安门外大街北侧;南自地安门西大街向西至龙头井 向西北接柳荫街、羊房胡同、新街口东街到新街口北大街,西自新街 口北大街向北到新街口豁口;北自新街口豁口向东到德胜门,由德胜门 沿鼓楼西大街到钟、鼓楼。景区中三海水面达33.6公顷(约占总面积 的23%)。 什刹海景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占西城 区的三分之一以上。历文上本地区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多达30 余座,现仍尚存10几处。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 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 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 汇通祠、会贤堂。 什刹海34公顷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区之中,依托水体, 还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为什刹海频具特色自然景观。号

称“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在景区中具有典型意义。 什刹海地区的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元代,区内不少建筑年代久远,具有北京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己将该地区列为重 点保护的二十五个历史街区之一。此外,在本地区居住着的民民少则 居住了十几年、几十年,多则数代居住于此,形成了老北京淳朴热情 的邻里生活环境。 什刹海景区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丝套地区的大、 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以及白米斜街、 烟袋斜街等。依托胡同和四合院,什刹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富有 特色的民裕活动,如放荷灯、泛舟游湖、宴饮赏荷、冰床围酌、大阅 冰鞋等。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动仍然在什刹海地区大量存在。如钓鱼、游泳、划船、赛艇、下棋、弹唱、消夏舞会等。“胡同游” 即活跃在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 “什刹海水上游”采用长7米、宽1.7米,依清明上河图中船形 打造的古色古意的橹船作交通工具,从水路穿过银锭桥去宋庆龄故居、广化寺和恭王府花园。日落西山船行什刹海,游人点起纸河灯放入水中,灯浮水面沿船尾浮动,忽明忽暗灿烂一片,这一景象使人恍如回 到唐宋年间的西湖月夜。 关于北京什刹海的导游词5篇(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以前的什刹海白天还是很清静的,但现在不同了。星巴克、烤肉季、客家人、茶马古道等餐厅在晚上依旧红火,而新开张的“九门小吃”因汇集了11家由于前门改造而一度告别的老字号小吃店,白天就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您好!我是6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板书课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把握特点说教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从文章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之一就在于要学生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去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二.关注基础说学情:虽然,四年级已是中高年级,但由于学生们自身知识积累水平不同,阅读水平及能力不同,搜集课外资料的方法又相对较少,因此每个学生对同一课文的反映也是千差万别的。 学生对文中人物及生活环境、时代背景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因此,我在课前就安排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搜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故事,让他们对宋庆龄本人先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课上再交流一些学生没查到或不理解的内容,这样课内和课外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更快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明晰重点说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主要设计了一下教学目标:

1、学生能有感情到朗读课文,且能根据提示初步背诵课文; 2、学会使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说话; 3、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4、使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点设计为: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难点是:体会本课“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且会迁移运用。 五、说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并采用“开放讨论,互助理解”的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们更直接更容易得理解课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又划分为以下几块: 1: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在学习第一课时,我跟同学们一起了解了课文大意,分享了关于宋庆龄的一些生平事迹,学生对宋庆龄这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课时一开始我就以直接提问的方式进入本课内容:宋庆龄不肯搬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马上可以回答,是因为她舍不得那两棵樟树。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很自然地从宋庆龄身上转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上,让学生明白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宋庆龄很喜欢门前这两棵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公开课)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导入 1、(板书“宋庆龄故居”)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座位于上海市的建筑(出示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知道这就是(宋庆龄故居)正音:后鼻音(宋庆龄) 2、在这里有两棵树,是什么树呢?这就是──揭题(板书“的樟树”)齐读两遍课题。 3、齐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周恩来劝宋庆龄搬家,但宋庆龄不肯,这是为什么呢?(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二、品读课文,感受樟树的生命力 过渡:这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两棵樟树。 出示课件(一棵樟树) 1、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书上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生读第4小节(自读)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蓬蓬勃勃(板书) 什么叫蓬蓬勃勃?(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总结:蓬蓬勃勃写出了樟树长得非常茂盛。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语读好,齐读。 3.自由读读第4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樟树蓬蓬勃勃的? A.第一句话“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 这里写了樟树的什么?(枝干)枝干有什么特点?(粗壮)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还有什么特点?(伸得远远的)你也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对啊,这些词语让我们看到了郁郁葱葱,枝干粗壮的樟树,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这种特点。 B .还从哪里感受到?第二句 你看到了樟树的什么?(叶子很多) 稠密是什么意思?(树叶很多很密。) 你还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绿得发亮→颜色健康,多健康的树叶。” 齐读:这是两棵枝繁叶茂,充满活力的樟树,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C .你还从哪里看出?第三句“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樟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四季常青 四季常青从文中哪里看出?(无论……总……)点击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关联句。 齐读拓展:多么顽强的樟树啊,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啊!它们还会在怎样的环境与条件下显示它们的蓬蓬勃勃,你还能用这句话来说一说吗?可以从天气、季节、环境等方面思考。 无论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不管条件多么恶劣,不论有多大的磨难,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4. 这么多地方都感受到樟树的蓬蓬勃勃,这就是生命力顽强的樟树,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最后一句话。 5、这是两棵______________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宋庆龄故居考察报告

宋庆龄故居考察报告 篇一: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四月5日,农历清明节,我们测控党支部来到了什刹海畔,参观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主席宋庆龄同志的故居。有道是“国母故居赏海棠,绿叶无心花自香,后海恬静春光好,碧水温馨润红妆”。这座雅致的小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美丽。 当然,比西海棠的美景更重要的是这位曾经的中华民国第一夫人、 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生平展示。在展馆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未曾在课本中学到的关于宋庆龄同志的学习、工作、生活的痕迹。而这些点点滴滴更加深了我们对她的了解。比如,其中有斯大林赠送宋庆龄的轿车、周总理赠送宋庆龄乔迁此地之喜的画屏、宋庆龄同志与中华民国主席孙中山的结婚照,更有宋庆龄同志早年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求学时登上校刊的照片,看着当年的她,也和现在处于大学中的我们一样,青春无限,朝气蓬勃。 也许当时的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以后会成为孙中

山先生的 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会发起并组织了“保卫中国同盟”,支援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游击区的抗日斗争,以及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致力于妇女、儿童的福利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是,就是一步一步,坚持自己的信念的走下来,宋庆龄同志成为了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流芳千古,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的伟大的女人! ---------------Cao Hang 篇二: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前年到北京出差之余,参观了位于后海的宋庆龄故居。故居原是好像是溥仪父亲载沣的王府,后由政府划拨改建,宋庆龄在此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九年。 故居里,绿树掩映着一座座青砖红墙的宅子,楚楚亭台楼榭,风景秀丽。时值深秋,故居内举办了菊展。菊花象征着高洁,与主人的品格相配。故居里有一座楼,是宋庆龄日常起居、办公、接待客人的地方,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起居室也成了抢救室。故居还有一个纪念馆,用图片展示了宋庆龄的一生。 小学时我读过一本书,叫《宋氏家族第一人》,讲他的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00002)

1、学生能有感情到朗读课文,且能根据提示初步背诵课文; 2、学会使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说话; 3、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4、使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点设计为: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难点是:体会本课“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且会迁移运用。 五、说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并采用“开放讨论,互助理解”的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们更直接更容易得理解课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又划分为以下几块: 1: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在学习第一课时,我跟同学们一起了解了课文大意,分享了关于宋庆龄的一些生平事迹,学生对宋庆龄这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课时一开始我就以直接提问的方式进入本课内容:宋庆龄不肯搬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马上可以回答,是因为她舍不得那两棵樟树。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很自然地从宋庆龄身上转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上,让学生明白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宋庆龄很喜欢门前这两棵樟树。

2:感悟樟树的“形象”,体会樟树永远蓬蓬勃勃,且顽强的生命力四年级的孩子们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一些情感体验,同样,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 第一课时里,学生已经了解到宋庆龄是很喜欢这两棵樟树的,那就可以很顺当地引导他们去看一看这两棵樟树到底长什么样,为何宋庆龄会那么喜欢它们。于是我马上安排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学生可以迅速找到“蓬蓬勃勃”这个词。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找出了“蓬蓬勃勃”这个词,就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是: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哪些地方反映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语句,随机交流,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指导的时候,特别要学生读好“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等词语。 在这一段里还有一个关联词“无论……总是……”要重点引导学生 体会,这个关联词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抓住这一点,我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简单地说话训练——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这样,一个小练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无论……总是……”这一关联词的造句用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深一步地体会到樟树这种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接下来再读“蓬蓬勃勃”这个词,学生的感受就强烈了,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四小节,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樟树这种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有了更深的理解,更为背诵课文打下一个好基础。

中小学生关于宋庆龄故居观后感作文五篇

中小学生关于宋庆龄故居观后感作文五 篇 最后,我们参观了宋庆龄纪念馆,这里陈列了宋庆龄奶奶一生的各种物品,小到一份亲笔书信,大到当年坐过的汽车。物品虽珍贵,但更珍贵的是这里保留下了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是如何成长为一名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是如何在当时那样艰难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是如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这次参观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给同学们带来极大的触动。宋庆龄奶奶传奇的一生此时此刻已不仅仅是书本上那些枯燥的文字,而是化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深深的烙印在同学们的心中。我们都由衷地感到,宋庆龄奶奶不愧被称为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实在太多太多,再多

的景仰与爱戴,再多的赞誉和热爱都不足以表达人们对她的崇敬之情。在宋庆龄奶奶的雕像前,同学们驻足了很久,也许他们此刻正在心中向他们敬爱的宋奶奶道一声:辛苦了!谢谢您! 也许他们此刻正暗下决心,要像宋奶奶一样,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中不畏艰辛、百折不挠,发扬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甘于牺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同学们都没说话,但他们渐渐坚定的眼神,早已说明了一切,也许这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归途中,我的脑海里还不断回响着宋奶奶的名言: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成果。,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历史加速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 中小学生关于宋庆龄故居观后感作文五篇(二) 08年是宋庆龄诞辰115周年,08年的最后一天来北京找同学过元旦,去后海逛了一下,顺路参观了一下宋庆龄故居。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设计理念]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故居庭院的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外形和可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长青,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贵之处——能永保香气,显示出樟树的品质。由此让人想到樟树的主人,表达出了人们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因此文章在写法上有借物喻人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依据这一理念,本课设计通过激发、引领阅读期待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品味、体验,从而获得真实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初步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体现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 2、辅助课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5个生字,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情感目标:课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树。这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复习生字词。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圈一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屏示第4小节。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理解含义。(屏示: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3.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 A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B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C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中的“四季常青” 4.指导用“无论……总是……”说话 5、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6指导用“只要……就……”说话 7.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 (与其他树木比较) 三、展示资料,品味人物。 1.、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这是宋庆龄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2、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3.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小知识和故事(课件) 4.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同桌可以讨论讨论,你读出了宋庆龄和樟树究竟有哪些共通之处了吗? 5.老师还为同学们搜集到一些国内外友人对宋庆龄的评价。 6.现在小组讨论探究一下,人们来到故居,为什么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 四、拓展延伸,悟写法。

宋庆龄故居英文导游词-范文

宋庆龄故居英文导游词 Former Residence of Soong Ching Ling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Soong Ching Ling, late Honorary Chairma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situated at 46 North Rive Street in the Rear Lake area of the West City District. The residence was once a garden of one of the Qing Dynasty princes' mansions. The area along the banks of Rear Lake is quiet and beautiful, with shady willow trees lining the streets. Water from Rear Lake has been diverted through an underground channel into a stream that winds its way through the garden. This lovely Beijing garden is elegantly laid out with rockeries and ponds set off by pines, cypresses and flowers. Winding corridors links traditional-style halls and pavilions in the garden. The tasteful layout gives the garden an atmosphere of elegant antiquity. Originally, the grounds of the mansion contained numerous buildings: the front hall, called Happiness on the Hao River Bridge, after a story from Zhuang Zi; the Pavilion for Listening to the Orioles; and the eastern hall, called the Hall for Gazing at Flowers. Linked to the South Building by a winding corridor was the Waves of Kindness Pavil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