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流变学基础复习指南

药剂学-流变学基础复习指南
药剂学-流变学基础复习指南

第七章流变学基础

学习要点

一、概述

(一)流变学

1. 定义:

流变学(rheology)是研究物质变形和流动的科学。

变形是固体的固有性质,流动是液体的固有性质。

2.研究对象:

(1) 具有固体和液体两方面性质的物质。

(2) 乳剂、混悬剂、软膏、硬膏、粉体等。

(二)变形与流动

1. 变形是指对某一物体施加外力时,其内部各部分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的过程。

2. 应力是指对固体施加外力,则固体内部存在一种与外力相对抗而使固体保持原状的单位面积上的力。

3. 流动:对液体施加外力,液体发生变形,即流动。

(三)弹性与黏性

1. 弹性是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当解除外力后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

可逆性变形----弹性变形。不可逆变形----塑性变形

2. 黏性是流体在外力的作用下质点间相对运动而产生的阻力。

3. 剪切应力(S):单位液层面积上所施加的使各液层发生相对运动的外力,

F

S

A

=。

4. 剪切速度(D):液体流动时各层之间形成的速度梯度,

dv

D

dx =。

5. 黏度:η,面积为1cm2时两液层间的内摩擦力,单位Pa·s,

S

D

η=。

(四)黏弹性

1. 黏弹性是指物体具有黏性和弹性的双重特征,具有这样性质的物体称为黏弹体。

2. 应力松弛是指试样瞬时变形后,在不变形的情况下,试样内部的应力随时间而减小的过程,即,外形不变,内应力发生变化。

3. 蠕变是指把一定大小的应力施加于黏弹体时,物体的形变随时间而逐渐增加的现象,即,应力不变,外形发生变化。

二、流体的基本性质

图7-1 各种类型的液体流动曲线

A :牛顿流动

B :塑性流动

C :假黏性流体

D :胀性流动

E :假塑性流体,表现触变性

(一)牛顿流体:1. 特征

(1) 剪切速度与剪切应力成正比,S=F/A=ηD或

1

S

D

η=。

(2) 黏度η:在一定温度下为常数,不随剪切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2. 应用

纯液体、低分子溶液或高分子稀溶液。

(二)非牛顿流体

1. 特征:

(1) 剪切应力与剪切速度的关系不符合牛顿定律。

(2) 黏度不是一个常数,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2. 类型: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胀性流体、假黏性流体。

(1) 塑性流体

1) 定义: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剪切应力大于某一值时物体开始流动,否则物体保持即时形状并不会流动的流体。使物体开始流动时的最小剪切应力称为屈服应力,S0。

2) 特征

当S≤S0时,流体不流动;

当S>S0时,液体开始流动,且剪切应力与剪切速度呈直线关系。

3) 应用

高浓度的乳剂、混悬剂、单糖浆等。

4) 原理

静止时→粒子聚集形成网状结构;

S>S0 →网状结构被破坏,开始流动。

(2) 假塑性流体

1) 定义: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剪切应力大于某一值时物体开始流动,表观黏度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大而减小的流体。这种流动行为也称剪切稀化流动。

2) 特点:

a. 有屈服值S0;

b. 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增加,表观黏度减小。

3) 应用:

含有长链大分子聚合物或形成不规则颗粒的分散体系。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大多数高分子溶液等。

4) 原理:

静止时→长链大分子或不规则颗粒取向各异,互相缠绕→表观黏度较大;

剪切应力作用下→分子或颗粒定向,流动阻力减小→表观黏度降低。

(3) 胀性流体

1) 定义:表观黏度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大而增加的流体。这种流动行为也称为剪切增稠流动。

2) 特点:

a. 无屈服值,流动曲线经过原点;

b. 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增加,表观黏度增大。

3) 应用:

含有大量固体微粒的高浓度混悬剂如50%淀粉混悬剂、糊剂等。

4) 原理:

粒子处于紧密充填状态,水充满致密排列的粒子间隙;

剪切应力较低时→粒子排列不发生紊乱,表现为较好的流动性;

剪切应力较高时→粒子排列被搅乱,形成多孔隙的疏松排列构造,水分渗出,粒子间摩擦力增加,黏度增加。

(4) 假黏性流体

1) 特点:

a. 无屈服值,流动曲线经过原点;

b. 剪切速度或剪切应力增大,表观黏度减小。

2) 应用:

1%西黄蓍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的溶液。

表7-1 各种类型流体特点比较及应用

名称η特征是否存在S0曲线是否过

原点

应用

牛顿流体T不变,η不变否是纯液体、低分子溶液或高分子稀溶液等塑性流体S、D↑,η↓是否高浓度的乳剂、混悬剂、单糖浆等

假塑性流体S、D↑,η↓是否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大多数高分子溶液等

胀性流体S、D↑,η↑否是50%淀粉混悬剂、糊剂等

假黏性流体S、D↑,η↓否是1%西黄蓍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的溶液等

(三)触变性

1. 定义

触变性(thixotropy)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非牛顿流体在恒定剪切力(振动、搅拌、摇动)等作用下,黏度减小,流动性增大,当外界剪切力停止或减小时,体系黏度随时间延长而恢复原状的一种性质。

2. 原理

流体结构可逆转变:凝胶→溶胶→凝胶。

剪切应力增加→粒子间结构破坏→黏性减小

剪切应力撤除→粒子间结构恢复→黏性恢复(恢复时滞形成滞后环)

3. 影响因素

(1) 质点的形状:针状或片状质点比球状质点易于表现出触变性,较细的质点、形状越不对称越易呈现触变性。

(2) 其他:pH、温度、聚合物浓度、聚合物的联合应用、聚合物结构的修饰、离子的加入、其他辅料的加入。

三、流变性测定法

(一)黏度

黏度是重要的流变学特性。 1. 黏度的表示方法

绝对黏度、运动黏度、相对黏度、增比黏度、比浓黏度、特性黏度等。 2. 影响黏度的因素

温度、压力、分散相、分散介质。

(二)黏度计

1. 毛细管黏度计----牛顿流体

(1) 原理:基于相对测定法的原理而设计,即依据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流出速度来测量液体的黏度。

000

t

t ηρηρ=

,η、η0---供试液和标准液的黏度,ρ、ρ0---供试液和标准液的密度,t 、t 0---供试液和标准液在毛细管中流动时的通过时间。 (2) 类型:平氏黏度计、乌氏黏度计。

(3) 测定方法:标准液黏度和两液体的密度已知,只需分别测出一定量的两种液体通过毛细管的时间,就可以求算出供试液的黏度。 2. 落球黏度计----牛顿流体 (1) 原理:Stokes 定律。

()2

201 2.104 2.0918d gt d d L D D ρρη??-??=-+?? ???????

,其中d---球直径,D---管直径,

ρ---液体密度,ρ0---球密度,L---落下距离,t---落下时间,g---重力加速度。 (2) 类型:Hoeppler 落球黏度计。

(3) 测定方法:含有一定温度实验液的垂直玻璃管内,使具有一定密度和直径的玻璃制或钢制的圆球自由落下,通过测定球落下时的速度,可以得到试验液的黏度。

3. 旋转式黏度计----非牛顿流体

(1) 原理:根据在转动过程中作用于液体介质中的剪切应力大小测定黏度。 (2) 类型:同心双筒式黏度计、锥板式黏度计、平行板式黏度计

(三)制剂流变性的评价方法

针入度仪主要用于测定软膏等半固体制剂的稠度

平板伸展仪主要用于测定软膏等半固体制剂的延展性

四、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一)药物制剂的流变性质

1. 稳定性:增加连续相的黏度并使其具有一定的屈服值,可提高乳剂、混

悬剂的稳定性。

2. 可挤出性:开盖时,不自动流出;挤出时,可缓慢流出;停止时,不再流出。

3. 涂展性:施加力时,药品容易涂布;停止给力时,药物黏附皮肤。

4. 通针性:通过针头时,结构破坏,黏度降低;注射入皮下时,结构重组,黏性增加。

5. 滞留性:制剂形式,黏度较低,便于给药;给药部位,黏度增加,利于滞留。常采用触变性的原位凝胶系统,用于眼部给药等。

6. 控释型:触变性体系中,水分的渗入会影响溶胶-凝胶体系基质的结构,进而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

(二)药物制剂的流变性质对生产工艺的影响

1. 工艺过程放大

牛顿流体型液体制剂(如溶液剂、溶液型注射剂等)较容易完成由小试放大至规模生产,而非牛顿流体制剂(如乳剂、混悬剂、软膏剂等)生产工艺放大有一定难度。

2. 混合作用

如果产品特性与剪切应力和时间有关,同时剪切后复原需要时间,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设备(如混合罐、泵和均质机等)施加机械功(即剪切作用)的强度和经历时间的任何改变都会引起最终产品黏度的明显改变。

精选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流变学

2. 剪切速度 剪切应力

3. 塑性流体 假塑性流体 胀性流体

4. 触变性

5. 黏弹性

二、填空题

1.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解除外力后恢复原来状态的可逆性变形称为 ,而非可逆变形则称为 。

2. 非牛顿流体中,存在屈服值的流体有 、 。

3. 影响体系触变性的因素包括 、 、 、 、 、 、 。

4. 软膏、栓剂等半固体制剂的流变性质测定仪器有 、 。

三、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哪种液体属于牛顿流体:

A. 硫磺洗剂

B. 鱼肝油乳剂

C. 甘油

D. 高分子溶液

2. 下列流体的流动曲线中,属于塑性流体的是:

A. B. C. D.

3. 胀性流体的流动公式是 A. S

D η

= B. 0

S S D η

-=

C. n

a

S D η=

(n>1) D. n

a

S D η=

(n<1)

四、多项选择题

S

D

S

D

S

D

S

D

1. 关于制剂流变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乳剂随着分散相体积比增加,系统流动性下降,转变成假塑性或塑性流动

B. 乳剂中乳化剂浓度越高,制剂的黏度越大,流动性越差

C. 混悬剂应选用牛顿流体或假塑性流体,不应选用塑性流体

D. 混悬剂应在振摇、倒出及铺展时能自由流动

E. 屈服值越小的软膏,越难涂抹

2. 非牛顿流体的流动曲线类型包括

A. 塑性流动

B. 假塑性流动

C. 层流

D. 乱流

E. 胀性流动

3. 测定牛顿流体的黏度常用的仪器为

A. 毛细管黏度计

B. 落球黏度计

C. 双重圆筒型黏度计

D. 圆锥平板型黏度计

E. 平行圆板型黏度计

4. 测定半固体制剂的流变性质,主要采用

A. 平氏黏度计

B. 乌氏黏度计

C. Hoppler黏度计

D. penetrometer

E. spread meter

五、问答题

1. 什么是牛顿流体?什么是非牛顿流体?有何特征?

2. 试总结流变学在液体及半固体制剂领域的应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流变学:研究物质变形和流动的科学。

2.剪切速度:液体流动时各层之间形成的速度梯度。

剪切应力:单位液层面积上所施加的使各液层发生相对运动的外力。

3.塑性流体: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剪切应力大于某一值时物体开始流动,否则物

体保持即时形状并不会流动的流体。

假塑性流体: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剪切应力大于某一值时物体开始流动,表观

黏度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大而减小的流体。

胀性流体:表观黏度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大而增加的流体

4.触变性:指在一定温度下,非牛顿流体在恒定剪切力(振动、搅拌、摇动)

等作用下,黏度减小,流动性增大,当外界剪切力停止或减小时,体系黏度随时间延长而恢复原状的一种性质。

5.黏弹性:指物体具有黏性和弹性的双重特征。

二、填空

1.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2. 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

3. 质点形状、pH、温度、聚合物浓度、聚合物的联合应用、聚合物结构修饰、离子的加入

4. 针入度仪、平板伸展仪

三、单项选择题

1. C

2. C

3. D

四、多项选择题

1. ABD

2. ABE

3. AB

4. DE

五、问答题

1. 答:牛顿流体:符合牛顿黏性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在层流条件下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成正比。黏度为定值,不随剪切应力的变化而变化。其流变曲线为一通过原点的直线。

非牛顿流体:流体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不符合牛顿黏性定律,它的黏度不是一个常数,随剪切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非牛顿流体根据流动特性可分为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胀性流体和假黏性流体。

2. 流变学在制剂中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可对乳剂、混悬剂、半固体制剂等的制剂设计、处方组成及制备、质量控制等进行评价。

混悬剂在贮藏过程中保持较高的黏度,而振摇、倒出、铺展时能自由流动是

理想混悬剂的重要性质。混悬剂基质是实现此状态的重要条件,常用的助悬剂如西黄蓍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都符合假塑性流体或假黏性流体的一些特征,且具有一定的触变性,使其在静置的状态下形成凝胶,而经振摇后转变为液状,流动性增加。

乳剂的流动性对制剂的质量非常重要。处方中的分散相、连续相及乳化剂直接影响制剂的黏度。其分散相的相体积比、粒度分布、内相固有黏度、乳化剂的浓度等均是影响乳剂黏度的主要因素。优良的乳剂应该在静止的时候保持较高的黏度,以保持体系稳定,当振摇和倾倒时黏度降低,利于倒出。

半固体制剂如软膏剂、凝胶剂、糊剂等其流变学特征可指导软膏剂的处方设计和质量评价。软膏剂、凝胶剂等半固体制剂的可挤出性,直接影响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药品在开盖时不应自动流出,而当挤出时,应缓慢地由软膏挤出,停止挤压,就不流出。皮肤使用的半固体制剂,可以通过添加具有触变性的基质调节药品的黏度,给力时可使药品容易涂展,停止给力时药物黏附于皮肤。眼部给药的触变性原位凝胶给药系统可在滴入眼部时发生相转变,形成具有黏弹性的凝胶,以提高其在眼部的滞留时间。

知识地图

药剂学-第六章粉体学基础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2.空隙率 20.临界相对湿度 34.标准筛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物料的粒径越小,其流动性越好。( ) 2.粉体粒子的粒径影响粉体的流动性,粉粒大于200μm的粉体可自由流动。( ) 3.在临界相对湿度(CRH)以上时,药物吸湿度变小。( ) 4.比表面积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表面积。( ) 5.微粉的流动性常用休止角表示,休止角愈大,其流动性愈好。( ) 6.物质分轻质或重质,主要在于他们的堆密度大小,重质的堆密度大,轻质的堆密 度小。( ) 7.比较同一物质粉体的各种密度,其顺序是:堆密度>粒密度>真密度。( ) 8.粉体的密度是用真密度进行描述。( ) 9.将黏附力较大的粉体装填于模子时,孔隙率大,充填性差。( ) 10.压缩速度快,易于塑性变形,有利于压缩成形。( ) 11.物料受压时塑性变化所消耗的能量转化成结合能,因此该过程是可逆过程。( ) 12.将黏附力较大的粉体装填于模子时孑L隙率小,充填性好。( ) 13.重力流动时,堆密度也反映粉体的流动性。( ) 14.粉末的比表面积大,压缩时接触点数多,结合强度大。( ) 15.Heckel方程的斜率越大,空隙率的变化大,弹性强。( ) 16.推片力的大小等于解除上冲压力后下冲中残留压力的大小。( ) 17.最松堆密度与最紧密度相差越小,粉体的充填性越好。( ) 18.压缩过程中压力传递率接近于1时,模壁的摩擦力小。( ) 19.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度和重量基准的平均粒度在数字上相同。( ) 20.粉体的附着力大,装填时孔隙率大,充填性好。( ) 三、填空题 1.将球体规则排列时配位数最大可达(6,8,12)个;空隙率最大可达(26%,30%,48%)。2.某些药物具有“轻质”和“重质”之分,主要是因为其不同。 3.在药剂学中最常用来表示粉体流动性的方法是:和。 4.测定粒径的方法很多,其中以沉降法测得的是径,以电感应法测得的 为径。 5.CRH值是,CRH值越小, 越强。CRH值与无关。 四、单项选择题 1.采用BET法可测定得到( )。 A.粉体的松密度B.粉体粒子的比表面积C.粉体的流动性D.粉体的休止角2.下列关于休止角的正确表述 A.休止角越大,物料的流动性越好B.粒子表面粗糙的物料休止角小 C.休止角小于300,物料的流动性好D.粒径大的物料休止角大 3.下述中哪项不是影响粉体流动性的因素 A.粒子大小及分布B.含湿量C.加入其他成分D.润湿剂 4.用包括粉体本身孔隙及粒子间孑L隙在内的体积计算的密度为

药剂学-流变学基础复习指南

第七章流变学基础 学习要点 一、概述 (一)流变学 1. 定义: 流变学(rheology)是研究物质变形和流动的科学。 变形是固体的固有性质,流动是液体的固有性质。 2.研究对象: (1) 具有固体和液体两方面性质的物质。 (2) 乳剂、混悬剂、软膏、硬膏、粉体等。 (二)变形与流动 1. 变形是指对某一物体施加外力时,其内部各部分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的过程。 2. 应力是指对固体施加外力,则固体内部存在一种与外力相对抗而使固体保持原状的单位面积上的力。 3. 流动:对液体施加外力,液体发生变形,即流动。 (三)弹性与黏性 1. 弹性是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当解除外力后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 可逆性变形----弹性变形。不可逆变形----塑性变形 2. 黏性是流体在外力的作用下质点间相对运动而产生的阻力。 3. 剪切应力(S):单位液层面积上所施加的使各液层发生相对运动的外力, F S A =。 4. 剪切速度(D):液体流动时各层之间形成的速度梯度, dv D dx =。 5. 黏度:η,面积为1cm2时两液层间的内摩擦力,单位Pa·s, S D η=。

(四)黏弹性 1. 黏弹性是指物体具有黏性和弹性的双重特征,具有这样性质的物体称为黏弹体。 2. 应力松弛是指试样瞬时变形后,在不变形的情况下,试样内部的应力随时间而减小的过程,即,外形不变,内应力发生变化。 3. 蠕变是指把一定大小的应力施加于黏弹体时,物体的形变随时间而逐渐增加的现象,即,应力不变,外形发生变化。 二、流体的基本性质 图7-1 各种类型的液体流动曲线 A :牛顿流动 B :塑性流动 C :假黏性流体 D :胀性流动 E :假塑性流体,表现触变性

药剂学-第六章粉体学基础资料

药剂学-第六章粉体学 基础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2.空隙率 20.临界相对湿度 34.标准筛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物料的粒径越小,其流动性越好。( ) 2.粉体粒子的粒径影响粉体的流动性,粉粒大于200μm的粉体可自由流动。( ) 3.在临界相对湿度(CRH)以上时,药物吸湿度变小。( ) 4.比表面积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表面积。( ) 5.微粉的流动性常用休止角表示,休止角愈大,其流动性愈好。( ) 6.物质分轻质或重质,主要在于他们的堆密度大小,重质的堆密度大,轻质的堆密 度小。( ) 7.比较同一物质粉体的各种密度,其顺序是:堆密度>粒密度>真密度。( ) 8.粉体的密度是用真密度进行描述。( ) 9.将黏附力较大的粉体装填于模子时,孔隙率大,充填性差。( ) 10.压缩速度快,易于塑性变形,有利于压缩成形。( ) 11.物料受压时塑性变化所消耗的能量转化成结合能,因此该过程是可逆过程。( ) 12.将黏附力较大的粉体装填于模子时孑L隙率小,充填性好。( ) 13.重力流动时,堆密度也反映粉体的流动性。( )

14.粉末的比表面积大,压缩时接触点数多,结合强度大。( ) 15.Heckel方程的斜率越大,空隙率的变化大,弹性强。( ) 16.推片力的大小等于解除上冲压力后下冲中残留压力的大小。( ) 17.最松堆密度与最紧密度相差越小,粉体的充填性越好。( ) 18.压缩过程中压力传递率接近于1时,模壁的摩擦力小。( ) 19.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度和重量基准的平均粒度在数字上相同。( ) 20.粉体的附着力大,装填时孔隙率大,充填性好。( ) 三、填空题 1.将球体规则排列时配位数最大可达(6,8,12)个;空隙率最大可达(26%,30%,48%)。 2.某些药物具有“轻质”和“重质”之分,主要是因为其不同。 3.在药剂学中最常用来表示粉体流动性的方法是:和。 4.测定粒径的方法很多,其中以沉降法测得的是径,以电感应法测得的 为径。 5.CRH值是,CRH值越小, 越强。CRH值与无关。 四、单项选择题 1.采用BET法可测定得到( )。 A.粉体的松密度 B.粉体粒子的比表面积 C.粉体的流动性 D.粉体的休止角 2.下列关于休止角的正确表述 A.休止角越大,物料的流动性越好 B.粒子表面粗糙的物料休止角小

最新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2010081 课程名称:药剂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学分:64学时/4 学分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春学期) 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等。 内容简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用药的综合性技术科学。药剂学是药学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之一。药剂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药物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研究和开发制剂的新技术和新机械设备;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制剂与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知识,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各种剂型的制备原理,制剂生产中的基本单元操作及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等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学理论研究、剂型设计、开发研制新药、药物制剂的生产和管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具备制剂设计和制备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制剂质量问题的能力。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 1、掌握药剂学的概念。 2、掌握药剂学的相关术语(制剂、剂型)。 3、熟悉药剂学的任务。 第二节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1、熟悉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和生物药剂学)。 2、熟悉生物药剂学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与药剂学之间的关 系。 第三节药物剂型与DDS 1、掌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2、掌握药剂剂型的分类。 3、熟悉药物的传递系统(DDS)的概念。 4、熟悉DDS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了解药物辅料的应用及制剂中的作用。 第五节药典与药品标准 1、掌握中国药典的概况、特点及沿革。

药剂学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资料

药剂-第六章粉体学学础基 精品文档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2.空隙率 20.临界相对湿度 34.标准筛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物料的粒径越小,其流动性越好。( ) 2.粉体粒子的粒径影响粉体的流动性,粉粒大于200μm的粉体可自由流动。( ) 3.在临界相对湿度(CRH)以上时,药物吸湿度变小。( ) 4.比表面积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表面积。( ) 5.微粉的流动性常用休止角表示,休止角愈大,其流动性愈好。( ) 6.物质分轻质或重质,主要在于他们的堆密度大小,重质的堆密度大,轻质的

堆密 度小。( ) 7.比较同一物质粉体的各种密度,其顺序是:堆密度>粒密度>真密度。( ) 8.粉体的密度是用真密度进行描述。( ) 9.将黏附力较大的粉体装填于模子时,孔隙率大,充填性差。( ) 10.压缩速度快,易于塑性变形,有利于压缩成形。( ) 11.物料受压时塑性变化所消耗的能量转化成结合能,因此该过程是可逆过程。( ) 12.将黏附力较大的粉体装填于模子时孑L隙率小,充填性好。( ) 13.重力流动时,堆密度也反映粉体的流动性。( )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14.粉末的比表面积大,压缩时接触点数多,结合强度大。( ) 15.Heckel方程的斜率越大,空隙率的变化大,弹性强。( ) 16.推片力的大小等于解除上冲压力后下冲中残留压力的大小。( ) 17.最松堆密度与最紧密度相差越小,粉体的充填性越好。( ) 18.压缩过程中压力传递率接近于1时,模壁的摩擦力小。( ) 19.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度和重量基准的平均粒度在数字上相同。( ) 20.粉体的附着力大,装填时孔隙率大,充填性好。( ) 三、填空题 1.将球体规则排列时配位数最大可达(6,8,12)个;空隙率最大可达(26%,30%,48%)。 2.某些药物具有“轻质”和“重质”之分,主要是因为其不同。3.在药剂学中最常用来表示粉体流动性的方法是:和。4.测定粒径的方法很多,其中以沉降法测得的是径,以电感应法 测得的 为径。 5.CRH值是,CRH值越小, 越强。CRH值与 无关。 四、单项选择题 1.采用BET法可测定得到( )。 A.粉体的松密度B.粉体粒子的比表面积C.粉体的流动性D.粉体的休止角 2.下列关于休止角的正确表述 A.休止角越大,物料的流动性越好B.粒子表面粗糙的物料休止角小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030.休止角小于C,物料的流动性好D.粒径大的物料休止角大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流变学基础、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的设计

药剂学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流变学基础、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的设计 一、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1.概述 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高度分散在某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小分子真溶液(直径<10-9m ) 微粒分散体系 分类 胶体分散体系(直径在10-7 ~10-9m 范围):主要包括纳米微乳、脂质体、纳米粒、纳米囊、纳米胶束等,他们的粒径全都小于1000nm 粗分散体系(直径>10-7m ):主要包括混悬剂、乳剂、微囊、微球,他们的微粒在500~100μm 范围内 微粒:10-9 ~10-4m 范围的分散相统称微粒 多相体系,出现大量的表面现象 微粒分散体系特殊的性能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粒径更小的分散体系还有明显的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电泳现象性质 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及溶解度,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有利于提高药物微粒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在体内分布上有一定的选择性 一般具有缓释作用 2.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单分散体系:微粒大小完全均一的体系 多分散体系:微粒大小不均一的体系 微粒粒径表示方法:几何学粒径、比表面粒径、有效粒径 测定方法:光学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激光散射法、库尔特计数法、Stokes 沉降法、吸附法 小于50nm 的微粒能够穿透肝脏内皮,通过毛细血管末梢通过淋巴传递进入骨髓组织 静脉注射、腹腔注射0.1~0.3μm 的微粒分散体系能很快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最终多数药物微粒浓集于肝脏和脾脏等部位 7~12μm 的微粒,由于大部分不能通过肺的毛细血管,结果被肺部机械性的滤取,肺是静脉注射给药后的第一个能贮留的靶位 若注射大于50μm 的微粒指肠系膜动脉、门静脉、肝动脉或肾动脉,可使微粒分别被截留在肠、肝、肾等相应部位 微粒的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是微粒扩散的微观基础,而扩散现象又是布朗运动的宏观表现 纳米体系:丁铎尔现象 微粒的光学性质 粗分散体系:反射光为主,不能观察到丁铎尔现象 低分子的真溶液:透射光为主,不能观察到丁铎尔现象 电泳 微粒的双电层结构:吸附层、扩散层 布朗运动 重力产生的沉降:服从Stokes 定律 V= 絮凝与反絮凝 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意义 微粒大小与测定方法 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 微粒的电学性质 2r 2(ρ1—ρ2)g 9η 微粒分散体系的动力学稳定性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流变学基础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的设计

1 药剂学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流变学基础、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的设计 一、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1.概述 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高度分散在某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小分子真溶液(直径<10-9m ) 微粒分散体系 分类 胶体分散体系(直径在10-7 ~10-9m 范围):主要包括纳米微乳、脂质体、纳米粒、纳米囊、纳米胶束等,他们的粒径全都小于1000nm 粗分散体系(直径>10-7m ):主要包括混悬剂、乳剂、微囊、微球,他们的微粒在500~100μm 范围内 微粒:10-9 ~10-4m 范围的分散相统称微粒 多相体系,出现大量的表面现象 微粒分散体系特殊的性能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粒径更小的分散体系还有明显的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电泳现象性质 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及溶解度,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有利于提高药物微粒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在体内分布上有一定的选择性 一般具有缓释作用 2.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单分散体系:微粒大小完全均一的体系 多分散体系:微粒大小不均一的体系 微粒粒径表示方法:几何学粒径、比表面粒径、有效粒径 测定方法:光学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激光散射法、库尔特计数法、Stokes 沉降法、吸附法 小于50nm 的微粒能够穿透肝脏内皮,通过毛细血管末梢通过淋巴传递进入骨髓组织 静脉注射、腹腔注射~μm 的微粒分散体系能很快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最终多数药物微粒浓集于肝脏和脾脏等部位 7~12μm 的微粒,由于大部分不能通过肺的毛细血管,结果被肺部机械性的滤取,肺是静脉注射给药后的第一个能贮留的靶位 若注射大于50μm 的微粒指肠系膜动脉、门静脉、肝动脉或肾动脉,可使微粒分别被截留在肠、肝、肾等相应部位 微粒的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是微粒扩散的微观基础,而扩散现象又是布朗运动的宏观表现 纳米体系:丁铎尔现象 微粒的光学性质 粗分散体系:反射光为主,不能观察到丁铎尔现象 低分子的真溶液:透射光为主,不能观察到丁铎尔现象 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意义 微粒大小与测定方法 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

药剂学名词解释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 标准操作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 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lycerin 甘油 Dimethyl sulfoxide(DMSO) 二甲亚砜 Polyethylene glycol(PEG) 聚乙二醇 Liquid paraffin 液状石蜡 Flavouring agents 矫味剂 Coloring agents 着色剂 Phase volume ratio 相容积比:油水两相的容积之比。High pressure homogenizer 乳匀机 Colloid mill 胶体磨 Ultrasonic homogenizer 超声波乳化器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无菌保证水平(≤10-6)Heat sterilization 热力灭菌法 Medium filtration 介质过滤 Cake filtration 滤饼过滤 Ray sterilization 射线灭菌法 Intracutaneous injection 皮内注射 Subcutaneous injection 皮下注射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肌内注射 Intravenous injection 静脉注射 Additives for injection 注射剂的附加剂 Rabbit test 家兔法(热原检测) Limulus lysate test 鲎试剂法(热原检测)Electrolyte infusions 电解质输液 Nutrition infusions 营养输液 Colloid infusions 胶体 Drug-containing infusions 含药输液 Sterile powder for injection 注射用无菌粉末Ophthalmic preparation 眼用制剂 Dry granulation 干法制粒 Solid bridge 固体桥 Mechanical interlocking bonds 机械镶嵌Pregelatinized starch 预胶化淀粉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微晶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Na) 羧甲基纤维素钠 Sodium carboxymethyl starch(CMS-Na) 羧甲基淀粉钠 Low-subsituted hydroxypropylcellulose(L-HPC)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Croscarmellose sodium(CCMC-Na)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Polyvinylpolypyrrolidone(PVPP) 交联聚维酮Effervescent disintegrants 泡腾崩解剂:碳酸氢钠与枸橼酸混合物 Magnesium stearate 硬脂酸镁 Silica gel 微粉硅胶 Talc 滑石粉 Hydrogenated vegetable oil 氢化植物油 Sodium lauryl sulfate 十二烷基硫酸钠 Laminating tablets 裂片 Enteric capsules 肠溶胶囊 Dimethyl ether(DME) 二甲醚 Foaming agents 起泡剂 Foam stabilizer 稳泡剂 Antifoaming agents 消泡剂 Stress testing 强化试验:即影响因素试验Accelerated testing 加速试验 Long-term testing 长期试验 Lead optimization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Candidate selection 确定候选化合物 Current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cGMP) Life cycle management 药品的生命周期管理Therapeutic index 治疗指数 Target product profile(TPP)目标产品特征Target product quality profile(TPQP)目标产品质量特征 Fraction of absorption(F a)口服吸收分数Physiologically based gastrointestinal model 胃肠道生理模型 Bioavailabil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Decoction 煎煮法 Maceration 浸渍法 Percolation 渗漉法 Vapor distillation 水蒸气蒸馏法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UAE)超声波提取法Medicinal liquor 酒剂 Separation by sedimentation 沉降分离法Separation by centrifuge 离心分离法 Separation by filtering 过滤分离法 Cyclodextrin(CD)环糊精 Nanoemulsion 纳米乳 Submicroemulsion 亚微乳 Spray drying 喷雾干燥法 Spray congealing 喷雾凝结法 Fluidized bed coating 流化床包衣法 Multiorfice-centrifugal process 多孔离心法Spinning disk atomization 转碟法

最新药剂学-第六章粉体学基础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 1 2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3 12.空隙率 20.临界相对湿度 4 5 34.标准筛 6 7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8 1.物料的粒径越小,其流动性越好。( ) 9 2.粉体粒子的粒径影响粉体的流动性,粉粒大于200μm的粉体可自由流动。 10 ( ) 11 3.在临界相对湿度(CRH)以上时,药物吸湿度变小。( ) 12 4.比表面积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表面积。( ) 13 5.微粉的流动性常用休止角表示,休止角愈大,其流动性愈好。( ) 14 6.物质分轻质或重质,主要在于他们的堆密度大小,重质的堆密度大,轻质15 的堆密 16 度小。( ) 17 7.比较同一物质粉体的各种密度,其顺序是:堆密度>粒密度>真密度。( ) 18 8.粉体的密度是用真密度进行描述。( ) 19 9.将黏附力较大的粉体装填于模子时,孔隙率大,充填性差。( )

10.压缩速度快,易于塑性变形,有利于压缩成形。( ) 20 21 11.物料受压时塑性变化所消耗的能量转化成结合能,因此该过程是可逆过22 程。( ) 12.将黏附力较大的粉体装填于模子时孑L隙率小,充填性好。( ) 23 24 13.重力流动时,堆密度也反映粉体的流动性。( ) 25 14.粉末的比表面积大,压缩时接触点数多,结合强度大。( ) 26 15.Heckel方程的斜率越大,空隙率的变化大,弹性强。( ) 27 16.推片力的大小等于解除上冲压力后下冲中残留压力的大小。( ) 28 17.最松堆密度与最紧密度相差越小,粉体的充填性越好。( ) 29 18.压缩过程中压力传递率接近于1时,模壁的摩擦力小。( ) 30 19.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度和重量基准的平均粒度在数字上相同。( ) 31 20.粉体的附着力大,装填时孔隙率大,充填性好。( ) 32 三、填空题 33 1.将球体规则排列时配位数最大可达(6,8,12)个;空隙率最大可达(26%,34 30%,48%)。 35 2.某些药物具有“轻质”和“重质”之分,主要是因为其不36 同。 37 3.在药剂学中最常用来表示粉体流动性的方法是:和。 4.测定粒径的方法很多,其中以沉降法测得的是径,以电感 38 39 应法测得的

药剂学-第六章粉体学基础

第六章粉体学基础 一、概念与需词解释 12.空隙率 20.临界相对湿度 34.标准筛 二、判断题(正确得填A,错误得填B) 1.物料得粒径越小,其流动性越好。() 2.粉体粒子得粒径影响粉体得流动性,粉粒大于200ym得粉体可自由流动。() 3.在临界相对湿度(CRH)以上时,药物吸湿度变小。() 4比表而枳就是单位体积所具有得表而积。() 5.微粉得流动性常用休止角表示,休止角愈大,其流动性愈好。() 6.物质分轻质或重质,主要在于她们得堆密度大小,重质得堆密度大,轻质得堆密度小。() 7.比较同一物质粉体得各种密度,其顺序就是:堆密度A粒密度/貞?密度。() &粉体得密度就是用真密度进行描述。() 9.将黏附力较大得粉体装填于模子时,孔隙率大,充填性差。() 10.压缩速度快,易于塑性变形,有利于压缩成形。() 11.物料受压时塑性变化所消耗得能量转化成结合能,因此该过程就是可逆过程。( 12.将黏附力较大得粉体装填于模子时孑L隙率小,充填性好。() 13.重力流动时,堆密度也反映粉体得流动性。() 14.粉末得比表而积大,压缩时接触点数多,结合强度大。() 15.Hcckcl方程得斜率越大,空隙率得变化大,弹性强。() 16.推片力得大小等于解除上冲压力后下冲中残留圧力得大小。() 17.最松堆密度与最紧密度相差越小,粉体得充填性越好。() 18.压缩过程中压力传递率接近于1时,模壁得摩擦力小。() 19.体积基准得平均粒度与重量基准得平均粒度在数字上相同。() 20.粉体得附着力大,装填时孔隙率大,充填性好。() 三、填空题 1.将球体规则排列时配位数最大可达(6,8.12)个;空隙率最大可达(26%,30%.48%)。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些药物具有“轻质”与“重质”之分,主要就是因为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药剂学中最常用来表示粉体流动性得方法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立粒径得方法很多,其中以沉降法测得得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径,以电感应法测得得 为 _____________ 径。 越强。CRH值与无关。 5.CRH值就是___________ .CRH值越小, 四、单项选择题 1.采用BET法可测左得到()。 A.粉体得松密度 B.粉体粒子得比表而积 C.粉体得流动性 D.粉体得休止角 2.下列关于休止角得正确表述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第1 章绪论 一、概念: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制剂: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方剂:按医生处方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 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 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 第2 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一、影响溶解度因素: 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 2、溶剂的极性 3、温度 4、药物的晶形 5、粒子大小 6、加入第三种物质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制成可溶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 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1)、同系物C 链长,增溶大(2)、分子量大,增溶小 (3)、加入顺序(4)用量、配比 第二节流变学简介 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 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 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 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 第三节粉体学 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2、筛分法3、库尔特计数法 4、沉降法 5、比表面积法 三、比表面积的测定:1、吸附法(BET 法)2、透过法3、折射法 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1、休止角:θ越小流动性越好, 2、θ<300 流动性好 3、流出速度:越大, 4、流动性越好 5、内磨擦系数:粒径在100-200um, 6、磨擦力开始增加, 7、休止角也增大。 θ≤300 为自由流动,θ≥400 不再流动,增加粒子径,控制含湿量,添加少量细料均可改善流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