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故事10篇

国学小故事10篇
国学小故事10篇

国学小故事10篇

国学小故事(大)

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

2、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àn)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

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

5、卜式牧羊卜式,是孔子的门生,从小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后,卜式把田地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带走畜羊一百多只,进入山放牧,过了十多年,他的羊达到一千多只,又自己买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家产耗尽,于是卜式又屡次把家产分给弟弟,受到邻里的称赞。可见,他是个重义轻财的君子。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对钱财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淡,如果不执著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产生。

6、孔子学琴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

“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智慧小语】: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

7、编蒲抄书西汉时期的路温舒,他少年时非常热爱学习,可家里十分贫穷,没钱去读书,只好以替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池塘边,看见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采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晒好压平之后,切成与竹简同样的长短,编连起来。然后他向人家借书,抄写在这些蒲草上,做成一册一册的书。从此,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后来,路温舒靠自学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他精通汉书、熟悉法律,以后做了狱吏,最后官至临淮太守,成为著名的法律专家。

【智慧小语】: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伟人志士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学不辍,终于学有所成。

8、王献之学书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继承家学,向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学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差不多了,就写了一篇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什么话也没说,在他所写字中的一个“大”字下面点了一个点。王献之看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拿去让自己的母亲看。王献之的母亲也是书法家,看了王献之所写的字后,指着王羲之在上面的那一点,对他说:“这一点写得不错。”王献之听了,才知道自己和父亲的书法还相差很远,从此一心练字,后来也成了书法名家。

【智慧小语】: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

9、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官员,他品德高尚,为政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在百姓中很有威望。有一次,一个宋国人怀藏宝玉,兴冲冲地找到子罕说:“小人专程来给大人献宝,请大人收下。”子罕接过宝玉看了看说:“你还是拿走吧,我不能收。”献福人以为子罕不识货,子罕却笑着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假如你将玉

给了我,我们两人岂不都失去了宝。”献宝人听后十分震憾和惭愧。

智慧小语:内心的珍贵,品德的高尚,往往是学会做人的基础。不贪是宝,守德一样是宝。

10、三人行必有我师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孔子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智慧小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七篇】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七篇】 【篇一】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以人为镜 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他身边有两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皇上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家大事。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故使太宗渐渐平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智慧小语】:身体的仪表妆容,可以用镜子来观察;而自己的心态行为,就要靠别人来监督,或靠自心来反观,一旦发现了错误,就要立即改正。能得旁人监督、提醒、指出自己的过失是相当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过失时,就可以推知自己肯定有过失,应反观自己力图改正,并真诚地感谢指责自己的人,也应万分珍惜这种福报机缘! 【篇二】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编蒲抄书

西汉时期的路温舒,他少年时非常热爱学习,可家里十分贫穷,没钱去读书,只好以替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池塘边,看见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采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晒好压平之后,切成与竹简同样的长短,编连起来。然后他向人家借书,抄写在这些蒲草上,做成一册一册的书。从此,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后来,路温舒靠自学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他精通汉书、熟悉法律,以后做了狱吏,最后官至临淮太守,成为知名的法律专家。 【智慧小语】:历许许多多的伟人志士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学不辍,终于学有所成。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一个人想要追求知识和美德,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努力坚持、辛勤付出。 【篇三】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阅读:黄州菊 以前,苏东坡到王安石那里拜会,恰好他不在家,苏东坡就呆在他书房里等候,看到书桌上有一首他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意思是,昨晚西风吹过园林,菊花的花瓣落了一地,犹如黄金铺满大地。苏东坡不由暗笑当朝宰相连常识都不懂,菊花开在秋季,最能耐久,就是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在诗句下面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说是秋菊不像春天的花会落瓣,请诗人你仔细审查一下。 王安石回来看到后,并没有说什么,次日上朝时,暗地里请皇上把苏东坡贬到黄州。苏东坡被贬后心里很不服,知道是王安石因诗而报复他,但自己也没办法。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转眼到了九九重阳,便邀好友到后园赏菊。由于秋风刮了多日,到园里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他顿时目瞪口呆,询问友人之后,才知菊花通常不落瓣,但黄州的比较特殊,是落瓣的。又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苏东坡醒悟到自己见识不广,只看一面而不知总体,从此不敢轻易笑人。

我和国学的故事

我和国学的故事 虽然在幼儿园时我就背过《三字经》、《百家姓》,但我总觉得国学很深奥,非常难懂。直到我们学校开设了国学课,才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理解了《论语》、《大学》、《中庸》等部分内容的含义。 寒假的一天,我和姐姐约好了在姥爷家见面,一起去图书馆。可是刚到姥爷家,哥哥告诉我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我俩就一起玩了起来。正玩得起劲儿,姐姐来找我了,我才想起了和她约好去图书馆的事。正在我犹豫时,妈妈走过来向我询问了犹豫的原因之后,对我说:“姐姐为了和你去图书馆,都没有去和同学玩。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如果你想玩游戏就自己和姐姐说吧。”这时:“我想起了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想到: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游戏什么时候玩都行,讲信用更重要!给别人留下一个遵守承诺的好印象,那就可能影响一生!于是,我和姐姐一起去了图书馆,渡过了愉快的一天。 谈到国学,我还经常用国学中经典的语句来安慰自己。当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我就会想到:“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通过对国学内容的学习,我深知这句话既体现了父母、老师身上肩负着教育我们的艰巨任务,同时也体现出他们的辛勤付出,所以我虽然受到了批评,但是一点儿不记恨他们,反而感激他们给予我的深深爱意。 当我沮丧时,我就会想到《中庸》中的一段:“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就是说,别人下一个功夫,你下上百个功夫,别人下十个功夫,你下上千个功夫,尽管人的资质,体力是不一样的,有强有弱,但有了这种“己百己千”的精神,也就功到自然成了。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激发自己的信心。 当我写作文遇到困难时,国学经典就成了我写作文的好帮手——当我不知用什么语言来描述时,会恰当地运用一两句国学经典语句,每每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将深深的体会国学经典那文字背后的含义。我和国学的故事还将继续,它将作为我的好朋友伴我一生的成长。

我和国学的故事精选作文

我和国学的故事精选作文 虽然在少儿园时我就背过《三字经》、《百家姓》,但我总觉得国学很深奥,非常难懂。直到我们学校开设了国学课,才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理解了《论语》、《大学》、《中庸》等部分内容的含义。 寒假的一天,我和姐姐约好了在姥爷家见面,一起去图书馆。可是刚到姥爷家,哥哥告诉我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我俩就一起玩了起来。正玩得起劲儿,姐姐来找我了,我才想起了和她约好去图书馆的事。正在我踌躇时,妈妈走过来向我询问了踌躇的原因之后,对我说:“姐姐为了和你去图书馆,都没有去和同学玩。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假如你想玩游戏就自己和姐姐说吧。”这时:“我想起了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想到: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游戏什么时候玩都行,讲信用更重要!给别人留下一个遵守承诺的好印象,那就可能影响一生!于是,我和姐姐一起去了图书馆,渡过了愉快的一天。 谈到国学,我还经常用国学中经典的语句来安慰自己。当得到教师或家长的批评,我就会想到:“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通过对国学内容的学习,我深知这句话既体现了父母、教师身上肩负着教育我们的艰巨任务,同时也体现出他们的辛勤付出,所以我虽然受到了批评,但是一点儿不记恨他们,反而感激他们给予我的深深爱意。

当我沮丧时,我就会想到《中庸》中的一段:“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就是说,别人下一个功夫,你下上百个功夫,别人下十个功夫,你下上千个功夫,虽然人的天分,体力是不一样的,有强有弱,但有了这种“己百己千”的精神,也就功到自然成了。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激发自己的信心。 当我写精选作文遇到困难时,国学经典就成了我写精选作文的好帮手——当我不知用什么语言来描述时,会得当地运用一两句国学经典语句,每每都会得到教师的表彰。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将深深的领会国学经典那文字背后的含义。我和国学的故事还将继续,它将作为我的好朋友伴我一生的成长。

140个小学生国学经典小故事

140个小学生国学经典小故事 1、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挎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

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2、生命的价值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我与国学经典作文

我与国学经典作文 我与国学经典作文500字(精选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帮大家的我与国学经典作文500字(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学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平凡体现在它常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比如说我们小时候读过的《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它们无一不是国学;伟大则体现在这些国学的精髓,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现在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又与此息息相关。 《论语》是本深奥的书,里面有很多思想,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论语》中的诚信思想。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与他人交往时的诚信,是为人处事方面的诚信。这里的诚信主要表现在朋友之间平等相待,不刻意讨好,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所以我们更不要明明对一个人心存怨恨,却因为他的权势去故意巴结,甚至利用他人对你的信任去欺骗他人。那样太虚伪了。所谓真诚,难道不就是做到表里如一,内外一致吗?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这是学习方面的诚信,孔子在教导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一个人是否聪明不是全部取决于他知道多少知识,而是取于他是否能坦然的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在学校里我们每天都会接受到很多很多知识,但我们不能只看见自己学到了什么,而应当知道自己没有学会什么。所以对于知识,我们不仅要虚心,还要得寸进尺,要学到老,活到老绝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学到了多少知识。 诚信思想对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而国学则是它的源头。国学是本永远也看不完的书,所以我们要珍惜这巨大的精神财富,不要让它们在我们手中消失。 一提到国学,你是不是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诵读二字呢?诵读经典固然是好的,但对于国学精粹而言,不仅要多读,还得细“品”。 什么是“品”呢?你先别急,听了下面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之前老师让我们背《笠翁对韵》,这里面的很多字都不太好读,死记硬背的话,记起来就好很难,但如果多读多诵,掌握住音律韵味可就简单了点儿,但也只是简单点儿罢了,还是不太好背,我曾为此大发牢骚,很不想背。直到后来,我学会了“品”,才由衷爱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传承国学经典,做最好自己 ——王姝寒同学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课堂之上,总有她频频举手,积极发言的身姿;课间休息,总有她翻阅书卷,伏案思索的背影;异彩纷呈的校园读书活动中,总有她大展身手的风采,她就是**市外国语学校四(1)班王姝寒同学。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古论今任潇洒。”姝寒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追寻着她的读书梦。 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她阅读了无数的书籍,国学经典仿佛是雨露和甘霖,伴着她成长,让她学会许多知识,也教会她许多做人的道理。每个学期,她都被评为学校“诵读小状元”。在学校读书节活动中,她获得快速阅读、现场作文、文学常识一等奖,轻松取得“小文学家”称号。她爱好习作,获全国小学生自主写作大赛一等奖,全国“乾有杯”寓言、童话大奖赛二等奖,温州市“我的课外生活”青少年征文大赛三等奖。她还有书法特长,获浙江省第四届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温州市“兰亭奖”现场书法大赛一等奖,**市艺术节书法比赛二等奖。她也擅长演讲,获**市中小学生“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我爱祖国我爱党”故事大王奖…… 读书明理,读书益智,书给她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增强了信心和勇气。相信在书籍这座灯塔的引导下,她会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勇往直前,在浩瀚书海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到达更加光辉的彼岸。 第二篇: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市教育局关于推荐评选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的通知 各教育学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为了树立先进典型,建设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涵养和道德素质,进一步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发展,根据《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瑞教义?2014?109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开展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评选及表彰活动。现将评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评选对象 (一)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教育孩子的经典故事) √1、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 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 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160228)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3、母熊护子(160228)

国学小故事10篇

国学小故事(大) 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 道: 2 人 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智慧小语】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3、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

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孟子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 4 “二 5 弟,等到弟弟成人后,卜式把田地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带走畜羊一百多只,进入山放牧,过了十多年,他的羊达到一千多只,又自己买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家产耗尽,于是卜式又屡次把家产分给弟弟,受到邻里的称赞。可见,他是个重义轻财的君子。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对钱财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淡,如果不执着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

不会产生。 6、孔子学琴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 又过 ” ” ” ”? 7 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他精通汉书、熟悉法律,以后做了狱吏,最后官至临淮太守,成为着名的法律专家。? 【智慧小语】: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伟人志士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学不辍,终于学有所成。 8、王献之学书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继承家学,向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学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差不多了,就写了一篇字,拿去给父亲看。

国学小故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将领叫李广,他很擅长骑马射箭,作战也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力气,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了。于是他走进草丛,仔细一看,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 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就去问学者扬雄。扬雄说:“如果诚心诚意,即使像金石一样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成语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唇亡齿寒 春秋时期,晋献公想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于是想要派兵灭掉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还隔着一个虞国,要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晋献公询问大臣们如何才能顺利地通过虞国。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 我们送给他一些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然后再向他借道,他不会不答应。”晋献公于是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收到礼物,顿时心花怒放,满口答应了借道之事。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说:“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相互依存。万一虢国灭亡,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但是虞公并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告。果然,晋国军队在消灭了虢国班师回朝经过虞国时,顺便把虞国也灭了。

各有所长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地盘,谋取利益,经常明争暗斗。当时的许多读书人苦读诗书,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做诸侯或大夫的谋臣策士。 有一位谋士从小就饱读诗书,他认为自己对国家大事有独到的见解,就准备去游说国君,让国君采纳他的治国策略。 于是,谋士就从家乡出发了。在去国都的路上要经过一条河,河上没有桥,谋士就喊船夫来撑船摆渡帮他过河。 船夫划船过来,看见这位先生一身读书人的打扮,使问道:“先生,你要过河去做什么?” 谋士回答道:“我要过河去游说我们的国王,告诉他治国的道理。” 船夫轻蔑地说:“你连这条河都无法靠自己的本事渡过,还想去游说国王治国的道理?” 谋士争辩道:“你说的话没有道理。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举个例子来说,忠厚老实的人可以让他做大臣,但不可以让他去带兵打仗;千里马可以日行千里,但你不能指望它来抓老鼠;宝剑可以用来奋勇杀敌,但不能用来砍柴。这和你我现在的情况是一样的,划船,我不如你,但论辩才,论智谋,你就不如我啦!” 船夫听了这话,觉得很有道理,就赶紧划船送谋士过了河。

国学礼仪小故事-国学礼仪小故事

国学礼仪小故事|国学礼仪小故事【--经典手机短信】 导语:国学经典小故事,即折射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体现了国学经典的深厚底蕴,读来饶有趣味,蕴含哲理。那么,国学经典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整理国学礼仪小故事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孟母三迁 孟母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连住处的选择都费尽心思,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儿子成长的环境。原先他们家离墓地很近,孟子常到墓地里和小朋友做一些模仿堆坟、送葬之类的游戏。孟母看到环境对孩子影响不好,便迁居到一个闹市的附近,很快孟子玩耍时就模仿起商贩叫卖一类的事来。孟母说这也不是孩子应住的地方,于是又迁居到学校附近。从此孟子模仿学校里的礼仪等课程。孟母说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环境,于是定居下来。这就是成为千古美谈的“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 孟子上学后,有一天还没到放学时候就跑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拿起刀就把织机上没织完的布割断了。割断的布,散成一堆线头。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说:“你废弃学业就像

我割断织机上的布,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孟子受到很大震动,从此成年累月努力学习,从不中断,从不松懈,终于成为大学问家。孟母教育有方,注意抓紧早期的品德教育,殷殷施教,这值得做父母的人借鉴。学校教师乃至全社会都应重视儿童教育,普施甘霖使之茁壮成长? 黄香扇枕温席 黄香(56?-106),东汉大臣,9岁时母亲病死,从母亲生病到死,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由于劳累和悲伤,他非常消瘦、憔悴(qiáocuì),周围人赞扬他是难得的好孩子。母亲去世后,他更加孝敬父亲,尽量关心、体贴、照顾父亲。他家在湖北的江夏(现云梦县东南),在骄阳似火的夏季,晚上屋里不但炎热,蚊子还很多。为让父亲睡好觉,天未黑小黄香便守在睡榻边,用扇子使劲把父亲的床席、枕头扇凉,把蚊子扇跑,使父亲能够安寝。在寒风刺骨的冬夜,屋里没有取暖设备,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在父亲睡前他自己先脱下衣服,钻到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把父亲的被窝焐暖后,再让父亲睡下。小黄香热爱父母,体贴入微的照顾父母,人们交口称赞:“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他的“扇枕温席”传为美谈。 缇萦救父 缇萦(Tíyíng)是汉文帝时一个“太仓长”淳于(Chúnyú,复姓)意的小女儿。淳于意精通医道,后弃官回家行医,就诊

国学经典小故事精品

国学经典小故事精品 孟子上学后,有一天还没到放学时候就跑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拿起刀就把织机上没 织完的布割断了。割断的布,散成一堆线头。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说:“你废弃学业就像 我割断织机上的布,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孟子受到很大震动,从此成年累月努力学习,从不中断,从不松懈,终于成为大学问家。孟母教育有方,注意抓紧早期的品德教育,殷殷施教,这值得做父母的人借鉴。学校教师乃至全社会都应重视儿童教育,普施甘霖使 之茁壮成长。?? 孟母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连住处的选择都费尽心思,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儿子成 长的环境。原先他们家离墓地很近,孟子常到墓地里和小朋友做一些模仿堆坟、送葬之类 的游戏。孟母看到环境对孩子影响不好,便迁居到一个闹市的附近,很快孟子玩耍时就模 仿起商贩叫卖一类的事来。孟母说这也不是孩子应住的地方,于是又迁居到学校附近。从 此孟子模仿学校里的礼仪等课程。孟母说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环境,于是定居下来。这就 是成为千古美谈的“孟母三迁”。? 黄香56?-106,东汉大臣,9岁时母亲病死,从母亲生病到死,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由于劳累和悲伤,他非常消瘦、憔悴qiáo cuì,周围人赞扬他是难得的好孩子。母亲去世后,他更加孝敬父亲,尽量关心、 体贴、照顾父亲。他家在湖北的江夏现云梦县东南,在骄阳似火的夏季,晚上屋里不但炎热,蚊子还很多。为让父亲睡好觉,天未黑小黄香便守在睡榻边,用扇子使劲把父亲的床席、枕头扇凉,把蚊子扇跑,使父亲能够安寝。在寒风刺骨的冬夜,屋里没有取暖设备,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在父亲睡前他自己先脱下衣服,钻到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把父亲 的被窝焐暖后,再让父亲睡下。小黄香热爱父母,体贴入微的照顾父母,人们交口称赞:“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他的“扇枕温席”传为美谈。 北宋的哲学家杨时1053-1135从小好学,中进士做了官以后,弃官不做,跑到河南拜 大学者程颢hào为师。程颢死后,为了深造,他又继续拜程颢的弟弟程颐yí为师,这时 他已经是40岁的人了。? 一天中午,杨时和同学游酢zuò1053-1123一起去向程颐求教,正赶上程颐坐着养神 小睡。这时,下起鹅毛大雪,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他们不声不响站在大门外雪地里等候。到程颐醒来发现他们,请他们进屋时,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来厚了,杨时和游酢站过的地方,留下两对深深的雪窝。? 缇萦Tí yíng是汉文帝时一个“太仓长”淳于Chún yú,复姓意的小女儿。淳于意精通医道,后弃官回家行医,就诊者盈yíng门。有 一次,他在门上贴了告示:“这两天有事出门,不看病。”恰好有个地方大官来看病,因 病情重,死在淳于意门外。死者家属诬告淳于意行医害人,当地官府准备判处刖yuè刑,

国学励志故事

国学励志故事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范仲淹苦学 选文导读 人世间一切的横逆、灾难和困苦,都是磨炼英雄豪杰心志的洪炉和铁锤,只有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才能为国家担负起艰巨的任务,创造光明的前途。请记住:“人生路,处处风雨阻;莫畏难,有志事事成!” 范仲淹苦学 朱熹 范仲淹二岁而孤[1],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2]夜昏怠[3],辄[4]以水沃[5]面;食不给,啖[6]粥而读。既仕[7],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8]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9]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10]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1]。” 注释 [1]孤:幼年失去父亲,现孤儿指失去双亲,无亲人。 [2]或:有时,或者。 [3]昏怠:昏沉困倦。 [4]辄(zhé):往往,总是。 [5]沃:浇,这里指“洗”。 [6]啖(dàn):吃。 [7]既(仕):考取功名后。 [8]谗(chán):说别人坏话。 [9]妻子:妻子与孩子。 [10]诵:吟诵。 [11]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往往用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

国学小故事10篇

国学小故事10篇

国学小故事(大) 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 2、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àn)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

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 5、卜式牧羊卜式,是孔子的门生,从小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后,卜式把田地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带走畜羊一百多只,进入山放牧,过了十多年,他的羊达到一千多只,又自己买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家产耗尽,于是卜式又屡次把家产分给弟弟,受到邻里的称赞。可见,他是个重义轻财的君子。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对钱财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淡,如果不执著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产生。 6、孔子学琴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

范仲淹苦学 选文导读 人世间一切的横逆、灾难和困苦,都是磨炼英雄豪杰心志的洪炉和铁锤,只有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才能为国家担负起艰巨的任务,创造光明的前途。请记住:“人生路,处处风雨阻;莫畏难,有志事事成!” 范仲淹苦学 朱熹 范仲淹二岁而孤[1],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2]夜昏怠[3],辄[4]以水沃[5]面;食不给,啖[6]粥而读。既仕[7],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8]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9]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10]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1]。” 注释 [1]孤:幼年失去父亲,现孤儿指失去双亲,无亲人。 [2]或:有时,或者。 [3]昏怠:昏沉困倦。 [4]辄(zhé):往往,总是。 [5]沃:浇,这里指“洗”。 [6]啖(dàn):吃。 [7]既(仕):考取功名后。 [8]谗(chán):说别人坏话。 [9]妻子:妻子与孩子。 [10]诵:吟诵。 [11]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往往用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后,常常

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选文鉴赏 本文表现了范仲淹读书发愤、勤勉;以国家大事为己任,有远大的抱负;生活节俭;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尤其让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纵观古今中外,每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 任末好学勤记 选文导读 勤学的成语、典故非常多,如: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废寝忘食、专 心致志、孜孜不倦、一丝不苟、一心一意、悬梁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闻鸡起舞、聚精会神、秉烛达旦、笃学好古、牛角挂书、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夜以继日、好学不倦、韦编三绝等等,由此可见我们民族文化中“勤学”文化的内涵。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1]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2],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3],暗则缚[4]麻蒿[5]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注解 [1]笈:书箱。负笈:背着书箱。 [2]庵:小草屋。 [3]映星望月:指在星月下读书。 [4]缚:绑。

40个小故事解读国学经典

40个小故事解读国学经典 来源:转载日期:2014-01-03 01:44:00 浏览次数:213744 一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 人刚出生时,其禀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大,只是由于后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习性才会千差万别。如果对孩子不从小就进行教育,其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外界的不良影响而发生改变。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故事] 小不不 有一只小兔,别人叫他干这干那时,他总是连想都不想就摇着头说:“不!”所以大家都叫他“小不不”。 兔妈妈说:“到外头去拔点嫩草尖儿回来做凉拌菜,好吗?” “不去!”“小不不”站着不动。 兔妈妈只好说:“你站在这儿好了,我去拔!” 这时,“小不不”冲出去说:“不,我去拔!” 后来,兔妈妈抓到这个规律,当她想让“小不不”做什么的时候,总是反着说。 比如,兔妈妈想让“小不不”去拾些玉米叶子,她就会说:“小不不,我们还有新鲜的玉米叶,你不用去拾了!” “小不不”就说:“不,我就要去!” 可是有一天,这个办法失效了。这天,兔妈妈要出门,得晚上才能回来。她希望“小不不”好好待在家里,因为晚上草原上会有狼出没。于是,兔妈妈说:“小不不,你晚上一接妈妈吧,因为晚上草原上会有狼。” “不,我才不去接你!”“小不不”说。 兔妈妈满意地走了。 天黑了,“小不不”开始不安起来,他想,“妈妈会不会有危险呢?我要去接她……不,她让我去,我偏不去。”

过了一会儿,“小不不”又想:“唉,草原上有狼出没,妈妈怎么可能让我去接她呢?我一定是听错了,我要去接妈妈。”想到这儿,“小不不”冲出了家门。 草原上真可怕啊,阴森森的,“小不不”走了没多远,就碰上了一只大灰狼。 “小不不”拼命地跑啊,小鞋子跑丢了,衣服跑乱了,当他一头扑到兔妈妈的怀里时,已经抖成一团了。 兔妈妈拿着棍子吓跑了大灰狼,再看“小不不”,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了。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小不不”再也不那样任性了。 二 [原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

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1—80) 1、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3、母熊护子 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经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所以至死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 【智慧小语】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人类为了贪欲捕杀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 4、舜的故事 《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

国学经典故事120个(上)

国学经典故事120个(上) 整理:梅语文、梅学堂教学团队 1.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 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 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小学生必读)

国学经典故事 √1、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 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 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3、母熊护子 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经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所以至死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 【智慧小语】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人类为了贪欲捕杀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 √4、舜的故事 《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