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人类的作用

植物对人类的作用
植物对人类的作用

植物对人类的作用

材料一:

绿色植物对居室的污染空气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美国科学家威廉·沃维尔经过多年测试,发现各种绿色植物都能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养料:在24小时照明的条件下,芦荟消灭了1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90%的醛,常青藤消灭了90%的苯,龙舌兰可吞食70%的苯、50%的甲醛和24%的三氯乙烯,垂挂兰能吞食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绿色植物对有害物质的吸收能力之强,令人吃惊。事实上,绿色植物吸入化学物质的能力大部分来自于盆栽土壤中的微生物,而并非主要来自叶子。在居室中,每10平方米栽一两盆花草,基本上就可达到清除污染的效果。这些能净化室内环境的花草有:

芦荟、吊兰和虎尾兰,可清除甲醛。15平方米的居室,栽两盆虎尾兰或吊兰,就可保持空气清新,不受甲醛之害。虎尾兰,白天还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吊兰,还能排放出杀菌素,杀死病菌,若房间里放有足够的吊兰,24小时之内,80%的有害物质会被杀死;吊兰还可以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

紫苑属、黄耆、含烟草和鸡冠花,这类植物能吸收大量的铀等放射性核素。

常青藤、月季、蔷薇、芦荟和万年青,可有效清除室内的三氯乙烯、硫比氢、苯、苯酚、氟化氢和乙醚等。

桉树、天门冬、大戟、仙人掌,能杀死病菌。天门冬,还可清除重金属微粒。

常春藤、无花果、蓬莱蕉和普通芦荟,不仅能对付从室外带回来的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甚至可以吸纳连吸尘器都难以吸到的灰尘。

龟背竹、虎尾兰和一叶兰,可吸收室内80%以上的有害气体。

柑桔、迷迭香和吊兰,可使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大为减少。

月季,能较多地吸收硫化氢、苯、苯酚、氯化氢、乙醚等有害气体。

紫藤,对二氧化硫、氯气和氟化氢的抗性较强,对铬也有一定的抗性。

============================================

材料二:

1.推动地球和生物界的发展和进化

地球形成初期,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地球的大气中,也没有游离氧。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是只能从有机物分解中获取能量的化能营养生物。直至出现了蓝藻,有了光合作用的色素,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使大气中氧浓度增加,在高空中逐渐形成臭氧层,阻挡太阳紫外线的直接辐射,改变了地球的整个生态环境。在五亿年之前,地球大气中的氧达到现在的10%时,植物才有了更大的发展。以后大气中的氧含量逐步增加到现有水平。因此可以说没有氧气,就没有生物界,也没有人类。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地球的发展,也推动了生物界的发展,而整个动物界都是直接或间简接依靠植物界才获得生存和发展。

2. 为地球上一切生命提供能源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的光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光合作用的有机产物中。这些产物如糖类,在植物体内进一步同化为脂类、蛋白质等有机产物,为人类、动物及各种异养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源。人类日常利用的煤碳、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也主要由历史上绿色植物的遗体经地质变迁形成的。因此,地球上绿色植物在整个自然生命活动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无可代替的。

目前估算,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产生的干物质达到171×109t/年(其中陆地116.8×109t/年,海洋55×109t/年),而森林最高可达64.5×109 t/年。总能量为6.9×1017千卡/年, 大大超过任何物质产生的能量, 是无可争议的第一生产力。

3.参与土壤形成,并为一切生物准备栖息的场所

地球表面土壤的形成,主要是由植物参与的。细菌和地衣在岩石表面或初步风化的成土母质上不断侵袭,再经苔藓植物、草本植物到木本植物在漫长岁月中,以强大根系吸收母质中有效矿物质,使养分成有机态,固定在植物体中。植物和别的生物死亡后,尸体经异养微生物分解,部分养料可供植物再利用,另一部分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母质理化性质,使土壤变成具有一定结构和肥力的基质,经过长期利用,使土壤渐趋成熟。这样为一定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在其中或其上滋生繁衍创造条件,形成一定的生物群落。

4.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自然界中有各种物质循环,绿色植物和非绿色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碳的循环,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成糖类等有机物构成植物、动物躯体。细菌、真菌等,把动植物尸体,排泄物等有机物分解时,又把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出来。动植物呼吸、物质燃烧、火山爆发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又可供绿色植物利用,形成了自然界碳的相对平衡。

绿色植物光合过程中所释放的氧,又可补充动植物呼吸和物质燃烧及分解时所消耗的氧,促成了自然界中氧的相对平衡。

在氮的循环中,固氮细菌和固氮蓝藻把大气中的游离氮,固定成植物能吸收的氨态氮,或经硝化细菌转化成硝态氮,供植物吸收。这些氮化物与糖类被加工成植物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建造了植物自身。植物被动物取食后,植物蛋白等转化为动物躯体的一部分。动植物死亡后,尸体被细菌、真菌分解,又把氮以氨或铵形式释放出来,后者可为植物利用。环境中的硝态氮可由反硝化细菌的作用,形成游离氮或氧化亚氮返回大气中。在氮的循环中,大气氮和土壤中的铵态氮或硝态氮,通过植物辗转而保持相对平衡。

自然界中的其他元素也有循环。总之,在物质循环中,绿色植物和细菌、真菌,通过吸收、合成、分解、释放,互为依存,互为矛盾统一,促进了自然界和地球上生物的不断运动和进化。

在上述物质循环中,也包含着能量的流动。这样,在一定范围中,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构成了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平衡。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的压力和冲击太大,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崩溃,导致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人类的生产活动强烈地干扰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改变其面貌。人类的合理开发自然,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如果不合理开发,常导致毁灭森林、水土流失、水源枯竭、草原荒废、河流干涸、土地沙漠化、盐渍化,野生动植物趋于绝灭等,这样的开发,在获得一定“成功”之后,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而得到更大惨败的结果。与此同时,工业排放的三废和使用大量化肥、农药引起的环境和水质污染,给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带来危机,应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花草树木皆有佛性(一)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一般人对植物的认识,不外是花草树木能让人赏心悦目、美化环境,蔬菜水果能让人食用,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和维生素。事实上,植物的重要性与运作方式之庞杂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植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有机体,也是细菌之外,所有生命的先驱者。在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三者环环相扣的生物圈里,植物除了提供食物,更能吸收太阳能,行光合作用,提供给我们呼吸所需的燃料--醣类、氧气及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来平衡地球的温度。

自古以来,佛教里常有「花草树木能否成佛」的争论,事实上,人类也须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才能到达佛的境界。所谓「青青翠竹,无非妙谛;郁郁黄花,皆是般若」,是从悟道者的角度视之;当其证悟时,花草树木也与之一起成佛。

以下分别从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植物的各种运作表现、佛教和植物的关系中,来发掘、说明它们神圣的佛性。

(一)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1.日用供应

植物以水和空气作为原料,再藉阳光、水和空气的合作,制造自己所需的食物;植物可以说是能自行制造粮食的生物。但是动物不能,牠们必须从外界获取生存的食物。草食动物以植物维生,肉食动物则以草食动物或其它动物为食物,所以植物可说是所有生物的「食物供应者」。

我们每天都会吃下植物的某些部分,如菠菜、高丽菜、莴苣等是植物的叶子;萝卜、胡萝卜、甘薯等是植物的根;马铃薯、莲藕等是茎;作为主食的米、麦、高粱、豆类则属果实;水果如苹果、梨子、葡萄、橘子等,我们食用的大都为其果肉的部位。

植物的各部位,从种子、芽、根、茎、叶到花、果实,几乎都能提供我们生命所需的各种能源,如蔗糖、淀粉、蛋白质、纤维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我们的日常用品里,也有许多是取之于植物,如树干可以制作桌、椅、书柜等各种木器,也是制纸的原料;亚麻的茎皮能制布,种子可榨油,作医药和工业用;橡树树干中的乳状胶质,能加工提炼成橡胶,制成皮球、橡皮圈、轮胎等;棉树的种子能纺纱织成布匹,裁制成各式衣物;竹子中空有节,质地坚韧,能作管、箫等乐器及各种竹器;棕榈树的树干可作建材,棕皮能制绳索、毛刷、床垫等;樟树有香气,可提炼成樟脑和樟油,有防臭驱虫的作用。

还有,沈香树的木心坚实,气味芳香,在佛教里,常被制成供佛的香品和念珠;栴檀树也因木质密致有香味,除能制成香品、香油,也常用来雕刻佛像或佛具。

以上列举的仅是一般人较熟知的植物用途,其它的贡献更是不胜枚举。

2.医药提炼

植物不但提供给人类食物、衣物、日常用品,它更是古今药品的主要原料。古代印第安人把柳树称为神奇之树,当他们头痛发烧时,把柳树皮捣烂敷在额头上,便能减轻病痛。后来生物学家发现柳树皮汁含有水杨酸,有消炎、解热、镇痛的功能;它就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药剂--阿斯匹灵的主要原料。

另外,像类固醇、避孕药最早是从马铃薯中提炼出来的;橡树含有止血剂的成份;毛蕊花是一种温和的镇静剂;杜松可以治疗膀胱炎;洋蓍草能够凝血;长春花是治疗糖尿病的药方……。

在大乘佛法中,菩萨为救度一切众生,须遍学一切法门,即涵盖世间与出世间一切学问的「五明」,其中的「医方明」就是有关疾病、医疗、医方之学。经典中也记载著许多可以治病的药,如有所谓的「五种药」,各经说法不同,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一里指的是毘梨勒、余甘子、诃梨勒、毕鉢朵及胡椒五种,其中的毘梨勒是榄仁树的一种,它能医治皮肤病、癞病。

诃梨勒属于使君子科,能通便、治风邪。《本草纲目》说它「树似木梡,花白,子似栀子,主消痰下气」。在《众许摩诃帝经》卷七里,记载佛陀曾经患风邪,帝释天从天上下来,拿了诃梨勒供养佛陀,并说:

世尊,我知圣体小有风病,此赡部洲有诃梨勒,色妙馨香可疗斯恙。我今持来奉上世尊,唯愿大慈纳受而食。

佛陀服用后,果然很快就痊愈了。

中药里常用的枸杞,梵语叫奢弥草,具有养肝明目、补肾益精的功用。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卷一里写道:

若患赤眼者,及眼中有努肉及有翳者,取奢奢弥叶,捣滤取汁,咒三七遍,浸青钱一宿更咒七遍,着眼中即差……。

经典中提到能治眼疾的植物尚有安禅那及属夹竹桃科,汉译「羊踯躅」的迦罗毘罗树。还有像能治咽喉病的迦毘陀树(梨树);可驱蛔虫、治疮疥,似苦楝树的絍婆树;预防皮肤病的郁金香等,也是佛陀时代常作为药用的植物。

自古至今,无论在宗教界、医学界,植物一直提供给我们各种医疗药剂,如心脏药剂、止痛剂、抗癌药剂、麻醉剂、抗生素、驱虫剂、利尿剂、止泻剂、口服避孕药、激素等等,这些药已多达数千种。尤其对化学药品恐慌的现代人,植物自然疗效的测试和研究就更趋热门了。

3.环境维护

花草树木将大自然妆点得缤纷多彩,让人怡情养性,根据科学研究分析,树木所含「芬多精」的成份,能令人神清气爽,具有安抚烦躁身心的作用。据说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常听从医生的建议,在公务繁重导致疲惫的时候,就会藉拥抱一棵大树来恢复精神。

实际上,植物对人类与地球最大的贡献,除了提供食物之外,应是净化空气和水土保持。尤其是森林,由于有森林的存在,大量的树叶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吐出氧气,才能维持人类与动物的生命。而且浓密森林的根、地下

茎及其它部位,能将雨水吸收保存,调节水量,保育土壤,防止洪水的暴发和河川的干涸。

由此可知,植物本身的存在就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但是又有多少人意识到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影响有多严重?历代以来,对森林的滥砍滥伐,烧毁破坏的例子屡见不鲜,如三国时代陶逊营烧七百里,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近代工业革命以来,随著人类工业技术的提高,对物质欲望的膨胀,森林资源遭到空前的掠夺。根据美国资料显示,从一九七○至一九九五年,这二十五年之间,世界上有将近三百六十五万平方公里的森林植物被砍伐,上千种动植物已经在地球上消失。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识之士开始对工业文明以来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深刻的反省。后来产生的「生态伦理学」,就是研究人类和自然的伦理道德关系,认为人类应该对自然讲道德,即是所谓的生态道德。

位于日本富士山脚下,面积约三千公顷的「青木原树海」里,含有磁性的火山岩,会让指南针失去作用,再加上森林里古木参天,即使是白天也不见天日,是自杀者悄悄离开世间的「天堂」,因而被称为「自杀森林」。日本政府虽然每年总要动用大批的人力、经费去查找尸体,但多年来从未动过砍伐森林的念头,因为青木原树海,肩负著调节当地气候的重大责任,一旦被破坏,受害的层面更是无法估计。

近年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联合国环境规画署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也常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应重视对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另外,十五国欧盟国家的环境部长会议于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二日,就全球气候变迁问题,达成温室气体减量的共识。而拥有丰富山林资源的中国大陆,对于稀有植物,如被喻为「活化石」的古老树种,及银杏、银杉、水杉、香果树、领春木、秃杉等,也都开始由国家全力出资进行各项保护。

地球上的植物,每天为人类与动物制造氧气、食物、药物及生活用品,也竭尽心力维护整个自然生态的平衡。它们从出生至老死,无时无刻不在倾生命行菩萨布施之道;这种珍贵的佛性实非人类所能比拟!

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三大作用练习题

植物的三大作用 班级______ ______ 座号______ 评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果实的生长发育 D、秸杆的生长发育 2. 3.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移栽植物所采取的措施中,哪一组不利于植物的成活? ①带土移栽②移栽后过量施肥③剪掉部分枝叶④在强光下移栽⑤适量浇水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⑤ 4.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往往在果树枝干上横割一道或数道深至木质部的圆环,这种做法的道理在于 A.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正常运输 B.促进有机营养物质的正常运输 C.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 D.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有机营养物质 5.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 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 6.小强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了24小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片绿叶 进行研究。先剪断叶片的主叶脉(如右图所示),再将绿色植物放在下照 射2~4小时,最后检测发现B区没有产生淀粉。原因是该部分区域缺少光 合作用所需要的 A.二氧化碳 B.水 C.叶绿素 D.光 7.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A.维生素 B.淀粉 C.蛋白质 D.脂肪 8.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一个简图,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 A.氧气 B.水分 C.二氧化碳D.有机物 9.滨州市新城区环境优美,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树的大部分枝叶,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阻止新代B.降低蒸腾作用C.阻止呼吸作用D.阻止光合作用 10.用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天竺葵,应该先放置在哪种条件下一昼夜? A.黑暗B.有光C.氧气充足D.二氧化碳充足 11.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往往在果树枝干上横割一道或数道深至木质部的圆环,这种做法的道理在于 A.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正常运输 B.促进有机营养物质的正常运输 C.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 D.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有机营养物质 12.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 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

植物三大作用

植物的三大作用复习题 一、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图6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 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 叶是否变蓝。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是 。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论。如,比较叶片甲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 ;比较叶片乙和丙,可以说明 。 (4)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对温室里的农作物采取 等措施提高产量。 (5)绿色植物被称为“空气净化器”, 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起重要作用。 二、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 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经酒精脱色后,叶片B 处变成了什么颜色? 。 (2)滴加碘液后只有B 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叶片A 处不 变蓝的原因是 。 (3)B 、C 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得出的结论 是 。 三、图A为某叶片的横切面结构,图B和图C为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 碳”的演示装置,B装置的培养皿中的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C装置的培养皿中的液体为清水,先将B 、C 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再移置光下几小时。请分析回答: (1)把B、C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产生淀粉的装置是____________;若把该装置的一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叶片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而另一装置的叶片做同样处理,没有出现上述现象。通过B、C两装置的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将变蓝的叶片横切,制成切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结构如图A所示,则图中变蓝的主要结构是[ ] __________,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是[ ] 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由[ ] ____________运输的。 (4)大树的根吸收的水分能源源不断地向上运输,这依赖于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 四、右图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瓶内是潮湿的将要萌发 的种子,密封完好的塑料罩内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 (1)实验开始,将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升高,瓶内种子的 增

(完整版)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练习题

1.如下图所示:A B C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D指的是植株的某一叶片;图乙表示某两种生理活动曲线,图丙为光学显微镜下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 ______,它与图甲中的______(填字母A、B或C)生理活动相对应,此生理活动的反应场所在图丙所示细胞________的【】 _______结构中。 (2)若将图甲的植物暗处理一昼夜,此过程中,只进行图乙中曲线______所示的生理活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植株暗处理之后,将叶片D部分区域的两面对应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将植株置于阳光下4小时,取下叶片D,经过酒精脱色,清水漂洗后用碘液进行染色:叶片D中变蓝的是____(I或II);请解释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瓜果等栽培,请写出一条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常在清晨和下午到草地或树林中锻炼身体。下列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最多的是()A.清晨的草地 B.下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6)生物小组的同学想进一步对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实验研究,可从图4中选择装置_____,以用于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甲中__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 2.图为小麦叶片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结构。 (1)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可以判断叶所属的植物体结构层次是 ______________。 (2)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②代表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植物三大作用

2009中考生物试题汇编(植物的三大作用) 一、选择题 1.(2008济宁)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光合作 用B、蒸腾作用C、果实的生长发育D、秸杆的生长发育 2.(2008常德)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 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分解作用 3.(2008常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移栽植物所采取的措施中, 哪一组不利于植物的成活? ①带土移栽②移栽后过量施肥③剪掉部分枝叶④在强光下移栽⑤适量浇水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⑤ 4.(2008莱芜)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往往在果树枝干上横割一道或数道深至木质部的圆环,这种做法的道理在于 A.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正常运输B.促进有机营养物质的正常运输C.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D.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有机营养物质 5.(2008莱芜)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 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 6.(2008泰安)小强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了24小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片绿叶进行研究。先剪断叶片的主叶脉(如右图所示),再将绿色 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最后检测发现B区没有产生淀粉。原因是该部分区域缺少光合作 用所需要的 A.二氧化碳 B.水 C.叶绿素 D.光 7.(2008玉林)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A.维生素 B.淀粉 C.蛋白质 D.脂肪 8.(2008玉林)图1是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一个简图, 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 A.氧气 B.水分 C.二氧化碳D.有机物 9.(2008滨州)滨州市新城区环境优美,种植了大量的 绿色植物。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树的大部分枝叶,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阻止新陈代谢 B.降低蒸腾作用 C.阻止呼吸作用 D.阻止光合作用 10.(2008黄石)用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天竺葵,应该先放置在哪种条件下一昼夜? A.黑暗 B.有光 C.氧气充足 D.二氧化碳充足 11.(2008淄博)右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 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图中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B.图中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 C.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 D.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 12、在探究是否只有绿色植物的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中,下列关于实验材料的选择中,正确的是 A、用黑纸片将一部分正反两面夹紧的天竺葵绿色叶片 B、青菜的茎、叶柄和叶片 C、天竺葵的绿色叶片和长在土壤中的天竺葵的根 D、天竺葵的根和青菜的根

植物体的三大生理作用

复习内容:植物体的三大生理作用晚 一、选择题(10分)1.相对封闭的温室中,绿色植物受到阳光 的照射而生长,昼夜测定温室内氧气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 2.植物光合作用贮存在淀粉中的能量从根本上来源于()A. 太阳的光能B.太阳的热能C.植物体内化学能D.太阳的化学能 3.韭菜的上端是绿色的,而下端埋在土壤中的部分是白色的,其根本原因是()A.韭菜下端没 有叶绿体B.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C.叶的下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叶绿体在光下才能形成 4.为使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获得良好结果,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示意图中的塑料带最好 为()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无色 5.将天竺葵放置在暗处24小时后取出,将一片叶的主脉从中部切断,给予光照2 小时,再检验叶片含淀粉的情况,近叶柄部分多,原因是 ( ) A.近叶柄部分的淀粉由其它部分转运来 B.远叶柄部分缺乏水分供应 C.近叶柄部分呼吸较弱 D.远叶柄部分缺乏二氧化碳的供应 6将一棵约0.2千克的柳树在肥沃的土壤中培养2年,两年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 重达11千克,其增加的10余千克的重量主要来源于()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D.大气中的氧 7冰箱能够保鲜水果蔬菜得原因是:冰箱能够()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环境温度,减弱呼吸作用 C.降低环境温度,加快呼吸作用D.减少环境中氧气含量,减弱呼吸作用 8.右图是关于水果存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与二氧化碳气体量得关系曲线。你认为存放水果以什 么状态下的氧气浓度为最好?()A.A B.B C.C D.D 9.温室栽培西瓜时,要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的原因是() A.降低呼吸强度,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B.提高光合效率,加速有机物的运输 C.降 低室内温度,控制营养生长过程D.调节室内温度,控制病害的发生 10.对于光合作用来说,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增强。但在炎热夏季中午,光 合作用反而会下降,其原因是()A.蒸腾作用太强,体内水分不足B.细胞内 叶绿体活性下降 C.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摄入不足 D.气孔关闭,氧气释 放受阻 二、非选择题1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 了以下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的步骤如下,正确顺序是 _______ ____。①分别摘取甲乙袋中的叶片各一片②把实验材料放在光 下照射2~3小时③实验一中的装置放于暗处一昼夜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后 滴加碘夜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2)实验一探究的是:______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3)实验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 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作用,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_散失的。 水分是通过在茎中运输的。 12、下面图甲表示某生长的大棚蔬菜,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丙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 强度对大棚该蔬菜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请回答:(1)植物生长生理活动需要水和无机盐,是通 过甲图植物茎中的【D】__________ 运输到植物所需要的部位。光合作 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中进行的,光合作用的产物 是和。(2)甲图中A、 B、C为植物叶片发生在植物体内的 某些生理过程,【】____过程在细 胞内始终进行的生理活动。这一过程主 要发生在乙图的【】_____中。(3)甲 图中过程B为__________。(4)根据对图丙分析①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②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5)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已经总结出许多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如、等。 13、图A为某叶片的横切面结构,图B和图C为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演示装置,B装置的 培养皿中的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C装置的培养皿中的液体为清水,先将B、C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再移置光下几小时。请分析回答:(1)把B、C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能产生淀粉的装置是____________;若把该装置的一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叶片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而另一装置的叶片做同样处理,没有出现上述现象。通过B、C两装置的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将变蓝的叶片横切,制成切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结构如图A所示,则图中变蓝的主要结构是[ ] ___,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是[ ] ____,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由[ ] ____________运输的。

植物三大作用练习题

【学习目标】 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增强珍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①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②根尖临时装片的观察,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特点; 难点:实验中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分析及处理。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1、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成幼苗。又如何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呢? 2、列举说出植株生长的部位。 3、思考:农民为了促进植株生长,运用哪些方法? 二、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一:描述幼根的生长 1、探究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1)自学教材P96—P97《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思考怎样选取幼根,怎样对不同根的部位做标记进行测量及4个讨论题(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讨论题,小组代表展示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小组之间进行评议。 2、观察根尖的各段在生长中的变化差异 小组选择不同的方式,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装片或自制的临时装片,或观察挂图,讨论根尖四部分细胞特点,分析各部分的作用的不同,理解根尖的各段在生长中变化明显差异的原因。

3、结合课件--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动态变化,感悟并归纳出根生长的原因。 学习任务二、描述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1、结合课件,春天,树木发芽长成枝条的动态过程,思考枝条是怎样形成的。 2、自学教材P98,讨论芽是怎样发育成枝条的。 学习任务三、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1、自学教材P98—P99思考植物的需要哪些无机盐,各有何作用。 2、学生观察预先准备好的甲、乙、丙、丁4瓶正常的、缺钾的、缺氮的和缺磷的幼苗)请大家描述一下它们的症状,感悟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3、小组讨论,交流“讨论”的两个问题以及如何合理施肥。 4、小组代表展示自学成果,汇报交流调查的方式和结果,进一步完善各组调查表。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又说“粪大水勤,不用问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 五、自悟自得 学习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六、测评反馈 1.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结构,由顶端依次向上是() A.根冠、分生区、成熟区、伸长区 B.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伸长区 C.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D.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 2.一条根能够不断长长的原因是() A.根冠不断增加新细胞 B.分生区细胞数量增加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植物的三大作用专题

中考专题训练——绿色植物 一、选择题 1.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施肥不当造成“烧苗”现象,其原因是 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B.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C.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D.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2. 6.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要剪去一些树叶,这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3. “爱护树木,人人有责”。在树干上乱刻乱划会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 A.切断了有机物向上运输的通路 B.切断了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路 C.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通路 D.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的通路 4.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B.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C.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5.右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植物蒸腾作用意义的是 A.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 B.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C.增加周围大气的湿度,提高降雨量 D.使植物有效地散热,避免被高温灼伤 7.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市加大了环境绿化、美化力度,部分街道、公园新移栽了一些树木,下面有关移栽的说法,错误的 A.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最好在光照强的条件下移栽 B.移栽时带一个较大的土坨,可以较好地保护幼根和根毛

绿色植物三大作用专题复习题

课题: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 考点一、描述蒸腾作用的概念、应用。 1.⑴概念:蒸腾作用是指以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⑵器官: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⑶结构: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 ⑷意义:下列描述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无关的是()。 A.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 B.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C.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D.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⑸应用:移栽植物时常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去掉部分枝叶,目的是。 2.植物体(主要是叶)向大气散发水蒸气的现象叫()4. 植物体水分散失的门户是()6.菏泽城区环境优美,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树的大部分枝叶,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7. 炎炎夏日,植物的叶片没有被灼伤,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的原因是() 9.右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 A、B、C、D 四 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 2 个小时。请分析回答: (1)A、B 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 的是装置。 (2)C、 D 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装 置。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填“提高”或“降低”)大气的湿度。 考点二、叶片的结构1.叶片的结构: 1) 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上有许多与外界进行气体 交换的结构是,它的张开和闭合是由[6]控制。 2)[2]和[4]合称, 其细胞内部都含有,是进行的场所。 3) 内有大量导管和筛管,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是[]。 2.水分吸收的主要器官、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 3.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绿色植物三大作用

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练习题 一选择 1.(2016泰安)如图为测定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管中 留有一个气泡,将此装置放于阳光下,观察气泡的移动,根据标尺计算出气泡移 动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主要表示() A.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2.(2016日照) 先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图甲)于晴天的晚上22 时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变化曲 线(图乙),该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C.水蒸气 D.氮气 3.(2016东营)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结果, 如图,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达,正确的是() A.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柳树生长增重的物质来自土壤和水 B.普罗斯特勒的实验证明,植物每时每刻都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C.萨克斯的实验中,照光后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脱色后呈黄白色 D.萨克斯的实验中,脱色后再用碘蒸汽熏蒸黄白色的叶片,见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4.(2016东营)从今年起,我市将全面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大面积增加绿地植被,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质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B.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绿色植物能够提高大气温度,增加降水量 D.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5.(2016东营)生态球是家庭中常见的绿化美化饰品,置于阳台上,能较长时间稳定存在(如图),下面是生态球一天内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每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正确的是() A.B. C.D. 6.刚收获的小麦堆放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将手插入时会感到发热,这主要是因为()

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复习试题

复习内容: 七上植物体的三大生理作用5月29日晚 一、选择题(10分) 1、相对封闭的温室中,绿色植物受到阳光的照射而生长,昼夜测定温室内氧气的含 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就是( ) 2、植物光合作用贮存在淀粉中的能量从根本上来源于( ) A、太阳的光能 B、太阳的热能 C、植物体内化学能 D、太阳的化学能 3、韭菜的上端就是绿色的,而下端埋在土壤中的部分就是白色的,其根本原因就是( ) A、韭菜下端没有叶绿体 B、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 C、叶的下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叶绿体在光下才能形成 4、为使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获得良好结果,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示意图中的塑料带最好为( )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无色 5、将天竺葵放置在暗处24小时后取出,将一片叶的主脉从 中部切断,给予光照2小时,再检验叶片含淀粉的情况,近叶柄 部分多,原因就是( ) A、近叶柄部分的淀粉由其它部分转运来 B、远叶柄部分缺乏水分供应 C、近叶柄部分呼吸较弱 D、远叶柄部分缺乏二氧化碳的供应 6将一棵约0、2千克的柳树在肥沃的土壤中培养2年,两年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千克,其增加的10余千克的重量主要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与水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土壤中的水 D、大气中的氧 7冰箱能够保鲜水果蔬菜得原因就是:冰箱能够( ) 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环境温度,减弱呼吸作用 C、降低环境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D、减少环境中氧气含量,减弱呼吸作用 8、右图就是关于水果存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与二氧化碳 气体量得关系曲线。您认为存放水果以什么状态下的氧气 浓度为最好?( ) A、A B、B C、C D、D 9、温室栽培西瓜时,要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的原因就是( ) A、降低呼吸强度,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B、提高光合效率,加速有机物的运输 C、降低室内温度,控制营养生长过程 D、调节室内温度,控制病害的发生 10、对于光合作用来说,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增强。但在炎热夏季中午,光合作用反而会下降,其原因就是( ) A、蒸腾作用太强,体内水分不足 B、细胞内叶绿体活性下降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植物的三大作用

新课标中考生物试题汇编(植物的三大作用) 一、选择题 1.(济宁)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果实的生长发育 D、秸杆的生长发育 2.(常德)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分解作用 3.(常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移栽植物所采取的措施中,哪一组不利于植物的成活? ①带土移栽②移栽后过量施肥③剪掉部分枝叶④在强光下移栽⑤适量浇水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⑤ 4.(莱芜)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往往在果树枝干上横割一道或数道深至木质部的圆环,这种做法的道理在于 A.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正常运输 B.促进有机营养物质的正常运输 C.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 D.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有机营养物质 5.(莱芜)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 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 6.(泰安)小强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了24小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片绿叶进行研究。先剪断叶片的主叶脉(如右图所示),再将绿色植物 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最后检测发现B区没有产生 淀粉。原因是该部分区域缺少光合作用所需要的 A.二氧化碳 B.水 C.叶绿素 D.光 7.(玉林)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中考)专题复习10植物的三大作用(综合题)练习及答案WORD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中考)专题复习10 植物的三大作用(综合题)练习及答案WORD 一、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分) 湖北黄冈)如图表示白天发生在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甲、乙表示 1.(2018· 生理过程,①表示某种气体。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 ...的是(C) A.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 B.乙过程分解的有机物是甲过程制造的 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甲过程 D.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物的甲过程 广东)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主要原因是植物进 2.(2017· 行了(A) A.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二、简答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 3.(2018· 内蒙古呼和浩特)研究人员对天竺葵进行了观测,得到的各项生理指标如图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时 间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测量数据

相对量 生理指标 光合作用强度 2 5 42 28 31 26 20 蒸腾作用强度 4 12 27 25 40 30 28 气孔开启程度9 15 33 27 29 20 18 (1)天竺葵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也可以降低叶片表面 的温度。 (2)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引起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直接生理指标是气孔开启程 度。 (3)根吸水能力最强时,天竺葵叶肉细胞进行的生理活动主要有蒸腾作用、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此时,叶肉细胞内的二氧化碳主要由线粒体转移到叶绿体。 (4)表中12:00时光合作用强度出现低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是部分气孔关闭(或气孔开启程度低),引起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强度 降低。

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练习题

精品文档 1.如下图所示:A B C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D指的是植株的某一叶片;图乙表示某两种生理活动曲线,图丙为光学显微镜下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 ______,它与图甲中的______(填字母A、B或C)生理活动相对应,此生理活动的反应场所在图丙所示细胞________的【】 _______结构中。 (2)若将图甲的植物暗处理一昼夜,此过程中,只进行图乙中曲线______所示的生理活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植株暗处理之后,将叶片D部分区域的两面对应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将植株置于阳光下4小时,取下叶片D,经过酒精脱色,清水漂洗后用碘液进行染色:叶片D中变蓝的是____(I或II);请解释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瓜果等栽培,请写出一条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常在清晨和下午到草地或树林中锻炼身体。下列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最多的是()A.清晨的草地 B.下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6)生物小组的同学想进一步对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实验研究,可从图4中选择装置_____,以用于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甲中__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 2.图为小麦叶片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结构。 (1)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可以判断叶所属的植物体结构层次是 ______________。 (2)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②代表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三大作用模拟试题

植物的三大作用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果实的生长发育 D、秸杆的生长发育 2.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 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 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产生此现象的 原因主要是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分解作用 3.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列移栽植物所采取的措施中,哪一组不利于植物的成活? ①带土移栽②移栽后过量施肥③剪掉部分枝叶④在强光下移栽⑤适量浇水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⑤ 4.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往往在果树枝干上横割一道或数道深至木质部的圆环,这种做法的道理在于 A.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正常运输B.促进有机营养物质的正常运输 C.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D.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有机营养物质 5.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 6.小强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了24小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片绿叶进行研究。先剪断叶片的主叶脉(如右图所示),再将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 时,最后检测发现B区没有产生淀粉。原因是该部分区域缺少光合作用 所需要的 A.二氧化碳 B.水 C.叶绿素 D.光 7.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 成了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A.维生素B.淀粉C.蛋白质D.脂肪 8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9.滨州市新城区环境优美,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树的大部分枝叶,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阻止新陈代谢B.降低蒸腾作用C.阻止呼吸作用D.阻止光合作用 10.旱地里的农作物被水淹没后,要及时排涝,主要是为了促进( ) A.叶的光合作用 B. 叶的蒸腾作用 C. 根的呼吸作用 D. 根的吸水

植物的三大作用

植物的三大作用 一、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光合作用影响因素:①光照 ②温度 ③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意义:①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②维持碳氧平衡 二、呼吸作用公式: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影响因素:①温度 ②水分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意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 需的能量,释放二氧化碳 三、蒸腾作用概念:水分从植物体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蒸腾作用意义:①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②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图6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 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 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论。如, 比较叶片甲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 ;比较叶片乙和丙,可以说 明 。 (4)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对温室里的农作物采取 等措施提高产量。 (5)绿色植物被称为“空气净化器”, 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起重要作用。 二、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 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经酒精脱色后,叶片B 处变成了什么颜 色? 。

【精品】植物三大作用练习题

2008中考生物试题汇编(植物的三大作用) 一、选择题 1.(2008济宁)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果实的生长发育 D、秸杆的生长发育 2。(2008常德)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D.分解作用 3。(2008常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移栽植物所采取的措施中,哪一组不利于植物的成活?

①带土移栽②移栽后过量施肥③剪掉部分枝叶④在强光下移栽⑤适量浇水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①⑤ 4.(2008莱芜)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往往在果树枝干上横割一道或数道深至木质部的圆环,这种做法的道理在于 A.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正常运输 B.促进有机营养物质的正常运输 C.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 D.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有机营养物质 5.(2008莱芜)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 6。(2008泰安)小强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 置了24小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片绿叶进行研究。 先剪断叶片的主叶脉(如右图所示),再将绿色植 物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最后检测发现B区

植物三大作用复习题

七年级三大作用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40题;共80分) 1.园艺工人在移栽植物时往往会剪掉部分的枝叶,这主要是为了植物的() A. 蒸腾作用 B. 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 D. 吸收作用 2.水稻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要吸收大量的水分.该期间水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果实的生长发育 ) A. A B. B C. C D. D 4.下列哪项不属于植物蒸腾作用对自身生活的意义() A. 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B. 促进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C. 降低叶片的温度,防止植物灼伤 D. 促进有机物向下运输 5.叶片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 A. 表皮细胞 B. 叶肉细胞 C. 保卫细胞 D. 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 6.在小树上拴铁丝,日子久了会形成节瘤,这是因为影响了() A. 韧皮部 B. 形成层 C. 木质部 D. 髓 7.下面是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取新鲜的植物叶片放在载玻片上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 ③右手紧捏并排的两片刀片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 ⑤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 A. ⑤④③②① B. ①⑤④③② C. ①③②④⑤ D. ①③ ②⑤④ 8.下图中A,B,C分别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气体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表示呼吸作用 B. B表示蒸腾作用 C. C表示光合作用 D. a表示氧气,b表示水 9.植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 ) A. 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 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 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 根尖分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10.俗话说“树要脸,人要皮”,其中的道理是() A. 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水分 B. 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 C. 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D. 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11.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分能由下向上运输,那么能带动水分由下向上运输的生理过程是() A. 合成作用 B. 光合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呼吸作用 12.移栽幼苗时,下列措施中不应该采取的是( ) A.阴天或傍晚移栽 B.带土移栽 C.多浇水,多施肥 D.剪去部分叶片 13.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 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 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 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 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14.下列有关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B. 所有植物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蒸腾作用与水分散失无关 D. 温度、氧气和植物细胞含水最都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15.一株玉米在生长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这些水绝大部分用于 () A. 构成细胞 B. 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 D. 蒸腾作用 16.下图表示白天发生在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甲、乙表示生理过程,①表示某种气体。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 B. 乙过程分解的有机物是甲过程制造的 C. 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甲过程 D. 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物的甲过程 17.走进大森林中会感觉到空气湿润淸新,这是因为植物能够同时进行()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 C. 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D. 蒸腾作用和呼畈作用

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

专题三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 ●光合作用 一、知识梳理 ①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 A: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主要步骤: 暗处理,消耗掉叶内原来贮藏的淀粉; 用叶夹,将叶片部分遮光,置于光下; 隔水加热酒精法除去叶片中的色素; 清水漂洗后,用碘液染色。 实验结论: 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B: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主要原理: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用余烬复燃法鉴定氧气。 ②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与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③光合作用的实质: 从物质角度瞧,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从能量角度瞧,把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④光合作用的意义: 食物来源、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工业原料的来源、维持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 二、相关练习 1、下列哪种植物,叶既就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又就是吸收水与无机盐的主要器官( )。 A、葫芦藓 B、水绵 C、海带 D、天竺葵 2、若某植株的一叶片的主脉被切断(如甲叶),另一叶片上贴有锡箔 (如乙叶);在阳光下照射4h,经脱色并用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 合作用需要( )。 A.水与二氧化碳

B.叶绿素与阳光 C.水与阳光 D.水与叶绿素 3、将一盆绿色植物搬入暗室二天后,将其中一叶片作如下图处理,将叶片按图中虚线折成甲、乙两段,折痕明显,然后将该植物搬到阳光下,光照5小时,剪下此叶片,对其进行淀粉检测,发现甲段叶片无淀粉产生,而乙段叶片有淀粉,其原因就是( )。 A.甲段叶片因缺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折断叶脉影响甲段叶片的呼吸作用 C.折断叶脉阻断了有机物的运输D.甲段叶片因缺二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在上面的实验设计中,甲盆的封闭环境里只有植物,乙盆里有植物与活的动物,并用防护网将动物与植物分开,避免动物咬啃植物。在给予适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下,应当出现以下哪一种情况?( ) A.甲盆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乙盆 B.甲盆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少于乙盆 C.两盆植物新增加的有机物理论上一样多 D.上述情况不一定出现哪一种 5、选取绿色叶片与有白斑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将牵牛花放在暗室一昼夜就是为了使叶片内的__________________。 (2)将此装置放置在光下数小时后,再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就是使_____溶解,而隔水加热目的就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滴碘液不变蓝的就是( )。 A.叶覆盖铝箔的部分 B .叶绿色部分C.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D.叶白斑部分 E. III绿叶部分 (4)由本实验的结构可以确定光合作用必要条件就是( )。 A.光 B.适宜的温度 C.二氧化碳 D.水 E.氧气 F.叶绿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