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体系现代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实施模型

培训体系现代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实施模型
培训体系现代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实施模型

(培训体系)现代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实施模型

现代企业员工培训和开发的实施模型

壹、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分为俩个步骤:培训需求分析和确立目标。

(壹)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了解员工需要参加何种培训的过程,这里的需要包括企业的需要和员工本人的需要,壹般以前者为主,但也要引发后者才能使培训有效。

1、培训需求分析的参和者。于企业中,培训需求分析的参和者有以下壹些人: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员工本人,上级、同事、下属、有关项目专家、客户以及其他关联人员。

2、现有记录分析。这是获取培训需求信息的重要方面。这些现有记录主要包括:产品数量、产品质量、废品率、缺勤率、客户投诉率、事故率、绩效评估、设备运作年报、生产年报、工作描述、聘用标准、个人档案等等。

3、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个人面谈、小组面谈、问卷、操作测试、评价中心、观察法、关键事件、工作分析、任务分析等等。

4、解决员工绩效问题的流动模型。流动模型是壹个层级推进和反馈分析图,这个模型主要反映这样壹个事实,从员工绩效问题中也能够分析出培训的需求,进而为确定培训目标作好准备。

(二)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指确立培训目标。能够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来确立目标,确立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和组织长远目标相吻合;2、壹次培训的目标不要太多;3、目标应订得具体,可操作性强。

二、培训实施阶段

培训实施阶段主要能够分为俩个步骤:设计培训计划和实施培训。

(壹)设计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也能够是长期的计划,例如年度培训计划,但这里主要指壹次具体的培训计划,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希望达到的结果;2、学习的原则,例如脱产、不脱产等等;3、组织的制约,例如部门经理必须参加等等;4、受训者的特点,例如新进员工、大学刚毕业、年龄于30岁以下等等;5、具体的内容和方法,这里要包括:时间、地点、培训课件、培训的方法(例如:讲授、个案讨论、角色扮演等等);6、预算,要根据培训的种类,内容等各方面因素,每人每天的预算可从100元至5000元不等。

(二)实施培训实施培训是整个培训工作实施模型中的关键步骤。实施培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培训师。

要寻找到壹位合适的培训师不是壹件容易的事,企业要培养壹位合格的培训师成本很高,而培训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壹位优秀的培训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有扎实的培训技能,又要有吸引人的高尚人格。

2、确定课件。

壹般由培训师确定课件,课件来源主要有四种:外面公开出售的课件、企业内部的课件、培训公司开发的课件和培训师编写的课件。壹套好的课件应该是围绕目标、简明扼要、图文且茂、引人入胜。

3、确定培训地点。

培训地点的优劣也会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培训地点壹般有以下几种:企业内部的会议室、企业外部的会议室、宾馆内的会议室。要根据培训的内容来布置培训场所。

4、准备好培训设备。

例如:电视机、投影仪、屏幕、放像机、摄像机、幻灯机、黑板、白板、纸、笔等等。尤其是壹些特殊的培训,需要壹些特殊的设备,事前壹定要准备好。

5、决定培训时间。

要考虑是于白天,仍是于晚上,工作日仍是周末,旺季仍是淡季,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等等。

6、发通知。

要确保每壹个应该来的人均收到通知,因此,最后有壹次追踪,使每个人均确知时间、地点和培训基本内容。

(三)评价培训阶段评价培训阶段主要能够分为五个步骤:确定标准、受训者测试、培训控制、针对标准评价培训结果和评价结果的转移。

1、确定标准标准和目标是息息关联的,只有确立了目标才能确立标准,标准又是为目标服务的,有了标准才能使目标具体化。确定标准的原则如下:(1)要以目标为基础;(2)要和培训计划相匹配;(3)要具体、要可操作。

2、受训者先测受训者先测是指让受训者于培训之前先进行壹次关联的测试,以了解受训者原有的水平,包括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受训者先测能够用纸和笔测试,也能够用操作方法测试,仍能够用情景测试,或用案例测试。受训者先测的主要作用如下:(l)有利于引导培训的侧重点;(2)为正确评价培训效果打下基础;(3)使受训者于培训之前就受到壹次培训。

3、培训控制培训控制是指于培训过程中不断根据目标、标准和受训者的特点,矫正培训方法、进程的种种努力。因此,培训控制是和实施培训连于壹起的。培训控制要注意以下几点:(l)要注意观察,要善于观察;(2)要和培训师进行沟通;(3)要抓住培训目标的大方向;(4)和受训者及时交流,了解真实情况;(5)要运用适当的方式。

4、针对标准评价培训结果经常用的方法是请受训者于培训结束后填写壹份培训评价表。而设计出壹份优秀的培训评价表则是这壹步骤的关键。壹份优秀的培训评价表应该具有以下特点:(l)和培训目标紧密联系的;(2)以标准为基础的;(3)和受训者先测内容有关的;(4)包括培训的壹些主要因素的,如培训师、培训场地、培训课件等等;(5)包括培训的壹些主要环节的,如第壹单元,客户服务部分、案例讨论方面等等;(6)评价结果容易数量化;(7)鼓励受训者真实反映结果的。

5、评价结果的转移评

价结果的转移是最重要的步骤,也是许多培训项目忽视的步骤。结果的转移是指把培训的效果转移到工作实践中去,即工作效率提高多少,这和培训目标息息关联,因此,正确评价结果的转移是最终衡量壹次培训是否有效果的关键。评价结果的转移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取得其他职能部门的支持。(2)评价工具要有效性高。(3)评价内容要具有可测量性,如销量、产品合格率、事故次数、出勤率、产量、耗油量等等。(4)要有时间性,有的培训效果立竿见影,有的培训效果要于壹段时间后才能见效,有的培训效果过了壹段时间后会失效。(5)要真实,即使有的培训结果无转移,也要真实反映,这样才能吸取教训,以利于以后的改进。

三、培训和开发的方法和类型

企业中,员工的培训和开发的方法和类型是否恰当和最终结果有极大的关系。

(壹)培训和开发的方法1、成人学习的原则由于成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和非成年人不同,因此,成人学习的原则也和非成年人不同。企业中的员工均是成人。我们掌握了成人学习的原则,就能够更好地运用各种培训方法,来达到培训的目标。成人学习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点:(l)逻辑记忆能力较强,机械记忆能力较弱;(2)有学习欲望的才能学习,没有学习欲望时几乎不能学习;(3)联系过去、当下的经验较易学习;(4)通过实践活动较易学习;(5)联系未来情景,较易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内容;(6)于壹种非正式的,无威胁的环境中学习,效果较佳。

2、各种培训方法的效果培训方法有许多种,例如:授课、研讨会、电影、录像、计划性指

导、计算机辅助培训、师带徒、工作轮换、案例研究、游戏、角色扮演、敏感性小组、行为造型、角色扮演、读书等等。于企业中较常用的方法有八种:案例研究、研讨会、授课、游戏、电影、计划性指导、角色扮演、敏感性小组。各种培训方法的学习效果比较:授课的效果最差,可是费用也最低;计划性指导的费用最高,可是效果且非最好;效果最好的是研讨会,其费用仅为中偏低,似乎是企业培训的首选方法。

3、主要培训方法介绍企业中有许多培训方法能够运用,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壹些方法。

(1)案例研究这是壹种培训员工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古老方法之壹。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让受训者阅读壹则描述完整的运营问题或组织问题,然后要求受训者找出壹个适当的解决方法。案例研究的目的是培训受训者如何来分析信息、如何来产生壹些方法,以及如何来评价这些方法。案例研究通过口头讨论或书面作业来进行反馈和强化。通过案例分析,受训者学习如何把壹些原则转移到现实的问题中去。由于费用较低,因此于企业培训中广泛运用。(2)研讨会研讨会分俩种,壹种是以受训者感兴趣的题目为主,作壹些有特色的演讲,且分发壹些材料,引导受训者讨论。另壹种除了上述内容外仍加上壹些其他方法,如案例研究、电影、游戏、角色扮演等等。研讨会壹般于宾馆或会议中心举行,对人数有壹定的控制。研讨会的效果好坏和培训师的水平关系密切。较差的研讨会效果只相当于授课,但较成功的研讨会由于结合了其他方法的长处,因此效果十分理想。

(3)授课授课是学校常用的方法,主要由培训者讲述知识,由受训者记忆知识,中间会穿插壹些提问,由受训者来回答。授课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培训师的演讲水平,即使培训师的演讲水平很高,但培训效果仍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这种方法不太符合成人学习原则。另外又是壹种单向沟通,而且只用了视觉和听觉俩种感知通道。于企业培训中,授课只能作为壹种辅助方法。

(4)游戏游戏能够分为俩种:普通游戏和商业游戏。普通游戏是指壹些经过精心设计,表面上和其他游戏相差无几的活动,其实内含许多和管理或员工工作有密切关系的壹类活动。普通游戏很受受训者的欢迎,他们很愿意参和,对其结果的分析,涉及工作的延伸,培训内容和技能很容易掌握,是培训的壹种较好方法,但设计要求较高。商业游戏需要受训者作出壹系列决策,每次作出决策不同,下壹个情景也将变化,能够见作是案例研究的动态化,商业游戏能够是按壹个市场划分,也能够按壹家企业划分,也能够按壹个职能部门划分。目前往往运用电脑来记录信息,计算出结果,时间跨度可以是半年,也能够是三年,实际操作时间只是于半小时至二小时之间。商业游戏效果良好,受训者参和性高,实用性也强,可是由于设计费用昂贵,企业租用费用也相对较高,因此限制了商业游戏的推广。

(5)电影电影和录像培训相似。是壹种事先制作好的视觉课件,受训者通过见电影而获得培训。录影带能够购买或租赁,也能够为某壹家企业的特定需要而摄制。电影的优点有以下壹些:直观、能观察到许多过程细节、活动的物体容易记忆、容易引起视觉想象、能够重播。电影也有壹些缺点:受训者处于消极的地位、受训者无机会反馈或强化或实际操作、制作成本大或者不符合受训者实际情景。

(6)计划性指导是指壹种以书面材料或电脑屏幕提供阶段性信息的培训方法,于学习了每壹阶段的材料后,受训者必须回答这壹阶段的有关问题,每壹回答后,会提供正确答案作为反馈。受训者只有通过前壹阶段的所有问题,才能进入下壹阶段的学习。计划性指导的优点有以下壹些:受训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反馈程度高又及时、给答对题的受训者提供激励、有很多机会作练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计划性指导也有壹些缺点:开发成本很高、学到的知识较难转移到工作情景中去。

(7)角色扮演这种方法往往于壹个模拟真实的情景中,由俩个之上的受训者相互作用,使其掌握必要的技能。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培训人际关系技能。受训者要扮演的角色常常是工作情景中经常碰到的人。例如:上司、下属、客户、其他职能部门经理、同事等等。角色扮

演的效果较好,但主要取决于培训师的水平,如果培训师能作及时、适当的反馈和强化,则效果相当理想,而且学习效果转移到工作情景中去的程度也高。可是角色扮演的培训费用较高,主要原因是这种培训只能以小组进行,人均费用会提高。

(8)敏感性小组这种培训方法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十分流行。它的主要方法是由受训者组成,人数于12人以下,每个组配壹位仔细观察组员行为的培训师。培训时没有固定的日程安排,讨论的问题往往涉及到小组形成中“现时、现地”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为何参和者的行为会如此?人们是怎样察觉他人的情感的?人们的情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类问题上。敏感性小组能够明显提高人际关系技能,且能促进受训者的成长和发展。敏感性小组的效果于很大程度上依赖培训师的水平,否则很难把培训效果转移到工作情景中去。

(二)培训和组织于识别培训需求之初必须认识到:培训经理的职能更加广泛,而且公司和个人均有培训需求。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种更广泛的体系:培训和企业战略的联系;和公司文化的联系;和组织的更广泛发展和驱动力之间的联系。得出的结论有点让人灰心——要充分描述企业的普遍情况,人力资源专家仍没有找出壹种好的方法,重要的是仍需要于这方面做工作,因为正是于这些领域培训活动不仅可提高能力,而且可获得更多人力资源的益处。后面将从微观的角度识别培训的需求,培训人员更有理论依据,研究更加充分。且且于论述培训需求的问题上,将介绍壹些证实很有价值的实际方法。

1、培训和企业战略

培训和企业战略的联系是目前培训管理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之壹,而且缺乏实践方面的文献。这里介绍的是人力资源活动的壹致性和良好配合(或组合),以及对战略管理形成过程的理解。如果企业正于进行壹个包括人力资源于内的重大改造项目,那么情况就会容易些。没有人怀疑培训方案能够反映企业战略,问题是这于操作方面有什么意义。从最佳实例调查中能够见出,它强调的是制定和企业战略相壹致的详尽培训计划。可是即使于最佳实例公司里,仍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学者将人力资源管理描述为标志着人力资源职能认识自我或希望认识自我的方式上的重新组合。很明显这种重组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职能更具战略性作用,尤其是于培训和发展方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尚不明确,但这种观点的核心思想是:人是竞争优势的源泉。人力资源实践彼此之间的连贯性及它们适应组织战略的能力也是如此。这就引出了重组的概念——人力资源系统的因素应该壹起安排的思想。美国评论家佛姆布兰(Fombrun)、堤奇(Tichy)和第瓦那(Devana)认为关键的管理任务是把正规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系统排列起来,以便趋动组织的战略目标。佛姆布兰提出人力资源管理(HRM)的四个主要成分是选拔、评价、发展和奖励。

2、培训和企业文化

近几年来文化的概念于人力资源领域显得很突出。“文化管理”活动需要引入培训,且为培训专家提供了机会。然而这壹概念的定义尚不完善,且容易引起深层的讨论。下面阐述了壹些决定组织文化的实际方法。于过去20年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重要发展是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且广泛接受了确定公司文化且发展理想文化的需要。如今下面几种说法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1)组织具有公司文化且可被调查和分类。

(2)管理层可决定现存公司文化是否适合他们理想的组织,换言之,文化能够进行比较。(3)建立理想的公司文化很重要,因为这可成为达到公司目标的重要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不适宜的公司文化会阻碍公司目标的实现。

(4)把定义明确的组织程序和人力资源程序综合起来,可能建立起公司文化,且且管理层可操纵公司文化。

(5)如果组织强有力的公司文化和理想的公司目标相壹致,就比那些公司文化较弱的组织更容易成功。如果这些说法是对的,那么它们对培训实施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培训项目将于重塑公司文化的人力资源程序上占突出的位置。因而培训经理必须了解有关公司文化的讨论

以及这些讨论对他们的工作方式有哪些含义。下面将会讨论文化的概念,但需注意的是,公司文化仍是探索性讨论的题目,通常于小范围内进行,从讨论中很难得出实际的结论。无须奇怪的是,这样壹个知识不断变化又缺乏明确行动的领域,已为外来顾问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尤其有些人希望成为客户组织变革的促进者。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于这种关系中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果文化方面的变化是由董事会或高层管理者发动,而又由外来顾问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于开始就要努力确保该程序转化为硬性计划。这种计划可表现为培训活动或其他人力资源活动。如果不这样,就会有故作姿态的过渡性项目出现的危险,其效果只能是壹时的。培训部门会使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所谓的“药水洗羊”(剪羊毛前用药水将羊浴洗)——这种快速项目,目的是为了实施上级强加的政策。因而培训经理必须要试图理解公司文化,而首先必须要考虑这壹概念是如何变得突出的。于这点上有些潜于的混乱,部分是由于它是从社会人类学中借来的。鉴于这种不确定性,实际定义中出现混乱也就不足为奇了。英国伦敦人力资源管理学会(IPM)有关公司文化的标准出版物参考了164条文化本身的定义和对文化作为实体的理解。而这种文化实体用定义几乎是无法衡量、研究或改变的。最简单的定义是:“我们于此地处事的方式”,于范围上是有限的。多数评论家提出,文化是有关潜于的信仰和价值观,这些信仰和价值观既遍布于我们的行为——文化的可识表现,又遍布于组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学会(IPM)提供了下列定义:“文化是存于于组织内部的,普遍拥有又相对稳定的信仰、态度和价值。”美国著名学者哈利森(Harrison)和斯托克(Stoke)提供了另壹定义:“组织文化是给予组织特殊环境和‘感觉’的某些方面。组织的文化就如人的个性壹样,由信仰、价值观、工作风格和关系组成,其独特性使组织和组织区别开来。”能够把文化理解为洋葱壹样的多层现象。人力资源管理学会(IPM)的标准出版物提出了壹个图解:信仰作为文化中的潜意识因素放于里层,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可描述因素放于中间,而行为(习俗、礼仪和象征)作为文化的表当下外部。其他评论家认为:战略是近几年中组织的重要概念,准则是怎样完成组织工作;价值观是为什么我们于组织中工作。这种讨论可能见起来很深奥。许多学者提供了有关文化概念的讨论,很多包括案例研究。这些案例描述了那些成功进行管理的组织,如何把文化作为企业生存的壹项重要因素。遗憾的是,当20世纪80年代出现文化热潮的时候,缺乏如何将概念和案例联系起来这方面的指导。把这种指导的结果用于组织培训的实施仍要相当长的时间。因而“我们怎样决定组织文化”和“怎样进行管理”之类的问题对培训行业非常重要,倒不是因为高层管理者会问这样的问题。不幸的是非常缺乏实际的意见。美国文化专家埃德加?森恩(EdgarH?Schein),认为文化很难研究,而且解释壹个特殊的组织文化仍不如说是表面假设,壹旦揭开就可被承认。他介绍了四种数据收集方法:分析新成员的社交活动的过程和内容、分析对组织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反应、通过详细调查、同内部人员共同探讨和分析于调查中未观察到、未发现的不正常现象或令人费解的特点。

3、培训和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是当前壹个内容广泛的概念之壹。这些概念影响了培训的方法——尤其是宏观层次的培训。质量活动可包括各种不同的内容,从包罗万

象的文化转变到数据程序的改进。无论方法如何,其应用对培训经理均是重要的。质量管理可认为是继培训管理之后当今重大概念性主题之壹。其他主题——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学习的组织、文化变革——均已讨论过。面对如此众多的概念框架,培训专家可能会感觉茫然。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杂志中壹篇名为《大思想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的文章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情况。作者斯蒂芬?卡诺克(StephonConnock)认为,很少有几个人力资源经理不受“大思想”的影响。他指出这些“大思想”起码满足的三个条件:这种思想必须普遍运用于组织的各个部分及各种规模的织、这种思想必须是不易忘记的标志、这种思想必须是不言而喻的,比如“没有人会否认提高客户服务的重要性”。虽然对“大思想”很容易有玩世不恭的态度,但如卡诺克所说:“它们能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或重新引向简单的、普遍的和不言

而喻的主题。”目前,质量是尤其突出的“大思想”,吸引了众多注意力和支持,其首创思想包括:扩展质量的概念;反过来,质量活动已发展成为战略性文化概念:全面质量管理(TQM)。全面质量管理已引起广泛兴趣,而且其提倡者的主张是强有力的。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壹篇文章中有人提出:“质量管理于当前复杂的社会中可能是进行组织管理的最成功的方式。”也有人认为:“当公司建立起全面质量管理作为其行为方式,他们建立的实际是壹个不断学习的组织。”对全面质量管理不是持拥护态度的人中,英国的培训专家可能仅仅竭力去满足ISO9000的要求。而于持消极态度的人中,有人试图将全面质量管理视为90年代继关心客户和绩效管理之后的另壹个管理时髦,而不予理睬。对培训经理来说,不理睬是壹种危险的态度,实于应该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壹些含义。要追寻全面质量管理的先例且勾画其历史,要比形成壹致的定义容易。最初把质量见作管理概念的启发来自20世纪50年代日本寻求新产品的成功。20世纪60年代于英国和其他地方开始出现崇尚质量的壹群人。通过俩位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W?EdwardsDeming)和约瑟夫?朱兰(JosephJuran)的工作,质量运动于知识方面的可信度已超出了控制程度的可信度。俩位专家起先均是对质量保证的统计学技术感兴趣,且均和日本建立了关系。他们同时也分别主张质量可成为壹种不同的也是更好的方法,用来组织业务及和人员进行工作。由于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因素所具有的吸引力,尤其他们于制造业方面的成功,质量被视为管理概念且引起人们的兴趣也是不足为奇的。而且咨询业也证明这是壹片沃野,这也反过来提高了这种观点的影响。人们对此兴趣迅速高涨的壹种结果是缺乏精确的定义。从广义来说,全面质量活动包括下列因素:持续解决问题的活动、壹种结构以给出质量程序的焦点、统计的控制和衡量、强调内部和外部客户、广泛培训。英国质量协会(BritishQualityAssociation)给出全面质量管理的三种选择性定义:(1)壹种定义强调“软”的质量特性,比如:客户倾向、优秀化、排除绩效障碍、团队工作、培训、员工参和及竞争优势。(2)壹种定义强调“硬”的生产方面,比如:工作衡量、绩效准和统计程序。(3)第三种定义是前俩种的综合,但内容上离不开质量、科学方法的需求及认为所有员工均是团队的壹部分的观点。那么于组织中创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能够是不同的。能够是决定提高程序控制和服从高标准需要,也能够是公司哲学方面的根本改变。后面这种模式离不开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壹旦得到且表示了这种支持,质量必须建立到公司的计划和运作系统中。它必须渗入到和供货商和客户的关系中,且由此扩展到公司的范围之外。如果采用了这种模式,它要求全部培训活动要重新组合。ISO9000证书于英国被认为是信奉质量的最明显的体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却没有如前所述的那样重视培训。质量认证于英国起源于高级行业,比如国防对质量程序的控制。制定的标准所关心的是生产和运作。事实上ISO9000对制造有很强的益处,却对侧重服务的组织但造成了困难。

4、培训和发展

培训和更广泛的发展问题之间的关系仍很不清晰,很说明有效培训于建立动机和承诺方面的价值。然而随着人们逐渐重视吸引员工的心灵和头脑、发展任务、高层团队工作,这些为培训提供了重要的机会。成功的培训必须和企业战略相结合,也必须有助于任何文化理活动。如果存于引人注目的首创活动,比如全面质量管理,面俩项活动就很容易完成。如果人力资源暗含的企业战略不清楚,或没有清楚的战略,这俩项就很难做到。然而于最不利的环境中,仍可搞清培训职能中除了技能提高以外的潜于贡献。这包括改进促动因素,更大的团队工作及增强员工对组织及他们自己未来的信心,而获取人力资源的益处。这些益处来自于发展活动(和培训活动相对),而且最后壹项提出了长期的事业发展问题。正如培训和公司文化之间的关系很难定义壹样,培训和个人动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普遍接受的见法是:壹项保持良好的公司培训活动对参和者个人的动机及他们对组织的支持有积极的影响。培训经理定期会提出这种观点也不足为奇。当有关动机的观点得到发展之后,上述观点就获得了极大的可信度。这类分析已超出了赫兹伯格(Herzberg)的满意者和不满

意者学说以及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它考虑的目标是通过获取“心灵和头脑”来赢得承诺。这包括确保人们信奉组织的价值观,从而使他们产生动力。承诺比动机内容更广泛,它不仅包括于短期内愿意付诸努力,更包括对组织的信任和继续留于组织内的愿望。

培训体系探讨素质模型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培训体系)探讨素质模型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探讨素质模型于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壹、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的全球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取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企业开始重视员工培训,把员工培训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培训的形式从传统的理论授课到体验式的拓展训练,从电子战略演习到商务模拟实验,从企业大学到网络管理学院……形式丰富多彩,实施结果却往往使企业耗费了不菲的资金,员工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效却不尽如人意,企业的培训工作陷入了迷茫的阶段。许多企业已经对传统的员工培训方式失去了信心,为了赢得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于员工培训上尝试采用壹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素质模型。 二、素质和素质模型的建立 1973年,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McClelland)博士于《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壹篇文章:《测量胜任特征而非智力》("TestingforCompetencyRatherThanIntelligence")。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胜任素质运动的开端。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于1993年给出了壹个素质较完整的定义,即:素质是指能和参照效标(优秀的绩效或合格绩效)有因果关系的个体的深层次特征。这壹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深层次特征、因果关系和效标参考。胜任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而素质模型(Competencemodel)就是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壹绩效目标所具备的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和品质要求、自我形象和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和技能水平。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且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员工培训与开发

名词解释 学习:对学习的界定一般有两种,一种侧重能力角度,另一种侧重行为角度。从能力角度界定学习是指相对长且不属于自然成长过程结果的人的能力的变化。从行为角度界定学习是一种获得知识的过程,得到的经历体验导致持续的行为改变。 正强化:是指在预期行为发生后予以奖励和表彰的反应。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个体感到对自己有利,很能满足他的需要,从而增强行为的强度(频率)。 情景模拟法:指通过把培训对象置于模拟的现实工作环境中,让他们依据模拟现实中的情景作出即时的反应,分析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问题, 为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的一种培训方法。 管理开发培训:是针对员工管理能力、综合素质提升的一整套培训与开发计划和管理过程的总称,是组织为了提高其生产力和盈利能力,确定和持续追踪高潜能、高绩效员工,帮助组织内经理成长和提高的项目。 TTT培训:为了让培训与开发人员能够胜任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战略性培训与开发工作,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这种项目通常被称为“培训培训者”。 企业导师制:是指企业中富有经验、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新员工或极具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的支持性关系。 胜任力:是指在一项工作或一定条件下和标准有效的或优秀的业绩有因果关系的个体潜在和外在的特点,它可以是动机、特性、技能、自我反映或 社会角色的形象,或者所使用的知识、技能。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整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 简答 1、现代培训与传统培训的区别 ?现代培训更关注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远发展,以企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为依据制定的培训与开发计划把培训目标与公司的长远目标、战略、愿景紧密得联系在一起,加以系统思考。 ?现代培训已经不是对于单个个人的独立的培训。 ?现代培训更注重激发员工的学习动机,强调员工有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与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极大支持性。 ?现代培训更关注人的生理与心理的特点,强调以人为本,不仅要使培训这一需要学习者花费体力、脑力、时间的任务更为有效,而且要把培训演绎成学习者喜闻乐见、感到身心愉悦的一种活动,乃至一种享受,一种公司对员工贡献的回报与激励措施。 ?现代培训已大大突破了岗位技能的范围,更注重提高人的胜任能力。 2、了解体验式培训特点、种类 体验式培训法又称“成人教育的参与培训”,是目前国际流行的一种成人教学模式,这种方法调动了受训者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提倡学员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 特点: (1)学员参于培训建立在两个假定的基础上: 成人学习者需要有显示自己个性的自由 成人学习者能在一起研究如何工作和学习,不会伤害体面和尊严,能适应与其他学习者一起协作. (2)培训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学会如何去学习 (3)通过参与培训,成员们可以学到有关: 组织管理、团队领导的方法;沟通的技巧;如何解决冲突;团队合作;分析判

培训需求分析的六种模型

一、Goldstein三层次模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I·L·Goldstein、E·P·Braverman、H·Goldstein三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将培训需求评价方法系统化,构建了Goldstein三层次模型。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是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培训需求分析看成了一个系统,进行了层次上的分类,通过将组织、任务、人员的需求进行整合,使得培训需求更加全面化,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化。该模型将培训需求分析分成了三个部分: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图如图2-2所示: 图2-2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图 1、组织分析 组织层次的分析将组织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同时考察那些可能对组织目标发生影响的因素。组织的需求分析由人力资源分析、效率指标分析和组织气氛分析三部分组成。 人力资源分析将组织目标表现为人力资源的需求、技术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些需求而制定的计划。培训将在实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匹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效率指标分析针对目前组织的效率状况。常用的效率指标包括工资成本、产出的数量和质量、、设备利用情况等。首先确定这些指标的标准,然后评估实际的组织效率状况,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培训需求。 组织气氛分析用于描述组织气氛是否适宜,员工各方面的工作感受如何。如果通过分析发现差距很大并且影响到大部分员工时,就有必要引进培训来解决。 2、工作分析 组织分析旨在从全局上把握整个组织与工作群体的培训需求,属于较为全局性的层面,而针对每项具体工作的具体培训需求,必须通过工作层次的分析才能加以识别。

进行工作分析时,首先应掌握以下三方面的信息:每项工作所包含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个人特质等;衡量该工作的可接受的绩效标准。 这些信息可以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些规范、标准中得到,也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跟踪等手段从企业内部获得一手资料,从中识别和收集。 接着对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工作现状进行评价。评价手段包括资料调查、行为观察、表现记录分析、舆论调查、访谈、典型事件分析、技能考核等。 通过现状与标准的比较,识别差距、分析原因,就可以确认相应的培训需求。 3、人员分析 个人层次的分析针对每一位员工个体进行,最终落实到“谁需要培训”以及“需要哪些培训”上。个人分析的内容包括:员工实际工作绩效与该工作可接受绩效标准的差距及其原因(当前培训需求);员工对每项技术的熟练程度与该项技术所需熟练程度的差距及其原因(将来的培训需求)。 分析手段可采用观察、记录分析、资料调查、技能考核等。此外,员工的自我评价也是收集个人需求信息的重要来源。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在培训需求分析中的运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模型虽然考虑了企业战略、组织资源对培训需求的影响,但是忽略了行业政策、国家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2、模型对人员进行分析主要集中在员工绩效现状与理想水平的差距上,关注的是员工“必须学什么”以缩小差距,而没有重视“员工想学什么”。 3、模型很难找到具体可操作的分析方法,缺乏简单有效的识别工具。 二、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 美国学者汤姆·W·戈特将“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称为缺口,并依此确定员工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培训内容,这就是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 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有三个环节: 1、发现问题所在。理想绩效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就是问题,问题存在的地方,就是需要通过培训加以改善的地方。 2、进行预先分析。一般情况下,需要对问题进行预先分析和初步判断。

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docx

第五章员工培训与开发 主题:●全方位地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则是开发人力资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员工培训:入世后的改革与创新 内容: 1 、培训概述 2、制定培训计划 3、实施培训方案 4、控制培训项目 5、培训方法 6、入世后员工培训的改革与创新 阅读:●主要参考书:陈锷等主编《人力资源经理MBA强化教程》第十八、十九章、及参考书目序号10 、 13 ●《培训管理》,高文举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5 ●企业员工培训:入世后的改革与创新(邓国华、黄国华) (《华东经济管理》,2001 年第六期) 案例:●海辰集团的培训观(参考书10 ) ●天山公司的培训(参考书10 ) ●广州XX公司的企业员工培训介绍 思考题: 1 、结合案例 1,民营企业应如何做好员工培训工作? 2 、结合案例 2,请替天山公司拟定一亇培训方案。

第一节培训概述 一、培训的作用 一)补尝作用 二)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提高生产力 二、培训的目的 一)增强职业道德 二)提高专业水平 三)提高工作能力 三、培训的原则 一)激励原则 二)个体差异原则 三)实践原则 四)效果反馈和结果强化原则 五)明确培训目标原则 六)有利个人发展原则 七)效果延续性原则 四、走出培训的误区 一)企业精挑细选的员工是否还需培训 二)培训支出是提高成本还是投资行为 三)培训是员工的义务还是权利 四)培训目的是面向不足还是开发潜力

五、培训的发展趋势 一)许多企业的高层对员工培训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制定了科学的培训制度 二)员工培训不仅仅限于知识、技能的培训,更加重视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培训对象已从以生产力工人为发展为全员培训,由企业员工培训扩展到相关人员培训 四)培训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科学化 第二节制定培训计划 一、培训需求 一)组织分析 二)工作分析 三)个人分析 二、确定培训需求方法 一)座谈法 二)问卷法 三)观察法 四)工作职位分解法( TWI ) 五)任务分解法 六)错误分析法 三、制定培训计划 (一)设定培训的目标 (二)设计培训课程

宝洁公司培训体系模型

三全立体培训体系模型:全程——职涯时间维度(入职、职涯早期、职涯中期、职涯后期)+全员——职位维度(M职位系列、A职位系列、T系列)+全方位——内容维度(基础素养、专业素养、管理素养) 全程:指从新员工入职到退休,宝洁推行全职业生涯规划,在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培训与之配合。对于一个员工进入职业生涯中期,即所谓的职涯平台期后,宝洁鼓励员工横向发展,成为资深的讲师。 全员:指公司内所有员工,从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到IT服务,所有员工都是宝洁培训体系的覆盖对象。 全方位:指宝洁将提高员工素养作为培训的主要任务。将员工素养又分为基础素养、专业素养和管理素养三大类。 如下图所示: 宝洁三大职位体系 由于宝洁公司严格执行按照职位系列和层次进行培训的做法,所以要弄清宝洁的培训体系,必须先了解宝洁的职位体系。宝洁公司将所有职位划分为三个职位系列,如下: (1)M(Management)系列:即管理系列,包括职能部门的管理岗位和营销类岗位,分为7级。(2)A(Administration)系列:即行政系列,包括办公室秘书、助理、品牌策划等岗位,分为四级。(3)T(Technical)系列:即技术系列,包括生产制造中与机器打交道的岗位,分为10级。

如图所示: M系列员工的培训课程 从价值观、战略、运营到人力资源管理,每一层级每年都有一些课程要参加。 1级属于初为管理者的人; 2-3级主要是管理能力、人员开发、基础领导力等培训; 4-5级主要是组织技能培训,包括如何设计一个组织架构,如何激励管理人员,如何给职能部门制定战略和愿景、财务管理等。部分课程在大区完成,部分在全球总部完成; 6-7级属于总经理级,在美国总部的GM学院进行。 宝洁认为一个人在公司工作3-5年后,对自己适合做什么才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比较有效的。 对员工的能力开发是从员工入职就开始的。在每年的“四位一体”的绩效评估表中,有对能力的评估,有对职业发展兴趣的描述。每个员工的上级会与员工探讨他们能力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能力项目。 没有提升前培训的做法。只有业绩好的人,在提升到新的岗位后,才根据该岗位对应的课程对该员工进行培训。 在宝洁,不认为参加了某种培训的人就具备提升的条件。每个人都是相似的,关键看他是否能够应用好,提升工作的业绩。 M系列员工培训课程:1级主管(个人领导力提升、人际沟通技巧、二八原则、全面质量管理基础、MRPII/ERP、财务与会计I),2级一班部门经理(个人领导力提升、人员开发-基础技能、领导力-3E模型、项目管理、最大程度发挥创造性和逻辑思维、团队建设、有效地授权、全面评估面授、财务与会计II),3级大部门经理(G.O.R.W、组织能力开发、团队建设-高级、系统管理工作坊、OGSM/SDDS、人员开发-高级技能、情境领导、成功人士的7个习惯、突破思维方法、正面的权利和影响力),4级副总监及以上(组织技能、跨文化工

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论文)

北京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张三 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李四 发题时间:20年月日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评议意见书

一、设计题目及内容摘要 设计题目: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内容摘要:随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的到来,员工培训与开发在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员工培训与开发己逐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阐述了培训与开发的含义、区别、作用及应坚持的原则,还有培训与开发的实施。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起步较晚,尤其是民营企业,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论文以长虹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人力资源部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开展初期所遇到的问题以案例的形式进行描述和分析,揭示出该公司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现状分析,提出了关于员工培训与开发现状的对策与建议,还有培训与开发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结尾将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工作上升到人力资源投资的高度,并做出了良好的展望。 关键词:培训与开发,培训需求分析,脱产培训; 二、重点研究问题 长虹员工培训与开发基本现状分析、对策与建议 培训与开发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三、参考文献 [1]徐庆文,裴春霞.培训与开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1-12 [2]罗国勋,二十一世纪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8-22

[3]张玉利,任学锋,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障碍,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18-22 [4] 傅夏仙:《人力资源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5] 董克用,叶向峰编着.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5月 [6] 郭京生,张立兴,潘立编着.人员培训实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3月 [7] 赵曼主编,陈全明副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 障出版社,2002年5月 [8] 王蕴主编,孙静副主编.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测绘出版社, 2003年6月 [9][美]雷蒙德A.诺伊(RaymondA.Noe),雇员培训与开发(第一版),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8-32 [10]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着.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上海: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5年9月 四、附注 完成设计日期 20 年月日 答辩日期 20 年月日

企业培训体系搭建6大步骤-最新版本

公司的培训体系建设的六大步骤 培训, 建设 “培训”对中国人来说是个比较新鲜的词汇,“培训”一词在没有进入中国现代社会之前,其要表达的内容被“学习”、“教育”、“开会”、“指导”这些具体的词汇所代替着。 培训是社会职业化发展的产物,是伴随着单一的“学校教育”向“终身学习”这样一个社会教育体系的转型而发展起来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知识更新的速度已远远不足以应付工作的需要,也许,今后大学文凭都要像工厂生产的面包一样要注明有效期。而培训就将是未来知识的“保鲜剂”和“再造机”。 单指企业的培训是指企业为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使员工能在自己现在或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达到企业要求而进行的一切有计划、有组织的努力。 一、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的培训体系,规范培训流程,明确各部门对培训的职责以及监督培训,评估和反馈培训效果,以真正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技能、绩效以及公司的整体绩效。 二、培训需求调查: 1、每年11月底下发年度培训需求调查表(部门),次月中旬回收调查表,保证回收率为100%,作好记录和分析; 2、月底下发月度培训需求调查表(部门、员工),次月3日前回收,以弥补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的不足; 3、组织分析:从战略目标出发,根据组织的整体绩效、公司的发展规划以及和公司高层领导的沟通来确定培训的内容; 4、职务分析:根据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规范来确定培训的内容(这主要是针对新员工); 5、员工分析:首先是根据月度考核的结果对个人绩效的分析;其次是员工职位变动;最后是根据员工个人的要求;

结合以上调查和分析,经过和各部门的沟通和讨论(会议),可以确定年度培训计划的内容。 三、年度、月度培训计划的实施 1、明确具体培训目的,经过培训后员工要达到的目标; 2、培训内容: a、职业品质培训,主要是员工手册培训(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职业态度,责任感,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规范等); b、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专业知识技能、管理技能、职业规划、社交技能等; 3、参加培训人员: a、中高层管理者。因为他们都公司的决策和和经营理念全面负责,所以对他们的培训主要是决策,战略等方面; b、基层管理人员: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知识,管理技能,有效工作、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 c、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沟通艺术、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 d、普通员工的培训:提高工作绩效的培训 4、培训类型: a、岗前培训: i)新员工集训:一般时间1~2天,由综合部组织实施,主要内容为公司概况,企业文化,基本政策与制度,工资福利等; ii)用人部门培训:使新员工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职责,主要内容是部门的工作职责,环境,本部门的特殊规定,介绍同事等; b、在岗培训: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或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对部门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主要从以下方式进行:定期举行会议宣贯公司制度和理念、现场培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员工进行教育的培训)、师徒制培训、工作轮换等,综合部负责监督培训进程和效果;

探讨素质模型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探讨素质模型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的全球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取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企业开始重视员工培训,把员工培训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培训的形式从传统的理论授课到体验式的拓展训练,从电子战略演习到商务模拟实验,从企业大学到网络管理学院……形式丰富多彩,实施结果却往往使企业耗费了不菲的资金,员工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效却不尽如人意,企业的培训工作陷入了迷茫的阶段。许多企业已经对传统的员工培训方式失去了信心,为了赢得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在员工培训上尝试采用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素质模型。 二、素质与素质模型的建立 1973年,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McClelland)博士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测量胜任特征而非智力》("TestingforCompetencyRatherThanIntelligence")。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

胜任素质运动的开端。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在1993年给出了一个素质较完整的定义,即:素质是指能和参照效标(优秀的绩效或合格绩效)有因果关系的个体的深层次特征。这一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深层次特征、因果关系和效标参考。胜任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而素质模型(Competencemodel)就是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具备的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素质模型建立方案的选择因企业的目的、规模、资源等条件的区别而有所不同,其一般建模方案为: 1、明确当前企业高层领导关注的焦点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以及企业期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同时,对企业目前的业务和行业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明晰企业发展战略、业务策略、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以及员工的理解和认同状况,使得工作的重点能够放在核心能力和关键行为上。以更好的确定关键绩效领域。 2、选择样本和分组,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在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员工中,

企业员工培训模型构建.doc

企业员工培训模型构建 摘要:为了较好地解决我国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出现的问题,文章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建立了一套战略员工培训系统模型,将培训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联系,对我国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设计进行了完善。关键词:竞争优势;发展战略;员工培训;培训模型 随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的到来,员工培训开发在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员工培训已逐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对培训的认识不足 目前,虽然我国多数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但对培训的认识还不够,培训仅仅停留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没有意识到培训的战略意义,没有将培训上升到战略的层面上,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 企业发展战略中无论是产品开发战略、产业发展战略、技

术创新战略还是组织结构战略,都离不开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要使企业整体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具备能同国内外一流企业抗衡的竞争力,没有更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保证,也是不可能的。因而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把员工培训放在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这样,员工培训就必须同生产、营销、设计开发等经营工作同等看待,甚至应该视员工培训比其它经营工作更为重要。而我国还有很多企业没能做到这一点。 (二)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 很多企业在具体培训组织实施中苦于找不到一个正确的切入点,培训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企业员工培训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 1、培训需求分析不全面、缺乏针对性。我国很多企业在培训活动展开之前没有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完全按照上级的指令办事或者仅凭自己或本部门员工的推断,或者虽进行了培训需求分析,但只注重岗位需求分析,而忽略了员工个人培训需求分析和企业发展经营战略需求,从而导致下一步的培训工作难以展开,也就无法满足企业培训的需要。 2、缺乏合理的培训计划。目前许多企业的培训工作明显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企业往往缺乏短、中、长期的培训计划。2001年1月14日《组织人事报》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有59.7%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单位的员工培训计划“不完善”或”很不完善”,11.8%的人回答“本单位根本没有员工在职培训计划”。只有 1.3%的人回答本单位的员工培训计划“很完善”,另外有27.3%的人认为“比较完善”。可见,我国许多企业没有明确完善的培训计划,常常是长期培训、短期培训一起上,缺乏系统安排。

培训体系现代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实施模型

(培训体系)现代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实施模型

现代企业员工培训和开发的实施模型 壹、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分为俩个步骤:培训需求分析和确立目标。 (壹)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了解员工需要参加何种培训的过程,这里的需要包括企业的需要和员工本人的需要,壹般以前者为主,但也要引发后者才能使培训有效。 1、培训需求分析的参和者。于企业中,培训需求分析的参和者有以下壹些人: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员工本人,上级、同事、下属、有关项目专家、客户以及其他关联人员。 2、现有记录分析。这是获取培训需求信息的重要方面。这些现有记录主要包括:产品数量、产品质量、废品率、缺勤率、客户投诉率、事故率、绩效评估、设备运作年报、生产年报、工作描述、聘用标准、个人档案等等。 3、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个人面谈、小组面谈、问卷、操作测试、评价中心、观察法、关键事件、工作分析、任务分析等等。 4、解决员工绩效问题的流动模型。流动模型是壹个层级推进和反馈分析图,这个模型主要反映这样壹个事实,从员工绩效问题中也能够分析出培训的需求,进而为确定培训目标作好准备。 (二)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指确立培训目标。能够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来确立目标,确立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和组织长远目标相吻合;2、壹次培训的目标不要太多;3、目标应订得具体,可操作性强。 二、培训实施阶段 培训实施阶段主要能够分为俩个步骤:设计培训计划和实施培训。 (壹)设计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也能够是长期的计划,例如年度培训计划,但这里主要指壹次具体的培训计划,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希望达到的结果;2、学习的原则,例如脱产、不脱产等等;3、组织的制约,例如部门经理必须参加等等;4、受训者的特点,例如新进员工、大学刚毕业、年龄于30岁以下等等;5、具体的内容和方法,这里要包括:时间、地点、培训课件、培训的方法(例如:讲授、个案讨论、角色扮演等等);6、预算,要根据培训的种类,内容等各方面因素,每人每天的预算可从100元至5000元不等。 (二)实施培训实施培训是整个培训工作实施模型中的关键步骤。实施培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培训师。 要寻找到壹位合适的培训师不是壹件容易的事,企业要培养壹位合格的培训师成本很高,而培训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壹位优秀的培训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有扎实的培训技能,又要有吸引人的高尚人格。 2、确定课件。 壹般由培训师确定课件,课件来源主要有四种:外面公开出售的课件、企业内部的课件、培训公司开发的课件和培训师编写的课件。壹套好的课件应该是围绕目标、简明扼要、图文且茂、引人入胜。 3、确定培训地点。 培训地点的优劣也会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培训地点壹般有以下几种:企业内部的会议室、企业外部的会议室、宾馆内的会议室。要根据培训的内容来布置培训场所。 4、准备好培训设备。 例如:电视机、投影仪、屏幕、放像机、摄像机、幻灯机、黑板、白板、纸、笔等等。尤其是壹些特殊的培训,需要壹些特殊的设备,事前壹定要准备好。

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doc 7页)

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doc 7页)

第五章员工培训与开发 主题:●全方位地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则是开发人力资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员工培训:入世后的改革与创新 内容:1、培训概述 2、制定培训计划 3、实施培训方案 4、控制培训项目 5、培训方法 6、入世后员工培训的改革与创新 阅读:●主要参考书:陈锷等主编《人力资源经理MBA强化教程》第十八、十九章、及参考书目序号10、13 ●《培训管理》,高文举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5 ●企业员工培训:入世后的改革与创新(邓国华、黄国华) (《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第六期) 案例:●海辰集团的培训观(参考书10) ●天山公司的培训(参考书10) ●广州XX公司的企业员工培训介绍 思考题:1、结合案例1,民营企业应如何做好员工培训工作? 2、结合案例2,请替天山公司拟定一亇培训方案。 第一节培训概述 一、培训的作用 一)补尝作用 二)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提高生产力 二、培训的目的 一)增强职业道德 二)提高专业水平 三)提高工作能力 三、培训的原则 一)激励原则 二)个体差异原则 三)实践原则 四)效果反馈和结果强化原则 五)明确培训目标原则 六)有利个人发展原则 七)效果延续性原则 四、走出培训的误区 一)企业精挑细选的员工是否还需培训 二)培训支出是提高成本还是投资行为

三)培训是员工的义务还是权利 四)培训目的是面向不足还是开发潜力 五、培训的发展趋势 一)许多企业的高层对员工培训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制定了科学的培训制度 二)员工培训不仅仅限于知识、技能的培训,更加重视整体素质的提高三)培训对象已从以生产力工人为发展为全员培训,由企业员工培训扩展到相关人员培训 四)培训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科学化 第二节制定培训计划 一、培训需求 一)组织分析 二)工作分析 三)个人分析 二、确定培训需求方法 一)座谈法 二)问卷法 三)观察法 四)工作职位分解法(TWI) 五)任务分解法 六)错误分析法 三、制定培训计划 (一)设定培训的目标 (二)设计培训课程 (三)选择培训方法 (四)选择培训师和被培训人员 (五)安排培训的有关活动 四、成功的培训计划的特点 (一)制定培训计划要有特色 (二)把所有员工都当作可能的终生员工进行培训 (三)进行定期的培训 (四)要舍得花费大量时间资金 (五)重视在职培训 (六)在危机时期尤其要加强培训 (七)培训要用来传授本企业的理想和价值观念 第三节实施培训方案 一、培训师的选择 (一)培训师的类型 1.卓越型培训师 2.专业型培训师 3.技巧型培训师 4.肤浅型培训师

员工培训需求模型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企业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五个环节构成的一个循环过 程,依次包括:培训需求评估;培训目标设定;培训计划拟定;实施 然后寻找新的培训压力点,进入下一个循培训活动;评价培训结果。 ,它是对企业员环。因此,对培训需求的评估是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 工和管理者在一定时期内是否需要培训,需要何种培训而进行的评 构建了三种员工培训需求评估模下面我们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估。 型,以供参考。 培训需求的循环评估模型 所谓的循环评估模型指的是对于员工培训需求提供一个连续的 反馈信息流,以用来周而复始地估计培训需求。在每个循环中,都需 要依次从组织整体层面、作业层面和员工个

人层面进行分析。 具体而言,循环评估模型需要解决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 以保证它指的是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组织层面的分析。 因此组织层面的培训需求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 假设企业在推反映的是某一企业的员工在整体上是否需要进行培训。 那么就需要考虑进办公自动化过程中给办公系统装备了计算机系统, 需要对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员工整体是否具备应有的计算机知识。 企业的包括政府的产业政策、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气氛进行分析, 生产率、事故率、疾病、辞职率、缺勤率和员工的工作行为等,关键 组织在组织分析层面,问题是发现组织目标与培训需求之间的联系。 因为有效的高层的重视和投入是培训计划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

培训与组织的目标直接相关。 即员工这一层面的分析需要确定培训的内容,作业层面的分析。 这一层面的分析包括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术和能力。 制定每个岗并以这些数据为依据,系统地收集反映工作特性的数据, 技同时还要明确员工有效的工作行为所需要的知识、位的工作标准。 绩效评价、质量控制报告和顾客反映等都能和其他特征。工作分析、 为这种培训需求评估提供了重要信息。 个人层面的分析是将员工目前的实际工作绩效个人层面的分析。 或者将员工现有的技能水平与预期未与企业员工绩效标准进行比较, 个人层面的发现两者是否存在差距。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 员工技能测试以及员工个人填写的分析信息来源包括业绩考核记录、 对为了将来评估培训的结果和评估未来培训的需要,培训需求问卷。

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论文)

北京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张三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李四发题时间:20年月日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议意见书

一、设计题目及内容摘要 设计题目: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内容摘要:随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的到来,员工培训与开发在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员工培训与开发己逐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阐述了培训与开发的含义、区别、作用及应坚持的原则,还有培训与开发的实施。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起步较晚,尤其是民营企业,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论文以长虹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人力资源部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开展初期所遇到的问题以案例的形式进行描述和分析,揭示出该公司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现状分析,提出了关于员工培训与开发现状的对策与建议,还有培训与开发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结尾将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工作上升到人力资源投资的高度,并做出了良好的展望。关键词:培训与开发,培训需求分析,脱产培训; 二、重点研究问题 长虹员工培训与开发基本现状分析、对策与建议 培训与开发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三、参考文献 [1]徐庆文,裴春霞.培训与开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1-12 [2]罗国勋,二十一世纪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8-22 [3]张玉利,任学锋,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障碍,天津:天津 大学出版社,2001,18-22 [4] 傅夏仙:《人力资源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1月 [5] 董克用,叶向峰编著.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6] 郭京生,张立兴,潘立编著.人员培训实务手册.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 [7] 赵曼主编,陈全明副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5月 [8] 王蕴主编,孙静副主编.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 京:测绘出版社,2003年6月 [9][美]雷蒙德A.诺伊(RaymondA.Noe),雇员培训与开发 (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8-32

企业培训课程体系规划

企业培训课程体系规划 一、基础课程系列 -------------------------------------------------------------------------------- 一般职员(含新进员工) 必修课程: 1、新晋员工职业化训练课程 2、客户满意与客户意识 3、有效的沟通 4、专业形象与商务礼仪 5、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发展 选修课程: 1、职业态度-你最宝贵的财产 2、质量意识与个人质量标准 主管/中层管理者 必修课程: 1、中层管理干部管理技能训练课程 2、团队协作解决问题 3、时间管理 4、双赢谈判技巧 5、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6、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 7、绩效辅导与评估面谈技巧 8、个人绩效和约-如何制订有效的绩效目标 9、企业教练法-如何辅导、指导和评估你的下属 10、商务演讲技巧 11、目标管理系统 12、流程改造 13、项目管理 14、客户满意与客户意识 15、有效的沟通 16、专业形象与商务礼仪 17、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发展 18、标杆管理 选修课程: 1、质量意识与个人质量标准 2、员工激励 3、授权技巧

4、团队建设 5、问题解决与决策制定 6、从技术人员走向管理 7、会议管理 8、商务报告技巧 高层管理人员必修课程: 1、企业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2、价值管理-如何建立员工建议与激励系统 3、流程改造 4、高效管理与成功人生 5、现代企业领导艺术 6、团队协作解决问题 7、时间管理 8、双赢谈判技巧 9、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10、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 11、绩效辅导与评估面谈技巧 12、个人绩效和约-如何制订有效的绩效目标 13、创造一个学习型组织 14、商务演讲技巧 15、会议管理 16、项目管理 17、客户满意与客户意识 18、有效的沟通 19、专业形象与商务礼仪 20、目标管理系统 21、员工激励 22、授权技巧 选修课程: 1、员工持股与企业分配机制 2、中层管理干部管理技能训练课程 3、企业教练法-如何辅导指导和评估你的下属 4、第五项修炼 5、标杆管理 6、企业模拟训练 7、企业经营战略 8、如何阅读分析财务报表 9、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10、组织变动与舒缓压力 二、专业课程系列 人力资源部门

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论文

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论文 论文摘要:在当前的经营界,很多企业对培训与开发的认识不足,在实践过程中也往往忽略培训与开发的作用,即使在开展培训与开发时也往往是流于形式,给人的感觉就是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员工的积极性不高,自然效果也很差强人意,企业的整体绩效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有必要从战略角度对 培训与开发的职能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一、培训与开发 培训与开发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具备完成现在或者将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以改善员工在现有或将来职位上的工作业绩,并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绩效提升的一种计划性和连续性的活动。 在此,我们应将培训和开发作进一步的细分。首先,培训是一种具有短期目标的行为,目的是使员工掌握当前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开发是一种具有长期目标规划的行为,目的是挖掘和激励员工潜在的能力和素质,使员工掌握将来工作可能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对员工工作上的新的要求。虽然两者的关注点不同:前者关注现在,后者着眼于未来;但二者的实质是一样的,企业在对员工开展培训与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 几个问题。 1.培训与开发的内容应当与员工的工作相关联,与工作无关的不应当包括在培训与开发的范围之内,这样可以尽量减少不必要时间和金钱的支出,有效提高培训的效率与效果。此外,培训与开发的内容还应当全面,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包括在内,比如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企业战略规划、企业规章制 度等。 2.培训与开发的规划应有完整的体系,对象是企业的全体员工,而不只是部分员工。虽然每次培训不必所有的人都参加,但全体员工都应该包括在培训与开发的体系之内,而不应该有人被排斥在体系之外。 3.培训与开发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企业应对培训开发做统一的规划和积极的组织,以及实施效果的预测、反馈和考核,以便在培训与开发的过程中取得更大 的效果。 二、企业培训与开发的作用 企业在对自己进行衡量上应该考虑到,企业内部拥有多少知识储备,这些知识储备与其他企业相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等问题。在对知识的提升上,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开发,来补足、提升知识就必须成为重点。而当企业在知识储备和提升上存在隐患时,培训与开发的作用会突现出来。 1.有助于促进改善企业改善绩效。企业整体绩效提升的实现是以员工个人绩效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的,有效的培训与开发能够帮助员工提高本身的知识技能,改变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增进对企业员工对企业战略、经营目标、规章制度、工作标准等的理解和接受,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改善他们的工作业 绩,进而促进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模型

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模型 一、 ISD模型 1.ISD模型介绍 ISD(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即教学系统设计,它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知识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并从中找出最佳答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ISD模型的操作步骤及内容。 (1)分析,对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 (2)设计,对学习资源、学习情景、认知工具、自主学习策略、管理与服务进行设计。 (3)开发,根据设计内容进行课程开发。 (4)实施,根据课程开发的成果实施培训。 (5)评估,对开发的课程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 2.ISD模型设计 本书中的培训课程开发是在ISD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具体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ISD模型示意图 二、HPT模型 HPT(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即绩效干预模式,是一种操作方式,通过确定绩效差距设计有效益和效率的干预措施,获得所希望的人员绩效。它涉及行为心理学、教学系统设计、组织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学科理论,是绩效改进的一种策略。 HPT模型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5个方面。 1.绩效分析,包括组织分析,岗位分析、环境分析等内容。 2.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分析。 3.设计/开发,包括绩效支持、员工发展、组织交流、人力资源、财政系统等方面的开发。 4.执行,包括管理改革、过程咨询、员工发展、通信、网络、联盟等方面的内容。 5.评估,包括形成性、总结性等方面的评估。

三、CBET模型 能力本位教育培训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del)简称CBET。能力可以是动机、特性、技能、人的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的一个方面或所使用的知识整体。所以,能力是履行职务所需的素质准备,通过培训可以使人的潜能转化为能力。 能力本位指的是从事某项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各种能力系统,一般由1~12项综合能力构成,而每一项综合能力由若干专项能力构成,一个专项能力又由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构成。 CBET是以某一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作为开发课程的标准,并将学习者获得相关能力作为培训的宗旨。 四、ADDIE模型 ADDIE模型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即要学什么(学习目标的制定)、如何去学(学习策略的应用)、如何去判断学习者已达到的学习效果(学习考评实施)。 ADDIE模型的流程与内容。 1.分析(Analysis),内容包括学习者分析、课程内容分析、培训工具分析、培训环境分析等方面。 2.设计(Design),内容包括课程大纲拟定、课程体系规划、培训目标撰写等方面。 3.发展(Develop),内容包括课程表现形式、教学活动设计、接口设计、回馈设计等方面。 4.执行(Implement),内容包括程序设计、脚本撰写、美术设计等方面。 5.评估(Evaluate),内容包括课程内容评估、接口评估、效果评估等方面。 五、DACUM模型 DACUM(Develop A Curriculum)是通过职务分析或任务分析从而确定某一职业所要求具备的各种综合能力及相应专项技能的系统方法。 DACUM表是由某一职务所要求的各种综合能力(任务领域)以及相应的专业技能(单项任务)所组成的二维图表,描述了专业课程开发的目标和从事该项职务必须满足的各种要求,其中“行”代表专项技能,“列”代表综合能力,详见下表。

培训体系5T模型

通常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包括: 一、培训课程体系; 二、培训讲师管理制度; 三、培训效果评估; 四、培训管理体系四部分组成; 其中前三项是培训体系的三大核心工作内容;培训管理体系是把原本相对独立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尤其要和晋升体系、薪酬体系相配合。 一、如何建立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之上,根据培训课程的普及型、基础型和提高型将培训课程分为员工入职培训课程、固定课程和动态课程三类。 员工入职培训课程设置较为简单,属普及性培训,课程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政策、企业相关制度、企业发展历史等。 固定培训课程是基础性培训。是从事各类各级岗位需掌握的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岗位调动、职位晋升、绩效考核反应知识、技能有欠缺者需加强固定课程培训。 动态培训课程是根据科技、管理等发展动态,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竞争战略做出培训分析,这类培训是保证员工能力的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不难理解,固定培训课程设置是培训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在企业中必须建立起以员工职业化为目标的分层分类员工培训体系,明确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 首先,人力资源部会同各级部门,从岗位分析入手,对所有岗位进行分类,如分为管理类、专业类、技术类等。在分类基础上对每一类进行层次级别定义和划分。由此,按照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胜任模式来建立固定课程体系就有了分析的基础和依据。以各级各类岗位为基础,分析员工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职业化行为模块和行为标准,在分析这些活动时,可以遵循以下三种思路: 1、从活动开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考虑; 2、从活动范围来考虑。 3、从活动内容本身组成部分来分析。 分析支持这此职业化行为模块和行为标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由此,确定各级各类的培训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